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剑潭雾毫

剑潭雾毫  时间:2021-03-22  阅读:()
改革开放实践·1·村头屯是这样包产到户的冯熙云雅瑶乡福田村村头屯,位于融安县北部山区,与桂林永福县百寿镇半洞村接壤.
该屯虽然地处偏远,但在雅瑶乡乃至融安县,算是实行包产到户较早的村屯之一.
后来笔者下乡到该屯落实山界林权,了解并记录了该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的全过程.
实行包产到户之前,该屯共有人口175人,水田192亩,竹林、松杉、杂木林100余亩.
由于长期搞大集体、吃"大锅饭",受出工一窝蜂,报酬"一呼隆"体制的制约,生产滞后,经济落后,是一个粮食不够吃、"超支户"多的贫困屯.
1980年春节刚过,村头屯新选了一个年轻的队长名叫夏纯贤,他高中毕业,不到30岁.
他上任后,立即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当年的生产计划和增产增收的措施.
会议开了两个白天和两个晚上,群众七嘴八舌,埋怨的埋怨,发牢骚的发牢骚,理不出头绪.
但是,其中有两种意见引起他改革开放实践改革开放实践·2·的注意,一种说:一年讲比一年好,年年穿件烂棉袄,还是这样搞下去,计划再好也没用.
另一种说:如今的大集体是多劳不多得,出工不出力,你看我,我看你,生产总上不去,还不如一家一户搞单干.
群众的意见表达了群众的愿望,都希望能尽快过上富足宽松的日子.
特别是"不如一家一户搞单干"这句话,启发了队长夏纯贤,他反复思考,但又拿不准.
因为当时在当地还没有哪个生产队敢这样做的,担心上面会追究责任.
他又召开队委会讨论这事,大多数队委认为,看来在这样"集体"下去是没得吃了,可是搞包产到户责任到人,上面还没有这个政策怎么办夏纯贤综合了大家的意见,他说:如果公开搞包产到户,上级肯定不同意,我想了个办法,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先分作业组联产到组,生产由组里安排和指挥.
于是,队里又开群众会,宣布了队委的决定:全队划分成4个作业组,自选组长,自由组合,接着按人口把水田、畲地、山林划分到各组,再分配好公购粮任务、提留,将耕牛、农具,包括改革开放实践·3·仓库、晒谷坪也分到各组.
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完成了这一步的工作.
分组以后,各组又接着召开会议,组里有了自主权,便"得寸进尺".
各组对队委的做法心领神会,来了个"一竿子插到底",按人口将水田、山林、土地、耕牛、农具包括谷种划分到各户,大件的农具几户共用,公粮购粮及上交提留由各户承担.
就这样,村头屯开始了包产到户的经营生产方式.
过后不久,公社干部和大队干部下乡检查春耕生产来到村头时,发现这个屯犁田耙田进度快,出工整齐,生产热情高,劲头足,还表扬了队领导得力,殊不知这其中的"新招".
然而,封得了坛口,却封不了人口.
村头屯包产到户的做法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全村,还传到了外村,纷纷仿照该屯的做法,包产到户之风很快吹开起来.
改革开放实践·4·大将建起新集市黄秀鹤1984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六个年头,我在大将乡(今大将镇)任党委书记,10月中旬,到柳州参加地委和行署召开的"三级干部会",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搞活农村经济的若干规定》.
这个文件一共作出了十项规定,其中一项是抓紧小集镇建设的规划和试点.
文中说到:"小集镇是农村工业的重要基地,是城乡商品流通和经济技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阵地.
把小集镇建设好是一件带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小集镇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必须切实抓紧.
"这段话深深地触动着我,脑海中浮现出大将那狭小的市场、简陋的墟亭和那拥挤的街道……大将街是大将乡党政机关的所在地,位于美丽富饶的浪溪江畔,距离县城17公里,它虽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成圩,但只有一条长不到改革开放实践·5·200米,宽不足6米的街道,两幢狭窄低矮的圩亭紧紧地挨在一起,果菜摊、鱼肉摊、牧畜摊全挤在里面;小食摊、杂货摊、衣帽摊只得沿街摆放.
每到晴天遍地是尘土,每遇雨日漫天是遮棚,每逢圩日到处拥挤不堪.
在那经济萧条、商品匮乏的年月,这种样子还勉强应付得过去,现在到了改革开放、商品活跃的年代,它显然是不适应了.
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势必会制约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
于是,在会议期间的小组讨论会上,我结合实际,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意见和打算,力举小集镇建设,得到与会者的拥护和支持.
会议结束,我回到大将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成员传达地区会议精神,并就如何落实地委、行署的部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当我提及扩建大将街集市时,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这些人简单生硬地说,征用土地手续难办,建设经费难以筹集,搞集市建设没有经验,莫要异想天开!
有个别的还攻击我是为自己树碑立传.
我作了耐心的说服和解释,最终还是改革开放实践·6·未能形成共识.
我知道,改革开放进行不久,有些人对形势发展象在"雾里看花",对党的政策持消极怀疑态度,对新的观念不易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再讨论,也是空话,再解释,也是枉然,倒不如先到群众中去了解乡情民意再说.
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带领几个乡干部,到工商所了解市场的容量和人流量,到供销社了解商品的购销情况,到村公所和街道了解当地农副产品的拥有量及上市经营情况,到县政府了解扶持政策,到县土地局了解土地征用的手续和环节,到县工商局了解建设集市的规划和要求.
每到一处,都向他们征求扩建集市的意见,竟得到众口一词的拥护.
作了调查研究,就有了发言权.
在乡干部会上,我把建大将街集市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设想作了详尽的分析,赢得了一片掌声,就连先前持反对意见的那几个同志,也向我伸出了强有力的援手.
行政就同行军打仗一样,当条件未成熟时,不要盲目冒险;当机会已经到来时,切不要坐失良机.
乡党委和乡政府趁熟打铁,成立了"大将街集市建设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乡长王元山改革开放实践·7·任副组长,覃洪文、杜浩潜、韦本辉、罗祯义、覃伟文、覃德群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大将集市的规划、征地、办证、筹资、施工等事宜.
筹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不到一个月,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通过县土地局协调,7.
5亩土地征集到位;县工商局和建委拿出了圩亭、街道、居民区的规划设计图;乡政府将林工商分公司(当时在乡镇设立的临时机构)销售木头的15万元作为起动资金,同时,县工商局拨给部分专款,又从规划区内的居民中筹集部分资金;施工单位落实到场;安排领导小组成员罗祯义同志负责工程监督.
同年冬天,新集市开始施工.
一时间,铲土车、运石车、拉料车来来往往,给这个山区小圩增添了几分喜气,机关干部、街道居民、学校师生都赶来看热闹,有的还自发放起了鞭炮.
工程队在争分夺秒地施工,监督员在日以继夜地督战,工程进展很快,只四个月时间,一条长二百米、宽九米,另一条长八十米、宽六米的主体街道开拓、硬化出来了;又用四个月时间,八幢各长三十六米、宽七米的圩亭基础、排水沟改革开放实践·8·挖好了;再用四个月时间,八幢圩亭建立起来了;又花了半年时间来硬化、美化绿化和布置,1986年8月上旬,大将新集市全部竣工,正式投入使用.
记得新集市开张那天,全乡人民象过年一样高兴,早早地来到集市上;悦耳动听的桔乡山歌一浪高过一浪,不少人用脚跺跺坚实的街道,用手摸摸光滑的摊台,用眼瞅瞅宽敞的圩亭,直夸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街道居民黄老伯激动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大将街哪会有今天!
"由于大将新集市是在改革开放后融安县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因此,县里在大将乡召开现场会.
会上,大家分析总结了该工程能够又快又好地建成的原因,一致认为,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惠农文件;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善抓机遇,科学决策;三是集市建设反映了全乡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四是施工队伍和监督人员认真负责,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
大将新集市建成以后,对活跃农村贸易、传改革开放实践·9·播科技文化知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回顾大将镇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更深刻地体会到当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改革开放实践·10·改革春风暖瑶村黄秀鹤"改革开放似春风,吹得瑶村暖融融.
不信请到东岭看,电灯亮来公路通".
这是一位瑶族歌手编唱的山歌.
他既唱出了瑶村的变化,又唱出了瑶民的喜悦,更唱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硕成果.
歌中提到的"东岭",指的是融安县板榄镇的东岭村.
它位于融安县的最北端,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柳州市的三江县接壤,北边有海拔高1080米的猫头顶,海拔高1174米的雨花山,海拔高1223米的翁古顶;东边有海拔高1350米的从白山,海拔高1450米的广福顶;村内有海拔高1180米的黄莲岭.
人们形容它是"山高水陡"的地方.
方圆近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零零星星地散布着上东岭、下东岭、田垌、水鸭冲、莲塘坳、大塅、上河、大燕、毛坪、大岩、翁古、中寨、同毛十二个屯,现有人口860人,全部是瑶族农民.
改革开放实践·11·东岭村瑶民祖祖辈辈住的是木楼竹舍,穿的是家织土布,吃的是杂粮兽肉,点的是松木块片,走的是盘山小道.
因此,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东岭是个瑶民村,山高水陡路难行.
要到那里打一转,身上皮肉瘦几斤.
"这样的境况何时才能改变解放后,党和政府总在思考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长时期来,采取了照顾、救济、免税、扶贫等措施,但收效不大.
直到改革开放,难题才一个个地被化解.
1988年秋天,在广西壮族治区政协离休的莫可量老人来到板榄,与乡领导商量给东岭村修筑公路的问题.
他动情地说,他在融安工作时,曾在东岭瑶寨搞土改,那里山高、路远、人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后,总想为那里的瑶族同胞做些实事,总因条件未成熟而耽误了,现在离休了,想在有生之年了却这个心愿给那里修条公路,解决运输难的问题.
板榄乡的领导们很为莫老"心系故土"的崇高情怀所感动,于是连夜书写报告,第二天呈送到县,第三天上送到地区,一个星期后就送到了自治区.
莫可量的夫人方甫华同志在区交通厅任职,她为这件事上下改革开放实践·12·奔忙,左右张罗.
不久,这个项目通过扶贫渠道批下来了.
1988年冬,"龙(纳)东(岭)公路指挥部"挂牌成立,由县扶贫办、县交通局、板榄乡政府、龙纳村公所、东岭村公所为成员单位.
板榄乡派吴世强副乡长任副指挥长,专抓这条公路的修筑.
公路的测设、招标、拆迁、开挖都比较顺利,但由于县里配套的资金不到位,区拨资金只能修到龙纳村的盘龙屯,尚未进入东岭村境内.
乡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继续联系自治区扶贫办和民委、财政厅.
在上级的积极扶持下,2002年,公路终于修到了村民委办公室所在地水鸭冲,2006年又延伸到至田垌和上东岭.
从板榄街至东岭村的公路全长37公里,其中龙纳至东岭新修公路长17公里.
东岭村通公路难,通电更难.
由于东岭村屯分散,彼此之间不是深涧河谷就是崇山峻岭,架设供电线路谈何容易!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国家、社队提供资金、材料及发电设备,农民自出劳力,县水电部门派员指导,在田垌屯修建一座装机容量100千瓦的小水电站,试图解决当地改革开放实践·13·用电难的问题.
电站修成了,也试机发电了,可就是因为架线路难,未能投入使用.
1990年冬,乡政府领导和县民委领导从该电站的厂区沿输水管道、水渠一直到蓄水坝,一一仔细察看,试图恢复电站发电,造福于民.
当他们将想法和勘察情况汇报到水电局时,却遭到否定,一位领导摇摇头说:"想恢复田垌电站难哟,这座电站已被我们判了'死刑'!
"东岭通电因此被打入了"冷宫".
没有电灯的日子最难熬,东岭村民用不上联网电,就寻思着自行发电,解决照明问题.
他们买来高水头微型发电机,利用高水位的优势,引水到门前屋后装机发电.
在乡政府的引导帮助下,这种轻巧、省力、节钱、方便的发电形式发展很快,每个屯都有.
但是,它有覆盖面小,不安全、易损坏等弱点,不容易推广普及.
所以,缺电问题仍然制约着东岭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2004年,县人民政府派出施工队伍挺进瑶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帮助瑶民架设高压输电线路.
2005年底,就有上河、大段两屯用上了电;2006年,水鸭冲、田垌、下东岭、上东岭相继通电.
到2008年底,毛坪、大岩、翁古、改革开放实践·14·中寨、同毛等村也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如今的东岭村通了公路有了电,那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逐步地得到开发和利用;那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明显的得到改善,今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这个"躲在深闺人未识"的瑶族"少女",将会焕发出她那迷人的风采.
图为市政协、民委及县政协领导在东岭村田洞屯与群众共庆通电时的情景改革开放实践·15·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融安县交通事业大发展见闻韦谋清本人是一位文学和摄影爱好者,每每登上浮石镇沙坪坳山顶或沙坪通往东起乡半山腰的油路上,一条笔直的二级公路(209国道线)和一条蜿蜒的通乡油路,在太阳光的反射下,似一条银白色的带子伸向远方,显得十分壮观,使我发出内心感叹:是呀,改革开放30年,融安县的交通事业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形势喜人.
换句话来说:它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并不夸张.
国道似玉带,飘拂在融安南北忆往昔,曾记否解放初期,融安县只有一条柳长公路,这条从融安至柳州的国道209线,总长为119公里,现在改扩建后为112公里,缩短了7公里.
家住在国道209线旁的退休干部覃明深有感触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这条国道线原是三级泥沙路,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泥改革开放实践·16·浆四处溅.
到柳州办事的人,一般都要住宿一个晚上.
如今,去柳州市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到,方便得多了!
"是呀,尤其是国道209线长安至大良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由泥沙路改为水泥路),长53.
74公里,投资11496万元,2000年3月12日开工,2001年12月31日全线通车.
如今,这条玉带似的国道线从南至北,贯穿融安,直往湖南、贵州方向延伸…….
.
由于融安县水陆交通便利,加上招商引资政策好,有许多客商和外资企业纷纷落户融安,发展自已的事业.
例如:近年来,有广西融安粤桂有限责任公司、华海木业有限公司等45家外资企业落户融安,仅2007年,为地方上缴税额4019.
1万元,从而促进了融安经济的快速发展.
融安县交通局领导高兴地对记者说:"改革开放30年来,融安县的交通运输状况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国家对交通事业的重视,加大投入;二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交通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也增加了投入.
我们通常讲'要致富,先修路',只有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外商才愿意进来,我们的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我们的群众才有奔头,我改革开放实践·17·们的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省道乡道似金带,牵引融安经济大发展"贯穿融安县境内的不但有国道线,还有省道线(公路),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县交通局某工程技术人员对我们说道.
是呀,据我了解:省道S306桂林两江至融安浮石改建三级油路工程,总投资2909万元,于2004年1月动工,2006年9月完工.
省道20171至桥板通乡油路工程长21.
57公里,投资666万元,2003年10月动工,2005年9月完工,使公路沿线2个乡镇13个行政村137个自然屯21998人受益….
.
,沿线群众怎能不感谢党和政府呢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对乡道改建工程,有两个事例最为典型:一是大坡乡至县城长安沙土路改建为水泥路最受群众青睐.
大坡乡至县城长安虽然仅有短短的21公里,但过去坐班车足足花一个半小时才到.
2006年8月动工改建水泥路面工程,总投资780万元,通车后,路程缩短了2.
1公里,群众出行便利多了.
大坡乡有个65岁村民陈辉用本地口音,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水泥路那就方便多改革开放实践·18·了啵!
一个是时间缩短了,原来一个半小时才到长安,现在30分钟左右就到了;第二个路面平坦,没象以前坐车到长安一身都痛,好象骨头要散架去,同时现在灰尘也没有恁大了,进乡里面的车辆也比过去多了,想什么时间去长安都行,没有象过去恁子等久久的".
听,群众的语言多么朴实,群众盼公路改建的心声多么迫切!
二是浮石镇沙坪至东起乡油路工程改建颇受群众欢迎.
东起乡位于我县东南面,乡政府驻地距离209国道12.
7公里,全乡面积只有7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是融安县最小的乡镇.
2002年以前,由于道路不通,信息闭塞,东起乡的群众几乎与外界隔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群众经济来源仅仅依靠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活水平低下.
当我们谈到过去与现在对比时,当地63岁村民覃显胜对记者说:"莫讲以前啦,以前去走亲访友,走路还无所谓,最怕的是出去买东西,都要肩挑背驮,好辛苦的.
你看种田要买肥料,要缴粮谷,哪样没用挑肩挑好着力的呀,现在想起来都怕".
2002年,东起乡通乡公路(沙土路)通车,告别了柳州地区唯一乡不通公路的改革开放实践·19·历史.
2003年8月,浮石镇沙坪至东起乡油路工程改建,全长12.
7公里,投资380万元,于2005年5月完工.
东起乡通乡公路建成后,改变了这里群众出行以"步"代"车"的历史,同时也给全乡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该乡党委政府领导带领人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桑蚕、甘蔗等经济作为增收的目标,2007年,全乡群众人均纯收入达2463.
68元,是2002年人均纯收入728元的三倍多;全乡财政收入也由2002年的19.
2万元(不含农业税34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39万元(国家已免农业税).
融安县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令人振奋,1989年底,全县修筑的公路只有36条,长588.
1公里,仅1993年至2002年,全县共投资18786.
14万元,新建(改建)公路总长352.
03公里,尤其是近年来,先后投资6600多万元,完成了对全县大部分乡镇通乡油路改建及村屯公路修建工程.
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县12个乡镇,有9个乡镇通柏油路或水泥路,还有大将、板榄、雅瑶三个乡镇的油路改建工程正在施工当中,有望明年底就达到全县乡乡通柏油路或水泥路了.
改革开放实践·20·村道屯道似便民带向边远的山旯旮延伸村级道路建设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绩的最好体现,我县12个乡镇共有137个行政村,在1990年以前,全县通四级路的行政村只有4个,总里程仅有174.
72公里.
从1990年起,县委、县政府开始加大对农村四级路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从1990年至2007年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500多万元,修建村四级路102条,总里程长303.
69公里.
至目前为止,全县只有鹭鷀洲和大洲两个行政村未通公路(因为是洲上,四面环水,洲内也有公路),全县有112个行政村通客车.
大华是大将镇最边远,最贫困的行政村,在2004年以前,通往大华村的只有一条机耕路.
2004年全县开展农村"三项"大会战,大华村修通了村级公路,现在还开通了班车专线.
大华群众对着记者高兴地说"以前我们到大将镇政府办事,要走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然后再坐车,所以到镇政府办事,来回足足要一天时间.
现在通路通班车,半天就可以了,还有半天可以忙农活、搞生产".
村级公路的全面开通,推动了屯级机耕路、改革开放实践·21·甘蔗路的快速发展,且延伸到融安最边远的山旯旮自然屯,形成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以及屯道,从上到下,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从而推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运输业的发展,1990年元月开始,融安县交通局成立了汽车客运中心,全县当时只有客车44辆,客运量70.
36万人次;到2007年已增加到83辆,客运量达120.
23万人次,周转量达11040.
5万人次.
同时,为了满足乡镇客运的需要,方便群众出行,2006年,县委、县政府在板榄镇修建了一个五级客运站,成为全县第一个拥有客运站的乡镇,同年6月投资15万元,分别建成大将镇东潭、大坡乡泗岭、泗顶镇三坡等3个便民候车亭.
