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主办

亚洲交友联盟  时间:2021-01-26  阅读:()

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本期要目冲击"世界一流"的中国路径(柴葳)(1)用新的发展理念构筑学科高峰(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田建国)(12)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6)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21)"学"比"大"更重要——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胡海岩谈大学人才培养之道(罗旭)(26)各地教育厅长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9)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新纪元:"创业美国计划"的出台、实施与特点(梅伟惠等)(35)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究(东北林业大学李雷鹏)(55)北京师范大学着力推行业绩奖励综合改革探索(65)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江小明等)(69)"全面创新"的发令枪——记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邓晖)(81)【本校教研视窗】(三则)(85)一流大学建设迎来"关键时刻"(87)教育部对博硕学位授权学科实行动态调整(88)教育部废止和修改六部规章(92)论文重复发表16次层层防线在哪(104)科研能否成就"富翁教授"(104)杨振宁:中国和美国教育体制各有各的好(111)坚持改革创新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112)论文撤稿事件涉及基金项目将陆续追回(144)中国传媒大学八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被通报(154)*本刊电子档见校教务部教师发展中心网站目录【"双一流"建设】冲击"世界一流"的中国路径(柴葳)1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韩琨等)7用新的发展理念构筑学科高峰(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田建国)12【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6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21"学"比"大"更重要.
26——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胡海岩谈大学人才培养之道(罗旭)26【创新创业教育】各地教育厅长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9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新纪元:"创业美国计划"的出台、实施与特点(梅伟惠等)35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黄兆信等)43【大学教师发展】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转变与组织建设的路径(吴凡等)49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究(东北林业大学李雷鹏)55超越课堂:透视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安徽科技学院刘萍)62【他山之石】北京师范大学着力推行业绩奖励综合改革探索.
65中国政法大学着力推进依法治校的探索与实践(石亚军)66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江小明等)69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融合模式的转型——基于北京工业大学的案例分析(王超等)74【会议综述】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综述(韩晓萌等)78"全面创新"的发令枪——记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邓晖)81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综述(许杰)84【本校教研视窗】(三则)85【资料库】一流大学建设迎来"关键时刻"87教育部对博硕学位授权学科实行动态调整.
88教育部废止和修改六部规章.
92中国研发支出升至全球第二.
9457.
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新设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
96全国89万新生走"绿色通道"上大学96千所高校50万学生"远程"拿学分.
97大学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98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斯坦福第1清华第9.
99科学界第一巨奖"科学突破奖"揭晓.
100教育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102我国迎来第四次创业浪潮103论文重复发表16次层层防线在哪104科研能否成就"富翁教授"104校训底色里那些又细又实的育人风景.
107中国大学生为啥在英国更易出成绩108【论点摘编】俞正声强调:高校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
110杨振宁:中国和美国教育体制各有各的好.
111林中祥:令人担忧的大学112坚持改革创新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
112发挥高校作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15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须引入竞争机制116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须提升科研和国际化水平118众校长热议一流大学建设:不是简单复制西方.
118深化教学改革,不能用体制机制改革代替.
120让"创客"有大舞台121"创新驱动"呼唤大学课堂教改.
123创新创业要避免走入"动物园式"误区125创造力不能禁锢在专业框架之内.
126大学生创业: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127大学生"双创"教育期待企业护航128大数据时代学习可否赢得自由129中外合作办学要致力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
131数据治理应成为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32大学反腐根在何处132高校自主开课不能太随意133院士增选应彻底去行政化135人民日报:培养世界级大师向短期功利主义说"不"135招研少了好"学苗"中西部高校如何应对138【信息集粹】十三五规划建议:使高校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
141教育部通报3所高校4起违纪问题典型案件142论文撤稿事件涉及基金项目将陆续追回144教育部新规:参加创业可折算成学分.
145教育部拟修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失信开除学籍.
146"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立.
148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148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14812个地方和高校试点管办评分离改革.
149清华教改:听到学生的声音.
149武大出台教改方案回归人才培养本位151厦门大学:2016年博士招生超七成不需要初试.
152西安电子科大教师拼讲课学生比"动手"152北林大新教师人人有科研启动基金153哈工大与在长企业新建五项校企合作.
153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东大摘金.
154中国传媒大学八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被通报.
154办刊宗旨理论探讨求新求精改革实践求新求实百家论点求新求特教改信息求新求快《教育研究参考资料》出版:合肥工大高教所主编:张辉出刊日期:2015年12月25日副主编:于宝证印数:350份执行主编:王章豹安徽省内部资料准印证00-1253号《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双一流"建设】"双一流"目标已定,中国大学吹响冲锋号——冲击"世界一流"的中国路径柴葳11月5日上午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教育部门户网站,几乎同时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民间关于"双一流"的各种猜测也随之尘埃落定.

《总体方案》全文文本5266字,第一次提出我国大学、学科要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的宏伟目标,字字句句凝聚着我国对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深沉渴望.
以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从总结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精神、梳理问题、研判形势为起点,经过近两年努力形成的《总体方案》,先后通过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重重"大考",终于从纸面走向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信与尊严能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直面激烈的世界高等教育竞争,需要勇气,需要自信,更需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当然要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引领学校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中国特色,发挥好文化传承的功能建"世界一流",要走好自己的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直面并努力解决今天以及未来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这个'新常态'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道路.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常新的,与时俱进的.
林建华就任北大校长后,反复强调八个字——"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就是希望北大能正道而行、弘扬正气,重塑大学的公信与尊严;能与时俱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记忆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清华大学改革发展的一个坐标.
"16年前,清华大学积极响应中央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重大决策的号召,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率先制定和实施创建《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世界一流大学规划,持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出人才、出成果、出示范.
"邱勇坦言,在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肿瘤标志物90热休克蛋白等一批标志性成果面前,更要头脑冷静,看到不足和问题,因为以往成绩是靠长期大量投入取得的,教学科研面临的基本问题没有变化,科教创新的重要命题没有变化.
"与世界顶级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上、制度建设上、文化差异上,一流大学不是一流指标的简单堆砌.
"邱勇一针见血地指出,清华大学要实现在"十三五"期间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目标,在2050年前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就必须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模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
今年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五年,面临"小考"的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中,自然少不了关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和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更加前瞻的思考、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明晰的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从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解读出时代变革和国家发展赋予中国研究型大学的新的历史使命,即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
张杰认为,尽管中国有多所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中已经进入百强,但指标的变化和提升不能完全反映大学的实力和水平.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新能力,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根本性的贡献,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根本目的.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总体方案》的出台,让不少大学校长开始重新审视新时代背景下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深刻内涵.

"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和学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教师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
"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认为,作为一个比较的概念,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当然要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引领学校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中国特色,发挥好文化传承的功能,"中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这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则认为,世界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根本标志,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限于综合大学,也不受制于办学规模,世界上一些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同样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除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这些知名的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外,在2015年US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学科特色鲜明的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全球综合排名88位,农业特色鲜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全球综合排名109位,农业排名第1)均位列全球综合前150位,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体现学校学科特色的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为国际同类学科的领跑者,同时有若干个相关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相关研究领域世界范围内形成重要影响力.
"王焰新认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自信迎接国际竞争和挑战的具体表现,其中也包含了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的新期待.
《总体方案》的五项建设任务之一,便是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正是大学不断地从社会边缘走向经济社会中心的过程.
人们对大学基本功能认识上的每一次深化,都是缘自大学在事实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王焰新认为,高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和必然要求.
2.
《总体方案》有两个不同以往:一是打破了"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壁垒,为全国不同类型的高校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明确了高校差别化发展导向,鼓励特色发展、实行分类推进争"世界一流",要敢于在变革中前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自1995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和关键问题,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使一批重点建设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成功探索了在发展中大国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模式.
过去的20年间,"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重点建设道路的一大历史功绩,便是迅速缩小了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差距,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2015年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中,我国有25所大学进《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入前500强,北大稳居前50强,清华进入25强.
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入围500强的中国高校已由10年前的8所增加到32所.
朱秀林清晰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之初,苏州大学仅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每年获得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也不多.
而今经过近20年的"211工程"建设,目前学校共有2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年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持在300项以上.
2015年,学校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位列《THE世界大学排名TOP800》中国内地高校第17位.
"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国家宏观重点支持政策的稳步推进,使一批基础条件好的高校迅速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若干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具备了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冲击的实力.
"王焰新毫不讳言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学校学科建设带来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地球科学学科成为两岸四地唯一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的高校,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但王焰新也坦言,身份固化之困与竞争机制之惑,是"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不能回避的问题.
"客观地说,从国家资源投入的力度而言,'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不同层次和类型存在明显差距.
"王焰新认为,给一些高校永久地贴上身份标签,未必能真正激发其争创一流的斗志,甚至会导致其中部分高校的学科认知错位.
此外,实施已20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其绩效考核和竞争机制,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与以往的重点建设工程相比,《总体方案》的一大创新点便是整合项目,统筹实施.
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以往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整合,统一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个旗帜下,提高集成效益,原有项目不再单独设立.
朱秀林从《总体方案》的文本中读出了两个方面的"不同以往":一是打破了"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壁垒,实现了适度开放,鼓励竞争,为全国不同类型的高校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二是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明确了高校差别化发展导向,鼓励特色发展、实行分类推进.
林建华认为,政府、社会公众与大学这三者,各自都可能有不同的诉求和目标,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能够包容各个方面的不同诉求,并且《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尽可能把这些利益、目标协调统一起来,"通过创新政府对大学的投入模式,给予可持续的、常态化的并且稳定增长的投入,可以促进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
3.
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大学不是传统研究型大学的简单升级版,而是需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和组织惯性的重新构建,努力实现从指标追赶到质量与贡献追赶、从解决投入不足到解决创新不足、从单线条改革到综合性改革、从被动适应社会发展到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转变以2011年的第一个百年校庆为起点,清华大学秉承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学校各个层面强力推进人事制度、教育教学、科研体制机制、行政管理与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新一轮全面综合改革,仅改革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方面,一年便新建和修订20多项制度.
"这是一场使命驱动的改革.
综合改革是清华历次改革的延续,但又超越以往的改革,是源于内在的使命驱动.
要完成综合改革,必须发挥好两种力量:集体思想的力量和集体行动的力量.
"邱勇这样评价这场关乎清华大学第二个一百年发展命运的综合改革.
张杰则更多地感受到新时期高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大学科研经费占全国R&D总额(指用于研发的费用)的比例从"十五"末期的10%下降到当前的7%左右,大学适龄人口正以每年4.
7%的速度减少,而出国攻读本科的学生比例则以3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快速递增.
"变革的时代要求大学谋求变革.
"张杰认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大学不是传统研究型大学的简单升级版,而是需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和组织惯性的重新构建,努力实现从指标追赶到质量与贡献追赶、从解决投入不足到解决创新不足、从单线条改革到综合性改革、从被动适应社会发展到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转变.
在他看来,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扎根中国、创新增值和制度激励.
《总体方案》在"基本原则"中明确强调"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提出要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新形势下,在'双一流'目标任务面前,高校亟待扫清阻滞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需求导向.
"朱秀林认为,现阶段高校的资源辐射共享机制、管理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型等体制机制创新仍存在差距.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总体方案》的设计者显然关注到来自高校的现实需求.
《总体方案》的五项建设任务之一便着重突出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明确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的能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

2014年,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由北大牵头,联合清华、中科院等13家科研单位和商飞、潍柴、美亚柏科等100多家行业龙头及高科技领军企业,成立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这一创新共同体,当时提出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打造"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中心".
"在我国的创新体系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脱节问题.
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十分关键.
"林建华坦言,中国大学的科研亟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尽快实现从"跟踪模仿"到"超越引领"的转变.
详细阅读《总体方案》文本就会发现,五项改革任务,无论是以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为标志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还是加快推进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资源募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无不瞄准长期以来束缚高校改革发展手脚的顽疾.
对此,正在北大深入推动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体系改革、治理体系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的林建华,对《总体方案》提出的这些新的改革点十分认同.
"改革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有效资源的效益,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心聚力,共同为学校的使命而奋斗.
"林建华坦言,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综合改革不应是不分轻重缓急的均衡改革,更不是单项改革的简单叠加,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职能,找出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系统地、有条不紊地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还要科学分析利益关系,用健全的机制、方法统筹协调这些利益关系.
"对于清华大学来说,综合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世界一流的发展模式.
"邱勇清晰记得2014年10月31日这个日子,当天,《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获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批复.
如今,一年过去了,清华大学综合改革中最先启动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将在今年年底交出一份完整的答卷.
在邱勇看来,目前已实施改革的院系,院系聘任自主权明显增强、教师选聘标准明显《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提高以及教师投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重大项目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而这些成效都是在为学校的全面综合改革打开突破口,以此带动和保障教育教学、科研体制、治理结构改革.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6)国务院日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就此,本报采访了若干位大学校长、教育专家以及在世界一流大学有过亲身体验的学者,向读者分享他们对于这一高等教育界重大议题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韩琨陈彬温才妃……校长说……万立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创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近日,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211工程""985工程"是我国高校汇集办学资源、提升科教实力的"集结号",那么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局的重要时刻,《方案》的颁布实施就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中国科大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始终牢记科教报国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因此,在即将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中,学校有责任也有条件瞄准世界一流,全面改革创新,率先建成独具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为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学校将根据《方案》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突出"学科建设""制度构建"和"协同育人"三大主题,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奋力实现学科体系一流、体制机制一流和科教水平一流.
首先,围绕学科建设基本任务,实施"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整体跨越计划.
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核心工作是学科建设,拥有若干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标志.
中国科大将充分整合学科资源,实施"基础学科群争创一流计划""工程与高技术学科高峰计划""新兴交叉学科率先突破计划"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整体跨越计划,建设具有中国科大风格与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
其次,围绕综合改革重要部署,构建现代大学先进制度体系.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世界一流大学是由先进的科研体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构成的具有良好治理生态的学术体.
为此,学校将实施"三制并举":推进以建设卓越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的科研体制改革、推进以深入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章程》为抓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以人才队伍优化为重点的内部治理机制优化.
第三,围绕人才培养根本目标,创新产学研及中外协同育人模式.
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基本使命和核心职责.
学校将基于"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高端人才培养特色与传统,立足学术型、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入推进科教、研用、中外"三元融合",协同构建"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用结合培养复合应用人才、中外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专家说……顾海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原校长):追随排行榜永远办不成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是以若干个一流学科为支撑,它要有一流学者、一流学术、一流学风,并培养出一流学生.
一流学者后继无人则不可持续;一流学术不能狭隘地关注论文,它还包括为社会服务,即贡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一流学风缺失则高校无法培养出一流学生.
它是多方面的一流.
换句话说,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学科、一流学院.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我们不能指望一流大学样样一流,但至少要有若干个一流学科.
哪怕建不成一流大学,若干个一流学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成为一流大学;即使现在被叫作一流大学,但一流学科被逐渐蚕食、消失,给再大的封号也徒有虚名.

中国顶尖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尽管不同高校、学科的差距各不相同、很难细化.
但是,有两点值得强调:一是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有基础性,不要因为片面强调"产业化",忽略了学科的基础性建设;二是学科的整体基本功要扎实,学科的发展方向是为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服务,这是学科建设最根本的显示度.
显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在为之努力,但有的高校对基础下的力气大,应用、显示度有所忽略;有的高校则过度追求应用、显示度,在基础上较为欠缺.
谈到如何为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而努力,不得不说,这些年来,很多大学领导还被各种排行榜所误导,甚至瞄准排行榜上的指标去工作,而不是根据一流大学本身的规律、本质去搞建设.
这对大学来说是慢性自杀.
追随排行榜永远办不成一流大学.
在排行榜上排名前茅的,也不见得是一流学科.
哪怕是非常到位的排行榜,也只是对现有发展的评估,高校发展的内涵、未来发展的潜质是评不出来的.
千万不要迷恋、甚至迷信排行榜,要精准发力的是一流学科能否培养出一流人才,一流学科在科研内容和方向、学科建设的前沿性、学科的体系结构、学科有无持续发展等方面是否达到了前沿,这些是应该放在一流学科建设首位的事情.
大学要做大学的事,脚踏实地、心无旁骛,还要有一股韧劲,把确定的目标做好.
从1999年到现在,16年间中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都有多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为高校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相信,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奋斗,到了"第二个一百年"势必将会有一批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当然,在任何国家,被称作一流大学的大学终究是少数.
如果说,世界一流大学构成国家和民族教育发展的高地,那么它们也是以越来越多高校的特色发展、优势发展为基础的.
这就像是高峰与平地的关系那样,平地的基础越扎实,高峰也就越挺拔.
未来很多的大学要甘心做高地的基础和基石,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向一流大学输送优质人才,如此才能真正撑起国家和民族的一流大学的高峰,才能建成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
……亲历者说……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世界一流大学需要软实力支撑《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出发来谈世界一流大学,可能看不出什么理论高度,但它或许能让人透过现象看出一点一流大学的实质.
今天不谈教学、不谈科研,我想从一个大家平时不怎么谈的方面——管理和服务——来谈一谈.
如果一个人在美国常青藤盟校的时间不长,一般会从其表面看到她们的很多优点,甚至会有一种美国一流大学近乎是完美的这种感觉.
但是,在那里时间久了就会发现,美国一流大学同样有问题,甚至问题成堆.
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的问题,总不时会导致校长下台、院长辞职,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层出不穷,但为什么这些一流高校一切都会运行如常呢我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教学、科研是一流的,其管理和服务更是一流的.
人人职责明晰,大家各司其职,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在美国的一流大学中,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教师,还是普通的行政人员以及负责学校治安的警察,大家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几乎人人有着高度的负责精神,且工作任务明确而具体,工作流程非常完善,工作过程细致入微,一旦出现新的问题,大家会迅速想办法加以解决.
第一,一旦在校内外(乃至于国内外)发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全校的大事件,校长都会亲自出面给所有人发邮件,通报事件经过,告知大家如何采取行动.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发生马拉松爆炸事件.
当时我在哈佛做高级研究学者,校长福斯特在第一时间给全校师生发邮件通报事件,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连续给大家发送邮件,随时通报事件的经过以及结果.
当然,并非只有校长给大家发邮件,哈佛校警局在事件刚开始时,每天间隔数小时给大家发邮件,同时给手机发送短信,报告事情经过,使大家对整个事件了如指掌.
当然,美国的媒体如此发达,事情经过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同样可以知道,但这并没有妨碍校长和校警局给大家及时发送通知.
第二,在像哈佛这样的一流大学,教师对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好到不能再好的地步,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学生与教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首先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
我在哈佛时曾选修了一门大课《英语语言史》,因为这一课程属于通始教育,选修人数众多,应该有150人左右.
这门课程的教授是我在哈佛时的合作导师,在上课时,他有7位助教帮助他辅导学生,这7位助教全是在读的博士生.
下课时,教授不仅经常发邮件跟学生沟通,而且,他会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20人左右,分别由这7位助教组织讨论问题或者答疑解惑.
总体看,师生关系之融洽,在美国一流大学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第三,学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服务意识极强,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都会发布极为明确的办事流程,且张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或者就放在网上.
凡是会阅读的人,只要按照流程去办即可.
在这里,很少会出现因为责任不明确而互相推诿的现象.
任何一个人到行政管理部门去办事,除了由于人多需要等待之外,基本上属于来则即办,办完即走.
因此,你看不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抑或其他人员,到这里来办事而跟办事人员发生口角或者因为行政人员办事不力而气鼓鼓地走人的.
就管理与服务而言,我可以说,美国一流大学较为普遍的是:高级管理人员,有远见、敢担当,领导力强;全职教学人员,潜心教学、科研与服务,心无旁骛;普通行政人员,踏实肯干,注重效率,全心为他人服务.
说到国外高校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就是国内高校有所欠缺之处,实际上就是差距所在.
如果问我有什么建议,我想到的只有一条:建设一流大学,应当更加注重办学中的细节,在加强硬指标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一流大学不仅要靠各种硬指标来支撑,更需要有软实力来加以提升.

杨英锐(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绩效机制不适合一流大学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对教师实行的都是绩效制管理,但一流大学内部是不能用这种模式的,因为绩效管理很容易造成教师之间横向竞争.
而这种竞争对高校学术生态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一流大学的管理理念应该是支持和服务于每一个教授在学术生涯中的纵向跳跃.
一流只能意味着领跑的第一方阵.
应该说,绩效制模式很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组织管理.
但这种将教师的工资和岗位与"工作量"直接挂钩的模式很容易给教师带来一种外在压力,而相互之间的横向比较,又会转化成为教师内心的一种焦躁,并容易滋生大面积的学术亚健康心态,破坏教师内心追求学术的规律.
时间一长,一些教师甚至会因此迷失自己的学术方向.
绩效制模式为主导在大学管理中其实是懒惰取巧的做法.
据我所知,有些国外的一流大学在年终也会对每个教授在教学、研究和服务方面作统计,但一般这是很次要的事情.
一流大学的教授们不会对此看得太认真,管理层也很少拿此说事.
美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是教授终身制;该制度从来不用一个统一的绩效作为评价标准,反而是系主任个人在发挥重要的评价作用.
因为系主任清楚地知道所在系的每位老师的研究状况,知道每个人的课题意义和研究阶段,知道每个人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志向.
而除了系主任,这些情况甚至连院长都不会有太多了解.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这其实属于一个院系的学术生态范畴,这是外人很难了解的.
而管理好一所大学,就一定要尽量培植这种学术生态,尽量了解每个院系的独特学术生态,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内心冲动,最大程度上发挥创造性.
当然,这样的工作不是每所大学都做得到的,但如果做不到,就不可能成为一所真正的一流大学.
主导美国一流大学的是教授而不是管理层,这与目前国内的现状有别.
我国大学的管理层如果只和美国大学的管理层交流,结果很可能是扬弃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精华而吸收了西方大学的糟粕,与一流大学的目标背向而行.
在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那就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教师一般不会产生横向竞争的重要原因在于,每个人在学术道路上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有人愿意做"短平快"的项目,有人更愿意沉下心做长期学问,这是教师自己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选择的人在不同阶段所获得的工资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家的学术尊严是一样的,甚至那些因为做长期项目而工资提升较慢的人,在一个系里所获得的学术尊严反而更高.
举几个例子也许能反映美国一流大学的品格.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校长认为,聘用教授是极为谨慎的工作,因为一旦聘用了一个教授,我们就只能为其学术发展服务而无其他.
哈佛大学聘用教授的一个理念是:此人的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或思维方式.
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系主任说过,如果一个教授一年写了两个以上的基金申请书,他会担心这个教授还有没有时间作思考与研究,会不会退化成二流学者.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耗费八年时间研究思考,并学习新的数学工具,最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这可怎么绩效管理呢如果以为没有一个爱因斯坦式的教授群体也可以办成世界一流大学,那将是大学理念的无形误区.
其实判别一所中国顶尖大学是否世界一流的最好办法,就是问问这所大学的教授们,你所在的大学是世界一流吗(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19)用新的发展理念构筑学科高峰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田建国高校学科建设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明确高峰学科定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引领,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一流大学基于一流学科,打造世界一流学科高峰,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高校学科建设要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明确高峰学科定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引领,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机遇.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构筑学科高峰,需要树立开放、绿色理念.
学科建设核心是学科方向.
首先要对接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向.
国家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哪里,学科专业就办到哪里.
不仅跟着社会跑,而且要领着社会跑.
实践证明,相同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学科,由于主攻方向不一样,产生的效益、贡献就有很大差别.
上一轮全国重点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学科学术得分均为第一,但综合得分均居第二.
自动化学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是东北大学,因为它为鞍钢的技术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
计算机学科排名第一的是国防科技大学,它对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高校的学科建设应该更加重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恩格斯指出,"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技术推向前进".
一流大学不但要在文化知识传播上有重要影响,还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科学史证明,人类几乎所有的重大贡献,尤其是天才性贡献,一定是符合人类需求、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
斯坦福大学为世界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多,但是它着眼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推动了产学研合作,"贡献"了硅谷和乔布斯等,被认为是人类最有活力的地方.
再比如,法学学科要研究解决我国南海和钓鱼岛问题,如果按照学科自身逻辑研究,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的学科设计和研究平台要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高校要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对准国家战略需求,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中的十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瞄准行业共性技术,以学科群、人才群和信息群对接产业群,实现学科链转化为技术链、技术链转化为产业链,集群化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成长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储备.
瞄准世界学科前沿《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构筑学科高峰,要瞄准当代科技发展主流方向,面向重大科学技术需求,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对科技变化趋势判断准确,抢占先机,提前进入阵地,抢占新的制高点.
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40年历史中出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先后五次在学术上改变了主攻方向.
卡文迪许实验室是一个以物理学前沿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世界著名实验室,后来转为利用物理学家发明的仪器和物理学家的思维方法,重点从事天文和生物研究,开辟了射电天文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领域.
由于发现了类星体和脉冲星,赖尔和休伊什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发现了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克里克和沃森获得了1962年的生物或医学诺贝尔奖.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代科技发展重要趋势.
高校的学科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
现在已经很少只靠一个高校、一个学科在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甚至很少只靠高校本身作出重大技术突破,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学科协同创新.
学科发展要注意扬长避短,培育学科群,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生态.
运用交叉力量,构筑学科群落,构建高水平跨学科研究平台,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科交叉点往往是科技发展前沿,学科间横向交融无疑是一个新的学科创新增长点.
如日本将运动学、工程学、医学等融汇成人体运动工程学,从工程技术角度成功解读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规律,解决了怎样的方向盘高度能带来最佳驾驶舒适度等难题,推动了汽车工业和制造业发展.
据统计,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学科5550个,其中交叉学科2600个左右,占学科总数的47%.
从20世纪百年以来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统计分析看,重大理论突破和发明,很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
我们要围绕社会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安全、技术进步等重大要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打破学科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按照学科群集的建设需要配置资源,建设一批跨学科综合交叉平台,建立完善跨学科教师双聘机制,营造学科交叉的文化氛围,建立具有创新活力的基层学术组织,促进形式多样的学科交叉研究.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筑学科高峰,需要树立协调、共享理念.
学科建设战略上要讲"有所为有所不为",战术上要讲"有所不为有所为".
有所不为往往比有所为更难.
1969年,斯坦福大学撤销了建筑学院,该院当时在全美建筑学院排名第10位至第12位.
撤院理由很简单:一是建筑学院排名进前5位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付出巨大代价;二是"近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已有一所美国顶尖的建筑学院.
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只有舍得放弃,才能集中力量,做强自己.
学科发展要集中在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社会需求的学科.
不属于这个目标的,就应该舍弃.
构筑学科高峰要强调凝练一流的学科方向,构筑一批综合型、开放式、国际化的重点学科,彻底改变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中"一片高原、没有高峰",甚至是"一片平原"的状况.
学校有优势、有潜力的学科要纳入重点学科建设.

学科资源配置不足与学科资源配置分散是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
当前解决资源配置分散比不足更为紧迫.
学科资源的统筹和整合是学校办出特色、提升水平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建设重点学科,突出重点学科在配置资源中的集聚作用.
在学科建设上,我们要造峰,优先重点支持一批可以尽快进入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重点学科.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原来有化学院、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下设100多个学科系,各个学科发展非常均衡,每个学科水平都很高,但是没有一个学科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特色不明显,因而始终进入不了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当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每个领域都要保持全美前三名.
后来,他们发现这一目标不可能实现.
于是,他们调整发展战略,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原子生物工程,要求学校的每个系都尽量与原子生物挂钩,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经过几年努力,终于促进劳伦斯发明了加速器.
正是由于发明了加速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了多个诺贝尔奖,伯克利的生物原子工程学科成了世界第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此世界闻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原校长田长霖先生曾说:"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
"重点学科建设要紧紧抓住学科队伍、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成果等核心指标,尤其要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努力产出重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
把握重点环节,强化"两个两头":一个是着力强化薄弱环节与优势特色这两头,把短板补长,把亮点做得更亮.
另一个是着力强化顶天攀高与立地服务这两头,瞄准学科前沿为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做贡献,围绕重大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重点学科建设,还要发挥领军人才重要作用.
培养学科带头人、名师、名家,这是学科高峰的根基所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起一支学术梯队,形成一门优势学科,创造一个名牌专业;一个高素质的优秀领军人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才群体一路不败的命运.
因为罗素的哲学成就,牛津大学成为当时世界哲学研究中心.
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当年就是因为引进了爱因《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6斯坦,加州理工学院引进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名校.
德国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取得成功,是因为聘请了黑格尔、谢林、雅可比等一批世界级大师.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2.
2)【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党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的目标要求,才能确保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引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贡献力明显增强,继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民族教育快速发展,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较好保障.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建议》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所有这些发展理念的落实,都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7从坚持创新发展看,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教育创新为各方面创新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花大气力抓好教育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大计.
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基础研究能力.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从坚持协调发展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通过教育加快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只有全面高质量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协调发展.
从坚持绿色发展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既丰富和拓展了教育的服务领域,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积极参与和支撑低碳循环发展,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从坚持开放发展看,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要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开放把中国教育办得更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大局.
从坚持共享发展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多次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重要指示.
《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是"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衡量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看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多少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成果.
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8方向,全面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需求,在服务中体现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学生考试分数,更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力落实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根据《建议》的部署,"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要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建议》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9化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受到良好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三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着力优化教育结构体系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建议》将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作出了三个方面部署.
一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
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三是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形成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长效机制;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支持高校参与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建议》重点从四个方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部署.
一是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0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完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三是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健全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引导社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和改革,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合法权益.
四、努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证实现"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任务,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能力,努力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
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努力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教育部门要依法行政,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学校要依法办学,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动章程建设,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
(三)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
落《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1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我们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09)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力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一项现实的重大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第一次把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写在五年规划之中,第一次把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写在党的重大文件之中,而且放在"创新能力"之前予以突出和强调,同时,明确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高校和学科达到一流水平,足见党和政府对高校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一)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2000年,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成立.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项目,创立"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全球计划".
200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达成一系列共识.
其中的核心观点是,"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至关重要的任务""质量保障不仅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模式,而且要求促进机构内部质量文化的发展"、"坚持严格的教学标准".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2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纷纷把高等教育质量的竞争作为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为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努力.
如欧美一些国家将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学生的体验调查纳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日本自2012年开始发起"关于亚洲大学教员变化的调查",以此分析影响日本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强调日本有重视科研的传统,但更需要在改善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提高教学水平,并以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题.
我们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作出我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新探索、新贡献.
(二)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大而不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
"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技能的主渠道,必须切实担当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三)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速度"使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和经济问题一样,"大而不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宏观上,这不仅表现为高等学校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不协调,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制度不健全,也表现在高等学校原创性研究成果不多、拔尖创新人才不足等现象上.
在微观上,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非主流现象":不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陈旧,实验、实训条件欠缺,实践育人缺少基本保障,创新教育缺少有效措施;有的高校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沉闷压抑,学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堪忧;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期末突击应试,毕业设计纸上谈兵;有的高校甚至以"清考"的方式,恩准学生毕业,如此等等,怎么谈得上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这种"非主流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甚至还有扩展蔓延的趋势!
而我们的一些大学却习以为常、麻木不仁.
对这些问题再不正视,非主流不仅影响主流,而且可能成为主流,我们必须高度警醒!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3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教学是高等学校生存的本真.
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出路何在靠政府投入、靠体制改革,更靠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改革!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深化教学改革贵在行动!
我们要以广大教师和所有学生都参与的教学活动为基础,实实在在地开展教与学的改革,切切实实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伟大的口号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当前,要特别注意如下三点:第一,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
深化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犹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应当"双轮驱动、协调推进".
体制机制改革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激发动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落地,才能使体制机制改革的价值追求真正实现.
当下,要克服重视体制机制改革、轻视教育教学改革的倾向,使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深化,教学水平真正提高.
第二,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要把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使人才培养的一流和科技创新的一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建成真正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第三,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策略,一些高校实施的面向少数特质学生的实验班,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育,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无可厚非.

