科技推动首都社会经济发展主题计划项目(课题)建议征集指南

linux桌面  时间:2021-04-02  阅读:()

200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零零八年五月目录第一部分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1(一)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1(二)重点行业研发服务能力建设2(三)文化创意产业关键技术支撑4(四)现代物流业科技水平提升5(五)商务服务业信息化水平提升7(六)北京装备制造服务能力提升8(七)金融服务业关键技术支撑8第二部分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10(一)完善与建设支撑基础软件的公共技术支撑条件平台10(二)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支撑条件平台——电影数字化服务平台11(三)完善北京新材料分析测试联盟建设12(四)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维持与共享13(五)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4(六)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质量预报、预测、预警科技服务平台14(七)花卉产业提升和高效安全生产的科技服务平台15(八)北京市安全生产过程防护与保障平台16(九)污染土地修复科技服务平台17(十)完善和建设农业育种共性技术支撑与创新服务平台18(十一)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支撑条件平台18(十二)北京医药企业创新孵化与条件服务平台19(十三)完善与建设支撑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公共技术服务条件平台20(十四)高效、超高效电机实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21第三部分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23(一)北京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23(二)数控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25(三)国产基础软件创新应用示范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26(四)高性能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28(五)功能食品研发与产业化29(六)工业用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30第四部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主题31(一)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32(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农田土壤环境保护33(三)污水资源化利用与雨洪利用34(四)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35(五)产业生态化建设36第五部分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37(一)区县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37(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38(三)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治理工程39(四)科技引领促进创新型乡镇建设40(五)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40(六)开发优质种质资源发展高端籽种产业41(七)和谐社区建设技术研发与示范43(八)区县技术转移与研发服务产业发展43第六部分科技促进市民生活质量改善主题45(一)重大疾病监测和健康管理研究45(二)重大疾病诊疗关键技术研究46(三)基层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提升促进研究47(四)重大疾病创新药及诊疗设备的研发47(五)生物医用材料应用技术48(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49(七)水资源保护、安全供水与水环境监测预警50(八)北京市交通噪声控制对策研究52(九)建立城市突发灾害防御、保障体系52(十)城市建设、地铁及地下空间开发等市政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53(十一)市域快速通勤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54(十二)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及古典园林历史原貌(景观)恢复利用55(十三)北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机理与对策研究56第七部分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主题58(一)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支撑平台与工具开发58(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59(三)组织工程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60(四)中医药药材及注射剂安全评价研究61(五)新材料制备与应用前沿技术研究61(六)城市道路系统非开挖检测系统62(七)专用机器人63(八)MEMS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64(九)优异基因的挖掘整理与农作物转基因安全技术研发64(十)农业土壤连作障碍(根结线虫)防治关键技术集成研究66第一部分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现代服务业是北京最具发展优势的产业,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6425.
6亿元,比上年增长12.
3%,占地区生产总值到71.
4%.
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4372.
8亿元,比上年增长13.
1%,占第三产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68.
1%和48.
6%,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目前我市现代服务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有待进一步增强,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是本主题的主要工作.
通过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典型的示范应用,发挥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撑应用,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建设北京现代服务业创新体系,促进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北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本年度重点关注新技术对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和对传统服务的升级改造,通过对现代物流、软件行业、设计创意、研发服务、金融等我市有基础、有优势、关联性强、前景广阔行业的科技推动,带动其他相关现代服务行业发展,从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通信产业是信息社会的重大基础产业,国家确定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
但目前国内对3G应用还缺乏实质性部署,应用缺乏很可能成为我国3G产业化的软肋.
因此,把握国家重大专项的良机,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北京通信研发技术资源优势,以TD-SCDMA、SCDMA、闪联等标准为核心,紧抓移动通信产业的技术源头,紧抓移动通信产业的应用高端,将进一步巩固北京信息服务的龙头地位.
力争到2010年,培育一批成熟商用的典型3G应用,聚集全国30%以上的大型3G增值服务提供商;研发4GTDD关键技术,使北京企业主导的、我国自主创新的4GTDD标准成为国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或者成为融合4G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方向1、3G增值服务业务培育及示范推广.
支持基于宽带无线网络的多媒体业务服务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开发移动电视、移动视频点播及移动视频监控等视频应用,并进行示范推广.
支持宽带无线应用服务业务实验环境与培育机制的建设,促进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式,不断培育贴近用户需求的新业务与服务.

2、基于宽带无线移动网络的行业应用与新型服务.
支持研发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关键技术和设备,围绕交通、公共安全、农村信息化等关键行业与区域信息化需求,发展宽带无线接入典型应用.
3、数字家庭应用服务.
支持数字家庭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巩固北京在数字家庭产业链高端方面的优势.
支持数字家庭服务模式研究,开展典型服务运营示范,并逐步推广.
(二)重点行业研发服务能力建设研发服务业是指相对独立的,能够为产业提供研发服务的组织和企业的集合,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是将首都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占领产业发展高端环节的重要举措.
北京研发产业资源丰富,截止到2006年底,北京市共有民口科研院所265所,其中中央在京科研院所221所,大量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入驻北京,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看,北京市承担国家三大科技计划——973计划(基础研究)、863计划(战略高技术研究)、攻关计划(重大工程技术研究)的项目和经费约占全国总量的四成左右.
从地区R&D经费投入看,呈逐年递增趋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以上,北京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北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占533.
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
9%.
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研发服务业和技术转移服务业尚处于自发成长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更深层次的推广.
力争到2010年,北京研发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在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当中所占比例达到8%.

支持方向1、北京汽车整车设计研发水平提升.
重点研发虚拟现实技术、分布式网络技术、企业级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自动定位与导航系统、车辆信息与通讯系统、车辆控制与安全系统等工程模块,提高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操作性.
研发汽车设计信息积累平台技术和知识资源信息管理技术等,实现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之间的协同.

2、北京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建设.
研发开展药物发现与合成技术、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中试放大技术、医药研发技术服务标准及规范研究等,建立功能齐全,环节配套、运行高效的新药研发系统平台,实现相关标准的国际认证.

3、北京新材料研发服务水平提升.
重点支持有色金属、钢铁、新型建材、生物医用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咨询、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服务等方面服务能力的提升和相关服务业态的发展.
4、IC设计、测试服务能力提升.
加强SOC/CPU核心芯片和可重用IP核的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方面的技术研发,推动小批量多品种封装平台、测试验证平台、IP服务和交易平台建设.
(三)文化创意产业关键技术支撑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各类资源优势突出,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12.
1亿元,占全市GDP的10.
3%.
2007年1至11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收入3827.
7亿元,同比增长19.
4%,实现利润217.
9亿元,同比增长28.
7%,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新的增长极.
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产业科技基础较弱,科技手段利用不够充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等问题.
通过突破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容与交易瓶颈问题,力争到2010年,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营业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

支持方向1、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个性化服装服饰、时尚用品定制、创新设计等共性技术的协同平台,促进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对时尚用品的设计、制造和营销过程的改造和创新.
加强专业领域工业设计资源库开发与建设、专业产品特征模型库开发.

2、有线数字电视运营与技术服务.
重点支持包括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支撑体系的系统集成技术,基于数字电视多功能综合业务前端及集成平台的系统集成技术,基于HFC网络三网融合核心芯片,有线网络双向接入核心芯片(EoC),交互式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接收系统,基于新一代压缩标准的编码设备.

3、多媒体演艺虚拟舞台建设.
集成多媒体、三维技术、动漫等多种技术,利用电脑将角色、灯光、布景、道具以及特效在电脑上进行彩排,构建各类模型数据库和虚拟舞台,在各类戏剧或大型活动创作中进行推广.

(四)现代物流业科技水平提升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北京物流量保持较高增速,2006年,外购进和进口额(北京地方)达到1581.
8亿元,拉动物流需求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急需加以重点解决.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北京物流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升北京物流业的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增强现代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
争取到2010年,促进全社会物流增加值达到700亿元,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值下降到16%左右,培育营业额超过10亿的企业3-5家.

支持方向1、仓储、配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支持自动分拣系统、商品物流追溯系统、自动化货物传送装制、无人台车(AGV、RGV、LGV)等在仓库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北京仓储信息化水平.
支持GIS、GPS等技术在配送环节应用,建立多方参与的物流配送信息共享平台.

2、北京现代物流基地信息化.
支持现代物流基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冷链流程管理控制系统、化配送调度、可视库存管理等技术在物流基地的应用,提升物流基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3、现代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技术、物流管理中"数字化"和"可视化"智能监控技术应用,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物流中心安全防范相关技术研究.

4、现代物流技术研发推广.
支持研发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现代物流装备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绿色物流技术和地下物流技术等相关技术,重点研究北京特色农产品出口保鲜与物流技术,研发推广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物流配送管理软件及无线射频技术.