1978年,全县有货车12辆,挂车7辆.
至1990年,全县机动车辆增加到156辆,到2007年底止,已增加到22300辆,其中大中型客车83辆,大型货车518辆,小型汽车2800辆,低速汽车423辆,摩托车(含轻便二轮摩托车)18477辆,拖拉机880辆,还有三马车、柔姿车共2113辆,摩托车基本在农村普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县盛行、且被改革开放实践·22·老百姓视为家宝的自行车现在在农村也极少见了.
另外,横贯湖北、广西、湖南三省(区)枝柳铁路融安段于1970年9月20日正式动工,1973年5月20日铺轨到达融安站,1975年7月,融安至柳州区段开始"监管运输",1982年12月21日全线验收后,由国家营运.
198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运输部门,在我县建立"融安县军供站",负责接待往来部队官兵.
水路方面:1986年1月20日,成立"融安县航务运输管理所".
1990年,全县有长航木质运输船27艘,至2002年,全县营运船舶增加到134艘.
融安县交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首先极大地改变了当地交通严重落后的现状,消除原有因路况原因的交通安全隐患,给当地群众运输生产、生活物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次是减少了运输成本,并使大量的农副产品得以正常运输,促进了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村群众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再次吸引了外地客商到我县各乡镇、村收购农副产品,解决销路难的问题,农民不用花运费把农副产品改革开放实践·23·拉到外地卖,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同时也调动了农民投入发展桑蚕、甘蔗、青蒿、金桔、罗汉果等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其产品通过水路、陆路及火车销往区内外,推动了融安"第二次创业"的发展.
全县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335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1.
6019亿元.
融安县最边远的山乡,曾被人们称为四十八弄的桥板乡群众覃聪,今年已有70岁了,当他接受记者采访,谈到他的亲身感受时,他用一首山歌表达他的心情,也代表了群众的心声:"桥板是个山旯旮,过去称为'土匪窝';改革开放路通了,汽车爬上山坡坡;水陆交通大发展,群众出行便利多;感谢党的好领导,出行群众心里乐!
"改革开放实践·24·农民免交"皇粮"了冯熙云2004年夏收时节,我县广大农民收割早稻后,仍按以往的习惯,把稻谷晒干风净,作好上交公粮的准备.
谁也没料到,就在这年7月,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通知,宣布取消农民负担的公粮(含代金)任务.
听到这一消息,很多农民感到惊奇,有的则将信将疑,但这毕竟是现实,农民上公粮的确成为了历史.
种田纳粮,不知沿袭了多少个朝代.
因而公粮就被称为"皇粮国税",这在农民中已形成了很深的观念.
解放后,融安县的公粮作为任务按户征收是从1953年开始的,1955年又实行"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1960年受"浮夸风"影响,征收数量为635万斤,征了"过头粮".
完成最少的是1985年,数量为197.
5万公斤,正常年分为250多万公斤.
征收公粮的同时还有购粮.
改革改革开放实践·25·开放前,融安县的公粮一直是县财政的一大支撑.
农民也把上交公粮作为义务,是爱国行动,积极自觉地完成.
当然也总有一些农民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按时如数上交.
因此,每年的秋冬季节,县、乡、镇、村都要把催收公粮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组织力量派出大批干部下乡催交公粮(含代金)入库,还采取了发布告,关闭粮食市场,限制和打击个体粮贩等行政手段,以保证公粮入库工作顺利完成.
取消公粮是惊世之策,利民之举.
广大农民真正体会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得到的实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许多农民感慨地说,农民免交"皇粮",说明我国经济实力雄厚了,这是我们农民之大幸.
但也有些老者心存忧虑,如雅瑶乡雅瑶村江口屯一位82岁的曾姓老人讲:国家连公粮都不要了,全免了,一旦发生战争或大自然灾害,国家去哪要粮食能应付得了吗我可以宽慰这位老人:不必担心,国家什么时候需要征粮,什么时候需要免除征粮,是经过慎重、严密、改革开放实践·26·科学的测算的.
现在农民免交"皇粮"了,证明我国改革开放30年国力在大大地增强了啊!
改革开放实践·27·女子旱地组陆居泰1979年3月,板榄公社里鸟一队女子旱地组是当地较早包产到组,责任到组的大包干生产组.
它的成立,改变了里鸟一队的面貌,使其从一个贫困落后的生产队跃为全自治区林业先进生产队.
当时,我所在的里鸟一队很穷,而且问题多矛盾复杂,队里还欠信用社3000余元贷款,社员粮食不够吃,更无零钱花,谁愿挑生产队长这个担子呢不管怎么样,总得有个人排工呀.
一天,临时当排工员的生产队会计召集社员们在晒谷坪上开会选队长,推选这个这个说不愿干,推选那个那个说不敢当.
于是有人提议用抽签的办法,谁抽得签谁当,但是有人反对.
会议开了大半天,最后有人提议:"你们看让陆居泰试当好不好"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不久,"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受到批判,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人们喜笑颜开,有如春风扑面的感改革开放实践·28·觉.
这个在"四清"运动后期被错划为富农成份的青年,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欣然接受了社员们的信任.
挑上生产队长这个担子,全队134口人的生活重担就担在肩上.
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积累和征求广大社员的意见,我提出四大生产措施:一是兴建虾公形水泥拦河大坝,改虾公形段38亩望天田为保水田;二是取消"大寨式"评工计分方法,统一以计件工分为主;三是放人出去搞副业,每人每月交36元;四是成立旱地组.
大部分社员都同意上面这些措施,男劳力首先报名出去搞副业,为了保证队里农活不被耽搁,我决定旱地组全部用女将.
我先草拟了承包合同:女子组用八个正劳力,一个半劳力,承包已开挖和准备开挖的正坤屋背、割喉冲、云盘界、定坤屋背一百余亩的旱地,全年交纳生木薯35000斤,并负责把这百余亩地套种上油茶.
完成任务,按当年312月个人工分最高的七点五倍付给该组.
开始没人报名,我就帮我妻子韦碧仙报了一个,会计杨通明也帮他妻子报了一个.
这样就开始有人报名.
最后落实女子地旱组由陈贝英、陆春、向鸣凤、韦登元、陆桂鲜、刘龙鲜等七个半劳力改革开放实践·29·组成.
由于生活困苦,这七个妇女都显得瘦小,有人戏称她们为"瘦老婆旱地组".
女子旱地组与队里签了合同后就脱离了队里的农田生产,完全投入旱地生产,整天挖地,整地,种杂粮,种油茶.
女子旱地组灵活机动,在大包干下又经常小包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产积极性.
这一年,还未到年底,女子旱地组就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除完成向生产队交杂粮任务外,她们每人还分到2000余斤生木薯,同时还种下一百多亩茶油籽.
队里按《合同》付给她们工分.
这一"创举"也曾引起过个别大队干部和队内少数社员的质疑,也有这样那样的风言风语.
可是,到了1980年初板榄公社选举第八届人民代表时,我被推选为乡人民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会议.
由于成立了女子旱地组,我们队大部分荒山都种上了油茶树,大大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造林任务,因此,被评上融安县和自治区林业先进生产队,得到上级的奖励.
里鸟一队从此甩脱了贫穷的帽子.
改革开放实践·30·修公路建墟亭黄显德大坡乡同仕村同仕屯,地处融安县东北部山区,该屯四面环山,寨背有一片古老森林,树木郁郁葱葱;寨前有一片肥沃良田,还有一条湾湾的河水(此河叫鲤鱼江),河水清清,环境非常优美.
同仕村历来盛产杉木、竹子、金桔、板栗……特别板栗甚多,素称"板栗之村".
同仕村解放后七十年代初期,还是个比较封闭的地方,未通公路,没有墟亭,与四周墟场距离很远,距长安40华里,大坡25华里,大将30华里,雅瑶70华里.
这里的农副产品大部分运往长安,人们用肩挑步行.
赶长安街的人半夜起床走到半途天才亮,回来走到半路天就黑了,点火把赶路,非常艰难.
村民有句顺口溜"去长安,两头黑,肩痛脚肿走不得".
赶一回长安街,回来要休息一两天,群众宁愿农副产品沤坏,也不愿改革开放实践·31·去赶街.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品越来越多.
这里的群众迫切要求:一是修同仕公路;二是在同仕屯建立墟亭,设立圩日.
1974年县委调我到大坡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分管生产.
我决心在我任职期间为家乡人民作点贡献,办点实事,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
1974年长安至大坡公路路基已挖好,但还有三座大桥未建(岗伟、泗岭、江口),于是我亲自坐镇抓公路建设.
大桥建成后,我就着手抓泗岭至同仕的公路建设.
原来林业部门只计划修建泗岭至山寨这段林区公路,我得此计划后就和供销社主任韦国彦(关塘人)商量,争取把公路开到同仕,并得公社党委和林业部门的同意及支持.
于是抽调全公社各生产队部份劳力投工修建泗岭至同仕公路,筑路民工达四百多人,经一年多的奋战于1976年修成通车,实现了同仕群众第一个愿望.
再就是建立同仕墟亭.
为了加强小墟镇建设,繁荣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于是我与黄绍贵(时任大坡供销社同仕分改革开放实践·32·社负责人)、黄元兴(时任同仕大队党支部书记)商量,倡议在同仕设街日,建墟亭.
以大队部名义出通告,宣布从1976年起设立同仕街日,三天为一街(同仕—长安—大坡).
后来同仕街日逐步形成,并得到工商部门重视与支持,通过有关部门的拨款,地方捐资,献工献料,建成同仕墟亭.
同仕墟亭建成后,雅仕、板茂、大华等地的群众都来赶同仕街;外地老板纷纷进同仕收购农副产品,同仕街日益兴旺繁荣.
公路的畅通和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增加了税源,人民群众也得到了巨大的实惠.
改革开放实践·33·融安县历年录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名录吴国树改革开放后,融安县基础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教育质量稳定提高,高考升学率连年翻番,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不少学生成绩出类拔萃,考入国家最高学府.
2006年,融安高中培养了本校首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
现将曾在我县各中学就读后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名单分列如下:姓名性别籍贯考入时间校名专业曾就读中学初中高中石立男长安镇1986年清华大学融安中学柳地民族高中雷鸣男长安镇1990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长安中学柳地民族高中韦尚文男板榄镇1992年清华大学水利电力系板榄门楼中学柳地民族高中覃建洲男浮石镇1995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浮石二中柳地民族高中袁为男长安镇1998年清华大学水利电力系长安中学柳地民族高中艾哲哲男长安镇2002年清华大学化学专业铁路中学柳地民族高中黄松男长安镇2002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县二中柳地民族高中覃敏华男长安镇2002年清华大学材料与工程系县二中柳地民族高中覃庆权男潭头乡2002年清华大学热动力专业潭头中学柳地民族高中袁金琥男长安镇2003年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长安中学柳地民族高中王馨女长安镇2004北京大学法律系融安中学柳地民族高中梁正发男东起乡2006年清华大学电子专业东起中学融安高中王昕女长安镇2008年清华大学社会人文学院浮石中学柳州市高中吴昊女长安镇2008年清华大学国际金融县二中柳州市高中改革开放实践·34·2002年,融安籍在柳州地区民族高中就读的艾哲哲、黄松、覃敏华、覃庆权四位学生同时考取清华大学.
当年该校共考取清华学生9人,融安籍占了4名,一时在桂中大地传为佳话.
他们都是在融安99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柳州地区高中的优秀学生,为融安人争了光,融安人民为他们感到骄傲.
2004年,王馨以满分900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为当年广西高考文科状元.
《柳州日报》以《这个女孩不简单》为题报导了她勤奋学习的事迹.
该生在融安先后就读于县实验小学和融安中学,1998年在小学时写的《爱国要落实在行动上》曾获得全国读书活动特等奖,小学和初中的良好教育,为这位文科才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融安高中学生梁正发以647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为柳州市辖6县唯一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是融安高中创办以来首位本县培养的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是融安高中办学史上光辉的一页,标志着融安高中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融安学子纷纷考取国家的最高学府,有的毕业后已远渡重洋,到美国深造,反映融安大地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融安人向来崇尚教育,深知科教脱贫的道理,甘于含辛育子.
融安人重视教育,擅于教育管理,育人有改革开放实践·35·道,代代传承,人才辈出.
今日之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融安在八桂大地一定会赢得更多更高的赞誉.
迎来文化春天·36·到大上海舞龙陆居泰龙年春节,我们融安组织了一支以浮石镇舞龙队为主体的龙狮队到大上海去表演,向中外游客展现我们桔乡人的民间技艺.
1999年春节前夕,原桂林市文化局长祝锦炎给我们提供一条文化信息;农历2000年是龙年,上海许多单位想在龙年春节期间邀请外地舞龙队前去表现技艺,迎接新千年.
祝局长是融安人,有个好机会,他就想到我们这些老乡.
他当即与时任县文化局长的唐云端、副局长的我联系,要我们组织龙狮队到大上海去,扩大融安的知名度.
我们当时就表示同意去,我们也同时想到浮石舞龙队.
浮石舞龙队的彩龙扎得威武雄壮,栩栩如生,舞龙青年膘悍有力,舞步既扎实又有韵味,又不怕鞭炮烧.
记得是1990年春节,浮石镇舞龙队迎来文化春天迎来文化春天·37·200余人,四部大货车,在时任浮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龙功积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开进县城,给县领导和全县人民拜年,顿时县城长安出现万人空巷,人们争相观看,以激烈的鞭炮迎接这支舞龙队,热闹非凡,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决定以浮石舞龙队为主体,到上海去!
2000年2月2日(农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广西融安舞龙队正式成立并起程赴上海.
临行前,原桂林市文化局长祝锦炎,我县领导龙功积、刘向群,县文化局长唐云端为我们送行.
我任领队,县文化馆副长覃辉、浮石文化站长韦建娥任副领队.
男子舞龙队队长是余士寿,队员有:王明杰、胡锦明、黄远明、黄付坚、冯异军、覃中军、余继林、张建柳、梁峰、黄达、陈志刚、胡冰.
女子舞龙队队长是龙爱清,队员有:魏息群、韦素娥、黎素清、石婉娟、余凤云、龙建平、邝丽仙、胡锦殊、唐福云、沈美莲、王育芳、黄彩平、秦秀群.
舞狮队长是莫英云,成员有:韦德顺、莫英全、莫英华、莫英学.
韦德顺是大坡乡青年农民,他擅长杂技.
迎来文化春天·38·2月3日晚,我们一行25人到达繁荣的大上海.
与我们签约的上海丽都文化娱乐公司安排我们在上海野生动物园迎客区表演.
2月4日是大年三十晚,我们在异乡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年夜.
初一,我们就开始表演.
从初二起,游客聚增,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涌进这个偌大的动物园观看.
虽然天气都在零下二、三度,但我们的队员表演起来很卖力,拿出看家本领展现出我们的技艺,时儿让彩龙腾空,时儿是狮子滚绣球,赢得中外观众的阵阵喝彩.
有的游客要求我们多演一场,队员们又不辞辛苦高兴地满足观众的要求;客人要给红包,我们的队员都谢绝了.
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及其他地方电视台的记者连续几天来采访我们.
转眼到了元宵节,园里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和动物表演,这天也是我们在上海表演的最后天.
我们虽然只在这里生活了半个月,大家对这里有了一定的感情.
这一天游客更多,我们表演更卖力.
园里的领导在我们临离开这里时,用专车送我们进动物园区游览,在那里我们看到放养的东北虎、华南虎、非洲狮、野牛、大象、野马…….
迎来文化春天·39·2月22日,我们胜利完成任务,离开上海回县.
受到县领导的亲切接见.
迎来文化春天·40·复出的《刘三姐》在融安廖秋元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苏里导演、黄婉秋主演的电影《刘三姐》,1965年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映.
但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的到来,《刘三姐》被定为"文艺毒草",遭到严厉批判,被封存停映,打入冷宫,从此与世隔绝.
时隔十二年之久,到了1978年"文革"运动结束后,喜从天降,《刘三姐》获得解放,被重新放映.
1979年元月,影片《刘三姐》到了融安,在融安电影院放映四天.
消息传出后,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长安城内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不知晓.
县城周围的村寨和下面各个乡镇的农民群众,得知这一讯息后,纷纷从四百八方赶来,集结于长安观看《刘三姐》.
邻县的三江、融水县亦有人奔赴融安观看《刘三姐》.
一时间,长安镇的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旅社、客店顿时都往满了人,还有不少人住在亲戚朋友家.
更有人带来干粮,在街边露宿.
饭店、迎来文化春天·41·餐馆、饮食、小吃、糖、烟、瓜子、果品等的生意一下红火起来,整个县城热闹非凡.
第一天映出八场(日四场,夜四场),场场爆满仍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
夜四场结束时已是下半夜的三点多钟了,但观众的观影情绪非常高涨,势头有增无减,影院门前,观众厅里,观众仍相当拥挤,门前街上人群川流不息,骑楼和街边都站满了人,售票窗前排着长龙的购票队伍久久不愿散去…….
一言之,都在等待要看《刘三姐》.
《刘三姐》全片放映需要100分钟,连同进出场时间一场共需二小时,如果昼夜放映,能映十九场,可是,观众愿意看吗请示地区公司,要求延长放映片期,地区公司不同意,说会打乱全地区的排片计划.
增加座位过多,映场空间有限,不够安全,增加一、二排座位只能是杯水车薪,唯一的办法是增加场次.
作出决定后,从第二天开始,影院工作重新安排,县公司抽出人力协助,将放映、售票、验票,影场管理各组成两套人马,进行人停机不停的"三班倒"放映.
从上午8时开始一场接一场通宵达旦地放映八场,总共放映六十四场,观众达56800多人次,收入7900迎来文化春天·42·多元.
当时工作之累是可想而知的,那时没有奖金,每天晚上每人只领取三角钱的夜餐补助费,但同志们被观众看电影的激情所感动,人人工作心情舒畅,劲头很大.
放映四天后,《刘三姐》离开了融安,但人们对她却念念不忘,津津乐道,不时谈论着观看《刘三姐》的诙谐趣事.
趣事一:卖"高价票"和买"高价票".
一天,有人问买"高价票"的老者:"你老怎么会想到买'高价票'的呢"老者望着那人迟疑了一下说:"唉!
你有所不知,我从大将出来在立新旅社住了一个星期等看《刘三姐》,几天下来都买不到票,情急之下才想出这个办法,谁知此办法真的凑效,我不惜'重金'花三角钱买得一张票,终于如愿以偿观看了《刘三姐》.
"那个人听后伸出拇指,对老者十分折服地说:"你真的有头脑啊!
佩服,佩服!
"趣事二:放映《刘三姐》的第三天,县委书记韦宗芬亲临影院了解情况.
原来是县里正在修建石门水库,不知是哪个大队(总共十个大队一千多人)的两百多名民工不知去向.
工地停工,迎来文化春天·43·好不使人着急.
后听说是民工集体放假到县城观看《刘三姐》,故亲自到影院查看.
看到观众激情高昂地观影场面,证实确有其事也就放心了.
当时影院经理向书记请示,是否停映,韦书记笑了笑说:"不碍事,你们照常放映吧!
"趣事三: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原县公安局副局长韦显国同志和几位老友在广场散步,边走边聊.
