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mail.126.com

mail.126.com  时间:2021-03-22  阅读:()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创新团队)编号年度2016年团队名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线性皮肤病防治创新团队团队所在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填表日期2016年5月6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制一、基本情况团队名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线性皮肤病防治创新团队研究方向高原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团队带头人何黎主要支持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成立时间2000年推荐单位(盖章)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推荐材料密级无可否公示可可否公开宣传可学科分类名称1皮肤病学代码320472药物化学代码350103药学其他学科代码35099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卫生和社会科学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医疗卫生二、人员构成(一)成员结构总人数26男14年龄结构65周岁以上00%50-65周岁415%女1235-50周岁1558%35周岁以下730%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副高级中级519%1038%1038%学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1765%727%28%(二)主要成员带头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所在单位研究领域团队工作时间(年)1何黎女54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162刘海洋男45研究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活性成分分离、提取研究93郭振宇男53教授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防治新产品研发及企业管理14其他主要成员4刘流男59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165吴文娟女34副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76涂颖女43主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117徐丹女36讲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88郭美华女54副研究员昆明医科大学科研管理69高绍阳男40工程师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防治新产品研发及企业管理1110顾华女38副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1211孙东杰男43副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712庞勤女32主治医师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613杨小燕女29主治医师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614马骁男34工程师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防治新产品研发815杨智男42副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12三、团队简介(限3000字限以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线性皮肤病防治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与人才培养.
团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基础理论、防治体系、产业化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

1999年何黎教授担任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带领团队,针对光皮肤病发病机制不清、诊断不明、治疗主要依赖激素和抗生素、缺乏对患者跟踪随访和规范化防治,造成临床有效率低、复发率高的难点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云南光皮肤病病源及植物资源优势,形成了产、学、研、用的创新团队: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牵头,进行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根据临床需求及发病机制研究成果,负责云南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筛选及提取,并由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共同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效性护肤品用于光皮肤病临床治疗.
2007年被云南省卫生厅认定为云南省皮肤病研究所,2008年被遴选为"云南省创新团队",2011年通过验收,2015年考核为优秀,获滚动支持,2012年成为"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全国痤疮研究中心"、"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研究中心",2013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洪铎院士工作站".

团队带头人何黎教授成为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学组组长,所带领的团队已成为我国该领域的优势团队.
团队固定成员共26人,拥有高级职称15人,其中正高5人,博士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西部之光人才1人,云南省云岭学者一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主席及云南省政府首届"兴滇人才奖"1人.
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成立至今,团队共为国家及社会培养了8名学科带头人,3名大型企业高管,1名博士后及12名博士、142名硕士研究生,培养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研究生10余名,与法国贝桑松大学共同培养博士1名,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
同时,通过组织国际皮肤屏障学术会议、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及云南省基层大讲坛,为国内外及云南基层培养专业人才4000多人次.

近15年来,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地区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等48项基金支持下,在何黎教授的带领下,针对云南高发的光皮肤病,以临床为导向、科研为契机、人才培养为动力、产业化服务于患者为宗旨,深入开展了光皮肤病发病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研究.
创建了国际最大的光皮肤病病例样本库,为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开放性平台;率先发现了中国人光加剧性皮肤病的关键致病基因,突破了光加剧性皮肤病遗传学在国际领域研究的瓶颈;成功实现了产、学、研、用,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效性医用护肤品,解决了光皮肤病临床治疗的核心问题;创建的光皮肤病防治新模式明显提高了疾病有效率,从21.
25%提高到88.
75%,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从56.
25%降至10%,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团队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侨界突出贡献奖1项和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主编及参编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SCI收录论文65篇(最高影响因子11.
47),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成果在全国2000多家医院并通过电商等方式服务于全国200多万患者,自主研发的功效性医用护肤品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
22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近十五年来,团队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有:一、创建了国际样本量最大、覆盖病种最全的光皮肤病样本资源库,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开放性公共平台.
团队以云南病源为基础,组织全国54家医院,收集了全国光皮肤病,如:皮肤癌、多形性日光疹、光加剧性皮肤病痤疮等国际上较为完整的12种病种,并采用RUROFreezerPro管理软件建立了1.
5万例含有皮损及血清病人的样本库,已发展为国内外该领域公共研究平台,如美国HenryFordHealthSystem、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利用此资源库样本和本团队合作,开展光皮肤病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
成果发表于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IF=6.
314)等杂志.
团队发展成为"全国痤疮研究中心"、"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研究中心".
二、光皮肤病致病机制研究在国际上有重大突破,为光皮肤病防治及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1.
丰富和发展了皮肤屏障学说:揭示了皮肤屏障受损是光皮肤病发生的共性机制,创新地提出了修复皮肤屏障是光皮肤病防治基础的新观点.
该观点被写入"中国痤疮诊治、中国黄褐斑诊治"等诊疗指南,已在皮肤领域广泛推广,并为采用云南植物研发恢复皮肤屏障治疗光皮肤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
在早期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对云南汉族痤疮病例开展了易感基因研究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光加剧性皮肤病-中国人重型痤疮2个新的易感基因:11p11.
2和1q24.
2上DDB2及SELL基因导致重型痤疮患者出现皮脂溢出、炎症及疤痕的临床特征,为采用云南植物防治痤疮提供了新靶点.
成果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IF=10.
742).
3.
揭示了皮肤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明紫外线诱发皮肤癌的机制与其通过DNA-PKcs/mTORC2复合物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利用首创的日光性角化病组织模型,从组织水平阐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皮肤原位癌向恶性鳞癌转化的重要信号通路,为皮肤癌防治提供新靶点.
成果分别发表于MoleculeCancer(IF=5.
13)及ArchDermatologyResearch(IF=2.
3).
4.
首次建立光加剧性皮肤病-黄褐斑新的四种分型诊断新技术:发现黄褐斑的发生除了存在色素合成障碍外,还存在血管因素,并在传统的玻片压诊检测技术基础上联合皮肤CT、皮肤镜等新型皮肤美容诊断技术,提出了黄褐斑在临床上存在四种不同的类型及分类型优化治疗的理念,解决了临床治疗有效率低的难点问题.
团队首席专家何黎教授受邀在第三届东亚皮肤科大会做特邀发言.

5.
首次证实颧部褐青色痣是一种独立色素痣,创建了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的鉴别方法及治疗原则,同时证实了容易与黄褐斑诊断混淆的颧部褐青色痣是一种独立色素痣,其痣细胞来源于神经嵴,建立了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鉴别的临床及组织学标准,为临床颧部褐青色痣采用调Q激光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临床黄褐斑及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结果发表于PigmentCellMelanomaResearch(IF=4.
344).
三、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云南天然植物,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功效性医用护肤品,为光皮肤病防治提供了新产品,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基于光皮肤病发病基础研究和光皮肤屏障学说,率先在国际上采用云南青刺果、马齿苋、滇重楼及滇山茶,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功效实验及全国44家医院临床验证,能够修复皮肤屏障、抗炎、祛色素及防晒等作用的"薇诺娜"功效性医用护肤品,通过全国皮肤科医师、电商、皮肤医疗美容中心向全国推广并广泛应用于多型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痤疮、黄褐斑等光皮肤病的临床防治.
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获7个国家特殊类型化妆品批件,4种植物活性成分被CFDA批准为化妆品原料,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
22亿,被评为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及云南省重点产品.
四、创建光皮肤病防治新模式,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了复发率.
以治病与治未病为指导,以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为依据,将研发的医用护肤品与传统药物相结合,采用信息化技术,创建了光皮肤病个性化治疗、全程式管理的防治新模式.
制定5个疾病诊疗指南,推进光皮肤病规范化防治.
有效率从21.
25%升至88.
75%,复发率从56.
25%降至10%.
团队针对光皮肤病防治难题,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为抓手,突破光皮肤病基础研究和防治关键技术,提升团队协同创新和服务广大患者的能力,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致力于光皮肤病研究的优势团队.
未来团队将继续开展光皮肤病基础理论、防治新产品、诊断新技术及防治新模式创新研究,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

四、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限8000字以内)(一)团队建设情况1.
团队发展概况由美国HenryW、奥地利HerbertHGnigsmann及新西兰JohnL.
M.
Hawk三位教授提出的光皮肤病,是指一类因紫外线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皮肤病,主要包括:①光致皮肤癌,如日光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②光加剧性皮肤病,如痤疮、黄褐斑、颧部褐青色痣等;③光敏性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等;④光老化.
该类皮肤病发病率高(多形性日光疹达10%-20%;痤疮达49.
6%)、病种多、病程长、临床表型多样、易复发、癌变(日光性角化病向鳞状细胞癌转化达16%),受累人群多,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身心健康,已成为关乎民生的重要疾病.

