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现吴晓波频道买粉

吴晓波频道买粉  时间:2021-02-19  阅读:()

目录封面自序第一章变现:未来商业的本质和目标美妆达人MichellePhan的变现故事这些变现,你看不见变现之变第二章变现的原点:四种模式基于用户的变现模式基于个人魅力的变现模式基于内容的变现模式基于数据的变现模式第三章主体变革:互联网语境下的变现不止有咖啡的咖啡馆从实物交换到流量变现那些想不到的变现力量第四章场景变化:变现的环境附着力再见,过去的达芙妮传统行业变现之痛新老派企业家的观念碰撞搭建多样的变现场景第五章价值产品化:变现的路径资源即价值豆瓣的变现困局产品要为变现做准备平台选择不容小觑第六章以用户为核心:变现的竞争力法则从品牌印象开始为用户画饼从画饼到变现回归变现初心后记声明本书由""整理,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封面j9p.
COMj9p.
COM本书由""整理,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自序当我们谈论"变现"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的是JessieJ的PriceTag,不过歌词略有改动——"It'saboutthemoney,money,money".
这说来或许难以免俗,但却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变现"说得直白点就是"变钱",就是充分发现、挖掘并使用那些不被重视的资源,将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转变为自身优势,进而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
在过去,人们对于变现的定义以及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变现仅仅是从传统的衣食住行中转化而来,又满足着衣食住行的需求.
许多有心变现之人受制于老旧思想,难以付诸行动.
变化在悄无声息地靠近.
当我们后知后觉,周遭的一切已经天翻地覆.
在今天,变现不再停留在实体经济,不再依赖于一间铺子、一门手艺,任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东西都可以变现.
谁说漂亮不能当饭吃现在,漂亮不仅可以当饭吃,还可以是一顿米其林三星大餐;谁再用穷酸形容文人墨客现在,但凡肚子里有二两墨水的,都有成为网络知名段子手的潜质,一条微博喊价动辄上万元.
但是,这绝不表示,只要你美、只要你逗,就有一沓一沓的RMB(人民币)天天来砸你.
你得保持一颗变现的心,敏锐挖掘自身优势,学习如何将看似一无是处的东西运用得当,让你的优势资源变成你的财富.
变现之路是一条所有平凡人走的不平凡之路,太拥挤,也太复杂.
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这个数字意味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下,目前已经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的路.
在这条路上行走的创业j9p.
COMj9p.
COM者没有年龄的限制,所有关于变现的个人想法都可以在这里实现,创业者们可以从束手束脚变为大展拳脚.
每一个走上这条路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变现.
无论是为个人价值的体现还是经济条件的改善,更多的情况下可能二者皆是.
而这一部分创业者只是变现群体的冰山一角,还有数以千倍、万倍的人在以替人工作的方式进行变现.
我们都是变现之路上的一员,深深地爱着却也恨着这条路.
因为这条路的存在,我们有了更多畅想与发挥的空间;但也因为它的存在,我们变得无比痛苦.
放在过去,变现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只要好好工作,财富的到来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现在,努力工作只是一个基础,没有灵敏的感知力和迅猛的行动力,就会被远远地甩在人后.
变现之路上的"花招"越来越多,人们对变现的感觉从过去的"居安",变为现在的"思危".