5、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推广.
重点支持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研究,物流业务工作标准研究,货物与运输工具整合、运能与货量优化、物品与流向匹配关键技术研究,物流仓储设施整合和货物仓储相关技术研究等.

(五)商务服务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近年来,北京流通业发展态势较好,流通规模持续增长,商业发展呈现繁荣,连锁经营活动显现,商业布局逐步优化.
但以传统服务方式、经营模式为主的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化能力(营销、品牌等)较低;大型商业集团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竞争力较弱,连锁化、集团化程度较低,京郊生活必需品供应无法满足农村消费需求等.
促进传统服务业与信息化融合,应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经营方式,实现传统服务业管理创新、商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到2010年,在三个以上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系统,提升传统企业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为传统服务企业向集团化、连锁化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促进大型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支持方向1、面向商业流通企业的信息技术研究及应用.
重点支持商业智能、虚拟导购、客流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商品质量追溯管理、储备物资管理、经营决策分析、企业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并支持在大型商业集团、百货商场、连锁超市、餐饮业、批发业等商业流通行业进行应用示范.

2、面向特色经营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面向中小型商业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研发与部署,支持ASP应用、客流分析、移动商务、电子支付、多媒体展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并支持在北京的特色商业街区(市场)进行应用示范.

(六)北京装备制造服务能力提升我国在许多大型设备(如大型电力装置、大型化工装置、大型冶金装置等)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制造能力.
然而,由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大型装备市场仍然为国外企业所垄断.
要打破这种格局,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减少国外对我国大型流程型制造业的影响,就必须加强高端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
到2010年,争取实现3-5项重点关键技术突破,使北京在装备制造业高端环节占据重要位置.

支持方向面向流程型制造业的自动控制系统集成服务技术.
研究大型设备的控制方案,形成相关控制软件模块及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MES、先进控制、供应链技术等信息系统一体化.
重点开展仪表系统(ESD紧急停车系统)、管理系统(AMS)等软件技术以及硬件技术研发,进行成套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七)金融服务业关键技术支撑从全国来看,北京金融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优势.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北京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年均增长约8.
5%.
2007年,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1126.
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1%,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
5%.
但是,随着银行应用的不断扩展和系统的不断升级,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金融系统庞大的、分散的、冗余的客户信息,是目前各个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通过支持金融企业构筑面向未来的跨国、多渠道和联合经营的知识管理平台,加强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付结算系统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北京市金融业的竞争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防范金融风险.
通过专项实施,推动北京金融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争取实现5-10大型金融机构的应用,带动一批中小金融服务企业发展.

支持方向1、金融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及产品开发.
支持管理会计和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在原有办公自动化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利润分析、风险控制和战略决策功能技术研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研发具备深入的客户信息分析及后台可集成的销售业务操作功能的软件开发,加快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2、先进管理信息技术及系统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示范.
促进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金融企业协同应用系统平台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应用.
第二部分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2009年是"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建设的关键年,是在科技条件平台主要针对北京市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大专项的需求引领下,完善科技条件平台在行业中的布局建设、实现平台汇聚科技资源目标、全面提升平台专业服务能力.

"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指南的编制,是为满足北京市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大科技专项的在科技条件方面的具体需求,通过完善和建设专项所在行业领域的条件平台,提供行业专项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技术服务.
重点在于逐步完善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研发服务业、生物医药、材料、社会发展、先进制造、农业与农村建设等领域公共研发条件服务平台,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领域平台集簇".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分类支撑专项任务.
重点加强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实验动物资源、超级计算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汇聚资源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服务于中长期重大专项.

(一)完善与建设支撑基础软件的公共技术支撑条件平台软件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除了关注业务需求外,还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另外软件开发的费用常常会超出预算.
近年来,随着开源软件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以应用中间件为核心的开发架构,可适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和技术风险,同时可以引进那些以前难以企及的先进技术.
然而目前国内,因为缺少相关的内部技术人员,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具有一定的技术风险,特别是具有前沿技术的开源软件.
因此有必要建设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企业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
2009年度将重点研究采用社区合作模式的基础软件测试技术,研制面向社区项目的测试运行管理工具和系统,改进完善软件公共技术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国产基础软件产业的社区模式的质量保障支撑体系,帮助提高国产基础软件的整体性能,保障国产基础软件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北京地区基础软件整体实力.

支持方向1、开源软件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基于开源软件,面向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融合构件技术和SOA技术,研究开源软件的二次开发和集成技术,形成一套支持大型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成果向企业开放共享,重点发展培训、咨询服务,为企业的软件生产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和技术服务.

2、基于开源软件的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基于开源软件的软件开发架构及其整合技术,形成一套以应用中间件为核心的开发架构和开发工具,其中应用中间件包括企业日常开发所必须的组件,例如数据库组件、表现层框架、工作流引擎等,可以支持大型、复杂软件的快速开发.

(二)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支撑条件平台——电影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影视剧制作、存储、交流和版权保护四大关键环节的支撑技术平台的电影数字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内容生产的中小企业提供与现代化的制作、存储、交流、版权保护相关的核心技术支撑服务.

支持方向电影数字化技术公共服务.
建立胶转数平台,解决电影数字化项目"胶转数"问题;建立高分辨率制作与编辑平台,解决电影数字化项目高分辨率(不小于4096*2160分辨率)实时编辑与监看的问题;研发影视项目协作制作与版本控制系统,解决电影数字化项目中协同制作与版本控制的问题;定制面向数字电影的专业存储平台解决电影数字化项目中海量存储管理与检索的问题;建立数字水印系统,解决电影数字化项目数字版权控制的问题;建立数字电影制作资源的Web服务系统,整合全北京市数字电影制作资源.

(三)完善北京新材料分析测试联盟建设首都检测资源作为研发服务产业运作的模式,尝试利用首都优良检测资源打造科技检测的研发服务产业,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等方面开展探索,在建筑材料、金属材料、纺织品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专业特色检测服务体系,鼓励联合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及标准制定,加强测试分析领域国际合作,鼓励检测机构开展国际组织间检测方法研究和国际标准互认,这些都在支撑行业发展,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优势,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分析测试技术与服务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方向首都材料领域分析检测共性技术支撑服务能力的提升.
重点支持金属材料分析测试标准研究和服务体系完善、生物医用材料的生化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推广、纺织品检测专业服务体系完善、绿色建材评价体系研究,联盟服务模式研究与应用推广等.

(四)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维持与共享针对重大传染病和重要慢性疾病发病机理、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筛选等研究工作对实验动物模型的需求,通过对动物模型制造中的基因敲除、转基因、性状维持、胚胎冷冻复苏、资源共享等关键环节研究,实现北京地区疾病动物模型80%以上集中保存在地域分割的两个种源单位、冷冻胚胎复苏成活率提高10%、延长活体保存动物模型性状维持时间6个月、新增动物模型数种、90%以上的动物模型数据网络共享.

支持方向1、动物模型受精卵冷冻技术研究.
研究不同种类疾病动物模型受精卵冷冻技术指标,优化冷冻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冷冻效率,降低受精卵受损率.
2、冷冻动物模型受精卵储存技术研究.
探索冷冻受精卵储存和复苏过程关键控制点,优化储存和复苏技术条件,提高复苏成活率,提高疾病动物模型生产能力.
3、活体动物模型性状维持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活体动物模型保存条件,寻找疾病动物模型性状丢失原因,优化模型动物繁殖技术,制定性状维持干预措施,延长活体动物模型性状保持时间,供重大疾病科研使用.

(五)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北京作为拥有15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挑战.
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近年来北京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北京市能源消费快速稳步增长,2006年能源消费达5900多万吨标准煤,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通过风力发电技术研发公共平台、降低北京市能源消耗.

支持方向风力发电技术研发公共平台.
在北京建设风力发电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北京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为风电机组整套系统提供实验、测试、检验、验证、性能优化等方面工作的大型风电机组实验平台建设;开展风力发电系统领域的产品技术、质检等方面的规范研究.

(六)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质量预报、预测、预警科技服务平台我市的大气质量预报还主要以统计预报为主,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入与细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实现分地区、实时预报尤为重要.
从我市当前大气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国际大气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综合考虑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地形特点与大气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客观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的成因与演变,研究开发适合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过程预测预警服务平台,为区域大气污染过程的预测、预警提供有效的科技条件支撑.
从而实现减少大气污染对人民生活、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北京市大气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支持方向1、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实时预测预警服务平台.
研究区域空气污染建模预报预警方法,建立融合物理、化学、气溶胶过程的区域空气污染模式,发展体现北京和周边污染物排放、源汇过程的大气环境精细预报多模式集成预报及预警服务平台.

