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虚拟性成瘾

虚拟性成瘾  时间:2021-02-27  阅读:()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2005年沪港新专家圆桌会议论文汇编上海市青年联合会香港青年协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2005年沪港新专家圆桌会议论文汇编/上海市青年联合会,香港青年协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主编.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1ISBN7562819785Ⅰ青.
.
.
Ⅱ①上.
.
.
②香.
.
.
③新.
.
.
Ⅲ因特网影响青少年国际学术会议文集ⅣC913.
55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28165号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2005年沪港新专家圆桌会议论文汇编主编/上海市青年联合会香港青年协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责任编辑/高虹封面设计/戚亮轩责任校对/张波出版发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00237电话:(021)64250306(营销部)传真:(021)64252707网址:www.
hdlgpress.
com.
cn印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mm*960mm1/16印张/14.
25字数/193千字版次/2006年11月第1版印次/2006年11月第1次印数/13050册书号/ISBN7562819785/C·113定价/28.
00元(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到出版社营销部调换)编委会主编马春雷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王鸣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庄永昭新加坡国会议员、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顾问编委(沪方)李跃旗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蔡忠上海市综治办副主任、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褚敏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协会秘书长武舸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秘书长李江英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姚强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编委(港方)陈锦祥香港青年协会副总干事何永昌香港青年协会业务总监(教育服务)李炎昌香港青年协会督导主任编委(新方)李宏壮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主席吴伟进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副主席鲍存义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副理事长黄丽琴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主任目录〈〈主题报告<<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矫治的实践与思考(蔡忠)3网络文化与青年工作的新机遇(王鸣)1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报告(德瑞姆网络成瘾调查研究课题组)19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与预防(梁宁建)43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影响因素研究(顾海根)56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探析(郭铁军程立勋)70香港中小学生迷"网"现象调查及其对社会服务的启示(倪锡钦)8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和预防(傅仰承)9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网络过度使用者的综合干预(杜亚松)99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的调研与干预方法初探(叶斌张亚)1181金深义文化根治网瘾(金武官)132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应对策略(吴增强)140加强父母亲职增进亲子关系———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工干预(韩晓燕)148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黄山梁国香)154网络成瘾的矫治(曾繁光)16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傅仰承)170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互联网等新兴E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杨雄)175青少年过度上网问题解析及对策(黄宝财)182在学校教育层面———如何引导青少年正面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苏咏梅)189如何引导青少年正面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何永昌)194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傅仰承)199附录一会议主办单位简介202附录二会议承办单位简介210后记2152<<序一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马春雷时代的进步带来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网络时代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元、互动、多媒体的社会交往机会,使青少年的社会活动空间得到了极大地延伸和拓展.
但我们也看到,因沉溺于网络而导致的网络成瘾和网络不良文化也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轻视的负面冲击.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
关注网络与青少年成长问题,就是关注未来,这理应成为当前青少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和工作开展的着力点.
基于这样的共识,2005年12月,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与香港青年协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共同举办了"网络与青少年成长"———2005年沪港新专家圆桌会议暨第五届上海青年发展战略论坛.
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的青少年组织和业界专家以"网络与青少年成长"为主题,分别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等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
此次会议是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青年组织和有关研究机构互1相交流、开展合作的有益尝试,是三地有关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工作者集思广益、各展所长的有形载体,更是三地青年组织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此次理论研究成果编辑出版,必将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在成长中科学认识和正确使用网络,同时也必将进一步增进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青少年组织的友好交流和有益合作,促进三地的相关工作发展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地缘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青年之心相连,三地的青年组织都肩负着在各自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光荣使命.
衷心地希望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青年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把握时代赋予青少年工作的历史性机遇,共同应对青少年工作面临的挑战,共同创造青少年美好的未来.
2<<序二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鸣博士青年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掌握社会发展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针对他们的需要作出响应.
而这正是青少年工作充满挑战的原因之一.
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人类的生活、工作、消费与学习模式.
由于互联网上信息繁多、用途广泛,内容极具吸引力且方便接触,因此对青少年而言,互联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最佳良伴.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地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一成三,人数超过1100万.
由于青少年成长与网络日益息息相关,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趋势,在海内外均深受关注和重视.
香港青年协会与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联合举办的"网络与青少年成长"———2005年沪港新专家圆桌会议暨第五届上海青年发展战略论坛,既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共同探讨彼此关注的课题,更是凝聚了三地专家、学者的经验和意见,为这个不断发展中的议题掌握实况与探索新的对策及矫治良方.
青少年网络成瘾牵涉许多复杂因素.
我们一方面须积极找出问题成因,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亦须加强教育与预防工作,培养青少年正3确的价值观念.
这次会议不仅意义深远,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起步.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科技的急速发展,我们本着以青年为本的服务精神,需要不断检视新的形势和问题,透过深入的分析、协作与经验交流,提升我们的专业服务与成效.
会议取得了实质而美满的成果,实有赖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的全力支持,以及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协会,以及上海青年研究中心等承办机构的协助.
本人谨代表香港青年协会,藉此致以由衷谢意!
4<<序三新加坡国会议员、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顾问庄永昭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电子邮件、MSN等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我们可以在线聊天,在网上买书、购物等.
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它也可能成为害人的工具,尤其是在网络上出现各种不良信息诱惑的时候,受害的通常都是青少年.
因为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分析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周围事物、周围人的影响.
因此青少年必须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来提升自己而不是沉迷于其中.
随着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人数的增多,接触现实生活的青少年就会减少,导致人与人之间正面的交流、接触相应减少,所以有人称网络为"电子海洛因",容易上瘾而自己可能全然不知.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生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里,与现实世界脱节,这样就容易诱发各种社会问题,影响到诸如学业、与家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脾气性格、价值观乃至健康等.
因此要正视、减少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包括政府机构、专家、家长、学校、商业机构等来共同采取措施,引导我们的青年一代正确地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造福青少年的工具而不是相反.
5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与香港青年协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共同举办的"网络与青少年成长"———2005年沪港新专家圆桌会议暨第五届上海青年发展战略论坛,目的就是为了探讨网络如何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如何评估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等问题.
这次专家圆桌会议有很多来自沪、港、新三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论文质量很高,对网络的认识和见解也很有见地.
因此把这些会议论文集结出版,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将大有裨益.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和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友好合作关系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双方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约定每两年举办一次类似的研讨会,互相探讨、学习、借鉴青少年所面对的一些问题.
2003年在新加坡第一次举办研讨会的时候,议题是有关青年的企业精神,参加对象为来自上海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青年领袖,大家从中收获不少,这次专家圆桌会议大家也有同样的收获.
相信随着双方合作交流的不断增多,可以为两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作出更大的贡献.
6<<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矫治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综治办副主任、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蔡忠一、上海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一)上海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普及程度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2005年中国大陆上网用户的总户数为1.
2亿户.
同2004年相比,增加了2600万户,增长率为28%,而且上网人数将继续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上海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上海市上网用户的数量为431.
6万户,上网普及率为26.
6%,位居全国第二,远远高于全国6.
2%的平均普及率.
在上海市的上网用户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3.
2%;其次是18岁以下的用户,所占比例为23.
3%;两者合计高达56.
5%.
在用户的职业分布方面,上海市上网用户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多,达到33.
1%;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20.
4%;其他职业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少.
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
3(二)上海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的情况调查为全面了解上海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及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联合上海德瑞姆心理教育机构和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于2005年6月实施了"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计划".
本次调查历时3个月,在全市18个区共34所学校,抽取了2125个样本,采用"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作为测量工具.
经过试测和普测,上海青少年(年龄11~17岁)网络成瘾总发生率为14.
2%,其中:Ⅰ级轻度网络成瘾,即网络迷恋(InternetInfatuation)的发生率为11.
6%;Ⅱ级中度网络成瘾,即网络沉溺(GiveOneselfOvertoInternet)的发生率为2.
5%;Ⅲ级重度网络成瘾,即病理性网络成瘾(PathologicalInternetAddiction)的发生率为0.
1%.
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分级是我们的一项崭新尝试.
与以往对于网络成瘾的调查只有成瘾率一个单一指标不同,这次我们加入了具体的分级标准,其意义在于以下两点:第一,更为客观地分析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现状;第二,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成瘾预防和矫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与重点.
(三)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按照《2004年上海年鉴》统计,上海市普通中学(包括初中、高中)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在校生100.
6万人.
1.
网络成瘾程度和比例经过试测和普测,测试样本2125人(年龄在11~17岁)中的网络成瘾程度为:Ⅰ级轻度网络成瘾有246人,发生率为11.
6%;4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Ⅱ级中度网络成瘾有53人,发生率为2.
5%;Ⅲ级重度网络成瘾有2人,发生率为0.
1%.
结论:测试样本中网络成瘾总发生率为14.
2%.
2.
各成瘾程度特点及趋势分析Ⅰ级轻度网络成瘾———对网络有所依赖,但程度较轻.
此程度虽较轻,但有发展成为Ⅱ、Ⅲ级的可能性.
此程度属最佳矫治期.
Ⅱ级中度网络成瘾———已明显影响学业和人格成长.
此程度的青少年已明显影响学业(如旷课等),社会交往明显减少,已比较严重危害到青少年的生理健康.
此程度属被动矫治期,矫治较为困难.
Ⅲ级重度网络成瘾———已呈病理性网络成瘾症.
此程度人数虽然较少,但已属病理性网络成瘾,很难矫治,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损害,家庭关系破裂,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综上所述,上海青少年在总体上是有能力正确使用网络的,这是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的主流.
另一方面,在部分青少年中,"网络成瘾"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是遍地成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青少年对网络成瘾会给其自身造成的危害不理解、不重视,网络成瘾已经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矫治工作的科研与实践长期以来,上海各界十分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矫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
以下从专业性研究和政府实务操作两个层面来小结上海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专业性研究工作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预防及综合矫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科学的专业性研究为先导.
上海有关5主题报告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
1.
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评估和预防的研究上海德瑞姆心理教育机构推出的《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诊断分级标准的研究》,根据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不同特征,把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分为三级,使我们能更好地对处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状的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梁宁建教授所作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与预防》,分别从网络成瘾者的年龄分布、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探悉、青少年网络人格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水平,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为我们开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教授等所作的《上海市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的研究》,根据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网络成瘾障碍诊断标准编制了上海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量表.
通过该量表和其他相关量表,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
9%;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学校、年级和性别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关系满意度等家庭因素;②老师支持、朋友支持、师生关系满意度等人际关系因素;③学习动力、课余娱乐活动、在班级中的地位等学校因素;④上网动机、兴趣爱好、网络行为偏好、人格特质等自身因素.
这就提示我们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方面要注重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副教授所作的《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的调研与干预方法初探》,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社区青少年接触网络人数占88%,网络沉迷倾向达29%,社区青少年九成会上网、三成有网络沉迷倾向.
这些都说明了社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值得关注.
2.
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的研究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吴增强所作的《青少年网络游6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戏成瘾的应对策略》,分别介绍了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网络游戏成瘾的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应对策略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杜亚松所作的《网络过度使用者的综合干预》项目,重点研究了网络过度使用的家庭干预方法———让家长认识孩子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和危害;减少孩子负性社交行为,增加正性社交行为;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孩子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帮助孩子解决冲突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理教授金武官所作的《金深义文化根治网瘾》,主要探讨了"金深义文化"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中的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韩晓燕博士,从家庭亲职模式的角度提出了矫治网络成瘾的新视角,为我们打开了矫治网络成瘾的新思路.
3.
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雄研究员所作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探讨了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梁宁建教授所作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元认知的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元认知的水平与网络成瘾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网络成瘾倾向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网络元认知总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
以上专业性的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上海市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评估、预防和综合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上海市政府及青联的工作实践1.
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上海市、区两级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加大打击黑网吧的力度,全市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网吧和变相经营网吧的行为基本清除,基本杜绝了在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开设网吧及游戏机房,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和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违法现象也得到了遏制.
上海市文广局紧抓网7主题报告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完成全市大部分网吧的安装,为依法对网吧经营活动实现技术监管打下了基础.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上海市政府及青联就青少年正确上网方面开展了许多教育活动,如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雏鹰网暑期乐园———绿色上网行动"等,并与文化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行动,培养未成年人文明上网意识,净化网络环境;开展"为了明天———青春自护远离网瘾"行动,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专题报告会等方式与家长和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举办"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促进媒体(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工作.
3.
建立科研与实验基地,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整合社会专业资源,与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结成科研共同体,在有关中学建立科研与实验基地;与上海德瑞姆联合组建社区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专业队伍,到各街道社区开展预防和矫治工作.
4.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借助《青年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青春自护远离网瘾》大型讨论的连续专题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我们还编印了2万份《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手册》发放到学生及家长手中,并组织心理学专家为10余所学校举办了"远离网瘾———做网络的主人"专题讲座.
5.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特殊群体开展教育服务由于社区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我们将社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矫治工作作为全市近500名专业青少年事务社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一些有特色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如"娄奇川网络脱瘾五步法"等.
6.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服务依托上海市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和"12355新梅青少年维权服务热8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线",通过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就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举办系列直播节目,以及接听家长和青少年热线电话等方式,引导家长和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成瘾问题,在市民中反响良好.
三、进一步推进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矫治工作的几点思考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要求,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的开展,在本市大力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综合矫治的相关知识,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高度重视.
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依托上海德瑞姆、知音等心理咨询、培训机构,继续巩固和扩大已组建的社区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积极为志愿者队伍深入街道、社区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综合矫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广泛发动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的志愿服务中来.
3.
建立实验研究基地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科研工作,加强与中学的沟通与合作,依托高校、科研和专业机构,在中学联合设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实验研究基地,大力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综合矫治的实验研究,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探索科学方法,推广实践经验.
4.
切实提供专业服务积极借助于高校、科研和专业机构的专家力量和科研成果,充分依托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发挥现代科技优势,逐步建立青少年网络成瘾咨询求助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体系,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专业服务.
5.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认真学习和借鉴香港青年协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以及香港、9主题报告新加坡的各位专家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综合矫治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
同时,积极为沪港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0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网络文化与青年工作的新机遇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鸣博士网络行为是现今青年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信息科技和网络世界不断向前发展,速度和内容均日新月异,因此它深深地吸引了年轻人.
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怎样引导青少年在这变化迅速、多姿多彩的网络时代中发挥优势、避免毒害,在充分利用信息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与进步之余,同时亦防止问题发生,诚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借此机会,我希望和各位专家、学者一同思考几个问题.
它们包括:为什么我们要讨论青年与网络的问题香港与其他地区的情况有何不同青少年参与网络的行为,带来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在青年工作领域中,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机遇我希望借着以下分析和探讨,能为我们将来进一步改善工作带来启迪.
一、青少年与网络最近香港的一个案例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要讨论青少年与网络的问题.
2005年10月底,香港成功检控全世界第一宗利用BitTorrent11(BT)技术①(点对点下载),在互联网上违法上载和发放侵权电影的案件②.
这项裁决,一方面为网上点对点下载的侵权行为建立案例,另一方面也引起社会关注青年在尊重知识产权以及触犯网上罪行方面的问题.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资料显示,网上犯罪行为近年持续增加.
由于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情况愈来愈普遍,我们对青少年参与网上犯罪行为各种可能出现或潜伏的危机,决不能掉以轻心.
另外,美国的一个组织(NationalInstituteonMediaandtheFamily)最近也公布了一项报告③,提出了12种对儿童和青少年有害的计算机游戏,当中包含大量暴力和色情内容.
这些游戏所涉及的暴力成分,相比前几年增加了四成半以上,因此有关方面已提出警告,希望青少年不要再玩这些游戏.
香港青年协会最近也完成一项调查④,以了解青少年在网络方面的情况.
调查是从青少年(10~29岁)角度出发,评估他们个人的情况.
据我们初步观察,发现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很值得关注.
就对个人影响方面,有超过四成半(46%)的被访者表示,上网使他们感到疲倦的情况多了;另外一成多(12.
7%)表示上网使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变差;还有一成多的人表示上网会使他们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减少(11.
8%).
另外,青少年在网上活动,会有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
例如超过七成(70.
6%)的被访青年认为网上的资料是可信的;大部分(83.
5%)青年也会在网上与人通过ICQ、MSN、InstantMessenger等沟通,而沟通的对象也包括他们不认识的陌生人.
另外,四分之一左右(25.
2%)的人表示他们曾经看过色情网页.
而严重一点的,是有少数青少年做出不守法的行2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①②③④BT计算机技术,指BT上载者先把档案上载到本身计算机的硬盘内,称为种子计算机(Seedcomputer).
计算机中的档案会制成"分流档案"(Torrentfile),透过互联网上载至BT新闻组,网友从新闻组可下载所需档案.
参见《大公报》2005年10月25日.
参见《明报》2005年12月2日.
香港青年协会青少年意见调查(2005),《青年上网主要活动及隐藏问题》,青少年意见调查系列(147),香港:香港青年协会.
为,例如有四成半(45.
1%)的青年表示他们曾经在网上"违法"下载电影和音乐.
青年使用网络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因为无论从保护知识产权、杜绝网上犯罪行为、青少年个人的健康成长,还是网上活动所带来的诱惑等方面,都说明问题存在的隐忧,因此必须作出适切和针对性的处理.
二、比较香港、内地和其他地区我们或许会问:香港与其他地区比较,情况有什么不同呢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资料,10~24岁青少年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从2000年的四成多(43.
1%),增加至2004年的差不多六成(59.
5%);在使用互联网方面,也从2000年的三成多(30.
3%),上升至2004年的五成半以上(56.
4%)①.
另外,10~14岁青少年每星期使用互联网服务的平均时间差不多是10个小时(9.
9小时);而15~24岁组别,平均时间是16.
6个小时,比年龄小的要多.
他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主要包括与朋友联系、浏览网页、寻找资料和下载资料,以及参与网上数码娱乐,包括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
在内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2004年内地已经有9000多万网民.
当中18~24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
3%,其次就是18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占了17.
6%.
另外,有76%的学生网民沉迷于聊天,有46%以上的学生曾浏览过色情网站,35%的人会选择玩游戏②.
再参考国外的一些研究,美国全国有71.
1%的人口使用互联网,31主题报告①②香港特别行政区统计处(2005),《香港统计年刊———二零零五年版》,香港:香港印务局.
杨雄、陈建军(2005),《关于中国儿童安全现状的若干思考》,载于《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11期.
16~24岁年轻人口组别中高达90.
8%的人使用互联网①.
至于韩国方面,青少年人口中则有95.
2%的人是互联网的使用者.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什么地区,青年人使用网络的情况都非常普遍;而与之俱来的,就是他们很容易面对诱惑和影响个人健康成长的问题.
三、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的出现,究竟对青年带来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呢网络世界既快捷又方便,且信息繁多,参与容易.
对青年来说,除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之外,更会开拓他们的视野,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历史、生活制度.
从社会参与的角度,网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窗口,青年人通过上网,关心社会和世界发生的事情,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机会.
另一项明显好处,就是青年人利用网络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例如去年香港青年协会曾经与特区政府部门举办"网络发展与青年成长"国际计划,其中一个网页设计比赛,就得到多个地区青年的大力参与,反应十分踊跃.
香港一家商业电台更是将短讯(SMS)变成筹款的渠道,创意地鼓励听众捐款给有需要的慈善机构.
信息网络虽然在加强青年的社会参与、学习、对外联系和发挥创意方面,都具有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认,它也有值得我们担忧的地方.
例如:有些青年在网络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他们的健康;网络上的信息太多,且鱼目混珠,真假难辨,让人难以取舍;青少年只跟计算机做朋友,而忽视了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这对他们的社交生活会有影响;诱惑到来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拒绝;万一"上瘾",到了不能自控的地步,情况将变得更糟.
4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①可浏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世界互联网研究计划",http://www.
international.
ucla.
edu/article.
aspparentid=7488.
网络可以让青年得到养分,甚至成为有效沟通、学习和筹募资源的工具,但是它也可以影响青年的身体、心理健康,甚至影响道德价值的判断.
作为青年工作者,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世界,我们在思想上要更新,心态上要调整,服务手法上也要做出改变.
我们应尽量发挥网络所带来的好处,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机遇,争取青年最大的福祉.
四、青年工作的新机遇现在世界各地除了加强执法、监察和法律监管之外,也会从教育方面努力处理网络带来的有关问题.
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虑方向.
1.
继续监察和完善立法监管在监察工作方面,香港现在采取的是通过业界自己的监察,加上专责部门负责投诉事宜的方式.
其中引进英国的"互联网内容标签制度",它是一种自愿参与的方式,以自律精神来进行自我监管.
在法律监管方面,香港针对网络媒体,有相关的法律做出监管,例如《防止儿童色情条例》、《版权条例》、《广播条例》等.
当然,执法部门严谨地执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保障言论和信息自由,以及保护青少年和公众道德方面,常常要做出平衡;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
法律既不容太宽,也不能过严.
因此,不同地区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参考或借鉴,对完善法律会有正面作用.
2.
建构新的网络文化数码时代对传统的道德文化价值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青年工作者必须和青年一起构建新的网上文化,如诚实、守法、尊重隐私和知识产权、独立思考、坚决拒绝盗用和抵制不良信息等价值观,都是应该坚守和推广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更需要青年工作者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手法引导我们青年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
举例说,年轻人喜欢发短信息(SMS),这是鼓励他们表达关怀的一个很好方法.
通过网络,这种关怀文化更可以用行动来表达和建立.
前述电台节目所采用的捐款方式,就是一个具体51主题报告的例子.
3.
青年工作的重新定位传统专业训练对青年工作者是必需的,但是我们亦应与时俱进,掌握运用信息网络的技巧,提高能力,让青年工作者有充分准备,与年轻人一起走在信息网络的高速公路上.
网上服务是青年工作中新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地上"提供的服务,连接到网上.
香港青年协会的"u21青年网络",就不单只提供信息,同时把地上和网上服务连接起来.
其中网上辅导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中学会考放榜时期,我们的会考宽频网页①浏览数超过76000人次,点击数也超过450万.
此外,香港青年协会与微软(Microsoft)公司合作,在全港各区成立"社区技术及学习中心",让有需要但没有机会的青年,可以学习怎样使用计算机.
此类伙伴合作的好处是既可运用商业机构的专业优势,又可避免由他们成为主导,而且让社会上有需要的青年可以获得学习机会.
另外,在科研发展和教材资料方面,我们也可以研制一些具有本土特色、配合本土青年喜好和学习需要的软件和游戏,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选择.
五、结语从事青年工作的人士,都关心网络与青年成长的关系.
青年工作者在建立青少年道德价值、文化素养、精神文明方面,肩负重要任务.
与青年一起走在信息网络的高速公路上,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好准备,更要在青年工作中建立新的文化价值,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但机遇是存在的.
我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合作,通过科学研究和经验分享,不断在挑战中寻找新的机遇,让我们的青年得到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6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①香港青年协会每年8月中学会考放榜前后,均推出100小时的特别服务计划,通过电话及网上提供辅导服务.
<<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报告德瑞姆网络成瘾调查研究课题组一、引言随着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在中国的普及,网络成瘾作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已被社会所关注.
关于青少年因沉溺网络而造成家庭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为我们所熟知.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①,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
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
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5.
8%),3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比较低,网民在结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态势.
此外,根据CNNIC的调查②,在年龄方面,上海市的上网用户中,91①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
来自互联网:http://www.
cnnic.
net.
cn/uploadfiles/pdf/2005/7/20/210342.
pdf,2005,7.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分省报告》.
来自互联网:http://www.
cnnic.
net.
cn/html/Dir/2005/05/12/2939.
htm,2005,5.
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3.
2%;其次是18岁以下的用户,所占比例为23.
3%;25~30岁的用户占17.
7%;31~35岁的用户占8.
5%;35岁以上用户所占比例为17.
3%;在用户的职业分布方面,上海市上网用户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多,达到33.
1%;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20.
4%;其他职业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少.
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对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却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①.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②.
这个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是杨(K.
Young)在1996年进行的③.
该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成瘾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
496名被测试者参加了调查,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
经过分析,Young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真正的临床障碍.
Young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每星期有40~80小时在网络上的网络成瘾者对其生活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人际关系障碍等,还会出现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其他症状.
Young对抑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证明两者显著相关.
除了网上的报道之外,Young还将其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对网络成瘾的现状进行了描述(Young,1998).
其他的研究者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
埃格(Egger)和劳特伯格④0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①②④③YoungK.
S.
,I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clinicaldisorder.
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1996,1(3):237244.
李宁,梁宁建.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元认知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6期.
EggerO.
,LautenbergM.
Internetbehaviorandaddiction[R].
SwissFederalInstituteofTechnology.
ZurichSwitzerland,1996.
(Lautenberg)(1996)报告说有10%的网络使用者认为自己存在网络成瘾.
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成瘾与赌瘾、酒瘾是相似的(Griffiths,1996)①.
Kraut②认为,网络使用的增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如抑郁、孤独有影响,此影响会延伸至社会交往与交流层面.
据谢勒(Scherer)③(1997)的研究结果,13%的大学生对网络有过度使用的现象,而且有负面效应.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在此次调查中,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为从初中预备年级开始到高中(含职业学校)三年级这一年龄段(11~17岁)的适龄人群.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上海市18个区县34所学校的2125名学生作为样本.
其中高中8所,中专职校8所,初中18所(见表1).
表1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样本分布性别学业阶段男女高中学生中专职校学生初中学生人数(人)109010354535291143总数(人)212521252.
调查工具本调查所采用的量表是由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自编的《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
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包括71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①②③GriffithsM.
Internetaddiction:DoesitreallyexistIn:J.
Gackenbach(ed.
)Psychologyandtheinternet: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andtranspersonalimplications.
SanDiego:AcademicPress,1998:6175.
KrautR.
,PattersonM,LundmarkV,etal.
Internetparadox:Asocialtechnologythatreducessocialinvolvement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AmericanPsychologist,1998,53(9):10171031.
SchererK.
,Collegelifeonline:Healthyandunhealthyinternetuse[J].
JournalofcollegeLifeandDevelopment.
1997,38(2):655665.
个分量表共52题(见二).
关于该量表的验证性研究请参见一中《〈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编制说明》.
3.
调查及数据处理方法在具体实施方面,由经过培训的主试(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按照统一规范实施(见三).
所有数据采集后由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统一使用SPSS12.
0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总体情况表2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总体情况项目总分总体平均分标准差样本容量量表得分260128.
8633.
322125耐受性2511.
374.
042125戒断反应8037.
8611.
352125计划性2513.
334.
642125控制性2515.
023.
862125时间性2513.
464.
522125社会性4520.
626.
232125危害性3517.
215.
4221252.
各分量表描述耐受性———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会明显下降.
戒断反应———脱瘾综合征;逃避脱瘾症状.
2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图1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总分分布计划性———上网的次数比计划的多,时间比计划的长.
控制性———一直希望能减少或控制网络的使用,但没有成功.
时间性———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网络有关的事情上.
社会性———因为使用网络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或娱乐活动.
危害性———尽管知道上网可能已经导致了持续或复发性的身体、社交、工作或心理问题,但仍不顾这些情况继续使用网络.
3.
分类标准根据测量结果,以网络成瘾的程度为标准将上海市青少年总体分为五个群体,初步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类标准.
95分以下———较少使用网络者;96~162分———正常网络使用者;163~196分———Ⅰ级轻度网络成瘾者;197~230分———Ⅱ级中度网络成瘾者;231分以上———Ⅲ级重度网络成瘾者(病理性网络成瘾症).
4.
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网络成瘾在上海市青少年群体中的总发生率为14.
2%.
其中:Ⅰ级轻3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度网络成瘾(网络迷恋)的发生率为11.
6%;Ⅱ级中度网络成瘾(网络沉溺)的发生率为2.
5%;Ⅲ级重度网络成瘾(病理性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0.
1%.
5.
男女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表3男女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性别NMeanSDtdfP(双测)SE总分男1090135.
7133.
82女1035121.
6531.
29.
9421238.
61e-231.
41耐受性男109012.
284.
15女103510.
413.
711.
012114.
421.
86e-270.
17戒断反应男109039.
8511.
66女103535.
7510.
628.
472119.
314.
47e-170.
48计划性男109013.
994.
72女103512.
644.
456.
821231.
38e-110.
2控制性男109015.
343.
85女103514.
693.
853.
8721231e-040.
17时间性男109014.
454.
71女103512.
414.
0610.
732104.
013.
35e-260.
19社会性男109021.
826.
49女103519.
365.
699.
312109.
582.
97e-200.
26危害性男109017.
985.
47女103516.
45.
246.
7821231.
57e-110.
23差异比较提示:在总分、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危害性这8个指标上,男女生之间在0.
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0.
05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4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6.
初、高中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表4初、高中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学业阶段NMeanSDtdfP(双测)SE总分初中阶段1143124.
2734.
69高中阶段982134.
2130.
816.
992120.
663.
61e-121.
42耐受性初中阶段114310.
833.
95高中阶段982124.
076.
7521231.
87e-110.
17戒断反应初中阶段114337.
1412.
01高中阶段98238.
6810.
473.
162122.
521.
62e-030.
49计划性初中阶段114312.
74.
81高中阶段98214.
064.
316.
882119.
197.
94e-120.
2控制性初中阶段114314.
594.
02高中阶段98215.
533.
65.
622119.
492.
11e-080.
17时间性初中阶段114313.
164.
84高中阶段98213.
84.
13.
282122.
681.
06e-030.
19社会性初中阶段114319.
546.
08高中阶段98221.
876.
188.
7521234.
42e-180.
27危害性初中阶段114316.
35.
66高中阶段98218.
264.
928.
552122.
672.
4e-170.
23差异比较提示:在总分、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危害性这8个指标上,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0.
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阶段青少年在0.
05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
7.
不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差异比较提示:在总分、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危害性这8个指标上,预备年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间在0.
05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5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表5预备年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对象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P总分组间组内53770.
381320495.
082114026885.
191158.
3323.
211.
32e-10耐受性组间组内443.
8417343.
1621140221.
9215.
2114.
595.
55e-07戒断反应组间组内3635.
50161040.
97211401817.
75141.
2612.
872.
98e-06计划性组间组内1037.
4625424.
2121140518.
7322.
3023.
261.
26e-10控制性组间组内286.
0618209.
3921140143.
0315.
978.
951.
38e-04时间性组间组内619.
6926082.
0421140309.
8522.
8813.
541.
54e-06社会性组间组内1171.
0341048.
7521140585.
5136.
0116.
261.
09e-07危害性组间组内1936.
0534608.
8121140968.
0330.
3631.
893.
35e-14表6高二年级与高一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年级NMeanSDtdfP(双测)SE总分高一年级369131.
9128.
77高二年级160132.
531.
67-0.
215278.
30e-012.
81耐受性高一年级36911.
473.
79高二年级16011.
484.
28-0.
015279.
90e-010.
37戒断反应高一年级36937.
919.
89高二年级16038.
0210.
87-0.
125279.
10e-010.
97计划性高一年级36914.
054.
32高二年级16014.
234.
11-0.
445276.
60e-010.
46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续表年级NMeanSDtdfP(双测)SE控制性高一年级36915.
563.
7高二年级16015.
383.
870.
55276.
20e-010.
36时间性高一年级36913.
573.
95高二年级16013.
724.
45-0.
385277.
10e-010.
39社会性高一年级36921.
215.
72高二年级16021.
165.
990.
085279.
30e-010.
55危害性高一年级36918.
154.
77高二年级16018.
525.
01-0.
85274.
20e-010.
46差异比较提示:在总分、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危害性这8个指标上,高二年级与高一年级在0.
05水平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7高一年级学生与中专职校04级学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年级NMeanSDtdfP(双测)SE总分高一年级369131.
9128.
7704级231136.
7131.
7-1.
915986.
00e-022.
51耐受性高一年级36911.
473.
7904级23112.
394.
16-2.
785981.
00e-020.
33戒断反应高一年级36937.
919.
8904级23139.
4710.
53-1.
845987.
00e-020.
85计划性高一年级36914.
054.
3204级23113.
874.
270.
485986.
30e-010.
36控制性高一年级36915.
563.
704级23115.
473.
440.
35987.
60e-010.
37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续表年级NMeanSDtdfP(双测)SE时间性高一年级36913.
573.
9504级23114.
234.
18-1.
935985.
00e-020.
34社会性高一年级36921.
215.
7204级23122.
946.
51-3.
31441.
520.
000.
52危害性高一年级36918.
154.
7704级23118.
354.
97-0.
55986.
20e-010.
41差异比较提示:在总分、耐受性、戒断反应、时间性、社会性这5个指标上,高一年级与04级在0.
05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04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年级学生.
在计划性、控制性、危害性3个指标上,高一年级与04级在0.
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8中专职校03级学生与中专职校04级学生网络成瘾差异比较年级NMeanSDtdfP(双测)SE总分03级222136.
6432.
3304级231136.
7131.
7-0.
024519.
80e-013.
01耐受性03级22212.
864.
0904级23112.
394.
161.
24512.
30e-010.
39戒断反应03级22239.
6410.
9804级23139.
4710.
530.
174518.
60e-011.
01计划性03级22214.
174.
5204级23113.
874.
270.
724514.
70e-010.
41控制性03级22215.
643.
4104级23115.
473.
440.
524516.
00e-010.
32时间性03级22213.
79404级23114.
234.
18-1.
144512.
60e-010.
388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续表年级NMeanSDtdfP(双测)SE社会性03级22222.
386.
5104级23122.
946.
51-0.
94513.