但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和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竞争成才、实践成才的观念,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这是体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使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是党中央的要求、教育界的共识.
我们要顺应形势,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撬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推动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游离于教学改革之外空谈创新创业教育.
一要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蓝图.
为此,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4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
二要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关键环节.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说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课堂教学是具体实施,那么,课程建设就是承上启下的枢纽关键环节.
枢纽关键环节不抓好,就像喇叭使劲按、油门踩到底,就是不挂挡,汽车照样不动.
为此,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引下,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审视,使课程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要坚持规范性、指导性和选择性相统一的原则,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基本功过硬、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三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设一些专门的课程,但不能习惯于简单的加法.
更为本质的是要实施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渗透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还要改革教学方法、恰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学起来!
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每一门课程中所蕴藏的创新创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要素,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教育为补充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创新创业文化,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
四要补足实践教学这一短板.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
为此,要加强学校已有的实验、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要基于"协同育人"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共建共享.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五要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改变死记硬背、突击考试等考评方法,建立学业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学业考评新体系,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考核结果符合学习效果.

六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
当今时代,创新创业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那种凭借偶然发现一举成功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
为此,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将着眼点放到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能力和素质上.
创新创业需要科学的精神与思维方式,同时,也需要激情驱使和精神动力.
这一切均来自于创业者的科学态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我们要通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科学创业、理性创业,这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我们还要研究大学生创业的规律.
人们常说,创业是"九死一生".
研究规律,就是引导学生少走弯路、避免重大的失败,使更多青年走上成功创业之路.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5还要处理好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高就业质量.
绝不能以提倡学生自主创业为借口,而放松大学生就业工作,甚至把只读过几本书、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年轻人不负责任地推到社会上去.
我们要秉持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去做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建设优良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从文化视角看,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刻和久远的.
一方面,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大学教学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
教学文化是高等教育的本源文化,它体现着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对培养人才、传播文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精神追求,汇聚着大学人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首先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要在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深处确立"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价值追求,激发个人和集体重视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内驱动力.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要构建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
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是优良的教学文化生成的环境生态,优良的教学文化的形成,既需要营造崇尚教学的共同信念,也需要内外部环境力量的助推.
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教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很难转化为现实层面的教学文化的行动实践.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要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要通过制定完善各种有效措施,激励教师热爱教学、崇尚教学,特别是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研究教学、革新教学,当前,要更加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风.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要重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建设.
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要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17)《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6"学"比"大"更重要——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胡海岩谈大学人才培养之道罗旭9月19日,对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很多老校友自发回到母校相聚并探望师长.
但除此之外,校园里几乎一切如常.
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云集的记者,这所被誉为"国防科技高级人才摇篮"的学府,低调地迎来75周年华诞.
沉稳、扎实、严谨,是北理工一向给人的印象.
但北理工校长、力学家胡海岩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谈及的办学理念,却让人耳目一新:"大学定位中'学'比'大'更重要""解决创新问题须先解决科研诚信问题""一流大学不是大而全,而是会取舍".
"我最反对学生忙着考各种技能证书"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以往关于"大师"与"大楼"的讨论.
对此问题,胡海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学术共同体.
大学的本质应该落在'学'上,而不是'大'上.
"曾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洪堡学者、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的胡海岩在就任北理工校长之前,曾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多年,对于大学的本质与功能,他有长期思考.
他强调,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很多大学都把精力放在了"大"上,努力争取各种资源,扩大办学规模.
这本无可厚非,但走完这一步之后,大学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学术追求上.
"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
"胡海岩认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项大学的主要功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另外三项功能必须与人才培养互动,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否则就有损于大学的健康发展.
"大学应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胡海岩强调,在大学这个"学术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是利益攸关的两个方面.
两者的价值取向,应该高度一致.
即教师的工作必须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学生的求学亦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胡海岩坚持,国家与社会赋予大学很多种任务,但大学自身要有独立判断,敢于作出正确的取舍.
"比如,某些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无关,甚至会影响、削弱人才培养质量,那就不应该由大学来承担,而应由其他研究机构去完成.
"他说,"再比如,我最反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去忙着考各种技能证书.
大学是《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7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大学生不应为了急着就业而盲目追求各种技术技能证书.
"坚持把"科研诚信"设为必修课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在讲,中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导致年轻人创新能力不足.
各类高校也纷纷从招生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探索.
对于这个问题,胡海岩既主张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有自己的看法:"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很多,但不必怀疑中国人的创造力,而要找准影响国人创造力正常发挥的原因,对症下药.
"首先,他认为,"中国人创新能力不强"这个命题值得深入推敲.
"美国顶尖科学家有多少是土生土长的以我所从事的力学学科为例,美国著名大学中的许多顶级中青年学者来自中国.
他们在中国接受了大学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
中国教育界不应妄自菲薄,而应针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胡海岩说,如果去看看人均GDP水平、科技人员工资水平与我们大致相当的国家,就会发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位居前列.
我们要有自信心,"两弹一星"就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预警机,其雷达性能在多方面位居世界领先,而它的总设计王小谟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北理工的毕业生.
在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北理工都承担着大量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制的任务,只是由于涉密原因,有很多突出成果和"第一"不能公之于众.
当然,找原因也需要看存在的问题.
胡海岩说,现在有些人搞假冒伪劣、网络诈骗的手段就非常"厉害",充满想象力.
北理工曾承接过北京考试院的任务——研究反作弊的信息技术.
"我们基于一流的国防科技开展研究,发现对方的信息对抗手段十分'高明',还不断有'新突破'.
由此看来,有些'聪明人'的创造力不是没有迸发出来,而是用错了地方.
"联想到不断曝光的学术品德事件,比如论文抄袭、科研伦理失范、数据来源不实、成果剽窃等,胡海岩认为,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尊重的不足所带来的危害,对科技创新的杀伤力非常大.
当前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不足,许多人作弊、抄袭而没有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照抄别人的东西当然比自己去研究省事,而如果大家发现这么做不会受到惩罚的时候,谁还会去潜心研究和自主创新"一个社会没有基本法则,便会导致人人都是拿来主义.
"他说,"中国不解决最基本的道德约束问题,不可能建立真正规范的学术生态,更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8胡海岩说,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他一直在观察和思考.
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与父辈相比,他们思想更自由,意识更独立,敢于挑战权威、解构传统,志向理想和人生方式更多样.
"我相信,他们能成就比父辈更加精彩的人生.
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的坚守,任意乱来的危害将难以预计.
尤其是掌握前沿国防技术的大学毕业生,没有道德底线是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
"也正因如此,胡海岩坚持北理工把"科研诚信"设为必修课.
在2015届毕业生典礼上,他这样说:"我更关心的,是你们是否还坚守着对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感,是否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做科研:聪明重要,还是认真更重要一所大学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来到北理工后,胡海岩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他将"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作为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前几年,高等教育界一度重视大学的综合性,对大学的独特性有所忽视.
"他说,"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不必非得统一思想,要让百家争鸣,允许各校找准自身定位,培养好社会需要的一类或几类人才就行了.
"不同人才要有不同的培养方式.
长期以来,北理工特别重视通过实践方式来培养人才,让学生在实践中把课堂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
同时,北理工也十分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
"当今时代,重大创新成果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
"胡海岩说,"现在已和当年牛顿时期大为不同,成才必须要学会与团队协作.
"此外,胡海岩更看重的是,认真、踏实的作风.
关于做科研,一直有一个争论——聪明重要,还是认真更重要胡海岩建议,大家应思考一下二战之后德国是如何重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
当年,德国的一流科技人才基本被美国、苏联"一抢而空",剩下为数不多的人才担当起了重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任.

"或许他们个体上难以达到世界一流,但德意志民族那种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成果惊人.
因而战后的德国很快复苏,再次跃升为世界科技强国.
"近年来,从北理工走出了许多青年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
他们身上,无一不体现出在校期间培养出的优秀品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专业精湛、真挚朴实.
例如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徐一华,在校学习期间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北理工第一位"微软学者"殊荣获得者.
他毕业后在北理工科技园创办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29"天准科技",如今已成功上市,为苹果公司等世界顶级企业提供高端精密测量设备.
"正是有了一大批像王小谟、徐一华这样的优秀学子,北理工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胡海岩不止一次对全校学生说,"希望你们在未来道路上,塑造执着,培养坚毅,时刻提醒自己再踏实一些,再认真一些,再严谨一些,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好脚踏实地之事.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10)【创新创业教育】各地教育厅长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加强"五大建设"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旭一是学科专业建设.
任何脱离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形式主义,必须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2013年以来,重庆市实施了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校建设"三特行动计划",每年资助3000万元,已评选建设特色专业点120个、特色学科专业群50个.
下一步,将进一步根据需求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加大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二是课程建设.
课程与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
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鼓励高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资源,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多所高校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三是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要增加他们了解社会、参加实践的机会.
为此,要坚持开门办学,推进政产企研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互惠、协同育人.
目前,重庆市已有17所高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市级协同创新中心24个.
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教育.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是"众创空间"建设.
目前,重庆市已启动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示范性众创空间100个以上、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案例100项以上的"双百示范行动",55所高校参与.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大学生创客空间建设,把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过程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训练过程融为一体,大力引导、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0五是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近年来,重庆市建设了111个高校创新团队,按管理类10万元、自然科学类30万元给予了资助;对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队伍建设,分别予以了300万元的专项支持.
下一步,将探索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工作量等办法,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拟聘请1000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
多措并举务实耕耘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马升昌西藏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实施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按照立德树人的导向要求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自身特色深入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业和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
实施项目带动,大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了以国家级大创项目为引领、自治区级大创项目为主体、校级大创项目为基础的三级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体系,我区每年投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经费约为700万元.
2012年以来,有400个大创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创项目.
3.
实施教师专业能力实战实训计划项目,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为积极推进专业课与创新的有机融合,提高课堂创新教育实效,我们根据教师的专业和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教师深入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一线顶岗或挂职.
2012年以来,每年实施100项,每项资助经费1万元.
4.
实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在教育部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高校教学实验室100个,继续加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工程中心、教学试验示范中心建设,并制定管理办法,鼓励开放共享.
支持并鼓励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大力加强实验实训环节教育,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15.
实施协同创新育人工程,合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推进产学研用协调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等工作的创新.
紧紧抓住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的大好机遇,实行多种形式的校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从多年的实践看,这种方式整合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统筹协调,整合专项资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侯元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强化政策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规划小、底子薄,现有20所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本专科在校生40余万人.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治区出台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今后,要继续统筹协调盟市和财政、科技、人社等部门,整合现有专项资金向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倾斜,包括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资金等,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
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强化平台建设.
目前,内蒙古已经建立了高校人才培养、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在自治区首府兴建了占地1024亩的自治区高校科技园和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园;在各盟市兴建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业园;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1个,实施国家级"大创计划"236项.
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强化高校改革.
一是各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二是各高校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三是各高校要制定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办法,支持在校学生结合职业技能开办科技型企业.
自治区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蒙古语授课高校学生培养和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通过选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加修应用类课程等途径,提升蒙古语授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是各高校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重点挖掘与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相适应的专业和与自治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企业.
五是各高校要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作为岗前培训、《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2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顶层设计,协同育人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一、强化思想认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方案.
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湖北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湖北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方案,强化"三个环节":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评价环节.
三是研究制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2020年前湖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强化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推动校企协同.
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地方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推动科教协同.
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2011协同创新计划",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
三是推动校校协同.
支持部委属高校与省属高校对口支持合作,推动校际间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鼓励学生跨校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
一是推进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二是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如今,武汉呈现出"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浓郁创业氛围.
三是推进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
四、强化教师队伍,增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在于教师.
一是增强青年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聘请"产业教授"担任创业导师.

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评价人才.
五、强化政策保障,提升创业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支持政策.
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地方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发展众创空间的意见》、《关于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省财政设立了大学生创业项目扶持专项资金,每年拿出2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从2万元到20万元的无偿扶持.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
建立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评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评价指标.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3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新模式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江苏积极构建"需求导向、能力导向、服务导向"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模式,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良好态势.
一、注重需求导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三育人".
一是强化协同育人.
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辅导、项目孵化、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工作.
二是强化实践育人.
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是强化文化育人.
通过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成果交流展示会等活动,努力构建以创新创业活动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
二、注重能力导向,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推动形成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
一是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是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体系.
面向全省所有高校构建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
三是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
重点建设一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三、注重服务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
出台《江苏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办法》,在成立江苏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基础上,成立江苏省教学管理研究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鼓励高校建立个性化培养制度,建立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
实施以创新创业为观测点的个性化、多元化评价机制,分层次对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价.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持久动力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左敏一、明确教育培养目标,突出"整体性".
高校的首要社会责任是培养人才,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就是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山东《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是以此为目标,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改革等结合起来.

二、完善教育培养过程,突出"融合性".
在课程体系方面,出台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标准,探索构建"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方面,扩大选修课比例,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40%.
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高校开展研讨式、参与式教学,完善案例化、实操化教学体系.
在教学考核方面,将学生研究性成果、创新性成果、社会实践成果等换算为学分.
2020年,各高校实施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数不低于实际开设课程数的60%.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突出"专业性".
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行业名师"建设计划,支持学校引进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培育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优秀人员互聘交流.
四、强化创新实习实训,突出"实践性".
要增加实习实训比重,理工农医类专业和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达到30%和20%.
"十三五"期间,启动建设一批省级开放式大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和创新创业示范园区.
五、加大协同育人力度,突出"差异性".
探索实施"高校专业联盟+行业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政校企组建协同创新平台.
实施企业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财政补贴制度.
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
六、完善教学管理服务,突出"科学性".
要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灵活.
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
实施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完善转专业制度,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用"融入"思维设计培养方案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创新融合专业,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专业学习与创新学习既有阶段性的区别,又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整体.
我们通过改造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推行"做学研创"相结合教学模式,选择若干专业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验班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点,打通相近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5和实践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创新引领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支撑.
创新和创业隶属两个范畴却又本质契合,在内涵上相互包容,在实践过程中互动发展.
我们启动了百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计划,明确高校须建有固定场所和一定面积各种形式的创业基地、创客中心、创新工场、创业大本营等众创空间;举办以行业、产业、新技术、新要求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开展学科与技能竞赛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创业实践、创业项目.
创业融入专业,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聚焦"融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融入式"的思维,设计符合教学质量标准和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嵌入式"的方法,建设创新创业基础类精品开放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类精品开放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重点规划教材;以"相长式"的举措,建立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启动千名创新创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全力推动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创业带动就业,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延伸.
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措施.
我们通过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启动万名创业大学生训练计划,扩大创业就业教育受众规模;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国家、省、校三级互通互联的信息服务,为学生实时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引导学生捕捉创业商机、识别就业机会.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3)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新纪元:"创业美国计划"的出台、实施与特点梅伟惠陈悦一、"创业美国计划"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创新创业是美国解决短期就业问题和长期竞争力问题的重要着力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拜杜法案》(1980)、《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1980)和《小企业创新发展法》(1982)等法案的颁布,更好地促进了技术的商业化,满足了公众利益的需要.
这些法案的颁布使美国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利《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6用创新创业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高品质就业.
近年来,美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受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不断下滑,失业状况堪忧.
然而,一些以高科技创新创业著称的区域,如加州的硅谷、德州的奥斯汀、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等地区,似乎并没有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
这些区域与大学保持紧密联系,支持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活动,促成高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影响力报告》显示,斯坦福大学通过创新创业,对经济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仍旧运作的企业中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共39900家.
如果这些企业组成独立的国家,其经济总量可以占到全球第十.
根据推算,这些公司创造了540多万的工作岗位,年销售额达到2.
7万亿美元.
为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国掀起的创新创业热潮,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美国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以及扭转美国的创业局势和经济趋势,奥巴马执政以来连续发布了两份创新战略.
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发布《美国创新战略:迈向持续增长和高品质就业》,提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塔基、以促进私人部门创新为塔身、以国家优先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突破为塔尖的金字塔型创新战略体系.
这一战略在2011年2月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繁荣》中得到进一步修正.
新的创新战略仍呈现金字塔结构,但是在塔基部分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塔身部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塔尖部分进一步强化对清洁能源、健康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尖端技术的革新.
2011年的美国创新战略明确指出,美国繁荣的关键永远不会是低工资或低价格,而是开发新产品和生成新行业,在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充当世界引擎.
"创业美国计划"既是2011年美国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过创业实现经济增长繁荣的关键途径.
它的提出是奥巴马政府对近二三十年创新创业政策与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也为未来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纲领性的框架.
"创业美国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扩大高增长新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带来经济增长和工作岗位,把创业精神树立为美国核心价值观和竞争优势的源泉,鼓励空前多的社区和个人建立美国企业.
该计划提出公共部门要在以下五大领域为创业提供支持和便利(表1),即扩大创业支持资金,加强创业者与创业导师联系,减少创业障碍,加速突破性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释放医疗、清洁能源和教育等产业的市场机会等.
除了明确公共部门的职责与义务,该计划尤其注重整合成功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家、大学、基金会等等私营部门的力量,成立"创业美国伙伴"(SUAP),致力于推进美国创业生态系统建设、鼓励下一代创业者、加强导师与创业者之间的联系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青年一代实现《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7创业梦想,共同创造创新型、高成长的美国企业.
成立以来,SUAP已动员了超过10亿美元规模的私人承诺,通过提供产品、服务、指导和资金,在未来三年内支持美国10万家初创企业.
可以看出,"创业美国计划"尝试整合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努力通过各种可操作、可测量的举措,激励并为青年一代投身创业提供资金、经验、政策、平台等各方面的支撑.
表1"创业美国计划"的主要领域与行动(公共部门)五大领域主要行动及状态(截至2015年3月)扩大创业支持资金行动1.
设立10亿美元影响投资基金,作为匹配资金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国家优先发展区域(已设立);2.
设立10亿美元早期创新基金,作为匹配资金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创新型企业的早期阶段(已设立);3.
呼吁国会启动更多的创业支持资金(已签署成为法律);4.
减免小型商业投资的资本收益税(向国会呼吁);5.
简化低收入地区投资的税额抵扣条例(即将实施)加强创业者与创业导师联系行动1.
加强清洁能源初创企业与有经验的创业导师之间的联系(已实施);2.
为退伍军人成立高成长企业创建企业孵化器(已设立);3.
为工程类院校教授创新创业成立全国中心(已设立);4.
资助全国清洁能源创业计划大赛(已实施);5.
推动青年创业教育行动(已实施)减少创业障碍1.
吸引和保持移民支持者(正在进行中);2.
减少青年创业者的学生贷款负担(正在进行中);3.
增加创新企业种子基金获取渠道(正在进行中);4.
加快专利申请速度(已实施);5.
呼吁国会将求职者转变为工作岗位创造者(已签署成为法律);6.
聆听美国创业者(已实施)加速突破性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1.
加快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商业市场转移(已实施);2.
创建创新团体(InnovationCorp)以帮助科学家创办企业(已实施);3.
成立"i6挑战计划"促进区域创新(已实施);4.
通过"创新加速器挑战计划"强化高成长簇群(已实施);5.
资助清洁能源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已实施);6.
向"美国下一代高水平能源创新者"开放联邦技术(已实施);7.
加速生物医学创业企业的技术许可(已实施);8.
实施全新的专利系统(已实施)释放医疗、清洁能源和教育等产业的市场机会行动1.
加速健康、能源和教育三个领域的创新(已实施);2.
通过开放的能源数据减少电费支出(已实施);3.
提供开放的教育数据(已实施);4.
提供开放的健康数据(已实施);5.
构建全国性的健康护理创新平台(已实施)二、"创业美国计划"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进展"创业美国计划"进一步优化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与《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8环境.
在该框架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围绕"人才一国家"、"精英一大众"两个维度,在四个方面快速发展.
1.
系统推进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
创业教育对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毕业后立即自主创业的工程类毕业生而言,创业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产品设计与开发、原型设计、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分析等体验;创业教育对于加入到初创型企业的工程类毕业生也同样重要,因为有创业培训经验的学生能够成为有效的团队合作者以及创新支持者.
越来越多的工程类教师也认为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根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调查,50%的受访者认为创业教育项目对于工程类本科生至关重要.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工程学院课程的国家.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高校的工程学院就开始参与创业教育的发展.
例如,MIT于1962年最早为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开设创业课程;1971年,德怀特·鲍曼教授在卡内基梅陇大学工程学院开设"设计与创业"课程.
在"创业美国计划"支持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形式,支持工程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件是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以五年为周期,投入100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全国工程教育创新中心"(简称Epicenter),致力于加强全美工程类院校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并推动美国近350个工程学院的创新创业资源收集与经验共享,培养卓越的创业型工程师.
该中心于2011年9月正式成立,依托具有多年科技创业教育经验的斯坦福大学,"高科技创业项目"(STVP)负责运作,主要伙伴是全美高校创新者与发明者联盟(NCIIA).
Epicenter认为,工程教育应该赋予本科生三种核心素质:①掌握某一工程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②具有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创造性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创新意识与技能;③具有挖掘市场机会和顾客需求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如图1所示).
这一素质观高度反映了美国《工程师2020》的工程人才培养愿景,即为应对充满竞争的市场、快速变化的计划、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等挑战,工程师除了掌握必要的技术和分析技能,还应该具有灵活性、抗挫力、创造性、移情以及识别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在上述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Epicenter通过"大学创新伙伴"、"创新项目路径"、"创业研究"三大活动推进全美工程类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首先,"大学创新伙伴"招募全美不同大学工程及相关学科具有领导力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的同时,指导他们成为所在大学创业活动的领导者、《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39宣传者和组织者.
2013/2014学年,共有来自78所不同院校的110名大学生参与.
其次,"创新项目路径"旨在帮助大学将创新与创业全面整合到本科生阶段的工程教育中.
参与的大学需构建一支由学术负责人和教师组成的团队,评估现有的创业教育状况,设计全新的发展战略,并开展为期两年的转型过程.
Epicenter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坊、规划工作坊,并邀请团队成员参加重要的工程教育会议进行经验分享.
第三,"创业研究"主要涉及工程创业教育的不同模式,工程类本科生的创业兴趣、能力、成就等以及如何将创业活动整合到传统的工程课程中等.
图1Epicenter本科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素质观2.
引导创业计划大赛服务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
长期以来,"高校自发、市场导向"是美国高校创业计划大赛的重要组织机制.
美国高校创业计划大赛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竞争性的特点.
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高校带着不同目标导向举办带有明显院校特征的大赛;开放性是指从原先只针对本校学生逐渐向其他高校学生开放;竞争性指的是创业计划大赛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各放异彩,一些创赛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公认的知名大赛,并能够吸引其他创赛获胜团队参与.
在"创业美国计划"框架下,由政府发起的一种新型创业计划大赛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团队参与.
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组织带有明确导向性的创业计划大赛,引导优秀创业团队思考解决能源、教育等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的解决方案.
从2012年开始,美国能源部启动"清洁能源创业计划大赛",希望3年内用200万美元创建一个覆盖6个区域的学生创业竞赛网络,激励年轻企业家创建清洁能源公司.
每个区域指定一所知名大学组织区域性的创业计划大赛,6《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0个区域的获胜团队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励,并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这个竞赛鼓励大学生开发成功的商业计划,同时为美国提供一批新的清洁能源领导者.
在过去两年里,共有600支创业团队参加了6个区域的竞赛,并成立了57家创业型企业,吸引了2600多万美元的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支持.
3.
加快突破性技术的创新创业进程.
过去数十年里,大学是获得联邦政府研发经费数量最多的部门.
此外,大学还通过其它多渠道的筹资方式,获得了来自企业、基金会、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的大量研发费用.
据统计,2006年加州大学系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IT等高校的研发经费分别达30.
36、17.
57和12.
13亿美元.
美国创新战略提出要将大学的R&D投入强度达到3%,意味着大学将有更多的科研经费保障,支撑突破技术的研发.
为避免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创业美国计划"尤其强调要"加速突破性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
2011年10月,奥巴马签署了题为"加速联邦研究成果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为企业高增长提供支持"的总统备忘录,并从2013年开始实施《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推进技术转移工作五年计划(2013~2017)》,以加快联邦研发经费支持的科研成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美国高校也积极鼓励教师参与高技术创业教育,并围绕创业过程建立系统化的支持机构.
首先,激发教师跨学科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通过为教师提供创业培训课程、奖励教师的创新创业活动,激发教师跨学科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美国高校积极引导师生在研究过程中思考研发与市场及社会的相关性.
例如匹兹堡大学技术管理办公室和教务长办公室合作举办的创业课程,旨在教育和激发学生及教师研究者更好地参与创新产品开发、商业化和创业活动.
其次,围绕创业过程建立系统化的支持机构.
基于实验室创新成果的高成长性创业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创业类型,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创业支持.
MIT将高成长性创业划分为创意阶段、技术发展阶段、商业化计划阶段、企业计划阶段、形成企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以及高速增长阶段等7个阶段.
MIT的创业教育则着重关注从产生创意到形成企业这5个阶段.
为帮助学生实现每个阶段的顺利发展,MIT设立"莱姆尔森奖"激发大学生的创意和发明;设立技术专利办公室和德什潘德技术创新中心帮助学生将具有突破性的科技和发明商业化,并为有潜力的项目提供资金和孵化支持;设立创业中心鼓励学生跨学科参与创业课程学习,邀请成功创业者与校友举办讲座,并关注学生创业计划和企业创办.
同时,还有MIT创业辅导服务中心和其他创业教育活动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14.
注重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开展.
因开放入学、学费低廉、课程设置灵活、就业或转入四年制高校便利等优点,美国社区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美国有1700多所两年制社区学院,2011年共招收学生750万人,占所有招生人数的35.
7%.
在两年制社区学院,25岁以上的学生占44.
5%,其中35岁以上占到19.
2%.
因此,在社区学院内开展创业教育,将能够更好满足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的需求.
美国社区学院创业教育主要分为学分式和非学分式两种类型.
尽管美国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旧存在经费短缺、学生总体参与水平不高、创业教育边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其中,如何发挥有较长创业教育历史的社区学院的优势,同时让更多社区学院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创业教育,成为最紧迫的问题.
作为"创业美国计划"的一部分,在美国社区学院创业联合会(NACCK)的呼吁和支持下,170所社区学院院长对开展创业教育做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承诺:①促进社区学院和社区资产的透明度;②创建致力于创业的内外部团队;③鼓励更多创业者参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④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⑤拓展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2012年2月,奥巴马政府下拨80亿美元设立"社区学院到职业基金",也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开展.
该基金将主要用于医疗、交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在3年内通过国家的劳动力系统及合作伙伴,借助在线课程、创业培训项目等形式,培养小企业主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推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职责1.
联邦政府发挥创新创业促进者角色.
美国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方面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市场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近年来,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自由市场"可能带来的各种经济风险,重视通过战略规划和环境优化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失业率和疲软的经济形势.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报告,发展创业生态系统、营造创业型文化以及提供创业资金支持是推动创新创业的三大核心要素.
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高校提供系统化的创业课程和实践体系,还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高水平的研发,以确保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引领性;需要完善的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开放的创业平台与服务;需要完善营商环境,促进专利转化,以减少创业的障碍;需要全社会树立将创新创业视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将创业者视为新时代英雄的价值观等.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2美国联邦政府在这些基础性、支撑性、引导性的创业服务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邦政府对创新创业的促进还体现在出台具有适切性与合理性的创业政策.

