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老人抢方向盘被拘

老人抢方向盘被拘  时间:2021-04-24  阅读:()

08新闻系新闻一班陈露200806050108栏目追踪——练好自己的"笔杆子"和"嘴皮子".
我所选择的栏目追踪分为两块:纸媒《南方周末》和电视栏目《新闻1+1》.
选择这两块的原因是:《南方周末》是纸媒的评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向以立意新颖、语言深刻见长,追踪《南方周末》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笔杆子",而《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道非常有力的新闻评论栏目,不论是栏目的制作班底还是评论员白岩松,尤其是评论员白岩松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评论员(在这里我更愿意这样称呼他而不是"主持人"),追踪《新闻1+1》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嘴皮子".

《新闻1+1》部分《新闻1+1》是一档电视节目,与《南方周末》的评论相比,白岩松在节目中的评论往往是根据主持人抛给他的某个问题、某个点,不像《南方周末》的评论文章是针对某个事件爱你的完整的评论,所以我坚持看《新闻1+1》的每一期节目,并从中挑选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节目记录并评析学习.
《新闻1+1》体现在这里.

而电视栏目《新闻1+1》是由白岩松发起的、一档新闻评论栏目.
它的节目介绍这样写道:"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
"而我关注的渠道是从《新闻1+1》官方网站上,同时这个网站上还有诸如"复兴评论之岩松酷评"等板块,很是丰富.

白岩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评论员(与"主持人"相比,我更倾向于这三个字).
他曾经说过,"作为一个评论员,被所有人喜欢是一种悲哀.
"由此可见他的"语言犀利,表情凝重":也正因为如此,白岩松是我重点追踪的评论员.

我总结的白氏风格1、白岩松:评论擅长用故事作论据;很会引出自己的观点与质问《新闻1+1》具体追踪第一篇:2010、11、18日《防"火"于未"燃"!
》评论背景:这期节目是上海"11.
15"大火之后所做的一期节目,因为电视媒体的特殊性,节目从多视角展现了这一事件以及事后的处理和分析,比照纸媒更形象具体,但这一期我的关注视角依旧放在白岩松的评论当中.

节目文本(与白岩松有关):主持人:怎么看这个事故调查组调查出的这五项原因,因为当我们仔细看的时候,不管是没有资质,还是抢工期,还是不注重安全落实等等,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公式,它可以套在任何一个安全事故中白岩松评论员:在这五个具体原因中,我相信它也是具体的原因,但是在这五个具体原因的背后,我首先陈述一个事实.
国务院的调查组在公布这个原因的会议上,记者也获悉,这个工程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业工程,而是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所做的,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程,也就是说,带有某种政府的政绩工程,或者叫"民心工程",或者叫"形象工程".
也是今年9月份招投标,然后获标的也都是带有"静安"字眼的,然后再转包,包括监理和施工的这个部门.
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去想,既然是一个政府给老百姓做好事的所谓"民心工程",或者叫"实事工程",请问是否真的做到监理了我们再来陈述另外一个事实.
这个工程是在里头有156户居民入住的情况下,外面在进行施工,这是严重违规的,这是另外的一种违规.
那么,会不会因为它是政府的工具,因为是民心工程,是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工程,好事便没人去说它的不好.
因此,背后的这个原因是不是让大家得出结论,那五条原因的一个重要的根基,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工程,我们的监理会不会绝对、坚决的要去制止但因为这是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政府工程.

主持人:那恰恰因为这是一个民心工程,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监理才应当更加用百倍的精神去看你到底能不能做到位啊,如果按照常识来这么说白岩松:是,但是结果并不是按照你说的这样,是呈现了相反的这样一种局面.
其实这是第一个原因背后的原因,还有第二个原因背后的原因,我们知道违规的电焊,在十楼,然后那天风很大.
另外,它的整个脚手架的可燃材料太多,竹片、泡沫等等,另外它含有剧毒,迅速地就会让人窒息、中毒死亡.
那么你会看到这表面的原因的确分析得到位.

但是在这个表面原因的背后,是不是还有另外背后的原因呢当然会有.
比如说,我们的高层救火的这种经验,是不是需要进一步的积累,这还是一个问题.
另外,无处不在的防盗门,消防的队员恨不得流着眼泪说,当我们去救人的时候,打开一个防盗门需要10到15分钟时间,想想看,在紧急救人的时候,一个防盗门会阻隔人们10到15分钟时间.
消防的通道,车会有问题,老百姓缺乏自救的常识.
我只陈述一个事实,因为更多的细节我们会在节目的下半段去阐述,恐怕会让人非常非常的感慨,你要知道,在这一次的火灾当中,逃生者在楼道里头只死亡了一个,剩下的几乎全部都是死在室内的,也就是说没有逃生的人反而都死亡了.

主持人:对于普通居民,居住在楼里面的居民,如果没有消防意识,咱们姑且不提.
难道施工方没有消防意识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在楼里居住着大量人的情况下,不可以就这么施工吗白岩松:所以这个我们需要的是,当拥有了表面的原因之后,需要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这一系列的违规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台,还有多少类似的堂而皇之出台的这种违规在这.
另外,是不是有资质的焊工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对吗风很大,另外里头住着人,外面就已经给它"穿棉袄工程",有很多人把它比喻为"穿棉袄工程",因为这个工程是打算要节能的,但是没想到最后夺了人的命.

另外,我觉得在这儿还有一个细节需要去陈述一下.
有很多人说,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应该赶紧去买几百米或者多高的这种云梯,然后可以更好地救火,问题恐怕出在这儿.
不,从全世界的经验,首先这个楼并不是特别高,它不过85米,才28层,我们现在到处能见到50层、60层、70层、80层,全世界都不会靠上去了一个200米、300米的这种云梯去进行救火的,最高的高度不过到100米.
因此,防火、防火,首先在于防,需要有很多的细节去补充,让这个高层拥有逃生的能力,拥有自己去浇灭的能力,然后,拥有救援的这样一个能力,而不能指望仅仅是硬件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灾难有的时候会陷入一种盲区,就是说总是希望硬件的提高,但是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一个先例,即使直升机的救火恐怕也不会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当你其它的配套做不到的话.
所以,现在云梯是需要增高,但它不是解决高层建筑防火和灭火的最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当火灾发生之后,第一批赶到现场救援的是消防人员,我们来看"消防"两个字,消防、消防,"防"排在"消"之后.
但是,对于居住在高楼大厦的人来说,"防"字永远是避免火灾唯一可行的渠道.

主持人:大火造成了50多名逝者,我们就假设,如果有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疏通,走这个疏通渠道,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消防常识,会不会避免这么多人的伤亡白岩松:我觉得我们最该做的假设是,假如是我呢,我能够逃生吗答案相当不乐观.
我先举两个细节,刚才其实已经说了一句,所有逃生了的人只死了一个,因为消防人员最后救出了160人,包括自己逃生的.
但凡逃生成功的人,都是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消防常识的.
那么,几乎剩下的死者全是在室内的,最触目惊心的是,居然有一个2楼的三个人死在卫生间里头,他要逃生是完全可以活下来的.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然在17楼有一个74岁的、患有帕金森症的一个老人,在老伴的鼓励下,从17楼安全逃生到地面.
那么你就看,拥有常识和勇气就非常的重要!

公安部消防局的副局长朱力平,他就讲了三点.
这个火是从外面向里烧的,因此逃生就是最管用的,你要向楼道里去逃,你要知道它的消防通道,甚至连熏黑的地方都少.
但是,如果要是从里向外烧的,那你要把门关紧,你发现有烟从门缝里进来,你要用湿条把它裹住,用个手绢什么的到窗户那呼救,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逃生一定要果断.
在这次的火灾当中,有9个施工的人员就在原地,既不往上走,也不向下走,最后全死在原地,就是他蒙了.
第三个是要走消防通道.
我刚才已经讲了,消防通道其实连熏黑都没有,就是没那么严重,可是我们很多的居民在那儿摆放自行车等等.
当说到这儿的时候,我们有可能把矛头要引向,好像对住户他缺乏常识等等.
我想说的是,是谁让我们缺乏常识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社会,该如何去补充这样的常识,让更多的人将来在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可以拥有常识、可以获救主持人:我们怎么补上这一课白岩松:我觉得,这就必须首先要从政府高度重视.
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们去日本采访的时候,专门拍了一个小学里头,在不通知小学生的情况下,校长突然拉响了火灾的这种警铃.
结果出乎我们预料的是,就在几分钟的情况下,所有的小学生在老师的率领下,用着正确的姿势、用着湿手绢捂着鼻子,然后全部到操场集合.
因为国家规定,每个学期必须进行一次相关的这种演习.

我注意到这次上海,已经在昨天开会,然后今天媒体已经登出来,强调今后上海的教育当中一定要加入防灾等等这方面的演习.
仅仅上海吗我觉得应该是全中国,因为常识是可以救命的.
还是那句话,平常的时候多买点儿药,关键时刻少买棺材.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了日本,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下今天下午我们中央电视台驻日本记者发回来的报道.
电话采访张浩宇中央电视台驻日本记者:住宅建筑一般都不是很高,在楼梯口均有消火栓,各层公共空间有警报器,房子里的屋顶上也有火灾和煤气自动感应器.
物业公司每年都会对这些消防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消防部门还会每隔几年组织居民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和知识教育.
一旦家里发生了火灾,日本的民众可以从最少两个安全出口下楼梯逃生,如果被困在家里头,还可以通过阳台的逃生梯逃生,这种逃生梯每隔一户就有一个,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要单手将其掀起,放下折叠梯就可以直接通到楼下.
阳台上与隔壁住户之间还有一种特殊材料做成的板子,上面写着"请不要在此板附近放置物品,万一发生火灾的时候,请打破此板到邻居家避难".
因为不是每户都有逃生梯,火灾发生的时候,如果家中的阳台上没有,就可以打破此板,到有逃生梯的邻居家逃生.

主持人:这个报道和刚才我们看到记者在上海的楼群里面做出的报道,对比太强烈了.
白岩松:其实可以对比的还有很多,但是我觉得也有媒体在对比1996年的时候香港发生了一次大火,但是之后这场大火促使整个香港,在所有的居民楼消防上迈上了一个台阶,并且完全制度化.
我相信上海的这一场大火发生了之后,这一段时间大家会查得很紧,要大检查等等,像一阵风一样.
但是好了伤疤会不会忘了疼我们最希望的是,这一场大火迅速地演变一种制度上的建设,最后带有某种约束和强制性,让安全真正地来到人们的身边.
就像最近北京刚刚出台了消防这样一个条例一样,它具有了法规的性质,就有了一种硬约束,不能只是这些天大家觉得死了这么多人,赶紧查,然后过了不久就过去了.
就跟SARS当初给我们生活的改变,但是没隔多久又全部回归原样一样.

主持人:为什么日本人可以这么长期地保持一种警觉白岩松:我觉得我们同样也可以,日本当然它是经常会出现地震的这种灾难.
但是我觉得在火灾方面他们由于拥有常识,死亡的人数一下子就会急剧降低.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数字需要通报给大家,在这次上海的大火当中,受伤的70人里头,64%是50岁以上的老人,另外最大年岁的85,最小的3岁.
什么意思呢我们将来有很多在白天着火的时候,绝大多数是老人在那,他的行动更加不便,有的时候常识更加缺乏,用什么样的途径,学校里也许不能给他常识,那么我们的社区、全社会该怎么样去做另外还有一点,在逝者里头更是如此,年龄恐怕,你看逝者里头65、42、31、68、47、64、86、35、64、84、78、30、77等等,你就看,大部分是年岁很大的,所以社会要警觉.