盲目地在变现之路上横冲直撞不仅会耗时,还会大伤元气.
是否应该回归问题的根本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根本还是变现.
真正认识它、了解它之后,才谈得上拥有它.
明白了这一点,对于变现的研究也就此展开了.
此书将带领所有变现者走过简单变现的时代,走向以爱好、习惯、人气等虚拟物品"交换"财富的变现时代.
变现绝不仅仅止步于此,相反,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如果你以为人活着的最终目的是变现,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人活着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变现.
对变现的全新认识只是第一步,不要忘记,变现的实施者是人.
因为对变现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对人也需要重新再认识.
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却也是自己.
熟悉来源于对自身的掌控力,陌生却来源于他人.
很多人因为不可避免地频繁接受他人的评价,导致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客观,甚至会将本来的闪光点当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愿在阅读本书之后,你会对自身有全新的发现.
"我希望自己是所属领域的领头羊.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愿望,却又不得不接受截然相反的现实.
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不是领头羊即意味着有许多可以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地方.
高处不胜寒,当个人没有可学习与超越的对象、无法再进步时,才是最可怕的.
感谢走在前面的人,用一次次尝试与失败为后来者踏平了一条本来崎岖的路.
在此书中,我将展示大量来自于各个领域的出色案例,站在前人的肩上,诸位应该有信心走得更远.
本书将带领读者再认识何为变现以及变现为何成为今天的样子.
耳聪目明的人已经将变现运用得风生水起,玩儿得不亦乐乎,而迟钝的人还手握令箭不自知,白白浪费了一身宝贵资源.
好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只要还有时间,就能够重新认识变现、认识自我、重塑新生.
曹逸韵2016年11月本书由""整理,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第一章变现:未来商业的本质和目标美妆达人MichellePhan的变现故事MichellePhan(米歇尔·潘)是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位名号十分响亮的美妆达人.
因为爱打扮,所以建立了美妆平台,在自己保持美丽的同时也教别人生活美学,还能赚钱.
可以说,MichellePhan的生活和工作看上去很美很梦幻,让人忍不住猜想,她是不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主.
事实却恰恰大相径庭,童年的MichellePhan不仅不是公主,简直称得上是一个灰姑娘.
MichellePhan是越南裔美国人,在她7岁的时候,嗜赌成性的父亲输光了家产还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信.
她和妈妈被迫搬家,靠妈妈的微薄收入艰难维持两个人的生活.
j9p.
COMj9p.
COM2005年,MichellePhan开始使用博客,她在个人博客上写下的第一句话是:"拥有很多钱,并能够有很多时间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打扮和妆容.
"这是她当时所梦想的生活.
这个梦想,乍听之下平凡又不起眼,甚至上不了台面,就是小女生的一点小心思,可能不会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但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梦想并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并付诸行动就好.
从此以后,MichellePhan就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心情,学校发生的事,偶尔会写写自己化妆的经验.
2007年是MichellePhan的人生出现重要转折的一年.
为了回答在博客上向她提问的两个女孩子,MichellePhan在YouTube发布了7分钟的化妆入门视频教程.
"我以为除了那两个女孩,没有人会看了",她事后说道.
实际上,当年这个视频一周之内在YouTube上收获了超过4万次的惊人点击量.
通过这个视频,有更多人认识她,人们想通过她学会如何做面膜、如何化妆、如何护肤……于是,MichellePhan开始制作化妆系列教程,从简单的如何画眼线,到出席什么场合应该搭配什么妆容.
这是她美妆事业的起点,也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自此以后,MichellePhan开始以更加认真、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美妆视频.
她会为视频配上好听的音乐,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
但一次的成功并不足以让MichellePhan的美妆视频引爆全网,善于观察和抓取时机让她逐步开启了走向人生巅峰的大门.
2009年,LadyGaga的首支单曲《JustDance》在美国取得了销量冠军,在全球销量更是达到790万张,LadyGaga在全球爆红.
MichellePhan"蹭"上了LadyGaga的热度,制作了一个"如何画出LadyGaga的眼睛"(HowToGetLadyGaga'sEyes)的化妆教程.
她的视频被网站BuzzFeed推荐,收获了过百万的点击量.
自此,MichellePhan的事业有了质的飞跃.
在化妆之外,她开始涉猎更多种类的教程,比如美甲、做发型,还与其他美妆博主进行合作.
灰姑娘MichellePhan希望有一天能变成真正的公主,并在一直为之努力.
但西方社会的阶层固化非常明显,对一个越南裔姑娘更谈不上有多友好.
在一次访谈中她曾袒露心声:"高挑、金发、碧眼是西方社会的主流美,我曾很希望自己是个白人,因此我总是把眼睛化得很大,穿学院风的衣服,在学校里假装很爱八卦.
"要从平民阶层走向中产阶层,难度还不算太大,但要从中产阶层跻身富裕阶层,可能性却很小.
但MichellePhan最终做到了,灰姑娘变公主的童话真的出现了.
只是在这个童话里,灰姑娘不是等着王子来给自己穿上水晶鞋,而是自己找到了那双独特的水晶鞋.
2010年,知名化妆品公司兰蔻斥巨资聘请专业的化妆团队及摄影团队拍摄了一系列美妆教学视频,但网上的点击量却很惨淡.
后来,兰蔻的公关团队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兰蔻"字样,出现的却是MichellePhan在狭窄的飞机上教粉丝如何化妆的视频.
兰蔻公司很快与MichellePhan取得联系,签下她作为品牌的网络代言人.
如果说,在这以前的种种,都是在为MichellePhan的化妆教学事业做铺垫,那么,在此之后,她的事业算是正式进入了快速上升的通道.
在这之后发生的事情,才是MichellePhan真正能够跻身富裕阶层的原因.
被兰蔻签为网络代言人后,MichellePhan在YouTube上的人气持续高涨.
但随着视频网站的爆发,YouTube上的美妆博主越来越多,而且平台的分成极其有限.
MichellePhan在掂量了自己拥有的人气后,做出了更大胆的变现.
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2012年,MichellePhan与两位合伙人共同成立了女性化妆视频聚合平台ipsy.
这是个按月订购化妆品试用装的网站,用户每个月花10美元就能够收到一个按自己的肤色、喜好、年龄等因素定做的化妆品试用装礼包.
网站ipsy的主营业务是通过美妆视频和Instagram的图片向粉丝展示美妆产品和更多关于美妆的信息,而ipsy的定位不仅仅只是一个产品售卖方,它要做融社群、内容、小样订购供应商为一体的网站.
MichellePhan和造型师一起选择产品,并通过视频展示这些产品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等.
与其他类似的网站相比,ipsy的最大优势便是MichellePhan在粉丝中的影响力.
要知道,MichellePhan的美妆视频在网络上累计播放量超过8亿次,她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都有数百万粉丝.
2015年,ipsy已经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5亿美元以上.
截至2016年,该网站已经有超过200万的付费用户,网站每年的营业收入在2亿美元以上.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绝佳的变现.
如果没有多年来在美妆视频领域一点一滴积累的人气,MichellePhan不会拥有与牛人合作的资格;如果不是她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优势,并懂得如何去运用,她不会选择更为冒险的变现方式.
做一个靠大牌广告为生的代言人有何不好何苦要承担更大的经济风险成立自己的公司呢但MichellePhan明白,代言没有一辈子的,美妆达人也会层出不穷,只有及时将人气变现,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
因此,她既将自己的人气变现为了与牛人合作的资本,建立了网站,又将粉丝与人气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除此以外,MichellePhan还拥有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我的映像"(ReflectionOfMe);她的化妆品实体店即将落户纽约SOHO商业区,该区现在已经是纽约旅游的必到景点,是纽约房租最昂贵的地区之一;她与Endemol公司合作,在美国建立了FAWN女性电视频道,主要制作女性美容、健康、情感等节目;她还推出了自传《化妆:让你更美,更时尚和更成功的生活指南》,据亚马逊网站的统计显示,这本自传在"健康、美容"门类的图书中销量排名长期靠前.
2015年年初,MichellePhan登上了当年的"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彼时,她已经拥有四家公司,拥有1.
5亿美元财富.
一切商业运作能够获得斐然成绩的基础,离不开MichellePhan自身的名气与影响力.
正如前文所说,她所拥有的资本本身能够实现更广阔以及长远的变现,就看如何利用.
然而,在未满30岁的年纪里拥有巨额财富还不是她本人最成功、最值得称赞的事情.
同一年,她受邀与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MichelleLaVaughnObama)为推动"LetGirlsLearn"全球公益运动出访日本.
这个运动由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米歇尔发起,其目的在于通过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政府的合作,帮助更多本来没有就学机会的女孩走进学校接受教育.
MichellePhan能够随行的原因是,她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超过750万的粉丝,并且这些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女性.
MichellePhan也通过社交平台多次向粉丝们传递: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外在,要积极参与到全球饥饿和不平等的问题中来.
这种成功,才令世人望尘莫及.
这些成绩无疑是MichellePhan懂得利用其优势的最好佐证.
从一开始,或许是机缘巧合,她很好地利用了自己会化妆的优势,将一件小事变成自己出名的踏板;从此以后,她的每一步都深谙变现之道,利用人气售卖产品、利用人气出书、利用人气建立电视频道,因为大量正面事件的曝光,她的人气也步步高涨,进入正向循环.
MichellePhan的经历刺激到的应该不仅是女孩子,而是所有人.
这个越南裔姑娘实现了她的美国梦.
那你呢这些变现,你看不见每一个女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化点妆,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认真对待化妆这件事呢你研究过底妆怎么打才最自然、什么脸型适合什么样的眉毛、什么场合适合什么类型的眼线吗答案往往是:没有.
直白地说,你缺少的是发现钱的眼睛.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日常频繁、琐碎的事情都是在为变现做铺垫,人的每一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变现.
什么你不信那就来看看隔壁老王的一天吧.
早上7点,睡眼惺忪的老王按掉闹钟,磨磨蹭蹭地穿衣洗漱,赶地铁上班.
会议室里,领导宣布公司拿下了一个政府项目,要委派一个员工全权负责该项目,老王积极主动地争取到了.
事实上,这个项目并不是老王的专长,但他太渴望能做出一些成绩,所以知难而上.
会议结束后,老王立马致电一个不常联系的老同学.
老同学是做这方面项目的专家,老王恳请他百忙之中抽空给自己上几堂课,对方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结束了工作,老王往家走,才到楼下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待他推门而入,母亲已经将饭菜都摆在了桌上,老王看着色香味俱全的一桌佳肴,唾液腺开始飞速运转.
哦,对了,35岁的老王还没有成家,吃、住都在父母家.
酒足饭饱后,老王懒懒地倚在沙发上,电视被母亲调到了某个卫视的知名相亲节目,老王不禁想,这是不是母亲有意为之.
伴随着节目里女孩子的灯时而灭掉时而爆掉,老王积累一天的焦虑、紧张与担忧爆发了,他将电视遥控器狠狠地砸在茶几上,冲回了自己的房间.
独自待在安静的房间里,老王想到,之所以到了35岁还没有结婚,很大部分原因是自己不符合多数人的择偶标准,无房、无车,还只是公司的底层员工.
从变现的角度来看,老王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地上班,为的是将自己的劳动力变现,也就是把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金钱;在公司积极争取项目,做项目负责人,为的是将自己的能力变现,获得奖金或者升职的机会;联系老同学,让老同学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帮助,这是将友情变现,也就是通过同学间的情谊获得几堂免费课程,课程可以用钱来量化,节约了即是赚到,同样也是赚钱;与父母同住,免费的住宿与饭菜是由亲情变现而来的;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所提出的种种要求,则是在将爱情和婚姻变现.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和老王一样碌碌无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无形的资源可以变现.
就算你尚不能理解变现无处不在,但你一定不会否认赚钱的随时性.
如果你承认变现与赚钱的本质是一样的,那也就等同于承认,变现无处不在.
基于这一基础再来看,倘若老王意识到请朋友、同学帮忙实际上是用友情在变现时,他会在平时注意用心经营和身边朋友、同学的关系,当困难来临需要求助时,才不会觉得羞于开口;当他意识到可口的饭菜和免费的住宿是用亲情在变现时,会注意对母亲的态度,如此等等.
空气存在于空间的任何角落,变现亦是如此.
尽管老王的故事是虚拟的,但从中可以看到,是否意识到"变现存在于生活的各个细节当中"这一点十分关键,说严重点,这关系着老王将获得怎样一种人生,又会为周遭的人都带来什么.
老王并不是个例.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必然有其现实意义,如果能够主动发现众多行为的意义在于有朝一日的变现,那么会将生活经营得更好.
比如通过跑步获得健康的身体,减小生病住院的概率,进而减少了一部分医药开销,我们也因此更乐于跑步.
但是,例如做饭一类繁琐的工作,表面上看不出它的价值所在,它变成了一个负累,从中看不到有任何变现的可能.
变现的结果不一定在当下立马体现.
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每时每刻都去思考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变现,那就请你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特别是小事.
因为但凡大事,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其对于变现的重要性,反而是小事容易被忽略.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或刻意夸张.
变现之变看完老王的例子,你大概能猜到,本书讲的变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变现.
本书讲的变现是进化版的变现,是消费升级的产物,是最大程度挖掘变现主体的附加值.
如果说得更加具体,从以往到现在,变现有三个层次的改变.
首先是变现主体的改变.
这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主体的改变,而是指不断增加主体的附加值.
什么是变现主体的附加值对于附加值,一种说法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附加值的实现在于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进行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
以传统零售业为例.
2015年下半年,由于股市的大幅度下跌,唱衰实体经济的调子不绝于耳,经济学家认为实体经济必死无疑,未来必定是互联网经济的天下,可还有那么多从业者在传统行业中苦苦挣扎,尤其是聚集了大量劳动力的传统零售业.
人们心中有同一个问题:传统零售业究竟该怎么办才能做到不被电子商务打败呢我想,最关键的问题是,传统零售业的长处在哪里找到了其长处也就找到了传统零售业这个主体最大的附加值.
就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说的——"未来一切站着的消费必将会被电子商务取代,只有躺着、坐着的消费才是传统百货业发展的春天.
"这句话只有40个字,但表达的意思却简单直接.
传统的零售业只有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消费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避免走上被电商取代的绝路.
打造更胜于现在的购物中心3.
0、购物中心4.
0、甚至购物中心5.
0,让销售商品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的、唯一的目的.
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需要给商品更多的附加价值,促成多种附加消费的产生,使盈利方式多样化,这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变现.
这就好比明星可以借助名气附加值变现,除了常规拍戏、唱歌以及出席活动等变现方式之外,他们还可以在微博上打广告、在分答上回答问题,甚至,借助自己的名气打造个人品牌的产品.
举一个例子.
林依轮这个名字对于很多90后来说或许陌生,但在20世纪90年代,他曾是春晚的常客.
如今,他当起了创业者卖辣酱.
2016年5月,林依轮的辣酱上线,他请了一大波好友在微博上造势,唱歌的、拍电影的、说相声的都有.
自己更是不惜形象,拿出"私房照"吸引粉丝眼球.
结果,3万瓶辣酱两天卖断货.
6月,林依轮整合了优酷《创食计》、手淘、天猫魔盒三个平台,直播两小时,吸引了657万吃货围观,同时在线人数峰值达180万,累计播放量达711万.
他的辣酱通过这次直播,在两小时内淘宝店销售额破百万,12小时后全网销售额暴增至300万.
如果是不认识的张阿姨卖辣酱你会买吗恐怕不会.
林依轮的辣酱有人买,这就是名气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现.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界销售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为传统行业带来生机.
这就是绝佳变现的第二个层次——变现方式的改变.
在以前,位置好一点的街铺有一个生动的称呼叫作"旺铺",旺的原因就在于门前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流.
别说一家饺子店、美容店,就是一家医院也渴望得到这样的强曝光.
直到今天,旺铺依然能够为自身带来溢价,但必须承认的是,愿意为这个买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商家对旺铺的投入转向了更加具体的方面,即寻找一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投放媒介.
例如,一个人想要火,他不会花钱在中心广场买个摊位卖力演出,因为那样做不仅自掉身价,也不会被谁记住名字.
但是,他却可以把钱花到直播平台上,提高自己的曝光量,甚至用一些自我炒作的方法,比如自己打赏自己一支火箭(直播平台对于看客们送给主播的礼物有专门的术语,火箭是其中价值颇高的一种).
这不仅抬高了自己的身价,还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自己.
其实说到底,变现方式的变还是源于变现主体的变,毕竟主体从实实在在的货品变为很多虚拟的东西.
两者的改变最终带来的是结果的变,也就涉及到变现能力的改变.
变现能力的改变,是变现发生改变的第三个层次.
以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为例.
众所周知,网络直播平台的受众很大一部分是宅男.
他们在直播平台上,大多以围观看热闹为主,真正能送得起大礼的少之又少.
但是,主播仍然得每天跟他们谈笑风生,为的就是让自己的观众数量不断扩张,当基数足够大时,一方面总有一两个大手笔的"土豪"能够一掷千金博美人一笑;另一方面,如果观众人数够多,即使每个人只送一块、两块,对于主播来说,总量也是十分可观的.
一蹴而就固然好,但却可遇不可求.
主播必须先将自己的魅力变为人气,再将人气变为现金.
这里所谈的"现",不再单单只是现金这一项,更多的是在实现最终目的的变现过程当中所间接产生的一切.
有人说,变现就是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事实上,变现不仅意味着交易的一瞬间,更贯穿变现过程的始终.
从产品创意、设计到生产、营销的整个流程,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变现.
也就是说,产品从一个理念到成为一个实物并成功完成销售的每个环节,都是为变现服务的,都要考虑到最终变现的目的,而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什么就卖什么.
而消费需求的复杂化催生了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商家由此来判定什么是顺应时代的产品、什么能为消费者所追捧,这无疑是为了变现;由于营销模式与渠道的多样化,人们开始探寻最适合所属行业及产品的宣传、广告模式,毫无疑问,这同样是为了变现.
本书由""整理,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第二章变现的原点:四种模式基于用户的变现模式我们所处的时代,互联网公司大量诞生,伴随着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前所未有的变现方式.
如果我们把视野范围从互联网行业扩大到各行各业,那么,新兴变现方式出现的速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人对变现主体的认识速度.
这就意味着,很多产品制造出来,连应该如何变现都还没有想清楚.
j9p.
COMj9p.
COM并非新的产品真的新到了连怎么赚钱都要重新摸索的程度.
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无论线下实体的创新型变现,还是线上各种产品的变现,变现主体仍需要具备用户、个人魅力、内容以及数据中的一个、两个或全部特点,而走到最后,这些特点都会转换为流量.
变现依赖于流量.
我想结合案例给大家解释一下基于上述特点的四种变现模式.
这四种模式都是由勇敢的拓荒者首先尝试、被更多有智慧的尝试者们不断验证过的变现模式.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尽可能从你们的变现主体身上寻找这四种模式的影子.
自然界中生存着万千物种,不同物种有着天差地别的寿命长短,这是由什么决定的这并不是一个难题,生物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这是由环境变化及个体适应能力共同决定的.
当集齐了环境变化小、频次低、个体适应能力强等优势之后,物种会变得长寿,反之亦然.
比如一般来说,细菌对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养份浓度的变化适应能力差,因此寿命只有二十分钟左右.
旧一代生命覆灭,新一代就会崛起,新一代的细菌会向各个方向变异,接受新环境筛选,获得繁衍的机会.
最初,将互联网作为变现工具的都是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网易.
网易公司成立于1997年,以搜索引擎、免费邮箱以及软件开发起家.
在那个互联网概念刚刚进入中国的年代,拥有一个网易邮箱是一件跟得上潮流的事情.
1999年,网易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确立了"门户网站+广告"变现的销售模式.
广告变现的方式,可以说是变现方式中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直到今天,这也是被许多个人、平台所采用的.
广告主为什么愿意将一沓沓钞票砸向网易因为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都要浏览网易门户网站,这千万大军都有机会看到广告,哪怕当中的万分之一愿意了解广告内容,并最终产生购买行为,对广告主来说都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但请记住,前提是每天有足够多的网友在浏览网易.
在网易门户网站建立起来的几年后,网站上除了能看到一些广告投放以外,还多了一些小框框.
如果当年你曾无视这些小框框,在知道了它们发挥的重要作用后,你可能会大跌眼镜.
要知道,这些小框框所展示的网络游戏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为网易的营收撑起了半边天,网易还曾一度被外界戏称为游戏公司.
网易最出名的游戏非《梦幻西游》莫属.
2012年8月,《梦幻西游》官方平台曾公布过一个数据,即2012年8月5日14时45分,《梦幻西游》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71万人.
也就是说,有接近300万人在同一分钟内操作游戏,或是在游戏里买卖装备、充点卡,这样的在线人数规模可能会持续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哪怕每个游戏玩家贡献的营收只是九牛一毛,但总量会让运营商合不拢嘴.
在网易2015年第四季度的79.
03亿人民币净收入中,有55.
02亿人民币都来自游戏业务,份额接近70%.
当然,游戏赚钱的基础是有大量的玩家用户在线.
如今的网易又做起了电商业务,成绩还不错.
在网易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里,邮箱、电商业务及其他业务的净收入同比增长355.
7%.
可以说,网易是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几乎经历了中国互联网成长的各个时段.
网易就像是那种个体适应能力超强的生物,一旦环境发生改变,自身便会做出调整以保证生命的延续.
在伴随中国互联网成长的过程中,网易尝试了多种互联网变现的手段,这是它为了适应新的消费习惯、新的竞争环境而做出的调整.
但细细想来,无论它采用的是何种变现方式,所依赖的都是网易的用户,即流量.
流量,再不只是你手机上每个月那点充话费送的或是20块钱买的上网流量了,它变成了一个无比具有吸引力的词语,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一大群人的思想里,"得流量者得天下"的说法也不算过分.
在传统变现的过程中,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往往是借助传统手段来实现的.
传统手段即以金属货币或纸币为价值的表现形式,以实物交易和现场交易为交易的表现形式,有时也会采用单据交易.
传统实物变现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城东的货品很难卖到城南去,城外的货品也很难走进城里来.
此外,传统变现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传统变现模式下,商家通过明码标价的定价方式,通过一对一的售卖行为对产品进行销售.
在此种模式下,尽管市场上仍然有其他商家在向消费者销售着同种或相似的产品,但由于消费者没有渠道获知商品信息,或获知信息的成本较高,所以,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消费者想要获得所需产品在其他商家的价格、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可能性很低.
因此,商品定价的主动权一直以来都是掌握在行业商家的手中.
现在来看传统变现的交易手段,免不了会觉得效率低下,且增加了交易当中的成本.
传统变现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费用,比如人员费用、广告费用、各种文件处理费用、库存成本、店铺成本等,这些成本单看一项都不算少,更不要说全部加起来了.
高成本却没有带来高流转.
传统变现的买卖过程可能需要经过漫长的挑选、适用、讨价还价,最后再进行交易.
如果说,上述各种问题都没有给消费者放弃传统变现的理由,那么,信息的不透明就成了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商平台中有一类以淘宝网为代表的模式.
淘宝网通过搭建线上商品交易平台,让个人或者商家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平台则通过收取广告费和"直通车"、"钻石展位"一类的推广费以及一些功能性的费用谋利.
在此种模式中,淘宝网只担任平台的角色.
此种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由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商和运营商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只作为平台提供者,不参与任何商品的交易过程,众多的商户在这个集认证、付费、安全、客服和渠道于一体的统一平台上,享受平台提供的相关服务,与全国各地的买家完成交易.
电商产品的单价不会过高,依靠单个产品的利润绝对值也不可能喂饱一个团队.
盈利靠的是什么是流量,是人口红利,是一群接着一群的网友下单,发生购买行为.
电商平台之所以可以将消费者从线下吸引到线上,正是由于电商平台的变现与传统变现有着显著区别.
第一点,传统变现有固定地点、固定时段销售,而电商只进行在线销售,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后,消费者随时都可下单,足不出户就可以采购所需,大大提高了方便程度.
排除了地域这个局限后,才真正实现了购物无国界,满足了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对经营者来说,商品也可以销往海内外,不再因为经营者是上海浦东的户口,他的商品也只能跟着他在浦东混了,倘若商品销往了国外,经营者还会成为国际企业家.
第二点,传统变现需要建立在资金基础之上,需要店面租金、装修费用、人员、硬件设施、仓库等各种前期、中期花费,而电商的变现则是轻资产运行,不需要如此之多的实物及资金.
第三点,传统变现需要经过繁琐的过程,包括代理商、经销商等等,生产商没有能力、精力和渠道去直接对接客户,而电商的出现则让很多生产商的梦变成了现实,只要在网上开设一个店铺,就可以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中间商,减少了成本,节约了时间.
第四点,电商还大大拓宽了产品销售的渠道,同一件产品可以出现在淘宝、京东、唯品会,还有现在的微店,而在传统变现的时代,每多开一家店都意味着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成本.
此外,传统变现只有在真正交易的时候,买卖双方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但是现在,24小时在线的客服已经很常见了,售前咨询、售后服务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人.
举一个例子来更形象地看看传统变现与电商变现的区别吧.
在传统变现时代,你想买一张车票,一定是前往售票窗口,与售票员进行沟通后面对面付款,完成出票,这个过程大约耗费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但利用电商平台进行订票,只需要提供乘车信息及有效证件下单,耗时大大缩减.
如果遇到旺季,传统方式下会出现大量消费者等待的情况,但在电商平台上,服务器崩溃的情况难得一见.
对车票的经营者来说,因为有了每天、每月、每年的销售数据,就对市场有了更清楚的把握.
如果说以上种种还不能促使消费者往电商转移的话,定价权的转移具有绝对的吸引力.
因为在同一销售平台上有多个来自不同商家的同样的产品,对购买者来说,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及价格信息的渠道就变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决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商品的定价权不再完全掌握在卖方手中,而有一部分回归了市场,同时还提高了买家的议价能力.
无论是互联网经济还是实体经济,变现的实现都有赖于庞大的用户数量.
但是,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即使有一定的用户,也很难达到网易和阿里那样的水平,他们只能靠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用户数量,卖点东西、赚点广告.
那么,回到最本质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上来,依靠用户以及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变现的核心在于:怎样不断增加新用户、留住老用户不同业态应该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对淘宝店来说,不停地上架高质量的产品能够留住已有的买家,在淘宝首页做一些推广的活动能吸引新的粉丝.
"拉新"、"留存"其实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也是变现的重要手段.
不同行业有共通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独门妙招.
对各行各业来说,新客开发的过程都需要经历那么几步,结合自己所销售的产品确定目标顾客的范围是基本,一旦清楚认识到顾客范围后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通常,"拉新"策略有三步,即确定顾客范围、定制营销策略、灵活选择渠道.
例如,对平价日料店来说,其目标顾客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那么,经营者往往会选择网络作为推广渠道.
营销的方式活泼多样,特别是在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节点上会搞点促销活动,以期得到目标人群的关注.
如果是卖按摩椅的商家,由于其目标顾客多是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会更愿意在电视、报纸等媒介上做广告,而且,直接的优惠折扣比任何促销花招都来得更实际.
对如火如荼的餐饮外卖来讲,"拉新"的方法稍有区别.
因为外卖依托于互联网外卖平台,用户获取商家信息的方式是浏览平台.
这时候,商家在平台上排名的先后顺序就非常关键了.
因此,对外卖商家来说,获取新客户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提高店铺的销量及好评率.
对于有一定经营时间及人气的商家,好的销量和好评率不算难事,对于新上线的商家来说,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极高的销量和好评.
他们可以直接向平台购买排名,这种方法的好处和坏处都非常明显,好处是效果迅速,坏处是花费巨大.
此外,还可以举办短时间的促销和折扣活动,借助平台的曝光支持,迅速做高销量、提升人气.
对于午餐、晚餐外卖来说,这是一个低价高频的行为,并且是一个轻决策的行为,因此,开发新客的核心一定是广撒网,争取覆盖到的人群越多越好,切记在任何固定用户身上投入过多.
在"留存"方面,有一些固有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很多企业都着力于提高用户忠诚度,因为留住老客的成本远远低于开发新客的成本,而老客本身也是开发新客的一个渠道.
顾客忠诚度的提高直接影响留存率,忠诚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介入,这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开始于售前,却不止于售后.
当潜在顾客表现出对产品的兴趣时,忠诚度的建立就已经开始了,当成功转化顾客并让他们完成了消费,负责任的售后服务或许会是打开消费者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把钥匙.
除了忠诚度,超于同行的服务也将有效地留住顾客,比如京东在淘宝已经占领网购天下的时候,推出了上午下单、当天送到,晚上下单、次日送达的服务,活生生走出了一条血路.
实体企业如何增加变现的概率以美容院为例,为了留住老客,经营者会在气候变化的时候发消息提醒客人注意身体;在节日的时候进行祝福,根据节日的大小安排不同的促销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演示、表演;设计一些回馈客户的让利活动;设定会员日、超值服务等.
与老客互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与顾客有实质交易的同时建立感情纽带.
单纯的利益联结并不能够维持长期关系,只有当顾客对商家产生亲切感甚至依赖时,商家才能真正留住顾客.
增加用户数,提高转化率,促成购买行为,这才完成了用户到变现的过程.
基于个人魅力的变现模式如果说,基于用户的变现模式是源于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那么,基于个人魅力的变现模式则是基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变得更好的梦"的诉求成长起来的,它是依赖于用户对于产品制造者的认可或崇拜而存在的.
个人魅力能够变现,也不是个新鲜事儿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明星创办自己的服装品牌.
陈冠希在出道三年后,投资250万港元与友人潘世亨合创了凝结公司(CLOTCompanyLimited).
同年,他们在香港铜锣湾开了第一家JUICE时装店,主要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潮流尖货.
2004年,公司开始推出自家同名服饰品牌CLOT.
如今,CLOT生意已经越做越大,不仅拥有潮牌CLOT,还在上海、长沙、北京、香港、台湾及马来西亚开设了7家CLOT的旗下时装店JUICE,同时还有自己的公关公司和演艺经纪公司.
在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触手可及》中,陈冠希自述:"现在我们每年都有1000万美元的营业额.
"自带明星光环的人特别容易让人羡慕,不仅因为他们享受着众人的关注与追捧,更重要的是明星光环给他们带来了物质与财富的双丰收,而这是普通人根本做不到的.
但是,当一种新兴的变现方式出现以后,普通人不做明星梦了,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把自己打造成网络红人,以期获得明星才能拥有的变现机会.
"网红"就是网络红人.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在国内兴起,当时曾出现过一批文字网红,比如"博客女王"徐静蕾,第一代网络写手宁财神等;后来又有了图文时代的网红,比如犀利哥、凤姐等;到了自媒体时代,网红的效益被最大化了.
现在,部分人对于网红的理解仅仅局限于那些美貌的、富有的或因为美貌而富有的,在微博、微信上频繁更新大量个人写真的女性.
而网红实际上指那些因为个人的某种能力、特质或事件在网络上变得知名,甚至离开网络也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人.
当然,这并不妨碍人们理解一个事实——成为网红,基本上就开始变现了.
我国当前主要存在三大类网红.
这应该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类,这类网红的身份可能是杂志模特、秀场主播、淘宝店主等,他们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展现自己的生活,为粉丝树立一种生活形态,在吃、穿、住、行、玩方面引起粉丝的崇拜和模仿.
显而易见,这一类网红所依靠的个人魅力就是美貌,这一类网红的变现途径以淘宝店为主.
据悉,2015年淘宝"618年中大促"期间,淘宝女装销量排名前十的店铺中,"网红店"超过一半.
这些"网红店"的收入可达到百万人民币量级.
网红不约而同地选择开淘宝店,原因是他们在网络上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粉丝量,并且这些粉丝对他们都足够忠诚.
美丽的人很多,美丽又在社交平台上拥有上万粉丝的人却不多.
如果你恰好是这样的人,淘宝店对你来说,应该是一个绝佳的平台.
但请注意,网红淘宝店和传统店铺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和店主之间的互动沟通非常强,粉丝愿意为他们心中的偶像买单.
所谓的互动沟通,并不是说网红亲自作为客服跟粉丝们为了十块八块的运费讨价还价,而是网红会在微博上频繁更新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并与留言的粉丝进行互动,因此来维护粉丝黏性.
段子手网红有很多,出名的如"留几手"、"叫兽易小星"等等.
他们言辞或犀利或幽默,常常会说出一些网友想说又不敢说,或是想说又说不好的言论,让粉丝们情不自禁想要"送上膝盖"(表示服气)或捧腹大笑,这就是他们的个人魅力.
这一类的网红,不会在社交平台公开他们的照片,人们通常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因此,这一类网红与上一类有明显区别.
虽然长相不明,但有才华就是任性.
出名的段子手们通常依靠"定制+广告"的方式,与广告公司合作为品牌定制段子,或直接与品牌商合作创作段子.
微博粉丝上百万的段子手,一条定制段子的价格通常要上万元,像"留几手"这样微博粉丝上千万的网红,坊间传闻其接广告的价格不会低于5万元.
一些没有什么名气的段子手通常会依附于一家广告公司,通过广告公司派活来赚取收入.
外界看到的是段子手一条段子价值万金,看不到的是,段子手为了一条段子必须博古通今.
段子手为了成为人格化IP,首先要长期泡在网络上,保持足够的活跃度和曝光量,更新自己的微博、跟粉丝互动,避免掉粉;其二,段子手需要多了解时事,经常从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网友的喜好和最近热门的内容,结合网友感兴趣的话题和当下热点创作段子;第三,要成为段子手,还需要一定的粉丝积累,粉丝多了,微博受关注度才高.
成为一名职业段子手有名气粉丝量至少得5万,还得是真实粉丝.
靠什么若不是有更有名气的微博"大V"帮衬,就得自己经年累月创造好段子;第四,还要有商业头脑,成为段子手的目的其实是靠为品牌打广告赚钱,那么,如何在诙谐幽默的句子中植入广告,如何吸引更多粉丝的眼球,是很考验段子手的.
知识型网红会将知识作为自己的魅力,从而达到变现目的.
他们可以生产"高级的产品",成为"符合品牌属性的人".
怎样让产品高级起来,怎样为想要符合品牌属性的人画出他们心中美味可口的饼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产品来说,确实是一件需要花心思的事情,但是,对于将知识作为魅力进行变现的主体来说却容易了很多,因为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很高级的产品,是很多人所不曾拥有或不再拥有的产品.
早期的知识变现存在于知乎一类的网站,有知识的人通过在知乎上长年累月地积极回答问题,被圈粉、被点赞,然后出书或加入知乎的专栏,这样的周期不仅长,也并不一定能够给知识的拥有者带来与之相称的经济回报,这与快节奏的当下是极不协调的.
最近的一次知识变现的爆发,始于罗振宇.
罗振宇曾经是职业媒体人和策划人.
2013年下半年,他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会员和铁杆会员募集活动(前者需交会费200元,后者是1200元).
没有承诺任何回报,但5500个会员名额却在6个小时内宣告售罄,160万元人民币通过支付宝、银行等多个渠道汇入指定账户.
2014年6月份,由罗振宇团队打造的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在微信里做了一场互联网出版实验,不剧透物品清单、不提前预热、不打折销售,仅以推荐人罗振宇的人格魅力为活动背书,结果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被秒杀完毕.
罗振宇事件在新老媒体中引发了极大震动,一方面人们感叹新媒体吸金能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有人大呼知识变现时代的来临.
从会员事件和闪购事件中,我们可以认清两个事实.
第一,在加入罗振宇会员团队的人和买图书礼包的人中,最多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是真正的罗振宇"铁粉",真正能欣赏他所推荐的书.
那么,剩下的十分之九或者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图什么呢罗振宇以"死磕自己,愉悦大家"为定位,历时三年多每天早上6点半风雨无阻推送60秒语音,使粉丝形成了强大的信任积淀,再加上他开办"罗辑思维"以前的身份,粉丝对于他的选书品味及他所讲的内容没有任何怀疑,甚至粉丝认定罗振宇就是这个时代的知识icon(偶像).
所以,这十分之九或百分之九十九的粉丝并不是企图从罗振宇的荐书中学到什么,而只是想跟上这个时代知识icon的脚步,与罗振宇沾上边,读他读过的书,走他走过的路,通过购买行为跻身知识分子行列.
第二,现实当中,真正欣赏并能理解罗振宇的所说所写,与其保持在同一档次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能够像罗振宇一样,依靠知识变现,从而成为自媒体首富的人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呢答案是人们往往徒有满腹墨水却缺乏个人魅力.
罗振宇的成功正是源于其强大的个人魅力.
看看传统概念中依靠知识变现的那一群人吧.
以教师为例,一直以来,人们只会说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高尚的事情,却从来不会有人说这是高级的事情.
没有高级的产品,教师就只能是教师,而不是知识icon,教师的知识变现只能是依靠教书育人.
罗永浩,人称"老罗",小镇青年,高中辍学,曾经摆地摊、开羊肉串店、倒卖药材、做期货、走私汽车、销售电脑配件、从事文学创作,后来逐渐变成理想主义的代名词.
许多大学生在罗永浩身上寻找精神慰藉和思想启蒙,无论是演艺界还是文化圈的名流都对他不吝褒奖.
罗永浩的人生就像是很多人的缩影,不甘生活在小城市里,浑身散发着叛逆的气息,用战士的姿态对抗着一切不公,又用文人的自命清高嘲弄看不惯的一切.
罗永浩走出小镇的故事是成功的,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那些正在从社会底层向上爬的年轻人,看到了罗永浩就像是看到了希望;而那些已经放弃挣扎,不甘而又无能为力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看到罗永浩就仿佛看到一个他们再也不会有机会实现的梦.
精彩的人生故事加上敢说敢做的性格让罗永浩具备了极其正面的人格魅力.
而他的正面又不全是歌功颂德的正能量,他深知自己的这些优势并毫无避讳地讲出来,这点小无赖又被欣赏他的人诠释为真性情,为他的人格平添了几许魅力.
很多人认为,罗永浩的人格魅力真正体现出价值是在他转行进入科技行业,做起锤子手机的时候.
其实应该更早,更早,早到罗永浩从默默无闻的青年变成新东方的明星教师.
27岁那年,罗永浩经过一年的自学,自荐进入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当老师.
在给准备出国的学生讲授GRE单词的同时,还以自己惯用的说话方式与学生沟通,他的经典段子甚至被学生做成了"老罗语录"放在网上,并迅速在学生圈中传播开来.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句话正是来自"老罗语录",还有"我到新东方后劝退了不少老教师"、"女生就这点不好,你吵不过可以打嘛,打不过可以不打嘛!
干什么去打小报告呢"等等.
对于高强度、高压力、高难度的GRE培训来说,罗永浩的段子就像是一碗鸡血.
请注意,不是鸡汤,他从不以鸡汤文的形式给学生洗脑,而往往是以"节操碎了一地"的方式讲述一些自己的经历、感悟及认识.
这样直接、赤裸的方式让有个性、没个性的学生都十分接受、喜爱甚至崇拜他.
这也是为什么新东方里有那么多会讲段子的老师,独独罗永浩受到了社会的瞩目.
新东方的学生都非常有特色,有门门功课不及格的,有出类拔萃的,有默默无闻的,也有调皮捣蛋的.
新东方的老师也很有特色,除了每个人都讲得一手好段子,还有人凭借高颜值登上过《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的舞台.
然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都非常明白,产品的服务者永远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与增长,对于见多识广的学生来说,段子可以让他们这节课过得很开心,但不会让老师走进他们心里.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千千万万的新东方老师中,只出了一个罗永浩.
这或许应该归功于罗永浩的人格魅力,这个魅力不是指他多么能说会道,而是因为他自身的经历,比如通过一年多苦学就能够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中学就开始留级、到了高中变成辍学,这些学生时代的事件无一不让成绩不好却仍然努力的学生看到了希望,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觉得自己终有一天能够比讲台上的老师更成功.
除此以外,罗永浩对于所有看不惯的东西都勇于批判,他在学生的心中就这样深深地扎下了根.
新东方的经历可以算罗永浩个人IP的第一次变现,这次变现换来了不算低的工资,更重要的是,换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批粉丝——学生.
罗永浩从不避讳谈到自己擅长感染公众的能力,并完全以此为傲,无论是在新东方担任老师期间,还是在离开新东方之后,他都是营销学中典型的"意见领袖",享受掌声,顺势将之引往个人事业.
以创业者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眼中的罗永浩并没有收起一贯的招摇,仍然保持着本色.
罗永浩第一次创业的产品是牛博网.
黄斌是罗永浩创办牛博网时的合作伙伴,他们经人介绍成了朋友,两个人都认为国内媒体平台存在"一边倒"的问题,于是打算合伙创办一个尽可能多元化、有多种声音的平台.
这个网站继承了罗永浩一贯敢说敢做的风格,没有删帖的功能.
在当时,罗永浩和黄斌两人对互联网都没有清晰的概念,觉得有了点击量就能赚钱了.
尽管没有明确的盈利思路,但牛博网在上线十几天时间里PV量就超过了20万,艾未未、梁文道、韩寒等众多名人相继成为牛博网作者.
而且因"老罗语录"之前的走红所积累下来的众多粉丝中很多人也成了牛博网的用户.
虽然牛博网并没有为罗永浩带来多少收入,但证明了一件在后来被不断证实的事情:罗永浩创业,不管做什么都可能会成功.
因为用户消费的是罗永浩的人格魅力.
因为不删帖,牛博网在很多公共事件中充当了平台领袖角色,被外界定义为"一家热衷参与公共事件的政治性网站".
创办两年后,牛博网被强行关闭.
短短两年时间,围绕牛博网的内容和一些公共事件,罗永浩的名气不再仅仅停留在学生中和"老罗语录"上,而是影响了更多人.
罗永浩从一位有点意思的新东方培训老师,蜕变成了一个极具演讲煽动力的社会知名人物.
牛博网关闭后不久,罗永浩准备重操旧业,开一家英语培训公司,也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老罗英语".
但那时候他自己没有钱,又不擅长拉投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项目无法启动.
后来,他的好友冯唐表示愿意拿出300万给罗永浩做投资,罗永浩拿着冯唐给的300万,成立了"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途,罗永浩一位在非洲做生意的发小知道他开公司,主动给了他300万.
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很正常,但能够一口气拿出300万来帮助你的朋友,恐怕很多人这辈子也遇不到一个,但罗永浩却一次遇到了两个.
朋友对罗永浩的帮助自然是基于对他能力与项目的信任,但不可否认,首先是罗永浩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的朋友们.
如果说,在离开新东方之前,罗永浩的人格魅力都是在小打小闹地为他创造一些边际效益,那么作为创业者的罗永浩,开始真正实现人格魅力的变现.
2011年11月,罗永浩在微博上首次披露出想要进军手机行业的想法,这一消息在几天后被证实.
羽翼未丰的锤子科技不像它的诸多竞争对手一样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别人可以三天两头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打好各方关系,但是锤子科技做不到.
如果说,过去成立牛博网能够凭借人格魅力吸引到粉丝,那么现在,需要更强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到粉丝们的钱包了.
靠什么在众人面前保持活跃度答案是靠罗永浩自己.
认清了这个事实,罗永浩决定将口不择言、挑战世界的形象进行到底.
这不仅有利于为产品带来足够的曝光量,也能不断强化自身及品牌在目标用户心中的形象,调动起他们的激情与冲动,为产品的推出、用户的买单做好准备.
锤子手机的命名被粉丝解读为罗永浩的工匠精神.
似乎一切与罗永浩沾边的事情,无论好坏,在粉丝的眼中都是好的,这就是他强大的人格魅力.
锤子手机最先推出的不是真机,而是ROM(Romimage,只读存储器).
当中的原因,坊间传言是因为罗永浩拉不到投资者为他的手机买单,只能先降低投资成本做ROM.
在宣布正式加入手机行业之后几个月,罗永浩带着他的锤子ROM召开了第一次关于手机的发布会.
对于锤子手机的ROM,外界褒贬不一,桌面仅有的简简单单的12个图标在粉丝眼里被认为是简约的、小清新的感觉,而在不欣赏的人眼里,桌面不能换壁纸,说到底就是根本没有壁纸,降低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罗永浩所宣称的自己的手机最注重用户体验的说法背道而驰.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虽然外界对初涉手机行业的罗永浩不太宽容,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粉丝对他的情怀以及锤子手机的理念持有绝对的信心.

