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美国因飓风遭遇大规模停电

美国因飓风遭遇大规模停电  时间:2021-04-24  阅读:()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2008年05月30日第10期(总第53期)生物安全专辑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25号邮编:430071电话:027-87199180电子邮件:jiance@mail.
whlib.
ac.
cn生物安全专辑2008年第10期(总53期)目录灾后疫情防治专稿自然灾害后的传染性疾病风险评估及优先的介入措施.
1全世界灾后疫情统计8地震灾后的公共卫生工作要点.
9临时安置点居民的疾病监控.
12决策参考WHO发文指导H5N1疫苗使用12专家建议采取措施放宽食品安全信息的流动.
14全球AIDS控制工作需要500亿美元经费15加拿大严管含有纳米材料的商品.
17研究进展治疗肝脏疾病的新希望18用于杀菌的二氧化硅智能材料.
19出版日期:2008年05月30日本期概要目前我国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已经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灾后疫情防治成为一项重点的工作.
为了向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本期专门编发了自然灾害后的传染性疾病风险评估及优先的介入措施、全世界灾后疫情统计、地震灾后的公共卫生工作要点、临时安置点居民的疾病监控等材料.
目前禽流感、艾滋病等新生传染病的流行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在这些领域采取的措施.
目前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为此我们专门刊登了相关报道.
本期还介绍了肝病研究进展和杀菌的二氧化硅智能材料的报道.
专题自然灾害后的传染性疾病风险评估及优先的介入措施编者按: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目前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阶段.
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非常重视灾后疫情防治工作,专门颁布了自然灾害后的传染性疾病风险评估及优先的介入措施,为灾后防疫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我们将其编译成文,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一、简介自然灾害是指大气、地质或水文等因素造成的灾难,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洪水和干旱等.
自然灾害可能会突然爆发,也可能缓慢形成,并对健康、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在过去二十年中,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已经造成数百万人死亡,至少数十亿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缺少灾前应急方案,在自然灾难中往往会受到更大创伤.
自然灾害带来的混乱常导致传染性疾病造成严重的影响.
地方性疾病和疾病爆发风险的增加取决于诸多因素,必需采用综合的风险评估办法进行系统地评价.
根据风险因素评估结果,有侧重有先后地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灾后传染性疫病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总部(WHO/HQ)紧急情况传染病工作组(CD-WGE)编写本文件的目的是描述自然灾害的受灾人群中传染性疾病带来的风险,希望通过详述必要的优先干预措施以减少自然灾害后的传染性疾病带来的危害,对保护受灾人群的卫生健康有所帮助.
二、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评估2.
1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流行病和地方病受灾地区突然出现的大量尸体往往会增加人们对于疾病暴发的忧虑,然而事实1上,死尸并不存在增加自然灾害后疾病爆发的风险.
疾病爆发的风险与自然灾害导致的迁移人群的规模、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条件相关.
人群密集、水源缺乏、卫生状况差以及缺乏医疗护理通常是突然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增加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
尽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总体风险比通常观察到的要低,但自然灾害后某些易发地方病和流行病的传播风险会增加.
2.
2水传播的疾病饮用水污染可以导致腹泻类疾病的爆发,洪水及其相关的人口迁移也有同样的疫情报告.
在2004年孟加拉国洪水后的一次爆发中,超过1.
7万个病例出现腹泻症状;同时检出分离了霍乱弧菌(小川血清型和稻叶血清型)、产毒大肠杆菌.
1998年,西孟加拉的一次霍乱大爆发(小川血清型,超过1.
6万个病例)也被认为与之前的洪水有关;2000年1月到3月发生在莫桑比克的洪灾也导致了腹泻病例的增多.
自然灾害以后腹泻类疾病的爆发风险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高.
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Aceh),2004年12月的海啸两周后,在扎朗镇(Calang)的一次快速健康评测中发现,100%的幸存者都曾从未得到保护的水井中饮水,而此前的两周中85%的居民报告腹泻.
在2005年,发生在巴基斯坦的穆扎法拉巴德(Muzaffarabad)的一次地震后,居住在一个事先没有规划、装备很差的营地中的1800人中爆发了严重的水性腹泻.
这次爆发共有超过750个病例,其中大部分是成人.
而在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和卫生方便设施之后,疫情得到了控制.
在美国,艾里森(Allison)和卡特里娜(Katrina)飓风之后也有腹泻疾病的记录.
在卡特里娜飓风中被撤离的人群中,曾检查出诺罗病毒(norovirus),沙门氏菌(Salmonella),以及会产生毒素的霍乱弧菌和非产毒性霍乱弧菌(toxigenicandnontoxigenicV.
cholerae)等.
A型和E型肝炎(即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排泄物-口途径传播,也与缺乏安全的水源和卫生设施有关.
A型肝炎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地方病,而且大多数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曾接触该病毒因而获得免疫性.
因此,A型肝炎大规模爆发的机率通常较低.
而E型肝炎在其存在的地区常常会随暴雨和洪水的发生而爆发;这种疾病通常比较温和,而且具有身局限性,但是孕妇的死亡率可能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印尼的亚齐省在2004年12月海啸之后,也有集中的A型和E型肝炎病例.
钩端螺旋体病是动物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传播途径包括皮肤和粘膜与被污染的水接触、与污染的潮湿土壤及蔬果接触(如甘蔗)、或接触被啮齿动物的尿液污染的泥巴,因为啮齿动物(鼠类)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螺旋体病菌.
洪水为这种病原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为洪水使啮齿动物增殖加快,同时人类与啮齿动物共占未被水掩的高地,使得二者发生近距离接触,加剧了钩端螺旋体的传播.
2001年中国台湾的Nal台风及2000年印度孟买的洪水灾难过后都伴随着钩端螺旋体病的爆发.
22.
3与人群密集相关的疫病在受灾人群中发生麻疹(Measles)及其传播的风险取决于受灾人群中防疫接种率的基本状况,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的疫苗接种率.
因自然灾害而迁移的人群常生活在拥挤的生存环境中,这会助长麻疹疫病的传染,因而对于这类人群,需要更高的接种比例才能避免疫病爆发.
1991年在菲律宾,因Pinatubo火山爆发而疏散的人群中爆发了麻疹,超过18000人感染.
亚齐省遭受飓风后,在AcehUtara地区出现35例小规模麻疹群发,尽管后来进行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还是有零星的病例出现.
