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推广方法  时间:2021-02-18  阅读:()

运行机制研究报告河南省新郑市农业局新郑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大门,土地总面积873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办事处和新郑港区.
人口63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耕地面积61万亩.
农业主要产业有粮食、油料、蔬菜、大枣、杂果和畜牧养殖,是一个农业相对发达的县级市.

一、研究背景(一)基本情况新郑市原有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自2002年乡(镇)级农技、农经、畜牧三站由市农业局直管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实际上造成了"市—乡(镇)—村"直属管理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瘫痪,陷入了"网破、线断、人散"的困境.
2004年8月以来,新郑市农业局致力于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以"科技入户、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为切入点,以组建和培育"农业120信息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专家队、跨乡(镇)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村级农业服务分站、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等为主要举措,到2006年初,比较完备地构建了"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农业区域经营公司)—村(农业服务站)—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四级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建立并规范运作的市级农技推广机构1个,跨乡(镇)区域农业服务中心6个,乡(镇)农业区域经营公司6个,村级农业服务站18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1800个,农业科技基地(场、站、园区)38个,农民经济合作社20个.
其中市级农业推广机构人员88人,区域站人员76人,合计164人.
在农技推广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86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27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37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5人.

在体系运转上,形成了"行政人员发动协调、农技人员科技服务、经营人员物化服务"有机结合的、运转灵活、农民信赖、诸方和谐的农业服务新机制.
三年来特别是2006年的实践证明,在新的体系、机制下,农技推广队伍充满活力,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部分市、局(委)、乡(镇)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二是基层农技干部的正常待遇和有关优惠政策不落实,市农业局科技人员工资至今仍按85%差额发放,不能与其它公益性单位同等对待;三是当地政府与跨乡(镇)农业区域站之间的衔接不够;四是部分农技人员为农民服务观念差,工作中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和应付检查,考虑农民因素少.

2、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脱节.
主要是农技推广主体与受体的目标不一致.
推广部门主要围绕政府意图做项目,对农民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实行由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农民急需的是既高产、优质、节本、省力、高效的新技术,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对称.

3、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市场农业、高效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迅速提高现有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
这仅靠"干中学、学中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加快知识更新,强化农业新技术、新技能的系统学习和综合训练.
但由于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等问题,市、乡(镇)两级技术干部很少有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目前参与区域站工作的技术员均来自农业局原有的农技人员,虽然经过层层选拔,但是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并不十分理想,工作进程不平衡,工作水平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区域站整体工作的开展.

4、服务手段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
目前新郑市以"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区域农业服务站—村(农业服务站)—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为主体的四级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基本的工作开展设施也已具备,但远远称不上"完备".
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示范基地不足、培训条件落后、仪器设备不齐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没有在农业推广领域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不利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如现在各区域农业服务站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都是借助原乡(镇)种子站场地办公,而且农业技术试验田缺失,一些技术服务和农产品监测等仪器设施不健全等.
村级服务站的服务设施更是少之又少.

5、人浮于事和在编不在岗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很少录用专业技术人员,而非专业人员却不断调入,导致懂推广的人越来越少,不干推广的人越来越多.
在福利分配上存在有平均主义现象,干多干少都一样,制约着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农技人员工资水平低,有些人员受社会利益驱动,存在"应付搞推广,专心搞经营"现象,上班时缺岗,工作时无心,却私下下海经商或办实体搞经营,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在岗人员的工作情绪.
对此,迫切需要加快人事、职称、福利、分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机制创新,清除一切不利于事业发展的障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把用人制度纳入动态管理机制的轨道.

6、农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系统严重脱节.
对于农技推广部门而言,推广人员通常并不了解农业科研的进展情况,而对实际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往往又未能通过正规途径列入到科研计划之中,同时,农民的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难以反馈到科研开发部门,服务方式不适合农民的特点,也影响了农民对技术的吸纳效果.
就农业科研部门而言,仍然是承袭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即立题、科研、试验、鉴定、申报成果等,这种管理模式与推广部门基本上没有直接联系,以致许多科研项目表面上有明显的应用导向,但实质上多以得到科研经费和获奖为研究目的.
对于教育部门而言,培养的推广人才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操作技能.
这种推广、科研、教育三个系统联系松散、彼此分离的状况,造成了农技推广的整体乏力,已无法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着眼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研究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的研究,这是因为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是发挥推广机构职能作用、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内部科学管理制度和必不可少的外部保障条件,包括信息反馈机制、工作机制、协调机制、用人机制和支撑体系等等.
如果忽视运行机制的优化就难以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正常运行、职能的发挥和自我积累发展.
优化和创新运行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
只有优化和创新运行机制,才能增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实力、活力和服务功能,真正找到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真正搞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建立农民需求敏感反馈机制.
概括建立农民需求敏感反馈机制的重要性,提出农技推广信息反馈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与流程,探索信息反馈的形式、渠道和用向,形成针对农民需要反应灵敏的需求反馈机制.

2、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分析.
概括建立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对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的岗位责任制进行归纳和评析,提出制定岗位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描述当地制定岗位责任制依据与方法,总结推行岗位责任制的效应.

3、探索适应农民接受能力和需求变化的推广方法.
4、研究建立严格的、操作性强的考核考评机制和按绩取酬、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

5、从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出发,探索农技推广县域统筹协调有效途径和最佳方式.
本研究结合新郑市的实际情况,从系统论协同理论出发分析县域推广工作统筹协调的重要性,从组织、范围及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县域统筹协调推广工作机制.

6、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二)研究方法根据本文研究特点和内容的要求,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观念和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各微观主体的行为予以分析,总结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的方向、途径和内在机理,实现农技推广观念和理论创新,设计符合新郑市农技推广特点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定点验证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

1、调查方法.
(1)全面调查.
对全市13个乡的农业技术推广基本情况,所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区域中心站的经费、人员、房屋、设备、主要功能、服务内容等进行普查.

(2)典型调查.
选择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服务模式的4个乡镇的2个区域中心站,对其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等现场进行调查.

2、调查方式.
(1)专题调研.
在辛店、孟庄区域中心所辖服务区域内选择调查样点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采取随机走访、集体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田间考察的方法,收集基础资料,进行分析考证.

(2)访问法.
深入基层,对50余名乡镇党政领导、区域中心的技术人员、经营服务公司负责人、职工等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有关情况进行访问调查.

(3)座谈会.
采取请上来和深入基层的方法,分别召开了8个专题座谈会.
参加对象有新郑市农业局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经营性公司负责人、职工,农业科技示范场负责人,村级服务站负责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有关专家、教授,从不同层面了解他们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邀请省市农技站、能源站、土肥站等单位的农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及其他方面专家就课题研究内容中涉及的岗位责任制度、推广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创新、考核考评机制等问题进行论证咨询,不断修正、完善方案,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内部各项运行机制的制定达到最大限度科学化、合理化.

3、样本的选择.
选取基础好、技术能力较强的辛店、孟庄2个区域中心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样本点.
辛店、孟庄2个区域中心站创办于2004年8月,是新郑市农业服务体系开始改革时的两个试点,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工作条件,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力.
近年来,两站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及市农技部门的高度评价,同时在农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为此,选取辛店区域中心站、孟庄区域中心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样本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辛店区域中心站位于辛店镇,从事农技推广人员13人.
该区辖辛店镇、城关乡二个乡镇,共6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9万人,常年耕地面积12.
4万亩.
该区东、北部(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0%)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质地优良(主要是粘壤土、壤土),水利条件较好,粮食生产基础较好,主要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西、南部(约占总耕地面积的30%)是浅山、丘陵区,地貌复杂,水资源不足,是旱作农业区,主要作物除粮食外,还有果园0.
8万亩、蔬菜2.
3万亩.

