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硬盘是可以修好的.如果你的水平高的话,修好的硬盘也不会那么容易坏的.

如何将fat32分区转为ntfs分区  时间:2021-02-25  阅读:()
修理的原理有2种:1用lformat,hp,adm,dm,wipinfo,ndd这些软件是把坏道修成G-list增长坏道列表中的.
这个其实是一般的修理方法,这种方法那,比较容易掌握,也是普通人都是可以搞定的.
但是G-list列表的空间不是很大的,也就是500-700个之间的空间吧,如果硬盘坏道超过这个数字后,坏道就不能加入G-list列表了,也就是修不好了.
这种方法修好的坏道,也是对文件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它是修复成增长行坏道表中去了,系统是不可能访问他们的.
2用专业的软件和设备来修理.
本网站上有相关的设备.
这个修理的原理是把硬盘的物理坏道屏蔽成工厂坏道P-list列表中去的.
其实每个新的硬盘的盘片上都是有坏道的,只是厂家经过的特殊的手段,把它屏蔽掉了.
这样你们用普通的软件是查看不到的.
因为那些不是专业的软件(用hp的软件就可以查看到昆腾硬盘的P坏道列表,你们有兴趣的可以下载一个去看看).
问什么一定要把坏道屏蔽到p-list中呢,把它屏蔽到G列表中不就是行了吗!
但是一个硬盘的坏道是很多的,一般都是1000个左右和以上,G列表的大小有限制的,不大.
p列表就大的多了,一般都是4000个左右和以上,空间的大小和硬盘牌子和硬盘的容量有直接的关系,硬盘容量越大p列表就越大.
屏蔽到p列表中才可以修好更多的硬盘吗!
以上就是修好一个硬盘的原理,知道这个原理呢,就知道修硬盘是怎么回事了.
关于专业的具体修理,请浏览专业的维修设备相关的资料.
昆腾lalblc硬盘的通病昆腾公司这三款硬盘比较容易损坏,主要是电路板上的芯片发热严重,导致不稳定和烧毁,tda5247这个芯片,现象表现为在工作的途中,突然嗒的一声响和连续哒哒的响声,有时转但不认盘,有时干脆就不转.
如果用an8428ngak代换上它的话,性能会稳定很多.
在用个几年是没有问题的!
IBM硬盘维修关于IBM硬盘损坏案例,很多人都亲身体验过.
下面这篇文章,就针对IBM60GXP和75GXP型号的硬盘的普遍故障;IBM硬盘损坏的一个普遍故障,大多是出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硬盘突然有怪声出现,然后磁盘开始出现坏道.
最后经过IBMdrivefitnesstester工具等一些手段的修复,或是坏道消失(从技术层面上讲,我们怀疑它是真的"消失"抑或是一种屏蔽手段)但数据全无,或是进入一个使用不稳定阶段,或是完全报废无法再使用,而"怪声"的出现几乎在是所有损坏案例中共有的一个情况.
IBM公司官方技术员的解释:故障是由于用户使用"不合理"造成,并非硬盘品质问题:奇怪的哒哒声(特别是启动中),是由于用户在安装硬盘时插电源线时太用力,使电路板错位导致电路板与盘体数据接触点(电源口附近)移位,从而造成磁头不能正常"走位",这是IBM硬盘电路板做工最精细带来的"附作用".
手动校正电路板位置可处理此问题.
今天没事,按照官方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拿起电烙铁折腾了俩小时,我的两个IBM硬盘暂时好用了.
不敢藏私,就又找来一个IBM同样故障的硬盘,把我解决这个故障的全过程拍照记录下来,请大家参考.
首先,是准备过程.
好的策划准备和一套好的维修工具可以使维修过程顺利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BMDFT软件IBMDFT软件,可以从IBM官方主页下载,或者在google中以\"IBMDriveFitnessTest\"为关键词搜索.
当前最新版本为3.
40.
IBM在对其功能的描述中叙述到:[iduba_page]支持SCSI和IDE硬盘;对IBM的硬盘做即时分析,并能快速判定硬盘是否有问题;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故障,诸如是否温度过高,是否有接线错误等;自动记录重要的硬盘参数,以便跟踪在操作中对硬盘的潜在冲击;拯救硬盘,包括擦除启动扇区和低级格式化;对IDE硬盘作S.
M.
A.
R.
T(self-monitoringanalysisandreportingTechnology自我监控,分析和记录技术)操作.
下载后运行,按操作指示建立了一张含DFTutilities的开机盘磁盘阵列(DiskArray)原理1.
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笕萘看排痰募鄹穹浅0汗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
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去十几年来,CPU的处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内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hard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电脑系统的瓶颈,拉低了电脑系统的整体性能(through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盘的存取速度,CPU、内存及磁盘间的不平衡将使CPU及内存的改进形成浪费.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cache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
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taskingenvio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
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
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一起动作,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
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般高性能的磁盘阵列都是以硬件的形式来达成,进一步的把磁盘快取控制及磁盘阵列结合在一个控制器(RAIDcontroler或控制卡上,针对不同的用户解决人们对磁盘输出入系统的四大要求:(1)增加存取速度,(2)容错(faulttolerance),即安全性(3)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4)尽量的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电脑的整体工作性能.
2.
磁盘阵列原理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level,RAID是RedundentArrayofInexpensiveDisks的缩写,而每一level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0~RAID5.
这个level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level5并不高于level3,level1也不低过level4,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level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operatingenvironment)及应用(application)而定,与level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RAID0及RAID1适用于PC及PC相关的系统如小型的网络服务器(networkserver)及需要高磁盘容量与快速磁盘存取的工作站等,比较便宜;RAID3及RAID4适用于大型电脑及影像、CAD/CAM等处理;RAID5多用于OLTP(在线事务处理),因有金融机构及大型数据处理中心的迫切需要,故使用较多而较有名气,RAID2较少使用,其他如RAID6,RAID7,乃至RAID10等,都是厂商各做各的,并无一致的标准,在此不作说明.
介绍各个RAIDlevel之前,先看看形成磁盘阵列的两个基本技术:磁盘延伸(DiskSpanning):译为磁盘延伸,能确切的表示diskspanning这种技术的含义.
如图磁盘阵列控制器,联接了四个磁盘,这四个磁盘形成一个阵列(array),而磁盘阵列的控制器(RAIDcontroller)是将此四个磁盘视为单一的磁盘,如DOS环境下的C:盘.
这是diskspanning的意义,因为把小容量的磁盘延伸为大容量的单一磁盘,用户不必规划数据在各磁盘的分布,而且提高了磁盘空间的使用率.
并使磁盘容量几乎可作无限的延伸;而各个磁盘一起作取存的动作,比单一磁盘更为快捷.
很明显的,有此阵列的形成而产生RAID的各种技术.
磁盘或数据分段(DiskStripingorDataStriping):因为磁盘阵列是将同一阵列的多个磁盘视为单一的虚拟磁盘(virtualdisk),所以其数据是以分段(blockorsegment)的方式顺序存放在磁盘阵列中,数据按需要分段,从第一个磁盘开始放,放到最後一个磁盘再回到第一个磁盘放起,直到数据分布完毕.
至于分段的大小视系统而定,有的系统或以1KB最有效率,或以4KB,或以6KB,甚至是4MB或8MB的,但除非数据小于一个扇区(sector,即521bytes),否则其分段应是512byte的倍数.
因为磁盘的读写是以一个扇区为单位,若数据小于512bytes,系统读取该扇区后,还要做组合或分组(视读或写而定)的动作,浪费时间.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数据以分段于在不同的磁盘,整个阵列的各个磁盘可同时作读写,故数据分段使数据的存取有最好的效率,理论上本来读一个包含四个分段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约=(磁盘的accesstime+数据的tranfertime)X4次,现在只要一次就可以完成.
若以N表示磁盘的数目,R表示读取,W表示写入,S表示可使用空间,则数据分段的性能为:R:N(可同时读取所有磁盘)W:N(可同时写入所有磁盘)S:N(可利用所有的磁盘,并有最佳的使用率)Diskstriping也称为RAID0,很多人以为RAID0没有甚么,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RAID0使磁盘的输出入有最高的效率.
而磁盘阵列有更好效率的原因除数据分段外,它可以同时执行多个输出入的要求,因为阵列中的每一个磁盘都能独立动作,分段放在不同的磁盘,不同的磁盘可同时作读写,而且能在快取内存及磁盘作并行存取(parallelaccess)的动作,但只有硬件的磁盘阵列才有此性能表现.
从上面两点我们可以看出,diskspanning定义了RAID的基本形式,提供了一个便宜、灵活、高性能的系统结构,而diskstriping解决了数据的存取效率和磁盘的利用率问题,RAID1至RAID5是在此基础上提供磁盘安全的方案.
RAID1RAID1是使用磁盘镜像(diskmirroring)的技术.
磁盘镜像应用在RAID1之前就在很多系统中使用,它的方式是在工作磁盘(workingdisk)之外再加一额外的备份磁盘(backupdisk),两个磁盘所储存的数据完全一样,数据写入工作磁盘的同时亦写入备份磁盘.
磁盘镜像不见得就是RAID1,如NovellNetware亦有提供磁盘镜像的功能,但并不表示Netware有了RAID1的功能.
一般磁盘镜像和RAID1有二点最大的不同:RAID1无工作磁盘和备份磁盘之分,多个磁盘可同时动作而有重叠(overlaping)读取的功能,甚至不同的镜像磁盘可同时作写入的动作,这是一种最佳化的方式,称为负载平衡(load-balance).
例如有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要读取数据,系统能同时驱动互相镜像的磁盘,同时读取数据,以减轻系统的负载,增加I/O的性能.
RAID1的磁盘是以磁盘延伸的方式形成阵列,而数据是以数据分段的方式作储存,因而在读取时,它几乎和RAID0有同样的性能.
从RAID的结构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RAID1和一般磁盘镜像的不同.
下图为RAID1,每一笔数据都储存两份:从图可以看出:R:N(可同时读取所有磁盘)W:N/2(同时写入磁盘数)S:N/2(利用率)读取数据时可用到所有的磁盘,充分发挥数据分段的优点;写入数据时,因为有备份,所以要写入两个磁盘,其效率是N/2,磁盘空间的使用率也只有全部磁盘的一半.
很多人以为RAID1要加一个额外的磁盘,形成浪费而不看好RAID1,事实上磁盘越来越便宜,并不见得造成负担,况且RAID1有最好的容错(faulttolerence)能力,其效率也是除RAID0之外最好的.
在磁盘阵列的技术上,从RAID1到RAID5,不停机的意思表示在工作时如发生磁盘故障,系统能持续工作而不停顿,仍然可作磁盘的存取,正常的读写数据;而容错则表示即使磁盘故障,数据仍能保持完整,可让系统存取到正确的数据,而SCSI的磁盘阵列更可在工作中抽换磁盘,并可自动重建故障磁盘的数据.
磁盘阵列之所以能做到容错及不停机,是因为它有冗余的磁盘空间可资利用,这也就是Redundant的意义.
RAID2RAID2是把数据分散为位(bit)或块(block),加入海明码HammingCode,在磁盘阵列中作间隔写入(interleaving)到每个磁盘中,而且地址(address)都一样,也就是在各个磁盘中,其数据都在相同的磁道(cylinderortrack)及扇区中.
RAID2的设计是使用共轴同步(spindlesynchronize)的技术,存取数据时,整个磁盘阵列一起动作,在各作磁盘的相同位置作平行存取,所以有最好的存取时间(accesstime),其总线(bus)是特别的设计,以大带宽(bandwide)并行传输所存取的数据,所以有最好的传输时间(transfertime).
在大型档案的存取应用,RAID2有最好的性能,但如果档案太小,会将其性能拉下来,因为磁盘的存取是以扇区为单位,而RAID2的存取是所有磁盘平行动作,而且是作单位元的存取,故小于一个扇区的数据量会使其性能大打折扣.
RAID2是设计给需要连续且大量数据的电脑使用的,如大型电脑(mainframetosupercomputer)、作影像处理或CAD/CAM的工作站(workstation)等,并不适用于一般的多用户环境、网络服务器(networkserver),小型机或PC.
RAID2的安全采用内存阵列(memoryarray)的技术,使用多个额外的磁盘作单位错误校正(single-bitcorrection)及双位错误检测(double-bitdetection);至于需要多少个额外的磁盘,则视其所采用的方法及结构而定,例如八个数据磁盘的阵列可能需要三个额外的磁盘,有三十二个数据磁盘的高档阵列可能需要七个额外的磁盘.
RAID3RAID3的数据储存及存取方式都和RAID2一样,但在安全方面以奇偶校验(paritycheck)取代海明码做错误校正及检测,所以只需要一个额外的校检磁盘(paritydisk).
奇偶校验值的计算是以各个磁盘的相对应位作XOR的逻辑运算,然后将结果写入奇偶校验磁盘,任何数据的修改都要做奇偶校验计算,如某一磁盘故障,换上新的磁盘后,整个磁盘阵列(包括奇偶校验磁盘)需重新计算一次,将故障磁盘的数据恢复并写入新磁盘中;如奇偶校验磁盘故障,则重新计算奇偶校验值,以达容错的要求.
较之RAID1及RAID2,RAID3有8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其性能比RAID2稍差,因为要做奇偶校验计算;共轴同步的平行存取在读档案时有很好的性能,但在写入时较慢,需要重新计算及修改奇偶校验磁盘的内容.
RAID3和RAID2有同样的应用方式,适用大档案及大量数据输出入的应用,并不适用于PC及网络服务器.
RAID4RAID4也使用一个校验磁盘,但和RAID3不一样RAID4是以扇区作数据分段,各磁盘相同位置的分段形成一个校验磁盘分段(parityblock),放在校验磁盘.
这种方式可在不同的磁盘平行执行不同的读取命今,大幅提高磁盘阵列的读取性能;但写入数据时,因受限于校验磁盘,同一时间只能作一次,启动所有磁盘读取数据形成同一校验分段的所有数据分段,与要写入的数据做好校验计算再写入.
即使如此,小型档案的写入仍然比RAID3要快,因其校验计算较简单而非作位(bitlevel)的计算;但校验磁盘形成RAID4的瓶颈,降低了性能,因有RAID5而使得RAID4较少使用.
RAID5RAID5避免了RAID4的瓶颈,方法是不用校验磁盘而将校验数据以循环的方式放在每一个磁盘中,磁盘阵列的第一个磁盘分段是校验值,第二个磁盘至后一个磁盘再折回第一个磁盘的分段是数据,然后第二个磁盘的分段是校验值,从第三个磁盘再折回第二个磁盘的分段是数据,以此类推,直到放完为止.
图中的第一个parityblock是由A0,A1.
.
.
,B1,B2计算出来,第二个parityblock是由B3,B4,.