70e-010.
61危害性03级22218.
175.
0804级23118.
354.
97-0.
44516.
90e-010.
47差异比较提示:在总分、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危害性这8个指标上,03级与04级在0.
05水平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1.
网络成瘾形成的关键期在网络成瘾的得分方面,预备年级与初一年级、初一年级与初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年级高于预备年级,初二年级高于初一年级.
同时,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03级与04级得分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
这一点提示我们,初中阶段,尤其是预备年级、初一年级是网络成瘾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的集中宣传、及早矫治可能会减少网络成瘾在青少年中的发生.
2.
认知及行为表现的差异在总分以及与行为相关的耐受性、戒断反应、时间性、社会性这4个指标上,04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学生;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与认知相关的计划性、控制性、危害性这3个指标上,高二年级学生与04级学生在0.
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高中学生与中专职校学生在对于网络的认知上并不存在明显的不同,但却在行为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别.
这说明对于中专职校而言,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日常健康行为的引导.
3.
性别因素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加倾向于网络成瘾,这仅仅是由于性别9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决定的还是有其他的因素如果有其他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中是否包含学业成绩以及由学业成绩所派生出的学校、家长对于学生的不同评价是否包括社会角色的因素,如男生被认为更有理由使用网络而使他们获得了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受性别所影响的不同人格特征在其中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些因素的确定对于研究网络成瘾发生的原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
网络成瘾形成的关键期与青少年的青春期相重合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而不稳定、情感世界不安定、兴趣爱好日益广泛、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人格成长不成熟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的产生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可以被避免5.
如何摆脱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并不是仅仅依靠认知上的改变就可以被克服的.
在行为上我们应当如何引导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除了讲座、宣传,哪些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行为技术等一系列心理咨询治疗技术是否可以被应用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矫治中这一研究方向上的突破将大大有益于解决当前青少年日益严重的网络成瘾问题.
五、结论经过试测和普测,上海市青少年(测试样本2125人,年龄11~17岁)网络成瘾总发生率为14.
2%,其中:Ⅰ级轻度网络成瘾(网络迷恋)的发生率为11.
6%;Ⅱ级中度网络成瘾(网络沉溺)的发生率为2.
5%;Ⅲ级重度网络成瘾(病理性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0.
1%.
在网络成瘾的性别得分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从而成为网络成瘾的易发人群.
在网络成瘾的年龄得分方面,高中阶段显著高于初中阶段.
03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课题组成员顾问:顾海根傅安球组长:冯耘副组长:郭铁军程立勋成员:孙丽娟诸立平周宝春黄凤娟孙蕾胡晓峰敖晓兰粟星瑜1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一《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编制说明该调查以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因特网成瘾障碍的七条标准为依据,并查阅了其他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量表的结构.
量表分为7个因素(ξ),依次为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危害性.
根据这7个因素编制了58道题目.
题目编制完以后,对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及初二共153名学生进行了初测,然后进行项目分析,对通俗性和区分度不理想的项目进行删除和修改,最后保留了52道题目形成正式测验.
1.
项目通俗性量表52道题的通俗性中,最小值为0.
337,最大值为0.
926;计算平均数P=0.
598,标准差SD=0.
133.
可见量表项目的通俗性较好.
2.
项目区分度表9量表项目区分度分布情况区分度题目数区分度题目数0.
300以下00.
500~0.
599130.
300~0.
39970.
600~0.
699110.
400~0.
499140.
700~0.
7997由表9可知,量表各项的区分度中,最小值为0.
302,最大值为0.
790;计算平均数为0.
533,标准差SD=0.
126.
一般认为,项目区分度在0.
3以上较好,在0.
4以上很好.
该量表中各项目的区分度都在0.
3以上,且86.
54%以上的项目区分度大于0.
4.
所以量表各项目具有良好的区23分度.
3.
重测信度对宝山职校等5所学校共249名被测试者进行初测,间隔两个月后再重新测试,计算前后两次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
749(P<0.
05).
4.
效标效度虽然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还存在着结构效度上的某些问题,但它仍是目前测量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工具,也是使用最多的工具,所以本研究仍以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作为效标.
对本量表的总分和Young问卷的总分作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求得量表的效标效度为r=0.
609(P<0.
05).
由于本量表属于人格量表,所以我们认为效标效度在0.
6以上是良好的.
通过对《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在信度、效度、区分度、通俗性水平上都有较好的表现,这说明该量表的稳定性、准确性较好.
3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二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学校名称班级性别年龄指导语:这是一份用于调查互联网使用情况的问卷,它的目的在于统计全市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宏观情况,与每一个回答问卷的个体没有直接关系.
为了确保整个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每一条陈述对你的符合程度并将相应的选项填入每道题中.
注意:不要在每道题目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按照自己的第一感觉回答,答案没有好坏之分.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
此次调查与你的学业无关,我们也会对你的回答情况保密.
谢谢合作!
1.
同以前相比,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
不上网的时候,我会幻想和上网有关的事情.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
当有苦恼、焦虑、烦躁、沮丧等不良感觉时,我就上网,这样我会感觉好一些.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
我上网的时间往往比计划的时间要长.
()43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5.
为了上网,我会减少其他娱乐的时间.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6.
尽管经常上网,但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下降.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7.
我上网的时间和以前相同,但心里已经感到不满足了.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8.
减少上网的时间对我而言无所谓.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9.
当情绪低落时,上网会使我变得心情舒畅.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0.
我觉得在网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超过了自己预想的时间.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1.
因为上网,我减少了学习的时间.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2.
我上网的次数并没有增加.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3.
虽然知道上网会影响学习,但我还是继续上网.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5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4.
如果有一段时间停止上网,我会感到坐立不安.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5.
我从来没有梦到过关于网络的事情.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6.
我发现上网是使我心情放松的好方法.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7.
上网时,我发现自己会想"只要再过几分钟就下线",结果真的就做到了.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8.
我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电脑上网速度更快.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19.
我决定花较短的时间上网,但后来才发现好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0.
当我想减少自己上网时间的时候,我总能做到.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1.
突然停止上网,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2.
当我在网上感到疲劳时,我会立刻下线休息.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63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3.
想上网的念头一直困扰着我,使我烦躁不安,因此我会去上网.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4.
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网上发生的事情.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5.
当我觉得心情烦躁时,即使上网也不会使我减轻这种感受.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6.
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旁,我的肩或其他关节痛,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上网.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7.
我能严格遵守父母或者自己规定的上网时间.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8.
虽然很饿了,但我还是会把网上的事情处理完后再吃饭.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29.
我从来没有参与过网上虚拟物品的交易(包括点卡、游戏道具、账号等).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0.
我能够有计划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次数.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1.
因为上网,我在室内呆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7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2.
不上网的时候,我的手指会随意或不随意地做出敲击键盘的动作.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3.
我减少了拜访朋友的时间而宁愿在网上逗留.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4.
上网后我就忘记了时间.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5.
我常常和周围人交流使用网络的心得.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6.
我从来没有因为上网的原因而与父母、老师等长辈产生过争执.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7.
我常常能找出一些理由使我更多地使用网络.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8.
我从没有因为上网而缺过课.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39.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为使用网络而特意更新电脑配置.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0.
家人抱怨我花了太多的时间上网.
()83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1.
当我从网上离开时,我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2.
一天中我常会多次查看自己感兴趣的网站、论坛以及自己的电子邮箱.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3.
学习很忙时我就不会上网了.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4.
比起面对面地与人交流,我更愿意在网上与人交流.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5.
我对自己上网所花的时间感到内疚.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6.
我会趁家人不在家时上网,这样我感觉比较轻松.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7.
我会因上网错过吃饭、上课或与同学在一起的时间.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8.
我没有向任何人隐瞒过我上网的实际情况(包括在线时间、上网次数等).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49.
即使减少或者停止上网一段时间,我也不会因此有丝毫不适的感觉.
9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50.
不上网的时候,我很想知道网上发生的事情.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51.
下线几个小时后我就又想上网了,其实才过了很短的时间.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52.
我从来不会通宵上网.
()A.
完全不符合B.
不太符合C.
一般D.
比较符合E.
完全符合04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三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普测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1.
根据学校在确认表上填写的时间段安排测试时间.
2.
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生数量,配置测试及讲座人员.
配置标准如下:每所学校配置主讲1名(如果需要讲座的话);学校中,每个需要测试的班级配置测试人员1名.
3.
测试前一天,电话确认测试时间、讲座的准备情况(包括电脑设备、USB接口、投影仪)、会场安排情况、参加测试的班级数、每班的具体人数等情况.
二、普测实施(若学校不需要安排讲座则省略第2~4步)1.
提前15~30分钟抵达学校做好准备工作.
2.
主讲人员开始讲座.
3.
讲座结束前10分钟,测试人员进入各班或预定的测量场地准备发放问卷.
4.
讲座结束后,测试人员开始发放普测问卷,同时告知被测无须填写姓名,只要求立即填上所在班级(注:若预定的被测人员在会场中,则该组人员的测量将在他们回到教室或者测试场所后开始).
5.
测试人员口述指导语,并要求被测暂时不要填写普测问卷.
146.
测试人员按照题号依次宣读、解释问题并要求被测在其宣读、解释完相应的题目之后填写相应的选项.
7.
在全部题目宣读、解释完毕后2~3分钟左右,开始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顺序回收普测问卷.
注意保持顺序以免造成混乱.
三、测试后1.
统计人员将完成测试结果的统计并向学校提供该学校普测情况的报告.
2.
主试人员根据学校提供的访谈对象名单,完成个别访谈,并做记录.
3.
与学校联系,向其提供通过个别访谈分析后,确定的重点对象名单.
如果当事人及其家长有求助的愿望,则"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将为其安排矫正辅导.
24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与预防①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宁建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网络以独特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触及并动摇着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根基,给教育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教育者们教育观念的深层嬗变.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民人数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逐步以"参与人"的社会角色体现在网络的主体地位中.
网络将数字化信息储存和处理通过通讯技术联结起来,这既是一种虚拟空间,又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它既给人们提供了种种便利,又让许多人流连忘返.
互联网使现实虚拟化,并使人工体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因此,它给人的心理与行为、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学习和生活之34①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2003BJY005.
路.
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当人们沉浸在全新数字化网络世界之中时,其实正面临着网络所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之一.
网络成瘾已成为近年来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现有的关于互联网使用的心理学研究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用户过度使用网络,即上网达到一定时间量后仍反复使用网络,从而导致其认知功能、情绪情感功能以及行为活动,甚至生理活动等偏离现实生活,造成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但仍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
目前,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与预防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年龄分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告,青少年上网年龄大致分布为:15岁以下6%左右;16~19岁为13%左右;20~22岁为34%左右;23~26岁为27%左右;27~31岁为15%左右;32~36岁为3%;37岁以上为2%.
中国网民人数已迅猛增加,网民主体为年轻的、拥有一定学历的群体(30岁以下占75.
9%,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5.
9%),但是,至今我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有关IAD的权威统计数据.
据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例约为7.
2%.
美国心理学家为此向社会呼吁,"为了新的百万网民的心理健康,应关注对IAD的研究".
在我国这个问题也同样迫在眉睫.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标准1.
根据犐犃犇评估参照DSM—IV赌博成瘾的鉴别标准修订出IAD评估标准("病态的网络使用———一种新出现的临床心理疾病",发表于美国心理学104届年会).
按照IAD评估标准分析显示,IAD与非IAD的行为和网络使用功能44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方面的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1)IAD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显著多于非IAD.
(2)IAD主要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新闻等偏重网络双向沟通功能;非IAD则将网络作为工具偏重于信息搜索、网页浏览、电子邮箱等单向信息功能.
(3)IAD普遍报告使用网络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状况、职业绩效造成了中等或严重的影响,非IAD则在这些方面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IAD倾向于忽略过度使用网络对其身心造成的危害和严重影响.
(4)83%的IAD报告自己的相关症状是在开始使用网络一年后出现的.
2.
根据上网时间评估(1)有17%的IAD报告自己每周上网超过40小时.
(2)58%的IAD报告自己经常被周围人抱怨他们过多地使用网络.
(3)46%的IAD声称自己由于深夜下载网上信息而导致每晚睡眠少于4小时.
3.
根据犐犃犇心理感受评估(1)IAD总是感到自己在刚下网时会非常焦虑,并经常期盼着能够很快再次上网.
(2)IAD对自己上网情况经常向他人、家人撒谎.
(3)IAD容易失去时间观念.
(4)IAD感到上网已经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社交沟通等多方面造成问题与困难,尤为明显的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及社会适应产生消极影响.
以往这些问题大多是作为社会问题而被提出,当互联网在20年前出现并使用时,研究者就已经开始探讨人类对电脑及其技术的依赖问题.
但当时尚未发现过度使用网络所造成的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造成的损害,现在这个问题则越来越多地引起医学专业人士的关注.
医学家们需要确定的是:"网瘾"是否是一种疾病如果是,那么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其他疾病,如狂躁性抑郁症的附属品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冲5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动控制障碍手册》,网络成瘾能否被诊断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或是应该作为冲动控制障碍类型中的一种仍需做更多的研究.
目前,试图将诊断网络成瘾的评估标准与其他冲动控制障碍的诊断标准加以区分.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探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网络空间特点、个体动机、个体人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1.
网络空间的最大特点:网络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网络空间使现实与虚拟、人工体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取决于网络空间这一特殊的虚拟情境的特征.
网络空间的基本心理特征是:虚拟的网络空间与个体内心体验的真实性大不一样.
数字化的人、相互关系、群体意识等,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作用的时间、方式、内容上得以巨大的延伸.
2.
青少年在网络空间这一社会新领域中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的新的心理体验有: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的延伸与浓缩、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大量虚拟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的体验与深邃的黑洞体验.
正是这些特点对青少年上网者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整天沉湎于这种虚拟现实之中.
3.
病态性网络使用青少年的病态性网络使用主要有以下特点: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便捷工具、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性的满足、利用网络创造并体验新的人格面具.
4.
在网络空间内的行为动机青少年在网络空间里的行为动机主要是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之中,他们会逐渐地在自己还尚未意识到时,已经越来越被网络空间里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以致花费更多的时间上网,从而忽略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真实生活.
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动机,大致是为了满足以下需求:性的需要、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成就与控制支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64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要、人际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需要等.
(四)青少年网络与人格特征人格是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的,而当形成该环境的条件发生变化后,人格的稳定性、持续性、系统性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
1.
网络促使青少年形成网络化的人格特征网络构筑了虚拟的"第二现实世界",这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网络生存空间而产生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与体验.
由传统意义上的"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转变为"与虚拟社会情景的相互对话".
一切可感知的真实世界场景,在网络空间里都可以被塑造,因此,营造在网络空间中的一切都是虚拟的、不确定的.
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这种虚拟环境中,不断地感受着网络文化的影响,必然使其在现实社会中形成的人格特质发生变化,按照网络亚文化圈的行为模式去组织自己的生活方式,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导致心理层面的模式化,形成网络化的人格特征.
2.
网络化人格特征的综合性、持久性特点网络化人格特征在个性倾向上表现为根据网瘾者个体的不同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进行特定的人—机对话,其心理特征表现于行为时仍具有相当的综合性、持久性的特点.
用IAD诊断测验和人格测验进行评估,以及与导致网络成瘾相关人格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区别于非成瘾者在自主、警觉、情绪化三项指标上分数较高,在自我开放性、世故性上的得分较低.
网络中人格异常心理和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一般极难以某个维度,如时间、内容、个体行为表现、情感反应等来规定一个正常的或异常的分界线.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两者又是具有实质性差异的,因而不能一概而论.
具有网络人格特征的青少年,在网上信息真伪难辨、鱼龙混杂、散乱零碎的情况下,长期角色错位、性别置换、谎报年龄,造成个体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降低,导致人在欲望、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娱7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乐方式、购物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和情感表露等方面都相应地发生很大的变化,最终导致人格变异.
(1)网络人格变异的形式网络人格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分裂型人格,主要表现为网络角色错位、性别置换、谎报年龄、性格退缩、情绪冷漠,在网上以个体愉快体验为主,很少与人分享;②偏执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在网上初次相识就疯狂询问对方情况,强认为好友,索要对方的地址、电话号码等,表现为持久而固定的固执自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③癔病型人格,主要表现为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在欲望不能满足时,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网上聊天时谈话不由自主、颠三倒四、文不对题;④反社会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对一切事情都抱有仇恨态度,网上攻击性行为增加,将网友视为敌人,伤害对方,事后缺乏内疚及罪责感,且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⑤强迫型人格,主要表现为不仅将自身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别人,而且强迫自己进入虚拟网络社会,只有在网上才能兴奋起来,视网络生活为自己的整个生活,但是,自己在网上所做的一切又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总有一种做事不完善的感觉,表现死板;⑥依赖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在网上的活动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必须在网友的提示和帮助指导下进行活动,冲突于强烈的欲望和缺乏自主独立性的行为;⑦自恋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在网络社会中,过分地自我关心、自夸自尊、缺乏合作性,往往想入非非,沉湎于幻想之中,不能替别人着想,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与苦衷.
(2)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抑郁水平用抑郁测验量表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抑郁水平的中度至重度抑郁存在着很高的相关.
用在线调查法显示,网络成瘾者即IAD者为轻度至中度的抑郁,推测抑郁是导致IAD的一个主要因素.
网络成瘾和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低自尊、缺乏动机.
青少年时期迫切寻求被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人格特征,可能是促成他们网络成瘾发生的原因之一.
高水平的厌倦倾向、孤独、社交焦虑和自我封闭都可以预测IAD的发生.
84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五)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类型网络世界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究竟是网络上哪些信息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呢虽然网络成瘾者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但是,将青少年网络成瘾看做是一个具有一致性行为表现的群体还为时过早,因为不同个体参与了互联网上不同的信息加工.
有些青少年着重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满意感和愉快感,有些青少年则着重于自己感兴趣并能引起兴趣的信息与事物,有些青少年则不断地在互联网上寻求刺激性活动或事物.
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并综合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概括为以下5种青少年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网络成瘾类型.
1.
网络色情成瘾(犆狔犫犲狉狊犲狓狌犪犾犃犱犱犻犮狋犻狅狀)青少年网络色情成瘾主要涉及沉溺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色情音乐、色情图片、色情动画、色情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这类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上网主要是浏览成人黄色网站,下载色情图片、色情电影,或在线进行色情信息交流,与他人交换色情作品,或者进入成人聊天室等.
Young提出警告: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对青少年来说是21世纪时尚的"性玩具".
不要认为它无足轻重,实际上它像是埋藏在地下的重型炸弹,可以毁掉为数众多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与事业前途.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意志力薄弱的网络成瘾者无法自控地进入色情网站借以满足自己的性需要.
在网络色情泛滥中,青少年是难以幸免的.
香港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69名使用ICQ的青少年受访者中,80%的人表示曾与ICQ异性网友约会,其中更有10.
8%的人曾与对方发生性行为.
内地有关机构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则更引起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参与调查的3000名大学生和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76%的学生沉溺于性聊天室.
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正处于性生理成熟之后的性满足的延滞期,这个时期他们对色情信息比其他年龄段的网民更好奇,探究心理更强烈,而且他们尚未形成独立成熟的思想,更不具备防范色情网站的意识,因此极易被网络色情内容诱惑而导致网络色情9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成瘾.
那些毫不设防的网络色情信息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混乱的性信息,使他们无法准确地分辨色情与性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网络上众多畸形、变态或暴力的性描述,却逐渐地把健康向上的青少年引入歧途.
虽然在进入这些包含色情信息的成人网站时,会要求进入者确认自己的年龄是否已满18周岁,但是,对于谎报年龄的人,网络却根本是无法控制的,因为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的特点,因此很难做到对网站访问者的年龄加以控制.
2.
网络关系成瘾(犆狔犫犲狉-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犃犱犱犻犮狋犻狅狀)青少年网络关系成瘾是网络成瘾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过分迷恋通过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建立彼此的友谊或爱情,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际关系,网上朋友逐渐变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朋友或同学更为重要.
结果往往导致家庭破裂、朋友疏远.
在这类网络成瘾者中,网上朋友和网上爱人对他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家人和朋友.
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多对多、即时性、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这反映了网上交友的主要特点———隐匿性.
网友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匿性别、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即身份丧失.
在线关系提供了这种匿名交往的可能性,使青少年可以避免面对面交往时比较容易产生的焦虑,所以特别受到那些相貌平平、内向害羞的青少年的欢迎,这也是导致网络关系成瘾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常常是比较孤独和抑郁的,他们一般具有下列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低自尊、自我封闭等.
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适应社会、解决人际交往及学习中问题的一种策略.
在宽松的虚拟世界里,尽管可以让人宣泄被压抑了的情绪,满足其情感表达的需求,获得他人的人际支持,但是也为其网络人际关系的成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网上人际交往替代了现实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低质量的人际关系,降低他们在真实世界里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关系05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时缺少更多的心理准备.
网络关系成瘾者比非网络关系成瘾者具有更多的使用互联网来认识新人、进行社会试验(socialexperiment)的欲念,相对而言,他们与人在现实环境中进行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大大减少,从而产生"人—机热、人际冷"的现象.
青春期是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和成熟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
如果长期生活在网络世界中,并持续地以假面具来伪装自己,就可能使人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环境之间的界限,失去自我感和现实感,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的分裂,最终形成虚幻的人格特征.
3.
计算机游戏成瘾(犆狅犿狆狌狋犲狉犃犱犱犻犮狋犻狅狀)计算机成瘾亦称网络游戏成瘾,是指网络成瘾者过于迷恋计算机游戏,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这是青少年成为网瘾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学生,认为那些网络联机游戏更加刺激和有趣.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中国互联网所做的调查显示,有32.
2%的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网上游戏娱乐".
学生是游戏网吧的主要顾客,尤其是校园周围的网吧.
如果说网络关系成瘾的原因主要是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的话,那么,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则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使青少年在认知信息的途径上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由于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单一,久而久之大脑就像是接受了网络编辑程序那样,长时间的游戏文化渗透于青少年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中,从而使他们在这些方面都变得游戏化,导致了他们在现实环境中表现出表情呆滞、容易冲动和发怒的行为特征.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逐步发展到躯体上的依赖,并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紧张焦虑、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类网络游戏成瘾者较长时间地处于电脑微波的辐射中,如果忽视必要的保健措施,便会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的失调而产生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厌食、恶心以及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容易激怒冲动、常感疲乏等,另外还可能因为思维定势错位而导致心理失衡.
4.
信息超载(犐狀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犗狏犲狉犾狅犪犱)信息超载是青少年不能自制地、冲动性地在互联网上浏览网页及搜1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索过多对现实生活并无多大意义的、无关紧要的或不是迫切需要的资料或数据,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查找和搜集信息,同时伴随着强迫性冲动倾向和迅速下降的工作效率.
在网络这样一个海量的媒介里,信息超载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如今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有大量信息自动地出现在面前,网络使用者无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方便、快捷地获取特定的信息,但是,由于网络上信息的绝对数量惊人,再加上互联网管理的松散性、信息分布的无序性、信息来源的复杂性等,都造成了大量无关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即使有些相对较好的信息分类整理系统,例如搜索引擎等,但青少年往往难以从经过筛选的信息中轻松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这样信息超载随之出现,结果导致长期只依赖于少数几个固定的网站来获得信息,或者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点击.
在信息超载的社会里,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病症,其症状是偏执、强迫性地迫使自己读遍一切可读之物,即使只是"快餐式"地阅读信息.
哪怕对某些信息只是浅尝辄止,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当吸收的阅读量超过了消化所需要的能量时,超出的部分日积月累,最后因压力与过度刺激而转化为信息焦虑症.
青少年由于求知欲望和好胜心强,对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往往趋之若鹜,结果导致过度迷恋网络信息而使信息超载成瘾.
信息超载常常会产生信息迷航现象.
有研究报告发现,大约有60%~80%在网站上搜索信息的青少年并不能找到他们真正想找的信息.
由于搜索策略不当或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注意力分散,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从而忘记自己原有的搜索信息,转而关注其他信息,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信息超载还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导致视力下降、大脑过度疲劳,从而降低对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严重时还会引起头晕、烦躁、易怒、厌食等症状.
心理学在分析信息超载对青少年学习影响时发现,他们会经常注意力分散、动机缺失、性格上易怒等.
5.
上网冲动(犖犲狋犆狅犿狆狌犾狊犻狅狀狊)上网冲动是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过于关注在线购物、交易、拍卖及赌博等活动,搜集或下载毫无价值的软件等网络行为.
这些青少年25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控制自己,以至于离开电脑就感到失落,就担心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
青少年还有一种网络成瘾是强迫性地查收电子邮件,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邮件充满好奇与探究,希望获得更多的惊喜.
当进入电子邮箱时,如果屏幕提示"没有新邮件"时,会不停地刷新检查新邮件.
如果屏幕显示收到了新邮件,他们也会再次刷新以检查更新的邮件.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一)网络成瘾的评估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使用网络功能(applications)时是偏好双向沟通功能还是单向信息功能;情绪卷入的程度高低;是否存在非理性认知;个人的生活事件.
采用常用的IAD预防方法:打破定势、外力制止、制定合理的改变目标、戒断(Abstinence,指戒除特定成瘾行为但允许其保留非成瘾的上网行为)、提醒卡、个人生活调查、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与预防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与预防措施第一,坚持预防为主.
加强教育与引导,建立青少年对网络的适应性认知.
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在学习生活中的功用,扬长避短,尤其要教育他们不可以沉湎于网上娱乐,更不可以接触网上的色情内容.
第二,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关心和制约作用.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学习氛围,融洽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现实人际关系,在生理和心理保健等方面给青少年以更多的关心;学校、社会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
同时,家庭、学校以及网吧等为青少年提供上网的机会,这些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各个方面要协调一致,制约青少年网上操作的时间,尤其是对夜间上网的时3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间严格控制.
要加强对学生行为纪律的教育,出台一些政策、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三,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青少年工作.
在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娱乐活动,组织青少年社团,提高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趣,培育青少年健全的人格特征和健康心理,使易患网瘾的青少年避免陷入"无聊得非上网不可"的泥潭.
第四,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使网吧、游戏室规范化,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信息过滤.
2.
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对青少年犐犃犇患者进行及时的综合治疗第一,采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辅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青少年"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成瘾的治本问题.
第三,对IAD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以解决网络成瘾的治标问题,防止网络成瘾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结合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认知特点、人格特点、行为方式进行及时的综合性的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
3.
坚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指导第一,加强对青少年的认知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需要,寻找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正确途径,并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引导青少年摆正电脑与网络的位置,改善上网的心态.
第二,分析青少年元认知的特点,结合对其元认知的培养,指导他们加强上网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调控的方式方法,提高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元认知水平.
45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第三,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心理辅导,如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帮助青少年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融入和适应现实环境和现实社会.
4.
坚持强化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矫正第一,从客观上规范、约束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如学校、家长要对学生自备电脑实行严格管理等.
第二,指导和帮助上网青少年改变自己错误的核心信念,增强行为的自律能力,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矫正自己的行为偏差.
第三,充分发挥元认知对青少年心理活动的重要影响作用,教育青少年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建立关于网络的正确理念,并以此指导、调节自己的上网行为.
5.
加强对网站和网吧的管理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青少年提供合法、健康、符合其经济能力的上网场所,给孩子一片纯洁的天空.
对于那些色情、赌博、宣传迷信、暴力等不健康网站要坚决取缔,网吧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开展绿色上网行动.
5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影响因素研究①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教授顾海根【摘要】本研究根据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因特网成瘾障碍诊断标准编制了上海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量表.
通过该量表和其他相关量表,研究了上海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的发生率,男女、年级、文理科差异以及影响因特网成瘾的因素等问题,为我国大学生因特网成瘾的预防与矫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发生率影响因素一、前言自从计算机和网络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后,技术专家和研究者们就开始考虑它们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了②.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在缔造着一种危险———因特网成瘾障碍.
因特65①②参加本研究的还有江楠楠、王维宇和周林.
ShortJ.
,WilliamsE.
&ChristieB.
Thesocialpsychologyoftelecommunications.
London:Wiley.
1976.
网成瘾障碍是伴随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网络过度依赖的行为,正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上网成瘾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大量研究证明,因特网成瘾障碍对人的身心健康、社交、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会造成严重影响(Brenner,1996;Egger,1996;Griffiths,1997;MorahanMartin,1997;Thompson,1996;Scherer,1997;Young,1996a,1996b,1997).
因此,心理学研究者和有关学者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因特网成瘾障碍的界定因特网成瘾障碍(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病态因特网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PIU)、因特网成瘾(InternetAddiction)或因特网依赖(InternetDependency)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
对这一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我们赞同我国台湾学者周倩的观点.
周倩(1999)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对"成瘾"的定义,将"因特网成瘾障碍"(IAD)定义为:"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
同时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以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
"本文将采用此观点来界定"因特网成瘾障碍".
(二)因特网成瘾障碍的诊断标准关于因特网成瘾障碍的诊断标准,研究者认为,尽管美国现行使用的DSM—Ⅳ中还没有诊断IAD的统一标准,但其中的"物质依赖"可能最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成瘾症的实质(Walter,1996).
因此,参照DSM—Ⅳ对"物质依赖"制定的七条标准,"因特网成瘾支持小组(InternetAddictionSupportGroup,IASG)"等研究组织和学者在研究和争论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因特网成瘾障碍诊断标准①.
7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①InternetAddictionSupportGroup.
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DiagnosticCriteriaAvailableathttp://www.
rider.
edu/user/psycyber/psycyber.
html以下症状中,如果因特网使用者在一年内表现出三条或更多,就被诊断患有因特网成瘾障碍:1.
耐受性.
是指符合下面任意一条:A.
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
B.
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会明显下降.
2.
停止使用因特网后,表现出以下任一症状:A.
显著的脱瘾综合征(1)停止或减少严重的、长时间的因特网使用行为.
(2)在(1)之后的几天到一个月内,出现以下两条或更多的症状:(a)精神运动性烦躁(b)焦虑(c)强迫性思考网上发生的事情(d)幻想或梦想有关因特网的事情(e)随意或不随意地做手指敲击键盘的动作(3)标准(2)的症状引起了忧郁或社交、工作及其他重要领域的损害.
B.
急于使用因特网或相似的网上服务来减轻或避免脱瘾症状.
3.
上网的次数比计划的多,时间比计划的长.
4.
一直希望能努力减少或控制因特网的使用,但却没有成功.
5.
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因特网有关的事情上(如购买网络书籍、尝试新的浏览器、整理下载的材料等).
6.
因为使用因特网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或娱乐活动.
7.
尽管知道因特网的使用可能已经导致了持续或复发性的身体、社交、工作或心理问题,但仍不顾这些情况继续使用因特网.
(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测量法调查上海市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的发生率、分布状况和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患者的人格特点;并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两个方面来探索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
85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二、研究方法(一)被试样本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8所高校3970名大学本科生,所有被试年龄在18~23岁之间,其中上海交通大学436人,上海师范大学357人,华东理工大学418人,上海财经大学845人,上海金融学院632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473人,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681人,华东政法学院128人.
样本中大一学生1782人,大二1301人,大三787人,大四100人.
其中男生1709人,女生2261人.
(二)工具本研究采用测量方法,用自编的"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量表"为主要工具,同时运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YG性格测验、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网络体验与收获调查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等量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表1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人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未成瘾336384.
687.
1成瘾49812.
512.
9缺失数据1092.
9合计3970100.
0100.
09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二)各校网络成瘾比率表2各校网络成瘾比率未成瘾成瘾上海交通大学81.
9%18.
1%上海师范大学79.
5%20.
5%华东理工大学92.
4%7.
6%上海财经大学87.
6%12.
4%上海金融学院91.
1%8.
9%上海立信会计学院90.
5%9.
5%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84.
6%15.
4%华东政法学院86.
6%13.
4%由表2可以看出,各校网络成瘾的比率差异较大,最高为20%(上海师范大学),最低为7.
6%(华东理工大学).
(三)男、女网络成瘾比率表3男、女网络成瘾比率未成瘾成瘾男82.
6%17.
4%女90.
2%9.
8%由表3看出,男生比女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7.
6个百分点.
06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四)各年级网络成瘾比率表4各年级网络成瘾比率年级未成瘾成瘾年级未成瘾成瘾188.
7%11.
3%387.
1%12.
9%287.
1%12.
9%460.
4%39.
6%由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大四学生网络成瘾比率比其他年级高出二十多个百分点,大一学生网络成瘾比率最低,为11.
3%.
(五)网络成瘾与未成瘾者在家庭支持、家庭外支持得分上的t检验表5网络成瘾者和未成瘾者对家庭支持、家庭外支持的t检验LevenesTestforEqualityofVariancesFSig.
tdfSig.
(2tailed)家庭支持0.
9610.
3281.
6752950.
095老师支持0.
0140.
9063.
0012990.
003朋友支持2.
5190.
1142.
1482970.
032家庭外支持0.
3490.
5303.
4412970.
001从表5中可以看到,网络成瘾者和未成瘾者的家庭支持之间t=1.
675,p=0.
095,大于显著性水平0.
05,故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老师支持、朋友支持、家庭外支持的成瘾者和未成瘾者之间的p分别为0.
003、0.
032、0.
001,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
05,故均有显著差异.
1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六)网络成瘾者和未成瘾者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卡方检验表6网络成瘾者和未成瘾者与父亲教养方式的人数及比例未成瘾者成瘾者总体冷漠型155.
8%816.
7%237.