云南地处高原,平均海拔2300—3800米,紫外线照射时间长(12小时35分钟/天),强度大(最大值:72.
5W/m2,紫外线指数为5级),其低纬度高原气候导致光皮肤病疾病类型及表现形式多样性,发病机制复杂;云南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光皮肤病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云南省由于生物资源多样性,具有丰富多样的活性物质资源,为研究光皮肤病及利用云南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治疗光皮肤病的防治新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教授,针对光皮肤病存在发病机制不清、诊断不明、治疗过度依赖激素和抗生素、缺乏对患者跟踪随访和规范化防治,造成临床有效率低、复发率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率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构建了"光线性皮肤病"创新团队,开展光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并于2008年遴选为云南省首批创新团队.
在此基础上,需要依据基础理论结果,寻找及研发具有恢复皮肤屏障、抗炎、去色素新产品,使基础理论研究能够转化,真正服务于临床.
为此,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依托云南丰富植物资源优势,进行云南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筛选及提取,为光皮肤病临床防治新产品研发提供资源,同时,又与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光皮肤病基础研究及植物活性成分筛选基础上,共同研发光皮肤病防治新产品,从而构建了一支立足于进行"高原光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及综合防治研究"的创新团队.
2012年成为"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全国痤疮研究中心"、"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研究中心"、2013年被遴选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13年成为"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院士工作站".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线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在何黎教授的带领下,系统深入地开展了光皮肤病致病新机理、防治新产品以及预防新模式的研究,形成了光皮肤病致病机制研究、防治新产品研发以及防治新模式的应用及推广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
团队建设情况(1)组织结构建立以团队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学术委员会咨询指导,依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设有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项目执行组以及办公室.
团队管理委员会:由依托单位分管副院长、科技处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以及团队主任和副主任组成,对团队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建议,对团队运行、科研和人才培养任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学术委员会:基于国家级、省级平台及院士工作站,由国内外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组成.
是创新团队的学术咨询机构,负责审议团队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研究设计与实验方案,审议创新团队的年度工作等.

创新团队主任职责:贯彻执行依托单位创新团队管理委员的决议,全面负责创新团队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团队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定期召开各项目组工作会议和专家顾问会议;创造良好环境以稳定机构的技术队伍及促进科研人员的流动和技术相互渗透,努力吸收和培养博士后以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客座研究人员,吸收有成就的出国留学、技术进修人员来本机构工作,保持科研人员队伍结构合理性.

下设四个项目组,团队副主任由团队主任聘任,分别在临床诊疗、基础研究等方面各负其责:资源库管理及基础研究项目组副主任主要负责临床病例资源的收集与管理,建立档案,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管理;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围绕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及植物活性成分开展系列实验研究;植物研究及成果转化项目组副主任主要负责马齿苋、青刺果、重楼、滇山茶等防治光皮肤病的天然药用植物筛选、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将研发新产品推广上市,申报专利等.
临床诊疗项目组副主任主要依据团队针对疾病致病机制实验研究结果及国内外疾病诊治指南等文献,组织专家制定光皮肤病临床优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推广;(2)制定健全的运行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保障机构良好工作环境:团队实行"开放、流动、合作、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
为加强团队组织管理,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落实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加强协调与监督管理,整合硬件平台,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1)实行由管理委员会监督,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
团队带头人主持团队全面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和项目组首席专家会议,确定研究方向及审定研究项目,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
2)实行以创新贡献为导向的激励评价机制团队在工作评价及人才激励机制上,采取以创新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录用团队成员.
定期对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科研人员进行考核,制定相关绩效奖励分配与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各成员潜力,调动各方积极性.

3)以关联服务为平台,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团队集合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优秀人才,创建了"产学研用"新型合作模式,制定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
4)以承担重大项目、联合培养学生为牵引的协同研究模式团队共同申报国家及省重点项目,并以项目为牵引,联合培养学生,吸纳相关研究人员加入团队,既有从事基础研究人员、又有从事药物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人员,形成多元化开放合作运行模式.
(3)文化建设团队近20多年发展历程中一直奉行"传承、发扬、艰苦、卓越"的宗旨及"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精神,在团队成员中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团队成员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在具有前瞻性的团队战略目标指引下,团队上下一心,共同协作,团结奋进,勇于创新,为奔向世界一流的光皮肤病致病研究及综合防治创新团队而努力.

3.
团队人员结构及专家队伍(1)团队人员结构团队成员共26人,拥有高级职称15人,其中正高5人,博士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西部之光人才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云岭学者1人、云岭名医2人、兴滇人才1人,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层次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队伍.

(2)专家队伍团队带头人:何黎,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国家二级教授,博士、博导,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云南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全国痤疮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岭学者、云岭名医、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
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光医学皮肤屏障学组组长、云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管理协会皮肤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光线性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省级重点项目11项,主持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出版书籍13部,其中主编6部,《美容皮肤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获专利3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特别是痤疮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NatureCommunications.
团队骨干:刘海洋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2007年入选中组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成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已成为昆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开展了20余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分离鉴定了500余个化合物,其中150多个为新化合物,合作开展了天然活性化合物在日化中的应用,发现了一批潜在的抗炎、抗菌、美白的活性化合物或提取物,并用于药用化妆品中.
在国际学术刊物J.

Biol.
Chem.
,CellRes.
,J.
Nat.
Prod.
等刊物上发表56篇学术论文,其中48篇为SCI论文;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3项已经获得授权.
团队骨干:郭振宇博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博导,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主席,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会长,云南省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
是亚洲品牌十大最具影响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创新人物、云南民营企业十大最具创新能力企业家人物,获中国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云南省政府首届"兴滇人才奖".
作为团队转化医学在光线性皮肤病综合防治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带头人,组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支持下,共同进行薇诺娜功效性护肤品研发工作,成果研发出治疗光皮肤病七大系列产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经过全国著名医院皮肤科临床验证,并创新性的通过医院医生推荐、电商、皮肤医疗美容中心等将产品推广至全国,受益人群达200多万,产值达4.
22亿元.

4.
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1)人才培养加强团队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派学科骨干刘海洋研究员、汤諹副教授分别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
选送团队骨干到国内知名院所进行专项进修学习,杨智副教授到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专修激光美容;孙东杰副教授到山东皮肤病研究所专修皮肤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冯家琪讲师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修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化临床应用.
团队带头人何黎教授、刘流教授成为"云岭名医"、何黎教授成为"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及"云岭学者"、刘海洋研究员成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团队核心成员刘海洋博士从副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团队成员顾华晋升为副教授.

加强对本学科硕士、博士的培养,为国内外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承担了昆明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累计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43人,其中,为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地培养研究生10余名,与法国倍桑松大学共同培养博士1人,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
为国内外光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方向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我省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皮肤病疑难误诊学习提高班"、"全国皮肤美容医师培训学习班"及每月1次基层大讲堂活动、住院医师培训、专家亲临指导临床等形式,每年为我省广大基层医院培养该领域专业技术人才600人次,并与100多家云南省基层医院建立"高原光皮肤病防治联盟",对提高我省光皮肤病的防治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交流合作1)主办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团队积极开展与国外科研院所的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贝桑松大学、泰国朱拉龙宫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研究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人才培养,自主研发薇诺娜功效性产品国际化进程.
团队借助团队带头人是"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之职,主办"亚太皮肤屏障研讨会";借助院士工作站平台,与陈洪铎院士共同组织"国际皮肤美容会议"等学术会议.
团队成员近年来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2人次,其中何黎教授受邀分别在世界皮肤科大会、东亚皮肤科会议等学术会议做专题讲座5次,团队其他成员在世界皮肤科大会、亚太皮肤屏障学术交流大会以及中国-巴基斯坦学术交流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做大会专题讲座4次.

2)国内学术交流合作:团队依托全国痤疮研究中心、陈洪铎院士工作站、全国光医学皮肤屏障研究中心等平台,与我国高原地区(甘肃、宁夏、四川、贵州、陕西等)及我省各地州医院48家医院建立了联盟医院,保存长期合作关系,收集云南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同时还收集了全国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建立了国际最大的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库,为保障疾病发病机制深层次研究提供合适的病源资源.

依托陈洪铎院士工作站、全国痤疮研究中心、借助教育部创新团队、陈洪铎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进行光线性皮肤病发病机制深层次研究.

依托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薇诺娜医疗美容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新的功效性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推广,保证转化医学可持续性发展.
(二)创新能力与水平团队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地区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等48项基金支持下,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侨界突出贡献奖1项和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SCI收录论文65篇(最高影响因子11.
47),授权发明专利5项.
近三年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
22亿元,成果在全国2000多家医院应用于200多万患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围绕光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防治新产品研发以及防治新模式的应用及推广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获得了如下四项标志性研究成果:1.
创建了国际样本量最大、覆盖病种最全的光皮肤病样本资源库,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开放性公共平台.
针对国内外长期以来开展光皮肤病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研究缺乏足够样本量的难题,团队利用云南强紫外线地区光皮肤病高发的病源优势,依托全国痤疮研究中心、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研究中心等平台,组织全国54家医院收集样本,建立了RUROFreezerPro管理的病源资源库包括痤疮、黄褐斑、颧部褐青色痣、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日光性银屑病、日光性白癜风等15种病种,共1.
2万例病例.