在巴基斯坦,2005年南亚地震后也出现了零星和群发的麻疹病例(在地震后6个月内发现了超过400名病例).
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meningitidis)引起的脑膜炎(Meningitis)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拥挤的环境中更易于传播.
在亚齐省和巴基斯坦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口中,都有脑膜炎病例和死亡病例的记载.
在上述两地发生疫情时,及时地采取抗生素进行预防均可以阻止脑膜炎的传播.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s,ARI)是导致迁移人群发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
医疗服务和抗菌治疗药物的缺乏进一步加剧了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死亡的风险.
因灾迁移人群面临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群拥挤、在室内煮食和营养不良.
在1998年飓风Mitch吹袭尼加拉瓜后的30天里,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加了4倍;而2004年印尼亚齐省海啸和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灾害中,流离失所的灾民中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由此死亡的病例也是最多的.
2.
4媒介传染病自然灾害,尤其是诸如龙卷风、飓风和洪水这样的气象灾害,会改变传病媒介孳生地以及引起媒介传染病的传播.
一方面,起初的洪水会冲刷掉现有的蚊虫孳生地,但另外一方面,暴雨或河水满溢造成的死水,也会制造出新的孳生地.
这样的状况会导致(通常是在几周的延迟之后)传播疾病的媒介群(例如蚊虫等)的增多,因而可能导致媒介传染病传播.
当然,这也取决于当地的媒介种类和它们所偏爱的栖息地环境.
己感染者或者易感人群的聚集、受到削弱的公共健康基础设施、以及现有疾病控制系统的中断,都是导致媒介传染病传播的因素.
洪水过后的疟疾(Malaria)爆发是广为人知的现象.
1991年,哥斯达黎加大西洋地区的地震,导致了蚊虫孳生地的环境变化,随后就是疟疾病例的急剧上升.
此外,在秘鲁北部干燥的沿海地区,疟疾流行也和由"厄尔尼诺-南方振荡"(ElNino-SouthernOscillation:指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大气质量的一种大尺度起伏振荡,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的一种气压异常现象)引起的周期性洪水有关.
登革热(Dengue)的传播也受气象条件影响,包括降雨和湿度,而且经常展现3强烈的季节性.
不过,其传播并不与洪水直接相关.
登革热传播的季节性等现象或许正好与疾病传播的高危期重合.
另外自然灾害中基本供水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遭到破坏,也带来了更多的传病媒介孳生地(大多数是人造的盛水容器),从而加重疫情.
媒介传染病的爆发风险也可能受到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类行为的变化(在露天睡觉时会更多地暴露在蚊虫叮咬之下;人群从某一疾病的非流行区转移到流行区;疾病控制活动的暂停;人口过度密集),再比如影响到蚊虫增殖的环境变动(如山崩滑坡、森林砍伐、建造河坝或水源改道等).
2.
5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其他疾病破伤风(Tetanus)不是由于病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造成的,而是由厌氧性的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释放的一种毒素造成的.
伤口感染容易造成破伤风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在破伤风疫苗接种率低的人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
在印度洋海啸中,印尼亚齐省发生了106例破伤风,其中20例死亡,并在海啸发生后两周半时达到发病高峰.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同样报告了破伤风病例.
1994年1月南加州地震后,爆发了罕见的球霉菌症(coccidiomycosis).
这种病的感染不通过人际传播,而是由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immitis)引起的,这种真菌存在于美国北部和南部一些半干旱区域的土壤中.
地震之后发生山体滑坡,导致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量增加,从而引起了这次疾病爆发.
2.
6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供给中断因灾害所造成的电力中断,会造成饮用水和补给设备的中断,从而增加了水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
电力中断也会影响一些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包括低温运输系统中的物品保存.
2003年纽约市大规模供电中断,造成了当地腹泻病症的大量爆发.
调查发现,此次腹泻疾病的大规模传播是由于大规模的停电使冰箱停止工作,人们继续食用冰箱中未被保鲜的肉类和水产品而造成的.
三、尸体与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与自然灾害引起的死亡,大多来自于砸伤、压伤或者溺水.
受灾地区突然出现的大量尸体会加重人们对于疾病暴发的恐惧,但事实上,目前并没有证据说明尸体会增加灾后疾病的流行风险.
当死亡是由自然灾害直接造成的时,对存活的人群并不造成疾病爆发的风险,幸存者比因自然灾害而丧生的人更可能成为感染源.
甚至在死亡是由传染性疾病直接造成的情况下,致病微生物在死后的人体内也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
死尸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存在引发疾病的危险,需要我们进行特别防疫,如霍乱(cholera)或出血热(haemorrhagicfevers)造成的死亡.
尸体处理4处理大量尸体时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如果这些尸体没有立即埋葬或火化,将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
在大量伤亡发生时,埋葬优于火葬;应尽一切努力确认尸体的身份;应可能避免集体埋葬;家属应有机会根据各自习俗举行适当的葬礼和埋葬仪式,并可以取得相关物品;如果当前没有充足的设施,如墓地或火葬场,应提供其他替代场所和设施.
处理尸体的工作人员,应确保:接触血液和尸液必须有通用的防护措施;使用手套,并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手套;如有可能,应使用装尸袋;在处理尸体之后以及进食之前,应使用肥皂清洗双手;对运输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尸体处置之前无需消毒(霍乱、细菌性痢疾(shigellosis)以及出血热等疾病除外);所有墓地的底部应高于地下水位至少1.
5米,并保留0.
7米的防渗透隔离层.
四、自然灾害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后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优先选取以下措施是非常关键的:4.
1用水安全、卫生条件、场所的安排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最重要的防病措施就是确保持续供给安全的饮用水.
氯是容易得到、廉价易用的药品,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大多数病菌.
人员安置计划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源,保证卫生需求,以及为每个人提供满足国际标准的最小空间要求.
4.
2基本的医疗服务最基本的医疗护理条件对于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提供二级和三级护理也同样重要.
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减轻传染病的影响.
尽早诊断和治疗腹泻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那些5岁以下的幼儿.
在疟疾高发区尽早诊断和治疗疟疾,发烧24小时内,用基于青蒿素的组合疗法(ACT)来治疗恶性疟疾(falciparummalaria).
确保主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案并保证可利用性.
正确清洗和护理伤口.