5%娇宠型4115.
8%918.
8%5016.
2%民主型18069.
2%2756.
2%20767.
2%专制型249.
2%48.
3%289.
1%合计260100%48100%308100%PearsonChiSquare值为10.
100,df=4,p=0.
039从表6中可以看到,大学生的父亲教养方式多数(67.
2%)是民主型的,在成瘾者群体里,民主型的比例小于总体比例,而冷漠型和娇宠型的比例却大于总体比例;在未成瘾者群体里,民主型的比例略大于总体比例,而冷漠型和娇宠型的比例却小于总体比例.
(七)网络成瘾者和未成瘾者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卡方检验表7网络成瘾者和未成瘾者与母亲教养方式的人数及比例冷漠型娇宠型民主型专制型未成瘾者454177251.
5%20.
8%68.
1%9.
6%成瘾者3162086.
4%34.
0%42.
6%17.
0%总体770197332.
3%22.
8%64.
2%10.
7%经卡方检验,得到PearsonChiSquare值为13.
245,df=3,p=0.
004,小于显著性水平0.
01,故可以认为网络成瘾和母亲教养方式是有26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关联的.
(八)网络成瘾者与未成瘾者对师生关系满意度的卡方检验表8网络成瘾者与未成瘾者对师生关系满意度的人数及比例统计非常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非常满意未成瘾者102614866103.
8%10.
0%56.
9%25.
4%3.
8%成瘾者41224628.
3%25.
0%50.
0%12.
5%4.
2%总体143817272124.
5%12.
3%55.
8%23.
4%3.
9%经卡方检验,得到PearsonChiSquare值为12.
420,df=4,p=0.
014,小于显著性水平0.
05,故可以认为网络成瘾和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是有关联的.
从表8中可以看出,对师生关系感到满意的大学生不太多.
在成瘾者群体里,对师生关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却远远大于总体比例,满意的比例要小于总体比例;而在未成瘾者群体里,对师生关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却要小于总体比例.
(九)网络成瘾者与未成瘾者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卡方检验经卡方检验,得到PearsonChiSquare值为12.
272,df=4,p=0.
015,小于显著性水平0.
05,故可以认为网络成瘾和同学关系的满意度是有关联的.
3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表9网络成瘾者与未成瘾者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人数及比例统计非常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非常满意未成瘾者31279133331.
2%4.
6%30.
4%51.
2%12.
7%成瘾者36171756.
3%12.
5%35.
4%35.
4%10.
4%总体61896150381.
9%5.
8%31.
2%48.
7%12.
3%从表9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只有少数的学生对同学关系感到不满意.
在成瘾者群体里,对同学关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要高于总体水平;而在未成瘾者群体里,对同学关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要低于总体水平.
(十)YG性格测验各特质分数和成瘾总分的相关分析对各维度分数和成瘾总分做相关分析.
表10各维度分数和成瘾总分的相关分析总分抑郁性DPearsonCorrelation0.
243Sig.
(2tailed)0.
000N255循环性CPearsonCorrelation0.
285Sig.
(2tailed)0.
000N257自卑感IPearsonCorrelation0.
262Sig.
(2tailed)0.
000N25446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续表总分神经质NPearsonCorrelation0.
250Sig.
(2tailed)0.
000N255主观性OPearsonCorrelation0.
317Sig.
(2tailed)0.
000N256非合作性COPearsonCorrelation0.
336Sig.
(2tailed)0.
000N256攻击性AGPearsonCorrelation0.
280Sig.
(2tailed)0.
000N257一般活动性GPearsonCorrelation-0.
137Sig.
(2tailed)0.
030N251乐天性RPearsonCorrelation0.
117Sig.
(2tailed)0.
059N258思维外向性TPearsonCorrelation-0.
179Sig.
(2tailed)0.
004N257支配性APearsonCorrelation-0.
128Sig.
(2tailed)0.
042N254社会外向性SPearsonCorrelation-0.
099Sig.
(2tailed)0.
114N257从表10中可以看到,只有乐天性和社会外向性与成瘾总分不相关,5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其他各特质都和成瘾总分有显著相关,这说明网络成瘾和人格特质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这和国内外的某些研究结果相一致(Young,1998;林绚晖&阎巩固,2001).
四、小结(1)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
9%.
(2)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学校、年级和性别差异.
(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关系满意度等家庭因素有关.
(4)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老师支持、朋友支持、师生关系满意度等学校因素有关.
(5)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等自身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1]YoungKS.
I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ClinicalDisorder.
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1996(1):237244.
[2]GriffithsM.
Nettiesanonymous.
TheTimesHigherEducationSupplement,1995:18.
[3]MitchellP.
Internetaddiction:genuinediagnosisornotTheLancet.
Feb19,2000:632.
[4]DavisRA.
AcongnitivebehaviormodelofpathologicalInternetuse.
ComputerinHumanBehavior,2001(17):187195.
[5]ShapiraNA,GoldsmithTD,KeckPE,etal.
Preliminarycommunication:Psychiatricfeaturesofindividualswithproblematicinternetuse.
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00(57):267272.
[6]BrennerV.
ParametersofInternetuse,abuseandaddiction:thefirst90daysoftheInternetusagesurvey.
PsychologicalReports,1997(80):879882.
[7]BanduraA.
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
66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EnglewoodClifs,NJ:PrenticeHall,1986.
[8]BanduraA.
SocialCognitiveTheoryofPersonality.
In:Lawrene,A.
Oliver,P.
(editor,5th),HandbookofPersonality—TheoryandResearch.
NewYork:TheGuilfordPress,1999.
[9]BanduraA.
SocialcognitiveTheory:AnAgenticPerspective.
Annual,Review.
Psychology,2001(52):126.
[10]EastinM.
TheRoleofCognitiveModelinginPredictingInternetUse,2001.
FromtheWorldWideWeb:http://wwwlib.
global.
umi.
com/dissertations.
[11]LaroseR,MastroD,EastinS.
UnderstandingInternetUse:ASocialCognitiveApproachtoUseandGratifications.
SocialScienceComputersReview,2001,19(4):395413.
[12]YoungK.
I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Clinicaldisorder.
Cyberpsychology&Behavior,1998,1(3):237244.
[13]KrautR,PattersonM,LandmarkV,etal.
InternetParadox:AsocialTechnologythatReducesSocialandInvolvement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AmericanPsychologist,1998(9):10171031.
[14]KrautR,KislerSM,BonevaB,atal.
InternetParadoxRevisited.
JournalofSocialIssues,2002,58(1):4974.
[15]WalterB,ReidD.
UnderstandingtheAllureoftheInternet.
TheChronicofHigherEducation,2000(4):45.
[16]GroholM.
Toomuchtimeonline:Internetaddictionorhealthysocialinteractions.
CyberPsychology&Behavior,1999,5(2):395401.
[17]YoungKS.
Whatmakestheinternetaddictive:Potentialexplanationsforpathologicalinternetuse.
The105thAnnualConference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Chicago,1997.
[18]JangKL,VernonPA,LivesleyWJ.
Personalitydisordertraits,familyenvironmentandalcoholmisuse:Amultivariatebehavioralgeneticanalysis.
Addiction,2000,95(6):873888.
[19]YoungKS,RodgersR.
TherelationshipbetweendepressionusingtheBDIandpathologicalInternetuse.
The105thAnnualConferenceoftheAmerican7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PsychologicalAssociation,Chicago,1997.
[20]MorahanMartinJ,SchumacherP.
LonelinessandsocialuseoftheInternet.
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03,19(6):656671.
[21]刘建银.
互联网成瘾症研究的新进展.
社会心理研究,2001(2):4953.
[22]阳志平.
网络亲密关系的特征与相关的理论解释.
社会心理研究,2001(4):4248.
[23]PatriciaWallace.
互联网心理学.
谢影,苟建新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4]林绚晖,阎巩固.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15):281-283.
[25]汤明.
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抑郁感和孤独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网络依赖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9.
[26]雷雳,李宏利.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7377.
[27]李望舒.
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2002.
[28]刘梅,卢捷.
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
2003,15(2):97100.
[29]梁朝云.
网路成瘾对学校教育的潜在影响.
台湾教育,2001(606):1016.
[30]陶国富,王祥兴.
大学生网络心理.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1]金伯利·S·扬.
毛英明,毛巧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2]欧居湖.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3.
[33]范萌,白培深.
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1):8385.
[34]张明志.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9092.
[35]鲁超,占贞贞.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预防.
医学与社会,2003,16(2):3335.
[36]张宏宇,魏文风,王岳森,等.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应对.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23327.
[37]程亮.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及其矫治.
当代教育科学,2003(23):4244.
[38]冯小茹.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86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4):58.
[39]彭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1):132135.
[40]徐波,卢敏.
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治.
解放军健康,2003(3):1415.
[41]薛云珍,卢莉.
网络成瘾的形成、表现及机制的探讨.
医学心理学,2003,24(8):6062.
[42]林绚晖.
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80.
[43]朱克京,吴汉荣,田书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3,20(1):1519.
[44]王立皓,童辉杰.
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496.
9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探析德瑞姆网络成瘾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郭铁军程立勋一、网络成瘾的概念资料简介(以下评述引自《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马芳,2005.
2)网络成瘾正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了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
构建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必须准确界定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的概念.
Young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ImpulseControlDisorder).
我国台湾学者周倩(1999)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网络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
"此定义与Young的定义一样,描述了网络成瘾的特性,但过于粗泛,使人无法了解网络成瘾和其他成瘾的区别,而且也没有对网络成瘾的本质特征作进一步阐释.
Davis按照成瘾性质将网络成瘾分成两类,即"特殊性网络成瘾"和"一般性网络成瘾".
特殊性网络成瘾是指患者依赖网络的某些特殊功能,包括过量使用07在线色情物质或性服务、在线拍卖服务、在线商品交易、在线赌博等,其依赖的内容原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互联网是其成瘾行为的一个中介媒体;一般性网络成瘾是普通的多维度上网过度,包括在网上无明显目的地浪费时间,如在线聊天和Email依赖等.
这种定义虽相对全面,但也无法把网络成瘾从其他成瘾中区分出来.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作了较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的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包括如下类型:网络性成瘾(CyberSexualAddition);网络关系成瘾(CyberRelationshipAddiction);上网冲动(NetImpulse);信息超载(InformationOverload);计算机成瘾(ComputerAddiction).
国外部分学者还依据"上网时间"和"行为后果"这两个标准对网络成瘾进行操作性定义.
但操作性定义无法让人通过定义认识网络成瘾的本质、特性及网络成瘾的内涵和外延,阻碍人们对网络成瘾的深入研究.
同时这种定义也有不够科学的地方:(1)以上网时间来界定网络成瘾不科学.
部分以网络为工作场所的个体,一周上网时间虽然超过34小时,但却是健康的网络使用者;另外,以上网时间界定网络成瘾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即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显然和现有的研究结论不符;(2)这种定义和前面所有定义一样,没有说明网络成瘾与其他物质成瘾的区别.
由于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时间较短,因而到现在对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国际上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
这也许是新问题研究初期必然出现的现象,这给制定统一的网络成瘾评价标准带来了困难.
二、常见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资料简介(以下评述引自《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马芳,2005.
2)目前,在中国权威性刊物研究中用得比较多的、公认的、比较经典的诊断标准或测验量表是由美国的Young教授和我国台湾的陈淑惠教授所制定的.
在1996年和1997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学者们讨论了网17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在诊断标准中列出了7种网络成瘾症状:(1)耐受性增强;(2)退瘾症状;(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6)上网使病人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病人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诊断标准规定,如果网络用户在12个月中的任何时期有多于上述所列的3种症状出现,即为网络成瘾.
但是,更多时候,人们判断是否网络成瘾时,使用的是Young所提出的标准.
Young作为最早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家,她认为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5)上列出的所有标准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成瘾的病理特征.
Young在1996年设计了一套包括20题的调查问卷.
被调查者在问卷中所得的分数越高,表明沉迷于互联网的程度就越严重.
如果分数在80分以上,表明该用户具有明显的成瘾症状,应该考虑互联网对其生活的影响.
Young使用该问卷对某大学的496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大约80%的人(396人)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强.
Young总结了对496例过度使用网络者的研究成果,并对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加以修订,形成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该成果《病态的网络使用———一种新出现的临床心理疾病》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104届年会上.
该诊断标准为8个题项,如果被试对其中5个以上的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这8个题项是:我会全神贯注于:(1)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络上的事情;(2)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时,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容易暴躁;(5)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计划的要长;(6)我会为了上网而甘愿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7)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8)我上网是为刻意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
Bread等在对Young的诊断标准进行改良后,提出了8条诊断标准.
其中以下5条必须具备:27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①一心想着上网;②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③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④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惹;⑤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以下3条至少要出现1条:①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②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陷入网络的程度;③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Young的鉴别量表的优点在于简单实用,但该测量工具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
表现为:(1)测量工具的名称和题项内容都能让被试清楚地知道这些量表所要测的是什么.
(2)题项不具有预测性,只是定性的描述以及对病态症状的简单罗列.
(3)该问卷有8个题项,其中的5个题项被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这一分界点的划分缺乏充分的根据.
(4)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未按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程序来编制,因此该量表的科学性值得怀疑.
由于这一量表是用DSM—V中有关赌博成瘾的评定标准直接转化而来的,它是否能够鉴别网络成瘾,这在国外还备受争议.
如:Grohol怀疑Young所编制的问卷的效度.
他认为网络成瘾和病态赌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两者有某些相似,但仍缺乏充分的理由将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以此为依据来编制测量工具.
同时该量表至今没有信度、效度和常模等统计指标.
即使该量表能鉴别个体是否患有网络成瘾,也不能进一步鉴别个体到底是哪种网络成瘾,所以该鉴别量表还有待细化.
(5)由于东西方在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网络成瘾行为的鉴别标准在中国和西方也应该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Young的诊断标准无论是科学性、应用性及针对性都有不足的地方,直接在中国借用这一量表作为青少年网络心理的调查工具显然不太合适.
Davis编制的《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DavisOnlineCognitionScale,简称DOCS)共36个题项,是一种7级自陈量表.
如果被试测出的总分超过100或任一维度上的得分达到或超过24,则认为是网络成瘾.
该量表的改进之处在于:(1)量表的名称"DOCS"未明确告诉被试要测的内容;(2)题项不是对网络成瘾病态症状的简单罗列,所要测量的是被试的思维过程(即认知)而非行为表现.
因此,该量表具有一定37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的预测性.
初步研究表明DOCS有较好的效度,尚待更加严格的信度、效度测定.
该量表包含5个诊断标准:安全感、社会化、冲动性、压力应对、孤独—现实.
我国台湾的陈淑惠教授(1999,2000)以大学生为样本,综合DSM—IV对各种成瘾之标准以及临床个案的观察,依循传统成瘾症诊断模式,并以侧重其心理层面的原则,编制出了《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该量表共26个题项,是一种4级自陈量表.
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越高.
初步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999年测得两周之再测信度为0.
83,2000年测得各因素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
70与0.
82之间,全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
92.
这些量表计量特性均表示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是一个具有合理的可靠性与稳定度的筛选、研究工具.
另外,从编制者的文化背景来看,该量表在中国使用可能更合适.
但该量表也有明显的缺陷,那就是量表仍然未脱离一般成瘾行为的鉴别模式,对网络成瘾的特性研究不够,因而在因素结构及题项上表现出模仿痕迹过浓的缺点.
该量表包含如下5个诊断标准:(1)强迫性上网行为,为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
(2)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指如果突然被迫离开电脑,容易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
(3)网络成瘾耐受性,指随着网络使用的经验程度的增加,原先上网所得到的乐趣与满足感,必须通过更多的网络内容或更长久的上网时间才能得到与原先相当程度的满足.
(4)人际及健康问题,因为滞留网上时间太长,因而忽略原有的家居和社交生活,和家人、朋友疏远,耽误工作或学业;为掩饰自己的上网行为而说谎,身体出现不适反应.
(5)时间管理问题.
目前,在中国内地,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研究属于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
实证研究主要是引用国外的相关诊断标准,稍加修订,用来对我国目前网络用户中网络成瘾现状进行揭示.
尽管"网络成瘾"还没有被纳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但已经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一些人已经开始尝试编制网络成瘾测验量表,尝试制定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47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有关网络成瘾的鉴定标准,但其信度、效度无法保证.
因篇幅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三、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分级诊断标准(一)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由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直接部署,上海德瑞姆教育机构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具体实施,于2005年4月~11月启动了《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调查》科研项目,12月,调查报告向社会公布.
1.
调查对象在此次调查中,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为从初中预备年级开始到高中(含职业学校)三年级这一年龄段(11~17岁)的适龄人群.
本调查随机选取了上海市18个区县34所学校的2125名学生作为样本.
其中高中8所,中专职校8所,初中18所(见表1).
在调查结束后,根据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在每所学校中选取了5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表1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样本分布性别学业阶段男女高中学生中专职校学生初中学生人数109010354535291143总数212521252.
调查工具本调查所采用的量表是由"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自编的《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
量表采用5级评分,包括7个分量表共52题.
其中,排除反题的因素,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不太符合,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
57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3.
调查及数据处理方法在具体实施方面,由经过培训的主试(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按照统一规范实施.
所有数据采集后由"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统一使用SPSS12.
0进行统计.
4.
调查结果表2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总体情况指标类型项目总分总体平均分标准差样本容量量表得分260128.
8633.
322125耐受性2511.
374.
042125戒断反应8037.
8611.
352125计划性2513.
334.
642125控制性2515.
023.
862125时间性2513.
464.
522125社会性4520.
626.
232125危害性3517.
215.
422125项目意义:耐受性———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会明显下降.
戒断反应———脱瘾综合征;逃避脱瘾症状.
计划性———上网的次数比计划的多,时间比计划的长.
控制性———一直希望能减少或控制网络的使用,但没有成功.
时间性———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网络有关的事情上.
社会性———因为使用网络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或娱乐活动.
危害性———尽管知道上网可能已经导致了持续或复发性的身体、社交、工作或心理问题,但仍不顾这些情况继续使用网络.
67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二)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1.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级诊断标准的意义在前人的研究中,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的主要焦点在于有或者没有成瘾而较为忽略对于成瘾者本身的划分.
因此,本次调查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个尝试,对网络成瘾者依据成瘾的程度进行分级.
分级的具体意义如下:有利于在宏观上更准确地把握地区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现状;有利于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诊断与发展程度进行鉴别,并为开展针对性矫治提供依据;有利于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群体筛选性和分级性鉴别,并为准确制定相应的团体矫治方案提供依据;提供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矫治效果的评价性参考标准,可以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的研究.
2.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级诊断标准根据测量结果,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程度为标准,将上海市青少年总体分为5个群体,初步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级标准.
95分以下———较少使用网络者;96~162分———正常网络使用者;163~196分———Ⅰ级轻度网络成瘾者,即网络迷恋(InternetInfatuation);197~230分———Ⅱ级中度网络成瘾者,即网络沉溺(GiveOneselfovertoInternet);231分以上———Ⅲ级重度网络成瘾者,即病理性网络成瘾(PathologicalInternetAddiction).
排除反题因素后,结果如表3所示.
77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表3成瘾等级的项目平均分成瘾等级项目平均分项目平均分在量表上的意义较少使用网络者1~1.
83介于完全不符合与不太符合之间正常网络使用者1.
85~3.
12介于不太符合与一般之间Ⅰ级轻度网络成瘾者3.
13~3.
77介于一般与比较符合之间Ⅱ级中度网络成瘾者3.
79~4.
42比较符合Ⅲ级重度网络成瘾者4.
44~5完全符合因此,从项目平均得分的角度考虑,这个分级较好地划分了不同网络成瘾者之间的程度差别.
3.
各级别的对应症状在参考了量表总分和项目平均分以及每一个等级在各个分量表的得分之后,再结合每所学校的个别访谈结果,我们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每一个等级的症状表现做出了以下描述.
Ⅰ级轻度网络成瘾(网络迷恋):了解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节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尚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常常由于非学习的需要而较长时间使用网络,已明显影响学习和生活.
被迫中断上网时情绪烦躁.
因为使用网络,减少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故热衷于发展网上社交关系.
Ⅱ级中度网络成瘾(网络沉溺):由于非学习的需要长时间过度使用网络,对学习、生活已产生严重影响.
87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被迫中断上网时会出现焦虑情绪与食欲睡眠不佳等失调症状.
对沉溺网络的危害性认识模糊,难以节制自己的上网行为,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专注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常常把虚拟世界当做现实世界.
由于过度使用网络明显损害生理健康,有明显躯体不适症状.
Ⅲ级重度网络成瘾(病理性网络成瘾):持久而频繁发作的上网行为已在个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上网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脑海里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行为以及网上的场景,丧失了对于上网行为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
被迫中断上网时,焦虑不安或抑郁并可伴随严重的躯体化反应.
上网行为已对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获取上网时所需金钱而撒谎,甚至触犯法律.
完全混淆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
上网目的不在于自娱(网上游戏)、沟通(网上聊天)、收集有用信息(网上下载)、购买所需物品(网上购物)或满足性欲(浏览色情网站),而仅仅是为了获得难以遏制的心理上的自我满足.
四、结论目前国际上对网络成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诊断标准也不统一,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网络成瘾理论提出自己认同的诊断标准.
本次在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基础上所制定的网络成瘾分级诊断标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并被运用于实际应用中.
(本文经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傅安球教授指导完成)参考文献[1]王澄华.
网络人际互动特质与依附形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D].
台北:台湾大学97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心理系,2001.
[2]DavisRA.
Acognitivebehavioralcodeofpathologicalinternetuse.
Computerhumanbehave,2001,17(2):187195.
[3]陈侠,等.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学进展,2003,11(30):355359.
[4]金伯利·S·扬.
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
毛英明,毛巧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5]BreadKV,WdfEM.
NotificationintheproposeddiagnosticcriteriaforInternetaddiction.
CyberPsychoBehave,2001,4(3):377383.
[6]马芳.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36).
08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香港中小学生迷"网"现象调查及其对社会服务的启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倪锡钦一、引言随着宽频服务的普及,使用计算机上网已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青少年迷"网"的情况也开始受到社会关注.
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期间,在本人协助下,香港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进行了一项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香港中小学生迷"网"现象,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建议测量方法及指标,对社会服务作出启示,有助于解决和预防青少年迷"网"的问题.
此次调查是以就读小学五年级至中学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选择该组别为调查对象的原因是基于接到不少家长求助有关上述年龄子女沉迷上网的问题.
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全港学校按中、小学分为两组,再按地区分成八组学校.
随机抽样后发信邀请,如校方拒绝则用区内第二、第三所补上.
每所学校只抽取一级学生作样本进行调查.
目标是抽取1000名学生样本.
18结果调查共有17所学校参与,包括10所中学及7所小学.
研究问卷(参见一)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期间,由有关学校老师或驻校社工在班级内派发,以不记名方法由学生自行填报,并当场收回,共收取到988份有效问卷,其中中学生占总数的74%,而男女比例为6∶4.
中学生比例较高是由于其中一所被抽取为样本的小学退出,及后由区内一所中学补上.
另外,男生数量偏多是由于抽取样本中男校数量较多的缘故.
二、青少年上网模式此次调查通过了解受访者经常上网的地方、每日上网用的时间和上网的主要目的及频繁程度,掌握青少年的上网模式(见表1至表3).
表1经常上网的地方(N=968)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百分比(%)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百分比(%)家中84.
1同学家中0.
4学校10.
4其他0.
3网吧4.
8由上表可知,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家中上网.
表2现在每日上网用的时间(N=969)现在每日上网使用的时间百分比(%)现在每日上网使用的时间百分比(%)1小时及以下32.
44小时~9小时17.
31小时~4小时42.
99小时以上7.
3受访者现时每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9小时之间及9小时以上的分别为17.
3%和7.
3%,比较初时上网时间的同一时段,分别增加了8.
9%及2.
9%.
此数据显示受访者现时上网时间已增多,特别是上网时段介乎28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于4小时至9小时及9小时以上的受访者,升幅较明显.
表3上网的主要目的及频繁程度上网目的经常(%)适中(%)很少(%)从来没有(%)N(人)做功课16.
54329.
111.
1977浏览信息网页24.
841.
324.
19.
7975浏览娱乐网页29.
434.
726.
19.
8978玩网络游戏45.
427.
318.
39.
0980玩ICQ43.
416.
814.
625.
2982收电子邮件32.
333.
023.
111.
6977下载歌曲/游戏/程序49.
027.
215.
28.
6980观看色情网页2.
32.
45.
090.
3973参与网上赌博活动1.
42.
75.
590.
4977对于上网的目的方面,受访者表示玩网络游戏、玩ICQ及下载歌曲/游戏/程序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发现只有16.
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上网做功课,这个比例很低,比浏览信息网页的24.
8%还低.
受访者利用上网下载歌曲/游戏/程序最为普遍,接近一半的受访者经常通过上网下载歌曲/游戏/程序.
另外,接近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利用上网去观看色情网页及参与网上赌博活动.
对于一群只是小学五年级至中学二年级的青少年来说,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高小生经常上网玩网络游戏的有51.
2%,适中玩的也有26.
7%,是上网用途最多的一项,这反映了高小生玩网络游戏十分投入.
而上网下载歌曲或程序,答"经常"的也有41.
9%,是上网的第二大原因.
值得留意的是有5.
9%的高小生曾观看过色情网页,有6.
6%的人曾参与赌博,实际比率可能比调查结果还要高.
38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三、迷"网"的定义与测量1.
迷"网"的定义根据IvanGoldberg(1995)及KimberlyYoung(1996)的定义,迷"网"有以下三个特点:依赖性:要以愈来愈多的上网时间来获取满足感,失去控制上网时间的能力.
渴求性:凡事皆会联想到上网,当上网受到阻止时,会感到不安及烦躁.
破坏性:上网已影响日常生活,例如工作、学业、人际关系等.
2.
外地与香港的迷"网"问题比较根据KimberlyYoung(1996)的标准计算,这次调查发现香港有24%的中小学生迷"网",状况达至高危水平,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结果相比,如我国内地6%~9%(ChinaDaily,January18,2002)、我国台湾地区10%(Chou,Chou,&Tyan,1998)、美国8%~13%(Scherer,1997;Anderson,1999;Kubey,etal.
,2001)及芬兰1.
7%(KaltialaHeino,etal.
,2004),香港青少年迷"网"的情况颇为严重.
3.
上网类型量表计算方法建议此次问卷设计的第二部分共有20条量表项目(可参考),由CenterforOnlineandInternetAddiction(netaddiction.
com)网站转载外国同类问卷调查,经翻译及试查问卷后修订成为正式问卷.
量表项目测量结果所得的平均值(M)为40.
3,而标准差(SD)为14.
5.
根据测量结果所得的值,建议出香港青少年上网类型的分类标准,香港青少年的上网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类.
(1)理智型:20~26分(MSD;占调查人口总数的15.
2%).
此类型人士是理智使用计算机上网的人,只按照所需要的信息而选择浏览的网页,所以身体健康及情绪方面未受上网影响.
(2)自制型:27~54分(M-SD至M+SD;占调查人口总数的48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69.
6%).
此类型人士对网上的各种活动很清楚,并会习惯性地上网;虽然平均上网时间较多,但仍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身体状况没有因为上网而带来特别大的影响,有时肩膀会感到很累及双眼疲惫.
(3)迷网型:55~100分(M+SD;占调查人口总数15.
2%).
此类型人士除上网外,参与社交或其他活动的时间大幅减少,即使偶尔致电朋友,话题也离不开网上的活动或网上流传的消息.
每当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不能上网时,便会坐立不安,觉得烦闷.
此类型人士沉迷网上活动以致忽略正常生活,问题亦随之而来,其中影响最深的是与家人的关系,尤其是跟父母的关系.
很多家长不了解子女为何热衷于网上的活动,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休息、学习或工作时间,所以对子女感到非常不满,以致不时跟子女发生冲突.
此外,身体状况亦受到上网影响,在缺乏运动、眼睛长时间注视着屏幕,加上没有足够的休息的情况下,身体容易感到疲倦,易于生病.
四、迷"网"在不同层面上的影响此次问卷第二部分的20条量表项目经因子分析可分为5个层面,包括情绪、时间、社交、生理和家庭(见表4至表8).
此次调查反映了迷网型人士在不同层面,生活中有"经常"或"颇多"受到影响的情况,当中以社交及生理的影响较为显著(见图1).
表4有关情绪层面的量表项目Q8是否因为上网而放弃其他活动Q10是否偷偷地上网,而不想让父母知道Q13如上网时受到干扰,是否会表现得很愤怒Q15即使没有上网,是否话题也总离不开网上的活动Q16当被父母指责上网时间过长时,是否会大发脾气58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续表Q17是否对以往的嗜好不再感兴趣Q18每当被父母限制上网的时间,是否会发怒甚至发生争吵Q19是否宁愿在家上网也不愿和朋友外出Q20如未能上网,情绪是否会变得低落或不安表5有关时间层面的量表项目Q1每次上网是否都会超出了预期的时间Q2是否因上网而忽视日常生活(例如:洗澡、吃饭等)Q3是否宁愿上网也不想与家人在一起Q5是否因为花过多时间上网而受到父母的干预Q6是否因为上网而欠做功课Q9是否拒绝或逃避回答父母有关网上活动的问询(隐瞒浏览内容和时间)表6有关社交层面的量表项目Q4是否通过网上结识新朋友Q7是否经常守候在计算机旁,目的是取得最新通讯(包括电子邮件、ICQ)Q11是否经常独自在房内上网Q12是否收到网友打来的电话表7有关生理层面的量表项目Q14是否上网后感到十分疲倦68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表8有关家庭层面的量表项目Q3是否宁愿上网也不想与家人在一起Q5是否因为花过多时间上网而受到父母的干预Q9是否拒绝或逃避回答父母有关网上活动的问询(隐瞒浏览内容和时间)Q10是否偷偷地上网,而不想被父母知道Q16当被父母指责上网时间过长时,是否会大发脾气Q18每当被父母限制上网的时间时,是否会发怒甚至发生争吵图1迷"网"的五个影响层面五、迷"网"与身体病征此次问卷设计的第三部分为青少年健康调查问题12条(可参考附件),主要为了解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情况及变化.
调查问题分为长期及急性身体病征,长期病征是指身体一向以来的状况,而急性病征是指最近三个月的身体状况.
本调查就不同上网类型人士的长期及急性身体病征作出分析,发现迷网型人士出现严重长期及急性身体病征的情况均明显多于其他两种类型(见图2至图5).
78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图2不同上网类型人士的长期身体病征图3不同上网类型人士的急性身体病征图4不同上网类型人士出现严重长期身体病征的情况88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图5不同上网类型人士出现严重急性身体病征的情况六、迷"网"的风险指标此次调查就青少年上网的模式定出了不同的风险指标(见表9至表11).
表9风险指标(一):上网目的上网目的与迷"网"的相关系数玩ICQ0.
423(p<0.
001)下载歌曲/游戏/程序0.
382(p<0.
001)玩网络游戏0.
347(p<0.
001)观看色情网页0.
280(p<0.
001)参与网上赌博活动0.
262(p<0.
001)浏览娱乐网页0.
175(p<0.
001)收电子邮件0.
108(p<0.
001)做功课-0.
175(p<0.
001)迷"网"与上网目的有密切关系.
除做功课之外,其他上网活动均与98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迷"网"有正向关系,而其中玩ICQ、下载歌曲/游戏/程序和玩网络游戏与迷"网"的关系显著,这显示于网上进行此类活动会有很大可能出现迷"网"的情况.
表10风险指标(二):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场所与迷"网"的相关系数网吧0.
160(p<0.
001)家中0.
115(p<0.
001)学校-0.
244(p<0.
001)迷"网"与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地方亦有一定的关系.
青少年经常于网吧或家中使用计算机会有机会出现迷"网"的现象,而以前者的机会较高;相反,学校与迷"网"的相关系数为-0.
244,这显示青少年经常于学校上网会较少机会出现迷"网"的现象.
表11风险指标(三):其他其他指标与迷"网"的相关系数现在每日上网时间0.
405(p<0.
001)最初每日上网时间0.
307(p<0.
001)开始使用计算机上网时期0.
168(p<0.
001)长期身体病征0.
314(p<0.
001)急性身体病征0.
305(p<0.
001)就读年级0.
166(p<0.
001)性别(男性值:1;女性值:0)-0.
096(p<0.
005)现在和最初每日上网的时间及开始使用计算机上网时期与迷"网"有正向关系,显示每日上网的时间越长或开始的时期越后,迷"网"的程度越09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高,而其中以每日上网的时间与迷"网"的关系显著.
另一方面,迷"网"与身体病征亦有显著的关系,迷"网"的程度越高,身体就越可能出现长期及急性病征.
此外,就读年级和性别分别与迷"网"有一正一负的关系,就读较高年级,迷"网"的程度也较高,而女性相比男性有较少机会出玩迷"网"的现象.
七、调查对社会服务的启示(1)提高对中、小学生迷"网"问题的警觉,并及早发现需要帮助的青少年.
此次调查的问卷以及风险指标在评估时可作为参考工具.
(2)为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提供指导,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态度与习惯,并厘清生活目标与学习时间规划.
(3)通过家教会或其他渠道,协助家长对其子女在网络使用方面提供适度的约束,并就此课题学习如何与青少年沟通.
父母本身若能对计算机网络有所了解,可以协助子女让网络使用成为愉快、安全的经验.