美国HenryFordHealthSystem、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利用资源库样本和团队合作,进行恶性黑素瘤BRAFexonT1799A研究,论文发表于JInvestDermatol(IF=6.
314).
2.
光皮肤病致病机制研究在国际上有重大突破,为光皮肤病防治及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1)丰富和发展了国际皮肤屏障学说.
上世纪80年代美国PeterElias教授提出了"皮肤砖墙结构屏障学说",在此基础上,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从广义皮肤屏障(物理性屏障、免疫性屏障、色素性屏障、神经性屏障等)的视角来揭示光皮肤病皮肤屏障功能与作用.
利用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发现光皮肤病存在皮肤屏障受损的共性特征,从细胞水平揭示了其皮肤屏障受损及其诱发和加重光皮肤病的微观机制,创新性提出了修复皮肤屏障是光皮肤病防治基础的新观点.
该观点被写入"中国痤疮诊疗指南"等诊疗指南,并得到国际认可,项目负责人何黎教授成为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

(2)率先在国际上发现光加剧性皮肤病-重型痤疮2个新易感基因.
团队前期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对云南汉族痤疮病例开展了易感基因研究,首次发现等位基因CYP17-34C可能是男性重型痤疮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发现CYP11α基因的215-基因型可能是男性重型痤疮的遗传易感基因,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片段多态性与男性痤疮相关.
此后,团队利用高原汉族痤疮病例围绕雄激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开展了易感基因分析,发现HSD3B1基因rs6428829位点的多态性与高原地区汉族痤疮尤其是女性重型痤疮有相关性,上述结果均提示重型痤疮与遗传关系更为密切.
为此,团队依托所构建的病源资源库,通过7632例中国汉族重型痤疮病例及对照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中国汉族重型痤疮两个新的易感基因DDB2及SELL,它们可能通过参与皮脂溢出、炎症及疤痕形成过程,从而影响重型痤疮的发生,结果发表于NatCommun(IF=10.
742).
为痤疮患者遗传咨询,早期预警预测疤痕发生,开发抑制皮脂、抗炎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提供依据.
(3)揭示了皮肤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分子到组织水平进行系列研究,发现紫外线通过DNA-PKcs/mTORC2复合物磷酸化AktSer473位点,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增强皮肤角质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发现BRAFexonT1799A突变率在高龄恶性黑素瘤患者中明显增高;利用首创的日光性角化病组织模型,发现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紫外线诱导日光性角化病向鳞状细胞癌转化.
为有效遏制恶性肿瘤及应用云南植物研发抗癌新药提供靶点.
文章分别发表于MolCancer(IF=5.
13)及ArchDermatolRes(IF=2.
23).
(4)建立了黄褐斑四种分型诊断技术,为黄褐斑临床诊治开拓了新途径.
基于皮肤屏障受损可加重光加剧性皮肤病-黄褐斑,采用伍氏灯、玻片、毛细血管镜对黄褐斑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通过实验研究首次发现黄褐斑的发生不仅与色素合成障碍有关,还与血管因素有关.
创新性提出了黄褐斑的四种临床新分型:色素型、血管性、色素优势型及血管优势型,突破了传统治疗黄褐斑仅靶向色素的局限,在临床治疗中应依据临床分型,采用恢复皮肤屏障、改善血管微循环、抗炎及抑制色素的综合治疗模式,该方法被写入"黄褐斑诊疗指南",为黄褐斑临床诊治开拓了新途径.
团队首席专家何黎教授受邀在第三届东亚皮肤科大会做特邀发言.

(5)首次证实颧部褐青色痣是一种源于神经嵴及早期胚胎细胞的独立色素痣,创建了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的鉴别方法及治疗原则.
针对颧部褐青色痣易与黄褐斑混淆,引发漏诊、误诊,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难题,通过临床表型分析、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测,对颧部褐青色痣、黄褐斑进行临床及组织学比较研究,证实颧部褐青色痣的痣细胞位于真皮浅层,是一种独立色素痣,其痣细胞来源于神经嵴,建立了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鉴别的临床及组织学标准,为临床颧部褐青色痣采用调Q激光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发表于PigmtCellMelanomaRes(IF=4.
344)3.
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云南天然植物,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功效性医用护肤品,为光皮肤病防治提供了新产品,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团队前期研究证实光皮肤病存在皮肤屏障受损,提示临床应以修复受损皮肤屏障为首选,而目前临床防治多依赖激素、抗生素,易加重皮肤屏障受损.
国际上公认的修复皮肤屏障治疗方法是外用功效性医用护肤品,国外已有很多功效性医用护肤品品牌,针对我国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护肤品的现状,团队有别于国外主要依赖含矿物成分的天然活泉开发功效性化妆品的思路,创新性利用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功效性医用护肤品,打破了国外同类品牌对我国市场的长期垄断.

(1)从云南植物中筛选出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菌作用的四种天然活性成分.
对云南30多种植物进行详尽筛查研究,首次阐明青刺果油修复皮肤屏障机制;明确马齿苋抗炎活性成分为马齿苋多糖;验证了云南马齿苋提取物与国外的抗炎活性相当;首次从滇重楼茎叶部位分离鉴定了58个化合物,22个为新化合物,验证了滇重楼提取物抗痤疮棒状杆菌活性与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相当;揭示了滇山茶提取物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上述四种植物活性成分2014年被CFDA批准成为新的化妆品原料.

(2)研发出系列光皮肤病防治的新型功效性医用护肤品,并实现产业化.
依据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筛选及功效评价结果,研发出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老化、抗色素及防晒等作用的"薇诺娜"系列功效性医用护肤品,并经过全国44家医院1643例患者临床验证,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光皮肤病发生提供重要手段,首次以国产植物品牌解决了对激素、抗生素的长期依赖.
产品获发明专利2项及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已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1500多家医院使用,受益患者200多万,产值达4.
22亿元.

4.
创建光皮肤病防治新模式,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了复发率.
针对光皮肤病单一诊治模式,以治病和治未病为指导,以流行病学和机理研究为依据,采用信息化技术,创建了光皮肤病个性化治疗、全程式管理的防治新模式,并通过制定疾病诊疗指南及共识,推进光皮肤病防治规范化.

(1)建立以多技术集成、个性化治疗、全程式管理为特色的防治新模式.
建立含24807例光皮肤病患者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危险因素分析、发病机制研究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突出个性化治疗.
探索了集中西医相结合、传统药物与功效性医用护肤品、激光、果酸等现代技术相结合、早期诊断与疗后干预相结合、"治病"与"治未病"相结合的防治模式.
突破了以往光皮肤病预防的局限性.
有效率从21.
25%升至88.
75%,复发率从56.
25%降至10%.

(2)以制定国家疾病诊疗指南、共识及政策法规为依据,推进疾病防治规范化.
针对临床上多依赖激素、抗生素治疗,社会上滥用劣质化妆品,造成激素依赖性皮炎、化妆品皮炎频发的问题,项目组主持编写了"激素依赖性皮炎"、"护肤品皮肤科临床应用指南"等5个诊疗指南;主编出版《皮肤性病学》等全国统编教材、《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第一、二版)》等专著,推进疾病防治规范化.
同时,依托社会服务和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疾病诊治培训和大众的健康教育,受众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提升了我国光皮肤病防治水平.

(三)社会贡献与学术影响1.
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成果在全国2000多家医院受益患者超200万,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特别在高原边疆民族地区,有效减少患者就医成本,降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几率.
团队还通过与法国贝桑松大学、泰国朱拉龙宫大学学术合作,以及团队自身培养的东南亚地区研究生,将团队研究成果推广到东南亚和欧洲,对减轻因光线性皮肤病给患者带来的长期身心痛苦及社会问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
促进了行业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项目构建的新型防治模式、研发的功效性医用护肤品、制定的5个诊疗指南等,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滥用激素、抗生素、劣质化妆品导致毁容、损容事件不断发生等一系列问题,推动了行业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
推动了我国光皮肤病领域科技进步.
我国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较多,光皮肤病高发,项目有效提升了我国光线性皮肤病诊治技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新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对我国的垄断.
4.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光皮肤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项目组通过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每年举办的全国性学习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以及云南省基层大讲堂活动等,为国内外培养光皮肤病防治专业人才5000多人,成为国际该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四)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1.
服务能力团队已致力于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15余年,特别是近5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了人员结构合理、研究设施齐全、科研经费充足、组织管理先进、方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团队,已经成为全国该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团队建立了我国特有的光皮肤病专项实验室,占地面积300多m2,设置了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研究室,配备有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生物安全柜、低温高速离心机、酶标仪等设备,创建了国际上第一个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库,能够向我国各大科研院所提供研究平台及研究病例.
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和理论知识,团队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源结构合理,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每年为国内外培养大量的光皮肤病专业人才,能够为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区域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2.
发展规划团队根据国家十三五及教育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结合打造云南面向东南亚,将以临床为导向、科研为契机、人才培养为核心、团队建设为动力、产业化服务患者为宗旨,充分利用云南病源和植物资源优势.
继续围绕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开展新的深层次研究,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结果在光皮肤病综合防治的应用,积极推动产业化,为促进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团队通过五年建设,拟达到如下目标:力争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7项;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供产业化的技术2-4项;争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项;培养云南省专业技术人才2人,培养博士8-10人,硕士60人;出版学术专著4部.
通过十年建设,显著提高光皮肤病治疗有效率至92%,降低复发率至8%,将团队建设成为一支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1)光皮肤病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取得重大突破:提升现有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库的质量和服务功能.
质量上——增加不同民族疾病和不同病种,使资源库信息化和数字化,力争建成全国该领域最大的病源样本与血样资源库.
服务上——为全国提供可使用的研究平台和数据,加大开放,扩展与相关学校的合作,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深层次研究;通过开展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等方面研究,获得中国人痤疮易感基因;创新开展皮肤屏障和免疫反应相关性分子研究;深入推进皮肤癌的早期诊断和机制研究.
研究结果在国际上有重大突破.