他说,往年公安局院内各家各户的腊味(腊肉、腊肠、腊鸭等)都要吃到来年的二、三月,这次放映《刘三姐》,家家户户住满了亲戚朋友,而且一住就是好几天,主人少不了每天都拿出好吃的招待客人,腊味还能少得了吗它又能剩多少呢在旁的一位老友打趣道:"我们革委大院的情形和你讲的是一个样,所有的腊味是一扫而光,哈哈,哈哈!
"更有趣的是,听说有一农村青年,前后共看了七场《刘三姐》,看得如痴如醉了,试想,那些看二至三场的观众又有多少,你能统计得了吗万人争看《刘三姐》,在融安电影放映史上是第一次,在地区和自治区也实属罕见,壮哉!
壮哉!
但人们不禁会问,《刘三姐》首映的情况如何迎来文化春天·44·据查,1965年,《刘三姐》首映三天,放映二十一场,观众达15000多人次.
而这次复映却为此轰轰烈烈,岂不怪哉,原因何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文革"十年期间,人们的文化生活除电影外,其他是一无所有.
虽然天天放映电影,但影片是非常有限的.
在"四人帮"操纵下,大肆批判,能放映的影片几乎是微乎其微.
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是"百看不厌"百映不烦,剩下的是《新闻简报》,样板戏就不用说了,那是"老子天下第一",到了文革后期,才陆续放映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三个友好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
其他外国片根本不沾边.
当时流传着:"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莫明奇妙'"的顺口溜.
文化生活的枯燥无味是不言而喻了.
饱受十年文化饥渴之苦的人们,如今看到了《刘三姐》,为久旱的禾苗逢甘露,怎不尽量吃饱渴足,怎么不看谁人不看不睡觉也要看,而且要看它好几场,直到看饱才算.
其二:融安的山歌文化历史悠久,人们酷爱唱山歌,有些地方唱山歌已成风俗习惯,遇上办迎来文化春天·45·喜事、好事的人家均举行山歌集会,通宵达旦地唱山歌,以此祝贺.
板榄乡的"三月三"早已闻名区内外,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长安,每逢圩日,附近农村的青年男女、老人、街道居民及一些退休干部职工,三五成群地聚集于树阴下或广场边对唱山歌,寻求乐趣.
《刘三姐》全剧以对唱山歌贯串始终,音乐优美动听,歌词生动,意义深刻,脍炙人口,耐人寻味.
使人看后听后久久不忘,从中获取不少的教益.
其三,首映《刘三姐》时,那些未成年的娃娃们经过十个春秋,成长为一代青年,他们是观映复映片《刘三姐》的一批新观众.
因此,观映复映的观众比观映首映的观众自然是多了.
后来,复出的《刘三姐》虽然多次到过融安,然而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刚刚复出的那次,它那辉煌的一幕,如今人们仍记忆犹新.
迎来文化春天·46·抢修中小学危房吴国树1988——1990年融安县开展的抢修中小学危房工作,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多,取得成绩之大均为建国后之最,在融安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抢修中小学危房的紧急通知》(桂政发[1988]20号文件),融安县人民政府迅速落实,及时转发自治区紧急通知文件并下发《关于明确责任,落实集资措施,加快抢修中小学危房工作的决定》(融政发[1988]126号文件),对抢危工作作出部署.
首先对全县中小学校舍情况进行排查,掌握灾情.
危房状况触目惊心: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189984平方米,其中严重危房38963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0.
5%,一般危房36369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9.
14%.
这些危房大都是人民公社初期生产队献工献料兴建的泥木结构校舍,经几十年的迎来文化春天·47·使用,门窗墙体损坏十分严重,窗无玻璃,极其简陋,有的如凉亭,更有甚者,有8个教学点还是在清朝时代建造的民间祠堂里上课,年久失修,潮湿昏暗.
全县有900多位教师,15000多学生每天工作、学习在危房里,严重威协师生安全,而且危房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柳州地区行署先后发出11个关于抢修中小学危房的文件,把抢危列为地委、行署要办的八件实事之一.
1988年4月,县、乡、村三级成立抢修中小学危房领导小组,县抢危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陈家谅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县委一名常委、县人大一名副主任、县政协一名副主席担任,下设抢危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长担任,副主任由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和教育局一名副局长担任,主持抢危日常事务.
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对抢危高度重视,县委书记肖凤培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和部署抢危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抢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当作救灾任务来完成;县长毛裕玲要求各乡(镇)要安排一名副书记专门抓抢危,不按时完成任务要迎来文化春天·48·追究责任.
要积极开展好抢危集资,加大抢危投入;副县长陈家谅,周美莲深入各校查看危房,具体指导抢危工作,还亲自到各企业找领导谈话,为抢修危房筹措资金,人大主任韦金生深入大良各校点,了解资金筹措情况和抢危进度、工程质量;政协副主席胡定铭带领一个考察组深入大良、沙子、雅瑶等乡镇进行调研后,又带考察组赴柳城县考察外地抢危情况,回来后将本县抢危工作情况结合外地工作经验向县委、政府提出了很好的可行性意见,县委、政府采纳了考察组的意见,把全县抢危工作推上新高潮.
各乡(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仍加大了抢危投入,其中东起乡投入16万元,泗顶镇25万元,桥板乡8万元,浮石镇12万元,大良镇15万元,全县14个乡(镇)财政投入119万元.
同时在群众中掀起捐资热潮.
县委、政府及各科局负责人均捐资百元以上,捐资万元以上的有县粮食局、矿产局、木材公司,亚新矿等单位,捐资千元以上的个人有8人,大良镇建筑队张福声个人捐资八千多元,大乐银洞村盲人韦汉初将编迎来文化春天·49·箩筐卖得的一点工钱也捐给当地学校建校.
当时不少乡(镇)师生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给捐资万元以上的单位和捐款500元以上的个人送光荣匾,褒奖大额捐资单位和个人的大幅标语随处可见.
全县1988年共集资140万元,1989年集资78万元,1990年集资380万元.
广大群众直接参与抢危工作,很多偏远山区的学校,由于不通公路,村委发动群众用肩挑人抬,往返几十里山路为建校义务搬运物资,村里的能工巧匠为建校义务献工,例如,大良镇的马蒙小学,全村群众捐资2700元,回建了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建校所用木工、水工、搬运工等全部是群众义务献工解决.
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节约了大批抢危经费,也加快了抢危进度.
全县中小学师生利用寒暑假参加抢危义务劳动,每年安排10——15天.
副县长陈家谅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到开展义务劳动成效显著的学校召开现场会,推动各校师生义务劳动蓬勃开展,全县师生义务劳动共计达18万个工日.
迎来文化春天·50·按照县政府1990年3月15日所发的33号文件规定,桥板、泗顶等六个经济较困难的乡(镇)严重危房推倒后,每回建一平方米校舍,县财政补助30元,其他乡(镇)补助25元,维修一平方米危房补助0.
7元.
县财政1990年原安排的30万元补助金不够开支,县政府向县建行贷款20万元,解决了建校补助金,加快了工程进度.
抢危工作还得到县计委、建委、物资局、林业局、木材公司等有关部门的鼎力配合,一路绿灯,优先照顾,保证了抢危工作顺利开展.
从1988——1990年,全县共投入抢危资金754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全县1990年的教育事业拨款为888.
9万元.
这次抢危投入的经费接近一年的教育经费.
抢危期间推倒严重危房38963平方米,回建新校舍54960平方米,维修一般危房36342平方米.
1990年11月,柳州地区对融安抢危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平均分为83.
4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抢危结束后,自治区表彰了抢危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融安县东起乡评为抢危先进乡,县物迎来文化春天·51·资局、教育局、木材公司等15个单位评为抢危先进单位,陈家谅、胡定铬等33位同志评为抢危先进个人.
这次抢修中小学危房后,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县中小学校舍"一旧二危三缺"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具备了低标准"普九"的条件.
此后二十年来,学校从未发生校舍倒塌事件(96年特大洪水校舍倒塌例外).
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为教育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这次全民性的抢危工作后,学校的安全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抢危工作基本不停步,直至2007年国家对广西的"两基"验收,教育系统的危房才得到比较彻底地解决,实现了农村中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一人民群众长期梦寐以求的夙愿.
迎来文化春天·52·融安奇石卢土培融安县与云贵高原毗邻,属喀斯特地貌,奔腾不息的融江河就是奇石的摇床.
融安奇石基本为水卵石,其种类大体可分为彩卵(又称砾砂石)、黄蜡石、黑底金纹石、水彩卵、黄皮石、玛瑙蜡、响石(又称石中石、含珠石)墨石、砂卵、石英蜡为主.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融安奇石属三江奇石系列,可以说,三江奇石所富有的特质和韵味,融安奇石均有此特征,所不同的是,融安奇石的体积和重量略小,大多为标准石,其石肤细腻光滑,水洗度较好;形质、色、纹、韵都比较到位,而且玲珑精巧,形态奇特,色彩艳丽丰富,反差大;图案清晰有韵,尤其是迎来文化春天·53·彩卵、黄蜡石、黑底金纹石、黄皮石、玛瑙蜡、石英蜡等,都是人们观赏和收藏的极品.
一般来讲,融安奇石能够形成自己相对独特韵味的原因,主要是以前融江河床较窄,石砂水流急,破样石块,久经翻滚,水洗砂磨后,那些杂质及硬度差的被冲洗磨掉,剩下其精华部分,由此而形成了融安奇石的形态各异.
例如造形石,类人似物,如畜似兽,弥勒罗汉、仙道观音、寿星仕女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图案石,纹理清晰,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金狗玉兔、花鸟鱼虫、松竹梅兰均能体观其中,可谓是包罗万象;其景观石,则景美境幽,耐人寻味;文字石则画面皎洁,笔力苍劲,隶、草、楷尽观其中.
据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
融安县赏石藏石玩石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大约从七十年代开始,也是由于种种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激发了一群崇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玩石赏石藏石爱好者,发自内心地去感悟那些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般的石头,他们把奇石当作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来释放与表达对石文化和对生活的理解.
迎来文化春天·54·为推动和发展融安县石文化,1997年以来,在融安县政府和县文联的重视支持下,融安县城先后成立了两个奇石协会,并在全县的重大节日活动中,曾多次举办了融安奇石展.
特别是近年来,许多石友将自己收藏的奇石拿到柳州、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地展销,这样,既提高了融安奇石的知名度,又增加了石友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效地推动了融安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现在,融安奇石协会会员正在不断增多,队伍在不断壮大,玩石爱好者已遍及城乡.
2006年以来,在融安县城的南大门,已先后开设了二十余家奇石专卖店,形成奇石一条街.
三年来,融安奇石吸引了众多区内外乃至国外的游客和石商前来观赏和购买.
总之,融安奇石品种多,品质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现在,许多奇石爱好者都珍藏有融江河的各种奇石,且精品不少.
迎来文化春天·55·组团去特区演出陆居泰1994年,我县文化馆组建了一个民族民间艺术团赴深圳特区演出,该团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连续演出了三个多月,向特区人民和中外游客展示了桔乡的民族艺术,其中《赶歌圩》节目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东西南北中"栏目.
当时,我在融安县文化馆任馆长,覃辉任副馆长,我们经多方努力并得到文化局的支持,决定成立一个民族民间艺术团到外地演出,宣传我们融安.
当年5月,我们馆就分别在长安、板榄、雅瑶、大将、浮石、大良、泗顶设考点招收学员,我们把招来的30多位学员加以强化培训.
7月15日,"融安县文化馆民族艺术团"正式成立,我任团长,覃辉任副团长,柳州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梁玉格、何丽琼和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何柏琦任艺术指导,这个团的活动经费由自己负责解决.
由于文化馆经费紧张,我们就到各单位去拉赞助,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也帮牵线搭桥.
许多单位慷慨解囊赞助.
短短的迎来文化春天·56·几天功夫就拉到赞助费10150元,保证了这个团的培训费用.
赞助我们的单位有:泗顶矿2000元、麻石电厂2000元、县制药厂1000元、县建设银行500元、县林业局500元、木材公司500元、融安车务段500元、县水泥厂500元、县砖瓦厂400元、县旅游局300元、桂融公司300元、融安电务段300元、饮料厂300元、县工商银行200元、县丝绸厂200元、公路局200元、县美宝厂200元、县信用联社150元、县稽征所100元.
我们边练基本功边排练节目,排练的节目有:《刘三姐对歌》、壮族舞蹈《春耙》、苗族舞蹈《追歌》、《苗妹摆手舞》、《踩呀踩》、彝族舞蹈《抹黑脸》、瑶族舞蹈《花鼓舞》和壮族舞蹈《壮乡春韵》、《赶歌圩》.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排练后,我们对学员进行艺术筛选,最后确定文化馆的覃剑、梁秀群、文工团的陈敏捷,社会青年凌红、殷丽丽、赵明云、郑芳、黄友姣等8位女演员;应届中专毕业生龚建军、陆奇峰,我馆临时合同工谢建斌,社会青年叶思祥、肖显云、徐日明、周劲松、曾武斌、黄勇、韦信超、谭文峰等11位男演员为融安文化馆民族民间艺术团演员,加上我们正副迎来文化春天·57·团长,全团共21人.
为了锻炼队伍,在去深圳前,艺术团分别深入县武警中队,大洲旅游度假村、县制药厂、丝绸厂、水泥厂、林业局、麻石电厂去演出,并在县人民会场公演了一场,接受各方意见,对部分节目作了适当的调整.
9月23日,我们一行21人从融安乘汽车下柳州,从柳州乘客轮往广州,再转乘火车往深圳.
当时去深圳要办理《边防证》,因我们当时没经验办了3个集体《边防证》,在广州上火车时,只好改乘长途汽车.
25日,经历了七天波折的我们终于到达了高楼林立,改革开放气息浓厚的深圳,被安排住在华侨城佛山街5栋员工宿舍.
26日起,我们艺术团开始参加中国民俗文化村的演出活动,白天在中心剧场演出两场,每场40分钟,晚上参加全国的文艺大游行.
我们的演出由于充满浓郁的壮、苗、瑶、彝民族气息,而深受观众的欢迎.
演出前后,观众争拉我们这些穿着民族服装的男女演员照像.
团里的《赶歌圩》节目每天晚上都要参加文艺大游行.
参加大游行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数十个演出阵容,我们迎来文化春天·58·这个队伍到哪里,哪里就有掌声.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1991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
景区的居民当时有21个民族24个村寨,均按原景观1:1比例建造.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民族的建筑风格外,还可以欣赏和参与各民族的歌舞表演,民族工艺品生产和民族风味食品制作的表演.
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万里等国家领导人及上百名外国元首曾先后莅临该村,许多国内外影视一线明星大腕都到过该村演出和观光,中央电视台许多大型节庆文艺晚会都在这里举行.
我们这个来自贫困山区县的民间文艺团体能来这里演出真是人生的大幸.
说句老实话,我们的演员,我们的节目与兄弟民族团队相比是有差距的,但我们团的演员们很刻苦,也有上进心,经常在磨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
在11月下旬举行的"锦绣中华第三届艺术节"中,我们团排练演出的舞蹈《心中的太阳》勇夺编导、演出两个二等奖.
参演的《秧歌舞》获三等奖,团里覃剑参演的小品《小站》获二等奖.
我们拼出了融安人的水平,亮出了桔乡人的精神和风采.
迎来文化春天·59·我们在深圳演出期间,柳州地区人大工委主任韩涛,当时在深圳龙岗挂职的我县县委副书记胡江耀分别看望了我们,为我们鼓劲加油.
我们这个团在深圳共演出288场,12月29日,合同期满后我们回县,县委、县政府为我们举行欢迎会.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覃醒荣,县文化局长唐云端,副局长赵显明为我们摆酒庆功,给予我们很高的评价.
这个团回来后,除了部分节目参加当年县里常举行的春节晚会外,就自行解散.
我、覃辉、覃剑、梁秀群回馆上班,龚建军正式调入我馆,谢建斌招为我馆职工,周劲松、徐日明、黄友姣招为县文工团演员.
陆安迪、覃焕平、凌红留深圳工作,黄勇去了海南三亚.
谭文峰被象州文工团招为演员,陆奇峰被柳州机务段招为乘务员.
经过这个团的培养,大部分同志都有了较好的安排,《广西文化馆》和《桂中日报》先后报道了这个团.
剿匪战斗片断·60·大坂山大围剿王承武大坂山位于雅瑶东部,是香炉岭的分脉,在雅瑶境内算是第二座高山.
山顶由于常年气候变化无常,因而树疏而不高,草多而不长,植物生长不茂盛.
可山脚树林茂盛,杂草丛生.
山腰住着两三户农家.
东面下山可走半洞出百寿,南面山路出福田村,西面通雅瑶圩镇,北面通苏田村,真可谓山路四通八达.
山势险要,道路崎岖,路宽不足一尺,上岭徒步如蜗牛行走,下岭可快步如梭.
1950年土匪的"反共司令部"就设在这山里.
"土匪"多数是本地受蒙骗的农民群众,他们因为文化少、见识少,经不起反动谣言的煽动进册当土匪.
土匪里有一些在国民党军队里的兵痞,他们坚持反动立场,仇视共产党,与人民为敌.
我党我政府采用"团结大多数孤立少数"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受奖,胁从不问"的方针政策来瓦解土匪组织.
一方面宣传教育,剿匪战斗片断剿匪战斗片断·61·一方面围剿股匪.
经过半年多的宣传工作,土匪内部开始分化,有的弃枪回家种田,有的反戈一击,将功赎罪.
我乡于1950年底,基本上消灭了土匪的有生力量,没有土匪骚扰了.
这时,我区办事处才从竿洞撤回雅瑶,解放军六三部队童同志和金同志按上级指示,设立"土匪自新办公室",积极做好争取土匪自新投明的工作.
过了两个月后,大部份受蒙骗的土匪都缴枪投降自新了,只有土匪头目或有血债的土匪还不敢投降,这些土匪据了解隐藏在大坂山一带.
於是县政府和部队研究决定:发动群众,围剿大坂山余匪.
通过宣传发动工作,广大群众懂得了围剿土匪的意义,积极支持和参加剿匪.
1951年2月的一天,吃过早饭,在雅瑶小学校操场上集合了数百人,有的拿长把柴刀,有的拿长矛、大刀、鸟枪,身背炒熟了的大米和糯米糍粑作干粮,浩浩荡荡出发了.
200多名解放军战士和武装民兵分成四路,当地群众跟在部队后.
由于人多行进慢,当天只走到大坂山脚就天黑了,雅瑶这路的群众就在旱田宿营,群众和师生不分男女挤在几家屋里睡觉,在楼上、楼下、堂屋、房间、伙房一个剿匪战斗片断·62·排一个地睡在稻草上.
解放军和民兵通宵达旦站岗放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寒风夹着小雨,战士们的手脚冻僵了.
次日清晨,各自吃了些带来的干粮,就向山上进发了.
早雾笼罩着山间,大家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有的小学生走不动了,老师轮流背着,有些体弱的就寻找拐杖帮忙.
遇到陡而险的地段,就一个拉着一个的手上山,好不容易在上午10点多钟才到达山腰.
土匪司令部就设在山腰的两间屋子里,匪首早已躲进深山,屋内乱七八糟.
正在这时,群众突然骚动起来,几个持着流水枪的解放军和民兵开始搜索,发现三个可疑的人混进了群众队伍里,通过群众的识别,这三个是土匪,便将这三人五花大绑,押出了山.
再上山走了一个多小时,山顶上突然响起了枪声,军号也吹响了,大家以为是解放军与土匪接火了,后来才从前面传下话来,说是部队联络信号,枪声和号声是预约的集合号,解放军和民兵已到达山顶会合了.