2、大气污染事故应急数据库和智能检索服务平台.
通过重点突破爆炸源项仿真、突发条件模拟,高效资料同化、精细插值技术、并行最优算法等关键技术,开发北京应急大气污染仿真模拟预测系统及大气环境风险场模拟预警技术平台,为决策中心提供预警信息服务和应急有效措施.

(七)花卉产业提升和高效安全生产的科技服务平台围绕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全市的资源优势,依托北京优势科技和信息资源,坚持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做,主动抢占国内现代花卉产业链高端环节,打造知名花卉品牌,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范例.
该平台将整合北京市花卉产业中的有效资源,通过组建联合攻关技术联盟,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花卉产业发展和安全生产协作,提出花卉产业相关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建立北京花卉产业的标准化体系,为北京市花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与标准导向;推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市场化运作提供保障.

支持方向1、花卉产业高效安全生产平台建设.
包括温室苗床智能输送系统;温室移动式补光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温室自动喷雾植保设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2、设施花卉智能辅助系统平台建设.
包括精密施肥及营养检测系统的研究;变量施药系统的研究;自动分级设备的研究与推广.
3、花卉标准化建立与推进.
建立健全花卉标准化体系;制订、修订花卉技术标准和规程.
(八)北京市安全生产过程防护与保障平台北京市目前安全生产作业、储存、运输过程中存在危险物质监测手段较为单一,外地进京危险化学品车辆等移动危险源监控难度大,现有检测仪器体积大、质量重,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类有害因素(如射频辐射、电磁辐射、振动)的适用检测、监控仪器等设备存在价格昂贵、数量较少等问题,北京市安全生产过程防护与报障平台拟整合北京市安全生产部门现有的实验及监测设备与北京市相关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发展安全生产过程防护与检测技术,为北京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支持方向安全生产过程防护与检测关键技术.
主要支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物质快速检测;移动危险源的检漏、监控;安全生产作业场所现场检测与实施监控;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个人防护.
(九)污染土地修复科技服务平台土壤污染成为我国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已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北京市大量工业企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土地亟待处理,部分区县农田污染日益突出并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另外,加油站及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地污染也已逐渐出现.
这些环境问题制约着首都土地资源循环再利用,影响首都"宜居城市"建设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污染土地修复科技服务平台将通过整合北京土地环境保护科技资源,集中北京优势资源和人才力量发展污染土地修复市场,以提高污染土地修复的国际整体竞争力.
平台建设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构筑污染土地修复产业链,形成污染土地修复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为污染土地修复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保障.

支持方向1、污染土地修复信息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北京污染土地修复信息库,构建适合北京污染土地修复的基础数据工作平台;建立污染土地修复信息服务网站,开展污染土地修复相关的技术项目、需求、专家、服务、政策等信息化服务,并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决策和工程化技术咨询服务.

2、污染土地修复工程基础条件建设.
建立污染土地生物修复技术种质资源库,侧重收集国际上应用性强、价值高的生物修复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生物修复的相关辅助制剂与材料;构建污染土地修复装备研发平台,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修复装备和产品研究.

(十)完善和建设农业育种共性技术支撑与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进一步聚集资源,强化平台效应,开展作物雄性不育,实用化的高通量、规模化育种技术等研究,创造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种质、新品种,持续提高平台项目的创新实力和竞争能力,加强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创新项目.

1、作物雄性不育系的分子设计与改良.
聚集世界范围内作物雄性不育研究的优势单位和资源,以小麦为核心,开展作物雄性不育系的分子设计与改良,以攻克杂交小麦应用过程中不育系遗传背景狭窄和不育系繁育困难等瓶颈问题为方向,快速推进我国独创二系杂交小麦产业化进程.

2、农作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以北京优势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重点攻克分子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实用化的技术瓶颈,建立高通量、规模化的分子和细胞品质创制技术体系,实现育种关键技术新突破,提高育种效率,创造具有突破性的优异育种新材料,培育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品种,提升我市农作物育种水平.

3、育种平台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社会多元主体作用,通过对科技成果的收集、整理、熟化,构建育种平台技术服务体系,采用新品种观摩、展示和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成果与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十一)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支撑条件平台为保障首都食品安全,针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与流通过程和农业投入品等环节的农产品安全检测资源分散、检测能力弱和检测装备差等问题,依托农村科技服务港,建设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支撑条件平台,通过支持在京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促成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在科研攻关、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和开放服务方面形成技术联盟,聚集首都科技资源,为区县发展服务,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都市科技资源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和科技条件资源的利用率.

1、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为保障北京当地农产品的安全供给,结合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和产品开展快速、精准的检测技术研究和服务,增强从农田到市场准入的全过程检测能力,加强相关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等体系建设,促进政府、科研院校及检测服务中介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与控制,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其他优质品牌农产品的迅速发展,提高北京安全农产品的认证数量和规模.

2、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依托驻京科研资源,建立技术联盟,加强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重点开展关键检测、监测和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的研究开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评价技术研究,利用多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北京重点农产品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提高检测质量,为建立符合北京市特点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北京医药企业创新孵化与条件服务平台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围绕解决人的健康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壮大医药研发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为目标,以需求调研为基础,机制创新为保障,盘活科技资源为手段,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大发展.
在支撑平台建设上有拓展是2009年生物医药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条件平台在支撑医药产业发展,尤其是医药研发服务业及医药专业园区的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专业服务机构、园区为主体,搭建服务于专业化企业的条件支撑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信息交流、品牌塑造、投融资、专有设备技术服务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条件.

支持方向北京医药企业创新孵化与条件服务平台.
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投融资服务能力建设和市场推广能力建设,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企业创新孵化基地.
(十三)完善与建设支撑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公共技术服务条件平台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业在全国具有显著优势,作为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集成电路设计业对支撑环境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近年来,北京初步启动了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北京集成电路设计验证与测试服务平台和快速验证与封装服务平台的建设,但仍面临着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深度、广度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组织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等问题,作为"北京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科技"专项的支撑工程之一.

支持方向1、基于产业聚集区和孵化器的设计服务技术.
针对产业聚集区及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共性需求,重点支持解决制约设计业发展的测试、封装、共性IP开发、服务与交易等共性技术,要求实用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基于服务联盟的公共服务技术.
为有效解决北京集成电路服务能力弱、资源分散的问题,重点支持基于服务联合体的服务技术与服务资源,按照"政府引导、共同投入、企业运作、公共服务、积累发展"的原则,建成"立足北京,辐射环渤海,面向全国"的专业服务体系,为产业持续发展和加快创新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高效、超高效电机实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的瓶颈因素,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电机每节省1%的用电量,就意味着可节省数亿元人民币,因此,逐步淘汰普通电机,研发、应用和推广高效及超高效电机意义重大.
目前,支撑我国高效、超高效电机研发和产品出口的电机检测服务仍是空白,已经成为制约节能型电机发展的瓶颈.
建立国内权威的电机实验测试服务机构,充分体现"生产性服务"职能,为整个北方地区乃至全国高效、超高效电机的生产以及进出口贸易提供权威、高效、严格的检验与测试服务,满足相关委办局和企业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支持方向高效、超高效电机实验检测关键技术.
包括高、中、低压高效、超高效电机产品检测、验证关键技术,三相异步电动机损耗的测试方法,电机特性测绘与分析技术,数据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技术,防止测试数据"失真"技术;测试软件.

第三部分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旨在集成北京市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在北京重点产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围绕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目标,结合北京市科技中长期规划18个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及北京重点产业发展基础,2009年"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的工作重点是:北京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数控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国产基础软件创新应用示范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高性能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功能食品研发与产业化;工业用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在集成北京市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在北京重点产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若干重点产业领域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行业价值链上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北京纳米级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近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5.
21亿元,同比增长44.
64%.
目前,北京集成电路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8英寸100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和8英寸100纳米大角度离子注入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集成电路装备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成功研制出直径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能够满足100纳米集成电路的制作要求,并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
但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研发实力、产业化能力、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和世界一流地区和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00纳米下的集成电路装备的整机、配套和关键技术,对提高装备产业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支持高端通用芯片的研发,将给北京设计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升带来重大机遇.
未来3年,北京将重点对接国家专项,配套支持对市场空间大、产业化进程快、对北京产业竞争和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纳米级集成电路装备与芯片的核心技术,重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分阶段掌握65纳米-45纳米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在设计、关键制造设备、测试封装等环节获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增强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竞争力.

支持方向1、纳米级集成电路设计及装备技术研究.
重点支持100-45nm工艺尺寸以下可重构的纳米级设计技术,45nm级设计所使用的EDA工具,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纳米级新概念集成电路装备,列入国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专项支持范围的100纳米以下满足大生产线市场需求的制造装备技术,100纳米以下满足大生产线市场需求的关键制造装备的工艺、验证和配套部件及技术.