这从手机正式发布时,发布会的门票售卖情况可见一斑.
提前一个月开始售卖的锤子手机发布会门票,最低票价为200元,最高票价为600元,据说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全部售罄.
据发布会现场的观众事后描述,每当罗永浩阐述一个硬件配置或者某项功能时,粉丝们便开始尖叫、鼓掌,即使他只是展示设计团队的图片,都能引发震耳欲聋的尖叫.
2014年5月25日,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刚发现已下订单的六万多人里,有3251人是索性付了3000元全款的,感动.
正在考虑发货时额外送点什么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
"这时,距离锤子手机发布会仅剩5天时间.
要知道,在当时,很多手机可以免费预订,而锤子手机的预订需要提前支付300元定金,无形中增加了预订的门槛,但也更能体现预订者的诚意.
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和压根没有做过手机的创始人来说,这样的成绩算是不错了.
都是谁买了锤子手机是当所有人都认为锤子手机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时,那些仍然坚定的捍卫者们.
锤子手机的使用者对自己的"同类"进行过如下总结:"有着理想主义情结,在内心渴望打破一点常规,执着,认真,甚至相信人应该可以站着把钱赚了.
"这样的人,不就是跟罗永浩秉性相投,甚至就是他的忠实粉丝的人吗有一位罗永浩的粉丝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作为平凡人中的一员,虽然我们没法改变世界,但请尊重想改变世界的人.
"至此,是否可以总结,为罗永浩的手机梦买单的,正是那群被他人格魅力所折服的人.
如果说他们是在购买罗永浩的人格魅力还不够准确的话,那么,他们是在购买自己的梦想这一点绝对不会错.
现在,想要以人格或者情怀作为营销手段的商家越来越多,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罗永浩,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帮即使全世界觉得他不好,也依然爱他的"真爱粉".
关键在于商家不能为了营销人格而去打造人格,不能为了营销情怀而去酝酿情怀.
若不是本色出演的人格营销,仅靠后期的包装,那人格就像一层窗户纸,很容易破.
有人说:"作为一个领域专家,在微博上有着认证,也有官方推荐,可能会有不少人给你打赏,换个地方可能也就没人知道你是谁.
"这种说法不对.
有没有人知道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个专家是不是从一个平台换到另一个平台,而是他能为粉丝带来什么个人魅力变现的关键是要为粉丝造梦.
罗振宇和李翔合作打造的《李翔商业内参》于2016年5月26日在"得到"App上正式上线.
截至6月16号,订阅人数已经破5万.
按每份199元的订阅费来算,该内参的营收20天已经破千万,这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成功产品.
李翔是何人"得到"App上对他的介绍是:著名财经媒体人,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时尚先生》执行主编、《财经天下》出版人.
毫无疑问,李翔是财经媒体领域的专家,而现在《李翔商业内参》的适宜人群是企业家、创业者,以及所有对商业世界的变化感兴趣的人.
这一范围的人难道都属于财经媒体领域吗都在《李翔商业内参》推出之前就认识他、认可他、崇拜他吗如果不是,《李翔商业内参》为何能吸引这样一批高层次的人的订阅呢《李翔商业内参》上线之初,罗振宇就对外宣称,马云是它的第一号用户,并且亲自录了一段60秒的语音为该产品站台.
马云再加上罗振宇,这样的影响力足以让受众了解李翔的能力,也足以让受众认为,《李翔商业内参》就是当代成功人士、知识领袖的必读物,这就足够让李翔成为新一代的知识icon.
这就是一场完整且完美的造梦.
所以,如果你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也想网红一把,请寻找你身边已经成长起来的"领袖"们,这真的特别有效.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认为,事物开始流行,往往遵循三项法则:一是个别人物法则,即关键人物有联系员、内行或者推销员的特质,例如平台的助力、圈中内行的推荐;二是附着力因素法则,也就是事物本身让人印象深刻,所有的网红必然有其特色、才华,能让粉丝过目不忘;三是环境威力法则,一方面是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小规模流行.
网红效应往往是在志同道合的人之间开始传播,进而影响更多人.
再看看这些颜值网红、段子手网红,虽然他们变现的手段、方式不甚相同,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在为粉丝造梦.
颜值担当们告诉粉丝,你买了我的衣服就能像我一样生活;段子手们虽然不卖东西,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论为粉丝编织的是一个"我想说什么都敢说,我的不满都能吐槽"的梦,从而获得粉丝的喜爱及品牌的青睐.
如果你认为自己符合某种网红的特质,想要一展拳脚,请别忘记我们所说的造梦.
亲爱的读者,也许你会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美貌、知识甚至会讲段子都是难事,那么,一些事实会告诉你,日常琐事也会成就网红.
24岁的AlexaJeanBrown是一名妈妈,她因为在Instagram上记录自己的减肥过程而成名,在Instagram上收获了190万的粉丝,也赚了150万英镑.
现在,她也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健身、时尚和生活的各种资讯.
微博"一夫食堂"是微博签约自媒体,拥有128万粉丝,微博内容主要是以自家两个孩子的日常和一些美食食谱为主,博主开了淘宝店售卖一些食品和日用品,销量最高的一件产品单价156元,卖了2000多件.
感谢互联网的普及,将依靠个人魅力进行的变现最大化.
不是只有美貌才令人追捧,也不是只有渊博的知识才能笑傲网络,任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都可以被包装、被放大,加上一些适当的推荐,人人都有依靠个人魅力变现的可能.
但是,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成为网红只是短时间的事情,而依靠个人魅力变现则是长久之事.
相比成为网红,保持住个人魅力、持续变现才是难事,这需要各位抓住依靠个人魅力变现的核心——个人魅力.
颜值网红要持续不断地在社交平台发照片,用照片的美感一次又一次巩固自己在粉丝心中的男神、女神地位;而段子手也要靠对时下流行事件的犀利调侃保持住活跃度;内容变现的网红更是如此,他们要不断树立自己知识领袖的形象,无论是通过新的内容还是拿下一些新的名头,是参加一些更高档次与规模的活动或是在专业领域取得更高的成绩.
无论是颜值网红、段子手网红还是知识网红,持续变现能力的维持与提升依赖于同一样东西——输出.
输出的质量及水平决定了网红是否能持续受到追捧,从而进行变现.
输出的质量是指每一次输出内容的精致程度、用心程度及深度,好比有些网红可以一个星期拍三个视频,而有些网红要花上一个星期精心打磨一个视频,成品的质量必然是有区别的.
真正决定网红变现持续性的正是输出水平,这个水平是指网红输出是否符合"高级"的感觉.
对颜值网红来说,当自己已经穿着自己售卖的服装拍遍了世界时尚之都,竞争对手也如此做之后,还要通过什么场景来打造"高级"的感觉持续俘获新老顾客呢对于段子手网红来说,这一点更难,因为段子本身不是一个"高级"的东西,低俗、恶搞的内容会引起大家一时的兴趣和热捧,但如果输出水平持续保持在这里或者更低,粉丝或许会开始羞于向人提起对该段子手网红的喜爱.
段子手网红不应该只是吐槽生活,而应该用更加犀利和风趣的语言评价一些宏观的、高级的、世界化的人和事物,这对段子手网红本身的知识、阅历及思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相比而言,知识网红因为自带高级光环,在输出水平上需要做的只是持续保持现有质量及强化个人光环.
基于内容的变现模式基于内容的变现与基于个人魅力的变现无法被清晰地区分开来,可以说,基于个人魅力的变现本质上也就是将内容变现,只是为内容附加了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比如个人外在形象、个人名气等.
不过,只依靠内容的段子手又不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这里所谈的内容变现,因为他们的内容太过短小精炼.
真正的内容变现大多产生于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综合视频网站.
自互联网逐渐普及以来,在我们生活中诞生了不少以内容走红的博主.
如今,自媒体步入微信时代,但凡会写点东西的人都开始琢磨着开个人公众号,写点东西,少可以挣零花钱,多可以发家致富.
按照7亿微信用户,约1000万公众号的数字估算,大概每70人中至少就有一人拥有自己的公众号.
这一庞大的数字令依托于微信的内容创业者竞争无比激烈,但同时也造就了无数依附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创业者.
据不完全统计,自微信推出公众号以来,以深耕内容为主的自媒体估值过千万、过亿的已有不少.
如"罗辑思维"估值13.
2亿;"熊猫自媒体联盟"估值2.
2亿;"12缸汽车"估值1.
5亿;"一条视频"估值1亿;"餐饮老板内参"估值1亿;"新榜"估值2.
02亿;"酒业家"估值5000万;"十点读书"估值3000万;"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估值3000万,等等.
还有一些响当当的微信公众号,虽然尚未听说其获得极高估值的消息,但也已经拥有了一群忠实的粉丝,比如"咪蒙"、"二更食堂"等等.
内容变现的落脚点是内容,且不说没有名气、没有阅读量、没有粉丝的公众号"底层劳动者",就是站在公众号内容运营"顶端"的众"大V"也会披着新媒体的外衣玩着传统媒体的老把戏,最终获得个不了了之的结果.
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是一帮记者、编辑、印刷人员在为内容从无到有、从电脑端转移到黑纸白字的报纸上服务.
有了互联网,诞生了自媒体之后,一个人可以是记者,可以是编辑,还可以是美工,内容的诞生全凭公众号运营者的一双巧手.
不变的不仅是形式,还有赚钱的方式.
过去,传统媒体靠的是发行量,有了发行量之后才有知名度,有了知名度才有广告;现在呢,无非是将发行量换了个说法,叫作阅读量,几个环节下来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广告.
这样的改变,除了展示的平台从报纸变为手机端以外,没有更多的区别.
那么,那些仍然存活在内容变现领域并活得不错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正在从个人往企业机构转移.
往企业机构转移的意思,并不单单是指这些内容变现者扩大了内容创作团队的规模,召集了更多的内容制作者,细分了美编、后期等岗位.
而是指内容变现者将他的粉丝聚集起来,从单纯地看内容,到一起创作内容,甚至是组织线下的活动,或是使用惯用的电商招数.
在考虑变现之前,内容创业者要有足够的用户基础,而获取用户最核心的方式就是呈现优质内容.
优质内容的呈现方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内容创业开始以微信公众号作为载体,到后来音频、视频、直播、VR等平台的出现,给了用户越来越多可选择的接触内容的方式.
每一个载体在成立之初,所仰仗的内容大多都是由这个平台的运营者个人创造的.
这就是所谓的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Content),即职业生产内容.
但是,就如同上文所说,职业产生内容无非又回到了传统媒体的思路上去,显然这是一帮子脑子灵活得不行的新媒体人、自媒体人所不能"屈从"的.