灾难后的伤口处理,应予以注射破伤风疫苗(适当选择含有或不含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破伤风类毒素).
确保医疗应急箱内包含必要的药品,比如提供处理腹泻病的口服补液盐,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素等.
5传播卫生知识,宣教重点在于:鼓励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安全的食物准备方式;确保使用煮沸水或氯化处理水;鼓励发烧的早期诊治;在疟疾高发区,使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作为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传病媒介的控制方法.
4.
3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尽早发现有流行倾向的疾病是保证迅速控制疫情的关键.
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应及早建立,以发现疾病的爆发并监控当地重要的地方流行病.
监测系统是否应该对某种危害性疾病优先考虑,将其包括在监测范围内,应该基于对该传染病危险性的系统评估.
在某些情况下,危害性疾病包括一些很少见的疫病,例如病毒性出血热(viralhaemorrhagicfevers)、鼠疫或土拉伦斯病(tularaemia,一种细菌性败血症).
世卫组织的综合性传染病风险评估办法可以确定是否应优先考虑以上疾病.
应培训医疗工作者识别某种疾病,并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汇报.
为了进行调查研究,应确保材料采样与运输畅通;为了对疫病做出快速的反应,应有即时可用的必要储备物.
比如,在存在霍乱爆发危险的区域,应该准备进行霍乱化验的成套用具.
4.
4免疫接种在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水平不足的区域,灾后应该优先实施的紧急卫生措施为:大规模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并同时补充维生素A.
对于那些年龄低于15岁,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低于90%的人群,应该尽快地进行大面积的麻疹疫苗接种.
接种的优先年龄段应该在6个月到5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上至15岁.
目前不推荐采用伤寒疫苗大规模接种的方法预防伤寒病.
而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把伤寒疫苗接种与其他预防手段结合,有效防止伤寒在灾区的爆发.
一般来说,不推荐使用甲型肝炎疫苗防止该病在灾区的爆发.
霍乱疫苗昂贵的价格,加上管理该疫苗的相关后勤工作的复杂性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虽然霍乱疫苗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用的,但并不能替代足够的供水和良好的卫生条件.
相对于其它公共卫生条件的重要性,霍乱疫苗的有效性还未在灾害波及地区得到评估.
4.
5预防疟疾和登革热预防疟疾需采取针有对性的措施,应该建立于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包括寄生虫的流行种类和主要的传病媒介.
洪灾后蚊虫数量的大量增长有一段时间的延迟,这就为我们实施预防措施提供了时间,比如在室内喷洒杀虫剂,重新处理/安置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特别是在那些之前已经在使用长效防虫蚊帐的地区.
6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应该包括追踪每周的疟疾病例数,以尽早诊断疟疾疫情的爆发.
推荐定期对快速检测中检出的发烧阳性病例进行实验室确疹,以追踪疟疾的涂片检测阳性率.
在恶性疟疾发病的地区,应该免费提供基于青蒿素的组合疗法.
而尽快发现发烧的病例可减少死亡人数.
对于登革热,主要的预防措施应该集中于控制传播媒介.
对人群进行社会动员与卫生教育,重点动员民众消除蚊子的孳生地,具体来说:保证所有储水的器皿用盖子封闭;清除和破坏有可能存水的器皿或残骸,比如瓶子、轮胎、罐子等.
五、灾前应急预案及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虽然大多数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死亡都是由这些灾害产生的直接创伤造成的,但是灾前紧急预案同样必须考虑幸存受灾人群的卫生需求.
大量灾后幸存者迅速聚集,常伴随着安全用水与卫生设施的供给不足,对于这种情况的医护要求,我们必须在救治和预防两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治疗脱水的药品、抗生素以及麻疹疫苗等.
灾情应变人员应该了解并取得最新的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指导方法,如:世界卫生组织领域内指南"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与救助"(Communicablediseasecontrolinemergencies)和环球计划"灾难应变的人道主义宪章与最低标准"(Humanitariancharterandminimumstandardsindisasterresponse).
自然灾害后疾病的爆发风险与迁移人群的规模、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条件密切相关,虽然人们常错误地将疾病爆发与灾害中产生的尸体联系在一起.
地方性传染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与腹泻类疾病)的传播风险因人群迁移而增大,因为人群迁移往往导致人群的大量聚集,供水不足,卫生条件差,不能得到适当和必需的医疗护理.
传染性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正确回应对于监测疾病发生,记录病例影响,以及对灾后疫情爆发进行更好地定量描述都是非常重要的.
六、结语在发生地震之后,我国的卫生防疫部门迅速行动,对灾区展开了全方位、不间断的防疫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未出现大型的传染病疫情和食品卫生事件.
但是目前即将进入夏季,气温开始回升,而灾区的卫生环境比较恶劣,防疫工作的压力还比较大,不过只要积极采取措施科学的防范疫情的发生,就可以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
梁慧刚李昌编写检索日期:2008年5月25日7全世界灾后疫情统计全世界每年都要发生许多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后所发生的疫情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对此各国的科学家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法国贝桑松大学医院(UniversityHospitalofBesanon)和孔泰大学(UniversitédeFranche-Comté)的NathalieFloret等人通过文献调研、数据库和网络检索的方法统计了1985年-2004年间的灾后疫情的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全世界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绝大多数是地震,但是由于措施得力,并未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只出现了少数的病例,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全世界灾后疫情统计表时间灾难类型地点死亡人数传染病爆发情况*1985年9月地震墨西哥9,500未见报告1985年11月火山爆发哥伦比亚21,800贾第鞭毛虫病,未爆发1986年8月火山爆发喀麦隆1,746未见报告1986年10月地震萨尔瓦多1,100未见报告1987年3月地震厄瓜多尔5,000未见报告1988年12月地震亚美尼亚25,000未见报告1990年6月地震伊朗26,796未见报告1990年7月地震菲律宾2,412未见报告1991年10月地震印度20,005未见报告1992年12月地震印尼2,500未见报告1993年9月地震印度9,748未见报告1995年1月地震日本5,297肺炎1995年5月地震俄罗斯1,989未见报告1997年2月地震伊朗1,728未见报告1997年5月地震伊朗1,100未见报告1998年2月地震阿富汗1,000未见报告1998年5月地震阿富汗4,700未见报告1998年7月海啸巴布亚新几内亚2,182未爆发1999年1月地震哥伦比亚1,186未见报告1999年8月地震土耳其17,127腹泻、甲肝和戊肝、皮肤感染,未爆发1999年9月地震中国台湾地区2,264腹泻、呼吸道感染,未爆发2001年1月地震印度1,500未见报告2002年3月地震阿富汗2,323未见报告2003年5月地震阿尔及利亚2,266未见报告2003年12月地震伊朗40,000腹泻、呼吸道感染、未爆发2004年12月海啸孟加拉湾>200,000未爆发来源:http://www.
cdc.
gov/ncidod/eid/vol12no04/pdfs/05-1569.
pdf8讨论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85年到2004年,全世界发生了多次强烈的地震,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是并未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只是出现了少数病例,这说明只要控制得当就可以实现大灾无大疫的目标.