2、纳米级集成电路高端芯片设计技术.
重点支持列入国家"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支持范围的100纳米以下面向产业化的处理器、多媒体、通讯、机要类芯片设计技术,高性能IP核与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二)数控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数控机床已经成为机床市场消费的主流产品,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基础装备水平的关键环节.
"十五"以来,北京大力支持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究,有力推动了北京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并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数控机床的重要技术中心.
但是,在高档数控机床的关键共性技术与工程化研究方面,北京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未来2-3年,重点组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的联合攻关,研发国家重大专项确定的并满足重点行业需求的重点技术与产品,实现北京在高档数控装备方面的技术突破,提升北京数控装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支持方向1、高档数控机床行业共性技术研究.
重点发展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行业的重型、精密、超精密高档数控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动态综合补偿技术,复杂零件切削、磨削加工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
2、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
重点发展高档数控系统以及高档数控系统配套国产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应用技术等.
承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重大专项的技术与产品研究项目优先.

3、大型精密模具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发展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大型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行业的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于航天和军工行业的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4、模具网络化制造平台共性技术研发.
重点完善模具网络化制造平台的模具设计方法、工艺技术和标准化技术以及模具设计制造信息化技术等.
5、高档数控装备成套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面向重点行业的工艺和设备攻关,开展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组线配套服务的成套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重点配套设备(专机)和核心功能部件关键技术研发,航空领域关键零件加工精密数控设备与示范应用等.

(三)国产基础软件创新应用示范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基础软件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中最基本组成部分,处于产业链源头,是整个产业的基石,是国家战略必争的高新技术,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北京长期支持自主基础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是基础软件应用最早、最多、最具优势的地区,北京的企业占据了国产基础软件一半的市场份额,而且龙头企业聚集.
但是,北京国产基础软件仍然存在行业化深度应用难、服务保障能力欠缺等问题,国产基础软件的价值实现依然以套装产品销售为主,缺乏新型的销售方式与应用模式的带动,国产基础软件的服务保障能力欠缺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未来2-3年,重点建设一批以用户主导的区域性实战与示范基地,支持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行业解决方案研发与应用,鼓励采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和手段带动基础软件的应用,建立全国首个长风联盟软件统一服务保障体系.
在2-3年时间内,初步建立起全国首个软件统一服务保障体系,建成一批用户主导的国产基础软件重大应用示范基地,推动基于国产基础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在2-3个重点行业得到示范应用,在信息服务领域培育3-5家国产基础软件的龙头骨干企业.

支持方向1、基础软件服务保障技术.
重点支持研究统一服务保障体系所需的软件质量测试规范和软件故障定位技术,软件服务标准规范.
2、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基地建设.
重点征集、择选若干区县与委办局作为国产基础软件应用的重点支持单位,形成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的互动协作体系,建立一批用户主导的国产基础软件重大应用与示范基地.

3、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行业解决方案及应用.
重点在政府、教育、金融、航天、卫生、农业、工业等行业,支持具有重大行业用户应用基础,可在行业内辐射带动、快速复制、规模应用的国产基础软件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制,通过集成商来进一步发展和稳定大行业用户,提升行业用户的接受度,为基础软件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创造条件.

4、基于Linux桌面的应用服务研发及示范.
突破办公Office套件的跨平台应用难点,以桌面Linux与跨平台办公套件应用推广为重点,研发服务于企业、政府与公众的应用服务,并在相应领域开展示范推广,支持直接带动基础软件,尤其是桌面应用的突破.

5、信息服务龙头带动下的基础软件创新应用.
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其它方式为载体的信息服务领域,鼓励信息服务业优势企业发挥带动作用,进行信息服务业产业链组织,研发共性运营支撑规范与标准,研发运营支撑平台,直接带动基础软件的应用,促进基础软件规模化推广.

6、基于知识库的跨行业应用服务示范.
在电子政务、医疗保险、金融、建筑、能源、教育等北京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基于知识库的跨行业示范应用,研制通用行业应用产品及工具,实现基于国产软件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满足跨行业监管和服务的要求.

(四)高性能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新材料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规模持续扩张、技术水平升级的关键阶段,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近年来,北京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北京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将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节能环保等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选择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磁性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鼓励现有技术新的应用开发或集成创新,加快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和强化新材料产业的国内竞争优势,拉动北京新材料产业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并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支撑首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支持方向1、电子信息相关材料及器件.
重点支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关键材料和配套材料技术、新型激光器用关键材料及器件的制备技术、新一代光电显示用关键材料及器件的制备技术等.
2、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重点支持高转化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利用关键材料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用关键材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风力发电和新型储能关键材料技术等.
3、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重点支持汽车用系列高品质钢关键应用技术、先进装备用关键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粉末冶金等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及其应用技术.
4、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光电通讯、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高端应用所需磁性材料的制备及产业化技术.
5、化工新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用关键精细化工材料及相关应用技术,新能源、新型建材等领域用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
(五)功能食品研发与产业化功能食品是一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对提高我国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具有较为丰富的特色农林资源,市场潜力巨大.
但北京功能食品产业存在发展滞后、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监管手段缺乏、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
未来2-3年,本需求将立足北京市现有的特色农林资源,结合企业、产业、市场和政府的需求,加快功能食品产业评价技术、检测分析技术以及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发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装置,提升北京市功能食品产业的竞争力.

支持方向功能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装置开发.
重点开展花青素、多糖、磷脂、黄酮、多肽等功能因子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研制开发出针对上述功能因子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装置;开展降脂、降糖、降血压等功能食品的功能作用快速评价技术研究,建立快速的评价模型,满足市场监管和功能食品审批的需要.

(六)工业用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工业用酶和传统的化学催化相比,具有过程清洁、高效、污染少等优点,探索改造污染行业的绿色化工艺,符合北京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北京工业用酶试剂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北京在国内工业酶制品基础研究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未来2-3年,重点加强酶制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促进绿色化、高值化酶催化产品的研发,培育1-2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用酶品种,实现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巩固北京在工业用酶行业的研究优势.

支持方向酶制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绿色化、高值化酶催化产品的应用开发.
第四部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主题"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主题旨在围绕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管理需求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不同形式的科技项目为载体,依托市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等多元主体,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实现循环经济技术新的突破和有力支撑,积极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2009年度循环经济主题科技项目指南在综合考虑以往各年度科技部及市科委开展科技项目、相关委办局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年度工作重点和现有科技需求及其它组织机构的科技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将围绕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农田土壤环境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与雨洪利用、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产业生态化建设五大重点开展工作.
优先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开展攻关示范;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开展节约集约利用的调查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开展污染源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扶持生活垃圾高效预处理、生活垃圾可持续填埋、农林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大力度支持城市建设过程雨洪安全利用成套集成技术研发与示范;在试点产业园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生态化构建与改造;力争本年度实现科技在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内的有力支撑.

(一)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先进适用技术或解决方案的示范、推广,充实并完善节能技术支撑体系,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开发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城乡居民建筑的具有良好经济性、可操作性的建筑节能技术;促进工业设备的节能改造,推动高能耗行业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开展交通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发,降低交通运行能耗;研发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支持方向1、建筑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建筑产品部件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节能建材技术或产品研发,围护结构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既有建筑结构节能改造与管理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上的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适合北京市农村住宅特点的低成本建筑节能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供热节能与楼栋热计量及热分摊技术研发与示范,通风空调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建筑节能智能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筑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建筑、绿色生态建材、绿色生态小区等的研究与示范.

2、工业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能源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分布式供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清洁、高效的燃煤设备节能技术研究,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企业能耗在线监测、节能诊断技术及过程模拟、控制与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节能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交通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地铁空调通风系统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地铁制动能耗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及实施方案研究;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汽车节能降耗技术或产品研发,发展新型混合动力无级变速器装置等.

4、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开展低成本的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低成本生物质能优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生物质替代燃料技术研发,风电机组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低成本热泵利用技术研发,能源作物规模化种植与利用技术研究,低硫沼气技术与沼气发电关键技术研究,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究.

(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农田土壤环境保护针对北京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受到污染的情况,09年将着重围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及水源保护地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开展相关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北京市土地资源基于生态安全上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形成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框架.

支持方向1、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宜居城市居民的合理空间需求,提出调整和完善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研建适合北京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快速调查与监测技术,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拟分析虚拟仪器的关键技术,开展城镇用地整理与挖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2、农田土壤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发应用先进的土地污染调查技术,重点对农业生产区研究开发农田土壤复合污染的生物和农艺防控技术;对受农业面源污染的水源保护地开展土壤氮磷流失的源头控制、土壤污染源阻截控制以及农药绿色替代与减量精准施用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在重点保护区域建立农田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

(三)污水资源化利用与雨洪利用由于受到再生水生产工艺的限制,其水质达不到环境及工业冷却用水的要求,再生水生产技术和利用体系需要继续提高.
雨水利用方面,城市道路雨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雨水面源污染未得到控制,城市绿地的滞蓄和引渗功能未充分发挥.
09年将着重开展污水强化脱氮除磷和高品质再生水生产的集成技术研究,建立再生水安全利用和调度技术体系,开展面向城市道路、城市绿地的雨洪安全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开发集成与示范.