(2)在光皮肤病综合防治方面,为全国搭建临床诊疗、防治经验资源信息化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现有功效性护肤品走向国际化:基于网络化平台提升光皮肤病管理系统数字化和标准化水平,实现病人的终身管理,为全国光皮肤病的治疗建立标准化诊疗模式提供个性化防治措施,以信息化带动临床防治工作的现代化;进一步探索用于皮肤病防治的植物活性成分,促进新型功效性护肤品的研发,实现现有薇诺娜功效性护肤品的国际化;研制出痤疮的早期诊断试剂盒,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

(3)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团队科研技术水平,推动团队研究成果国际化进程:同时,通过主办亚太皮肤屏障学术会议,与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德国、日本等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选送团队骨干分别到美国、法国等国家科研院所开展访问学者研究学习,提升团队在光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领域的科技水平,力争培养在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带头人1-2名.

在前期关于疾病以及植物活性成分研究基础上,研发新的功效性护肤品,如:针对黄褐斑的美白产品,针对激光术后的护理产品等,并通过与国际上知名的化妆品研发机构-法国贝桑松大学、泰国朱拉龙宫大学合作,依据国际化妆品研发标准,提升功效性护肤品-薇诺娜系列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推动该产品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通过团队的研究及辐射工作,能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光皮肤病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的认识,提高患者自我疾病管理意识,进而提高光皮肤病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通过团队转化医学新模式的构建,促进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方面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团队的建设,也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使平台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并形成特色和优势,同时,力争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汇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激发团队创造性、增强团队凝聚力及竞争力,全面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在全国建立一支该领域高水平的优势队伍,发挥创新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先锋、示范作用.
通过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将团队研究成果向东南亚辐射,建成面向全国及东南亚的光皮肤病特色人才培养基地.

附表一:团队标志性成果序号成果名称团队主要成员中的完成人/排名研发起止日期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日期依托计划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项)证明材料编号1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何黎/1,刘流/2,郭振宇/3,刘海洋/4,涂颖/5,顾华/7,徐丹/10,郭美华/11,吴文娟/212000年-2011年201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257、81060123)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09AD013)2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何黎/1,刘流/2,农祥/3,郭振宇/5,杨智/6,顾华/8,涂颖/112000年12月-2006年2月2008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2NG24),云南省新药研发项目(2003XY09)3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何黎/1,刘流/2,郭振宇/3,刘海洋/4,涂颖/5,顾华/7,徐丹/10,郭美华/11,吴文娟/212000年-2011年2013年获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257、81060123)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09AD013)4Twonewsusceptibilityloci1q24.
2and11p11.
2conferrisktosevereacne何黎/1,通讯作者,吴文娟/12008年-2013年2014年1月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
2014,5:2870,DOI:10.
1038/ncomms3870.
教育部创新团队(No.
IRT13067)国家自然科学基(81060123)5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青刺果油的功效护肤品及制备方法"何黎/1,郭振宇/2,刘海洋/3,涂颖/4,高绍阳/62008年-2012年2014年11月获授权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附表二:发表论文专著情况序号论文专著名称影响因子年卷页码(xx年xx卷xx页)发表时间(xx年xx月xx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国内作者(排序)SCI他引次数他引总次数是否国内完成证明材料编号1Twonewsusceptibilityloci1q24.
2and11p11.
2conferrisktosevereacne11.
47NatCommu.
2014,5:2870,DOI:10.
1038/ncomms3870.
2014年1月何黎、张学军、张亚平何黎、吴文娟、杨健康HeL,WuWJ,YangJK,ChengH,ZuoXB,LaiW,GaoTW,MaCL,LuoN,HuangJQ,LuFY,HuangYJ,LuQJ,ZhangHL,WangL,WangWZ,WangMM,XiaoSX,SunQ,LiCY,BaiYP,LiH,ZhouZC,ZhouFS,ChenG,LiangB,QiJ,YangT,ZhengX,SunLD,ZhangXJ&ZhangYP55是2-12-62DNA-dependentproteinkinasecatalyticsubunit(DNA-PKcs)-SIN1associationmediatesultravioletB(UVB)-inducedAktSer-473phosphorylationandskincellsurvival.
4.
257MolCancer.
2013,12(1):172-1802013年12月何黎涂颖TuY,JiC,YangB,YangZ,GuH,LuCC,WangR,SuZL,ChenB,SunWL,XiaJP,BiZG,HeL*44是2-22-63Theeffectofultravioletradiationonthe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Smadspathwayandp53inactinickeratosisandnormalskin1.
903ArchDermaRes,2013,305(9):777-7862013年11月何黎徐丹XuD,YuanR,GuH,LiuT,TuY,YangZ,HeL*.
33是2-32-64SteroidalsaponinswithantimicrobialactivityfromstemsandleavesofParispolyphyllavar.
yunnanensis.
2.
693Steroids.
2014,77(12):1242-8.
2012年10月刘海洋秦旭杰QinXJ,SunDJ,NiW,ChenCX,HuaY,HeL,LiuHY*.
1414是2-42-65Androgen,estrogenandprogesteronereceptorsinacquiredbilateralnevusofOta-likemacules4.
619PigmentCellMelanomaRes.
2010,23(1):144-1462010年2月刘流龙庭凤LongTF,LiuL*,HeL,ShenLD,GuH,YangZ,TuY,RuanRH,LiuY55是2-52-6补充说明:团队已公开发表SCI、EI论文65篇,总影响因子:130.
469,出版专著15部,其中主编《美容皮肤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第一辑、第二辑)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附表三:学术交流情况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报告人报告题目证明材料编号1第一届东亚皮肤科会议2010年9月30日-10月3日日本福冈东亚皮肤科协会何黎(大会主席及特邀发言)Theapplicationofnon-invasivebio-metrologicaltechnologyindifferentclinicalpatternsofmelasma2第二届亚太皮肤屏障研讨会2011年5月24日韩国首尔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何黎Hyaluronaninpsoriasisvulgaris,chronicactinicdermatitis,polymorphouslighteruptionandglucocorticoid-dependentdermatitis3第三届亚太皮肤屏障研讨会2012年4月14日中国南京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何黎Dysfunctionofepidermalbarrieringlucocorticoiddependentdermatitis4第三届亚太皮肤屏障研讨会2012年4月14日中国南京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顾华Thetherapeuticeffectofahyaluronan-dominanttopicalemulsiononatopicdermatitisinananimalmodel52013年亚洲皮肤科年会2013年7月10-13日香港亚洲皮肤科学会何黎GenepolymorphismofAcneinChina6第三届东亚皮肤科会议2014年9月24日-26日韩国济州岛东亚皮肤科协会何黎Melanogenesisinvariouscutaneousdisorders7第五届泛亚太皮肤屏障研讨会2014年11月22日台湾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何黎InvestigationofprinsepiaUtilisRoyleOli'seffectingonthecontentofceramideandtheexpressionofASH1invitroandvivo8第23届世界皮肤科大会2015年6月8-13日加拿大温哥华全皮肤科联盟球徐丹MechanisticstudyofTGF-β1/smadsignalingpathwayinactinickeratosis9中华医学会&国际美容联合会议2015年7月18日中国合肥国际美容协会、中华医学会何黎(大会主席及特邀发言)Studyonthefunctionofmainactiveingredientincosmaceuticalsanditsapplication10中国巴基斯坦医学联合会议2016年1月8-10日巴基斯坦卡拉奇巴基斯坦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徐丹TheclinicalfeaturesandmechanisticstudyofTGF-β1/smadsignalingpathwayinactinickeratosisofSouthwestChinesepatients附表四: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序号知识产权类别授权项目名称国(区)别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所对应标志性成果证明材料编号1发明专利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03135362.
22006年3月1日252826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万屏,农祥,王正文4-12发明专利一种含马齿苋提取物的功效性护肤品及制备方法中国ZL201210263777.
82014年06月11日1417062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何黎,郭振宇,刘海洋,庞勤,高绍阳,陈昌祥薇诺娜系列功效性医用护肤品4-1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青刺果油的功效护肤品及制备方法中国ZL201110372639.
92015年2月18日1588659何黎,郭振宇,刘海洋何黎,郭振宇,刘海洋,涂颖,高绍阳薇诺娜系列功效性医用护肤品4-14发明专利15-氧代绣线菊内酯,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中国ZL200810058170.
X2012年1月4日88897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郝小江、陈全、刘海洋、赵丽霞、邸迎彤、金海京、何红平、乐雯、高锁、王晓慧、杜蕾4-15发明专利15-氧代绣线菊内酯抑制Wnt信号途径的新应用中国ZL200910198665.
72012年9月12日104341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林、王伟、郝小江、刘海洋4-16实用新型一种隐形消痘贴中国ZL201520493293.
12016年1月13日4933298上海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俊姿、李冰、莫隽颖、周焱富、马骁、郭振宇、何黎7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冷敷贴中国ZL201520493292.
72016年1月13日4932439上海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绍阳、苏温柔、莫隽颖、周焱富、马骁、郭振宇、何黎8910附表五:团队承担项目情况序号项目名称研发经费(万元)项目来源项目编号研发起止时间状态(在研/已验收)负责人本团队主要成员中参与人/排序证明材料编号1NSFC-云南联合基金,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易感基因深度筛选及功能分析2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402223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研何黎杨智/2,吴文娟/3,孙东杰/42TGFβ1/Smad与PIKKs/Akt信号转导通路交互作用在紫外线诱导日光性角化病向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2540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研何黎徐丹/3,涂颖/4重楼药材基原植物非药用部位可利用的基础研究74.
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0363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研刘海洋3云南优势中草药—重楼抗痤疮丙酸杆菌抗菌、抗炎机制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81560506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研孙东杰4中国汉族重型痤疮易感区域1q24.
2及11p11.
2的精细定位及其易感基因功能研究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81460469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研吴文娟顾华/25高原地区痤疮与雄激素调控酶基因相关性的研究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0601232011年1月-2013年12月已验收何黎吴文娟/2,杨智/46日光性角化病中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作用机理的研究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308602572008年-2010年已验收何黎徐丹/2,涂颖/37薇诺娜新型功效性产品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3247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省院省校合作专项)2014IB0082014.
10-2017.
9在研马骁何黎/2,刘海洋/3,郭振宇/4,高绍阳/5,郭美华/12,涂颖/13,庞勤/238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疾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300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6722014年-2017年在研何黎刘流/3,,刘海洋/4,郭振宇/5,吴文娟/6,郭美华/9,顾华/12,涂颖/13,徐丹/15,高绍阳/17,杨智/18,庞勤/239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光线性皮肤病-省创新团队30云南省创新团队20080C013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验收何黎刘流/210NSFC-云南联合基金,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易感基因深度筛选及功能分析2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402223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研何黎杨智/2,吴文娟/3,孙东杰/4附表六:客观评价表序号评价方被评价方评价要点证明材料编号1教育部科技司陈洪铎院士等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建设论证2014年6月19日,受教育部委托,在云南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昆明医科大学组织和邀请专家对2013年度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建设规划进行论证,专家组审阅了团队的建设规划,听取了团队负责人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课题组长期从事高原光线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关联平台,使光线性皮肤病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光加剧性皮肤病-痤疮研究等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并研发了我国第一个经过实验及临床验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薇诺娜系列医用护肤品,被评为云南省2013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张亚平院士等专家"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课题2008年6月21日,由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该课题进行课题鉴定,专家认为:课题组自2000年以来,在多个基金资助下,通过产、学、研结合,系统开展了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系列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痤疮易感基因、AQP3与光老化等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高天文教授等专家"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课题2013年5月15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该课题进行课题鉴定,专家认为:课题在国家及省级16个科研项目支持下,紧紧围绕光皮肤病的发病机制、防治体系建设及相关产品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历经十年的系统和深入研究,获得了重要突破和创新.
成果对推动皮肤病研究和防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该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护肤系列产品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充分利用云南植物资源,将云南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经过功效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护肤品-薇诺娜系列医学护肤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了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
5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光线性皮肤病防治创新团队2014年9月云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云南省光线性皮肤病防治创新团队进行定期考核,按照"定期考核、滚动支持、优胜劣汰"的原则,经省创新团队定期考核委员会考核,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审定,该团队考核"优秀".