从时间来看,5到6月间发生地震的案例有伊朗在1990年6月和1997年5月发生了两次地震;俄罗斯在1995年5月发生了一次地震;阿富汗在1998年5月发生了一次地震;阿尔及利亚在2003年5月发生了一次地震;但是这五次地震均未出现灾后疫情.
从传染病病例来看,1995年1月日本地震出现肺炎病例;1999年8月土耳其地震出现腹泻、甲肝和戊肝、皮肤感染病例;1999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地震出现腹泻、呼吸道感染病例;2003年12月伊朗地震出现腹泻、呼吸道感染病例;由此可见地震后出现的传染病多为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疾病.
因此必须强化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同时加强疾病监测工作.
梁慧刚编写检索日期:2008年5月25日地震灾后的公共卫生工作要点一、个人卫生个人卫生工作对于灾区整体的卫生情况影响相当大,如果个人卫生工作没有确实完成,不旦会使个人健康受损,更容易造成传染病流行.
因此,为了维护个人的卫生和良好的身体状况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以流水洗手最好,如果没有香皂或洗手液,可以用细石粒、粘土或燃烧完全的木灰烬涂抹清洗.
至少以冷水作全身清洗或淋浴.
每天清洗身体与外界接触的部位.
预防形成龋齿,如果没有牙膏,可以在一公升的水中加入两茶匙的盐,制成盐水来漱洗口腔.
尽可能修剪长发,以避免在无水清洗的状况下,造成头虱或者霉菌感染.
指甲与趾甲应该修剪干净,避免藏污纳垢造成饮食感染.
尽量保持充足睡眠,调适生理与心理机能状态,以最佳的状态开展家园重建.
二、衣物卫生地震之后,衣服的外表会黏附许多灰尘、化学物质、细菌、小昆虫,甚至大量的湿气,而体表的汗液、油脂也会进入到衣服的内部,造成人体的不适,因此尽可能要注意以下的几点:9衣服在穿着上应该轻便舒适,并着重清爽或保暖的功能,避免受到天气酷热或严寒的伤害.
内衣必须每天换洗,如果可能的话,应在95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以干净冷水漂洗、晾干.
袜子应该每天换洗,并保持干燥;如果患有脚气,可以将冲洗后的袜子浸泡于3.
5%甲醛(福尔马林)液中,避免感染他人.
三、营区卫生扎营:如果无法选择建筑物作为灾民安置场所,必须在野外扎营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作为卫生条件评估的要素:天气状况.
土壤种类、地形、地势.
河流、湖泊,水流方向.
主要风向.
附近工厂或污染源.
垃圾及废水之排出渠道.
厨房卫生:厨房必须要排除各种有害环境因素,才能确保食物不受污染,因此必须注意下列几点:非厨房人员禁止进入.
不让健康条件不宜从事炊事工作者加工食品.
厨房必须位于营区周围的上风处.
厕所必须在厨房下风处至少200米以外.
借助一些搭建物,防止沙尘飞入.
厨房的构筑不可正好靠近营房的出门通道.
确保足够、清洁的水源供应.
选择适当的地方,处理食品加工产生的垃圾和污水.
炊事人员必须构筑下列设施:专供炊事人员使用的厕所(含洗手设施),必须包括流动水源、香(肥)皂等.
厨房内也必须具备洗手设施.
饮水卫生:饮水的来源应以自来水或包装水为主.
如果没有办法,可以取自湖泊或河流,但饮用前必须先经过过滤或至少煮沸20分钟,方能有效杀菌.
饮用贮水时,须注意要取用上层水,不可翻搅槽内饮水避免混浊.
废水处理:10特别是厨房的废水,可以在下风处挖掘一个坑洞,每天在倾入废水后,再盖上5公分的砂石泥土.
厕所卫生:厕所是很好的疾病传染源,而异味也易引起人体的不适感,因此必须注意下列几项:至少应离开扎营地点50米以上.
至少应离开炊室200米以上.
至少应离开饮水源50米以上.
构筑地点应低于扎营地点.
厕所内每天应以石灰水(石灰与水比例以1:3混合)泼洒消毒,用量为100人每天10公升.
石灰水的剌激性气味也可以驱走蚊蝇.
四、饮水卫生饮水对于人体生理之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灾区饮用水必须以自来水或包装水为主,如果实在无法获得,才可以饮用经处理之后的其它水源,因此可以利用下列几种方法来消毒以取得干净无害的饮用水:野外饮用水源的选择标准:无恶臭、恶味;清澈、透明;地下水优于地表水;流水优于静止水;不含油粒、乳状或是发霉物质;不含死亡或染病的生物;处理方法:沉淀:于沉淀池入口设置有孔的隔板,并使水流在池中分布均匀,不产生涡流,以便于大颗粒悬浮固体下降沉淀.
过滤:利用砂石及细网层层铺迭的方式建立过滤槽,让水流经过并过滤掉水中不溶性杂质.
消毒:加氯(或漂白水)消毒.
煮沸消毒,或至少维持70摄氏度、20分钟以上.
添加化学物:可加入净水物质等,未经处理的表面水需先经过滤程序后再消毒;此外,净水添加之后,必须等反应时间(20分钟)过后方能饮用.
梁慧刚编写检索日期:2008年5月25日11临时安置点居民的疾病监控目前地震灾区已经进入灾后重建工作,大量的受灾群众已经入住到相对应的安置点的帐篷和简易安置房中,但是大量的群众聚集到一起,也给公共卫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搜集整理了临时安置点居民需要监控的传染病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表2临时安置点居民的疾病监控疾病种类主要原因腹泻症过份拥挤,污染的水及食物麻疹过份拥挤呼吸不良的居住环境;缺乏衣被疟疾移居到一个新环境中,碰到移居者无抵抗力的新型疟疾.
