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大容量存储

大容量存储  时间:2021-01-06  阅读:()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CJJ/T*-20**备案号J*-20**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motemonitoringsystemofurbansubwayproject(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motemonitoringsystemofurbansubwayprojectCJJ/T*-2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年*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8章3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设计、系统组成、系统功能、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系统运行及维护以及有关附录.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南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南大学《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程》管理组(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邮政编码:410083).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南大学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大建设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尹小波黄小良黄腊泉钟可赵丹夏炜洋翁顺张昶宋杰魏云生唐湖北蒋新民罗希文刘向阳汪园园于跟社吴显威崔登云王家祥苏红军王仁其田代亮郭棋武胡泽超刘超云彭再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系统设计44.
1一般规定44.
2布置设计44.
3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54.
4信息传输网络64.
5信息管理与控制74.
6系统安全85系统组成95.
1系统构架95.
2系统配置及技术指标116系统功能126.
1一般规定126.
2信息采集系统126.
3信息传输系统136.
4信息存储和管理系统156.
5信息分析系统166.
6信息反馈系统177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187.
1一般规定187.
2系统安装187.
3系统调试197.
4系统验收208系统的运行及维护21附录A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验收记录22附录B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调试报告23附录C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检查测试记录24本规程用词说明25引用标准名录26条文说明271总则1.
0.
1为了统一规范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及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果可靠,制定本规程.

1.
0.
2本规程适用于城市地铁工程施工及运营维护阶段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运行及维护.

1.
0.
3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的监控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2.
0.
1远程监控系统remotemonitoringsystem采用视(音)频和数据信息等监控手段,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实现网络远程数据交互,为现场质量、安全及综合管理提供辅助监管的系统.
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现场监控平台和监控管理平台(监控中心)构成.

2.
0.
2信息采集informationacquisition对数据源收集、识别和选取数据的过程,将工程有关的影像、监测和工程情况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存储,并形成信息数据库.

2.
0.
3信息传输informationtransmission从一端将命令或状态信息经信道传送到另一端,并被对方所接收,包括传送和接收.
依据网络传输协议,通过一系列的线路将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监控中心的控制命令进行交互传达的网络系统.

2.
0.
4现场监控平台sitemonitoringplatform设置在工程现场,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实现网络数据的远程交互.
对工程现场的各个采集点进行控制的平台.

2.
0.
5监控管理平台(监控中心)monitoringmanagementplatform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及控制等技术来实现对工程现场的监视与控制,将从现场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并将处理信息发布到网络或其他设备上.

3基本规定3.
0.
1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控应能反映城市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及现场的管理状况.

3.
0.
2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911的规定.

3.
0.
3远程监控系统应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便于模块化升级和横向扩展功能并保持整体架构的稳定性.

3.
0.
4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应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基地以及料场和仓储地等工程现场.

3.
0.
5远程监控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与建设期和运营维护期设施的有效衔接.

3.
0.
6远程监控系统应建立层次开放平台,并建立信息分析反馈系统,持续扩展系统监控内容及范围,优化系统运行效率.

3.
0.
7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应按照可靠性高、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的要求进行建设.

4系统设计4.
1一般规定4.
1.
1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条地铁线路应设置一个或多个远程监控系统,单个远程监控系统宜连接多个信息采集子系统;2多条地铁线路可设置多个远程监控子系统,或共用一个远程监控系统;3应具备工程现场自动化实时监控功能;4远程监控系统应对地铁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及管理部门权限进行设置;5应能运用影像记录、数据监控等手段,对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报警信息能够通过多平台实时发送至相关部门;6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应满足稳定可靠、安全、易维护的要求.

7应满足对城市地铁工程现场进行动态监控的要求;8应对反馈的监控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发出警示;4.
1.
2远程监控系统应对监控管理平台和现场监控平台之间的访问接口进行统一设置.

4.
2布置设计4.
2.
1设施布置方案应对前端的设备配置、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方式、主机配置、监控室选择环节进行设计.

4.
2.
2信息采集系统应根据监控工程实际需求进行选型、布设和安装,并满足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的要求.

4.
2.
3现场监控平台应根据监控要求完成对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分控、数据换算、可视化及上线报警等.

4.
3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4.
3.
1远程监控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进行遥控、顺控和点控;2各级设备可进行自测诊断;3系统时钟设置应与标准时间同步;4进行监控参数设置和调整;5接收现场视频监测信号,自动存储及上传,可调阅和回放,支持辅助决策;6可实现对所有下属终端系统及设备的管控.
7权限管理设置功能应包括:1)具有集中统一的用户注册管理功能;2)不同的注册用户,管理及使用权限应不同;3)管理及使用权限级别应至少包括系统管理级、运营操作级和浏览级.
8接收监控设施运行状态信息;9为信息采集系统提供反馈信息及执行指令;10监控数据可进行实时更新;11视频监测系统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第7.
16节关于视频远程监控功能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视屏摄像头应根据工程情况及实际需求进行选型、布设和安装,并满足广度、深度、清晰度、稳定性等技术要求;2)满足对视频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压缩、还原、显示、存储、传输的技术要求;3)图像水平清晰度应满足彩色视频系统不应低于420TVL;黑白视频系统不应低于480TVL的要求.

4)视频系统主机宜采用兼容性好、全实时、视频处理效率高、网络传输码流低的产品;5)单路视频带宽不应低于256kbps;6)视频信息资料存储不应少于一个月.
12远程监控系统应有防止修改现场检测设备采集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和安全管理信息等原始数据的功能;13远程监控系统应同时支持数据的自动上传及人工导入;14远程监控系统应采用数据监控及影像记录等手段,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15远程监控系统应具备自动预警、报警功能;16远程监控系统应满足稳定性、可靠性、精确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4.
3.
2远程监控系统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应同时接收和处理不应少于16个数据采集模块上传的数据信息;2监控中心发送指令至现场终端的传送时间不应大于2s.
3数据信息从用户视频装置获取到监控中心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0s.