(4)设立网站以及开展外展服务,为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提供信息和指导,并对较严重的迷"网"个案进行跟进服务.
(鸣谢香港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的支持与合作)参考文献[1]AndersonK.
(1999).
Internetuseamongcollegestudents:shouldwebeconcernedPaperpresentedin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Boston:MA.
[2]ChouC,ChouJ,TyanNN.
(1998).
AnexploratorystudyofInternetaddiction,usageandcommunicationpleasure.
Paper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St.
Louis,MO.
[3]GoldbergI.
(1995).
Internetaddiction.
[Online]Available:http://catless.
ncl.
ac.
uk/risks/17.
12.
htm1#subj6.
19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4]KubeyRW,LavinMJ,BarrowsJR.
(2001).
Internetuseandcollegiateacademicperformancedecrements:earlyfindings.
JournalofCommunication.
52(2),366382.
[5]Internetaddictionraisesconcern.
ChinaDaily,January18,2002.
[6]SchererK.
(1997).
Collegelifeonline:HealthyandunhealthyInternetuse.
Journalof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38(6),655665.
[7]YoungKS.
(1996).
I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clinicaldisorder.
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
[Online]Available:http://www.
pitt.
edu/~ksy/apa.
html.
[8]KaltialaHeinoR,LintonenT,RimpelaA.
(2004).
InternetaddictionPotentiallyproblematicuseoftheInternetinapopulationof1218yearoldadolescents.
AddictionResearch&Theory,12(1),8996.
29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和预防新加坡"触爱社会服务"项目经理傅仰承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一)网络成瘾的定义存在困难五年前,当我们开始提倡网络健全时,我们告诉家长:一天3小时的网络使用时间,算是过多,甚至算上瘾.
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因为工作或学习而整天上网已经是很平常的现象了.
我们五年前的3小时尺度,现已不适合作为判断上网成瘾的标准,这使得我们要重新考虑上瘾的标准.
但是,要准确列举出上瘾的定义确实有困难,主要表现在:(1)当前的理解是从滥用毒品上瘾所来.
当然我们也了解,毒品是物质上瘾,而网络/电玩上瘾,却超越物质,有情绪、精神、社交等多因素的上瘾.
海洛因瘾君子只对一种物质上瘾,而网络瘾君子可以同时对色情、网上聊天、电玩、网上购物上瘾.
(2)上瘾的定义在不同文化里有变化.
到底什么才算是可接受的正常标准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回答.
(3)要考虑到环境和背景.
打个比方:一名专业人士,每天为了工作在网络上花费8小时,和一名学生8小时打电玩,不能一样看待.
而一名39电玩专业选手,每天为了参赛而训练8小时,能算是上瘾吗(二)在设定定义方面的发展(1)触爱社会服务与博士研究生联盟发展和测试一套诊断题(适合社会工作者使用),来断定有问题的电玩者.
(2)从4000名参与《网际网络求救站》(ProjectCRUSH)的青少年学生中收取资料(JantoNov,2006).
(3)接受自认为是"瘾君子"的意见,确认上瘾模式(Dec,2006).
(三)新加坡的网络使用情况(1)新加坡的宽频网络和资讯科技使用率,可以媲美世界主要城市,如首尔与东京.
74%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65%有网络连线.
("AnnualSurveyonInfocommUsageinHouseholdsandbyIndividuals",IDA,2004)(2)只有20%的家长认为孩子浏览过色情网站.
实际上,66%的青少年承认他们曾故意或不小心上过色情网站.
("UnderstandingYouthsandParents",PAGi,2004)(3)超过80%受访的青少年觉得在网上很容易浏览到不良内容,如色情、种族歧视、暴力等.
(SingaporePolytechnic,2004)(4)73%受访的青少年(12~17岁)表示曾上网打电玩.
(PAGi,2003)(5)符合了79%的数字.
(SingaporeGamersAssociation,2005)(6)11%受访的青少年每周玩电子游戏5~7天,4%受访的青少年每天玩电子游戏多过20小时.
(7)27%的青年受访者透露曾经约会见面6个以上的网络朋友.
("UnderstandingYouthsandParents",PAGi,2004)49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一)上瘾的内因与外因预防的措施,是从上瘾的根源着手(我们选择预防的计划,都是社会工作者所能影响的范围).
1.
内在因素有一组理论专著于"为什么一些人会比较容易上瘾"(个性———personalcharacteristics).
2.
外在因素一组理论探讨环境和社交情况如何影响上瘾的可能性(社会状态———socialsetting).
一组理论设法解答为何某种刺激更有可能引发上瘾状态(电玩游戏/网络服务的个性———game/applicationcharacteristics)(理论根源:West,2001).
(二)采纳的预防手法对青年进行网络健全教育教育成人(1)家长(2)教育工作人员(3)青年工作人员在网络时代以前,掌握媒介、拥有接触能力与影响力的是成年人.
反观网络时代,成人却落后了,掌握媒体运用的是青年人.
但在成人学会用电邮的时候,青年人已经不用了,转用立即传讯(InstantMessaging).
我们既不了解网络,也不会使用,那怎么去教导孩子网络健全呢当孩子在网络上做出出乎预料的危险行为后,我们才埋怨:"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而像这种类似的情形,非常普遍.
好多家长刚发现孩子看色情网站时,都非常惊讶,很焦急地问我们怎么处理.
我们就对他们说,不59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要惊慌,其实这可能是已经发生很久的事情了!
问题就在于,我们给予青少年上网的权利,已经超越了我们可以保护他们的能力.
(三)预防与教育计划1.
网络研讨会(2001—2005:18000名青少年受益)主题内容:上瘾———网络上瘾、电玩上瘾内容———真假资讯、垃圾电子邮件、色情媒体、博客价值观交往———网上交友、网上恋爱、侵犯案件社群———网上不良现象:同性恋、政治、宗教、种族骚动商务———黑客行为、电脑隐私、盗版、电子诈骗2.
巡回演出(2001—2005:200000名青少年受益)主题内容:"咱们谈一谈"———网上交友的危险"拒绝色情"———色情媒体对健康成长的影响"由你决定"———在网络如何做正确的选择触爱社会服务这三年(2003—2005年)来,在新加坡国家教育学院培训了约2000名教育工作人员,帮助他们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网络,了解年轻人为什么这么沉迷于网络.
另外,我们也被委任在今年(2005年)培训了5家商业训练中心,以使他们可以独立培训青年.
2006年的上半年,我们还会培训200名社会工作人员.
69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网络过度使用者的综合干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杜亚松对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儿童和青少年,作为家长要清楚地意识到,正确使用它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和麻烦,预防这种麻烦的出现比麻烦发生了再去处理要有用得多.
一、让家长认识电脑和互联网的优缺点(一)电脑的积极作用电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有着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教育和游戏,网络可以使这种作用发挥到极致.
1.
教育电脑以其丰富的声、光效果,使枯燥无味的教育成为儿童感兴趣的内容.
从多媒体电脑上观看幽默滑稽、内容活泼的卡通片无疑是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事;各式各样的教学光盘和软件实实在在地把家庭教师带回了家;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将自己的作文写入电脑、用电脑软件编排校刊等既可使学生增长电脑知识,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在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上驰骋,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广撷知识之果;熟练操作鼠标和键盘,可促进儿童双手、眼—手、眼—脑—手协调配合能力和空间感知99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2.
游戏电脑或网络游戏首先可以使初学者掌握鼠标或键盘操作等一般性电脑操作规则,使紧张、疲劳的大脑得以放松、休息;较复杂些的游戏可以锻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反应灵活性增加,还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儿童对某种行为的预见性;网络游戏中,设计者将游戏者的游戏结果以分数或语言评价的方式显示出来,激励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挥.
(二)电脑的消极影响电脑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磁波辐射电脑内的电路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波并能将其发射出去,这种电磁辐射频谱比较宽,对人体组织有潜在的危害.
眼睛距离电脑屏幕过近、使用电脑时间过长可以诱发或促进这种辐射的危害性.
近90%的电脑使用者会出现眼睛疲劳、发胀、酸疼等现象,75%的人会出现视物模糊.
严重时可引起白内障,甚至面部色素改变.
2.
躯体不适由于电脑操作时相对固定的身体姿势,重复、机械的运动,因此长时间操作电脑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关节无菌性炎症,尤其是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
用单个手指敲击键盘的不正确操作方法更不利于儿童行动的协调发展.
由于长时间在电脑前保持一定的坐姿,缺乏体育锻炼,还会导致腕管综合征、腰背痛、视疲劳等慢性疾病及近视.
甚至有些儿童或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电子(脑)游戏的乐趣之中,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出现视物不清、眼睛发胀的视屏晕厥现象,有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呕吐、大脑过度兴奋现象,严重的可造成睡眠节律紊乱.
3.
对学习的影响尽管互联网作为一种理想的搜索工具是非常有用的,但当学生们用网络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甚至沉迷在网上聊天、网上游戏或其他活动时,他们的学业将出现一系列问题.
00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这些问题主要有: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充足的时间为考试做准备;因为上网时间过长而得不到充足的睡眠,致使第二天上课精神头不足;因为无法控制住自己上网而导致成绩下降、学业荒废甚至被学校开除.
4.
心理影响对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讲,大量占用有效时间,兴趣转向与电脑有关的内容,从而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
这会影响到儿童基本语言技能的掌握和发展,会使他们出现情绪问题及孤独感与孤独行为.
网页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儿童心理的正常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5.
经济浪费过度使用电脑会造成经济浪费.
这主要包括购买不断翻新的各类游戏软件、光盘及电脑其他的配置等,以及滥用互联网时过多支付的上网费用.
6.
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网络过度使用者常常因为成天待在电脑前而渐渐减少了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接触,家人之间的沟通、亲子关系、朋友关系乃至深厚的友谊等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遭受破坏.
开始时,他们只是想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困难.
渐渐地,像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这样比较重要的日常生活也会被他们忽略.
最后,他们可以为了上网而忘记所有的现实活动,颠倒睡眠节律、不按时吃饭.
严重时,自己在房间里吃剩饭或吃方便面,放弃上学或考试,除了个别家人外不与任何人来往,足不出户,甚至不会主动整理个人卫生.
开始,有些家长还认为这种过度上网的行为是合理的,认为互联网过度使用者的行为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很快就会过去.
然而当成瘾行为继续发展,他们就会为孩子在网上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提醒、劝诫甚至最后与孩子发生冲突,而网络成瘾的孩子往往还认识不到这一点(在网上消耗太多时间和精力).
到了一定程度后,网络成瘾的孩子还会对那些质疑自己、试图阻止自己上网的家人发脾气,他们常常回答"我根本没有问题"、"我的同学都是这样"、"我很快乐,别管我"、"你们才有问题,你们才有病呢".
最后,就像酒精成瘾者会隐藏起自己是多么需要酒精一样,网络成10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瘾的孩子同样会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为此向家长撒谎,这些行为又进一步破坏了与家人的感情,相互变得不再信任,互相提防,互相戒备.
当成瘾者与网友建立亲密关系后,大多数青少年会对与网友约会感到兴奋.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亲密关系会逐渐发展成暧昧关系,成为网上性伴侣(网上性角色扮演),在现实中与网友约会,甚至发生性关系.
(三)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特点我们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网络过度使用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社会问题.
儿童和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使用电脑的次数越来越多,可以从中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不用时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抑郁、易激惹、情绪烦躁;实际使用电脑时间比计划使用电脑的时间要长;曾企图停止或减少使用电脑次数,但未成功;在与电脑有关的活动中耗时过多;为了达到应用电脑之目的,可以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和娱乐活动;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然不能放弃使用电脑.
从人格上讲,电脑成瘾者多具有显示个人优势的人格特点,不管在电脑技术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想显示自己.
二、良好的亲子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亲与子女在互动过程中,彼此的需要可以获得满足,彼此的行为与价值信念能符合社会、文化的期望与目标.
在网络过度使用者的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常见的问题就是彼此之间的互相戒备、缺乏信任、互相攻击等.
一般来讲,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父母亲教育子女要遵守社会群体的要求,协助子女发展适当的自我意识以及促进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亲的照顾和关注,满足了子女的成功需要、安全感和被爱感,也满足了子女自我控制、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需要.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体验到儿童时期的经验,满足父母的被需要感、生产创造感以及自我实现感.
20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一)亲子之间常见的负性沟通行为不良的亲子沟通往往表现在以下的行为上.
常发生在父母亲身上的有———对子女身体进行攻击,对孩子发牢骚和抱怨,行为消极被动,重复啰嗦,不会倾听孩子的意见,经常出现谈话或活动中断,与孩子之间缺乏眼神接触,喜欢控制别人,不会有效处理自己面临的压力.
常发生在子女身上的有———不会公平地与家人交往,喜欢炫耀自己,争吵多,嘲笑父母,不会将自己的感觉讲出来而埋藏在内心,不能遵守家庭游戏规则,侵占别人的空间,退缩或自我孤立,对他人进行言语或身体的攻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使父母的功能达到良好的状态,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父母本身的特征: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夫妻关系;(2)子女的特征:孩子的气质、身体发育情况、智力水平;(3)支持系统:父母亲周围的人、事、物所提供的是情绪和物质上的支持还是压力.
从表1可以看出这三个方面对父母功能状态的影响.
表1对父母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父母功能父母次系统的状态父母的人格及身心健康状态支持系统子女特征最高……++++-+++-最低……30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二)发展亲子之间有效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会使人产生挫折感,互相不理解.
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亲子之间发展爱的关系,使家庭关系更加巩固.
1.
倾听作为网络过度使用者的父母亲,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要表现出对孩子讲话有兴趣的样子,譬如,在讲话时要注视孩子的眼睛,身体要前倾.
还要注意孩子的非语言信息,例如说话速度、音调变化、目光及身体动作等.
让孩子能把自己的话讲完,不要轻易地给出任何判断和批评,尽量以说话者的立场去理解他所要说的话.
通过主动倾听,父母亲可以获得关于孩子的很多信息,并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知道他为什么要上网,在网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网上聊天的趣味是什么,网络游戏的魅力在哪里.
也可能会从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上网是为了追求愉悦还是为了逃避现实困难,从而为下一步对孩子的帮助提供铺垫.
当孩子说完话以后,要将听后的感觉反映给孩子,一方面可以确认听到的信息是否正确,使孩子有机会来澄清误解.
另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尊重.
倾听的场所和机会可以有不同,可以选择在家里、学校或其他合适的场所,要找出对双方都认为可以接受的机会,例如就餐时、共同运动时、一块上网时、心情高兴时等等.
有学者提出做到积极倾听的几个要点:对孩子的话题感兴趣;放下自己的判断和批评;察觉非言语信息;让孩子把话说完;反馈对孩子的感受.
2.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觉有不少网络过度使用者与父母亲之间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代沟存在,代沟的形成是因为彼此不能接纳、认可,不能接受就不能相容.
此时,开放性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不管是父母亲还是孩子,都应该以明确的语言请求对方说明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先向对方坦诚,或将自己的推测反馈给对方,以商量、求证的方式促进彼此间的开放.
40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网络过度使用者的一个特点就是封闭自己的内心,不会主动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想法.
所以,开放性的沟通是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主要手段.
不少家长采取偷听电话、翻看日记、跟踪追击的方法,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觉的做法也会使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从中学习到与人交往的方法,对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会有帮助.
3.
以身作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亲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善于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大人的行为,不少网络过度使用者的上网行为就是跟父母学来的.
有些父母喜欢打麻将,他们会废寝忘食地在麻将桌上酣战,而丝毫顾及不到家庭.
父亲吸烟酗酒的不良生活习惯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4.
学会解决冲突任何一个家庭,他们的成员之间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冲突,对于网络过度使用者的家庭更是如此.
既然冲突会出现,就需要教会孩子解决冲突的方法.
首先,处于冲突中的两个家庭成员之间要同意讨论冲突,对解决冲突要有诚意,然后决定讨论冲突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讨论的发起者要明确地支持一个观点,而另一个家庭成员使用主动倾听的技巧,并且保证不会突然插入新的信息.
不打断他人说话,不提供额外的解释或理由.
第三,说话者举出两个近期关于冲突的例子,聆听者复述需要理解的例子.
例子要明确,只需听不允许反驳.
第四,讲话者使用充满感情的表达来陈述冲突对自己的影响,聆听者复述感受到的情绪并承认对方所表达的情绪.
第五,讨论的双方最后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结果公布出来(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知道).
5.
良好的沟通模式沟通是改进家庭关系的手段和秘诀,在一个有着良好互动关系的家庭内,各名成员能够把感受到的爱和所怀有的善意恰当地表达出来.
良好的沟通模式应该是父母亲在管教孩子方面要言行一致,传达信息时一定要清楚明了,要求子女讲话时也要明确,父母在表现必要的权威时一定50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要把原因解释清楚,批评孩子的内容要合理、实际,能够接受孩子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乐意与他们讨论.
在讨论孩子上网时间时,家长要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讲出来,也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然后双方就有分歧的地方进行讨论,最后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
亲子协商,订立规则对于过度上网或过度玩网络游戏,家长的做法多数是生气地命令"不要玩了,关掉电脑"、"关掉电脑,去学习"等.
孩子可能慑于家长的威力而暂停游戏,但是他会满脸地不高兴,他会想"他怎么又在发脾气".
此时,合理的做法是父母亲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孩子才有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做法.
亲子协商订立规则时,父母应该真诚地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不要假借民主之名行使权威之实.
如果父母认为该事件是可以协商的,那么就要让对方的意见有陈述和被接受、被实施的机会;如果是不能协商的,那么父母要处理的就是孩子遇到挫折后可能出现的情绪困扰.
规则订立以后,孩子可能依据约定来做,也有可能部分违约,父母应以鼓励的方式来处理.
因为一个行为的建立是逐渐的,父母应该着重孩子的努力,着重孩子已经成功的部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当孩子能自己主动关掉电脑去学习的时候,父母亲应该对该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你做得好"、"你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了",鼓励和表扬是要有具体对象的,而不是盲目称赞.
亲子协商订立规则时,要让孩子了解父母有执行规则的决心,父亲和母亲、祖辈和父辈要有一致的态度和做法,在父亲处不能接受的行为,在母亲处也不能接受,在爷爷和奶奶处同样也不能接受.
孩子很容易钻父母亲、祖辈和父辈不一致的空子,有些孩子在自己家里不能上网,到奶奶家就可以得到满足.
7.
合适的家庭成员间的界限在不良的家庭互动关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不是"太僵化"就是"界限不清".
"太僵化"就是太强调自己的存在,而忽略了家庭这个整体.
"界限不清"就是太强调"大家"而不接受个体的存在.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60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念往往使家庭成员之间界限不清,青少年时期的追求自我的结果则是关系僵化.
合适的家庭成员间的界限是在一个能够允许各个单独的"我"和一个共同的"我们"同时存在的家庭里,父母要能够接纳和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协助孩子解决问题;重视家庭的欢聚一堂,不会拒绝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不强迫孩子没有隐私.
三、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一)自我控制的概念网络过度使用者的病理心理异常是缺乏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可操作的定义是"个体为了获得有价值但延迟的结果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就是说在做事情时不是即刻享乐,而是对所期望的益处有高的要求或有较多伦理的考虑.
自我控制的缺乏与冲动有关,而冲动常常表示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
自我控制就是放弃从食物、酒精、药物、赌博、性行为、寻找刺激、花钱、睡懒觉、看电视、熬夜、上网和游戏等活动中得到快乐.
做到自我控制就要控制冲动性并遵守原则,保持在解决冲突过程中的平静以控制攻击性,遇到挫折时会使自己平静而不是随意发脾气,面对谎言带来较多好处时选择讲出真相,亮出自己观点而不是回避讨论,遵守冗长的医学治疗等等.
自我控制是处于即刻快乐与延迟快意之间的状态.
(二)自我控制是帮助网络过度使用孩子的关键自我控制缺乏本身不是一种心理障碍,但可以是很多心理障碍的中心成分.
像病理性赌博、病理性偷窃和拔毛癖等冲动控制障碍一样,网络过度使用也是可以从其行为中体验到快乐、快意或信念,尽管长期下去是有害的.
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是一种障碍原型,在其病程过程中包含即刻快意,该过程中的快乐使得对网络使用能长期持续下去.
神经性贪食在贪食发作期间有一种"缺乏控制感"的感觉,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
人格障碍、儿童肥胖症、破坏性行为障碍、品行障碍等也70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都存在自我控制缺乏.
网络过度使用者自我控制的困难就在于放弃上网.
通过与儿童、家长和老师的谈话和在学校进行观察后发现,成千上万的过度使用网络的学生曾体验到明显的负性"动量效应",也就是重复的失败体验.
网络过度使用者不断得到失败的反馈,在处理面临的情境时,有效的技能就显得不足.
对于很多网络过度使用者而言,该情境非常简单,但不能得到足够的成功动力.
自我控制的疲乏性可以发生在网络过度使用者身上,他们会在给定的自我控制任务中失败,因为他们自我控制的储备已经被以前的任务所消耗.
在网络过度使用者一天的生活中,自我控制的挑战一个接一个:避免在学校中睡觉、别忘了把家庭作业带到学校、避免与同学谈论网络.
然后体验到成功的挑战:安静学习、集中注意力、抵抗与同学谈论网络、耐得住寂寞不去想着上网、抵抗网络广告的宣传、记住要做的功课等等.
这样过了一天以后,自我控制的储备被消耗殆尽了,晚上做功课时又面临着想上网的诱惑.
假设这时该儿童正在进行训练,那么就需要家长的称赞:"自我控制技巧是通过实践得到加强的,让我们坚持下去.
"(三)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如何训练一个儿童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让儿童通过自我控制的实践来达到:安静学习、遇到观点不一致时能友好地解决、理性解决与父母的关系、放弃游戏、进行健康的活动,而不是经常吃方便面及膨化食品和喝雪碧、节约钱财而不浪费钱财、上学而不逃学等等.
1.
不放弃自我控制的训练往往难以长久坚持,但是不应该放弃需要花费更长时间的、更纵深的、能够产生更大效果的训练.
什么是自我控制就是能使人完成有用的工作、自我照顾、帮助他人、维持社会关系,如果个体不能坚持到底,那么自我控制的有效实现就难以进行.
80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2.
提供消耗快意的方法在形成自我控制目标时,最好不要一下子就定得很高.
从时间上要有对即刻消耗快意的适当方法.
自我控制的训练项目更应该像是去工作,因为快意延迟的目标可以被消耗快意所平衡.
3.
从合适的困难水平着手在训练的过程中,按等级化将要消耗的快意分为不同的等级,让训练者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达到的目标,尽量不要去激活被训练者的抵抗和避免被控制行为的反跳.
4.
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人们常常把无能归因于自己的特性,特别重要的是说:"我可以做"、"我不可以做".
如果一个儿童被人以负性归因的态度说他太傻而得不到延迟奖赏,就没有更多的理由不让他选择更多的即刻快意.
例如,一个网络成瘾者预先有一个结论———他在放弃上网上不会取得成功,那么,他就几乎没有理由去做功课而是继续玩游戏.
5.
作出决定有许多技巧被称为"作出决定"技巧(decisionmakingskills):确定选择时机、列出选择项目、预测后果、整合这些信息并作出选择.
从定义上讲,自我控制是选择并激活一个更好但是快乐较少的选择.
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产生一个更好的选择,快乐原则就可能缺乏.
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情绪特征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过度使用网络或电脑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时并不完全都能被父母和其他了解或照料这些儿童的成年人所察觉.
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成年人可能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这些儿童在处理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相当容易的任务,如上学时,却看起来情绪退缩、忧愁,或非常害怕.
有些儿童和青少年对应激性事件的普遍反应是"内化"情绪,例如悲伤、焦虑、哭泣和抑郁.
90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因为这些情绪是儿童的内在体验,家长甚至儿童的同龄人可能也不能意识到这些情感.
常见的是,所有关心儿童的成年人看到的是儿童对那些过去能使他/她感兴趣或愉快的事情丧失兴趣.
然而,儿童有时用一种看上去会引起很多问题的方式暴露他的情感:忧愁或闷闷不乐的儿童通过不上学或不做作业、易激惹、喜怒无常或常对他人发脾气、离家出走、上网、使用药物或酒精、试图伤害自己等方式来显示他/她的情感.
然而这样的儿童不仅使他人担心或不愉快,而且会使自己更悲伤、孤独,或常常担心自己.
有时候,家长看上去好像孩子应该立刻摆脱情绪的困扰,并且告诉自己"应该开心".
这一点有时对任何孩子都有效,既然儿童像成年人一样,有开心的时候也有悲伤的时候,那么使他们回想起他们生活中愉快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是有帮助的.
但对于持续的悲伤、闷闷不乐、孤独、不能像大多数孩子那样愉快的儿童来说,他们不能立即"摆脱它",并且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
(二)认知行为治疗网络成瘾儿童和青少年所体验到的、可干扰他们生活的最常见的症状是抑郁、焦虑和交往困难.
研究比较了有焦虑、抑郁和应激相关症状的成年人在不同控制条件下认知行为治疗(CBT)的效果.
近期研究和文献综述报道了短暂认知行为干预比支持性治疗、自我帮助、反复评估或自然调节组均有更好疗效.
1.
教授症状处理技巧(解决技能)教授一系列能够帮助人们应对应激、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技能,如:呼吸重复训练:教授缓慢地呼吸、腹式呼吸以帮助他们放松和/或避免由于心情不悦和有时具有的令人恐怖的躯体感觉引起的过度换气.
放松训练:教授通过主要肌群的系统性松弛来减轻害怕和焦虑的方法.
积极的想法和自我讨论:教授当预想或面对应激源时如何改变消极的或可怕的想法(如"我将失去控制"),使其成为更积极或现实的想法01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如"我过去做过这件事,这次我也能做").
2.
认识自己的情绪讨论我们正在努力重视的3B(brain,body,behavior)概念,因为我们想让他们在第一次开始感觉情绪不好或较差时就能够意识到.
当我们注意到这点时,我们采用ACTION以使情绪好转.
那么什么是ACTION呢A:常常做一些令人感觉更愉快的事情———做有趣的事情(Alwaysdosomethingtofeelbetter—dofunthings);C:发觉积极的东西,去除消极的东西(Catchthepositiveandletthenegativego);T:把它作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来考虑(Thinkaboutitasaproblemtobesolved);I:检查环境(Inspectthesituation);O:使自己开始积极的思考(Openyourselftothepositive);N:从不纠缠在消极情绪中(Nevergetstuckinthenegativemood).
当孩子处于坏情绪时,让孩子去想那些能帮助自己情绪好转的事情;提醒孩子他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要求孩子举出他/她五种解决策略所要做的"使我情绪好转"的例子;询问孩子为什么他/她想让你称这些为"使我情绪好转"的事情;在你的笔记本和可擦写板上记录下来.
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一)问题解决的介绍和应用向孩子指出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问题,每天我们会面临挑战和机会.
有时我们觉得不开心是因为我们处于不喜欢或发生不愉快事情的情境中,但我们能够阻止它们的发生或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使它成为愉快的事情.
讨论5P以尽力使它容易起来和更难忘:问题、目的、计划、选择和预言、表扬(Problem,Purpose,Plans,PickandPredict,andPatontheback).
11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①问题———什么是问题②目的———我的目的是什么③计划———一些计划是什么④预报和挑选———最好的计划是什么⑤表扬自己———它是怎样进行的让孩子把在他/她的年龄中最常碰到的问题列表,并把问题记录在白板上.
确信他们认识到的问题是:不愉快的情绪;人际冲突;实践问题;不认为你在一些事情上足够好;处于困境.
在孩子做好表后,讨论当一个问题产生时他/她是如何知道的,在板上写下这些标志.
让他/她讨论他/她在实践中标注的问题,识别能告诉他/她问题产生的线索.
(二)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1.
问题是什么———问题如果某事看上去错了,检查情形指出哪里错了.
"检查情形"是什么意思是指你像一名监督员一样或像科学家一样搜集所有能帮助你指出问题是什么的信息.
你要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是什么告诉了我一些事情错了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在哪里问题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有问题我是唯一受到问题影响的人吗如果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它使我感受怎样尽可能多地问问题.
2.
我的目标是什么———目的你想让什么发生你的目标根据环境而变化.
问自己你的目标,能够发生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避免陷入消极的泥潭———消极想法.
使自己积极起来,精力集中在希望得到的结果上.
3.
一些计划是什么———计划头脑风暴;至少五个计划;不要想将发生什么(结果是什么).
21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4.
最好的计划是哪一个———预言和挑选考虑每一个潜在的结果.
如果你选择每个计划,可能发生的满意的和不受欢迎的事情是什么.
然后,去做!
看一遍每一个计划和它的结果,选择看上去将对你最有好处的一个.
然后,去做!
5.
怎样进行———赞扬自己当你按照计划进行时检查它是怎样进行的.
你正在执行计划吗是按照计划进行吗有改变计划的需要吗计划有用吗赞扬自己!
当你的计划完成时,如果它起作用了,那么赞扬自己———这是你应得的.
对自己说:"我做得很好!
"如果做得不够好,对自己说"还不错,我尽力了.
我必须尽力做其他事"或"我要询问小组意见".
(三)解决冲突的具体方法要了解什么信息与孩子相关,或他们怎样意识到冲突;当冲突发生和不能解决时,家庭怎样进行情感协调.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是健康人际关系中的一部分.
有生命力的家庭能够谈论和解决冲突.
其步骤如下:(1)处于冲突中的两个家庭成员同意讨论问题和决定讨论的时间及地点;(2)讨论发起者明确地支持一个问题,而另一个家庭成员使用主动倾听的技巧(如"来自交流训练"),并且不会突然插入新的信息.
没有打断,不提供额外的解释.
(3)讲话者举出两个近期关于这个问题的例子,聆听者复述需要理解的例子.
例子要明确,不允许反驳.
(4)讲话者使用充满感情的表达陈述例子对个人的影响,聆听者复述情绪影响以承认所表达的情绪.
(5)两名参与者通过讨论选择指向一种使用问题解决步骤的方法.
相互协调解决方法,然后确定并公布.
31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六、适当的药物治疗(一)常见的情绪表现在儿童、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者中,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很高.
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明显要增加,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负性认知和自卑心理模式,最后导致应对困难,进而产生抑郁症状.
对现实生活压力的不能应对或者有比较高的期望而不能实现都会产生焦虑情绪.
多数时候抑郁和焦虑情绪可以同时发生.
它们多表现为情绪低沉、不愉快、悲伤、哭泣、自我评价过低、不愿上学、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什么都不想玩、想死或企图自杀.
也有表现为易激惹、好发脾气、违拗、无故离家出走等.
行为迟缓、活动减少、自卑,不少网络过度使用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退缩是在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儿童抑郁症可能以行为障碍为突出症状,如不服从管教、对抗、冲动、攻击行为或其他不良行为.
常述说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如头昏头痛、疲乏无力、胸闷气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
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症状有愉快感缺乏、精神运动迟滞、无望感、嗜睡和昼夜节律改变.
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表现,有时是网络过度使用戒断症状的一部分,有时又是因为先有了情绪问题,想在网上寻求情绪释放的方法,才开始上网.
因此,情绪问题和网络过度使用究竟孰先孰后,谁是因谁是果还很难讲清楚.
(二)如何认识药物治疗作为父母亲,当孩子出现了网络成瘾行为的时候,心情是非常着急的,他们通常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帮助孩子.
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去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不断督促孩子停止游戏,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打电话向咨询机构求救,向医生伸出求救之手等.
在这个时候,不可忽视的就是医生对孩子和父母亲的帮助.
父母亲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
41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1.
消除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不少人认为去看心理医生的人就是有了精神病,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从而回避看医生,回避服用任何药物.
2.
服药可以减轻孩子的主观不适症状网络过度使用者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躯体不舒适感,这种不舒适感会加重他们的上网行为,减少社会或户外活动.
服用抗焦虑药或者抗抑郁药,都可以减轻孩子的主观症状.
3.
为心理治疗或者行为干预奠定基础心理治疗或者行为干预都要在孩子配合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对治疗的依从性或者依从性不高,例如,不能按时到咨询点进行咨询,治疗计划不能落实等等,心理治疗或行为干预就无法进行或无法完成.
用药在使不舒适的躯体症状减轻以后,可以增加孩子对医生处理方法的依从性,为心理治疗或者行为干预奠定基础.
4.
可以改变睡眠节律多数的网络过度使用者是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睡眠节律严重紊乱.
改变睡眠节律,让他们白天尽量少睡觉,尽量多从事活动,是改变他们行为的第一步.
晚上用药既可以增加睡眠,又可以减轻躯体不适症状和情绪症状,是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
5.
去除不必要的担心很多家长担心,用了精神科药物后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反应,譬如影响生长发育、影响智力发展、影响性功能、影响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
要明确地告诉家长,他们的这些担心是非常没有必要的,所用药物一般不会引起他们所担心的症状和后果.
当然,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医生一定要将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治疗效果等向家长讲清楚,消除家长的困惑.
(三)抑郁药物的使用抗抑郁剂用于儿童少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自临床经验或成人患者的研究数据,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双盲试验予以验证,已有的研究结果非常有限.
因此,应用于儿童要谨慎.
51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1.
三环类抗抑郁药(犜犆犃狊)儿童少年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主要还是经验用药.
TCAs在成人情感障碍中的应用已被证实有效,但许多新药的出现使药物副作用大大降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在儿童少年中不把TCAs作为首选药物.