主持人:岩松,咱们说说咱们的同行应该做些什么当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媒体可以做些什么白岩松:是,我特别地注意到,因为今天我收集到了很多昨天和今天上海的报纸,因为上海的媒体这次是非常非常地扩大了版面,然后在非常快速和更多丰富的报道,也有人说这是俞正声书记说报等等.
我觉得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在火灾的面前媒体不仅不能不报,反而要快报和细报.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更快的报道和更细的报道,才能让人举一反三,才能把那些教训演变成常识,督促整个社会在消防这方面拥有巨大的进步.
因此,媒体的快报和细报是救命,是功德的事情,我觉得也是在救我们自己.

总结评论这期节目是《新闻1+1》栏目在上海大火后做的一期节目.
白岩松总是能够表达有魅力的语言.
他总是能够将话语讲的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惊喜,给人以启发.
在这期节目中,白岩松提出了9个观点:1这个工程不一般,是政府的"民心工程"——2、工程监理不力,是否与它是政府的民心工程有关——3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政府,民众在灾难面前是否有足够的自救意识——4、上升到制度层面同时联系近年来的类似事件——5、"假如是我呢"——6、是谁让我们缺乏常识——7、借鉴日本和香港的有益经验——8、落实到以后——9、提及媒体(我一直觉得也是在位媒体请求更大的报道自由权)口头表述非常有逻辑,而且每个角度都却中要害,同时又不累赘,恰到好处.
第二篇《谷歌传说》评论背景:谷歌公司宣布,将把它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业务退出中国内地,他退出这个市场规模是有将近四亿的网民(北京时间:2010年3月23日3月03分.
)"我们计划继续在中国的研发工作,也会保持在中国的销售团队".

节目文本(与白岩松有关):主持人:岩松你看,谷歌今天说我走了,但是我们看,他走的并不决绝,他把研究院还是留在内地,而且他去的是香港,你怎么看他的离开白岩松(评论员):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的结果,但是从这几个月的发展来看,恐怕也是骑虎难下,必走到这一步.
为什么呢就像一个狮子对森林说,如果说谷歌是一个狮子的话,对森林说,我不舒服,你要改变,你觉得森林会改变吗最后恐怕是狮子要走,因为这还不是你出生的那一片森林.
我想这就是赵启正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我只见过物种适应环境,没见过环境适应物种.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唐俊会去分析,原来在微软,唐俊说,你在全球的份额,中国市场只占1%,内地市场.
好了,他是分析谷歌像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我要挣了很多钱你管我也行,我又没挣多少钱你还管我,不舒服,撤了.
但问题是,在哪儿不管呢在哪儿都会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的结果.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事情,当我们评价他的时候,有输赢这个概念吗白岩松:对,我觉得恰恰不能用简简单单的输赢来说,如果要用唐俊的话来说,谷歌正在作出一个最愚蠢的决定,但是这是唐俊的看法.
从谷歌,作为今天,从凌晨到现在,他的表态声明来说,这里头挺值得琢磨的.
为什么呢既摆出了一副好像我真的退出了,可是另一方面又退的没有那么坚决,因为他把他的搜索业务转移到香港,大家也知道香港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当然"一国两制"了.

接下来比如说内地去进行搜索的时候,可能会转到他的…主持人:拐个弯.
白岩松:对,拐个弯.
速度可能会慢一下,另外他的销售团队、研发等等还留着,还可以继续去观察,这样的话,既竖起了一个好像"我很英雄",你看跟中国叫板.
可是另一方面其实在商言商,又留了某种关注的余地.
但是在这儿我倒觉得恐怕没那么容易,因为如果有一天,你真觉得又舒服了,又回来了的话,这个市场,咱们不说别的,仅仅这个市场还能不能让你开疆拓土都很难,因为对手也很强.

主持人:他走了以后,留下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是混战还是说留下一块空白白岩松:有人说最大的赢家是百度,其实我不这样看,恰恰我反而会有一些担心,为什么,各种数据是不同的,刚才我们短片用了首选搜索引擎这样一个数据,也有的用市场份额来说,比如说在东方企业家杂志上,我今天看到的这个数据,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33%,百度63%,加起来多少呢,96%.
也就是说剩下的一堆搜狗,等等全加起来搜索引擎市场只有4%.
好了,谷歌如果走了的话,我们假如百度真的90%多的市场份额.
你作为消费者你开心吗因为它已经完全垄断了,所以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事情,因为垄断对消费者一定是糟糕的.

其实我们更期待的是第一个,也许谷歌也有转土再来这样的空间,包括今天我注意到国新办谈话里也说了,如果你愿意遵守中国的法律,欢迎继续.
另外他本身其实还是在中国,只不过在香港.
另一方面,我希望其他的竞争对手在这个时候快速成长,填补一下这30%多或者20%市场空白,免得百度一股独大.
我们注意一下今天百度说什么了,因为我要估计,全世界也会关注百度说什么,百度说的是,"中国搜索市场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潜力无限,百度欢迎更多全球著名互联网公司加入这个市场,与各大本土互联网公司一道,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行业的健康发展.
".
不管他是真心的还是官方客套的语言,但是他起码摆出了一个姿态,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真的欢迎竞争对手赶紧强大,因为真的如果百度是100%的话,太可怕了.

主持人:岩松你说,假如有朝一日谷歌想回来,能不能回得来因为国新办做这个表态,如果你遵守本国的法律,你可以回来,但这是表态,市场容不容得他回来白岩松:如果有一天他还打算回来的话,我相信这个市场依然是欢迎他的,甚至官方也依然会欢迎他,因为国新办的讲话也明确地说,前提就是你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在哪儿不要遵守法律.
可是另一方面,真正市场是残酷的,大家憋半天了,你想想在谷歌宣布要退出中国内地市场的时候,第二天百度股价涨了百分之十几,百度严格意义上说,由于股权,各种因素,你也不能说它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公司,它也是国际资本运营其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百度,还有其他的也看到机会了,你撤了我来.
所以等他真想回来的时候,那个时候会不会这个市场竞争对手已经变得更加羽翼丰满,起码他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主持人:谷歌为什么要走,今天我看到一个分析说是,他这是为自己在中国经营不善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借口.
你怎么看白岩松:我刚才已经转引过唐俊那句话"我挣了很多钱的话,你要管我我也就认了,我没挣那么多".
当然这只是一个说法,其实在商言商,恐怕一方面他没有走得那么决绝,我觉得谷歌与中国之间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今后还会就情景发生,因为他只不过转移到了香港.

另一方面,他其实也是在作出一种姿态,表明自己的某种"坚持",因为在全世界面他对面临了很多的麻烦,与中国产生这样一种对立,似乎更容易树立某种好像"英雄"角色,于是他就这么做了,但是恐怕也在商言商,因为毕竟您也是一个商人.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就在这两天,力拓跟中铝再度携手,笑洋洋的一起去非洲去开铁矿了,这就是在商言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主持人:刚才我们短片里面也显示了,包括eaby,包括雅虎,包括今天我们说的谷歌,为什么到了中国来,本来经营的很好,到了中国来就遇到了问题白岩松: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你看可口可乐很好在中国,奥迪、宝马、奔驰都在中国,很多的国际上的500家大企业在中国480,你就能看到,但是问题就在于说,互联网进入E时代之后,很多互联网的企业要想进入一个市场,必须对当地的文化要有更深入地了解.

主持人:你指的是实体的白岩松:这个文化不光指的是一个唐诗宋词,其实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民族性格、习惯等等,比如说腾讯之所以能火起来,就是因为马化腾在他的国外对手当中,本土化了一个小小的细节,QQ火起来了,把他就带起来,这就是一个对本土的了解.

我们姑且不谈互联网,奥迪之所以在中国成为霸主,很重要的一点是后座加长了十多公分,大家觉得这只是加长了十多公分,没有,这是因为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了更加充分地了解,率先作出了决定.
当时宝马会笑话他,我们只重操控,我们不会干这个事,没两年宝马也加长了,销量也上去了.

对文化的了解,对互联网的要求更高,中国的本土企业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别的原因我们先不说,仅仅这一块儿我觉得就给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双方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很多的企业,尤其E时代的这种企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等企业,你要对本土文化要更加充分地了解,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一样.

对于我们来说,也要去思考,怎么去面对这样一种带有文化色彩,或者说其他带有意识形态,一种新的挑战公司,我们怎么更好地跟他和谐相处.
主持人:我们对比一下,在华经营善的公司和在华经营不善的公司,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你要坚持什么,你要放弃什么.
白岩松:其实有很多大的企业中间也曾经有过困惑,比如说微软,当初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曾经非常非常恼火,我估计可能也不只一次地产生过,你干脆撤了吧,但是后来扛住了.
比尔盖茨这次其实也含蓄地批评过谷歌,认为说你在哪个地方经商,你要遵循当地的法律.

另一方面你看微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之后,他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占全球,由过去的1%,跟谷歌相似,现在已经占到了5%,他度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时期.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我今天去查很多很多的资料,在很多个国家也都遇到这样或者那样非常大的麻烦,只不过不这么极端.
树立中国作为这样一个对手的时候,中国当然会有一些不同.
但是问题就在于,您谷歌四五年前来中国的时候,你不知道中国不管是文化,还有其他综合的大的文化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吗你是知道的.
为什么在四五年之后,你又突然喊出了这样的一种口号,我想这四五年中国其实也是在进步,在进步过程中,我觉得大家都要思考,没必要现在大家都画句号,也许将来还会有……总结评论这期电视评论与上一期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白岩松评论的观点完全是由主持人提问得来的,可以说他和主持人之间有了很好的沟通,也可以说他没有再把观点过多的扩出去.
在这一期节目中白岩松谈到了约六个观点,也是六个方面.
但是这一期节目也有他的特殊性,因为谷歌这样的事件毕竟不同于矿难等民众会很有情绪的事件,所以我个人认为,白岩松在这件事情的评论上,分寸拿捏得很准确,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第三篇:《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评论背景:最近几天,55秒的惨案,8个逝去的小生命,还有5个重伤的孩子,很多人把3月23号称为南平市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而南平实验小学发生的惨案也像一块重石压在很多人的心头,它也直接推动了各地关于校园安全新措施的出台,也让昨天第1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多了一份凝重,多了一份关注.

节目文本(与白岩松有关):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北京市公安局的领导付正华这么表示,他说从即日开始,北京市中小学的安全维护工作呈常态机制,每天上学放学时段都要加强治安维护工作,我们怎么理解他这段话这是不是意味着每天上下学的时段的,在每个学校门口都会看到警察的身影白岩松(评论员):其实显然这是3月23号福建南平校园门口凶杀案惨案发生之后,社会开始加大对校园安全保护的成本.
不光北京了,南京、济南、都在这件事情以后开始去做.
其实我也看了您刚才念的,在北京公安局官网上下的,局长要求以后对校园门口的保护进入常态机制.
究竟是不是像媒体标题说的每天上学和下学的时候都会有巡逻车在那儿,警察在那儿.
其实各个区和县执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仔细地看了一下北京公安局通告,这里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并没有说具体地一定丁是丁,卯是卯,巡逻车就必须到位,而是重点学校重点地段要进行巡逻.

各个区我们今天采访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不同的做法,像宣武可能是警察要上学和下学的时候要学校签到.
这一签到就意味着你必须守在那儿.
像东城等等,可能是有警察,也有协警,其他的地方也不一样,巡逻车是采用巡逻的方式,不一定就驻守在学校门口.

不完全归纳,北京八个区可能会有两千所中小学幼儿园,其实它对警力、警车的要求都非常的高,怎么能够做到真的是在每个学校门口有一个警察,我觉得这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主持人:刚才你也提到了,在重点的学校,在重点区域,在重点的时段.
什么叫重点学校重点区域白岩松:这个是一个很难去解读了,我想可能不会说大家解读这样,这是重点学校门口就要有警察.
恐怕还是一个要从地形的复杂程度,交通的复杂程度,包括人群的密集程度.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是人周围这种流量,车流比较大.
因为在南平校园凶杀案之前,更多的有可能是交通给校园门口带来的安全隐患.
所以这些因素恐怕会被公安综合地去考虑,当成重点学校,重点地段.