东面是半洞的群众,南面是福田的群众,北面是苏田的群众,西面是雅瑶的群众,共有2000多人,把大坂山数十里包围圈缩小,汇集到了山顶.
大家原地坐下休息,吃剿匪战斗片断·63·东西,互传搜索情况.
这次大围剿战绩不佳,一个真正的土匪都没抓着.
中午各路下山,回到家时已是天黑了.
通过大坂山的围剿,说明了群众已经发动起来,暗藏的匪徒也纷纷弃暗投明,土匪组织完全瓦解,只还有光杆司令李德鲜、张继林等头目不敢露面,藏在大坂山茅草和山洞里.
1951年3月,我军和人民政府为彻底肃清雅瑶匪患,召开了主要干部会议,研究如何把李德鲜、张继林等匪首抓获归案,一方面给其家属做思想工作,说明党的政策,规劝他们自首.
另一方面找已自新的土匪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
我军根据多方的线索,分析这些匪首藏在大坂山的可能性大,雅瑶大队党支书张继舜,与匪首张继林是房属兄弟关系,愿意亲自到大坂山摸清情况,张继舜到了大坂山访问群众,争取群众的支持,找到了经常送饭给匪首张、李吃的舒日生,便做思想工作,舒日生答应进山洞劝两名匪首投降.
当把党的政策讲清楚,两名匪首同舒日生一同下山,张继舜长时间做匪首李、张的思想工作,讲清只有自新才是出路.
午饭后,两匪首跟着张继剿匪战斗片断·64·舜离开了大坂山,进到雅瑶乡政府投明自首,把枪支子弹交了出来.
后来根据他们的坦白交待,人民政府分别判处李德鲜五年徒刑,送劳动改造.
判处张继林三年徒刑送劳动改造.
雅瑶的匪患从此根绝.
5月8日,在雅瑶小学召开万人大会,当天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区长刘华清在会上宣布雅瑶清匪反霸工作胜利结束.
剿匪战斗片断·65·大坡乡剿匪黄显德土匪残暴1949年11月融安解放,解放了的融安人民欢天喜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了.
可是国民党不甘心失败,仇恨新政权.
留在大陆的残渣余孽蠢蠢欲动,企图反扑.
1950年2月间镇东(今大坡)发生土匪暴乱,以伪乡长韦世辉、韦斗南为首成立"融东反共救国军",韦世辉任司令,韦斗南任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帮土匪以旧军政人员、顽固地主为骨干,还有流氓兵痞和一些受蒙蔽的群众.
这股土匪十分残忍,四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50年4月间的一天,土匪窜到德江村抓农会主席韦儒谨,并枪杀韦儒谨和他两个幼小的儿子(大儿11岁、小儿8岁),实行"铲草除根",又烧他的房子,暴行难忍.
1950年6月28日(农历五月十四日),这帮土匪在黄美良、黄庭标带领下袭击浪耙屯,由于土匪人多,民兵人少,敌我力量悬殊,结果农会干部、民兵队长黄志勋、民兵王剿匪战斗片断·66·振被土匪抓住,枪杀在路口.
同时被枪杀的还有无辜群众卢九斤、吴明兴.
当天土匪又窜到同仕,在同仕油榨打油的油匠黄锦茂被土匪打死,把尸体塞进灶眼.
这天,土匪本想抓黄德显全家人(黄德显家是柳北游击队第六大队联络点),当时全家人已躲进山,抓不到人就想烧房子,但因房子在寨中间又与地主房子相连,土匪不敢放火.
后来他们到寨底屯烧农会干部黄绍祥的房子,到山庄屯抓农会主席胡世杰,先将胡的阴根割掉后枪杀,极其残忍.
土匪扑空镇东(大坡)虽然发生土匪暴乱,但是盘安(岗伟)乡人民政府一班人马在乡长黄萃松、副乡长闭奎领导下,仍坚守阵地.
乡政府人员个个持枪上班,白天在乡政府办公,接待群众,晚上下村屯发动群众参加农会,组织民兵拿起武器自卫,民兵肖兆南等10多人和我们一起站岗放哨.
1950年8月17日晚上,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民兵到小瓦窑屯发动群众,当晚住在祥多村公所.
第二天(农历六月初二)天蒙蒙亮我们就回到乡政府,刚回来就发现对门河——四香岸边来了密密麻麻的、像蚂蚁牵线似的一群带枪的人.
不好!
剿匪战斗片断·67·土匪来包围乡政府了.
我们立即从屋背冲进山,占领高地.
这时,对门河的土匪用步枪、机关枪扫射过来,同时岗伟的土匪也包抄下来,他们还以为我们被包围了,打了一阵枪,不见动静,于是土匪冲进乡政府,结果人走屋空,土匪把乡政府所有的东西砸烂,悻悻地返回大坡.
那天,我们面临的情况非常惊险,如果我们稍微麻痹点就会被包围,必有一场恶战,可见我们的警惕性和机智勇敢!
土匪末日重剿之前,盘安乡人民政府与浪保(今大将)乡人民政府组织民兵进行联防,提高民兵战斗力.
1950年8月下旬的一天,大坡福上土匪逃窜到华山,联防队得情报后立即兵分三路结集华山攻打土匪.
有几个土匪被打死后,他们见势不妙灰溜溜逃跑了.
两个乡的民兵联防后,还主动出击围剿土匪.
1950年9月初一个夜晚,盘安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民兵配合区中队、驻长安解放军四三八团部分官兵二百多人连夜进大坡剿匪.
我们从泗岭抄小路进下寨进木汉山上孟公坳直扦贡纳(该地与大坡街只一河之隔),土匪闻风惊胆,逃之夭夭,匪首剿匪战斗片断·68·陈忠(大乐高泽人、恶霸地主、伪人员)来不及逃跑在炮楼里被我们抓获.
党中央、毛主席于1950年10月下令"彻底、干净地消灭土匪".
这一指令给各级党委、政府、人民解放军、广大干部群众极大鼓舞,增强了剿匪决心.
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力量重拳出击,对土匪进行大规模重剿.
大坡这股土匪终于在1950年年底被彻底消灭.
鸟龙屯自卫战王承武解放前夕,雅瑶乡大勤村鸟龙屯的进步农友,在中共地下党潘时泰同志的发动下,参加了龙妙"农民翻身队",进行地下革命活动,随即编入柳北六大队.
1949年12月解放雅瑶进军百寿,后留在雅瑶区工队的有冯远谋、李贵谋、高忠、袁珍志、潘维、潘祖庆、李日初等几人,一面在区办事处工作,一面回家生产,起到发动群众,巩固解放区,保卫乡政权的作用.
1950年9月23日,土匪头目在大坡、八打、剿匪战斗片断·69·平江、鱼西、下寨纠集200多名匪徒,妄图趁冯远谋娶媳妇办喜宴之机收缴我革命同志的枪支,杀害我革命干部,抢劫财物和年轻女性.
当天早上十点多钟,土匪集中下寨,一路向冯家袭来.
谁知土匪侦察不力,冯家宾客未到,我方同志也尚未集中,包围冯家只与冯远谋父子及另一个同志激战.
枪声惊动全屯,屯里的我们几位同志赶紧登山.
而冯远谋三人四条枪,凭楼居高临下,以守为攻,当场打死冲到地坪的两名匪徒.
土匪由于摸不清屋内情况,又发现有持枪的人在后山脚来回跑,怀疑自己反被包围了,急忙拉回同伴死尸,抬着撤退至下寨,战斗只打了几十分钟,土匪偷袭不着反损失了两条性命.
剿匪战斗片断·70·坡家首歼股匪告捷王承武福田村坡家位于香炉山岭脚,山高岭陡,悬岩峭壁、古木丛生.
1950年12月的一天,天上下着大雪.
投诚土匪夏启旺要将功赎罪,向我军报告福田屯有股匪窝藏,并从半洞办事处带领一个班解放军战士及区工队民兵30多人,天刚蒙蒙亮就包围了坡家弄雷家山土匪,劝他们缴械投降,匪徒陈运生起床发现了我军,拔腿逃窜进了山林.
另一匪徒沈启芳被惊醒,见事不妙,就往后山跑,解放军喊话不听,被我军战士一枪击中咽喉,忠实于国民党的匪营长沈启芳见了阎王.
还在被子里的匪徒廖裁缝,听到枪声,从屋里向我军开枪射击,我军班长罗保生不幸中弹牺牲.
当廖裁缝第二颗子弹上膛时,被我军击毙在床上.
还活捉了土匪夏浩贤、夏从贤.
当夏浩贤见了我区武工队员蒋家光时,忙跪下喊大舅求饶,在敌我战斗中,哪有情义可讲,蒋队长一枪击毙了外甥夏浩剿匪战斗片断·71·贤.
由于夏从贤年纪较小,未满十六岁,押回乡里.
战斗只进行了30多分钟,除土匪陈运生逃进山外,窝藏在福田屯的土匪被清剿.
剿匪战斗片断·72·三江陇山之战——九区剿匪武工队最后一次战斗黄永鲜1950年新生人民政权刚成立不久,地方反动渣滓,组成土匪队伍作乱,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九区剿匪武工队在中队长覃立言的带领下,于1950年12月26日到板榄支援乡干队还击窜来骚扰的伍英匪部,后就驻扎在板榄街上.
不久就主动出击,到江北、麻江、泗安等村剿匪,以后就在泗安村的纳母屯、里当屯驻下来.
1951年2月23日,安江乡(今板榄镇)人民政府乡长韦俊和武工队副队长韦斌(队长覃立言已调回县里工作)带领武工队及民兵共约100人枪,配合解放军一个侦察连(约100人枪)出发到三江县剿匪,目的是作重剿前土匪实力部署侦察.
23日下午五点钟由里当屯出发,翻过泗安最北的高山布龙界,与等候在界上的解放军驻龙胜大洛营黄营长带领的一个侦察连(约100人)汇剿匪战斗片断·73·合.
走下布龙界,天已煞黑,到三江和平街及一些村庄时,一直走在前头的解放军,先派一部分兵力进行搜索,未遇土匪,大队伍才继续前进.
行进到白言村已是下半夜三、四点钟,武工队和民兵就借群众家宿营.
解放军继续往下走到小寨陇山驻扎.
为迷惑土匪,武工队与解放军作了服装交换,武工队借军衣壮声势,解放军穿便装但却有实际战斗实力.
武工队在天亮前到陇山去换班,一班换回后,二班到达陇山天已发白.
这时,土匪约两、三百人,已经占踞高山,包围了陇山.
解放军发觉后,立即离开房子,上了山侧.
土匪发现我二班战士正往解放军驻房走去,就开枪射击.
解放军及二班战士立即还击,土匪也不敢下来.
我二班两个走在后面未进入阵地的战士,马上返回白言报告情况.
韦乡长就指挥武工队和民兵登上白言后山,向陇山逐渐靠拢,并与解放军取得了联系.
枪声不停的响着,解放军立即组织了约一个排的突击力量向后山冲锋,打算夺下土匪机枪阵剿匪战斗片断·74·地,机枪、冲锋枪向敌人猛射,另一山边的解放军及左山头的武工队和民兵也同时密集开火掩护,敌人见势,也用步枪、机枪阻击顽抗.
顿时枪声震憾山谷,对峙激烈.
战斗持续约一个钟头,韦乡长就通知武工队炮班到第一线去.
这时,发现上面山坳一个土匪在摇小旗,旁边还有人头窜动,知是他们的指挥处,韦乡长令炮兵向该处开炮.
炮兵韦其新瞄准后,连发两炮.
这"轰隆"两声巨响,震得土匪顿时慌乱,枪声也暂时稀疏下来.
武工队及民兵马上与解放军汇合,枪弹更密集地向土匪阵地射击.
最高岭上,我们一队民兵也往下压来增援.
土匪见势不可挡,立即撤退往古宜方向逃跑了.
傍晚,队伍驻扎在白言寨一家大房子里吃饭休息.
大约晚上九点左右,有下面村子的三个农民来送情报,说是三江县府一个工作人员住在他们村,是他派这三人来联系的,并说,土匪半夜经过他们村子,叫醒老百姓为他们准备早饭和米,等打完仗回来吃和拿.
谁知两声炮响后枪声停止了,约个把小时后,土匪飞跑路过门口也不敢进剿匪战斗片断·75·屋吃饭和要粮食了.
这一仗,我们武工队员李登亮去换服装时被土匪居高临下射击而壮烈牺牲,解放军副班长迟友在往上冲击敌人阵地时英勇牺牲.
武工队回来以后,撤回龙妙区府.
从解放军重剿盘踞在三江的土匪开始,武工队完成使命而撤销了,部分人员留下作区工作队员,其余回乡务农.
剿匪战斗片断·76·忆王英诚连长与纳母战斗韦伟光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面临彻底垮台,但他们却不甘心失败,收罗残兵败将组织土匪武装暴动,妄图卷土重来.
当时的土匪头子有贵州的杨彪,三江的伍英,柳城的向天雷以及林秀山和国民党九十三军残部等等,这些匪徒常活动于三江、融县、龙胜、百寿、柳城、雒容、迁江等县境内,大举破坏地方新生政权——农会,残酷杀害我农会干部和革命积极分子,气焰十分嚣张.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0年1月,发布了剿匪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力量,奉命开展剿匪.
在广西各地,对各路土匪同时发动了清剿.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三八团的一个连,进驻我融县鼎安区.
当时,我所在的区中队第二分队,在分队长黄廷绪的带领下,配合该连开展工作.
连长叫王英诚,东北人,中共党员,那时不过三十岁,是南下解放广西主力部队的优剿匪战斗片断·77·秀指挥员,曾多次立功受奖,配戴着不少军功章.
我们开展工作,主要是组建农会,押运征购军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治安,协同部队清剿土匪.
在剿匪期间,我和太江村的黄显戊、四平村的韦光明三人,抽调到王连长连队,作为联络小组,负责军民联络,了解敌情、带路送情报、搞语言翻译等工作(因山区人民不懂解放军的北方普通话),曾随部队到三江、龙胜、百寿、柳城、迁江等地执行任务,在王连长身边工作将近一年.
王连长和蔼可亲,待兵如兄弟,晚间查铺盖被,带岗放哨,教战士打草鞋,为伤病员打水打饭,每到宿营地,领头打扫卫生,为群众挑水砍柴,行军打仗冲锋在前,在三江县白言口战斗中,负伤不下火线,处处以身作则,战士们无不赞扬他是自已的好连长.
一天,在雨乐山战斗中,班长迟友同志不幸光荣牺牲,他痛哭失声,亲自将烈士尸体抬回营地.
对在塘朝界牺牲的王忠同志也是如此.
他对战友的革命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啊!
王连长每到宿营地,首先组织排长及联络员剿匪战斗片断·78·察看外围地形,派出岗哨,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广大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0年初冬部队驻扎在长安镇时,正是土匪活动最猖獗的日子,部队有意从安江、鼎安出发,诱土匪纠集汇合,以便全歼.
土匪不知是计,自以为得势,以伍英为首的1000多名土匪,进驻板榄街,自称所谓"三抗军".
他们攻打农会,杀害农会干部,抢人钱财,强奸民女,疯狂到了极点.
当时农会干部有家难归,纷纷离开安江地区,情况十分紧张;在外工作人员的家属,也被抓走,吊打罚款.
人民群众对此恨之入骨,纷纷来人报信求援.
在此期间,泗安村农会干部覃康杰,马步村农会干部黄光前二位同志,先后惨遭杀害.
根据上述情况,上级党委在长安召开会议,马振东作了决策性讲话,莫可量、王喜臣、石弘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作出了开展进剿土匪的决定和布署,兵分四路直捣泗安村匪穴.
一路从板江进合水过拉谢出拉叭进拉平、古面,堵住平久湾;二路从大将过保安官昔出古龙进马步,直堵朝利;三路从大将上木吉直线上板榄、里鸟、剿匪战斗片断·79·门楼,直赴泗安;四路从龙妙经自额出黄金过江北、乐江、牛塘、龙纳进马元直上东岭,堵住龙胜方向的去路.
三日内,各路兵马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各路互相联络,总指挥部设在第三线路,覃泰恩、覃吉芳等同志,在总指挥部参与指挥战斗.
三天后,各路开始进攻,土匪惊恐万状,分两路企图逃跑,一路出纳母过步龙界过青马坳逃往三江;一路出东岭往龙胜方向逃命,均被堵住退回泗安村纳母屯.
他们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遂纠集骨干土匪300多人,进行垂死挣扎,负隅顽抗.
经过激战,缩在朝利、古陇、里当三处的土匪大部分缴械投诚,尚有部分土匪集中在纳母.
激战了三天,除匪首伍英逃至柳城被抓获外,其余全部在泗安缴械投诚和抓获,共打死匪徒70多人,土匪被彻底打垮歼灭.
不幸的是在战斗接近尾声时王连长在泗安村纳母屯的六石山上,中弹牺牲,为祖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时为1951年2月9日.
为了悼念王英诚连长,安江乡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数千人的隆重追悼大会.
覃泰恩同志主持剿匪战斗片断·80·追悼大会.
灵堂上贴着一副庄严肃穆的輓联:除恶霸灭贪官剿北征南一世丰功垂不朽;救良民清土匪犁庭扫穴泗安殉难永留荣.
横额是:丰功长存.
参加追悼大会的战士、干部和群众无不悲痛万分,为失去一个好连长洒泪致哀.
在此次剿匪战斗中,解放军牺牲了九位同志,民兵牺牲了三位同志.
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的英名将永远载入史册,激励着后来人.
剿匪战斗片断·81·虎穴劝降莫桂德韦祖词自从1951年3月重点剿匪以来,全县共动员了民兵3880人,民工2800人,县大队和工作队员700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438团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拦网式的剿匪,大股土匪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歼灭了,少数漏网土匪犹如丧家之犬,整日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
1951年3月中旬一个闷热的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438团团部(设在泗顶街罗泗兴家),几个乡干部正在向团首长汇报情况,突然发现有一个妇女在会议室外面来回走动,像是有什么事,又像是在找人.
乡长莫俊良认识那个妇女是土匪家属,便走出来问她有什么事情.
那个妇女讲土匪营长黄才峰以及几个匪徒被解放军和民兵追得无路可逃,有意下山投降,但又心存疑虑,怕政策不兑现被枪毙,想和乡长当面谈谈,条件是只允许莫俊良一个人去会面,而且不能携带武器.
莫剿匪战斗片断·82·俊良把这个情况向张生奎副团长汇报,张副团长认为这是个争取土匪投降自新的好机会.
沉思良久,觉得莫俊良去比较合适,因为莫俊良同志是位经多次危险和困难考验的好同志,他是泗顶拉寨人,其爱人与土匪团长黄启忠是血表,黄匪曾多次邀他入伙,被他断然拒绝.
黄匪恼羞成怒,亲自带队包围拉寨屯要抓他.
黄匪抓不到莫俊良,却把他叔父莫如雄、胞弟莫俊图杀害在村边.
1950年8月,县政府任命他为东合乡乡长以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剿匪战斗中,而且经常带病工作和不分白天黑夜地去执行任务.
在吉照屯伏击战中,击伤匪连长何显堂;在包围百福、杨柳屯战斗中抓获黄启忠股匪特务长葛世昌和四名匪徒,缴获驳壳枪一支.