支持方向1、再生水水质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不同水质需求条件下的再生水本质性指标;研发高效、节能的利用新材料深度水处理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将城市再生水水质提高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生产关键技术;建立再生水的稳定运行和水质保障体系.
开展再生水相关的生态和毒性指标水质分析技术,再生水的储存与输送技术、卫生安全保障技术、再生水价格体系等.

2、雨洪安全利用技术研发与相关标准制定.
研究城市规划体系中雨水利用的设计和规划,提出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洪利用条件下排水规范和标准.
研究机动车道和立交桥区雨水安全利用与积水防控技术.
制定雨水利用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研发初期雨水处理关键设备和产品.
深化雨水积蓄和利用的实用技术和系列产品.

3、高效节水技术及设备.
开发和推广各类节水器具、建筑施工降水和施工节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
(四)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针对北京市日益增长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现有处理处置设施难以满足其处置需求的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影响民生的问题,2009年度,将重点围绕各种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未来北京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奠定技术基础.

支持方向1、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包括生活垃圾高效分选技术与运输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城市生活垃圾高效快速预处理技术、废弃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研究示范与再利用标准的制定、长期可持续垃圾填埋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活垃圾焚烧安全性评价与焚烧产物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2、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研发.
工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方面,开展矿区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废弃化学试剂和工业危废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方面,开展林果业枝杈、废弃菌棒、秸秆、蓄禽粪便等种植与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其能效开发利用技术;林业废弃物方面重点开展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及生产花木基质等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方面重点开展城镇污泥改性技术研究与处理示范.

(五)产业生态化建设鉴于目前北京市清洁生产在各行业的推广仍缺乏有力的清洁生产技术做支撑;各产业园区生态规划重视程度与生态行为仍有待提高,园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产业、产业园区的生态化是北京市的必然选择,因此需要从技术领域研究解决产业和产业园区的生态化问题,09年将围绕重点产业及产业园区开展清洁生产方面集成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夯实基础.

支持方向主导产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选取北京市主导产业典型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标准与审核指南研究,解决该行业清洁生产瓶颈的制约;开展典型行业共性的清洁生产技术研究,选取试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

第五部分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的主旨是依靠首都科技资源的聚集优势,将首都科技资源向区县强力辐射,将科技进步成果"涌泉"至区县,从而推动区县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区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09年,依据《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18个重大专项重点任务,按照重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任务目标,结合《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实施方案》设定的工作目标和专题任务,重点开展区县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治理工程、科技引领促进创新型乡镇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开发优质种质资源发展高端籽种产业、和谐社区建设技术研发与示范、区县技术转移与研发服务产业发展等八项工作,满足区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一)区县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结合区县产业特点与区域优势,针对各区县政府对科技发展和科委工作的要求,支持区县集聚和整合本地区、国内外的科技资源,提高区县、乡镇利用科技谋求发展的意识和运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区县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满足区县政府对科技促进区县发展的新要求.

支持方向1、区县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支持区县构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或网络,面向企业和公众开展服务,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和手段,改善公共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率.
2、区县科委政府信息公开能力建设.
支持区县科委提供信息公开能力建设的培训,建设信息公开能力的相应措施和方法,建设服务区县科委信息公开能力建设的平台,为区县科委信息公开能力建设进行宣传,协助各区县科委建立健全区县科委信息公开能力建设相关机制.

(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根据区县发展特点,建立市级资源站、区级管理站、基层工作站三级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网络体系,探索科技助农的服务模式,对现有的信息获取与服务方式、手段、机制等进行改革和创新,调动科研院所、企业、社会中介和政府的资源,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方向1、面向农村科技协调员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依托农村科技服务港,进一步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重点依托和扶持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市场化运行的协调员工作站,为农村科技协调员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检测检验、试验示范等科技服务内容.

2、整合首都科技资源提升农村科技协调员能力工程.
调动科研院所、企业、社会中介和政府的资源,完善首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出身于农民、服务于农民的科技协调员队伍.
利用首都涉农高校资源,依托星火培训学校及有关培训机构,以推广教授领带、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农村科技协调员基本素质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按照市场化机制,通过利用农村科技协调员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方式开展提升农村科技协调员科技成果推广能力培训.

3、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核心的郊区信息化建设工程.
结合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对现有的信息获取与服务方式、手段、机制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升农村科技协调员信息获取与服务能力.
支持面向协调员的农业科技成果资源与需求对接系统研发、基于3G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研发、科技协调员信息机终端研发应用、农村科技协调员协同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以协调员为核心的农村信息化综合集成示范等.

(三)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治理工程改善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是首都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行综合治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和疫病转播,推动新材料技术及产品在区县新农村建设中应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支持方向1、动植物生物快速检测检疫技术及产品研究.
发展高效准确的快速检验检疫方法,实现对疫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控,对首都环境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支持动植物快速检验检疫相关技术、设备和软件等的开发应用.

2、新材料技术在区县发展中的应用.
重点支持支持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节能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研究、关键配套建材及其部品化生产技术开发、便捷施工技术研究等.
(四)科技引领促进创新型乡镇建设创新型乡镇建设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层面载体,是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节点.
总结创新型乡镇建设经验,将创新、创意资源与京郊的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以科技促进区县乡镇发展;通过创新型乡镇建设,推动知识向农村流动和扩散,促进乡镇经济增长.

支持方向1、为创新型乡镇建设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解决乡镇在从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中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主导、农民需求为依据,技术推广项目为载体,发挥爱农驿站和协调员作用,联合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技术等培训.

2、为创新型乡镇建设提供成果转化服务.
开展乡镇产业基地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活动,支持创新型乡镇农村科技协调员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导入技术转移联盟,开展技术成果对接活动.
支持籽种产业、绿色农业、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相关技术交流活动,为创新型乡镇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五)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瓶颈、一些关键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农业生产设施装备中的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北京主要药材及经济作物产地适宜性分析应用系统建设,促进京郊新农村建设.

支持方向1、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研发中的关键技术.
重点支持设施农业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包括温室苗床智能输送系统研发、温室移动式补光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温室自动喷雾植保设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设施农业机械智能辅助系统的研制、农机标准化体系建设与示范;支持设施畜牧业规模化健康养殖配套设备,以动物福利为基础的畜禽养殖设备研究与应用,重点包括优化饲养工艺、改进笼具设计、实现综合环境调控系统与生产信息在线检测技术,优化畜禽舍设计,支持蛋品处理配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重点研究蛋品处理的机械传动系统,建立通过颜色和重量的多重分级指标;支持设施农业节水装备机具研究,包括农业节水灌溉系统灌水器优化选型、管网系统优化设计、组装与配套模式,研发高效过滤系统、灌溉施肥设备及节水灌溉监测控制设备研究等.

2、北京主要药材及经济作物产地适宜性分析应用系统建设.
支持北京市主要药材、经济作物的种植适宜性分析应用系统的建立,主要作物的产地适宜性评估方法及标准的建立.
(六)开发优质种质资源发展高端籽种产业籽种产业是北京现代农业的龙头之一,可以带动其他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开展农作物、蔬菜及花卉、畜禽良种、水产良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北京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有利于提升北京农业育种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1、农作物、蔬菜及花卉籽种关键技术.
支持籽种农业相关技术,包括节水玉米种植配套技术研发、二系杂交小麦高产制种关键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育种等花卉育种技术,细胞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单倍体与诱变等蔬菜育种技术;支持紫色作物良种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紫色作物种质引种、资源收集、评价,紫色作物良种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紫色作物种试验示范,紫色农作物深加工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支持以新品种繁育为核心的设施蔬菜病虫源头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带病虫蔬菜残体无害处理基础研究与示范应用、种子保健无害处理基础研究与示范应用、设施蔬菜棚室表面消毒技术研究与应用、设施蔬菜土壤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2、畜禽良种关键技术.
支持精品种猪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种猪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研究、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精品种猪培育技术集成与应用;支持动物品种选育相关技术,包括奶牛胚胎分割、快速冷冻、高效连续超排和体外胚胎生产等奶牛育种技术,交易平台技术等.

3、水产良种关键技术.
支持亲鱼遗传改良关键技术、良种扩繁技术研究;支持名优鱼类良种培育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优质亲鱼培育及良种扩繁的技术方案,联合北京市的育苗生产单位进行示范和应用.
4、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支持北京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农作物资源及近缘种属(野生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种质源的研究与应用等.
(七)和谐社区建设技术研发与示范针对北京市社区服务尚不成熟,服务水平和质量离居民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研究推广社区监控设施和安防设施,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和谐社区.
支持方向1、社区信息化平台及综合管理系统.
研究建立北京市社区信息化平台以及便捷高效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可共享的社区信息资源库,以及集成公共服务、安全防范、通信网络、物业管理、设备监控管理、远程医疗等子系统的社区智能化系统,建立低成本、高效率全市社区综合管理系统.