主持人:你觉得这个能解决多少问题白岩松:当然其实前面我说了一句话,首先有一点这是一个进步,整个社会在拥有一定能力之后,开始准备增加安全成本,尤其面对的是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这毫无疑问是对的.
刚才说的,北京,全国各地都是这样,这是好的.

第二个,它会起到震慑作用.
警察站在那儿的时候,你想想就南平的凶杀案,凶手叫郑民生,一个挺好的名字,老百姓生的,老百姓的生命,但是他却让老百姓死.
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但是我们如果可以想像,55秒,他用刀捅了13个孩子,如果旁边有警察,他会吗他在接受有关的采访,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孩子会好杀一点,他也在计算容易程度.
有了警察,他就会受到一定的威慑.
这是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有警察在的时候,这话可能难听,他不可能捅到13个孩子,也许在伸刀向第2个、第3个的时候,警察就要出手了,因为警察出手是必须的.
而周围围观的人是要有个犹豫和选择的过程.
也许55秒,只在十多秒的时候,警察要在的话,就可能被制止,这是好的一面,毫无疑问是好事.

但是你会去担心几个事情,第一个,北京、济南、南京,将来上海、广州可能都有,但是我们的广大的城乡结合部,县级市,像类似南平这样的城市等等,会做到吗能覆盖吗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像北京这些城市都做了之后,能执行多长时间非常严格,丁是丁,卯是卯的.
所以这都是我们要提出的问题,只有全国的覆盖度高了,悲剧才会减少,只有持续地不打折扣地去执行,这种安全的保证才能做到实效.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连线一位专家,他是来自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主任佟丽华,佟主任您好.
佟丽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你好,董倩你好.
主持人:您看现在公安部门职守校园这样一个举措,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刚才岩松说它起到一个震慑作用,您理解呢佟丽华:首先肯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实际上南平这个事情,发生在校门砍杀学生的惨案,使现在当今整个社会关注,就是校园周边安全问题.
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你比如包括一些社会闲散人,包括一些高年级的人向低年级的学生勒索钱财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也是在全国很多周边比较普遍的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公安机关的出现,这时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佟丽华:公安机关的出现不仅能够制止一般,比如说敲诈勒索这种违法行为,而且能够避免严重地伤害事故地发生.
当然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刚才岩松也提到了,这样一个制度怎样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说长期地持续下去.
2009年我记得当时在《今日说法》做一个节目,八个学生…,做节目也同样类似的案件,也就是说,我们怎样避免类似的悲剧,只是当时发生了,当时重视了,过后时间长了,大家就忘掉了.

主持人:谢谢佟主任.
岩松,刚才佟主任也说到一个问题,公安机关的介入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问题是,仅仅是公安机关,是不是能解决多大的问题是不是重头戏白岩松:当然不是,其实要从公安机关来说,我觉得这一次不管是北京、济南,还是南京,开始在南平惨案发生之后,开始着重注重校园门口上学和放学时候治安巡逻及震慑,并不是说突然增加的这种举措.
其实我们回头去看2006年9月1号就开始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方法》,刚才在节目前我就查到这一条,第49条,原本其实有类似的规定.

你看,在2006年9月1号实施这里有明确的,"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006年9月1号的时候,其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就有这个要求,现在我们很多的地方显然是没有做到.
现在在补这个课,受了南平凶杀案的刺激.
我希望这一个事情从这次开始能够真正地、常态地实施下去.

我们也注意到,北京公安局新任局长、副局长,已经明确地提出来要变成常态的、长效机制,好,我们希望这个"长"不只在北京,在全国的各地,都把安全的成本加大了之后,让犯罪的难度增加,比例就会减少,安全度就会增高.
100%的彻底消失在哪个国家都很难,但是一定要让他想要犯罪的时候极其难,要付出巨大的障碍,那安全度就高多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节目关注的是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播放短片)字幕提示:3月29日,北京市宣武区康乐里小学.
记者:那你们平时有这种安全的应急演练吗学生1:有,但是不经常演练.
就是有时候老师提前说一下,然后就开始演练.
记者:平时你们有这种应急安全的课吗学生2:没有,但是老师经常跟我们讲这些安全的知识.
解说:这样的紧急疏散演练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进行的.
昨天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举行了这场特别活动,主题是"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
一个没有安全保障学校,绝对是一所部合格的学校.
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
解说:教育部长袁贵仁的一句"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道出了其意义所在.
也许许多人并不知道,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已经是第15个年头.
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现在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有几个主要因素,大家说是几个杀手,一个就是游泳造成的事故,一个就是交通的事故,一个就是自然灾害的事故.
这三个可以说是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三大杀手.
解说:三大杀手的说法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撑.
2007年年初,教育部就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发布分析报告.
这是我国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分析全国中小学的安全形势.
这份报告指出,在多种事故导致我国儿童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死亡中,溺水占31.
25%,交通事故占19.
64%,斗殴占10.
71%,校园伤害占14.
29%,学生踩踏事故占1.
79%,自杀占5.
36%,自然灾害占9.
82%,其他意外事故占3.
57%.
但是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这份报告并未透露.

在2004年到2005年,由卫生部牵头开展了2004年到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在这其中我们得到了进一步的数据.
段蕾蕾(中国残疾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预防室副研究员):通过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4岁及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十万分之23.
23,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十万分之3.
05,淹死的死亡,也就是溺水的死亡率为十万分之10.
28%.
解说:十万分之23.
23意味着什么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年鉴,2005年,0到14岁人口为2.
65亿来推算,那么2005年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大约为6万人,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数据,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杨功焕(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我觉得确实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我想在这个,对儿童,对未来,对下一代这种关注应该是怎么着都不过分,这种做法也恰恰是说明,我们社会向更文明的方向在前进.
解说:"怎么关注都不为过",这样的表述已经是社会共识,南平事件发生后,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安全问题的关注.
上周四,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自己的博客上就此发表了意见.
他引用了一组数据显示,我国0到14岁儿童各种死亡中意外死亡已占第一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
3%.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校园安全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长期话题.
但是我觉得在当前情况下,我们特别应该,观念上要有所扭转,至少这些观念我以为是片面的.
学习压倒一切,分数压倒一切,可以要学习,可以要分数,可以要成功,安全是第二位的等等,这些都是片面观念.
先有生命,生命是第一位的.

解说:当面对孩子的时候,阅读着一组组的数据,是一个非常难受的过程,因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刚刚开始人生的鲜活生命,都有一个个充满期待的家庭.
主持人:刚才看这个报告里面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但是现在的危险性,恰恰是出乎规律之外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他们来说,怎么去防白岩松:但是其实还是有一些确定性的,因为在做大调查的时候,学生和家长最后在12个伤害当中,最后他们选择的前三位伤害很类似.
排在第一位的比例非常高的是交通事故,这是在全国非常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
第二个就是上学或者放学路上被劫,其实也都离校园门口不算太远.
到第三位的时候是玩耍受伤,在玩耍受伤的时候,我倒觉得是一个常态的,不同时代都有,不能因为这个就不让大家玩耍.

我们回头去看前两个,一个是交通,从交通,现在的确太乱了,现在巡警,包括民警等等,都有条件去保护学生.
在美国看到的情况就非常受刺激,因为美国相当大的比例是用校车来完成,美国这样的国家就为了学生的安全增加了多大的成本,一个学生坐校车一年政府要投入的钱是500多美金,残障的孩子一年要投入2000多美金.

校车停到门口的时候,前后左右25米,任何车必须停下,也就是说,打出了一个隔离带.
否则要受到重罚,这一切成本的增加和这种规则的制定就是为了让孩子的安全至高无上.
所以就那一个黄色,经过百来年,已经在全美国形成了一个概念,孩子的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至高无上.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个时间,然后让全社会感受到校园安全,孩子的安全至高无上.
主持人:刚才你说的是第一个交通,刚才我们又关注了第二个,就是意外事件.
比如说发生在福建南平这件事情,可不可以归入到第二条白岩松: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实它是一个综合的责任.
现在我们希望各个城市,因为在全国意外伤害等等,意外情况出现,校园安全事故,农村占到了70%.
而恰恰你要说,警察能够守到农村的校门口的时候又很难,但是我们最期待的是能不能全覆盖,这样的话,安全也是平等的,不能说北京的孩子他的安全加了好几道网,但是在农村的孩子一点没变,我们希望全国安全也形成一种平等,呼吁安全的平等观念,社会、政府、国家要加大对孩子的成本.

但是另一方面你要考虑,这也是一个综合的,很多观念要改变,回到南平惨案的身上去,7点20了,到了学校门口的孩子们,学校的大门是紧闭的,孩子只能在校门口排队.
难怪有人会非常伤感地去说,这不就是给歹徒来确立了一个无法移动的目标吗如果要是学校不管几点来了,孩子有来的,就可以从旁边的门都进入学校,里头有老师统一,早就有各个教室都打开门,到自己教室去,入口处很狭窄,又有保安,这种悲剧就可以少发生.
为什么7点20了还让孩子排队呢主持人:谢谢佟主任.
岩松,刚才佟主任也说到一个问题,公安机关的介入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问题是,仅仅是公安机关,是不是能解决多大的问题是不是重头戏白岩松:当然不是,其实要从公安机关来说,我觉得这一次不管是北京、济南,还是南京,开始在南平惨案发生之后,开始着重注重校园门口上学和放学时候治安巡逻及震慑,并不是说突然增加的这种举措.
其实我们回头去看2006年9月1号就开始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方法》,刚才在节目前我就查到这一条,第49条,原本其实有类似的规定.

你看,在2006年9月1号实施这里有明确的,"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006年9月1号的时候,其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就有这个要求,现在我们很多的地方显然是没有做到.
现在在补这个课,受了南平凶杀案的刺激.
我希望这一个事情从这次开始能够真正地、常态地实施下去.

我们也注意到,北京公安局新任局长、副局长,已经明确地提出来要变成常态的、长效机制,好,我们希望这个"长"不只在北京,在全国的各地,都把安全的成本加大了之后,让犯罪的难度增加,比例就会减少,安全度就会增高.
100%的彻底消失在哪个国家都很难,但是一定要让他想要犯罪的时候极其难,要付出巨大的障碍,那安全度就高多了.

主持人:刚才看这个报告里面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但是现在的危险性,恰恰是出乎规律之外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他们来说,怎么去防白岩松:但是其实还是有一些确定性的,因为在做大调查的时候,学生和家长最后在12个伤害当中,最后他们选择的前三位伤害很类似.
排在第一位的比例非常高的是交通事故,这是在全国非常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
第二个就是上学或者放学路上被劫,其实也都离校园门口不算太远.
到第三位的时候是玩耍受伤,在玩耍受伤的时候,我倒觉得是一个常态的,不同时代都有,不能因为这个就不让大家玩耍.

我们回头去看前两个,一个是交通,从交通,现在的确太乱了,现在巡警,包括民警等等,都有条件去保护学生.
在美国看到的情况就非常受刺激,因为美国相当大的比例是用校车来完成,美国这样的国家就为了学生的安全增加了多大的成本,一个学生坐校车一年政府要投入的钱是500多美金,残障的孩子一年要投入2000多美金.

校车停到门口的时候,前后左右25米,任何车必须停下,也就是说,打出了一个隔离带.
否则要受到重罚,这一切成本的增加和这种规则的制定就是为了让孩子的安全至高无上.
所以就那一个黄色,经过百来年,已经在全美国形成了一个概念,孩子的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至高无上.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个时间,然后让全社会感受到校园安全,孩子的安全至高无上.
主持人:刚才你说的是第一个交通,刚才我们又关注了第二个,就是意外事件.
比如说发生在福建南平这件事情,可不可以归入到第二条白岩松: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实它是一个综合的责任.
现在我们希望各个城市,因为在全国意外伤害等等,意外情况出现,校园安全事故,农村占到了70%.
而恰恰你要说,警察能够守到农村的校门口的时候又很难,但是我们最期待的是能不能全覆盖,这样的话,安全也是平等的,不能说北京的孩子他的安全加了好几道网,但是在农村的孩子一点没变,我们希望全国安全也形成一种平等,呼吁安全的平等观念,社会、政府、国家要加大对孩子的成本.