周围有积水特别易于蚊虫繁殖.
脑膜炎移居地点刚好有脑膜炎局部流行结核症过份拥挤蠕虫(尤其是钩虫)过份拥挤,不良的环境卫生疥疮过份拥挤,不良的个人卫生干眼症(婴儿失明症)缺维他命A(干眼症易于因麻疹或其它急性感染而诱发)贫血疟疾,钩虫,及食物中缺铁及叶酸破伤风未打疫苗者受伤时易发生.
不良的生产技术可导致新生儿破伤风注:不良的营养状况使人更容易感染这些病资料来源:CopingwithNaturalDisasters:theRoleofLocalHealthPersonnelandtheCommunity.
WHO,Geneva,1989.
梁慧刚编写检索日期:2008年5月25日决策参考WHO发文指导H5N1疫苗使用2008年5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了一份文件,其中讨论了有关人用H5N1流感疫苗以及使用WHO的H5N1库存疫苗的问题.
报告于2007年10月召开的WHO科学协商会议之后制定出来.
尽管WHO的H5N1疫苗库存实际上尚未建立,但是GlaxoSmithKline公司(GSK)在2007年7月宣布它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5000万剂疫苗(假设每人使用2剂,可足够给2500万人接种疫苗),以支持WHO的疫苗库存动议.
关于人类H5N1疫苗的安全性,WHO文件中指出,尽管在人类使用H5N1流感疫苗上没有鉴定出任何重大的或未预料的安全隐患,但是仍然需要更多大量的安全12信息.
具体来说,WHO指出更多的研究需要放在对照试验(尤其是在儿童)和长期的后续研究中,研究应该考虑佐剂和整个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并评定公众对H5N1疫苗的风险和好处的认识.
在人用H5N1疫苗的潜在效用方面,WHO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人类试验来衡量H5N1疫苗的有效性,但是在人类对H5N1疫苗的免疫反应上进行的初步研究已显示在H5N1疫苗中使用佐剂可以增加疫苗的免疫反应,减少所需的剂量,并且可在病毒各分支中提供保护.
WHO文件中也同样提出了在流感大流行之前和之间"使用人用H5N1流感疫苗的五种一般可能性选择":非流感大流行时期使用;保护经动物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提高可能出现H5N1流感的目标人群的免疫能力,全面免疫可能出现H5N1流感的目标人群;临近流感大流行或在流感大流行期间使用;帮助抑制潜在H5N1流感的初次出现和地方化,并且在持续出现H5N1流感病毒的人际传播之后对指定人群或人口进行免疫.
关于这五个可能出现的情况,科学咨询委员会作出结论,所有的选择都涉及到复杂的科学,道德和政治考虑.
他们进一步指出,对许多选择而言,现存的科学理据和考虑几乎不能给决策提供支持,但是对于有些选择来说,数学建模也许能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WHO文件中也考虑到使用WHO的H5N1库存疫苗的"优先选择".
专家组认为目前两种最为可行的库存用途是:帮助抑制潜在H5N1流感的初次出现和地方化,如果此类事件能够尽早被识别;在持续出现H5N1流感病毒的人际传播的情况下,给获取H5N1疫苗的能力最弱的国家提供某种水平的疫苗供给.
WHO总结指出,关于使用H5N1疫苗的选择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性能和可利用性.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6家不同的生产商的H5N1疫苗都处于相对领先的发展中,它们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鸡蛋和细胞培养病毒,活性病毒和灭活病毒疫苗,完整和分裂的抗原,加有佐剂和不加佐剂的疫苗.
疫苗的类型和供给将会继续影响WHO制定的策略.
姜山编译自http://www.
upmc-biosecurity.
org/website/biosecurity_briefing/index.
html#bb1检索日期:2008年5月20日13专家建议采取措施放宽食品安全信息的流动2008年5月22日,食品安全研究人员在美国联邦,州和产业官员的陪同下发布了一份关于如何分享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报告,并呼吁制定新的联邦政策使得系统更加透明和有益.
这份长达129页的报告《运用知识保障食品安全:改进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机会》发布于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并登载于该研究组的网站上.
这项研究是由食品安全研究团(FSRC)进行的,FSRC是一组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其基地设在盖恩斯维尔(Gainesville)的佛罗里达大学,他们正在致力于旨在改进国家食品安全系统的动议.
该组的项目包括开发分析和决策工具,从而帮助引导介入和资源分配.
新的报告得到了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RobertWoodJohnson)基金的资助.
FSRC在报告的引言中指出,对于食品安全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而言,不管是公立和私营,他们做事的效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关于潜在危害和如何将其降至最低的信息的质量.
报告的作者有乔治华盛顿大学卫生政策教授MichaelTaylor、FSRC执行主任、佛罗里达大学新生病原研究所食品安全项目主管MichaelBatz等.
Taylor和Batz将他们对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评价建立在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专家、政府官员、产业代表、研究人员和消费者所出席的四个会议的结果之上.
报告指出,在食品安全组之间开展的更有效的交流使他们认识到有必要保障安全并减少风险,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品生产和分配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
报告表示,用于收集,管理和分享信息的技术也同样向前迈进并有潜能改善食品安全.
然而,Taylor和Batz表示,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大部分都处在孤立的"火炉管"(stovepipes)中,其他用户不能获得有关信息.
他们将这种分散的状况归结于一系列原因,包括制度管制,知识产权隐患和许多资助来源.
他们同样发现食品安全机构因为竞争和责任感的原因而导致负担过重.
报告列出了几个显现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缺点的例子.
其中指出,政府和产业缺少关于如何解决生产污染的研究计划,并且对食品网络系统的规划中还没有考虑到食品产业风险的经理人,该网络系统负责收集由食品引发的疾病信息.
报告指出,如果政府机构和食品产业能够设法公布关于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信息,这些信息会给整个食品供应中所出现危害的本质和分布绘制出一幅比现在我们知道的要形象得多的画面.
报告进一步强调,为了支持更多的信息共享,参与者需要得到鼓励,并且联邦政府应当率先建立政策变化.
报告表示,相信长久的解决方案必须考虑到这些机构的现实状况,并且必须包14括便于各种机构以新的方式合作的机制.