4实时视频数据在现场监控平台或监控中心整幅调出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s.

5监控中心处理应急数据信息并发出报警信息到相关单位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s.

6动态设置监控中心与设备终端之间通信巡检方式和时间的巡检周期不宜大于2h.

7监控数据信息及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记录,应自动进行统计、处理和备份,并可进行人工控制.
信息记录保存周期宜分为月、季、年.
其中报警信息、设备运行故障信息的保存周期不应小于一年.
按年度统计处理的数据信息应保存至光盘、磁带等存储介质中;8远程监控系统应有统一的时钟管理,累计误差不应大于5s.
4.
4信息传输网络4.
4.
1监控信息传输可采用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
4.
4.
2信息传输网络可采用公用通信网或专用通信网构建.
4.
4.
3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传输信息时可选择下列接入方式:1通过电话用户线、电话中继线或光纤,接入公用电话网或公用宽带网.
2通过模拟专线或数据专线接入专用通信网.
4.
4.
4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输信息时可选择下列接入方式:1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接入公用移动网.
2通过无线电收发设备接入无线专用通信网络.
3通过集群语音通路或数据通路接入无线电集群专用通信网络.
4.
5信息管理与控制4.
5.
1监控信息管理与控制应通过监控管理平台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监控对象的状态、参数以及监控设施.
的运行状态等数据,应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及处理,应通过友好的监控画面在各现场监控平台的显示终端及监控中心以图形、图像形式显示;2应通过自动或人工方式向地铁工程全线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发送遥控、顺控等控制命令;3应具有完善的报警功能,并应提供画面和声光报警.
报警应能分级,报警信息应能分类按时序显示.

4.
5.
2监控信息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控信息文件和报表应自动生成.
报表应包括报警报表、事件报表、数据统计报表、各种日志报表.
被授权的用户可定制报表及报表格式;2各类操作记录、事件、报警、日志、历史数据和文件,应进行记录、保存和归档;3应对历史数据记录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和存档;4应可在线或离线进行应用配置;5应显示系统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传输网络的通断状态,提供全系统的网络状态图;6应实现网络管理、配置管理、网络监控、故障报告、性能管理、安全管理、事件记录、参数调整、创建、编辑和删除数据库等;7应生成设备运行监控和维修、维护工作的管理记录;8应可在线或离线进行培训管理,实现系统运行管理、操作、日常维护、故障排除等业务的培训;9应对监测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管理信息进行数据实时更新;4.
6系统安全4.
6.
1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信息采集系统接入远程监控系统时,应保证网络连接安全;2应对远程监控系统资源的访问应设置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应符合本规程第4.
3.
1条第7款的规定,登录应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3应建立网管系统,设置防火墙,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实施监控并发出报警信号.

4.
6.
2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1数据库服务器应自动/人工备份监控数据信息;2监控中心应设置应急报警信息显示功能,并应能显示、保存、备份接收的报警信息;3应建立系统运行记录.
5系统组成5.
1系统构架5.
1.
1远程监控系统应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现场监控平台、监控管理平台组成,系统各部分构成远程监控系统各层组成内容(图5.
1.
1).

5.
1.
2信息采集系统应由应力、应变、位移、裂缝、倾斜、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经纬仪、全站仪、摄像头类常规仪器与现场数据采集模块组成.

5.
1.
3信息传输系统通过有线方式传输时包括RS485或以太网,通过无线传输时系统包括紫蜂协议、蓝牙、无线局域网等.

5.
1.
4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应设置在现场监控平台.
5.
1.
5监控管理平台(监控中心)由信息管理控制系统、信息存储查询系统、信息分析反馈系统、文档报表管理系统和工程灾害预警系统组成.

5.
2系统配置及技术指标5.
2.
1监控系统的硬件应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服务器、图形计算机、通信客户机、紧急电话/屏控通信客户机、网络集线器和远程通信设备及配电设备等.

5.
2.
2监控系统的软件应包括信息采集与监视、信息发送、设备控制、监控与调度、数据管理等.

5.
2.
3中央计算机系统的辅助设施应包括综合控制台、辅助控制台、设备机柜、模拟显示屏、电源与接地等.

5.
2.
4监控设施的技术性能应满足模块化的硬件与软件构成和操作简便的人员界面,并应预留可扩展接口.

5.
2.
5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
2.
5的要求.
表5.
2.
5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指标系统采样周期≤30s信息传输误码率≤10-6主控机显示刷新周期≤3s系统平均无障碍时间≥30000h控制命令延时≤30s故障修复时间≤2h网络速率10Mbps连续工作时间24h不间断6系统功能6.
1一般规定6.
1.
1信息采集系统应具备实时采集城市地铁工程中的应力、应变、位移、裂缝、倾斜、孔隙水压力等信息以及现场工程影像的功能,并能将现场采集信息,实时传输至信息采集模块,对传感器获得的信号进行采集同时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存储预处理,用固定规约格式进行编码.

6.
1.
2信息传输系统应具有对采集模块采集的各类信息予以接收、处理、交换和传输的能力.

6.
1.
3现场监控平台应能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实现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对其进行实时显示以及文档管理,并能够进行管理调度.

6.
1.
4监控管理平台应具有接收现场监控平台数据的功能,实现数据的分析应用、运行预测等扩展功能,能够进行信息的查询、管理、分析和反馈,将预警的信息实时发送给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各相关部门,并应能对事故做出处理.

6.
1.
5远程监控系统中存储数据的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6.
1.
6信息采集系统的时间设置应采用公历,最低精度为秒.
6.
2信息采集系统6.
2.
1采集设备与传感器之间应有明确的拓扑关系.
信息采集系统应具有集中采集或分散采集两种信息采集模式的功能.