2、社区安全防范系统应用示范.
在建立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社区居民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区、街道、社区三级监管系统;推广智能化治安防范技术的应用,实现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安全防卫,完善社区防范系统;推广应用GIS技术、GPS技术及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建立有效的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区县,建立以社区为基础,街道为管理中心,区县为监管中心的三级管理和服务的联动监管示范.

(八)区县技术转移与研发服务产业发展加快研发服务业发展,推动研发成果和技术成果有效转移,可以提升区县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县经济发展.
重点拓展技术转移和研发成果转化途径,推进区县技术转移与研发服务产业发展.
支持方向1、区县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区县发展重点,支持区县参与国际技术转移,发展区县之间各种技术转移和合作关系,发挥北京城区科技资源的辐射和驱动作用,探索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与整合、联动新机制,实现创新驱动.

2、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面向关键技术领域的公共科技和产业化信息网络平台、研究所与企业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京外院地合作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平台、科技应用示范平台、成果库和专家库等公共支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六部分科技促进市民生活质量改善主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科学技术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力量,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百姓.
科技促进市民生活质量改善主题以"人的需求"为基点,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着力解决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等领域内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主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科技手段促进市民生活质量改善,为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一)重大疾病监测和健康管理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改善我国人口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要进行前移和下移,其中针对重大疾病进行监测和健康管理是贯彻上述前移战略,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支持方向1、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开展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等重大慢病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重大慢性病健康体检技术评估、检查项目和体检流程规范标准研究;规范创新重大慢病健康体检和服务模式等.

2、北京市六种重大慢性病流行趋势信息采集及分析.
采用不同阶段横断面调查和队列人群随访,开展六种重大慢性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部分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病和慢性肾病等)流行趋势调查;统一规划,收集、保存和利用六种重大慢性病资源,建立和完善六种重大慢性病资源的收集网络和标本库等.

(二)重大疾病诊疗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疾病防治一直是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重大疾病仍是首都市民现阶段所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需进一步开展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早期筛查、诊断及控制传播途径等防治措施,规范诊疗方法,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支持方向1、乳腺癌、宫颈癌规范诊疗规范研究及推广应用.
整合近年来已开展的乳腺癌、宫颈癌规范化治疗等相关研究成果,制定适合不同等级医院的诊断流程,规范并推广乳腺癌、宫颈癌诊疗技术;开展宫颈癌预后关键技术研究等.

2、慢性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简化慢性肾病的早诊和监测手段,开发并推广简便适用的慢性肾病早诊和监测技术;对重点人群实施长期、规范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建立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和管理的方法、程序、模式,开展慢性肾病管理体系的研究与示范评估.

3、北京微创外科技术临床应用研究.
开展微创骨科、微创内分泌外科、微创胃肠外科、微创妇科等成熟技术在不同等级医院的推广应用,扩大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开展微创外科领域相关产品研发,提高微创外科领域产品国产化率,降低医疗成本;开展微创外科手术规范及评估体系研究等.

4、北京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医院感染源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完善与推广;开展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控制关键技术规范的研究;开展手术环节中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的风险评估模型与保护方案研究;开展医院感染信息监测指标等相关研究等.

(三)基层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提升促进研究基层医疗机构是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增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对切实方便居民看病、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等将起重要作用.
支持方向1、北京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促进研究.
充分利用各类前期研究成果,围绕农村常见疾病、多发病,针对农村疾病结构和特点,重点加强疾病筛查、诊疗规范、急诊急救等方面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适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示范;研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适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等.

2、重大慢性病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促进研究.
研究制定重大慢性病城市社区诊疗规范与标准;开展适用于城市社区的慢性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研究和推广居民自查和自我干预技术;开发适宜社区的科普产品等.

(四)重大疾病创新药及诊疗设备的研发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等自然和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变化,我国疾病谱呈现复杂、多样化的改变,心血管、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疾病以及新老传染病危害日益严重.
迄今仍有许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因此针对重大传染病及重大慢性非传染病研制疗效确切、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的创新药物,围绕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发适用于临床、社区和家庭的诊疗设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对于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提高北京市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推进医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方向1、针对重大传染病的疫苗研发和相关共性技术研究.
新疫苗产品的开发、现有产品的工艺改进及相关共性技术研究等.
2、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
针对肝炎、结核、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精神疾病、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有临床需求和实用价值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
3、针对重大疾病的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
针对重大疾病的诊断设备、诊断试剂、治疗设备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五)生物医用材料应用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是新材料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不仅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高,而且与患者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
近10多年以来,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的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开发和研究经济实用的生物医用材料,提高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是北京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重点.

支持方向生物医用材料关键技术.
重点支持新型骨科植入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新型药物缓控释材料、新型支架及其应用技术、妇科疾病介入治疗用材料制备及其应用技术.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首都市民生活质量.
本专项针对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存在着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的重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产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推广,注重检测技术、便捷实用仪器、无公害农业投入品研究,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等集成创新,强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2009年重点支持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技术开发与示范、农产品质量危害关键因素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支持开展天然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开发,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支持方向1、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技术开发与示范.
针对北京市主要农产品产地(包括大田、设施栽培地、林果地、养殖小区、鱼塘)开展典型污染因子筛选、检测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建立主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动态监测方法,建立全市农产品产地环境数据库,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北京市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标准,应用范围达到示范推广要求.

2、农产品质量危害关键因素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主要危害因素筛查,从中遴选出危害北京市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关键因素动态监测方法和工作体系;研究开发新型污染物控制与净化技术,集成针对上述关键因素的减量、规避、净化、生物降解等控制技术,提出适合北京市入境和地产农产品质量危害关键因素评价与控制模式与技术方案.

3、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方法的建立.
我国对动植物检测检疫方法相对落后,发展高效准确的快速检验检疫方法,实现对疫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控,研制开发20种针对病原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设备.

4、天然产物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研制.
从动物、植物、矿物等天然产物,尤其是中草药中筛选和发现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无化学残留、无公害的先导化合物,明确其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开展直接利用、化学修饰和复配效果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天然产物源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产品.

(七)水资源保护、安全供水与水环境监测预警随着河北四水库和丹江口水库水将陆续入京,与北京现有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构成多水源水质的局面.
有效保护和管理地下水,改善京西永定河流域水质和恢复构建流域生态是应对水资源长期紧缺的重要对策;提高供水系统应对各种水源条件和各类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是北京供水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市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水源性缺水条件下,加剧了生态环境用水短缺,使得河湖清水补充量少,水流缓慢,相当一部分地表水环境不满足功能要求,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下游排水区河道仍存在较严重的有机污染,水质均为Ⅴ类或劣Ⅴ类.
需要建立北京水环境监测、评价、预警信息系统,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对城市水环境的监管能力.

支持方向1、永定河流域水质改善和生态构建与恢复研究与示范.
研究官厅水库源头污染源控制、库区和下游山峡段水质改善关键技术和对策,监测调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区间河段水景观功能恢复研究,建设和完善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2、南水北调水入京后多水源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北京市不同供水水源及其长距离输送、调节储备过程中水质特征与演变规律,提出北京市供水水源监控和预警系统,实现水质突变和渐变的前期预警;研究基于多水源供水的工艺适应性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管网漏失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构建适应于北京市多水源供水特点的安全供水体系;构建水源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体系.
研究村镇供水、自备水源及二次供水工艺技术的模式化与标准化研究,将工程集约化整合、信息化监管、水源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构建集约化、规范化北京村镇供水体系.

3、城市水体水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与示范.
研究北京城市水系统指标与遥感信息的对应关系,集成水文水质自动监测、水量水质模型、风险识别技术和公共信息平台,开发符合北京水体特点的水环境监测、评价、预警信息系统.

(八)北京市交通噪声控制对策研究噪声污染投诉在我市环境投诉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率,解决噪声污染是北京建设宜居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法规的贯彻执行仍然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撑.
尽管从环境综合投诉量来看,施工噪声占最大比重,但以北京市的声环境总能量及影响人口、面积来看,交通噪声的影响占到绝大部分.
着重开展交通噪声特性及控制对策研究,最终解决北京市交通建设发展与噪声矛盾的问题.

支持方向北京交通噪声特性及综合控制对策研究.
开展道路交通噪声声源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车辆降噪技术和相关产品;在用车辆噪声的在线监测技术、监测方案,以及控制和管理技术;轮胎-路面噪声控制技术和示范应用.
开展噪声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技术研究,针对道路噪声频谱特性和飞机噪声频谱特性的隔声门窗、隔声阳台、隔声走廊等道路临街建筑防护技术;研究隔声屏障、隔声门窗、绿化以及自然声模拟声景观对交通噪声影响的改善技术.
建立高效环境噪声管理的技术政策系统.