孟庄区域中心站位于孟庄镇,从事农技推广人员11人,培训教室3间.
该区辖孟庄镇、薛店镇两个镇,59个行政村,常年耕地面积16万亩,农业人口6.
9万人.
该区地势平坦,质地疏松,水利条件较好,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主要是"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制,枣粮间作,盛产大枣,是著名新郑红枣的主产区、国家命名的"优质大枣基地"和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现有枣林7.
2万亩,枣树190多万株,年产红枣1500万公斤.
三、研究进展(一)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收集、存储、整理和处置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关信息需求,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调控和反馈.
通过信息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检查农技推广计划是否设计科学,农业技术推广是否到位,农技推广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还可以增强农技推广工作中的自我纠错能力,使农技推广工作处于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因此,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是农技推广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基层农技推广中信息反馈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
人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受个人思想、观念、情绪的干扰,使得传递的信息具有某种个人色彩,这就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
信息反馈中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信息反馈者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把自己把握的系统状态,全面、真实地传递给决策者,不带有任何偏见,不掺杂任何个人"水分",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

二是实时快速原则.
走进农户、贴近农民,建立畅通的渠道,把农民需求信息实时快速地传递给决策者,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者适时做出反映,通过高效的推广服务,及时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是规范化原则.
要把农民需求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制度化,把征询农民需求信息和为其他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列入业务站室和区域中心站的职责范围,以推动农民需求信息的反馈规范化管理.
以满足业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农户的调查和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利用制定规范性的活动计划和安排,满足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制定和落实的要求.

四是分工与合作原则.
科技入户、区域中心站坐诊咨询,农业120、专业调查、轩辕农牧信息网络等各环节获取农民信息,有关单位、人员在分工基础上,相互配合,共建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从而发挥出整体功效.

2、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与流程.
结合新郑市实际,发挥自下而上的体系网络,构建"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平台为依托,多方协作"的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如图所示:一线农业推广人员入户调查或区域站坐诊咨询获得的需求信息,除了向区域中心做工作汇报外,还要反馈给对口业务站,并通过互联网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信息交流.
农民与农技人员可在轩辕农牧网的论坛上交流推广信息.
农民可以自行或组织起来将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向轩辕农牧网论坛发布或直接寻求业务部门专家咨询室、农业120电话反映,由接收农民反映信息的部门和人员再向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反馈,最后通过对信息的诊断分析,综合一个解决方案,再传送到有关单位和人员.

3、农技推广系统中信息反馈的形式与渠道.
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收集与反馈农民需求信息,确保农民需求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传递到农业技术推广有关部门.

(1)开展农民需求问卷调查活动每年冬春季节,抽调专门人员进村入户,在全市统一开展农民需求问卷调查活动,制作信息采集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获取农民科技服务的需求信息.

(2)结合下乡现场收集区域中心站农技人员在包村入户和日常各项推广活动中注意发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新需求,随时了解农民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到本站和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3)结合坐诊当面收集在区域中心站设立专家坐诊室,每天有2个农技员坐诊,可当面收集农民的需求信息.

(4)村级服务站负责人例会交流区域中心站依托村级服务站设兼职农业信息联络员,明确村服务站负责人为农民需求信息员,定期召开村级服务站负责人会议,座谈讨论,交流有关信息.

(5)农业120热线电话互动交流由信息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农业120热线电话,与来访农户交流信息.
对农民提出的咨询及时处理,实行"48小时服务时限制",承办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指导服务到位.
信息中心实行来电记录备案制,对每天来电记录分类整理,并适时向各业务部门发布.

(6)网络交流农业技术人员与上网农户互动式交流信息,通过轩辕农牧网及时处理生产中技术信息.
与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所开办信息网联接,共享和交换有关信息.

(7)业务站室间内部交流设立农业局局域网,各业务站室明确1名农业信息员,在信息服务中心集中化办公,并在局域网上互通信息.

据调查统计(见表),2006年通过以上渠道,全市共采集了24205条,其中辛店、孟庄两区8044条,较2005年新增加了5514条,增长了68.
54%.
农民信息需求采集统计表年份分类辛店、孟庄区域其它区域合计20051.
发送需求信息(条)1703605302.
问卷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3206509703.
咨询热线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520100615264.
现场咨询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500100915095.
入户指导发现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800156023606.
其他途径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200420620合计25105005751520061.
发送需求信息(条)2144606742.
问卷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35072010703.
咨询热线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630130019304.
现场咨询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610121118215.
入户指导发现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960190028606.
其他途径获取重要需求信息(条)260560820合计804416161242054、开发应用农民反馈的需求信息.
通过以上各种渠道采集到的信息,经整理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开发应用.
农技推广部门根据这些农民反馈的需求信息,及时修订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行动计划、工作内容、推广目标、重点技术,使农技推广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同步发展.

2006年,通过对各种渠道采集到的农民需求信息分析研究,提出并实施主推郑州9023、豫麦41-198、郑单958、浚单20等作物品种30个,先进适用技术20多项,发展8518薄皮核桃500亩、"一池三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2000户、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等农技推广计划.

在落实农技推广计划时,以农民为中心,根据农民需要,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手段,把新技术、新信息传播、传授、传递给农民,使整个推广工作围绕农民而进行,在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基础上,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自愿采纳新技术,农民与推广员的关系得到密切、强化,见识得到分享,问题得到更有效地解决.
如以沼气为纽带,前抓养殖、后抓种植的先进实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特别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健全的推广网络很快得到推广,两年间新建池达12000多个,现如今沼气建设在我市广泛兴起,并已经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二)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是保证单位组织良好运转的一项基础制度设计,它是现代化管理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只有适合农技推广工作特点的岗位责任制,才能坚持下去,并在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从而使农技推广能高效地服务于三农的需要,适应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的需要.

1、岗位责任制内容.
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岗位责任: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是农业局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设立的一个技术信息综合部门,作为全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指挥中心和责任主体,内设轩辕农牧网信息系统、体系创新网、农业120咨询系统.
轩辕农牧网主要以因特网为平台,为农民提供开放、快捷的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网为农业局办公自动化局域网,通过内网,全局各部门可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农业120服务电话号码是62599120、800-8837120(是一个由农业局付费群众免费的公益电话).
它的任务就是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援助.
它的特点一是利用因特网,与6个区域服务中心、180个村级服务站互动,形成信息共享、专家平台共用的网络体系;二是专家轮班,向农民提供多领域咨询服务,解决问题;三是可统一调动全局的技术力量,为农民提供电话和现场服务;四是便捷、快速、高效.
在人员安排上,设中心主任一人,主持中心全面工作,设技术骨干3人,从已退休、敬业精神强、有技术经验的老农艺师中选聘,主要接听群众来电和疑难技术处理工作,设信息员10-12人,为流动岗位,由业务站室各派一人,主要负责日常信息的处理和业务的对接工作.

业务站(室)岗位责任:为了与上级业务部门保持上下业务对口,全局保留了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园艺站、能源站、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蔬菜办、绿色食品办、产业化办等12个业务站室,其职能基本保持不变,只做微调,调增了业务的统筹协调功能,增的是全局责任,调减了业务落实上的功能,减的是业务执行层面上的工作量.
责任制分三个部分:一是上下业务对接,统计汇报与业务总结;二是计划、方案制定、业务调查与分析等正常业务工作;三是统筹协调与业务有关的项目实施和其它中心工作.
业务部门上下对接的总原则是:站室不减,职能不变,谁的业务谁对接;有任务大家干,农业局的工作就是科室的工作,科室的工作也就是农业局的工作;谁的工作谁拿方案,谁提要求,谁抓落实,解决过去有分工,却难合作,工作力度不够的问题.
在中心工作实施中,对上级业务对口部门下派的特定推广项目的工作,由相应的业务站负总责,以农业区域服务中心为依托分区组织实施,增加推广工作的协调性.
遇到大的推广项目如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沼气建设、良种补贴等项目的实施分别由对口业务站牵头,依靠全局技术力量,按区整体推进、共同完成.
各业务站室人员实行双岗制,既是站室工作人员,又是区域中心站的专家队里队员,站室业务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平时工作各负其责,遇到下乡服务、重大调查或项目实施等中心工作时参与到所属的区域中心站工作,真正做到既统又分,统分相结合,每人在做好本科室业务的同时,共同做好农业局的下乡服务和中心工作.