因此,我们看到了内容共生形式的出现,不少公众号纷纷标明了投稿渠道,鼓励读者参与内容创作.
比如"二更食堂"已经把投稿明码标价了出来,头条文章每篇500元,非头条文章每篇300元,还有针对发布篇数的奖励;比如"咪蒙"也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出了明确的投稿邮箱.
这其实是OGC在向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Content)转化,即职业生产内容在向专业生产内容变化的信号.
其实,到这一步,一个载体已经完成了初始积累——用户.
这仅仅是一个内容平台的开端,却被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终点,我们看到的1000万个微信公众号中可能就有不少死在了这里,死在了黎明前.
当微信公众号拥有了一定粉丝量之后,可以通过文章赞赏、流量主甚至广告等多种途径变现.
不过,文章赞赏对一个大一点的微信公众号来说不能作为主要收入,最多可以作为个人运营者的零花钱;流量主的本质还是广告,遗憾的是,微信逐渐推出朋友圈广告和热读文章,微信公众号作为内容获取平台和广告推送平台的价值正在一步步被弱化.
未来微信公众号在广告一块的收入会不会锐减,还要拭目以待.
只是一些信号应该能让内容变现的运营者们明白,广告固然是收入来源的一块,但如果单单想依靠广告存活下去,风险很大.
既然广告也可能做不下去,那经营微信公众号是为了什么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估值和投资吗内容变现的从业者应该明白,内容是这条产业链的前端,是用户的入口,是流量产生的地方,最终,内容仍然是为商业、为变现服务的,而在这中间,会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用户从进入这个产业链,加入产业链,到信任产业链,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变现,而这个转化的过程依赖于内容供给者的变化,也就是上文所说的OGC到PGC的转化.
必须再三强调的是,只有当用户愿意为符合品牌属性的产品买单,才算实现了内容的变现.
按照这个思路就能明白,为何专业人士在共享他们的内容时,内容可能无法变现.
因为这是一群水平相差无几的人,这些内容不会让人有付费的欲望.
愿意付费的是那些尚未达到专业人士水平的人,其实就是范围更广的普通用户.
这部分用户同样需要进入产业链、加入产业链,最后到达信任产业链的阶段,这实际上是OGC-PGC-UGC(User-generatedContent),即到达了用户生产内容,或者说用户分享内容的阶段.
什么情况下有一大群的用户能够一起分享自己的内容呢"社群"这个概念出现了.
社群是一个关系属性的定义,它的作用是沉淀流量.
其实,社群不是一个新事物,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好大夫在线"、"快速问医生"等健康咨询社群,只是这一类的社群更像是刚需,天然就自带用户.
而对于更多的服务生活方方面面的社群来说,第一件事情是建立起社群聚集流量.
对于大多数成熟的内容变现平台来说,自身已经是一个只差"活起来"的社群了.
这个社群有了足够的用户,也有明确的内容导向,比如美食、健身、情感咨询,抑或更多,缺的是让社群活跃起来的人和事件.
要找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所属社群的内容领域是专业的,并且是为用户所认识的、专业的人.
如果进行了OGC-PGC的过程,其实,这样的一部分人已经出现了,他们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策划事件.
内容最终能够实现变现,依靠的是用户对平台的信任,然而只依靠网络上的文章、视频和简单的互动留言是无法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信任的程度的.
什么时候人与人之间开始谈论信任那就是当他们非常熟悉,产生了崇拜或者依赖之后.
这有赖于能够让所有用户参与进来的事件.
吴晓波,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2014年5月份公众号开通后,在一年零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粉丝量达到上百万.
围绕这上百万粉丝,吴晓波频道开始打造社群,从线下组织——书友会开始.
在第一个书友会人满为患之后,吴晓波频道开始在各地建立当地的书友会,并通过班长、班委、小组长制度来管理各地的书友会,吴晓波频道负责运营的人只跟当地的班长进行对接.
书友会的参与者又会将这个大的社群变为很多个兴趣小组,有创业的、理财的、户外的、旅行的、阅读的.
后来,又由吴晓波频道牵头,将各地的兴趣小组合并为了兴趣大组.
有了实实在在的人之后,粉丝不再是网络上虚拟的存在了,他们真实地活跃于各个感兴趣的小组里,参与着由吴晓波频道官方组织的,或者由当地自发组织的活动.
吴晓波对于社群结构的安排,所谓的班长、班委以及小组长其实都是我们所说的PGC,本来吴晓波的身份已经能够让用户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与崇拜了,但他不可能频繁地与粉丝进行线下的互动.
此时,依靠高水平的班长去组织其他成员,依然能够不断强化崇拜以及信任的关系.
黄章晋曾在《一席》中讲到,内容的最高级形式就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并将这样的价值观赋予自己的读者,吴晓波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另外,吴晓波的社群粉丝已经覆盖全国,粉丝对活动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多,班长、班委、小组长甚至小组内任何成员的存在都为活动内容推陈出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将活动内容策划与组织的事情完全交给吴晓波官方团队去操作,确实也是一件伤神费力的事情.
对于活动的平台,并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说法,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其实是相得益彰的.
所谓与粉丝的互动,是保持线上与线下活动同时进行的节奏.
倘若社群只有线上活动,一大群人一起活动了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也从未见过面,只是一群网友,这或许达不到好的效果.
不基于容貌的相识,也没有频繁的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会很难建立甚至会逐渐消失,这对于班委一类的吴晓波代表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完全的线下活动成本较高.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的结合.
根据经验来说,一周左右有一次线上活动,两周左右有一次线下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巩固粉丝的作用.
而活动的高度和深度都需要考虑.
高端的大型活动是为了强化平台在用户心中高端的形象,不断强化用户想要符合品牌属性的心理特征.
但一味的高端宣传而不落到实处又会最终让用户感到没意思,因此,组织一些小型深度的沙龙,切实为参与者解决一些问题,才能真正增加他们的崇拜感与信任感.
实际上,不是只有互联网经济才能做社群,实体经济也可以,比如伏牛堂.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伏牛堂,说起来这就是个卖米粉的店,但是却把社群做到了极致.
伏牛堂是张天一在硕士毕业时创办的湖南米粉店.
最初,名不见经传的伏牛堂老老实实地做着自己的产品——米粉.
根据产品属性和特点去微博搜索相对应的"潜在客户",张天一找了50个人,然后跟他们聊天,邀请他们来试吃米粉,前后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建了7个微信群,积攒了近2000个高质量的用户.
这就是伏牛堂社群的雏形.
当有一天张天一在半夜11点将一篇自己写的创业文章分别发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里时,引发了上千次的转发和上万次的阅读.
那个时候,他的微信公众号只有200多粉丝.
显而易见,大量的转发与阅读来自社群的力量.
这是张天一的社群第一次为他带来实际的利好.
接下来,社群里的一个记者要求报道张天一,报道后,张天一更火了.
此后,张天一更加认真地经营社群"霸蛮社",将员工作为用户,将用户作为员工.
据说,伏牛堂公众号的运营也是由社群里的一个记者建立了一个运营小组,带着来自社群的成员每天写文章,做内容,做策划,最后甄选发送.
如果你现在再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伏牛堂",已经有了伏牛堂之霸蛮商城,以小小米粉起家的伏牛堂,如今也已经能够做电商变现了.
在建立社群这件事情做好之后,第二步也是目的性的一步——社群变现.
这个时候会有几种方式:一种是收会员费,一种是将社群转化为培训,还有一种是通过产品营销.
社群的变现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过去是"商品—人"的关系,而社群打造了一种"人—商品"的关系,它强依赖于这个社群的魅力.
基于此,一个新的概念叫作社群魅力化,社群有魅力就能够吸引粉丝聚集.
社群变现的几种方式不复杂也很常见.
罗振宇5500个会员名额6小时售罄的事件已经被媒体大肆炒作过,罗振宇卖书作为产品营销的代表,也能够在网上找到一大堆的报道与资料.
反倒是培训这一变现思路,肯定有人在做,但似乎还没有做得特别出彩的.
有一个观点:内容变现的重点是共生.
共生体现在内容的共同创造与分享上.
其实不仅如此,社群变现同样也需要共生,只是对于社群总舵手、灵魂人物以及其追随者们,变现的体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对社群总舵手,也就是官方团队来说,变现就是真金白银;对灵魂人物,如上文中书友会的班长、班委及小组长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追随者来说,他们能从水平更高的人中获得答疑解惑、获得支持,甚至获得欣赏.
例如,普通人加入了一个以招聘为核心内容的社群,如果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普遍的认可,群里的HR可以帮你推荐到各个公司,但是你必须要展现你的行业相关执行力或策划能力.
社群可以为一批企业策划一场招聘会,策划的方案就由群友们群策群力想点子,如果你能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极高的机会被其他群友或者企业相中而获得好的职位.
群主依靠自己的资源,驱动群友去帮社群做宣传营销,同时也使群友得到回馈.
产品是入口,用户是资产,社群是商业模式.
好的入口是一切变现的大前提,内容变现的一大关键是保持内容的质量,拥有了一批好的OGC和PGC之后,好的内容创作并不是难事,如何将不够好又不得不做的内容做好才是考验真本事.
什么是不够好却又不得不做的内容自然是广告.
以往,我们看到的广告都还是生硬的广告,而近几年,随着广告界的一股"清流"袭来,突然间,看广告也变成了一件令人不禁莞尔的事情.
大概是从薛之谦或者是咪蒙开始,广告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变成了"故事+广告"的形式,读者在文章的开头以为这是一个故事,看了许久,当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节当中时,才冷不丁冒出了广告.
这样有心思的设置不但不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反而让他们非常惊喜.
内容是立身之本,广告是收入之源,二者缺一不可.
如何在内容与广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注重内容的读者满意,让"财主"广告商也能满意很多内容变现者摸索了很久,没有想到却被一个做歌手的段子手抢了先机.
2016年3月,薛之谦为某App做广告,他的微博评论量达到11.
2万,有6.
3万人转发,更有53.
2万人点赞,薛之谦成了炙手可热的广告"一哥".
这个"一哥"无可厚非,毕竟他确实是用心在做广告,用心去做到不伤害粉丝感受.
很多内容变现者都会说,粉丝感受是他们最重视的,所以,一些内容变现者会直接选择不接受任何广告.
但这毕竟是少数,放眼整个内容变现的平台,不接广告的也找不出几个.
更多的一些内容变现者是选择性地接一些对粉丝有切身好处的广告.
但广告的频次如何把握太多的广告会不会对粉丝形成疲劳轰炸,惹人反感广告的传播方式又应该如何选择如今"故事+广告"的形式会不会很快就过气了那个时候广告又应该怎么做希望各位内容变现者无论是在创作内容还是分享收益的时候都应该谨记,依靠内容变现的核心是共生,与粉丝共享内容、共享收益,才能走得长、走得远.
基于数据的变现模式要谈数据变现,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的概念在2009年被提出,迅速被炒得火热,人人都在谈大数据.
但事实上,关于大数据,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东西多,落地的东西较少.
关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仍处于初期阶段,一部分探路者的鼓吹甚至给大数据蒙上了泡沫阴影,让那些坚持传统理念的人对大数据的怀疑日渐加重.
经过初期的喧嚣之后,大数据沉寂了一段时间.
进入2015年后,大数据产业变得更加沉稳,开始告别泡沫,进入更加务实的发展阶段.
过去,人类一直在尝试用数据"说话",比如我们熟悉的全国人口普查.
但人口普查这类的方式过于耗时耗力,其难度也总是在"勇攀高峰".
经过了一段岁月之后,随机抽样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了广泛认可,在公共部门及商业领域快速被应用.
随机抽样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样本的随机性,结果有了保证,而也是因为样本的随机性,对采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采样出现任何偏差,都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漫长的与数据做斗争的时代,整个人类社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直到大数据出现,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数据处理开始变得不再让人头疼胆怯,而是便捷、高效、快速,万亿级的数据能够在瞬间得到分类处理.
利用数据为用户画像的手段在商业竞争中是一把利器.
为用户画像要依靠大数据所提供的用户年龄、性别、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等.
不然,你以为是靠经验还是靠"拍脑袋"呢据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SUV推出的车型共20款,2016年上半年则为24款,新上市的SUV占整体汽车市场的42%.
在SUV五大类型中,紧凑型以46.
9%高居SUV新车榜首,小型SUV以22.
2%的占比跟随其后,中型、中大型和全尺寸占比较小.
你以为这是汽车制造商按着自己的喜好生产的吗对于单台造价上万元的SUV来说,如果这背后没有强大的数据作为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城市分布方面,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对SUV的关注更多,三线及以下城市明显更多人关注小型SUV;一线和超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于紧凑型和全尺寸的SUV更感兴趣.
就消费者关注的领域和品牌来说,小型SUV的关注者较为务实,他们更注重家用电器和旅行;紧凑型的关注者对于家用电器、服装配饰、本地生活和运动等方面更感兴趣;中型SUV的关注者更爱好游戏和旅行,他们的经济实力较强,有了更多的资金支付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产品;中大型SUV的关注者更喜欢游戏、珠宝和电脑办公,比较偏奢华;全尺寸SUV的关注者对游戏的偏好尤为突出.
按性别上的划分,SUV总体关注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其中35~49岁的关注者超过半数.
男性关注者更偏向浏览小型和紧凑型SUV,灵活性和实用性更加有可能打动他们;女性会浏览更多中型、中大型SUV,霸气的外观与驾驶的安全感是她们更加在乎的方面.
购买意向上,小型SUV和紧凑型SUV的浏览者更关注汽车的媒体信息,更具有成为购买者的可能;中型、中大型和全尺寸则更重视娱乐,更喜欢影视,这也能体现出他们的生活更倾向于享受的特点.
在数据的指导下,2016年紧凑型SUV销量大幅领先,上市的新车也多以紧凑型为主.
大数据对于变现的指导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制造上,还有更多方面.
比如,在合作商的选择上,根据行业数据,汽车制造商就会知道,中型SUV的活动应该多与天梭、浪琴这样的品牌合作,因为两类消费者年龄、收入及偏好都比较匹配.
2016年5月,JEEP资助了一场戈壁挑战赛.
这场挑战赛的参与者是中国多个商学院的EMBA学生.
在这个活动中,JEEP获得了很高的客户转化率.
这得益于以行业数据作为基础的正确的品牌合作商选择.
作为20万元起的SUV品牌,JEEP涵盖了紧凑型、中型、中大型等尺寸,主要针对的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的消费者,而来自各商学院的EMBA学生无论从年龄、收入还是价值观上都与JEEP相匹配.
倘若将JEEP的广告放在一个理财交流分享会上,相信转化率会令合作双方都很难交代.
对于过去的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做数据收集工作,相反,他们也在这方面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有一家经营家庭营养品的外资企业,从2007年就建立了会员平台,收集会员的年龄、会员家庭成员的年龄及会员家庭成员的性别,并能清晰地跟踪到这一大批会员在该企业发生的购买行为,以掌握他们的消费能力.
毫无疑问,这家企业很有远见,如此详尽的会员数据对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有指导性意义.
据了解,这个企业已经成立了早教事业部,着手于儿童早教事业.
可以说,这些会员数据帮助企业了解了他们的会员当中,有多少人的孩子已经成长到了上早教的年龄,从他们的购买行为中又能够知道这些会员当前的消费能力如何,甚至从他们购买的品类上也能够对哪些人更为重视教育这一块窥见一二,这对一个新产品的推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但是,企业不可能永远围绕同一群人做生意.
赚完大人的钱,再开始赚小孩子的钱,等用户人到中老年,是不是再推出中老年奶粉呢当然,这个道理,企业家们都明白,所以开拓新用户、新市场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在社会大众都还不熟悉互联网、不懂得利用互联网以前,新市场、新用户的开拓主要依靠地推、传销、口口相传等多种方式.
选择地推和传销的区域就十分考究了.
遍地撒网是土豪干的事,谨慎一点的商人都会考虑有针对性地选择区域,这个针对性来源于过去销售的经验和基于一定数量的市场调研.
过去的经验有可能出现偏差,市场调研的样本量有可能不够,但是数据不会说谎.
不仅是自己拥有的数据,还需要更多外在的、别人的数据补充进来.
还是以这家经营家庭营养品的外资企业为例,大数据的出现并不代表它过去的积累都没有意义.
相反,因为大数据概念的兴起与火热,唤醒了众人对数据的重视,这家企业的数据对其他公司同样具有致命的诱惑.
同时,它也需要更多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数据以帮助到它的新业务.
数据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就像是狼眼中的肥肉.
在数据炙手可热的背景下,市场产生了数据交易.
数据的获取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免费的,也不可能真的实现免费共享.
嗅觉敏锐的企业家早就嗅到了数据的金钱味,对他们来说,数据与钱之间几乎可以画上等号,那试问谁会将钱拿出来共享呢所以,数据必然只会是交易,不会是共享.
一些中小企业,拥有一定量的数据,但又不充足,他们可能就是范围更为广大的、没有能力进行数据交易的一群人,但现在,他们也有了数据变现的方式.
需要各位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一定量的数据",指按用户量来讲也是上十万的,否则也不能叫作大数据了.
假设有一家高端童装店想要进驻某个市场,需要了解该地区高端消费的人数占比、儿童年龄及数量等,而这些数据一部分可以通过医院妇产科得来,另一部分也可以来源于高端私立生产中心.
通过医院妇产科,这家童装店能够知道该区域范围内一段时间的婴儿出生人数及性别,进而能够判断孩子的年龄段集中于哪个区间;根据高端私立生产中心的数据又能够了解这个市场上这个层次的消费者人数有多少,相信不用多说,各位也能够明白这些数据对于这家高端儿童服装店的意义.
当然,数据的获得必然是需要一定成本的.
相较于费时费力的问卷调查来说,这样一来,数据获取的效率及数据本身的质量都更能够得到保证.
而对于私立生产中心来说,一方面,因为它的数据量不够大,还不足以吸引到婴幼儿周边产品商家的大量广告投放.
或者自身已经涉及婴幼儿的各方面产品售卖,不可能有同类商家借助它的平台进行宣传了.
因此,将自身搜集的数据通过有偿的方式共享出来,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变现手段.
另一方面,掌握了一定量的有效数据之后,这个私立生产中心也更明白,会来消费的潜在用户更集中于哪个区域、哪个城市、哪个年龄段甚至他们都爱上哪一个社交平台.
当这个私立生产中心需要进行宣传时,它的经营者也更明白力应该使向何方,从而节约更多的费用,进行更有效的宣传.
这难道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变现吗这样的形式已经在国内逐渐显现.
2012年,国内首个面向数据交易的产业组织——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成立,同日,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启动,定位是大数据的交易服务平台.
2015年4月14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完成的首批数据交易卖方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买方为京东云平台、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将来,难保不会出现一种像淘宝一样的数据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交易的不是实物产品,而是数据.
这会是一个公开、透明、值得信任的平台,这里由卖方明码标价出售自己的数据,买方也可以向卖方提出自己的需求,同样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且依托于实名认证、诚信档案以及国家信用体系等手段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当我们已经在这里讨论这种平台的理论可行性时,有理由相信,已经有更为睿智的先行者开始着手搭建这样的平台了.
已经拥有一定数据的各位,现在开始,根据自身平台的特性,将数据搜集得更为完善,必将在不久之后获益良多.
那么,如果你有一个能够搜集数据的平台,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培养分析数据的实力呢大型公司,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实体企业,都拥有庞大的数据来源,百度拥有用户搜索表征的需求数据以及爬虫和阿拉丁获取的公共web数据;阿里巴巴拥有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腾讯拥有用户关系数据和基于此产生的社交数据;传统企业拥有所属行业消费者的交易数据.
同时,它们中的不少也都已经开发、建设了自有平台来分析大数据.
有了大数据后,变现变得水到渠成了,具体是如何操作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做得风生水起,获利的不仅仅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消费者的商家们,应该说,最大受益者还是平台.
我们常常听说,互联网时代的很多平台都是赔钱赚吆喝、赔钱养用户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投资人也是商人,商人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如果看不到这个平台的盈利前景,或者这个平台没有充分成熟的盈利模式,投资人又为什么会选择它呢所以,不要再相信所谓的平台赔钱论了,聪明的商人不会做赔钱的买卖.
投资人会选择将重金砸向这些外卖平台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外卖平台能够搜集大量商家、用户的信息,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另一方面,这些外卖平台也能够实现盈利,它们的盈利同样受益于数据.
现在,有一个现象非常普遍,A打开了百度外卖,B同时也打开,他们在同一个界面上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做过推广或广告的人应该非常清楚.
比如在外卖平台首页的推广位上,A看到的可能是世界杯的广告,B看到的却是龙虾节的广告,同一个广告位就在同一时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商家,这是因为百度外卖的后台对各位用户的信息充分了解,包括用户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倾向的口味以及常点的商家.
平台了解了消费者的习惯之后,可以告诉世界杯广告的商家,你不需要将广告投放给百度外卖平台所有的用户.
因为这些用户里面有40%的女性,她们相比男性更不容易对世界杯及世界杯周边产品,如啤酒、夜宵感兴趣,你只需要将广告投放给剩余的男性用户即可.
而因为广告只针对60%的流量投放,广告费相应也只收取原价的60%.
相信不会有商家拒绝这样用户群更加精准、费用更低的投放策略的.
同样,如果掌握了用户的年龄,平台就会知道35岁以上的人对小龙虾感兴趣的概率很低,那么龙虾节的商家也只需要将广告费花在70%的年轻用户身上.
对商家来说,广告费打了七折.
总的来说,平台掌握了用户性别和年龄的数据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如果平台对用户信息更加细分与精准定位的话,这样的投放还可以不断划分下去,平台的收入也可以不断地叠加下去.
倘若没有这样的后台数据,这样一个广告位就像是地面广告一样,在同一时间段里只能提供给唯一一个商家,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数据时代.
将此法运用得如鱼得水的还有一个人人都不会陌生的例子——微信朋友圈广告.
从2015年开始,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一些名字即为品牌的广告.
还记得第一次出现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时候,整个朋友圈的人都疯狂了,有人看到了宝马的广告、有人是vivo手机,还有的是可口可乐,大家纷纷在看到的广告下面留言、对话.
这个时候,身边会突然出现那么一个人,他失落地表示压根儿没看到过任何广告.
众人才发现,不仅每个人收到的广告不一样,甚至并不是人人都会收到广告.
这是微信根据用户社交大数据进行分析之后,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的定向投放.
按照惯例,这里应该有小贴士.
热衷于此变现方法的人们应该明白的是,数据的价值在于它的前期指导意义.
同一数据被越多的人使用,其指导意义会减弱,价值也会越低.
本书由""整理,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j9p.
COMj9p.
COM第三章主体变革:互联网语境下的变现不止有咖啡的咖啡馆变现是一个行为,并且不算是全新的行为.
在时代的长河中,变现主体的变化推动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也间接改变着我们的经济和生活.
布纸咖啡是重庆的一家咖啡馆,由两个80后姑娘共同经营,开业于2014年年底.
布纸咖啡的"布纸",又解释为"不止".
不止咖啡是创始人对咖啡馆的定义,这里不仅是喝咖啡的地方,还是传递幸福的地方.
布纸咖啡的开业刚好赶上了实体经济最艰难的时候,但它却在摸爬滚打中存活了下来,并且,现在正在着手准备第二家、第三家分店.
布纸咖啡馆坐落在渝北区的一条商业街上,周围的咖啡店还有5家.
其环境十分优雅文艺,门口有一处小花园,充满情调与意境.
布纸咖啡的装修以木质材料居多,加上一些植物和古玩的点缀,配上暖黄的灯光,有一种慵懒的氛围.
仅仅从装修上来说,布纸咖啡与相邻的其他咖啡馆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
此外,布纸咖啡所在这条街的人流量不大,在工作日,一天到晚门口也不会有多少人路过,相邻的咖啡馆营业额都不高.
布纸咖啡是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当中存活下来的呢店主自己分析认为,咖啡馆在产品上能有的差异极小,很难靠产品留住顾客,每家店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保留老店作为传统的咖啡馆,让第二家变成以花艺为主题的咖啡馆,让第三家成为以电影赏析为主题的咖啡馆.
总之,不能仅仅只是咖啡馆.
布纸咖啡从开业后不久就开始做一件事,一件让顾客记得布纸不只是一家咖啡馆的事,也是一件让布纸咖啡能够走到今天的事.
每个星期,布纸咖啡都要组织几场活动,有时候是做花艺,有时候是做甜品,有时候是学习咖啡豆的识别、保存和烘焙.
因为一开始对活动的定位就是有内容、有价值、有趣,所以在选择当期授课老师的时候,标准就十分严格.
这个老师一定在所在领域略有名气,且在专业方面的技能娴熟.
一切的授课所需,例如演示的道具,所需的材料都由咖啡馆负责采购、提供.
在这些前提下,每期活动从一开始就是有偿的,参加价格通常在100元左右,新客和老客的收费会有些微差别,但都包含了教学费用、材料费用以及下午茶费用.
现在,咖啡馆的收入已经有不小的一部分都来自于活动以及活动带来客户的附加消费,并且这部分收入还在逐渐增加.
每一场活动,总会有那么几个老面孔参加,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新面孔逐渐加入到活动中来.
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咖啡馆的微信公众号总会增加几十个粉丝.
重庆的夏天是出了名的热,咖啡馆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在夏天也会大打折扣.
2015年的夏天是布纸咖啡最困难的时候.
因为开业不久,知道布纸咖啡的人还不算太多,那个时候咖啡馆的活动也不像现在这样一周一次,而可能是两周一次,甚至更久.
等一次活动结束,布纸咖啡再发活动消息的时候,说不定顾客已经忘记了这家店长什么样子.
后来,活动的场次越来越频繁,为店里带来了新客的频繁增加和老客的忠诚度,布纸咖啡的生意才渐渐稳定下来.
布纸咖啡馆里还有专门的区域用于旧物置换.
所谓旧物,并非真的是没有价值的旧东西,而是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古董.
最开始,店主将自己搜集的、有意思的小东西——可能是一张碟子,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块刺绣——拿到店里作为摆设,熟客看到了也有了把旧物放到店里的想法,店里的东西种类越摆越多,东西遇到合适的客人、合适的价格,也就易主了.
这一部分的收入虽然还只能算凤毛麟角,但总归也是咖啡馆的收入之一.
咖啡馆是一个平台,它售卖的不仅仅是咖啡,不仅仅是让顾客得到一杯咖啡和一个座位,而是要将咖啡馆与顾客的生活尽可能多地联系在一起,售卖一种美好的、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以及围绕品质生活所产生的一些周边产品和服务.
当咖啡馆传递出来的是更有追求的生活方式,就符合了广大消费者不遗余力所追求的轻奢之感.
只有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不断扩大咖啡馆的营业收入.
以每期主题活动的形式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方式不是布纸咖啡独创,有很多以内容为载体的公众号在做,一些书店在做,更多的实体店都在做.
布纸咖啡开店以前,创始人自己就常到一家咖啡店里去参加该店组织的这一类活动.
可见,实体经济不再单单依靠产品变现的思路已经被广泛运用开来了.
咖啡馆行业有它的特性在.
它不像奶茶店,尽管单价很低,但小小一个门店,没有装修只有设备,成本也很低;也不像餐馆,尽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场地,但客单价可以很高,每单的利润也就上去了.
布纸咖啡的经营者心里非常明白,卖咖啡赚不了多少钱,除非加上餐食;做小规模的活动也赚不了多少钱,除非把数量做大.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咖啡只是一个基础,或者说只是一个噱头,更多的还是要依靠经营者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变现方式.
从实物交换到流量变现变现,在传统意义上被定义为将非现金的资产和有价证券等换成现金.
所谓非现金的资产,包括个人劳动力、知识以及技能等,同时也包含除现金以外的固定资产、存货等.
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像前者一类的虚拟资产.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通过朝九晚五的上班获得劳动力的变现,通过一点一滴的码字获得知识的变现.
人们付出有价值的劳动,获得相应的酬劳,这是最古老、最传统的变现.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期,也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买卖完全由国家把控.
那时候,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只能按照国家的分配老老实实地上班挣钱,变现在那个时代的体现单一到令人乍舌.
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
这个时候,国家允许自由买卖,一部分人开始做起了生意,知识分子从农村回归城市,纷纷下海经商.
我们的字典里加入了一个新的动名词组合,叫"做生意",以实物变现的方式开始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随着1993年的到来,中国建立了全方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各类货物开始频繁地互通有无,个体户、各地百货零售批发市场开始大幅涌现.
变现分流为两大格局:以上班为主的劳动力变现和以售卖物品为主的实物变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两类变现方式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所有的消费者也认为这一切存在得理所当然也十分必要,买衣服就是要去商场;生活日用品只有超市里才买得到;购买宠物那当然是去宠物市场!
当传统渠道不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旺盛及复杂的需求,电商平台崛起,一大群人赖以为生,并未想过改变的实体经济第一次受到了巨大质疑与冲击.
电商平台带来了改变,创业不再需要支付房租、水电还有人工费用,而是注册账号即可实现.
近十几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店开始遍地开花.
但是,上文所说的传统变现进化为电商变现都在这里被归为非传统意义上的传统变现.
因为归根究底,它们还是依靠商品的外观、用途、价格等属性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购买行为的发生完全基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
实体店进化为网店,本质上只是经营场所的改变,数以万计的网店主享受着轻资产运营带来的红利.
网店的运营仍然是以实物为变现核心,通过卖一件产品赚一份利润来转动.
这时候,一些全新的变现主体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变现主体或许不再依靠于商品本身,而是更多依靠于其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可以来自于经营者、来自于模特、来自于品牌故事、来自于许多过去我们根本未曾想到的领域.
电商平台的出现让我们重新、深刻地认识到了"流量变现",并且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我们的产业、经济甚至生活都因为"流量变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流量变现,是指将网站流量通过某些手段实现现金收益.
在互联网大潮席卷下,我们频频提及流量变现,并将之应用于各个方面.
而事实上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谈的流量,并非人人可购买的、具象化的移动数据流量,而是通过一定时间、一定手段积累而成的流量.
虽然,我们应该承认,通信行业才是流量变现的始祖.
在我的记忆中,大约在十年前,当手机已经普及到人手一部时,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陆续推出彩铃业务.
该业务一经上线,俘获了老、中、青三代的心,风头一时无二,包月、包年业务令人眼花缭乱.
要说那时的三大运营商拥有绝对第一的用户数量,没有人会反对.
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公式:用户=流量=金钱.
三大运营商的彩铃业务则是这项公式早期的实践.
时至今日,当中国移动、电信、联通有了应用商店之后,无数手机软件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展示,这些手机软件的经营者看重的是三大运营商强大的流量背景.
这时候,流量只需要存在,就算不发生购买就已经可以通过广告变现了.
至此,我们对于变现的认识已经从最初仅依靠实物进行面对面的变现,到同样以实物为交换主体的网络变现,变为可通过像流量一样的抽象物来变现了.
依靠流量进行的变现正在当前这个时代发光发热、大行其道.
那些想不到的变现力量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大陆第一种人民币信用卡——珠江卡.
自此,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开始了蓬勃向前的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4)》显示,2014年,我国信用卡交易总额为15.
2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8%.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与频繁使用,社会上出现了"超前消费"、"超支消费"的概念,而催生这一系列概念的,我们称之为"信用变现".
不依靠任何实物、不依靠任何流量,单单凭借个人信用即可实现变现,这在最初让很多人愕然,大呼"想不到".
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是我们所没有意识到,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变现答案是:很多.
十年前,模特的收入来源于走秀、拍杂志.
当淘宝诞生以后,十八线模特为了糊口,开始接淘宝拍摄的单,因此,模特中多了个类别叫作淘宝模特.
那时,人们从来不会谈论一个淘宝模特月入多少钱.
或许有人会记得,当时最出名的一对双胞胎模特叫"呛口小辣椒",再无其他.
如果有人说,你长得那么漂亮,去当淘宝模特吧!
听者多数情况下不会认为这是赞美,反而会一口拒绝对方.
因为在当时,淘宝模特被认为是一个没有门槛、没有技术含量的职业.
2015年,一个新的名词出现——网红.
网红们在微博上拥有超高人气,他们中的很多人又在淘宝上拥有自己的店铺,甚至自己担任服装模特,借助在微博上的高人气,上传各种各样的商品照片,将微博粉丝转化为他们的淘宝店的顾客,让粉丝在店里产生购买行为.
如此一来,日销500件甚至更多的网红店铺屡见不鲜.
这一部分用美貌换来流量,继而换来销量,最终获得巨大现金流的漂亮姑娘开始被人屡屡谈及,令人艳羡不已.
现在,我多么渴望谁能给我也扣上"网红"的标签,因为这两个字,就意味着真金白银.
如今,在淘宝平台上,已有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其中排名前十的网红店铺年销售额均已过亿.
当前,年销售额第一的淘宝女装店铺由一位叫"雪梨"的女孩经营——她的另一个人气身份是王思聪的前女友.
2015年,仅"双十一"当天,她的淘宝店就成交了12万笔订单,销售额达2000万元.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微博.
2009年诞生的微博,虽然如今已经褪去当年的热度,但并不妨碍许多人在这里疯狂吸金.
在微博上,著名段子手"天才小熊猫"拥有500多万粉丝,对外单条广告创意微博报价已超过10万元.
他的合作原则相当彪悍:不保证传播效果,不接受甲方修改意见,只接受打包价格.
而"天才小熊猫"还只是众多微博大号中的个例,他的价格也并不算高.
更有甚者如从调侃星座开始出名的"同道大叔",其粉丝数已经突破了500万,现在成立了独立公司运作,号称未来将涉足影视产业.
也许这里还应该将微信囊括进来.
微信公众号出现后,一大堆打折优惠号、心灵鸡汤号、爱情故事号、实事评论号等诞生了,这些号或真或假的粉丝量和阅读量,也为它们的单条文章带来了不菲的要价.
除此以外,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如美拍、映客等,也活跃着许多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使用者,他们期待通过一个搞笑视频、一首原创歌曲或者一次以假乱真的模仿一夜成名,从而将他们的搞笑天赋、演艺才华或者模仿本领变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网红"队伍中当属papi酱的人气最高.
papi酱通过制作搞笑的短视频收获了一大帮粉丝,更收获了上千万人民币的融资和上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这场人尽皆知的视频变现事件,因其金额之大、门槛之低、热度之高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papi酱的视频内容:《男性生存法则第一弹》、《日本马桶盖》、《男女关系吐槽》以及《烂片点评》等,无一不是以毒舌、搞笑的风格口述贴近现实的题材.
其实,这样的吐槽三天两头都在朋友、同事之间发生,有谁能够想到,有一天,吐槽都能变现了放眼国内外,像papi酱一样,甚至比她更加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
2016年1月初的米兰时装周,坐在CalvinKlein(卡尔文·克莱恩)秀场前排的是一位靠拍摄无厘头搞怪视频而人气火爆的"美国版papi酱"CameronDallas(卡梅隆·达拉斯).
这个"小鲜肉"在社交平台Instagram、Twitter、Vine和YouTube上,共计拥有近3000万名粉丝,甚至还在2016年的美国青少年选择奖上拿下了"社交网络之王奖",其人气可见一斑.
凭借在网络上的高人气,他拍了电影,出了单曲,还受邀拍摄了CK内裤的广告.
在看秀当天的庆功晚宴上,Dallas坐在一群流光溢彩的时尚人士中间,与他们分享了一个"一群年轻人吃掉含有头发的蛋糕"的恶搞视频,粉丝数量再度暴涨.
要知道CameronDallas出生于1994年,在2016年才仅仅22岁.
各位读者不妨回想下,你22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接下来,我要讲另一种变现.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或现象,而是我们过去曾一再忽视并且难以想象的东西,如今却变成了巨大的财富.
曾经提起打游戏,不少家长和老师会气不打一处来.
那些沉迷于打游戏的少年们,日复一日不分昼夜地练级、杀怪、刷装备,不停有家长、老师从网吧里拎走一只只"小兔崽子".
有没有人想过,打游戏不只是好玩,还可能是自身的一个变现技能恐怕大多数人没有想过.
媒体曾报道过西安的一个游戏代练者,他从在酒店打工赚钱到辞职专心打游戏,从刚开始月入百元到如今能够每月稳定收入上万元,这还只是依附于游戏产生的一个变现渠道,还有更多全职或兼职的游戏从业者,依靠倒卖游戏中的虚拟产品来变现.
一位游戏产业的从业者说,他本身有一份在别人眼中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
因为工作的性质,他有不少的休息时间.
他是一个典型的、沉迷于游戏的宅男,每天一下班就开始打游戏.
有一天他接触到了游戏中的一个现实领域——装备倒卖中间商,这为他打开了另一片天空,游戏宅男从此将游戏变成赚钱的工具.
据他介绍,游戏倒卖的中间商就是钻了网络交易不安全的空子,做了人工版的支付宝.
自己不需要花费精力在游戏中挖掘有价值的装备,只要为装备的买卖双方见证交易的过程,并在中间承担交易资金暂管的角色,交易完成后抽取佣金即可.
想要被买卖双方所信任,中间还有许多验证身份的环节,以及对过往信用度的展示,但都是流程化的作业,并不复杂.
现在,他每个月依靠游戏装备倒卖中间商的身份,赚到的钱大约是本职工作收入的2~3倍.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到,他本职工作的收入已经不低.
如果说,过去打游戏被认为是一无是处,那么现在,对于热爱打游戏的少年们,家长和老师们至少不必闻风丧胆,而是可以引导他们把爱好升级为自身价值,有朝一日实现变现.
如果觉得上述两种变现已经超出接受范围了,那恐怕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男子沃茨售卖自己光头做广告的方式更让人瞠目结舌.
沃茨开设网站,提供自己光头给各种公司做"广告位",他的光头上可以纹公司标志、广告或口号,价钱最少为5万美元.
过去,但凡做生意,必须要有产品,这个产品一定是有市场价格的.
而当主播们在自己家里对着摄像头聊聊今天的生活,与看客们对对话就能把钱赚了时,谁还能理直气壮地说,产品一定要看得见摸得着记得2015年年初,有人跟我提及YY主播年入百万,我当时并不是不震惊,只是认为这实属个案,而且生存空间窄、周期短.
然而在2015年年底,越来越多年入百万的主播走入大众视线,我才惊觉,仿佛又错过了好多个亿.
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越来越多的言论开始倾向于网红产业当下的喧嚣只是时代发生更大转变的前奏,未来像网红产业、主播产业,或者即将出现的其他产业将对时代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变化,我们尚且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至少已经明白,产品不再只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有更多无形的产品在创造着巨大的财富.
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在变现这件事情上仿佛找不到底线在哪里.
"再也没有"只有所谓的正经工作才能变现"的说法,一切自身可以加以利用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变现.
唯一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可以被利用来进行变现的主体,对人来说是有价值的.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变现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个人的价值.
在过去,价值被定义为工作能力、销售能力等个人能力,价值体现的渠道也是通过工作与经营获得收益;而现在,似乎有一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趋势,或者说,是人类想象力的进步,那就是——价值不局限于常规的、被社会所认可的能力,也不排除搞笑、吐槽这一类不被广泛认同的能力.
价值可以是个人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如同美国纽约的一位俱乐部教练,因为拥有翘臀成为一家营养公司的代言人,没有读过大学的她,薪酬高于许多大学毕业生.
变现的花样层出不穷,我们在感叹年轻人真会玩儿的同时,不妨也想想,这些颠覆认知的变现花样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部分暂时不被认可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具有价值,或许是因为社会上思想与文化的逐渐开发,人们才给予了它们早就应该存在的生存空间.
每一种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变现的主体都应该被正视、被理解、被认可.
本书由""整理,提供最j9p.
COMj9p.
COM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第四章场景变化:变现的环境附着力再见,过去的达芙妮不用说得更远,即使只是近20年,中国也一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加入了WTO、取消了农业税、举办了奥运会……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两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迅速崛起、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金融十条"为民营资本走入银行业打开了大门,每一次外部环境的改变对有心之人来说都是绝佳的变现机会.
这个世界变了,感受到改变的人会伺机而动,不敏感的人却无动于衷.
世界的变化为人们带来了更加多样的变现机会,有些人抓住了每一次的机会,而有些人却与机会擦肩而过,人与人的差距便会越来越大.
当后者如梦初醒,却只能感叹为时晚矣.
与其留下巨大的遗憾,不如保持一颗时刻感知变化的心,不让自己在人生变现的队伍中掉队.
可能在你读到这句话的这一秒,世界各个角落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变现方式怎么变,变现的成功仍离不开个人能力.
因为个人能力在变现中的重要性,思想保守的老派企业家不至于在面对变化时惊慌失措,也有实力与底气跟玩法前卫的"新力军"一较高低.
"漂亮100分,美丽不打折"是达芙妮女鞋一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词.
而今,除了老板自己,恐怕没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话了.