另一次在吉照屯又捉住土匪恶霸覃显熙、土匪覃光任等.
在半年的时间里,他配合解放军出击土匪达几十次,先后擒获土匪八人.
就是不知他愿不愿去张副团长便问莫俊良:"莫乡长,你敢去和土匪面对面谈判吗"莫俊良坚定地回答到:"敢!
只要首长把任务交给我,我保证完成任务".
张副团长对莫俊良坚定的信心和勇敢精神十分赞赏,但对他的安全又十分担心,从剿匪战斗片断·83·腰间解下白朗宁手枪说:"这支手枪很小巧,你带去防身吧".
莫俊良答到:"不用,因为对方讲了,不准携带武器,要是我带枪去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危险".
第二天上午,莫俊良怀着一颗对革命无限忠诚的心往老虎山走去,此时的老虎山一片春意,山茶花竞相开放,树木发的新芽更显得郁郁葱葱,山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莫俊良顾不上观赏这春天的美景,独自走在山道上,边走边思索:土匪指名道姓要和我面谈,会不会是个圈套趁机对我下毒手因为土匪一直想杀莫俊良从未得逞.
反过来他又想到:"土匪这个时候杀我,岂不是自找绝路吗"就这样他走着想着,想着走着,一直朝着老虎山走去.
莫俊良按预约来到老虎山的半山腰,亮开嗓门用壮话大声喊道:"黄才峰,你在哪里!
"没有人回应.
这时只见离他约20米远的地方有棵小树在晃动,突然有人用壮话问:"你们来了几个人"莫俊良抬头看见土匪营长黄才峰站在一棵树后,便答道:"就我一个".
"带枪没有"黄才峰又问.
"没带",莫俊良敞开衣襟说:"不信你看!
"匪营长黄才峰见莫俊良果真是一个人而且不带枪,才剿匪战斗片断·84·冷冷地说:"那你上来吧.
"来到老虎洞口,突然从岩石和树丛后面一下子钻出五、六个人来,有的拿着短枪,有的拿着长枪,有的端着机枪,全都虎视眈眈地用枪指着他.
这时他不禁头皮发麻,心中怦怦急跳,但几秒钟后他逐渐镇静下来,毫无惧色地说道;"我是相信你们才冒险来的,不带枪不拿刀,而你们如临大敌,要是不讲信用,那你们就开枪吧!
"匪营长黄才峰挥了挥手,那几个匪徒才把枪收起来.
他冷冷地问莫俊良,"要是我们下山投降,你真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当然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莫俊良十分肯定地回答.
"我今天不是代表个人来的,而是奉解放军146师438团张副团长的命令来的,也是代表区政府来的,人民解放军和区政府讲话是算数的!
"后来他们又经过一番详细谈判,第二天,匪团长黄仕勋及匪营长黄才峰等十二名土匪携枪下山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投降.
十二人中有匪团长、营长各一人,连长四人,排长一人.
收缴机枪一挺、卡宾枪十支、步枪六支、手枪七支.
不几天,又有土匪韦开荣带机枪一挺、三O步枪一支,交给莫俊良转交解放军剿匪部队.
这次劝降,起到剿匪战斗片断·85·了政治作用,同时也避免战斗中人员伤亡,莫俊良同志荣立一等功.
话旧回忆追情·86·河勒武装民兵连莫桂德韦祖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在我们中国的北边,北极熊在我国边境屯兵百万,虎视眈眈,随时有入侵的可能.
在南疆,美帝国主义入侵越南,妄图以越南为跳板,进而达到入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的.
当时形势非常紧张,美国的战机和军舰已多次侵入广西的凭祥、北海等地海空区域.
在此种形势下,1965年,柳州军分区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指示,在融安县大巷公社成立武装民兵连.
军分区派参谋长刘翔和参谋杨新四长期蹲点住在河勒民兵副营长黄炳忠家.
军分区政委郭鹏主管此事,也经常下到河勒武装民兵连检查指导工作.
民兵连共87人,按部队建制,设连、排、班,三人一支枪,民兵营长曾显强任连长,民兵副营长黄炳忠任副连长;一排长曾显山,二排长黄庚话旧回忆追情话旧回忆追情·87·德,三排长张世光,四排长黄燕良,五排长黄燕才,六排长路忠基,七排长黄家和,配备捷克式轻机枪两挺,加拿大汤姆式冲锋枪四枝、7.
26步枪四十二枝,武装民兵连直属融安县人民武装部指挥调动.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应付突发事件和保卫社会治安,协助公安抓捕杀人犯、越狱犯;搜索抓捕台湾空投到安宁大队黄牛村美蒋特务;参加抢险救灾等工作.
如1965年10月,西山林场的古浪山发生森林火灾,当时全连出动,于晚上8时至第二天上午9时才回家.
全连民兵和林场职工、县直机关干部、四清工作队队员200多人一夜奋力扑救,山火终于扑灭了,确保国家10多万亩林木免遭损失.
1966年11月武装连文艺队曾出席过柳州军分区举办的十七个县市参加的文艺会演.
当时,民兵连涌现不少的先进模范人物.
广西军区先进女民兵副营长陈桥凤同志1969年到北京光荣出席国庆观礼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黄炳忠出席1966年广州军区在广州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代表大会",荣获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光荣称号;1966年曾显强同志光荣出席了广西军区在南宁召开的"学习话旧回忆追情·88·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代表大会",光荣评为广西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
河勒村武装民兵连从1965年到1982年农村实行土地责任制,历时16年之久,做好大量的维护社会稳定和抢险救灾工作,得到了中央军委、广西军区的肯定和奖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一为河勒村武装民兵连与县中队官兵合影.
图二为河勒村民兵连的战士在进行演习的情景.
图片由黄庚德提供话旧回忆追情·89·记编纂《融县志》的岳婿俩秦太儒口述杨论评撰文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开始编纂的《融县志》,在编纂人员中,有协纂罗展卿(原名罗朝纶),分纂秦渥(原名秦宝渠),他俩系长安大巷村人,秦渥是罗展卿的女婿.
1934年初夏,罗展卿和秦渥同时接到融县县志办的来信,信中除聘请罗展卿为《融县志》协纂(相当现在的副总编)、秦渥为《融县志》分纂(相当现在的编辑)外,还指定他俩负责融县北区(当时融县分东、西、南、北中五个区,现融安县为北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方建设、建制沿革、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名人事迹、天灾人祸、气候雨量……等等的征稿组稿和编写事宜.
《融县志》的总纂(即总编辑)龙努斋,原名龙泰任,系前清拔贡生;协纂(副总编辑)罗展卿,原名罗朝纶,前清举人;龙运生,原名龙应祥,前清举人;余有容,原名余子昭,前清副话旧回忆追情·90·举人;分纂(即编辑)路一匡、胡雍宾、秦渥.
干事吴一峰、董建垣、张亦骞;绘图干事胡绿渠.
专门委员胡伟树、秦任凡、卢易、莫若中.
《融县志》编纂办公室常召集全体编纂工作人员议事,互通编纂情况和审稿改稿,罗展卿和女婿秦渥从长安下到融县首府所在地融水镇参加会议和编纂工作.
当时罗展卿到融水都是住在总纂龙努斋家中,秦渥却寄宿在融县中学任教的路一匡公房内.
当时秦渥的大儿子秦太儒13岁,就读于融县中学,有时下课或到食堂就餐,路过路一匡老师房前,儿子总会与父亲相见,就停下来过问几句.
秦太儒还常见父亲从学校大操场处登上围城的宽厚城墙,时而闲庭信步,时而驻足俯览融江自北向南的滔滔烟水,远瞰河东村屯的绿树群峦美景.
罗展卿和秦渥编写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方建制、建制沿革等等都汇入《融县志》的整体篇幅.
在《融县志》的人物传记里,罗展卿撰编了《黄学魁、吴定清传记》,秦渥撰写了《肖启蕃传记》.
罗展卿生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逝话旧回忆追情·91·于1943年,享年75岁.
他于1893年参加广西桂林省考,中了第19名举人,当时正值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发生"政变",罗展卿从桂林盐运使辞职回乡,一是在家乡大巷村开办讲学堂,二是学医行医,在长安街大码头十字街口"安和堂"诊所,为常坐医生.
秦渥,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900年),逝于1945年,享年45岁.
他于1915年就读桂林省立师范学校,后又就读桂林省立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后由于军阀混战,回到家乡北区小学(现在的长安镇一小)任教.
抗战时期,蒋介石下达全国抗战动员令,秦渥到南宁高等法院任法官,后到桂林地方法院任法官.
1944年因生活所迫,回到长安任中学教师.
话旧回忆追情·92·红岭圩场今昔苏志逵(一)"红岭"名之称谓"红岭"旧名"东岭",红岭之改名,源于1958年春季.
因融安县的行政村有几个名叫"东岭"的村名,时县政府从有利行政管理出发,避免重名,决定给"东岭"改名.
当时正值高举三面红旗的火红年代,赋以"又红又专"之意,遂取名"红岭",一直沿用至今.
东岭始建于何时,现无史料查考,不得而知,只记得孩提时,听长辈们传说,东岭圩原址初为荒坡牛岭,岭顶稍平,四周略呈斜坡,为周边群众放牧之地,故名"牛岭".
尔后虽改名为"东岭",但群众至今仍习惯地称呼"牛岭".
(二)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在中华民国(1912—1949)时期,"东岭"一直为乡级行政所在地,固而有"东岭团总"、"东岭乡公所"、"东岭乡中心校"之名.
那时候,东岭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话旧回忆追情·93·置,为其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满清、民国时期,融县政府驻地是今融水镇(解放后于1952年冬才分县而治,今东岭隶属融安县),从县城出发有官马大路直通县南的东岭、潭头、大良等乡,故东岭实为潭头、大良乡的人们赴县的必经之道.
那时,东岭市场设在现在的整个老街(即每家住户的门口便是),街道均为三合土,平整易行,更方便买卖交易,是周围群众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那时柳长路初建,还未通车运输,东岭西北面的融江则视为当时融县交通的大动脉,群众生活所需的工业用品就全靠民船运输至腊蛇码头(距东岭12华里),再由商家雇夫肩挑至东岭圩场发卖.
东岭商业辖区的范围较宽,号称为融县乡级第二大圩(仅次于和睦圩),县南区的大良、潭头是有名的产粮区,有县"粮仓"之美称,每逢圩日,肩挑马驮的稻米源源不断自南而来,由东岭米商老板收购,翌晨再由众多夫力肩挑至腊蛇码头下船,可上销融县,下运柳州.
东面则有东起、东江洞的各种竹木家具、农具,生姜、果、茶油、桐油、茶籽、桐籽、黄豆等汇集市场;北面有滩话旧回忆追情·94·底、岭岗、上下两罗以及整个头肚囊等村民的四时瓜果蔬菜、甘蔗,每圩早饭后即由圩北的官马大路源源不断的运到圩场发卖;西面则有高昔、高街、龙连、新村、吉塘等村屯的蔬菜、甘蔗、黄糖等货由牛角口横渡再肩挑至圩场发卖.
东岭有名的大商家有龙、赵、冯、骆、欧、郭、袁、李等八大家,他们分别经销苏杭布匹、针织、日杂、食杂、药材、收购农副产品、油米作坊加工、自制糖饼等.
别外,还有好几家手工业,如车衣、打铁、打铜、修理等.
此外,圩南的牲畜市场也很兴旺,每圩都有可观的成交额.
每到圩日,赶集群众自四面八面络绎不绝而来,街道内人头攒动,热气腾腾,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特别是冬季临春节更甚,满街人多货塞,拥挤之处有时竟不需开步而走,热闹情景可谓空前少有.
东岭乡公所与东岭乡中心国民基础小学校合居一起,位于东岭街的东北角.
乡公所有职员约五六名,乡警士也不足10名.
乡公所行政管理范围是下辖大塘村(不包含新村)、大杨村(大村、话旧回忆追情·95·杨梅),西岸村、(新和、旧北岸、南岸)、合安村(大寨、小寨、大诺岭、锄头坪、白牛鼻)还有隔大河的古顶村、顾村、油榨村.
油榨村归附东岭乡不久,后又分出去属高街乡管辖.
乡中心小学生源较宽,除所辖东岭街外,东面有德里乡(即东江)南端的一些村屯,如平山、东西茶家、竹口、白竹、大滂、马洞、桥头寨、唱歌坪、陇洞、十九洞,大良乡的上下湖洞、曹家、年洞等;南面有潭头乡北端的村屯(如现在的东相);北面则有古顶、油榨;西面的吉塘、高昔等村屯,也有部分学生前来东岭小学就读.
1943年,东岭为改善旧街成圩的拥挤不堪现象,遂建成现在的圩亭.
自此直至1949年解放时,东岭圩场仍保持繁荣不衰的纪录.
(三)红岭圩场现状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们翻了身,在政治上起来当家作主,生产、生活也一改过去那种贫富不均的畸形现象.
但是,到了高举三面红旗年代(1958——1961年)那种吞糠咽菜的物质生活,现在回想起来,确令人痛心疾首.
紧接着又是"文革"十年浩劫,对经济建设影响话旧回忆追情·96·殊深.
因此可以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中期这段漫长的时间来看,生活改善不算显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说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的转折点,党的英明领导,采取果断措施,大力纠左,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普施善政,人们生活(衣食住行)、影视音响娱乐、通讯设备等起了急剧的可喜变化.
现在,红岭的人们也跟全国人民一道,大乘改革开放春风,正在小康道上稳步前进.
可是,从现在的红岭圩场商业状况来看,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今不如昔了,上了年纪经历过去的老人们都会有此感慨.
究其原因是:从大的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展迅速改善了红岭周边乡镇的地理交通环境,如柳长路贯通后,大良已晋升为融安县南面重镇,商业日益繁荣,圩日子,新旧市场、沿街公路,热闹非凡、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业成交额可以说是解放前的好几倍,甚至连距红岭圩近处村屯的群众都赴大良赶集了.
由于陆上有乡村公路,水上有机器驳船的运输,沿江村屯的群众上赴融水县城,下达和睦商镇,水陆交通极为便捷,所以也不再来红话旧回忆追情·97·岭赶圩了.
这样,解放前本来是县内颇有名气的东岭圩,现在虽有车可通大良出境,但在地理环境上已变为偏僻闭塞的角隅之地.
改革开放后,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也好,进入二十一新世纪也罢,细观现在的红岭圩日,圩亭部分空旷,货物稀少,仅有的几间门面也门可罗雀,交易不多,街上行人清晰可数,来赶集的每圩就是那么一些人,圩场就是繁荣不起来.
无怪乎从外地回乡的红岭籍人说,家乡红岭跟外面相比,太落后了.
另外,在红岭本来设有的中学,银行、税所也次第撤离红岭了.
(四)向往与期盼往昔东岭的繁荣已成为历史陈迹,如今辉煌不再,往事回首,委实令人感慨不已.
现在的红岭人们,期待她的是:再乘改革开放浩荡东风,通过人为努力,改善环境条件,以期实现来日繁荣.
话旧回忆追情·98·安宁古墓发掘黄炎距融安县城9公里处的大巷乡安宁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东面濒临融江,西面为巍峨绵亘的西山.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当地群众不断挖到红色石砖和各种滑石器.
县文物所上报,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闻讯后,立即前往实地调查,发现了许多露土的砖室墓,同时征集到一批文物,证实了这是一处南朝时期的墓葬群.
区文物工作队于1980年和1982年先后发掘了数座南朝古墓,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揭开了安宁地区距今150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
笔者当年曾配合文物工作队开展发掘工作,有关情况叙述如下:在清理MI号墓葬时,曾得到一块死者滑石买地卷,上面刻有"口已亥十二月四日亦熙郡(潭)中县都乡下里……"等文字.
据史书记载,融安县地在汉武帝至东晋时期属桂林郡潭中县,南朝刘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改设亦熙郡,南齐话旧回忆追情·99·沿袭刘宋制.
卷文中"已亥十二月四日亦熙郡潭中县"应是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三年(公元459年),证实了墓葬的确切年代和安宁地区的历史沿革.
安宁南朝墓葬多为长方形,大者墓长8米,宽2.
5米,系拱形卷顶结构墓,分前、中后三室,用红砖近万块,气势浑宏;小者墓长4米,宽1.
2米,系带短甬道单室结构墓,平面呈"凸"字形.
安宁古墓的墓形结构与南京、江西、武汉、浙江等地发掘的南朝前期的墓葬颇近似,最能证明安宁古墓与中原一带南朝墓葬相一致的依据是出土了几件珍贵的器物.
例如饰有覆莲纹的鸡首壶,与浙江黄岩水库49号墓和端安蒲芦所出土的南朝宋齐时期的鸡首壳近似,其覆莲纹亦与武昌526号墓所出大尊上的纹饰相同.
由此可见,安宁南朝墓葬和出土文物与中原密切相关,是属同一时期的.
安宁南朝墓葬出土的滑石器数量颇多,器形比较丰富,其中以俑、杯、猪的数量居多,这些随葬品,造型庄重朴实,形象逼真,大者富有气势,小者精巧玲珑,镌刻工艺精细,表明当时这话旧回忆追情·100·一地区民间手工业的发达.
用滑石器随葬,在其它地区的南朝墓也时有发现,但数量较少,且多是一些小型器.
究其原因,当与广西北部盛产滑石有关.
据史载:"滑石,桂林属邑及徭峒中出.
"融安旧属桂林郡,正是史书所指的滑石产地.
现在与之相距不远的龙胜县仍有大量的滑石矿藏,安宁南朝墓葬的滑石器物,是从那里来的无疑.
安宁地处桂北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为什么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汉人到此定居呢据考证,东汉以后,中原战事迭起,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战事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大批中原人为避战乱纷纷南迁.
大约在晋末年,一批汉人溯融江而上,到达这里定居.
从安宁一带南朝墓的形制、随葬器物及滑石俑上的服饰特征多与南方各地同一时期墓葬及器物相同即说明了这一事实.
中原人的到来,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汉文化的传播及民族的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话旧回忆追情·101·1982年安宁南朝5号古墓发掘情形黄炎摄影话旧回忆追情·102·怀念曾梅先校长李煊荣曾梅先校长离开我们已快六十个年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对其教诲也从未忘怀.
曾校长是本县大巷乡人,早年在中山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三江县中学、贺县八步中学任国文教师,1946年秋,调到融县县立长安初级中学任校长(今融安县高中前身).
那时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学校遭受日寇破坏的痕迹随处可见,坍塌的堡垒和战壕还残存在校园周围,围篱破烂不堪,因此晚上常有小偷进学校偷东西,弄得人心惶惶,女同学更是害怕不已,晚上单独不敢去上厕所.
曾校长来了以后,他立即发动师生动手整理校园环境,修道路,建花圃,栽花种树,与此同时,又组织年轻教师和高年级身体强壮的学生成立护校队,晚上轮流站岗巡逻.
没多久时间,学校的环境焕然一新,经过护校队话旧回忆追情·103·晚上几次追捕小偷之后,小偷再也不敢进来偷东西了,治安状况也大为好转.
学生们那时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有的,但是教学的模式呆板,因而学习的风气比较沉闷.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曾校长的指导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竞赛活动,有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美术比赛、英语朗读比赛、墙报比赛等等,这些比赛有的是班级的,有的是全校性的,往往这项活动刚结束,另一项活动又开始了.
有个学期还举办过一次辩论会,这在当时来说可说是新鲜事,学生们从来还没听说过.