但是另一方面你要考虑,这也是一个综合的,很多观念要改变,回到南平惨案的身上去,7点20了,到了学校门口的孩子们,学校的大门是紧闭的,孩子只能在校门口排队.
难怪有人会非常伤感地去说,这不就是给歹徒来确立了一个无法移动的目标吗如果要是学校不管几点来了,孩子有来的,就可以从旁边的门都进入学校,里头有老师统一,早就有各个教室都打开门,到自己教室去,入口处很狭窄,又有保安,这种悲剧就可以少发生.
为什么7点20了还让孩子排队呢总结评论首先,这期评论的题目《安全不保,何谈教育!
》是引自教育部长的原话,很有力度.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是评论员与主持人互动的过程,往往由主持人将问题抛出并深化,当然这个深化也可能是由评论员自己来完成.
在这期新闻评论中,董倩和白岩松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让人感觉很和谐.

再次,这期评论中白岩松秉持了一如既往的风格:说话看似随性,但却透着强大的理性和逻辑,语言极富有说服力.
最后,这期评论中有几个很出彩的论据,在上面的节目文本中已经体现出来,这几个论据值得学习.
第四篇《地沟油:依然在"地下"》评论背景:地沟油从我们的餐桌上流了出去,转了一圈又流了回来,这做到了循环利用,也做到了绿色经济,但是这个"绿色"是活活把人气绿、吓绿.
就在争议声中,一周以来,全国各地纷纷突击围剿地沟油.
国家食药监管局也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业.
事实上,公众最为关注的不仅仅是地沟油的总量和毒性,而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地沟油如此无法见光,但却就是无法杜绝这次的围剿过后,地沟油会不会又像三聚氰胺一样卷土重来呢这个绵延多年的顽疾究竟该如何彻底根治节目文本(与白岩松有关):主持人:岩松,你怎么看这个现象一方面媒体说了,言之啧啧你就是这么说的;另外一方面,教授改口了,他说我没有这么说过,你怎么做这个判断,谁说的是真的白岩松(评论员):我也注意到,当这个教授改口之后有很多人在谴责教授,说怎么能作为一个科学家,不坚守自己心中你认定的一些科学数据等等.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我觉得非常可以理解,因为什么呢正义在大家那儿,但是实实在在的压力却在人家本人这.
记者也说了,因为他给记者打过电话,接了50多个电话,这还是报道刚出来,然后各级领导给他打电话,这种压力具体在那.
其实在我们这儿感到很愤慨或者怎么样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这是第一个.

第二,公理在远方,但是威胁可能就在自己的近旁.
从这个角度,作为一个个体来说,我觉得教授权衡了一番之后,可以理解他的这种做法.
主持人:但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毕竟他的身份是个学者,学者可以用轻易两天的时间,就把以前自己做了多年的推论和结论给推翻掉,这意味着什么呢白岩松:我觉得这里其实是最值得我们今天去探讨一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当中,为什么首先,他的确也有改口的必要.
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用的也是"据估计大约是200万到300万吨".
而且这本身中间的空当就很大,中间有100万吨的空当.
那么,如果接到反过来的质疑,请问你给我拿出证据来,来说明是不是就是200万到300万吨,我相信他拿不出来.

主持人:如果我是教授的话,我就会问他,既然你质疑我的话,说我的数字不对,那你告诉我正确的数字是多少.
白岩松: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不管是记者,包括相关的这种专家学者,在积累了大量的采访,或者说相应的这种科学数据,然后进行相关推论的时候,社会上应该引起这样一种关注,而不是反的.
什么样的一种关注呢不能质疑质疑者,因为的确,如果质疑质疑者的话,质疑者他不是,第一,记者他不是公检法,他很难获取全部的资讯,掌握大量的证据.
作为科学家,他不是一个全国部门的领导者,他只能做武汉,或者说局部地区,并且根据一些数字来进行推论.

我在想这样的话,管地沟油的时候不太认真、不太较真,但是在质疑教授的时候是绝对认真、绝对较真的,而在绝对认真和绝对较真面前的时候,教授所谈的这个话语是有问题.
我觉得社会应该形成一种不能质疑质疑者,而是应该反过来,拿出证据证明他是错的,或者说他是对的.
如果你认为他是错误的、有问题,请你拿出证据来说他是错的,我觉得这不就形成了一种社会良性的互动吗尤其请注意,记者和学者如果质疑的问题是涉及到公共利益,健康、安全等等因素的时候,更不能反过来质疑质疑者的这种数据.
他的确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数据),如果要质疑他,一质疑他就得改口,因为的确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科学性.

主持人: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他说剿地沟油这件事情的难度,看来不比缉毒的难度要小.
我们看一下地沟油,它无非就是回收、加工、销售这么几个环节,为什么20年来一直没有管好这个问题呢白岩松:它跟缉毒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相似的地方.
我觉得缉毒可能比它还容易点儿,因为你明确地知道谁在管.
但是查地沟油的时候,所有的部门都说这事儿主要不归我们管.
后来我也看了一下相关的链条,是,每个部门都有把它推出去的责任,有人说这是卫生部门管,卫生部门说这是餐馆里用的,后来进餐馆了,你应该是食品监督等等,大家就互相推来推去的.

又跟缉毒有一个相似的地方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也引用过一番话,"一旦当利润超过百分之百的时候,恐怕就要脚踏一切法律了;如果要超过百分之三百的话,恐怕那就绝对是亡命都会干.
"你仔细去看地沟油,地沟油这里面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他加工一吨的地沟油,最后的成本可能只有300块钱,但是他一公斤要卖3块钱左右,你可以看到它的利润率要超过百分之三百.
那你就能够明白,他是铤而走险不说,甚至会亡命,因为利润太高了.

而对于餐馆来说,恐怕它也欢迎,也因为利润.
他的一公斤地沟油不到3块钱,但是市场上的食用油一公斤是9块钱.
因此这里巨大的利润空间,就会使很多人铤而走险,直至(成为)亡命之徒.
主持人:你看,我今天看了资料才知道,地沟油,大家觉得天生它就是个坏东西,其实到了餐桌上它是毒品,如果进入到化工店它就是个宝物.
白岩松:的确,刚才你说了,它也有好的一面,这就是大家期待的.
它可以转化成生物柴油,也可以提炼出沼气等等.
但是先不管这些,它可能变成好处,您先把源头的地方给我管住,我可不想有机会花钱吃这地沟油.

主持人:问题是,你看,比如说餐馆,如果小家小户的来收,他收我一吨泔水,他要给我钱,但如果是大的工厂来收的话,也许他收我一吨我要给他钱.
白岩松:我们现在全国有很多城市建了这种,所谓的把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等等,但是现在利用率不高,因为它加工的成本还相对高.
另外,像餐馆等等要收垃圾处理费.
你看这里里外外.
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要从,包括济南等城市试行了免费去收,这就堵住一个源头.
另外,一定要查住餐馆的这个出口,这是要严防死守的.
另外,我觉得从《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包括咱们已经有了相应的更高级别的管食品安全的,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案例.
我觉得很好,这件事情教授一说完,不管他改没改口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而且多个部门都在推,我觉得这么大的一件事,每个人都有可能吃过的一件事,跟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关系的事儿,应该当成一个专题去研讨,拿出一个对应的方法.
但是,我的主张,我们每个消费者的主张都是堵住源头.

主持人:我们看,20年的时间,按说堵住源头并不是很难,为什么20年的时间都没有堵住白岩松:我觉得现在更加有可能是,包括技术的进步,会使地沟油有利可图.
我说的"有利可图"是对社会,而不是对那些黑心的人来说.
他原来具有这样可转化成有用清洁能源,而且汽车的尾气如果用这种油不含有二氧化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呢它跟20年前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技术进步了,人们维权的观念更强了.

另外,我觉得现在的监督更立体了,您没觉得吗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触,过去的话,20年前形成一个立体监督是很难的,现在公民的意识在增长,媒体的监督大范围地在增长,包括我们人大等等各方面,形成一个立体的监督,让他的成本越来越高,我说的成本不仅仅是经济成本,包括法律的成本,包括他的倾家荡产的成本.
那么,很多黑心的人就会减少.

总结评论地沟油是一个老话题,这一期节目却做出了新意.
董倩与白岩松一问一答,但又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因为董倩也参与到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白岩松也在描述这个问题.
这期的节目在结构上,非常清晰,问题的大纲设置得体,有序,能够清晰的将问题阐述明白.
在语言风格上,白岩松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让人始终觉得他对社会充满希望.
第五篇《直面问题直面希望》评论背景:这期节目选择的时间是在两会即将结束的时候,讨论的是两会中的一些热点和一些特别之处.
节目文本(与白岩松有关):主持人(董倩):"两会"每年一次,每年都有不同,今年的"两会"马上就要结束了,岩松在回顾今年的"两会"的时候,你觉得今年的热点是什么,亮点是什么白岩松(评论员):如果要从媒体去看它的亮点的话,我会觉得是不回避,不让弯子,直面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第一次提出了"尊严"这样一个概念,然后总理会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去谈创造条件,让人民来批评和监督政府;再比如说,人大要讯问和质询政府,这是一个层面的直面,非常坦率.

另外,从代表和委员来说,你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真话、实话、大白话被放大,而很多八股性的语言减少的速度会特别快.
另一个直面是什么呢你会觉得很多的百姓其实也开始更坦率地面对"两会",认为不错的声音鼓掌,认为有问题的声音会坦率地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一种更大的互动.
所以我觉得综合下来,虽然还都没有闭幕,但是我们看到了"两会"在推动中国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两会"自身进步的空间.

主持人:"两会"进入尾声已经有媒体在不断地在总结回顾这次"两会"了,有人说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大号字进入历史,如果让你去评价的话,你会觉得最重点的问题是什么白岩松:其实要让我说,留下最鲜明印象的当然是"尊严"二字,因为它将贯穿我们这代人,甚至后半生,因为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实现的,但是毕竟它是在2010年的春天,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来的,确立的一个新的目标,我觉得这一点来说,足够记入历史.

另外,当然我们刚才一开始的时候也说了,直面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里大家一起去回顾两个细节,其实第一个细节是什么时候见到总理在一届人大会开之前的时候,"两次开记者招待会"呢我这个"两次记者招待会"是加了引号的,因为去年的12月份,以及今年的"两会"之前,总理两次通过互联网来跟全国各地的,甚至全世界的各地的网民来进行沟通.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提前召开了"两次记者招待会",也是提前两次为《政府工作报告》做预热,以及了解情况的过程,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
总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开很多的专家会议等等,这次等于开了两个跟老百姓直面的沟通的会议.

主持人:岩松你觉得直面、直言这两个词给人的感受为什么在这届"两会"上会这么强烈白岩松:当然你不能说已经到了发展到极致了,而是说一次比一次进步,这一次已经触及到了,大家非常期待的一些东西,比如说领导人跟普通百姓之间的沟通,而且不是一次.
像这种"尊严",这种硬件的目标提出来的同时,大家在期待一些软件的东西的提出,像"尊严",包括"批评政府"等都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所以你让大家看到,跟一路走来的时候又迈上了很重要的台阶.

其实不忽略第二个细节,在几年前总理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温家宝就要求起草的人员一个要求,你们能不能保证在火车站、汽车站大屏幕看我作报告的人能听得懂,我觉得那就是一个直面的很重要的开始.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不管是胡锦涛总书记,还是温家宝总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很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今年你看"两会"上代表委员最关心的问题是房价、教育和医改.

白岩松:我觉得这里面的确有一个稍稍错位和我们觉得不过瘾的地方,其实今年的"两会",要从未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那么这个之前的时候,胡锦涛在党校,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多次都把它放到了首位的工作,甚至我们作为媒体,一开始,今年最大的在这儿,但是相当多的代表和委员,其实在这个领域里头,并没有太多的把它当成第一位的东西.

