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aper.edu.cn

3194错误  时间:2021-01-30  阅读:()

1错误记忆的无意识机制初探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xyguo@psy.
ecnu.
edu.
cn摘要研究表明,错误记忆十分顽固,一经产生便难以消退,即使是在严格的有意识控制之下,比如预先警告条件下等.
这就引起研究者对错误记忆中无意识机制的探讨.
本文以错误记忆的这一顽固性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多种形式错误记忆的研究成果,尝试剖析错误记忆发生过程中无意识的作用机制,并对近年来兴起的错误记忆无意识机制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无意识错误记忆产生机制1引言错误记忆的研究始于Bartlett(1932)的"幽灵之战",不过当时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
后来随着记忆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对错误记忆产生兴趣.
他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错误记忆司空见惯,比如目击者在受暗示时会无意识地指认错误的嫌疑人(Münsterberg,1908;Loftus,1979);心理疾病患者多次想象后会确认某些虚构的事实(Lindsay和Read,1994;Loftus,1993)……这些错误记忆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1959年Deese最先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错误记忆[1].
后来Rodiger和McDermott(1995)在Deese的学习-自由回忆基础上对实验方法进行了完善,建立了学习-回忆-再认研究范式,从而形成了经典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DRM范式,该范式主要用于关联性错误记忆的研究[2].
后来研究者发现除了关联性错误记忆外,还存在多种其他类型的错误记忆,它们的发生机制各不相同,于是相继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范式,比如无意识知觉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KK范式等,这些范式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错误记忆的发生机制问题[3].
在错误记忆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在实验中,即使给予被试警告提示,他们仍然会在测验阶段出现较高的错误再认(Gallo,Roberts和Seamon,1997;McDermott和Roediger,1998;Gallo、Roediger和McDermott,2001)[4-6].
研究者推测这种现象产生1http://www.
paper.
edu.
cn2的原因有可能是被试在无意识条件下产生了错误记忆.
本文就以错误记忆难以彻底避免这一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四十余年来多种范式下的研究结果,剖析错误记忆发生过程中无意识的作用机制,进而简要介绍近年来这方面兴起的实证研究(阈下刺激和启动效应).
2无意识作用的外在表现——错误记忆不可避免随着对错误记忆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怎样减少或抑制错误记忆的发生.