6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高原皮肤病防治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7月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昆明医科大学"高原皮肤病防治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中期评估,专家一致认为:协同创新中心对高原皮肤病临床难度问题,利用云南病源、植物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发病机制,研发防治药物,功效性护肤品等,运用到临床防治,建立高原皮肤病转化医学新模式.
评估结果:优.

7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11月云南省科技厅组织进行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考核,团队较好的完成了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开展的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成果转化、创新产出等目标任务,考核结果为"优",予以通报表扬,并在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工作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8云南省科技厅,新华社云南分社"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2014年2月云南省科技厅联合新华社云南分社组织2013年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该课题被评为2013年度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携手50多家大医院,组建优势学科团队,历时十年,凝练"药物王国"精华,从理论到应用,从技术到产品,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产学研用"产业化开发体系,让民生充满阳光.

9英国科学家团队痤疮遗传基因相关研究痤疮相关研究结果于2014年1月发表于在NatureCommunications,2014年6月NatureCommunications又刊出了英国科学家用相同研究方法发现的英国人重型痤疮的3个易感位点的相关文章,文中指出本项目发现的与中国人重型痤疮皮脂溢出、炎症及疤痕相关的2个基因,为不同人群重型痤疮易感基因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的遗传学依据.
10附表七: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序号获奖对象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授奖部门(单位)团队主要成员中完成人/排名证明材料编号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何黎/1,刘流/2,郭振宇/3,刘海洋/4,涂颖/5,顾华/7,徐丹/10,郭美华/11,吴文娟/21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何黎/1,刘流/2,农祥/3,郭振宇/5,杨智/6,顾华/8,涂颖/11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联合培养内皮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制备仿生组织工程骨基础及应用研究云南省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刘流/14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复方昆明山海棠对光敏性皮肤病临床及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何黎/15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瘢痕形成与增生在细胞因子作用下的实验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刘流/16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和太田痣的临床、组织学分析与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何黎/17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滇丹参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刘流/18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黄褐斑的临床分型及实验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何黎/19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毛发上皮瘤与角化型基底细胞癌细胞形态计量及DNA含量分析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何黎/210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基于少数民族DNA库的疾病基因及人群起源的分子遗传研究云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何黎/4附表八: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变化趋势(一)发表论文专著情况(二)学术交流情况(三)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四)团队承担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五)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六)其他附表九:团队合作情况汇总表类别成果名称本团队中合作者/排序备注标志性成果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何黎/1,刘流/2,郭振宇/3,刘海洋/4,涂颖/5,顾华/7,徐丹/10,郭美华/11,吴文娟/21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何黎/1,刘流/2,郭振宇/5,杨智/6,顾华/8,涂颖/11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何黎/1,刘流/2,郭振宇/3,刘海洋/4,涂颖/5,顾华/7,徐丹/10,郭美华/11,吴文娟/21Twonewsusceptibilityloci1q24.
2and11p11.
2conferrisktosevereacne.
NatureCommunications,2014,5:2870,DOI:10.
1038/ncomms3870.
何黎/1,吴文娟/1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青刺果油的功效护肤品及制备方法"何黎/1,郭振宇/2,刘海洋/3,涂颖/4,高绍阳/6发表论文专著情况Twonewsusceptibilityloci1q24.
2and11p11.
2conferrisktosevereacne.
NatCommu.
2014,5:2870,DOI:10.
1038/ncomms3870.
何黎/1,通讯作者;吴文娟/共同第一作者DNA-dependentproteinkinasecatalyticsubunit(DNA-PKcs)-SIN1associationmediatesultravioletB(UVB)-inducedAktSer-473phosphorylationandskincellsurvival.
MolCancer.
2013,12(1):172-180涂颖/1,杨智/4,顾华/5,何黎/通讯作者Theeffectofultravioletradiationonthe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Smadspathwayandp53inactinickeratosisandnormalskin.
ArchDermaRes,2013,305(9):777-786徐丹/1,顾华/3,涂颖/5,何黎/通讯作者SteroidalsaponinswithantimicrobialactivityfromstemsandleavesofParispolyphyllavar.
yunnanensis.
Steroids.
2012,77(12):1242-8.
何黎/6,刘海洋/通讯作者Androgen,estrogenandprogesteronereceptorsinacquiredbilateralnevusofOta-likemacules.
PigmentCellMelanomaRes.
2010,23(1):144-146刘流/通讯作者,何黎/3,顾华/5,杨智/6,涂颖/7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发明专利"一种含马齿苋提取物的功效性护肤品及制备方法"何黎/1,郭振宇/2,刘海洋/3,庞勤/4,高绍阳/5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青刺果油的功效护肤品及制备方法"何黎/1,郭振宇/2,刘海洋/3,涂颖/4,高绍阳/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隐形消痘贴"马骁/5、郭振宇/6、何黎/7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医用冷敷贴"高绍阳/1,马骁/5、郭振宇/6、何黎/7团队承担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NSFC-云南联合基金,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易感基因深度筛选及功能分析"何黎/1,杨智/2,吴文娟/3,孙东杰/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TGFβ1/Smad与PIKKs/Akt信号转导通路交互作用在紫外线诱导日光性角化病向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何黎/1,徐丹/3,涂颖/4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省院省校合作专项)"薇诺娜新型功效性产品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马骁/1,何黎/2,刘海洋/3,郭振宇/4,高绍阳/5,郭美华/12,涂颖/13,庞勤/23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疾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何黎/1,刘流/3,,刘海洋/4,郭振宇/5,吴文娟/6,郭美华/9,顾华/12,涂颖/13,徐丹/15,高绍阳/17,杨智/18,庞勤/23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光线性皮肤病-省创新团队何黎/1,刘流/2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何黎/1,刘流/2,郭振宇/3,刘海洋/4,涂颖/5,顾华/7,徐丹/10,郭美华/11,吴文娟/21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何黎/1,刘流/2,农祥/3,郭振宇/5,杨智/6,顾华/8,涂颖/11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方昆明山海棠对光敏性皮肤病临床及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何黎/1,顾华/5,杨智/6五、团队主要成员情况(一)团队带头人情况表姓名何黎性别女序号1出生年月1962年8月出生地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彝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是归国时间1995.
01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云南大学毕业时间2006.
02所学专业遗传学电子邮箱Drheli2662@126.
com办公电话0871-65329399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2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政职务科主任二级单位党派中国共产党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0年至今主要学习经历1980年9月-1985年7月,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2002年9月-2006年2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专业,博士曾于1993年1月-1994年1月到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访问学习科研工作经历1986年11-1992年9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1992年12月-1997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1997年8月-1999年11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11月-2000年11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科主任2000年11月-至今,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科主任2007年4月-至今,云南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2013年7月-至今,云南省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2013年11月-至今,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2010年4月-至今,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2007年11月-至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6月-至今,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学组组长2010年4月-至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光医学皮肤屏障学组组长2008年3月-至今,云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015年4月-至今,云南省医院管理学会皮肤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代表性成果带领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组织创建病源资源库;指导和参与光线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表痤疮遗传基因相关文章,首次提出皮肤屏障受损是光线性皮肤病发生共性机制),创建黄褐斑、颧部褐青色痣诊断新技术;提出基于云南植物活性成分开发防治产品新思路,组织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