因为这也是错综复杂.
它并不像很多的热点问题来得这么的直接和容易被媒体放大.
主持人:深层次的问题.
白岩松:对,稍微有一点遗憾,但是我觉得,从中央政府,从全社会已经开始直面这个中国目前发展的最大问题,因为14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金融危机给了我们深深的教训,一夜之间,我们长期依赖的进出口遭重创,必须4万亿的投资往里砸,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接下来你去想想,扩大消费,扩大内需,然后这个企业的创新,如果不赶紧转的话,我们还能撑多少年,所以这是今年其实非常大的一个问题.
但是相对来说,中央政府和各个层面已经面对了它,但是从"两会"反馈回来的东西,还不够.

主持人:这又延伸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敢说了,给人的感觉,但是我们更关注,你敢说了,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白岩松:其实,这就是我们在今天,比如说在准备这个节目的时候,大家也都在议论纷纷,说今年我们听到很多很过瘾的话语,听到了很多引起掌声的话语.
我觉得这是代表和委员已经在更加进入角色,因为不能忽略一点,每一届的代表和委员都有一个五年任期过程中的一个由陌生到熟悉,到畅所欲言,然后到依依不舍这样的过程.
虽然有很多的老代表、老委员,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新代表、新委员,会有这样的一个周期.
这个作为这一届,开第三次会议的过程的时候,正好达到了一个很棒的状态的时候,因此,听到了好多真知灼见,听到了好多真话,甚至吵架等等都有.

但是我们也会有更高的希望,作为媒体,作为百姓,也在过瘾的同时,也有更高的希望.
为什么因为仅有过瘾是不够的,我们对代表和委员还有更高的期待,那就是当你说这样的事情不行的时候,我们还希望在你的脑海里,在你的嘴里,我们听到那什么样行呢建设性的意见,改善的方法,或者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支的招是什么主持人:我们对代表和委员我们谈了对他们的希望,我们对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点要求白岩松:当然我想自己说的不是媒体,应该是老百姓,我想在目前的这种时代,在互联网的这种时代,在大家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热情已经更高的情况下的时候,当然"两会"已经不再仅仅说是一个政协,一个人大,它已经包括更多的人,杂糅其中的一种良性的互动,包括之前所进行的调查等等.
所以,我觉得老百姓也会很坦率地去表达自己很多的观点.
比如说有一种观点就很好玩,你的电脑到底后来是打算怎么着,因为其实是好心,给代表和委员一人配了一个电脑,后来发现好心,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
因为你保管了,为了省点纸,结果添了大麻烦了,于是好像又让代表和委员要带走,可是带走的话,人家有的会浪费,没有的话,不会为这个去学,所以还不如捐了,有很多人意见说,干脆把这几千台电脑捐给我们的民办教师.
我的建议,捐给正在转型中的民办教师,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免得在那儿尴尬.
所以你看,也会有一些温柔的小刺儿,据说看到了一些情况,总结评论就像前面背景提到的那样,这期节目是在两会节将结束的时候做的,在这期节目中,白岩松很着重的讲到的就是"尊严""直面".
这些词语都象征着中国民主的进步以及民众的进步.
白岩松始终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尽管他已经在媒体摸爬滚打了十年,尽管十年前他乐观着,十年后却不得不对自己说"我得努力相信点什么",但是他的眼睛还是自然的原意看到代表希望的火种,即使这火种特别的微弱,也许这也是一个新闻人的新闻理想吧.

第六篇《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评论背景:在广东佛山有一所高中,要求学校里面所有的女生不能留长发,一律剪短.
如果你要留长发,对不起,就不能留校,如果留校就必然不能留长发.
在南京,老师拖了一会儿堂,学生居然就拨打了110报警节目文本(与白岩松有关):主持人:岩松,你认同这几个女孩子对于坚持留长发的这种要求吗特约评论员白岩松:就是好多事情,好像我们会单方面地去说哪一方面的错,但这件事情的时候,整个今天一天我都感觉非常复杂,因为从双方面去看的话,似乎都有改进和去改变的这种空间.
我们先来说学校,其实从学校角度来说,也是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评论给予了很多批评,包括认为学校好像做的可改进的空间更大.
那我们来看一个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你看对类似这样的行为教育部的规范是什么.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染发,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
请注意这两句话,"男生不留长发",那这句话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不是女生是可以留长发的,要不为什么单有这句话.
而女生不能做什么呢是不能穿高跟鞋.
好了,那从这一个因素来看的时候,就是说这所实验高中它制定的规范是严格于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规范的.

主持人:没错.
白岩松:这是第一个是不是它有需要改进的空间.
第二个需要改进的想法是,为什么要用停课这种行为,有没有更好的一种方式.
在这三种选择了,还有没有第四种选择.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女同学留起长发了是一个过程,为什么已经到这样一种结果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强行要求她剪发的结果.
如果要有第四种过程,这个协议是大家很早就商量着定下来的,然后在她头发长起来的过程中,就用其它的方式,更柔和的方式,使不至于出现这样一种僵化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学校还是有改进的空间.

主持人:这事到现在,双方都有点下不来台的意思,如果说学校要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时候学生说,我留长头发我又没碍着学习,这学校应当怎么做,双方好下台.
白岩松:对,但是就在说完学校应该改进,而且好像更大的比例我们应该把这个棍子似乎打在学校身上.
但是换一个角度去想,我倒想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学校里头对学生的权利和自由已经谈得太多了,是不是有的时候会到了有点矫枉过正的地步.

主持人:为什么要这么说白岩松: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比如说当这些女同学提出她要留长发的理由的时候,突然觉得看到了某些不合理性,她说她们是音乐班的,据她们的师姐讲,留长发更容易给将来的面试的考官留下好印象.
可是查遍了这样的规范,没有所谓的留长发印象分的感觉,而且学生们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外在的形象当成自己重要的法宝.
这是第一个,我觉得没必要.

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这项规定是学校很早就制定的,用学生的话来说,即使是从去年3月份制定的,那学生是心知肚明的,你是接受了双方这样一种协议,学校明确有这样的规定,你接受了它,后来你单方面地去改变了它,那你为什么当初不在你不接受的时候去进行一种协商谈判.
我觉得这是第二点要考虑的.

第三点要考虑,从个人角度来说,高中毕竟不是义务教育阶段,而且它是一个实验高中,应该允许我们的学校有一些带有个性化的这种管理的方式.
换个角度去想,高三音乐班的学生是不是就没有体育课呢那么留长发方便吗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他们很多学生是住校的,那么从整理的角度来说,短发更容易整理.
所以我个人的主张,当然这可能挨棍子,可是从我个人主张来说,我们一味地单谈权利的时候,有些放到一些小学、中学包括高中里头不一定恰当,我倒觉得短发更好,但是长发也不必用强制的方式去解决.

白岩松:这点是当然需要反思的,我觉得今后这个学校继续可以去实行这样一个规定,带有个性化的规定,但是每次都跟家长包括新生有一个更好的沟通.
主持人:商量着办.
还是回到这个问题,怎么去跟学生沟通,因为这回佛山的高中采取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你不听我的就别进校.
白岩松:不能在学生一直念到高三的时候,才给大家三种选择.
而是当他选择这所学校的时候,就有一个明确的类似这样的契约,我们这个学校有这样的规定,你接不接受,如果接受的话,欢迎你报考我的学校.
甚至来报考我的学校的时候,就天然地等于你接受了我的这个规定.
所以我觉得全社会都应该建立这种契约精神,而不是在中途的时候,开始没有一个民主协商的过程,而后单方面地去改变这样一个契约.

主持人:你怎么看这些小姑娘,最后把社会的力量,把记者请进来加入到这个事件里边来白岩松:现在的学生们维权的意识比我们强得太多了,比我们那时候强得太多了.
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觉得刚才我们连线的嘉宾说得非常好,不妨学校把这样的一种行为也看作是自己教育当中思考的一部分.
我们怎么告诉孩子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是在一个非常好的这种途径当中,不让他们心灵受伤害,不让他们的课业受到伤害,我觉得学校也没必要用强硬的方式,这只是自己的孩子.

主持人:北京话有一句话叫护犊子,家长,如果你是这个学生的家长,你会怎么做白岩松:我认为我自己的孩子做的是不对的,为什么作为一个家长来说,我相信学校是出于更好的教育的目的,而且它有一定的合理性.
个班主任、一个学校,我认为有权利,而且也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一种综合的管理.
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如果班主任老师是在课上去讲一些管理方面的事情,那学生会不会也打110电话说,他占用我们的学习时间在讲另外一些事情.
前一阵子教育部难怪会规定,班主任有权管理学生.
我觉得我们现在有一些对自己的权利,包括对自己很多的自由有点过于放大的意思,因此清官难断家务事,警察来了之后,这个还是属于学校内的家务事,晃荡一圈,只能走了,我估计他也摇摇头.
我们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不好说他错.
但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也没必要那么愤慨地去给报社打电话,认为孩子都没错.
我认为任何一个班主任在一个课堂结束了之后,而且十分钟、十几分钟是有权利去进行班务的管理或进行相关的一些事情的提示,而在这个时候学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不能打电话,但是这个女学生在打电话,老师过来要她的手机、没收手机,学生之所以用了一个"抢",如果她给了老师,老师会抢吗,假如说存在抢的话.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过去太强调很多的权利,然后自由等等很多东西,但是要知道在小学、中学、高中很多阶段的时候,我们要还给学校和老师更多的权利.

主持人:好,谢谢张老师.
岩松你看今天我们说的这两条新闻,都是学生在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是保护了,但是怎么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白岩松:我旗帜鲜明地说一个有可能得罪人的但是个人观点,其实我非常地在忧虑过程中,特别希望能拥有一种非常适当的师道尊严.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如果过去的一段体罚学生等等很多行为,现在都处在全社会从法律到媒体到家长到整个网络时代的全面的监控,我相信学校会在守法等等这种规则下越来越好.
那么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是不是无限制地放纵学生的权利,最后使这种适当的师道尊严完全消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心的事情.
咱们先不说中学,说到大学去,大学里现在居然变成了有很多好的老师是被学生打分打得很低,为什么好的老师管得严,所以学生年终的时候评分评得他很低,弄得现在很多不一定很好的老师学会了拍学生的马屁,然后学生会给他打很高的分数,最后是校园里的十佳教师.
如果长此以往的话,谁是吃亏者,我觉得还是孩子,还是家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当的师道尊严必须回到我们的教育系统当中来.

主持人:要再放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事这样的事不会出现,现在学生会保护自己了,这是进步还是某种程度上是退步白岩松:但是我担心的是,我们很多事情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觉得在目前一个全面监控的情况下,过去的那样一个极端可能会出现一些太过严厉、太过学生的权利全面消失,但是现在又有可能在过于强调自由和权利的情况下的时候,使学校茫然不知所措,老师茫然不知所措.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嘴上都在呼吁学校可以自由办学,他的自由何来.

总结评论这期的评论很见白岩松的功底.
讨论的题目是学生的维权问题,按照现在社会的舆论氛围,好像应该是鼓励学生,肯定其行为,但是白岩松却给出了我们一个恰恰相反的问题,是不是矫枉过正了是不是该回复一点师德问题有一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

《南方周末》部分作为在中国报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南方周末》确实有自己的定位和魅力.
《南方周末》的评论分为三版:"评论"、"自由谈"和"评中评".
这三个板块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周高论"和"周末茶座",评论很有力度和见解,言之有物.

第七篇:《黄秀辉:红卫兵的忏悔是公民良心自救运动》谁在"文革"中没有错误在那个"全民皆兵"也"草木皆兵"的年代,在那种"人人过关"和"人人表忠心"的环境下,有几个人能不"披挂上阵"有几个人敢"抚叛徒的尸身痛哭"有几个人敢与"伟大领袖"或"革命群众"唱对台戏当年的我们就是柏拉图《理想国》"洞穴之喻"里的囚徒,把墙上假人和假兽的影子看成真的,互相揭发、告密、陷害.