于是他们采用了多种策略比如警告、重复学习等,结果发现错误记忆确实有所降低,但无法避免,可见错误记忆极为顽固.
Gallo、Roberts和Seamon(1997)[4]曾在实验中事先给被试提供了这样的警告:即将学习的单词在语义上存在关联,可能会使他们在测验阶段对与之有语义关联的新词(关键诱饵)产生错误再认.
结果发现警告降低了被试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但他们仍然表现出较多的错误记忆.
研究者据此提出,错误记忆的这种顽固现象可能是受到无意识作用的缘故.
随后其他研究者也通过实验证实了错误记忆的这一顽固性,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2.
1警告与奖励无法避免错误记忆错误记忆的这种顽固特征明显体现在带有警告指导语的实验中,这种实验类似于上文所述Gallo等(1997)的实验.
研究者通常使用警告指导语,在测验之前提示被试不要对相似的词产生错误再认.
而且有的研究者还专门提供了详尽的指导语,它不仅告诉被试词表中的词有关联性,而且还告诉被试在测验阶段会出现一些未学过的语义上相似的新词.
结果发现即便采用这种详尽的有意识提醒也无法彻底消除错误记忆.
继Gallo等(1997)的实验之后,McDermott和Roediger(1998)[5]及Gallo、McDermott和Roediger等(2001)[6]先后拓展了Gallo等(1997)的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即使预先知道错误记忆的存在,也难以避免错误记忆的发生.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奖励正确行为也是减少错误的方法之一.
郭秀艳等(2003)采用奖励被试正确再认的方法研究错误记忆,结果发现错误记忆依然活跃[7].
同样说明了错误记忆的这种顽固性.
2.
2遗忘难以抑制错误记忆研究者除了采用警告的方式来减少或抑制错误记忆外,还试图采用引导被试发生遗忘的指导语,以期抑制错误记忆的发生,结果发现这种遗忘指导语也无法避免错误记忆的发2http://www.
paper.
edu.
cn3生.
研究表明,被试在回忆学过的单词时,会更多地回忆出让他们记住的词,而不是让他们遗忘的词(Johnson,1994;Bjork,Bjork和Anderson,1998;MacLeod,1998)[8-10].
研究者们就根据这一结果将DRM范式中常用的指导语改成特殊的遗忘指导语(ForgettingInstructions).
实验中,他们让被试忘记所学过的词,然后测试被试在遗忘条件下是否能减少或者抑制错误记忆(Seamon等人,2002)[11].
研究者采用的遗忘指导语有两种形式:对词的遗忘和对词表的遗忘.
前者是指当被试学完一个词时,让被试将其遗忘掉;后者是指当被试学习完一个词表或多个词表后,让被试将词表遗忘掉.
第一种指导语在实验中多次呈现;第二种指导语只呈现一次,通常是在被试学完一半词表后呈现(Basden,Basden和Gargano,1993;MacLeod,1999)[12,13].
Seamon等(2002)在DRM范式中使用上述遗忘指导语进行了研究[11].
他们在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一定数量的词表,当词表呈现到一半时,暂停呈现让被试休息,并告知部分被试词表呈现结束.
而当继续呈现接下来的词表时,就告诉他们因为程序错误,前面学习的词表将作废,需要重新学习词表,并让他们忘记前面呈现过的词表.
当后一半词表学完之后,对学过的所有词表进行自由回忆测验,即被试要回忆前后两部分词表.
实验结果表明,遗忘指导语抑制了被试对学过词的正确回忆,但并未影响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
可见,即使在遗忘指导语条件下错误记忆还是不能消除,由此再次证明了错误记忆的顽固性.
2.
3重复学习和来源检测仍会产生错误记忆我们知道错误记忆的发生有一方面原因是真实记忆的不清晰,从而导致了错误记忆这种混淆.
因此有研究者就着手探讨如何使真实记忆更加清楚,从而来降低错误再认.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了重复学习和来源检测两种方法来增强真实记忆,不过实验结果发现即使采用了这些方法仍然会产生错误记忆.
研究者认为重复学习可以使被试对学习词的记忆更加深刻,在测验阶段能够更好地区别学过和未学过的词.
McDermott(1996)在实验中让被试学习三个词表后,进行了五次学习及测验[14].
结果发现正确回忆逐渐提高,错误记忆也有所降低,但多次学习并没有彻底消除错误记忆(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率仍显著高于无关词的回忆率).
另外,有些研究发现增添某些来源检测的手段可以降低再认测验中的错误记忆,如要求被试大声朗读学习项目可以降低虚报率[15],因为大声朗读所习得的单词显然要比关键诱饵多了一项来源检测手段——声音.
1999年Hicks和Marsh将这一研究发现运用到DRM范式中,结果发现采用来源检测的方法虽然会使得错误记忆有所下降,但是不能彻底消除3http://www.
paper.
edu.
cn4它[16].
综上几方面的研究表明,尽管使用某些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减少错误记忆,但没办法从根本上消除.
可见,在错误记忆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某种不受意识支配的成分在起作用.
同时有研究发现错误记忆不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一旦产生就难以消退,也说明了错误记忆可能更多地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17].
由此引起了研究者对错误记忆中无意识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的思考和探讨.
3无意识作用的内在机制目前,错误记忆领域已经展开了多侧面的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可以粗略地将错误记忆研究分为两大类:基于单词的错误记忆研究和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研究.
虽然,这两方面的错误记忆及其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研究者们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蕴涵于其中的无意识作用.
3.
1基于单词的错误记忆研究基于单词的错误记忆主要包括关联性错误记忆和无意识知觉影响下的错误记忆.