(九)建立城市突发灾害防御、保障体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环境的恶化和人口的聚集使得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城市快速反应及防御能力的提升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政治地位,政府对安全保障极其重视.
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城市减灾防灾系统,为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安全起示范作用.

支持方向1、大城市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及重大自然灾害防范预测关键技术及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
城市公共设施突发事故防范与处置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社区安全防范关键技术的攻关及快速反应体系的建设;城市生命线系统减灾、防灾对策研究;大城市(首都)重大危险源综合监管技术及防范体系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相关技术研究、大城市气象灾害及其灾害链应急评估方法研究.

2、安全生产监管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危险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移动危险源的检漏、监控技术研究;生产作业场所现场检测与实施监控技术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技术研究.
(十)城市建设、地铁及地下空间开发等市政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建筑科技水平是支撑保障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行的前提性要素,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
未来五年是北京奥运场馆建设运营管理、地铁轨道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北京启动新城建设的起步时期.

提高建筑行业中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科技促进城市建设、地铁及地下空间开发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从而满足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城市等战略的要求.
支持方向1、城市建设中结构、施工及成果应用推广的研究与示范.
新建筑结构体系、大跨度复杂建筑抗震性能等研究;复杂结构施工及绿色施工技术、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建筑安全监控等技术的研究;奥运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2、地下空间开发及轨道交通(地铁)相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开发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轨道交通(地铁)建设中的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研究与开发;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救援等方面的研究;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急需的标准、规范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地下交通与地面公交系统接驳方面的研究与示范;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信号控制系统及地铁网络化运营和高效管理的技术研究.

3、市政基础设施及城市市政管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科学与技术包括养护技术与相关策略的研究;城市桥梁监测、加固技术研究,城市桥梁安全运营及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城市公共设施突发事故防范与处置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代化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关键技术、基础设施智能管理系统等的研究和示范.

(十一)市域快速通勤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针对北京交通存在供需矛盾、市域通勤体系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缺乏支撑现代化城市交通的标准规范、自主技术和运营体系等问题,立足于我市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居民生活需求,以构建快速通勤体系为目标,从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两个角度出发,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高通勤交通效率为重点,围绕各种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优化和综合协调,按照预研启动、研发和推广三阶段分步实施,突破一批交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北京市交通系统规划、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提高市域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支持方向1、优化路网结构与交通出行结构.
研究优化路网结构,完善城市路网、开展合理交通出行结构优化措施及政策建议研究.
2、提高快速通勤的交通管理水平.
开展快速通勤的交通管理研究,通过事故预防策略的研究,改善通勤出行的安全水平,并通过对日常交通调度和紧急情况下交通调度和管理系统、快速路动态控制等手段,实现对全市路网交通流的管理.

3、改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出行效率.
构建北京市快速通勤公交网络,开展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研究,完善通勤交通衔接体系.
4、完善多方式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
研究动态交通信息发布技术及新型交通信息采集设备与技术.
(十二)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及古典园林历史原貌(景观)恢复利用古都北京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物资源分布密集,类型丰富,文物遗存也有相当数量.
文物的有效修复、保护和利用关系到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兴衰发展,也关系到市民的宜居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物修复、保护以及历史景观的恢复利用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问题.
通过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科技的创新能力,提供一批高效、适用的科技成果,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

支持方向1、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修复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性研究;适合中国文物保护需求的综合实验室建设;纺织品文物生物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古建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

2、古典园林历史原貌(景观)恢复利用.
市属公园内历史景观的保护恢复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关键技术及管理规范研究;皇家园林的生态文化价值与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及影响的研究及利用.

(十三)北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机理与对策研究受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传输的相互影响,北京市大气污染逐渐呈现出区域污染的特征.
此外,由机动车排放污染造成的大气污染随着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已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9年主要针对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开展相关问题研究,支撑北京大气环境治理.

支持方向1、北京市细微颗粒的基本组成、累积途径及其前体物化学转化机理研究.
开展城市细粒子大气污染源控制技术及抑制细粒子再生措施研究,从污染控制和大气质量管理层面对"十二五"本市大气质量改善的政策和措施开展研发工作.

2、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建立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动态信息数据库及排放模型;研究建立决策技术支持系统;开展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对策研究,对机动车污染控制对策进行科学评估,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第七部分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主题围绕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问题,以及关系北京未来发展的重点科技需求,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主题在2009年度主要开展信息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生物医药领域的组织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中医药药材及注射剂安全评价研究、新材料领域的超导、纳米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先进制造领域的非开挖检测系统、专用机器人、微机电系统研究、现代农业领域的优异基因挖掘与农作物转基因以及农业土壤连作障碍防治技术研究等重点工作,旨在进一步凝聚和调动国内外资源,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为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解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一)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支撑平台与工具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教育、城市规划、交通管理、文物保护、旅游推广、文化艺术创意等方面均有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
然而国内在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基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为避免国内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落后,应用成本增高的问题,2009年度将在国家已有科技计划对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资助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大型活动模拟、应急指挥预案研究和数字表演设计等应用需求,支持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开发相应的应用支撑平台与工具.

支持方向1、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
包括动作捕捉与仿生机械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复杂场景快速建模技术;大规模人群建模与仿真技术.
2、应用支撑平台与工具开发.
包括集成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与设备接口的应用支撑平台与工具开发,并实施试点应用.
(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模式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人的行为或物理现象进行分类,提取特征加以识别的一项专门技术.
模式识别技术和产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公共管理等诸多领域的需求日益旺盛,但识别的速度、准确性等仍是其扩张应用的瓶颈.
2009年度将针对互联网上有害内容自动识别、机器视觉监控、人脸识别等现代服务业的应用需求,重点支持提高模式识别的速度、准确性和革命性降低应用成本等相关技术研究,促进北京在模式识别领域的技术国际先进和产业国内领先的地位.

支持方向1、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有害内容识别技术研究.
针对图像视频等媒体形态,研究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有害内容识别技术;重点解决海量网络多媒体数据条件下,图像、视频有害内容的高速高精度识别的技术难题,特定有害内容的识别精度达到92%.

2、智能视觉监控技术研究.
综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视觉监控技术、多摄像机融合的智能视觉监控技术,重点解决对光照条件变化的鲁棒性问题,针对室内场景实时检测的虚警率低于5%.

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研究指纹识别技术、掌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以及研究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技术,识别精度达到实用化标准;研制新型的身份认证原型系统.
(三)组织工程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组织修复途径都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及供体不足等问题.
组织工程的产生,通过修复或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和器官缺损所致的功能障碍或丧失治疗的问题.
本项目以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为切入点,通过解决阻碍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的关键技术,促进组织工程产品及早应用于临床.
通过合理布局、重点支持的方式,有机整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临床医院、医疗企业的优势力量,集中生命科学以及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3-5年联合攻关,推动3种以上组织工程产品实现临床应用.

支持方向1、结构性组织工程产品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皮肤、软骨、骨等技术相对成熟的结构性组织工程产品的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解决目前制肘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产业化及临床应用.
2、北京研究基础较强的组织工程产品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神经、血管、角膜等在北京地区具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相对比较复杂的组织工程产品的关键技术,有效解决部分技术难题,为其未来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3、推动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及产业化的监管和标准研究.
研究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化及合理监管流程等问题,为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系统的专门针对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的监管、审评体系服务,推动组织工程产品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

(四)中医药药材及注射剂安全评价研究中医药产业是北京市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
目前,临床用量较大的品种还主要是传统产品,而这类产品中的优势产品大多受濒危原料的影响,市场供应和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都受到很大的制约.
因此,尽快寻找珍稀濒危药材替代品,收集保存珍稀濒危药材种资资源,解决濒危药材对北京中药产业的制约.
同时,市场销售的部分中药注射剂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对中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给人民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应尽早针对北京地区疗效确切、销量大、应用广、不良反应多的中药注射剂开展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提高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

支持方向1、制约北京中医药发展的珍稀濒危药材研究.
珍稀濒危药材的种资资源收集、保存,替代与培育研究等.
2、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质量标准、临床合理用药的再评价研究.
(五)新材料制备与应用前沿技术研究超导材料与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而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前沿领域.
提升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超导材料及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医疗、通信等相关领域中的基础性研究及前沿研究,进一步促进超导材料在强电、弱电领域的应用突破,引领超导领域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北京在国内超导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用、高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的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在加快传统材料产业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中的应用.