有必要忏悔吗笔者用一个德国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
柏林墙倒塌之后,东西德统一.
德国法庭对射杀那些试图穿过柏林墙同胞的原东德军人警察进行了审判.
那些行恶的军人警察,在法庭上为自己开枪射杀同胞的行为作无罪辩解:"我只是奉命行事,因是职责所系.
"法官质问:"难道你无法不将枪口抬高一公分吗"人民的顺从和狂热滋养了法西斯的嚣张、纵容了国家暴力,电影《朗读者》里汉娜的认罪告诉我们,这不是一句"他们身不由己"可以轻轻放过的.
反思为什么会出现集体狂热,不能离开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但不等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随便指责,而是要反思让每一个人心中的希特勒都受到遏制的制度!

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全民忏悔".
正是在"全民忏悔"的基础上,当年的西德实现了"社会和解",也使德国以悔过自新的形象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勃兰特对媒体作解释时说:"我当时突然感到,仅仅献上一个花圈是绝对不够的.
"言外之意,每个德国人都有一份原罪.

德国人可忏悔、可反思,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我们把"文革"的罪过都推给了"四人帮",其实那是一个"多数人犯罪"的过程,可我们缺乏发自内心的忏悔与罪感!
一个缺乏反省、缺乏发自内心的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地从天灾人祸中吸取教训,不可能从天灾人祸中提升灵魂,不可能从天灾人祸中进行制度革新.
我们习惯了歌颂与遗忘,通过塑造和歌颂英雄来掩盖自身的无能与罪责.

对于一段"多数人犯罪"的历史来说,个人名誉得失问题在整个历史中的分量只是大海中的一涓.
由于重复同一罪行的人太多了,"多数人犯罪"对社会、对民族的危害,已经从对个别受害人的威胁转移至对整个民族的威胁.
在"多数人犯罪"情况下,法律变得相对无能为力,无法去追究和审判整个民族.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个案的忏悔,去反思怎样对待自己罪孽的过去,怎样承担自己必须承担的道义和良心责任.

没有每个公民自己的良心自救运动,就不可能真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于是,很多人抱怨和指责体制的同时,遗忘了自己的责任,遗忘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常也是恶体制的支持者、奉行者,潜规则的参与者.

体制是什么体制就是你、我、他,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每个生存于这个体制之内和之外的人,都负有自己的一份制度性原罪之责,都应该检讨自己:是否拥护其恶、执行其恶、默认其恶、漠然其恶一个敢于直面历史错误的民族,是一个理智和清醒的民族,而这样一个民族,才能获得世人的理解和信任,才不会遭到"和平演变",才会有真正的"朋友遍天下".
总结评论"相信忏悔,忏悔就有力量,忏悔不需要组织、强制,需要的只是内心的觉醒,好在,越来越多的开始'让灵魂觉醒',尽管没有勇气大声喊出来,而正是一个个醒来的灵魂,构成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段文字是《南方周末》一周推荐中对这篇评论的推荐文字.
推荐中透着《南方周末》的味道,尽管文章首次发表是发表在《中国青年报》.
我曾经在我的笔记本在这篇文章的旁边写下了这样几行字:语言简洁有力,特别有张力;论据类比,叙事更具税负性和可接受性;风格爽洁.

一这篇文章最具价值的地方就是他的选题,就像《南方周末》推荐理由中写的那样,"相信忏悔,忏悔就有力量.
"作者选择了一个或有争议但很有力量的角度.
二这篇评论我最推崇的地方是作者的语言.
语言很有魅力,该简洁的地方绝对没有一句废话,但是该详细的地方又毫不吝啬笔墨.
三结构非常干脆.
读来不累,却让人印象深刻.
第八篇:《管不了温度管得住温度计》大伙儿过日子,只要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就免不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别说听不懂这话,除非装蒜,但凡是人,都明白倘若一家子连这七件事也发愁了,日子也快没法过了.
但是,打起官腔,则另有说法.
最要紧的不是日子怎么过,而是先要管住对日子没法过的"预期".
这是个时髦的新名词,就叫做"管理预期".
即日子没法过的想法就憋在肚子里好了,千万别说出来,说出来让人家面子挂不住,你那预期就要纳入人家的"管理"射程了.

上述"管理预期"的口吻,模仿的是官方口径.
看到这里,想必收入不高,对菜价饭价也敏感的朋友,知道我在议论通货膨胀和统计局了.
最近公布的10月份CPI数据,同比上涨了4.
4%.
发言人先将物价上涨超预期的原因归为客观,责任推到境外,继而否认通胀来临,坚持物价上涨不是通胀的一贯主张.

听了这一席话,我有了早晓得就少读十年书的念头,免得自己还有点常识,知道货币超量发行,是导致通胀的事实基础,而CPI只是监测通胀的参考指标.
统计局既然不同意国际公认的CPI超过3%即是通胀的标准,请大胆创新将通胀这个经济学概念彻底废掉吧,直接叫通胀预期或者物价上涨好了.

将这一席外焦内嫩的话,结合另一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5.
6%,以及金融界公布的16%,还让我有了幻觉,恍惚间,看到统计局发言人原来是个手持刻刀,身着恒温服装的看护,在一个燥热的铁屋里,当着一群热渴难耐的人,监护着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
在水银柱几乎胀裂,人将近要烤焦之时,该看护也浑然无事,淡定地刻下22摄氏度的字样,给出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
我顿时明白了某学者一句无奈的名言:管不了温度,难道还管不住区区一个温度计么恒温状态下行统计之责,稳定和淡定才是真谛啊.

事既如此,夫复何言,还不如转身钻进岁月的蒸笼享受物价的高温吧,不争(蒸)通胀争(蒸)口气嘛.
隔壁大妈去菜市拣烂菜叶了,同事小舒推迟了生孩子……既然节衣缩食势在必行,且将民间统计当做背景吧:"糖高宗"了,"煤超疯"了,涨得恁凶还装傻,以为真是"蒜你狠"吗"油你涨"吧,不再"豆你玩"啦,"姜你军"了,喝问一句"苹什么"呀!

总结评论这篇评论来自《南方周末》的"周末茶座",这个版块的文章往往有一定的力度,行文比较辛辣讽刺,独有一番味道.
这篇文章我最推崇的是他的风格.
可以用别具一格来形容,文章语言很大胆,将作者的批判思维表露无遗.
再者要说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管不了温度,管得住温度计",这是一种用的很多的题目,我的一篇评论"小学生考验政府大智慧"就是用的这个题目的方法.
这篇评论的最后一段很有特点,同时这段词在讲到物价上升时很火,现在已经采集到了论据积累当中.
第九篇:《上海大火,哪里有经得起推敲的城市》我们正在建更多、更大的城市,楼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的楼越来越多,连农民的世界都不再是平的,而要变成上上下下的.
有大楼不等于有大学,其实有大楼,也不等于有城市.
城市是个特别复杂的共同体,有环线交通,有现代通讯,有停车场,有医院,有消防局,还有大大小小的市长和区长(在中国还有市委书记和区委书记),还要有居民,谈情说爱上班下班,逛超市,接送孩子上下学,还要具备一两样求生能力,比如着火了,懂得怎么保护自己,如果自己保护不了自己,城市救援体系会帮到你.
所有这一切,就是上海上半年喊的最响亮的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但现在,很多人的城市生活结束了.

一个中国市政最有效率的城市,一个可以说举办最成功世博会的城市,世博举办之后,他的一栋高楼着火了,会出现云梯不够高,直升机降不下,水枪水不足……大家只能看着大楼被烧光,亲人只能看着亲人被烧死.
最后,所有可燃物烧没了,火势也被控制住了.
特别悲剧,而特别悲剧之后还有很多子悲剧,比如层层转包过程中的层层猫腻,比如之前就有预警,但都是一点都没用的警,都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盖住了.
这些子悲剧汇集到一点是:禁不起推敲.
多么恢弘,多么壮丽,多么被歌颂的伟大,都经不起推敲,如果不是这么多人离开,很多人还一直蒙在鼓里,一直到鼓被烧焦.

不能说火灾调查结论禁不起推敲,只能说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系禁不起推敲.
据说上海市政管理对细节的苛求和对秩序的遵从,在中国是最好的,能举办那么大规模的世博会就是明证,但大火面前,也脆弱的要死人.
就没有城市管理者知道一旦着火,云梯会不够高,水枪水会不足,直升机会降不下来真的是没人想这些,或者想了也白想.
想想又可怕,类似被尼龙包着的大楼,好像特别常见,尤其在迎接重要客人和重要活动之前,绿大楼就特别多.
世界是平的,所以,上海的悲剧完全可能复制在中国其他城市,只是脚手架、高压水枪、直升机、没有受过训练的居民、被堵死的消防通道,这些都被摆平了,对,世界是摆平的.

当我从北京,这座被摆平的最好的城市的这头走到那头,看着路边的高层和超高层,会想:你们都禁不起推敲,问题或者在这栋楼里,或者在那栋楼里.
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脆弱的和谐社会体系里,这个体系通通禁不起推敲,而且不出事的话,也没有人去推敲.

市长们,书记们,能否让我们的城市更能坚强些,让城市居民要有足够的机会获得训练:着火了,怎么办,地震了,怎么办;交通事故现场,怎么做简单救援,人工呼吸是怎么回事……;消防设备要定期检查更换;学校要定期演习,社区要定期演习,要真刀真枪地演习,不是稀里糊涂的演戏;还有,每一个城市管理环节,能有有更好的衔接能力和更高的效率,能否对任何违规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制裁.
这些要求高吗会危害国家政权吗不能一出灾难,就搞紧急通知、紧急批示、拉网式检查,拿出几个可怜人当羊来替罪.
总演同样的戏,多没意思,也多可耻.

摆平只是暂时的.
虽然有些领导可能住在低层,甚至四合院里,但没准你或者你的朋友,你的子女,哪怕是你治下的子民,会梦想搬到更高的楼层,想看看香山的红叶,西山的红日,但如果这个城市这么禁不起推敲,那他们很可能没看到西山,却来到了西天.

总结评论我认为这篇评论是一篇非常厉害的评论.
作者给人一种貌似不精心、娓娓道来的感觉,但实际上却是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
首先,文章的结构很清楚,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束.
其次,文章的语言是一大亮点,文章的语言很有作者的个人特色,尤其是第一段,其实信息量很大,但是作者却说得很轻松,读者看的也很畅快.
最后,文章有着强大的逻辑,这是不能不说的,作者有着非常强的逻辑观念,这一点让我很是佩服.
第十篇:我们该怎么保护钓鱼岛如果在微博中以"钓鱼岛"为关键词尝试搜索,页面会显示,"很抱歉,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微博!
",如果换成"钓鱼"继续搜,会出现171076条信息,翻阅17万多条信息会发现,大部分信息都含"钓鱼岛"三个字,搜索引擎和你开了一个玩笑.
如果有耐心继续翻,搜索引擎会抖落出5000多条包含"钓鱼执法"的信息.

钓鱼岛现在日本人牢牢控制之下.
可以在自己控制的地方钓鱼执法,却不能去钓鱼岛执法,也不能通过钓鱼执法把日本人弄走,这就是现实,无论高兴也好,悲情也罢,被捧成爱国贼也好,被骂成汉奸也罢,支持"保钓是被当作棋子"也好,有关人士"觉得民气可用"也罢,都是现实.
这就是现实,曾经,可以为反对日本而上街,除非你乱来,没人真敢阻止你,因为那是政治不正确;如果因抗议强迁抗议钟家血案而上街,哪怕你不乱来,也没人敢不阻止你,那也是政治不正确.
这就是现实.
这种现实确实值得仔细地想,我们究竟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保钓很重要,我们爱钓鱼岛,那里有美丽的鱼,鱼下面还有油,当然希望能够占有,哪怕让中石油中海油去,也比在日本人手里强,因为中油们终归最终到最后还是国民的,所以,我们除了抗议,还要拿出更多依据,除了拿出更多依据,还要做好对方不讲理时,准备好足够的打击力量,如果暂时没力量,就要让自己变得有力量,要让自己有力量,首先是要保护我们的旧大陆,让960万平方公里成为我们最坚实最温暖的家.