关联性错误记忆的研究主要是采用DRM范式进行的.
DRM(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的创立来自于Roediger和McDermott(1995)对Deese研究的拓展和完善[2].
该范式的经典实验分成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
学习阶段让被试学习关联词,这些词与一个关键词(也称关键诱饵)相关联,关键词在学习阶段不出现.
在测验阶段让被试进行自由回忆,结果被试表现出对关键词的回忆.
研究者认为这种错误记忆的发生是被试对学习项目的加工激活了实际上并未呈现的关键诱饵,并在后来的回忆或再认测验中表现出对这些项目的错误回忆或错误再认,这种激活过程是自动的,是无意识的.
Seamon等(1998,2000)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激活是自动产生的,即关键词的产生是在意识控制之外的[18,19].
无意识知觉影响下的错误记忆主要通过无意识知觉范式(又称Jacoby-Whitehouse范式)来进行研究.
该范式是1989年由Jacoby和Whitehouse提出的[20].
实验与DRM范式相同也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不同的是测验阶段在呈现每个测验词之前都会先呈现一个背景词.
背景词与测验词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水平:匹配(即两个词完全相同)、不匹配(即两个词完全不同)、基线水平(背景词是无意义的字母串).
另外,背景词的呈现也有两种水平:有意识知觉(背景词呈现200毫秒)和无意识知觉(背景词呈现50毫秒).
实验结果4http://www.
paper.
edu.
cn5发现,无意识知觉时,被试在匹配条件下错误再认率高于不匹配条件;而有意识知觉时,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低于不匹配条件.
这就说明无意识条件下被试对词的再认更多地归因于自己是否学习过这个测验词,而在意识条件下被试对词的再认更多地归因于测验词是否与背景词相一致.
换句话说,对背景词的无意识知觉能够影响对测验词的加工,而对这些加工的归因又会导致熟悉感.
这样,在对背景词无意识加工时,对测验词的加工与对背景词的加工整合在一起,便产生了错误再认.
因此,可以认为在错误记忆的产生过程中,是由于对背景词的无意识加工影响了对测验词的再认.
3.
2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研究研究者们发现,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记忆同样存在错误记忆现象,这种类型的记忆是针对生活中发生过事件的回忆.
这方面的错误记忆不仅研究对象与上述截然不同,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异.
研究这些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两种.
1974年Loftus和Palmer创立了误导信息干扰范式(MisinformationEffectParadigm)[21].
该范式的经典实验程序是,研究者让被试在实验室里观看一段撞车事故录像,然后让被试回答:"当两辆汽车碰撞(或撞毁)时,汽车的时速大约为多少英里".
被试分成三组,一组回答两车碰撞时的速度;另一组回答两车撞毁时的速度;第三组不回答问题.
结果,"碰撞"组的被试估计汽车时速为34英里;"撞毁"组的被试估计汽车的时速为40.
8英里.
一周后,再次向三组被试提问:"上次录像中,你是否看到事故现场有撞碎的玻璃"结果,"碰撞"组有14%的被试回答"是";"撞毁"组则有32%的被试回答"是"(事实上录像中根本没有撞碎的玻璃).
研究者认为被试所接受的动词——"撞毁"和"碰撞"分别表述了车子损坏的不同程度,当被试接受两种不同的暗示时,他们就会依据暗示改变对录像中撞车情境的记忆.
由于"撞毁"意味着更深程度的损坏,因而使他们在回忆时更可能"记得"并不存在的碎玻璃.
这种对原有的记忆编码和组织方式的改变应该是在无意识条件下自动发生的,因为Loftus等(1998)曾在误导信息干扰范式的实验中预先给予被试提防产生错误记忆的警告,结果仍有部分被试受到误导信息干扰,产生了错误记忆[22].
说明这种错误记忆的产生并不受意识的控制.
研究事件错误记忆的另一范式——KK(Kassin&Kieche)范式是由Kassin和Kieche(1996)[23]提出的.
他们在实验中让被试在计算机上键入听到的字母,并告知被试千万不能碰ALT键.
一旦碰到,计算机程序就会崩溃.
被试进行键入字母任务一段时间后,计算机发出剧烈的碰撞声(这是实验设计的一部分).
接着主试指责其中的一半被试,说因为5http://www.
paper.
edu.
cn6他们按了ALT键而使数据丢失.
实验结果表明,被指责的被试更有可能供认自己的确按下了ALT键,并回忆出自己按键的细节.
研究者认为是社会依从(即对实验者的依从)使被试承认自己按过ALT键并最终演变成了错误的记忆.
被试对实验者的依从使其接受了事件的结果,并受到认知失调或自我知觉的影响.
但仅凭社会依从是不够的,事实上,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而在此实验中的内因便是,被试对主试事先给定逻辑的错误逆推,即"如果数据丢失,那么一定是按了ALT键.
"只有以此为逻辑,被试才会接受主试所施加的外部压力,最终发生社会依从和错误记忆.
而这个逆推理过程,恰恰是一种无意识认知过程,它是人类在推理和决策过程中所犯的众多启发式错误中的一个,是人类思维有限理性的一个特例.
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不同类型错误记忆发生过程中无意识的作用,它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错误记忆中无意识作用的内在机制.
4无意识作用的实证研究上文就错误记忆的发生机制对无意识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下面将从阈下刺激和启动效应两方面来介绍错误记忆中无意识作用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了解无意识是如何在错误记忆发生过程中起作用的.
4.
1阈下刺激内隐记忆中阈下刺激法已经被错误记忆的研究者们所借鉴.
实验中,研究者可通过控制单词的呈现时间来设置被试对学习词的不同加工水平;或者在学习阶段使用某种干扰措施来分散被试的注意力,来探讨无意识条件下错误记忆的发生情况.
Seamon、Luo和Gallo(1998)在实验中给学习词的呈现时间设置了多种水平(2秒、250毫秒、20毫秒)[18].
结果发现随着呈现时间的减少,被试的正确再认率明显降低,但是对关键诱饵的虚报率却并未受到影响.
所以,即使在正确再认成绩很差的情况下,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仍然会发生,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对学习词的有意识加工并非是错误记忆产生的必要条件,而对词的无意识加工也可能产生错误记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错误记忆中无意识的作用.
后来其他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获得类似的结果(McDermott和Watson,2001;Gallo和Seamon,2004)[24,25].
不过,另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类实验中要求被试对词进行直接加工,即直接回忆词,这很难保证错误记忆确实是在无意识的条件下产生.
因此,有研究者进行了改进,采用更为6http://www.
paper.
edu.
cn7巧妙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无意识条件下的错误记忆.
Dodd和MacLeod(2004)的实验就是其中之一[26].
他们把Stroop颜色辨别任务和DRM范式相结合来研究无意识条件下的错误记忆.
在他们的实验中,被试不再是对词表中的词义进行学习,而是对词表中词的颜色进行反应.
学习词以四种颜色出现,被试要对其所看到的词进行颜色判断,并做出按键反应.