区域中心站岗位责任:全市划分6个农业区域,各建有一个区域中心站,主要履行本区域的公益性农技服务职能,包括制定本区域的农技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农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统计、报送本地的农业生产、病虫情报和市场信息;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药剂;认真监测和检验当地农产品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等.
根据服务范围、产业状况,每个区域中心站设定10-15人,由不同的业务站室人员组成,按照能源、种子、植保、栽培、土肥、园艺等不同专业平衡配置,并与当地区域内的主导产业相匹配,将不同专业人员尽量达到最优结合与分配.
根据不同的技术职称、岗位和专业性质,进行明确分工,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目标任务、工作职责.
每个区域中心站设有专家咨询室,每天2人轮流坐诊,分包10个示范村,选派5个业务能力强的农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每人指导2个示范村20个科技示范户.
需要少的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如肥料对比试验,由站长安排合适的专业人员去承担.
测土取样、召开农民培训会、农情调查等大的活动由全站(队)人员集体完成.

2、取得的初步效果.
(1)提高了农技推广活动的连续性与效率.
各科室之间、科室与区域中心站之间,具有非常强连续性和比例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延误都会对农技推广过程的连续性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对农技推广的各个环节分权分责,以加强各个环节的衔接关系,而岗位责任制保证了农技推广分工协作的效率,它把各个岗位、部门、人员都纳入了责任制管理体系,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紧密的责任约束关系,把农技推广过程从上到下,从方案到组织实施,都组织到农技推广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去,使农技推广各个岗位、部门良性互动、高效运转,从而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测土配方施肥、沼气建设、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一些农业局中心工作,集中了全局力量,各部门分工协作,以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能够如期完成.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验收时专家评价说:新郑的农业推广项目做得既扎实又高效.

(2)强化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有助于减少推广决策的盲目性.
岗位责任制把各层级的职责权限、下乡服务和利益从制度上加以明确,迫使他们在做决策时重视调查研究和农民需求信息的反馈,减少了决策者在缺乏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地做出推广决策,同样,也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中失职和偷懒行为的发生次数,增加了推广工作的自觉性,节约了工作人员监督管理成本.
因此,岗位责任制实现了农技推广管理由"无责任"管理向"责任型"管理的转变,加强了决策者和工作人员工作的谨慎性和责任心.

(3)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调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岗位责任制能较好的把工作人员的利益、责任和农技推广效果有效的结合起来,个人利益随工作业绩水涨船高,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激励工作人员创造更高的业绩,真正体现了经济利益原则,使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责任和义务明确,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感到压力和动力,促使其主动关心推广任务完成情况和履职状况.

(三)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方法1、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1)农业120科技综合服务以市农业120信息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应急现场技术援助、信息服务等.
农户或农业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遇到技术难题等,可以直接到市农业120信息服务中心当面进行咨询,寻求帮助;或者通过因特网登录中心的"轩辕农牧网"、"农业服务体系创新网"、"农业局局域网"网站,浏览相关网页或与中心的农业专家"QQ群聊"进行技术交流、服务;也可直接拨打农业120信息服务中心内设的"800_8837120、62599120"两部农业综合服务热线.
中心的各类高、中级农业专家根据实际需要和客户的要求,直接进行当面解答,电话解答,或者出动"农业120科技服务"专用车辆现场指导等.
2006年农业120电话及来人咨询3280余次,农业120车上门技术服务760余次,解决技术问题4190余次.
仅辛店、孟庄两区电话咨询1600人次,网络咨询50人次,分别较2005年多690人次、人10次.
这说明农民对农业120、互联网越来越认可,这种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深受农民欢迎.

(2)乡(镇)区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专家咨询服务工作模式与"农业120科技综合服务"的模式相同,坐诊值班服务的专家都是农业局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只不过前者设在市区的农业局,后者设在六个乡(镇)区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更接近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对于农民群众来说更便捷.
据查,2006年仅辛店、孟庄两区专家坐诊咨询受访人数52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50多次.

(3)乡(镇)区域农业经营公司的技术物化服务紧紧围绕前台"坐诊专家"和整个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广泛的农药、化肥、种子、激素、化除药剂等方面的配套物资服务和农产品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并做好村级连锁服务站、服务点的农资供应和协调管理等.

乡(镇)农业区域经营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依法享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分配上采用按股取利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经营上实行连锁经营,上联加盟公司(厂),下连服务分站、服务网点.
其物化技术服务包括:一是与市农业120信息服务中心、本乡(镇)区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专家前台开出的技术"处方",配套搞好与"处方"对应的各类农资供应,将技术服务与提供农资结合起来,把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介给农民.
为解决农民对农资的使用方法难以记忆的问题,在提供农资服务时将物品名称、用量和使用方法,写在农资服务专用处方上,让农民"按方抓药,按方用药,完方存档".

二是围绕农民需要,开展病虫害机械防治、生畜疫病防治、农机服务等农村社会化专业服务.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需要,在不改变现有的一家一户联产承包责任制情况下,牵头组建病虫害防治、养殖防疫、沼气建造、作物种收等不同类别的专业服务队,以农户自愿为原则,确定相对连片、上规模的土地,通过契约、合同形式,确立雇佣与被雇佣的劳资关系,开展规模化生产承包服务,采取统一良种、统一排灌、统一耕作等服务项目,推广农业新科技,按照服务协议、合同的标准收取一定的报酬,劳动果实归农户拥有.

三是联系农产品订单,做农民的经纪人,开展农产品销售服务,把我市优势农产品推出去,将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据调查,2005年辛店、孟庄两区联系农户200户,发展订单农业大枣1项,油桃1项,共销售金额25万元;2006年联系农户540户,发展订单农业大枣2项,油桃1项,鲜玉米1项,共销售金额105万元.

(4)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场、站、园区)典型示范带动服务按照"立足新郑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精品农业、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国际农业接轨"的思路,创建、提升、规范农业科技基地(场、站、园区),用鲜明的对比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农民学习、应用高新农业技术,达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和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也培育了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的研发基地,农业科技基地(场、站、园区)建设,本着效益第一、科技领先、机制创新的原则,实行多元化投资主体、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管理.
为更快、更多地建立起各类新型农业科技基地(场、站、园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在完成农业局业务工作情况下,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基地(场、站、园区),并通过返租农村土地,建设乡村科技示范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把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联系起来,提供优良种苗以及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技人员依托示范场,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增产增收的效果实实在在地展现给农民,改变过去农技推广"在黑板上、纸张上种田"的状况,激发农民学习技术、更新品种的直观性和主动性、积极性.