.
.
,C4,D0计算出来,也就是校验值是由各磁盘同一位置的分段的数据所计算出来.
这种方式能大幅增加小档案的存取性能,不但可同时读取,甚至有可能同时执行多个写入的动作,如可写入数据到磁盘1而其parityblock在磁盘2,同时写入数据到磁盘4而其parityblock在磁盘1,这对联机交易处理(OLTP,On-LineTransactionProcessing)如银行系统、金融、股市等或大型数据库的处理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solution),因为这些应用的每一笔数据量小,磁盘输出入频繁而且必须容错.
事实上RAID5的性能并无如此理想,因为任何数据的修改,都要把同一parityblock的所有数据读出来修改后,做完校验计算再写回去,也就是RMWcycle(Read-Modify-Writecycle,这个cycle没有包括校验计算);正因为牵一而动全身,所以:R:N(可同时读取所有磁盘)W:1(可同时写入磁盘数)S:N-1(利用率)RAID5的控制比较复杂,尤其是利用硬件对磁盘阵列的控制,因为这种方式的应用比其他的RAIDlevel要掌握更多的事情,有更多的输出入需求,既要速度快,又要处理数据,计算校验值,做错误校正等,所以价格较高;其应用最好是OLTP,至于用于图像处理等,不见得有最佳的性能.
2.
磁盘阵列的额外容错功能:SpareorStandbydriver事实上容错功能已成为磁盘阵列最受青睐的特性,为了加强容错的功能以及使系统在磁盘故障的情况下能迅速的重建数据,以维持系统的性能,一般的磁盘阵列系统都可使用热备份(hotspareorhotstandbydriver)的功能,所谓热备份是在建立(configure)磁盘阵列系统的时候,将其中一磁盘指定为后备磁盘,此一磁盘在平常并不操作,但若阵列中某一磁盘发生故障时,磁盘阵列即以后备磁盘取代故障磁盘,并自动将故障磁盘的数据重建(rebuild)在后备磁盘之上,因为反应快速,加上快取内存减少了磁盘的存取,所以数据重建很快即可完成,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小.
对于要求不停机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或控制中心而言,热备份更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因为可避免晚间或无人值守时发生磁盘故障所引起的种种不便.
另一个额外的容错功能是坏扇区转移(badsectorreassignment).
坏扇区是磁盘故障的主要原因,通常磁盘在读写时发生坏扇区的情况即表示此磁盘故障,不能再作读写,甚至有很多系统会因为不能完成读写的动作而死机,但若因为某一扇区的损坏而使工作不能完成或要更换磁盘,则使得系统性能大打折扣,而系统的维护成本也未免太高了.
坏扇区转移是当磁盘阵列系统发现磁盘有坏扇区时,以另一空白且无故障的扇区取代该扇区,以延长磁盘的使用寿命,减少坏磁盘的发生率以及系统的维护成本.
所以坏扇区转移功能使磁盘阵列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同时使整个系统有最好的成本效益比.
其他如可外接电池备援磁盘阵列的快取内存,以避免突然断电时数据尚未写回磁盘而损失;或在RAID1时作写入一致性的检查等,虽是小技术,但亦不可忽视.
3.
硬件磁盘阵列还是软件磁盘阵列市面上有所谓硬件磁盘阵列与软件磁盘阵列之分,因为软件磁盘阵列是使用一块SCSI卡与磁盘连接,一般用户误以为是硬件磁盘阵列.
以上所述主要是针对硬件磁盘阵列,其与软件磁盘阵列有几个最大的区别:l一个完整的磁盘阵列硬件与系统相接.
l内置CPU,与主机并行运作,所有的I/O都在磁盘阵列中完成,减轻主机的工作负载,增加系统整体性能.
l有卓越的总线主控(busmastering)及DMA(DirectMemoryAccess)能力,加速数据的存取及传输性能.
l与快取内存结合在一起,不但增加数据的存取及传输性能,更因减少对磁盘的存取而增加磁盘的寿命.
l能充份利用硬件的特性,反应快速.
软件磁盘阵列是一个程序,在主机执行,透过一块SCSI卡与磁盘相接形成阵列,它最大的优点是便宜,因为没有硬件成本(包括研发、生产、维护等),而SCSI卡很便宜(亦有的软件磁盘阵列使用指定的很贵的SCSI卡);它最大的缺点是使主机多了很多进程(process),增加了主机的负担,尤其是输出入需求量大的系统.
目前市面上的磁盘阵列系统大部份是硬件磁盘阵列,软件磁盘阵列较少.
4.
磁盘阵列卡还是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卡一般用于小系统,供单机使用.
与主机共用电源,在关闭主机电源时存在丢失Cache中的数据的的危险.
磁盘阵列控制卡只有常用总线方式的接口,其驱动程序与主机、主机所用的操作系统都有关系,有软、硬件兼容性问题并潜在地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定因素.
在更换磁盘阵列卡时要冒磁盘损坏,资料失落,随时停机的风险.
独立式磁盘阵列控制一般用于较大型系统,可分为两种:单通道磁盘阵列和多通道式磁盘阵列,单通道磁盘阵列只能接一台主机,有很大的扩充限制.
多通道磁盘阵列可接多个系统同时使用,以群集(cluster)的方式共用磁盘阵列,这使内接式阵列控制及单接式磁盘阵列无用武之地.
目前多数独立形式的磁盘阵列子系统,其本身与主机系统的硬件及操作环境--首先,IDE的性能不会比SCSI更高的.
特别是在多任务的情况下.
一般广告给出的是最大传送速度,并不是工作速度.
同一时期的IDE与SCSI盘相比,主要是产量比较大,电路比较简单,所以价格比SCSI低很多,但要比性能,则差远了.
RAID并没有限制使用多少个盘,应时盘越多越好.
对于SCSI结构的RAID来说,盘的最大数量与SCSI通道(SCSI总线)的数量有关一般是每个通道最多装15个盘(SCSI/3)对于FC-AL(光纤)则是每个通道200个盘当然,要有这样大的磁盘箱才行!
美钻的硬盘推出后就问题多多,问题的表现也是千奇百怪的,主要表现为:有正常自检的声音,不认盘,这找到一排硬盘的型号,没有容量.
有正常自检的声音,转一下就停转了.
这种美钻的故障也是出现的很多的,主要也是硬盘你的参数不正常或者丢失所至,修复方法也都是用专业的维修设备,把硬盘内部的资料恢复成为出厂的状态下就ok了.
一般的软件维修方法,现在还在研究当中,期待中.
.
.
.
硬盘诊断要领1.
检查电源部是否供电1)与硬盘相连的电源接头(Connector)的中间的2插头是接地(ground)头,两边的接头各位+5VDC和+12VDC.
2)可通过spindleMotor是否转动来判断电源供应与否,如果转动就说明电源供电正常.
2.
连线(Cable)是否连接正确1)RibornCable有颜色的部分一般时1所在的部分,第20pin是key.
,因此没有pin.
2)有电源的一边一般为1所在的一边.
3)经常移动的硬盘或使用时间较长的计算机而言,更换连线(cable)来测试也是较好的方法,因为虽然连接部和外观上没有异常,但也可能因为接触阻力,noixe,连接不良(poorconnection)等问题而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
检查设置(setting)1)检查是否根据使用数量和使用目的而正确设定DiskSelectJumper(Master/Slave).
4.
检查安装(setup)是否正确-有自动检测(AutoDetection)功能的,打开电源后用自动检测(AutoDetection)来识别硬盘.
1)如自动检测(AutoDetection)和硬盘初始化一切正常,可以认为除坏扇区等表面损伤外硬盘硬件基本正常.
2)找不到硬盘(自动检测(AutoDetection)不到)时,按照5以下步骤找到后,按照各自的要领分区(partition),格式化(format),SurfaceAnalysis,NDD依次检查硬盘状况.
5.
检查spidlemotor是否转动1)检查spindlemotor是否转动时,供应电源并用手轻触磁盘得上盖(topcover),可感觉到转动震动.
大部分硬盘驱动器发出转动声音.
2)SpindleMotor不转动的原因有-没有供应电源-Board有损-spindleMotor自身有损-Stictiontiction_\"的提示我哭!
!
于是我用启动盘(软盘)启动机器,到是能引导,出现A:\\>输入C:\\后再输入dir命令,又出现了\"Notreadyreadingdrivec\"abort,retry,fail_\"提示,不能进系统.
我再哭!
!
而且其他分区不见了.
处理:用"三茗硬盘医生"中的修复硬盘功能修复硬盘,点一下回车问题解决了故障硬盘数据拯救全攻略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系统不认硬盘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
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
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CMOS引起的故障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
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
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
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
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
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
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
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
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
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3.
x到Windos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
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
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
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
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
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
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
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
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
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OperatingSystem".
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
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
SYS、MSDOS.
SYS、COMMAND.
COM,其中COMMAND.
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
在Windows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
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
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
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
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
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
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
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
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
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
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
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
CHK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
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
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
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
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在DOS高版本状态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
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复.
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硬盘软故障完全修复手册——数据结构篇硬盘是计算机中极为重要的存储设备,计算机工作所用到的全部文件系统和数据资料的绝大多数都存储在硬盘中.
硬盘是产生计算机软故障最主要的地方,常见的硬盘软故障有:硬盘重要参数及文件丢失,电脑不能起动;碎片过多,电脑运行速度变慢;硬盘分区后丢失容量等.
对付硬盘软故障,只要我们肯动脑并利用一些硬盘维护工具,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硬盘)死的革命精神,外加胆大心细,当然还要掌握硬盘基本常识,这样就可以轻松搞定(说的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
因此,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整理汇编了"硬盘软故障完全修复手册",希望能在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硬盘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做到"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凡事不求人的目的.
大家知道,一个硬盘要能存放文件,必须经过硬盘分区,格式化等操作步骤,因为经过这些步骤之后,在硬盘中就建立起了主分区,引导分区,确定了FAT16或FAT32文件表.
主分区的作用是保存硬盘中各逻辑分区在盘片上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及分区的容量大小.
引导分区的作用是在固定的位置存放有操作系统文件,在电脑送电或复位时,由BIOS程序将处于固定位置的系统文件装入内存,再将电脑控制权交给系统文件人而完成引导过程.
扩展分区作为一个主分区占用了主分区表的一个表项.
在扩展分区起始位置所指示的扇区(即该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包含有第一个逻辑分区表,同样从1BEH字节开始,每个分区表项占用16个字节.
逻辑分区表一般包含两个分区表项,一个指向某逻辑分区,另一个则指向下一个扩展分区.
下一个扩展分区的首扇区又包含了一个逻辑分区表,这样以此类推,扩展分区中就可以包含多个逻辑分区.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硬盘数据的基本结构.
硬盘的数据结构①MBR(MainBootRecord主引导记录区)MBR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引导程序和分区表.
在总共512字节的硬盘主引导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其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
另外的64个字节交给了DPT(DiskPartitionTable硬盘分区表),从1BEH字节开始,共占用64个字节,包含四个分区表项.
每个分区表项的长度为16个字节,它包含一个分区的引导标志、系统标志、起始和结尾的柱面号、扇区号、磁头号以及本分区前面的扇区数和本分区所占用的扇区数.
其中"引导标志"表明此分区是否可引导,即是否活动分区.
当引导标志为"80"时,此分区为活动分区;"系统标志"决定了该分区的类型,如"06"为FAT16分区,"0B"为FAT32分区,"07"为NTFS分区,"63"为UNIX分区,等;起始和结尾的柱面号、扇区号、磁头号指明了该分区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我们假设一个硬盘分区表从1BEH字节开始的16个字节为80010100060D686D2800000078200300硬盘分区表项的16个字节分配如下:第1字节: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
如是0则表示非活动分区.
第2字节:该分区起始磁头(HEAD)号第3字节:该分区起始扇区(Sector)号第4字节:该分区起始的柱面(Cylinder)号第5字节:该分区系统类型标志第6—8字节:该分区终止磁头(HEAD)号、分区结束的扇区号、分区结束的柱面号第9-12字节:该分区首扇区的相对扇区号第13-16字节:该分区占用的扇区总数以上参数我们可以用NU8.
0中DISKEDIT工具软件可轻松获取,其功能非常强大,但应用不当会有很大错误,请各位注意使用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以一台硬盘为270MB,分为C盘(100MB)和D盘(170MB)的机子(老掉牙了^_^)为例,在纯DOS下启动DISKEDIT→在对象菜单(Object)上选中驱动器(Drive)和物理磁盘选项后确定→在对象菜单(Object)上选中分区表(PartitionTable)→在显示菜单(View)中选择十六进制(Hex)以下数据为主分区信息:000001B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001000001C0:0100060D686D2800-0000782003000000000001D0:416E050DE8AEA020-030030EE04000000000001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5AA②DBR(DosBootRecord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它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Parameter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当MBR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跟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以DOS为例,即是Io.
sys和Msodos.
sys).
如果确定存在,就把它们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给该文件.
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
DBR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即Format等程序)所产生的.
③FAT(FileAllocationTable文件分配表)FAT是DOS、Windows9X系统的文件寻址格式,位于DBR之后.
在解释文件分配表的概念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谈谈簇(Cluster)的概念.
文件占用磁盘空间,基本单位不是字节而是簇.
一般情况下,软盘每簇是1个扇区,硬盘每簇的扇区数与硬盘的总容量大小有关,可能是4、8、16、32、64……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存放.
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
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即FAT),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
为了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
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簇无后继簇.
这些都是由FAT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
由于FAT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FAT有一个备份,即在原FAT的后面再建一个同样的FAT.
初形成的FAT中所有项都标明为"未占用",但如果磁盘有局部损坏,那么格式化程序会检测出损坏的簇,在相应的项中标为"坏簇",以后存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这个簇了.
FAT的项数与硬盘上的总簇数相当,每一项占用的字节数也要与总簇数相适应,因为其中需要存放簇号.
FAT的格式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是FAT16和FAT32.
④DIR(Directory根目录区)DIR位于第二个FAT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
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盘中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了.
⑤DATA(数据区)数据区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的地方,位于DIR区之后,占据硬盘的大部分空间.
当将数据复制到硬盘时,数据就存放在DATA区.
分区表损坏的修复硬盘主引导记录所在的扇区也是病毒重点攻击的地方,通过破坏主引导扇区中的DPT(分区表),即可轻易地损毁硬盘分区信息.
分区表的损坏通常来说不是物理损坏,而是分区数据被破坏.
因此,通常情况下,可以用软件来修复.
通常情况下,硬盘分区之后,备份一份分区表至软盘、光盘或者USB盘上是极为明智的.
这个方面,国内著名的杀毒软件KV3000系列和瑞星都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另外,对于没有备份分区表的硬盘,也提供了相应的修复方法,不过成功率相对较低.