摩立特集团对来自北美、欧洲、亚洲、中东地区等22个国家的创业者进行调查,发现很多传统的创业政策没有发挥实效,是因为这些政策并没有真正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求.
区别于减少创业中的行政负担、建设更多的孵化器、获得更多风险资本等传统政策,调查指出以下四个方面政策对于创业成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是提升创业意识,包括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和态度;二是在不同教育阶段提升创业技能,这是创业成功非常重要但却往往被忽视的决定性因素;三是提供系统的融资政策,而不仅仅是获得风险投资;四是减免税收和提供创业激励,出台鼓励研发成果商业化的政策.
"创业美国计划"注重从人才培养、融资以及激励等政策人手提升美国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性,与摩立特集团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此外,"创业美国计划"尤其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各项子计划的实施进展与动向都可以在白宫官方网站上获得,确保政策的落地和提高部门的执行力.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严格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2.
充分调动创业美国伙伴的资源和力量.
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除了需要政府刚性的政策引领,还需要创业者、企业、基金会、非政府组织等各类创业伙伴提供柔性和灵活的资金、经验、平台等支持.
2012年以来,"创业美国伙伴"的定位从最初的"为创业者提供免费或低成本服务"向"构建强有力的区域创业者共同体"转型.
这就意味着传统创业者之间缺乏联系的状况将会改变,创业者将通过这一平台获得更多的创业信息和经验,也使得创业集聚效应成为可能.
在区域创业者共同体内,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和途径,加速美国新创企业发展、为高成长性创业教育提供经费支持以及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商业化,成为"创业美国伙伴"的三大核心任务.
这些区域共同体尤其重视新创企业与创业导师之间的联系,例如,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孵化器TechStars将在全国建立15个导师驱动型的创业企业加速器,并保证有5000名创业导师指导和支持6000名有前景的青年创业家,使他们的创业成功率提高10倍.
作为缺乏经验和人脉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在这样以区域为核心的创业者共同体中,能得到更快的成长和更多的资源.
(摘自《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3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一、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现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尝试探索到全面深化,目前已进入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
多年来,部分高校积累了一定的创业教育经验,为高校推进创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范本.
在运行模式上,主要体现出三种典型做法:一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二是改革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人专业课程之中;三是依托大学生创业园或科技园,以各种实践性的创业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在追求创新创业特色化体系建设中,部分高校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文化资源,以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凝练办学特色,设计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浙江大学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学生从"学优则仕"向"学优而创"转变,构建了创业教育动态融入"通识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
温州大学"以岗位创业"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出面向全体、多元融合、强化实践、培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新理念,实现了创业教育的多元化运作和人才培养的分层.
东北师范大学在"大创业观"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价值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方面构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从高校探索的模式运行上看,高校创业教育重点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社会转型需求,依据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和具备创业能力为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模式的实施路径.
这些模式为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我国创业教育的自主式发展.
但从整体上看,此类模式还缺乏政策和相关资源的引导和支持,还未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多数学校也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创业教育专门机构,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研究平台.
从课程和师资方面看,创业教育课程往往以第二课堂、选修课为主,课程显得较为分散、严重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其中,活动课形式居多,增加了课程的可变性和随意性;同时,创业教育师资、创业知识严重匮乏,形式缺乏多样性,创业教育形式多依托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校内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较少,高校创业教育与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的融合度不高,难以真正起到实效.
从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来看,高校创业教育还缺少特色,我国地域的广阔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4需要进一步挖掘资源,积极探索符合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另外,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高校还应当走出政府主导的观念误区,将内源性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核心和支持性力量,建立"高校——市场——社会——政府"各归其位、各负其责的创业教育公共治理体制机制.
二、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突破口(一)实现从"小众"到"大众"伴随新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开放,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出现了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和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四支队伍,以及具有活力、热情和创造禀赋的"创客"群体.
因此,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情绪,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团队,形成一种空间和文化.
目前,中国的创客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以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和上海新车间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
创业的主体逐渐由小众转为大众,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
高校是"创客"生成的主阵地,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大胆实施"创客战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展有计划、有重点的"创客"运动,从"创客空间"到"创客之校",推动"创客时代"的来临.
"创客"有望给中国创新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这正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灵魂和支点.
(二)实现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当今,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观点和做法愈发凸显.
如何将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整合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为此须对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进行结构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灵活机制的课程模块组合,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其他相近学科的知识,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课程变革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人才的定义,最终实现课程的三大融合——文化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深层整合,使学生懂"做人"、会"做事"、能"立业".
同时,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使学生关注相关政策,明确行业规定,了解市场需求,实现政策、行业和企业的三大《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5对接.
(三)实现从分类组织到开放协同机制是创业教育改革的内部运行动力,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实现高校与社会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即将创业教育融入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之中.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较为分散,创业教育体系缺乏整体性设计,相关制度、管理实践和实施细则较薄弱,校内外资源的开发、整合也不够.
高校缺乏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创业教育的覆盖面较小,依托创业教育的行政部门也难以保证其运行效果.
为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对运行机制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和宏观调控,在学业、就业、职业、创业和事业等五个层面提升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聚集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协调分工与合作,对学生创业实践采取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积极参与、有效沟通、及时反馈,建立互动关系及价值链,将高校创业教育愿景与各利益群体的实际需求结合,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持续性的组织创新与变革.
在政策、制度、资源等方面进行扶持,建立动态机制,充分发挥系统内部要素间的耦合作用,保持创业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善于捕捉外部环境变化,争取获得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要素对于高校创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做到创业教育的多元联盟、协同发展.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一)提供创业教育"孵化器",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三大转型牢固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高校创业教育三大转型:由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转型,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型,由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转型.
在第一个层面上,创业教育与社会就业难问题绝不是单向的目的与结果、培养与供给的关系,它与人才质量紧密相关.
因此,创业教育必须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相结合,向创新型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转变.
从未来趋势看,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创业活动将成为中国创业活动的主要方向,而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以培养大学生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为主,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动质量,即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向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转型.
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将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6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战略性目标结合在一起,提升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为此,创业教育要重新调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把创业教育从关注提升就业率向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层次和人才质量的战略高度转变.
在改革路径上,首先,将创业教育融入通识课程,在通识课程中加入对当前创业现状与创业政策评价与研判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激发创业情绪;其次,进一步开发具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元素,突出行业要求和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模块组合,建立创业教育课程群;再次,打造有创业环境的校园文化,培育不同的创业文化特色,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建立创业教育的创新和动态运行机制以及文化圈.

在第二个层面上,创业教育还要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知识结构调整,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重新搭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中,使大学生不仅懂创业、想创业,还要能创业,对创业过程有深层次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创业知识融入大学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中,加大创业实践课程的力度.
在课程内容和方法方面,针对传统的创业知识结构和授课方式进行革新,注重创业实践训练,倡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创业教学,着力开发面向实践、可操作性强的校本创业教材;将本土的创业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生成地方性的特色创业课程.

在课程评价方面,构建动态的创业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将创业教育教学绩效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建立创新创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以创业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改革,能够引发专业知识的深层变革,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创新,从而使创新本身变成知识内化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持续性创新的动力,使人才培养向"专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目标转向.
在第三个层面上,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面向全体,实现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转型.
明确创业教育的内涵,将高校创业教育定位为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的,以培养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系统性、开放性的教育工程.
高校创业教育的重心应该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转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在岗位上创建事业,创造最大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将创业教育的目标放在个体人生目标的高度,放在建设事业的高度,以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铺垫、以创业为核心,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发展高校"众创空间",构建递进、立体式结构创业教育新体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7新阶段的创业教育,应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切入点,构建"学校一院系一试点班"三个层面的创业教育的运行体系.
从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开始,使大部分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接受系统的创业课程训练和多渠道创业实践锻炼,激发其创新意识,提升其岗位竞争力,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首先,在学校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政策、机制、组织、资源保障,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众创空间".
第一,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创业教育模块课程,从公共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两个维度切入,构建以培养岗位创业为主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公共必修课优势,将教学重点放在历史文化传承、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感培养、职业伦理养成等方面,加强对创业观、创业现状、创业政策的解读,广泛传播创业的理念.
第二,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创业孵化体系,搭建岗位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创业实践.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孵化体系和岗位创业实践平台是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以及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多元融合、多样合作、交叉培养、资源对接新机制.
对内,增强高校和政府的联动,依托国家政策资源和平台,建立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从而构筑集转化、提升、孵化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创业工作室一学院创业中心一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孵化体系.
对外,广泛与各类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创设岗位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实验区,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岗位创业实习机会,搭建多渠道的创业实践平台.
第三,完善岗位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支持体系,培养学生岗位创业意识.
要摆脱当前高校机构设置中创业教育专业职能部门缺位的现状,组织成立实体运作的集教学、管理、科研于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以统筹校内外资源,负责全校创业教育工作.
同时,还要在各部门的协同支持下,培养一批专业性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其搭建创业教育研究平台,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
其次,在院系层面,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创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三大融合,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从"想创业"到"能创业"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方面,进一步推进专业类创业课程的创新,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岗位创业知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尝试推广"一课程群一岗位"的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促进课程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建立"专业实习+管理岗位实习"的实践模式,在不削弱专《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8业实习的同时,改革专业实践内容,增设以创业为内容的岗位实习.
通过岗位实习强化对大学生的创业训练,培养他们的岗位创业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
在师资建设方面,可推行"校内师资+实务师资+创业学生师资"的多元化师资建设团队.
在政策引导上,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专业教师的管理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教师对专业创业领域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的洞察能力;另一方面,引入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投资专家或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等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精英为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行业背景、业内实务等,培育和建设一支"双导师制"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再次,在试点班层面,创建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工程,将"岗位创业认知、岗位创业训练、岗位创业实习"交叉渗入、以点带面,构成连续性创业实践体系,辐射创业教育的整体实践.
创业教育试点班并不是培养以自主创业者为目标的"尖子班"或"强化班",而是为全校范围内的、基于专业的、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的试点.
可在全校范围内筛选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开设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班,例如企业接班人班、经理成长班等,分别辅修专业和创业管理课程,毕业后取得双专业、双学位证书.
以岗位创业能力培养进程为主线,将"岗位创业认知、岗位创业训练、创业岗位实习"三个阶段的创业实践过程贯穿始终.
(三)培育高校"创业文化",形成地域与校园文化互融互动的创业教育特色从大学创业教育的内源性要素来看,具有创业精神的历史传统及其办学理念毫无疑问构成了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文化核心,也是构成整个创业型大学的精神内核,制约着一系列的制度、物质和行为等文化要素的发展,是大学转型发展的内因.
开放、多元、包容的文化引领了高校师生的学术创业活动,保证了创业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孕育、创业教学与创业实践的开展,形成了一种规范化的约束机制,使整个高校创业教育始终围绕这个核心在运转,使学校内部在创业方面所投入的资源、物质和制度能够不偏离核心理念.
因此,一所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创业教育方面独特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并将三者高度统一.
在文化外显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将这种文化特征生活化,在整个校园中体现这种创业文化的传承、内化与更新,在长期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坚守高校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理念,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的循环过程中,形成创新思想和创业活动的支撑体系,促使创新思想和创业活动的不断涌现,成为师生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49在创业文化建设方面,各高校可依托当地产业特征、文化资源打造不同区域风格与特点的创业文化.
将各地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设立一批有特色的"大学生文化创业园",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整合校外创业资源,加强与属地政府、民间资本合作共建,集聚创业优惠政策和服务,打造高校创业文化精品.
同时,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创业文化活动,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营造"创专融合、学优而创"的文化氛围.
(原载《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大学教师发展】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转变与组织建设的路径吴凡李小娃大学教师发展理念决定着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组织建设的方向.
"从理论上讲,大学教师发展理应涵盖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一个全局性概念;但现实过程中却是微妙而复杂的,现实也从来不会像理论界定得那样清晰.
即使是成功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也不能完全呼应现实中教师发展的所有问题".
当前,"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的核心命题,教学质量提升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
基于教学质量的制度政策安排及资源供给途径改变了我国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成为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根本旨归.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对大学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制度环境变化的必然回应,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组织的建立是大学为获取更大的制度变迁效益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变革.

一、大学教师发展的性质与目的转变高等教育曾是我国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以往我国高等教育有关教师发展的政策重点在于关注大学教师的补偿性教育,包括学历补偿与知识补偿,以学历补偿为主.
伴随着我国大学教师群体学历层次的提升、职称结构的优化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大学教师发展将不再是以补偿性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而将逐步以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性发展作为核心.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但大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少.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伴随着"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提出,以及外部评估中重科研等政策、舆论导向的推动,高学历成为大学教师评聘的重要标《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0准.
在新进大学教师群体中,高学历已成为其入职的基本条件之一.
此外,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海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成为高校新一轮隐性的、带有补偿性质的教师发展目标.
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已基本完成了基于生存性需要的补偿性发展阶段,并实现了从知识补偿到学历补偿、进而转入当前的"学术声誉"补偿的阶段.
当我国高等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尤其是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制度安排及组织环境对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师发展势必将从教师群体的数量规模扩大、学历层次提高等外显性指标的发展,转向教师个体的教学科研等专业能力等内涵式指标的提升.
此时的大学教师发展将不应是由上至下、由外对内的强制性的制度要求,而应转变成大学组织与教师主体的发展性需要,也是大学组织行为自觉与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表现形式.
二、大学教师发展的内容与方式转变潘懋元先生分别从广义与狭义定义了"大学教师发展":从广义来说它是所有在职大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完善;狭义上是指教师作为教学者的教学能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教师的一般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素质、技术、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教学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内容之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的出台,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
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在于教师质量,教师发展随即纳入教学质量提升的顶层设计的范畴.
在相关制度安排的推动下,我国大学教师发展逐步明确主题,由泛指的一般发展向教师教学发展转变,教师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升.
大学教师发展一般可以分为教学发展型、研究促进型、综合服务型三种类型,教师发展的内容与方式也聚焦于教学、研究及教师的综合发展.
我国早期的大学教师发展主要服务于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战略,近期的教师发展主要服务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
1984年,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提升其素质与能力,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试办助教进修班的通知》,决定在一部分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试办研究生进修班.
全国重点高校和教育部所属高校试办助教进修班主要为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省、市及自治区及国务院部委所属高等院校举办的进修班主要服务于本地区与本系统的青年教师培训.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11996年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规定了不同职称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如助教培训以进行教学科研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实践为主;讲师培训以增加、扩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副教授培训主要是通过教学科研工作实践及学术交流,熟悉并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教授培训主要是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来提高学术水平,培训形式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学术假形式.
虽然在相关政策安排中,大学教师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学术假、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但是教师发展依然是以教师培训与在职进修为主.
教师发展为顺应大学发展需要,在发展内容选择上往往倾向于选择能够在短期内给大学发展带来最大效益的方面,如高学历、高声誉等,重点关注教师科研发展,这与其补偿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然而,教学作为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师发展不应忽略教师的教学活动.
随着当前我国一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大学教师发展逐步将教学作为核心内容.
有研究者对我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发展内容分析得出,这些机构致力于搭建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服务与管理平台,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供教学资源、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召开教育教学研讨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教学咨询服务、推广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经验与成果等.
随着教师发展内容由多样性、一般化的发展向以教学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师发展也将由散点式培训、在职进修等方式向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的教师发展方式转变.
大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及个体发展需要及时通过教师发展机构来实现自我发展的诉求.
三、大学教师发展的机构与保障措施转变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组织形态的变革,当教师发展理念由泛指的教师一般发展向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转变时,教师发展的实施载体和组织保障势必将实现由分散的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向专业的学术服务机构转型.
服务于广义的大学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在我国长期存在.
较早的大学教师发展机构是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是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系统的组成部分.
1986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建立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和"培训点"的通知》,逐步建成了"北京中心—大区中心——省级中心"三级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体系.
为保障中心职责监督,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开展高师(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评估工作的通知》,重点对职能履行(55%)、组织领导与保障(25%),内部管理与干部队伍(20%)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重点关注师资培训工作.
目前,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依然存在,并执行着大学教师培训、教师《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2进修及其它多种类型的培训任务.
同时,广义的大学教师发展还长期存在于我国高校内部,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形式,并体现于大学不同的行政职能部门之中,如:教务处负责教学督导与教学评价,人事处负责教师进修、考核与评聘,科研处负责教师科研项目组织申报与检查、工会负责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等.
这些机构实际承担并履行了学校层面大学教师发展或教学发展的相关职能.
在高校外部,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是大学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在青年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及教师进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尚未成为专业化的机构,机构建制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
在高校内部,此前教师发展尚未成为大学内部组织机构的专门化职能,组织建设尚未制度化,组织功能尚未专业化,更多是为服从于大学的行政管理,而非为服务于教师的个体发展.
然而,随着2012年《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立,各级各类高校掀起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浪潮.
高校开始对包含教师教学发展职能的有关机构、资源进行调整、整合,设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如果说,早期的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建立反映出明显的由上自下、由外对内的行政权力直接主导的特征,那么,新一轮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思路明显不同于前者"以强制性的政策及制度安排维持其正常运行秩序"的方式.
国家和各级政府更多是以经费支持来推动机构建设,而不直接干预大学教师发展的过程和内容,尽可能地促进以大学为主体建设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发展机构.
教师教学发展行政管理的色彩大大降低,其学术服务的组织定位开始凸显,教师发展转向规范化、专业化的组织建设阶段.
四、大学教师发展组织的建设路径组织建设是理念及其实现的载体与保障,大学教师发展理念转变后续改革的关键是组织建设.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组织的建设需要通过推进教师发展组织自身的专业化、实现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系统化、提升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科学化等三条路径来寻找未来教师发展组织的目标定位,以回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外部问责和社会需求,呼应大学教师发展在目标、内容和组织理念上的转变,实现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规范大学教师发展组织,推进组织及其成员的专业化教师发展组织的专业化要求实现组织职能的专门化、组织成员的专业化、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组织运行的常态化.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是服务于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需求而进行的一次组织建设,教学发展是教师发展《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3的主要内容,组织建设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
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建设既要明确一般的大学教师发展的目的、性质、内容,合理定位,科学规划,确定主要职能,同时又要充分了解掌握各高校自身的战略目标、教师结构、层次类型及教师主体的发展诉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师资特点,制定中心的工作计划和发展重点.
在组织管理上,要注重组织制度设计,以制度设计规约组织管理活动;在组织运行上,教师发展应成为常态化的组织活动,促进教师发展由定时的、单一形式的培训与进修向常态化的、多种形式转变.
在组织成员选择上,教师发展组织的管理人员要有相应的师资管理经验,教师发展研究人员要有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咨询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开展教学咨询与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
同时,教学与研究作为大学不可分割的基本职能,以教学发展为核心的组织建设不能也不应忽视教师学术研究的发展.
教师是大学知识能力的最关键投入.
对于大多数的大学而言,需要更多的教师来覆盖不断涌现的知识领域,需要杰出的教授提供知识领导力.
教师发展组织应着力推动教师发展的质量目标由一维发展向二维甚至多维方向发展转型,即大学教师不仅要能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要会教学、会做科研.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坚持在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为主要职能的定位中,兼顾教师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
中心的专业人员除应具有与教师发展、有效教学等方面相关的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多元的学科知识背景,良好的学缘结构,以满足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整合现有的教师发展机构,实现组织建设的系统化教师发展目标的实现与过程的设计是内外部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教师发展组织需要在保障组织目标与服务定位的前提下,整合外部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拓展发展空间.
第一,实现纵向组织设置的系统化.
教师发展组织不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存在,其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监督、协调及服务保障机制.
就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现状来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由各大学领导统一指挥,并接受国家主管部门的制度安排的约束,但缺乏专门的或者专业的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协调与服务保障,外部监管缺位.
在这一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75%以上的大学与学院设置了教师发展项目与组织机构,同时还组建了一些国家性与国际性的大学教师发展组织与联盟,如教育国际发展联盟、教职工与教育发展联合会等,这些组织为大学教师发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发展平台和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三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部分职责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重合,可以《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4尝试改变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传统职能定位,转向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监督评估机构,为各个大学教师发展机构提供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
通过纵向改革逐步形成以国家提供政策保障与经费保障为主的外部资源保障机制,以各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中介的监督评价机制,以教师发展组织自我建设与改进为目的的教师发展组织体系.
第二,实现横向上组织协调的系统化.
教师发展组织不是学校行政机构,而是提供专业学术服务的教学辅助机构,主要是通过制定计划、确定教师发展内容,通过部门协调来实现教师发展目标.
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学中心为例,它继承了教育发展办公室的教学卓越的使命,并拓展了服务对象的范围,主要是在教育、课程及评估方面丰富、提升并支持教与学的有效性.
上至教学委员会,下到院系有关的教学任务,它主要是为全校所有的全职与兼职的学术人员提供教学咨询、项目管理及奖励,顾问成员专业化程度高,专门聘请了两个教育与评估专家.
该中心正常运行的关键指导原则是合作,如通过与文理学院合作,召开了第一届教学卓越年度研讨会,与统计处和教学委员会开发了教学有效性的有关证据,与公共卫生学院执行了第一个主要是在线专业硕士学位项目的评估.
在建设初期,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应凸显其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的功能定位,重点扩展并深化与教师教学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避免教师发展的行政化导向,通过加强与学院层级的组织合作,收集教师信息及教师教学发展需求信息,制定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更有针对性的教师教学发展及评估方案,并通过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推进教师发展计划实施.
(三)改进评价与管理手段,提升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实现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科学化首先要科学定位,避免组织建设的趋同.

纵观国内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不论是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还是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其组织运行经费均严重依赖于教育部、省市各级政府拨款,受政策驱动以及外部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其发展理念与定位严重趋同.
而尚未跻身各级示范中心的大学教师发展机构,虽尚未获得政府外部资源的支持,而以校内经费为主,但实际上其设立动机也并非来自内生需要,而主要还是受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其建设思路也主要以模仿、复制各级示范中心为主,潜伏着趋同的隐患.
由于各个高校的定位和层次、组织目标与使命不同,其师资队伍的构成、特点、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很显著,各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建设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对教师发展机构进行合理定位,使其更符合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需求以及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
其次,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科学化需要组织管理的制度化.
要构建科学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5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制定并完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通过专家评议、同行评价、学生评教及教师自评等方式及时反馈教师发展参与者的经历与体验,并提供改进建议.
另外,推动教师发展的学科化走向,开展教师发展科学的研究,丰富教师发展理论基础,并着手解决教师发展组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最后,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要加强对教师发展组织绩效的问责,对教师发展组织资源投入及使用情况开展定期评估.
在美国,所有中学后教育机构中只有21%设有教学中心,而且每年都有若干所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被迫关闭.
台湾地区自2004年出台以改进教学为重点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以来,目前已进入第三期建设阶段,其中,除第一期直接安排预算150亿台币外,之后均是按照绩效评估结果来确定预算.
而我国大陆不论是30所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还是各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运行均严重依赖外部各级政府拨款,但是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这些机构开展工作的实际效果以及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师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等等并没有健全的评价、反馈与问责机制.
因此,应加强对教师发展组织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估,提升这类组织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科学规划教师发展机构的投入力度、投入方式及相关的政策安排,完善教师发展组织绩效的问责机制,建立基于办学绩效提升的竞争性奖励拨款机制.
(摘自《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4期)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究东北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雷鹏高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而教育教学质量是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素质,而高校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创新的教育思维、深厚的知识底蕴,以及更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教育科学研究素质.
这些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历练,逐步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验研究而进行创新整塑的能力.
其首先表现为对亲历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发生的教育现象的探究分析,并能够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的意义,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养成勤于思索的习惯,并经常检视从事的教学工作中还需《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6要继续改进的方面,且形成理性思维.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创新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
在不断求索中,教育研究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升到较高层次,形成教育智慧,标志着教师专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
高校教师的研究大多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而进行的,毋庸置疑,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

(一)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国际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相对应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研能力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强调教学诸要素的整合、塑造能力;教学合作、沟通能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潜能;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不拘泥于固定的条条框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内在潜质.
新教育理念认为应设定具有调整空间和弹性的教学目标,应该在一种具体的、特定的受情境影响的状态下,随时以敏锐的思维灵活应对处理教学中林林总总的问题;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和问题的开放性,并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创新探索新领域的能力.
上述这些变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溯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斯腾豪斯曾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
斯腾豪斯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探究的方法而不是单纯讲授灌输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尽快转变角色,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以启发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
在课程改革中,把每一间教室都变成新课程的实验室.
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从事那些成效显著、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并融入到学生中,相互影响、讨论、激励、鼓舞,引领学生探索新世界.
(二)教师教研能力培养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和保障通过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经验可以看出,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促进高校教师发展必须重视调动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质量不能只是依靠高校增加经费支持,强化教育教学行政管理,而是必须通过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进行创新性教学工作方可实现,因而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不断探索研究,对出现的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综合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互动情况如何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实现对教学的探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教学行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实现《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7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此观之,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就应该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入手,将教育科研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达到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必须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特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
国家对教师任职要求,既规定学历的标准,也要求相应的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规范.
新形势下,国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等.

专业技能则包含教学技术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知识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而计算机操作、教育教学等技能,需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尽心竭力对所要研究的课题采取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反复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解决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由此可见,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是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方能承担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会随时应对未知困难和挑战.
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众多,且每个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而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内容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复杂多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随时间的流转变换,强化创新意识,因人因地制宜,采取相应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拓创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
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将被打破;新的教学理念将替代传统的教学观念.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自身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又要教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要适应学生因社会环境而发生的变化,且要随环境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
要根据教学实践的要求缜密思考,求实创新.
增强探究意识,夯实教育科研基础.
只有对教学实践及其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轻松应对变幻未知的教育教学问题,因而也才可能达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教育教学境界.

现实社会中,由于人际交往途径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迅速,学生会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获取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从而冲减了从教师处获得的信息量,导《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8致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和服从心理日益减弱,质疑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能力的意识日益增强,尤其对那些照本宣科、没有自己思想见解的教师构成挑战.
教师要想在学生中继续保持令人尊敬的良好形象,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具备使学生折服的学问和素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胜任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
二、影响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一)教师自身因素查摆高校教师自身因素是深刻影响教研能力发展的主导型因素.
教师的心理活动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实施,如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什么样的愿景,都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和事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程度与教师自身的主观意愿密切相关.
1.
教师的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师素养的作用已成为教育界普遍支持认可的共识,但在一些高校教育科研工作中,不利于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思想误区依然存在.
误区之一是对从事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肤浅.
一些高校教师将教育科研看作负担,片面认为进行课堂教学已足够,教育科研与己无关.
误区之二是对教育科研存在偏颇观念.
从思想上偏重于科学研究,轻视教育科研的作用.
误区之三是对教育科研存有畏难情绪,踟蹰不前.
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知识底蕴不足,缺少资料信息储备,视教育科研为无法完成的难题;一些教师虽有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和时间,但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囿于教育研究课题选题范围,或不清楚教育研究的程序和特点而"望题兴叹".
误区之四是偏离实际,好高骛远.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就是承担项目,并且盲目追求教研项目立项的"高大上",满心希望能立项"国家级""省级"等教研项目,认为只有如此才能称为研究.
2.
教师素质阻滞教研进程.
教师的对教育科研的思想观念,决定了其是否愿意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而教师自身的素质,则决定了其能否真正做好教育科研.
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其专业文化素养、理论素养、教育创新等方面.
教师应自觉学习充实学科专业知识,热爱教育科学研究,认真掌握教育学等应用性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课教学科研能力.
要想提高高校教师教研能力,首先需要教师自己学习领悟、潜心投入,深入钻研与竭尽全力.
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清醒知道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必须走出思想的误区.
要冲破过时的教育研究观念的樊篱,消除阻滞教育科研进程的种种模糊认识和负面因素,通过培训、学《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59习等多种形式,使教师明确教育科研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必备素质,教师是教育科研的决定力量等理念;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作为自身发展的两翼,要将二者紧密结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或缺.
(二)高校管理机制分析影响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因素,除了教师自身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校的管理机制也对教师教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教研管理制度.
高校对教育科研的管理理念和教研制度,会直接影响教育科研作用的发挥.
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调动教师主持或参与教研项目研究的积极性,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评价考核机制.
高校制定的教师评价方法和考核指标对教师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轻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和专业岗位聘用方面,教师的教研成果作为指标在人事考核中的地位怎样,所占权重如何,对教师的教研成果采取怎样的评价和导向机制,会直接关系到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态度.
3.
成果奖励政策.
高校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教研成果奖励政策,对教师教研成果不同级别的奖励、教研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必将会影响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意愿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一)教师自身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若想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还需要拓展一些课堂教学的新思维.
采取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寻找到合理有效的途径.
1.
立足课堂,观察分析.
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应该引导教师聚焦于课堂教学,采取教师互助观课研究,使教师立足课堂,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带着明确的研究目的,凭借如眼、耳等自身感官,以及录音、录像设备等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通过观课后对某些预先设定被教师们关注的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和分析,这种方式可以集中针对主要问题开展研究,能够达到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主旨.
作为观课者的教师以学习、研究和指导的态度开展观课活动,使教师寓研于教,以研促教.
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研讨,能使教师将其感悟和收获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最终促使教师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观课研究法对所有参与的教师都会有很大帮助,而且适用于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师,对他们教研能力提高都颇有裨益.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02.
运用案例,悉心探究.
提高教师教研能力还可以采取运用典型案例,启发研究者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提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以便从中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或方法.
专业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时,根据相应的课堂教学目的,遴选一个或几个反映教学实践的课堂活动事例,根据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分析、研究教学活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或策略,这将促进教师关注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促其改进教学方式,最终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其他教师也可以在上课或听课过程中根据自己有关教学的思考,结合教学理论撰写教学案例,并及时查阅资料解惑释疑,自觉充实新的教学理论知识.
3.
总结经验,归纳整理.
在教育科研中也可运用经验总结研究法,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即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某种教育实践经验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将现象材料提高到理论认识.
教师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现象及产生的新思路等加以细致记录,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实践,在应用验证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积累丰富,通过经验总结获得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
能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做深入的思考,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势必会由量变到质变,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4.
发现问题,研究课题.
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会产生困惑、问题,或者教学中遇到感兴趣的问题,迫使其想方设法去解决,去研究,于是就有了研究的课题.
在选题、方案设计、研究的实施、结果的表达、实践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培养"问题意识",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反思,努力拓展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搜集、处理和提取信息的方法,注重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思考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从而在课题研究中实现了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1.
更新思想观念,充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国务院、教育部近几年出台的有关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系列文件中,都将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写进文件,明确要求高校通过立项等机制,鼓励教师注重教学研究.
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实践表明,高校政策制度的出台、教师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1提高、教学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展.
教学研究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影响教学能力的提升.
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研究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要从根本上重视高校的教育教学研究.
高校应加大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帮助教师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
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主体力量,应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抓住机遇,完善自我,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努力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
2.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力度,为教师教育科研提供指导帮助.
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必将有效促进教学研究的开展.
要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教育科研管理,制定合理而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重视教研项目立项质量,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结题验收程序,努力提高对教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保证教育研究的质量,精心培育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要通过建设教研成果推广应用平台的方式,促进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成果对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真正具有应用价值.
3.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重视教研项目立项和研究成果奖励.