在随后的"意外"测验(被试预先并不知道颜色辨别任务完成后还有再认测验)中让被试对随机呈现的词进行新旧判断.
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没有要求被试对词表进行学习记忆的情况下,错误记忆还是发生了,这也就证明了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并不依赖于对学习词的有意识加工,即被试在缺少对学习词的有意识加工时,仍然会发生错误记忆.
研究者认为如果将错误再认仅仅归因于有意识的加工,那么该实验中对词表颜色的辨别任务应该能够减少甚至消除错误记忆.
但是,实验结果表明错误再认仍然顽固地出现了.
因此可以认为,是对关联词的无意识加工,激活了关键诱饵词,从而引发了错误记忆.
4.
2启动效应除了内隐记忆中的阈下刺激法之外,启动效应也被运用到了错误记忆无意识机制的研究中.
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在学习阶段通过完成词干补笔任务来学习词表(Soraci等,2003)[27];第二,在测验阶段通过完成词干补笔来间接测量错误记忆(McKone和Murphy,2000)[28];第三,探讨刻板印象这种内隐社会认知是否会影响错误记忆(Lenton等,2001)[29].
McKone和Murphy(2000)[28]进行了3个系列实验来研究无意识条件下的错误记忆.
实验中,在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关联性词表,然后完成分心任务,最后进行测验.
测验阶段有两种测验任务:外显的词干提示回忆(stem-cuedrecall)和内隐的词干补全(stemcompletion).
结果发现,内隐条件下发生了启动效应,人们对关键诱饵仍出现了错误记忆,即错误记忆在无意识条件下发生了.
Soraci等(2003)[27]的实验与McKone不同,他们是让被试在学习阶段完成词干补全任务,而在分心任务之后对词进行新旧再认判断.
在学习阶段呈现的词表中,有一半是完整呈现的,让被试学习;另一半词表中的词缺少某个字母,要求被试对这些词进行产生式加工(GenerativeProcessing),即完成词干补全任务,但不要求对词义进行有意识记忆.
结果发现,产生式加工条件下被试也出现了错误记忆.
产生式加工条件会提高被试在测验阶段对学过词的监控,进而控制错误记忆的发生.
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加工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错误记忆,但仍然无法消除.
Lenton等(2001)[29]研究了间接的刻板印象联想是否会引发错误记忆.
学习阶段所呈7http://www.
paper.
edu.
cn8现的DRM词表中,有一个词表是关于性别的角色词,在测验阶段要求被试对词表进行新旧再认判断.
实验结果表明,性别相关词引发了被试的错误记忆,比如那些在学习阶段接受男性或女性角色词(如:士兵或秘书)的被试更可能错误地再认那些与性别相关的刻板角色词或特征词.
同时实验还发现在多个词表的学习中,被试没有意识到性别这一特定主题,在再认测验中也没有依据性别来进行新旧判断.
Lenton等认为实验结果说明:错误记忆的发生是因为被试对学习词进行了内隐联想加工.
这种错误记忆完全是在无意识条件下产生的,由于存在内隐社会认知,所以被试在学习阶段对呈现的性别角色词产生了内隐联想,进而发生了错误记忆.
上述实验都证明了对刺激的有意识加工并不一定是错误记忆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无意识的条件下错误记忆也有可能产生.
这些实证研究还未能明确完整地说明错误记忆中无意识的作用,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5小结"记忆是一个富于想象的重构或建构过程"(Bartlett,1932),如果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可塑性并与客观事实相背离,形成错误记忆.
目前研究表明,无意识也是影响错误记忆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错误记忆产生过程中存在无意识的作用.
然而这一结果尚未成熟,对无意识作用研究还有许多空白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
也许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关注如下两点:第一,实验应当注意控制好被试对刺激的知觉水平.
控制好实验变量,让被试对刺激进行无意识加工,一方面要确保不要让被试对刺激的无意识知觉转变为有意识知觉.
因为对刺激的知觉水平——意识和无意识是可以通过调节刺激特性和注意水平来转化的,这种转化很容易发生.
当提高被试的注意水平时,可以使一个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转变成有意识知觉;同样当增强刺激特性时,也可以使处于分散注意条件下而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转变为有意识知觉(耿海燕等人,2004)[30].
另一方面不要将被试的无意识加工也排除在外.
Zeelenberg等(2003)在实验中快速呈现学习词,结果并未发现无意识条件下的错误再认[31],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学习词呈现的速度过快,有可能导致被试对词的最小化加工也没发生,将意识和无意识加工都排除在实验之外,导致实验结果对这两种加工不能加以区分[25].
第二,进行理论解释时应当注意无意识这一影响因素8http://www.
paper.
edu.
cn9实验发现了错误记忆中的无意识作用,这就使得有些理论对错误记忆发生机制的解释受到限制.
比如有研究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认为错误记忆不能被完整地监控,那么采用模糊痕迹或源检测理论就不能很好地对无意识所引发的错误记忆进行解释.
另外,意识和无意识引发错误记忆应该存在不同的内在机制,要区分二者再进行理论解释.