另外,中文磁盘工具DiskMan在这方面也是行家里手.
重建分区表作为它的一个"杀手锏"功能,非常适合用来修复分区表损坏.
对于硬盘分区表被分区调整软件(或病毒)严重破坏,引起硬盘和系统瘫痪,DiskMan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
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区表",DiskMan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
DiskMan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病毒挪动过的分区表.
接下来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
搜索过程可以采用"自动"或"交互"两种方式进行.
自动方式保留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都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
当自动方式重建的分区表不正确时,可以采用交互方式重新搜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建分区表功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修复分区表,除非你以前曾经备份过分区表,然后通过还原以前备份的分区表来修复分区表损坏.
因此可见,平时备份一份分区表是多么的必要!
十年积累,硬盘分区,文件全手工恢复新鲜出炉了最近经常见有很多硬盘分区表及硬盘数据被破坏而导致机器不能引导或使用的帖子,本着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近十年的电脑龄以及之前成功修复N(N约等于10)块硬盘的经验特发一帖,系统讲述硬盘软故障恢复的方法,望大家不吝伺教!
注:所有前提是硬盘没有物理损坏,以DISKEDIT(诺顿2.
0forwindows中获取),DISKMAN(华军软件园),NORTON(D版),UNFOMAT(其它兼容的反格式化软件也可)等软件为基础,如果多少精通一下下汇编就再理想不过啦!
呵呵~~~~好,万事就绪!
先说一下当系统分区表被误操作或病毒破坏时会出现的现象.
1:启动显示NOROMBASIC.
2:启动显示INVALIDPARTITIONTABLE.
3:无显示(如遭CIH毒手).
4:提示硬盘逻辑分区错误无法正常识别(如提示逻辑盘符超过Z,并切FDISK等程序无法识别)5:对于AWARDBIOS可能还会提示硬盘无法初始化(没用过AMI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显象……)知道了表象现在来研究一下本质,我尽可能简单的解释一下硬盘的物理结构和各种参数.
众所周知,硬盘的主引导区位于硬盘的0柱0面1区包含有若干分区表项,共有64字节.
其中每个分区项有16字节包括以下一些信息:第一字节,是引导标志,其中80为活动分区00为非活动分区.
第二字节,起始磁头,表明分区的起始位置.
第二字节,表示起始扇区,其中低六位(简单说就是*右面的六位)为起始扇区,高二位为起始柱面(有时也会加上第四字节).
第三字节,表示硬盘柱面信息.
第四字节,确定起始柱面的的低八位.
第五字节,决定分区的类型,06代表FAT16,0b代表FAT32,63代表UNIX分区.
第6字节:终止磁头第7字节:低6位为终止扇区,高2位与第8字节为终止柱面第8字节:终止柱面的低8位第9-12字节:该分区前的扇区数目第13-16字节:该分区占用的扇区数目扩展分区的信息位于上面所示的硬盘分区表中,逻辑分区的信息则位于扩展分区的起始扇区,可通过查找上面的表得到起始地址"X面/X扇区/X柱"所对应的扇区.
分区信息的16个字节表示的是逻辑驱动器(D:E:……)的起始和结束地址.
了解这些后当分区表破坏后我们就能利用各种软件来进行手工恢复,如果没有就手的软件的话那么FDISK/MBR手工填写参数也马马虎虎啦!
呵呵~~~手工恢复分区时推荐使用全中文界面且支持虚拟操作的DISKMAN!
至于大名鼎鼎的DISKEDIT因为操作过于复杂非老鸟甚用!
不然一时失手可能连哭都来不及…….
具体步骤是1:检查C盘活动分区有效标志80是否存在.
2:编辑0柱1磁头1扇区,查看末尾是否有55AA的有效标志.
3:根据自己分区的情况依次检查分区的类型标志,引导标志和系统标志是否与自己的硬盘相同如不同就改为正确的.
致此分区引导记录应该被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4:选择DISKMAN菜单中重建分区表一项,从0柱0磁头2扇区以自动或者交互两种方式开始扫描硬盘,建议对硬盘参数有较深了解的人选择交互方式,由于自己对自己的硬盘比较了解所以成功的可*性大些.
不了解的人还是选择自动好些……至此,运气好的话应该可以恢复硬盘的使用了,如果只是分区有问题加之上天保佑的话至此能进入98也是有可能的!
备份好必要的数据后最好重新分区并且FOIMAT/U.
如果不能使用但可以用启动盘引导后可以得到硬盘的控制权就是说可以进入分区,这时可以使用一些杀毒软件(KV3000)的重建分区功能.
毕竟人家正规军的办法比起咱这土办法应该还是牢*些的.
如果还不成的话那我也只好拿出最后的法宝了!
用DEBUG搞定它!
事先声明,下面这段DEBUG我只用过一次,虽然幸运的成功了但不保证适用于所有硬盘,而且说实话我的DEBUG水平也就是马马虎虎应付场面的,实在不够牢*,只提供一下思路,大家用的时候最好搞清楚再来.
如果实在没着了照搬也成,反正已经不能用了也不会有更烂的后果……不过至于到底会出现什么后果没我责任哦!
呵呵~~~~~debuga100movax,201*/以下三行是对寄存器的操作movbx,200moccx,1int13*/调用中断13对硬盘写操作int3g=200d3b03ffe3be80*/针对引导区添入引导区有效标志80e1023g-100到这如果还搞不定那我也没办法了……只好送修或者找人用专用设备读出残存的数据,不过花费银子不菲,不如买了新的省心!
呵呵~~~~恢复分区说完了现在聊一下如何恢复数据.
由于恢复数据和硬盘大小参数密切相关所以不能具体到没一块硬盘这里也只是给一下大致的操作方法,具体到每人的硬盘还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搞定.
1:假设C全毁(一般我们见势不妙都会立刻关机所以除C外其它硬盘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需要恢复D上的文件(我们大多数重要文件不会存在C盘吧).
按上面的方法先恢复分区,如果有一个大小及逻辑分区都相同或者至少不是差得很夸张的完好硬盘就最理想不过!
只需备份下它的分区表恢复即可!
(对于仅有分区表被毁的现象此种恢复方法应列为第一优先的考虑!
)2:这里就要用到DISKEDIT了.
恢复分区重新启动后运行DISKEDITD:/M按F6以分区表方式查找,一般可以找到X道1头1扇区(X值难以确定).
由于从1磁头开始那么其为第一逻辑分区即D的可能很大,如此则其原始连接应在X道0头1扇区,通过INFO->DRIVERINFO查看该扇区得到原主分区的结束位置.
因为主分区一般开始于0道0头1扇,现在可以大致确定下主分区的信息了.
3:执行TOOLS->RECALCUATEPARTITION添入刚刚得到的参数重新计算分区,然后写入到硬盘并重新启动.
4:FORMATC:/S重新填充C的引导信息5:再重启,执行(UN)FORMAT/Z:8D:恢复D的原始簇值(因为如此恢复分区簇的数量和原先的数量不同的可能性较大)6:如为FAT32分区则以DISKEDIT/M维护模式编辑磁盘将主分区表中1C2H中的0600改为0B00将FAT清零为重新格式化FAT32做准备7:重新启动后先运行FORMAT/Z:8D:完成后在进行反格式化UNFORMAT此时文件应该大部恢复.
当然可能部分文件名字会有出入但不会变化太大.
注:此种恢复操作是针对FAT16如果分区为FAT32那可以省不少的事,但个别时候操作上可能更繁琐些.
感谢大家能耐心看完,我这些土办法还是经过一定的实践考验的,可能比不上专业的工具或技术人员但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也还能讲就一下的.
全部文章都只是个思路,尤其恢复文件是根据格式化后可以反格式化完成的,此间不能有写硬盘的操作,所以还是有点不便.
其实如果能用现成的软件完成任务的话就不要用我的方法了.
一家之言谨做参考,如果谁还有其它办法欢迎一起切磋!
谢谢全自动恢复分区-Ghost的参数应用NortonGost是一个克隆应用工具软件,使用简单,功能强大.
它能用十分钟的时间恢复你的整个系统,极大地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电脑的使用效率,这是一篇关于Ghost的使用技巧的文章.
一般情况下,你可以使用Ghost的图形界面中的功能来完成系统的恢复.
有时候我们希望一个按键后软件就能帮我全部恢复,而不用再坐在电脑前时刻留意是否有需要确认之类的对话框.
如果要实现这种功能,那你就得了解Ghost的参数.
我们得用DOS的方式来解决这问题.
(利用参数实现软件的一部分功能,这可是DOS的最大特点了)下面我们将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来说明如何利用Ghost的参数实现这功能.
下面是我的硬盘的分区情况.
(如果你还不懂分区是什么,请不要随便使用这些参数,不然后果我们可不负责哦!
!
)硬盘数:1个(电脑上可不一定只有一个硬盘,如果你有两个或以上的硬盘,可得注意修改参数值)分区情况:分4个盘.
主分区1个C盘:即DOS分区;护展分区D盘、E盘和F盘三个逻辑分区.
收藏分享评分回复引用订阅TOP张继录中级技师沙发发表于2004-11-2820:23|只看该作者就怕硬盘伤—谈硬盘维修与数据恢复第1页:【前言】在10月号杂志(大众硬件)上发表了《软件能够修复硬盘吗——硬盘损坏全分析》一文后,这篇专题也同时被各大网络传媒转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本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汇总了一些反应和意见,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这篇文章才第一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和其中的内幕,非常支持这样的文章.
当然,各种反应里面也少不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责难,认为这样的文章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不利.
不过不管怎样,我认为敝帚自珍和信息封锁才是对硬盘和数据行业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让大家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从总体上提高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水平,才真正有利于国内硬盘维修和数据恢复行业的水平提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这篇后续的文章.
由于对象仍然是普通的DIYer和广大消费者,因此仍然采用比较通俗的叙述方式,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和高深的所谓"理论知识".
还要指出的一点就是,IDE硬盘和SCSI硬盘内部的具体结构和原理是不同的,SCSI硬盘比IDE硬盘要复杂得多.
基于本文只是出于普及的目的,为了叙述上的通俗简单,本文所说的硬盘都是指IDE硬盘.
第2页:【硬盘市场的现实】有8~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电脑使用经验的人会有很深刻的体会——现在硬盘的质量是越来越差了.
回想起来,从前的600MB、1GB、1.
2GB、2.
1GB时代,很多硬盘跟现在的硬盘相比,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容量没有那么大,速度没有那么快;但在实际使用中,其他很多方面那些硬盘都比现在的硬盘要优胜.
譬如噪音很小,甚至几乎要把耳朵贴在盘体上才能听到硬盘转动的声音;使用寿命长,我一个朋友家里一台IBM原装的486DX33电脑,里面的200MB硬盘居然到现在还在正常使用,没有噪音,没有坏道,寻道时间仍然可以达到标称的数值,性能没有任何下降;盘体质量好,我把自己能够收集到的从200MB到2.
1GB的硬盘放出来,发现那些硬盘绝大部分的盘体至今还是闪闪发光,坚固无比,没有任何氧化、锈蚀和痕迹,而从3.
2GB开始,使用超过3年或更久的硬盘盘体就开始黯淡无光了,甚至可以轻轻摇出响声来;电路板用料十足,下面有两张图,希捷3.
2GB硬盘电路板是大板,昆腾15GB硬盘的是曲尺电路板,比较一下板的做工和上面的电子元件就很能说明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3.
2GB和15GB硬盘电路板的对比,明显发现3.
2GB的质量好很多)(希捷1.
2GB、昆腾15GB和西数80GB对比)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也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面细细说明.
对于硬盘耐用性变差这一点,厂商的说法是硬盘转速加快、数据密度增加、耗电量增加、发热更多,所以寿命缩短了.
媒体的说法是硬盘产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竞争日趋激烈,硬盘厂商为了加强竞争力,必须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这些说法固然有他们的道理,不过我今天不想在这里讨论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我想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例子——这只是硬盘厂商面对的众多问题中很小的一个,当然不足以构成厂商采取实质性行动的原因,但在多种问题的综合作用下,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有一个老美朋友,因为不方便说姓名,我暂且把他叫Dick,在某硬盘厂家做事.
有一年他放年假时跑到加拿大,逼着我让他在我家里睡了两天沙发.
有一天偶然聊起公司不顺心的事情,他马上大发牢骚,说:"Jack(暂时这样称呼自己),你们中国人很让我头痛呢.
"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解释了半天,我明白了,原来他们公司的硬盘那段时间突然在中国市场的返修率直线上升,给公司的质保部门非常大的压力,也使公司的售后服务费用大大超出预算.
公司马上派人去了解,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公司准备在海外设厂,在生产上有一定调整,导致某些型号的产品质量出现少许波动,但这并不构成中国市场返修率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提供3年的质保,很多用户在众多的宣传中知道这个牌子的某些型号有一些问题,就把目标扩大到全系列的产品,即使自己的硬盘用着一直没有事情,但还是在2年到2年半这段时间内跑到经销商那里去要求换盘.
为了达到退换的目的,很多消费者使用了不良手段——用毛巾包裹硬盘,在加电开机后把硬盘往桌面上砸或者用锤子敲;或者使用一些自己编写或现成的小程序,发出一些指令,让硬盘磁头疯狂地来回摇动,在短时间内导致磁头悬臂变形和盘面产生物理划花.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退换和返修率大大上升(要知道,一般地,当时他们公司的硬盘返修率是不到千分之一的,即使变成千分之二也已经超出好多倍了,更何况他们当时比这个更高).
公司让他研究解决这个事情,他经过了解和研究,知道其实其他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们公司因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所以问题更严重而已.
办法好想,他说可以更改一下硬盘的设计,这样硬盘退回时他们可以通过特别的手段查出硬盘是自然损坏还是非正常损坏的.
不过公司对他这个方法却不屑一顾,因为这个设想虽然好,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可行性——退换过程通常都是消费者和经销商之间的行为,而经销商没有这样的验证手段,等硬盘汇集到公司的时候已经太晚;同时,即使公司知道了硬盘损坏的原因,还是没有直接的证据来拒绝退换;更进一步,就算有证据,也还是不可能拒绝售后服务,以免被对手大肆宣传,得罪全体消费者.
他正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憋气呢!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硬盘厂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虽然采取这样的措施同时也是基于一个全球的大环境.
当时的竞争激烈,硬盘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厂商如果同时再要负担这样沉重的售后服务的话,就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了.
于是,他们解决的方法出奇地一致——降低产品成本,缩短保修期限,以便保持相当的利润.
这里,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少数消费者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损害了全体消费者的利益,其他大部分遵纪守法的消费者要替他们陪葬.