达芙妮品牌由张文仪跟一位友人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于台湾.
最初,张文仪带着5个工人建立了一家女鞋厂.
1987年,永恩国际集团成立,这是达芙妮国际的前身.
公司创立的第二年,台湾的土地和人工成本猛涨,张文仪决定将工厂迁至福建莆田.
从此,达芙妮从台湾走入了内地市场.
令人意外与惊喜的是,进入内地市场的达芙妮一改往日在台湾疲软的销售状态,颇受内地消费者的喜爱.
当初转入内地时的库存不仅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其适中的价格和时尚的设计还让这个品牌曾在连续5年时间里荣登内地女鞋最畅销品牌榜第一名.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你也许听过很多,达芙妮的故事算是非常经典的一个.
据说,在达芙妮的巅峰时期,它在内地女鞋市场占有率接近两成,内地每销售5双女鞋当中就有1双来自张文仪的永恩国际.
经过在内地市场长时间的品牌积淀与巩固,2006年,在内地顺风顺水的达芙妮杀回了过去曾折戟的台湾战场.
因为拥有在内地的成功经验,达芙妮迅速在台湾开设了30家专卖店,并聘请了当年红遍海峡两岸的人气组合S.
H.
E和歌手刘若英担当代言人.
单单从代言人的选择上就能够看出,当年的达芙妮是"不差钱"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达芙妮当年的开店策略.
当同期的女鞋品牌如百丽、星期六等都进驻购物中心,被购物中心的高人气所滋养的时候,达芙妮却另辟蹊径,选择了街铺.
虽然与竞争对手们选择的道路大不相同,达芙妮却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2003年总店铺数739家,到2013年已经达到6702家,在短短十年间实现了9倍之多的增长;2012年门店数量达到峰值,共有6881间;在2009年至2012年四年间,门店里数量几乎以每年上千家的速度疯狂增长.
在高歌猛进的繁荣之后,由于市场的改变带来了销售上的力有不逮.
这直接体现在库存数据的走高上:2013年达芙妮的销售收入为104.
47亿港元,存货达到26.
43亿港元.
同时,数量庞大的店铺也成为达芙妮的沉重负担,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市场环境恶劣之时,租金、销售费用、人工成本等也在不断增高.
从2012年开始,销售费用几乎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半,从达芙妮历年公开的财报看出,2009年公司员工人数达到2.
1万时,工资福利为6.
7亿港元,2015年员工减少到1.
8万人,工资福利却达到13.
3亿港元,人工成本接近翻番.
在销售压力与成本压力的双重夹击之下,拥有大量实体店的达芙妮品牌越来越难以维系.
2015年,在已经连续两年销售"滞涨"之后,达芙妮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亏损,且效益同比下滑达到300%,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额为3.
79亿港元.
面对销售收入的大幅下滑,没有比无能为力更令人痛苦的事了.
业绩的下滑源于恶劣的经济环境,无论是达芙妮还是同期的竞争对手们没有办法改变任何外界环境,唯有通过关店来缓解自身压力.
达芙妮从2015年至今,已经停止营业了1277家店铺.
彪悍如达芙妮,能在短短十年间从无到有,成为国内女鞋第一品牌,又何尝不明白一味关店的弊端呢店铺越少,销售额越小,市场份额越少,曝光越少,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印象越少,渐渐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达芙妮也在其他营销渠道寻求突破,这从它2014年在阿里巴巴"双十一"活动中发力,一举拿下女鞋销售冠军就可见一斑.
但无奈对电商领域的涉入太晚,其电商业务占整个集团业务板块的份额太低,即使在当年"双十一"网店销售中夺得冠军也难在短时间内扭转整体业绩下滑的事实.
达芙妮在这几年间所经历的,正是所有实体经济的折射.
过去的企业家老前辈们遇到了他们从商以来最大的难题,也许他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但是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如果将业务的重心完全从线下转移向线上,目前的优势会不会荡然无存或许并非如此.
就如达芙妮,它在过去十年时间里所建立的用户基础是依靠网络发芽生根的新品牌所不具有的,这些用户可能不能像过去一样,持续不断地产生购买、带来新客,但拥有大量用户基数的达芙妮却可以利用这种优势进行大量的跨业合作,为品牌自身打开更多的渠道,这些渠道或许不是直接销售的渠道,但一定是强曝光的渠道.
这样一来,由用户数带来的变现就不再单单只是你买我卖的变现,它还包括了广告费、渠道搭建费等.
如果坚持走线下实体店的步伐,那又应该如何吸引顾客到店消费呢现在,有一种声音说,之所以国外的电商并没有给实体店带来像中国一样覆灭性的打击,是因为国外的实体店在消费体验这一块做得很好,而这也是电商购物所难以触及的领域.
那么,是否国内的实体店经营者们也应该从消费体验这个角度出发,思考自身的出路在哪里呢毕竟,一切还需尝试.
无论实体的崛起将会采用何种方式,过去的经营模式与思路都将有大部分会被埋葬,成为永远的过去.
需要说再见的不是达芙妮,而是过去的、纠缠在实体漩涡中的所有老思想、老观念.
传统行业变现之痛传统行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
在十多年、二十年以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买卖东西、造房子、做衣服和吃饭都围绕着传统行业.
可以说,一个人的每一天都与传统行业息息相关,那个时候,我们几乎每做一件事,都是在让传统行业变现.
传统型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粗放型的,依靠经销渠道逐渐在市场上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为了更加直观,我们以传统行业中与普通人联系最为紧密的百货零售业为例,来看看传统行业过去的无限风光.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手工业、轻工业逐渐复苏,商品的种类自然而然地丰富了起来.
那个时候,中国开始出现各种百货商场,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商场里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告别粮票,告别了有钱花不出去的时代,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
同时,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的消费产品从基本生活用品逐渐转向高档化妆品、金银首饰以及各种时尚衣服.
曾经一度被禁止的东西一旦解禁,就会出现需求井喷局面.
那时候的零售业,一发而不可收拾.
可以说,从那之后的近十年,是属于百货业野蛮生长的十年.
再去回忆90年代的人和事物有点吃力,但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距离现在的前十年,百货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充当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1998年,传统百货业因为过度扩张和转嫁成本,出现了一次大洗牌后,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和经营理念开始引入国内,大浪淘沙后的国内零售业巨头开始转型升级.
比如北京西单商场为了满足全家人的购物需求,专门设置了中老年服务专场,并合理地调整了品牌结构,中低端、高端品牌一应俱全,满足了各个收入阶层人们的需要.
结果,在2006年的第一季度,西单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73.
43%,其增幅在北京的零售百货业中排名第一.
语言是苍白的,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那么,接下来,从数据来看,中国的"老佛爷百货"王府井在这十余年跌宕起伏中,又经历着什么改变着什么1955年,北京市百货大楼(王府井百货的前身)开业,这应该算是中国最老牌也是最大牌的百货了.
1994年,王府井百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据公开数据显示,2005~2009年,王府井百货的净利润持续大幅增长,分别为2694.
76万元、1.
92亿元、2.
66亿元、3.
44亿元和3.
8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都是两位数,甚至三位数.
在2013~2015年期间,王府井百货在净利润方面再难有较大提升,时而还伴随着一定程度下降(2007年后,数据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如果你有心仔细翻阅王府井百货历年年报,不难发现其言语间的一些变化,从零售业鼎盛时期的自信满满到如今的求新求变,当中的蛛丝马迹可见一斑.
"随着目标市场的转变,现代百货重新获得了市场活力,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带动整个百货业态新一轮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继续保持了国内零售产业的主流业态地位.
"王府井百货的十余年高低起落就像是中国零售业的一个缩影.
还有更多根基不深不牢的"小鱼小虾"型零售企业,如今可能已经"尸骨无存".
2015年甚至被媒体称作零售业迎来了5年来最大的一次"关店潮"的一年.
根据联商网统计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国内主要零售企业共计关闭120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5家,超市业态则关闭95家.
而这其中,业绩不佳和战略结构调整是零售企业关闭的主要原因.
百货业、零售业只是传统行业的一角,但是,它们所经历的阵痛却是整个传统行业都感同身受的.
显然,在过去,通过面对面进行销售的赚钱方式如今已经有点走不通了,依靠传统的手段想要再回到过去的旧时光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传统的方式已经走不通,那想要重现过去的辉煌就需要新的手段.
一方面,要在对于变现的全新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客户资源、商品资源等各种优势进行营销;另一方面,也要懂得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营销方式.
所谓对变现的全新认识,也就是说,变现不仅是通过劳动获得薪酬或是通过买卖商品获得收入,而是充分发现、挖掘并使用一切看似寻常的爱好、习惯及不被重视的资源,将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转变为自身优势,进而变为财富.
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说,过去重视的是渠道、经销商等方面,有完善的渠道、得力的下级代理、高额的利润空间和适当的促销活动,不怕销量走得不好.
然而,再多盘根错节的渠道也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利益至上的合作伙伴在更高的返点回报面前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其他品牌,再高的利润空间也可能会持续被压缩,这一切都是传统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回到事物的本质.
传统零售业的优势在用户.
这是在渠道至上的年代常常被忽视的特点.
现在,当传统零售业的经营者意识到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而非锦上添花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以为开个网店、注册个微信公众号就是互联网模式,有可能花了大价钱却逃不过传说中行将就木的传统企业的宿命.
新老派企业家的观念碰撞新派企业和老派企业,就好比是两台不同时代生产的汽车,因为使用时间过长,老汽车的部分零件已经老化,需要替代,但因为过去制造工艺的精细与优良,整车性能依然良好;而新生产的汽车恰好在老汽车需要替换的部件上做了升级与加工,能够为汽车带来更长的使用寿命及更出色的驾驶效果,但因为新型技术仍然存在不稳定性,还需要借助老的生产流程以对新的汽车进行优化.
可以用"切磋"二字来形容新老派企业、企业家及其变现方式,以便于读者从中学习与借鉴.
伴随传统行业的衰落,"转型"从字典上两个枯燥的文字落入了现实世界,成为众多传统企业的新宠.
"传统行业需要转型"、"传统行业的转型之路"等语句频繁见诸报纸、杂志以及网络.
事实上,传统行业需要转的,是形与性.
过去,人们所能想到的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变现途径是做生意.
做生意就要租下一间商铺,开店是件大事,弄不好就要赔进去养老钱.
而如今,如果你要创业,你要做生意,再说要租间商铺,你的老思想、老观念可能需要被丢进回收站.
过去,人们所欣赏的、提倡的是低调,说直白一点也就是闷声发大财.
人们担心树大招风,想尽量少地暴露在公众视野里,如果有不得已的暴露,也希望全部是正面的.
直到现在,许多不精于宣传之道的企业家仍然秉持着这个观点.
这并非不好,只是正面不可能是一个人、一家企业的全部,单方面的信息源已经不能"忽悠"精明的消费者.
现在,社会上涌现出的,是一群活得真实、活得高调,甚至有点"我爱咋咋地"的青年企业家.
前有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CEO陈欧,后有"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有钱"的王思聪,他们个人的名气或多或少都为各自的企业加分不少,他们的成功也颠覆了我们对企业家的认识.
高调不再具有那么一丁点贬义的味道,它仿佛还变成了一样武器,一样帮助所有者快速达到目的、实现变现的武器.
传统企业家有多低调,新兴的企业家就有多活跃.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日本淘宝"乐天的创始人三木谷浩史,他的个性极其张扬,野心勃勃,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日本年轻人心中最有魅力的企业家.
他还不止一次放"狠话",称要打败亚马逊,也曾穿着印有"打败亚马逊"日文字样的T恤公开露面.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其说大众是在消费某家企业的产品,不如说是在消费某个企业家的人格魅力.
低调行事不再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唯一风格,企业家们开始变得高调、生动、活泼.
因为个人色彩的改变,就连他们所做的事情都变得有趣起来.
WiFi万能钥匙的创始人陈大年和他带领的公司,就是这种有趣的代表.
自从有了移动互联网,"蹭网"这件事就成了不少网络使用者孜孜不倦的工作.
人们想方设法要连接上附近的WiFi网络,但往往会被WiFi密码拒之门外.
WiFi万能钥匙的出现解决了这个痛点,它通过手机软件帮助用户"破解"WiFi密码,实现一键免费连接网络.
所谓的破解其实并没有字面上那么暴力,是通过用户连接之后将无线网络共享到平台上,手机软件会将密码存储在云端,提供给其他没有密码但想要连网的用户.
WiFi万能钥匙从推出之后,其用户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3年,万能钥匙的用户规模只有1亿,2014年4亿,2015年8月份达到7亿,2016年6月26日17时22分,印度班加罗尔的一条大街上,一位新用户通过WiFi万能钥匙连上网络,成为其第9亿位用户.
9亿确实是一个令创始人及其团队骄傲的数字.
这是一个应用软件爆炸的年代,每天都有无数的电脑端、手机端应用新生与死亡,决定它们生死的一方面是用户量,另一方面则是变现模式.
WiFi万能钥匙确实是众多应用软件中的幸运者之一,它迅速累积了大量用户,能够存活下来并活得有滋有味,因为它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变现模式.
WiFi万能钥匙的变现之法是将自己变成一个各类"小广告"的集中地.
大多数万能钥匙上热点的提供方都是各行各业的小店.
根据万能钥匙的官方统计,4亿个热点中,有80%来自于B端的商户,店主、餐馆和宾馆的WiFi热点最多,其中光餐饮店就占了30%以上.
这些小店需要宣传,但是每个月的营销预算却并不多,甚至没有,报纸、电视广告压根儿不适合他们.
要想宣传,这些商家通常会选择发传单或贴小广告的形式,而万能钥匙就很好地承担起了为他们在线宣传的功能.
商户通过万能钥匙后台,在3分钟内即可编辑完成广告内容,然后充值发布,这些广告基于实时位置信息,展示在附近的万能钥匙用户的资讯瀑布流中.
虽然传单、小广告单张的成本很低,但算上人工以及时效性,其实千人的成本就可能有几百元了,而万能钥匙给出的替代海报和传单的方案是5公里半径内千人展示的广告价格为10元.
这一有趣变现方式的创造者,万能钥匙的创始人陈大年——前中国首富陈天桥的弟弟,是一个大胆、创新、前卫的人.
在万能钥匙2014年的年会上,陈大年给公司每一位员工发了一辆特斯拉,引得业内一片哗然.
另外,他还独创了"二胎教育基金"的员工福利.
2015年10月21日,逢重阳佳节之际,陈大年给全体员工父母写了一封信,这一封信被员工纷纷晒在社交网络上.
信中披露,连尚网络(WiFi万能钥匙)将正式启动"为父母发工资"计划,给每一名正式员工的父母发放"严父慈母工资",这份工资不是员工的额外奖金或者额外薪水,也与员工的业绩无关,而是真真正正每月发给员工父母的钱,将直接支付到员工父母的银行账户中.
因为这些鲜活的事件,陈大年被称为"中国好老板",WiFi万能钥匙也成了全中国互联网福利最好的公司之一.
这就是新一代的企业家正在做的事,是不是与传统观念中企业家的形象有些不同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企业或企业家的改变,并不是个人任性而为.
没有一个做生意的人是缺乏智慧的.
如果王思聪面对的是一群喜怒不形于色、说话先考虑会不会得罪人的保守派,他不会如此"嚣张";如果高晓松面对的不是一群比娱记更娱记、吃软不吃硬的网友,他也不会选择在微博上自黑.
深究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消费群体变了,才导致了生意和生意人的改变,而生意人和生意的所有改变,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为变现服务.
搭建多样的变现场景当改变的事实被意识到,脑洞大开的生意人便一步步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令人眼花缭乱的变现方式开始层出不穷.
应该说,过去消费者在渐渐改变,让那些后知后觉的生意人慌了手脚.
而现在,局势已经完全反转,"奋起反击"的生意人敏锐地发现消费痛点、深度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巧妙搭建变现场景,他们高效实际的操作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应接不暇".
分答,如果只是听到这个词语而不是看到这两个文字,也许你会以为这是那个冒着气泡的橙味饮料.
实际上,分答是一个在2016年引爆朋友圈的知识分享平台.
用户注册后,在分答平台上可以自我介绍,描述擅长的知识领域,同时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其他用户若对某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被提问者将用时长60秒的语音来回答问题.
问答环节结束后,网络"游客"若对某个问题的回答感兴趣,也可以花钱"偷听",所付的钱将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鹦鹉史航是分答平台上的知名人士,他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微博"大V"、编剧还有《奇葩说》节目辩手.
在分答上,他每个问题的单价是38元.
截至2016年6月15日,他回答了2093个问题,共收入9.
9万余元.
在王思聪入驻分答之前,鹦鹉史航一度被称为分答上"吸金"能力最强之人.
而王思聪进驻分答后,每个问题首次报价高达3000元,完全突破了原来"分答"1元至500元的定价范围.
同样截至2016年6月15日,王思聪已经在分答上回答了32个问题,赚到25万余元.
王思聪的出现瞬间打破了史航保持的记录.
分答为用户打造了一个"提问"与"回答"的变现场景,在这个平台上,你想问的、不好意思问的都可以用付费的方式获得答案.
当然,分答也直白地说明了,名气变现就是这么容易,名气越大,变现越容易.
与分答平台异曲同工的,还有"专治不开心秘密情绪"的应用"解忧杂货店".
如果你是日本小说爱好者,你一定知道这个应用的名字来源于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解忧杂货店》.
在小说里,有一个爷爷在自家杂货店设置了一个投信口,人们将自己的心事写在信里寄给爷爷,第二天便能收到爷爷充满温情的回信.
手机应用"解忧杂货店"正是受到了小说的启发.
开发团队原来做的是一款帮助用户进行决策的投票软件"甭纠结".
在这个软件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95后用户,而且这些用户几乎有30%的纠结项与情感有关.
同时,开发团队了解到,在2015年,我国中小学生群体中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为4%.
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5.
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以上种种促使开发团队想做一款可以让人们倾诉或发泄情绪,还能得到回应的软件,于是"解忧杂货店"诞生了.
用户打开"解忧杂货店",点开虚拟的红色邮筒,便可以写信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心事,工作人员会在工作日第二天给用户回信.
如果用户有什么困惑想征求他人的建议,也可以委托工作人员发布出来.
除了这些,应用里还有不少情感故事供用户浏览.
解忧杂货店0.
5版本在2016年1月15日上线内测,到当月27日已有5000多名用户.
27日当天的新用户增长数更是突破了3000名,收到的信件接近4000封.
不过那时解忧杂货店还没有专门的回信团队,信件回复不过来,应用一度下架了.
6月,解忧杂货店重新上线,在未作任何推广的前提下,注册用户已经接近16万,每日活跃的用户在3万左右.
尽管解忧杂货店上线时间不长,但已经有了清晰的盈利模式.
因为有了书信来往的属性,解忧杂货店卖起虚拟的邮票、留言条(信纸)、猫粮(猫草和猫罐头)显得顺理成章.
目前,解忧杂货店团队每个月约有几万元的收入,上线之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7月份,实现了近5万元的收入.
而且,解忧杂货店的团队已经考虑到自身本来就是一个天然的内容收集站,未来可以将内容输出成优质的书籍、视频,甚至电影.
本书所要讨论的变现,绝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平台上的变现,传统企业通过搭建新的场景、迎合消费者心理而达成的变现同样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与总结的.
比如我国网吧的转型.
在个人电脑不算普及的时代,网吧简直是一个"聚宝盆".
常听网吧经营者感叹,在2008年的时候,一个网吧几百个座位都不够,单日营业额几千上万也是寻常事.
在2009年,我国网吧市场总收入高达886亿元.
但到了2012年,我国网吧市场总收入仅有537亿元,同比下降39.
4%.
说起来,才两三年的光景,网吧就从门庭若市变得门可罗雀.
网吧经营者为此想了许多招,什么"充值满百送三十","生日当天免费上网"之类,但却收效甚微.
当时,专业人士就曾表示,网吧不能再单纯局限于提供上网的机器和场所,而应该更有服务性.
不出所料.
2012年到2015年,在国内的网吧业进入调整期后,从业者们几经思考行业出路,最后将方向锁定在了跨业经营上.
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类似网吧却胜于网吧的网咖,似乎要拯救网吧于水深火热之中了.
网咖,俗称网络咖啡厅,在欧美国家已流行多年,其环境、设备与过去的网吧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第一个网咖诞生于上海,其结合了现磨咖啡、奶茶、西点、休息、办公等多种元素,不再只提供单一的上网服务.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萧条沉寂后,转型后的网吧业以网咖的形式开始焕发"第二春".
城市的街道旁,一家又一家的网咖开始相继出现.
而随着网咖的不断进化,原先档次和配置不一的上网设备基本上统一升级为了苹果iMac一体机、蜂巢式电脑桌、人体力学休闲靠椅等,有些网咖还会增设独立咖啡区、游戏休息区等.
一家高档网咖,每小时的收费为7元,是过去普通网吧的两三倍.
但有理由相信,网吧升级为网咖,小时费的上涨只是一个很小的诱因,如果亲爱的读者,你也在网咖享受过30多元一杯的果汁,就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媒体调查了多家网咖,获知目前网咖的经营收入中,饮品及服务的收入已接近一半.
如今的网咖,有独立开辟的包间、有烟区与无烟区的划分、衣着统一的服务员、一目了然的价目表、各种精致的饮品与茶点,还有一群素质较高的客人.
再回忆过去网吧的一番景象:粉刷不均匀的白墙、几十台电脑、简陋的促销活动海报、躲在前台电脑后面斗地主的老板和带着耳机打游戏还要爆粗口的客人,大多数人还是会愿意付出每小时比网吧多几块钱的成本换取更好的消费环境.
网吧到网咖的转变,是网吧转型的1.
0版本,是将既有流量的变现能力放大,通过个体上网小时费、饮品消费等的增加,实现了较初级的变现.
其实,如果仅仅是设备的升级、饮品种类的增加,绝对无法引诱出消费者的钞票,是因为环境的改善、服务的提高以及餐食饮品的丰富等一系列环节综合造成的消费体验的变化让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溢价.
在网吧业的转型过程中,有必要提到电竞馆.
电竞馆的出现受益于电竞行业的崛起,在此,又要感谢王思聪在电竞行业掀起的一阵旋风,不得不惊叹,名气不仅为拥有它的人变现,无形之中还会令许多盘根错节的关系受到裨益.
早在2008年,电子竞技就已经被列为正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进入奥运会的呼声在电竞爱好者当中也一直很高.
最近两年,随着电竞行业的风头日盛,越来越多的电竞馆出现在城市里.
电竞馆实际是网吧的变种,也是以电子竞技为主的专业性网吧.
一家电竞馆能够为顾客提供专业度较高的电子竞技设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练习和交流场地,还会定期举办赛事并精心打造引人入胜的比赛环境.
长沙有一家以dota为主题的电竞馆.
当你走入大厅,能看到大型的电子屏上正在实时播放馆内的对战情况,还会有主播卖力解说.
正在比赛的战队剑拔弩张,观战者欢呼雀跃,置身其间,无比亢奋.
电竞馆的细枝末节里都体现着经营者对游戏的热爱及专业度,从店面装修到设备和人员的配置,到处充满了dota元素,电竞馆为消费者搭建了在家里打游戏所感受不到的场景,这也是游戏玩家们选择电竞馆而非家里单打独斗的原因.
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源,许多传统网吧都打过价格战,一块钱上网小时的低收费屡见不鲜.
但低价换不来长久生存,时间一长,传统网吧的客流量还是稀稀拉拉.
在每家每户都标配至少一台电脑的时代,人们都是冲着超高配置去外面玩游戏,主打电竞概念的专业电竞馆能吸引到的就是上网打游戏的主力消费人群.
因此,尽管电竞馆的价格比普通网吧的定价要高,最贵的对战区基本上都是10~12元每小时,但往往最贵的位置都要提前预约,供不应求.
当然,电竞馆不是人人都能开的.
只有当经营者自身是一个优秀的游戏玩家,他身边才会围绕一群游戏发烧友,这群发烧友才会为他和他的电竞馆免费打广告.
当生意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赚钱途径越来越饱和,消费群体一天一个样,生意人或挖掘全新的领域进行变现,或在已有领域寻求创新、异业合作以找到突破点.
我们不缺少变现的机会,缺少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
本书由""整理,提供最j9p.
COMj9p.
COM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第五章价值产品化:变现的路径资源即价值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只不过清醒了一半.
我们只运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未开发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有许多能力都被习惯性地糟蹋掉了.
"我们拥有太多资源,但这些资源却往往被我们忽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价值大小的判断是建立在他人对此的评价上的.
一名公务员,被人说工作稳定会以此为傲,被人说安于现状会自我怀疑;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被人说勤奋刻苦会以此为傲,被人说高分低能会自我怀疑;一个创业者,被人说志存高远会以此为傲,被人说眼高手低会自我怀疑.
人们习惯将价值的衡量建立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却往往忽视了自我认识和评价.
实际上,我们身上每样东西都是资源.
有的人会因为胖而自卑,有的人则会利用自己对这一特征的熟悉与理解,抓住大码服饰的市场;有的人会因为自己不擅交际而避世而居,有的人则会利用这一特征创造安静环境供人工作.
拥有优势却不自知,或不懂得如何利用优势是许多人最普遍的情况,也就是很多人白白浪费了大好的资源.
我们对变现的有意识选择和无意识忽视存在已久.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会在选择伴侣时,有意识选择上进勤奋、工作稳定、充满干劲甚至家境优渥的人,这是在寻求爱情变现效益的最大化.
但却很少有人会在选择朋友时特别在意这些,因为朋友的优秀能为我们带来的变现极其有限,于是朋友的价值便被无意识地忽视了.
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朋友比一个整天跟你吃喝玩乐的朋友带给你的变现价值大得多,而难就难在,这一价值并不能马上体现,是在二人相处的很长时间里,才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上进的朋友在你想要跳槽的时候,也许能够为你提供合适的岗位,在你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帮你一把;而一个混混度日的朋友,能为你提供的可能永远只是一顿麻辣烫、一箱啤酒、一包香烟和一堆吐槽.
这还仅仅只体现在个体上,对商家来讲,被忽视的资源蕴藏着更加巨大的能量.
而解决被忽视的变现机会唯一的途径就是将能量和价值产品化.
过去,美貌只会成为明星的利器,如今,美貌却能够成就一个个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过去,文豪如李白、杜甫,总是穷困潦倒,如今,知识型人才在互联网大势下风生水起、"吸"粉无数;过去,打游戏被看作玩物丧志,如今,在直播平台的驱使下,游戏女主播也能赚得盆丰钵满.
有人说,这个世界太疯狂.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更加开阔与包容的世界,普通人能获得更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不再仅仅依靠上班升职加薪、辞职下海创业,不再要求创业者必须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种子基金,只要懂得在自己熟悉及优势的领域有意识地变现即可.
懂得利用资源优势的典型人物,非"国民老公"王思聪莫属.
在微博上"一战成名"后,谁也不能阻挡王公子做网红的步伐了.
微博粉丝超过1990万,每条微博的下面多则几十万评论,就算少,也有上千条留言,俨然一名超级网红.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如果王思聪不是王健林的儿子,他可能不会在微博上对一众名人开炮,他的调侃也不会每次都引发企业界及娱乐圈的大震,而他自己恐怕也是深知这一事实的.
但相比其他一些富二代低调行事、尽量不暴露在公众视线中,或不得已暴露时也要尽量弱化自己身份的举动,王思聪擅长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
长久以来,富二代在普通人眼中塑造的形象都是低调、沉稳,甚至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意思,他们在爱好、生活、学业以及工作方面更是与普通人鲜有交集.
在普通人眼中,他们的世界太过遥远,无法触及,甚至连观望都很难,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失去了兴趣.
这时候,王思聪以首富之子的身份出现,足以吸引众人眼球,他的言谈举止又甚是接地气,恍若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不得不说,他充分利用了自己与其他富二代的差异,利用了自己的身份与自身言谈举止的冲突,吸引了差不多全国年轻人的关注,将自己打造成为超级微博红人.
尽管王思聪从来不在微博上收费打广告,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就是最好的营销手段.
也许无心,也许有意,他时常在微博上为自家项目吆喝一声,引来数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的关注,这无疑就是最好的变现了.
据说,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在与瑞尔齿科谈判C轮融资事宜时,曾放言:"普思是中国最大商业地产万达集团的FamilyOffice.
"(注:"家族办公室"是为富裕家族管理财富的私人机构)也许,当初普思资本就是知道了万达有意投资乐视体育,才主动约了乐视体育CEO,而最终普思能够投资炙手可热的乐视体育,不排除有万达的因素.
当然,首富之子的身份给王思聪带来的也不全是便利.
普思资本成立之初,被质疑最多的是:"你们之前投过什么项目""你们和万达是什么关系""万达公子哥是不是拿着钱来玩儿票的"试问,如果王思聪不是万达太子爷,这些提出疑问的企业会接受一个刚刚成立的公司的投资吗要是那样,恐怕他们又会提出新的问题了,比如:"你有什么背景""你的资金实力怎么样"只不过这些问题在王思聪面前,都显得多余.
苦熬三十年顺利接下家族企业的富二代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像王公子一样,深切明白自身所拥有的身份和财富,并借此来让自己更快地达到目的、迅速积累财富,何乐而不为呢当然,王思聪只有一个.
普通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发掘自己优势最好的方法之一,莫过于对比.
与过往对比、与他人对比,方能清清楚楚地认识自我.
当我们身处沙漠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黄沙,我们无法知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我们会迷路;但当我们在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道之中,周围有太多可以辨明方向的东西时,我们便能很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便是参照物的力量.
多看看身边的人,找出自己和他们的不同点,有哪些特点是让你觉得自己比他们更加出色的有哪些领域是你比他们更加精通的当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优于他人后,从中选择那些你喜欢做的事情.
因为,这些事情里面往往就暗含着你原本就很喜欢用、并且更加擅长的方法,花上一些时间找出这种方法,并总结能够增加经验的那些重要因素,看看当中是否有能够触类旁通的共通模式试着问问你信赖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在遇到什么难题时会第一个想到向你寻求帮助是要跟心仪的男生约会,想化一个完美的妆容时是在纠结跳槽重新开始还是在现在的岗位"安度晚年"时或是考虑将流动资金投入股市还是其他项目时这么问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答案揭示了在他人眼中,你更擅长哪些方面的工作.
总是被咨询化妆、护肤问题的人,是不是可以考虑像MichellePhan一样,将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用来变现,深耕女性市场总是为他人提供职业发展意见,并为人规划职业发展的智者,是不是可以考虑以"职业与未来"为主题,开设专栏实现变现总是在投资方面给人以意见的专业人士,是不是可以考虑慢慢将自己的粉丝积累起来,打造一个投资者互通的平台,从而实现变现不要说自己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不要说从事新的领域需要重新起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不妨冷静一下,扪心自问:现在的工作真的安稳吗自己真的喜欢吗要想在现在的工作上有所建树,不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吗新的领域真的新吗如果真的新,自己又何以为他人解决难题,给人以建议呢以上种种问题,你真的能够说服自己吗如果不能,为什么不重新认识自己,找到更多能够变现的途径呢最后,再问问自己,从事哪一项工作最令你精神百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作品《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中讲到,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
这是一种人们因为过于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而忽略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
心流的概念与处于最佳状态的感觉一致.
我们常说,要选择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乍听之下,像是对自己负责任.
事实上,只有在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时,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呈现最佳的状态,这是对工作负责任.
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跟他人比较,发现自己与他们的不同,找出那些令你喜闻乐见的差别;听听他人对你的评价,了解一下他们在什么事情上最依赖你,再从这些事情中找到你乐于帮助他们的那些,享受为他们解决难题后能获得成就感的那些;看看两种方法所找到的,有没有重合,那就是你的优势所在,也是你的兴趣所在,更是值得你用心去变现的领域.
找到优势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能够充分驾驭优势才能真正将"一地鸡毛"变成财富.
优势分为两种:一种优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种优势已经有人率先展现出来.
在巴菲特定律的故事里,卖大蒜的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阿拉伯.
那里的人们从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时赠予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有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动心,他想:大葱的味道不也很好么于是他带着葱来到了阿拉伯.
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还要好!
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他们决定赠予这位朋友两袋大蒜.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抢先一步,占尽先机,得到的是金子;而你步人后尘,东施效颦,得到的可能就是大蒜.
巴菲特定律想要传达的意思其实就是"先机"二字,对于渴望变现的众人来说,抢占先机与意识到自我价值同样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最好的结果是自己占得了这个先机,发现了全新的、自身拥有的可变现特点,加以研究与利用,最终变现成功.
但你慢慢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世界上有很多和你一样有变现特点的人.
这个时候,与其放弃自己的特点,不如选择和其他拥有同样特质的人抱团变现.
比如,有一个人特别会聊天,就在淘宝上开店推出陪聊业务,但购买业务者甚少.
不久后,他发现会聊天的人都去直播平台了,好多人因此赚了不少钱.
因此,他关掉了淘宝陪聊业务,加入了直播大军,吸引了不少粉丝.
能够成为第一人固然好,倘若不行,做第二人、第三人仍然能分杯羹,如此一来还有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参考.
先机,并非指只有第一人能够获得的机会,只要在某领域方兴未艾之时,就能够及时地察觉并有准备地进入的人,都算占得了先机.
这对变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不仅要抛开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新去认识自身,从中寻找有机会进行变现的闪光点,加以深刻的研究;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了解新的变现手段及其依赖的核心,从自身出发,寻找可介入的机会,避免浪费时间,防止把精力投入到已经熊熊燃起竞争火焰的领域中去.
豆瓣的变现困局文艺社区有三宝,豆瓣、知乎和果壳,其中又以豆瓣最广为人知.
豆瓣由清华才子杨勃建立于2005年,以书、影、音起家,为用户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是对这些作品的描述还是评论,统统都由用户提供.
也就是说,现今火热的UGC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豆瓣采用了.
可以说,豆瓣的"童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
开办后仅仅9个月的时间,豆瓣就在商业网站视为生命线的Alexa一路蹿升进入排名前列.
创办后一年,豆瓣拿下了联创策源的第一轮融资,金额为200万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投资并不像近几年般普遍及疯狂的2006年,能够获得百万美元的融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足见投资方对这一项目的认可及对项目前景的看好.
在随后的2009年、2011年,豆瓣又相继获得了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和500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其中,挚信资本作为投资方参与了第二轮及第三轮融资.
点开豆瓣,以绿色为主的UI给人清爽、干净的感觉,没有像专科医院网站一样的漂浮图标和在线客服,不会带给用户低俗或是不上档次的感觉,这也恰好印证了豆瓣在打广告上十分克制的特点.
业界都知道,杨勃一直强调"人才是最重要的",豆瓣一直都是以用户为中心,而过多的广告必然会给用户造成不适的体验.
尽管起步早、模式好,并赶上了文艺风盛行的年代,转换了大批文艺青年成为粉丝(有数据显示,2012年,豆瓣社区已经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
在当时,像豆瓣一样,用户规模能够达到上亿量级的中文社区屈指可数).
遗憾的是,豆瓣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
因此,被业内打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慢公司"的标签.
"慢"代表的是豆瓣实现盈利的能力,代表了豆瓣变现的速度.
直到现在豆瓣也没摆脱掉这一绰号,依然在人们谈及"不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时被当作典型.
直到2010年以后,豆瓣才将自身的用户资源朝变现上演进,开始了它的产品化之路.
2010年,豆瓣推出了自己的广告产品,包括展示类广告、品牌小站和豆瓣FM中的音频广告.
同时,豆瓣图书为当当、卓越、亚马逊导入流量,带来一定分成.
而针对圈子、小组的商业合作也成为豆瓣盈收的一部分.
此后,豆瓣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收的项目.
例如2012年,豆瓣电影推出在线购票和选座功能,以及更为小众的豆瓣阅读电子书售卖和豆瓣FM付费版;2013年,豆瓣上线了导购类产品"豆瓣东西".
数据显示,2012~2014年,豆瓣的广告收入分别为3507.
65万、4200.
08万和4157.
2万.
2016年6月1日,豆瓣送给了"大儿童"们一份礼物,豆瓣阅读正式上线"影视改编"栏目,豆瓣创始人也在同年8月宣布经过半年多的试水,将正式涉足电影制作,成立豆瓣影业.
在具体流程上,豆瓣影业将选择好的豆瓣阅读小说,组织编剧、导演和主创,并参与后续电影的投资和开发.
换言之,豆瓣作为中间方,将自己的内容交给编剧修改,再将剧本对接给制作方,促成小说影视化.
无论是上线了豆瓣市集开始卖东西、还是"拍"业务开始做写真,对豆瓣而言,积累最深的都非内容莫属.
如果你对豆瓣上的小说还很陌生,请你回忆一下在2011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失恋33天》,这部电影的小说原型就来自于豆瓣.
根据公开数据,豆瓣阅读在2012年5月上线后,吸引了超过两万位作者入驻,拥有了7000余部独家作品.
但遗憾的是,在直到正式推出"影视改编"栏目之前,在超过四年的时间里,这些独家的作品只能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豆瓣网友的视线里,直到2016年豆瓣才有了将其生动化、影视化这一动作.
更为遗憾的是,这一动作不仅来得迟,还不是原创动作.
在2010年时,互联网公司亚马逊与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合作,成立了从事电影制作的网站——亚马逊工作室(AmazonStudios).
该网站允许电影制作者提交原创剧本和可以在银幕上公映的原创电影.
亚马逊工作室成立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2015年年初,其自制系列剧《透明人生》赢得业内好评,并赢下艾美奖、金球奖等重量级奖项.
亚马逊公司随即宣布组建电影部门,买入独立电影版权,或者自己投资、制作院线电影,目标是每年做出12部小成本独立电影.
亚马逊工作室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一个宗旨——尽量与大牌合作.
这是经验的积淀.
2016年,电视剧《废柴教师》在网站上首映,当日就收获了数以万计的用户评论,这是亚马逊工作室渴望看到的.
当然,亚马逊公司也面临强大的对手,即在线电影网站Netflix.
这家成立近了20年的老牌影片提供商几乎拥有了美国荧幕上绝大多数的电影、电视资源.
要想与之比肩,将亚马逊工作室壮大下去,仅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和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相比《废柴教师》中的Gawlix剧团,亚马逊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邀请一些更大牌的演员.
或许这才是亚马逊工作室能够走下去的根本原因.
反观今天的豆瓣"影视改编",除了在"形"上与亚马逊工作室相似以外,似乎并没有抓住其"神"所在,并未有任何消息提到豆瓣斥资邀请某个知名编剧或演员中的流量担当为其助阵,点开豆瓣阅读"影视改编"已售出故事一栏,几本小说的作者无一知名.
诚然,不知名的编剧也能写出好的作品,不知名的演员也能演出好的作品,只是在网络自制剧泛滥成灾的当下,没有粉丝流量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又有多少人有机会看到这部作品有多少看客愿意为豆瓣的小清新文艺风买单呢或许,这才是豆瓣更该思考的问题.
似乎,不管从编剧、作者来说,还是从模式上来讲,豆瓣在影视改编这一领域的起步都稍显落后,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作者及独家作品资源.
一位资深豆瓣玩家对此分析后认为,豆瓣最初的调性顺应了一阵风潮,吸引了为数不少的用户,但随着各个领域越发细分,无论是豆瓣电影、豆瓣市集、豆瓣读书抑或其他功能,都不能在它们所属领域占据前列,用户自然就被分流出去了.
在Alexa上能够看到,豆瓣如今的排名已经无法与创办之初同日而语.
也许用"没落"来形容如今的豆瓣还太过绝对与武断,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如鼎盛时期是不容置疑的.
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豆瓣走到了今天这样,也有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对各种可能的变现机会的忽视.
豆瓣在优势领域的后知后觉将自己置于被动位置.
豆瓣本来是一个涉及电影、书籍、音乐等各个方面的网站,但由于在产品化路径上并不主动,它在任何一个单独领域的变现能力都不尽人意.
从2010年开始,团购电影票逐渐流行起来,大众点评一类的团购网站纷纷推出了专门的电影票团购栏目.
但是,2005年就拥有电影专门板块的豆瓣直到2012年才开发出了在线选座购票功能.
就在豆瓣电影APP推出购票功能后不久,美团电影改版为猫眼电影,也推出了专门的APP,其功能与豆瓣电影无异.
如今购买电影票的各位,有多少人会选择豆瓣电影明明是从2005年就开始深耕电影板块,也积累了一大群热爱电影的用户,却被后来者美团、大众点评生生打败,这是为什么呢豆瓣东西上线于2013年,彼时,网络购物已经非常发达,淘宝的霸主地位十分稳固.
豆瓣东西的原意是为豆瓣社区的文艺青年们提供小众且精致的商品,殊不料豆瓣社区如今已经大众化,那批"文艺鼻祖"正在逐渐从豆瓣上消失,这导致豆瓣东西沦为一个人气不高的普通网购平台.
而与豆瓣理念一致,真正想打造小众高端产品的APP也已经有了,例如良仓,其精致、高端的风格是豆瓣东西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
想来确实遗憾,豆瓣社区最初的定位无疑是成功的,甚至在后来各个领域不断细分,豆瓣的优势也是存在的,因为它在众多领域都有一批忠实的用户.
但是,它却没有在变现上用心.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或许是老用户对豆瓣最心酸的表白.
诚然,豆瓣创始人一再强调的是用户感受,对于广告持谨慎的态度,但从没有广告到接纳部分广告,算是对现实的一种让步.
毕竟,亿级用户的网站运营需要成本,投资者的一再支持需要看到盈利.
就算没有广告,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变现.
但影视改编晚了6年,电影选座购票晚了2年,网络购物不知晚了多久.
没有正确的盈利模式,团队得不到资金的补充,网站的各个频道无法及时更新,用户体验得不到改善,用户只会渐渐远离.
用户的离开又意味着盈利变得更加困难,这就陷入了一个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
对于豆瓣的不断失利,只能解读为它的后知后觉,坐拥数量巨大且定位精准的用户,却只半推半就依靠一点广告过活,不能意识到用户是巨大的财富,并对其逐一进行变现,等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竞争者"挖墙脚",直到如今,在各个领域的优势所剩无几.
产品要为变现做准备我们常说,决定一家餐厅人气高低的根本是味道,决定一部电影票房多少的关键是剧情.
归根究底,决定一个生意是否成功的本质是产品,而千方百计打造一款好的产品的本质是变现.
每当你激情澎湃,思绪迸发想出一个好创意的时候,如果能够静下来"拷问"自己:"这是否是一款赚钱的产品"那会避免投入很多无谓的精力与钱财.
在过去的传统商业时代,要销售一件产品还需要一个实体店铺,所以商人对产品的品质较为谨慎.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产品的开发与推向市场的速度就像是脱缰的野马,拉都拉不住.
市场上每天都要诞生无数的新产品,有很多都昙花一现,就再也不见身影.
有的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缺乏实用性或可持续性,注定走向没落.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经常说:"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所谓变现能力强的产品,一定是用户需要的产品.
以手机为例,许多手机都存在功能臃肿的问题,这会导致对用户有用的功能被淹没在不被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功能中.
过多的功能甚至会导致新功能的开发受到阻碍,这会让开发团队的工作难以开展,有用的功能无法及时更新,有问题的地方得不到及时修复,用户体验会更差,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当中.
苹果手机受追捧正是因为其简化了产品,减少了手机功能,突出了重点,并且开发出了可靠可用的应用和设备.
对于选中的产品,产品使用者要和开发团队一起探讨怎样才能令顾客满意.
要做到这点,需要产品使用者不断开发自己的"共感力",时刻培养用顾客的角度看产品的能力,识别有价值的元素,让开发团队时刻跟顾客的需求紧紧挨在一起.
要做一款有变现能力的产品,仅仅做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还远远不够,产品要怎么变现是团队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2014年1月,脸萌APP上线,包括苹果应用商店在内的各大应用商店都给出了推荐位.
这款APP从2014年5月底开始发力,下载量节节攀升,4天内在iOS和Android平台的下载量总计约120万.
到当年的6月14日,总下载量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
可以说,脸萌APP一夜爆红,占领了许多人的手机界面.
犹记得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微信联系人的头像都换成了由脸萌制作出来的漫画版头像.
脸萌不仅得到了36氪、彭博社、创业家、虎嗅、南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一家又一家媒体的专访,也确定了A轮数千万的投资.
但是,然后呢似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哪怕是一年以前,还有谁的手机上有脸萌这个软件呢大概数量寥寥吧.
直到去年,脸萌的创作团队在沉寂了很长时间,拿到了融资之后,才又开发了Faceu.
这款软件因为有明星使用后在微博发图,迅速积累了一批粉丝,但依然不及当年脸萌的火爆.
如果你有心去查看一下Faceu在百度指数上的走势,不难发现其在2016年2月爆红之后开始持续走低,百度指数是以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尽管不能完全代表该产品的用户活跃度,但大体上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其数据作为趋势参考仍然有其意义.
脸萌和Faceu的开发团队是这一类娱乐应用软件开发者中相对幸运的了.
他们尚且有财力继续开发新的软件,继续活跃在用户的手机里.
还有更多类似的软件,如同样风靡一时的魔漫相机、足记等,如今已经鲜有人提起了.
足记在百度指数上呈现出来的就是一根死亡曲线.
2015年春节期间,足记因为能够制造出电影大片既视感的图片而成为爆款,引爆朋友圈热度.
要知道,在其电影照片的功能被开发出来、正式使用之前,足记的用户还不足2万人.
电影照片功能一经推出,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其用户飙升至160万.
然而用户量在不久后开始出现大幅下降,此后持续走低.
如果再将足记的生命周期展示得准确一些的话,其用户量从2015年3月之后便开始一路不可逆转的持续走低,直到目前也没有看到丝毫反转的迹象.
短短两三个月,从巅峰到谷底,市场就是这么戏剧化.
脸萌、足记这类手机软件为什么会变现失败呢首先,人们在这类软件上制作自己的头像或者是其他图画,均是免费的,这决定了它们无法通过用户首次使用获得盈利.
其次,这类软件的功能相对单一,可持续性太差,用户出于猎奇与新鲜的心理,可能会使用软件制作一次、两次.
但实在难以想象,微信上有谁会天天晒出用足迹制作的大同小异的图画,或是天天更换头像,还都是"madeby脸萌"当这些软件还没开发出付费虚拟产品、个性化礼包或者接到广告商的植入需求,用户就已经卸载了软件,跟熬更守夜的开发团队说"bye-bye"了.
有一句调侃的话是这么说的:"对娱乐圈的人来说,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已经不红了,而是从来没红过.
"现在对软件的开发团队来说,更悲哀的事情应该不是从来没红过,而是还没按下变现的按钮就已经不红了.
相比脸萌、足记这类没能成功转化用户资源、最终有点"悲剧"的前"爆品",也有产品在短时间内赚了一笔钱,却没能持续实现变现.