但由于经济、临床经验等方面的原因,TCAs作为传统抗抑郁药目前在国内还是被许多临床医生选用.
常用的TCAs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氯米帕明等.
儿童服用TCAs常见的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血压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骤然停药可产生撤药症状,过量使用或误用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须密切观察,随时调整治疗计划,加强心电监测和血药水平监测.
另外,少数病例用TCAs可引起矛盾反应,如表现出激怒、恐惧、攻击行为、类躁狂状态发作等现象.
也有报道说可发生脑电图改变或癫痫发作,因而对有癫痫的儿童应慎用TCAs.
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犛犛犚犐狊)此类药主要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和喜普妙,已相继应用于儿童抑郁症,但尚缺乏系统的在儿童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开放性及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氟西汀对治疗少年抑郁症有效,副作用较轻.
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失眠、呕吐和震颤.
TCAs治疗无效者,改用SSRIs可获得疗效.
Juin等人观察了31例儿童少年(9~18岁)抑郁症患儿,口服氟西汀(20mg~80mg/日),治疗7~89日,其中的74%有显著进步.
另一项研究显示氟西汀与安慰剂双盲对照比较,治疗少年抑郁症,服药时间为8周,结果氟西汀疗效为58%、安慰剂为32%.
氟西汀对男女儿童的疗效相差不多,对儿童与少年的疗效亦无差异.
参考文献[1]杜亚松.
儿童心理障碍治疗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YoungK.
I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clinicaldisorder.
Cyber61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PsychologyandBehavior.
1998(1):237244.
[3]BeardKW.
Internetaddiction:AreviewofCurrentAssessmentTechniquesandPotentialAssessmentQuestions.
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
2005(8):714.
[4]BeardKW,WolfEM.
ModificationintheproposeddiagnosticcriteriaforInternet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
2001(4):377383.
71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的调研与干预方法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张亚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长时间沉迷网吧、无节制地玩网络游戏、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等"网络沉迷行为"会严重侵扰青少年心理与生理健康,甚至引发犯罪行为,网瘾问题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突出问题,其干预与矫治等方面的研究刻不容缓.
本课题针对的群体———社区青少年是指本市户籍、16至25周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
按照"控制规模、有效管理、加强教育、切实服务、减少犯罪"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积极为社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转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网络沉迷干预研究综述"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的概念是8111994年纽约市的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的.
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1996年,Young根据DSM—IV(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中病理性赌博的10项标准确定了网络成瘾的8项标准,即: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需要增加互联网的使用;不能成功减少或控制对互联网的使用;停止或减少互联网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愤;在线时间超出预期计划;重要人际关系、工作职业机遇遭到破坏;向别人隐瞒互联网的卷入程度;使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问题等.
只要符合诊断标准中的5项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
Beard认为Young所给出的8项标准的前5项是必需的,后3项标准应该至少具有1项才可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Young的量表项目较少,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对网络成瘾的研究采用的大部分是这一量表.
我国台湾学者梁朝云认为,网络成瘾与其他成瘾症的最大差异在于它缺乏明显生理机制的涉入.
网络成瘾大多数是以心理上的依赖为主要病理机制.
这表明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成瘾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
实际上网络成瘾更强调人在互联网使用中的非理性,即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
Young认为心理医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鉴别诊断:使用网络功能;偏好双向沟通功能还是单向信号功能;情绪卷入程度;是否存在非理性认知;个人生活事件.
Young还以病理性赌博和酒精成瘾的诊断标准为基础,另外设计了一个包含20个条目的"互联网成瘾损害量表"(InternetAddictionImpairmentIndex,简称IAII),并将网络成瘾分为5种类型:网络性成瘾,难以控制对成人网站的访问;网络关系成瘾,过分迷恋在线人际关系;上网冲动,过分关注在线购物;交易及赌博;信息超载;冲动性地浏览网页及搜索过多的数据或资料;计算机成瘾;过于迷恋计算91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机游戏.
Young的研究发现过度的网络使用对用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损害身体健康、导致人际关系障碍、学业成绩下降及影响正常工作.
此外,网络使用依赖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
Kraut等的研究发现过多的网络使用导致用户同家人的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增加.
他们的后继研究还发现更多的网络使用对性格外向者或有较多社会支持者产生积极影响,而对性格内向者或缺乏社会支持者产生消极影响.
Johnson提出用"去抑制"(disinhibition)来解释人们在网络空间与真实生活之间行为方式的差异.
所谓"去抑制"是指在某种外加因素的影响下所出现的抑制(特别是社会抑制)作用的减弱,因而行为比现实生活中更不受约束.
去抑制被认为是网络导致用户成瘾的因素之一.
而王澄华的研究证实,对于高焦虑型依附(attachment)倾向的用户,具有高亲密度、高自我揭露程度与高不确定感的网络人际互动特质是导致其网络成瘾的部分中介因素.
目前关于网络沉迷行为的干预主要包括谈话疗法及药物疗法两大类.
美国心理学家Young提出了具体的18条个人康复策略.
有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于网络成瘾行为的矫治具有较好的效果.
国内对于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研究并不充分,关于网络成瘾的定义也并不完善,鉴于实践中的经验并不赞成轻易给青少年扣上网络成瘾的"大帽子",本课题主要针对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进行干预与矫治.
社区青少年是上海社会的重要议题,2002年共青团上海市委的调查表明,社区青少年的基本特征是男性主导、非农为主、未婚为主;就家庭而言,非完整家庭相对较多,父母社会地位较低,收入少;就社会认知而言,竞争激烈、社会不公是社区青少年对社会的总体感受,对外界有比较强烈的不信任感;此外,对青少年需求的调研也表明,就业是其首要需要,避免孤独是社区青少年重要的心理需要.
2005年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与同龄青少年相比,他们对社会、对他人持有较大的敌02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意,社区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上网是社区青少年最大的兴趣爱好.
生活无聊需要与人交流(28.
3%)、个人爱好(26.
7%)、游戏吸引人(11.
1%)、"和朋友一起去的"(10.
9%)是社区青少年沉迷网吧的四个重要原因.
二、社区青少年上网情况调研经过前期访谈、专家讨论及文献查阅,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社区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问卷,对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具体沉迷情况进行了解.
在问卷的设计上参考了Angoff网络成瘾判断标准,并进行主客观评估.
(一)样本情况随机抽取社区青少年91名,平均年龄21.
2周岁.
其中男性72人,女性19人.
有效问卷89份.
(二)上网情况调查在91名社区青少年中,有80人最近半年曾接触网络.
认为自己有网络沉迷倾向并经5条标准诊断为网络成瘾的26人,无此倾向的65人,其中不接触网络的11人.
经调查,社区青少年接触网络比率达88%,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倾向达28.
6%.
在上网社区青少年中又区分为网迷组与非网迷组,有效问卷76份.
其中网迷组自认为有网络成瘾倾向,且按照5条诊断标准超过3条以上.
网迷组24人,上网但非沉迷组52人,总体76人.
12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三)网上活动调查表1社区青少年参与网上活动情况参与网上活动情况网络沉迷组比例非网络沉迷组比例总体收发EMAIL,MSN,QQ,BBS玩网络游戏浏览新闻、网页查资料,搜集相关网站信息网上听歌,下载歌曲写网上日记、BLOG网上购物、买卖看网上小说看色情信息网上赌博87.
5%71%75%33%58%33%21%29%4%1%82.
7%67.
3%52%38.
5%77%15%21%19%01%84.
2%68%59%37%71%21%21%21%1%1%表2社区青少年每星期网上活动平均时间网上活动网络沉迷组每周用时(小时)非网络沉迷组每周用时(小时)总体每周用时(小时)收发EMAIL,MSN,QQ,BBS玩网络游戏浏览新闻、网页查资料,搜集相关网站信息网上听歌,下载歌曲写网上日记、BLOG网上购物、买卖看网上小说看色情信息网上赌博8.
5104.
02.
740.
60.
80.
80.
104.
84.
31.
80.
73.
30.
60.
10.
70.
1067.
42.
40.
93.
50.
60.
50.
80.
10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网上活动以网上交流活动(收发EMAIL、聊天、BBS)(84%)、获取信息(浏览网页)(68%)、玩网络游戏(59%)、网上听22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歌(71%)为主.
其中网络沉迷组平均每星期玩网络游戏时间为10小时,网上交流活动(收发EMAIL、聊天、BBS)(8.
5小时)最多;非网络沉迷组平均每星期玩网络游戏时间6.
3小时,网上交流活动(收发EMAIL、聊天、BBS)(4.
8小时)最多,具有显著差异.
少数网络沉迷组成员每周上网时间超过40小时;有网络沉迷组成员反映在网上的活动还有看电影.
(四)社区青少年课余其他活动调查表3社区青少年其他活动情况哪些活动让你放弃上网计划网络沉迷组(n=24)非网络沉迷组(n=52)总体(n=76)和朋友聚会聊天运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出去旅游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和爸爸妈妈聊知心话71%58%29%50%50%21%65%38%35%56%58%23%67%45%33%54%54%22%注:有问卷中反映养宠物、有社工或朋友来访能让他们放弃上网计划和行为.
调查显示,大多数活动都能让社区青少年放弃上网行为和计划,尤其是与朋友聚会聊天、出去旅游、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网络沉迷组与非网络沉迷组无明显区别.
问题可能在于青少年是否有机会真正选择这些活动.
(五)家庭态度调查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父母对他们上网的态度多以适当控制为主(63%),青少年对家庭态度满意度较高(70%).
其中非网络沉迷组满意度远远高于网络沉迷组.
有一部分青少年在问卷中反映父母不管,对父母干预的态度也无所谓.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认为父母适当控制或放任32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孩子上网并不一定是父母真实的态度.
对于有些失控的孩子,父母无奈之下只好让孩子上网,尽管事实上不情愿.
这在我们后来进行的家长访谈中得到体现.
这也提示我们在对青少年网络问题进行调查时,问卷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可能了解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
表4社区青少年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网络沉迷组非网络沉迷组总体漠不关心极力阻止,让我觉得紧张适当控制,帮我有效管理时间25%17%54%27%8%67%26%11%63%注:有问卷中反映"父母和我一起上网浏览信息让我满意".
表5社区青少年对父母态度的看法孩子对父母态度的看法网络沉迷组非网络沉迷组总体很不满意无所谓比较满意25%29%56%2%17%77%9%21%70%(六)自我评价调查表6社区青少年的主观擅长情况你觉得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网络沉迷组非网络沉迷组总体学习能力好,成绩不错某些功课学起来很轻松有几位老师认可我有一些可以说真话的朋友有能让我感到乐趣的运动项目游戏打得好善于在网上和人聊天、交流8%21%25%50%42%17%21%17%21%8%38%33%27%40%14%21%13%42%36%24%34%42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表7社区青少年的主观生活掌控程度生活多大程度上在你的掌控中网络沉迷组非网络沉迷组总体大部分一半不能掌控不清楚17%54%21%8%33%46%13%10%28%49%16%9%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普遍在一些领域自我评估有所擅长,尤其表现在拥有朋友(42%)、有兴趣的运动项目(36%)两个方面.
网络沉迷组和非网络沉迷组在"游戏打得好"和"善于聊天、交流"两个项目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别,网络沉迷组相对不太认为自己在此方面擅长.
对于生活的掌控能力,社区青少年普遍认为部分在自己的掌控中,有些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七)存在意义调查表8社区青少年未来生活计划情况自己五年后生活的打算网络沉迷组非网络沉迷组总体没有想过想过,但很模糊正在实现未来的打算21%63%17%23%54%23%22%57%21%注:问卷中反映青少年未来的打算多数为找到稳定的工作、赚钱等.
表9社区青少年价值观情况生命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网络沉迷组非网络沉迷组总体体验父母朋友成就快乐8%42%50%17%33%8%83%35%19%42%8%70%39%18%39%52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普遍对未来的打算比较模糊(57%),即使一些正在实现未来打算的人,也集中在找份稳定的工作、多赚钱上(21%).
网络沉迷组与非网络沉迷组无明显差异.
社区青少年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父母(70%)、朋友(39%)、快乐(39%).
网络沉迷组对朋友更加看重(50%),非网络沉迷组对父母更加看重(83%).
(八)目前心境调查从描述自己心境的词汇表中选择符合自己心境的词,选择最多的4个词分别如下:表10社区青少年心境情况网络沉迷组非网络沉迷组无聊迷惘自由自在矛盾自由自在平静开心无聊调查显示:网络沉迷组与非网络沉迷组心境有所区别.
网络沉迷组更多地表现出无聊、迷惘、矛盾的心境.
(九)网络沉迷干预思路根据调查结果,拟定干预目标为帮助社区青少年加强网络行为自控.
具体帮助青少年在玩网络游戏、浏览网页信息、网上人际交流等3个方面加强自控.
在思路上,以人生意义和计划探索为动力(动机)激发点,以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朋辈关系)的改善为当事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宣泄渠道,以认知调整和挫折应对技巧指导帮助当事人改善心情,最终在心态改善的基础上,制订行为训练方案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考虑到网络沉迷组自评为网络沉迷,但其上网的时间并非预期的那62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么多,甚至有些上网时间很少却自评为网络成瘾,干预过程也将涉及自我评价与自我行为掌控方面.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干预模型(一)社区青少年的网络沉迷行为模式在调研和访谈中,我们发现,社区青少年的网络沉迷行为存在恶性循环圈:青少年学业、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受挫网络活动(逃避行为→)→家长试图控制↓家长控制失败孩子有更多的↓空间上网孩子离现实更←远更多的挫败感和更严重的逃←避行为图1青少年的网络沉迷行为模式最初往往是青少年在学校学业受挫、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受挫、在工作中就业受挫,这些挫折一旦超过他们承受的极限就以逃避或反抗的方式爆发出来.
当他们拒绝上学或工作时,家长就会劝诫,但这时往往效果不好,若孩子坚持的话,最终许多家长只好放弃,无奈地任孩子沉迷网络(怕逼迫他们太紧他们会离开家庭交不良的朋友等,令情况更糟).
但继续地更严重地沉迷令他们更不适应现实生活,会有更大的受挫感和其他负面情绪,于是他们会更沉迷网络而逃避现实.
由此构建一个恶性循环系统,难以自拔.
所以,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的干预就是试图打破这个自动循环圈.
72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二)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干预模式以往我们做过的在校学生网络沉迷行为干预模式,主要是通过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和孩子自身行为动力的激发两方面来帮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学校生活.
效果很好.
但社区青少年的情况不同.
脱离学校和工作岗位在心理上是一种标志,标志孩子不再畏惧家长、老师等的管束.
他们从此发现,原来的束缚已不存在,昔日的权威们拿他们无计可施,甚至变得迁就软弱.
所以,他们"因病获益",更缺乏改变的动力,因为改变就意味着他们将重新面对令他们恐惧而有挫折感的现实世界.
因此,首先我们就会遭遇到"如何才能说服青少年来参加网络脱瘾训练项目"的问题.
社区青少年阻抗和心理防御更强,改变的动机更薄弱.
我们接触那些家长,家长们都有兴趣让孩子参加心理训练,但他们都认为孩子会拒绝参加.
而且孩子已经不再畏惧家长的权威,他们根本无力强制孩子参加.
所以,我们觉得在对社区青少年进行网络沉迷行为干预时,首先不宜以"网络脱瘾"的名义组织活动,而应该考虑以其他的名义进行,比如心理素养训练为主题———包括人际技巧训练、自信心训练、生涯规划训练等———邀请社区青少年参加.
甚至户外历奇训练(包括野外生存训练),比如邀请喜欢玩CS游戏的青少年参加彩弹游戏,让他们从网络的虚拟状态过渡到现实生活情境下的虚拟态,再诱导他们回归真实生活和面对面的人际互动.
针对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社区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干预模式,主要应针对以下因素进行.
1.
家庭关系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结果均显示家庭关系对于社区青少年的网络沉迷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问卷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对父母的管教态度似乎比较满意,但深入的访谈表明,许多社区青少年因逃避压力上网,情况恶化之后与家长发生冲突,家长渐渐觉得孩子无药可救,于是放弃努力,在孩子看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加逃避到网上,似乎他们对家长82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的管教态度是满意的(家长放任自流、无可奈何),但是对成瘾的社区青少年来说,内在的冲突与逃避压力的程度往往比初始网络成瘾时更加严重.
据此,我们设计了家庭雕塑、心理剧等家庭治疗的策略来帮助整个家庭重现冲突的过程;针对家长开设亲子教育的"亲子训练营",旨在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真正沟通,把彼此的愤恨、不满、担心、难过表达出来,而不是逃避问题本身.
对于一些单亲家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青少年重新体验家庭中不同角色对于冲突的反应模式.
2.
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最重要的需要是学业或就业的胜任和成功,他们同样需要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只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针对社区青少年的情况进行未来生涯规划,启发他们思考: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想做的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一旦他们能够把内在的负面情绪真正释放出来,才会有力量考虑这些问题.
据此,我们设计了未来冥想、生命树、回顾过往经历等活动帮助社区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生涯进行未来规划,激发他们的动力.
3.
人际关系和心理支持其实亲子关系的改善已经是最有力量的心理支持环节了.
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有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与周围人的交流和互动.
所以,帮助他们学习人际关系技巧,体验与人交往沟通的乐趣,将使他们有可能进入现实世界的面对面互动,从而将他们从网络世界中拉出来.
4.
学业或职业适应从网络沉迷行为的恶性循环模式中我们发现沉迷行为的源头就是学业或职业上的不适应感乃至挫败感.
所以,如果能建设性地帮助他们胜任学业或工作,将有助于他们摆脱沉浸网络的逃避行为,并巩固行为自控的效果.
92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四、进一步的思考在对社区青少年进行网络沉迷行为进行调研和设计干预方案时,我们进一步的思考还包括:(1)要进一步加强调研.
青少年网络沉迷行为的产生原因很多,情况很复杂.
现有的许多调查都是自陈问卷,数据的准确度还是可以质疑和推敲的.
应该让熟悉青少年情况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与调研(包括问卷的设计和实施),而不是仅仅靠不熟悉真相的所谓专家闭门造车搞一些问卷和量表.
若我们基础研究不够,对真相没有客观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结论和方法都将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2)参与青少年网络行为自控训练的干预者经验越丰富越好,最好有网络方面的足够的知识和体验.
这样一方面方便与青少年沟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确立其对青少年的权威影响力.
有些人自己很少上网,缺乏网络游戏、人际互动的经验,不了解网络的新时尚,这样的人与青少年"网迷"接触往往会被看不起,缺乏与之沟通、交流、互动的兴趣,进而会影响干预的效果.
(3)在社会的高速发展期和转型期,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青少年也不得不承受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
这些压力之下产生的挫败感也是导致他们使用网络逃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网瘾问题,社会是有责任提供相应的资源去处理和改善的.
参考文献[1]林绚晖,阎巩固.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
[2]陈侠,黄希庭,白纲.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3]林伟,黄子杰.
网络成瘾的鉴别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
中国校医.
03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2004,18(4).
[4]PatriciaWallace.
互联网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金伯利·扬.
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6]香港青年协会,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编.
预防犯罪与青年工作.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3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金深义文化根治网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教授金武官一、中外青少年网瘾人数、程度不同的根源在于文化的不同前不久,中国进行了一次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这次调查历时一个多月,涉及全国大陆地区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实地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023份,网络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519份.
调查主要通过网瘾、网瘾程度、网瘾倾向、上网目的特征与网上活动丰富性五项指标对我国青少年使用网络情况进行考察.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
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
男性青少年网瘾比例高出女性青少年7个百分点;其中未成年人占的比例较高,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
1%,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为13.
7%;同时,初中学生网瘾现象严重,群体中的网瘾比例高达23.
2%.
在美国,有"网瘾病"的青少年在电脑迷中占了7%.
在欧洲国家,上231网成瘾的现象并不严重.
网络游戏产业在欧美国家比我们发达得多,而在他们那里上网成瘾的现象并不严重,反而在中国,网瘾会成为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根源在于中外文化的不同.
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陶宏开教授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美国青少年有三方面约束:传统文化、宗教和法律.
美国文化认为青少年在学校上完课后,最重要的事情是运动和培养兴趣爱好,因此孩子课后根本没有时间玩电脑,从1年级到12年级,每天下午3点半放学后,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即使再沉迷网络,美国孩子也不像中国孩子只是机械地玩游戏,而是攻克一些软件等等.
另外,为了防止青少年染上网瘾,欧美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对网吧上网的年龄、时间进行限制.
对一些已经有了网瘾的青少年,他们也有一套完整的干预手段.
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设立了类似于戒毒中心的戒网瘾机构.
一些心理学家还来到学校里,增设了戒网瘾的咨询服务.
在日本,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本已全民动员起来,共同商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采取相关措施,且较有成效.
为了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保护儿童远离网络危害,日本相关组织会经常举行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网上安全冲浪讲座,让家长和孩子一同上网,使孩子在体验网上冲浪乐趣的同时,还能掌握避开危险资讯的方法.
而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可以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孩子的网瘾问题.
不可否认,日本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问题上,他们的方法和理念都较为科学和民主.
为什么在我国,青少年网瘾的比例会那么高,而且程度那么严重呢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通常是不能从现象本身找到解释的,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网瘾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文化的原因.
陶宏开教授通过长期在美国和国内生活经历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在国内,传统文化断代,宗教信仰缺失,法制不健全,青少年容易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寄托情感.
我完全同意陶教授的观点.
我在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已有33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十年的工作实践,接待5万人次的青少年,我归纳青少年的问题是"四太"、"四无".
"四太"是太冲动、太幼稚、太自私、太骄慢;"四无"是一切无所谓、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
那么,产生"四太"、"四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深义文化的缺失.
得出这个结论,我足足花了38年时间.
我对文化的关注始于38年前.
那是在"文革"前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初中生,那时中国社会虽然有左的因素,但通过全民数年的学雷锋运动,社会风气是良好的.
我亲身感受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在学校放假期间,我常到位于市中心的姑妈家去.
这是一幢住有七个家庭的石库门建筑,到了夏天的夜晚,这家搬个凳子,那家搬个躺椅,在共用晒台上讲故事、做游戏.
到了春节,虽然不是亲戚关系,但全楼的小辈都要给楼下八十岁的老太爷拜年.
然而,"文革"开始后,一切都变了.
有一户人家把他们的炉子搬到晒台上,占了一块地方,接着又有两家仿效,这样就把公用晒台瓜分了.
然后,楼下的人为争门前一块地方而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十年"文革"结束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然而,邻居间原本那种相互关心、尊老爱幼、和谐相处的气氛却再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明、计较和冷漠.
一叶知秋.
一个石库门里的变化反映了整个中国大地上"文革"前后的变化.
"文革"前后社会风气的鲜明对比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青年马克思说:"在好人的土地,他本身也是幸福的.
"我向往由高尚、有教养的好人组成的友爱、和谐的社会.
一个问题时时盘旋在我的脑际:为什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良好社会风气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慢慢地我领悟到这是一个文化的原因.
一位外国学者说:"社会的文明行为好比是羊毛,要得到羊毛就要养羊,要养羊就需要一片草原,如果草原被破坏了,恢复要三百年时间.
"他用羊毛、羊、草原分别比喻文明行为、文明人和社会文化.
有文明人才能产生文明行为,而文明人要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才能形成,这个熏陶过程是长期的,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43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人".
用文化来解释社会现象,让我找到了网瘾的根源.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瘾会比欧美国家严重的原因.
二、解决社会文明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新的文化———金深义文化社会文明问题产生的总根源是因为产生文明的文化草原被破坏了,因此,要根本解决文明问题,包括解决青少年的网瘾及"四太"、"四无"问题,就要恢复和重建新的社会文化.
这样的社会文化应起到能够足有成效地熏陶文明人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文化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我从历史学家周一良的文化理论中受到了启发.
周一良把文化分成三个层次:(1)狭义文化,指的是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宗教等等;(2)广义文化,说的是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3)深义文化,是指隐藏在文化现象背后的若干共同的东西.
显然,能够卓有成效地熏陶文明人的文化非深义文化莫属.
深义文化是那样的重要,那么,它包含什么内容呢周一良没有给出答案,我决心自己找到它的答案.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得出结论,深义文化就是人的核心价值认知.
我发现人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都决定于其灵魂思想深处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我把它称作核心价值认知.
正是这个核心价值认知决定了他如此言、如此行.
当这些核心价值认知是正确的、先进的,并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普遍认同的认知,它就成为熏陶文明人的深义文化.
既然核心价值认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又包括哪些内容呢经过反复的比较、提炼,我认为核心价值认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人自身生命的认知.
一个人对生命的认知,决定了他处理生命与生活关系的方式.
人一生下来,就进行着两个过程,一个是体内一百万亿个细胞在三万个基因支53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配下进行的非常复杂、精巧的生理生化过程;一个是在体外进行的一个个生活事件,如上学、中高考、工作、婚姻等.
人们是怎样回答生命与生活关系的,就决定了他有怎样的行为.
一个人不知道人的生命在宇宙、生物中的地位,不知道它身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那么,他的感知都集中在他身体以外的生活事件中.
一个人身体越健康,他对生命越缺乏感知,因为他没病没痛,他不知他的肝脏在哪个位置,他的器官如何运转,那么,他的感知在何处呢都在生活事件中,如他的学业成败与否,工作是否满意,婚姻家庭是否美满等等.
由于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知,生活事件的成败他就会看得很重.
有个新疆的家长告诉我,他的儿子参加高考,已经有15天没有脱衣上床睡觉了.
他说今生今世在此一举,如果高考失败了,他也要从地球上消失了.
他把生活中的高考当做生命的唯一和全部,生命只是实现高考的工具.
有人恋爱失败了,就痛不欲生;有人因为与别人的一句口角,就耿耿于怀;有人碰到一点小挫折,就吃不下,睡不着.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看待生命与生活关系上轻重失衡,甚至本末颠倒所致,而其总根源都是对生命的无知或知之甚少.
其次,是对人文的认知.
人文认知是指怎样认识别人及与别人、社会的关系.
人的人文认知如何决定了他的待人接物方式.
别人在他眼里是什么这就决定了他对别人是善良、热情,还是计较、冷漠.
他怎样认知与别人、社会的关系,决定了他是一味向外索取,还是在索取的同时还有付出.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他的人文认知及由此表达的行为会产生两个重大影响.
一是对社会的影响,二是对其本身的影响.
前者影响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度;后者对认知者本身的发展及情绪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为一个社会性人的自身发展、愿望的实现及利益的取得,都要在社会中被别人认可、接纳才能实现.
而人的情绪好坏大部分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引起的.
第三,是对哲学的认知.
63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怎样认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认知.
人早上一醒来就有主观感觉、思维,但他又时时面临着现实的客观世界,他如何认识和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决定着他做事的成败和情绪的好坏.
人们都希望事遂人愿,心想事成,但为什么有人能成功连着成功,有人却失败接着失败这都跟哲学认知有关.
成功者是因为主观符合了客观,而失败者则是主观违背了客观.
人的哲学认知除了决定做事成败以外,还跟他的情绪密切相关.
人为什么会愤怒、生气、郁闷因为他主观上对发生在眼前的事不理解、不接受.
他不知不觉表达了这样一种哲学认知:世界应该按他的愿望行事,如果不是,他就想不通.
人的情绪常常跟怎样认识过去、现在、将来发生的事有关.
有人生活在今天,对昨天做错的事耿耿于怀;对当前发生的事不理解、不接受;对明天可能会发生的不利后果无比担忧.
那么,他今天还有平和快乐吗如果明天重复着今天,明天的快乐还有吗由生命、人文、哲学这些核心价值认知构成的深义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是如此根本和重要,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让人信服地接受呢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我总结了一种"心灵种树法",即在人的心灵种上三棵树:生命树、人文树、哲学树.
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树冠构成的,树根代表事实,树干代表结论,树冠代表成果.
即先摆出事实,然后根据事实推导出结论,认识了事实,自然容易接受结论,再把接受的结论应用到行动中去,就会有丰硕的成果.
由生命、人文、哲学三棵树构建的体系我把它称为金深义文化.
金代表金标准,即是国际上对某个对象的最高标准.
金深义文化是决定人们言行的核心认知,即对生命、人文、哲学认知的最高标准.
三、金深义文化干预网瘾的效果由于金深义文化抓住了问题的深层根源,因此它既有广泛的适应性,73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又具有解决问题快速和根本的效果;它不但用来解决青少年问题,也用来解决成人的问题;不但用于企事业干部的培训,也用于对罪犯的改造.
金深义文化干预过的对象不计其数,网瘾也是其中之一.
下面举一例子,来看看它的网瘾干预的效果.
一对满面愁容的父母陪着一位脸色苍白的青年人走进了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原来这位青年是从上海考到西安读大学的学生,一次宿舍搬家,他的行李找不到了,于是他焦虑、懊丧,上课也没有心思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网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电子游戏.
开始是放学后进网吧,到后来逃课成了家常便饭.
原本成绩优秀的他,竟然有了考试不及格的记录.
最后,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科开了红灯,于是他再也学不下去了,跟父母商量好了,准备回上海休学一年.
我让这位大学生参加了"心灵种上三棵树"的金深义文化的课程.
我首先给求诊者种上了一棵生命树.
我告诉他人的生命是什么是"三最",它是世界上所有的物质中最幸运、最珍贵、最神圣的,我用大量无可辩驳的自然科学已经证实的事实种下了生命树的"三最树根"后,进一步推出了树干的结论,既然人的生命是"三最",那么,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三活",即活着、活好、活长.
这位大学生听后,心灵受到了震动,但他还有些观点不能认同.
课后,他找我辩论,他认为就生命来讲,一切生物都是幸运的,猪也是幸运的,不能光讲人是幸运的.
我说最幸运是比较出来的,我们将猪与人从头到脚做一个比较好吗猪的头发享受了什么乱糟糟的,人的头发呢各种各样的发型,数不清的美发产品,街上开了无数的美发美容店为我们人的头发服务.
猪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自然景象.
人的眼睛除了看到自然景象外,还有电影、电视、书报杂志,它们五颜六色,满足了我们视觉的享受.
猪的嘴巴吃的是猪食,人的嘴巴却品味了无数种美味佳肴.
讨论到这里,竟然发生了奇迹,这位大学生跟他妈妈说:"我决定不休学了,明天就帮我买火车票返回西安.
"果然,他第二天就返回了西安,回去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这位网瘾大学生的父母亲眼目睹了孩子变化的全过程,他们十分惊讶竟然还有如此快速而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孩子染上网瘾后,他83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们心急如焚,除了苦口婆心地劝说外,还发动亲戚朋友做工作,学校的老师也做了思想工作,道理讲了一箩筐,但都无济于事.
但是到了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没有跟他讲过一句上网的事,就是给他种上了生命树,他就彻底改变了!
其实奥秘在于,生命树抓住了根本.
青少年上网之所以成瘾,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总根源是其心理幼稚,也就是认知、情感、意志这些心理因素的发育滞后于身体发育,这其中,认知的成熟度又起到关键作用,一个认知幼稚的人,意志必然是不坚定的,情感必定是脆弱的,因此,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在生命的历程中,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瘾,就要从认知的根源入手.
只有认知正确了、成熟了,意志才会坚强,理智才能驾驭情感,才能抵御上网的强烈诱惑.
在所有的认知中,对自身生命的认知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认知,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表层言行,因为它是调节欲望与生命本体冲突的武器.
网瘾者任其上网的欲望无限膨胀,结果伤害了生命本体的健康,偏离了生活的正确方向,其根本原因是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知.
金深义文化中的生命树让他真正认识到生命是最幸运、最珍贵、最神圣的,这种认知会让其心灵产生震动,会让他自我反省:我如此无节制地上网,不是在自我浪费、自我伤害"三最"的生命吗他翻然醒悟后,网瘾自然就根除了.
就这样,金深义文化,让一个又一个网络成瘾者恢复了常态,回到了生活的正确轨道.
93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应对策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增强根据2005年中国网瘾数据报告,我国青少年网瘾约为13.
2%,调查还指出,网瘾群体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远高于非网瘾群体(前者比例为42%,后者为24.
5%).
可见在青少年网络问题中,游戏成瘾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一、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分析①加拿大SimonFraser大学沟通学教授斯蒂芬·克林曾经作过一次关于青少年玩电脑游戏是否会上瘾的调查,调查对象是650名11~18岁之间的学生,结果发现20%~25%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至少玩1个小时以上的游戏,这些玩家很清楚自己在行为上所表现出的上瘾的征兆,例如自制力的明显下降,但却无能为力;而那些把大量时间用在玩游戏上的人则明显会感觉到"孤独和无助".
041①这部分材料由上海市第二中学周宇老师提供.
1.
游戏成瘾的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瘾症通常有五个特点:首先会对身心造成有害的后果;其次,个体的行为明显失控,有强烈的依赖性,无法自制;第三,一旦染上瘾症,患者即无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第四,随着瘾史的增长,患者对于刺激物的耐受性会不断提高;第五,戒绝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候群.
可以看出,游戏符合上述五个特点:首先,过度沉溺于游戏一方面会造成视力下降、失眠、肌肉酸痛等肉体上的伤害,另一方面会使玩者对现实世界反应迟钝,因疏于社交活动而导致性情的孤僻;其次,痴迷游戏者即便清楚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无力对自己加以规范,无法有效地控制游戏时间,游戏成瘾后玩家会渐渐失去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以往优先处理的事情被安置在后;其三,离开游戏后玩家会出现戒断症状,产生严重的空虚感或失落感.