我这里绝对不是要鼓吹让大家都跑去退换,因为这样只会导致市场进入恶性循环,少数人会因退换好像会占了便宜而窃笑,但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他们自己,而且还赔上了其他没有这样做的人.
[Pophard:希望大家能遵守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使市场呈良性循环发展,大家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也可以用上更优质的产品.
]当然,在一片降低成本的呼声中,也有部分厂商跑得太远,偏离了正常轨道.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伺服口的处理问题.
熟悉硬盘的朋友都知道,硬盘上面有一个孔,一般都是用铝质贴纸封住,有的甚至还用金属片包住封口的贴纸,防止它被破坏,这个就是伺服口(有一些销售人员叫这个是真空封口,其实是错误的,硬盘内部并不是真空,磁头要*空气的气垫原理悬浮在盘片的上方来读取数据.
这个封口的作用其实是防止灰尘进入硬盘内部,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硬盘内部是无尘的).
一般而言,盘片的磁道构造都不是在装配之前进行的,想想都知道,3英寸的盘片上要储存几十GB数据,磁道一定是要非常细密的才可以做到.
如果在装配之前构造磁道,那么只要装配中出现非常微小的误差,都可能使装配好的硬盘在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同时,装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轻微的碰撞,产生坏扇区,如果在装配前构造磁道,就不可能找出这些坏扇区来加以屏蔽了(详情请参阅第10期《软件能修复硬盘吗——硬盘损坏全分析》).
而伺服口的作用,就是在装配好硬盘以后,机械手能够从这个孔伸进去进行扫描和写入伺服信息,构造磁道,这样,只需要对硬盘进行一次扫描和写入过程就可以完成伺服信息的写入,而又能最大限度保证伺服信息的准确和硬盘成品的可*性.
伺服口的数量有可能是1个、2个、3个或者更多.
单片单面的磁盘只需要1个伺服口,单片双面的需要2个,双片3面的也是2个,双片四面的是3个,如此类推.
伺服口是不可以破损的,一旦破损,空气中的灰尘就会进入硬盘内部.
而对于磁盘的盘面来说,一粒灰尘就相当于一个炸弹.
即使只有一粒灰尘进去,在高速旋转的盘片上,灰尘会像弹球一样跳来跳去,不断击中盘面,形成大大小小的坏扇区.
因此,硬盘厂商对于这样的硬盘是不予维修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伺服口的贴纸上,都会有这样的说明——WarrantyVoidIfRemove(一旦破损,保修失效).
但正是在这个盘体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地方,某个硬盘厂商有意无意地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设计失误.
如图,某些硬盘厂家用来保护伺服口的材料,除了没有足够的凹陷以外,保障硬盘内部绝对无尘工作环境的竟然是一张15mm*8mm、厚不到0.
1mm的小纸片(真的是纸片)!
只要一个不小心刮破这张薄纸,整个硬盘就全报废了.
稍有DIY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硬盘安装的过程中,要把硬盘插到硬盘架上,其侧面和机架有点磨擦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这个地方也是拿硬盘时手指最容易戳到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凹陷而把纸片暴露在这个位置上那简直就是在玩火了.
如果哪个硬盘厂商在不少顾客因为不小心刮破了这张纸导致硬盘报废后,拒绝为顾客提供三包服务,而要让顾客来为他们的设计失误买单,那样就确实有点过分了.
(某品牌硬盘缺乏足够保护的伺服口)正是因为厂家对低成本的追求,使一个虽然已经存在很久,但是一直没有获得足够发展空间的行业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发展时机,这就是硬盘维修行业.
因为如果硬盘能够一直都非常稳定地使用比较长时间的话,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没坏的不用修,用个六七年的话即使坏了也没有维修的必要了.
但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不少硬盘刚过了保修期不久就坏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花一千或几百元买来的硬盘用了两年就扔的话恐怕谁也不会心甘情愿吧,这就造成了对硬盘维修的市场需求.
第3页:【形形色色的硬盘维修】在《硬盘损坏全分析》中已经分析过硬盘故障的种类,这里就专门针对日常使用中最常见的几种来逐一分析,概括地说明一下专业硬盘维修的一些具体方法.
1.
逻辑坏道这是日常使用中最常见的硬盘故障,实际上是磁盘磁道上面的校验信息(ECC)跟磁道的数据和伺服信息对不上号.
出现这一故障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一些程序的错误操作或是该处扇区的磁介质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先兆.
一般在操作中的表现就是文件存取时出错,或者硬盘克隆的时候到了出错的地方就弹出出错信息,不能再继续下去.
消除这些逻辑坏道的方法其实比较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系统的磁盘扫描功能.
在DOS下面用Scandisk扫描,系统可以把逻辑出错的扇区标出来,以后在进行存取操作时就会避免操作这些扇区.
当然,如果单单是软件的错误操作造成的,也可以用原厂的工具进行全盘低格来重新恢复所有有逻辑错误的地方.
也有的人利用HDDRegenerator、效率源之类的软件消除扇区错误,重新激活这个扇区.
不过对于那些因为是该扇区的磁介质不稳定造成的错误,这里还是不推荐使用重新激活的方式,以免在储存了重要信息后再次出错.
(MS的Scandisk,非常经典的画面)2.
物理坏道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硬盘故障,实际上是因为震荡、划伤等原因导致一些扇区的磁介质失去磁记忆能力而造成的.
通常这样的损坏修复都比较麻烦,因为在硬盘内部的磁道列表中,这个扇区是被标记为正常的,是真实的物理存在,所以它不能通过扫描、格式化、低级格式化或者激活扇区的方法消除,而必须把这个扇区加入到设置在硬盘内部的系统保留区内,由工厂设置的缺陷列表(G列表和P列表)中去,才能在硬盘控制系统的可见范围内消除这个坏道.
当然,这样做需要专门的软件(目前能够比较容易找到,而且已经经过长时间市场实践检验的就是PC-3000),价格也非常高,如果大家想要这样做,只能找具有这样设备的专门维修商来修理了.
对普通用户的价格大概是每个硬盘100~150元,是否值得就让大家自己考虑了.
不过,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请多多关注各大硬盘厂商的网站,有些厂商提供的原厂工具也可以对少量物理坏道进行处理,把它们加入G列表甚至P列表.
譬如IBM/日立的DFT和西部数据的DataLifeGuardDiagnostics.
这些原厂的工具软件都是作为向购买该厂硬盘的消费者提供的售后服务而免费提供的,不但扫描速度快,而且辨别准确率高,能够对比较普遍出现的硬盘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
对硬盘内部进行操作毕竟是比较危险的,还是原厂的东西比较可*.
除非碰上原厂工具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不推荐大家使用第三方工具软件.
相对于上面那种比较高级的隐藏方式,也有一些要求不高的用户,不需要这样高级的隐藏方式,那么他们可以通过FBDisk和DiskGenius这一对软件的组合来把坏道所在的位置做成隐藏分区隐藏起来.
具体的操作并不复杂,即使是稍有计算机经验的"中鸟"也应该可以很容易掌握,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DiskGenius)(FBDisk)(小技巧:加入坏道列表和隐藏分区这两种方法在效果上的区别有两点,第一是隐藏分区方式会减少硬盘的可使用容量,而加入坏道列表则不会;第二,在坏道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多个隐藏分区才能全部屏蔽坏道,造成分区过多,影响硬盘使用效果;第三,坏道列表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坏道数量不能超过一定的值,如果坏道数量大而相对集中,隐藏分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这里介绍另外一种折中的方式,类似于隐藏分区,但又不会因为分区过多而影响使用.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照你自己的需要对有坏道的硬盘分好区,然后准备一个500KB左右大小的文件——我觉得一张JPG图片就不错,不断复制,生成许多同样的副本,用编号来为这些文件命名,从1开始一直下去——用ACDSee的批量编号命名功能就很好.
然后,开始一个一个复制到有坏道的硬盘里面去,碰到有咔咔声响、或者复制速度突然变得很慢的地方,就是坏道了,记下当时这个文件的编号,如此不断继续,一个分区完了就进行另一个分区.
把整个硬盘都填满以后,所有被记下编号的文件就是硬盘坏道的地方了,把这些文件设置成"只读"、"隐藏",其他全部删除.
这样,只要你不去动这些剩下的文件,磁头就不会去动那些个坏道了,非常方便,比隐藏分区要好.
如果你的系统设置是可以看到隐藏文件的,而你又恰恰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觉得这些文件的存在还是太碍事,那么新建一个文件夹,把文件都拖到里面去,用超级兔子之类的工具隐藏掉这个文件夹,那就"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3.
大面积物理坏道这样的硬盘就算是重病缠身,能继续用多久就要看天意了.
如果有几块不同的大面积物理坏道,而且分布在不同的盘面上,那么我劝大家别花这个力气了.
如果是虽然有大面积坏道,但全部都聚集在一个盘面上,那么你的运气比较好,真要修的话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损失硬盘容量.
方法就是通过专门的软件,把有坏道的盘面整个屏蔽掉(其实就是把负责读取这个盘面的磁头停掉,并且在硬盘保留区的控制信息中抹去这个磁头的信息,当作没有这个磁头存在),这样就等于像做肿瘤切除手术一样,把这个有大面积坏道的盘面整个切除.
如果是单片双面的硬盘,这样要损失一半的容量,双面三片损失1/3,双面四片损失1/4.
给硬盘做这样的"手术"同样需要找具有这种设备的专门维修商,至于值不值得这样做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
(只有一面有大面积坏道)(多个面有大面积坏道)4.
磁头定位不准这个问题也经常可以碰到,其实就是磁头因为装配上的轻微误差,导致在硬盘长时间使用后问题恶化;又或者是硬盘的磁头长期工作后出现疲劳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有时候一些硬盘读写特别慢,拷贝一个文件老半天没有反应,或者有时候会听到轻微的咔咔声,也许就是磁头定位不准而产生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还是需要找专门的专业软件或者找有这些专业软件的维修人员,通过软件对磁头的控制程序做出轻微的调整,一般就可以恢复正常使用.
不过如果硬盘已经有一定的"年纪"了,或者平时就是不间断、大负荷使用的话,磁头就确实已经疲劳或者老化了,即使经过调整暂时把问题掩盖起来,还是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再次出现的.
5.
磁头变形这个跟磁头定位不准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微小的变形,对于读取数据所需要的精度来说也已经是太多了,用软件调整的方法不一定可行.
处理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像处理大面积坏道一样,把这个磁头停掉.
这同样会损失这个磁头所负责读取的盘面的那一部分容量.
6.
控制芯片或者电路板烧坏这样的问题没说的,一般最直接的方法都是找另一块同样型号的硬盘的电路板,把坏的电路板换下来(维修的人管这个叫"换板").
或者找一块相同型号的芯片,写进同型号硬盘的芯片信息,然后换到电路板上去.
说句实在话,其实硬盘保留区的信息和内部指令,是由硬盘厂商开发出来的,也受到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那些专业软件通过破解内部信息和指令的方法来维修,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种正确的途径.
而且,对于硬盘维修这个行业,硬盘厂商心里面肯定是蛮不舒服的——要是所有人在硬盘坏了的时候第一时间都是考虑先试着修一下,将就着用,那么谁还会去买新硬盘呢在这个微利时代,厂商的盈利要建立在大量出货的基础上,如果销售量上不去,那么对硬盘厂商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尽管如此,但是他们嘴上却不能有任何表示——不让消费者维修,逼着他们买新的,这个罪名可没人担当得起.
于是,硬盘厂商只能在暗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硬盘保留区的信息和指令被破解.
首先是不断开发新的信息格式和新的指令集.
不同厂商的硬盘内部的信息格式和指令固然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厂商的不同型号硬盘,内部的信息和指令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破解的难度——为了能维修不断增加的新的硬盘型号,开发这些专业软件的公司就必须不断研究新的硬盘.
其次是采用芯片和硬盘内部信息结合的方式来杜绝换板.
现在的硬盘,在控制芯片内部和硬盘保留区内都有一个唯一的串号,每一个硬盘的串号都是不一样的.
在硬盘启动时,硬盘内部控制程序会先把在芯片中的串号和保存在磁盘上面的串号作对比,两者一致才继续初始化;如果两者不一致,就挂起.
这样,即使更换了同样型号的硬盘电路板和芯片,也会因为内部串号校验的时候不能通过而无法启动硬盘.
最后一个方法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扼杀这些*破解指令生存的公司的空间.
其实,以前很多硬盘厂商提供的工具里面是有盘片扫描、加入坏道列表等功能的,像希捷的DiskTechnicianFactoryTest.
只是后来因为厂商希望加快硬盘的生命循环周期,才把这些功能去掉了.
但是现在,一些厂商又开始在最新版的原厂工具里面重新加入这些功能(像IBM/日立和西部数据),有的甚至还加入了对硬盘固件(BIOS或Firmware)进行简单修复的功能.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工具真的会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厂商们在功能上都作了一定的限制,避免功能太强,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应付日常产生的绝大部分问题.
原厂的工具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而其他公司的工具价格都是上万元,用户们用脚趾头都可以作出选择,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这些第三方公司的软件的生存空间.
不过对于硬盘维修,最近国内业界发生了一些事,使我觉得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目前能称为专业级的软件,一般都是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如PC-3000、MHDD、HDD、HRT等等,国内目前能放上桌面的大概就是效率源了.
根据效率源的宣传资料,他们说是可以"修好"物理坏道,让硬盘"完全跟新的一样",这样的话就比较值得认真探讨一下了.
真的是可以"完全跟新的一样"吗其实磁盘表面的物理损坏,无非来自两种原因——磁介质不稳定和表面破损.
一个扇区的磁介质不稳定,对相邻的其他扇区的磁介质影响非常非常微小,因此屏蔽掉后确实不会影响使用;而且只要其他的扇区磁介质仍然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个硬盘还可以继续稳定使用一段较长的时间.
但是构成物理坏道的原因,差不多90%来自因为碰撞、磁头划伤而导致的盘片表面破损.
这种破损对周边扇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破损处表面的磁介质晶体处于碎裂和疏松状态,在硬盘盘片以5400转/分或者7200转/分的转速高速旋转时,该处的破损晶体要承受多大的内应力、多大的离心力、多大的空气摩擦力、多大的热张力,都是有定律可遵循、有公式可计算的.
在多种力的作用下,这个伤痕就会慢慢向四周蔓延,导致周围的扇区也出现坏道,并且越来越多.
因此,类似效率源这样的宣传其实是不科学,也不负责任的,硬盘虽说是高科技产品,但总还是地球人造出来的,还是要遵守地球上的物理定律的吧还有,最近效率源推出了全新的版本,据说是全面改进了维修方式,比外国产品还要先进.