2006年通过试验示范,全市展示示范新品种30个,较2005年多20个、先进适用技术25项,较2005年多8项,其中辛店、孟庄两个区域新品种27个,较2005年多10个,先进适用技术14项,较2005年多6项.
辛店区域内的中心试验站,2005年至2006年度完成郑州市小麦新品种展示项目,郑麦9023等小麦品种提纯复壮田10亩,小麦穗系繁育田60亩.
提纯复壮最新适用小麦品种15个,繁殖穗系20000公斤,获得重要试验数据120多个.
完成2006年国家玉米生产试验和河南省区试,以及丹玉种业、金豫强盛种业、登海先锋种业、太行种业、三北种业等10多家种子企业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10多项,共计110多个参试品种.
通过品种的展示推广玉米新品种登海3号、浚单18、浚单20等,建立登海3号高产示范方1000亩,建立浚单18高产示范方1000亩,直接带动农民10000人.
此外在城关乡岳庄设立新品种试验田150亩,用于对新品种、新组合的筛选.
通过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让农民实地看到了农作物新品种,从品种的综合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在当地的适应性等方面更直观地了解新品种的优良表现,使新品种的推广工作得以事半功倍.

孟庄区域内的郑州中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专家队的帮助下,引进、完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荷兰智能化日光温室主体设施,建成了全省知名的集花卉、大枣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带动了周边乡镇花卉苗木和大枣产业的发展.
2006年中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其带动的周边基地示范种植玫瑰新品种8个,大枣新品种3个,示范推广了无土栽培、无公害标准生产等新技术4项.

(5)电视台专题栏目—"农业园地"综合服务根据"三农"工作需要,在市电视台设立了"农业园地"专题栏目,结合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及不同的季节时令特点,更形象、更直观地向广大农民推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供求信息等,特别受到文化水平较低的中老年农民朋友的欢迎.
在沼气"四位一体"项目建设、农资(种子、农药、化肥、)真假识别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市电视台共播放"农业园地"专题52期、156场次,内容涉及农业产业政策、新品种(果苗)推介、农资打假、沼气综合利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6)文艺演出—技术宣传(培训)服务.
为更快、更广泛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我们以有文艺专长的农业技术人员为主组建了"第七工作队"—继六个乡(镇)区域农业专家服务队之后的又一只工作队,购置了一整套的音响、道具等必备设施,充分利用节假日、农村古庙会等人群聚集场合,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编排节目,结合精彩文艺演出,宣传农业产业政策导向、专项实用技术知识等,辅之以相关技术资料的发放,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称之谓"文艺搭台、技术唱戏".
2006年共举办此类"演出—宣传"122场次,发放新品种介绍、配方施肥资料、沼气明白卡、农产品供求信息等20000多份(册)等.

通过以上体制和服务机制的创新,使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地承担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责.
在服务内容上从种植向种、养、加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上转,从行政命令向政、技、物结合上转;在服务领域上,从单一的技术服务向农业信息、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宽领域上转,实现了农技推广多元化,形成了农业技术、科技示范、市场营销、物资供应、综合信息等全方位、多渠道优质服务.

2、推广方式方法的运用成效.
新的推广方式方法的广泛运用,其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全市农民不再为涉农难题发愁.
如今我市农民已形成了遇到技术难题找村站或向农业120求助、村站遇到技术难题找中心的工作局面.
这样,无论什么农技工作,无论什么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有了这个服务网络,就有了干好、落实好的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正所谓"上边千条线",只需"下面一根针".

(2)疏通了人才流通渠道,解决了人才"棚架"问题.
通过构建体系,架设了科技人员下基层的渠道,使他们"下得去,有事干".
目前已有70%的科技人员参加了专家队,全年共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6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多项,承担实施国家及省重大农业项目8个.

(3)实现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良性互动.
过去主要靠行政手段组织实施农技推广,现在则是依托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广效率大为提高.
技术服务与农资服务相互促进,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在机制上分离,又在服务中结合,最终实现"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

(4)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有了雄厚基础,确保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扎实有效地实施农业科技项目,既需要各个层次的技术培训、专家指导和最广泛地群众参与,又需要优质的"物化服务",即最及时、最适宜、有保障的与农业项目配套的农资供应、规范操作等,还需要长期、系统、稳定的技术和物资服务机构作保障.
这正是我们综合性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优势所在.
2006年在实施"亚行沼气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四级服务体系的运作,科学规划,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技术到位,物资配套,整体推进,在高效、优质落实项目的同时,辐射、带动全市全年新建沼气池5260座,全市共建成百池村15个,总沼气池数达到12000座,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105.
2%,涌现出了龙湖镇古城村、孟庄镇孙庄村、观音寺镇沂水村等一批沼气建设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池质量、安装管理、使用效果达到100%合格,优质率达到98.
8%.
工作推动之快,项目效果之好,确实出乎人们的预料,这充分显现了推广体系的效力所在.

(四)建立完善了考核考评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考评机制,是正确引导农技推广各项工作开展的杠杆和指挥棒,在增强工作计划性、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提高农技人员服务水平和推广效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考核考评的总体要求及目的.
农技人员考核考评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规律,本着"科技入户,服务三农"的宗旨,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农技人员的工作业绩.

通过对农技人员的考核考评,凝聚人心,促进工作,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既使业绩好的农技人员获得成就感,工作动力不断增强,使业绩不好的农技人员产生危机感,主动查问题找差距;又为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选聘等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从而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孬都差不多的局面,从而提高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需要.
最终形成行政领导、机关工作、农技服务三轮驱动,工作、成效、报酬三者结合,运转协调、办事高效、行为规范、服务全面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不断开创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完善考核考评的主要原则.
考核评价原则是考核考评中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考核考评的内容、程序、方法、目标、效果等多方面的权重和方向.
在农技人员考核考评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
考核考评的对象是农技人员,同时,整个过程又离不开农技人员的积极参与.
因此,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考核考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2)重要性原则.
现在的考评项目,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在正常和绝大多数情况下,前三项都最终体现在第四项上.
单位内部在彼此都比较了解的基础上,"用业绩说话",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避免为追求"大而全"而将所有内容搬上考核标准.

(3)公开、公正原则.
一是制定考评办法的过程要公开化、民主化,提高全体人员的认同度.
二是考评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全员参与.
三是考评本身要相对客观、公正,才能起到相应的激励、引导、促进作用.

(4)细化、量化原则.
要以绩效为核心,与农技人员的岗位责任相一致,规定量化指标,提高考核考评的可操作性.
考核内容的设置必须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使被考核者能通过主动履行其职能而完成这一目标.
考核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减少弹性,增加刚性,便于操作,尽量缩小"软指标"项目,彻底废除"送分"项目,对实在无法量化的项目,也要确立明显的比较标准.
要废除那些尚无法可依、可操作性不强的指标.

(5)利益挂钩原则.
考核考评的结果,必须与农技人员的奖惩、利益、选聘、评先等紧密挂钩,唯"绩"是举,以"绩"定利,才能发挥激励作用,形成公平竞争的氛围.

3、构建统一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考评对象、岗位类型和目标的特点,划分区域中心站专家队人员、机关工作人员两个层次,分别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用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统一性指标与专业性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

(1)对区域中心站专家队人员的考评一是关键指标的分解.
考评的内容包括执业道德、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发展潜能四个方面,重点是考评工作实绩.
执业道德:工作态度、农民满意度、不良行为、违纪违规;工作效率:咨询天数、咨询条目、培训场次、测土样数、讲课次数、包村户数、试验项数、提供技术信息量等;服务质量:技术咨询解答正确率、入户出勤率、工作日记书写质量、提供技术信息质量、试验水平等;发展潜能:业务考试成绩、应用新技术、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

二是权重设定和分值确定.
权重设定:权重是指绩效指标重要性的百分比,权重越大的指标对考评结果影响越大,权重设定应以最能体现业绩、全局性、责任可控性大的指标权重大,如咨询天数、咨询条目、培训场次、测土样数、讲课次数、包村户数、试验项数、提供技术信息量等平时易检测且重要的指标应设较大的分值;对当前关系紧要提升的指标权重要大,如为尽快提高农技人员素质,可将理论考试的分值加大;工作态度、道德水准等不易考评指标,采取民主测评的办法进行打分核定,该指标的权重要小.
分值设定:考评分值是被考评者应完成的标准,分值设定是否科学合理,对考评结果影响很大.
考评分值满分为100分,其中理论考试占20分、业绩考核占40分、坐诊咨询占20分、民主测评占20分.