记得那次辩论的题目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哪个好.
"在辩论会上,甲乙双方唇枪舌剑,十分激烈而精彩.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校的学习空气空前地活跃起来.
学校在开展多种多样学习竞赛的同时,文娱和体育活动也很活跃,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运动场上有的在打球,有的作田径运动锻炼,到处人头攒动,欢声如潮.
每学期开学和结束,学校话旧回忆追情·104·都要举行师生同乐会(即文艺晚会),重大的节日还有文艺演出,这些文艺节目都是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排练出来的,有小话剧、歌咏和舞蹈,节目短小精干,内容丰富多彩.
同乐会上不但是学生表演,老师也同样表演节目,记得有一次曾校长上台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让一位老师作助手,助手一边手拿着一只空纸袋,校长拿着一根一尺多长用五色纸糊好的小木棒,表演时他一面作解释一面将木棒放进助手左边的纸袋,说:"现在我把这木棒放进这只袋子里,然后我再把它放到那边去.
"说着他将木棒抽出放到助手右边的纸袋里,问道:"你们说木棒现在在哪边"大家齐声答道:"在右边纸袋!
"这时校长将右边纸袋拿过来用手一卷——是只空的,之后他伸手从助手左边的纸袋将木棒抽了出来.
当时大家都很惊讶,明明见校长最后是放进右边纸袋的,怎么到左边纸袋了呢原来那根木棒校长事先用五色纸糊了一个活动的套子,当他起初放到左边纸袋讲解时,那木棒已经放下去了,而他抽出来放进右边纸袋的只是那个纸袋套子了.
当校长将这谜底揭开后,话旧回忆追情·105·不禁引起哄堂大笑.
除了平时开展正常的文娱活动之外,1947年的春季学期,学校还举办过一次全校性的戏剧演出比赛,之后又组织学校剧团,先后对外公演过大型进步话剧《林冲夜奔》、《裙带风》等剧目,在社会上起到了相当好的反响.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打内战,致使整个国民经济已达到崩溃的边缘,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因而学校教职员工的生活十分困难.
为了解决员工们的生活,使他们安心工作,1948年的春季学期,在曾校长的授意下,由学治会(即今学生会)出面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敬师运动,号召全校学生给教师捐献大米.
由于思想工作做得好,同学们都踊跃募捐,少的二、三十斤,多的一、两百斤,八九合班的张泳球同学捐了一千多斤.
当学治会的同学将学生募捐的大米分送到教职员工的家里时,不少员工都感动得流下泪来.
这次敬师运动给教师捐献的大米数量当然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解决教师们生活上的困难,但它增进了师生的情谊,缴发教师们教学的积极性,话旧回忆追情·106·学生也受到一次难忘的尊师教育.
那时候教师们的生活苦,学生们的生活同样也很苦,可是为了减轻大多数贫困学生的家庭负担,又不能用提高学生的伙食费来解决学生的生活,曾校长又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他发动学生们生产自助.
让分管劳动课的老师给班级划分菜地,学生在劳动课或课余时间多种蔬菜,按班级和人数分配蔬菜任务,定期上交食堂,这样,食堂原计划用来买蔬菜的钱节省下来买肉吃,既改善了学生的伙食,增加了营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真是一举多得.
解放前夕的长安中学,虽然受到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的诸多影响,教学环境比较恶劣,但是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浓厚,呈现出一派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好景象,这一切的得来,首先应归功于曾梅先校长,他为了办好学校,可说是呕心沥血,费尽辛劳,他确实是个很难得的好老师好校长.
作为当年长安中学的一名学生,能遇上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又尽职尽责的好校长,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话旧回忆追情·107·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学校如日中天,并且即将迎来解放的时候,1949年9月的一天,曾校长和他夫人因公去柳州,在乘车返回的半路不幸罹难.
由于当时社会上的流言蜚语,致使曾校长被蒙上了不白之冤,并因此株连其子女及亲属,使他们背上几十年的黑锅.
可幸的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不久前终于弄清了历史真象,还了曾校长的清白,这不仅是对其子女亲属有个公正的交代,也使他的同事和他的学生们感到无比的欣慰,曾校长在天之灵如果有知,也可含笑九泉了!
尊敬的曾校长,安息吧!
我们永远怀念您!
话旧回忆追情·108·莫秉凡烈士遗骨出土记黄炎1985年清明节过后的一天,我接到县民政局通知,叫我带上照相机到县府大院与南宁来的几位同志乘车去潭头乡北山村,我的任务是现场拍照.
在车上我才知道,今天是专为莫秉凡烈士遗骨出土迁葬拍照片的.
我还看到莫秉凡的妻子苏健行同志写的《怀念秉凡哥》的文章,对这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
莫秉凡生于1916年,从小离家到融县县城读小学和中学,1934年考入桂林高中.
在校读书时,就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党领导的"反法西斯大同盟"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与黑暗势力作斗争.
1936年冬,因参加学生运动,反对校长廖兢存的贪污行为,被开除学籍.
后来因学生对学校的抗议和教师对学生正义行为的支持,学校当局被迫收回成命,恢复学籍.
莫秉凡毅然弃学,回到家乡,在融县和睦镇教书.
为追求真理,他秘密离话旧回忆追情·109·开家乡,历尽千辛万苦,于1938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陕北公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陕北公学校关中分校任中队指导员.
因积劳成疾,患了肺结核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十分困难,病情愈发严重,组织上动员他回家治疗,他不愿离开延安,苦苦要求留在党中央身边,最后还是听从组织意见,终于在1940年,依依不舍地离开延安,回到了家乡,一面治病,一面为革命工作.
莫秉凡带病在家乡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秘密发展地下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和统战工作,特别是冒着倾家荡产、杀头亡身的风险,长期掩护大批党的领导人开展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直到1948年8月病逝,年仅32岁.
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当日中午,我们到达北山村.
莫秉凡的弟弟止凡、弟媳苏健行等十多位亲人,来到山坳边的一座土坟前,静静默哀后,就开挖坟墓.
约1小时后,就见到烈士的遗骨,烈士长眠地下37个年头了,遗骨依然完好,亲人们含着悲泪仔细地一一清理,装入祭坛中.
在遗骨旁边,还清理出烈话旧回忆追情·110·士生前宝贵的遗物---一枚红军时期的帽徽,擦尽污土,依然闪闪发光!
遗骨清理完毕,莫止凡为答谢乡亲们的大力帮助,招待老家父老乡亲们吃了一餐便饭.
带着遗骨依依不舍地告别北山,顺利返回县城.
不久,莫秉凡烈士忠骨与梁林、侯信同志的忠骨移葬于大良烈士纪念塔中,让人们永远怀念.
话旧回忆追情·111·广西民国时期的"普四"与今日之"普九"吴国树广西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剪除地方军阀统一广西后,于民国十三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规定凡儿童年满6周岁之翌日起至12周岁止为学龄儿童.
民国二十年五月又规定"学龄儿童必须入正式学校,四年修完初级小学课程.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省政府颁发《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六年计划大纲》,通令全省,每乡(镇)设一所中心国民基础学校(简称中心校),每村(街)设一至五所国民基础学校,(简称村(街)小).
由乡(镇)长任中心校校长,村(街)长任村(街)小学校长.
中心校每校每年由县款拨支教育经费700元,村(街)小学由各村(街)自筹500元基金,每校每年由县款补助96元.
并规定,担任教师者可免征兵.
在当局的通令下,全县每个乡(镇)村(街)普遍成立了学校,长安镇除有表证中心校外(县实验小学前身),还有升平街、凤凰街、兴话旧回忆追情·112·仁街等街道小学.
全融县计有中心校33所,村(街)小学284所.
这些学校大都是借用宗祠、会馆开设,除校长生活费由县款支付外,其他教师工资由各街村自筹,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都比较差.
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融县(含今融水、融安两县)有小学在校生32373人,每千人中有小学生188人,此后由于战乱频繁,特别是融县沦陷期间,学生骤减,之后大量贫困家庭儿童失学,到1948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5%左右.
民国期间新桂系在广西推行4年义务教育,尽管成效甚微,但在当时极其贫困的广西,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做到乡乡有中心校(高小),每个村(街)有初小,已是相当不容易,据当时官方统计,从民国二十二——三十八年,全广西每年约100多万儿童少年在校学习,也算是为广西人民做了件有益的事业.
至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政府颁布宪法,其中第160条规定:"6岁至12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困者由政府供给书籍".
已是风雨飘摇的民国政府此时提出全国性的免费义务教育,已是天大的笑话,除欺骗话旧回忆追情·113·百姓,粉饰太平之外,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解放后,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扫除青壮年文盲运动,并大力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小学教育).
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两阶段实施,先行"普及六年初等义务教育(简称"普六"),然后施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简称"普九").
1991年融安县各乡(镇)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验收,并从1995年开始进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进阶段.
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从普及程度、师资水平、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五个方面制定了数十项评价"普九"达标的标准.
国家、自治区按此标准对市、县、乡进行"普九"验收.
把"普九"列为地方各级政府限期实现的目标.
为实现"普九",各级人民政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1998——2007年,各级政府投入融安中小学校舍基础设施建设仅此一项"普九"的经费就达8597.
6191万元.
其中中央投入3475.
8万元,自治区投入1014.
1万元,地(市)投入582.
62万元,县级投入2357.
886万元,乡(镇)投入301.
64万元.
所安排的基建工程有:第一、二期国家贫困地区话旧回忆追情·114·义务教育工程,基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世行贷款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等等.
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等方面也相应大量投入经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青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融安县于2003年通过自治区"普九"、"普实"验收.
2007年,国家对广西"两基"验收时,融安县的中小学在校生达346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
89%;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102%,其他所有"普九"指标,全部达到自治区制定的标准.
随后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交学杂费,免费赠送课本,贫困生享受生活补助.
今天的学生在校享受着优质教育,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良好.
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今日之"普九"与民国时期的"普四",两者普及之深度和广度,普及之质量和效果真可谓天渊之别,经历了两个时代的老者,无不感叹今天社会制度的优越,无不钦佩中国共产党治国建国的能力和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的执政理念.
话旧回忆追情·115·我就读的融县县中三十五班贾永日寇侵华,1944年夏,融县县城沦陷,县立初级中学停学,广大师生员工无不痛恨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忿而离校.
当时部份老师励志继续办学,赴南区大良、潭头招收了近30名初中新生,组成县中第三十五班入学就读.
我是南区潭头人,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四个子女艰难度日,家境贫寒.
当时如此境遇,我想进中学读书简直是奢望,但我有个堂叔在省政府教育科谋事,深知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和浪迹社会之必备,遂多次规劝我母亲和叔叔说,生活困难勒紧裤带过日子也要送小孩读点书,为他们以后立足社会创造条件.
此时我哥姐也逐步长大帮得一些农务和家务了,母亲遂点头,哥姐附和,我才幸运地进入这个战时县中在乡下招生办学的新生班读书.
这个新生班设在大良背后的里居村,距大良约三、四华里,村不大只约30多户,但民众很热情,都支持在他们村开班办学,所以师生都基本话旧回忆追情·116·借住在民众家里,教室记得也是设在一个旧祠堂里,课桌是借各家各户的,有小餐桌、相思桌、长条独凳,小板凳每人一张,条件十分艰苦,但师生都很热情专注.
从当年九月中旬开学的第二天起,就时而听到唱歌声、读书声,带来了小山村的新鲜气息.
我退休后已相隔50余年,忆及此一短暂经历,曾得七律一首以纪事:侵华日寇罪如山,忿忿儒生志不残.
辍学县中偿尽苦,里居就读更艰难.
哨声吹响课时令,字典诗书膝上翻.
今日神州新崛起,东洋鬼影去无还.
日寇投降后,1946年春三十五班迁回县城县中就读.
2004年融水中学(县中是其前身)80周年校庆,千余学子回母校参加盛典,我遇到了分别半个多世纪的里居同学,大家热泪盈眶,漫叙情长.
(注:融县于1952年秋分为融安、融水两个县)话旧回忆追情·117·我县曾大力推广壮文韦元诗旧社会,壮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自已的文字,通用汉字,在政治上被歧视.
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政治上一律平等,少数民族不再受歧视.
把带有对壮族歧视的"獞"字去掉爪边,加上单立人旁为"僮"字.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建议把僮字又改为"壮"字.
在文化上壮族也得了翻身,国家研创了易懂易学的壮语言拼音文字,从此,结束了壮族人民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历史.
为加速扫除壮族群众的文盲,提高壮族人民的文化素质起到巨大的作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954年,当时省政府在武鸣县创办了广西武鸣壮文学校,为全省培训推行壮文领导和师资骨干,后又出版发行《广西壮文报》.
遵照上级省、地部署,我县先后多次抽调干部师资到武鸣壮校和宜山地区壮校学习壮文,培训推行壮文骨干.
还根据上级要求,要在机关用话旧回忆追情·118·汉壮文对照行文,以便壮族群众看得懂.
1957年秋,我县又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抽调一批干部职工,到宜山地区壮文学校学壮文.
1956年3月,我是第一批选送到武鸣壮校学壮文的,这次被选送去学壮文的干部教师有罗康太、黄翠松、韦广书、兰天立等15人.
同年11月,他们学习结业回来后,即成立融安县推行壮文工作委员会和融安县壮文学校,壮委主任罗康太(后任副县长),校长黄翠松(代理过副县长,后调柳州地区工作).
当时的壮委、壮校先是借民房(现检察院处),1957年,搬迁到河东地区停办的速成师范校舍(现在三小院内).
我县壮校第一期开班培训壮文师资骨干的学员18人,都是来自沙子、泗顶、大坡乡的壮族知识青年.
从1956年至1959年,先后多批培训农村推行壮文师资骨干720人,在1958年大炼钢铁工地采取半工半学,进行培训.
学员学习内容以壮文为主,兼学珠算、史地、音乐等,他们的课本费用和在校伙食费,全由政府负担.
同时,担任群众夜校壮文教师的,每月政府还发给一些补助费.
话旧回忆追情·119·学员经过20天左右的学习便可结业,他们回去后,不但能担任夜校壮文教师,还可用壮文做纪录,写书信,编壮歌等一般应用.
在桥板中心校设有壮文课.
700多名的壮文教师,在各乡扫盲校长的指导下,在自己的村屯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学习壮文,桥板、沙子、泗顶、大坡、大良等乡,掀起群众性的学壮文、用壮文热潮.
推行壮文的先进工作者、学习壮文的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出来.
1959年冬,我县壮校暂时停办.
1984年秋,全区统一将推行壮文工作委员会改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同时,我县壮校恢复办班,培训壮文中专预备班.
到1986年共办了四个班106人,为自治区壮校输送11名中专生,他们毕业后均由政府安排工作.
壮文,在我县经过几年的大力推行,壮乡的青壮年基本扫除了壮盲,有力地提高了壮族群众的文化水平,在融安作为桥梁作用的壮文,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话旧回忆追情·120·回忆雅瑶儿童团王承武1949年11月雅瑶得到解放,解放军六三部队为巩固胜利成果,保卫红色政权,于1950年2月相继成立民兵、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在当时区政府的领导下,安排专项工作负责人,做好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投身革命、打倒地主豪绅的工作.
儿童团由少年儿童组成,他们天真活泼,不畏强暴,敢想敢干.
根据当时革命工作的需要,儿童团的任务是:配合政府、军队站岗放哨,设卡检查路证、侦察敌情.
儿童团设正副团长3人、文娱委员2人.
儿童团有团员30多人,都发有剑、大刀、长矛、洋枪、匕首等武器.
儿童团由解放军负责训练,晚上集中区政府学秧歌,唱革命歌曲.
当时唱的歌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谁养活谁》和《儿童团之歌》等等,区政府把宣传任务交给儿童团.
话旧回忆追情·121·儿童团担负站岗放哨、查夜、查路条(通行证)的任务,每天都有两个组八到十人,轮班在街头街尾站岗,本地人可以随便出进,外地人则要检查路条,可疑的人送到区政府.
一次,王承武等3名儿童团员在街尾没卡时查到一个无路条、挑着一担空油篓的可疑人,立即派一人到区府报告,一会来了两名解放军战士,那人想打开油篓给我们检查,这时一战士把他推开,让一战士看守着.
当解放军战士打开油篓时,发现里面藏有两枚手榴弹.
解放军战士立即将此人扭送到区政府审查,原来他是一名敌特分子.
查夜,就是晚间到客栈查住店人,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什么有无通行证携带什么东西每到一家客栈都是十几个男女儿童团员,把住店人叫出房间,我们进房间检查.
一日,大勤村坡尾屯关押的一名地主分子下半夜逃走了,清晨,农会派人报告区政府,区政府立即派了一个班的民兵追捕.
雅瑶儿童团员们带上武器快速直奔同甲屯,同甲屯是坡尾屯进山之路.
到同甲屯分成两组,在路边设卡.
过了中午还没有可疑的人过往,也没听到坡尾屯传来的话旧回忆追情·122·新情况,于是大家汇合到同甲屯冲口去看个究竟,到了大路才听到群众说,走脱的地主分子被抓回了.
大家才安心地回到雅瑶街.
贩烟土吸鸦片烟是犯法的,雅瑶街李达权和宾口屯的黄华先两位老人,仍吸烟土.
儿童团知道后,一天夜里抄袭这两家,搜缴了他俩的烟土和吸毒烟具,向他俩作思想工作,交待了党和政府的政策.
他们表面承诺改过不吸了,但事过半月又抽鸦片了.
儿童团趁夜深人静直扑黄华先家,把他藏的烟土烟具收缴,大家在归途时进了女团员黄素娟的家,突然响起了枪声,大家慌得挤在堂屋,关上大门.
领导儿童团的一名解放军战士立即拔出盒子枪,吹黑了灯,想冲出去抵抗土匪,保护儿童团.
娃儿们拉着战士不肯放.
他说:"你们不要出声,我去大门口看,看动静,我不会走远.
"儿童团员们大气都不敢透,堂屋挂钟"嘀嗒"的响声都听得清楚.
过了一会,战士悄悄地回来了.
他低声说:"没有什么动静,派两人去区府报告,敢不敢"团员李锡明和李爱光自告奋勇地说:"我俩去.
"战士向他们交待了报告的内容.
他俩出了黄素娟家不远就有一条大河,河上的木话旧回忆追情·123·桥足有四十米长,只有两尺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过桥十分艰难,不小心会掉下河里去.
他俩刚要到对岸,前面一声喝令:"什么人口令!
"二人吓了一跳,差点掉下了桥.
他俩听出是民兵,于是回答说:"我们是儿童团的,禾山坳响枪,你们知道了吗""知道了,你俩回家吧!
"民兵说.
他俩说还有人在黄素娟家.
民兵去就去接儿童团,与战士交换了情况:原来是一个土匪饿了到宾口屯张家偷饭吃,被民兵发现,追不着,跑到区府报告又怕来不急,就用枪声传讯号.
儿童团员们这才安心回家,到家时已是凌晨了.
雅瑶儿童团通过考验,提高了觉悟,锻炼了革命意志.