通过一些朋友的帮助和其他渠道,我找到了他们的试用版,在试用以后,发现这个软件在设计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一是对芯片组的兼容性有很大漏洞,在我的MVP3机器上运行昆腾模块就出现挂起不能启动的错误;第二是出现漏查和把好盘修坏的错误,在一块被效率源迈拓模块修好了的迈拓盘上,用MHDD扫描仍然发现有错误,而在经PC-3000扫描过的迈拓硬盘上,效率源却说有坏道并且大肆修复一番,把缺陷列表改得不成人形了.
看来,这个版本的推出实在是过于匆忙了,连作为软件产品的基本稳定性都还没有具备.
另一方面,应该是效率源为了缩短扫描时间(如果按照MHDD的默认扫描方式,一块有5000个坏道的40GB硬盘扫描1个星期大概还不能完成),采用了简化算法来扫描,结果快是快了,但也出现了很多漏查和错误判断.
这个问题也凸现出在程序设计的基础理念、总体控制、查错算法和对硬盘内部信息的理解上,国内的技术员跟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啊.
其实,从总体上说,用软件来维修硬盘,本身就是层次比较低、成本也比较低的维修方法.
因为用软件修,毕竟还是需要硬盘可以转动、机器可以认出硬盘型号和参数、磁头仍然可以运动并读写等等先决条件,一旦碰到一些死得特别彻底的(如硬盘哐哐响,盘体明显变形等),软件也就根本没有办法了,所以财大气粗的老美就对软件维修硬盘这个玩意儿不大感冒(这也是一众硬盘厂商没有对破解硬盘信息的公司采取决定性法律措施的原因之一),但是老美却具备世界上最尖端、也是最高成本的维修技术.
至于他们拿这些技术干什么用的,下面很快就会提到.
下面先讲一下成本比较高,可以修一些已经本身不能动、机器认不出、可以说已经判了"死刑"的硬盘的方法——开盘维修.
通常,普通的老美用户都不修东西,硬盘坏了就扔掉换一个.
类似象上面那些层次的损坏,除了逻辑错误,他们都是不去修的.
但是,也确实有一些非要维修不可的时候,对于一些有盘体变形、磁头松脱、盘片偏心、马达损坏等问题的硬盘,却非要修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采取开盘维修法,拆开硬盘,矫正或者更换盘体、磁头,矫正盘片转轴、更换马达等等.
不要以为这样很简单,因为开盘维修需要无尘程度非常高的无尘工作台甚至无尘工作间,光是配置一个这样的工作环境就不是普通公司可以承受的.
目前国内能达到100级的无尘工作台或者超净工作室已经不多了,而对于维修这些损坏种类的硬盘来说,需要更高级别的无尘工作空间.
单单是维持这样一个工作环境就已经所费不菲,难道老美们都疯了,要把钱往海里扔当然不是,因为不单单在美国,在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同样有具备这样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维修公司,来对那些非修不可的硬盘进行维修.
说句实在话,一个硬盘才多少钱值得那样大动干戈确实,单单是维修硬盘本身的话就实在是太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了,但这些公司的目标明确得很,只有一个字——利!
所谓"利之所在,趋之若慕",他们之所以舍得下这样的本钱,当然是背后存在着比这个本钱更大的利益,而这个利益就是——数据恢复!
第4页:【数据恢复简介】本人一向认为单纯为了维修而维修的硬盘维修实在没有太大意义,除非是那些一门心思要当二手商人的批发和零售商(不过请不要受到我主观观念的影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硬盘的用途,对是否值得维修独立作出判断).
毕竟,硬盘维修的"维修"跟普通意义上的维修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我们坏了一块主板,经检查发现是一个三极管烧了,我们可以更换一个新的三极管,这样,这个三极管仍然可以实现原来三极管的功能,主板没有受任何影响,坏的地方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说——这块主板修好了.
但是硬盘不一样,所谓的"维修",只是把盘片上的坏道、硬盘内部的缺陷等等问题掩盖起来,不让硬盘的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发觉而已,那些缺陷仍然实实在在地躺在硬盘里面,成为随时可以再爆发的定时炸弹.
因此,单纯的维修,只能使硬盘暂时恢复可用性,我认为意义不大.
而如果维修是为了让硬盘可以暂时使用,使用户可以重新读取盘里面的数据并备份到其他地方,那么这应该是值得的,毕竟用户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无价的.
(PS:比较讽刺的是,当一些二手商通过简单地隐藏分区来隐藏坏道的时候,不少硬盘维修商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人是利用了部分消费者的无知来坑人,是*商;而他们才是真正的维修,所以他们的工作是如何复杂、技术要求如何高,他们人是如何正直等等.
现在,我们发现原来他们也只不过是把缺陷藏起来而已,只不过藏得非常隐蔽,让人无从发现,不知道他们现在应该如何自处还是说*商如果能不让人发现,就可以摇身一变变得不*了我觉得至少那些隐藏分区的人还算比较正直,因为他们毕竟还为消费者保留了发现作假的权利^_^.
在这方面,我接触过一个硬盘维修商,他是PC-3000在南方新增加的一个国内代理,这人算是比较坦白的,能够明确告诉客户硬盘修复后和原盘的差别,让客户自己决定是否维修.
这在硬盘维修界中算是另类了.
)数据恢复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于一些具体的理论、还原算法、涉及的仪器和具体操作的细节,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不能详细作出描述.
这里只能根据需要,尽量完整地让大家对数据恢复有一个大概的整体印象就已经足够了.
数据恢复可以分为纯软件的恢复和软硬件结合的恢复.
硬盘内部是有一定的校验公式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的,根据每一个扇区内数据的内容、扇区的伺服信息,再根据一定的校验公式经过运算,会产生一个唯一的校验和,这个值每一个扇区都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扇区储存不同数据的时候校验和固然不一样,不同的扇区储存相同的数据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校验和(SCSI硬盘在这方面的机制会更加完善).
数据恢复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通过逆向运算,在某一方面的信息因为错误操作而丢失或者被改变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根据其余的原始信息,把数据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出来.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删除文件、重新分区并快速格式化(format不要加U参数)、快速低格、重整硬盘缺陷列表等等,都不会把数据从物理扇区中实际抹去.
删除文件只是把文件的地址信息在列表中抹去,而文件的数据本身还是在原来的地方静静躺着,除非拷贝新的数据进去那些扇区,才会把原来的数据真正抹去.
重新分区和快速格式化只不过是重新构造新的分区表和扇区信息,同样不会影响原来的数据在扇区中的物理存在,直到有新的数据去覆盖他们为止.
快速低格一般只有原厂的DM才可以实现,是用DM软件快速重写盘面、磁头、柱面、扇区等等初始化信息,仍然不会把数据从原来的扇区中抹去.
重整硬盘缺陷列表也只不过是把新的缺陷扇区加入到G列表或者P列表中去,对于那些本来储存在缺陷扇区中的数据那是没有办法了,因为扇区已经出现物理损坏,即使不加入缺陷列表,也很难恢复;但对于其他数据,其实还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
对这样的硬盘进行数据恢复,算是数据恢复里面比较简单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在错误操作出现后,不要再对硬盘作任何自己都不知道目的的无意义操作和不要再往硬盘里面写入任何东西.
恢复这种硬盘的数据,可以通过纯粹的软件操作来完成.
目前大家能够找到的数据恢复软件还是非常多的,大致有EasyRecovery、Recover、Lost&Found、FinalData、DiskRecover等等,还有其他很多,就不逐一列举了.
这些软件有的在DOS模式下面运行,有的可以在Windows模式下面运行,甚至可以在NT/2000下面运行,处理NTFS格式分区里面丢失的数据.
对于误删除、错误格式化,但又没有用其他数据覆盖这些形式的数据恢复,上面说的这些软件还是有相当好的效果的.
当然,如果让一个菜鸟和一个老鸟来运用这些软件的话,恢复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
要提高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关键是要掌握每一个软件的特性和每一个操作的参数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配合使用,这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才可以做到的.
目前国内的数据恢复公司对这种级数的数据恢复报价是每个硬盘350~1000元人民币.
(被认为是数据恢复至尊的FinalData)(EasyRecovery操作界面)纯粹软件的恢复当然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前提条件是必须要硬盘还能够正常使用才行.
因此,对于一些有轻微缺陷的硬盘,稍微修理一下,让硬盘可以正常使用后,再进行软件的数据恢复是明智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数据恢复成本.
毕竟,对于那些无论如何不能动的硬盘,软件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成本比较高的软硬件结合的恢复方式.
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数据恢复方式,关键在于恢复用的仪器设备.
这些设备都需要放置在超净无尘工作间里面,而且这些设备内部的工作台也是级别非常高的超净空间.
这些设备的恢复原理也是大同小异,都是把硬盘拆开,把磁碟放进机器的超净工作台上,然后用激光束对盘片表面进行扫描,因为盘面上的磁信号其实是数字信号(0和1),所以相应地,反映到激光束发射的信号上也是不同的.
这些仪器就是通过这样的扫描,一丝不漏地把整个硬盘的原始信号记录在仪器附带的电脑里面,然后再通过专门的软件分析来进行数据恢复.
可以说,这种设备的数据恢复率是相当惊人的,即使是位于物理坏道上面的数据,由于多种信息的缺失而无法找出准确的数据值,也可以通过大量的运算,在多种可能的数据值之间进行逐一代入,结合其他相关扇区的数据信息,进行逻辑合理性校验,从而找出逻辑上最符合的真值.
对于上面说到的设备和方式,目前国内拥有数据恢复设备,能够做到软硬结合的恢复方式的公司,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暂时只有两家,分别位于北京和广东(资料有效期是今年4月,或许还有别的公司说自己有这样的设备,不过我觉得炒作的可能性比我漏查的可能性要大).
现在很多数据恢复公司都吹嘘说他们有多先进的设备,多高超的技术,但其实多半都是停留在纯软件级别的恢复而已.
真的碰到难缠的盘,他们会快递到这两地的公司,让他们去用机器恢复,而这两家公司也认可这样的操作方式,因为这样他们就不需要花费打广告的钱,也保证了机器能够有足够的工作负荷,缩短投资回收期.
这样级别的数据恢复,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大约是每个硬盘3000~5000人民币甚至更多.
当然,那两家公司接收从其他数据恢复公司转手过来的硬盘的时候,收的是行内批发价,这中间大概有数百到一千元左右的差价,当然是让那些数据恢复公司当仁不让当作中介费吃掉了.
不过这仍旧不是数据恢复的终极方式.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数据没有被覆盖.
对于已经被覆盖的数据、完全低格、全盘清零、强磁场破坏的硬盘,仍然有最终极的数据恢复方式,老美管这个叫"深层信号还原".
具体的原理比较复杂,但是可以通过一个相关的例子来说明.
譬如一个人开车撞了人,跑掉了,为了逃避公安的侦查,他把汽车撞过凹陷的地方重新鼓起拉直,并喷上了新的油漆.
那么,这样处理过的车子,在肉眼的观察下是看不出碰撞过的痕迹的.
但是鉴证科的人只需要用弧光灯照射汽车,戴上专门的偏光镜去看,碰撞过的痕迹就马上一目了然.
"深层信号还原"应用了与此类似的原理.
从硬盘磁头的角度来看,同样的数据,拷贝进原来没有数据的新盘和拷贝进旧盘去覆盖掉原有数据,是没有分别的,因为这时候磁头所读取到的数字信号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磁介质晶体来说,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以前的数据虽然被覆盖了,但在介质的深层,仍然会留存着原有数据的"残影",通过使用不同波长、不同强度的射线对这个晶体进行照射,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信号,这就是说,用这些设备发出不同的射线去照射磁盘盘面,然后通过分析各种反射、折射和衍射信号,就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在不同深度下这个磁介质晶体的残影.
根据目前的资料,大概可以观察到4~5层,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数据被不同的其他数据重复覆盖4次,仍然有被"深层信号还原"设备读出来的可能性.
当然,这样的操作成本无疑是非常高的,也只能用在国家安全级别的用途上,目前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拥有这样的技术,只有极少数规模庞大的计算机公司和不计成本的政府机关能拥有这样级别的数据恢复设备,而且主要都是由美国人掌握.
看到这里,不知道我们的读者会有什么感想.
在数据恢复领域,别人很早就已经能达到这样的技术高度了,而且现在,所有实质意义上的硬盘公司也全部都是别人的,但他们并没有大大咧咧到处炫耀.
相反,我们国内的一些技术人员,数据恢复软件水平离日本还有十万八千里(被认为是"数据恢复软件之王"的FinalData是日本的产品),更不要说美国了;连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硬盘厂家都没有,算是小半桶水都不到了,但是摇晃起来倒是咣咣咣咣震天响.
譬如某个南方的数据恢复公司设计了一个数据恢复软件(他们保密得很,我只看到了界面,没有真正看过工作方式和源码,不知道是不是"Banana软件"【注】,暂且算是他们设计的吧),10月23号的时候做了一次演示,把一个被PC-3000清空了缺陷列表的硬盘数据恢复出来,就认为效果很好了.
可是,这本来就只是一个数据恢复软件应该做到的事情,国外的产品可以做到比这个更多,实在没有什么好炒作的.
还有国内一个硬盘维修企业出了一个称为"国防版"的硬盘数据操作软件,但通过一些朋友在内部渠道了解过以后,不禁觉得有点失望——如果中国现在的国防级别软件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话,未免太让人心灰意冷了吧.
衷心希望这个"国防版"只是一句广告词而已.
【注】:Banana——香蕉.
老美专指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他们有中国人的黄皮肤,但是骨子里接受的却是美国白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用香蕉来比喻,取其"黄皮白心"之义.
现在,有一些中国的软件公司,他们好一点的,购买外国软件的核心算法和引擎自己重新开发,但是付了2年的使用许可费,第3、4年照样使用;差一点的,反汇编出外国软件的算法、流程和指令,自己编写一个同类软件;或者再恶劣一点,只是对外国的软件进行脱壳,只是换上自己写的一个中文界面,就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卖,美其名曰"民族软件".
对于这些软件,国外程序员比较无奈地,其中比较有幽默感的人就把这些软件统称"Banana软件".
这类软件在国内是令人难以置信地超大量存在,无论出品自大公司小公司,你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几乎毫无例外地有着"香蕉"的影子.
第5页:【几种硬盘问题的菜鸟处理方法】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非常不好写.
毕竟,绝大部分读者都不是专家,一些在操作中被我们认为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别人却未必能很好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对于这样的问题,确实也不方便说得太多太详细,于是,就写成了下面这部分不伦不类的文字.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通过在这里的一些描述,让绝大部分使用者都可以自如地解决一些比较常见、而且大家也比较关心的硬盘问题.
这样,大家在碰到一些常见问题的时候就不需要出去找那些搞硬盘维修的,让人狠宰了.