说起全民突击,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
在大家身边,不乏游戏迷为了一场枪战,买了两万多人民币的装备.
可以说,在一段时间内,这款游戏的吸粉力和变现力令人震惊.
根据百度指数分析,2015年1月,全民突击达到最鼎盛时期,之后的用户量一路走低,偶尔会出现一波反弹,但已经难以超越最高点.
到2015年10月,全民突击已经开始不可逆转地远离用户手机了.
也就是说,全民突击的火爆仅仅持续了几个月.
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身边有人谈论这个游戏或是看到身边的朋友拿着手机一阵扫射了.
但全民突击在鼎盛时期是当仁不让的"吸金王",短时间内曾有大量的现金流涌向其开发团队,其变现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全民突击的本质是不同手机用户之间的"厮杀",用户在游戏过程中普遍怀有求胜之心,激烈的战况更容易让人产生冲动消费.
因为游戏的需要,频繁购买或更换装备对全民突击的玩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脸萌和全民突击的共同点是短时间内爆红,虽然后者曾经获取了不错的经济收益,但总的来说,这两款产品都没有实现持续性的变现.
如果将全民突击的变现模式称作赚快钱,那么还有一类产品走的是细水长流的变现路线.
美图秀秀是美图公司在2008年推出的一款免费的图片处理软件.
这款软件拥有多种滤镜、人像美化工具和作图素材,操作十分方便,比专业性的修图软件photoshop容易上手得多,被誉为装机必备、拍照必备、女神必备的手机软件圣品.
不同于脸萌的时效性及局限性,修饰照片对于无比依赖于手机及微信朋友圈的社会人来说是强需求,而且是频次很高的强需求,这两种属性就决定了美图秀秀能够走得更久、走得也更远.
在尝到美图秀秀的甜头之后,美图公司顺势陆续推出了美颜相机、美妆相机、美拍、美图手机等一系列软硬件产品,让"颜值"文化深入人心.
2015年11月,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对外宣称:公司旗下的美图系列产品覆盖的移动设备已达9亿,月活跃用户达2.
7亿,海外用户也已超过1.
1亿,美拍日视频播放数达到2.
69亿次.
2016年,美图公司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估值预计会逾越50亿美元.
虽然当前美图公司还未实现大规模盈利,但美图最核心的资产是其庞大、活跃及快速增长的用户群.
只要用户长时间依赖于这款软件并频繁使用,它就有时间去将用户资源变现,无论是通过移动广告还是应用推荐.
尽管,目前市场对于这一类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尚存保留态度,但只要产品还活跃于用户手机端,产品的开发团队就有时间去思考变现的问题.
有一点非常关键,也需要每一个变现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就是变现者的最终的目的是做赚钱的产品,但并不是每一桩生意和每一个产品都能在上线之后就立马开始变现.
即使如今十分强大的斗鱼平台,其创始人兼CEO陈少杰都声称还不着急变现.
方正证券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直播市场规模达到150亿,2020年将达600亿;艾瑞咨询2016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达到2亿.
截至目前,国内直播领域已聚集了超过200家公司和近80万从业人员,并形成了秀场、综艺、电竞、社交等细分领域.
2016年8月15日,斗鱼宣布完成C轮15亿人民币融资.
它是国内第一家拿到C轮融资的网络直播平台,融资金额也刷新了直播行业的纪录.
截至2016年3月,斗鱼官方数据显示,其DAU(日活跃用户数量)为1500万,月活为2亿,已在细分领域占据七成市场份额,位居网络直播行业领导地位.
作为行业龙头,斗鱼并不急于变现,而是想将单一的电竞平台外延至综合直播.
目前,斗鱼准备将资金和时间都投入到用户的建设上,在提升用户体验和打造优质内容方面做文章.
斗鱼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全民游戏直播平台,依靠的是UGC模式,通过普通人提供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带来流量.
斗鱼不是第一个做游戏直播的公司,也不是最后一个做游戏直播的公司,越来越多的竞争者眼馋直播这块蛋糕,涌了进来.
而当更多竞争者涌入的时候,斗鱼已经从一个游戏直播平台发展成了包含娱乐、体育、综艺、科技、教育、创业、公益、旅游、户外等多个模块的综合直播平台.
如直播柳岩参与的电影《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的上映发布会、直播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电脑处女作《大闹天竺》的"西征饯行会"、与"局座"张召忠合作、与去哪儿网直播八大景区、与京东生鲜联手打造"618狂欢节"等.
在构建强竞争架构、谋求更长远变现的同时,斗鱼也通过直播行业的传统变现途径——打赏分成来为平台实现一定的盈利.
陈少杰称,直播平台想要变现,方式其实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他所认为的盈利方式主要包含这几步:首先是为粉丝提供增值服务,实现一定程度的变现;然后通过与游戏开发商共同运营游戏或通过简单粗暴的广告实现盈利;在有了稳定的粉丝基础后,会员订阅也将实施起来;而打造了一个千万级、亿级用户的平台后,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平台盈利的"大头".