但当你这样幻想的时候,又觉得中国人自己不争气,明明9.
18是国耻日,明明这一天,加上中国船员在钓鱼岛被扣,混搭一下,可以同仇敌忾,但偏偏出了钟家血案,说79年前的9.
18是国耻,但79年后的钟家血案又何尝不是国耻79年前的国耻是日本人欺负中国人,79年后的国耻是强的中国人欺负弱的中国人,为纪念79年前的国耻,到处都拉警报,而79年后的国耻,已经快爆炸了,又到哪里拉警报那两个"建国"同志,比其当年的日本军人,谁荣谁耻所以,我们当然在乎那几个小岛,但同样在乎这960万平方公里,那几个小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但960万平方公里就在我们脚下,不仅有美丽的鱼和油,还有美丽的哥和美丽的妞,还有钟家的屋.
什么是强大就是直到有一天,无论是哥还是妞,都可以自由的支持,自由的反对,不仅可以为日本侵占钓鱼岛而游行,还可以为钟家血案而游.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让这个国家有那么一天,通过自焚来保护私有财产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中世纪的事,那一天,大多数人觉得政治很没意思,讨论政治的都是土人,那一天,聪明的人帮我们打理公共事务,打理不好就用选票搞掉他,而我们可以练练书法,画画国画,泡泡妞,包括日本妞,还可以在长假期间到钓鱼岛钓钓鱼.
这样的强大才是真实的强大.

强大不靠航空母舰,而是从让"钓鱼岛"不成为一个敏感词开始,让"宜黄"也不成为一个敏感词,无论保钓还是保护权利、保护自由、支持钟如九,都不该敏感.
在这里也劝精英们几句,对那些保钓、抗议的人也多一些理解,尤其是一部分人在非常真诚地做这件事,不应冷嘲热讽,要相信,有些人是玩真的.
对那些起哄的人,也不用太认真地告诉他,"你就是一棋子",可以这样想,就像加藤嘉一说的,"有些人没地方释放情绪,没工作,每天在地铁里堵着,乱七八糟的,还得蜗居,又拿不到城市户口,人家就冲过来骂我(因为他是一个日本人)".
这些话极端却在理.
所以,那些抗着玩的人来说,可以让人家说人家的,他再不文明也不代表你,你也改变不了人家,一个爱国可以各自表述,同时也允许有些人虚假爱国,那只是言论一种,言论不是可以自由吗.

当然,最好不要说:你是自由的,你可以抗议日本人,你可以抗议法国人,你还可以抗议美国人,你可以抗议全世界,但你不可以……总结评论林教授的新闻评论很见功底.
这篇新闻评论围绕的是"钓鱼岛事件",坦白的说,这个事件已经被评论了很多次,而且很多人很被无声无息的屏蔽了,就像文章一开始作者说到的那样.
但是,这篇评论确有其独特的一面.
林教授的新闻评论总是让我有一种不忍再上面"动手脚"的敬畏感,很真切,也很喜欢他的文章.
第十一篇《大学难批并不荒唐》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公布了其首届招生方案.
朱清时校长显然决定一个学期都不再等待,寒假里就招起一班学生,春节过后就开学.
朱清时校长一再感慨,"不亲自去组建一个学校,就根本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教育的规章制度,不知道卡得这么死.
"的确,按照国内的规定:要想创办一所新的高校,只能先办大专或学院,若干年后办得好者,评审合格,再升成大学.
然后再一个个地申请硕士、博士点,几十年后才可能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
由此看来,教育部对南科大已经是"特事特办"了.

当下的舆论对南科大给予了高度同情,把矛头指向了繁琐的审批.
但设立大学,外部的审批是必不可少的.
就拿被深圳市委以及南科大视为参照的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它迈出相同的"第一步"用时5年.
其首任校长吴家玮教授,1988年就到任,3年后才算把这个位置坐实.
而香港科大筹建委员会则在1986年就已成立运作.
这在香港教育史上已经是"大跃进"的速度了.

据香港科技大学校史记载:1986年初,建校筹备委员会成立.
他们致力"要在短短8年内",建成一所实力雄厚的新学府.
后来,筹委会把落成日期提早至1991年.
凭着冲天干劲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梦想一一实现.

在香港9所冠以"大学"称谓的高校中,"小九"树仁大学——唯一的私立大学1971年创立,当了35年"学院",直到2006年底才获特区行政会议通过转正为"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香港浸会学院,1956年成立,1994年升格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前身为城市理工学院,1984年成立,1995年正名为"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前身为"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1937年成立,1994年后改称"大学".

相比之下,南方科技大学于2007年开始筹建,至今方3年.
朱清时校长去年9月才到任,至今方1年零3个月.
实事求是地说,不慢.
大学难批,中外皆然.
在这方面,香港深受英国影响.
在英国,University的帽子也不是谁想戴就能戴上的.
英国共有100所左右大学,其中私立大学仅两所.
今年,一家提供法律和商业管理课程及培训的BPP职业教育机构(BPPProfessionalEducation),正式获得英国商业、革新和技能部授予大学学院资格,从而成为自白金汉大学之后、英国三十多年来第一家获批更名的私立大学.
也正因为创设"大学"甚难,所以我国赴英的小留学生们,只要进了叫"大学"的机构,教育质量就基本有了保证.
在英国,垃圾"学院"不少,但垃圾"大学"一个没有.

放眼全世界,办学完全"自主"、行政门槛形同虚设的,可能只有美国.
美国办大学实行"注册"制而非"许可"制.
你愿意办"西太平洋大学"或者"宇宙大学",掏几十美元注册一下就成,你愿意办学制只有3天的博士学位班,也由得你.
但你的毕业证得好用才成.

美国把办学资格认可的权力交给了社会中介组织,由专业机构对大学的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进行评估.
社会评估的严格或曰繁琐程度,不见得低于、很可能还高于行政评估,因为社会评估机构完全凭信誉吃饭,不能砸自己牌子.
而评估的一个重要尺度,无疑就是"时间".
办学水平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

朱清时校长痛恨评估,恐怕只有在中国的语境下会得到同情,毕竟,那些"证照齐全"的大学不知道有多少根本达不到"无证驾驶"的南科大的水平.
但百年树人,办教育是最磨性子的事业,只争朝夕不成.
如前所述,香港科技大学的"一步到位"也只是个比喻.
它建校仅用了短短5年;正式挂牌以后到建成一流大学,一般认为仅用了10年左右时间.
在习惯了"深圳速度"的地方,人们可能很难接受一所大学怎么就千呼万唤也出不来的现实,尤其是这所大学还被赋予了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使命.
其实教育就是如此,着急不得.
我期待着朱校长的办学目标早日实现,也呼吁人们多给朱清时校长一点时间,至少像当年香港人给予吴家玮校长那么长的时间.

总结评论刘健总编辑的文字非常具有理性,是另外一种风格.
在评论的结构方面,首先引入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拿香港科技大学论述——简单论述一下——再用英国做例更进一步论述——用美国进行反证——最后落实到论点(心平气和)的论说.
刘健总编辑的语言充满理性,在心平气和中将道理讲清楚,更容易让读者信服,这是一种新的方式,我应该学着尝试一下.
在文章的整体感觉上,看似没有杀伤力,其实反而更有杀伤力,很有力度,很值得学习.
第十二篇《披了马甲的构陷还是构陷》一想到机构总是比个人更厌憎并更有能耐压制批评,我就忍不住赞美:临汾警方威武!
用涉嫌敲诈勒索拘人有力!
看官请稍安勿躁,在下如此这般大声喝彩,也是为了把事情和隐情从云遮雾罩中拽出来暴晒.
事情经过扼要如下:秋季长假期间,有市民在百无聊赖中,发现临汾中国银行前的国旗没有高高飘扬,而是降成了半旗.
心想这是国殇或者大人物西去才可能出现的景象,毕竟,国旗不会为阿猫阿狗而降,更不该发生在包含了国庆日的长假中——太不得体,也不吉利.
金库再大的银行也不例外.

于是,这位仁兄公民意识勃起,爱国热情横溢,甚至可以如此畅想:国旗法一页页没准在他脑海电影般历历在目反复重播呢……所以他毫不犹豫就拿起电话,向网上家园临汾论坛管理员爆料,勉力说服管理员前来拍照,并将照片发布在网上论坛.

时间开始了.
管理员稍后又约人撰文配图网上质疑,再后则遵命删除网帖和照片,出示了一贯的温顺和驯良.
但结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戏剧原则显灵:银行在接到自称记者的询问电话后,"怀疑有人故意破坏"而报案;继而临汾警方以涉嫌敲诈勒索为由,陆续拘留4位身负网站和论坛管理之责的网友.
但银行报案人事后回忆,自称记者的来电者"并没有提出要钱或者要物".

在使出霹雳手段之余,临汾警方告诉记者,已查实降半旗非故意破坏,目前已有4人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刑事拘留.
案件具体情况,因"还在侦查",不便透露.
至此,乍看上去,由临汾警方主导,一起依据国旗法捍卫国旗尊严的公民行动引发的疑案,似乎就此酿成啦.

然而,抽身而出,拓宽视野,就会发现云开雾散,"疑案"之不疑.
因写作《大迁徙》触怒地方官员,作家谢朝平被以非法经营罪名拘捕一案,不但是现成的参照,而且可以说完全是翻版.
其中丝毫不走样的逻辑是:言论自由和公民的监督权算个毛呀权柄在握,怎容你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诽谤罪不让乱用了又如何还有非法经营、敲诈勒索之类的罪名嘛.
马甲而已,权力这么好使,换一个即可.
至于一下抓四个,乃是深入侦查的成果.
兼有打击团伙、抖擞官威和震慑的效果——老虎不发威,也别当它是病猫哦.

总结评论这样的文章总是让人忍不住看后叫彩!
甚至打算拍手称快而这个令狐总有这样的魅力!
在文章结构方面,这是一种新的结构.
在重述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态度寓于其中,事件叙述结束,作者的态度已经跃然纸上——这件事情不通.
在文章的语言风格方面,辛辣讽刺,"肤浅"之中寓含深意.
我要学习的地方:语言以及每一句都要有表达的"总点".
第十三篇《去北海道看野人》值此多事之秋,斗胆反季节营销,推荐一处日本"景点",希望大家有机会游览.
那是北海道当别地区的一座矮小石碑,外观粗粝灰黑,由日本民众在2002年自发集资修建.
石碑名为"刘连仁生还纪念碑",意在缅怀在北海道山林里生活了十三年的"野人"刘连仁.

话说刘连仁先生是山东省高密人氏,1944年被侵华日军掳至日本北海道开挖煤矿.
日本战败前夕,他因不堪凌虐而逃入深山.
经历了13年的野外生活后,方于1958年2月9日被猎户发现.
纪念碑设计成洞窟的样子,正是为了定格刘连仁被发现的那一刻:"野人"从积雪下的洞口爬出,仿佛从冬眠中惊醒的动物.
他回到了人间,之后还回到了家乡和家人团聚.

1992年,刘连仁重访北海道.
在当年受尽奴役的昭和煤矿旧址,老人捡起两块煤块,攥在手中.
老人没去砸矿业公司新盖的大楼,他选择了法律诉讼之路.
异国官司,状告政府,这几乎是一个现代版的愚公故事.
正如老人所预感到的,他没能等到胜诉的那一天,儿子刘焕新遵照父亲的遗嘱,继续诉讼.
2001年7月12日,历时5年之久,先后开庭23次的刘连仁诉讼案一审胜诉,喜极而泣的日本律师们当庭亲吻起老人的遗像,平日的严肃和沉重都抛到了脑后.