尽管一些联邦立法提议呼吁将所有联邦食品安全职能集中到一个机构中,但是报告指出,他们的建议并不依赖于这种改革措施,因为这样的统一并不会解决所有信息共享的问题.
报告建议建立一个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委员会,设在美国卫生部(HHS)内.
委员会由来自主要联邦机构以及州和地方部门的高级食品安全官员组成.
有了2500万美元的预算,委员会将会:定期从所有食品安全参与者中搜寻信息;对行动进行优先安排,计划和协调,以便改进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流动;确定放宽信息流动所需的立法变化;评估立项变化的成本和利益;每年向国会作报告.
另外,报告呼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参与者论坛,给新委员会提供建议并帮助执行新的动议,比如:发起一个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用户组,以便确保来自公众资助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信息能被公众获得并且及时发布;建立一个能够连接食品安全数据库网络的门户网站;对过去和未来食品安全研究活动的数据库进行编制;分析信息空缺;优先满足信息需求;增加来自公众资助的食品安全研究的信息通道;放宽产业食品安全信息通道.
Taylor和Batz说到,尽管在改进食品安全信息的流动上没有快速的全面解决方案,但是他们很高兴地看到参与者在清除一些路障上有着很高的兴趣.
谢露洁编译自http://www.
cidrap.
umn.
edu/cidrap/content/fs/food/news/may2208info_br.
html检索日期:2008年5月25日全球AIDS控制工作需要500亿美元经费当国会考虑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更新PEPFAR(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这个成功的美国全球性艾滋病项目时,艾滋病卫生医疗基金会(AHF)主席MichaelWeinstein就全球抗击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中所需做的事情做出了以下评论:关于美国应该如何处理全球性艾滋病的问题上,一场战斗已经开始在华盛顿打响.
好的消息是几乎每个人都相信资助这场抗击艾滋病的全球性战斗是一个好主意.
参与者主要在三个重大问题上有分歧:第一,法案应该把重点放在治疗上,条件是大部分资金都流向医疗,目的是直接挽救更多的生命,还是应该重点考虑许多其他隐患第二,500亿美元用于美国的花费是否太多第三,我们应该处理预防15MichaelWeinstein指出,现行的法案要求55%的资金都用于治疗.
这种要求已经使得200万人正在接受挽救其生命的医疗服务.
数百万潜在的孤儿已经得以防止.
美国正在逐步制定一个用于全球艾滋病控制的策略.
尽管将资金从150亿美元增加至500亿美元,实现了333%的增长,但是所挽救的生命数目仅仅上升至500万或是提高了50%.
他表示,赞成挽救少些生命的人认为需要增加"灵活性".
但是什么是灵活性却不清楚.
然而,通常在国外援助项目中,这种灵活性意味着腐败,官僚浪费和使命拖拉.
直到最后,如果没有更多的生命将被挽救,就很难给花费这么多资金找到正当的理由.
他强调,好消息是提供艾滋病治疗的成本正在降低.
坏消息是现在需要接受治疗的人比五年以前要多得多,并且在未来五年内还将有更多的人需要接受治疗.
一些人认为人类不能通过治疗走出艾滋病的困扰.
不幸的是,对于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的人来说,另一个选择就是随着艾滋病死去.
他认为美国用来应付全球性艾滋病所采取的战略是成功的.
创造出治疗的希望已经不仅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且基本上控制住了艾滋病.
当人们知道他们能够得到治疗时他们将愿意接受检查.
当他们知道他们艾滋病病毒呈阳性时,大多数都会保护他们的伴侣.
当他们艾滋病病毒呈阳性并且正在接受治疗,同时他们体内的病毒较低时,他们被认为基本上没有受到感染.
他指出,一些人认为应当更多地把重点放在治疗上,但是反对500亿美元的拨款,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为了真正清除这种流行病,人类必须鉴定出这样的一大批人群,他们艾滋病病毒呈阳性但是并不知道自己的情况,这样人类便能相对较快地发现上千万需要治疗的人群.
仅以每位病人每年500美元计算,就达到了50亿美元.
其他国家必须同样为此做出贡献.
然而,他们的努力中大部分都在预防,保健,支持和其他服务上.
检查的规模也至少需要每年5亿美元的资金.
他强调,对于500亿美元中有55%用于治疗的要求应当再次向财政保守派保证,这笔资金将会被合理地花费.
500亿美元中有45%将用于预防和其他服务,这对于解决许多其他优先问题是足够的.
他表示,当谈到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预防时,有许多互相联系的热点问题:宗教和文化.
事实已经清楚地表明,没有一种方法是完全成功的.
然而,控制艾滋病的战斗不应该困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网络中,因为社会问题与艾滋病并没有直接联系.
节制,尤其是延迟初次性行为是十分有好处的.
坦诚将会起到作用,如果伴侣事先知道自己的情况并进行安全的性行为.
如果持续使用避孕套,那么对于预防艾滋病是很有效果的.
他指出,如果站在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上冷静地看待这整个事情,这笔巨额的16款项不会用错.
人类需要500亿美元,从而有效地控制艾滋病.
因为艾滋病是一种疾病,大多数资金都必须用于医疗.
不管宗教习俗或信仰,必须采用已经证明的预防手段,从而中断传染链.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秉持所有这些基本原则,美国将能很快通过一项全球性艾滋病法案,并且有效地执行这项法案.
美国将为这个世界和美国人民惜存着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挽救生命的希望.
黄可编译自http://www.
news-medical.
net/id=38618检索日期:2008年5月25日加拿大严管含有纳米材料的商品5月21日,加拿大环境法律和政策研究所(CIELAP)公布了一份报告,要求在含有纳米材料的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和清洁剂中必须强制性贴有标签.
这份名为"加拿大纳米技术政策框架修订版"的报告审查了加拿大纳米技术政策的不足,并给加拿大政府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在特定产品中使用纳米材料的强制性标签.
报告的作者,CIELAP高级政策分析员SusanHoltz表示,纳米材料商业化这个领域如此之新,而对于环境中纳米材料行为却知之甚少.
纳米尺度的物质比更微观或者更宏观尺度的物质更具有生物活性和毒性.
在接触到碳纳米管和"巴基球"分子的动物物种中已经发现了对于肺、脑和心的组织损伤,一份2005年环境中的"巴基球"分子的研究发现它们对于土壤细菌是有毒的.