代表性论文和著作1.
HeL*,etal.
Twonewsusceptibilityloci1q24.
2and11p11.
2conferrisktosevereacne.
NatCommu.
2014,DOI:10.
1038/ncomms3870.
2.
HeL*,etal.
DNA-dependentproteinkinasecatalyticsubunit(DNA-PKcs)-SIN1associationmediatesultravioletB(UVB)-inducedAktSer-473phosphorylationandskincellsurvival.
MolCancer.
2013.
doi:10.
1186/1476-4598-12-172.
3.
主编《皮肤性病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十二五规划教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4.
主编《美容皮肤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5.
主编《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第一辑、第二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2010年获奖励情况1.
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一)2.
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排名第一)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创新团队的组织、管理、协调和科研项目实施,提出团队管理理念,制定团队管理运行机制、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工作平台建设,负责团队科研方向的凝练和科研课题申报工作,并参与科研项目实施.

对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产业化做出重大贡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第一)、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三等奖3项(排名第一、第二),所负责的成果获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团队被遴选参加2015年云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展;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教材及专著15部,其中主编《美容皮肤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及《皮肤性病学》(全国5+3培训教材),所主编的《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第一辑、第二辑)已成为全国皮肤科医师对光线性皮肤病诊治的学习用书.
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
担任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痤疮研究中心及全国光医学皮肤屏障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云南省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云南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

投入团队建设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80%.
声明:本人遵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一)团队带头人情况表姓名刘海洋性别男序号02出生年月1971年9月出生地云南祥云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研究员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毕业时间2005.
02所学专业药物化学电子邮箱haiyangliu@mail.
kib.
ac.
cn办公电话0871-65223246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邮政编码650201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行政职务二级单位党派农工党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7年至今主要学习经历1990/09-1994/07,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化学系,本科1998/09-2005/0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2014/03-2014/06,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科研工作经历2005/03—2007/1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8/01—2013/1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组长2014/01—至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2007年入选中组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度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代表性成果开展了天然活性化合物在皮肤疾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根据民族民间应用背景,结合现代药理筛选平台,从云南特有植物青刺果、马齿苋、滇重楼、滇山茶获得一批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菌、抑制色素沉着等显著活性的天然产物(或有效部位),特别是首次从滇重楼茎叶部位分离鉴定了58个化合物,22个为新化合物,文章分别在Phytochemistry、PhytochemistryLetters等杂志发表.
并将活性成分用于光皮肤病防治产品研发中,合作开发了中国首个光皮肤病防治新产品-薇诺娜医学护肤系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代表性论文和著作1.
Xu-JieQin,Mu-YuanYu,WeiNi,HuanYan,Chang-XiangChen,Yung-ChiCheng,LiHe,Hai-YangLiu*.
SteroidalSaponinsfromStemsandLeavesofParispolyphyllavar.
yunnanensis.
Phytochemistry2016,121:20-29.
2.
Yan-ShiWen,WeiNi,Xu-JieQin,HuanYan,Chang-XiangChen,YanHua,Yung-ChiCheng,LiHe,Hai-YangLiu*.
SteroidalsaponinswithcytotoxicactivityfromtherhizomesofParispolyphyllavar.
yunnanensis.
PhytochemistryLetters2015,12,31-34.
3.
Yan-JieHuang,Ling-YunZhou,Jun-MinWang,QiangLi,Yuan-YuanGeng,Hai-YangLiu*,YanHua*.
TwoNewFlavonolGlycosidesfromPolygalasibiricaL.
var.
megalophaFr.
Molecules2015,20(12),21494-21500.
4.
Chang-LiSun,WeiNi,HuanYan,Zhen-HuaLiu,LianYang,Yong-AiSi,YanHua,Chang-XiangChen,LiHe,Jin-HuaZhao,andHai-YangLiu*.
SteroidalsaponinswithinducedplateletaggregationactivityfromtheaerialpartsofParisverticillata.
Steroids2014,92,90-95.
5.
Xu-JieQin,Dong-JieSun,WeiNi,Chang-XiangChen,YanHua,LiHe,Hai-YangLiu*.
SteroidalsaponinswithantimicrobialactivityfromstemsandleavesofParispolyphyllavar.
yunnanensis.
Steroids2012,77,1242-1248.
6.
HaiYangLiu,ChangXiangChen.
TwoNewSaponinsfromTaccaPlantaginea.
Chin.
Chem.
Lett.
,2002,13,633-636.
获奖励情况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排名第四)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团队主要带头人之一,协助团队带头人获教育部创新团队.
参与团队科研方向和部分科研课题的凝练筛选工作,组织实施团队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部分科研项目的实施,已成为昆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带领团队共同培养复合型研究生.
对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产业化推广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主要负责了云南特色植物在功效性护肤品中的应用研究,完成了多种植物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菌、抑制色素沉着活性部位的筛选、物质基础、有效部位制备工艺路线的设计与优化、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项目、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和企业委托项目等项目20余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第四);发表论文78篇,SCI收录68篇,获国家专利授权4项.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声明:本人遵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一)团队带头人情况表姓名郭振宇性别男序号出生年月1963年11月出生地云南民族汉族护照号是否归国人员是归国时间2002年技术职称教授最高学历博士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毕业时间1993年所学专业电机工程学电子邮箱zhenyuguo@winona.
cn办公电话0871-68316889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高新开发区科医路53号邮政编码650106工作单位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职务董事长二级单位党派群众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2年至今主要学习经历1979年9月-1983年7月,云南大学,物理系,本科1983年9月-1986年7月,云南大学,物理系,硕士1988年9月-1993年6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电机工程,博士1993年7月-1995年6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科研工作经历1986年8月-1988年8月,云南大学无线电系1995年7月-1996年7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96年9月-2002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工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2002年10月-2014年11月,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11月-至今,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学术兼职世界自我药疗产业联盟前任主席国际自我保健基金秘书长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执行会长云南省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代表性成果1.
执掌滇虹药业十三年,打造"康王"中国驰名商标等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公司荣登"亚洲品牌五百强",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组织成立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皮肤病防治产品-薇诺娜医用护肤品,累计3年实现销售收入4.
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8000余万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公司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