教师主持或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科学研究项目是开展教育研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方面,高校应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与导向机制,改革以重科研、轻教研的教师评价和考核机制,将教研考核指标列为重要考核内容,使教育教学研究达到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学成果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奖励力度,通过相应的奖励政策,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研究潜能.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培训,一方面,教务部门要将教学研究培训纳入教师教学培训中,将教学培训和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进行;另一方面,教学研究管理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培训.
培养要分层次进行分类指导.
培训先要了解教师的教学时间、学历、教学能力、发表的教研成果,同时综合考虑教师教研的兴趣、教研经历等因素,将教师划分为不同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还要起到指导的作用,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指导教师紧紧围绕自身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教师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指导教师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展研究,研究注重务实,要结合教学实践选择有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其次,指导教师学习领会教学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最后,指导教师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不辍,潜心投入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及研究宏业中去.
(原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第8期,70-73)《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2超越课堂:透视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安徽科技学院刘萍教学发展是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
1991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对教师教学发展作出了明确界定,即教学发展是教师作为教学者角色需要不断发展的能力,既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教学模式与课程计划的更新,还包括对学生及其学习风格的认识、教学诊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以及教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
现代意义上的教学发展是一种超越课堂的更广泛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的教学发展,已经成为教师更新知识和增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内容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重要的是建立教师教学发展的良性机制,而教师教学发展良性机制的建立和推行,终究要落实在教学发展活动上.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包括以下内容:多层次的教学发展项目.
美国高校教师分为新入职教师、教学助理和普通教师.
新入职教师开设交往和表达技巧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等项目;教学助理开设教学技巧、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等项目;普通教师除了开设一些常规项目外,还增设教学卓越促进项目.
多形式的教学发展组织机构.
美国有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民间机构,如卡内基教与学学术学会(CASITT)、教师教与学中心(FCTL)等,高校还设有专门负责教师发展的组织,如马里兰大学教学发展由专人负责,下设教师事务办公室、新教师指导与发展办公室、教学卓越中心等职能部门,主要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以及资源和项目培训.
目前,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主要以学校为基础来展开.
多角度的教学发展途径.
发展途径包括模拟教学、教学咨询、教学档案袋、小型教学改革资助以及教师交流和教育性休假等.
模拟教学和教学咨询与我国的教育培训相类似;教学档案袋记录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对教学表现的评价和反思,以及领导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等;教师交流,包括教育机构之间与政府、企业及国际间的交流;教育性休假,一般是在职教师为完成高级学位所申请的假期.
此外,还有专业性休假,在职教师在完成一定学期服务后可申请专业性休假,集中精力从事与课程开发和教学技术相关的活动.
多元化的教学发展评价及激励措施.
美国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多元,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内容涵盖教学各个环节,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并保存在教师档案中,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
同时还《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3有相应的激励措施,除民间机构的奖励外,校内一般有校、院、系三级激励制度,如促进教学发展的奖金项目,专门用来表彰教学上表现优秀的教师,教学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中优先考虑.
多渠道的经费保障体系.
除了申请教育部及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委员会(FDC)的教师发展基金项目,学校内部也有预算拨款,同时可获得校外基金会、校友及企业的支助或捐助,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保障了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的良性运转.
组织教师教学发展大会美国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形式多样.
教师教学发展大会一年举办三期,分别是秋季、春季和夏季,内容包括工作坊(Workshop)、讨论组(DiscussionGroup)、技术传播(TechnologySession)和邀请专家讲学(InvitedSpeakers).
主要目标有:一是学习新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二是调查学生保留的方法;三是找到满足没有做好学术准备的学生们学习需求的方法;四是探寻教好学生的新策略、新方法.
教师教学发展大会每年只确定一个主题,要求能横向联系,又能纵向贯通,既分学科,又普遍实用,内容小而精,主讲时间短,气氛轻松活泼,重在充分交流看法.
如,2014年教师教学发展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学习主动性(GlobalLearningInitiatives)",大会利用每周一次的午餐聚会充分讨论学习管理系统的实践运用,整个学年又重点讨论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以及如何为线下课程添加在线评价等.
教师教学发展大会期间,学校教学委员会事先会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接受与会教师质询、建议和意见,逐步加以完善,用于各个项目内容的调查.
每年设计的调查表内容都不一样,如2014年是网上课程质量评价调查,主要指标有:一是网上课程质量,包括调查表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网上课程导航的方便程度、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可测量度及教师角色定位明确度等;二是师生互动机会,包括课程讨论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是否提供足够的促进合作的机会,使用合适技术手段传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清晰的学生参与度的等级制定及评判标准;三是网上课程评价,包括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吻合的多种评价内容、方式和手段,包括学生是否有足够时间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并能按时上交等.
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布里奇布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式有三种:一是所有教师利用固定时间进行集体培训;二是教师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之后,在教师发展大会上利用午餐聚会进行心得交流,并由技术培训师进行现场演示,解难答疑;三是网络培训,包括功能介绍、使用说明、技术辅导、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培训.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4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倒逼教学手段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就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而言,布里奇布特大学采用的是学习管理系统(Canvas)、视讯会议(BlackboardCollaborate)、语音线程(VoiceThread)等教学管理软件平台.
学习管理系统(Canvas)既是布里奇布特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正在使用的学管系统,也是美国高校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学管系统,其优势在于有非常好的学习路径收集功能,能帮助教师做科学的学习数据分析.
该系统具有五个主要功能体验:一是作为交流中心,确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更加生动及时,比如教师关于课程和学习的任何计划一旦发布,所有学生都能够及时获悉;二是作为网络的延伸,可以综合利用网络上多种资料,同时其本身也是网络的一部分,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课程也可以成为网络上共享的教育资源;三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界面适合任何个体群组,比如教师的界面、学生的界面和管理员的界面等;四是该系统恰似一个内容丰富的万花筒,一门课程中的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查阅,比如可以从教学日历、教学大纲、作业界面或者批阅界面等不同界面查看该课程内容,这意味着在任何界面改变一下所布置的作业题目,最新的题目都会展示在其他界面上;五是作为课程管理者,该系统具有输入功能,可以让使用者自由进行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无论是教师本课程以前的教学资料,还是其他教师的资料,无论是系统中已有的资料还是教材出版商的测试资料,甚至是网络上的资源,都可以拿来进行自由编辑组合.
视讯会议(BlackboardCollaborate)和语音线程(VoiceThread)都是融入学习管理系统(Canvas)中运行的软件.
视讯会议(Black-boardCollaborate)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的在线学习和合作平台,它所提供的在线工具包括网络会议、移动终端协作、即时信息发布、音频编辑和无缝集成五个部分.
该平台以课程为核心,每一个课程都具备四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一是内容资源管理——教师可以方便地发布、管理和组织教学内容;二是在线交流功能——异步和同步的交流协作工具;三是考核管理功能——自测、测验、考试、调查和记分册;四是系统管理功能——教务处人员的管理和统计.
语音线程(VoiceThread)是一款可以将丰富的媒体文件聚集的软件,如文档、幻灯片、视频或写真集等,用户能够非常容易地添加语音评论,评论者可以通过麦克风、摄像头、键盘输入或电话的方式添加言论.
该软件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如家庭视频、商业演示或度假照片等,除此之外,还支持其他类型的文档、图像、音频和视频,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网站上的图片.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5教育理念支持和教师观念更新美国把教师教学发展作为促进专业提升、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政府、大学到教师都充分重视教学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把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实践探究的过程,赋予了教学成果公开、交流、评价和建构等绩效,这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更合理的确认,也使得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应有的承认.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教师,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动力.
只有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方能从思想上、实践上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只有将成为一名好教师作为首要目标,教师才会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钻研最新的教学技术,主动应用最新的教学方法.
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的有效途径,美国高校对教师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时,既看重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看重通过教学产生的学习效果,即高校教师发展的重点既要放在如何改善教学和课程上,更要放在如何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改善学习环境、充实学习指导上,经常开展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教学发展活动.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18期,59-61)【他山之石】北京师范大学着力推行业绩奖励综合改革探索北京师范大学立足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目标,出台《业绩奖励综合改革办法(试行)》,建立以院系为主体,以绩效为核心,整体覆盖,协同一体的业绩奖励体系,着力激发院系和教师活力.
一、统筹业绩奖励,加大教学投入为推动建立本研一体、文理协同的业绩奖励体系,学校对各职能部门管理的业绩奖励进行梳理和整合,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将人才培养放到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通过业绩奖励综合改革,学校教学科研岗教师的绩效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由原来的10%提高至30%,教学投入在教学科研总投入中的比重由原有的30%提高至60%.
二、坚持权力下放,扩大院系自主在统筹业绩奖励的基础上,学校将一般业绩奖励经费下放院系,鼓励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完整的业绩奖励体系,自主确定奖励范围和奖励标准.
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院系整体绩效的评估指标,用以调节学校对院《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6系的业绩奖励经费投入,实现了学校管理重心从个人绩效评估向单位集体评估的转变.
三、强调绩效优先,不搞平均主义学校明确要求业绩奖励经费全部用于奖励超基本工作量和工作质量高的教职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以本科生人才培养业绩经费为例,学校除考虑院系承担的实际教学工作量外,还将学生评教分数、教授上讲台率、教学事故数、课程评奖评优、生源质量等作为重要的质量调控指标,动态调整投入力度,形成基于院系整体绩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完善奖励项目,注重整体覆盖学校注重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全环节的整体覆盖,肯定不同类型教职工对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做出的不同类型贡献.
以重大业绩奖励为例,学校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端智库建设等对提升国家及学校影响力、促进国家及学校发展的重大贡献、成果及获奖纳入奖励范围.
同时,注重对团队贡献的激励,对于以参与成员身份获得的重大业绩,学校按一定比例同样予以奖励.
五、统筹社会资源,建立分担机制学校鼓励院系通过创收、捐资等途径大力拓展业绩奖励经费来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学校对利用社会捐资用于业绩奖励或人才引进的院系进行配套奖励,激励院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自身发展.
在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和提高业绩奖励总体力度的同时,建立了学校和院系的两级分担机制.
六、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改革成效为确保改革成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业绩奖励审核工作小组,对各类奖励方案、奖励申请进行协同审核,确保程序公开透明.
同时,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业绩奖励的在线申请和审核,不仅有效提高了业绩奖励的时效性,同时为学校业绩奖励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开展绩效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原载《高教领导参考》2015年第19期P19-21)中国政法大学着力推进依法治校的探索与实践石亚军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7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依法治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以学校章程为"基本法",统领依法治校工作作为全国较早制定章程的高校之一,中国政法大学为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于2008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学校章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
学校按照法律赋予的办学自主权,以"立法"的方式确立章程在校内的"基本法"地位.
通过章程的"立法"过程,肯定和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规范和促进学校事业顺利发展的制度保障.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以章程为学校"基本法",以专项配套制度为支撑,实施细则为辅助的"金字塔式"校内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依据.

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良法善治学校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厘清和界定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社会参与权力、民主监督权力等各项权力边界,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统领思想政治领导权、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决策权、重大决议执行情况监督权,履行好从严治党、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职责,着力加强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大学办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二是充分发挥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使校长独立负责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改革学校行政权力的制度环境及其运行机制,通过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创新决策程序,确保校长通过校长办公会议行使行政权力,保证行政组织系统的执行效率.
三是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以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以学位评定委员会作为学校学位授予的最高决策机构.
学校在部分学院试行教授委员会制度.
三、依法保障平安校园建设,夯实安稳工作基础学校党委坚守意识形态"制高点",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机制,打造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纪律红线、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
建立"三级联动"和"三管齐下"的工作机制,按照分级分类管理,一人一组、一人一案的要求,建立校党委、分党委、党支部联动,关心教育、依法依规处理并用的机制,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事件.
确保为国家不断输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卓越法律人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四、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理顺法务工作机制《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8为确保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相统一,覆盖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涉法事务工作机制.
一方面,在全国高校中首创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
学校充分利用法学学科优势,由校内外专家学者、法律实务界人士组成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
多年来,该委员会就学校重大改革措施、合同审查、规范性文件制定、知识产权争议、内部风险防控等涉法事务提供了大量法律意见,有效提高了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

五、营造校园法治氛围,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一是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
将法治思维、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师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构建立体化的法治文化宣传格局.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各类管理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三是不断丰富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在法学以外专业开设法治教育通识课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三个课堂"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模式,打造具有法律学科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服务品牌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融入、贯穿到法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为法治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理想信念保障.
六、构建权力监督体系,完善校内纠纷解决机制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决策模式,构建和完善各项民主监督机制.
通过实施教师代表、教代会代表、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代会代表列席党委常委会制度,畅通师生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学校不断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依法编制主动公开事项清单,扩大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回应公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在制定对公共利益或师生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时,必须公开征求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
学校把法治作为解决校内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方式,建立并综合运用信访、调解、申诉、仲裁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纠纷.
七、扩大社会参与,建立新型政府、社会、学校关系一是建立学校董事会,将其作为支持学校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机构,作为学校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平《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69台.
二是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拓宽合作空间.
2013年,由学校牵头共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家"2011计划"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4年,学校参与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再次入选.
三是以第三方机构身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学校法治政府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通过组织"中国法治政府奖"评选、发布年度《中国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等,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积极作用.
(原载《高教领导参考》2015年第6期P6-8)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江小明张菊玲牛爱芳张怡婕近年来,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新常态"一词正在成为世界通用的经济术语.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论断,并阐释了其内涵.
2015年1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中国社会各领域正在适应.
要以创新的方式抓落实,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让社会监督我们的落实效果.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高校的教学改革正在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教学督导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积极认识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全面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常态",主动服务教学改革的"新常态".
因此,探索与构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新常态",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校自我监控和保障体系的新课题.
认识"新常态",更新督导工作理念1.
认识"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是根据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的,主要是指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从结构失衡到结构优化再平衡的状态.
目前,我国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点转换的体现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了增速减缓、质量强化的"新常态"阶段,并通过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0与方法改革等进行,其明显特征是从单项改革转向了综合改革.
2.
更新督导工作理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质量观向创新型、动态性、多维度的转变,学校督导组认识到,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涵是对教学及改革提供"服务",因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所以督导也是教学服务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督"是服务,"导"也是服务,"督"与"导"的内容虽有区别,但往往存在于教学督导的一个统一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为此,督导组提出"督导相济,以导带督"的督导工作新理念.
在日常教育教学督导中,大家做到,"督"不仅是发现在教学一线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更重要的是发现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并帮助将其总结、提升、推广将典型和经验"导"向需要借鉴并提升的院、系、部和教师中.
适应"新常态",构建督导工作新机制"新常态"体现为一种新的状态与新的机制.
适应教学改革"新常态"的需要,督导组构建完善了督导工作新机制.
1.
构建校、院二级督导工作架构北京联合大学是市属综合性大学,具有本科专业67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专升本专业27个、高职专业46个,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
面对如此多的本科、专升本和高职专业,其学科、层次、类型又不同的教育,既要做到规范性的"督",还要做好专业性的"导",不是易事.
为此,学校构建了校、院两级督导架构,两级机构的督导工作各有侧重,院级督导侧重于本院日常教学工作的督导,主要包括:本院涉及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堂教学状况听课、学生毕业论文督查等内容;校级督导除对各学院在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教学活动的重点抽查外,主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进行督导工作.
校督导组与院督导组通过开学初、学期末的督导例会和定期发布的督导工作简报进行工作交流与配合.
在校、院两级督导组成员的聘任上,尽管督导员都是在某个学科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学术造诣的教授,但院级督导组成员多数是本院所属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而校级督导组成员多数还需要兼具更宽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处级以上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以应对全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全面督导工作.
实际上,学校连续三任退休的校教务处长、上届退休的校长、副校长和几位资深的院长均在学校的督导组中,他们对学校整体教学情况熟悉,对学校有感情,《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1因此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教学督导二级架构的建立,使"督"的工作更深入,"导"的层次得到提升.
2.
建立常规督导与专题督导相结合的机制为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督导组改变了以课堂普遍听课为主的督导方式,建立了常规督导与专题督导相结合的机制.
常规督导依据教学运行规律每学期定时段进行,专题督导根据学校每年的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来确定.

一是依据教学运行规律进行"常规督导".
每学期的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是教学运行的三个主要节点,校督导组的"常规督导"是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分派督导员深入到各校区进行教学巡视与抽查.
开学初主要是检查开学第一、二天的教学秩序和"开学第一课"的讲授情况;学期中主要是随机抽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教师指导、教务管理的到位情况;学期末主要是检查教师出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学校统考科目的管理与考试组织.
北京联合大学具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的学院有12个,分布于9个校区,而这9个校区又分别位于北京市的东城、海淀、丰台、朝阳和昌平等5个城区、远郊区,所以督导员要在早上第一节课前20分钟赶到要去的学院,往往得早上5点多钟出门,经常是完成一次常规督导工作仅路途所耗费的时间就达5小时~6小时,这对于督导员的身体条件和行动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验.
校督导组制度化的"常规督导"和随机抽查的方式,促进了全校日常教学的顺畅运行.
五年来,督导组还配合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完成学校正高级职称晋升测评听课、学校选拔上报教学名师听课、应聘教师考核听课、高职与专升本说课比赛听课等l,800多人次,督导员对所听课程均做了规范性的记录,并对教师提出了评价与改进意见,为学校教育教学相关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是根据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进行"专题督导".
督导组根据学校每年和每学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设立相关的督导研究专题,开展问题导入式的督导工作.
管理方面.
在学校教学管理模式从侧重目标管理到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的改革过程中,有学生家长反映说: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低但总评及格了的问题,学校安排督导组对此问题展开调研.
督导组首先制定了调研方案,然后从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具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而总评成绩却及格的所有课程,并针对这样的课程派督导员直接下到学院,面对面地查阅教师平时成绩给予的依据和所占的比例,与教师探讨平时成绩记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对发现的优秀典型给予表彰和推广督导组的调研分析报告与数据支撑了教务处对不同类型课程的平时分数与期末分数所占的比例、《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2平时考核方式与次数、平时考核评价标准等考试改革细则的规定,促进了全校对平时考核规范性和课程整体考试科学性的提高.
课程建设方面.
面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课程改革的新问题,许多教师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到课改难度大.
督导组基于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教研的经验开展讲座,提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都是"互联网+"课程改革的一种新形式,三者从资源构成的规模与学习模式来说,是"互联网+"课程改革由"点"及"线",再扩展到"面"和"体"的过程,后一形式的课程改革是基于前一形式课程改革的积累与成果.
督导组的讲解,帮助教师们弄清了这些新型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各自特点,促进了学校"互联网+"课程的改革.
督导组连续五年,按照学校"教师教学评优竞赛""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竞赛"两项课程赛事的程序,分派督导员对各学院推荐参赛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以多位专家打出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教师复赛(预赛是学院的选拔赛)的成绩.

在学校组织的集中决赛中,督导员与校领导、各学院院长、学生代表一起打分,并承担决赛结束时的点评.
由于学校重视教学,学院和教师经常主动找督导员探讨所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艺术改进问题,由此促进了全校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
在2013年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学校选送的"罗伯特·弗罗斯特:一位简单深邃的诗人""资金时间价值——年金""从众:群体对行为的影响"3个本科文史类微课,在北京地区高校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文史组一等奖共计6个),且这3个微课在报送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决赛中全部获得了二等奖(全国高校本科文史类微课一、二等奖共计27个),是在首届全国微课比赛中本科文史类一、二等奖中获奖数量最多的高校.
在近两届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校先后推荐的两名教师分别讲授的"表演基础元素——松弛与控制""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式"不仅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且囊括了最佳表现奖、最受学生喜爱奖、最佳教案奖三个单项奖,这些奖项全囊括的成绩是前几届没有得到过的.
在上述这些获奖课程的前期听取和多次研究改进中,督导组都承担了大量的指导工作.
由于督导组成员的不断学习和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大大扩展了督导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3.
实行定期学习研讨的督导工作制度督导工作的制度与规范是督导效果的保障,为此督导组建立了《督导例会制度》和《督导工作简报发布制度》等制度.
一是实行督导例会制度.
虽然学校督导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3教育研究能力,有些至今仍作为主要专家参与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重要研究课题,但由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全方位、大力度的,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此,督导组实行督导例会制度,定于每月第一周的周五召开督导例会.
例会内容安排有:学习国家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学校教学改革文件,交流督导工作情况并研讨督导专题.
通过学习和研讨交流,督导员在相关教育政策的把握上、教学评价的标准上、反馈交流的口径上做到了准确、公平、正向,在学校教师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是发布督导工作简报制度.
学校督导组十分重视将常规督导工作进行反馈,将专题督导工作进行交流,每学期都会将重点督导工作形成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督导工作简报,报送相关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并挂上学校内部网站.
学院和教师根据督导简报推荐的示范和典型加以学习,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改进.

督导简报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起到了交流、借鉴和警示的作用.
服务"新常态",助力学校教学品质提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会形成一些具有特色和品牌的成果,并通过理论的再加工得到更好的体现.
督导组在这方面为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助力学校获得国家级、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中,学校督导组骨干成员积极帮助学校进行重点成果的凝练,参与对申报文本的主题、框架和文字的反复推敲和修改.
2013年,学校的教学成果"面向首都旅游业发展需求,构建大旅游人才培养新体系""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均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学校的教学成果"中高本衔接框架下的中职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统筹规划,构建高职和专升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些成功申报成果的文本凝聚着学校督导组成员的智慧和大量工作.
2.
助力学校获得国家级、市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在学校多个重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申报与建设中,学校督导组骨干成员多年来被项目组聘为专家,自始至终与项目组成员一道,撰写申报文本,争取获得立项,咨询项目建设,参与项目验收.
其中,对社会、同行、学校最有影响力的项目有: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北京联合大学——首旅集团大学生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4多年来,学校督导组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的选拔与推荐,学校教研教改项目的立项审核、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教学改革中参与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高等教育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新常态",促进了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新常态"的显现,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从常规听课、教学检查为主的"原常态",走向服务学校教改前沿的各项专题督导与常规督导相结合的督导工作"新常态".
(原载《北京教育》2015年第10期P59-61)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融合模式的转型——基于北京工业大学的案例分析王超李庆丰王大勇张爱林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此,我们政产学研合作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有效地整合了社会优势资源,极大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北京工业大学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以"城市交通学院"为代表的全新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以共性问题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界限,建立组织人才培养与人事制度创新机制,建设特色鲜明、开放的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一举多得的实践效果.
一、从合作到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理念的转变政产学研合作与政产学研协同具有相同的出发点,都是指在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政府、企业、教育与科研机构等不同社会分工部门,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对接与耦合.
二者在内涵和实践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决定了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度、广度和有效性,也决定了政产学研必须从合作向协同创新转变.
合作与协同在内涵上的区别.
"合作"与"协同"皆含有相互配合、联合、协助等意义在内.
但与"合作"相比较,"协同"一词含有更深一层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行动"的含义在内.
美国学者Miles指出,"协同"在哲学意义上是一个与"合作"不同的过程,协同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未来回报的分配可以事先协商,而合作各方则是以自身利益为基础开展活动.
此外,Von《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5Krogh也指出,协作往往涉及不可预知的结果,并严重依赖信任以及对诚实与公平价值观的共同承诺.
与合作不同,协同方要尽可能顾及对方的利益,就像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一样.
可见,与"合作"相比,"协同"更加强调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通力协作,以及公平诚信的合作环境.

合作与协同在实践上的根本性差异.
高校协同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重点关注国家、区域、行业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突出问题.
这些宏观问题往往涉及不同学科、地域或行业,传统的、以特定学科领域为研究目标的科研机构显然难以应付.
这意味着,要解决这种宏观性问题,要求处于核心地位的高校根据需求,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乃至国际组织等机构,有效协调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强大的科研合力,共同解决面对的问题.
基于此,北京工业大学面向北京市产业需求,通过建立创新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建设高效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以区域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途径,面向学科前沿,融合交叉学科优势与特色,建立人才培养与人事制度创新机制,建设特色鲜明、开放的、高水平的协同创新中心,尤其是成立了城市交通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面向城市交通的重大需求及学科前沿,将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更好结合,将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面向当前国家交通发展实际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交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面向我国超大城市交通特点,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以实际数据为基础,建立超大城市交通信息感知与决策支持技术平台和交通数据中心,为特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正成为国家和北京市交通政策制定、决策支持的咨询中心,构建综合性交通领域国家研究基地.
二、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政府、学校和企业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要利益相关者,对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成为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紧密结合北京城市交通难题,利用"2011计划"建设契机,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合理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协作,形成科学的政产学研一体化政策模式,保证和推进知识创造、转移、扩散过程的集约化.

以新型学院为基础,保证协同创新的长效化.
传统的产学研合作通常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联合高校个人或团队,将各自拥有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但这一合作形式由于缺乏政府《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6统一、有效的管理,缺少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高校和企业之间往往在研发费用的划分、关键技术共享、利益的分配方面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难以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采取的协同创新模式尽管也注重同相关的行业企业相联系,从而具备良好的知识转化渠道,但其重点却在于联合各相关机构,以高校新建学院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就区域发展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进行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
不仅保证了协同合作中人才培养、知识创造、知识转化和应用在内的综合活动的持续化、长效化,而且它的重点在于创新.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以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立足点,保证协同创新的实质化.
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市交通委、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北京市交通信息感知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北京市交通节能减排中心的研发分中心,共同把交通学院建设成为交通领域高层次综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和交通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基地,促进交通科技成果转化,为首都特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和北京市交通政策制定、决策支持的咨询中心.
这些平台和中心的建设确保了协同协作有实质性的机构作为依托,保证协同创新进人实质化.
三、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重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校协同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重点关注国家、区域、行业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突出问题.
这些宏观问题往往涉及不同学科、地域或行业,传统的、以特定学科领域为研究目标的科研机构显然难以应付.
基于此,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依托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结合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与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紧密合作,实行学科交叉,创建科技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条件和保障.
在学科方向上,面向科技交通需求,突出智慧城市交通智能化特色,紧密结合北京市交通的需求——以信息化提升交通管理、决策与交通服务水平,定位于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设立3个学科:智能交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轨道工程.
建设科技平台,能够为资源整合、成果共享提供有利条件.
北京工业大学将已有相关平台划转至城市交通学院,将已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筹规划,并都划转挂靠交通学院,《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7实现平稳有序过渡.
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
四、建立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一体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依据"2011计划"的宗旨,面向北京市产业需求,解放思想,将"人才、学科、科研"融为一体,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建立基于科研环境为基础、以育人为本的协同创新教育体系,探索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立足于教学与科研的同一性认识,在研究性教学和科研环境中开展教学.
在第一专业,学校开设通识教育模块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辅修、选修课程中,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参加国际、国家级、省部级、学校的各类竞赛,增强学生的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意识.
整合跨学科教师队伍优势,优化复合型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面向交叉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深化本科生综合素质提升保障计划,提高本科生取得科研成果、取得科技竞赛获奖比例,试行全员专业导师制,贯穿学生培养全周期,营造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充分论证交通工程实验班配套体系方案,探索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突出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特点.
其次,建设创新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新模式,使之更有利于汇聚人才,共享资源,激励创新、合作攻关和持续发展.
以全球的视野,招聘高水平领军学术和管理人才,围绕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打造创新团队.
如通过学科仪器开放平台,共享资源,激励教师科研创新、合作攻关和持续发展.
第三,扩大合作范围和拓宽合作模式.
寻求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建立更有利于科技目标导向和成果转化的官、产、学、研、用合作研发体制与机制,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以国际性学术成果和切实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难题争取更多的政府和企业支持,快速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并且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提高北京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建设新型科技创新体制做出贡献.
第四,建成不同于传统的学院,探索一院两制体制,建立系、所、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交叉共享运行体制,以增加聘用制人员为改革突破口.
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完善岗位管理和聘用办法以及薪酬待遇标准,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聘用制.
拟设立交通创新工程岗位,对达到创新工程要求,经本人申《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8请,可进入创新工程岗位,进入创新工程的教师试行年薪制.
探索人员流转与退出机制,强化聘期管理.
运行体制与机制参考教育部试点学院模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
(原载《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第9期P51-53)【会议综述】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综述韩晓萌张蔚10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召开.
论坛以"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为主题,来自金砖国家50余所知名大学的近300名校长、学者参会,共同分享高校变革创新的经验与思考,探讨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新框架.
论坛讨论并形成了《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共识》,正式成立金砖国家大学联盟.
和而不同肩挑重任当今世界,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是最具活力的新型经济体,也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构建社会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随着金砖五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审视大学的历史责任,探讨金砖国家教育的"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愈发成为全球化视野下的一项重要议题.
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每个国家都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探讨金砖国家大学发展,搭建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人才交流平台至关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提出,大学作为文化创造的思想库、科技创新的发源地、社会变革的引领者,必将为各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必将在时代进程中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
"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藩篱,然后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使得人与人能够更为和谐,世界更为美好.
"印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卡玛尔·希尔教授从文化角度理解教育的重要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王英杰教授认为,如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和而不同是最为重要的理念",大学需要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79改革、创新的重任,探索保护各国文化与传统的新发展模式.
分享经验献计献策在大学校长圆桌会议与经济、文化等分论坛上,金砖国家大学校长与专家们深入阐述了对于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的精辟见解,共商金砖国家大学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新方法.
"大学的特殊责任在于创造条件让社会前进,这需要大学有冒险精神、有自主性.
"南非开普敦大学校长马克斯·普利斯教授认为,应该减少政府对高校的干预.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维克多·阔克沙罗夫教授呼吁大学不要过度关注排名,应将重心放在培养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上.

印度南亚大学校长卡维塔·沙尔玛教授指出,"大学应该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包容多元的价值观念,这些软性的部分应该成为大学固有的文化机制.
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大学应该是一个更开放的系统,对大学的评估本身也应该是开放性的.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校长卡洛斯·亚利山德烈·内托教授则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认为"国际合作能够让老师和学生具有更多的精力,更开阔的视野,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
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学院维亚车斯拉夫·伊万诺夫教授关注大学与志愿服务问题,在他的理解中,"大学在志愿服务和教育中作用重大,金砖国家在志愿服务方面大有可为;如何定义大学教育制度,使之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务,并且让社会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好的环境,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有益话题.