雅瑶儿童团的名单是:团长:陈秀孙陈启云(女)陈启邦团员:黄素娟(女)李锡明李锡光赵绵理王承武李爱光陈云张治国潘光志潘光秀黄小弟秦小梅(女)邓富珍(女)陈学关盛菊(女)黄光宇陈启琼(女)卓竣和夏良宣赖锦文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话旧回忆追情·124·骆存骙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融安县党史办编印的《峥嵘岁月》一书,在该书的第91面中,写有这样一段话:"1949年10月下旬,我队潘时泰到雅瑶同百寿县人民翻身队负责人刘国强等人联系……"当我读到这段时,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当年柳北六大队进军百寿县的前后情景,立刻展现在我眼前.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解放大军虽已渡江南下,但党领导下的游击战争还在广西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1949年10月间,一次我有事去龙妙,半路上遇见潘时泰同志(他当时是游击队三马情报站的负责人),他问我在雅瑶街上有没有熟人或亲戚.
我说有,雅瑶乡副乡长贺继昆是我三姑妈的孙子,他叫我表叔,还有街上的张克修,是我四姑妈的儿子,是我表哥.
我问他有什么事.
他说最近百寿县人民翻身队派人来和我们联系,我想找个人陪我去雅瑶和他们的负责人见见面,你陪我去怎么样我说我可以陪你去,不过叫我大哥话旧回忆追情·125·骆存騄去更好一些,因为我大哥和张克修又是两老襟,是双重亲威关系,他去比我更合适.
潘时泰采纳了我的意见.
10月25日上午,潘时泰在骆存騄的陪同下,在雅瑶街张克修家,与应邀前来的百寿县人民翻身队的负责人刘国强、陈植模见面,双方随即进行了会谈.
事后我听存騄大哥说,这次会谈很成功,刘国强首先主动介绍他们翻身队的组织及活动情况,潘时泰除了讲述当前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外,还将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六中队(当时尚未扩编为大队)的情况简要地向对方作了介绍,并对翻身队提了一些希望和要求.
刘国强代表百寿县人民翻身队表示愿意接受柳北六中队的领导,回去后更好地组织发动群众,培训骨干,进一步做好社会各阶层的统战工作.
会谈结束后,当晚潘时泰又约见了雅瑶乡副乡长贺继昆,并同在张克修家吃晚饭.
其间,潘时泰趁机向贺继昆作了一番宣传,指出解放大军已胜利渡江南下,广西解放已是指日可待,希望贺继昆做好贺家齐的思想工作.
话旧回忆追情·126·事实证明,潘时泰这次雅瑶会谈是有成效的.
会谈后,百寿县人民翻身队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培训了陈植模、何芳誉、赵学易、夏书贤、冯乃昌、罗士奎等一批骨干,并做了大量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
此外,在百寿县解放前夕,贺家齐主动向柳北六大队交出了百寿县民团的数十枝枪和弹药.
这一切为后来六大队进军百寿县时,不费一枪一弹,和平进入百寿县城,顺利完成接收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11月21日长安解放,11月24日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六中队集中富乐整训,奉命扩编为第六大队.
12月14日,第六大队接到上级进军百寿县的命令,当天全体指战员在鼎安小学的操场集合,大队领导作了进军百寿县的动员报告,新任的百寿县副县长江汉(解放军委派)作了具体工作部署和要求.
下午三点多钟队伍出发,途径富乐、里煌、自额、章口,沿途群众都放鞭炮热烈欢迎.
由于章口是融县百寿两县的交界,当晚队伍在章口宿营,按照安排,27、28两中队和文工队在开明士绅韦芳芬家食宿,29、30中队和妇工队在韦本刚(曾任抗日挺进队鼎安分队长)话旧回忆追情·127·家食宿.
晚饭后,战士们在住宿点集中,分别由黄爱邦、田永固教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随后又以中队为单位,讨论当天大队领导和首长的讲话,领会讲话精神,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
12月15日,百寿县人民翻身队派来陈植模、何芳誉、赵国隆、夏栋贤、冯盈昌等人为响导,部队便向百寿县境进发.
队伍到达百寿县的雅瑶街时,恰逢雅瑶圩日,前来赶圩的群众很多,文工队和妇工队立即开展宣传活动,唱革命歌曲,进行街头演讲,宣传全国解放的大好形势,宣传党的政策和部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赶圩群众听了无不欢欣鼓舞.
当天雅瑶街就有曾亚云、曾志云、张继萍、傅荣光等青年报名参加队伍.
雅瑶乡乡长冯世昌,起初思想还有些抵触,他只愿意给六大队让路,不愿交出乡公所的枪支,后经大队领导说服教育,他弟弟冯乃昌是翻身队员,也做了哥哥的思想工作,冯世昌终于将乡公所的枪支弹药全部交了出来.
队伍在雅瑶停留一天,第二天继续向百寿县城进发,进军十分顺利,未遇任何抵抗.
不过出话旧回忆追情·128·现一个小插曲,在《峥嵘岁月》一书中的第94面也写到:"部队经过山环村时,有一个国民党营长主动交了一支驳壳枪和几十发子弹.
"书中虽然记有其事,但未写明其人.
据我后来了解,此人名叫骆伦,雅瑶街人,曾任国民党某部团长(书中写营长),抗战时期参加过桂林保卫战,桂林失守后,他脱离了国民党部队,卸甲归田,在山环村开了一间土纸造纸厂.
他主动交出防身武器,也算是认清形势的一种义举吧!
岁月悠悠,转眼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许多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淡忘了.
我写下这几点零星回忆,不是为了表现自我,只想让那段光辉的历史,增添一些细节罢了.
(李煊荣整理)话旧回忆追情·129·三马情报站莫桂德韦祖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破坏和平协议,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保卫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和解放区的安全,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组织了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策应解放区的人民战争.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1946年3月,中央融县北区枫木支部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一个交通联络站,以便收集情报和护送过往的革命同志,并开展筹粮、筹款、筹枪等工作,支援游击队战争.
会议决定把浪保乡三马屯潘时泰同志的家作为交通情报联络站.
潘时泰同志(地下党员)为情报站负责人.
因为潘家在浪保乡较为富裕,潘氏家人在乡邻比较开明倾向革命,在县乡政府有人做官,任教、行医、经商各方面人士都有,接触社会较广,了解情况较多,任潘时泰同志为负责人,有利因素较我多,可以起到很好作用,经中共融北地下党话旧回忆追情·130·的长期筹备和努力,融北三马情报联络站成立了.
发展情报员潘时泰同志接受任务后,考虑到情报站只有他一人是不够的,在敌人占领区从事秘密工作,必须有广大劳苦大众参加,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于是他首先动员妻子陆玉英参加,担负接待和联络工作,分配其胞弟潘时茂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发动家住乡公所门口的谢庭芳、潘时霓、陆星发、李凯荣;周围村屯的覃祖斌、李鸿兴;在情报站周围住的潘时熙、潘时庭、潘时敏等革命群众做情报的收集和侦察敌情工作,让他们参加读书班、穷人会、逃兵会、农会、妇女会、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通过他们做好发动群众工作,把三马联络站搞得象解放区一样活跃,包括潘氏家族的上层人士也发动起来,过去曾任浪保乡乡长、融县参议员、进步民主人士潘百济老人,都同情和支持其家人参加革命.
筹粮筹款情报站建立起来后,来往情报站的同志一天比一天多,常有三、五人住几天,有时甚至十几人、几十人,要给他们吃住,一天两天还可以,十天半个月就困难了.
粮食是最大的话旧回忆追情·131·困难,潘时泰同志在活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自己尽力想办法解决,上级拨给的经费用完后,把家里生产的六十担稻谷和六担茶油全部无偿贡献给了情报站.
还卖掉两头耕牛和祖田三亩,又动员母亲卖掉金戒指,得来的钱都献给了革命.
经费还不够,又动员爱国人士潘兴桂捐献茶油五担.
武器不够用,又动员陆星发、潘时霖捐献长短枪各一枝送给游击队.
长岭屯雇农覃鸿钧经常晚上摸黑过河送菜给联络站,尽力解决情报站经费困难的问题.
潜入敌营1947年7月,解放战争形势快速发展,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党指派潘时泰和覃太恩两位同志利用与上层国民党有来往的关系,潜入浪保乡公所,分别担任乡长和财产保管主任,利用职务之便,掌握敌人动态,及时准确地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政府要来征兵征粮,立即向游击队领导汇报,提前告知应征对象躲避;第十五公署派政务室主任莫仁超带领100多人的保安队员进山抓共产党、游击队,地下党提前把游击队转移,把地下党员的家属全部隐藏话旧回忆追情·132·起来.
从1948年起,全浪保乡没有一个人被征兵,没交一粒公粮.
地下党还派覃展初等10多名青年到浪保乡公所自卫队当警士,直接由潘时泰同志指挥,控制敌人枪械,为革命斗争所用,为今后和平收缴浪保乡公所的全部枪械打下了基础.
智救谢政委1949年6月20日,柳北游击队总队副政委谢之雄来六大队检查工作,讲当前形势、发动群众、扩大队伍、筹粮筹枪、收缴鼎安乡公所的武器等问题.
谢副政委在返回县工委的途中,走到小瓦窑的石头坳时,遭遇国民党乡自卫队,与护送的武工队员黄庭康同志一同被抓,次日清晨押送到浪保乡公所,刚进大门就被情报员潘时霓发现,立即赶到三马向潘时泰汇报,潘时泰知情后,派潘时霓伪装到乡公所"玩牌"侦察敌情,自己马上赶到八打屯向大队政委韦克汇报布置营救,决定请开明绅士黄建材、潘百济两位老先生出面把乡长韦先周找来,对他讲清形势,指出解放军已渡过长江,国民党政权即将土崩瓦解,全国即将解放,又讲明融县人民武装的活动情况,晓以利害,要他放人,并答应由黄、潘两话旧回忆追情·133·位先生担保,不使他为难.
于是韦先周把谢副政委释放了,营救工作获得成功.
伏击敌特1949年7月27日晚,情报员潘时霓受游击队领导指派去乡公所"玩",发现有三个便衣特务正吃晚饭,立即赶到情报站向潘时泰同志报告,时泰同志应声说:"好!
这是一盘龟肉,一定要吃掉.
"马上派潘时庭跑步赶到龙妙向游击队领导汇报.
午夜时分,中队长韦鼎寿带领覃及芳、潘时泰、朱江、黄盛群、黄正肃、潘时熙、覃祖光一行八人全副武装赶到情报站,研究伏击方案.
地点选在九步坳金桔林,潘时霓、潘时庭随队出发,分乘两只木船,从三马沿江而下,天亮时上岸到九步坳埋伏.
天刚蒙蒙亮,三名特务进入伏击圈,潘时泰同志首先开枪,大家接着开枪,不到1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打死融县刑警队员覃成晟和另一名特务,还有一名特务滚下河逃跑了,打扫战场时缴获敌人驳壳枪三支,特务工作证和特务手册一本,上面记载有游击队骨干和武装人员名单,还记录有暗藏在北区的特务名单.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马情报站为革命做了话旧回忆追情·134·大量工作,为融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直至1949年11月21日长安解放,它才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注:浪保、鼎安、安江、带安;今为融安县大将、龙妙、板榄、黄金等地.
话旧回忆追情·135·大良石门洞探秘融安县旅游局一、团寨碑记"从来一治一乱,乃天地之气数使然.
而生不逢辰,适遭其会.
吾辈于道光末,有贱魁(孔亚福、乔老苗)陈武养、陈土养、龚宝成以及梁、刘、周等(此特略举其首偶而已)各系统党羽少不下千,头系红巾,自号平靖王、太平王,俱萃于柳城县之太平圩为渊薮.
凡属邻疆必遭劫害,犹是倏来倏去,至咸丰三年九月廿四日大举入寇.
是冬,前辈误请罗勇,地方浪费多钱,本望协力助剿,殊知反往沙子招党立巢,此举大为失计,咎将谁归.
自此生民涂炭,多避话旧回忆追情·136·山谷之中,而贼众川流不息矣.
四年夏,孔贼等驻扎潭头乡蹂躏月余,五月,土匪乘势竖旗于木林村.
(已封石人村胡家谷仓)初十,起团击散.
越二日,十二孔贼等纠合沙子土魁黎弟玉等,驻于吾等三村焚杀,直至六月初六日始退.
各处山岩俱已打破,不但牛马财帛一空,而被捉杀毙者复不少.
余居此处上岩,连打六日,闻各山奔散,孤立无助,才终退出岩.
未几,县城失陷,卢主遭劫下船,逼入柳境后以女衣还.
斯时风波四起,而寇曹、覃等等旋踵继起,俱被团诛.
腊月终,卢主调四镇锋了合征沙子一带,逾月始平.
而黎贼魁未获正法、五年二月初六,孔贼等复统党近万扎于同御团之古老村.
卢主调团,贼败北,死约数百多,故五六年间稍获安靖.
迨卢主升天,许主接任.
七年五月,陈贼等驻扎于大良西村等处,初九分股窜入吾境,力击贼败.
初十合击贼营,互有伤损,而贼毙者多十二.
贼移扎潭头,越后贼众团溃,且县城失守,许主避之泗顶,扒匪李文茂遂距城伪官,合县鼎沸腾,似无主矣,(斯时贼皆留发),故他处从贼者众.
惟吾东局誓不相从,奈何田禾难收,权暂议服,贼窜东乡,话旧回忆追情·137·九月贼败,退出西村.
吾东局阴欲聚团,适全主接任,泗顶谕饬思管各团合剿.
八年正月十九,思管各团虽统锋聚集吾等三村,未经大敌即星散鸟飞,枉费东局数百钱,想亦劫数使然,非人方所能挽转.
二月十三,李文茂统伙扎于吾等三村,空无所掠,二十三日始退.
从此贼更猖獗,遂合土匪蓝永俊(后投诚封贼仍被伙杀)等分扎西寨大坪等处,日行焚杀,路无行人.
吾东局是岁停耕,伙避异域,五月廿六日,肖大偕孔贼(时已投诚今官任中军)提师一过,全主复城,人心稍定,暂归故乡.
惟吾等附近大坪仍无宁日,更有大股土匪称为翼王,久古南京,(即今江南省也)业已开科取土.
于九年八月统党十余万众从吾地经过,各处山岩一日攻破,惧而办粮.
幸吾等僻居此岩,免罹其祸.
十年,刘大宪征剿大坪,调方投诚之贼首周德(时在从化岗浔村方谬剃发)及吾等各团合攻,未曾平服撤师他征.
四月二十九,石大股匪复临吾境,捉去多人,吾在此亦获平安.
按自咸丰三年避贼山岩至十一年春始得家居,屈指已历九寒暑矣.
(时草木畅茂兽蹄鸟迹之道交于村中矣)及今犹设局立团起锋防御,不敢稍疏,各话旧回忆追情·138·小村僻路尚遭劫害.
于戏田荒芜而支费多,受毒深而历年久,虽罄南山多竹事述难周,惟嗟东局一隅,殃流极爆,(被捉者令跪祭旗毕或剖腹或烛指使不但斩首已也)嗣后噬人肝,饮人血,事事皆真,莫道虚传之语.
至若(后克复即南京也)陷金台(蛮夷国二王侵犯议和即北京也)纷纷大乱,待观实录之书略开条规附后,以为后者法.
一闻贼将至,务先搬谷米财物入岩,雇人典,各家再备炭二三担更妥.
一磨谷竹磨更妥.
一在岩原系一家,凡财物互相照顾,如贪心窃取者,贬逐出岩.
一男一女,务必有别,如乱伦者杀无赦.
一各家老少俱宜入岩,不可他往,则拒贼志坚,方无彼此之虑.
一临敌时,如有藉故不到,则岩中之物尽折为请锋之费.
出岩外宜仔细侦探,倘被贼获,带贼到岩,诬言门岩即放,亦断不开.
盖不以一人而累丧合岩之命也,慎之慎之.
一贼临境时,务早入岩,如有故意迟后,使贼看见尾随到岩,即以勾引论.
一上一下两岩拒敌位次量材任用,务先安定某位宜用某军器用某人镇守,则临时方免仓皇,亦无推诿以至失机,切切.
一硝药砂火索等项,预先多备,不可缺少,此乃要着.
话旧回忆追情·139·至上岩岩铳一架,使贼到境即射之,贼亦多畏也.
一贼临境务宜派人登山看风,一日换一山,黎明登山,暮夜下山,不使其看破,方无失机.
一岩口亦要着人把守,如贼至时,上角响,下角即应,使在上角者以止角便可藏身.
一把守岩口者,早夜用饭时,务着人替代,切不可疏虞,其害事多在此刻也.
一岩门面更楼夜夜排人守听,不可以日久而生怠忽之心,切切.
一入岩路径最好埋伏,使锋截杀,则贼亦不敢视吾岩矣.
此条当日未曾行,凡后者宜酌用之.
一要办大麻缆一条,恐贼久困岩门未得出入,则使人从水楼吊下以探缓急,此条亦不可略也,识者默会之.
一水楼楼椱及皮缆长短尺寸,已详钻于岩门壁上,故此无容赘书.
以上诸条,乃吾等亲尝其苦,最为要着,不可视为儿戏,自取丧亡.
至于临机应变于条规外,再加精细,不得谓此数条内即无遗策可也.
附载同岩先后次序人名于后,先入者列在前,后入者列在后:石大亨、大知、大士(三家首倡),大成、藏武(以下四年冬入)延介、广才、广泰、大全、先磬、大儒、石钟、石镇、大(七年)陈元兰戴选士(下话旧回忆追情·140·九年入)景琼映达建王石亮广成(十年)昌献章(十一年)吕延珍(同治元年)陈九昌(二年)石仁祥仁兰胜中石珍事变多端,历尝其苦,不揣固陋,爰赋西江调五首、俚词四律以志之.
南亩久经荒芜,西畸一片蓬蒿,请锋团事费难逃,贫富徒然易像.
嗟我生来及乱时,萑苻偏地向何之,携家星散谋非善,聚族岩楼计可施.
御寇安排须定位,留题布置是良规,后人莫笑多余事,临敌仓皇恐蹈危.
熟读天阴未雨诗,绸谬牖户贵先时,心存泄泄成何事,削屡冯冯厥基.
帷有愚人知我意,任凭哲士笑吾痴,(事后加修笑亦由人)从今勒石标名姓,免后鹊巢鸠占之.
鹊巢鸠占虑非差,杜后争端乱若麻,秉笔直书名与姓,他年还辩正和邪.
真诚始结为心腹,奸诈何庸作爪牙,莫谓先人曾寓此,无分泾渭许同家.
(二心之人切宜贬出,不许可同岩,防内变也)以时石小峰氏题.
清同治六年丁卯岁季秋月谷旦竖石匠黄国梓镌.
"二、永远明禁碑记"盖闻朝有律例,乡有禁条.
律例须行天下,话旧回忆追情·141·禁条约束一方.
如我五福一团,上下数十余村,人皆和平,俗尚仁厚,阁春种秋收,安业无有贪谋利已.
闻有一二不法之徒……众议公立禁条条规如左.
一古带楞老例无夫.
一偷银钱货物者罚钱四仟八佰文.
一盗猪羊牛马者罚钱四仟八佰文.
一盗田禾豆麦罚贰仟四佰文.
一盗园畬内蔬菜瓜果罚钱一仟贰佰文.
一盗砍茶子桐子一切竹树罚钱一仟贰佰文.
一故意向牛场地耕种生理者罚钱八佰文.
一窝藏奸赌匪类罚钱乙仟贰佰文.
一纵放牲口践踏禾苗罚乙仟贰佰文.
一盗禾稿柴草罚钱八佰文.
一盗鸡犬鹅鸭罚钱八佰文.