6.
2.
2采集设备应具备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去噪、隔离预处理的功能,对信号强度量级有较大差异的不同信号,应进行采集前的信号隔离.

6.
2.
3对于动态信号,数据的采样频率应在被测物理量预估最高频率的5倍以上.

6.
2.
4信息采集系统应具有对采集信息的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进行处理的功能.

6.
2.
5信息采集系统应能够正确判断异常数据是由结构状态变化引起还是监测系统自身异常引起,具有剔除由监测系统自身引起的异常数据的功能.

6.
2.
6对于交变类型的较高频连续监测数据,可根据数据存储准则存储数据.
6.
3信息传输系统6.
3.
1信息传输系统可采用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两种方式,采用有线传输时应通过RS232、RS422、RS485和RJ45等接口.
当有线传输为光纤传输时,应配备光电转换器件,可采用EPON和GPON等接口.
采用无线传输传输时可采用公用无线广域网和专用无线局域通信网两种方式.
公用无线广域网通信网络可采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和码分多址技术等方式;专用无线局域通信网应采用无线局域网、紫蜂协议、蓝牙等方式组网.

6.
3.
2信息传输系统应具有对来自数据采集系统的各种数据予以接收、处理、交换和传输的功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历史数据平均值有效数字不统一时,应与最多有效数字位数的情况一致;2应将历史数据的3倍标准差作为采集得到的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差值的阈值.
当超过阈值时,应检查系统的运行状态.

6.
3.
3信息传输系统按照传输速度不同,应设计为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两种方式.
当信息传输系统选择同步传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5km以内的远程监控系统,宜采用基于信号的同步技术.
当采用基于信号的同步技术时,在设计时尚应考虑路线最优化,并注意外部的突发事件对信号可能造成的干扰;2对于超过5km的远程监控系统,宜采用基于时间的同步技术.
6.
3.
4信息传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工程现场存在无线发射设备或在有强电磁场的环境下,应采取电磁屏蔽措施,当无法实施电磁屏蔽时,应采用有线传输方式;2针对加速度,应变数据,宜采用有线方式的光纤光栅传输;3对于复杂地形、物理线路布设和维护困难的环境下,应采用无线传输方式;4针对沉降数据、倾角、温度、湿度等静态观测数据,宜采用无线传输方式;5现场视频监控应采用有线传输;6临时传输网络的工程现场宜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6.
3.
5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有线通讯方式传输时应选用下列接入方式:1对于现场宽带设施缺乏以及实时传输响应时间大于或等于1s的情况,系统信息传输与交互应接入公共电话网;并应按需要配备相应的调制解调设备;2对于传输实时要求响应时间小于1s,且传输速度大于2M/s的情况,应利用同轴电缆或者光纤接入到公用宽带网络.
在大数据量传感器的监测场合,应采用光纤接入,并配备光电转换设备;3对于对监测数据有保密要求的,系统信息传输与交互应接入专用通讯网.

6.
3.
6采用有线传输数据,宜利用已有的光纤通信网或部门局域互联网等数据传输线路,设置中继器或转发器;同时应以现场数据采集器的接口为基础,以增加最少的接口转换器为原则,选取接口类型.

6.
3.
7信息传输系统中应设计数据备份机制并符合下列要求:1数据采集子站应至少保存最近7天的监测数据做备份;2宜设置双卡槽的数据存储介质,其容量应根据隧道远程监测系统每天接收的数据量选取.

6.
3.
8信息传输系统应根据系统前端传感器单位时间采集的数据量大小,结合设计的传输实际通信能力,对数据进行分包处理,以包为单位实施传输.
数据传输软件在设计中应采用应答模式,并引入检校-重发-补发机制进行误码控制.
数据包设计宜符合下列格式要求:1数据包应加入开始位和结束位;2在每组数据的开头和结束位置,应加入控制参数信息,定义请求发送包和文件结束包;3在每个数据段前应加入标识信息;4传输数据应进行校验,宜采用奇偶校验或循环冗余校验,并将校验码加入数据段后的校验位;6.
3.
9信息传输系统中应设计校验机制,在传送和接收两方对数据进行确认.
6.
3.
10当数据通道发生故障而中断,在故障排除后,信息传输系统应具有补发功能,将中断时间段内所有数据发送到接收端.
对于信息传输系统的应答、重发和补发模块应设置时限,应利用数据通道空闲时段完成补发数据传输.

6.
4信息存储和管理系统6.
4.
1系统应采用合理的数据库系统对监测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
内容包括工程监测的全套资料、图表、数据、报表以及影像记录、仪器设备运行记录等.

6.
4.
2数据库系统在使用时应支持在线实时数据处理分析、离线数据处理分析以及两种工作方式的混合模式.

6.
4.
3数据库的存储和管理的信息应包括监测设备管理、监测信息管理、结构模型信息管理、评估分析信息管理、数据转储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以及预警信息管理等方面.

6.
4.
4监测设备管理应包括传感器和采集设备(包括采集子站和总站)的添加、更换、状态查询以及故障检测等功能.
传感器设备宜按监测信息内容和功能进行分类管理.

6.
4.
5监测信息管理应包括监测信息的自动导入、图形或文件形式导出数据、历史监测信息的査询,并宜具备监测信息的可视化功能.

6.
4.
6结构模型信息管理应提供结构的基本参数和评估分析所需要的计算机数值模型.

6.
4.
7评估分析信息管理应提供评估准则、保存评估结果并供查询统计.
6.
4.
8数据转储管理应支持海量数据的归档以及相应的元数据管理.
归档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大容量存储设备中并应支持使用时的可访问性.

6.
4.
9用户管理应支持用户权限的定义和分配功能.
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来操作不同模块,提供基于角色的用户组管理、用户授权、注册账号和认证管理等.

6.
4.
10系统安全管理应提供系统运行环境的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保护、数据库的容灾备份机制、敏感信息标记以及用户使用日志审计等功能.
数据库系统安全管理应有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来支持.