代表性论文和著作获奖励情况科研获奖: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创建及应用,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排名第四)个人获奖:云南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外国专家彩云奖、首届兴滇人才奖、中国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亚洲品牌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团队主要带头人之一,是团队中产业化组负责人,协助团队带头人使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组织了团队部分科研项目的实施及成果转化,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皮肤病防治产品-薇诺娜医用护肤品,创新性的通过医生、电商、皮肤医疗美容中心等模式推广,累计3年实现销售收入4.
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8000余万元.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项,获授权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声明:本人遵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刘流性别男序号2出生年月1957.
8出生地云南石屏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是归国时间1998.
9技术职称教授最高学历博士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华西医学院毕业时间2006.
6所学专业口腔医学电子邮箱Liuliu3939@126.
com办公电话0871-65324888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1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政职务副院长二级单位整形外科党派共产党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8至今团队内职务临床诊疗项目组副主任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皮肤肿瘤临床治疗及术后修复相关研究.
在国内率先通过Mohs手术、大面积皮肤癌的切除与修复、复杂组织瓣(包括软组织和硬组织)的修复、器官再造等多种皮肤外科手术治疗皮肤癌患者,并开展皮肤癌术后皮肤及骨组织修复研究,提高了皮肤癌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术后恢复率.
此外,还积极参与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共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对创新团队的疾病临床诊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项,主持及参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本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组、全国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全国学术团体常委及委员职务.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吴文娟性别女序号出生年月1982年10月出生地云南临沧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副教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时间2009.
07所学专业免疫学电子邮箱wuwj1021@126.
com办公电话0871-65317895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2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行政职务——二级单位第一附属医院党派中共党员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9年至今团队内职务资源库及基础研究组副主任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光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病源资源库的建设及光加剧性皮肤病-痤疮遗传基因相关研究,并参与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对创新团队的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1项及省级科研项目1项;以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省部级重点项目7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总影响因子24.
0;参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参编学术专著2部.
本人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及实验学组担任委员职务.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涂颖性别女序号出生年月1972年12月出生地云南昆明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主治医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昆明医科大学毕业时间2015.
06所学专业皮肤病学电子邮箱747307239@qq.
com办公电话0871-65317895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2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行政职务——二级单位第一附属医院党派群众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9年至今团队内职务资源库及基础研究组副主任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光皮肤病皮肤屏障受损及云南特有植物-青刺果修复皮肤屏障机制研究,证实多形性日光疹存在皮肤屏障受损,青刺果油可通过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神经酰胺从而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并用于薇诺娜功效性护肤品研发.
此外,还积极参与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对创新团队的科学研究、新产品研发及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以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各1项,主持获中国医师协会基金2项及云南省卫生科技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副主编书籍1部、参编书籍2部.
参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美容学者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徐丹性别女序号出生年月1980年6月出生地云南玉溪民族汉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讲师最高学历博士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昆明医科大学毕业时间2014年所学专业皮肤性病学电子邮箱xudan_6677@126.
com办公电话65329399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2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政职务-二级单位皮肤科党派中国党员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8年至今团队内职务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皮肤肿瘤病源资源的收集、建库和皮肤癌发病机制研究.
利用资源库样本,建立了日光性角化病组织块培养研究模型,发现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紫外线诱导日光性角化病向鳞状细胞癌转化的关键通路;并参与皮肤肿瘤患者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及管理.
此外还参与团队中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对创新团队的科学研究及平台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主持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教育厅项目等4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地区项目2项,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郭美华性别女序号出生年月1962.
6出生地昆明民族汉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副研究员最高学历大学本科最高学位学士毕业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时间1984.
7所学专业临床医学电子邮箱1626836489@qq.
com办公电话0871-5922937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邮政编码650500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行政职务二级单位科技处党派九三学社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10至今团队内职务协调联络员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承担协调、指导、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在团队负责人及团队专家委员会领导下,协调团队各方在运行机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成功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建设平台,对团队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先后承担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撰写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十一五期间获云南省科技厅"科研管理优秀个人"表彰.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高绍阳性别男序号出生年月1976.
11出生地云南洱源民族白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工程师最高学历本科最高学位学士学位毕业学校沈阳药科大学毕业时间1999.
7.
1所学专业化学制药电子邮箱gaoshaoyang@winona.
cn办公电话15987130746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高新开发区科医路53号邮政编码650106工作单位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职务总经理二级单位党派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5至今团队内职务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光皮肤病防治产品-薇诺娜医用护肤系列产品的研发及销售推广,通过专卖店、电商等形式构建了产品多元化的销售推广模式,自2008年产品上市以来,产值达4.
22亿元.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项,获授权专利12个,其中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2个.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顾华性别女序号出生年月1978年6月出生地云南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副教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香港中文大学毕业时间2009.
06所学专业外科学电子邮箱Guhua1978@sina.
com办公电话65329399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2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政职务无二级单位党派中共党员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8年至团队内职务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光皮肤病皮肤屏障受损及光加剧性皮肤病-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证实日光性银屑病存在皮肤屏障受损,黄褐斑的发生与色素沉着、皮肤屏障受损、炎症及血管因素相关;并参与黄褐斑患者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及管理.
此外,还积极参与团队人才队伍建设.
对创新团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先后以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重大攻关项目研究工作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参编书籍2部,参译书籍1部.
参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本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光医学及皮肤屏障学组委员.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孙东杰性别男序号出生年月1973-10出生地内蒙古包头市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非归国时间无技术职称副教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学校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时间2006所学专业皮肤性病学电子邮箱412633947@qq.
com办公电话0871-65324888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1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行政职务无二级单位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党派共产党员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9年至今团队内职务无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云南特有植物-滇重楼对痤疮丙酸杆菌等痤疮发病相关菌的抑菌效应、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研究,明确滇重楼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其抑菌作用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相当,为防治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并构建了皮肤CT、皮肤镜等现代皮肤影像学技术对日光性白癜风、黄褐斑等光皮肤病临床诊治的标准.
对创新团队的科学研究及疾病临床诊治做出重要贡献.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应用基础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1项,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4篇,参编学术专著2部.
本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等多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委员职务.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4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庞勤性别女序号出生年月1984年10月出生地四川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主治医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硕士毕业学校昆明医科大学毕业时间2011.
06所学专业皮肤性病学电子邮箱821782721@qq.
com办公电话63601456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市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广场二楼邮政编码650000工作单位云南薇诺娜皮肤医疗美容中心行政职务院长二级单位无党派中共党员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10年至今团队内职务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光皮肤病皮肤屏障受损及马齿苋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证实云南植物马齿苋的抗炎效果与韩国进口马齿苋无显著差异,从而对薇诺娜功效性护肤品研发材料国产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此外,在薇诺娜医疗中心工作,对于皮肤屏障在损容性皮肤问题如痤疮,敏感性皮肤等,如何使用医学护肤品、及治疗技术,如激光光子、无创性皮肤检测、物理的治疗手段,恢复皮肤屏障,减少复发,设计优化方案并临床观察.
同时,还参与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及全国皮肤美容医师培训学习班的授课,参与薇诺娜皮肤医疗美容中心的构建,主持及参与自主研发的薇诺娜功效性医用护肤品临床观察、推广及销售.

以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参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本人担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屏障委员,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4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杨小燕性别女序号出生年月1987.
6出生地四川民族汉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中级最高学历硕士最高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昆明医科大学毕业时间2012所学专业皮肤病与性病电子邮箱yangxiaoyan@winona.
cn办公电话0871-63601456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市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广场二楼邮政编码650000工作单位云南薇诺娜皮肤医疗美容中心行政职务主任二级单位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派中共党员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10至今团队内职务成员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光加剧性皮肤病-痤疮遗传基因研究及光皮肤病中皮肤肿瘤防治研究,对创新团队的科学研究及疾病防治做出重要贡献.
分别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及Dermatology发表痤疮遗传基因相关研究论文2篇,并在第二届国际皮肤病遗传学论坛及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参与完成了光皮肤中皮肤肿瘤防治研究,特别是在手术治疗及术后修复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1余篇.
同时,还参与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及全国皮肤美容医师培训学习班的授课,参与薇诺娜皮肤医疗美容中心的构建,主持及参与自主研发的薇诺娜功效性医用护肤品临床观察、推广及销售.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4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杨小燕2016年4月25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马骁性别男序号出生年月1982.
9出生地云南文山民族回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工程师最高学历硕士最高学位硕士学位毕业学校西安交通大学毕业时间2004.
7.
1所学专业药学电子邮箱maxiao@winona.
cn办公电话66035824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高新开发区科医路53号邮政编码650106工作单位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职务副总经理二级单位党派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8至今团队内职务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功效性化妆品的研发工作,特别是致力于功效性护肤品配方设计、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工作,对创新团队的新产品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做出重要贡献.
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项目3项,获授权专利4个,其中发明专利2个.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4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二)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姓名杨智性别男序号出生年月1974年1月出生地湖南常德民族汉族身份证号是否归国人员否归国时间技术职称副教授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硕士毕业学校昆明医科大学毕业时间2005年7月所学专业皮肤病与性病学电子邮箱vipyz@126.
com办公电话0871-65329399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2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行政职务无二级单位第一附属医院党派中共党员参加本团队的起止时间自2004至今团队内职务对团队发展的贡献:在团队中主要从事光老化、黄褐斑等光皮肤病的防治研究,利用新型皮肤美容技术(激光、果酸、注射等)制定了光老化、黄褐斑个性化防治方案,提高了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此外,还积极参与团队人才培养工作.
对创新团队的疾病防治及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2篇,参编学术专著4部.
参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本人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激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激光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团体担任委员职务.