三是考评办法.
考评工作采取听、看、查、访、评等方法综合考核.
即"听":即农业科技专家服务队队长及成员、区域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经理、各科室负责人、村级科技服务站、科技示范户、农户代表、农业企业代表等的工作情况反映、意见和建议等;"看":即实地查看主要工作开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查":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有关依据、资料、档案;"访":即回访服务对象对其各环节工作的满意程度;"评":即考核组人员的综合评定.

理论考试(20%):由农业局统一组织闭卷考试,设农学、植保、园艺、能源、农经五个专业.
卷面分值:满分200分,每个专业分值40分.
五个专业印制在一张卷子上.
答题方式:参加考试人员可以任选一种专业答题,可以选答其它专业试题,均计入总分.

业绩测评(40%):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各占20分.
根据平时业绩监测表,查看中心工作及本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局中心工作主要内容为沼气建设、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项目以及局办公室及120信息服务中心交办、转办、督办等其它阶段性中心工作.

业务工作主要内容为局以及上级部门安排的调研、约稿、信息上报、农情报送(墒情、病虫测报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意见、建议的制定等工作.

坐诊咨询测评(20%):查看专家队员下乡考勤情况;查看专家队员接受群众咨询情况;查看工作日志记录情况.

民主测评(20%):A、服务对象对专家队员评议(10%);B、其他专家队和机关工作人员对其评议(10%.
)(2)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评.
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从事服务性、临时性日常工作,可操作性指标不多,应采取述职、民主测评办法进行考核.
一是指标的分解.

考评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是考评工作实绩,考德放在首位.

德,指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表现,政治态度,法规观念,思想作风,廉洁自律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能,指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文字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学习情况;勤,指工作态度,勤奋敬业表现,出勤情况,吃苦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绩,指工作实绩,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贡献.

二是权重设定和分值确定.
考评实行百分制,按德、能、勤、绩四个要素,分别设定20、20、20和40分值.
每个要素分好、较好、一般和较差四个选择档次.
三是考评方法.
首先由被考评对象个人述职,然后无记名方式进行测评,实行全员民主评议.
局领导班子和群众分别对被考评对象进行评议,局领导班子考评的权重占40%,群众考评的权重占60%.

4、等级划分.
考评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合格)、不称职(不合格)三个等次.
从高到低依次排序,评选出优秀等各项等次,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有下列七种情况之一者,经考核领导小组确定为不称职.
一是政治、业务素质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够及时、准确或有较大偏差,不依法行政,不执行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给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较大损失.
二是工作能力低,不适应职位职责的要求;或因工作责任心差,效率低下;或因主观原因经常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上造成严重失误.
三是服务态度差,方法简单粗暴,群众评议差;或一年内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告诫处理的.
四是违反纪律,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坏影响的.
五是不参加年度考核,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年度考核的.
六是当年受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的.
七是在年度考核中弄虚作假、有拉票、串票等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坏影响的.

5、考评结果的应用.
根据绩效考评的应用原则,将考评结果充分合理地运用于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

(1)排名末位要待岗培训考评结果排名末位五名者实行"末位待岗培训制",待岗培训时间为一个月,分理论学习和岗位锻炼两个阶段培训.
待岗培训结束后,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由所在单位重新安排上岗;培训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安排岗位锻炼.

(2)利用考评结果不断改进绩效计划,找出问题所在,考虑寻求解决办法,努力提高绩效.

(3)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联系,考评结果作为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人员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4)利用考评进行人事调整,考评结果作为奖励、处分、升职、降职、调换岗位的依据.

(五)完善了县域统筹协调推广工作机制1、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协调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由负责机关管理的副局长主抓;有关业务站室各派一人作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的信息员,负责本业务站室的信息传递.
办事机构:与局办公室合暑办公.
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除农业120、轩辕农牧网管理外,负责业务站室间业务信息上的对接.
局办公室负责机关科室之间和与外部之间关系的协调.
业务中心负责区域中心站和专家队之间关系的协调.
加强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尽最大努力地去实现和全面完成计划目标.

2、协调的范围和内容.
按照工作性质和分工,把农业局的机构和职能分为行政机关和业务站室二大块.
行政机关主要包括农业局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人事科、财务科等,履行行政协调管理和为业务中心提供后勤服务职能,由一个班子成员主抓,其他班子成员除分工负责各自业务站室外,按区分包负责协调与对接乡镇有关工作等.
业务站室包括农技、土肥、植保、农村能源、园艺、蔬菜、农产品检测等业务的工作部门.
它是在各业务中心的领导下,行使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对上业务对口,对下联系各区域中心和专家队,并直接参与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检测、农业执法的专门机构.

协调的范围涵盖专业分工与整体综合的协调,技术推广服务各环节上的协调,被动推广与主动推广的协调,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
在农技推广工作运行的过程出现的矛盾和冲突,都在协调范围之内.
这些矛盾和冲突按与农业局组织的关系,分为内部与外部两大类:对农业局内部特别是各职能站室、各区域中心站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协调,属于内部协调;业务站室与上级业务单位、乡镇政府等单位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外部协调.
在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工作中,主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业务站室与上级业务单位、上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二、同级之间的关系,包括业务站室与各机关职能科室之间、区域中心站、专家队之间、外部业务往来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三、区域公众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与乡镇政府、农业服务公司的工作关系.
在业务站室和区域中心站的管理过程中,协调工作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协调思想认识,协调奋斗目标,协调工作计划,协调职权关系,协调政策措施,协调责任奖惩等等.
只有把业务站室和区域中心站内部和外部的这些方面的关系都协调好了,才能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保证计划、决策的顺利推行和组织目标的最终实现.

3、协调的方式方法.
(1)内部协调方法一是业务站室协调:①在内部的协调工作中,业务站室负责搞好本站室工作人员的协调和上下业务对接,按照职能职责办事,以我为主则勇于负责,以我为辅则甘于配合,不得互相推诿或者拖而不办;也不得大包大揽,越职争办.
②业务部门上下对接的原则是:站室不减,职能不变,谁的业务谁对接;有任务大家干,农业局的工作就是科室的工作,科室的工作也就是农业局的工作;谁的工作谁拿方案,谁提要求,谁抓落实,解决过去有分工,却难合作,工作力度不够的问题.
③当职能出现交叉与重叠时,或某项事情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负责时,或出现的新任务、新项目现有职能涵盖不了或者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时,由主办该业务的职能部门为牵头单位,依靠全局技术力量,按区整体推进、共同完成.
一般由分管该牵头单位的领导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在协调出现困难时,由分管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的领导出面协调,必要时通过农业局领导班子研究解决.
二是区域中心站的协调:各区域中心站工作按照包区领导协调、分级负责、业务中心管理的原则进行,先有业务部门提计划,分区分站定目标任务,然后按辖区实施.
三是化解矛盾办法:在农业局内部难免会出现整体与局部、科室与科室、领导与领导、领导与群众之间矛盾,这些矛盾的核心是利益,而利益的核心是要清楚哪些人的利益最重要.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化解这些矛盾办法就是:在发展中消化矛盾,利用利益驱动杠杆去平衡各方利益,在利益分配上先群众后干部,先科长后领导,并向一线人员、业绩大、贡献多的人员倾斜.