6.
4.
11系统应具备预警信息处理功能,并应将预警信息以电子邮件和短信等形式通知相关人员.

6.
4.
12数据装载应包括数据的筛选、输入、校验、转换和综合步骤.
6.
4.
13监测系统数据库设计应根据人机交互应用以及分布式协作交互的需求.

6.
4.
14监测数据库应做相应的功能测试,具有备份和恢复功能.
6.
4.
15设计人员应根据数据记录的变化,调整数据库的模式.
6.
4.
16监测传感器数据库设计应采用分级分类存储.
6.
5信息分析系统6.
5.
1应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利用全站仪对沉降数据监测应做平差处理.
加速度、倾角传感器应做降噪处理.

6.
5.
2信息处理的内容应包括图表、数据、报表以及影像记录、仪器设备运行记录等.

6.
5.
3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应按照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绘制与时间的关系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速度数据可采用频谱分析FFT、小波分析等方法,给出时间段内的频谱分析图和加速度的时程响应图;2沉降和位移数据,应绘制出相对沉降、绝对沉降、沉降率等随时间变化的图线;3断面分析应根据断面上的监测点位的变化绘制断面变化的不同阶段断面图,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4对于涉及到内力监测的监测项目,应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和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6.
5.
4信息处理成果应满足可视化要求,对隧道结构物能直接地判别其稳定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数据处理的结果包括加速度时程响应图、监测点沉降图、应力随时间变化图、断面变化图等.

6.
5.
5根据监测需求以及监测系统配置,数据分析的显示可采用不同的软件体系结构显示.
监测用户少于10人的情况下,应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模式).
监测用户在10人以上的且需要随时监测的情况,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
大型地铁结构监测应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6.
6信息反馈系统6.
6.
1信息反馈系统应能够根据监测结果及分析结果对工程自身安全状况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修正设计、指导施工和积累资料.
系统应能生成各种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可分为:日报、预警情报、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

6.
6.
2远程监控系统应能评估某个区间或者线路的整体性能.
对于评估的结果应能通过预警系统对状态进行分级,对于需要报警的评估结果,应能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向相关人员报告.

6.
6.
3远程监控系统应能修正设计、指导施工和积累资料.
6.
6.
4信息反馈应能提供预测评估功能.
7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7.
1一般规定7.
1.
1远程监控系统竣工后应进行验收,工程验收前接入的联网用户数量抽测率应不低于20%,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7.
1.
2远程监控系统的验收应包括设备的验收和网络系统的联合运行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远程监控系统中各设备功能应检验、试验1次;2远程监控系统中各软件功能应检验、试验1次;3远程监控系统各项通信功能均应进行3次通信测试;4远程监控系统集成功能应检查、试验2次.
7.
1.
3远程监控系统调试和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1竣工验收申请报告;2系统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标准、工程合同、设计变更通知、竣工图、隐蔽工程验收文件、施工监测布置图件等;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4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5系统的检查报告、合格证及相关材料;6系统设备清单.
7.
1.
4系统验收应有验收记录,并应按本规程附录A填写.
7.
2系统安装7.
2.
1系统的安装和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地铁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911的规定和系统运行的要求.

7.
2.
2施工与安装单位应对采购的元器件及设备件质量负责.
7.
2.
3元器件粘贴前应对粘贴表面进行处理,安装完成后应对粘贴质量进行检测,检验合格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7.
2.
4采用埋设方式安装的元器件和设备应安装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应要求妥善保护.

7.
2.
5元器件和设备的安装不应超出地铁运营的限界要求.
7.
2.
6线缆敷设应横平竖直,不宜交叉;当周边温度超过65°C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

7.
2.
7信号线路、电力线路应分别采用保护管,保护管在穿线前应进行清扫.
7.
2.
8线缆支架安装、接地施工安装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
7.
2.
9安装在室外的摄像机应做防雷处理,摄像机的云台护罩应具有防水防尘功能.

7.
2.
10系统机柜安装完毕后,水平度、垂直度的偏差不应大于5mm.
7.
2.
11系统主机应选配后备电源,延时时间不应小于8h.
7.
3系统调试7.
3.
1远程监控系统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前应进行系统的调试.
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单项和联机多项调试与测试应利用试验工作室内调试手段和设备对测量传感器、仪器仪表以及连成后的系统进行模拟试验;2现场安装完毕后的调试与测试应进行检查,系统各部分功能应正常.
传感器、二次仪表和通信设备、网络元件、监测中心等应正常,采集数据应可靠,精度应达到指标要求,可视化的清晰度、稳定度应符合要求.

7.
3.
2传感器、二次仪表和通信设备、网络元件、监测中心采集数据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4.
4节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7.
3.
3调试应按设备、子系统以及整体系统的步骤进行.
7.
3.
4系统设备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安装工作完成后应由安装单位进行调试工作;2应按照设计图纸、方案和过程施工资料进行调试;3应对设备运行、信号传输、图像清晰度、数据可靠性等项目进行调试;4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和结果应作详细的记录;5调试满足设计要求后应填写测试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要求.
7.
3.
5系统软件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软件安装工作完成后应由系统开发单位进行调试工作;2应对软件接口、数据采集、传输、存取、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调试;3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和结果应作相应的记录;4调试满足设计要求后应填写测试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要求.
7.
3.
6系统施工与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行测试,对系统管理应由专人负责.
7.
3.
7系统施工与安装结束后的试运行调试报告,应纳入竣工文件.
7.
4系统验收7.
4.
1对远程监控系统中下列设备的功能与性能进行分步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息采集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6.
2节的规定.
2信息传输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6.
3节的规定.
3现场监控平台的信息分析与管理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6.
4节的规定.
4监控中心的信息反馈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6.
5节的规定.
7.
4.
2对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整体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远程监控系统功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
4.
1条的规定.
2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4.
4.
2条的规定.
3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性应符合本规程第4.
7.
1条的规定.
4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安全性应符合本规程第4.
7.
2条的规定.
7.
4.
3远程监控系统验收合格判定条件为本技术规程的第7.
4.
1节、7.
4.
2节中的所有款项不合格数量为0判定为合格.