其实,大多数实体经济的产品选择的也是如同美图秀秀、斗鱼一样抓住用户、缓慢变现的途径,但这种途径的变现在产品推出的初期很难实现,或只能少量实现,但只要用户还在,产品就能从方方面面渗透用户的钱包,获取变现的机会.
作为产品开发者的各位,你们首先应该思考的,不是产品怎样吸引用户,能够吸引多少用户,而是有了这些用户之后要如何将这些资源变现如果你们清楚明白地知道,做的就是一个短期产品,那必须有一个在短期内能够快速盈利的方法;反之,如果是一个百年老字号产品,要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住用户,如何变着花样让他们从腰包里掏出真金白银奉献给产品倘若,连产品的寿命都没有想清楚,连产品的盈利模式都没有搞明白,就单凭着一身手艺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埋头苦干,那还不如安安静静做一个"傻白甜",没有开始就无所谓失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平台选择不容小觑《战国策·韩策一》的"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篇中有"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之语,这句俗语流传至今,演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凤为大,为富贵;鸡为小,为低微.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宁可在一个小的不那么富裕的机构做带头人,也不在大的风光的机构做尾巴、受人支配.
这句话所反映的是人对平台的选择.
从最传统的选择说起.
结婚伴侣就像是一个平台,选对了,人生价值的变现不言而喻;选错了,则可能会耽误一生.
工作单位也是一个平台,它所带来的变现不仅是薪酬,还有岗位、职业价值等,通过对工作单位的选择,一个人可能飞黄腾达,也可能怀才不遇.
关于人生平台的选择,最经典的例子要属韩信.
史书上说:"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渡江以后,韩信仗剑从军,成为项梁的部下,默默无闻.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项梁定陶战死后,韩信转而跟随项羽.
秦二世三年八月,项羽任命秦降将司马欣为上将,驱使二十万新降秦军同行进攻关中,韩信以为不妥,项羽听不进去;汉元年一月,项羽进入咸阳以后,一心要衣锦还乡东归,不愿意以关中为本支配天下,韩信进言,也不为所用;汉元年十一月,联军行进到新安,新降的秦军出现不稳的动向,项羽与英布和蒲将军密谋坑杀秦军,韩信劝谏,项羽不听.
几次三番之后,韩信确定项羽此生都难重用他,进而转投了刘邦门下.
起初,韩信在刘邦处也只获得了一个很低的职位,但却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萧何,有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
因为有了萧何的力荐,韩信才成为了刘邦麾下的大将军,在整个楚汉战争的大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演出.
尽管韩信最后的结局令人扼腕,但无可厚非的是,正是一个好的平台才实现了韩信的一腔抱负,成就了战神韩信短暂而丰满的一生.
以上所说的是比拟修辞下的平台.
如今,对平台的选择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每一次的选择都关系着变现.
平台如猛虎,选对了,迎来的是万千利好;选错了,可能就要面对万丈深渊.
大约从2015年开始,自媒体处于井喷状态,"内容创业"变成一个流行词.
文字内容以心灵鸡汤、反鸡汤的心灵砒霜、爱情宝典、投资秘笈、娱乐八卦等几大类为主,视频内容包括美妆教程、恶搞吐槽、生活日常、实况解说等,覆盖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各类直播平台等几大平台.
但短短一年时间过去,内容创业已经从一片蓝海杀成一片红海,现在,甚至已经有点成为黑海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内容创业者们比的不仅是内容,更是平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游戏直播平台斗鱼上有一个知名主播叫"陈一发儿",号称精通LOL、炉石传说,DOTA2等多款网游,同时,她因为还有能说会唱的附加属性,深受粉丝们喜爱,她的每一次直播基本上都能吸引10万~20万人围观,收获打赏无数.
而在腾讯、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上也有许多质量上乘的节目同样是以内容为核心,以《我有嘉宾》为例,这是一档由原安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吴婷打造的财经节目,通过邀请商界大咖做嘉宾,主持人与他们进行对话,探讨企业价值与企业家的价值观.
该节目腾讯视频上的最近几期,播放量都在20万~30万.
迥然不同的内容,风格各异的人物,依托于不同的平台,收获的是同样大量的关注.
试想,倘若让吴婷之类的财经主持人在直播平台生存,想必也是一件"画风"不太协调的事情.
倒并不是说传统主持人与游戏主播谁的内容更好或是更高端,只是受众不同罢了.
毕竟,像斗鱼、熊猫TV一类的游戏直播平台,聚集的大多数是一些热衷于游戏的男男女女,大家在这个平台谈论的、收听的、观看的都是与游戏或多或少相关的内容,他们当中必然有一些人也会对财经类的新闻、资讯感兴趣,但这样的人显然不会是主流.
就常见的几种自媒体平台来看,它们各有优劣.
最"原始"的博客网站给人以内容纯粹的感觉,但形式比较单一、老旧,不利于用户多样化浏览;腾讯的QQ空间是用户数量较高、用户黏性较强的社交型平台,在各类自媒体平台中堪称"经久不衰",但其用户年龄差普遍较低,受欢迎的内容多限于成功学、心灵鸡汤等,内容质量普遍不高;微博注重实效性,即"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其互动性也比较强,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微博和那些被神秘光环加持的名人名流直接对话,但是微博平台上内容比较碎片化,"僵尸粉"、虚假广告和有限的盈利模式等问题也令人苦恼;微信平台一般是通过"口碑"来实现粉丝的累积,用户管理便利,内容推送有一定的范围和指向性,相较于其他平台,其私密性较强,传播力却也因此受到限制.
那么,内容创业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呢首先,要看平台定位和自己的内容定位是否相符.
一个高端财经作者去QQ空间发文章,恐怕是得不到什么关注度的.
第二,要看平台的流量是否够大.
你花了几个通宵,辛辛苦苦采访、写作、排版,肯定不会把文章发到一个没什么名气的论坛里,毕竟平台自带的流量是大多数创业者选择平台的关键.
第三,要看平台的盈利模式是否清晰.
自媒体人不能只求"好",不求"钱",变现才是内容创业的终极目的.
当然,创业者的内容可以不止投放在一个平台上,选择多个平台意味着更多的曝光量,也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用户,使各个平台优势互补.
当然,吸引粉丝的前提是足够好的内容和创作者充沛的精力.