JustHost俄罗斯VPS有HDD、SSD、NVMe SSD,不限流量低至约9.6元/月

justhost怎么样?justhost服务器好不好?JustHost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俄罗斯服务器提供商,支持支付宝付款,服务器价格便宜,200Mbps大带宽不限流量,支持免费更换5次IP,支持控制面板自由切换机房,目前JustHost有俄罗斯6个机房可以自由切换选择,最重要的还是价格真的特别便宜,最低只需要87卢布/月,约8.5元/月起!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性价比不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

PhotonVPS:美国Linux VPS半价促销2.5美元/月起,可选美国洛杉矶/达拉斯/芝加哥/阿什本等四机房

photonvps怎么样?photonvps现在针对旗下美国vps推出半价促销优惠活动,2.5美元/月起,免费10Gbps DDoS防御,Linux系统,机房可选美国洛杉矶、达拉斯、芝加哥、阿什本。以前觉得老牌商家PhotonVPS贵的朋友可以先入手一个月PhotonVPS美国Linux VPS试试了。PhotonVPS允许合法大人内容,支持支付宝、paypal和信用卡,30天退款保证。Photo...

VPSDime7美元/月,美国达拉斯Windows VPS,2核4G/50GB SSD/2TB流量/Hyper-V虚拟化

VPSDime是2013年成立的国外VPS主机商,以大内存闻名业界,主营基于OpenVZ和KVM虚拟化的Linux套餐,大内存、10Gbps大带宽、大硬盘,有美国西雅图、达拉斯、新泽西、英国、荷兰机房可选。在上个月搞了一款达拉斯Linux系统VPS促销,详情查看:VPSDime夏季促销:美国达拉斯VPS/2G内存/2核/20gSSD/1T流量/$20/年,此次推出一款Windows VPS,依然是...

3194错误为你推荐
腾讯空间首页手机QQ空间首页从哪里进入!p图软件哪个好用什么p图软件好用?不是p人照片的那种软件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哪个好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哪个好?炒股软件哪个好用玩股票哪个软件好?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出国留学,美国“野鸡大学”有哪些?360云盘网页版360云盘电脑版与网页版有什么区别?如果资料全存在360云盘电脑版里面,那网页版会是空的还是自动同步?假如电脑坏了,或重装了,那电脑版里面的资料如何才能找回不?360云盘资源谁有360云盘账号和密码啊?告诉我下呗,决不删东西!男生都懂的那种……谢谢了!360云盘企业版怎么把360云盘文件导入360企业云盘便宜坊为什么全聚德比便宜坊出名?最便宜的车最便宜的汽车是多少钱?
广州服务器租用 西安服务器租用 免费注册网站域名 万网域名解析 qq云存储 directspace 站群服务器 163网 香港机房托管 英语简历模板word xen 网通服务器ip 免费ftp站点 qingyun seednet 免费phpmysql空间 闪讯官网 四川电信商城 百度云加速 vu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