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使用手榴弹的经典战例
抗美援朝时候志愿军有句话,意思大概是冲锋枪加手榴弹,怎么着金不换。
我们军队运用手榴弹打击敌人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战例实在是太多了!说进攻,那就是冲上去一通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趁着敌人被炸懵了,上去跟它拼刺刀;说到防守,意思也一样,等敌人上来也是一通手榴弹,然后再来个反冲锋。
打仗是门艺术,话说的容易,但里面的窍门确实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
军队里扔手榴弹的士兵叫什么?
掷弹兵 掷弹兵是18世纪中叶欧洲陆军的一个兵科,最早是指军队中能投掷手榴弹的步兵。
由于当时的手榴弹(手持榴弹)体积重量类似小型炮弹,因此需要在步兵当中挑选臂力过人的士兵才有办法投掷,这些士兵在战斗中需要在己方战线的前面向敌方投掷手榴弹,因此在欧洲军队中将掷弹兵的称号作为表彰军人英勇战斗表现的荣誉称号,也彰显掷弹兵是步兵当中的精锐及佼佼者 。
掷弹兵是早期的短程炮兵单位,他们的作战方式比较像是步兵,也是最早能顺利炸毁建筑物的作战单位。
掷弹兵擅长反击步兵,还能对抗炮兵,但遇上骑兵就如同以卵击石、十分脆弱。
掷弹兵的速度比一般的火炮快,但还是比一般步兵慢。
掷弹兵最早被当作攻城步兵,专门丢掷装满火药的铁球。
掷弹兵必须够高够壮,才能将手榴弹掷到目标位置,或者至少要能投掷到够远的距离,以免炸伤自己的同伴。
但随着战术及科技的演变,掷弹兵后来发展成精练出色的步兵军团。
掷弹兵身着长尾大衣,并有钮扣、穗带及铜片作为装饰。
早期掷弹兵头上戴着高筒军帽,并带有熊皮的滚边或装饰。
为了方便掷弹,掷弹兵的军帽只有很小的帽缘,或没有帽缘的,即使掷弹兵后来以传统步兵的方式作战后也是如此。
谁能介绍一下使命召唤中的手榴弹
就是美国的m67手雷
M67手榴弹是一种碎片式手榴弹,主要使用于美国与加拿大军队,加拿大的编号是“C13”。
M67取代越战期间的M61手榴弹以及自二次大战就一直使用的Mk 2手榴弹。
M67装有3到5秒的延迟信管,可以轻易的投掷到40米以外。
爆炸后由手榴弹外壳碎裂产生的弹片可以形成半径15米的有效范围,半径5米的致死范围。
因为形状的缘故,又被昵称为“苹果”。
葛天裤裆藏手榴弹是个什么梗?
近日,由刘翔妻子葛天出演的抗日剧《一起打鬼子》(又名《来势凶猛》)因“裤裆里藏手榴弹”等大尺度奇葩情节引发网络热议。
《一起打鬼子》在地面频道停止播出、整治修改,上星(登陆卫视)基本无望。
据了解,“裤裆藏雷”桥段出现在该剧第29集。
在这一集中,由葛天饰演的“银妹”前去探望被日军俘虏的的土匪头子“莫大棒子”。
两人见面后,迅速上演了激吻、摸胸等激情戏码,其中不乏“软吗?”“给你摸摸”“那地方只属于你一个人”等内涵台词。
更令观众大跌眼镜的是,最后,“莫大棒子”竟突然从“银妹”裤裆掏出一枚手榴弹,高唱着"再爽一次"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对于这样的神剧情和大尺度画面,网友直呼:“刷新雷剧新高度!” 不过,对于质疑,该剧的编剧石小克却觉得很冤。
他认为,在不联系前后剧情的情况下,观众被这段“断章取义”的视频误导了。
石小克称,原剧本中自己写的是裤兜:“那个年代的东北女性的裤子有很深的兜,非常的厚,是可以用来藏手雷的,怎么可能放到裤裆呢,那里也放不住啊!”而对于剧中银妹做出的诸多豪放挑逗举动,他解释说,首先那是为了转移日军的注意力,其次则是符合两人分别为土匪和小偷的身份设置。
面对网友的吐槽和广电总局的整顿,葛天则回应说:“网络上流传的这部戏片段的剪辑上是有些断章取义的。
再说,我是一个演员。
那场戏我很满意,我很开心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和编剧的认可。
诠释角色是我的工作,是我份内的事情。
(只是)我接到一个角色,在创作的时候没觉得她是什么样的,而且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的事情。
我相信抗战期间比这艰难的事情或者更不容易的事情都出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