粗看之下,游戏的成瘾似乎应当归入典型的过程瘾症,而实际上,游戏的过程远比饮食、消费、赌博等行为复杂,它需要玩家更多、更深层次的参与.
玩游戏的过程中,玩家会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一种代入感,这种代入感大大加深了游戏行为对于玩家的影响.
因此在某些例子中,游戏瘾症的患者在停止游戏后,同样会产生生理上的不适症状,而不只是心理上的空虚,这些症状与精神作用物质导致的戒断症候群非常相似.
2.
游戏成瘾的技术因素著名游戏设计师杰弗里·郝兰德(GeoffHowland)撰写过一篇题为《游戏使人上瘾的因素》(GameDesign:TheAddictionElement)的文章,成为业内人士的入门必读教材.
其中详细分析了网络游戏使人上瘾的原因.
第一,想完成游戏的动力.
玩家想完成这个游戏,经常基于想看到游戏最终的结果或仅仅只是想完成它.
在仅仅只是想完成游戏的例子中,这些游戏只是被看做一个挑战.
去持续地玩一个明显很难的游戏并直到完成为止,这可能是一种满足自信心的行为.
因为人类都喜欢去赢得胜利,如果你能提供一个游戏,它挑战这些玩家,而且还最终让玩家赢得胜14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利,那么这个游戏会和高兴的玩家一起愉快地结束.
第二,竞争的动力.
和其他人竞争是一个有力的因素,并且能够保持游戏的活力,使游戏能够让人难以置信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行.
一两个人或更多的玩家能够很好地互相竞争的游戏能够玩相当长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它在硬盘上的期待生存期.
竞争是游戏的基石之一.
它允许人们在游戏规则———这一公共标准的监督下互相交互,而且确实把游戏的主动权交到了每个玩家的手中而不是在设计者的手中.
第三,提高操作技巧的动力.
游戏中的技巧或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模拟游戏尤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因为这类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模拟独特的运动控制.
玩家经常重复地玩这类游戏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
举个例子,在赛车游戏中,在笔直向前的道路上做一个简单的拐弯是很容易的,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动作以赢得时间,你必须能够感觉到道路的情况,以及当你的轮胎打滑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因此玩家就有了不断提升自己操作技巧的愿望,并为之努力.
第四,渴望探险的动力.
在计算机游戏开始时探险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事实上早期的一些游戏只包括探险.
《冒险》(Adventure)是一个文字类的游戏,在其中玩家可以在广阔的区域中游荡,查找并搜集有趣的物品,使用它们来解开几个谜题,通过这些谜题会发现更广阔的区域需要去探险.
隐藏的内容也是许多游戏吸引人的因素之一,从《超级玛丽奥兄弟》到《最终幻想7》(FinalFantasy7),一个很大的吸引点就是去找出隐藏的情节.
第五,获得高得分的动力.
玩家渴望获得高得分的情况主要分成两类,一般来说在游戏中尝试获得高得分或其他等价物的玩家希望在竞争中超过其他玩家的得分记录或想完全地掌握这个游戏.
有许多游戏的目的,只是简单地为了赢得一个较高的分数.
我相信它起源于古老的撞球游戏,在当前这个更先进的INTERNET时代,这一规律仍然生效,并且广受欢迎.
另一种情况已经超越了赢得游戏本身,例如在《超级玛丽奥兄弟》中,当你赢了之后,你可能会在增加了难度后继续去玩.
用一个硬币能通关几次或一条命能冲多少关、积多少分,这已经变成了衡量玩家水平24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高低的标准.
老玩家会因水平高而自豪,甚至会引来其他玩家的尊敬.
从技术的角度看,上述五个因素确能令一款游戏具备基本的可玩性.
我们可以把这五个因素归结为三大心理动力:满足好奇心、满足成就感、满足自信心.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即位于"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Needs,自我实现、丰富经历、发挥自身潜能)和"尊重"(EsteemNeeds,自尊心、超越别人、威信、身份、成就)这两个层次上;网络的出现为游戏加入了更多的人际互动,由此纳入了第三个层次———"团队归属感"(SocialNeeds,爱、友情、被他人接受、归属).
但问题在于,上述五个因素也大量存在于其他形式的竞技类活动中,为何唯独游戏会产生如此强的沉溺性我们再来讨论游戏使人上瘾的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
3.
游戏使人上瘾的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游戏的虚拟现实性和互动性令玩家能够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去体验各种不同寻常的"存在".
游戏角色扮演的两个因素是"内在角色"(InCharacter,IC)和"外在角色"(OutofCharacter,OOC),一款优秀的游戏能够把这两者严格地区分开来,让玩家完全进入由设计师预先设定的角色中而忘记自己在现实生活里扮演的角色.
网络游戏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而非娱乐方式,玩家的IC与OOC在这里相互交错.
在现实生活中的沮丧、愤怒和较低的自我评价长期积累后使人产生身份危机,而网络游戏的特殊功能恰恰为玩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于是他们选择了背叛现实,宁愿将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当成一个真实的、永恒的存在,而把现实世界当做虚幻的、短暂的存在.
除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外,我们也不能排除生理方面的因素.
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里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同毒品的效果相似.
长时间上网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打乱人体机能的自我平衡能力,从而产生网瘾.
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对网络的精神依赖,34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之后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
二、应对策略基于上述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对策.
1.
构建积极的网络活动平台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误导学生的成长,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成长.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健康的网络游戏比赛.
例如,上海市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以上海中小学德育网为主阵地,开展了两届"非常青春话题"网页制作大赛;还以"告别网络陋习,做文明网络人"为题,让学生自主设计网络游戏,将规则意识、法制意识蕴涵其中,使学生体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快乐与幸福.
对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网上讨论.
2003年以"弘扬爱国情怀,塑造城市精神"为主题,开展"我说城市精神,我做可爱的上海人"的网上大讨论,19个区县的近百所中小学学生直接与专家进行网上对话.
学生发出的帖子有15600多个,在学生中形成了"关注社会发展,努力塑造自我"的氛围.
不少学校还在开展网络学习活动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例如,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建立了"习客"学习网站,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上海市大同中学根据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利用校园网进行各种网络专题活动.
"网络与文学"、"黑客传说"、"虚拟与现实"、"网络经济"等专题,切合学生兴趣和社会热点,收到良好的效果.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建设了"青春飞扬"网站,利用网络优势,传播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和伦理知识,帮助青少年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当然,这些工作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2.
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让学生参加积极、生动的体育、文艺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多44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样的兴趣特长,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
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工作.
上海每年有百万余名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
十年来,有30多万名学生参加市级艺术竞赛,涌现出了3000多个优秀校园文艺创作节目,有4万多件学生作品得到展示.
并与体育部门联手,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及媒体的支持,长期来形成传统特色,每年开展暑期中学生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桥牌、攀岩、定向越野以及"人人运动、学会游泳"等各种各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欢迎,使学生们度过健康文明富有意义的课余时间.
科普活动也成为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03年,市和区县两级举办专题青少年科普活动2549次,参加学生达1285637人次;举办科普讲座3099次,参加学生达924325人次;举办科普展览563次,参加学生达899617人次;举办科技夏令营301次,参加学生达220982人次;举办国际科普交流活动62次,参加交流的学生达659人次,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的覆盖率达80%以上.
3.
关注青少年生命健康,提升道德境界和生命质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求知欲望,增强道德伦理教育和审美教育,提高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尤其是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它从生命安全、生命成长、生命情感和生命意义等方面确定生命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三种和谐关系.
4.
对高危学生的预防关注成长困难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社会支持.
有些游戏成瘾的学生往往是学业不良学生,在班上往往被别人看不起,被班级边缘化,而在网络游戏中,找到了自我感觉.
成长困难学生包括:(1)学业不良学生.
由于这些学生经常学业失败,自尊心受到打击,有时会一蹶不振,使得他们的精力向另外方面发展,成为问题学生.
54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2)行为问题学生.
行为问题包括品行不良、攻击性行为、退避行为、多动行为和强迫行为等.
(3)身体有缺陷学生.
身体缺陷不仅影响学习效能,同时也影响其人格发展.
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无形中在社会适应上会增加很多困难.
他们往往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嘲笑,以致加剧自卑、退缩、孤独等人格特征.
(4)情绪困扰学生.
情绪困扰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儿童若早期遇到过多的困难或挫折而无法克服,很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学习的动机、热情和效率.
有的学生由于情绪困扰,容易冲动、过度紧张、孤僻冷漠、喜怒无常,会严重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
(5)家庭环境不利学生.
急剧的社会变迁导致离异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逐渐增多,处于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孩子一方面缺乏情感上的关爱,另一方面面临经济上贫困的压力.
这双重压力又会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
另外,对于人际适应不良的学生,以及有着各种成长烦恼的学生都应该是重点关心的对象.
5.
注意对网络成瘾学生的专业治疗与干预在对具体某个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进行辅导时,还必须通过鉴别和诊断,根据症状程度的轻重,决定是否转介到医院或者其他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并分别制定干预方案来加以解决.
目前,国内有不少这方面的尝试,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如下.
2005年1月,由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首期训练营开营仪式在中科院心理所一层报告厅举行.
"虹"计划主要包括:成立"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研究中心";开办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训练营;举办网络依赖戒除名家系列公益讲座.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存在网络依赖倾向青少年的现状进行专项调研,对网络依赖的成因、类型及标准、干预64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和治疗措施展开系统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成果.
训练营利用学生假期,在怀柔训练基地采用素质拓展和心理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十多名营员进行为期8天的封闭式训练和矫治.
营员们将接受系统的、专业的戒除治疗,专家将针对营员的个案特征和依赖程度,从网络依赖倾向者的内因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用相对封闭管理的环境对依赖者进行系统脱敏,使之建立新的行为定势.
训练营结束后,专家和青年志愿者还将对每名营员进行定期的跟踪和回访,以进一步巩固训练效果.
6.
为家长提供网络成瘾预防的资源韩国政府部门协助家长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青少年"网络中毒"现象在韩国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引起了韩国社会的普遍重视.
韩国信息通信部和韩国信息文化振兴院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网络中毒咨询中心".
这个中心的任务主要有:以初、高中学校老师和家长为对象,开设"网络中毒"预防讲座,实施预防教育,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面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有关"网络中毒"方面的咨询,并直接向学校派遣咨询人员,对有"网络中毒"症状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
此外,这个咨询中心还负责培养专门的"网络中毒"方面的咨询人员,进行"网络中毒"方面的专门研究,并将从长远着想建立"网络中毒"咨询的全国性网络.
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80个咨询中心.
另外,信息通信部将与各地的教育厅合作,指导老师们如何帮助学生预防"网络中毒",并增加"预防网络中毒"特别讲座.
韩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上海也举办过家长与孩子一起上网的活动,一方面,让家长利用网络平台融洽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正面利用网络积极的力量.
74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加强父母亲职增进亲子关系———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工干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韩晓燕博士"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学生自填问卷以及老师和家长填问卷,最后确定了网络成瘾学生的名单.
我们在这些名单中选取了10名学生进行社工干预的尝试,针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里父母亲职缺失和亲子关系欠佳的现状,我们提出采用家庭治疗和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干预.
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家庭里,父母亲职功能的缺失非常值得关注,比较明显的有4种类型:(1)"父母亲职和管教功能完全丧失"型家庭;(2)"父母权威失灵"型家庭;(3)"父母管教动机较强但亲职能力缺乏"型家庭;(4)"父母管教信心缺乏主动让渡亲职"型家庭.
这四类家庭在亲职功能缺失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父母的管教动机、亲职信心和亲子关系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父母亲职和管教功能完全丧失"型家庭在个案分析和网络成瘾学生焦点小组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网络成瘾学生基本生活在父母"失管"的状态下,他们或父母双亡,或父母一方去841世而另一方完全没有行使管教的职责,或父母健在但双方均不行使管教职责,或父母被监禁而无法行使管教职责等,他们的实际处境犹如"孤儿".
在这群青少年中有些人连基本的生存都很困难,更谈不上享受到宠爱、关怀和管教,他们在同学中处于被排斥的边缘状态.
社工在送去问候、关怀的同时,也努力地进行着"干预",引导他们重新走上人生的希望之路和自信之路.
小雨今年14岁,正在读初二,父母在她5岁时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母亲从此没有来看过她.
父亲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几个月也不回家一次.
小雨靠着奶奶一点可怜的积蓄勉强维持生活,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总是挨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渐渐地她在学校里基本上不说话,性格变得很孤僻.
她不相信身边的人,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因为她不合群而且自我封闭,周围的邻居也不了解她.
奶奶反映她最近经常在放学后就去网吧,到很晚才回家,老师找她询问,她也不说话.
社工珍姐第一次上门时,小雨只看了她几眼,然后便沉默不语.
珍姐从小雨奶奶那里了解到,小雨挺喜欢看书的,每次走过书店都会停留许久.
第二次上门时,小雨还是不怎么说话,可是当珍姐说到不久前买了几本书的时候,小雨才微笑着问起书名.
那是珍姐第一次看见小雨笑.
后来每次去看小雨,珍姐都和她聊书,听她说感受,偶尔珍姐也会把话题转到现实生活中.
慢慢地,小雨也开始讲一些心里话,她心里的想法是,连最亲的人比如父母都可以不关心她、不爱她,还有谁是可以信任的她感到谁都不可以相信,所以就到网上去找朋友聊天,她说这样才能让她感到安全……小雨只是众多"父母亲职缺失"者中的一个,父母的离异以及随之而来的父母亲职和管教的缺失,让她承受了比同龄人更为痛苦的成长压力.
针对这样的父母亲职缺失,我们在个案预估的基础上,决定主要采取Satir式家庭治疗,以提升小雨的自尊和自信为总目标,同时对父亲进行加强亲职干预,提升父亲的亲职意识和亲职知识,加强父女之间的亲子沟通.
94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二、"父母权威失灵"型家庭在网络成瘾青少年中,有一类家庭是属于"父母权威失灵"型.
总体来说,父母往往只有当孩子的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自己无法干预或处理时,才愿意主动地让社工介入.
但是有一类父母会有所不同,即使自己干预子女无效也不会放弃原来的方法和理念,我们用"权威失灵"来形容这类父母.
所谓"权威失灵"是指父母绞尽脑汁按照自己想法构建起来的权威,实际上并不为青少年所认可,因此,在父母亲职过程中起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带来许多反效果,比如导致亲子之间严重的冲突等.
有些父母自我建构或者说主观性很强,他们常常特别坚持自己管教子女的某些方法和理念,对自己的管教充满信心.
在与子女的互动中,他们往往将自己的位置放得很高,总是在教育子女时摆出一副居高临下、不容商量的姿态.
生活在这类家庭里的很多青少年有心里话都不愿意跟父母讲.
他们常说"反正我爸爸妈妈就是那样,我讲和不讲结果都一样".
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看,这类父母是"门神",当社工介入时,他们会阻止社工开展治疗和辅导.
最典型的情况是当社工在进行辅导时,父母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理念对子女进行管教,从而导致社工的辅导效果被父母的不恰当管教一笔勾销.
社工在介入这类家庭时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社工要坚持专业性,不能为讨好父母而附和他们的想法;二是社工要创造一个场景或氛围,让孩子的真实想法被父母知道,这样的场景或氛围要有助于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管教方法及理念.
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往往是家庭深层困扰的表层显露,在家庭治疗的语境中,我们强调要突破问题看到问题背后的关系,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
如果确实存在某种深层问题,如父母在管教方式方面存在严重的矛盾和冲突,那么社工的工作重点则应当转向帮助父母克服分歧,采取相对一致的亲职和管教方式.
对这类家庭主要采取Minuchin的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帮助父母真正发挥权威的作用,使父母做到真正的合作.
05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三、"父母管教动机较强但亲职能力缺乏"型家庭在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中,有一类家庭的亲职缺失与"权威失灵"的父母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些父母的亲职意识和动机都是比较强的,所欠缺的只是亲职和管教的能力和方法,属于不善于管教的类型.
不善管教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管教子女基本上属于家务事,一旦做了父母之后仿佛一下子就会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但实际上这是种"神话".
尽管人有爱子女的本能,但对我们来说,个体的社会化岂是一个"爱"字能够胜任的,"爱"的最佳传递方式不是依靠生物本能所能实现的,做父母其实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
请看以下案例.
再次来到小瑛家,小瑛妈妈虽很热情但眼神透出无奈.
社工安琪虽然看到小瑛阴沉着脸,但她没有生气.
为了打破这种压抑的氛围,安琪提出和小瑛单独谈谈.
"你今天的心情好像比昨天还差,是不是又发生什么事了"小瑛伸出左手,手上有三条刀痕,其中一条还没有收口.
"昨天妈妈又因为我上网的事埋怨我,我真的快受不了了,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找不到能让我快乐活着的理由.
"她表示最终没有割下去是因为她怕自己这么做了,和她相依为命的妈妈会彻底绝望,而且昨天和安琪的谈话也留给她一线希望,她希望通过社工安琪的介入带来一些转机.
安琪让她谈谈对妈妈的看法,小瑛说妈妈总会刺激她,脾气像小孩子,总是干预她的生活,整天烦个不停.
本来想做的事也给妈妈唠叨得没有兴趣做了,妈妈有时还会偷看她的日记,小瑛为了防范妈妈偷看她的日记,还特地准备了两本日记,一本是专门为妈妈准备的,内容都是妈妈想看的,但都不是小瑛的真实想法.
另一本是对妈妈保密的,写下对妈妈的不满和自己的无奈.
其中有一篇还是用英语写的,可以说是费尽心机.
15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安抚了小瑛以后,安琪和小瑛妈妈也单独沟通了一下,小瑛妈妈说负担女儿的教育费用很吃力,看到女儿不好好读书,应付完作业就上网聊天或打游戏,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真的很累,当然会因为女儿上网而发火,妈妈也被小瑛昨晚的过激行为吓得不轻,表示以后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管教的方式方法有时候难以控制和选择.
语言沟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因压力、情绪困扰等可能导致语言的不断重复,从而无形中给对方施加了很多压力.
若处理不当或未引起充分反省则会导致某种循环,继而形成某种不良的沟通模式,这个模式有时还会夹杂一些不良行为,如暴力或自残等.
当事人双方暂时处于某种困境时,社工的介入是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
对这些父母来说,他们需要接受一些管教方面的指引及相应的训练.
尤其是遇到类似如何鼓励遭遇求职失败的子女等常见问题时,父母更需要接受相应的学习及训练,以避免青少年一蹶不振或自暴自弃,这是策略式家庭治疗的特点.
四、"父母管教信心缺乏主动让渡亲职"型家庭在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中,还有一类父母是严重缺乏管教信心的,"对这孩子我已无能为力了"是这类父母的肺腑之言.
我们可以用"心力交瘁"来形容这类父母,也可以用"无奈"来形容这类父母,他们在对子女进行管教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却仍然阻止不了孩子上网,孩子问题的长期反复深深伤透了他们的心.
这类父母在对管教子女失去信心后,通常会选择放弃亲职,并将亲职责任让渡给专业人士,如社工、警察等,他们希望专业人士能够管好"这孩子".
小东沉迷于网吧后,结交了不少所谓的"朋友",经常与他们三五成群出入网吧、游戏机房等娱乐场所,花钱大手大脚.
他沉迷于游戏机房内的赌博游戏,有时一次就输掉几千元.
囊中羞涩的时候,他便25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将手伸向了亲人.
对小东的所作所为,家人多次好言相劝或严厉训斥,但小东总是屡教不改.
矛盾愈演愈烈,终于有一天,小东和父亲大吵时,父亲恼羞成怒:"你给我滚!
"小东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在外流浪且身无分文的小东恳求返家时却遭到了母亲的断然拒绝,小东向姐姐哀求时也被拒之门外;80多岁的外婆发誓说"我今生今世再也不会认这个孩子了".
当社工介入时,小东父母虽然认为有人管儿子是件好事,但他们并不主动支持.
因为对儿子失去了信心,社工费尽周折才得到父母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
在另外一个案例里,一个母亲给社工留下了这样的字条:"这孩子我不想管了,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派出所叫我多关心我的儿子,我希望社工要多关心,以防其犯罪.
"这类父母虽然不多,但是值得社工关注.
父母可能因为情绪原因而放弃对孩子的管教,并可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社工身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成为理所当然的"旁观者",社工不但要防止青少年对自己的依赖,更要注意父母对自己的依赖.
35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香港大学学生辅导处心理辅导主任黄山香港大学学生辅导处署理处长梁国香博士对不少在大专学院工作的学生辅导人员来说,大专生沉迷网络活动以致影响学业的情况屡见不鲜.
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对成绩差强人意而退学的大一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当中有四成学生经常每晚上网6小时或以上,又比偶尔才上网的学生多两倍旷课情况(OnLine,1996),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影响实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Kandell,1998;Young,n.
d.
,Surfingnotstudying),免费和无限量的互联网使用、空余时间的增加、离开父母的控制、匿名的网上交友活动以及在虚拟世界里容易建立形象等因素可能导致大专生过度沉溺于网络活动.
本文将重点分享大专生网上成瘾的概况和心理介入的手法.
海外学者就大专生网络成瘾课题作了广泛研究.
资料指出,美国有7%~13%的受访大专生有网络成瘾的情况(Anderson,2001;DiNicola,2004;MorahanMartin&Schumacher,2000;Scherer,1997;Welsh,1999);在澳大利亚,近三成受访大专生有轻度的网络成瘾情况,4%的受访大专生可被界定为严重网络成瘾(Wang,2001);在我国台湾,近6%的受访大专生可被界定为网络成瘾(Chou&Hsiao,2000).
由此可见,大专生网络成瘾的情况值得关注.
451在香港,有关网络研究多集中在中学生这个组别上.
有调查指出,5%的受访中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室致成瘾程度(Onlinechatrooms,January14,2000);另有调查访问中学生及其家长,发现当中有10%的中学生有成瘾倾向,20%的受访家长感到与子女关系恶化(日上网6小时,2005);另一个电话调查则指出,16%的受访中学生家长认为自己子女有网络成瘾的情况(Cheng&Chan,June2004).
然而,针对大专生网络成瘾的调查却欠奉.
有见于此,笔者于2004年10月至11月期间作了一个研究以了解大专生网络使用和成瘾的情况.
调查访问香港一所大学的大专生,成功收回246份有效问卷,当中六成受访者为女生,四成受访者为男生,平均年龄为20.
9岁.
结果显示,受访者每天平均花最长时间于网上作有关学习或功课的活动,接着是网上沟通和个人兴趣/发展专案上.
受访者每天花于网上游戏和网上色情信息的时间差距颇大,前者0~4小时不等,后者0~20小时不等(见表1).
表1大专生每天网上活动和平均上网时间网上活动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小时)标准差范围(小时)学习/功课2.
082.
170~12网上交流(电邮、ICQ、MSN等)1.
901.
830~15个人兴趣/发展0.
740.
820~5网上游戏0.
310.
630~4网上色情信息0.
221.
390~20网上赌博000其他(如:网上阅报)0.
351.
170~12此次研究以Kimberly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AddictionTest)为工具来检测受访者网络成瘾的情况.
题目原意保留,但部分字眼则经过轻微修改以更适用于大专生,资料显示此修订量表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Alpha=0.
90).
调查发现,63%的受访者是平常的网络使用55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者,36%的受访者有轻度至中度的沉迷,0.
4%的受访者则可被界定为网络成瘾.
为方便资料分析,后两类受访者被归类为"过度使用者".
过度使用者比平常使用者多花1.
3倍的时间于网络交谈上.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交谈时间是预测网络成瘾的最强因素[β=0.
23,R2=0.
05,F(1,244)=13.
646,p<0.
001].
此次研究并没有发现网络成瘾者有显著的性别差异[t(244)=-1.
486,p=0.
138].
研究显示,过度网络使用者比平常使用者遇到更多的负面影响.
最大的差异,乃前者的学业因互联网使用而受负面影响的情况较后者多.
过度使用者也经常找各种借口不断上网,因使用互联网而忽略日常事务,牺牲睡眠时间和不能减少上网时间.
有趣的是,过度使用者和平常使用者都常在工作前先检视电子邮件、聊天室或各种网上通讯程序(如:ICQ或MSN).
由此可见,平常使用者即使工作前上网,似乎也能有效地控制互联网使用,不至于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日常事务.
然而,过度使用者则不能自控,导致不少负面影响.
综观不少研究结果,沉迷互联网活动对大专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心理学家至今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未有定论,但是针对药物成瘾的心理干预很有参考价值.
那么,作为大专学生辅导人员,又该如何应付这个挑战呢笔者认为可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工作:预防工作、针对高危族群的工作、个案辅导工作.
预防工作方面,覆盖面最大,对象是全校的大专生.
这个层次的工作,主要是唤醒大专生对网络成瘾的关注.
笔者曾举办校园展览和公开讲座,介绍网络成瘾的症状和健康上网的讯息.
经验所得,如能邀请对此课题有体会的大专生作分享,则更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和引起共鸣.
笔者也设计了宣传单张,好让同学了解网络成瘾的症状和作简单的自我评估.
又在单张上建议处理网瘾的方法,并鼓励有需要的同学寻求辅导人员协助.
对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专生,则要进行针对性的工作.
笔者在校园内举办一些专题工作坊,让有兴趣认识网络成瘾的同学或有需要的同学深入认识这个课题,并作出自我评估,以识别有需要跟进的同学.
又通65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过工作坊,教导同学如何处理网瘾和提高健康上网的意识.
笔者也曾举办黄昏同学互助小组,让同样面对网瘾问题的大专生互相支持.
小组安排如下:每星期一节,每节1小时;小组以开放式设计(opengroup),同学可随时加入,每节人数不宜超过12人.
小组由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带领,每节教导一些处理网瘾的方法,也鼓励同学分享成功处理网瘾的经验.
这个层次的工作把焦点集中于有需要的大专生身上,以工作坊、互助小组的形式针对性地教导处理网瘾的方法,比第一层次的工作较为聚焦和小规模.
对于受网瘾严重影响的同学,便要进行深入的个案辅导工作.
在笔者接触受网瘾困扰的大专生中,有些是自愿寻求协助的,有些是由于成绩太差而在学系老师接见时揭发的.
不同的大专生因不同的因由而导致沉迷网络活动,个案工作便要针对个别的因素来处理.
临床经验显示,结合"跨理论模式"(TranstheorecticalModel;Prochaska&DiClemente,1983)及"预防复发模式"(RelapsePreventionModel;Marlatt&Gordon,1985),并以动机面谈技巧(MotivationalInterviewing)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处理网络成瘾有一定的成效.
图1"跨理论模式"的求变阶段"跨理论模式"由心理学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主要用于理解和促使健康行为的改变(如:戒烟).
此模式集中探讨人类如何作出决定和改变意图,核心理论在于人类求变的五个阶段(见图1):无意期(precontemplation)、意图期(contemplation)、准备期75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preparation)、行动期(action)、维持期(maintenance).
在"无意期"这个阶段,个人并没有意图改变自己某一行为;在"意图期"这个阶段,个人意识到改变的利与弊,可是仍在挣扎是否要改变;在"准备期"这个阶段,个人在短期内想改变某一行为,并准备付诸行为;在"行动期"这个阶段,个人正在积极地改变某一行为;在"维持期"这个阶段,个人正在预防旧行为复发.
"跨理论模式"的重点在于求变意图是会改变的,而改变方向可能是向前一个阶段进发或者向后倒退.
这个改变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因此,要帮助个人改变行为,便要认识和配合该求变阶段的需要.
"预防复发模式"由心理学家Marlatt和Gordon提出,与"跨理论模式"的发表时间相差不多.
此模式主要应用于成瘾行为的治疗上,其重点在于掌握有效应付高危情况的方法以增加并维持控制成瘾行为的自我效能感(见图2).
再者,此模式肯定了复发或偶然复发的出现,并视之为治疗成瘾行为必经的一个阶段.
因此,要帮助个人维持行为改变,便要让其学习应付可致复发的高危情况并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高危情况→有效的→→提升减少→无效的减少自我效能和对成瘾物质作用有正向的→期望效果→复发戒断违反效应和成瘾物质正向的期→望效果→增加图2"预防复发模式"综合理论与临床经验,笔者总结以下十点针对大专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以作分享.
第一,让受助同学认识网络成瘾的症状.
此举可望唤起同学对自身网瘾的觉察,提升其求变动机.
有部分同学在不理解自身问题时会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何自己会不能自控地上网,甚至为了上网而与家人、朋友85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闹矛盾.
当他们认识到网瘾的症状,知道自己行为问题的因由时,大都感到如释重负,这样才能投入治疗.
第二,提升并维持求变动力.
面对网上活动的吸引,很多同学都未必愿意改变.
如此,治疗根本不能进行.
因此,要先增加受助同学的求变动机,才能得到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从"跨理论模式"中,我们得知要配合不同求变阶段的需要.
如受助同学处在"无意期"这个阶段,便要让他察觉沉迷网络对其健康、学业、家庭关系、朋辈关系等的负面影响;如受助同学处在"意图期"这个阶段,便要跟他分析改变的利与弊,体谅其挣扎并支持他慢慢走出困局;如受助同学处在"准备期"这个阶段,便要跟他一起寻找处理高危情况的方法;如受助同学处在"行动期"这个阶段,便要监察其进度,鼓励正确行为以及一起处理遇到的困难;如受助同学处在"维持期"这个阶段,便要教导其辨识复发迹象,一起制定预防措施,并维持其对自我控制的信心.
若能帮助同学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状况的差异,便容易增加其求变动机.
例如:可询问受助同学的理想,然后诱导其计划现在的他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理想,这样较容易激发受助同学的求变动力.
要提升受助同学的求变动力,治疗员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
求变动力应发自受助同学的内心,而非治疗员强加其上.
因此,治疗员不应强迫受助同学改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要记着"欲速则不达"!
第三,肯定并维持求变的信心.
根据"预防复发模式",控制成瘾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治疗员宜多肯定和鼓励受助同学的正确行为,这也有强化和增加其正面行为的效果.
面对偶然复发,治疗员不应以责骂的态度对待受助同学,因为这会让受助同学感到责任完全是在自己身上、是自己犯了错,这只会减低自我效能感.
相反,应该肯定偶然复发的可能性,并跟受助同学深入分析问题所在,让其知道该如何应付类似情况,维持其自我效能感.
第四,了解沉迷上网的规律.
透过有系统的记录,辨识诱发上网的高危因素(如:情绪低落、紧张、闲着无聊、坐在计算机前温书、逢星期三晚上12时至凌晨3时等等),以制定相应的应付对策.
第五,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
大专生的学习很难不涉及网络,不少网95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上活动(如:聊天室、网上日志)也有它的好处.
因此,要完全禁绝受助同学参与所有网上活动是不切实际的.
治疗员可跟同学一起制定每天合理的上网时间,并编排上网时间表,好让同学养成有规律的上网习惯.
第六,建立新的上网习惯.
要有效处理网瘾,便要打破旧有的上网规律.
例如:把检查电子邮件、参与网上活动改为在完成学习和功课后;如果无需上网,就不用把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如功课毋需用计算机,则连计算机也不用开;把每次冗长的上网时间改为多节数而较短的上网时间(如:每节30分钟).
如果受助同学对某一网上活动严重沉迷,则可能要以其他活动取代,停止继续参与该专案.
第七,积极应付高危情况.
当辨识诱发上网的高危因素后,便要着手制定有效的应付方法.
例如:沉闷会导致过度上网,则可以其他有趣的活动替代上网,解决沉闷情况.
身心松弛练习、注意力分散技巧和意象练习都可以有效处理一些高危情况.
第八,识别并处理偏差的思想.
透过有系统的记录,辨识支持沉迷上网的借口或思想.
常见的借口或思想包括:"再多玩5分钟而已"、"上网能令我忘记烦恼"、"待明天再控制吧"等等.
治疗员要诱导受助同学纠正这些谬误的思想,坚定自控的信心.
第九,处理核心问题.
要根治网瘾,就要找出核心的问题.
有的受助同学是因为对本科学业没有兴趣而沉迷网络、有的受助同学是因为喜欢刺激而沉迷网上游戏、有的受助同学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单而沉迷网上交友活动、有的受助同学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功感而从网上活动中获取.
因此,要与同学一起找出问题根源,才能有效处理网瘾.
第十,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受助同学的日常生活通常都失去平衡,因此要长远地脱离网瘾,健全的生活方式是必需的.
治疗员可跟受助同学一同列出他/她因沉迷互联网而忽略了的日常活动(如:与父母爬山、跟朋友打球等),然后考量该活动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重新编写生活时序,把重要而有趣的活动都纳入当中.
总括而言,针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重点包括:认识问题、提升受助者的求变动机、维持自控信心、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了解上网规律、改变06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使用网络的习惯、学习有效处理网瘾的方法、针对偏差思想、解决核心问题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我国网络成瘾的探讨才刚起步,实有待更多研究确认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法.
参考文献[1]日上网六小时青少年断六亲.
星岛日报,2005(A11).
[2]Anderson,KJ.
(2001).
Internetuseamongcollegestudents:Anexploratorystudy.
JournalofAmericanCollegeHealth,50,2126.
[3]Cheng,CH.
&Chan,YC.
(June,2004).
ParentalperceptiononchildrensInternetuse:Aresearchreport.
CentreforSocialPolicyStudies,DepartmentofAppliedsocialSciences,TheHongKongPolytechnicUniversityandTungWahgroupofHospitals.
[4]Chou,C&Hsiao,MC.
(2000).