含有纳米粒子的涂料和粉末现正使用在使织物耐污染或抗紫外线保护的防晒化妆品面霜的消费产品中.
纳米银抑制细菌生长,被用来作为伤口的敷料.
虽然没有人知道遮光剂和其他个人护理产品中的纳米材料是否是有毒或有害的,在一段时间内,加拿大将不会出现一个全面的规管制度.
即使是对于加拿大现在需要充分的成分公布的化妆品标签来说,也不必揭示纳米粒子的使用.
对于其他产品包括食品来说,也没有必要.
在规管纳米材料方面,联邦政府已经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是CIELAP认为很多领域应该更为迅速的启动一些临时措施.
CIELAP的文章在给政府提出的建议中提供了7个时间表基准.
这些包括:加拿大纳米活动和产品的详细目录(2009年5月底);研究和工业的工人安全和公众健康的指导原则(2009年8月底);在食品和一些食品包装中禁止使用纳米材料(2009年11月底);在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和清洁剂中纳米材料的强制性标签(2010年5月底).
CIELAP执行主任AnneMitchell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全世界在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有了一个巨大的增长.
纳米技术在医药、电子、能源节约及环境清洁中17有着巨大的潜力实现突破.
但必须谨慎.
现在很担心正在开发的产品没有明显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
黄健编译自http://www.
cielap.
org/pdf/041008_IntGreenbelt.
pdf检索日期:2008年5月26日研究进展治疗肝脏疾病的新希望5月23日,使用一种新模式,已经能够从胚胎干细胞中产生人类肝细胞,很有希望地使科学家筛选新药物在病人中使用之前的有害副作用成为可能.
这是份报告发表在圣地亚哥2008年消化系统疾病周上.
其他介绍包括:预测哪些丙型肝炎患者可能受益于长期的抗生素治疗,如何监测乙型肝炎患者中机体病毒数量来帮助预测肝癌的方法.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再生医学MRC中心资深研究员DavidHay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他们已经从胚胎干细胞中有效地产生了人类的肝细胞,没有产生任何过去一直困扰科学家的问题.
这种新模式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小组开发了一种模型,使他们把重点放在药物代谢至关紧要的几种关键酶上.
他说,其他临床应用包括体外产生的肝细胞可用于生物设备的事实,即当肝功能衰退时,帮助维持正常功能.
另一名研究员PhilipNewsome博士说,下一步希望将这些细胞用于肝移植中.
这项进展得到了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休斯敦贝乐医学院(BaylorCollegeofMedicine)肝病学主任JohnM.
Vierling博士的称赞.
Vierling指出,该小组产生了"维持功能的高度分化细胞",就此而言,相对于其他正在进行的努力而言,这是一个被证明是难以琢磨的壮举.
在很多正在开发的方法中,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进展.
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UniversityofColoradoHealthSciencesCenter)肠胃和肝病学系研究员JohnMengshol博士指出,可能通过监测树突状细胞来预测哪些感染另一种肝脏疾病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会对治疗做出反应,这些细胞是刺激免疫系统T细胞最有力的因素,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经常涉及为期48周的联合抗病毒治疗.
副作用包括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有一半的病人治疗会取得成功.
因此,预测谁会不会起反应将会很有帮助.
Mengshol和他的同事评价了64例一型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和治疗最困难的株系.
研究人员发现,治疗影响树突状细胞有所不同.
Mengshol的小组研究了每个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开始24周后的血液样本.
除其他因素外,他们着眼于两种不同类型18的树突状细胞的群体.
那些对治疗有反应的一类树突状细胞的水平是正常的,而那些对治疗没有反应的另一类树突状细胞的水平不正常.
为什么有些患者对治疗有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一直是一个奥秘,Mengshol说.
监测树突状细胞可能会帮助医生确定谁可能会对治疗作出反应.
在另一项研究中,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病毒学临床研究主任UchennaIloeje博士报告说,监测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病毒的数量是预测谁有可能患肝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了超过3500例的病人11.
5年,Iloeje说.
他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肝脏疾病风险最高的患者都有一个持续的丙型肝炎数量.
肝脏是身体内最大的器官.
它将食物转化为能源,从血液中清除酒精及有毒物质,产生帮助消化的胆汁.
万勇编译自http://www.
healthday.
com/Article.
aspAID=615716检索日期:2008年5月26日用于杀菌的二氧化硅智能材料细菌为了对抗抗生素而产生突变,美国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抗药性细菌.
因此人们对细菌抗药性的忧虑不断增长,最近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Hill分校发现了一种的新颖的方法,通过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方式,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消灭抗药性细菌.
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Hill分校的MarkSchoenfisch和其实验室的分析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纳米尺度的、装有一氧化氮(NO)的二氧化硅支架(scaffolds),NO是哺乳类动物中一种重要分子,在调控血压、神经传导、对抗细菌感染以及其他不可缺少的功能上扮演某种角色.
Schoenfisch实验室的博士生EvanHetrick表示,他们发现NO可以杀死细菌,但是困难的是如何储藏NO,并使它能够方便的作用到细胞上.
相关的论文发表在二月出版的美国化学会的ACSNano杂志,EvanHetrick是本文的第一作者.
虽然人体可以不断产生NO,提高其浓度从而对抗感染,但是有时候却无法产生足够多的NO充分抵御细菌对人体的侵蚀.
以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小分子来传递NO,但是目前已经陷入僵局,因为很难控制这种化合物的释放,而且这种小分子对于体内健康细胞有潜在毒性.
Schoenfisch表示,有了这种二氧化硅支架之后,可以更加容易的储藏NO,并1920且可以控制其释放的速率.
Schoenfisch和Hetrick等人,以这种二氧化硅支架结构的物质和小分子传递的方法对抗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这种细菌,绿脓杆菌经常出现在烧伤与其它伤口感染中.
二种方法所释放的NO都可以彻底杀死绿脓杆菌.
不过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以靶向释放NO.
而小分子物质则是不加选择地释放出NO,导致NO在接触绿脓杆菌时浓度过低,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
Schoenfisch指出,这种二氧化硅粒子释放NO的方法,能够精准的将足够的NO作用于靶标.
与小分子传递NO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杀死细菌只需要少量的NO.
而且使用小分子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
通过对老鼠的测试,研究人员证实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对健康的老鼠细胞没有毒性,而小分子则有毒性.