本书由""整理,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
!
j9p.
COMj9p.
COM第六章以用户为核心:变现的竞争力法则从品牌印象开始在中国直播秀场中,9185社区的创业史是一个从用户出发、揣摩用户心理来变现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9185社区的创始人傅政军在网吧看到很多人在玩韩国的"十人房"视频游戏.
虽然不懂韩文,但是这个游戏却被傅政军放在了心上.
别人只把"十人间"当作游戏,傅政军却从中看到了机会.
他想到,人生来具有爱慕情绪,这种情绪的力量可能很微弱,让人不当回事,但也可能很疯狂,而直播平台将给予寻常人一个产生并释放爱慕情绪的舞台.
于是,没过多久,他就打造了综合性视频社区9185.
这是一个以语音和视频的形式传递信息的社区,一共有两万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主题,可以是跳舞、唱歌、炒股等.
韩国的"十人房"采取会员注册收费的盈利模式.
一开始,傅政军缺少流量积累,便想到用虚拟礼物和鲜花代替现金,提升每个房间的人数上限,人们通过购买虚拟物品,在房间中赠送给主播,既起到了满足炫耀心理的作用,又能够引人围观,主播和平台的人气和收入都上去了.
后来,9185社区曾一度被人称为"美女经济"的代表,足见傅政军对用户心理的高度了解和运用.
与9185社区持类似玩法的互联网公司还有很多,比如知乎.
知乎社区坐拥1300万日活跃用户,50亿月浏览量,人均访问时长33分钟,1000万个提问累计3400万回答,无论是用户群还是流量都呈爆炸性增长态势.
如何变现,是知乎一直探索的话题.
2016年5月,知乎推出实时问答产品"知乎live",实现群组问答收费产品,这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实施变现的措施之一.
知乎live是知乎继"值乎"之后推出的又一款基于用户知识需求的产品,与"值乎"介于内容付费和资源打赏之间不同,知乎live的变现方式更为直接.
在加快信息的流动、帮助更大范围的用户、高效地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更快地解决问题的同时,知识本身的商业价值也就突显了出来.
可见,知乎在实现变现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用户的知识需求,当知乎能够不仅仅停留于问答社区,而成为一种知识搜索工具,用户访问知乎是找寻某个具体话题,那么未来也许知乎可以围绕更多用户的需求来实现变现.
同样,坐拥百万、千万级用户,却在变现道路上走不通的互联网企业也依然大批存在.
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不能够将用户实现很好的转化率,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实属无奈.
那么,如何深度把握用户心理,让用户推动变现的完成呢当变现的方式与渠道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前无古人的想法得到实现时,你是否注意到一个普遍性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新诞生的变现主体都有偶像光环.
说得通俗点,这些变现主体本身就是品牌,他们为自己代言,他们的变现源于品牌效应.
比如咪蒙、南派三叔、同道大叔等微信、微博"大V",他们本身就是在为自己代言;除了这些大IP以外,跨业经营的网咖、火爆一时的APP,或是线上视频节目,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品牌.
品牌的英文单词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
人们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需要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私有财产.
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手工艺匠人用这种打烙印的方法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标记,以便顾客识别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者.
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商家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担保,同时向生产者提供法律保护.
16世纪早期,蒸馏威士忌酒的生产商将威士忌装入烙有生产者名字的木桶中,以防不法商人偷梁换柱.
到了1835年,苏格兰的酿酒者使用了"OldSmuggler"这一品牌,以维护采用特殊蒸馏程序酿制的酒的质量和声誉.
从第一个品牌出现,营销学大师纷纷提出品牌营销的概念之后,"做百年企业,先从做品牌开始"之类的论调便不绝于耳.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并未立志将企业做成跨国连锁、国际名牌的小企业主们觉得,还是应该以赚钱为主,品牌的事情还是等有钱了再说.
这部分小企业主倒也由此过上了发家致富、衣食无忧的小日子.
但很遗憾地告诉怀有小企业主想法的各位,在当前这个时代,如果不重视品牌,企业的生存空间只会变得越来越窄.
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回想一下吧.
十年前,人们以楼下有杂货铺作为居住环境生活方便的标志.
现在,如果居民小区里没有一个红旗超市、没有一个7-11、没有一个世纪联华,那这个小区就称不上是一个生活便利的小区.
即使耳熟能详的连锁便利店都没有,年轻一代或许会选择通过当天送达或次日送达的京东超市、天猫超市下单抽纸、洗发露、面膜等生活日用品,而不会在街角名不见经传的小杂货铺子里随便买买.
2016年举办欧洲杯的时候,你有没有在家里吃串喝酒你的啤酒来自于哪里呢或许是楼下的红旗连锁、7-11,也可能是天猫超市、一号店或者京东总之,不太可能是楼下的"二娃便利店"吧.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带给人信任感和安全感,消费者愿意相信,从品牌平台购买的东西更有保障.
有小朋友的家庭免不了要准备很多零食.
几年前,很多大学、中学的校门外以及小区的门口都开着私人自营的零食屋,卖一些杂七杂八的,可能连成分、产地和生产日期都不清楚的零食.
小朋友们想吃,但家长心里免不了犯嘀咕.
但这两年,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中,吃零食或者说吃健康零食成了一种潮流.
线下,来伊份、良品铺子等店铺干净整洁,零食品种多,能让人买个放心.
网上,说起买零食的地方,除了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你还能想起什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三只松鼠2.
66亿,百草味1.
56亿,良品铺子1.
23亿,这是排名前三的零食电商品牌在2015年"双十一"线上渠道的销售额.
短短一天,三家零食电商的销售额就突破了5.
45亿的规模,这是实体店难以想象的.
品牌零食店对私人经营的零食店形成了强势碾压,那些过去遍布各处的私人零食店如今快要消失殆尽了.
更"可怕"的是,知名零食品牌还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国人的休闲食品消费习惯.
几年前你在家里追连续剧的时候,吃的是什么瓜子还是凤爪现在呢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会买坚果.
更何况,以前人们要不就是在水果摊购买堆成一摞的坚果,要不就是私人零食店里用玻璃罐装着,想要就用一个大挖勺给你挖上一堆,大家只知道买了一袋坚果,根本不会知道也不去在意这袋坚果是什么品牌的.
传统的坚果售卖不在乎产品包装,价格定位更是凭老板个人喜好,品牌知名度压根儿就没有.
良品铺子、三只松鼠以及百草味则不同.
可爱的良品铺子小人儿、"三只松鼠"的松鼠,还有百草味的"趣味零食探索家"形象用扑面而来的亲切感瞬间提升了品牌辨识度,逐渐形成了强劲的消费潮流.
说完吃的,再说说关于"美"的.
那就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理发店.
杨俊平是出生在内蒙古的汉族人,现在,他是高级经济师,国内知名投融资专家,先后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过独立董事,参与并主导几十家中小企业的并购、重组、投资、融资和上市方案设计.
最早,杨俊平是从内蒙古做美发店起家的.
2007年,杨俊平参加央视《赢在中国》提出,美发店要做大做强的方法只有走连锁化道路.
回想9年前的美发店大多都是独门独户,而今天呢没一家连锁都不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美发店.
如今,还活跃在小区附近的私人小店还有什么呢裁缝、开锁还是修表呢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在更为发达的国家,裁缝、开锁铺也变成了连锁经营,未来中国是否也会这样虽尚无法下定论,但摆在眼前的有一个事实是,各行各业在向越来越细分的领域渗透,你家楼下的小店是否都会变成连锁店,请拭目以待.
事实上,所谓的"百年企业才需要品牌,小企业只需要赚钱"的理论已经不适用于当下.
相反,无论什么量级的企业,不仅需要品牌,还需要建立品牌调性,时刻维护品牌传递给受众的感知.
怎样才能让一个没有生命的品牌活起来呢很简单,让品牌活起来的,不是品牌本身,而是选择这个品牌的消费者们.
品牌通过塑造独有的特征与魅力,寻找到契合品牌的一群人,而这群人所共有的特征就是品牌的特征,同时,他们也赋予了品牌生动的形象.
事实上,我们因为自身不同的特征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选择了不同的品牌,而品牌也已经与它所契合的那部分人联系在了一起.
2014年,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2014中国豪华车品牌特性研究白皮书》,选取了豪华车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八个品牌:奥迪、宝马、奔驰、雷克萨斯、沃尔沃、路虎、凯迪拉克和英菲尼迪.
该报告试图展示豪华车车主特征、各大品牌车主形象以及品牌形象的区别.
在关于车主形象和品牌形象的定量调研中,胡润研究院将118个形容词作为选项.
其中,关于车主身份的形容词18个,例如:政府官员、富二代等;关于车主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容词31个,例如:热爱运动的、炫富的等;关于车主性格特征的形容词24个,例如:高调张扬活泼、关注个人、注重精神等;关于豪车品牌形象特征的形容词45个,例如:值得信赖的、动感的等.
结果显示,奔驰车的用户是有钱人中的有钱人,而英菲尼迪的车主是有钱人中的没钱人,宝马车主的个性是最张扬的,且女性居多,而沃尔沃的用户是几大豪车品牌里学历最高的,路虎车主被发现是有钱人中的暴发户、学历最低,奥迪通常是政府官员在购买,通常是爷们儿才开凯迪拉克,开雷克萨斯的呢好像什么人都有.
事实上,当大众默认品牌具有某种调性后,剩下的就是等待品牌的调性吸引来符合这个调性或想要符合这个调性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想起沃尔沃,会觉得这是一个内敛、低调的品牌,想起宝马就会想起很多香艳的美女,说到路虎,脑海中就会出现土豪的形象.
商家品牌的展示往往是通过广告的形式.
近年来,除去一些以无厘头而见长的广告以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属百岁山矿泉水的广告了.
首先,在经济下行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很少在电视里看见矿泉水打广告了,更不要说像百岁山这样斥巨资拍摄的情节广告;其次,百岁山的广告所要塑造的意境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猜想,有很多观众会问,这广告究竟是什么意思百岁山广告一共有三部,本书选取当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两部进行探讨.
第一部叫作"公主也是要喝水的".
广告描绘的情景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公主在护卫队的护送下出城,与此同时一位平凡无奇、已经有些许白发、满面胡须的男人拿着一瓶百岁山矿泉水行走在一条市井小巷里,前后两个镜头中的豪华与朴实形成鲜明对比.
在一个洒满阳光的路口,男人把水放在一个木凳上.
这个时候,公主命令护卫队停下来,自己则亲自下车走到男人面前,在男人准备拿起矿泉水的那一刻,她抢先一步拿了过来,而男人则与公主相视而笑.
公主返回车里,在上车前,回眸望向男人,最后屏幕上出现广告语"水中贵族,百岁山".
第二部叫作"穿越时空去爱你".
公主这一次急切地飞奔在高耸林立的城堡里,走过一层层阶梯、一处处拐角,在走廊的尽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似乎是那个身穿米黄色西服的男人.
往走廊的尽头走去,公主面露淡淡的微笑,她终于看清,的确是这个男人,他正手捧着一瓶百岁山矿泉水细细端详.
公主匆忙向他奔去,而走廊的尽头没有那个男人,只有一条河流和一座石桥.
公主走上了石桥,向远处望去,这时候,百岁山矿泉水从河中缓缓升起.
走下石桥的公主遇到了河边拾起百岁山的一个少年,他的穿着打扮和之前的男人如出一辙,但却少了白发与胡须,此时,响起了熟悉的广告语画外音"水中贵族,百岁山".
景田百岁山的广告创意改编自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1650年,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
那时的笛卡尔落魄得除了身上破破烂烂的衣服和几本数学书籍以外,再无其他财物,却因为与公主的偶然邂逅成了她的数学老师,两人在朝夕相处中互生情愫.
然而,两个人之间存在年龄与身份的悬殊,即使是在瑞典这样一个浪漫的国度,他们的爱情也无法得到祝福.
国王盛怒之下要将笛卡尔处死,后来在公主的苦苦哀求下,笛卡尔被流放,公主被软禁宫中.
流放回法国的笛卡尔不幸患病,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对公主的思念日益浓厚,并每天给公主写一封信,但这些信都被国王拦截了下来.
写完第十三封信的笛卡尔与世长辞,而这封信中只有一个方程式:r=a(1-sinθ).
国王遍寻数学家都无法解开这封信的含义,最后交给了公主,与情人心意相通的公主立即在纸上画下了著名的心形线.
当国王辞世,公主继位后,她才知晓恋人早已离世.
抛开广告的创意、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合理性不谈,景田公司愿意斥资拍摄多部百岁山的广告片,其用心值得深究.
无论众人对百岁山的广告是欣赏还是吐槽,重要的是,它被人记住了.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现在谈起百岁山,不少人会觉得它比怡宝、康师傅、农夫山泉要高级不少.
如此一来,景田公司的目的或许就达到了.
在超市的货架上,一瓶570毫升的百岁山售价为3元,而一瓶550毫升的农夫山泉售价为2元.
越来越多的人将手伸向了百岁山,为什么因为多花1元钱就能买到高级的感觉,毕竟这是拥有浪漫爱情故事的"水中贵族"啊.
据百岁山的一位广东经销商说,2004年百岁山矿泉水上市,2006年它开始崭露头角,2009年至2010年步入高速发展期.
从2013年开始,景田公司在央视一套、五套及其他地方卫视上都投放了电视广告.
虽然广告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却勾起了大批观众、网友及消费者对"水中贵族"这一全新矿泉水定义的好奇心,他们再通过网络搜索关于百岁山的信息,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岁山的印象.
还有一些经销商认为,百岁山矿泉水不同于常规矿泉水的外包装使其在终端陈列时与其他品牌明显区分开了.
加之景田公司不断通过媒体强化"水中贵族"的品牌诉求,令这一形象深入人心.
正如诸多媒体所言,时尚的包装与打造的中高端感为百岁山矿泉水的销量助力不少.
除了以王室爱情为主题的广告以外,据统计,近两年百岁山矿泉水赞助和植入了不少的热门综艺娱乐节目,比如《妈妈咪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爱情回来了》、《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战》等.
不那么热门的综艺节目也有不少.
这些节目中的明星们渴了就喝百岁山,观看节目的观众或许当时能够意识到这是植入广告,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毕竟,这样的广告方式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当你看到货架上各种各样的价格相差无几的矿泉水时,难道不会去选择你的"爱豆"(偶像)同款吗这会让你感觉跟自己的偶像离得更近.
这就是百岁山矿泉水宣扬的品牌形象,只需要多花1元钱,就可以享受贵族、明星才喝的水,即使你并不是一个贵族,也不是一个明星.
为用户画饼我们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是"为用户画像",这一概念的起源是AlanCooper(交互设计之父)提出的"Persona",即目标用户的具象化代表,就是通过一系列真实数据的获得来开发出目标用户模型.
商家通过上帝之眼——大数据去了解用户的目的、行为和想法的差异,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再对每个类型加以典型特征的描述、归纳,即加标签,以此来还原贴近现实的用户形象.
为用户画像是建立在已经拥有可观用户数量的基础上的,而关于为用户画像这一课题已经有大量大师级的人物给出了成套的方法.
在这里,我们所要引入的概念叫作"为用户画饼",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
对于大型企业、百年企业来说,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后可以实现为用户画像,那么,变现就是在为用户画像之后再有针对性地为用户画饼.
这种做法既保险又靠谱.
豪车品牌在宣传的时候就有意识地突出自身的特点,例如沃尔沃S80是一句"成功者的气度,风云不惊".
沃尔沃S350轿车是"智者风范,源自内涵",这跟胡润研究院所总结的沃尔沃车主"低调沉稳、学历最高"的形象何其相似.
宝马的经典广告语"Evenifyousplithimtopieces,hestillisabeauty"(即使你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它依然是位美人),如此张扬的美丽,不正适合年轻的女性吗因此,符合这些特点的消费者也会对号入座,选择适合自己身份、自己特征的品牌.
政府官员想要买车,或许就会首先考虑奥迪;大学教授想要买车,会去看看沃尔沃;煤老板不是开路虎就是凯迪拉克.
像汽车这样单价较高的产品,购买的人大部分是符合品牌属性的.
对于那些单价不高或者很低,常人都能够接受的产品,消费者也要追求符合产品属性.
试想一下,当你花上百元参加了一堂素描课程,和一群优雅的女士坐在一起学习素描人像的时候,你有没有一瞬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白富美"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当你斥资万元请私教开始魔鬼健身训练的时候,你脑海中的自己是不是就是健身房海报上那个拥有马甲线和魔鬼身材的健身达人你以为自己会有这些念头和臆想只是巧合吗这是你自身内在渴望成为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自己,成为那个想要符合产品属性的人,你被品牌窥见了这份自己或许都没有察觉的小心思,品牌便为你画了一张可口诱人的饼.
消费者渴望通过购买产品,让自己跟产品宣传片、宣传画和其他使用这个产品的人一样,拥有相同的特点或相似的生活,这个生活通常都是比自己正在拥有的生活要高级的,这也是"为用户画饼"的内涵.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能够分清楚"为用户画像"和"为用户画饼"之间的区别了,前者是吸引那部分符合品牌属性的人,而为用户画饼吸引的是那部分想要拥有品牌属性的、范围更为广大的人民群众.
过去,不少商家会盯准那些有钱的、消费力强的人,把他们奉为衣食父母.
但是,有钱的、消费力强的人不是随时随地都在消费,单单依靠他们的消费不足以补充一个商家一年所需,次数不多的高价消费甚至抵不过多次普通消费的累加.
现在,说起商家的衣食父母,主要是说哪些人呢谈衣食父母的概念,肯定离不了消费力.
当下社会消费力最强的人是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人.
1970年至1980年期间,"计划生育"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但尚未形成相关法律或政策.
1984年4月13日,中央转发了《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的七号文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坚决制止大口子,即严禁生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严禁徇私舞弊,对在生育问题上搞不正之风的干部要坚决予以处分.
1980年至1990年期间,计划生育认识逐渐形成了"一孩"政策.
1990年之后,相关的文件正式出台.
虽然这个过程跨越了近20年的时间,实际上在1970年第一次计划生育之后,新出生的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了.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稳步向前,这些独生子女大多在成长过程中衣食无忧、生活富足,长大后受过高等教育.
如今,这些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消费的中坚力量.
虽然他们大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朝九晚五,只有极少数是"有钱人".
高等教育与平凡岗位是一对略显矛盾的主体.
因为这群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曾对未来充满了想法,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活生生地发生在他们身上.
这决定了他们拥有中产阶级的思想,但却只有无产阶级的消费能力.
一方面,他们放不下心中炽热的火焰,忘不掉毕业那年在高等学府前,戴着学士帽时对自己说过的话:"要做出成绩来,要过上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在踏入社会后逐渐清楚地认识到"成功"这个词真的不是自己努力就够了.
从大的层面上来讲,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差强人意,国家GDP增速放缓;从小的层面上来看,用人企业工资福利下降,晋升机会减少,个人创业成功几率变小,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他们的精神世界与品位已经早早地上升了一个台阶,但现实世界与物质条件仍然停留在普通水平.
这就造就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他们特别向往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匹配的生活,并一直在试图拥有这样的生活或进入这样的圈子,却因为能力和机遇有限而暂时不能达到.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偶尔享受小资的生活,他们往往喜欢出入一些看似很高档的场所,愿意购买一些描述得很高级的东西.
每当这一系列行为发生的时候,他们会特别热衷于将自己认为有品质的、高档的物品分享给周围尽可能多的人.
感谢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因为他们爱分享,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产品缔造者的成果.
更应该感谢的是,这样一群人在今后会越来越多,而他们也会持续成为消费的主力军.
当产品生产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消费者或者用户是怎样的一群人,明白了他们的心理时,变现才可能继续进行.
了解这群人心里在想什么,才能画出对他们胃口的饼,继而实现变现.
2003年,淘宝网的出现正式开启了商业形态的新纪元.
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淘宝成为除实体店以外的唯一一个开店渠道.
它的出现,最初只是为生意人提供了一个不需要实体经营场所的平台,但生意人仍然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客源、扩大生意额,本质上跟实体店经营是一样的.
但当第一个人利用美貌、身份、名气等附加物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起粉丝,并实现单店单日销量上百、上千甚至上万的成绩时,淘宝网不再只是一个货物变现的平台,它更像是一个人生变现的孵化器.
最近五年,你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都开始用淘宝了,全民淘宝已经成为现实.
但从2003年到2008年,淘宝并没有那么吸引人.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淘宝可以"俘获"几乎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呢2012年左右,有一个成都的淘宝店主,经营着一家在当时是三皇冠的女装店,每个月大约可以卖出4000~5000件女装,毛利润大概有4万~5万元的样子,除去人工成本,净利润可能达到2万~3万元.
各位不要急着表示这个收入不错,你们可知道,他的工作不分昼夜,连在正常饭点吃饭都是奢望而如今呢,还记得前文提到的雪梨吗一个小女生,月入千万的.
为什么两者收入差距会这么大做个简单的对比,三皇冠淘宝店的商品页上,没有模特穿着产品的效果图,都是单纯地对衣服进行拍照和简单描述;而雪梨的淘宝店里,都是她自己充当模特的街拍照片,并且这些图片的拍摄地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有人认为,因为有模特的店铺能看到服装上身效果,所以比没有模特的店铺销量好,其实不然.
我们看到的是整张图片,包括服装、人物和场景,我们看到漂亮的模特穿上了时尚的服装,行走在伦敦大桥下,这样的生活是我们分外憧憬的,我们渴望穿上跟她一样的衣服,哪怕是行走在一个普通城市的普通街道上,也能感受到时尚感爆棚.
人们买的,其实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向往.
淘宝店主们卖的,其实也不是一件衣服,而是要通过卖衣服让购买者以为,穿上这件衣服,就能过上与模特一样的生活.
你也许会质疑,淘宝店主是否如我所说的这般精明,这般深谙消费者心理那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在你心中被划定为知识分子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深入用户心理的.
大多数炒股的人都会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收入囊中,作为枕边读物.
为什么因为这本书最为人所熟知的读者是股神巴菲特.
"19岁那年,巴菲特得到一本华尔街传奇投资者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
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个时刻,因为他可以运用书中介绍的框架做投资.
巴菲特曾说:'想毕生投资成功,不需要高人一筹的智商、异于常人的商业洞见和内幕消息,需要用于决策的知识框架,还要有能力避免这一健全的框架遭到侵害.
本书准确又清晰地界定了何为适合的框架.
你必须管理情绪.
'"这样的宣传文案被广泛应用在各处为此书"站台",因此,炒股之人必备《聪明的投资者》似乎就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
然而,众所周知的另一现象是,炒股的群体分为机构、大户和散户,而散户的数量占到了炒股数体的绝大部分.
在散户当中,亏损的人占了一部分,韭菜(炒股新手)又占了一部分.
试问,这些人都适合读《聪明的投资者》吗或许,更适合他们的是一些炒股入门类书籍.
但为什么《聪明的投资者》能够保持长年经久不衰的销量,几乎炒股之人人手一本呢一方面,因为此书的作者久负盛名,另一方面,此书在营销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放大了巴菲特与此书的关系,抓住了炒股之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股神的心理,为购买者虚构了一个"买哪只股票,哪只股票涨停"的情景,甚至虚构了一幅天天满仓涨停的画面.
出版此书的人必是深谙营销之道的专家.
亲爱的读者,这次你不会再认为这是无意为之了吧.
实际上,无论是专业领域的书籍,抑或是日常所需的服饰,都在售卖产品的同时为购买者勾勒出一个使用产品后的鲜活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实现产品的变现.
与用户心理产生反应的方法其实就是为用户讲故事,"讲"的手段可以是图片、文字、视频等,故事的内容可以千奇百怪,但故事的主题只有一个:因为拥有了这件商品,我成了这样的人.
这很像软件开发领域对"用户故事"做出的定义,即描述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
其实,不仅是软件推向市场的时候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介绍或宣传,对每一样商品生产者来说,他们都应该清晰地告诉目标用户,用户获得商品之后,对自身的改变是什么.
好的用户故事应该包括角色、功能和商业价值三个要素.
1.
角色:谁要使用这个功能.
2.
功能: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
3.
价值: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那么,要与用户心理产生反应就变成了要写好一个用户故事.
这有赖于产品生产者去了解用户的心理,如果客户大部分是女性,那么以情感为主线的故事更能引起她们的共鸣;如果客户是男性居多,那么成功人士的故事更让他们热血澎湃;如果客户针对的是企业老板,相信他们更愿意听企业发展或同行经历的故事,等等.
讲故事的另一好处是赋予了品牌生命力,让品牌可以鲜活起来.
从画饼到变现暂不说你为用户画了一张什么样的饼,是接地气的葱油饼、分量足的东北大饼,还是洋味儿的乳酪饼呢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产品本身好是最基本的条件,做餐饮的要味道好,做服装的款式和品质要好,做文化产业的要内容好,更核心的是,要让用户对产品津津乐道,热衷于向人推荐.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多数人的行为极易影响个人的行为,所以心理学上有"盲从"的说法.
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里,用户囿于经济原因"只能看,没法选";而在当今社会,人们经济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扩大了用户选择的范围和可能.
也就是说,商家所面对的用户还是以正在提升消费能力的人群为主.
全世界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毕竟只有少数,大多数社会人都还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而这部分人,也是上文所说的想要符合品牌属性的人.
他们也是最容易因为产品带来的优越感而去分享,从而影响他人的人.
因此,让人时刻愿意提起,并乐于分享给他人的产品属性变得更为重要了.
如何能达到这一属性呢想想什么样的事情会让我们特别希望向旁人炫耀那必是一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情.
做一个让用户因为购买它、使用它而感到骄傲,甚至感到拔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的产品,这就对了.
要说让人感到品牌个性而乐于分享、甚至炫耀,从而吸引了更多生意的例子,最典型的要属各类五星级、七星级的高级酒店了.
以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为例.
滨海湾金沙酒店每晚价格基本上不会低于3000元人民币,除了高昂的住宿费用,酒店楼上那个独一无二的、能够俯瞰新加坡全景的标志性无边泳池也是其为外界所熟知的原因之一.
自2010年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开业以来,但凡明星前往新加坡,通常都会入住该酒店.
当一些名人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了自己在无边泳池的照片时,这家酒店的高价以及它的无边泳池彻底火了.
收入尚可的年轻人再去新加坡,十有八九都会选择这家酒店,百分之百会在无边泳池拍照留念,并把照片展示在他们的社交平台里.
2016年年初,途牛旅游网发布了《2015年酒店用户消费行为分析报告》,结合途牛提供的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近100万间的酒店预订信息,对当前酒店市场的消费特点进行了分析.
当中提到,20~30岁的年轻用户是酒店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在对酒店类型的选择上,更加热衷于中高端酒店.
看来,在酒店的选择一事上,能够让年轻用户感觉到高级,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住宿体验分享给身边的人,就是一次成功的画饼,也能为酒店带来货真价实的好处.
如何能够让产品看起来、用起来感到高级毕竟没有产品制造商会希望自己的产品让人感到低端.
只是高级的定义抽象且难以把握,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失败案例并不少见.
如何才能让一个产品变得有趣起来什么东西让你觉得个性化、有调性在这个物质的社会,大多数人看人的眼光停留在衣服的品牌、车的品牌、手表的品牌上,越是大牌的商品越能让人感觉到高级.
让人感觉到高级的往往是奢侈品.
那么,就将你的产品当作是奢侈品一样去打造.
问题变得简单了.
方法就是产品制造者用对待奢侈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产品.
奢侈品营销的核心是什么"它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使用它",也许这句话本身过于简单粗暴,所谓的"它是什么不重要"也并非百分之百的真理,毕竟产品的好坏才是其得以长久延续的根本,但也足以说明,"谁在使用它"为一件产品带来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产品的价值与价格赋予了它能否被作为奢侈品的内涵,但是,首先是使用产品的人的身份赋予了产品外在名气和地位,所以,让产品的前50个用户尽可能高端是将产品与高级感联系起来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月神科技-美国CERA 5折半价倒计时,上新华中100G高防云59起!

官方网站:点击访问月神科技官网优惠码:美国优惠方案:CPU:E5-2696V2,机房:国人热衷的优质 CeraNetworks机房,优惠码:3wuZD43F 【过期时间:5.31,季付年付均可用】活动方案:1、美国机房:洛杉矶CN2-GIA,100%高性能核心:2核CPU内存:2GB硬盘:50GB流量:Unmilited端口:10Mbps架构:KVM折后价:15元/月、150元/年传送:购买链接洛...

wordpress公司网站模板 wordpress简洁高级通用公司主题

wordpress公司网站模板,wordpresss简洁风格的高级通用自适应网站效果,完美自适应支持多终端移动屏幕设备功能,高级可视化后台自定义管理模块+规范高效的搜索优化。wordpress公司网站模板采用标准的HTML5+CSS3语言开发,兼容当下的各种主流浏览器: IE 6+(以及类似360、遨游等基于IE内核的)、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Opera等;同时...

UCloud云服务器低至年59元

最近我们是不是在讨论较多的是关于K12教育的问题,培训机构由于资本的介入确实让家长更为焦虑,对于这样的整改我们还是很支持的。实际上,在云服务器市场中,我们也看到内卷和资本的力量,各大云服务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更不用说个人和小公司服务商日子确实不好过。今天有看到UCloud发布的夏季促销活动,直接提前和双十一保价挂钩。这就是说,人家直接在暑假的时候就上线双十一的活动。早年的双十一活动会提前一周到十天...

吴晓波频道买粉为你推荐
9flash怎么使用ePSXe啊?腾讯文章腾讯罗剑楠是何许人也?直播加速怎么让已拍摄好的视频加速畅想中国20年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畅想一下未来的中国!!怎么升级ios6iPad怎么升级到iOS6正式版?lockdownd[求教]在淘宝买了张激活卡,请问怎么取消激活2012年正月十五2012年正月十五上午9点27分出生的女孩儿五行缺什么,命怎么样机械键盘轴打游戏用机械键盘到底什么轴好?网站优化方案网站优化方案怎么写?微信电话本怎么用怎么用微信打电话
代理主机 国外服务器租用 hawkhost优惠码 国外idc 主机合租 seednet 200g硬盘 美国免费空间 免费dns解析 免费网页申请 Updog 双12 英国伦敦 秒杀品 酸酸乳 双十二促销 webmin dns是什么意思 qq空间论坛 护卫神主机管理系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