Internetaddiction,usage,gratification,andpleasureexperience:TheTaiwancollegestudentscase.
ComputersandEducation,35,6580.
[5]DiNicola,MD.
(2004).
Pathologicalinternetuseamongcollegestudents:TheprevalenceofpathologicalInternetuseanditscorrelates.
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OhioUniversity.
[6]Kandell,JJ.
(1998).
Internetaddictiononcampus:Thevulnerabilityofcollegestudents.
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1,1117.
[7]Marlatt,AG.
&Gordon,JR.
(Eds.
)(1985).
Relapseprevention:maintenancestrategiesinthetreatmentofaddictivebehaviors.
NewYork:GuilfordPress.
[8]MorahanMartin,J.
&Schumacher,P.
(2000).
Incidenceandcorrelatesofpathologicalinternetuseamongcollegestudents.
ComputersinHumanBehavior,16,1329.
[9]OnLine.
(1996).
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April26,A21.
[10]Onlinechatroomshealthy,saysyouthgroup(January14,2000).
SouthChinaMorningPostInternetEdition.
[11]Prochaska,JO.
&DiClemente,CC.
(1983).
Stagesandprocessesofselfchange16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ofsmoking:Towardanintegrativemodelofchange.
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51,390395.
[12]Scherer,K.
(1997).
Collegelifeonline:HealthyandunhealthyInternetuse.
Journalof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38,655665.
[13]Welsh,L.
(1999).
Internetuse:anexplorationofcopingstyle,locusofcontrolandexpectancies.
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NortheasternUniversity.
[14]Young,KS.
(n.
d.
).
Surfingnotstudying:DealingwithInternetaddictiononcampus.
RetrievedMarch16,2005,fromCenterforOnlineAddictionWebsite:http://www.
netaddiction.
com/articles/surfing_not_studying.
htm.
26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网络成瘾的矫治香港青山医院高级精神科曾繁光医生一、引言1995年,纽约精神科医生IvanGoldberg最先指出,网络成瘾是一种独特的精神障碍.
翌年,KimberlyYoung发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496个经常上网的人士当中,396人可能是网络依赖者.
她的研究引发了三个有趣的现象: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各地学者对网络成瘾现象展开热烈讨论,各种用来描述过度上网的名词(如病态网络使用、问题网络使用、沟通成瘾障碍、病态计算机使用、网络成瘾障……)也相继涌现.
1996年,Griffths提出,行为成瘾现象要符合下列六个症状,即显著性、情绪改变、耐受性、断瘾症状、人际冲突及复发等.
这些概念都是参考药物成瘾及病理性赌博障碍的诊断标准(DSMIVTR及ICD10)而来的.
二、确立问题的严重性上网成瘾的问题到底有多大至今未有确定的答案.
世界各地的学361者都对上网问题作出过研究,所发表的数据也有很大区别,这皆因以下三个主要因素:第一,研究人员对上网问题(如上网成瘾、上网依赖、问题网络使用等)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上网问题的定义,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第二,根据不同定义开发出来的各种调查或量度工具,直接影响着调查的结果.
第三,不同的调查方法,如网上填写问卷、电话调查、面谈调查、由当事人或其父母及师长填写问卷,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当然,每种调查工具在某特定社群进行大规模调查之前,其可靠性(Reliability)及有效性(Validity)应先得到核实.
一方面,世界各地学者专家宜对上网带来的各种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确定上网是否真的会带来精神行为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得先明白,家长跟青少年对上网有不同看法.
青少年觉得网络只是一个新的生活平台,让他们在那里学习、娱乐及发展社交网络,所以他们可以每天花上好几小时上网.
他们在网络上找资料、看小说、学习新知识、跟朋友聊天、玩游戏.
对他们来说,也许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但在父母、老师眼里,每天上网数小时实在是不可接受,因孩子上网的问题,已使不少父母跟孩子产生矛盾,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从家长角度看,孩子肯定已上网成瘾了.
若孩子每天花数小时在图书馆找资料、看完一本又一本的小说、或者跟朋友见见面、聊聊天、打打球,家长便不觉得他们有任何问题.
三、尽早发现问题家长、老师及青少年自己往往是发现上网过度的最佳人选.
然而,过度上网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出现了问题,而家长及老师也只是看到青少年上网时间太长,忽略了社交生活或学习成绩变差便断定青少年已经上网成瘾.
两者都未能将问题尽快识别出来.
看来,通过公众教育,让市民了解上网依赖的症状,是一项刻不容缓46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的工作.
小册子、报刊及电视的报道访问对公众来说,都是有效的方法.
对于活动在网络平台的网民,在网上进行公众教育似乎更可取.
简易的网上自我评估问卷,似乎对识别上网依赖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最好在问卷上加上求助电话、网站、电子邮箱或防治中心的地址,方便有问题者第一时间求助.
公众教育不但可以增强市民对过度上网的认识,更可通过认识消除不必要的歧视,减低求助的阻力.
同时,我们得了解上网依赖者的复杂心理.
正如酒精依赖者及病理性赌博障碍患者一样,上网依赖者往往也会否认其行为已达不能自拔的地步,即使填写自我评估问卷或被逼到治疗中心求助,他们会千方百计隐瞒其过度上网的行为,令真相不被发现.
四、识别高危因素虽然有愈来愈多的人上网,但只有少数人上网出了问题,属于病态网络使用者的更是极少数人.
即使暂时出现了上网过度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人的上网热情也会冷却.
不少学者尝试找出网络成瘾的致病及高危因素,可至今尚无任何具说服力的结论.
有研究指出,并存疾病(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冲动控制障碍、专注力缺乏障碍、药物滥用、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
有人认为网络成瘾者的自尊低落、生活沉闷、爱追寻刺激、欠其他快乐来源、欠生命管理技巧、受不住引诱、未能遵守承诺等.
也有人指出网络成瘾跟其他行为成瘾(如病理性赌博障碍)一样,是一种冲动失控障碍或者是一种强迫性障碍.
先天致病因素也曾被提及,家族史中有人患上其他冲动控制障碍或任何行为成瘾,其患上网络成瘾的机会也会大增.
但到底哪种因素会导致网络成瘾,至今未有任何具说服力的证据去确定或否定上述的见解.
看来,我们又回到"生物—心理—社会"这个典型.
56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五、预防网络成瘾基本法:健康上网守则因为尚未确定任何致病因素,所以至今仍未有任何实证支持的上网成瘾预防方法,也未找到任何保护因素,令人免于上网成瘾.
我们只能借助其他行为成瘾的预防方法,并假设类似的方法同样可以预防网络成瘾.
主要的预防之道包括以下几点.
1.
合理接触时间酒精、药物滥用及病理性赌博障碍的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增加接触机会,便会有更多人参与有关的活动,也因此有更多的人出现病态现象.
从理论角度看,严格限制上网时间,是预防网络成瘾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上网已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工作、学习、娱乐、交朋友,都在网上进行,上网也为现代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我们再也不能拒绝网络文化.
同时,我们该鼓励理性的上网生活习惯,好好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不做网络的奴隶.
有目的地上网和谨记上网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将有效减少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
连续不断地参与并在当中获得快感,一种行为才能够成瘾.
若一项活动令我们参与后感到舒畅愉快,为了追求参与后的感觉,我们便会渴望再次投入这种活动,若我们每天都投入这种活动,不消一星期,心里便会出现一种强迫的冲动,逼使我们继续或增加投入这种活动,以达到一样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对那种活动成瘾.
要减少上网成瘾的风险,若你是个经常上网者,最好规定自己每星期只上网五天,要能控制自己连续两天不上网、不查电子邮件、不上QQ、不玩联机游戏(工作、学习除外).
你可能在这两天里感到浑身不自在,心里渴望马上可以联机,但你得好好管理自己的欲望.
2.
平衡多元生活当你心猿意马沉溺于上网的回忆与幻想中时,若你刚好没有其他活动占着你的时间,你很可能再也无法控制越来越强的上网欲望.
倘若你当时立即可以投入其他活动,而这项活动同样带给你一定快乐和满足感,66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上网的欲望便相对降低,你也许不会再只钟情于网络世界,因为生活的其他内容同样可以给你快乐的感觉.
在生活中感到苦闷或找不到任何满足感的人,会有较大机会成瘾于网络.
因此,若我们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虚拟空间的吸引力便会大为降低.
3.
学会面对诱惑网络是个变化多端、自由自在的平台,有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好奇心,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可能受不住网络的诱惑.
对自制能力稍弱的青少年来说,更容易沉溺于这个虚拟的世界.
4.
家长如何跟孩子快乐上网让青少年了解网络世界的多元化,一起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个平台,比限制他们上网要强.
至少,我们该让孩子知道有不良网页(如色情、赌博、侵犯版权等),更应教导他们该以何种态度去看这些网页.
假如孩子登录过不良网站,父母和师长也不必过分担心,更不要立即责骂,不然,孩子就会永远不让你知道他们到过什么网站.
我们该先了解孩子对这些网页的看法,然后不愠不火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原则,譬如,我们不能在网上干任何违反法律的事情.
至于他们观看色情网站,我们也用不着大惊小怪,或者担心他们会变成色情罪犯,那不过是青少年受好奇心驱使下的正常行为,看够了便不会再看.
我们越是不准他们看,他们的好奇心便越大,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们只有躲在你后面偷看.
而他们到底看了什么是否受不良意识影响你可能永远不知道.
我们不妨以开放的态度,跟孩子一起上网,一起讨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入孩子的网上世界.
5.
及早发现以减少进一步的障碍若网络成瘾不被发现,情况可能会愈来愈严重,因为他们会逐渐需要更长时间上网以达到相同的心理满足,从而导致学习、工作、社交生活进一步受影响.
若上网成瘾发生在青少年阶段,其学习及社交网络发展方面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及早发现,及时将情况纠正过来,不必要的破坏便可大大减少.
76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六、矫治方法上网成瘾这种现象的出现只有十年,对这颇新的行为心理现象,我们可算认识不深.
现今国外专家提出有关网络成瘾的矫治方法,都只能算是初期的实验意味极浓的治疗方法.
大多数关于网络成瘾的治疗,都是借鉴于药物成瘾或病态赌博的治疗,所有关于治疗的研究报告,都是个别病人的治疗报告,个案太少.
其结果要么是说服力不足,要么是方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针对病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的全人治疗取向,要看异常的行为,更要找出引致异常行为出现的深层因素,方是标本同治之法.
可行的矫治之法如下.
1.
心理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实对病理性赌博障碍有着显著疗效.
现今国外治疗网络成瘾也普遍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网络成瘾跟其他行为成瘾一样,可能跟强迫症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用作治疗强迫症的行为治疗法,如思想停止(thoughtstop)练习及反应终止法(responseprevention),对治理网络成瘾也可能有效.
同时,我们更需了解病者的抵制心理,鼓励他们接受治疗.
病者的家人也可能生活在焦虑之中,也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辅导及支援,舒缓他们的压力;通过培训,令他们成为家中的治疗执行者,让他们学会管理个人的情绪,以冷静的态度,跟子女一起订下彼此都可以接受的上网时限,给子女正面鼓励,一起检讨,然后一步一步协助孩子达成矫治目标.
上网日志和使用提示卡可增强孩子的上网自控能力.
上网日志让孩子清楚了解自己上网的行为,也可以找到引致上网的诱因;而提示卡或父母亲的提示亦可令孩子时刻知道自己是否已超过了订下的上网时限.
2.
药物疗法某些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本身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已初步证实对病理性赌博障碍有一定疗效,但至今未有任何研究报86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告印证其治疗网络成瘾的疗效.
七、总结我们对网络成瘾的认识实在太少.
它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仍未有定论,至今仍未证实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防治网络成瘾.
更深入及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此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
96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新加坡"触爱社会服务"项目经理傅仰承早在2001年,我们的计划是针对网络安全(internetsafety),后来计划扩大为针对网络健全(cyberwellness).
所举办的节目,依照警觉、干预与持续这三个步骤一一进行.
警觉这个步骤大多属于预防的工作,接下来会重点分享干预和持续这两个步骤的工作.
为青少年设立的节目,第一项就是电玩室(GamesLab).
这个电玩室,不必付钱,只需参加网络健全活动,或是平衡身心的活动,就可以免费来玩,如上周就带领20位青年成功地完成马拉松长跑.
在一个有青年工作人员看管的地方,我们建立了一个健康电玩的环境,来调整与平衡他们的生活.
第二项节目就是健全网络生活辅导计划.
这项计划帮助青年发掘网外有益的活动,帮助他们不要太依靠上网来填补生命的空虚.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带着青年去钓鱼,以培养耐心,带着他们去爬山,帮他们建立不轻易放弃的耐力等.
第三项节目是训练青年同领导师(peermentors).
从上过网络健全项目的学生中挑选合适人员,培训其成为同领导师,也称为"网络健全大使".
培训的过程采用"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的教法.
这些同领071导师帮助学弟学妹们在互联网讨论室(如planetcrush讨论室)里聊天,带领他们设立健康的网上社群.
青少年可以从中获得义工导师的栽培和灌输健康的网络文化.
在这五年里,我们共训练了600名青年志愿者.
第四项计划叫做《我要,我能!
》.
这是以冒险经验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加强自信,让他们敢于面对、克服生命中的困难,英文翻译为"challengebychoice".
通过体验,他们会学习到如何战胜自己的网络坏习惯.
除了青少年以外,我们也培训家长如何在网络时代里正确引导孩子.
家长会学到如何运用管理原则(parentingprinciples),应付孩子的网络行为,避免他们上瘾.
最后,我们还主办了《以互联网跨接年代》研讨会,动员青年志愿者来教导家长融入最新的电脑风气,如:电玩、博客、网络交谈.
虽然这是直接服务于家长,但志愿者也受益不浅,能维持青少年志愿者的行为改变,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有影响和教导成人的内在推动力.
17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互联网等新兴E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雄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E媒体的快速增长,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将日趋重要.
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组织教育相比,传媒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替代性.
当代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E媒体已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对未成年人的覆盖和渗透也越来越大,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控制作用也将更加显著.
我们在2004年11~12月与上海团市委合作进行的"当代青少年对媒体的需求和媒体对青少年影响"问卷调查(年龄为9~18岁,样本=3000人)表明,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新的变化.
而新传媒是产生这种变化极为重要的和基本的途径.
面向新世纪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将积极探索和创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良好传媒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571一、调查的主要结果1.
互联网和电脑游戏比传统媒体更有吸引力25.
44%的未成年人选择电脑游戏作为自己的最爱,选择网络的有14.
46%,两者相加有40%,超过了最典型的传统传媒———电视和报纸之和(23%)近一倍.
而这两个数据在2000年时的类似调查中恰恰是颠倒的.
在亲和力、权威度、满意度等方面,双方的差距更加巨大.
可见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在家庭中的普及,新兴E媒体开始显现出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某种巨大优势.
2.
电脑游戏已经超越传统的媒体,成为未成年人最喜欢的媒体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媒体排名是:电脑游戏(25.
44%)、电视(18.
77%)、音像制品(磁带、CD、DVD、VCD、电影)(18.
77%)、课外书籍(16.
73%)、网络(14.
46%)、报纸杂志(4.
32%)和听广播(1.
70%).
和四年前的相关数据比较,近年来个人电脑在家庭的高普及率无疑是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娱乐是未成年人最常用的电脑功能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人最常用的电脑功能前6位排序如下:打游戏(33.
21%)、下载和播放音乐(16.
06%)、搜索引擎查找(14.
81%)、聊天交友(12.
72%)、看影视作品(7.
39%)、浏览网络新闻(5.
58%).
"打游戏+下载和播放音乐+看影视作品"的比例之和为56.
66%,可见电脑对于未成年人主要仍是一个娱乐的工具.
调查中还发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和编程的未成年人仅有82人,只占总样本量的2.
91%而已.
4.
互联网在未成年人的心目中亲和力相对较高针对问题"遇到伤心事,你会如何向媒体求助"的回答,我们得到如下的样本分布表:67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肯定会可能会绝对不会你会怎么做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告诉电视台1806.
8%68625.
8%178967.
4%告诉报社或杂志社1726.
5%81530.
1%165262.
6%告诉广播电台2379.
2%84832.
8%149657.
9%在网站上发布消息47317.
8%97736.
8%120545.
39%出版一本书30211.
4%83531.
5%151457.
1%拍成电影或电视剧1867.
0%62123.
5%183669.
5%出一张音乐专辑2128.
02%98837.
0%128348.
1%5.
家长对青少年接触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干涉和管制较多调查同时发现,对于"电脑游戏"和"上互联网",家长们的警惕性高出了许多.
对未成年人玩电脑游戏会采取阻止行动的监护人有23%,而对上互联网采取同样行动的更高达28%.
对他们支持的比例也是最低的,分别只有4.
3%和5.
5%.
至于阻止原因,对于电脑游戏主要是"耽误学习,玩物丧志"占多数,有18.
8%;而18.
3%的人则选择"可能有不健康的事物"作为拒绝孩子上互联网的理由.
考虑到目前电脑并没有完全普及,实际的反对比例还要高.
二、新兴媒体遇到的问题从青少年方面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1.
未成年人容易上瘾我们将每天时间消费在3小时以上样本所占的比例称为重度消费比例.
从调查样本比例来看,有6.
87%的未成年人对电脑游戏是重度消费,6.
63%的未成年人对网络是重度消费,这都明显高于电视3.
99%、音像制品3.
05%和报纸杂志1.
06%的重度消费比例.
这说明接触电脑游戏77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上瘾.
因此,当监护人观察到这一现象时,通常就会在时间上加以控制.
调查表明,有66.
1%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玩电脑游戏时会进行时间干预.
2.
未成年人较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互联网由于其链接便捷,而且网站内容鱼龙混杂.
这一方面给了未成年人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新奇,另一方面也使得未成年人有很大机会接触不利于其成长的信息.
电脑游戏中的暴力、色情问题则更加突出,而这些内容对于判断是非能力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非常具有诱惑性.
对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加以过滤,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隐患是不可忽视的.
调查显示,18.
3%的家长对于未成年人可能在互联网上接触不良信息感到非常担心,并且会因此完全阻止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
从成人和社会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的问题.
1.
监护人缺乏有效监控手段由于传统的教育和媒体习惯,作为长辈的监护人通常不容易接受新兴E媒体.
互联网和电脑游戏不光在技术上对监护人的要求比未成年人高,而且在文化语言上的要求更高.
青少年在接触游戏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内容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环境,乃至文化.
这对于很少接触新兴媒体的家长来说,了解起来非常困难.
目前中国城市居民70%的家庭拥有电脑,但其中30%的家长完全不会使用电脑,也不会上网.
近一半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玩游戏.
当家长面对陌生的新兴媒体时,会有一种无助感.
因此,简单而粗暴的解决方式就是阻止未成年人接触电脑,或者严格控制时间.
于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也泼出去"的现象就容易发生.
2.
媒体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引导作用不够在主流传统媒体、新兴E媒体的信息效能受到种种制约的同时,青少年还面临着不同倾向的信息内容的引导.
因为青少年主要还是被动的信息消费者,媒体提供的信息内容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较高的品位,是否能满足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都会影响其开放意识和本土87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意识.
以娱乐为主的媒体信息一旦占据主要位置,对于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未成年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相当深刻的影响.
那些一味追求轰动效应,追求怪异荒诞以吸引注意力的信息不仅不能满足其需求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
3.
某些媒体内容对青少年成长不利某些媒体内容由于缺乏有效屏蔽和过滤手段,某些影视作品和游戏含有较多的色情和暴力内容.
我国缺乏相应的节目分级制度,在法律上不能将这些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媒体节目与未成年人的节目隔离开.
而在世界范围内,如何使未成年人不接触不良信息网站是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三、若干政策建议1.
加大主流媒体对未成年人的针对性宣传,要用未成年人的语言和文化对其宣传未成年人是思想并不成熟的一个群体,但同时又是非常活跃、具有创造性的一个群体,他们能够快速地接受新兴事物.
目前最突出的代表,是新兴网络语言的传播.
在和未成年人的接触中发现,当我们使用比较正式的语言、语气和未成年人交流时,他们也会用同样的语言、语气回应,并且回答的内容都是近似于外交辞令的话语,冠冕堂皇.
只有当我们用在未成年人中流行的话语来与他们交流时,他们才会流露出真实的想法.
这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对自己这个圈子的归属感较强,对成年人的社会和方式有一定排斥感.
因此,肩负着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责任的主流媒体们有必要加强针对性,加深对未成年人独立语言习惯的了解,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发挥宣传和引导的舆论作用.
2.
传统媒体要有更多的互动,要给予未成年人话语权未成年人在生活上、法理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还处在被监护的成长阶段.
正因为如此,他们对独立自主的需求、对被重视被尊重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新兴的E媒体之所以在未成年人心目中已经逐渐超越97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了传统媒体,就是因为其有互动性,觉得自己可以参与.
因此,传统媒体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内容应该增加未成年人的参与成分.
理解、尊重他们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重复地说教.
要说服教育未成年人,首先应该赢得他们的心.
3.
尽快建立媒体内容的分级管理制度(影视、网络)目前中国的影视作品还没有建立分级制度,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而随着时代变化和市场的发展,媒体的商业化成为大势所趋.
因此,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为了避免未成年人接受不适合其年龄的内容,影视节目的分级管理应该说是箭在弦上.
及时建立相关的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不但可以促进媒体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还能保证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而对于网络的分级管理,则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赋予网络经营者不同的经营权限,越级就会受到严惩,从而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如果受众是未成年人群体,网络经营者就不能经营含有色情、暴力的软件和内容.
4.
对未成年人、家长都要引导,建立网络辅导员制度对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全面管理和监控是不可行的,而且未成年人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时间越长,经验越多,对他们的监控就越困难.
同时面对数以千亿的网站网页和高效的网络搜索引擎,未成年人只要想找,就可以轻松找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包括色情、暴力内容.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想要全面围堵和全面监控,在技术、人力、物力上都做不到.
明智的政策和管理目标应该是在承认的前提下,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关键在于如何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保护好自己.
要多向不具备独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群提供保护性帮助.
而对于家长,也要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消除对新兴媒体的陌生和恐惧心理.
因为新兴媒体进入家庭,改变传统的信息消费模式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逆的过程.
如果家长只是简单地阻止未成年人接触新兴媒体,以此作为保护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耽误了孩子学习、掌握现代社会的生活技能.
互联网是信息科技的产物,它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粗暴地阻止等于剥夺了未成年人08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的媒体使用权和要求权.
只有引导家长了解、熟悉了新兴媒体,才能使家长更高效、正确地行使监护权.
随着新兴媒体对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成年人、家长两方面的心理、思想辅导工作都应该展开.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办有特色的网站,把青少年吸引到主旋律上来,进一步运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络辅导员制度,帮助家长和未成年人正确、科学地认识和使用互联网.
5.
改变以娱乐为目的的媒体使用方式要寓教于乐、开拓思维,即便是游戏,也能起到传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
作为最受未成年人欢迎的媒体,应该将电脑游戏从传统的纯娱乐功能中解放出来.
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开拓游戏对于科学教育、活跃思维、启发创造力等方面的正面作用,然后才能使未成年人也积极地接受和适应.
结合社会各方力量,开发出寓教于乐的电脑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开拓思维,在游戏中培养创造精神,这虽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物质支持,但仍然是值得的.
这也要求我们本身对媒体的认识要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能简单地将电脑游戏妖魔化,而要积极地、主观能动地改造它,使它符合我们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目的.
18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青少年过度上网问题解析及对策香港中文大学讯息工程学系教授黄宝财除了学习及行为问题之外,青少年过度上网可算是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了.
孩子们一联机就好几个小时,不眠不休以致睡眠不足,影响学业及身心健康.
当父母劝诫甚至管制子女时,则很容易引起冲突,令父母很苦恼.
本文通过三个问题的探讨,来剖析为什么孩子上网会不知不觉地花费许多时间,身心疲倦却仍难舍难离.
我们掌握了上网的魔咒,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让孩子了解过度上网对其生活的影响,才能协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培养良好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爱上网假如我们问孩子为什么爱上网,他们回答得很快:"上网好玩.
"换言之,上网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玩乐.
我们知道玩乐对孩子很重要,可以满足他们心理上的发展需要,包括想象力、与人沟通互动、完成挑战、建立成就感等.
早年香港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男女生使用互联网有不同的优次.
281优次男生女生1网络游戏ICQ聊天/日志2浏览信息/下载浏览信息/下载3网上学习网上学习4制作/管理网址管理个人网页5ICQ聊天/讨论网络游戏假如我们对照传统的玩乐活动,会发现两者均能满足孩子某些方面的需要.
男生互联网活动传统活动满足需要1网络游戏球类比赛/兵贼游戏挑战竞争2浏览信息/下载阅读小说、杂志/看电视感官好奇3网上学习探究学习思考解难4制作/管理网址模型及电子制作工作成就5ICQ聊天/讨论闲谈/辩论/投稿沟通表达女生互联网活动传统活动满足需要1ICQ聊天/日志闲谈/电话/笔友沟通表达2浏览信息/下载阅读小说、杂志/看电视感官好奇3网上学习探究学习掌握知识4管理个人网页衣着/化妆游戏表现自我5网络游戏家庭角色扮演游戏想象协作当然,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因人而异,我们不能说女生一定会喜欢聊天38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或日志,或男生一定喜欢网络游戏.
我想提出的是,互联网是一个新平台,为孩子提供了新的玩乐方式及心理上的满足.
就以这两三年才流行起的Weblog(博客)为例,它糅合了个人特色(每个博客网站均有独特的设计及内容主题),却有标准功能,让博客者很容易撰写日志,记下生活点滴及感想.
它既满足个人发表的需要,又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成为博客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跟书本、杂志不同,博客提供的是直接而实时的交流,读者能每时每刻追踪博客者的生活.
现时许多影视歌星拥有的博客网站,能让其拥戴者随时浏览其偶像的最新信息.
图1明星的博客网站然而,互联网活动有何特别之处,能令孩子们完全投入而忽略其他活动主要原因有三:(1)全感官投入及操控.
网络活动以多姿多彩的视觉冲击为起点,内容引人入胜,就好像电视、球赛满足感官的需要一样.
但网络活动更让人主动参与,自决下一步内容或游戏策略,给孩子在感官及操控上提供很大的满足.
在网络空间里,孩子没有身份顾忌,可以说平常不能说的话,做平常不敢做的事,无拘束地投入各项网络活动.
(2)即时及方便.
计算机的上网速度奇快,一按鼠标、一摇电玩游戏48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棒,便能完成某个动作,速度以少过一秒计算.
而相对于那些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课及传统活动,孩子更喜欢网络活动带来的快感.
假如孩子感到学习稍有困难,很容易便会失去耐心,希望重温上网提供的满足感.
其实,成年人也有类似的行为,当我们用计算机工作,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开启电邮或网页浏览器,看看有没有新电子邮件或信息,这也是一个潜意识的行为,我们已习惯了检视电邮或网页所提供的快感,让我们能稍微离开繁重的工作思考.
这不是说我们要逃避,只是心理上期待着方便即时的事物.
(3)没有时空限制.
传统活动或多或少受着某些限制.
如球类活动,用不了多久身体就会疲倦,或许同伴离开、场地需要关闭,活动总有停止的一刻.
网上活动却没有限制,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更可以不眠不休地进行.
部分网上游戏用登录次数计算收费,孩子登录之后,就宁愿不停止地进行,而长期的专注使孩子精神疲倦,更降低了孩子对其他需要(例如睡眠、吃饭)的判断力,结果是孩子越疲倦,就越没有能力终止活动,就好像沉迷赌博一样.
相对来说,赌博也有停止的时候,网上活动却没有限制.
由此可见,互联网活动为孩子带来很大的满足感,方便即时,没有时空限制,因此让孩子很容易过度甚至沉迷上网了.
第二个问题:孩子上网有什么问题第一个说法很简单:孩子上网有问题.
然而,我们的孩子活在互联网的时代,他们使用互联网工作、学习、生活,享受着互联网的方便.
所以,孩子很难认同上网有问题这样的说法.
事实上,学校也会指定网上学习的功课,家长不能不容许孩子上网.
第二个说法很普遍:孩子花费太多时间上网.
然而,多少上网时间才算太多呢假如一个学生在做专题研究,或是制作个人网页,没有数小时是不能完成的.
当我们见到孩子在上网,很容易说他们在"整天上网",孩子自然不会同意,他们认为父母夸大其辞,实际上他们只上网两三个小时,所以孩子不服气.
最大的问题是,当孩子上网的时候,往往失去时间观念,他们因专注于完成网上游戏,而不留意时间,所以当父母要求他们58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守时,甚至订下时间表时,往往事与愿违.
问题的核心是,孩子并不认同上网要受到限制,他们只会觉得这是家长强加的管制.
我们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孩子整天上网,仍然身体健康、运动充足、成绩优异,相信父母对孩子上网也不会有多大意见.
所以,我们反对的不是孩子上网,更不是要管束孩子上网,而是不能接受上网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及生活.
孩子上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时间.
孩子的上网时间,往往比预算及需要的多,这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活动如学习、运动、阅读、与家人相处.
假如上网到夜半时分,更会影响睡眠,次日不再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
孩子要学会分配时间,否则不能健康成长.
(2)生活.
孩子上网有满足感,但不能因上网而忽略其个人责任(例如功课、家务),失去专注学习的能力,或将网络作为烦恼的避难所.
我们要让孩子发展其他兴趣及能力,例如音乐、运动,让孩子在互联网以外获得较深度的成就感及满足感.
(3)情绪.
网络游戏提供快感,但长久进行孩子会成为快感的奴隶,一旦被限制上网就会变得心烦气躁甚至大吵大闹,影响与别人的关系.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成年人也会沉迷于某些事情.
最重要的是要找些办法管理自己,这样才能建立身心健康的生活.
当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所产生的影响,例如缺乏运动、功课未能按时完成、没有时间阅读等,我们会发现问题变得具体了,也较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
此时我们才能与孩子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问题:我们怎样预防孩子沉迷上网这是从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
较适合从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探讨的是:"我应该怎样分配时间,不因过度上网而影响生活"解答这个问题一般有两个方法.
(1)思想教育.
这是重要的基础.
我们需要讲解上网产生的影响,提醒孩子过度上网的害处.
但上网跟赌博及其他罪行不同,孩子上网是正常的活动.
当孩子全然投入的时候,任何教训都会抛诸脑后,那时候我68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们不能气愤孩子不接受劝导,却要考虑孩子面对的困难.
(2)合约承诺.
我们可以跟孩子订立合约,要孩子制订每星期的时间表,每日都按时间表上网,这是很好的方法.
但我们明白孩子一开始上网便不能停下来,届时父母很难责怪孩子不守诺言.
特别是孩子对承诺不像成年人那般看重,承诺时什么都可以,上网时一切都忘得干干净净.
这两个方法本身不是问题,只是执行上父母会一厢情愿,以为教训过后,合约订后,孩子的上网问题便会消失,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了解上网是一个行动,而当上网成为习惯时,我们要透过具体的行动,一步一步改变旧习惯,建立新的习惯.
作为一名家长,我愿意分享个人经验供大家参考.
注意这些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我只希望这些经验能展示在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时需要考虑的步骤及理念.
我的孩子升高一的时候,功课较前繁重,上网的次数及时间却增加了许多.
偶然间,我发现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开计算机、上网、浏览网页,而用计算机时亦会不知不觉花费许多时间跳来跳去,总不能专注地做好手上工作.
对此我的解决方法如下:第一步,寻求认同.
有一天晚上我问孩子有没有过度上网的感觉,用计算机工作时很难专注,不知不觉在网上花了许多时间,疲倦时却停不下来.
身为成年人,我有时也会很难控制自己,但假如影响工作及生活,我就不能接受.
他考虑了一会儿,表示认同.
第二步,寻求方法.
我跟孩子讨论怎样才能防止他过度上网.
开始时他说定下规则每天半小时就够,但后来发现有些日子他要多些时间上网,而且我们很难监控他的上网时间.
最后我给他两个建议:我管他,或是他管他自己.
"我管他"的意思是我会随时留意他是否上网.
假如我发现他上网太久,我会责备甚至处罚他.
"他管他自己"的意思是他每天回家后,先写下当天晚上他要完成的活动及预算时间,然后按次序完成并记下时间.
假如他没有记下时间表,就不能上网.
他没有多考虑便选择了自己管自己.
如此一来,我们将上网的问题转为他怎样管理自己时间的78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问题.
第三步,寻求执行.
晚上,我会抽查他的时间表,与他讨论时间分配.
有一次他把一项功课留在最后半小时完成,做时才发现很大的问题,结果用了差不多两小时才完成,以致很晚才睡觉.
我理解预算不一定准确,但他应该预留更多的时间以应付突发事件,我希望他改一改时间表及活动的先后次序,他表示同意.
后来有一次他要完成一项专题研习花了许多时间,结果没有时间浏览心爱的网站,他也不介意.
小小的经验,让我理解了许多孩子不是故意放纵自己,更不是与父母作对.
他们只是在进行网络活动时不能停下来.
当他清楚要完成各项活动时,自会珍惜上网的时间,只进行必要的网络活动.
至于需要较长时间的网络游戏,我会建议他在长假期时才尽兴地进行.
孩子明白过度上网对其生活的影响,但只有我们与他们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他们才能学会管理自己.
时间表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我更了解他的活动,他也能使用时间表来管理自己,并更乐意进行其他的活动.