其实,很多常见硬盘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网上都登得滥了,非常容易找到一大堆解决的方法,因此这里不打算对一些网上有详细说明,而且可操作性很高的硬盘问题处理方法作描述.
我这里想要说的,是一些也比较容易碰到,但是网上的说明却都是那些枪手们你抄我抄大家抄,毫无可操作性甚至根本不符合逻辑的那些问题的处理方法.
不过我必须提醒大家,既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那你也别指望有太高的成功率,现代硬盘的结构和运行机理已经远比从前复杂很多很多了,我不可能每一个牌子每一个型号的硬盘都那样去试,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符合现代硬盘的结构和控制、运行机制的,但是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看操作者是否能够对硬盘故障的原因作出正确把握并能否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软件.
1.
硬盘分区表损毁造成这个问题的最通常原因,是在电脑使用过程中突然停电.
如果电脑在进行磁盘整理或者其他需要大量磁盘读写过程的操作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停电有很大可能会产生这种错误.
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很初级的硬盘问题,设身处地想一下,要是一些老鸟自己碰到这个问题,也会彷徨一下子的.
问题主要是如果不需要数据的话,那么这个根本就不算是一个硬盘问题,只要重新分区格式化就搞定了;但是,如果里面有比较重要的数据的话怎么办或者你比较懒,不想重装系统,能不能在保存系统和数据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这个要求,网上很多文章的介绍是用DiskMan这个软件去自动修复分区表.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方法倒是有点过于傻瓜化了,想*软件去自动修复分区表,*的其实是软件的算法,但是算法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每个人自己硬盘的分区都不可能一样.
跟据实际的操作证实,这样的恢复方法大概只有90%的修复率,就是说,能100%完全修复分区表的机会并不是很高.
不过用DiskMan这个软件,主分区的恢复倒是一般不成问题,只要你的主分区恢复了,系统可以启动了,剩下的不能恢复的分区里面的数据可以试着用FinalData来恢复,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完全恢复过来.
这个方法最大的优势是DiskMan支持的文件格式非常多,所以即使在NTFS、EXT等等其他格式的分区里,也能比较有效地恢复分区表.
(DiskMan界面)不过,如果你的硬盘是FAT或者FAT32的话,我觉得上面的方法还是太复杂了,而且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两个软件的算法上面,没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太浪费人力资源了^_^.
估计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用的计算机里面的硬盘分区大小还是心中有数的吧,如果能记得每一个分区的大小,这样就可以了.
你原来用什么软件分区的,现在还是用它,一摸一样按照原来每个分区的大小重新分区,不过记住不要格式化.
不要格式化这个非常关键,有一些分区软件如PartitionMagic等等,通常在默认情况下都是分区连格式化的,在设置里面取消分区连格式化的选项.
重新分区之后,用软盘、光盘启动或者把这块硬盘接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面,运行NDD(NortonDiskDoctor,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执行扫描,很快,它就会发现硬盘分区错误和一些很专业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的错误,不知道说什么也没关系,接下来当然是修复这些问题啦.
全部修复完以后,重新启动,你会惊奇地发现整个硬盘又已经可读了,所有分区跟原来都一模一样,所有原来的文件也完好无损,一个字节也没有少.
这种方法的恢复成功率非常高,过程非常傻瓜但是又可以调动大家主观能动性.
不需要运行专门的数据恢复软件,又能让大家真正去动手,使菜鸟也能拥有妙手回春的满足感,特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哈哈.
当然,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在软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备份一个分区表,这样可以令硬盘的安全系数得到大大提高.
(NortonDiskDoctor的DOS版界面)2.
硬盘逻辑锁网上对于解除硬盘逻辑锁方法的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仔细看了,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每一篇都大同小异.
其实,硬盘逻辑锁大体上可以分成逻辑死循环和增量偏移两种方式.
再复杂的方式如全盘算法加密等等就不是普通的用户可以解决的了,因此这里也就不提也罢.
逻辑死循环也有很多种,从比较简单的0-1扇区死循环到比较烦人的C-D分区死循环,无非都是在分区表上作文章,人为地造成分区表的逻辑错误,使硬盘在启动的时候陷入死循环而不能启动,必须经过一些验证手段才能重新得到正确的分区表信息.
网上很多文章都长篇大论,介绍了通过PCTools、DE(DiskEditor)甚至Debug命令来恢复的方法,这些恢复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不过都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因为他们都忽略了,在他们长篇大论的时候,用户硬盘里面的磁头还在0-1扇区或者C-D分区之间不断地作往复运动.
硬盘都启动不起来,还怎么去读取分区表信息怎么把正确的信息写进去磁头是没空做这个事情了,不知道他们是打算用铅笔写还是用圆珠笔写0-1扇区死循环还比较简单,软盘启动、光驱启动或者把硬盘挂在别的机器上还是可以动起来的,而如果是恼人的C-D分区死循环,则不论是软盘启动、光驱启动还是把硬盘挂在别的机器上,都不能启动机器.
可笑的是,破除这个死循环的方法也是无比地简单,因为这种方式的逻辑锁其实是利用了MS-DOS里面IO.
SYS的漏洞.
IO.
SYS文件是输入输出管理文件(InputandOutput),它包含LOADER、IO1、IO2、IO3四个模块,其中IO1中包含有一个很关键的程序SysInt_I,它在启动中很固执,非要去读分区表,而且不把分区表读完誓不罢休.
如果碰上分区表是循环的,它就只有死机了.
同时,DOS为了获得硬盘使用权必须读分区表参数,而且DOS还约定驱动器号不能超过26,这是系统的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此等循环分区表的严重后果,这就是MS-DOS的脆弱性和不完备性.
回过头来,如果不想陷入这样的逻辑死循环,只要不使用微软基于DOS(从DOS3.
0到WindowsMe)的操作系统就可以了.
有很多系统可供选择:如PC-DOS、DR-DOS、ROM-DOS等(建议大家去看看新DOS时代,里面有很多很有用的DOS方面的信息:http://newdos.
yginfo.
net/dosmain.
htm),另外,微软的NT/2000/XP系列也是可以的.
硬盘动起来后,大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不过我始终还是推荐大家用原厂的DM,毕竟是原厂的东西,对自己牌子的硬盘操作总是比较有把握的,而且,那些PCTools之类因为比较老,对FAT32、NTFS以及大硬盘等等的操作总有一些问题.
也有热心的人把恢复正常分区表的指令编写成一个小程序,叫Unlock.
com(有很多不同的人编写的不同版本,大家可以挑一些日期比较近的,太古老十八代的东西就不要用了),大家可以试用一下,效果还是有的.
现在,一家叫Acronis的公司也来凑热闹,发布了一个叫AcronisUnlock的小程序,运行它可以创建一张软盘,用来为硬盘解锁.
毕竟是一个商业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作用谁敢拿出来试了一下,虽然不是能治百病,但对一般的硬盘锁还是很有效的.
(Seagate的原厂DM)增量偏移法当初其实不是用来制造逻辑锁,而是用来制作硬盘保护卡的,联想的"宙斯盾"和捷波的"恢复精灵"等硬盘保护软件也是采用了相似的技术.
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在硬盘里面划出一个特别的区域,把整个硬盘的所有写入全部操作映射到这个区域中,这样,原来设置了受保护的系统和数据区域就不会受到新增加的写入信息的影响,甚至是文件的修改,其实也是映射到特定区域的操作.
因此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崩溃,只要一个按钮,就可以把原来受到保护的系统和数据恢复过来.
不过对硬盘的保护好是好了,但如果换了一块主板,或者主板、保护卡坏了,要处理这个硬盘也真的十分头痛.
因为上面说的方法对这个硬盘已经没有用了,你通过软件从硬盘里面读出硬盘分区表的数据,然后修改、写进去,可惜,这些正确的信息并没有真正写入分区表,而是都映射到那个特殊的区域去了,硬盘仍然不行.
这样的硬盘,无论做重新分区、格式化甚至低格,完了你还是发现里面的数据纹丝不动.
如果你运气好,知道硬盘是被"宙斯盾"或"恢复精灵",又或者是什么其他硬盘保护卡保护过的,那么你只要找到相应的主板或硬盘卡,执行一次卸载过程就可以了;如果运气不好,不知道,那么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经过一些实践,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除.
找一块没有"宙斯盾"或者"恢复精灵"主板的机器,把这个硬盘作为从盘挂上,COMS设置里面把这个硬盘设成None(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就已经能够解除映射信息对BIOS的欺骗,恢复软件对硬盘的实模式操作),然后运行fdisk/mbr,应该就可以恢复这个硬盘了.
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干脆不要用微软的系统.
在PC-DOS或者ROM-DOS下面运行原厂DM,把硬盘内部现有的分区表信息不管对错,全部推倒,重新使用该硬盘的默认盘面、磁头、柱面、扇区信息进行快速初始化并按照原来的分区大小和方式重新分区.
如果阁下对数据的完整性十分在意,不想丢掉数据,那么完了以后试着用FinalData、EasyRecovery之类的软件吧,只能祝你好运(对这些数据恢复软件运用越纯熟,了解越多,数据恢复的成功率越高,建议大家平时有事没事多试试,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嘛).
要解决被增量偏移这种方法锁了的硬盘真的比较麻烦,就算非常有经验的人,恢复的成功率也是不高的.
现在,我对"宙斯盾"和"恢复精灵"开始有点莫名地憎恨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想,呵呵.
3.
零磁道损坏这样的文章网上太多太多了,遗憾的是很多都是几百年前的资料,都是在网上你抄我我抄你的.
要命的是根据他们所说的用DE或者PCTools将硬盘的起始扇区从0面0柱1扇区改为0面1柱1扇区的方法,却根本没有一个人真正修好过零磁道.
想来,大概是写这些文章的人自己也没有零磁道损坏的硬盘,没有真正看到过这样的硬盘是不是真的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还可以动起来;或者,就是把修复软盘零磁道损坏的方法照样套在硬盘上去了.
硬盘和软盘的结构和机制区别非常大,特别是现代硬盘,已经完全没有软盘原理的影子了.
零磁道损坏分为物理零磁道损坏和逻辑零磁道损坏.
逻辑零磁道其实就是引导扇区(请注意,不是网上众多文章所说的主引导扇区,主引导扇区坏了的话是神仙也难救的),物理零磁道是主引导扇区.
在老式的老爷硬盘里面,主引导扇区的信息通常是做在硬盘的Firmware上面的,所以硬盘没有物理零和逻辑零的区别,主引导扇区和引导扇区的称呼没有任何区别,其实都是指逻辑零.
而现代硬盘,初始化信息的起点就是硬盘的物理零,如果物理零损坏了的话,硬盘根本无法完成初始化过程,通过软件方法根本没有成功恢复的可能性.
通常,现代的硬盘启动的过程是这样的,通电后,磁头接收到从硬盘控制芯片上传来的第一个启动指令,然后开始读主引导扇区(物理零)的初始信息,确定硬盘保留区的位置,然后读硬盘保留区,确定缺陷列表、调入校验算法公式、读入内部操作指令等等.
所有这些完成了,硬盘才算完成了初始化,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然后,硬盘开始读取引导扇区(逻辑零),确定硬盘的起点和分区表位置,读入分区表等等.
从这个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逻辑零磁道损坏的硬盘还是可以完成整个初始化过程,被系统认出来的,因此,也就存在着被软件修复的可能性.
就不要用什么DE和PCTools了,这些都是很老的软件,基于老式硬盘的CHS结构体系以及相应的3D寻址方式,跟现代硬盘的模块化结构和线性寻址方式是有很大差距的.
按照网上文章的说明修改以后,对现代硬盘根本不会起作用,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也会有起作用的时候,但那必须是你的主板BIOS里面有3D寻址-线性寻址翻译模块,并且恰好能够支持你想要修的那个硬盘,不过你要是觉得可以碰上这样的可能性的话,我劝你不如去买彩票算了).
用一个原厂的DM吧,DM用的人多了,但是我可以说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有这个好奇心把里面所有的选项和功能都试一遍的.
某些厂商的DM里面有一个项目,叫"高级选项",进入后,选"自定义"选项,有一个项目的选项中,它会首先问你是否愿意按照硬盘参数默认的磁头、柱面和扇区参数来对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既然你的硬盘逻辑零磁道坏了,当然是选择"否",然后DM会让你自己输入相应的磁头、柱面和扇区信息,这时候你应该知道如何做了吧如果不幸你的硬盘品牌的相应DM没有这样的选项和功能,那么就试试用AcronisDiskEditor吧(要在Windows2000/XP下面运行),试着用这个最新最强的扇区编辑软件封闭硬盘的逻辑零磁道,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不过无论是DM还是AcronisDiskEditor,这样的操作因为受到很多其他条件的约束,先决条件是必须能把硬盘认出来并且能够进行实模式操作,否则成功率不会高.
而且对普通用户来说这些操作还是比较复杂,要多试几遍,多研究几次才可以提高成功率.
(AcronisDiskEditor)对于物理零损坏,根据上面的硬盘初始化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硬盘根本连初始化都不能开始进行,无论什么系统什么软件都不可能对它进行操作,真正的软硬不吃.
不过,这么久以来,我还没有真正碰到过物理零损坏的硬盘,所以也不知道像PC-3000这样的软件有没有这个能力修复.
比较能确定的方法只能是回原厂用机器设备重新扫描定位,重写伺服信息,然后进行内部格式化来修复;或者,你可以找一家比较有实力,拥有硬盘伺服机的修复公司帮你修,不过成本方面就……嘿嘿.
总的来说,现在有很多公司根据现代硬盘的结构和原理,配合现在比较通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设计了很多非常新的、功能很强大的软件,譬如Acronis,这家公司的全套系统工具包括DiskEditor、Driveimage、OSSelector、Unlock(解除硬盘逻辑锁)等等十多个,都应用了现在硬盘的基本原理,功能也非常全面.
在进行各种硬盘操作的时候,适当进行各种软件的新旧搭配,互相配合使用,经常会发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就需要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并熟练使用才可以达到的了.
第6页:【后记】每次想到硬盘、数据,就不由得想到了国内的进口二手垃圾.
说句实在话,别人敢于向国内出口硬盘垃圾,其实就是想着我们也只能把这些硬盘修修当二手的用而已.
如果国内的数据恢复水平能够普遍提高,我相信外国往国内输出二手计算机零配件的时候会三思而后行的——保不准里面还有IBM、Microsoft的哪一个高级工程师用的硬盘呢;说不定还有政府部门甚至国防部的机器用过的硬盘呢.
嘿嘿,说说笑话而已,他们公司和政府的关键部门所使用的硬盘都要通过DiskEraser这类硬盘数据销毁设备处理过后才会扔的啦.
(日立出品的DiskEraser)在这里,如果大家对自己动手解决一些硬盘问题比较感兴趣,我衷心提议大家先不要忙着满互联网地找一些你我都不知道是谁写、做什么用的第三方工具,多留意一下原厂家的网站,用用他们原厂的工具软件.