7.
4.
4远程监控系统验收不合格,应进行整改,整改完毕进行复验,直至合格方可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1个月.

8系统的运行及维护8.
0.
1系统运行前应制定并填写下列技术文档:1值班记录;2交接班登记表;3设备运行、巡检及故障记录;4系统操作与运行安全制度;5应急管理制度;6网络安全管理制度;7数据备份与恢复8.
0.
2系统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控中心应按下列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1每日进行1次系统通信测试;2每周进行系统运行日志整理;3每月检查数据库使用情况,并对硬盘进行扩充;4每半年应对系统功能进行检查、测试;5每日向现场终端发送命令采集监测信息;6按附录C填写《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检查测试记录》.
附录A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验收记录表A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验收记录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序号检查项目名称检查内容记录检查评定结果12……综合验收结论验收单位施工单位:(单位印章)项目负责人:(签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单位印章)监理工程师:(签章)年月日设计单位:(单位印章)项目负责人:(签章)年月日建设单位:(单位印章)项目负责人:(签章)年月日附录B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调试报告表B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调试报告表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前段设备调试传输设备调试后端设备调试软件调试整体系统调试备注:调试人:调试日期:附录C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检查测试记录表C城市轨道交通远程监控系统检查测试记录日期检查类别(日检、月检、年检)检查测试内容结论操作人员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量测系统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CJJ/T*-20**条文说明编制说明《城市地铁工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CJJXXX),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X年X月X日以第XXXX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规范、规程)制(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监测远程监控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对远程监控系统现场应用试验,取得了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指标.

为便于广大施工、监理、设计、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1总则312术语323基本规定334系统设计354.
1一般规定354.
2布置设计354.
3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354.
4信息传输网络364.
5信息的管理与控制364.
6系统安全365系统组成375.
1系统构架375.
2系统配置及技术指标376系统功能386.
1一般规定386.
2信息采集系统386.
3信息传输系统386.
4信息存储和管理396.
5信息分析406.
6信息反馈417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437.
1一般规定437.
2系统安装447.
3系统调试447.
4系统验收458系统的运行及维护461总则1.
0.
1本条阐明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
21世纪我国迎来城市地铁发展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地铁开始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而快速发展的城市地铁势必会给与城市地铁发展的相关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城市地铁工程监控领域,传统的监测的弊端逐渐开始显露出来.
主要包括监测滞后于施工、监测数据不连续、监测信息反馈不及时、监测数据无法实现多方共享、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无法实现自动预警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目前很多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流于形式,对监控量测单位无法有效监管的问题.
实现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传感、传输、数据处理与预警技术,开发一套经济合理的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为城市地铁工程相关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可靠施工监测和预警信息,为地铁工程的安全施工与运营提供保障.
但目前还没有一本指导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的规程.
造成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口径不一.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就是要统一城市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做到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果可靠.

1.
0.
2本规程是适用范围为地铁工程中的建设期和运行期,对于监控系统而言,建设期和运营期密不可分,因此本规范覆盖了地铁工程的全寿命期.

1.
0.
3本规范是在遵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911-2013等标准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的远程监控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的标准,因此,远程监控系统除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911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
0.
2摘自DG/TJ08-2025-2007.
2.
0.
3随着光纤光栅传感、紫蜂协议(ZigBee)、RS458等现代化信息传输技术的崛起和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远程监控系统信息的高效传输提供了条件,因此寻找高效的、经济的信息传输方式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远程监控系统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本规程将信息传输单独列为标准术语进行解释.

3基本规定3.
0.
1远程监控系统作为城市地铁工程信息化施工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必须要充分反映对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及现场的管理状况,才能为城市地铁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
0.
2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测对象主要是土体介质、结构物和周围环境等.
本规程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的基础上制定的.
因此远程监控系统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关于监测对象、数量、频率的规定.

3.
0.
3为了便于不同设计施工单位建立的远程监控系统和不同的施工区域的远程监控系统之间的交互与衔接,远程监控系统应保持广泛的兼容性.
远程监控系统应根据城市地铁工程监控可能的生产和管理的变化,为系统的升级改造留有一定的条件,应当具备可扩展性.
同时从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来讲有具有稳定性,所以应该保持整体框架的稳定性.

3.
0.
4本条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的使用范围.
3.
0.
5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与整个工程的全寿命期息息相关,因此本条规定了建设期和运营维护期需要有效衔接.

3.
0.
6为了符合远程监控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监测要求,远程监控系统应能对于现场采集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及时反馈,因此应该建立信息分析与反馈子系统.
信息分析主要依据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灰色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及卡尔曼滤波等各种智能化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主要包括理论解析、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几何状态监测数据、物理数据以及施工信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科学预报.

3.
0.
7本条阐述了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要求.
地铁工程建设种类繁多、规模大、周期长、涉及地下工程、地面线路及高架线路工程,同时各种施工方法应用而生;做好工程监测是涉及安全生产的大事;与此同时,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应能做到各个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现场均能适用,重复利用性高.
因此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应该按照可靠性高、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的要求进行建设.

4系统设计4.
1一般规定4.
1.
1本条第1款与第2款是关于远程监控系统设置数量的问题,考虑到地铁工程为线性工程,考虑到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在监测成果及时可靠的前提下合理考虑经济成本,因此一条城市轨道线路应设置一个或多个远程监控系统,单个远程监控系统可连接多个信息采集子系统;多条城市轨道线路可设置多个远程监控子系统,或共用一个远程监控系统.

本条第3款到第7款是对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要求.
4.
2布置设计4.
2.
3本条规定了现场监控平台的布设要求,现场监控平台的布置设计应与其功能相适应.