""金砖国家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究竟要效仿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体系,还是根据本国的情况走出一条大学发展的创新之路.
"对此,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尼克雷·菲利诺夫·车尔尼舍夫教授总结说:"大家的共识是有必要就大学新的发展模式开展一些联合的科研项目,使高校的体制能够有更多的创新.
"凝聚共识紧密合作"我们,共同搭建协同攻关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努力提升全球知识创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并增强金砖国家在全球智力竞争中的影响力.
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共同关注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凝聚共识,夯实金砖国家未来友谊与合作的基础.
我们,倡导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推动金砖国家选择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战略.
《北京共识》的宣读,代表金砖国家大《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0学联盟正式成立.
据了解,金砖国家将在教育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发展彼此之间更紧密、更团结、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这种合作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开展金砖国家大学间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风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组织实施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阶段人才的培养.
二是加强研究合作,集体开展双边或多边科研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联合开展科学创新研究,不断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建立双边或多边的研究智库,就金砖国家合作的重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
三是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联合开发金砖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金砖国家大学质量保障机构和资质认证机构共同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社会服务联合影响力.
谈及深化合作,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认为,金砖五国的大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合作需要政府支持,需要校长之间加强交流,需要促进学者间的交流且需要更为重视金砖五国语言的学习.
"以创新驱动合作,着力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安全、环境等现实重大课题;优化合作机制,通过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共同建立前沿科学研究平台和中外研究平台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认为,金砖国家大学未来的合作内容应着重考虑这几方面.
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主席马泽华表示,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将与金砖国家大学开展紧密合作.
合作领域包括:一是联合研发,更好地为金砖国家政府建言献策,也为企业的商业决策提供支持;二是技能发展,通过为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的学生提供实习及委托高校进行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从实践层面推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三是信息共享,更深入地参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在更广泛的层面实现信息共享.
"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正确的起点.
大学的合作能够推动创新、改革和大学本身的发展,能够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贡献真知灼见.
"南非国会议员、前总统曼德拉之孙恩科西·曼德拉的发言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认同.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21期P29-30)《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1"全面创新"的发令枪——记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邓晖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牵引下,大学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是"人才第一资源"的集聚区,更应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全世界2/3的在《自然》《科学》发表的论文来自大学,3/4的诺贝尔科学奖由大学获得,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70%诞生于研究型大学,一连串的数字勾勒出大学理应成为创新重要主体的清晰面貌.
可在眼下的中国,这样的"理所应当"却有些"发力不足":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国家竞争力排全球第28位,其中创新列第32位,高等教育和培训仅居65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科研创新水平和转化效率不高、鼓励创新的评价机制缺位等弊端正束缚着中国高校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
7月22日至23日,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主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回答了大学制度建设为了什么、综合改革从哪入手,契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更切中了当前高校发展的"短板"问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
改革创新教育体系,抓住高校育人的"牛鼻子""以前一说创新创业,觉得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我们把创新创业的工作放到就业处来抓.
直到今年才意识到,这涉及学校全盘发展,必须成立独立部门,全盘统筹.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对待创新的"螺旋上升认识"曾是不少大学校长书记的共同感受.
提升全面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创新是核心.
咨询会上,对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不断.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老师,创新老师培养创新学生.
可现在的大学,教师不敢挑战别人,学生都有标准答案,哪会生长出创新人才"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认为,缺乏文化滋养阻碍着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应该是主战场,可现实却是课堂成了副战场.
"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王玲说,一听说搞创新创业教育,不少学校"大干快上",却没有真正挖掘出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设计出成体系的育人模式.

创新人才到底该如何培养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协同育人成为不少高校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2共识,并逐步实践:清华大学强化过程育人,从学生兴趣团队到"创客空间",全方位营造创新氛围;东北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创新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的教育服务模式,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打造学科交叉平台,鼓励打破学科壁垒的协同育人.
但袁贵仁更期待的,是从"点"到"面"的普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不能"一阵风".
死读书读不出创新人才,要在科教协同育人上做文章.
"搭建创新评价体系,不再让"谁改革谁吃亏,谁创新谁倒霉"随着讨论愈加激烈,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抛出了那个让他头疼已久的问题——"挖老千".
柯炳生指出:"提升创新能力,关键在人.
可现在总是用有多少"杰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评价学校.
学校挖空心思到处挖千人计划专家,创新能力怎么提升"还有呼唤多年仍未落地的"同行评议","在对一次生物学国家重要课题的申报中,竟然有搞天体物理的专家来评.
前沿基础科学隔行如隔山,这跟请一个街头大妈来评有什么区别"提升全面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是重心.
可在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的创新评价体系缺位的情况下,用"有多少长江学者"量学校、"发了多少论文"量老师、"考了多少分"量学生成为"指挥棒",使高校和教师缺乏瞄准经济社会需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关门办学"情况严重.
"对人才考核只看获了多少奖,发了多少论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高校报奖多、转化少,逐渐丧失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感慨.
王亚杰更忧心的是,基础研究的复杂性和评价体系的简单化两相交织,使高校和学者丧失了冲关基础前沿课题的锐气,只把眼光投射在最末端的浅应用层面,"现在这样的苗头越来越明显,老师对基础学科的钻研逐渐淡化,但这恰恰是大学最应该抢占的制高点.
"创新评价体系的搭建由此一触即发.
早在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时,教育部就曾表示将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未来考试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咨询会上,袁贵仁再提改革对教师、高校的评价,"不能让谁改革谁吃亏,谁创新谁倒霉.
下一步,将注重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标准评价高校和教师,在各类评价中增设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指标,搭建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社会《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3评价和国际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评价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释放高校创新活力去年底,因为一笔花不出去的钱,中部某高校被"罚了款","9月份下拨了一笔关于维修国家重点文物的经费,可要求年底就要花完,否则就罚款.
修文物比建新楼还来得慢,钱花不出去,我只能认罚.
"许多高校校长都吐槽,类似的情况在高校普遍存在.
天津大学校长刘建平将这种"花不出去的烦恼"形象地称作"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经费管理机制过于死板,指定用途的专项经费和常规经费三七开,钱只能花在设备上.
资源配置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重物轻人、急功近利的思想浓重.
"与"国家队"对科学配置资源的呼唤相比,地方高校更期待着在用人制度上能有更大突破.
"曾经有一个地方高校的校长跟我"哭诉",他想从哈佛引进专家,但就是因为没有用人权,要眼睁睁地看着地方人事厅用考公务员的题考专家.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
提升全面创新能力,体制创新是保障.
在咨询委员会执行主席、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作咨询报告时,并不讳言当下制度的"短板"所在:"不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项目立项、经费管理到成果验收与转化都依然存在着权力集中、多头管理、重复立项、链条脱节等问题.
高校内部涉及创新能力提升的管理机构设置、学术资源配置和学科建设发展存在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和行政化现象,使得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市场化能力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
"对此,咨询报告提出了建议: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建立健全科研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探索建立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单位人员互聘体制机制;探索适合中国大学智库发展的人才管理模式,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官学研"旋转门"制度.
在分配机制完善上,完善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引导、培养和激励教师自觉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以科研反哺教学.
在资源配置机制上,进一步改进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下放预算调整审批权限和经费使用自主权,建立常态化、稳定性支持与项目化、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科技投资机制.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4袁贵仁不忘提醒参会的高校"掌门人","不能忘记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其艰巨性、复杂性和漫长性".
如同"发令枪",中国大学这场"全面创新"的比拼,才刚刚开始.
(原载《光明日报》2015.
7.
27)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综述许杰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于7月24—26日在贵州大学成功举办.
200余位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年会,其中,有60余位高校校级党政领导.
本次学术年会以"立德树人:教育管理创新实践"为主题.
围绕年会主题,近20位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在大会作了主旨演讲和平行论坛发言,全体与会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
第一,进一步深化了对"立德树人"的理性认识.
立德树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不管大学的内涵和职能怎么变化,教书育人对于高校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不能以"学术为本"或"学科为本"替换"育人为本"或"学生为本".
教师是实现立德树人宗旨目标的实施主体,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第二,进一步分享了"立德树人"的实践经验.
中南大学作为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人事体制、科研体制、研究生培养机制、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机制等入手,在全国高校率先全方位实施综合改革.
同时,致力打通各种教育路径,注重日常教育、实践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促使素质提升,以增强教育引领和人格塑造的整体效应.
首都医科大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从师德、医德、学术道德、岗位道德"四维共建",建立起两级管理、三级负责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并有效运行师德规范和制度体系以及系列长效工作机制.
第三,进一步认清了当前"立德树人"的问题及成因.
一是对立德树人在高教管理中如何来体现发挥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何推动高教管理创新有待提高.
二是高教管理中存在"无人"现象.
个别大学离开立德树人谈高教管理改《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5革,把逻辑和手段当日的改革,免不了使管理改革陷入空谈、玄谈、混谈之困局.
三是如何创新教育管理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将立德树人体现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部分学校对立德树人只说不做,导致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是缺乏系统管理创新.
在高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教师与教师、部门与部门、工作与工作之间非常缺乏有效沟通管理机制,把立德树人片面理解为仅仅是思政部门的分内工作.
五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导向.
对立德树人真正产生实效的高校和个人正面激励和宣传不够第四,进一步达成了"立德树人"的行动策略.
一是提高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
德育为先,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把立德树人做细、做实.
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顶层设计,以增强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使高校将立德树人做细、做实、做成成效.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教管理全过程.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管理的各个要素、各个层面,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岗位之间以及不同管理者的通力协作,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旨归.
(原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P95)【本校教研视窗】(三则)[编者按]:为活跃我校高教研究氛围,促进教研成果的应用与交流,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自2015年第10期开始,本刊专门开辟"本校教研视窗"栏目,每期选择3-5篇2013年以来我校师生在教育类CSSCI来源期刊和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北图版)上发表的教研论文,以摘要的形式刊登(有兴趣的读者可在"中国知网"上下载电子版或到校高教研究所资料室查阅原文).
2012版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共有14种,分别是《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江苏高教》、《中国高教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复旦教育论坛》、《中国大学教学》、《辽宁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2015教育类CSSCI核心版来源期刊共有36种,其中9种高教类期刊分别是:《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学教育科学》、《现代大学教育》、《高教探索》、《江苏高教》;教育类CSSCI扩展《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6版期刊共有15种,其中6种高教类期刊是《中国大学教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校教育管理》、《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国高校科技》.
据我们检索,我校师生每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CSSCI期刊论文平均在7篇左右,显然偏少,希望全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在重视科研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学术研究.
论文题目:论研究生的心理资本及其培育作者及单位:魏婧(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魏荣(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发表刊物及日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3期论文摘要:阐述了研究生心理资本的特征.

通过实证调查可知,研究生的心理资本与其学习和科研绩效之间存在四种关系.
提出了培育研究生心理资本的路径,即建立和完善预警研究生心理疾患的工作机制,以价值引导为核心提升研究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研究生积极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利他型活动,营造催化研究生心理资本形成的文化软环境等.
论文题目:微博、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影响的研究——基于安徽省3所211高校的调研作者及单位:丁慧民(合肥工业大学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发表刊物及日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论文摘要:在大众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交流平台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沟通交流的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微博、微信这两大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论文题目:政产学合作开展工程实践教育的探讨作者及单位:赵金华(合肥工业大学组织部副教授)王章豹(合肥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研究员)发表刊物及日期:《高校教育管理》2013年第2期论文摘要:政产学合作是开展学生工程实践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适应高校和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当前政产学合作教育中存在着政、产、学三方"缺位"现象.
政府《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7要进一步加强对政产学合作教育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高校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政产学合作开展工程实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高校的"联姻"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推进政产学合作开展工程实践教育.

【资料库】一流大学建设迎来"关键时刻"国务院日前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内外舆论都给予高度评价.
但是,也有人提出教育是慢工出细活,不可操之过急;还有人担心会造成一哄而上,影响"双一流"建设的成效.
说实话,笔者也曾有过同样的担心.
但仔细品味了近日两则有关"顺序"的新闻,却有了新的认识.
其一是斯坦福大学日裔教授弗朗西斯·福山11月4日在清华大学的主题讲演.
福山曾在1989年称西方民主制度是"历史终结",近年却对其理论做了大幅度调整,不再高捧民主与市场.
福山认为,在现代政治秩序的三个基本要素——强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制中,顺序至关重要,民主并不是第一位的,强政府才是.
其二是北京大学教授饶毅11月5日提出的"饶毅假设".
饶毅认为,美国当下的道路是有问题的,为此他提出"饶毅假设"——如果中国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和科技的顺序颠倒过来,让科技原创为主导、金融为辅,也许可以走出新的道路,甚至是可以超过美国的一条道路.
在笔者看来,这两则新闻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当代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在了理论的前头.
中国大学近年来的发展,也印证了这样的事实.
近20年来中国大学的进步是神速的.
上个世纪末期中国政府决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继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中国研究型大学与国外研究型大学的差距迅速缩小.
据有关统计,"211工程"实施前10年,中美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总经费、纵向科研经费之比,已由1995年的1:23.
4和1:34分别缩小到2005年的1:3.
6和1:6.
2,SCI论文发表和被引频次之比,由1995年的1:15.
1和1:51.
7分别缩小到2005年的1:3.
6和1:6.
2.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少数大学和学科经过这些发展,已经步入或者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
在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8界大学排名"上,北大清华都进入了全球50强,分别位列42和47名;在英国QS教育集团2015年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中国大陆有58所大学入选全球顶尖学科前400名,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157所大学入选.
其中有7所大学的5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名.
中国建设"双一流"的一大法宝,是近20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其背后无疑就是福山所说的"强政府".
因为有了"211"和"985工程",中国高水平大学获得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集拢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和设备,从而能够在某些学科领域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是2016年开始实施的"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模式,不仅在现实中取得了成功,也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认同和效仿.
如韩国1999年开始实施的"BK21工程",日本2002年实施的"21世纪COE计划",德国2005年实施的"卓越计划",俄罗斯2006年实施的"联邦创新型大学计划"等.
就在今年夏天,日本也提出了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力争有10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百强榜.
"双一流"建设的另一大法宝,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中国,为大学师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这在"双一流"方案里也有明确的阐述.
杨振宁先生日前在总结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时,就特别提到西南联大恰巧是在一个"关键时刻":当时的学生恰好碰到了新中国开始建设和台湾需要经济起飞的时代.
如此看来,"双一流"于中国似乎已是囊中取物了.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特别是以往中国大学在建设一流大学过程中,所借鉴的主要是美国模式,一方面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会传染上"美国病".
在贯彻落实"双一流"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能否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饶毅假设"给了我们无限遐想.

无论如何,笔者相信对今天中国大学来说,或许正处在杨振宁先生所说的"关键时刻".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6)教育部对博硕学位授权学科实行动态调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决议,经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89(试行)》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见),现印发给你们.
同时,决定自2016年起,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
请你们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学位〔2014〕1号)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做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
军队系统各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意见和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意见和办法另行制定,并统一组织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每年的调整结果,须于当年6月底前报送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规定的动态调整,系指撤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权点并可以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学位授权点,包括:1.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仅包含博士学位授予权,不包含同一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下的授权工程领域.
第四条撤销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可按以下情况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1.
撤销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增列下述之一:(1)其他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但所增列学科应已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或为拟同时增列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其他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0(4)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的授权工程领域.
2.
撤销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增列下述之一:(1)其他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的授权工程领域.
3.
撤销未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的一级学科下已有二级学科,按以下情况处理:(1)撤销该一级学科下的全部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视同撤销一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按本条第1项的规定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
(2)撤销该一级学科下的全部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视同撤销一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按本条第2项的规定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
按本条规定撤销后仍在本单位增列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应为与撤销授权点所属学科不同的其他一级学科.
第五条撤销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的授权工程领域,可按以下情况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1.
撤销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可增列下述之一:(1)其他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的授权工程领域.
2.
撤销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的授权工程领域,可增列下述之一:(1)其他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的授权工程领域.
第六条对于属同一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不得单独撤销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保留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下称"省级学位委员会")对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调整,只能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间进行;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调整,可在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内,以及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间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调整学位授权点只能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调整第八条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调整学位授权点,指学位授予单位主动撤销并可以自主增列学位授权点.
调整中拟增列学位授权点的数量不得超过主动撤销《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1学位授权点的数量,主动撤销学位授权点后不同时增列学位授权点的,可在今后自主调整中增列.
第九条学位授予单位自主确定拟增列学位授权点,须由学位授予单位聘请同行专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的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其他要求进行评议.
学位授予单位拟主动撤销和拟自主增列的学位授权点,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在本单位内进行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条学位授予单位将主动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以及开展调整工作的有关情况报省级学位委员会.
省级学位委员会对学位授予单位调整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办法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省级学位委员会统筹调整第十一条省级学位委员会统筹调整学位授权点,包括:1.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指导本地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
制定支持政策,引导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撤销和增列学位授权点.

2.
对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撤销学位授权点,以及学位授予单位主动撤销后不再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的,省级学位委员会可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筹组织增列学位授权点,拟增列学位授权点的数量不得超过撤销学位授权点的数量,具体增列时间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统筹安排.
第十二条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开展增列学位授权点工作,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1.
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增列学位授权点,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
2.
省级学位委员会聘请同行专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和省级学位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要求,对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增列的学位授权点进行评审.
参加评审的同行专家中,来自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专家不少于二分之一.
3.
省级学位委员会对专家评审通过的申请增列学位授权点进行审议,并将审议通过的拟增列学位授权点在经过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公示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批准及复核第十三条省级学位委员会于每一年度规定时间,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学位授予单位拟主动撤销和自主增列的学位授权点以及省级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拟增列学位授权点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程序批准.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2第十四条按本办法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在批准授权3年后,需接受复核.
复核工作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第十四条关于专项合格评估的规定进行.
学位授权点如经复核撤销,不得再按本办法增列其他学位授权点.
其他第十五条按本办法主动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在3年内实行有限授权.
在有限授权期内停止招生,但保留对已招收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
3年期满后完全撤销授权,仍未毕业研究生由学位授予单位转由本单位其他学位授权点培养并授予学位,或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授予学位.
第十六条学位授予单位按本办法主动撤销的学位授权点,不得在5年内再次按本办法增列为学位授权点.
第十七条按本办法增列下列种类学位授权点的,按以下情况处理:1.
增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还应满足下述条件:(1)增列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应具有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和相应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并至少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应具有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并有至少一所附属医院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
增列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应按有关规定经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通过后,方可决定增列.
3.
新增军事学门类授权学科及军事类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需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同意后,方可决定增列.
4.
新增警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需经全国警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同意后,方可决定增列.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5年11月10日(摘自2015-12-02《科学网电子杂志》)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教育部废止和修改六部规章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3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决定,教育部废止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等3部规章,对《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等3部规章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决定》自2015年11月10日起施行.
此举是落实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
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介绍,本届政府以来,教育部已经取消、下放了10多项教育行政审批,其中有的审批事项为教育规章规定的内容.
为适应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要求,需要及时对相应规章进行修改调整.
此次废止的3部规章包括:1999年8月24日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以及2002年12月31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解释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务院决定已经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下放到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取消了"高等学校赴境外设立教育机构(含合作)及采取其他形式实施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审批""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实施专科教育或者非学历高等教育审批".
另外,下放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已调整为"先照后证".
因此,教育部需要根据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和相关改革要求,对相关规章进行研究清理.
"在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后续监管上,教育部已制定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统一式样,并指导各省(区、市)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监管体系,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管理作用.
目前,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区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其他省(区、市)的相关办法也正在制订中.
"上述负责人说.
《决定》还将《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第十条修改为"民办高校校长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具有10年以上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经历,年龄不超过70岁.
校长任期原则上为4年".
删除"校长报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行使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职权""报经审批机关同意后可以连任".
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独立学院院长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年龄不超过70岁,由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优先推荐,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聘任".
删除"并报审批机关核准".
同样,由于国务院决定取消"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核准",教育部将《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修改为"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教材审《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4定机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
删除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一)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立项".
删除第三十二条中的"立项核准".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2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15年科学报告中国研发支出升至全球第二11月10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科学日",教科文组织于当天在巴黎总部发布《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
该报告每五年发布一次,由教科文的国际专家小组编写,报告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对全球科研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科研投资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此次报告的首要结论是,尽管全球经济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全球范围内用于研究与发展的国内总支出仍取得大幅增长.
2007年至2013年间,这项支出从11320亿美元上涨至14780亿美元,增幅达31%,高于同期全球国内生产总值20%的增幅.
目前,美国用于研发的投资占全球28%,依旧处于领先位置,中国紧随其后(20%),超越欧盟(19%)和日本(10%).
占世界人口67%的其他地区仅占全球研发投资的23%,但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新兴国家用于研发的投资正在迅速增加.
私营部门科研投资占比上升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研发投资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私营部门.
受经济危机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研究经费进行了大幅削减,而私营部门科研投资对政府削减公共支出形成有效补充.
由于公共支出下降,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有所下滑.
报告认为,基础研究不仅会产生新的知识,也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从长远来看,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之间的资金平衡会影响知识传播的速度.
促使20世纪50年代全球农业产量显著增加的绿色革命主要是借助公立实验室和大学的研究成果.
但今天的情形已完全不同,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来自私营企业.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5科研是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在联合国大会采纳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清晰地表明,科学研究既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建设更加持续、更加文明社会的奠基石.
"当前,科研已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得到了所有国家的重视.
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发展中国家用于研发的支出都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各国更是把通过科研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优先事项,这与2015年9月联合国采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在拉丁美洲,有19个国家采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
乌拉圭计划到2015年底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90%的电力,智利和墨西哥也不断提高风能和太阳能的生产能力.
阿拉伯国家也在开展类似的项目.
以摩洛哥为例,该国于2014年启用非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并正在开发非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
沙特阿拉伯也宣布了发展太阳能的计划.
更多科学家带来更强流动性随着研究经费的增加,全球科研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多.
目前全球约有780万科研人员,与2007年相比增长超过20%,其中欧盟占比最多,达22%,其次是中国(19%)和美国(16.
7%).
此外,科学出版物的数量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自2008年来增加了23%.
2014年,每个月大约有127万份科学出版物面世.
其中,欧洲占据领先地位(占世界份额的34%),其次是美国(25%).
但欧美各自的份额都出现了下降.
来自中国的出版物数量在5年内增加了近一倍,占世界总量的近20%,而10年前仅占5%.
从投资、研究者和出版物的数量来看,中国的研究体系已走向成熟.

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科研人员的流动性也在提升.
在博士生研究人员的带动下,各层级科研人员的流动性大幅提高,这也许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阿拉伯国家、中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西欧国家学生到国外学习的比例最高.
欧洲和北美仍是国际学生的首选目的地.
就读理工科博士课程的国际学生中,49%到了美国,英国排名第二(9%),随后是法国(7%)和澳大利亚(4.
6%).
另外,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欧洲和北美吸引力有所下降,前往发展中国家就读的国际学生数量正在快速上升.
(摘自2015-11-18《科学网电子杂志》)《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657.
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新设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一项在线调查显示,66.
0%的受访者感觉当前高校的新设专业多,其中17.
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多.
调查显示,高校新设专业最集中的领域是经济学(50.
9%)和管理学(50.
7%),接下来依次是社会学(36.
2%)、艺术学(26.
1%)、工学(21.
1%)、理学(20.
1%)等.
调查中,52.
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设置新专业的动机是招揽生源.
高校新专业设置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57.
6%的受访者指出其人才培养定位不明,学生成为"小白鼠";35.
6%的受访者认为其废立随意,缺乏科学论证;29.
8%的受访者认为功利主义导向,忽视学术研究.
高校开设新专业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调查中,57.
3%的受访者建议引入第三方对新专业设置、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6.
0%的受访者建议高校关注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
"好的专业设置体制应该达到下放自主权与宏观调控的结合与平衡.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对于具体领域的专业设置可以成立一定的专业委员会进行审核讨论,集中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并且制定高校应该达到的设立某些专业的具体条件.
高校有自主提出设置要求的权利,但必须经过第三方的审核才能设立某些专业.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8.
3)全国89万新生走"绿色通道"上大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53.
7亿元,发放生活补贴1.
9亿元从教育部获悉,今年秋季学期,各地各高校切实采取开辟"绿色通道"、扩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规模等多种有效资助措施,有力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截至9月20日,全国高校入学报到748.
8万人,89.
8万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占报到新生总数的12%,未出现因资助缺位而导致新生失学现象.
根据有关政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缓交学费、住宿费.
据统计,今年秋季学期,各高校"绿色通道"共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缓交学费和住宿费53.
7亿元,发放生活补贴1.
9亿元,发放新生生活用品0.
94亿元,发放路费补助0.
51亿元.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主要途径,惠及学生数量远高于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目前,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规模占全国生源地信《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7用助学贷款规模的90%左右.
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增覆盖福建、广东、四川等省份的47个区县,共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2002个区县,占全国区县总数的比例约65%;覆盖2782所高校,占全国各类高校总数的比例接近100%.
截至10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今年已经与270.
3万名学生签订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比去年增长11%;合同金额178.
5亿元,比去年增长30%.
学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只需要高中、村居委会、乡镇街道、民政部门任一单位在申请表上加盖一枚公章,就可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
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各地教育部门,在高中实行助学贷款预申请,今年,78万名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就获得了贷款资格.
考虑到部分学生和家长利用网络还款不便,国家开发银行在开通网络支付宝还款的基础上,在县级资助中心安装了还款专用POS机,现场刷银行卡即可办好还款.
为了给困难新生提供入学补助,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资助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用于一次性补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的生活费用.
2015年,共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11.
2万人,资助金额约7000万元.
今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统计未报到新生的情况,主要是排查未报到的具体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不存在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且又无法获得有效资助而失学的情况.
因认为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而选择复读,是本专科学生放弃入学的主要原因,占放弃入学本专科生人数的64%.
因优先选择就业而放弃入学,是研究生放弃入学的主要原因,占放弃入学研究生人数的51%.
据悉,今年各地各高校提早谋划,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知晓度,还深入困难家庭走访,为学生量身定制资助项目.
在新生开学前后,教育部开通热线接受投诉,并及时监测社会舆情,针对投诉及监测到的有关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高校及时妥善予以解决,切实保障了新生顺利入学.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20)千所高校50万学生"远程"拿学分11月14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2015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出席会议.
联盟理事长、北大副校长高松院士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经过两年半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8发展,联盟成员已增加到93所,共同在联盟运营商智慧树网提供的一体化、精细化专业服务平台上,累计开设联盟委托运营课程近200门,覆盖全国1000余所高校的1000万在校生群体,其中近50万学生通过联盟课程获得了学分,累计有超过100万大学生修读了学分课程.
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为碎片化知识点视频,使大学生能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线下跨校直播互动和小班讨论学习,使大学生可以把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教室,与同学、老师讨论.
据了解,在2015年秋冬学期,联盟共组织了8482个教学班,参加跨校直播互动的班级次数超过了1万次.
学习人数从2013年秋冬学期的3615人飙升至2015年春夏学期的32万余人,实现了百倍增长.
"我国的教育还不均衡,知名学者资源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则缺乏这样的资源,我们想通过更多的课程共享来解决西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就需要提供经过严格管理认定的学分课程,这也是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与国内其他同类平台最大的区别.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会上表示.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变.
今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强调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建好、用好、管好开放课程平台.
"十三五"期间,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将成为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7)大学毕业生都去哪儿了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传统一线城市的期望聚降至33.
9%.
麦可思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通过追踪2010年到2014年5届毕业生的资料发现,"北上广深"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吸引力下降.
据调查资料分析,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8%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4%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正在逐渐成为吸收90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力量.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5.
8.
4)《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99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斯坦福第1清华第9QS今晨发布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排名清华第9复旦26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2016排名大学国家1斯坦福大学美国2麻省理工美国3哈佛大学美国4剑桥大学英国5耶鲁大学美国6牛津大学英国7普林斯顿美国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9清华大学中国10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国11康乃尔大学美国12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13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14悉尼大学澳大利亚15北京大学中国国际著名教育集团QS北京时间今天(26日)凌晨发布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大学排名——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
在本次排名中最让世界瞩目的是,中国内地8所高校表现出色,进入了全球200强.
其中,清华大学名列全球第9位、亚洲第一位;北京大学列全球第15位、亚洲第二.
据了解,QS推出的新全球高校排名体系,主要是考察世界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以及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在本次排名中,美国名校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列全球前三甲.
耶鲁、普林斯顿和伯克利分列全球第5、7、8名.
英国毕业生就业能力最强的是剑桥(列第4位)和牛津(列第6位).
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力列全球26位、亚洲第三,超过了美国的加州理工(27《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0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28位).
上海交大列全球37位,超过美国西北大学(40位)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43位).
浙江大学列全球52位,超过日本京都大学(55位)和德国的慕尼黑大学(68位).
南开大学列全球142位,超过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145位).
南京大学列全球156位,超过丹麦哥本哈根大学(188位).
山东大学列全球175位,超过韩国科学技术院(192位).
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评价张巘博士评价: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是很多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社会问题.
中国大学在本次排名中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和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上取得成绩的再一次肯定和认可.