总结教养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独立成长,建立自信,管理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不单要为孩子解决问题,更要让孩子了解他们的问题,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生活在网络的时代,沉迷上网只是网上陷阱的一种,还有色情网页、虚假信息、诈骗活动等等,我们很难一一为孩子解决.
较可行的方法,是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通过讨论提升孩子的判断及分析能力,让孩子尝试管理自己,从而更了解自己及问题的症结,这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88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在学校教育层面———如何引导青少年正面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香港教育学院数社科技学系高级讲师、香港教育研究学会主席苏咏梅博士这两天参与会议的专家多是从事青年工作、社会工作、医学、心理学,我尝试以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从学校教育层面来探讨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面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
近年青少年沉迷网上游戏及网络传呼的问题日见严重.
相信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亦有研究指出学生多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使用网络,以致网上成瘾的行为一般是在家中发生的.
倘若学校对这个问题有适当关注,教师能够重视问题的出现,在学校课程中,从小教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品德和态度,有效及适当地进行网上学习及活动,就能使学生减少日后网上成瘾的机会.
要在学校课程中渗透正确的使用网络态度和知识,首先要在课堂上适当融合信息科技,教师也需要作出改变以配合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改变包括在课堂上多启发学生的自学动力,而不是只向学生传递知识;教师采用的教材也应多以超媒体科技为主,可随时在网上使用;此外教师也需帮助学生订出学习目标和筛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从而希望学生能够981把课堂所学应用在生活上,培养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1)在课程改革中,建议推行四个关键项目:德育及公民教育、阅读、专题研习及运用信息科技,来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效能.
在推行项目初期,一般教师未能掌握如何在课堂融合信息科技,而学生亦没有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由于学生一般只会使用网络进行网上游戏及网络传呼,他们甚至不知道网络学习的途径.
所以在教师培训课程中,尝试把专题研习与信息科技配合,以真实的例子使教师较易明白带领学生善用信息科技的技巧.
在香港,实践运用信息科技进行专题研习的方向多是环绕"WebQuest网络探究专题研习"及"BIGSIX".
"WebQuest网络探究专题研习"是利用网上的资源以探究为本的网上学习模式;教师提供网页学习指引和学习资源,而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寻找和组织资料(Dodge,1995).
"BIGSIX"是六种处理信息的学习能力,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Eisenberg&Berkowitz,1992).
WebQuest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提供背景信息和动机因素,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任务:阐明及引导学生在完成WebQuest时要达到的结果;过程:描述所需要的步骤、完成任务所需的网上资源、要注意的事项及有关的支持;评估:运用评估准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估;结束语:教师总结要点及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研习后反思及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新知识并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BIGSIX的六个步骤:第一,界定问题(Besureyouunderstandtheproblem—TaskDefinition);第二,确立信息搜索策略(Identifysourcesofinformation—InformationSeeking);第三,搜集相关信息(Gatherrelevantinformation—Location&Access);09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第四,运用信息(Selectasolution—UseofInformation);第五,整合信息(Integratetheideasintoaproduct—Synthesis);第六,评价成果(Examinetheresult—Evaluation).
在教师培训课程中,曾经把以下专题研习事例以BIGSIX的六个步骤进行,让教师更容易掌握如何利用专题研习活动引导青少年正面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
"如何在家中节省能源"是普遍使用的"环保生活"专题研习主题.
在家居节能的研习中,第一个重要步骤是"界定问题"来"探讨省电灯泡是否真正省电",借着探讨问题,协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科技的技能,并正面使用信息科技以提高学习效能.
研习的第二个步骤是"确立信息搜索策略".
学生就着不同的问题定下探究项目,拟定所运用的信息科技技巧和互联网的资源.
如问题"为何电灯泡会发光"的探究项目是"省电灯泡和普通灯泡的发光原理",所运用的信息科技技巧是在互联网搜寻资料,而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从网页搜寻器获得.
如问题"为何省电灯泡较普通灯泡节省电费"的探究项目是"计算成本效益",所运用的信息科技技巧是在互联网搜寻资料及电子表格,而互联网资源是选择月刊网站、香港教育城网站及超级市场网站.
研习的第三个步骤是"收集相关信息".
最基本的方法是把关键词"省电灯泡"、"省电灯泡发光原理"等输入互联网的搜寻器,学生把资料经过筛选,获得省电灯泡及普通灯泡的发光原理、平均寿命及光度对算等资料.
在平均寿命方面,省电灯泡为8000小时,普通灯泡则是1000小时.
而光度方面,60W的普通灯泡的光度相当于11W的省电灯泡.
除此之外,学生亦可到中华电力网站能源计算器http://www.
clppowerwise.
com.
hk/calculator/calculator.
html收集相关信息.
在能源计算器中,选用不同的灯泡在每天使用10小时的情况下计算每年的电费,若选用60W普通灯泡每年电费是$197,而11W省电灯泡则是$36.
计算显示省电灯泡每年电费节省$197-36=$161,证明省电灯泡较能省电.
19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选用60W的普通灯泡计算每年电费是$197选用11W的省电灯泡计算年电费是$36省电灯泡每年电费节省$197-36=$161研习第四个步骤的"运用信息"可以是学生从超级市场网站中,搜集不同牌子的省电灯泡和普通灯泡的价格,来计算灯泡的平均价格,省电灯泡的平均售价大约是$30,普通灯泡的平均售价大约是$6.
综合从搜寻器得到的灯泡平均寿命资料及灯泡的平均售价,利用电子表格把资料整合,计算省电灯泡和普通灯泡8000小时的电费及扣除成本开支,使用省电灯泡的总节省金钱为$453.
12.
根据搜集的资料,经过计算及分析成本效率,最后作出结论"省电灯泡比普通灯泡较省电和省钱".
"整合信息"是研习的第五个步骤,教师需引导学生准备或预演最后的作品.
除了向同学汇报作品以外,亦可运用信息科技发报研习成果,主要当然是用互联网/网页/电子邮件发报研习成果.
利用超文字标记语言(HTML)创作网页和网站,利用电子邮件、档案传输协议及其他电讯作分享.
过程中可引发意见及反应,可借此使用信息科技加强协作学习的机会.
从杂志中看到报道有关"互联网威力"(PowerofInternet)的讨论.
就是有一组美国中学生,因波斯尼亚战争引发了他们研习的兴趣,他们进行了一个波斯尼亚战争的专题研习,并把研习成果发布上互联网.
在互联网上浏览的一群波斯尼亚学生阅读了这份研习报告后,向美国学生回应及指出他们研习中的资料有部分并不属实,并向他们解释事实的真相.
这正是Jonassen(2000)所言的信息科技能促进并使学习者投入批判性的思考.
这个事例说明了专题研习与信息科技的运用,学生除利用信息科技作资料搜寻及成果发布外,也能启动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协作学习,加强29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联系及沟通.
总的来说,在课堂正面使用信息科技的方向,主要是选取课程的合适部分作为学习基础,让学生掌握网络资源运用的技巧来促进自主学习及探究,同时培养学生正面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不致轻易走上网络成瘾之路.
参考文献[1]课程发展议会.
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
香港:香港政府印务局,2001[2]Dodge,B.
WebQuests:ATechniqueforInternetBasedLearning.
DistanceEducator,19951(2):1013.
[3]Eisenberg,MB.
&Berkowitz,RE.
Informationproblemsolving:Thebigsixskillsapproach.
SchoolLibraryMediaActivitiesMonthly,1992,8(5):2729(EJ438023).
[4]Jonassen,DH.
ComputersasMindtoolsforSchoolsEngagingCriticalThinking.
UpperSaddleRiver,N.
J.
:PrenticeHall,2000.
39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如何引导青少年正面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香港青年协会业务总监(教育服务)何永昌一、引言踏入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它的功能广泛、速度快、容量大、覆盖面广,为生活、工作、社交、娱乐、创作等方面带来很多便捷.
互联网的世界就如蕴藏丰富资源的浩瀚海洋一样,为追求新颖、刺激及求知欲强的青少年提供了无数教育、创作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这块自由的平台上,毫无地域障碍地与世界各地的人接通.
无可否认,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机遇,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梦想变成真实.
然而不良信息、过分沉迷及网上罪行等问题却令不少家长及社会人士忧虑.
事实上,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若用得其所,可激励创新发现,拓展青少年视野;若用不得所,则适得其反,祸害青年.
因此,网络本身并没有问题,如何引导青少年正面使用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青年工作角度出发,总结香港青年协会(以下简称"青协")的服务经验,分享如何通过网络平台,为青少年提供网上沟通、网上学习、491网上创作及网上辅导等四方面的服务,藉此正面引导青少年善用网络科技,发挥创意,释放潜能.
二、家长的洪水猛兽论从青协的辅导服务经验观察,不少主动求助的人士,是一群关心子女的家长.
从青少年电话热线辅导"关心一线27778899"的服务数字显示,2005年度共处理53793宗求助个案,当中包括约100宗有关青少年沉迷上网的个案;而青协为全港56间中小学提供驻校社会工作服务,每年亦有新增个案与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有关.
前线社工发现不少家长对互联网存有戒心,尤其他们经常投诉子女放学回家后,便第一时间打开计算机,即使一些家长明白子女可能需要上网寻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但仍是难以放心,深恐子女沉迷网上游戏、浏览不良信息,或在网上结交朋友.
部分家长更视互联网如"洪水猛兽",认为互联网"荼毒"他们的子女,以致用完全禁止上网或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控制其子女.
结果亲子之间经常为使用计算机的问题而争执、冲突,导致亲子关系恶劣.
更曾经有家长以偷看子女网上日记或ICQ留言的方法,监察子女有否误交损友.
然而,纵使他们发现子女与陌生人发展网上情缘,在震惊之余,却又不知如何处理子女上网的问题,因而令家长感到十分无奈及无助.
三、网络到底是福还是祸我们理解家长担心子女会受网络负面影响的心情.
然而,这些负面影响却与网络科技本身无关.
青少年喜欢与朋友谈天说地,在ICQ或网上日志未出现之前已经如此.
而在互联网潮流还未盛行前,不同年代的青少年还不是曾经沉迷电视、电子游戏、卡拉OK等潮流玩意吗归根结底,青少年玩物丧志,不是因为潮流的出现,而是由于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指引,未能认清目标和方向而迷失自我.
因此,如何引59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导青少年在成长路上正当使用网络媒体和信息科技,才是协助青年人面对网络挑战的最佳方法.
要知道,网络媒体的正负功能就如一把利刀的双刃,一方面它能打破地域疆界,刺激青少年的好奇与求知欲,扩大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若青少年得不到正面引导,而无所顾忌地在网上交友、宣传虚假信息,不节制上网时间,甚至参与网上犯罪,便会成为网络的奴隶.
因此,网络对青少年究竟是福是祸,身为家长、教育工作者、网络供货商、传媒及青年工作者,应是责无旁贷,合力缔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并引导青少年正面善用网络.
四、善用网络及信息科技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深信青年人拥有无限创意和潜能,同时亦深知应协助青少年善用网络及科技.
我们认为在推动信息科技教育时,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上作出配合和提供资源.
在"软件"方面,相信可通过教育及辅导工作提升青少年的信息涵养(InformationLiteracy),引导他们精明、安全及合法地使用互联网;在"硬件"方面,我们主张建立健康、安全及互动的网上平台,为青少年提供适切的网上服务.
以下,我将引用青协的服务经验作为例子,分享如何通过网上服务来引导青少年善用互联网的优势.
1.
网上沟通根据研究资料显示(突破机构,2002;钟庭耀,2005),青少年在网上最常做的活动是互动沟通,亦即通过网上聊天室及电子邮件等媒介结交新朋友.
他们认为通过互联网可提升自己和朋友的联系,因此,有大量互动沟通程式应运而生,例如ICQ、MSN、QQ和Blog等.
事实上,沟通是发展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互联网上的沟通不一定削弱沟通的效果,有部分青少年甚至认为在网上沟通的感觉,比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更真实,更能坦诚及开放地流露自己的情绪和感觉.
在辅导经验中,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位很热心的爸爸,为了拉近与沉默69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寡言的儿子的距离,毅然决定走进互联网世界,从头学习如何打字及应用计算机,借着网上ICQ与儿子真情对话,最终令两颗心接通.
这个事例让我们肯定,只要适得其所,网络媒体能够突破传统的人际相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与家人和朋友倾吐心事、增进了解的机会.
2.
网上学习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单向学习模式,渐渐已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以青协u21青年网站(www.
u21.
org.
hk)为例,当中有关国情教育、升学就业信息、数学擂台,或与学科相关的课题,都会加入大量互动元素于学习当中,尝试以网上游戏的形式及透过丰富的影像和动画,刺激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务求寓学习于游戏和互动之中.
从网站浏览人次趋势反映出此类学习模式广受青少年欢迎,令学习更添趣味.
3.
网上创作青少年勇于大胆尝试和不落俗套的特质,不断为创作注入新元素,亦是推动创意科技和艺术的原动力.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不少媒体的接口及软件操作简单,一般青年人都容易掌握使用这些网络媒体科技进行创作,故互联网为青年人创作和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平台.
网络上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创作歌曲、绘画、影集、文章诗集及创作短片.
在2005年,内地一首网络创作歌曲"老鼠爱大米"不但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下载,更成为两岸三地的流行歌曲.
可见网上创作大大突破了传统创作的框架,并能促进跨地域、跨文化的创艺交流.
4.
网上辅导作为青年工作机构,除了通过面谈、热线辅导及驻校社工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适切辅导,协助他们解难外,我们发现网上辅导亦是一个既快捷方便又符合青少年需要的方法.
在2005年度,我们分别通过电子邮件辅导、ICQ辅导及聊天室辅导处理约7000宗青少年求助个案.
为支援面对香港中学会考放榜的考生,网站更特设"会考宽频"计划电子邮件信箱,由资深升学顾问解答学生的升学疑难问题,就网站留言所观察,不少家长、过来人或同学均可通过网络为考生打气及支援,充分发挥同侪支援的功能.
79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事实上,要好好发挥网络这把"双刃剑"的优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包括青协在内,不少社会服务机构借网络及科技作为媒介,举办大型活动及比赛,加强青少年正面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例如:"十大健康网站选举"、"创造健康网络世界",培训中学生教家长使用计算机的"学界亲亲上网行动",推动企业建设无障碍及易读网站的"网络无障碍行动",以及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及青协合作培训青少年使用科技工程实践创意的"LEAD创意科艺工程先导计划"等.
五、总结我们明白互联网及科技的发展确实有很多令人关注及忧虑的情况,但只要各界着力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并从软硬件方面配合和改善,相信网络的发展更能符合社会的期望.
因此,建立健康网站、亲子之间建立对使用网络的共识及教育青少年正确上网的态度,便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期盼社会各界协力让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主人,而非奴隶,引导他们利用网络作为工具,而不是玩具,缔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1]突破机构.
青少年网络危机研究,2002.
[2]钟庭耀.
香港青年人上网情况及对互联网的观感意见调查.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2005.
891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新加坡"触爱社会服务"项目经理傅仰承我先来介绍几个博客,使大家了解有关新加坡互联网上的真实状况.
"夏雪"是新加坡最著名的博客,年龄大概20岁.
她的网站利用很多照片,而且设计得非常好看,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到访.
但可惜的是,网站使用的语言粗俗,价值观有欠理想.
她可算是"新网之星",好多公司都找她做宣传,打广告.
她的照片遍布全新加坡,她的网站每天吸引超过1万人,已经有50万不同读者曾经浏览过该网站.
另外一位博客叫做"潵泷女"(SarongPartyGirl),正在念大学,大概19岁.
她被称为"裸体博客",因为她经常把自己的裸照登上网络.
不止这样,她还经常在网上描述自己的性生活,大概每个星期都对全世界报道一次,毫不害羞.
"Rockson"是最近兴起来的博客.
他主要是讽刺政府与评论政策.
每天有2万人上他的网站.
他最拿手的是用超级粗俗的方言,对人对事破口大骂.
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三个博客,年龄大概都在20岁左右.
通过网络,他们在真实世界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在新加坡有地位、权势与名望的人士.
我最遗憾的是,对社会有热诚的人,为什么不会好好地利用网络的影响力,来造福人群这也是我们在新加坡引导青年正确使用网络的第一991个策略,即鼓励青年创新地应用网络,激发他们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来造福人群.
如果能把精力集中在创新、突破性的用途上,就比较少有时间搞不正当的用途.
举个例子,新加坡有个社会服务中心,设立网站,来聚集青年博客.
它的社工就借助这个平台,阅读博客,找出问题少年,及时地引导他们.
我们也设立了自己的网络健全博客,来传达我们的信息.
学生们听过了我们的课程,也都跟随我们的榜样做类似的宣传活动.
我们从2001年到现在,也通过CRUSH讨论室的网上社群(InternetCommunity),高效率地推动青年社工服务,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个策略,是教导青年网络健全的原则与价值观.
新加坡政府在2003年设立了一个策略小组,花了半年的时间,通过非常仔细和广泛的讨论,终于建立网络健全文化的规则与理想的模式,以便引导青年在不同网络情景里都能发挥理想的价值观.
我们定下的四个价值观是:第一,尊敬他人,对人对事都要负责任(Respect&Responsibility);第二,做网络的主人,善用高科技工具,来充实真实生活与学习(Balance);第三,精明地避开网络陷阱,有智慧地掌握网络的益处(Astuteness);第四,鼓励青年创新地应用网络,激发他们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InspirationalUsage).
这套价值观可让新加坡多元种族与宗教的人民,共同建立理想的互联网文化,迈向我们所期望的网络远景.
这也帮助我们在教导青年时,不把重点放在可做与不可做上.
第三个策略,鼓励与帮助树立健康使用网络的好榜样.
最近在新加坡刚结束的世界电玩比赛,我们被委任训练新加坡参赛者的体能与饮食习惯.
这些参赛者间接地就成为青年的榜样.
总的来说,这三个策略都适合年轻人的需要,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内在的推动和自控.
一、鼓励青年创新地应用网络,激发他们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EncourageInspirationalUsageoftheInternet);二、教导青年网络健全的原则与价值观(TeachCyberwellness00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Principles&Values);三、鼓励与帮助树立健康使用网络的好榜样(EncouragePositiveRoleModelling).
10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附录一会议主办单位简介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始建于1949年6月的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前身为上海市民主青年联合会,1953年5月正式成立,1958年4月改称现名.
她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会员团体,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的组成团体.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激励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引导青年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各族各界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团结各族各界青年,最广泛地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青年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同港、澳、台青年及海外青年的联系,发展同世界各国青年的友好关系,为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以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委员为基本宗旨.
致力于充分发挥青联人才优势,组织、动员会员团体和广大委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事业,鼓励、扶植青年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市青联经常举办"委员论坛"等各类活动,通过委员建议和市政协青联界别等活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为鼓励青年成就事业、崭露头角,市青联发起举办了"上海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推动了一大批社会广泛认同、具有时代感召力的青年人才楷模.
另外,市青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社会化工作手段.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注重开拓国际交流和海外联系.
市青联界别中专门设有港澳特邀委员界别.
上海市青联同港、澳、台青年团体联系密切,每年都有各地之间的友好互访交流活动项目.
近年来,市青联每年都向一些国家和地区派出友好访问团组,并接待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团体.
此外,市青联还经常选送青年赴海外研修、讲学.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实行团体会员制.
目前,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上海基督教青年202会、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上海杰出青年协会、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上海市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上海市青年体育联合会、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联谊会、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协会、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协会以及各个区、县青年联合会等三十余个会员团体.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经各系统、各会员团体和上一届委员推荐、协商产生,任期五年.
青联委员是在青年中有一定影响的各族各界青年优秀人才或代表人物,汇聚了党政机关、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医疗卫生、体育、工业、交通建设、综合经济、对外贸易、商业旅游、农业、非公经济、少数民族、归侨侨眷、宗教、台胞、会员团体等二十个界别的优秀青年.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
主席、副主席、常委由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常委会主持会务.
常委会下设秘书处,由秘书长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协助主席、副主席处理会务.
30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香港青年协会香港青年协会(简称"青协")于1960年成立,是香港最具规模的非牟利青年服务机构之一.
主要宗旨是为青少年提供专业而多元化的服务及活动,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群、美等各方面获得均衡发展;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津贴、公益金拨款、赛马会捐助、信托基金、活动收费、企业及个人捐助等.
青协的服务以青年为本,并致力于建立庞大的会员网络;辖下60多个单位分布全港,为青年提供优质服务,协助他们解决难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青协聘用超过1000名员工,每年为青少年提供超过6500项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使用服务人次高达500万.
本着"为青年事事关心为社会处处着力"的目标,青协未来全力拓展10项"核心服务",以响应青少年不断转变的需要.
网上服务"U21青年网站"为青年提供一站式24小时信息平台,涵盖升学、就业、义工等频道,平均每天4000多台计算机登入网站,每年点击数逾千万,于2004年,获选为十大健康网站之一.
每星期发放电子通讯《青速递》,与17万名青协会员保持联系.
义工服务"青年义工网络"(简称VNET)是全港最大型以青年为主要对象之义工网络.
现时登记义工人数已超过9万,每年为社会贡献超过50万小时服务;而每年四月及十二月亦分别举办"全球青年服务月"及"义工嘉许日及服务月".
青协获优质教育基金资助,为学校推行《义工精神·立根校园》服务学习计划,将义务工作纳入正规课程,进一步培育青少年回馈社会的心态.
402领袖培训青年领袖发展中心(Leadership21)多年来已为超过20万名具领袖潜质的青年,提供系统的专业训练,中心亦得到200多名社会领袖支持,担任"青年领袖教室"、"向社会领袖学习"等其他课程之义务讲师.
青协现正积极筹办开设领袖学院,期望为香港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青年就业青协倡导"生涯规划"概念,让青年无论在"受雇"、"自雇"和"创业"路上,均得到充分启导与支持.
除举办青年就业博览、"香港机场大使"等青年见习就业计划外,另设有"创业奇兵"计划,专门教授青年撰写创业计划书,以及新增设之"香港青年创业计划",更具体支持及资助青年,让他们敢于实践创业.
辅导服务通过面谈、辅导热线及驻校社工服务等专业的辅导,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适切支持.
青协现为36间中学、20间小学提供全方位驻校社工辅导服务.
此外,"关心一线27778899"则以热线及网上媒体等方式辅导受困扰的青少年.
边青服务外展社工队主动接触及协助边缘青少年解决个人行为、情绪、升学、就业、家庭关系等问题.
"青年支持服务计划"特别为曾犯轻微罪行而接受警司警诫令的青少年提供辅导.
文康体艺四所英舍及户外活动中心提供各项康体设施及全方位训练活动.
每年举办大型耐力挑战比赛,设立体育训练奖学金,推动青少年健康生活.
于2005年成立"香港旋律"青年合唱团,进一步培育青年文化艺术方面的50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涵养.
家长服务青协致力协助家长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技巧和教导子女的方法,让家长发挥抚育子女成长的动力,并建立家长们互相联系及支持的平台.
青年交流青协为青少年提供不同机会,开拓空间、发挥创意、扩阔视野.
每年举办多项国际和地区性比赛与奖励计划,如:"香港创意思维活动"、"香港学生科学比赛"及"香港青年大使计划"等.
此外以主办大型论坛或研讨会、互访交流等活动,促进本港与海内、外青年分享与交流.
教育服务青协向来重视青少年培育工作,积极拓展教育服务,目前开办两所幼儿园及一所小学,并积极向政府申办开设中学,进一步实践培育新一代的信念与承诺.
60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人民协会青年运动成立于1971年,对象是介于12岁到35岁,不分种族、语言及宗教的青年.
人民协会青年运动是我国最大的青年组织,共有101个青年团,分布在各民众联络所和俱乐部.
人民协会青年运动目前的会员人数多达91000名.
宗旨人民协会青年运动的成立,是为了协助我国的青年发展成为身心平衡和富有责任感的公民.
我们的宗旨如下:加强青年人的社会凝聚力、国家意识和效忠精神;将青年人的精力导向于有建设性的事业方面;培养青年领袖素质和组织能力;促进国内及国际青年人之间的友谊和谅解.
组织结构人民协会青年运动是一个由青年人发起,并为青年人服务的运动.
我们的组织分两层:一个中央青年理事会;分布在各民众联络所和俱乐部的101个青年团.
青年执行委员会每个青年团由一个青年执行委员会负责管理.
每个执委会约有15到20名委员,任期为两年.
委员都是从青年团员中选举出来的.
青年团的顾问由人民协会委任,通常由该选区的国会议员担任.
青委会的主要任务是:为青年拟定活动计划,成立小组委员会以推动各项活动;702和其他基层组织紧密合作,在各选区推行社区发展计划.
中央青年理事会中央青年理事会是由各社区的四名代表所组成的.
理事会为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制定政策,而人民协会总部则为青年运动提供顾问与行政服务.
未来的计划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将继续主办各种迎合青年人的兴趣和需要的活动,志在培养青年团员对同胞更富有同情心,兼具有世界观和坚强的性格.
我们的愿景人民协会青年运动———每个青年一篇章.
触及我国所有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把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建立成杰出的青年组织.
我们的使命永远向外发展,永远符合时宜.
永远向外发展———积极与青年保持联系,建立一个更为活跃的社区.
永远符合时宜———适应改变,发展青年潜能.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每个青年团都把焦点放在以下五方面,以实现人民协会青年运动的愿景:妙趣横生我们足智多谋,多才多艺.
提供机会80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我们为大家提供机会,力求发展和超越.
关怀体恤我们关怀体恤,富有同情心.
活力充沛我们活力充沛,时时准备行动.
群体精神我们相信群策群力,互相帮助.
口号青年志在四方.
90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附录二会议承办单位简介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为了构建上海市预防犯罪体系,2003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成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下设在共青团上海市委,机构级别定为副局级,公务员编制为20名.
与原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合署办公.
社区青少年是指本市户籍,16至25周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
事务办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用社会化的管理思路和运作手段,通过对各区县预防办、团区县委的工作指导和购买阳光中心等社团的相关专业服务,承担全市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及社区青少年维权和保护等工作.
事务办内设综合处、社工处、服务处3个职能处.
事务办有六项基本职能:(一)按照"控制规模,有效管理,加强教育,切实服务,减少犯罪"的总体目标,积极为社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转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二)及时把握本市社区青少年生存发展和社区青少年工作状况;起草、制定并实施有关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法规、规划和政策;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处理、协调和督办与本市社区青少年相关的事务.
(三)代表政府向专业社团和组织购买针对社区青少年提供的服务和管理;依法管理本市从事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各类社团和组织;指导本市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社团和组织开展工作;指导本市各区县预防办、团委有关社区青少年的工作.
(四)组织和指导开展形式多样、适合社区青少年特点、健康有益的活动,满足社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
指导组建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012者队伍,配合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工作.
(五)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社区青少年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社区青少年"一人一卡"的信息化管理,推动本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六)完成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团中央、团市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11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的发展和问题.
重点基础学科为青年发展社会学.
重点研究方向有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青年、青少年价值观、独生子女、青春期性教育、青年思潮和青年文化、青年群体与代际关系、青少年心理发展、少年儿童与家庭教育、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外青年比较以及青少年问题等.
青少年研究所下设青少年社会心理、少年儿童与家庭教育、青少年发展比较3个研究室.
本所所刊为《当代青年研究》.
近年来全所科研人员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当代青年理论的跨学科研究》、《转型时期中的社会秘密组织研究》、《新世纪与中国青年:"第五代人"价值取向与生活意识调查研究》、《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青春期性教育比较研究》、《上海青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进入青春期的独生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政府职能转换与第三部门社会力量的培育》、《上海市家庭教育质量研究》、《中、日、美三国青少年价值观比较研究》、《少先队"体验教育"模式研究》、《青少年素质养成机制研究》、《社会转型期中市民思想素质和生活方式研究》、《建设上海青年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等.
212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协会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协会成立于1998年3月,是由共青团上海市委领导、由共青团上海市委研究室负责具体运作,以全市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及有关研究人员为主体的群众组织.
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按照改革开放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青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服务,为满足上海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需求服务,为党政有关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机构制定有关青少年的政策,处理有关青少年事务服务.
近年来,协会及时搜集青少年群体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反应和态度,开展全市性重大青年课题调研,形成了一批较有价值和质量的调研成果,在直接参与上海青年与青年工作研究、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协会的主要科研成果和项目有:开展年度性上海青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形成了《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传媒力量与当代青年》、《开放世界与当代青年》、《社会组织与当代青年》、《政治文明与当代青年》、《追求卓越的上海青年》、《和谐社会与当代青年》等系列报告;参与市委重大课题调研,完成《当今社会不同群体思想变迁的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对群众思想影响的研究》、《当前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共青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报告.
此外,协会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调研网络优势,坚持开展青年动态研究,其中青少年"触网"现象系列研究还得到中央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在有关研究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312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上海从事青年理论研究的专业机构.
研究中心依托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教学师资和研究力量,十多年来,根据团市委的要求,结合上海青年的思想和青年工作的实际,以专题研究带动中心的学术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围绕党和共青团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研为当前青年工作服务,获得了基层团组织的广泛好评.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先后出版了大量有关上海青年工作的著作和文章,尤其是在团市委的直接领导下,用5年的时间编撰了全国第一部青年专业志书———《上海青年志》.
同时,青年研究中心还紧密配合上海团市委的中心工作,参与举办每年一届的"上海青年发展战略论坛".
青年研究中心的成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直接服务于基层,如参加《东方讲坛》的演讲、担任"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的学术顾问等.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作为青年研究的理论刊物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优秀研究队伍,在全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占24.
39%,高级职称的占29.
26%.
青年研究中心在青年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412后记为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促进沪港新三地在青年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上海市青年联合会联合香港青年协会、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共同举办,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青少年教育协会和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网络与青少年成长"———2005沪港新专家圆桌会议暨第五届上海青年发展战略论坛.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马春雷先生,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李跃旗先生,上海市综治办副主任、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蔡忠先生,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鸣博士,香港青年协会副总干事陈锦祥先生,新加坡国会议员,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顾问庄永昭先生,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主席李宏壮先生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期间,来自沪港新三地的30多位心理、医学、教育、社会学和网络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与青少年成长"这一主题,分别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估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矫治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等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这是沪港新三地青年组织和业界专家首次就青少年成长中的热点问题共商对策,把本次会议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对今后三地青年组织和业界专家的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马春雷先生、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鸣博士和新加坡国会议员、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顾问庄永昭先生十分重视本书的编撰工作,并欣然为本书作序.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李跃旗先生和上海市综治办副主任、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蔡忠先生也十分关注此项工作,多次给予指导.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傅安球教授对本书提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香港青年512协会督导主任李炎昌先生、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黄丽琴女士和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姚强、曹礼平先生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的有关人员参与了本书的统稿工作.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在编撰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2006年9月612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干预

TMTHosting:夏季优惠,美国西雅图VPS月付7折,年付65折,美国服务器95折AS4837线路

tmthosting怎么样?tmthosting家本站也分享过多次,之前也是不温不火的商家,加上商家的价格略贵,之到斯巴达商家出现,这个商家才被中国用户熟知,原因就是斯巴达家的机器是三网回程AS4837线路,而且也没有多余的加价,斯巴达家断货后,有朋友发现TMTHosting竟然也在同一机房,所以大家就都入手了TMTHosting家的机器。目前,TMTHosting商家放出了夏季优惠,针对VPS推...

随风云-内蒙古三线BGP 2-2 5M 25/月 ,香港CN2 25/月 ,美国CERA 25/月 所有云服务器均支持5天无理由退款

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为用户提供低价高性能云计算产品,致力于云计算应用的易用性开发,面向全球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解决方案与客户服务,拥有丰富的国内BGP、三线高防、香港等优质的IDC资源。公司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客户为尊、永续创新”的价值观,坚持”以微笑收获友善, 以尊重收获理解,以责任收获支持,以谦卑收获成长”的行为观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互...

VirMach:$7.2/年KVM-美元512MB/$7.2/年MB多个机房个机房可选_双线服务器租赁

Virmach对资源限制比较严格,建议查看TOS,自己做好限制,优点是稳定。 vCPU 内存 空间 流量 带宽 IPv4 价格 购买 1 512MB 15GB SSD 500GB 1Gbps 1 $7/VirMach:$7/年/512MB内存/15GB SSD空间/500GB流量/1Gbps端口/KVM/洛杉矶/西雅图/芝加哥/纽约等 发布于 5个月前 (01-05) VirMach,美国老牌、稳...

虚拟性成瘾为你推荐
u盘无法读取U盘无法被识别怎么办 U盘无法识别解决方法邮箱怎么写工作邮箱怎么填google竞价排名谷歌SEO与谷歌竞价的区别和联系手游运营手册游戏发展国主机开发怎么做 怎么开发主机iphone5解锁苹果5手机怎么解屏幕锁中国电信互联星空电信不明不白收了我200元互联星空信息费 求解网店推广网站怎么免费推广淘宝店铺?网易公开课怎么下载哪位高手指导一下,如何下载网易公开课啊?怎么上传音乐怎样可以上传本地音乐到网上?怎么上传音乐如何将电脑上的音乐传到MP3上
移动服务器租用 高防服务器租用选锐一 浙江vps 高防直连vps 如何注册网站域名 希网动态域名 域名优惠码 68.168.16.150 gateone 好看的桌面背景大图 万网优惠券 网通代理服务器 湖南服务器托管 卡巴斯基官方免费版 爱奇艺vip免费试用7天 hkt 酷番云 万网空间 登陆qq空间 国外免费网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