4.
3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4.
3.
1本条阐述了远程监控系统所应该具有的具体功能要求,是系统功能的最低要求.

本条第1款是远程监控系统对各级采集系统的控制的要求.
为了保证方便对各联网用户进行集中管理,同时也便于对故障用户进行排查,因此远程监控系统应具备遥控、顺控和点控的功能;本条第2款是对设备的自我诊断功能的要求.
设备的自测诊断有利于远程监控系统系统优化与智能化的实现;本条第3款阐述的是远程监控系统对时间设置的要求;本条第4款阐述的是远程监控系统应具有对监控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的功能.
监测参数的设置与调整应与管理权限挂钩,对于原始参数的设置与调整应具备管理员权限.

本条第5款阐述了远程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功能.
视频监控作为工程监控一种手段,具有工程事故发生前兆预报、事件回放、工程事故责任划分等作用,因此远程监控系统应能够接收联网用户现场视频监测信号,支持自动存储及上传,可调阅和回放,支持辅助决策.

本条第6款阐述的是远程监控系统应能够对下属终端系统及设备的管控.
由于在不同区间的不同监测断面不同工况下可能对各个监测项目的频率要求会有所区别,对于需要加强监测频率的设备可以通过系统终端控制采集频率.
因此对下属终端系统及设备进行管控有利于远程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实现.

本条第7款阐述的是远程监控系统对于权限管理功能设置的要求.
4.
3.
2本条阐述了远程监控系统所应该具有的具体性能的最低要求.
4.
4信息传输网络4.
4.
1监控信息的传输可依据现场的环境条件、电磁干扰、实施难易及传输距离远近等条件,采用有限通信或无限通信方式进行部署.

4.
4.
2信息传输网络建议采用专有通信网构建,有困难时可采用公用通信网.
4.
5信息的管理与控制4.
5.
1各种现场的监控信息包括采集的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主要通过现场的监控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和控制,监控信息及设备应符合本条规定.

4.
5.
2由于被监控的对象众多,各类信息的管理应符合一定的规范,确保信息分类有序的管理.

4.
6系统安全4.
6.
1远程监控系统虽然是专有系统,但信息敏感,也面临网络安全的问题,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入不宜直接接入系统,应有分级安全措施,且采用加密的通信协议,系统资源的访问必须采用身份认证和经过授权.

4.
6.
2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监控信息应定期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备份,并应采用异地隔离方式备份.

5系统组成5.
1系统构架5.
1.
1远程监控系统最少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现场监控平台、监控管理平台组成.

5.
1.
2信息采集系统是整个远程监控系统的前端和感知层,主要由采集的环境、物理量、视频和图像组成,现场采集模块做简单处理后上传.

5.
1.
3信息传输系统有线传输方式为工业传输网无线传输方式,列举了目前的主流传输方式,但随着技术进步,在满足信道、容量、速度和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新的无线传输方式.

5.
1.
4考虑到数据的分类和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处理,因此远程监控系统有必要设置现场监控平台,对采集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并及时做出预警.

5.
1.
5考虑到信息量和现场条件,所以在信息处理后再回传至远程监控系统核心服务器、并承担信息查询管理系统与信息分析反馈系统.

5.
2系统配置及技术指标5.
2.
1由于工程的规模不同,不同的远程监控系统基本配置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本规范不对系统配置做出规定,依据现场条件进行要求,但整体系统应该采用模块化搭建,且留出可升级的空间.

5.
2.
5本条给出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指标.
6系统功能6.
1一般规定6.
1.
1信息采集系统作为远程监控系统的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采集、简单处理及编码发送的功能.

6.
1.
2信息传输系统主要是对信息的可靠传输.
6.
1.
3现场监控平台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和初步的信息反馈.

6.
1.
4监控管理平台作为远程监控系统的主站,完成信息的查询、管理、分析和反馈.

6.
2信息采集系统6.
2.
1通常每个采集模块对应多个传感器,要求采集采集模块与传感器之间有明确的拓扑关系,便于对传感器进行管理和设置,目前的信息采集系统一般分分布式和集中式.

6.
2.
3信息采集系统应包括场视频采集功能,现场视频信号采集应满足本规程第4.
3.
1条第11款的规定.

6.
2.
4信息采集系统中现场采集参数如应力/应变、位移计动态信号的采集主要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第八章的规定作出.

6.
2.
6信息采集宜具有自校准功能,否则应根据监测要求定期送检.
6.
3信息传输系统6.
3.
1信息传输系统采用有线传输时,当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且无强电磁干扰时,可采用模拟信号进行传输,距离较远或有较强电磁干扰时,宜采用RS-485、工业以太网等数字信号或光纤传输技术.
采用无线传输时可采用公用无线广域网和专用无线局域通信网两种方式.
公用无线广域网通信网络可采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和码分多址技术等方式;专用无线局域通信网应采用无线局域网、紫蜂协议、蓝牙等方式组网.

6.
3.
2本条规定了信息传输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为了优化远程监控系统的服务质量,保证采集到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规定了信息传输系统应具有识别异常数据的功能.

6.
3.
3本条规定了信息传输系统选择同步传输应符合的规定,在基于信号的同步中子系统间的时钟与触发信号通过物理连接共享.
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提供了高精度的同步;但在超过5km范围的城市地铁工程中,距离限制了定时信号的物理链接,因此采用基于时间的同步技术.

6.
3.
5本条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有线通讯方式传输时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做到远程监控系统的经济合理,符合设计要求,达到监控目的.

6.
3.
7本条规定了信息传输系统的数据备份机制应符合的要求.
6.
3.
8本条规定了数据包设计的格式要求,为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高效利用储存空间,对数据包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的要求.

6.
3.
10本条规定了信息传输系统的补发功能,由于地铁工程以线性地下工程居多,由信号不稳定导致的信息传输不完整,导致丢包.
因此信息传输系统应具有信息补发功能.