已经拥有不少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不仅会培养出越来越多在中国和海外拥有高度竞争力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吸引更多欧美发达国家最优秀的学生来华学习工作.
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200强中国大陆学校表现排名大学名称9清华大学15北京大学26复旦大学37=上海交大52=浙江大学142=南开大学156=南京大学175=山东大学注:排名所参考的指标为:大学的全球雇主声誉(占30%权重)、校友成就(20%)、企业合作(25%)、校园雇主招聘活动(15%)、毕业生就业率(10%).
(摘自2015-12-02《科学网电子杂志》)科学界第一巨奖"科学突破奖"揭晓由俄罗斯富翁YuriMilner领衔资助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PRIZES)11月9日揭晓2016年获奖名单,此次颁发的奖项有生命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数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数学新视野奖以及青年挑《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1战突破奖.
"科学突破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
在生命科学突破奖方面,共有5位科学家获奖,每人各获得300万美元奖金.
他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EdwardS.
Boyden,美国斯坦福大学的KarlDeisseroth,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JohnHardy,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HelenHobbs,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SvantePbo.
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光遗传学、阿尔茨海默症、心血管及肝脏疾病、古DNA测序等.
在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方面:共有5个团队获奖,将均分300万美元奖金.
他们分别是:由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由AtsutoSuzuki领导的日本KamLAND合作组,由KoichiroNishikawa领导的K2K和T2K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由ArthurB.
McDonald领导的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台,由TakaakiKajita和YoichiroSuzuki领导的超级神冈探测器合作组.
数学突破奖则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IanAgol,奖金300万美元,表彰他在低维拓扑和几何群论方面做出的贡献.
新视野奖授予有潜力的年轻科研人员,获奖者将获得10万美元奖金.
2016物理学新视野奖授予三组科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B.
AndreiBernevig、麻省理工学院的LiangFu和斯坦福大学的Xiao-LiangQi,表彰他们在凝聚态物理学方面做出的贡献;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RaphaelFlauger和斯坦福大学的LeonardoSenatore,表彰他们在理论宇宙学方面做出的贡献;日本东京大学的YujiTachikawa,表彰他在超对称量子场理论方面做出的贡献.
2016数学新视野奖授予三组科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LarryGuth,表彰他在辛几何、黎曼几何、调和分析及组合几何学方面做出的贡献;伦敦帝国理工的AndréArrojaNeves,表彰他在纯量曲率、几何流及Willmore猜想方面做出的贡献;第三组新视野奖授予德国伯恩大学的PeterScholze,被其谢绝.
2016青年挑战突破奖授予美国俄亥俄州北罗亚尔顿高中的RyanChester,他因制作了帮助更好理解相对论的科学视频而获奖,他将获得25万美元的教育奖学金.
"科学突破奖"是由俄罗斯亿万富翁YuriMilner等企业家共同设立.
他联合的企业家有美国遗传技术公司前CEOArtLevinson、谷歌创立者之一SergeyBrin、23andMe公司创立者AnneWojcicki,Facebook创立者MarkZuckerberg及其夫人PriscillaChan,以及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夫妇.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2据悉,该奖旨在奖励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每年的获得者将加入评选委员会,参与下一届获奖者的评选.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提名获奖候选人.
候选人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和个人获奖次数也没有限制.
目前为止,对于该奖的设立,一些科学家的情绪是矛盾的.
一方面,很高兴得到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不确定大奖是否是促进科研的最好方式.
不过前几年的一些物理学奖得主已经用奖金设立了基金,用于资助博士后、博士生和科学教师.
(摘自2015-11-18《科学网电子杂志》)教育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信息化建设被明确视作过去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和经济建设的关键机遇.
在教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进入校园,让教育变得丰富多彩.
智能硬件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设备,也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
专家认为,智能硬件市场未来潜力巨大,技术实力雄厚的综合化智能硬件厂商将有望把握未来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窗口.
教育在经历了粉笔时代、白板时代之后,终于迎来了电子时代.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硬件产品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根据统计,2015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超300亿.
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和智能打印机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产品被应用于校园场景,教育信息化对智能硬件的应用越来越走向多元化、综合化,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多产品线,建立起教育场景下的综合化的智能生态体系.
这一趋势使得三星等技术实力雄厚的全产品线企业突显出来.
教学互动性增强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一大特征.
三星最新型的电子白板支持与各种移动设备互联,可以取代投影仪和普通白板,并比普通电子白板更加节省空间,为老师授课提供了便利.
同时新型电子白板可与学生的平板电脑互联,学生可通过互联的平板电脑在授课过程中提出或回答问题,直接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
信息记录便捷化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另一个特征.
三星GalaxyTabAwithSPen平板电脑配备了三星的智能手写笔、随时随地可以使用高速4G网络以及信息采集拍摄功能.
一台平板电脑可以存储足够多的课本,随时回看知识点,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3底告别厚重的书包与课本.
同时平板电脑与电子白板的互联使学生告别了摘抄时代,平板电脑可以同步观看到电子白板上显示的内容,一键截图,并可以进行发送和保存,信息保存更便捷,学生省去了记笔记的时间,听课更专注.

21世纪,教育的信息化带来了更好的教学体验,也为智能设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是只着眼于产品本身是不够的,教育信息化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智能设备,更是一个智能平台.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持续推进,在未来必将催生出更多合作更为紧密的智能生态系统,也会为全产品线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1.
11)我国迎来第四次创业浪潮"三高"新生代创业者主导创新驱动型创业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组织撰写的《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我国正迎来第四次创业浪潮,学历高、技能高、创业志向高的新生代创业者主导着创新驱动型创业.
《报告》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过三次创业浪潮,第一次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4年,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第三次是2002年至2004年.
2012年以来,我国开始进入第四次创业浪潮,特别是2014年以来,每天新注册企业的数量平均都在1万户以上,全社会表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极大热情.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长安表示,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活动表现出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日趋明显、技术创新引领创业潮流等八大特点.
他说,自2008年以来,已有27个省份出台了约100项政策鼓励创业.
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城市创业活跃度高于农村,且更多集中于第三产业,加快了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
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化,以大学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正在改变.
调查显示,新生代创业者中研究生和博士(含博士后)占比为37.
55%,新生代创业者普遍具有学历高、技能高、创业志向高的"三高"特点,主导着创新驱动型创业.
创业者经验丰富,工作几年再辞职创业者的比例占到91.
8%.
决定创业前,创业者对所创行业了解度达到87.
97%.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对'放弃就业、选择创业'的选择满意度为85.
19%,不满意不到1.
5%.
可见,对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创业作为人生难得的历练过程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
"李长《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4安说.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0.
12)论文重复发表16次层层防线在哪近日,江苏淮安市委党校一讲师,以相同或高度相似的题目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最高纪录是一文发16次.
事情被曝光后,该讲师倒也坦诚,公开道歉并给出了解释.
理由无非是担心一投不中,心血付诸东流,为提高命中率,这才广种薄收.
谁知,"另辟蹊径"不成,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中,明确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与"抄袭"、"剽窃"等行为一起,列为学术不端行为.
重复发表论文不仅有违学术伦理道德,丧失了最基本的学术底线,更是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功利主义的心魔.
光道歉显然还不够,这位讲师称,现在已经在改正错误,并"愿意负一切责任",这份知错能改的勇气和担当或多或少为其挽回了几分形象.
学术有真面目,学术人才会真正有尊严.
爱惜自己的羽毛,增强学术伦理意识,不拿学术声誉做赌注,这是每个学术人应该恪守于心的准则.
不过,板子还不能完全打在该讲师的身上.
试想,如果重复刊登此文的相关期刊执行了严格的查重和评审制度,并做好事后的追查和追责,充当好了学术规范的"守门人",还会发生这种让他们也颇为难堪的事情吗(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9)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极大提高了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科研能否成就"富翁教授"高校咋守着"金饭碗"要饭我国去年共受理发明专利92.
8万件,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
专利申请量创新高背后,是转化率低、周期长的严峻现实.
尤其是集聚大量人才、积累海量成果的高校,大量成果在实验室"沉睡",教师对产业化积极性不高.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能否打通转化"中梗阻"创造一批身价千万的教授、研究员一批高校教师可能身价千万申请项目、科研创新、发表论文、评聘职称、继续申请项目……在苏州大《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5学副校长路美健看来,这种缺少成果转化环节的科研循环之所以长期在高校存在,教师缺乏积极性是重要原因.
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科研人员的权益进行了全方位保障,将鼓励更多高校教师成为企业老板.
苏州大学的陈林森教授领衔创办的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涉及纳米水印、3D图像和光学膜等产品,2014年销售额达3.
5亿元,目前已成功上市.
"一批高校教师有可能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研究员张日葵说,科研人员可以围绕一个行业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一半给予教授,"大家干劲很大.
"厦门大学教授赵金宝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隔膜技术,能大幅提升锂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被江苏一家企业看中.
学校迅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确定转让费用不能低于200万元.
赵金宝教授随即委托学校与企业谈判,很快达成协议,成交额280万元.
事实上,科研人员要享受巨额转化收益并不容易.
近期,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团队实施成果转化后可获得72%的收益,由此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高达400多万元.
而要享受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的相关认定资料.
但在科委这一头,相关文件已经废止,此路走不通.
为了打通中间梗阻,上海市税务局和市科委积极沟通,达成操作口径:市科委相关部门可以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证明材料替代已被废止的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证明材料,为上海首例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奖励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扫除了障碍.
考核,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权重"我们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说,他的科研团队早已研制出新型骨科手术内置物,但一直在等待漫长的审批手续,而美、韩、德等国的类似产品,科研起步晚却已经上市.
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所长李中华认为,修法后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全面下放科技成果处置、使用的审批权限,各单位可自行决定;二是明确了公开交易既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也是定价方式;三是提出了协议定价的交易价格公示制度.
针对高校"重研发,轻转化""重论文,轻专利"等倾向,新法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6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景泉告诉记者,2014年学院正式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权重.
其中,纵向项目资金和横向项目资金的考核权重由原来的1∶8改为目前的1∶1.
"这意味着,教师们从企业拿到的科研资金已经超过从各级部门拿到的资金.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出台新规,评正高级职称时,从事基础研究为主的教师需发表6篇SCI论文,而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的教师只需发表4篇SCI论文以及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
企业不需要概念"企业需要的不是'指点江山'的概念,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应用的成果.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俞开昌透露,公司曾与一所"985"高校合作研发一种纤维膜,一开始听了教授的想法觉得可行,但一年之后项目还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始终没有拿出过硬的产品.
新法提出,企业依法有权独立或者与境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合作者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可以通过公平竞争,独立或者与其他单位联合承担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新法明确了企业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福建华宇铮蓥公司副总经理苏成喻说,公司分别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和哈工大合作研发的一款自动检测设备,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每年产生效益超过3000万元.
目前,华宇铮蓥公司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创新载体,一批专职研发人员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校企合作必须找到双赢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世成介绍,公司和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合作率先研制出戊肝疫苗后,并没有一次性买断产品专利,而是与校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在产业化阶段,企业投入资金建厂并将成果投入市场,校方根据产品销售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获得收益.
还需哪些"好声音""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企业联系学校想寻找某方面的技术,但是学校现有的成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或者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小样阶段,企业无法在实际生产中复制.
"在苏州大学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沈铭看来,很多科技成果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是造成其"沉睡"的重要原因.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首先要让其"更接近市场".
沈铭建议,应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促进科研人员在高校与企业间合理流动.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7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单独申报国家级课题难度依然很大.
苏成喻说,申请课题过程烦琐,验收条件往往和实际脱节.
"希望有关部门建立研发后评估机制,对于企业研发出来的、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科技成果,给予直接奖励".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说,同样的课题,全国有很多单位都在做,资源被浪费,真正产业化的可能就只有一项,甚至没有.
"希望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王茤祥说.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少市场化评估机制,造成科研机构惜售科技成果和企业不愿风险投入的局面.
"东南大学副校长王保平认为,应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提供成果筛选评估、交易转让、孵化培育、组建企业等一条龙专业服务.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21)校训底色里那些又细又实的育人风景"人品不高,落墨无法.
"这是首都师大被称为正能量导师的王珂教授喜欢引用的一句话.
不久前,这位国画专业教授召集工作室师生创作水墨人物画,用义卖所得100万元建立了"王珂工作室公益基金",专门用于开展公益项目.
在首都师大的校园里有一位年轻的"北京榜样"袁日涉.
这个年仅21岁的姑娘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环保".
早在6岁时,就发起了"一张纸"环保活动并延续至今.
15年来,在她的召集、带动下,一起参加环保活动和志愿服务的伙伴超过138万人次.
袁日涉说,自己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学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从国画大师到普通学生,从个人道德先锋到团体公益赛跑……德者先行,从者必众.
在首都师大,像这样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还有很多.
近年来,该校以文化引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用"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为底色,映射着丰富的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内涵,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范本.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之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精神追求.
"该校党委书记郑萼说.
为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以"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系列主题的教育实践方案.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8不久前,该校整合成立了中国国学传播学院,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师生德育导师;建立了中科院、西部高校等10个社会实践基地,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1400余名青年教师德育培训全覆盖;精心策划了"万名学子进万家""百家支部连百校"等数十个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去年,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首师大评选表彰了100位名德重望的优秀校友,他们中大部分是坚守在一线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一时间,这些老校友成为校园内外争相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很多师生表示,"他们身上迸发出的优秀品质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目前,该校学生自发组建的理论社团8个,各种学习小组近百个,以班团为单位,面向更大群体建立的微博、微信等学习交流平台435个.
每年至少有百余支社会实践队伍,千余名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社会实践,一万余人次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文化是高校最闪亮的名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该校用文化凝聚大学的精神内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代一代传承,一点一滴传递,正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诠释.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3)中国大学生为啥在英国更易出成绩当前,英国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3类,分别是MSc(授课型硕士学位)、MPhil(研究型硕士学位)和PhD(研究型博士学位).
在英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硕士学位是被拆分淡化的:一方面设置MSc学位满足一般硕士文凭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MPhil硕士学位筛选研究型人才.
MSc学制为1年,其中9个月为研究生课程,课程内容与国内研究生第一年的课程设置类似,基本上是一些专业课,使学生了解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后3个月完成一个毕业设计,撰写学位论文并答辩.
MPhil硕士学位相较于MSc是一个偏向于攻读博士的过渡学位.
一般来说,具有本科学位的学生(无论哪个国家颁发的学位)均可直接申请攻读英国PhD学位.
PhD教育没有专业课设置,也就是说学生在入学后直接进入课题科研状态,这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在录取这类研究生时,导师会首先征求学生的意向:是想在一年获得MPhil硕士学位,还是想3年获得PhD博士学位,根据学生的意向给他们贴上不同的临时"标签".
然而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二者并没有任何差别.
学习一年后,学生也仍有机会在Mphil学位或PhD学位之间改变意向.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09整体来讲,MSc培养很像一个本科教育的缩影,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了解专业知识和非常基本的课题研究过程.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一年能很好地适应英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决定是否要进一步深造.
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英国获得的硕士学位属于这类学位.
它的优点是时间短,不足是学生的科研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本科生相比只是增加了一些专业知识,虽是硕士学位,但更像是一个本科的提升学位.
MPhil学位一般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但不愿或能力无法达到攻读PhD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学位.
我们可以认为,英国的MSc+MPhil硕士学位与国内硕士研究生学位类似;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对于研究型人才的选拔,MPhil+PhD学位模式更具有连贯性和灵活性.
英国PhD学位攻读起来相较于上述两个硕士学位难度要大很多.
攻读学位期间,学生每年需要向学校提交一本类似MPhil学位论文的年度报告,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及成果,并由导师及校内一名老师组织答辩,评估决定是否让其进入下一年PhD学习.
学生一般在完成第3年的PhD工作后进行博士学位答辩.
与国内的博士论文和答辩不同,英国的PhD学位论文格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格式,与国内博士学位论文格式相似,但没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另一种是论文发表格式,如果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3篇以上期刊论文,可将所有期刊论文打印并与前言、结论和章节装订即可.
英国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需要4-8个小时,然而气氛却更加放松.
学生一般用5-10分钟介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之后评委就博士论文内容逐页提问,问题涉及基础知识及一些非常开放的问题(甚至可能超出课题涉及领域),全面考察该名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具备未来独立研究的潜力.
答辩完成后,评委会给答辩学生一个答辩决议:获得PhD学位、延期获得PhD学位、获得MPhil学位或不予授予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博士毕业没有成果研究,是否授予博士学位完全取决于该名博士生是否具有符合要求的科研能力.
导师如果认可该名学生的工作,同时答辩评审专家认为该名学生达到毕业标准,即使没有论文发表仍然可以获得PhD学位.
总体来说,英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更倾向于"科研潜力"的培养而非"科研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中国学生在英国高校比国内更容易产出成绩影响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然而我认为,除上述培养模式的区别外,还与三个"jing"有着莫大的关联,即心静、敬业、竞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三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心静.
在英国读书是一件非常"安静"的事情,相比国内的环境,《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0中国学生在英国高校的活动并不很多,除了科研,每天少有其他活动.
英国的导师非常敬业,勤奋、负责、及时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我曾亲身经历,凌晨两点发出的邮件,四点便收到了批改过的文章;一篇50多页的论文,自起草至发表,导师逐字逐句地修改补充十余遍.
英国导师一般指导二十多名学生,但却时常让学生感觉自己才是唯一的学生.
相比之下,中英两国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对科研型人才的选拔和创新人才科研潜力的培养等方面,英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23)【论点摘编】俞正声在会见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强调高校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24日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全体代表,充分肯定这些年来高校统战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他强调,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
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统战工作,不仅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巩固壮大统一战线,而且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俞正声指出,要认真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深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在新的起点上将高校统战工作推向前进.
做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工作,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体现尊重包容,既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又善于联谊交友,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高校是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基地,要支持他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多为他们提供不同岗位历练的机会和成长进步的平台.
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的前提是充分信任、重要条件是大力支持,要敢于给优秀党外人才交重任、压重担,支持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引导他们积极议政建言,鼓励他们创新创造,当好党和政府的智库,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俞正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统战、教育工作部门加强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和支持,高校党委切实履行好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真正把党中央关于统《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1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主持会见活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参加会见,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孙春兰强调,高校是我们党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展示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一个窗口,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要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以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为主线,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重点,做好高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作,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抵御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引导高校港澳台侨学生增进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意识.
要加强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创新思路举措,完善机制载体,改进方式方法,配强工作力量,形成开展工作的合力.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统战部门、教育工作部门,部分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25)杨振宁:中国和美国教育体制各有各的好一辈子结缘物理学,并且不顾困难或荣耀始终不弃的原因是什么杨振宁回答:是兴趣.
既然兴趣这么重要,一个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呢杨振宁指出如果对某些东西特别敏感,对某些东西容易发生兴趣,就值得注意,"也许这个就是你特别有本事的一条路.
往这个方向走,也许就能发展出来.
"杨振宁说,兴趣是动力源,但仅仅凭兴趣还不够,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工作.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读研究生时,曾为一个课题付出几周的辛苦劳动,但一直没有突破困扰.
而时隔数年之后,却因在路上和一朋友的闲聊突然触发灵感,回到办公室后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多年来疑惑的问题打通,并为此写出好几篇重磅文章.
所以他总结出来学术成功的三大步骤就是:兴趣,准备,最后是突破.
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必须抓住这种机会.
双方各有各的好,正确的方式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应该给他一些美国启发式的教育,而对于美国的小孩,可以让他适当地多做习题.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中国教育体制不好,美国教育体制好,这是错误的.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5.
11.
6)《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2林中祥(南京林大教授):令人担忧的大学为了国家奖学金,一些导师将上一届研究生的科研数据让下一届研究生发表,其实实验是上一届研究生做的,这个研究生的研究数据再给下一届发表.

其目的是为了打个时间差,拿到奖学金.
这无意中给学生示范了什么评奖学金的时候给研究生干部加分.
本来学生干部是为大家服务,也是大家对他们的信任.
一旦评奖学金时为学生干部加分,这服务马上变味,沾上了铜臭.
单纯的学生关系,可能就因此不单纯.
要知道,国家奖学金硕士是2万元呀.
学生考试作弊,在大学已经成为"常态".
作弊手法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许多教师反映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将严格要求的教师评为"差",将考试放水、上课不严格要求的教师评为"好".
虽然这只是部分学生,但反映出价值观出了问题,是与非混淆.
一个大学体系,一是要传授知识,二是要进行思想与公民道德的教育.
虽说个别现象难以避免,但如果这现象比较普遍,即使不占大多数,也是非常不好的,甚至是可怕的.
难道中国的大学管理层不知道中国的教授们不清楚教授群体是无力,管理层是无为,最后没有人为此负责并承担责任.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9)坚持改革创新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
高校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统筹谋划.
做好"十二五"规划总结如何总结"十二五"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找"——找不足,找差距,找信心.
找不足,就是找我们缺少什么.
哪些指标该有、该达到,而我们没有、没达到.
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为什么没完成是目标定高了,还是落实出了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查找工作上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找差距,就是找我们还差在哪.
哪些指标我们虽然也有了,但是还有差距.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3要坚持目标导向,既要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也要横向看兄弟院校的发展情况,查找我们的差距.
一定要选好参照系,确定清晰的目标.
基于学校的目标,各学院的目标是什么、各学科的目标是什么与目标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查清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找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
找信心,就是要找准希望在哪.
要准确判断学校的发展状态,目标确立了,问题找到了,差距清楚了,"十三五"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发展路径也就清晰了,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也就有了.
可以说,"十二五"规划的总结是"十三五"编制的前提,它既是对各学院、各单位"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考核的主要依据,也将成为"十三五"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
准确研判当前的机遇和挑战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每一所高校还必须紧紧围绕"三新"——新形势、新变化、新矛盾去深入分析自己面临的现状,充分认识外部环境的特征和深刻变化,以及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新形势是什么从国际形势来说,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交叉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信息产业跨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三流交汇.
从国家战略来说,两机论证、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都与北航密切相关.
从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讲究的是"以质图强".
这些新形势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变化是什么从外部环境来看,基础研究目前已经是衡量高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我们既有的方式能否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我们如何既能保持航空航天特色、工程技术优势,又能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作为基于新形势和新变化,我们面临怎样的新矛盾我们在体制机制、运行方式等方面,要如何作出相应调整和谋划,又怎么来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总之,高校内部外部多重矛盾交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善于应对和处理矛盾,将矛盾转化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
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首先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要解放思想、对标一流.
要敢于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也要善于借鉴国内兄弟院校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务必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想敢试,形成新理念、找到新方法、走出新路子.
二要强化质量、突出特色.
如北航作为行业性特色明显的大学,学科面比较《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4窄,面对整个评价体系的转变,必须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坚持空天信融合,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从根本上打破束缚、释放活力.
如北航可围绕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国家实验室、新型交叉研究中心来配置和整合学校资源,充分发挥人、财、物的最大效益,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其次,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综合改革与"十三五"规划的关系.
综合改革是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的措施和手段,"十三五"规划是对未来五年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部署,综合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抓手、推手、先手,"十三五"规划是学校不断深化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的安排和目标具象化战略.

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二要处理好学院改革与学科改革的关系.
一般而言,学科是学院建制的依据,也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学院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大力建设其承载的学科,以学科的发展带动学院的发展.
但学科并不是绝对的"三八线",也不是某个学院的专属.
推进学科改革就是要打破学院之间的藩篱,坚持"跨界大交叉思维"和"宏观整体思维",以学科整个知识体系为基础在全校范围内统筹和配置资源,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要认真分析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基本特征,院系核心指标和学科建设核心指标要严格与之对应,统筹推进学院改革和学科改革.
三要处理好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关系.
一所大学的学科情况是其学术能力、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
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北航现状而言,追求大而全的学科门类不现实也不可能,必须加强对学科的规划和布局,分析我们现有基础和空天信融合的办学特色,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建设有能力、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我们常说要赢在转折点,制定"十三五"规划,就是要找准支撑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支点.
我们要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要求,严字当头,关键在于"严"上,严格要求,严肃态度,严密组织;实字压轴,最终落到"实"上,目标要实,步骤要实,行动要实.
总之,要以严和实的精神制定好"十三五"规划,扎实落实,从而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10)《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5发挥高校作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对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也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一手抓好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手抓好"十三五"高校科技改革发展的谋划,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一要抓紧研究制定高校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高校现实基础,明确"十三五"期间高校科技改革发展重点领域、重大举措;通过制定规划统一思想,为"十三五"期间高校策划提出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承担建设国家重大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指南.
二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转变高校科技组织方式.
引导高校聚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高校技术创新优势,通过学科链和产业链的联动实现与市场对接;进一步强化高校有组织创新,优化教育部科技委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高校系统凝练提出国家重大项目建议、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加快在研究型大学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在若干优势领域培育一批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战略科技重大攻关和前沿基础研究、代表国家能力的国家实验室和科学中心.
三要加强政策研究,为高校科技改革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研究提出规范使用高校科研劳务费建议,真正解决科研经费使用"见物不见人"的问题.
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间接补偿机制的建立,明确高校科研间接费用是国家对高校科研队伍和科研环境建设成本的预算补偿.
全面梳理试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发布《教育部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四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
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评估,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的落实,推动国家级、省级、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科学定位.
深入推进高校科技评价改革,重点推进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代表性试点单位深化科技人员、基地、平台和团队评价改革,逐步扭转将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数量过分指标化和目标化的倾向.
加快建设以高校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为主的专职科研人员制度,改革博士后制度,建立国际访问学者制度,利用科研经费建立一支以访问学者、博士后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研队伍.
加快形成高校基础研究稳定支持制度,改变基础研究投入方式,减少竞《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6争性投入,增加稳定的财政扶持.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须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纪之梦.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推出"211工程""985工程",以加快推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985工程""211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国部分重点大学和学科,取得比较突出的建设成绩.
但是,正如国务院在下发总体建设方案所提到的,以前的重点建设方案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采取计划手段,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高校.
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随着"985工程""211工程"的推进,列入这两个工程的高校获得了国家大量的财力投入.
这些高校在获得国家重点投入时,也作出建设一流大学的承诺,甚至还列出了具体时间表.
但是,这些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也引来诸多争议,主要问题是,北大、清华等高校近年来能拿得出手的一流大学建设成绩单,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而科研成绩也主要体现在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
由于论文发表数大幅增长,北大、清华等校在一些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上名次有所提前,可一流大学不是排行榜中的大学,也不是论文中的大学.
重视学术研究且是发表论文的学术研究的大学,不但偏离了大学的基本功能(培养人才),而且变得功利而浮躁——大量论文并不具备原创价值,只有评职称、申请课题、项目验收的用场,教师往往疲于应付科研任务,荒废教学,这令学生和社会公众对大学办学极为不满.
这次,《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办学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问题,重新理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总体而言,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资源(长期来学校一直抱怨缺钱缺人才)的问题已经不是特别突出.
以资源为导向的一流大学工程,只会加剧功利化和行政化,当前最缺的其实是基本的办学制度.
好的办学制度才能让资源发挥作用.
在笔者看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着力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要转变计划思路,从过去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部分高校重点《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7支持,转向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大学在竞争中形成特色、办出一流.
不得不承认,虽然"985工程""211工程"对改善大学的办学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它给中国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大学被分为三六九等,破坏了平等竞争,基础教育方面则名校情结严重,高考焦虑没有随招生录取率提高缓解反而加剧.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认真对待社会关于废除"985工程""211工程"的呼声,建立市场竞争机制.
从全世界范围看,一流大学从来不是靠计划打造的,而是在竞争中形成.
各类行政计划、工程的本质是对大学进行行政治理.
《方案》提出,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适当减少支持力度,用意就在于打破以前拨款"终身制",一定程度引入竞争机制.
希望能切实落实,以此激发高校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学校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近年来,我国大学频频曝出教育丑闻和学术丑闻,这都因没有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学校办学由行政主导,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不分,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没有管理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的权力,大学的办学被行政和利益因素纠缠和干扰.
今年北大和清华为抢高分考生、"状元"而开撕,就令网友大跌眼镜,感慨两校斯文扫地.
对于我国大学办学存在的问题,国家在制订教育规划纲要时已有深刻认知,进而提出了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设想,要求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内部完善现代治理.
但推进这些改革,缓慢而艰难.
这次总体方案,再次提出,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因此,如何落实改革关系到总体建设方案的成败.
以笔者之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之所以遭遇阻力,根源在于缺乏让政府和学校行政必须放权的改革机制.
为此,建立这样的改革机制是我国的当务之急,换句话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在于启动教育改革,建立让行政必须放权改革的机制.
这一机制应该有两个要点:一是把教育改革纳入立法程序,由人大立法推进而不能由行政说了算,让改革做到"于法有据";二是大学内部治理应建立师生参与管理、决策、监督、评价的机制,落实师生在办学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
如《方案》所提,要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岗位《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8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流动等制度,加大对领军人才倾斜支持力度.
这不能只有学校行政决策,而必须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这些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工作,打好这样的基础,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就将"水到渠成".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26)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须提升科研和国际化水平北京大学郭丛斌、孙启明在《教育探索》2015年第2期撰文,将我国内地顶尖高校的各项指标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的科研和国际化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尚有差距.
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各高校要重点完善科学研究激励机制,制定"质、量并重"的奖励方案,努力提升国际化的程度和质量,积极融入国际科研协同创新潮流,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科学发展规划,建立高校数据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众校长热议一流大学建设:不是简单复制西方"211""985",这两个代码般的数字为广大师生家长熟知,在人们心中,这代表着重点大学、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
日前,这一"重点"的概念全面升级,我国高等教育追求的,将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近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高校负责人.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成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问题记者: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校长陈骏:当前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和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都必然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独立的大学精神,能够为各行各业培养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能够取得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对本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为何要在当下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特别是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学术积累和发展前景、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院校,《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19其中一些院校和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但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万立骏:发达国家依托一流大学带动国家富强、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路径表明,一流大学在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产业革命、文化繁荣中始终肩负重大使命并担当重要角色,成功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到较高水平或新阶段后的迫切需要.

记者:《方案》出台的意义何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方案》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迈向高水平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也为全面推进高校综合改革提供了指引和强大动力.
打破高校身份壁垒,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记者:此次《方案》和以前的相关建设有什么区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以前的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世界高水平的大学这一宏观目标,但对高水平大学的具体要求没有做出界定.
《方案》则提出了"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和"进入一流前列"的明确要求,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大学、学科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

记者:《方案》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机制方面有什么突破周玉:《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机制.
为支持高校差别化发展,《方案》提出分类推进,既适度发展综合性大学,也支持发展小而精、有专业特色的学校.
而且,明确规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分级支持",即中央高校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地方高校以地方财政支持为主.
《方案》建设机制完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强化绩效、动态支持",更加强调绩效导向、引入竞争、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扶优扶强.
而且,《方案》第一次明确提出"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自主权和安排经费的能力".
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突出我国高校的特色,并充分激发高校争创一流办出特色的动力与活力,有力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朱秀林:《方案》打破身份壁垒,实行适度开放,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
它鼓励竞争,为全国不同类型的高校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引导不同类型的高校结合自身和区域特色,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0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扎根中国大地记者:怎样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朱秀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创建一流大学,不是简单复制西方大学模式,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
中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
陈骏: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路径,根源都在于体现了国家特色、民族特点和文化自信,在于引领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自觉肩负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
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坚持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瞄准世界一流,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就是要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拥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毕业生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就是要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推动和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发展;就是要作出一流的社会贡献,支撑和服务人类科技和文明进步.
(原载《人民日报》2015.
11.
9)针对目前高校中存在的诸多"教与学"问题,专家呼吁——深化教学改革,不能用体制机制改革代替"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近日在广东珠海闭幕.
本次论坛以"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针对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交流.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以及中国高教学会理事、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等60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作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主旨报告.
他指出,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教与学"问题,出路在于扎实的教育教学改革.
瞿振元强调,深化教学改革,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不能以《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1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通过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使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
要抓住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补足实践教学短板,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
要建设优良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要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建设、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优良教学文化.
"瞿振元说.
论坛同期举行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列论丛赠书仪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作了讲话,并在论坛上作了《我的教学改革情结》的书面发言.
周远清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强国课题研究,促进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统一,取得了一些共识.
在《我的教学改革情结》一文中,周远清表达了自己与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深厚感情,主要的体会有: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教学工作的内容是搞好建设、管理、改革,总体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是基础;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
在大会主论坛及"课程体系与学科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等3个专题分论坛上,50多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英国高教学会会长斯蒂芬妮·马歇尔作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教学、课程与方法》的报告;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作了《什么是"现代化"的课程》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就"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作了报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结合清华综合改革实践情况探讨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情况等.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7)让"创客"有大舞台早在2014年9月份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就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于是,一浪接一浪的"大众创业"热潮席卷全国,形成了"万众创新"的良好态势.
当下,响应中央号召,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劲头,不仅成就了众多草根"创客",更成就了中科院以博士群体为"主阵营"的科学家"创客"群.
而其中,创建于2011年7月的"中科创星·众创空间"分外引人注目.
这不仅《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2是因为其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5.
19亿元,更因为它是由连续6年荣获中科院"院地合作一等奖"的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负责组建、管理和运行.