(2)协调方式一是明确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范围,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内部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有岗有职、权责分明;二是定期召开全局人员例会.
一般每周一召开一次全局人员会议,会议由分管农业局机关的副局长召集并主持,由分管业务的领导安排和通报近期工作.
三是召开农业局领导班子会.
业务单位需要组织重大业务活动、实施重大项目时,分管业务的领导可提议召开农业局领导班子会议,进行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并下发文件.
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相关单位参加会议.
每次会议具体议程及议题,由农业局办公室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商定并通知.
会议结束后,由分管领导及时召开有关业务单位负责人会议,并根据会议纪要精神,按照职能分工组织落实.
四是搭建信息平台.
加强区域中心站和各业务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设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和信息联系制度.
以QQ群聊、局域网办公、轩辕农牧网信息发布等形式,建立各业务科室和区域中心站信息共享制度.

(3)外部协调一是外部协调组织分工.
农业局领导负责协调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由局办公室负责对接.
分管业务站室的主抓领导负责协调上级对口业务单位,由相关业务站负责对接.
包区领导负责协调所分包区域内的乡镇政府和农业服务公司的关系,由相关区域中心站负责对接.
具体协调上重要的是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互通情况,加强联系,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向农业局领导通报情况.

二是外部协调的原则.
外部协调的原则是优势互补,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在工作推动上政府搞组织发动、农业局搞技术服务、公司搞物资配套服务,实现农技推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连动共振.

三是对政府、农业服务公司关系的互动及其优化农业局——政府: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技推广机构和企业的发展及其相互结合,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法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为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起引导和保障作用,采取必要财政或政策手段,加大行政协调和保障的力度,市、乡、村层层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发挥宏观调配和引导作用,有效激活县域各种要素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有效的技术传递,达到市、乡、村的互动,使农业技术推广在全市整体规划、有序推进.
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调动农技人员推广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的持续发展;管理和监督各类涉农企业和中介机构,规范其合理发展.

协调政府部门主要目的是让其支持农业局农技推广工作,利用行政的推力,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为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提供宏观导向和高效运行的软环境.
通过沟通和协调依法最大限度地争得政府的支持,使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缓冲或消弭农业局与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政府间不必要的矛盾,并使政府有关农业政策和项目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农业局——农业服务公司:在每个区域站,成立与之配套的区域性农业服务公司,在重点乡村,建立农资连锁服务站和服务网点,每个经营实体在各自区域内开展经营活动,协会章程约束,不得越界抢占生意,进行恶意竞争.
在此基础上,随着业务扩大和实力壮大,根据发展需要,六个公司联合组建一个实力较强、关系紧密、上下统一的股份制农技农资连锁集团总公司,形成覆盖全市、渠道稳定、畅通有序的农资市场网络体系.
各连锁公司间通过公司章程和管理制度保持股份合作关系,明确连锁经营总公司与各连锁经营实体的责、权、利关系,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各项工作着眼于长远发展;各网络成员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紧密团结,相互配合,积极服务和服从于农资连锁经营的大局.
总公司对连锁实体经营行为具有监管权利,规范各连锁实体的商业行为.
农业服务公司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在管理上,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采用股份合作制运行,采取按劳分配与按股取利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方式.

农业局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性经营公司来说,具有总体规划、政策引导,项目经费支持、监督管理、监督检查、行业规范等宏观管理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为区域性经营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农业局与区域性经营公司的关系是行政与企业、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各负其责;在为农民服务过程中,两者又相依并存,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农业技术人员可以受聘到公司门店坐堂咨询,现场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公司经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同时,公司根据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付给技术人员一定数额的工资外补助和生活津贴,提高农技人员的待遇水平,达到技术人员与公司双赢的目的.
二是在发展方向上,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农业局农技推广不能一味地就技术而推广,与物资服务相脱节,而是要以物资配套为保证,以项目运作为手段,以推广技术来带动企业的发展,提高技术推广水平和效率.
公司也不能一味地就经营而创收,不顾社会效益,背离农技服务方向,而是要以技术为支撑,以创收来促进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开展服务创业,拓宽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实现服务与创收双赢之目的.

4、严格落实奖惩.
依据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严重程度,制定奖惩制度.
对政出多门,互相扯皮,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拒不接受新任务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经过协调和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取消该站室负责人的当月管理津贴,站室所有人员的年终报酬奖50%,取消当年的站室评先资格.
对因扯皮推诿、抢揽职责、拒不办理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严重影响农业局整体计划目标实现的,撤消该站室负责人的职务,扣罚该站室所有人员年度奖,取消评先选优资格.
遇有违法行为的,按司程序处理.

(六)建立了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服务体系1、基本思路.
分离农技服务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重构和完善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建立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让财政开支人员专职、一心一意搞好"公益性"服务,让自收自支人员专职、一心一意搞好"经营性"服务.
即:"财政开支搞公益,自收自支搞经营";并使二者"在机制上分离,在服务中结合",在各自的服务领域内专业化地强化各自的职能,在同一条战线上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同时调动科研、教育机构,社会经济组织和各有关专业技术协会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充分放开经营性服务,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采取"广纳百川搞推广、谁有优势扶持谁"的方式,加快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的发展,建立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2、基本框架.
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框架就像一个金字塔,最上面的是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向下依次是6个农业区域中心、180个村级服务站、1800科技示范户和全市13万农户,形成以市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农业区域中心站和区域经营服务公司为骨干、村服务站为桥梁、科技示范户为末梢、各种协会和合作社为补充的新型农业服务网络,它能有效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的各种问题,并具备规范的农技、农资、信息服务功能,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的活力.
其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框架如下图:3、构建途径.
(1)提高市级,进一步健全市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整合业务科室: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作适当调整和合并,由原22个业务科室整合为14个科室,在保持科室分工的基础上,吸纳、分流业务科室技术人员,组成农业专家队伍,按区域分成6个队,分别下派到6个农业区域服务中心,将工作重心下移到乡村,加大一线力量,各业务科室和专家队、区域服务中心统一由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协调管理,解决多年来部门分割和职能交叉重叠的矛盾.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中心内设立农业120免费电话,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技术援助;轩辕农牧网以因特网为平台,为农民提供开放、快捷的信息服务.
每个业务站室配置上网电脑,通过局域网交流信息.

(2)加强乡(镇)级,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设跨乡镇的农业区域服务中心:根据农业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结构特点,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集中人力、财力,划片组建力量强、专业相对全且服务手段先进的农业区域服务中心,作为农业局下派在乡镇的工作机构,隶属农业局领导,人、财、物实行县级统一管理,其人员全部为从农业局下派的财政开支人员,保证一线推广人员成为县乡推广人员的主体.
主要履行法律法规所授予委托执法、管理等公益性服务职能.
在区域中心设立专家咨询室,每天安排农业科技人员坐诊,接受群众问询.

组建区域性农业服务公司:六大农业区域分别组建一个经营公司,人员为自收自支人员,自负盈亏,实行股份合作制运作,以村级服务站为基点实行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农工技贸一体化服务,主要是建立农资连锁超市,对区域内实施的重大推广项目开展配套服务,开展一般性技术推广、技术承包、田间作业等农村专业化服务,连锁经营种苗及农用物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农产品市场流通、储藏保鲜等产后服务,既给农民提供相关农业生产、生活的技术、信息服务,又给农民提供相关的经营服务,满足农民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信息及服务需求.
目前,六个公司年可经营种子100余万公斤,占全市的60%左右,农药428万元,占全市55%,化肥2万余吨,占全市30%,沼气灶具5000多套,占全市80%.