刘连仁曾在临终前说道:"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就是结交了很多有正义感的日本朋友.
"小野寺利孝律师不仅没有报酬,还常常自掏腰包调查办案.
除了法律界的精英人士,著有《人性证明》的作家森村诚一也公开声援……在传媒与出版方面,在日本与刘连仁有关的文艺作品有好几种,其中包括诗歌、歌舞剧、纪实文学等.
北海道的中学生写信给刘连仁,就课本剧细节向老人请教.
甚至在刘连仁去世后,日本友好团体仍坚持来华扫墓.

而在中国国内,除了老人回国当年有一本相关书籍外,其后近半个世纪,出版界几无声息.
及至2004年,才有秦忻怡女士业余写出的传记《野人刘连仁》问世.
这位年轻女性凭一己之力,采访刘连仁及其他归国劳工多年,对历史发出言之有据的独立见解,实属不易.
遗憾的是六年过去了,据用户数达千万级的豆瓣网站显示,读过该书的用户为"1人",想读该书的用户为"0人".
另一头,托电影《非诚勿扰》的福,书店里有关北海道的旅游书渐渐多了起来.
在秦奋的居酒屋和笑笑的能取岬之间,好像容不下哪怕一小段历史回忆,更不必说寒风中的纪念碑了.

在据说应当"视赴日旅游为耻"的今天,我暗忖带上两瓶好酒,一瓶敬与小野寺利孝律师,另一瓶则酹请北海道的同胞亡魂.
此时此刻,他们都有一点孤独吧.
总结评论这篇评论读后,作为一个中国人,感觉脸上火辣辣的饿,尤其是到结尾处的两段,很有意义.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朴实,不讽刺,不张扬,但是很容易让读者有共鸣感.
在结构的处理中,作者娓娓道来,不似评论但却胜似评论,很有功底.
第十四篇《"政府丑闻人大辩护"实乃政治奇观》近日有媒体曝光广西浦北县迎县庆大搞面子工程,强迫居民花钱按统一标准装修外墙立面的丑闻.
浦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斌回应称,该工程是政府的民心工程,实施前充分征求了民意,绝不会搞强迫的事情,对想不通的坚决不改.
(11月18日新华)政府被曝丑闻后,官员站出来辩护,为丑闻找借口,已不算什么新闻,我感兴趣的是辩护者的身份.
以往丑闻的辩护者,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员,而这一次却是人大的官员.
这实在是一道独特的政治奇观:人大,难道不是人民选出来去监督政府,站到公众一边质询和批评政府和官员的吗怎么反而屁股坐到政府那一边丑闻曝光后,政府官员站出来辩护很正常,这是天然的利益本能,谁被骂,当然谁站出来为自己、为所在政府部门辩护,捍卫其形象和利益.
而人大的官员出头为政府的丑闻辩护,就让人感觉很匪夷所思了.

其一,这事儿跟人大关系不太大,工程是政府搞的,命令是政府下的,民怨所指也是朝向政府部门,人大没必要出头;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从政治安排上说,人大是民众选出来监督政府的,是政府和官员的监督者.
所以,当舆论曝出政府丑闻时,人大本应该以监督者的面貌出现,站在民众利益一边,对丑闻进行调查,对官员进行质询,甚至以议案的方式对相关决策者进行问责,这才是一个监督者应该干的事;其三,即使人大要站出来发言,也应从质疑和审查的角度去发言,而不仅仅是一个辩护者.

可是,我们看到这位人大官员的辩护,甚至比政府官员们的辩护更卖力,比官员更官员,从他身上完全找不到一个民意代表的样子.
事实上,我们通常应该看到的是官员被人大代表质询的场景,政府曝出了丑闻,更应该是人大代表们向政府官员发问的绝佳时机.
可是,我们在这个浦北看到了完全相反的一道政治奇观:政府丑闻之下,人大官员冲在前面为政府部门进行辩护,和谐得让人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和谐的.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违反了政治学常识的场景:人民的代表与政府部门站在一起向人民训话.

这不仅仅是在广西浦北才有的场景,人大没有履行监督者的职责,人大中充斥着政府官员,人大远离选他们当代表的人民,所有这些弊病,导致人大代表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不是把自己当作民选代表,而是把自己同样当成了政府官员;不是站在民众一边,而是习惯性地"替政府着想"、"替政府分忧".

总结评论从文章的结构看,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评论,很适合像我这样初学新闻评论的人学习.
结构:陈述事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简单明了.
语言有不怒自威的感觉.
第十五篇《生命不该为发展让路》上海胶州路728号那场不该发生的大火,终于还是发生了.
无论怎样努力的救援,都不能让滚滚烈焰中的同胞逃出生天.
紧接着,是河南中平能化集团矿难,贵州大坡煤矿透水事故,总共49名矿工兄弟死亡.
最新消息则是,11月30日,湘潭县谊德煤矿透水,至少7人被困井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人民日报这篇时评标题,就显得特别振聋发聩.
是的,是到讨论生命与发展的优先排序的时候了.
这是因为,生命权利与发展的冲突,已经太多,由此引爆的生命悲剧,也实在让人应接不暇.
矿难,血拆,火灾,泥石流,石化爆炸,工业污染……几乎每天都有突发灾难,几乎每天都有同胞遇难,仿佛一场连绵不绝的冷战争,不知伊于胡底.

所有这一切,据说都是发展的代价.
发展是硬道理,往往被曲解为一切为发展让路,包括生命.
正是出于这样的曲解,怎样的灾难,怎样的悲剧,都不能打动某些人的铁石心肠,发展往往蜕变成排他性的发展,不顾一切的发展,亦即冷酷的发展.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理念,被广泛沿用到和平发展时期,成为某些人的主导思维.
所以业主自焚的熊熊大火无法动摇他们强拆的决心,他们会镇定地指挥强拆队伍继续推进;所以在业主因强拆不幸遇难之后,他们可以毫无愧疚地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所以当宜黄血拆震惊中外之时,宜黄部分官员竟会有着迥异于舆论的判断,不是同情死伤累累的钟家,而是同情仅仅被免职的宜黄主官.

那些主张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主张发展可以不计代价的人,相信也并不愿见到悲剧的发生,相信也曾阻止悲剧的发生.
不愿死人,人同此心,他们不会例外,这毋庸置疑.
但更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不愿见到悲剧的发生,但也不怕悲剧发生.
他们不愿死人,但也不怕死人.
所以,尽管他们也曾阻止悲剧,但他们没有尽到全力,不肯望自焚而止步,不肯望跳楼而止步.
发展,就这样往往成了嗜血图腾,而凌驾于生命权利之上.

不怕死人,这正是导致一切生命悲剧的终极原因.
这种心理反映到体制层面、公共政策层面,就是死得起人.
只是因强大舆论,才从宜黄事件起,将导致血拆悲剧的责任人免职,而在此前如媒体报道,拆出人命的地方官员个个都在,这咄咄怪事无疑披露着一个荒诞的逻辑,那就是,GDP少了是要丢官的,但为了GDP逼死人,则可以不丢官.
生命和发展优先排序的本末颠倒,至此昭然若揭.

不仅体现于仕途安排上,死得起人更体现于经济安排上.
因为生命的无辜夭亡,责任人不仅要丢官坐大牢,更要在经济上赔得倾家荡产,如果能这样明定刑典,就会让所有无良企业和无良官员,哪怕仅仅出于盈亏算计,也不敢对生命轻慢.
但是惩罚性赔偿的缺位,使得生命的价值可以很轻松地换算成责任人容易承受的数目字,甚至可以将这数目字事先就摊入成本预算之中.
人可以死企业不能倒,生命赔偿要服从企业盈利或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生命和发展优先排序的本末颠倒,在这里再次得到无情的印证.

是时候了,是时候对传统发展逻辑全面反思了,是时候对生命和发展的关系拨乱反正了.
现在不是倡导包容性增长吗这里的包容,首先应当包含生命.
"发展为了人,安全第一位.
我们要安全发展,不要血淋淋的发展.
"《人民日报》时评这一振臂之呼,理当升级为全民共识,升级为发展方式转型的指南.

回顾一下前不久的智利矿难吧.
整个国家都被矿难动员起来,整个国家都为救援行动起来,他们事实上是把矿难当做了国难.
这才是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态度.
不仅矿难即国难,而且每次灾难都应是国难.
因为,国不是别的什么,国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国民,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
国是所有国民的生命共同体,所以,每一次生命悲剧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事件,每个同胞的生命权利都攸关所有同胞的生命权利.
无分贵贱,无分穷富,无分老幼,每个国民的生命安全都应受到国家的同等保护.

在这点上,没什么口子可开,没什么条件可讲,发展也不可以!
如果让发展蜕变成吞噬生命的黑洞,发展不只对遇难者毫无意义,对所有幸存者也没有意义,因为,生命悲剧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可能是主角——纵然生命悲剧都是小概率事件,但谁又能担保,那样的小概率不会有一天轮到自己头上,今天的幸存者不会是明天的遇难者总结评论强拆、矿难、火灾……此起彼伏,从未停止.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命与发展"的思考便进入了舆论的漩涡,新华社发的一篇社论《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就显得尤为给力,而作者这篇评论也显得很给力.

CloudCone(1.99美元),可以额外选择Voxility高防IP

CloudCone 商家也是比较有特点的,和我们熟悉的DO、Vultr、Linode商家均是可以随时删除机器开通的小时计费模式。这个对于有需要短租服务器的来说是比较有性价比的。但是,他们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机房比较少,不同于上面几个小时计费服务商可以有多机房可选,如果有这个多机房方案的话,应该更有特点。这次我们可以看到CloudCone闪购活动提供洛杉矶三个促销方案,低至月付1.99美元。商家也可以随...

rfchost:洛杉矶vps/双向CN2 GIA,1核/1G/10G SSD/500G流量/100Mbps/季付$23.9

rfchost怎么样?rfchost是一家开办了近六年的国人主机商,一般能挺过三年的国人商家,还是值得入手的,商家主要销售VPS,机房有美国洛杉矶/堪萨斯、中国香港,三年前本站分享过他家堪萨斯机房的套餐。目前rfchost商家的洛杉矶机房还是非常不错的,采用CN2优化线路,电信双程CN2 GIA,联通去程CN2 GIA,回程AS4837,移动走自己的直连线路,目前季付套餐还是比较划算的,有需要的可...

UCloud 618活动:香港云服务器月付13元起;最高可购3年,AMD/Intel系列

ucloud6.18推出全球大促活动,针对新老用户(个人/企业)提供云服务器促销产品,其中最低配快杰云服务器月付5元起,中国香港快杰型云服务器月付13元起,最高可购3年,有AMD/Intel系列。当然这都是针对新用户的优惠。注意,UCloud全球有31个数据中心,29条专线,覆盖五大洲,基本上你想要的都能找到。注意:以上ucloud 618优惠都是新用户专享,老用户就随便看看!点击进入:uclou...

老人抢方向盘被拘为你推荐
支持ipadlinux防火墙设置如何使用iptables命令为Linux系统配置防火墙360与搜狗腾讯搜搜为什么比不上360比不上搜狗比不上百度 ?波音737起飞爆胎飞机会爆胎的吗?支付宝账户是什么支付宝帐号,指的是什么帐号 是网营密码吗支付宝账户是什么支付宝账户是什么?asp.net网页制作怎么用ASP.NET 做一个网页注册。简单的就行flashfxp下载怎么用flashFXP下载空间内容filezilla_serverFileZilla无法连接服务器怎么解决客服电话赶集网客服电话是多少
花生壳免费域名申请 申请免费域名 过期已备案域名 万网域名证书查询 linode日本 burstnet paypal认证 魔兽世界台湾服务器 java空间 英文站群 电子邮件服务器 怎样建立邮箱 免费申请网站 最好的qq空间 电信主机 电信托管 银盘服务是什么 新世界服务器 华为云服务登录 环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