"自主创新、自费创业"据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秋荣介绍,研究院如今拥有科研人员600余名,其中像常东亮这样的"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7名、博士117名、硕士129人.
相对于一些"国千、省千"人才凤毛麟角的地区而言,研究院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富矿".
研究院地处浙江省嘉兴市,作为浙江省的地级市,又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如此多的拔尖人才义无反顾到此"安营扎寨"对此,陈秋荣向记者解释,这一切都要归因于研究院"自主创新、自费创业"的口号.
在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心中,这句口号不仅耳熟能详,也早已化成了一股实践的原动力.
研究院综合办主任尤建宏告诉记者,2004年研究院开始全面启动科研人员创业行动,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自费创业".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全院100多名科研人员已相继自掏腰包7000多万元,成立公司57家.
其中,已有20多家企业振翅高飞,成长为活跃在省内外的高科技企业.
"应用是'金',如果科研成果都停留在'空中楼阁',那即使是科学家群体也会惨遭被社会淘汰的命运.
"研究院定位于产业应用技术研究,目标是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其走出科学"殿堂",成为支撑浙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我们有中国最精良的人才队伍,聚焦前瞻性工业技术和应用研发,以促进中科院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为目的.
有中科院的保驾护航,我们没有理由不成为人人羡慕的'创客之星'.
"陈秋荣坦言.
"创客部队"在这支精锐的"创客部队"中,常东亮的名字异常抢眼.
除了"千人计划"的身份外,他更是一位颇为"老练"的生意人.
他在嘉兴中科化学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全球首个化学制剂交易平台,单月便实现最高交易额20亿元.
在陈秋荣眼中,常东亮是一位"能折腾、敢折腾"的人.
他在嘉兴孵化和创办了嘉兴中科化学有限公司、浙江科源化工有限公司从事药物中间体和化学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2011年他又响应国家号召,创办了嘉兴摩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正式进军"互联网+"领域.
"他是个'眼疾手快'的'猎奇'高手,能通过敏锐的创业判断力,迅速确定市场风向标.
"陈秋荣说.
"常东亮也是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培育的一位创新创业新星,更是目前互联网经济中一位耀眼夺目的青年才俊.
他聚焦全球互联网经济,创办的嘉兴摩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估值已超20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3筹划纳斯达克上市的前期工作.
"尤建宏补充道.
像常东亮这样借助研究院平台成长起来的先锋"创客"在研究院并不罕见.
据了解,陈秋荣也是研究院最资深的"创客".
他既是该研究院的党委书记、院长,也是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这位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毕业的材料物理学博士,生产镁合金新材料已有10余个年头.
研究院如今集聚了24家中科院研究所、41个中科院创新团队,其带来的人才、技术和成果,逐渐转变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经过10余年的积累,他们与当地企业贴合更加紧密,市场化日益成熟,团队创新创业更具活力.
凡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创业的路上往往是鲜花和泪水同行.
"有些人放弃先前优厚的待遇从'零'开始,有些人自掏腰包抵押了房子,在研究院的每一位成功企业家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创业历程.
"尤建宏感慨道.
"关注公益"作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团队,研究院也是浙江和嘉兴科技治水的主力军,这其中就包括和睦桥港、长住桥港、朱家桥港、贤家桥港、明月河……根据嘉兴市治水办发布的权威数据,中科院实施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的51条河道,各类水质指标平均提升率40%以上,水质明显改善.
而这些都要归因于《关于支持推进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战略合作协议书》的签署和中科院STS项目在嘉兴市的实施.
据了解,2014年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面向浙江省嘉兴市目前生猪养殖密集、河道水体严重污染的状况,于嘉兴市布局、实施了12项STS项目,由此拉开了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在嘉兴科技治水的序幕.
"应用技术除了可以带动生产力和商业的发展,我们的科研人员应更多地关注公益事业.
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研究院的另一工作重心.
"陈秋荣告诉记者.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23)"创新驱动"呼唤大学课堂教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10月19日在吉林大学举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次大赛作出了重要批示,他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我国有2500万在校大学生,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庞大的、充满生气的群体一旦激发出强大的创造潜能,我们整个社会将是怎样一个生机勃发的型态.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4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此起彼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老会长周远清部长提出:"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观念的改革是先导"以及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四个"投入不足"的问题,即教学经费、领导精力、教师对教学、学生对学习投入不足等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
对我国高校存在的教育方法偏死问题,虽然没有想出得力的办法,但他说,总有一天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我们习惯把提升质量与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在思忖教育改革时,总喜好从教育体制机制、教育宏观管理上着眼.
真正的教育改革应该把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这才是所谓"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改到痛处是教学"的真实意旨.
查阅最近两年在"985"和普通本科院校进行的"关于学生听课反应"的调查,结果超半数同学认为,大学课堂气氛差、缺少互动;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学,同学间缺乏互助与合作学习,普遍存在"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
笔者不久前参与高校教学评估活动,在一次随堂听课中,一位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法律意识见被要求回答的学生一脸惶惑,便告知定义在教材的某页.
真不知,即使是学生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这样的问题形式在大学课堂上价值几何其实在我们的本科教学的课堂上,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有很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仍停留在"填鸭式"教育上,只是简单的"提问—回答".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们的大学左冲右突,不断改革,却总是踽踽独行,收效甚微.
2005年,钱学森先生问前来看望的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样无奈的感慨其实也不只是我们才有.
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资深学者尼尔·加伯勒以"难以寻觅的大思想"(TheElusiveBigIdea)为题在纽约时报对着美国的高等教育大声疾呼:这是个缺乏大思想的时代.
每一种形式或者水平的高等教育可能都有自己的突出成就,但也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和我们一样,对高等教育的期许都超过高等教育的现状.
问题的关键是要厘清当前我们的本科教育实际情况,分清优势与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有序教改.
学者马陆亭曾经讲述过:一位对中美教育都熟悉的华裔美籍人士在国内的一次研讨会上说到:"前几年,如果有学生家长问我孩子到美国读研究生好还是读本科好我会回答先在国内读本科再出国读研究生;而现在,我会建议他们让孩子直接出国读本科.
"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没有把国外新模式里好的东西引进来,还丢失了自己旧模式下好的东西.
虽《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5然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性不够,但本科教育还是严谨扎实的.
笔者认为我们的本科教育问题主要出在千篇一律、缺乏生气、"教"与"学"各自为伍、课堂缺乏弹性等方面,教法不当是本科生创造力不足的真正原因.
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课堂上,教师真正讲授的内容并不多,但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反观我们的大学课堂,"一言堂"随处可见,教师要求课堂互动时,学生总是低头躲避,"上课出耳朵,考试背笔记"的现象非常普遍.
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对学生没有课前课后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同伴互助、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的"刚性"要求.
大多数都是"打开书本授课,合上书本走人"的课堂传授模式,这种教学文化显然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发达高等教育体制下,教师更多的工作量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上,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体现在课前、课后学习,这样在课堂上才有讨论的话语准备,每一位同学都有"口欲言"的冲动,才会有充满生气的课堂教学.
所谓"翻转课堂"要求即是如此,重新设计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学生课前课后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参与网络讨论互动、查阅材料,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
教师则更多地与每个学生交流,采用多种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6)2015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论坛:创新创业要避免走入"动物园式"误区"2015·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论坛"日前举行,来自人民大学、英国苏赛克斯大学的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交流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伟国在论坛上表示,"我们现在要避免走入一个误区,即把这些协助、支持创业的设施、孵化器、众创空间变成动物园,过度引导、固化思路、淹没原创精神.
"杨伟国认为,动物园模式的创业有可能带来的不是创业,反而是社会的负担.
他提倡建立一种自然保护区式的创业环境,做好环境、制度的准备与权利保护,让创业者在真正的市场环境中去发展.
国务院参事汤敏建议大学生去寻找创业蓝海,"一定要做互联网公司,你做不过那些已经有丰富经验、有大投入的公司.
去找那些没有人做的、社会非常需要的领域比较可能成功".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6(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4)创造力不能禁锢在专业框架之内近日,从上万件作品中冲杀出来的783件进入了第十四届挑战杯终审决赛,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的优秀作品,竞争堪称火爆.
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大赛火爆的背后,是创新的不易,大学生的创新仍面临着诸多瓶颈.
如何搬走大学生创新的绊脚石,让优秀创意和作品多些更多些,值得深入探讨.
笔者这次也指导了学生参赛,从指导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要搬走大学生创新的绊脚石,学校和教师应当做的,就是"耕耘培土",把整体的育人环境调适到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冒"出来的状态.
什么才是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冒"出来的大学教育环境笔者认为,不搞选拔性的实验班,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兴趣、抱负自由进出"拔尖计划"相关培养项目,有利于营造自由宽容的研究氛围,这种非集中培养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的自主性代替了教育者设计的考试选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与更高强度专业培养的学生未必成绩最好,但一定对科研抱有最大的热忱和投入.
同时,学生对研究发自内心的向往也能极大地激起教师的育人热情.
以笔者所在的复旦大学为例,在拔尖计划教育资源配置时,以一对一的师徒相授为重心,导师和学生面对面、手把手的互动能较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创造力不能被禁锢在人为设置的专业框架之内.
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往往只是在前人的道路上向前走出一个新的脚印,然而还有大量的创造发生在专业的交叉、碰撞、交融之中,更重大的创造往往是对既有专业的挑战、颠覆.
如果教育被禁锢在专业内部,就等于关闭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闭塞了创新的源泉.
这就对大学的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今,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而不提倡专业主义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当我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尽可能完整不偏狭的教育,坚持不圈定少数人给予特殊培养;当我们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的才性禀赋胜过对专业堡垒一厢情愿的固守,我们欣然发现,高度自主学习的学生"冒"了出来,他们不受专业阻隔,敲响了热心育人的教师办公室的门.
当学生获得了拓展自我的机会,真正找到自己的学术志趣之后,在专业上的造诣毫不逊色.
这也是广义的本科通识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创造"凝聚着高《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7度智慧,这是"人"独有的特性.
所有"创造力教育""创新思维"之类技巧性的训练,本质上只是一件很朴素的事——培养丰富而美好的人性.
把一个心智尚未完全舒展开的青年早早地挤压进一个专业管道是令人遗憾的,可能会导致专业上欲速则不达,人格的培养上也会有所缺失.
不刻意圈定最强的学生和最强的教授,导师和学生之间反而更加志同道合,不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专业化培养,专业教育反而更加健康茁壮.
笔者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体会到了这几点有价值的做法,但这些都离不开大学长期积淀的精神传统和尊重个人禀赋的文化氛围.
不论是创新人才培养还是一流大学建设,中国大学可以更从容,更从本质上下功夫.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24)专家认为,大学生应学会正确面对创业失败,将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人生财富大学生创业: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王伟帆是新疆一所高校的学生.
一年前,他在大二时选择了休学创业.
由于遭遇资金短缺难题,他所带领的创业团队被迫中断了项目运营,最终创业失败.
创业失败给王伟帆和他的团队带来了很大打击.
根据规定,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不再进行创业时,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但由于创业失败的打击太大,王伟帆觉得没有颜面面对曾经无私帮助过他的老师和同学,也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尽管学校和他的父母做了不少思想工作,他最终选择不再返回学校继续读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王伟帆这样的学生并非个例.
有的大学生创业失败,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各种舆论压力.
由于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一些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情绪低落,难以从失落感和消沉情绪中走出来,甚至放弃返回校园继续读书.
那么,创业失败之后,大学生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他们如何才能走出失败阴影重新出发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杰认为,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提供好服务,把风险防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减少失败案例.
要提前在心理上做好预案,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时,把风险提前告诉他们,把如何面对失败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可能的失败等内容加进去,筑起"防火墙".
大学生创业失败之后,高校有责任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把学生引导回校园.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8新疆农业大学宣传部长张小楠认为,作为家长,在自己的孩子选择创业的时候,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一旦失败,家长要有包容心态,要给孩子"松绑".
学生自己则要把创业看作实践学习的内容之一,从收获经验的角度来看待失败,开始新的大学生活.
乌鲁木齐实培学校校长、创业指导专家邹联华则认为,对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其实一开始创业,就已经成功了.
"从其有创业的想法,到找到创业的项目,再到接受创业培训,最后到进入实质性创业,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的筛选,能从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的也是极少数.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大学生一开始创业就已经是成功者了.
"邹联华说.
艾力·如苏力,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研究生.
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他依靠自己的"红外线馕坑"系列发明专利开始创业,成功注册了公司,如今年销售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谈到该如何面对创业失败,艾力·如苏力说,一路走过来,他收获了很多.
即便创业失败,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教训的价值,也是其他大学生所没有的,这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创业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结交的朋友、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都是能够给人生'加分'的,对就业也十分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创业失败,岂不也是大学生的另一种成功"邹联华说.
张杰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敢于尝试,敢于失败,不怕失败.
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面对创业失败,要将失败看成人生的一次历练.
"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创业仅仅是人生的一小步,人生还很长,还有很多机会走好后面的路,关键是正确面对,重整旗鼓再出发".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2)大学生"双创"教育期待企业护航近年来,在出口贸易低迷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却以30%以上年增速高速增长.
但是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却遇到难以解决的人才瓶颈问题.
日前,首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现场,深圳市互联网贸易交流协会会长胡新振直言不讳,"跨境电商常常几个月都无法招聘到合适人才,而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却难以找到工作,矛盾的根源就在于产学严重脱节.

""'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为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
"胡新振认为,传统创业者需要了解生产到销售的所有过程,这要求创业者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
但互联网将生产与营销过程割裂,创业者只要精《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29于某一环节,就可以实现自我创业.
"如今社会变化远远快于学生培养方案的更新.
以清华大学为例,在4年前就定好学生培养方案,但变化天天都在发生.
"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顾明教授介绍,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扎实的创业体验,学生步入社会就能拥有较为成熟的创业心理和经验,成功率就能够大幅度提高.
如何弥补学业与产业、学习与创业之间的"交轨鸿沟"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副院长毛居华认为,院校占据着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应主动探索校企联动机制,搭建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平台,把产业、企业引进校园,为大学生"双创"教育保驾护航.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非常低,但越是这样,越需要社会深度参与.
"顾明教授深有感触,大学生创新创业更需要真实的企业和产业环境,需要熟悉产业和商业规则,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不能建'空中楼阁'.
"基于此,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联合全国数百个商圈商会、数万家跨境电商企业和全国院校,正式举办"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商圈商会和跨境电商企业与院校广泛接触.
大赛期间,近400家企业参与了本次比赛竞赛环节,为参赛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商运营平台.
学生参与的跨境电商企业总成交额超过1亿美元;近500名学生与300家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初步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深度互动.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孙家广院士认为,孤立地、静态地看待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不可取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各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应是新技术与产业的化学过程.
跨境电商大赛正是探索了一条这样的新路.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30)大数据时代学习可否赢得自由扫二维码签到上课,喝杯咖啡的工夫选感兴趣的内容学学,然后进微信课堂跟老师同学们讨论……今后,上班族充电不用再老老实实坐回教室听课,而是每个人都有一套为自己量身定做并可以随时调整的"学习清单",只需利用闲暇的零碎时间,就能在最短时间里学会自己最需要的知识.
而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便是"大数据"带来的教育革命.
近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
该论坛创办于2000年,每年一次,已在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间轮流举办,关注的都是时下较前沿的教育动向.
今年的主题是"新常态下继续教育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0机遇与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会上提交的49篇论文中,大部分学者关注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议题——大数据将给继续教育带来什么共识:继续教育应是最个性化的学习眼下风靡全球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已经让人们体验到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改变.
"这些新生事物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一定会改变我们的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严继昌对眼下"慕课热"应用在继续教育中,有着冷思考,"好的技术归根到底还要为教育服务,好看不中用是在浪费钱财和精力.
"他认为慕课等技术只承载了部分"教"的信息,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需要加强学习支持服务.
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人.
而大数据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开放""互动""参与"的互联网精神注入对人的教育中.
"大数据让我们能够记录学习的全过程,破解过去不可能发现的学习问题,甚至预测今后的学习方向,真正让教育可以实现'私人定制',这尤其适用于继续教育.
"天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闫婧怡老师的观点是,大数据时代的继续教育,将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基础教育面向的都是中小学生,学习目的大致相同,还有统一的教育大纲和考试要求的框框;而继续教育不同,每个在职学习的人都有各自具体的、千差万别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那么大数据可以让学习成为个性化的一件事.

"探索:一边盯市场一边盯学生事实上,近几年,继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
"以前很多人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考证,拿个文凭找工作,或者交点学费认识一些同学.
"天津大学高端培训中心主任殷红春发现,近几年大家越发关注"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在他看来,继续教育必须顺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思考问题: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学习时间碎片化,如何满足这些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些都能在大数据中找到答案.
"你有没有发现网站越来越了解你根据对人们网购习惯和支付特点的分析,甚至能够对经济走势作出预测;网上交易记录也开始被银行作为信用参考.
这些对用户信息的分析都是源于对大数据的利用.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钦铭研究的领域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网络信息检索等.
他已经着手开始探索继续教育中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1一是分析市场需求.
他们尝试通过分析一个区域成千上万的网页数据,了解这个地区人们关注的热点关键词,进而分析出人们对各方面的需求,分析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
二是分析教育过程.
包括对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分析,以及记录学生在学习慕课或其他教育视频的时候,什么时候点击,在什么地方停顿时间长等,做出其学习时行为相关性的研究.
根据研究随时改变教育内容和方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教育.
他的观点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王福胜的认同,他认为继续教育通过筛选、整理、分析这些数据,所得出的结果不只是简单、客观的结论,更能用于帮助"预测未来".
"一只眼要向外看,即研究市场,通过对行业过去的数据分析,能预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只眼要向下看,即研究学生,更完整地搜集学生的数据,能预测出个人的成长路径,为学生服务.
"困境:挡在大数据应用前的三道关虽然一些高校的继续教育已经在探索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但真正被业内人士承认的大数据应用却少之又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以"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的新策略,新机制,新方法"为题的分组讨论会上,王福胜的这句总结语令与会学者莞尔.
和他一样,很多学者认为,实现大数据应用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各种信息数字化.
"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很多学校没有留存数据、收集数据的意识.
大量学生的信息仍停留在纸质卷宗上,学生各个阶段的数据也很难实现对接共享".
大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也是绊脚石之一.
香港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翁永光说,曾有一家美国企业向他推荐用于学校教育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的一整套成熟系统,但费用高得吓人.
有的学者提出,高校如果自主研发,需要开放市场,鼓励和发展一些企业来参与开发,技术的研发才会焕发出活力.
还有更深层的学校机制上的问题,也需要理顺.
而这,往往是最艰难的一步.
"不管怎样,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了,我们必须要跨出这一步.
"王福胜说,"大数据将让学习变成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5.
10.
12)中外合作办学要致力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厦门大学薛卫洋在《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0期撰文认为,相较于国内传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和发展的原始基点是在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体现出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因此,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判的根本标准就是《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2在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能否满足学生、社会等主体的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程度.
我们要在明确其独特价值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合理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观,并以此引领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数据治理应成为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科技大学许晓东等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撰文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高校数据治理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利和控制的活动集合.
高等教育数据治理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大学决策科学性和大学管理效率的需要,可以分为数据的获取和、整合和分析、解释和预测几个阶段.
为高等教育决策系统提供支持是数据治理的动力所在,因此数据治理理应成为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反腐根在何处有人说﹐现在大学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
事实或许真是如此.
看看近年来被查出的招生腐败﹑基建腐败﹑科研项目腐败﹑论文剽窃作假等﹐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感到可怕﹐进而为大学的现状深感忧心.
可以说﹐今天的大学已经不是原来的大学﹐既不是那十年前普遍感到经费紧张的大学﹐也不是三十年前普遍感到科学春天来临的大学﹐当然更不是一百年前把学术自由奉为圭臬的大学.
大学中的很多人也"不再是"原来的人了﹐既不是十年前普遍学历不高的人﹐也不是三十年前以言利为耻的人﹐更不是五十年前充满科学和爱国情怀的人了.
时代在变﹐大学也在变﹕校园变得越来越华丽,办学规模日益庞大﹐追求真理的大学之风正逐渐被追求利益金钱之风所替代.
许多大学奉行的就是功利主义至上的原则﹐一切围绕经费在转﹐是否探讨真知则在其次﹐甚至可以不顾.
可以说﹐许多大学为名利所困.
大学之人追求的是"成功"二字.
何谓成功﹖就是外部承认.
外部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一切为了讨外部喜欢.
而自己真正相信什么并不重要.
久而久之﹐人变得空心化﹐变成单面的功利人﹐从而唯利是图也就很自然而然了.
这种大学风气﹑个人追求﹐自然会影响大学的方方面面.
因为人们都很着急,只怕自己落后了﹐所以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竞争和开采方式﹐一切都追求最大化﹐唯恐对不起自己.
在这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成功法则指引下﹐人们往往会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腐败就不可《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3避免了.
大学校园滋生的腐败现象与社会上出现的腐败﹐道理是一样的.
即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运行过程不透明﹐权力缺乏有效制约﹐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败.
在市场经济成为主流的今天﹐无论是大学人还是社会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很少能够不为所动.
而现在大学权力只有垂直式管理﹐而无横向的监督和制衡﹐这样的大学权力运行模式当然就难以抵御腐败的侵蚀.
从心理学上说﹐人的腐败动机大多来自一种被剥夺感﹐即认为自己的贡献没有得到正当承认﹐于是便刻意地利用手中的权力资源进行寻租.
这种心理就是所谓的"堤内损失堤外补".
那些掌握权力的重要人物往往不认为是职务本身所带来的便利为他提供了开展工作的机会﹐而认为是自己的特殊能力为学校带来了贡献﹐于是总认为别人的贡献不如自己,不"多拿一些"就对不起自己.

这样,当可以寻租的机会到来的时候便蠢蠢欲动﹐之后就欲壑难填﹑一发不可收拾了.
随着大学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掌握权力的重要人物存在的营利空间越来越大﹐于是防范大学腐败也就越来越困难.
单单靠个人的觉悟已经不足以防范腐败﹐而且腐败多半是群体性的﹐这样﹐防范腐败就更加困难.
事实上﹐靠外部监督的话成本往往是非常高昂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效果.
如何建立制度性反腐已经是大学治理中最为急迫的课题之一.
要实现大学治理﹐治理结构变化才是根本性的策略﹐不解决结构性问题﹐就很难根治腐败现象.
腐败的根本在于权力过于集中﹐权力不受制约﹐群众难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乎许多制度设计就容易成为摆设.
在大学治理结构变革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应该让教授们对校长的人选具有推荐权﹐换言之﹐没有经过教授推荐的校长就是不合法的.
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校长﹐教授们应有资格去罢免.
如果有了这个制度设计﹐校长可能会谨慎使用手中权力﹐在干部使用中可能更注重人品和才学﹐而非只任用自己的亲信或靠个人主观臆断.
人们常说﹐吏治腐败才是最大的腐败.
大学内出现的腐败现象也是同一道理.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13)高校自主开课不能太随意不论是行政力量对高校开设专业、课程的干预,或者是社会舆论的动辄质疑,都可能构成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影响,不利于学校自主办学.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4近日,西安某高校开设了一门"青春无悔课",要求女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
理清究竟是怎样的课程,对分析这一事件很重要.
如果这反映的是学校或学院层面的意志,那么,这需要反思学校的育人理念;而如果是开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那这要追问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有无合理的评估机制.
但不管是哪种情形,都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即高校还不懂得怎样自主开设校本课程.
近年来,随着落实和扩大高校自主权改革的推进,高校自主开设专业、课程的空间增加,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不少高校在建设、增设校本课程时,却有些随意,往往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学校和学院领导,决定增设本校的校本课程,相关教师按照领导的意图落实;二是鼓励教师开设课程,但对课程缺乏论证、评估,只要教务部门批准,就列入选修课表,供学生选修.
这样一来,高校新增的课程经常引来舆论争议,在高校、教师看来是创新,可却遭遇"无用"、"无聊"、"低俗"、哗众取宠以及有违伦理等质疑.
从自主办学角度看,舆论的争议,又形成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干扰,如何设置专业、课程,怎样开展教学,是属于学校和老师的权利,但高校的办学现状无法让高校获得社会对自主办学的尊重,这让自主开设校本课程陷入两难困境——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而学校也对社会舆论多有抱怨,说这是抹黑、扭曲学校办学.
客观而言,不论是行政力量对高校开设专业、课程的干预,或者是社会舆论的动辄质疑,都可能构成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影响,不利于学校自主办学.
行政部门、社会舆论可以对高校进行监督,但监督主要针对高校的战略、财务,以及是否公平对待师生,是否侵犯师生的权利,而高校则必须建立用好自主权的机制,以此树立自主办学公信力.
回到这则新闻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签承诺卡,这属于什么教学活动如果是学校布置给教师的教学要求,那么学校有权要求吗如果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有权要求学生这么做吗学生承诺拒绝婚前性行为,这就能让青春无悔吗这些问题,都该是学校、学院在论证课程时要涉及的,进而为开设课程建立基本规范,把高校自主开设校本课程纳入正轨.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0)《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5院士增选应彻底去行政化今年是院士制度改革后中科院首次进行院士增选.
按照新的规则,院士遴选渠道较过去"收紧",只有院士推荐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两种渠道,减少了非学术因素干扰.
这些措施是有积极价值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院士评审就全面摆脱了行政和利益因素的干扰.
院士评审就应该是纯粹的学术活动,没有行政和利益等非学术因素干扰,这有助于保持院士头衔的纯洁性,也让院士制度真正发挥激励年轻学者追求学术理想的作用.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8.
3)人民日报:培养世界级大师向短期功利主义说"不"我国人才规模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大师更为稀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何让世界级大师"冒"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核心和引领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让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是当下破解"高精尖缺"培养难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崛起真正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
即便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再取得几个大的科技突破、再出现几个重大新药创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
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远远不够……"这是日前召开的"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上发出的强音.
这番话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却也让人不禁陷入深思,究竟是什么让曾经为世界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人,近一百年来在世界重大基础科学领域创新中鲜有建树、陷入沉默世界级大师的缺失,限制人才成长和激发生产力的机制、土壤与环境,或许是症结所在.
而改变这样的现状,要从扭转目前悄悄蔓延于高校的"短期功利主义"倾向开始.
为什么中国学生普遍缺乏"激情般地好奇""现在的学生,聪明,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科研创新的动力却明显不足.
"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超时,这位长期工作在我国航空航天科研一线的学者不无忧虑.
杨超介绍,长期以来,国外对于中国实行高科技限制政策,许多国际前沿《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6的技术无法引进,到现在为止,在装备制造方面,国外对于中国的科技限制依然控制在二到三代以上的差距.
以大飞机制造为例,即便我们对于发动机的原理以及相关关键技术难点都已搞清楚,但在材料与制造工艺方面却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而恰恰这些,更需要科研的耐心、潜心与笨功夫.
因为每一道高质量叶片的取得或许都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加上每一道工序的温度等状态控制都不尽相同,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对科研有着浓厚兴趣,并能够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和积累,这也是当前青年学生身上最为缺乏的.
创新动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科研的兴趣与好奇心不足.
"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
"爱因斯坦的话,我们耳熟能详.
10年前,4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甚至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兴趣与好奇心.
"一流成果的取得,一定是建立在对问题持续的关注和默默坚持的基础之上.
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思考几年,甚至十几年,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要摆脱功利、浮躁与诱惑,没有足够的兴趣与强大的好奇心,无法坚持.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钟章队分析,"很多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基于一个重要思路的提出,我们常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而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一个基于浓厚兴趣与强烈好奇心,基于持久观察与思考.
这一点,目前中国学生普遍缺乏.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质中,中国学生普遍缺少的是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思维.
好奇心往往随着学业的增长而衰减,小孩子最喜欢问问题、最有好奇心;小学生要差一些;中学生更差一些;大学生上课一般很少主动提问题;到研究生阶段,往往需要老师点名要他们回答问题.
事实上,求知欲与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平时多思考问题,多问一些"好的问题",就慢慢会"独具慧眼",能提出超出一般人想象力的问题.
对此,"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也颇为忧虑.
为什么中国学生喜欢问"学这个有什么用"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无论做研究还是学习,学生们总喜欢先问"有用""无用","有用"指的是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
比如在校学生选课前喜欢问这课有什么用,对面试和找工作有用吗,老师们在听取在校生对课程设置意见时,就常常会听到对找工作没有用的课的抱怨,或对找工作有用的课为什么不多开一些、开早一些的疑问.
即便是做课题,也会选择更容易短期出成果的,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往往不受欢迎.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7这是采访中许多高校老师普遍反映的问题.
如果说兴趣与想象力的缺乏已经成为限制一流人才"冒"出来的主要因素,那么,"短视"与"功利"则成为进一步阻碍人才成长的重要原因.
"我们身处一个短期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中.
"对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分析,当我同已经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交谈时,他们对大学时期所上的课的评价与在校生截然不同,令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如此无用,而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后来实际上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这种不同反馈的反差正是当前教育领域"短期功利主义"的例证.
钱颖一直言,学院在学生低年段开设一些厚基础、强素养的课程时,往往承受很大压力,因为这些课程看起来与用人单位对于技能方面的要求无关,因此,学生在大二大三去用人单位实习时,与其他同类院校的学生比起来,往往会比较"吃亏".
但其实,正是这样看似"吃亏"的课程才会对人才最终成长为"大家"至关重要.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提供了最有力的例证:目前,困扰一流法学人才培养的最大难题,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法学理想的缺失,是有关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教育的缺乏.
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许多法律方面的知识,但是却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树立法治的意识,缺乏法律职业道德与操守的培养,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会出现超越法律界限、滥用职权、机械执法等问题,还有一些人甚至将法律当成商业与牟利的工具,没有真正将法治国家作为理想与毕生的事业去追求.
在培养一流人才的过程中,知识以外的内容更重要.
WTO上诉机构现任大法官、中国内地首位在WTO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张月娇结合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供职于国际机构,你就代表你的国家,你的一言一行,都彰显你的综合素质.
语言能力、演讲水平、文学与历史的底蕴、艺术修养、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卓越国际人才身上必备的素质,而这些也是秉持短期功利目标的教育所提供不了的.
为什么"短期功利主义"大行其道显然,缺乏兴趣与好奇心,教育与受教育过程中的"短视"与"功利"绝非一朝一夕形成,与环境、机制、土壤,尤其是评价导向息息相关.
"根据现行的制度要求,博士生必须要在毕业前发表3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按时取得学位证,但是我们知道,重大的科研课题三五年内往往都很难取得有效成果和明显的突破.
就我个人经验而谈,如果带的是五年制的学生,还敢给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前沿的、探索性强的课题,如果带的是三年制的学《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8生,只能布置一些短期的课题,因为要保证学生按时毕业.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张学记言语中颇多无奈.