支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将一般的技术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以及市场促销服务等政府推广事业的原部分职能逐步让位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种类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满足农民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

特别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利用"市、乡(镇)、村、户"四级服务网络的优势和影响,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构筑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
一是在市级,依托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帮扶,发挥各类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吸收有关组织和农户入会,建立瓜果、蔬菜、畜禽、沼气等各类行业协会,扩展农业技术服务领域,全力打造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流农业技术推广航母.
行业协会与会员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对会员实行技术、生产、资金、销售、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系列化服务.
二是在县以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购销中介组织、农业专业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机制下开展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配套农资经营服务.
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把农户的生产经营按产业、产品联合起来,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化配置,形成和扩大区域规模优势,为农业各个专业产业的开发、主导产业的强化、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特别是通过龙头企业提供的信息、技术、标准、生产资料、销售等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2006年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0个,涉及12个乡(镇)、161个村,社员总数达到1526人,带动农户2500户,购销总额6000万元以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三是扶持农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实体.
将全市各级农技人员(包括退休、离岗人员)已领办、创办的科技咨询、农资经营服务实体列入扶持对象,在政策上重点支持.
鼓励分流人员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咨询、农资经营服务实体,对他们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成果验收与评价等方面与公益性农业服务人员同等对待.
在农业局优惠政策激励下,离岗技术人员中已有3人领办、创办农业科技服务站(公司),2人创办了园艺示范场,在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的经济收入.

(3)延伸村一级,建立村级服务站设立村级服务站主要按市场机制运作,以区域中心为依托,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直接面对农民,既开方又卖药,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和农产品供销等多方面的服务.
在管理上实行章程约束、合同化管理.
鼓励和吸纳乡镇农技人员、农村能人、村组干部创办村级服务站.
村服务站与区域服务中心保持技术连锁关系,与农业区域经营公司保持经营连锁关系,在区域中心指导下进行农技推广和科技示范户培育.

(4)辐射到农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作为农技推广最前沿的信息员、联络员和推广员,通过言传身教,对农民的示范和带动效果直接,方法简便,组织成本低.
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高,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群众公认、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一个村服务站下联5-10个中心示范户,每个中心示范户直接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20个农户,实现技术进村入户,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组农户和广大农民,彻底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启示新郑市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
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得出以下七个方面的经验和启迪.

(一)有一个好的改革思路,是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建立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键在于一个好的改革思路.
新郑市正是在旧的农业服务体系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强化县级服务中心、设立区域性中心站、延伸村级服务站、辐射农业科技示范户"和"不能动(换)人、不能要钱、不能要物、不能撤并机构"的改革思路,实现了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的良性互动,为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以农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业局与农民的关系是机制运行的根本所在为农民服务是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基础条件,农业局与农民的关系好比鱼与水的关系.
在改革的过程中,新郑市农业局改变过去"一切围绕政府转"和"自上而下以技术为中心"的推广理念,倡导"农民为本"的新观念,不断顺应新郑市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成为政府组织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的同时,顺应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推广方式方法.
为使新观念深入民心,多次组织教育动员会、讨论会,在全局广泛开展"科技入户,服务三农"宗旨教育活动,不断向全体农技人员灌输"农业局是农民的农业局,先有农民的利益才有农业局的利益"、"不为农民服务,农业局就没有出路"的思想.
通过教育,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更是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完全的自主权,用什么品种,用什么技术,怎么培训,怎样种,都应由农民自己决策.
任何代替农民主体地位的行为和放任自流、撤手不管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
农业局主要对农民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民自己搞好农业生产、实现增收增效创造条件.
对已成熟技术或新的技术和已证明市场前景好、效益明显的项目,主要通过示范、典型引路等方式引导农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工作方式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转变为"重服务兼管理",把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体系创新的重要尺度.
农技推广活动中首先考虑农民的实际利益和现实条件,吸纳农民直接参与推广前的需求调查和推广目标的制定,参与推广中技术试验示范和项目的实施,参与推广后对农技人员工作成效的监督和考评,从而使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从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农民为中心"(三)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在体制上分离,在服务中结合是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发展方向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建立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关键.
新郑市农业局按照"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思路,在体制上将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剥离,退出一般性推广服务和经营性服务,集中优势力量承担重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监测、预报、病虫害的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监测以及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公益性服务.
根据县域农业产业结构和特点,建立6个公益性的区域中心站,这些区域站是农业局的直属事业机构,主要负责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通过整合原有的种子、植保等各种经营性实体,组建农业经营服务公司和农资经营网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与管理,主要围绕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指导与生产资料供应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公司的经营行为和利益与农业局完全脱钩,独立承担民事、经济、法律责任.

农业局退出经营性服务之后,公益性服务并没有走"技物不配套,只管技术不问物资"的老路,而是在为农民服务过程中把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有效地对接起来,让农业技术人员围绕经营开展技术坐诊服务,让经营人员围绕公益性技术推广开展物资配套服务,既巩固了公益性服务,又放活了经营性服务.
农业经营服务公司以农业局为技术依托单位,配合农技推广业务部门搞好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参与农业120各种农民需求服务,与村级服务站保持连锁经营,围绕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开展物资配套服务,并逐步向产后流通、加工等领域延伸.

(四)以农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命所在从农民需要出发,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推广什么技术,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做法,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命所在.
新郑市农业局根据农民急需农业信息的愿望,在资金十分紧张情况下创办了轩辕农牧网;根据农民个性化技术需求,建立了农业120热线电话和区域中心站专家坐诊室;针对农民白天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参加技术培训,就在晚上利用戏迷擂台赛等形式召开技术培训会;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民的素质,实施百村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种子工程等国家农业推广项目,建立农作物新品种、测土配方、沼气池建设及沼肥利用、8518核桃、油桃和大樱桃新品种等10多个专业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点,利用电视、广播现代传媒开办农业专题节目等等,这些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的推广方式方法,对推动全市农技推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农民的欢迎.

(五)推行农业局下派和区域中心站聘任相结合之策,是解决技术棚架和农技人员下得去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农业局现存的农技人员由于受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影响,长期棚架在上面,其技术素质和推广能力严重弱化,难于应对农民的多样化的技术需求,出现了部分人员恋机关、怕下乡、不愿下乡的现象.
对此,新郑市农业局采取了"下派——下派+聘任——聘任"分步加压的办法,将农技人员推向基层一线.
第一步:经过培训后,全员分成6个队,分别下派到不同的区域中心站,轮流排班坐诊咨询,开展适应性工作,每人每天发25元的下乡补助;第二步:区域中心站定员后先聘任部分人员,没有聘上的人员由农业局下派分配到区域中心站,对聘上的人员每人每天发30元的下乡补助,没有聘上的人员每人每天发25元的下乡补助;第三步:区域中心站实行全员聘任制,聘上的人员每人每天发30元的下乡补助,对落聘人员让其跟班学习,没有下乡补助.
这种下派与聘任相结合的下乡机制,为农技人员构建起科技下乡新的平台,提高推广人员下乡服务与自身利益的关联度,促进农技人员向生产第一线流动,增强农技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六)建立"6面12线100点"推广模式,形成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针对目前站室人员少,服务范围广,工作内容多,推广活动复杂等特点,新郑市农业局在已有的基础条件下,采取"6面12线100点"推广模式,开辟了一条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高效自主创新之路,以较少的成本实现较大的突破,形成了"上下成线、队伍在面、人员到点"三位一体的交叉互助型推广局面.

6面(推广区域面):将全市13个乡镇划分成6大农业区域,建立6个区域中心站.
全局农技人员通过考试选拔组建6支专家队,每队由农技、植保、土肥、能源等不同专业10—15人组成,分别归属一个区域中心站,服务于2个乡镇,履行本区域内所有农业公益性服务职能,并承担实施各业务站室下达的业务工作,每项工作结束时,有关人员将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并上报到业务站.
区域站农技人员在农业局垂直管理下,在不受当地乡镇政府行政上的干预,在较大区域面上因地制宜开展推广工作.