支持方向1、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重点支持超导材料的制备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在电力传输、医疗器械、通讯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技术.
2、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重点支持新型纳米材料制备、加工技术,纳米材料在新能源、绿色制造、生物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纳米材料应用安全检测技术等.
(六)城市道路系统非开挖检测系统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迅速扩大,道路众多,地下管线密集,管线年龄相差大,部分老的管线仍在使用,由于不同的施工方法和道路的长久运行,使得上水管线、雨污水管线渗漏,逐渐将管线周围的沙土冲蚀带走,在管线周围形成空洞,这些疏松体和空洞使得道路的支撑力大大降低,容易引起汽车等交通工具下陷.
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又存在于城市人口繁密地区,因此带来的危害非常大.
因此,对北京市市政道路进行快速无损探测,通过吸引产学研各方的力量,开展市政道路地下空洞的快速探测方法的研究、仪器的开发、技术的集成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需求.

支持方向1、抗干扰快速雷达采集系统研制.
包括高分辨率的地下空洞快速多雷达探测采集系统与并行采集软件,探测速度达到每小时30~50km,在干燥土层中达到3~5m的探测深度;动态GPS技术进行高速、高分辨率雷达测线定位系统,定位误差小于0.
5m.

2、综合物探三维地下空洞探测系统研制.
地下几米~二十几米深范围内的空洞三维地震采集系统与成像技术;多线束的检波器阵和高频震源系统;三维成像处理解释软件,雷达波和地震波的多种属性(如频率、相位信息等)提取技术;地震波和雷达波反演分析技术.

(七)专用机器人机器人作为服务性技术产品已在工农业和前沿技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高端技术生产装备在北京地区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设备中核心部件的高性能机器人提出了极大的需求.
随着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太阳能电池生产为代表的装备生产线对机器人的需求将随产业的发展而需求增大;以机器人为核心技术的自动化农业设备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随着农业工厂化、数字化的发展,对高性价比自动化农业设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北京在机器人研发、生产等方面均已具备机器人的开发能力.

支持方向专用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
配套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专用机器人和高性价比现代农业工厂化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设计,功能模块化和可重构技术,运动控制与工艺控制融合,机器人离线编程实用化技术,机器视觉应用等技术.

(八)MEMS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MEMS(微机电系统)产品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其独特的性能使它成为关系国家科技发展、国防安全和经济繁荣的一项关键技术.
北京地区MEMS技术发展水平及科研成果均位于全国前列,MEMS产品需求也不断释放.
然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北京地区MEMS产业的继续发展.
2009年度将重点支持MEMS产品标准工艺与系统集成技术,更好、更快地推进MEMS技术发展、不断满足北京地区消费类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MEMS产品需求,进而领跑全国MEMS产业发展,发挥北京MEMS技术研发的相关资源优势.

支持方向MEMS产品标准工艺与系统集成技术.
面向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领域的MEMS惯性传感器、MEMS压力计以及面向医疗领域的生物MEMS芯片等产品的单项MEMS生产工艺研究、优化和成套标准工艺开发,MEMS惯性传感器、MEMS压力计以及生物MEMS芯片产品的应用层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

(九)优异基因的挖掘整理与农作物转基因安全技术研发针对北京地区开展农作物转基因改良面临的有效优异基因缺乏的局面,功能基因自主创新能力低、目的基因分散、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结合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条件优势,通过对优良目标基因的功能鉴定和克隆,获得一批符合北京地区实际需求、用于转基因农作物改良的优异基因,探索新型标记基因或删除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新技术,开展植物叶绿体遗传转化研究,强调植物转基因的生物安全.

支持方向1、优异目标基因功能鉴定与克隆.
围绕北京地区所需的抗旱节水、耐高(低)温、广谱抗病虫与高效利用等性状,广泛筛选一批候选基因,通过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尤其是过表达或抑制表达鉴定基因功能,明确它们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潜力,获得一批可供植物遗传改良的有效优异基因.

2、转基因植物高效表达相关技术的研发.
开发新型安全植物选择标记,探索新型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技术;利用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探索标记基因删除技术等注重生物安全的转基因新技术与新方法.
在几种北京重要农作物、林草及蔬菜植物中开展生物安全的叶绿体转基因技术研究.

3、转基因生物安全试验基地的功能提升与完善.
在已有的转基因安全试验基地基础上,建设适用于不同植物(小麦、玉米、蔬菜、花卉、林草、果树)的转基因中试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使之成为集转基因生物安全试验、示范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转基因作物基地,实现北京地区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的集中化与规范化.

4、植物、微生物功能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应用研究.
在建立安全、高效、标准化、规模化的转基因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我国特殊功能基因的利用潜力,开展植物、微生物功能基因的评价标准研究、应用开发研究.

(十)农业土壤连作障碍(根结线虫)防治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北京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业土壤连作障碍的日益严重,北京地区100多万亩的蔬菜及甘薯等作物几乎都不同程度遭受线虫危害,轻则损失20%~40%产量,重则几乎绝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当前有效防治方法单一(多是化学防治),而大多数有效的杀线虫剂已被禁止使用,因此寻求替代的生态调控技术成为来解决线虫病害的关键.
重点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技术调控有机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从线虫生态、土壤、作物等角度联合攻关,提出线虫生态调控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开展设施农业根结线虫灾变规律基础研究,从抗根接线虫蔬菜品种、土壤消毒处理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研究,全面满足郊区设施农业无公害生产的需要.

支持方向1、线虫致病分子机制及猖獗成因基础性研究.
从根结线虫和茎线虫种类、分布特征和危害现状调查入手,研究其危害的成因与发病规律,同时研究线虫致病的分子机制和分子调控技术.
2、线虫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通过土壤添加剂、苗床和轮作技术等进行土壤生态调控,减缓和预防土传线虫病害发生;引进、并培育抗性砧木及品种;研制生防技术及产品(如生防病原真菌、菌根、巴氏杆菌、线虫卵寄生放线菌及微生物堆肥);筛选高效生物农药及其施用技术以及安全高效化学防治技术.

3、生态调控产品、组装有效抑制线虫病害的生态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
从抗线虫品种选育、土壤管理、栽培技术、植保全方位入手,多学科交叉研究,研制生态调控产品、组装有效抑制线虫病害的生态调控技术.
以预防为主的生态调控技术为主导,结合安全高效化学防治技术与研发的生防产品联合应用,进行配套组合,提出北京市根结线虫以生防为主的有效防治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

Atcloud:全场8折优惠,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vps,500g大硬盘/2T流量/480G高防vps,$4/月

atcloud怎么样?atcloud刚刚发布了最新的8折优惠码,该商家主要提供常规cloud(VPS)和storage(大硬盘存储)系列VPS,其数据中心分布在美国(俄勒冈、弗吉尼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所有VPS默认提供480Gbps的超高DDoS防御。Atcloud高防VPS。atcloud.net,2020年成立,主要提供基于KVM虚拟架构的VPS、只能DNS解析、域名、SS...

618云上Go:腾讯云秒杀云服务器95元/年起,1C2G5M三年仅288元起

进入6月,各大网络平台都开启了618促销,腾讯云目前也正在开展618云上Go活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香港/新加坡/硅谷等多个地区云服务器及轻量服务器秒杀,最低年付95元起,参与活动的产品还包括短信包、CDN流量包、MySQL数据库、云存储(标准存储)、直播/点播流量包等等,本轮秒杀活动每天5场,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页。活动页面:https://cloud.tencent...

享有云:美国BGP云服务器低至20元/月起,首月打折;香港2核2G2M仅50元/月起

享有云怎么样?享有云是一家新的国内云服务器商家,目前提供国内、香港及海外地区的云服务器,拥有多线路如:BGP线路、CN2线路、高防等云服务器,并且提供稳定、安全、弹性、高性能的云端计算服务,实时满足您的多样性业务需求。目前,美国bgp云服务器,5M带宽,低至20元/月起,270元/年起,首月打折;香港2核2G2M仅50元/月起,450元/年起!点击进入:享有云官方网站地址享有云优惠活动:一、美国B...

linux桌面为你推荐
陈嘉垣陈嘉桓是谁?www.baitu.com谁有免费的动漫网站?www.mywife.ccMywife-No 00357 MANAMI SAITO种子下载地址有么?求好心人给se9999se.comexol.smtown.combbs2.99nets.com让(bbs www)*****.cn进入同一个站广告法中国的广告法有哪些。www.15job.com广州天河区的南方人才市场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分析的考虑思路是怎样的,哪个数据是最重要的朴容熙这个女的叫什么?官人放题戴望舒的《狱中题壁》
国内ip代理 万网域名 深圳主机租用 贝锐花生壳域名 idc评测 ix主机 php主机 正版win8.1升级win10 申请空间 本网站在美国维护 中国电信测速112 大容量存储器 100mbps web服务器安全 最漂亮的qq空间 中国电信网络测速 东莞服务器托管 免备案cdn加速 cloudflare 时间同步服务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