"如果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老师都没将兴趣与精力用在真正高水平的科研上,我们又怎能要求学生们如此呢,短期功利主义的倾向,不仅存在于学生身上,更存在于高校教师身上.
"有学者戳到痛处.
我们看到,"SCI""EI"等国际文献检索的英文简称,是不少大学教师的"心病".
在我国高校教师评聘工作中,能否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并被这些国际文献检索库收录,几乎被等同于评价该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
因此,无论是青年学者还是资深教授,都要围绕着这个评价的杠杆打转,围绕发表文章疲于奔命.
"在这样的评价导向面前,愿意从事基础原创性、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等费时、费力,又不易出文章的研究工作的青年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大家都立足于短平快的课题.
"杨超坦言.
加之目前高校的综合排名、专业学科排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高校学科的评价关系到高校的地位、声望和生源,博士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了高校争抢的"稀有资源",而如何申请到博士点和科研项目,高校的科研水平是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看到,国外很多高水平的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实体,都在积极致力于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反观我们自身,却将大量本应该花费在科学研究上的时间用在了写文章上,而且,往往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文章含金量并不高.
"别让"短期功利主义"成为教育之痛,我们需要重温一位北大老教授曾经的提醒:我们的一些精英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批评的不是一般的利己主义者,而是那些学过很多知识、善于利用制度的缺陷和传统的弊端,同时又没有高尚志趣、远大志向与人格底线的利己主义者.
当然,制约"高精尖缺"人才成长的原因还有很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还将继续探讨并试图寻找解决之道.
(摘自2015-11-25《科学网电子杂志》)招研少了好"学苗"中西部高校如何应对磨破了嘴皮,开出了奖学金、提前进实验室等一系列优惠条件,陈锋还是没能说动一心想走的学生.
这位西部某重点高校博导只能提笔给学生写下"保研推荐信".
这是今年第六个找他写推荐信的学生.
陈锋心里五味杂陈:"弟子学业有《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39成,有了在更高层次高校求学的机会,我当然高兴.
可原来的保研政策还分校内推荐和校外推荐,能保送的学生中,大约20%选择保外,剩下80%会留在本校,我还能发现不少科研的苗子.
从去年开始,政策全放开了,不再分保内保外,好学生走了太多.
"每年十月前后的保研季演化成了白热化的"掐尖"大战.
2014年7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规定推荐高校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
而此前各校的保送名额分为校内留用和校外推荐两类,只规定"校外推荐不能少于20%".
某西部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校今年拿到保研资格的学生中,近80%选择离开.
而据他了解,其他中西部兄弟院校,在这方面"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让生源自由流动,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办法.
而另一方面,当行政约束的"保驾护航"不再存在,学校要怎样改变又该用什么留住好学生从"围追堵截"到软磨硬泡王琼是西南某大学的辅导员,从去年开始,她的工作单上多了"季节性"的一项:从5、6月份开始,轮番找大三尖子生谈话,摸清"动向".
"我很理解这些学生的选择,但这是学院的'硬性任务'.
"如今,班主任、辅导员轮番上阵,尽可能地留住优质生源,已是不少中西部高校的通行做法.
在"实战"中,王琼总结出一套经验:"先从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读研规划,再时不时透露一些留校读研的'内幕优势',顺便普及一下之前师兄师姐外推的'悲催'经历.
我还加了他们的微信和QQ,从他们的状态或者同学对谈中探寻蛛丝马迹,掌握动向.
"但一次次"交手"下来,王琼有着和陈锋一样的无奈:"说得再好,学生们到头来还是都走了.
"保研新政出台前,有"校外推荐不能少于20%"的规定,王琼们根本不用下这么大力气软磨硬泡.
依靠行政手段"围追堵截",在各高校,尤其是不具备地域优势的中西部高校中已成共识,以往的研究生推免也由此滋生出不少乱象.
"哪有学校愿意把自己的好学生交流出去呢所以每年外推名额都卡在20%的及格线上.
"西部某"985"高校研究生院老师刘兰说.
"当年,我们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只能在'内保'与'外推'间二选一.
我本来想要选择'外推'冲一冲,结果从老师、爸妈到舍友都劝我放弃,轮番轰炸下,我投降了.
"西部某高校在读硕士张静至今遗《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0憾.
可失去了行政命令的"保驾护航",无论是"围追堵截",还是软磨硬泡,中西部高校"留人"成效不佳.
"我们专业135名同学,4名同学拿到推免资格,大家都义无反顾全部选择了'外推'.
"西南某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王一川说.
"往年我们面试都是成批组织的.
可今年,只能来一个学生组织一场,生怕人家不来.
招生标准上,原来都要求英语必须过六级,现在连四级过没过都不敢要求了.
"刘兰替学校感到委屈,"没有地域优势、生源优势,还要服务西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现行机制下,相互矛盾的各种政策,也挤压掉了学校"休养生息"的空间.
"对政策导向我们是支持的.
只是想能不能别这么快,给我们一个缓冲的时间.
"私底下,刘兰和同事把保研新政称为"休克式疗法".
因为在人才加速流失后,她还要以日益凋敝的优质生源规模去应付教育部门的各项考核:"每年评价指标里就有明确的'生源质量'一项,必须写清楚招了多少'985'学校、'211'学校的学生.
而且这些评价直接涉及后续的经费拨付、学科点评估,长此下去,会恶性循环.
"政策补偿,杠杆调节在不损害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化解这样的人才困局"就保研新政来说,保证学生选择权和人才自由流动,是好的价值导向.
但放到中西部具体环境中,这就需要对生源受损方开出补偿政策.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认为,应尽快出台补偿政策,对现状进行杠杆调节:一是从外部,提高受损地区院校的学生奖助政策,二是从内部,逐步提升办学实力.
前不久,青海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上推出了一批举措.

从长远来讲,生源获益院校有义务扶持受损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奇认为,"阵痛期"应该会持续很久:"学校应该思考如何结合区位优势,办出特色.
比如在西部高校研究风沙防治、寒旱学、敦煌学等,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培育母校忠诚度,也是当下中国高校需要补上的一课.
"在美国,如何保留学生,是各个大学都会下力气研究的课题.
他们会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就跟踪其成长,提前观察其有没有科研取向,由此将学生分成不同序列,并及时让最优秀的学生接触到最优秀的导师,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罗燕介绍,这种对学生的关注,有助于让其养成对母校浓郁的感情,即便以后去外校求学,也会选择在适当时机反哺母校,而不是简单的"一走了之".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1"制度变革永远是一环套一环,当其中的一环被改进了,剩下的便不那么匹配,于是产生了进一步变革的需要.
"罗燕说,"在保障学生升学自主选择权之后,如何打造强大的西部研究型高校以服务于国家战略,是改进的下一步目标.
"(摘自2015-11-04《科学网电子杂志》)【信息集粹】十三五规划建议:使高校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
十三五规划建议涉及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也提出了几点重要发展方向.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关于高校办学自主权,教育部在今年也有相应的举措.
截至2015年7月,教育部核准发布了全部112所"211工程"高校(含38所"985工程"高校,军事院校除外)章程.
各高校的章程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高校自主办学从此有章程可依.
同时,高校章程还在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推进教授治学,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和治理框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完善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机制等方面,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具体规定.
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会议强调,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要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2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在职业教育建设方面,教育部近日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行动计划》明确,到2018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要达到142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一定规模.
《行动计划》明确,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此外,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
办好特殊教育.
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摘自2015-11-04《科学网电子杂志》)教育部通报3所高校4起违纪问题典型案件教育部党组召开视频会通报3所高校4起违纪问题典型案件12月1日,教育部党组召开视频会,对近期查处的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等典型案件进行通报.
教育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部机关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直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处、院系党政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3要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75个分会场参加会议.
1.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常委、院长王次炤为其女违规操办婚宴问题.
经查,2015年6月,王次炤在其女儿举办婚礼中,利用职务便利,接受与该校有共建关系北京某国际艺术中心提供的婚宴优惠价格,邀请学校同事、下属参加婚礼并为婚礼服务(其中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5人),造成不良影响,其行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廉洁纪律.
学校党委书记郭淑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人,对王次炤为其女违规操办婚礼虽有要求但未予阻止,亲自出席婚宴并致辞,没有严格履行主体责任.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逄焕磊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第一人,对王次炤为其女违规操办婚礼未予阻止,亲自出席婚宴,没有严格履行监督责任.
经教育部党组、北京市纪委研究决定,给予王次炤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委员、院长职务;分别给予郭淑兰、逄焕磊党内警告处分.
2.
北京邮电大学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问题.
经查,自2003年起,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北京邮电大学有关部门及科研人员通过列支会议费、餐费、住宿费等方式,将套取资金(主要为科研经费)支付到北邮科技酒店,用于有关支出,结余资金形成"小金库",涉及资金达到280余万元,造成国家和学校资金流失,严重违反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廉洁纪律.

该校出现大范围违规违纪问题,既反映了学校监管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制度执行不到位,也反映了学校对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不严格,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
为严肃执纪问责,经教育部党组、北京市纪委研究决定,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放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委员、副校长职务;给予党委书记王亚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晞党内警告处分.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亚和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违规兼职取酬等问题.
经查,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在6家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取酬126.
6万元.
刘亚在经济实体中的兼职情况,未向组织报告,兼职取酬未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中申报,严重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和组织纪律.
经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在担任院长期间,先后在4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兼职取酬合计人民币152.
9万元、港币120万元.
汤谷良虽向学校报告了兼职,但隐瞒了取酬问题,还多次持因私护照出国执行公务,擅自延长出访时间和更改行程路线,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其妻子、女儿往返美国机票费用,严重违反了党的廉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4纪律、组织纪律和外事工作纪律.
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中兼职取酬、不得用因私护照出国执行公务、不得套取挪用贪污科研经费,中央三令五申,教育部开展过多次治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校长施建军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发生的领导干部兼职取酬等问题未能有效制止并查处,导致学校发生的违规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造成不良影响负有领导责任.
经教育部党组、北京市纪委研究决定,给予刘亚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委员、副校长职务,追缴其违规兼职所得;分别给予王玲和施建军党内警告处分.
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研究决定,给予汤谷良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处分,追缴其违规兼职所得.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同志在会议上强调指出,这次视频会是教育部党组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采取这种方式、在这么大范围内通报违规违纪典型案件,主要目的就是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敲响警钟、亮起红灯,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进一步强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保证教育改革发展顺利推进.
教育部密集通报和曝光一批违规违纪问题,就是要释放一种强烈信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教育系统绝不允许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存在之地,也绝不允许个别领导干部在其位不履职、不尽责、不担当.
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警醒起来、行动起来、严格起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面做好从严治党各项工作.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照检查,举一反三,学习贯彻中央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一次党规党纪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一次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回头看,深入开展一次财经纪律大检查.
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落实两个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一把手"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敢于担当、敢于亮剑,纪委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依规依纪开展纪律审查.
越往后执纪越严,此后再发现类似问题,将从重查处,严肃追责.
(摘自2015-12-02《科学网电子杂志》)论文撤稿事件涉及基金项目将陆续追回近一段时期,百余篇中国论文被国际学术出版集团轮番撤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透露,虽困难重重,但基金委《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5还是对标注基金支持的22篇被撤论文全部进行了细致调查,结果显示论文涉嫌造假基本属实,相关基金将陆续追回.
被撤论文中,BMC撤稿中标注基金资助的有6篇,一共得到8项基金资助;Springer撤稿中14篇标注基金支持;爱思维尔撤稿中2篇标注基金支持.
基金委监审局局长陈越透露,当事人在调查之初往往极力逃避责任,否认一些事实.
此次被撤论文涉及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情形各不相同,有当事人自己完成由第三方机构润色的,有当事人提供部分数据第三方机构加工的,还有完全代写的,要分别核实这些情况十分困难.
"比如有个人一开始坚称是自己写的,我们就问他去过几个数据库,他只说得出一个,可他的文章里说到七八个,然后他就说自己只写了一部分.
"陈越说.
有些合作从合同里无法看到真相,只能从补充合同里看到是否是代写的.

基金追回的大致原则是,如果申请基金时依据的前期工作与被撤论文有关,那么基金项目要撤销,经费要追回.
如果是在基金执行过程中发表的被撤论文,那么要看发表时间,什么时候出现问题就从什么时候停止执行基金,追回论文.
对于已经结题的项目,如果是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实行之后的,涉及到被撤销论文,经费也必须追回.
陈越说,撤稿事件发生后,基金委的第一反应是立即取消了2015年以被撤论文为依据的基金申请,共13项.
杨卫认为这是社会转型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
BMC查出的虚假评审信息通过出版物道德准则委员会共享给其他出版社,因此有了后续的施普林格和爱思维尔的撤稿.
"因为BMC发现的这批虚假评审主要是中国人,所以后面引发的两个全球大出版集团的撤稿大部分是中国的,但还不能因此判断中国的这类现象更为严重.
BMC是隶属于施普林格的一个医学类杂志,因此后续被撤论文大部分是生物医学类的,也不能因此判断其他领域就没有发生此类现象.
"杨卫说.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1.
15)教育部新规:参加创业可折算成学分教育部日前在官网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
新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实践等进行了支持.
新增"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实验等活动以及自主创业、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习成绩,具体办法由学校制定.
学校应当鼓励、支《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6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新增"创新实践、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20)教育部拟修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失信开除学籍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并就此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
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7>>亮点一充分保护学生权益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学生的权益给予了充分保护.
不仅要求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并且明确提出"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处分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或者其代理人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此外,征求意见稿首次将诚信教育列入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记录.
记录学生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等诚信记录,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诚信记录时效由学校规定".
>>亮点二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征求意见稿明确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和社会实践,新增"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实验等活动以及自主创业、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习成绩.
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亮点三多类情形不得转学征求意见稿对高校学生转学进行了更明确规定.
新增"考生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的"、"通过定向就业、艺术类、体育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未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或未使用高考成绩录取入学的(含保送生、单独考试招生、政法干警、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等)"、"跨学科门类的"等情形不得转学.
>>亮点四明确入学复查内容在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对于高校新生入学后的复查事项作出了详细规定.
除了要复查学生考试报名、志愿填报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身体健康状况能否符合报名体检标准外,还要复查考试过程、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以及录取资格等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而且还明确规定学校可以就"认为需要复查的其他事项"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者,学校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摘自2015-11-25《科学网电子杂志》)《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8"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15日在上海宣布共同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同日举行.
通识教育重在人的自我完善,开阔视野和格局,促进"学以成人",培养思辨能力和创造精神,形成文化上的自觉意识.
此次四校共同提议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呼吁有志于开展通识教育的大学都能加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来,开展交流与协作,共同推动通识教育在中国乃至华语地区的发展.
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甘阳,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强世功,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项目主任曹莉,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孙向晨,以及来自重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先后作了"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与反思"专题报告.
当天下午,与会嘉宾还围绕"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专题讨论.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16)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式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据人民网报道,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共青团进一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联盟的发展要把握好"服务谁"的问题,将联盟建成凝聚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的有力载体,要把握好"服务什么"的问题,突出和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的核心需求,把握好"怎么服务"的问题,增强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联盟成立后,将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加强与相关各方联系对接,培养、推介、选树、宣传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加强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1.
25)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于2013年4月,由现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49重庆大学校长的林建华倡议发起,首批有29所"985"和"211"高校加盟,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最好的课程,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运行模式,让优质课程资源在东西部高校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并以此带动跨校跨地域的教学团队建设.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7)12个地方和高校试点管办评分离改革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工作近期展开,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的支持下,上海市、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西北大学等12个地方和高校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并开展了改革探索.
据了解,12个试点单位的改革探索涉及学区制综合改革、教师职称评审、教师校长聘任、教育行政审批与执法、社区与家校之间多向互动、高校巡视诊断工作等方面.
其中,上海市实施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高校经常性经费与专项经费投入比例由此前的3∶7调整为7∶3,高校经费自主统筹权大大扩增;浙江省向地方教育局下放了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级职称(职务)评审权等事项;青岛市在教育局内成立了行政审批与执法处,探索教育集中审批、综合执法模式,在以法治方式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据介绍,下一步,各试点单位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突出重点,在管办评分离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27)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建立新型校园反馈机制清华教改:听到学生的声音"2015级新生开始废百分制而采用等级制,这一重磅消息就是最先从这里发声的.
此外,我们还是参与等级制制定、补退选时间安排、阳光长跑体育改革的唯一学生力量.
"谈起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一年来的成果,卢森颇为自豪.
在这一年中,他以清华大学首届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主席身份,参与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参与教改有多大作用2014年11月3日,清华大学发布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并面向校内所有本科生招募委员的通知.
消息甫出,便在学生中引起不少关注.
不过,《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0也有人疑惑:学生参与教改能有多大作用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能否通过咨询委员会得到解决"希望能有机会以学生视角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建立新型校园反馈机制,让它变得更好.
"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四学生卢森乐于为同学服务,经过多轮严格遴选,他成为首届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主席.
这个委员会很"不一般".
20名学生委员来自理、工、文、艺术等学科,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接近一半人有出国交流经历.
用卢森的话说,大家都很"厉害",有学术大牛、竞赛大神,也有文艺特长生,有的有创意,有的有激情,个个特色鲜明.
但在卢森看来,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经常对自己学习的课程产生各种思考,对学校课程体系的优缺点深有体会.
不一样的是,他们乐意用心聆听其他学生的反馈,并将其传递到最应该听到这些声音的地方.
"学校将我们作为本科生代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意味着此番改革的动作之大,对学生的关注之深.
正因如此,咨询委员会必须尽早进入角色,加快工作进度.
"卢森说.
20人如何代表14000人二十几个人如何能代表本科生,真正发挥正确的"咨询"作用,是摆在卢森和咨询委员会面前的最大难题.
自成立以来,卢森一直带领着咨询委员会高效运转,他们不但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提炼了十余个选题,而且还设计了自己的标志,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来自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并呈现沟通和解决的结果.
经过反复的归纳、研究、讨论,委员们达成一致:要把同学们的"大意见"整合起来,科学"吐槽"!
"每一个问题向上都对应于不同的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我们分别去传递信息.
"卢森说.
基于调研结果,委员们认为"不能并行解决所有问题",决定"抓住主要矛盾""以提案为导向,用提案促改革""做一个问题就做实、做透".
几个月里,他们与各个教学主管部门反复沟通、讨论,先后提出了"适当降低平台基础课学分""中期退课"等多项提案,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院系课程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无数据,不说话",是他们奉行的理念.
卢森带领委员们从科学调研方法的学习入手,认真研究每一个问题的层次和问题间的逻辑.
学分绩改革是他们年度二号重点任务,通过访谈学生、教师,了解56所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14所著名高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撰写成的学分绩改革提案,有多条已被学校采《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1纳.
让改革听到学生的声音负责联系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佩,很快就体会到咨询委员会对教学的重要性:"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也必须听到学生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学校很多工作也在沟通和交流中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每一次观点的碰撞,得到的是更深的理解与体谅,换来的是更严谨的政策措施.
良好的互动循环,也推进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这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
"大一新生委员新闻学院学生左烜晅说,"尽管争论是常有的事情,可这样的争论非但没有让大家松散,反而让大家越来越亲.
"平时,卢森不仅用心协调各委员工作,整体推进各项进程,还尤为重视委员会的建章立制.
在他看来,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是新型学生智库,在新型校园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架起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这意味着委员们要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从学生到校园管理者的转变.
"培养人,是大学的根本.
教育教学改革要靠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学生是教改的主角,改革要依靠你们.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上任后与学生代表座谈时的这番话,一直激励着学生委员们,继续投身到这项新鲜的事业中.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1)武大出台教改方案回归人才培养本位11月3日,在武汉大学2015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校长李晓红提出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促使大学回归人才培养本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武大出台了《武汉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及8个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改革本科教育,营造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文化.
为了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核心,今年3月起,武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全面提升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长达8个月的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
通过在各院系召开研讨会、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国内外专家研讨调研等形式,最终确定了此次本科教育改革方案.
针对国内大学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状,此次武大本科教育改革重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2办学理念.
注重艺术和体育教育,促进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动力.
李晓红说,本科人才培养主导地位认识不统一是目前本科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
直面问题,学校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此次本科教育改革就是希望能重新定义、重新认识本科教育,确立人才培养在大学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武大副校长周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成人"教育应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4)厦门大学:2016年博士招生超七成不需要初试厦门大学2016年的博士生招生,七成以上将不需要初试,而是直接采用"申请加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测重于能力测试.
厦门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这一招生改革的目的是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希望最终能以能力作为博士研究生录取的标准,改革后,那些不擅长笔试,但综合能力较强、科研能力突出、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只会考试的"考霸"相对没有优势.
在此之前,博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要考外语、专业课和人文科学基本素质(或数理基础与能力).
厦大实行"申请加考核"后,考生可跳过初试,直接向院系递交申请材料,筛选合格者再参加院系组织的能力测试.
厦大从2013年开始实行这项博士生招生改革,2016年将有七成以上院系都将实行"申请加考核"制.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2.
1)西安电子科大教师拼讲课学生比"动手"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紧锣密鼓研制本科生动手能力水平测试办法,拟于下学期正式实施.
作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要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西安电子科大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3年以来,该校从完善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等8个方面制定50项措施,积极探索构建基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本科教育体系.
学校把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本科生课程作为聘任教授岗位的基本条件,并设立"优质教学质量奖"、"我最喜爱的老师"等奖项,鼓励教师专注教学.
学校实施"学在西电"行动计划,《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3狠抓学风建设,通过严格学生课堂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将教师参与度纳入年底考评等措施,强化学习过程监管,实现一、二年级学生到课率均达100%.
根据改革制度安排,学校将在3年内使本科教育投入增量达到一亿元,确保本科教育资源优先配置.
学校新设立了100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校长基金.
除创新创业校长基金外,西安电子科大还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允许在校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同时,在校内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工作坊等全要素、开放式的创客聚集地,促进创意产生、产品落地.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7.
9)北林大新教师人人有科研启动基金北京林业大学传来消息﹐该校今年新入职41位青年教师刚刚通过了答辩,全部获得了学校特设的科研启动基金专项资助.
为此,学校投入了270万元.
这个基金项目是该校青年教师"基础能力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
据悉,该校已形成了"分层次﹑分阶段"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基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拔尖人才培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四个阶段.
学校采取了系列措施,帮助新教师尽快明确个人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发掘创新潜力,加速完成与所在学科领域融合,增强科研素养与学术能力.
项目自实施以来,已向277名新教师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超过1200万元.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12)哈工大与在长企业新建五项校企合作近日五家在长企业与哈工大新建校企合作关系,共促长沙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工科实力雄厚的知名院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服务我国航天国防事业的同时,该校也积极致力于将技术成果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转化,并在诸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机器人智能装备领域就是其中之一.
哈工大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第一家族",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研究的单位,建有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一批相关研究所、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行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领域产出了众多优秀成果,目前国内两家以机器人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之一的"博实股份",就源自该校.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4长沙市科技局局长赵跃驷介绍,2010年,科技局就与哈工大共建了"哈工大长沙技术转移中心".
截至目前,已推动哈工大与该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航天环宇等数十家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转让、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等多个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涉及机械、电气、材料、能源等多学科,有力推动了该市相关行业的发展.
本次推介会上,南博茂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力尔电机有限公司、湖南省浏阳市金生花炮集团公司、湖南省航天环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与哈工大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
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的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之签订了意向合作.
主要集中于解决面向服务的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物联网云端控制、花炮生产智能自动化装置等问题.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1.
23)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东大摘金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10月18日至21日在吉林大学举行.
由东北大学7名学生完成的项目"森之高科无线运动捕捉传感系统"以决赛小组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全国30强并最终斩获金奖.
本届大赛以"'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为主题,共吸引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508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
在3天的时间里从300支进入全国总决赛的优秀团队中评选出金奖34个、银奖82个、铜奖184个.
辽宁省高校共获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2个.
东北大学金奖作品"森之高科无线运动捕捉传感系统"项目在东北大学陆志国、贾建锋老师指导下,由龚佳乐、李琪、李子阳、仝允、邢春生、国镇疆、李海滨7名学生组成的森之高科研团队完成.
此外,该校杨坤、徐晓锦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嘿淘"也在此次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
同时,两个参赛项目在决赛的意向投资环节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金奖项目先后获得24家公司、企业竞相投资.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1.
2)中国传媒大学八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被通报党委书记被通报批评校长被免职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党组今天强调指出,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5问题严肃查处,决不手软,一抓到底.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严肃查处.
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对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等8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问题进行通报,按照程序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直违规超标使用公务车辆,违规占用下属单位车辆.
作为党委书记,对学校党委管党治党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重不力负直接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教育部党组决定对陈文申进行通报批评.
涉及党纪处分商北京市纪委作出决定.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校长苏志武,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直违规超标使用公务车辆,长期违规占用下属单位车辆,办公用房严重超标,违规在校外餐饮场所公款宴请,将赠送学校礼品未进行资产登记长期摆放在自己办公室.
作为校长未能履行好行政管理职责,对学校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严重不力、财务管理混乱、"三公经费"支出严重超预算、有关部门违规使用公款购买赠送礼品等负有直接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教育部党组决定,给予苏志武行政记过处分,免去其校长职务.
涉及党纪处分商北京市纪委作出决定.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吕志胜,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长期违规超标准使用公务车辆,办公用房严重超标,违规使用由原办公室隔出的储物间和会议室.
作为分管副校长,不能正确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对学校财务管理混乱、"三公经费"列支不真实、严重超预算和有关部门向组织报告不实等负直接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
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给予吕志胜行政记过处分,免去其副校长职务.
涉及党纪处分商北京市纪委作出决定.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姜纳新、财务处处长刘湧、后勤处处长周哲、党委校长办公室行政科科长铁俊及秘书科副科长陈莹峰,在接受组织检查询问时,提供虚假情况和材料,应付巡视检查和组织调查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撤销姜纳新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职务,由正处级降为副处级;给予周哲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后勤处处长职务;给予陈莹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党委校长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职务;对刘湧、铁俊进行诫勉谈话,调离原岗位.
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主动查找和纠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要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的要求,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2期(总第197期)156度一致,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
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党绝对忠诚,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把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立起来、挺起来,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到首要位置.

BGP.TO日本和新加坡服务器进行促销,日本服务器6.5折

BGP.TO目前针对日本和新加坡服务器进行促销,其中日本东京服务器6.5折,而新加坡服务器7.5折起。这是一家专门的独立服务器租售网站,提供包括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和洛杉矶的服务器租用业务,基本上都是自有硬件、IP资源等,国内优化直连线路,机器自动化部署上架,并提供产品的基本管理功能(自助开关机重启重装等)。新加坡服务器 $93.75/月CPU:E3-1230v3内存:16GB硬盘:480GB ...

Hostodo独立日提供四款特价年付VPS套餐 最低年付$13.99

前天,还有在"Hostodo商家提供两款大流量美国VPS主机 可选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文章中提到有提供两款流量较大的套餐,这里今天看到有发布四款庆祝独立日的七月份的活动,最低年付VPS主机13.99美元,如果有需要年付便宜VPS主机的可以选择商家。目前,Hostodo机房可选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两个数据中心,且都是基于KVM虚拟+NVMe整列,年付送DirectAdmin授权,需要发工单申请。(如何...

Boomer.Host(年付3.5美)休斯敦便宜VPS

Boomer.Host是一家比较新的国外主机商,虽然LEB自述 we’re now more than 2 year old,商家提供虚拟主机和VPS,其中VPS主机基于OpenVZ架构,数据中心为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目前,商家在LET发了两款特别促销套餐,年付最低3.5美元起,特别提醒:低价低配,且必须年付,请务必自行斟酌确定需求再入手。下面列出几款促销套餐的配置信息。CPU:1core内存:...

亚洲交友联盟为你推荐
海贼王644集海贼王600集以后的事件名称桌面背景图片非主流想下载非主流桌面背景,有没有专业的背景平台提供下载啊?腾讯空间首页怎么才能让自己QQ空间被腾讯推荐在QQ空间首页里面?视频制作软件哪个好什么视频编辑软件比较适合小白的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哪个好燃气热水器好还是电热水器好?网校哪个好请问在网校排名中,哪个网校是最好的?想找一家最好的来选择啊?dnf魔枪士转职哪个好dnf魔枪士转职哪个好几个职业p图软件哪个好有什么P图工具比较好用空间登录qq手机QQ能不能直接登录空间而不用上QQqqkj空间登录怎么限制qq空间登录.
域名空间购买 美国vps 域名备案收费吗 备案域名出售 购买域名和空间 cn域名个人注册 阿里云os css样式大全 新站长网 云图标 徐正曦 共享主机 东莞数据中心 上海电信测速网站 linode支付宝 免费个人主页 工信部icp备案查询 服务器托管价格 香港ip 免费获得q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