虽然厂家为了尽量避免让大家修硬盘修得很爽,并没有在原厂DM和其他原厂工具上面提供太丰富的功能,但基本的功能还是会提供给大家的,而且性能非常可*,功能也很实用.
而且有时候原厂工具的较低版本里面维修功能可能比新版本多,譬如西部数据的原厂低格程序WDClear,它是比较旧了,最高版本也就是1.
3,而且只支持最大8.
4GB的小硬盘.
但是它的功能却非常强大,比现在西部数据的DM(当然,厂商不一定把这个程序叫DM,反正不管叫什么名字,我们知道它其实就是DM就行了)要强很多.
不少硬盘维修商就非常清楚它的作用,它体积小,功能大,具备非常快速而准确的盘面检测能力,能够快速进行坏道修复,可以智能跳过顽固物理坏道,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它成为了不少维修商的修盘利器!
把这个程序放在一个完好的主硬盘里,把待修的硬盘(要西部数据的盘,不然我不保证会发生什么后果)放在其他IDE接口上.
运行WDClear,会出现一个蓝色的窗口和几行简单的英文,右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窗口,显示硬盘的型号、串号、固件版本信息等,如果还想看更详细的参数,就选择"查看检测结果".
这里面的参数更详细一些.
现在,里面显示了两个硬盘参数,选择你要维修的硬盘的参数,回车.
选"读取并检测磁盘",回车,确定,于是软件就对硬盘的表面开始检测了.
在扫描过程中检测到的坏道,只是显示坏道的类型和位置,软件不会对它们做任何的修复和写入处理.
扫描完以后,确定了坏道的位置,就可以使用"清零驱动器"来把坏道清除或者写入G列表.
所以有时候原厂的东西,版本老一点的还是很有作用的,反正你要修的也是旧盘嘛,新的硬盘只要好好用,哪里会这么快就坏了呢(WDClear主界面)一口气写了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觉得目前国内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浮夸",大家都在互相抄袭,急功近利,你说你的路由设备有3000条规则,我就会说我的有5000条,纯粹的基于利益的炒作,丝毫没有科学的精神在里面(路由规则越多,说明路由效率越低下,通常2500~300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既可以保证足够的安全和路由效果,又可以维持比较高的路由效率.
记住了,购买时看到在路由规则上攀比的厂商就要留意了).
又譬如,出品PC-3000的俄国ACELaboratory在国内原来只有一家代理商,PC-3000的首年升级、技术支持和培训都是免费的,但是因为国内是独家代理,导致代理商扣起客户的升级和支持帐号与密码,每次升级收费几百到一千不等的升级费,技术支持收几百元的咨询费,培训收培训费等等.
很多客户不满,纷纷越过代理,通过香港和美国直接向ACELaboratory购买,严重影响了ACELaboratory的声誉.
焦头烂额的ACELaboratory只好又在国内增加了一个代理,希望通过竞争,杜绝这种现象.
还有,就是现在网络上、报纸杂志上不少所谓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文章其实都只是故作高深,似是而非的东西,没有误导已经很不错了,对读者并没有任何帮助.
也有的人,在网上发布信息,售卖硬盘、主板维修或者其他各种的资料,每份要价一千到数千元不等.
其实里面只有十多页纸,都是网上找来的大路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而且售卖的人其实连这些资料是对是错都分不清.
实际上,现在是一个资讯时代,很多资料和信息都已经相当公开了.
如果大家还想着因为自己掌握了那么一点点东西,就拼命保守这些所谓的秘密,希望利用对信息的封锁、利用用户的无知来达成一定的经济效益的话,那就错了.
现在,只有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来经营,凭着坚持不懈的意志去做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公司的技术水平,获得真正的经济利益.
作为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祖国可以早日强大,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并不能一步登天.
北京某名牌大学说要把自己办成世界级的一流大学,向哈佛看齐什么的,我不知道他们凭什么这样说.
先不要说哈佛物理系的大功率粒子加速器和粒子对撞设备,光是校园里面的Internet2的超高速校园网、能模拟流体力学实况的巨型计算机,国内就没有什么大学能够做到.
落后并不可耻,只要我们敢于正视,我们的技术人员能够多动脑去搞研究,多动手去做实验,少动嘴去吹牛皮,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拥有与国外相同层次和水平的技术与设备.
关于硬盘的文章现在是告一段落了,为了保证所有本文所作的说明和描述的正确性,作者已经尽量找到相关的官方和权威资料,并且对一些可以实际操作的案例作了实际操作.
本文所提到的软件和公司都经过再三查实,提到的软件也真正经过实际试用,可以说已经尽可能地说出了事实.
但为了防止一些意外的原因导致的失误,如果有人对上面文章里的叙述有任何疑问,可以电邮给我,我们可以在电邮里面作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作者的电邮地址:zhiming_huo@tom.
com,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跟作者做一下交流).
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会逐步介绍一些目前国外先进的IT产品和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IT这个领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也能更客观地评价目前国内IT业的地位和水平.
回复引用TOP张继录中级技师板凳发表于2004-11-2820:27|只看该作者硬盘修复深入了解硬盘参数正常情况下,硬盘在接通电源之后,都要进行"初始化"过程(也可以称为"自检").
这时,会发出一阵子自检声音,这些声音长短和规律视不同牌子硬盘而各不一样,但同型号的正常硬盘的自检声音是一样的.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自检声音是由于硬盘内部的磁头寻道及归位动作而发出的.
为什么硬盘刚通电就需要执行这么多动作呢简单地说,是硬盘在读取的记录在盘片中的初始化参数.
一般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硬盘有一系列基本参数,包括:牌子、型号、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系列号、缓存大小、转速、S.
M.
A.
R.
T值等.
其中一部分参数就写在硬盘的标签上,有些则要通过软件才能测出来.
但是,高朋告诉你,这些参数仅仅是初始化参数的一小部分,盘片中记录的初始化参数有数十甚至数百个!
硬盘的CPU在通电后自动寻找BIOS中的启动程序,然后根据启动程序的要求,依次在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读取相应的参数.
如果某一项重要参数找不到或出错,启动程序无法完成启动过程,硬盘就进入保护模式.
在保护模式下,用户可能看不到硬盘的型号与容量等参数,或者无法进入任何读写操作.
近来有些系列的硬盘就是这个原因而出现类似的通病,如:FUJITSUMPG系列自检声正常却不认盘,MAXTOR美钻系列认不出正确型号及自检后停转,WDBBEB系列能正常认盘却拒绝读写操作等.
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硬盘有不同的初始化参数集,以较熟悉的Fujitsu硬盘为例,高朋简要地讲解其中一部分参数,以便读者理解内部初始化参数的原理.
通过专用的程序控制硬盘的CPU,根据BIOS程序的需要,依次读出初始化参数集,按模块分别存放为69个不同的文件,文件名也与BIOS程序中调用到的参数名称一致.
其中部分参数模块的简要说明如下:DM硬盘内部的基本管理程序-PL永久缺陷表-TS缺陷磁道表-HS实际物理磁头数及排列顺序-SM最高级加密状态及密码-SU用户级加密状态及密码-CI硬件信息,包括所用的CPU型号,BIOS版本,磁头种类,磁盘碟片种类等-FI生产厂家信息-WE写错误记录表-RE读错误记录表-SI容量设定,指定允许用户使用的最大容量(MAXLBA),转换为外部逻辑磁头数(一般为16)和逻辑每磁道扇区数(一般为63)-ZP区域分配信息,将每面盘片划分为十五个区域,各个区域上分配的不同的扇区数量,从而计算出最大的物理容量.
这些参数一般存放在普通用户访问不到的位置,有些是在物理零磁道以前,可以认为是在负磁道的位置.
可能每个参数占用一个模块,也可能几个参数占用同一模块.
模块大小不一样,有些模块才一个字节,有些则达到64K字节.
这些参数并不是连续存放的,而是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读出内部初始化参数表后,就可以分析出每个模块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当然,也可以修正这些参数,重新写回盘片中指定的位置.
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因为参数错乱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硬盘"修复"回正常状态.
如果读者有兴趣进一步研究,不妨将硬盘电路板上的ROM芯片取下,用写码机读出其中的BIOS程序,可以在程序段中找到以上所列出的参数名称.
跳出硬盘认识的误区编者按:《硬盘修复》连载文章均为本站特邀嘉宾高朋先生在"存储在线:存储社区"所发表的原创作品.
总的来说,这些文章观点鲜明,可能与大家平时所认同的观点会有所不同.
若您有任何想法,欢迎到存储社区发表您自己的存储视点,参与本文讨论请点此.
1995年,偶然在同事那里见到一个陌生的物件,好奇地问那是什么,朋友答:"这是电脑用的硬盘!
"这就是高朋第一次认识硬盘的经过.
几年下来,单位的电脑越来越多,电脑问题也随之多起来,高朋便有机会研究PC的维护.
在维护过程中,由于硬盘出问题是较多的,尤其是出坏道的情况更是令人.
于是,高朋查遍图书馆、新华书店的计算机类图书,研究坏道修复的方法.
令人失望的是,各种书刊上所说的方法大同小异(怀疑有传抄之嫌),不仅用处不大,而且严重误导读者.
多年来一直误导着高朋的几个常识性问题是:1.
硬盘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物理坏道不可修复.
实际情况是,坏道并不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不知道谁发明这两个概念,反正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中都没有这样的概念,倒是分为按逻辑地址记录的坏扇区和按物理地址记录的坏扇区.
2.
硬盘出厂时没有坏道,用户发现坏道就意味着硬盘进入危险状态.
实际情况是,每个硬盘出厂前都记录有一定数量的坏道,有些数量甚至达到数千上万个坏扇区,相比之下,用户发现一两个坏道算多大危险3.
硬盘不认盘就没救,0磁道坏可以用分区方法来解决.
实际情况是,有相当部分不认的硬盘也可以修好,而0磁道坏时很难分区.
如此误导,如不是自己搜集研究外文资料并长期实践,说不准还长期拿来作信条呢.
在国外有许多的专业的硬盘维修论坛,在那里你可以发现有一些国家的硬盘维修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准.
我敢肯定,他们的一些技术会令众多硬盘厂家头痛不已.
和世界上众多专业硬盘修理高手交流,使高朋受益菲浅.
这三年来,高朋辞去教师工作,专门从事硬盘修复工作,经手修复的硬盘已超过万个.
总结起来,高朋的技术来源有三方面:1.
搜集国外技术资料与国外专业人士交流;2.
购买专业工具软件(有同步技术更新支持);3.
自己的实践经验.
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教我修复硬盘的老师,也不认为那本教科书对我修硬盘有太大帮助.
目前在中国没有专业的讨论硬盘修复的论坛,也没有太多的中文技术资料,也没发现有强劲修复功能的商用软件,却有众多正在从事及有志从事硬盘修复的人士.
高朋此举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将存储在线社区建设成最受国内硬盘修复行业人士欢迎的论坛.
硬盘修复人士需要弄明白的几个基本概念在研究硬盘修复和使用专业软件修复硬盘的过程中,必将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这里,高朋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试图总结并解释一些与"硬盘缺陷"相关的概念,与众位读者交流.
Badsector(坏扇区)在硬盘中无法被正常访问或不能被正确读写的扇区都称为Badsector.
一个扇区能存储512Bytes的数据,如果在某个扇区中有任何一个字节不能被正确读写,则这个扇区为Badsector.
除了存储512Bytes外,每个扇区还有数十个Bytes信息,包括标识(ID)、校验值和其它信息.
这些信息任何一个字节出错都会导致该扇区变"Bad".
例如,在低级格式化的过程中每个扇区都分配有一个编号,写在ID中.
如果ID部分出错就会导致这个扇区无法被访问到,则这个扇区属于Badsector.
有一些Badsector能够通过低级格式化重写这些信息来纠正.
Badcluster坏簇在用户对硬盘分区并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每个区都会建立文件分配表(FileAllocationTable,FAT).
FAT中记录有该区内所有cluster(簇)的使用情况和相互的链接关系.
如果在高级格式化(或工具软件的扫描)过程中发现某个cluster使用的扇区包括有坏扇区,则在FAT中记录该cluster为Badcluster,并在以后存放文件时不再使用该cluster,以避免数据丢失.
有时病毒或恶意软件也可能在FAT中将无坏扇区的正常cluster标记为Badcluster,导致正常cluster不能被使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cluster包括若干个扇区,只要其中存在一个坏扇区,则整个cluster中的其余扇区都一起不再被使用.
Defect(缺陷)在硬盘内部中所有存在缺陷的部分都被称为Defect.
如果某个磁头状态不好,则这个磁头为Defecthead.
如果盘面上某个Track(磁道)不能被正常访问,则这Track为DefectTrack.
如果某个扇区不能被正常访问或不能正确记录数据,则该扇区也称为DefectSector.
可以认为Badsector等同于Defectsector.
从总的来说,某个硬盘只要有一部分存在缺陷,就称这个硬盘为Defectharddisk.
P-list(永久缺陷表)现在的硬盘密度越来越高,单张盘片上存储的数据量超过40Gbytes.
硬盘厂家在生产盘片过程极其精密,但也极难做到100%的完美,硬盘盘面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
厂家在硬盘出厂前把所有的硬盘都进行低级格式化,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将自动找出所有defecttrack和defectsector,记录在P-list中.
并且在对所有磁道和扇区的编号过程中,将skip(跳过)这些缺陷部分,让用户永远不能用到它们.
这样,用户在分区、格式化、检查刚购买的新硬盘时,很难发现有问题.
一般的硬盘都在P-list中记录有一定数量的defect,少则数百,多则数以万计.
如果是SCSI硬盘的话可以找到多种通用软件查看到P-list,因为各种牌子的SCSI硬盘使用兼容的SCSI指令集.
而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IDE硬盘,使用各自不同的指令集,想查看其P-list要用针对性的专业软件.
G-list(增长缺陷表)用户在使用硬盘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defectsector.
按"三包"规定,只要出现一个defectsector,商家就应该为用户换或修.
现在大容量的硬盘出现一个defectsector概率实在很大,这样的话硬盘商家就要为售后服务忙碌不已了.
于是,硬盘厂商设计了一个自动修复机制,叫做AutomaticReallcation.
有大多数型号的硬盘都有这样的功能:在对硬盘的读写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defectsector,则自动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替换该扇区,并将该扇区及其替换情况记录在G-list中.
这样一来,少量的defectsector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
也有一些硬盘自动修复机制的激发条件要严格一些,需要用某些软件来判断defectsector,并通过某个端口(据说是50h)调用自动修复机制.