投入团队建设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30%.
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年月日六、支持单位情况单位名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序号所在地云南省昆明市是否主要支持单位是单位性质医疗机构电子信箱ygq.
mail@126.
com传真0871-65320841法定代表人王昆华单位电话0871-65324888移动电话联系人颜光前单位电话0871-65324888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市西昌路295号邮政编码650032对团队发展的贡献:(限600字以内)负责团队的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各合作单位及团队成员,以临床为导向、科研为契机、人才培养为核心、学科建设为动力,带领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实验设备、实验室仪器和人力物力各方面都给予支持,推进团队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发展.
主要贡献如下:1.
建立超过3000余平米的光皮肤病实验室,配备了电镜、共聚焦显微镜、流失细胞仪、日光模拟器、定量PCR仪、-80℃超低温保存箱、紫外照射装置、超净操作台、水平/垂直电泳系统、凝聚分析系统等一系列仪器设备,保障光皮肤病致病机制研究开展;2.
发挥医院及学科带头人自身在全省的医疗优势,推进病源资源库建立的样本收集,组织全国54家医院创建了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库;3.
推动光皮肤病发病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诊断新技术、治疗新方法及产品研发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设备、人才和相关条件支持,特别是为光皮肤病防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化建设条件,实现了患者的跟踪随访和个性化治疗;4.
开展了青刺果、马齿苋、重楼、滇山茶等云南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功效性研究,并组织实施了全国多中心临床观察,率先将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应用于临床,促进产品产业化进程;5.
积极支持团队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为全国培养光皮肤病领域专业人才,促进了团队人才培养.
声明:本单位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盖章)年月日年月日六、支持单位情况单位名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序号所在地是否主要支持单位单位性质科研院所电子信箱haiyangliu@mail.
kib.
ac.
cn传真0871-65223246法定代表人孙航单位电话移动电话联系人刘海洋单位电话移动电话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邮政编码对团队发展的贡献:(限600字以内)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的合作,共同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成功的实现了转化医学.
自2006年以来充分利用云南药用天然植物资源筛选平台,主持开展功效性医用护肤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筛选、提取分离、工艺和质量标准化,共同发表论文5篇,获发明专利2项.
主要贡献如下:(1)从30余种植物中筛选出青刺果、马齿苋、重楼和滇山茶4种植物有效及活性成分;(2)深入开展了不同产地青刺果油品质、压榨、保存等工艺的研究,制定了青刺果油的企业标准;通过活性追踪,首次明确了马齿苋的抗炎活性成分为马齿苋多糖,滇重楼茎叶抗挫活性成分为甾体皂苷,并制备了相应单体;建立起马齿苋多糖精制工艺和重楼茎叶抗痤疮有效部位的提分分离工艺,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四种植物的活性提取物均已用于医学护肤品中;(3)参与人刘海洋研究员已成为昆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
声明:本单位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盖章)年月日年月日六、支持单位情况单位名称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序号所在地是否主要支持单位单位性质电子信箱gaoshaoyang@winona.
cn传真0871-68316889法定代表人郭振宇单位电话移动电话联系人王祖定单位电话移动电话通讯地址昆明高新开发区科医路53号邮政编码对团队发展的贡献:(限600字以内)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在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持下,完成功效性医用护肤品的研发生产,上市推广.
自2005年开始,开展光皮肤病治疗药物及功效性护肤品研发.
共同承担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发表论文14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主要贡献如下:(1)利用云南特色植物青刺果、马齿苋、滇重楼、滇山茶中的活性成分,完成功效性医院护肤品的配方设计、工艺研发;(2)负责光皮肤病防治新产品产业化并推向市场,成功上市"薇诺娜"系列功效性医用新产品,并通过医院、电商、美容中心等多渠道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产品获国家特殊类型化妆品批件7个,获云南省重点新产品,为光皮肤病治疗提供新手段,直接经济效益4.
22亿元;(3)建立2000多平米的薇诺娜医学美容中心,示范推广医用护肤品治疗光皮肤病.
(4)参与人庞勤、杨小燕分别在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办的全国皮肤美容医师培训学习班上授课,共同培养人才.
声明:本单位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盖章)年月日年月日七、推荐单位意见(限600字以内)推荐单位应在认真填写推荐书内容、审查团队和主要支持单位资格、确认团队情况附表及佐证材料真实性的基础上,在本栏中对团队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影响与贡献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说明推荐理由,阅读推荐单位声明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云南省光线性皮肤病防治创新团队,2008年入选省创新团队,2012年正式认定为云南省创新团队.
该团队是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力,长期致力于光皮肤病致病机制及防治的创新团队.
团队带头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意识.
团队具有团结、协助、开拓进取的学术氛围和锐意求新的创新精神,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
团队围绕光皮肤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临床难点问题,利用云南丰富病源和植物资源,在病源资源库、致病机制、综合防治及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独具特色:创建了国际上样本量最大、病种最全的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库,成为国内外开展研究的开放性平台;揭示了光皮肤病致病新机理,文章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利用云南4种植物,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效性医用护肤品,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创建了疾病防治新模式,临床有效率从21.
25%提高到88.
75%,复发率从56.
25%降低到10%,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48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SCI收录论文65篇(最高影响因子10.
742),授权发明专利6项.
成果在全国2000多家医院应用于200多万患者,近三年来,直接经济效益达4.
22亿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我国光皮肤病事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相关规定,该团队符合申报推荐条件,同意推荐申报2016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类.
声明:本单位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
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GeorgeDatacenter:洛杉矶/达拉斯/芝加哥/纽约vps云服务器;2核/8GB/250GB/2TB流量/1Gbps端口,$84/年

georgedatacenter怎么样?GeorgeDatacenter是一家2017年成立的美国商家,正规注册公司(REG: 10327625611),其实是oneman。现在有优惠,有几款特价VPS,基于Vmware。支持Paypal付款。GeorgeDatacenter目前推出的一款美国vps,2核/8GB内存/250GB NVMe空间/2TB流量/1Gbps端口/Vmware/洛杉矶/达拉...

DiyVM独立服务器:香港沙田服务器,5M带宽CN2线路,L5630*2/16G内存/120G SSD硬盘,499元/月

diyvm怎么样?diyvm商家VPS主机均2GB内存起步,三个地区机房可选,使用优惠码后每月69元起;DiyVM独立服务器开设在香港沙田电信机房,CN2线路,5M带宽,自动化开通上架,最低499元/月,配置是L5630*2/16G内存/120G SSD硬盘。DiyVM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国人主机商,提供的产品包括VPS主机、独立服务器租用等,产品数据中心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大阪和美国洛杉矶等,...

RAKsmart新年钜惠:E3服务器秒杀$30/月起,新上韩国服务器,香港/日本/美国站群服务器,VPS月付$1.99起,GPU服务器,高防服务器_vps香港

RAKsmart发布了新年钜惠活动,即日起到2月28日,商家每天推出限量服务器秒杀,美国服务器每月30美元起,新上了韩国服务器、GPU服务器、香港/日本/美国常规+站群服务器、1-10Gbps不限流量大带宽服务器等大量库存;VPS主机全场提供7折优惠码,同时针对部分特惠套餐无码直购每月仅1.99美元,支持使用PayPal或者支付宝等方式付款,有中英文网页及客服支持。爆款秒杀10台/天可选精品网/大...

mail.126.com为你推荐
哈利波特罗恩升级当爸哈利波特2为啥赫敏只抱哈利波特不抱罗恩。只是握手!!!这……留学生认证留学生为什么要做学历认证?地陷裂口造成地陷都有哪些原因?同ip站点同IP网站具体是什么意思,能换独立的吗郭泊雄郭佰雄最后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javmoo.comjavbus上不去.怎么办www.kanav001.com长虹V001手机小游戏下载的网址是什么www.mywife.ccmywife哪部最经典www.03ggg.comwww.tvb33.com这里好像有中国性戏观看吧??kb123.net连网方式:wap和net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
北京网站空间 免费域名解析 国外主机 t牌 双12活动 web服务器架设软件 大容量存储器 gspeed me空间社区 hinet nerds 网络空间租赁 支持外链的相册 超级服务器 cloudlink 空间首页登陆 申请免费空间 酸酸乳 深圳主机托管 网站防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