6.
4信息存储和管理6.
4.
1工程监测的全套资料包括系统设计、采集参数选取、设备资料和安装运行记录等.

6.
4.
2在线实时数据处理分析包括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户处于在线操作状态,离线数据处理分析则主要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6.
4.
4监测设备一般包括对环境信息、激励信息,结构信息进行的监测传感器,故障检测包括定时检测和报警.

6.
4.
5监测信息的自动导入是指利用集成化的模块将监测得到的信息按照模块指定的格式自发存入数据库中.

6.
4.
6结构信息模型描述了进行评估时的必须模型,系统应包括对模型的更新支持功能.

6.
4.
7评估分析模块利用监测数据和结构模型按照评估算法分析结构的状态信息.

6.
4.
9用户管理应该有以下几部分内容:1用户角色定义.
根据用户的角色不同系统应给出不同的用户角色,并按照要求分配权限,一个角色可以有多个用户,通过角色授权简化对用户的管理.

2用户标识.
数据库系统应能准确识别每一个用户,对成功注册到系统的用户进行标识.
标识信息一般为用户的公开信息,如用户名、ID等,用户的标识必须具有唯一性.

3用户鉴别.
数据库系统应能成功鉴别用户的身份,对登录数据库系统的用户的真实性进行判别,通过用户预留的保密信息进行验证.
对于鉴别失败的用户,当累计次数达到5次,安全功能应能终止会话的进程.

4登录历史.
在会话成功的基础上,数据库系统应显示上一次不成功的登陆时间和IP,以及上一次成功登陆的时间和IP.

6.
4.
10系统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系统的不正常运行,二是防止系统的信息被非法窃取.
要从这两方面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措施.

6.
4.
11预警信息包括监测信息的预警机制和响应的处理措施.
.
6.
4.
12数据装载主要步骤为:1筛选数据.
从分散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需要的信息;2输入数据.
借助系统的交互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3校验数据.
系统应有多重措施保证用户的输入的合法性,防止恶意的输入对数据库系统造成破坏;4转换数据.
对用户输入按照规则装换到指定格式;5综合数据.
根据多方面综合得到系统的最终数据.
6.
4.
16数据库的分级分类存储可以极大降低中心数据服务器的数据存储压力,从而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

6.
5信息分析6.
5.
1信息统计分析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根值、累计值等统计值;特殊分析包括荷载谱分析、风参数分析、模态分析、疲劳分析等.
采样频率大于1Hz的数据应以10分钟、日、月、年为统计间隔获得其统计值.
温湿度、静应变、静位移等监测变量,应给出以日、月、年为统计间隔的统计值.

6.
5.
3监测数据的时间关系图如下:1加速度数据可采用频谱分析FFT、小波分析等方法,给出时间段内的频谱分析图和加速度的时程响应图;2沉降和位移数据,应绘制出相对沉降、绝对沉降、沉降率等随时间变化的图线;3断面分析应根据断面上的监测点位的变化绘制断面变化的不同阶段断面图,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4对于涉及到内力监测的监测项目,应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和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6.
6信息反馈6.
6.
1信息反馈系统监测报告可分为:日报、预警情报,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
监测报告应采用文字、表格、图形、照片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要求:1日报报表包括:监测项目日报表(仪器型号、监测日期、观测时间、天气情况、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控制值、监测点平面位置图等)和监测数据的分析、说明.

2预警情报包括:警情发生的时间、监测点号、情况描述、警报值、严重程度等;监测数据图表:监测项目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监测点平面位置图;警情初步析和预计发展;警情建议处理措施.

3阶段性报告包括:监测概况及目前监测整体评估概况;监测数据图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时程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等值线图、监测点平面位置图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说明;结论与建议.

4总结报告包括:工程概况和监测概况;监测的目的、监测项目和监测依据;监测点布设;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元器件标定资料;监测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监测数据图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时程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等值线图、监测点平面位置图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说明;结论与建议.

6.
6.
4预测评估功能是在信息反馈的时候给出一些指导和期望建议,方便用户判断分析.

7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7.
1一般规定7.
1.
1本条对远程监控系统的验收做了一般规定,工程验收是系统交付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
由于之前并没有远程监控系统相关验收的统一标准和具体要求,造成对系统是否达到设计功能要求,能否投入正常使用等重大问题心中无数.
因此,本条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验收,并建议对传感器或终端设备的抽测率不低于20%,强调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7.
1.
2本条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
系统各设备、软件、通信功能验收时系统集成验收的基础,应在系统集成验收前完成.

1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中各设备功能的验收方法;2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中各软件功能的验收方法;3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各项通信功能的验收方法;4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集成功能的验收方法.
7.
1.
3为了保证系统功能验收的顺利进行,本条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工程验收时应具备6种技术文件.

1规定了竣工后应提出验收申请报告;2规定了工程验收时应该准备的技术文档.
这些文档对系统维护具有重要作用;3、4款规定了工程验收时需提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和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能够详细了解施工过程质量.

5、6款规定了系统验收时需要提供的相关设备清单及检查报告等产品合格证明材料.

7.
1.
4"城市轨道交通远程监控系统验收记录"包括施工产品进场质量验收、施工过程质量检查验收、各子系统功能验收、系统集成验收的结论.
具体检查测试报告作为附录归档,供系统验收时查验.
参加验收的各方根据这些阶段验收结论,判断远程监控系统整体工程是否合格,联合出具书面结论.

7.
2系统安装7.
2.
1系统的安装和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911第4章的规定和系统运行的要求.

7.
2.
2为保证远程监控系统安装质量,取保责任落实,施工与安装单位应当对采购的元器件及设备件质量负责.