Schoenfisch曾经成功制造出释放NO的材料.
他的实验室曾经成功地制造出多种包膜材料用于不同的生物领域.
这些材料有可能成为抗感染包膜或者改进生物移植的身体适应性,例如髋关节或膝关节,还可能成为能传递诸如血糖或血氧浓度等各种生物指标的植入式传感器.
Schoenfisch指出,利用这些不同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以轻易地修改与控制NO释出的数量与速率.
未来研究将包括研究其他的细菌品种、活性靶标、优先摄取与生物降解.
陈伟编译自http://www.
physorg.
com/news123178524.
html检索日期:2008年5月22日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的作用并方便读者及时进行意见反馈,我们特别设立了意见反馈和订阅网页.
意见反馈请登陆http://www.
whlib.
ac.
cn/fwjs/qbyj/yjfk.
htm快报订阅请登陆http://www.
whlib.
ac.
cn/fwjs/qbyj/dy.
htm真诚地希望您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为您提供更好的情报服务!
也欢迎推荐相关领域专家订阅我们的快报!
非常感谢您的信赖与支持!
版权及合理使用声明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究监测动态快报》(简称《快报》)遵守国家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保护知识产权,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并要求参阅人员及研究人员认真遵守中国版权法的有关规定,严禁将《快报》用于任何商业或其他营利性用途.
未经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同意,用于读者个人学习、研究目的的单篇信息报道稿件的使用,应注明版权信息和信息来源.
未经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允许,院内外各单位不能以任何方式整期转载、链接或发布相关专题《快报》.
任何单位要链接、整期发布或转载相关专题《快报》内容,应向国家科学图书馆发送正式的需求函,说明其用途,征得同意,并与国家科学图书馆签订协议.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网站发布所有专题的《快报》,国家科学图书馆各分馆网站上发布各相关专题的《快报》.
其它单位如需链接、整期发布或转载相关专题的《快报》,请与国家科学图书馆联系.
欢迎对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究监测动态快报》提出意见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NationalScienceLibrar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简称系列《快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兰州分馆、成都分馆、武汉分馆以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编辑出版的科技信息报道类半月快报刊物,由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基础科学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高技术局研究与发展局等中科院职能局、专业局或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和指导,于2004年12月正式启动.
每月1日或15日出版.
2006年10月,国家科学图书馆按照统一规划、系统布局、分工负责、系统集成的思路,对应院1+10科技创新基地,重新规划和部署了系列《快报》.
系列《快报》的重点服务对象首先是中科院领导、中科院专业局职能局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其次是包括研究所领导在内的科学家;三是国家有关科技部委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科学家.
系列《快报》内容将恰当地兼顾好决策管理者与战略科学家的信息需求,报道各科学领域的国际科技战略与规划、科技计划与预算、科技进展与动态、科技前沿与热点、重大研发与应用、科技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系列《快报》现有13个专辑,分别为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承担的《交叉与重大前沿专辑》、《现代农业科技专辑》、《空间光电科技专辑》、《科技战略与政策专辑》;由兰州分馆承担的《资源环境科学专辑》、《地球科学专辑》、《气候变化科学专辑》;由成都分馆承担的《信息科技专辑》、《先进工业生物科技专辑》;由武汉分馆承担的《先进能源科技专辑》、《先进制造与新材料科技专辑》、《生物安全专辑》;由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担的《生命科学专辑》.
编辑出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33号(100080)联系人:冷伏海朱相丽电话:(010)62538705、62539101电子邮件:lengfh@mail.
las.
ac.
cn;zhuxl@mail.
las.
ac.
cn:生物安全专辑联系人:刘清梁慧刚电话:(027)87199180电子邮件:jiance@mail.
whlib.
ac.
cn

HoRain Cloud:国内特价物理机服务器,镇江机房,内地5线BGP接入,月付499元起

horain怎么样?horain cloud是一家2019年成立的国人主机商家,隶属于北京辰帆科技有限公司,horain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03595),与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华为云、UCloud、AWS等签署渠道合作协议,主要提企业和个人提供云服务器,目前商家推出了几款特价物理机,都是在内地,性价比不错,其中有目前性能比较强悍的AMD+NVMe系列。点击进入:horain...

提速啦(24元/月)河南BGP云服务器活动 买一年送一年4核 4G 5M

提速啦的来历提速啦是 网站 本着“良心 便宜 稳定”的初衷 为小白用户避免被坑 由赣州王成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赣州提速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投资1000万人民币 在美国Cera 香港CTG 香港Cera 国内 杭州 宿迁 浙江 赣州 南昌 大连 辽宁 扬州 等地区建立数据中心 正规持有IDC ISP CDN 云牌照 公司。公司购买产品支持3天内退款 超过3天步退款政策。提速啦的市场定位提速啦主...

CloudCone(20美元/年)大硬盘VPS云服务器,KVM虚拟架构,1核心1G内存1Gbps带宽

近日CloudCone商家对旗下的大硬盘VPS云服务器进行了少量库存补货,也是悄悄推送了一批便宜VPS云服务器产品,此前较受欢迎的特价20美元/年、1核心1G内存1Gbps带宽的VPS云服务器也有少量库存,有需要美国便宜大硬盘VPS云服务器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CloudCone怎么样?CloudCone服务器好不好?CloudCone值不值得购买?CloudCone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美国服务...

美国因飓风遭遇大规模停电为你推荐
河南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表thinksns在thinksns 中集成UCenter过程中,按照教程做的,但是出现 通信失败,请问如何处理,谢谢http500ZTCS500在哪能下载手机QQ?支付宝账户是什么支付宝的账号是什么啊verticalflash申请400电话400电话如何申请?网站后台密码破解如何破解网站后台密码qq头像上传失败昨天和今天QQ头像上传失败,是怎么回事?站点管理dreamweaver 合作制作网站站点如何管理metinfoMetInfo跟织梦那个比较好?各自的优点跟缺点是什么,
网站域名 阿里云邮箱登陆首页 主机评测 加勒比群岛 vultr美国与日本 特价空间 主机合租 40g硬盘 免费mysql qq对话框 服务器合租 免费智能解析 免费dns解析 香港亚马逊 智能dns解析 游戏服务器出租 日本代理ip lamp架构 深圳主机托管 privatetrack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