12线(业务线):为了减少管理环节,发挥各专业分工优势,保持业务对口上的便利,将全局所有业务机构重新整合,取消或合并站以上的管理科室,保留了农技、植保、土肥、能源等12个业务站室,其主要职责是与上级对口联系,开展本站室正常的业务工作,如制定方案、业务培训和辅导、业务调查、统计、总结与上报等.
同时将业务面广的科室人员分派到不同的专家队,每个专家队员在做好一条本科室业务线同时,按区兼管1-2项别的需要协助完成的业务工作,在内部分工基础上共同做好农业局的中心工作.
这样,业务工作不但没有弱化,而且可得到强化,技术力量得到整合,不同专业之间可经常性交流与合作,从体制上保证区域中心站能够承担起各专业最新技术成果集成配套并加以推广应用的重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业务站室因小而全形成的各自为政、疲于应付的封闭管理局面,用系统观点来推动业务工作,实现横向统一,纵向联系,协调发展.

100点(示范村点):从专家队里选聘50名技术指导员,下派到100个示范村,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即以计划、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以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工作对象,集成相关的技术、信息、知识、能力等创新的相关资源,围绕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推广,采取"1带20"模式(即一个技术指导员指导20个科技示范户,一个科技示范户带动20个辐射户),以合同为纽带建立服务关系,将服务农民、推广技术的职责落实到人,推行面上咨询培训与点上示范指导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实现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户的"零对接",打通农业科技和田间地头的最后通道,创造一种通过科技示范推广促进优势农产品增产、增效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模式和机制.

(七)以制度为保障,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相结合,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农技队伍农技推广队伍人才断层、知识老化问题突出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存在的现实.
如何发挥现有人员的专业特长,保障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郑市农业局为突破这一制约,采用拉力和动力两方面力量,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多途径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鼓励职工通过参加中央农广校自考、后续再教育等形式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
二是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讲课,加大现有农技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强化专业训练,如农业信息、植物保护、测土配方、沼气综合利用等.
三是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拓宽专业视野.
四是制定并严格执行全员聘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奖惩分配制度等一整套机构管理制度,激励农技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其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年终,将学习培训成绩作为农技人员考评内容之一.
五是采取科室与专家队兼职双岗方式,将全局85%以上的农技人员推向生产一线,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让高级带中级、中级带初级,发挥中坚力量和传帮带作用,使农技员在学中干,干中学,逐渐将其培养成技术能手,从而在单位内部形成比较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以便更好地履行其公益性职能.
最终,将非专业人才改造成专业人才,造就"站着能讲、蹲着能干、坐着能写"的基层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断层和棚架问题.

在类似地区进行机制改革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上,县级应按主要专业设置,以利于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适应专业对口和发展的需要,不能一说改革就盲目撤并机构或设置更细更多的专业机构.
在各区域中心站应走综合化道路,根据当地产业状况综合设置,可涵盖不同专业,确保专业间相互协调和配合,便于为农业、农民提供综合、配套和全面服务.
在村级应尽可能扶持已有的农资经营户作为基层农技服务网点,在此基础上再拓宽经营渠道,赋予技术推广功能,并依靠经营创收维持村站的生存和发展.

二是在科技服务组织层级力量配备上,用利益杠杆、优惠政策和人性化操作的办法(如下乡人员补贴、项目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允许县站与区域站兼职双重身份存在等),可将现有的农技人员大量地推向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的区域中心站,不能一说建立新站就撇开已有的人员,重新向外招聘人员.

三是在科技服务上为农技人员注意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载体(如农民热线电话、专家技术咨询室、示范基地、农民培训会、农业项目实施等).
尤其是可在农业经营服务公司经营场所内设置具有独立空间的专家咨询室,这样做有诸多益处:一要有更多的人前来技术咨询,可以避免出现"冷场".
二要有利于技术物资的结合,避免出现技术咨询空洞无物.
三要有"人场",可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向农民学习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农民需求信息,利于制定新的推广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服务农民.
四要得到农业经营服务公司的支持.
农技人员在技术咨询时注意技术上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参与公司经营或变相充当公司的售货员.

四是注意各项制度的严格落实,尤其是各种补助福利、奖励评先等实际利益要向积极下乡搞推广的基层干事人员倾斜,并有足够的吸引力,真正起到鼓励下乡的作用.
对此要预防以下四种倾向:一不能对新机制的运行求全责备.
好媳妇打碗多,对下乡干事的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以爱护的角度多加引导和帮助;二不能讲究事事都重要,后勤人员的利益高于在基层一线人员,这样做会动摇下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不能有职无权、有权无责、有责无利,职、权、责、利不统一,岗位责任制形同虚设,考评图于形式,承诺的事尤其是与农技人员切身利益有关的事不兑现;四不能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脱离,干什么事都以钱行赏,不注重思想教育.

五是要注意在下乡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农技人员.
对转业军人等非专业人员、技术能力差的人员只要安排合适的推广岗位,经过实践锻炼,也会逐渐培养成技术推广骨干.
即使素质高的人员,如果不下乡或很少下乡,经过几年,也会出现新的知识老化.

HostYun全场9折,韩国VPS月付13.5元起,日本东京IIJ线路月付22.5元起

HostYun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VPS主机品牌,原主机分享组织(hostshare.cn),商家以提供低端廉价VPS产品而广为人知,是小成本投入学习练手首选,主要提供基于XEN和KVM架构VPS主机,数据中心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德国、韩国和美国的多个地区,大部分机房为国内直连或者CN2等优质线路。本月商家全场9折优惠码仍然有效,以KVM架构产品为例,优惠后韩国VPS月付13.5元起,日本东京...

百纵科技:美国独立服务器租用/高配置;E52670/32G内存/512G SSD/4IP/50M带宽,999元/月

百纵科技怎么样?百纵科技国人商家,ISP ICP 电信增值许可证的正规公司,近期上线美国C3机房洛杉矶独立服务器,大带宽/高配置多ip站群服务器。百纵科技拥有专业技术售后团队,机器支持自动化,自助安装系统 重启,开机交付时间 30分钟内交付!美国洛杉矶高防服务器配置特点: 硬件配置高 线路稳定 洛杉矶C3机房等级T4 平价销售,支持免费测试,美国独服适合做站,满意付款。点击进入:百纵科技官方网站地...

提速啦香港独立物理服务器E3 16G 20M 5IP 299元

提速啦(www.tisula.com)是赣州王成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云服务器品牌,目前拥有在籍员工40人左右,社保在籍员工30人+,是正规的国内拥有IDC ICP ISP CDN 云牌照资质商家,2018-2021年连续4年获得CTG机房顶级金牌代理商荣誉 2021年赣州市于都县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于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21年于都县电子商务融合推广大使。资源优势介绍:Ceranetwo...

推广方法为你推荐
推广方法营业推广的方式有哪些手游运营手册游戏发展国主机开发怎么做 怎么开发主机如何免费开通黄钻怎样才能免费开通黄钻最新qq空间代码QQ空间代码免费开通黄钻如何免费开通qq黄钻打开网页出现错误我打开网页老出现错误是怎么了?蘑菇街美丽说蘑菇街美丽说唯品会天猫京东。女生买衣服,哪个好直播加速请问哪种播放器的可以播放加速,并且可以保存神雕侠侣礼包大全神雕侠侣先手礼包在哪领怎么点亮qq空间图标怎么点亮QQ空间的图标
申请免费域名 132邮箱 阿里云搜索 80vps 主机评测 外国服务器 京东云擎 mysql主机 国外代理服务器软件 tna官网 Updog 中国电信宽带测速器 双12 购买空间 重庆服务器 脚本大全 机柜尺寸 ping值 weblogic部署 neobux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