7.
2.
4本条规定了元器件安装要求.
7.
2.
5本条规定了埋设元器件的安装要求.
7.
2.
6本条规定了元器件和设备安装的限界要求.
7.
2.
7本条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对线缆敷设以及周边温度的要求.
7.
2.
8本条规定了信号线路、电力线路的保护管安装前的要求.
7.
2.
9本条对线缆支架安装、接地施工安装及验收的执行标准.
7.
2.
10本条规定了室外摄像机的安装要求.
7.
2.
11本条规定了系统机柜的安装要求.
7.
2.
12本条规定了系统主机后备电源的要求.
7.
3系统调试7.
3.
1本条规定了系统调试的主要内容,分为室内单项和联机多项调试与测试、现场安装完毕后的调试与测试.
室内单项和联机多项调试与测试是现场安装完毕后的调试与测试的基础和前提.
室内单项和联机多项调试与测试应先对各类仪器仪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单项调试,调试完成才能再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
对于现场安装完毕后的调试与测试,应按照本规程第6.
2节、6.
3节、6.
4节、6.
5节系统对功能与性能的相关要求实行7.
3.
2远程监控系统整体功能调试应按照本规程第4.
4.
1条实行.
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性能调试应按照本规程第4.
4.
2条实行.
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性能按照本规程第4.
7.
1条实行.
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安全性应按照本规程第4.
7.
2条实行.

7.
3.
4本条规定了远程监控系统调试的先后顺序.
远程监控系统的调试应从单个设备到子系统、由子系统到整个远程监控系统的步骤依次进行.

7.
3.
5本条规定了系统设备调试应符合的要求.
为保证系统调试的质量,远程监控系统的调试应该按照设计图纸、方案和过程施工资料进行调试.
并做好相应的调试记录,填写调试报告,为系统验收提供依据.

7.
3.
6本条规定了系统软件调试应符合的要求,本条第2款规定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调试的主要内容,软件调试应该有软件开发单位完成,保证系统软件符合设计要求,并为系统验收提供验收依据.

7.
4系统验收7.
4.
1本条是关于远程监控系统对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分部验收的规定:1本款是关于信息采集系统验收规定.
2本款是关于信息传输系统验收的规定.
3本款是现场监控平台的信息分析与管理系统验收的规定.
4本条是监控中心的信息反馈系统验收的规定.
7.
4.
2本款是对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整体验收的规定:1本款是远程监控系统功能验收的规定.
2本款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指标验收的规定.
3本款是远程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性验收的规定.
4本款是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安全性验收的规定.
7.
4.
3本条是对远程监控系统验收合格判定条件的规定:为保证远程监控系统验收的质量,远程监控系统施工安装调试完毕后必须进行系统验收,并保证远程监控系统各项功能与性能指标符合验收要求.

7.
4.
4远程监控系统验收合格后必须进行试运行,目的是为了监控远程监控系统运行的个想功能是否完整,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稳定,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监控安全高效管理的目的.

8系统的运行及维护8.
0.
1远程监控系统运行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为保证远程监控系统运行历史有记录可行,同时也为地铁工程安全管理责任的认定和划分提供原始数据,因此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应该具有本条所列文档.

8.
0.
2本条规定了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为保证远程监控系统的顺利运行,必须进行远程监控系统的系统维护,对于系统故障应及时排除,保证现场数据的顺利采集,检查远程监控系统各项功能是否完整,性能是否到达要求等.

新版本Apache HTTP Server 2.4.51发布更新(有安全漏洞建议升级)

今天中午的时候看到群里网友在讨论新版本的Apache HTTP Server 2.4.51发布且建议更新升级,如果有服务器在使用较早版本的话可能需要升级安全,这次的版本中涉及到安全漏洞的问题。Apache HTTP 中2.4.50的修复补丁CVE-2021-41773 修复不完整,导致新的漏洞CVE-2021-42013。攻击者可以使用由类似别名的指令配置将URL映射到目录外的文件的遍历攻击。这里...

湖北50G防御物理服务器( 199元/月 ),国内便宜的高防服务器

4324云是成立于2012年的老牌商家,主要经营国内服务器资源,是目前国内实力很强的商家,从价格上就可以看出来商家实力,这次商家给大家带来了全网最便宜的物理服务器。只能说用叹为观止形容。官网地址 点击进入由于是活动套餐 本款产品需要联系QQ客服 购买 QQ 800083597 QQ 2772347271CPU内存硬盘带宽IP防御价格e5 2630 12核16GBSSD 500GB​30M​1个IP...

新注册NameCheap账户几天后无法登录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午的时候有网友联系提到自己前几天看到Namecheap商家开学季促销活动期间有域名促销活动的,于是就信注册NC账户注册域名的。但是今天登录居然无法登录,这个问题比较困恼是不是商家跑路等问题。Namecheap商家跑路的可能性不大,前几天我还在他们家转移域名的。这里简单的记录我帮助他解决如何重新登录Namecheap商家的问题。1、检查邮件让他检查邮件是不是有官方的邮件提示。比如我们新注册账户是需...

大容量存储为你推荐
域名价格域名怎么评估价钱?美国主机空间美国主机空间不限制内容吗域名代理我想申请域名代理。直接在国家域名管理中心申请,应该有什么一些手续?代理主机什么叫做代理服务器?有什么用途?代理主机电脑店卖组装机,怎么赚钱。代理主机如何将我工作的电脑设置为代理主机 让我回家以后可以用家里的电脑连接店里的主机访问网络域名备案买域名要备案吗jsp虚拟空间jsp虚拟主机有支持的吗免费网站空间申请如何申请到免费的网站空间100m虚拟主机100M的虚拟主机都能做些什么
域名注册中心 美国vps推荐 美国加州vps plesk fdcservers 精品网 香港cdn mediafire下载 贵州电信宽带测速 全能主机 台湾谷歌网址 40g硬盘 免空 免费个人空间 cdn联盟 国外代理服务器地址 最好的qq空间 1美金 33456 空间登录首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