比如常用的Lformat,ADM,DM中的Zerofill,Norton中的Wipeinfo和校正工具,西数工具包中的wddiag,IBM的DFT中的Erase等.
这些工具之所以能在运行过后消除了一些"坏道",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AutomaticReallcation(当然还有其它原因),而不能简单地概括这些"坏道"是什么"逻辑坏道"或"假坏道".
如果哪位被误导中毒太深的读者不相信这个事实,等他找到能查看G-list的专业工具后就知道,这些工具运行过后,G-list将会增加多少记录!
"逻辑坏道"或"假坏道"有必要记录在G-list中并用其它扇区替换么当然,G-list的记录不会无限制,所有的硬盘都会限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
如火球系列限度是500,美钻二代的限度是636,西数BB的限度是508,等等.
超过限度,AutomaticReallcation就不能再起作用.
这就是为何少量的"坏道"可以通过上述工具修复(有人就概括为:"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坏道多了不能通过这些工具修复(又有人概括为:"物理坏道"不可以修复).
Badtrack(坏道)这个概念源于十多年前小容量硬盘(100M以下),当时的硬盘在外壳上都贴有一张小表格,上面列出该硬盘中有缺陷的磁道位置(新硬盘也有).
在对这个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时(如用ADM或DM5.
0等工具,或主板中的低格工具),需要填入这些Badtrack的位置,以便在低格过程中跳过这些磁道.
现在的大容量硬盘在结构上与那些小容量硬盘相差极大,这个概念用在大容量硬盘上有点牵强.
读者们还可能发现国内很多刊物和网上文章中还有这么几个概念:物理坏道,逻辑坏道,真坏道,假坏道,硬坏道,软坏道等.
高朋在国外的硬盘技术资料中没有找到对应的英文概念,也许是中国人自己概括的吧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能接受这些概念,也许某些专家能作出一些的合理解释.
高朋不习惯使用这些概念,不想对它们作牵强的解释,读者们看看是谁说的就去问谁吧.
硬盘修复之低级格式化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硬盘做"低级格式化"(下面简称"低格").
进行低格所使用的工具也有多种:有用厂家专用设备做的低格,有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M工具做的低格,有用主板BIOS中的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ebug工具做的低格,还有用专业软件做低格……不同的工具所做的低格对硬盘的作用各不一样.
有些人觉得低格可以修复一部分硬盘,有些人则觉得低格十分危险,会严重损害硬盘.
高朋用过多种低格工具,认为低格是修复硬盘的一个有效手段.
下面总结一些关于低格的看法,与广大网友交流.
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低格过程到底对硬盘进行了什么操作"实践表明低格过程有可能进行下列几项工作,不同的硬盘的低格过程相差很大,不同的软件的低格过程也相差很大.
A.
对扇区清零和重写校验值.
低格过程中将每个扇区的所有字节全部置零,并将每个扇区的校验值也写回初始值,这样可以将部分缺陷纠正过来.
譬如,由于扇区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不对应,通常就被报告为校验错误(ECCError).
如果并非由于磁介质损伤,清零后就很有可能将扇区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重新对应起来,而达到"修复"该扇区的功效.
这是每种低格工具和每种硬盘的低格过程最基本的操作内容,同时这也是为什么通过低格能"修复大量坏道"的基本原因.
另外,DM中的ZeroFill(清零)操作与IBMDFT工具中的Erase操作,也有同样的功效.
B.
对扇区的标识信息重写.
在多年以前使用的老式硬盘(如采用ST506接口的硬盘),需要在低格过程中重写每个扇区的标识(ID)信息和某些保留磁道的其他一些信息,当时低格工具都必须有这样的功能.
但现在的硬盘结构已经大不一样,如果再使用多年前的工具来做低格会导致许多令人痛苦的意外.
难怪经常有人在痛苦地高呼:"危险!
切勿低格硬盘!
我的硬盘已经毁于低格!
"C.
对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并尝试替换缺陷扇区.
有些低格工具会对每个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如果发现在读过程或写过程出错,就认为该扇区为缺陷扇区.
然后,调用通用的自动替换扇区(Automaticreallocationsector)指令,尝试对该扇区进行替换,也可以达到"修复"的功效.
D.
对所有物理扇区进行重新编号.
编号的依据是P-list中的记录及区段分配参数(该参数决定各个磁道划分的扇区数),经过编号后,每个扇区都分配到一个特定的标识信息(ID).
编号时,会自动跳过P-list中所记录的缺陷扇区,使用户无法访问到那些缺陷扇区(用户不必在乎永远用不到的地方的好坏).
如果这个过程半途而废,有可能导致部分甚至所有扇区被报告为标识不对(SectorIDnotfound,IDNF).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编号过程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的,如果某些低格工具按逻辑参数(以16heads63sector为最典型)来进行低格,是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操作.
E.
写磁道伺服信息,对所有磁道进行重新编号.
有些硬盘允许将每个磁道的伺服信息重写,并给磁道重新赋予一个编号.
编号依据P-list或TS记录来跳过缺陷磁道(defecttrack),使用户无法访问(即永远不必使用)这些缺陷磁道.
这个操作也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
F.
写状态参数,并修改特定参数.
有些硬盘会有一个状态参数,记录着低格过程是否正常结束,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低格,会导致整个硬盘拒绝读写操作,这个参数以富士通IDE硬盘和希捷SCSI硬盘为典型.
有些硬盘还可能根据低格过程的记录改写某些参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低格工具做了些什么操作:1.
DM中的Lowlevelformat:进行了A和B操作.
速度较快,极少损坏硬盘,但修复效果不明显.
2.
Lformat:进行了A、B、C操作.
由于同时进行了读写检查,操作速度较慢,可以替换部分缺陷扇区.
但其使用的是逻辑参数,所以不可能进行D、E和F的操作.
遇到IDNF错误或伺服错误时很难通过,半途会中断.
3.
SCSI卡中的低格工具:由于大部SCSI硬盘指令集通用,该工具可以对部分SCSI硬盘进行A、B、C、D、F操作,对一部分SCSI硬盘(如希捷)修复作用明显.
遇到缺陷磁道无法通过.
同时也由于自动替换功能,检查到的缺陷数量超过G-list限度时将半途结束,硬盘进入拒绝读写状态.
4.
专业的低格工具:一般进行A、B、D、E、F操作.
通常配合伺服测试功能(找出缺陷磁道记入TS),介质测试功能(找出缺陷扇区记入P-list),使用的是厂家设定的低格程序(通常存放在BIOS或某一个特定参数模块中),自动调用相关参数进行低格.
一般不对缺陷扇区进行替换操作.
低格完成后会将许多性能参数设定为刚出厂的状态.
在这里,高朋顺便回答一些读者常重复问到的问题:问1:低格能不能修复硬盘答:合适的低格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修复硬盘缺陷.
问2:低格会不会损伤硬盘答:正确的低格过程绝不会在物理上损伤硬盘.
用不正确的低格工具则可能严重破坏硬盘的信息,而导致硬盘不能正常使用.
问3:什么时候需要对硬盘进行低格答:在修改硬盘的某些参数后必须进行低格,如添加P-list记录或TS记录,调整区段参数,调整磁头排列等.
另外,每个用户都可以用适当低格工具修复硬盘缺陷,注意:必须是适当的低格工具.
问4:什么样的低格工具才可以称为专业低格工具答:能调用特定型号的记录在硬盘内部的厂家低格程序,并能调用到正确参数集对硬盘进行低格,这样的低格工具均可称为专业低格工具.
使用DM进行缺陷列表管理编者按:这篇文章精选自"存储在线-存储社区",若您对《硬盘缺陷表管理》有任何建议,或者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到存储社区内发表属于您自己的存储视点.
参与Defect-List主题讨论,请点此.
大多数硬盘管理软件如DM等都提供了在硬盘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对硬盘进行缺陷列表(Defect-List)管理的功能.
正确理解和掌握硬盘的缺陷列表管理,有助于解决硬盘使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
下面以DM为例,谈谈硬盘的缺陷列表管理.
一、缺陷列表的作用缺陷列表实际上是登记硬盘上存在缺陷的区域位置和大小的一张表.
在硬盘管理软件中,它通常是一个文本文件.
用户可以用文本编辑软件及硬盘管理软件对它进行修改.
通过该文件,我们可以了解硬盘上哪些区域存在缺陷,缺陷区域的大小.
在硬盘低级格式化过程完成后,硬盘管理软件会根据缺陷列表的内容,自动将存在缺陷的区域作出特殊标记,避免数据读写错误.
必须注意,硬盘管理软件低级格式化对有缺陷的区域所作的坏区标记,是在物理扇区结构中作出的.
它不同于DOS的FORMAT命令对硬盘作高级格式化时,遇到坏扇区所作的标记.
FORMAT实际上是在文件分配表中对该扇区所属的簇作坏簇标志,这样可避免DOS使用该簇.
而低级格式化过程所作的坏区标记是独立于操作系统以外,是在物理扇区上作坏扇区标记.
二、硬盘缺陷在缺陷列表中的登记方式大多数的硬盘管理软件会在硬盘格式化过程前,要求你输入缺陷列表的内容.
通常是以一个磁道为单位,即当某一磁道上某些物理扇区存在缺陷时,硬盘管理软件会将整个磁道标记为坏区,这可能会浪费一部分硬盘空间.
你若是采用DM软件管理你的硬盘,你还可采用以扇区为单位或以其它定位方式来定位你的缺陷区域.
但一般来说,若某一磁道的第一个扇区存在缺陷,则硬盘管理软件会将整个磁道都标记为坏区域.
三、低级格式化硬盘的正常步骤当硬盘使用时间过久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读写故障,需要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时,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在硬盘低级格式化前输入缺陷列表(可参考贴在硬盘上的缺陷列表),若用户不知道自己硬盘的缺陷列表,可通过执行硬盘管理软件DM得到.
方法是:在DOS下的DM目录下执行DM/m,然后选择InitializationMenu一项,再选Defect-ListManagement一项就可以进行硬盘缺陷列表的相应工作了.
用ScanDiskforDefects功能搜索有缺陷的区域,用Addto将搜索到的坏区域加入缺陷列表文件中.
然后对该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
缺陷列表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硬盘坏区的管理方法,在硬盘低级格化完成后,不管该扇区是否真的有缺陷,DM都会按缺陷列表的明细内容将缺陷区域标为坏区域.
如果在低级格式化操作前,不输入缺陷列表,而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那么在硬盘低级格式化操作完成后,即使该扇区存在缺陷,DM也不会自动打上坏区域的标记.
这样若在分区操作时该缺陷区域在数据区中,FORMAT.
COM命令会在文件分配表中打印坏区标记.
而若在系统区中,那么FORMAT.
COM命令就不能正常执行.
因为它没有办法通过文件分配表打标记的方法使DOS系统正常使用.
而若在低级格式化前使用缺陷列表时,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FORMAT.
COM命令会根据缺陷区域的标记情况,自动地将该系统不建立在缺陷区域上.
四、利用缺陷列表管理功能修复硬盘故障当硬盘出现读写故障,而用DOS的FORMAT.
COM命令或其它非低级格式化方式无法修复时,就可利用DM的缺陷列表管理功能来修复硬盘.
首先利用DM的ScanDiskforDefects功能搜索坏的缺陷区域.
当搜索到坏区域时,将搜索到的坏区域登记到缺陷列表中,我们可根据搜索到的缺陷列表的情况,选择对单个磁道进行低级格式化的功能对硬盘上有坏扇区的磁道进行低级格式化,以给其打上坏区标志.
对缺陷列表中所有的坏区进行以上操作,以剔除所有的坏区域,而不必对整个硬盘都进行低级格式化,然后再对硬盘进行高级格式化操作,即可修复硬盘.
建议用户经常使用DM中的ScanDiskforDefects功能将搜索到的缺陷区域不断登记到硬盘上的缺陷列表文件中,并保存起来,以便在硬盘低级格式过程中作参考.
硬盘修复专家[大伟]特别提示:这篇文章的理论水平不错,可惜这是N年前的硬盘使用的低格软件,对现代的硬盘无效,现在不同品牌的IDE硬盘用不同的指令来管理Defect-list,没有通用的低格软件.

提速啦(24元/月)河南BGP云服务器活动 买一年送一年4核 4G 5M

提速啦的来历提速啦是 网站 本着“良心 便宜 稳定”的初衷 为小白用户避免被坑 由赣州王成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赣州提速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投资1000万人民币 在美国Cera 香港CTG 香港Cera 国内 杭州 宿迁 浙江 赣州 南昌 大连 辽宁 扬州 等地区建立数据中心 正规持有IDC ISP CDN 云牌照 公司。公司购买产品支持3天内退款 超过3天步退款政策。提速啦的市场定位提速啦主...

VirMach:$27.3/月-E3-1240v1/16GB/1TB/10TB/洛杉矶等多机房

上次部落分享过VirMach提供的End of Life Plans系列的VPS主机,最近他们又发布了DEDICATED MIGRATION SPECIALS产品,并提供6.5-7.5折优惠码,优惠后最低每月27.3美元起。同样的这些机器现在订购,将在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4月30日之间迁移,目前这些等待迁移机器可以在洛杉矶、达拉斯、亚特兰大、纽约、芝加哥等5个地区机房开设,未来迁移的时...

€4.99/月Contabo云服务器,美国高性价比VPS/4核8G内存200G SSD存储

Contabo是一家运营了20多年的欧洲老牌主机商,之前主要是运营德国数据中心,Contabo在今年4月份增设新加坡数据中心,近期同时新增了美国纽约和西雅图数据中心。全球布局基本完成,目前可选的数据中心包括:德国本土、美国东部(纽约)、美国西部(西雅图)、美国中部(圣路易斯)和亚洲的新加坡数据中心。Contabo的之前国外主机测评网站有多次介绍,他们家的特点就是性价比高,而且这个高不是一般的高,是...

如何将fat32分区转为ntfs分区为你推荐
手游运营手册新浪无线 这个公司开发手机游戏吗?云播怎么看片云播看不了视频数码资源网有什么网站弄相片效果比较好的?免费免费建站电脑上有真正免费的网站吗??免费qq空间装扮有办法免费装扮QQ空间吗??ios系统iOS系统是什么电子商务网站模板电子商务网站模板哪个好?电子商务网站模板免费建站怎么样?分词技术怎样做好百度分词技术和长尾词优化怎么上传音乐怎样可以上传本地音乐到网上?微信怎么看聊天记录微信如何查找聊天记录
海外域名注册 免费域名跳转 备案域名出售 主机测评 火山主机 美国主机排名 东莞电信局 冰山互联 googleapps 国外私服 一元域名 免费ftp空间申请 河南移动网 gtt 无限流量 视频服务器是什么 www789 广州虚拟主机 申请免费空间 阿里云邮箱登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