……略同治六年,岁次壬年十二月十五日五福团公立三、五锋书院碑记"甲午,余由庶改官领融县,乙未抵任.
察县属,民朴实,务本崇文.
每接绅耆,呼以培植人才为嘱.
清流镇绅耆以捐建书院,请余喜而述话旧回忆追情·142·之.
醵金购地,创建经始于乙未春,历丙申、丁酉,三阅寒暑,费银三千两而书院成,因地而建名五峰,请为之记.
余维人才之兴必由学校,近代书院林立,其训课视学校实,且学中人大半成材,书院则并童蒙而启迪之,尤为学校之本,近自外详以来,交涉多端,致朝庭几专以洋务为重,设立同文馆及学堂,各行省大凡绅商有力者俱遵行而推广之,向学者亦从风而靡,工筹算,习技术,搜利,时势使然.
吾未见能易圣贤之大道也.
此中人才即()底于成就亦狡狯诡之流以之应变或有余,以之正本则不足,甚则穷他族之绪.
余狂,相超附以发达,而保爵位者更重为学校耻矣.
然,古学校之设乡举里选,循序而者,皆以此为先,历世既久为以言传人渐尚文字词章之未学者,皆以帖括试贴楷法亦失.
设教之本意,宜叛道者之请日以帷上,以是求下,以是应舍,是无根本,知执笔则愤其所能,反身而行之,庶实并茂,有本有文,加之阅历扩以肆应,则可经可灌,无用适檐大事而不致偾事.
此间人士敦朴而崇业.
好义而尚文,所谓可与适道愿其勉而行之.
培成全材以为时用,话旧回忆追情·143·岂持守土者之幸哉.
是为记.
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特授融县知县、武陵唐右桢撰"四、诗刻清咸丰同治年间,以石大亨为首的一些人为避匪患,入居岩洞,在洞口石壁上刻有七律三首.
诗曰:石岩幽深几转弯,红巾胜似黄巾数,小溪穿谷即为关.
内寇强增外寇招.
峰峦高插雄如剑,多少不平当时事.
家族久栖稳若山.
开门揖盗恨难消.
隐处任凭妖气逼,遁来莫管业风艰.
天子何曾不圣明,时人若问何年事,当权任事尽忠精.
志在咸丰同治间.
胡为骧扰三都患,致使殃流千里惊.
此岩自古号天桥,迹隐因逃狼虎口,峻壁危峰定假雕.
岩居甘听水泉飞.
何事携家来课读,从今愿望烽烟息,只因遍地尽蛮妖.
惟有伴鸿再世生.
话旧回忆追情·144·五、游客题诗、联九州生怨愤,八桂起英雄.
游秦人已杳,题壁字犹彤.
杀敌军威振,殃民匪势凶.
眼未穷形胜,诗难罄寸衷.
千村生草莽,百姓废工农.
斜辉何冉冉,归意又匆匆.
京度营寮寨,天桥避燧烽.
一路如奔马,天崖类转蓬.
云霞皆甲胃,峦嶂尽戍墉.
漓江扬挂棹,越秀柱吟筇.
一卒能坚守,千夫莫敢攻.
笠泽樽前现,长江眼底供.
宿懦欣设教,志士喜来从.
任夸它壮丽,不及此玲珑.
禽鹤听弦诵,虫鱼乐肃雍.
境僻尘难到,峰高雾易封.
钓游消俗虑,吟咏畅心胸.
明时咨赏览,乱世避兵戎.
骨肉离灾厄,村民沐化功.
欲继前贤迹,难抽霸旅躬.
诗篇同水秀,德业共山崇.
如今具负愿,白发已成翁.
身世生前隐,声名死后隆.
刘泽华1930年(庚午)注:天桥,指大良乡石天桥话旧回忆追情·145·忆游天桥五十韵庚午年二月,天桥印客踪.
黑暗如深夜,寒凉似早冬.
离村切向北,沿水复朝东.
惊人逃世獭,扑火落飞虫.
拔地山千仞,远天树万重.
防跌心虽悸,搜奇兴却浓.
江涵苍嶂碧,修簧弱百红.
青梅垂洞侧,曙色入岩中.
澄波生素绿,爽簌发清风.
停棹登佳境,昂头见碧空.
夹岸峰形峻,穿岩不势汹.
宽舒容万众,幽僻隐千峰.
跳琼声渐沥,飞雾影迷蒙.
崖险环如窨,岩高拱若蓬.
伫足疑难进,撑排喜可通.
奇葩开簇簇,激湍泻淙淙.
洞幽藏鬼魈,波涌跃鱼龙.
迎客翔鸾凤,寻芳舞蝶蜂.
余响喧锣鼓,奇形挂石钟.
仙源绿树荫,鸟道翠萝蒙.
神鸡鸣邃穴,鬼箭射深窿.
狂啸声如瓮,长吟气若虹.
仰石如蛇首,悬琼似笔峰.
高怀欢主客,往事话咸同.
《水经》难注释,齐胜失形容.
满族方横暴,黎民运困穷.
咏融安县石门奇境联纽约潘力生奇境洞湖岩,一体浑成,活水源头,石穴澄潭宜小艇;天桥中上下,千寻危矗,丹霞望外,龙宫仙阙认岑楼.
话旧回忆追情·146·咏融安县石门奇境(五言律诗一首)纽约潘成应求萤屏饶旅兴,小艇石门幽.
钟乳冠裳古,澄潭洞宇秋.
七星疑肇庆,三窟幻桥头.
相对翻归思,衰年尚客游.
注:作者成应求女士,出身湖南宁乡成氏世家,若祖若父,皆耽文史,幼承家学,酷好诗文,其诗词文赋,造诣极深,现任美国纽约四海诗社副秘书长,乃潘力生先生之夫人.
先生撰联、女士配诗、相辉互映,情益深而味弥水.
话旧回忆追情·147·从融安县几处出土的宋代钱币引发的联想与探索吴国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笔者在浮石公社长隆大队高阳坡中学任教.
一天午休,一群学生各自手拿一摞被铜绿锈紧的古钱币正用石头锤打,力图把古币一枚一枚分开.
笔者向他们了解古币来由:原来浮石电厂征用当地青龙桥生产队管辖的一片荒坡墓地建设职工宿舍,施工方正用推土机平整场地,当时使用推土机作业并不多见,很多社员群众和午休学生都到工地观看推土机作业.
突然推土机推出一水缸,里面竟然装了满缸的古钱币.
当年用绳子串起来的古币仍整齐地摆放着,连绳子还原样保存,围观群众蜂拥而上,争抢古币,所以出现了文章开头介绍的一幕.
据说后来生产队干部制止了哄抢,把古币装入箩筐,挑到浮石供销社作烂铜烂铁卖了,约150多斤.
据了解,均为北宋南宋古币.
数量之多,年号之齐全,品质之好,均为笔者从所未闻.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从《桂中日报》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融安县浮石镇兰洞屯一农民话旧回忆追情·148·在本人责任地耕作时,掘出古币一罐.
笔者为好奇心所驱使,专程赴兰洞屯拜访挖获古币者,可惜大部分古币已作废品卖掉,从留下的少部分看,仍是清一色的大宋古钱币.
事隔十余年,偶然听到一个消息,板榄镇一偏僻山村村民在挖山时,又挖出一罐古钱币,笔者再次登门拜访,以求一饱眼福,然而仍晚到一步,古币又作废铜废铁卖掉了.
从村民提供的古币年号查看,还是清一色的大宋古钱币.
笔者大惑不解:宋朝之后,我国又历经了元、明、清三个王朝,为何出土古币均是宋代钱币本人喜欢古币收藏,所收集古币也以宋、清代古币居多,且宋币质地上乘,从挖掘的地域来看分布地比较广,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融安宋代时期社会状况的探索.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军攻占广州,南汉灭亡,从此整个广南地区纳入宋王朝版图,直至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朝灭亡、北宋,南宋统治广西达300多年之久.
宋代地方行政划为三级:第一级为路,第二级为州,第三级为县.
宋初岭南地区设广南路,所有州郡由路制节.
到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将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管辖今天广西的范围,话旧回忆追情·149·路治设在桂州(今桂林市),广南西路下辖25州、65县.
今融水、融安、罗城、三江统属融州.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以工商立国的王朝,海外贸易发达,国家财力雄厚,注重教育.
北宋时期,曾三次开展兴学运动,朝廷规定:"州若县皆立学""凡立学者可赐学田",于是"学校之设遍天下".
宋朝的兴学运动,促进了地方人材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融安县长安镇太平村北宋时期出现了祖孙三代(覃光佃、覃庆元、覃昌)三个进士,反映当时融安教育的兴旺,教育水平之高,也表明了融安社会较长时期内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宋代钱币大量流通,藏富于民,为今天量多质好的宋币涌现找到了答案.
而大量宋代钱币长眠地下,其原因又为何呢据笔者查看史料认为,其一:这与后来的元朝统治有关,元军以铁骑征服敌国,攻城掠地,稍遇抵抗,便以屠杀、毁城相报复,军队大肆掳财、掳民为奴,大量百姓死于战乱,或被掳走,造成所埋财物长眠地下.
其二,元统一全国后,所定国策多有乖误,例如把国人分成四个等级,前南宋统治地区百姓均属最低等人,称南人.
南人倍受歧视,苛政如虎.
元朝太宗即发行纸钞,称交钞,严禁民间持有和继续使用前朝旧币,否则视为对抗朝廷,严惩不贷,百姓惧怕招来杀身话旧回忆追情·150·之祸,纷纷把旧币埋于地下,就连我县地处偏僻的板榄乡木吉村拉耸冲都埋有宋币,元王朝统治中国九十余年,旧币始终深埋不敢动,甚至作为废币处理也不敢挖出来,可以想见宋时南人百姓的政治经济状况.
战乱灾情历险·151·长安大火录以备忘吴国树古镇长安,水陆交通便利,自宋设清远军及融州大都督坐镇融水以后,县境社会比较稳定,湖南、江西、广东、福建、贵州各省均有人逐渐落户长安,有的因官而家,有的以商而家,有的以从军戾止而家,有的以垦殖生产而家,人口逐渐增多,特别在清康、雍、乾期间,开国三朝极力鼓励农垦,屡颁奖励农垦条例,因广西经多次战乱以后人口稀少,当局鼓励外籍人口迁入广西.
对迁入贫困者,贷以耕牛、种子,对新开垦的农田免征六年田赋,赣、湘、闽、粤各省落户融安者益多.
长安集市已初具规模,之后盐埠、当押、银号应时而生,航运业较快发展,形成了"梧州帮"、"广东帮".
杉木、桐、茶油、黄糖、谷米大宗外销,运回生盐,苏杭洋杂、洋纱等,由于生意兴隆,之后各省商人纷至沓来,行业发展到40多个,商号达到600多家,人口骤增.
融安盛产战乱灾情历险战乱灾情历险·152·木材,迁入人口就地取材,所建房屋多是木板框架结构,上盖杉树皮,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而且建房一家挨着一家,街道又十分狭窄,最窄处不足3米,一旦失火,扑灭困难,极易连片成灾.
加上长安镇地处融江、浪溪江的交汇口,长安镇北面至大巷珠玉村地域开阔,一马平川,冬季北风呼啸而至,一旦发生火灾,风助火威,很快殃及全城.
据旧县志记载,仅清末百余年来,长安镇发生的大火灾便有多起: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农历正月二十晚,长安镇发生大火,延烧2000余家,全市殆尽.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农历十月二十日晚,长安镇大火延烧1000余家,全市仅存十分之三、四.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农历四月长安镇沙街发生大火,延烧数百家,共获赈灾千元.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农历九月,长安大火,延烧300余家,损失数十万元,地方团体筹款数千元赈灾.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长安镇市政进战乱灾情历险·153·行了一次大整顿,有钱商家开始修建部份骑楼,建房设计封火墙,主要街道截弯取直,并加宽至8米,筑三合土街道路面,某些路段设防火蓄水池,以便救火用水,大火灾有所减少,但大多数的贫困居民仍以木板房为主,所以火灾仍是时有发生.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十月初二,日寇入侵长安,纵火烧毁民房100多家.
由于篇幅所限,较小的火灾不在此赘述.
解放后,政府高度重视防火工作,居民小组设消防检查员(由居民轮值担任)于每天傍晚到各家检查火灾隐患,要求每户门前必备水一桶、沙一箱,以作灭火急用.
但由于居民板房居多,加之部分居民防火意识淡薄,火灾仍然不时发生.
1963年4月28日8时左右,长安镇建设街居民黄某煮饭后余火引起火灾,大火向东西方向延烧,烧毁民房83间,为切断火路,拆掉民房39间,受灾133户,共计568人,经济损失约92万元.
1974年2月24日晚8时,长安航运社在三滩码头看守船棚的退休工人梁某用火笼烘床引起战乱灾情历险·154·火灾,当晚风势极大,火势迅速蔓延,不久烧着大码头土产公司的棉花仓库,棉花着火,形成一团团火球,四处乱飞,有的火球甚至吹到河东,燃烧的屋面杉木皮也随风飘落,落到哪家屋顶,哪家便着火燃烧,形成多处起火,部份群众急中生智,爬上屋顶,把屋面淋湿,将棉被浸湿铺在屋面,有的将扫把浸湿,把落在屋顶的火球扫除,但顾得屋面,屋下的大火从门窗烧入,火从屋下往上燃烧,屋顶上的人只得仓忙逃离,大火烧到建设街竹木运输社的房子,厂里放着十多桶柴油,当即柴油燃火,油桶爆炸,响声震耳欲聋,油桶腾空飞滚,柴油四溅,更加大了火势,一些群众将门板投入街边蓄水池,沾柴油的门板在池中燃烧.
群众来不及搬运私家物品,只能拖带小孩逃离到河边的沙滩上和体育场、圩亭等地方躲避,青壮年忙于抢救财物和灭火,老人帮助照看幼儿和抢救出来的家私,北风呼啸声、烈火燃烧声、房屋垮塌声、大人呼喊声、小孩哭叫声响彻夜空.
当时全城一片混乱.
县、镇党委、革委会领导临危不乱,指挥长安镇的基干民兵到派出所抢救档案资料,公安人员把银行金库现金、资料迅速转战乱灾情历险·155·移到县武装部,由军人武装看守.
并急电上级求救,柳州市、桂林市消防车队受命紧急开赴融安施救.
当晚全镇公安民兵封锁所有路口,只许人进入,不许人外出,严防坏人趁火打劫.
当外地消防车队赶到,大火已肆虐了两个多小时,靠人工灭火已相当困难,消防车灭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大火,从三滩码头横扫新华街、和平街,一直烧到建设街第八组,大火燃烧到凌晨四时许基本扑灭,但至第二天黎明还不时有余火发生.
全镇共有16个居民组,交通局、土产公司等16个国家单位,航运社等7个集体单位的全部房产财物毁于一旦,灾后统计,烧毁房屋2344间,受灾人数2955人,烧伤8人,烧死2人(其中1人为失火者),烧毁粮食6700公斤,还有大量的公私财物,损失约337.
3万元.
当时火光冲天,数十里外看到长安上空一片通红,受灾之惨重为解放后之最,现在长安人谈及1974年的那场大火还心有余悸.
灾后,长安镇革委会重新规划建房,根据受灾家庭经济状况发放建房救灾款,少的几十元,最多的350元,另分配一些木材,从救灾款中扣战乱灾情历险·156·除木材款.
当时,不少居民户家产荡然无存,政府在菜市圩亭用篾垫围房让灾民权作暂住.
并发放衣物、棉被、炊具、粮食等救灾物资,有的投亲靠友,接济度日,若干年后节衣缩食才建好"样板房",过上较安定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新建了砖混结构的房屋,防火系数提高,虽然不时仍有火警发生,由于消防能力的提高,火灾得以迅速扑灭,近30多年来都未发生造成严重损失的大火灾,群众长期以来为火灾担惊受怕的日子才算基本结束.
水火无情,为提高群众防火意识,回顾长安的火灾历史,还是有警示意义的.
战乱灾情历险·157·虎口脱险李煊荣1949年8月初,柳北游击队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为了巩固和扩大游击队根据地,部队决定向潭头东北方向发展.
8月9日,第二大队大队长侯信同志,率领一支四十多人的小队伍,打着第四大队的番号(目的是迷惑敌人),离开潭头根据地,开赴东起一带活动,并计划从东起向镇东乡(今大坡乡)发展.
由于对镇东乡的路线和情况不熟悉,需要一人熟悉情况的人作响导,因此部队到达东起后,便派李鸿兴回大将六中队(后为六大队)去找一个熟悉镇东乡情况的人来作响导.
李鸿兴是前不久受六中队的委派到南区学习武装斗争经验的.
李鸿兴回到大将六中队后,队领导即派于先达和他去东起.
于先达是镇东乡人,他接受任务后,便和李鸿兴两人装扮成学生的模样起程.
他们商定,万一路上遇到盘查,就说是去东起看望同学的.
不料,两人走入东起地界后,便感到情况有战乱灾情历险·158·些异常,路上没遇见一个行人,而两边山头上又有人影晃动.
正疑惑间,突然从路边坎上一前一后跳下两个拿枪的人来,穿的是黄色军服,他俩知道遇到敌人了.
原来,李鸿兴离开东起后,东起的情况已发生了急剧变化.
游击队进入东起活动,早已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特别是游击队在东起街公开宣判枪毙东起乡的恶霸地主覃启亮后,更引起敌人的极大震动.
伪融县县府为了迅速扑灭这支革命火种,以免四处蔓延,立即派遣周良才特编中队及一批地方反动武装开进东起.
8月17日,游击队在东皇村与敌人遭遇,激战了一整天,天黑后游击队撤出东皇,转移到沙子地界.
由于远离革命根据地外线作战,得不到群众的有力支援,加上兵力过少,敌众我寡,因此队伍不得不于18日撤回潭头.
李鸿兴和于先达不明这一情况,他们刚好是东皇战斗后的第二天到达东起,敌人尚未撤走,还在到处搜寻共产党游击队,所以他俩被抓后,便当作游击队漏网嫌犯被押到敌人的大队部.
敌人的大队部设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一战乱灾情历险·159·个当官的当即审问他们.
这当官的原来就是东起乡反动乡长王朝英.
王问;"你们从哪里来来东起做什么"于先达两人按事前准备好的话回答说:"我们从长安来,是趁暑假来看望同学的.
"王又问:"你们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哪村的"于先达说出这同学的名字后,乡长黑着面孔道:"你们撒谎,这人前个月就死了,你们还来看什么""我们不知道呀!
"于先达装着难过的样子说,"难怪我一连写了两封信给他都不见复信,哪晓得他不幸死了呢!
"说着说着他哭了起来.
其实于先达的这位同学不幸去世的消息他早已知道了的.
他的哭泣,除了对同学真诚的怀念外,更多是表演给敌人看的,为了装得像一些,李鸿兴也假装低头抹眼泪.
王乡长见他俩如此"悲伤",似乎受了感动,他用较前温和的口气说:"好啦,好啦!
人死不能复生,节哀吧!
"接着又问:"你们在东起还有认识的人吗"战乱灾情历险·160·于先达说:"我有个老师叫刘成,是东起人,但我不知道他是哪个村的.
"王乡长听后即对身边一个乡警说:"你去把刘老师请到这里来.
"原来刘老师的家就在附近,不一会儿刘老师来了.
刘成老师一见于先达感到十分意外,他关切而又有点埋怨的口气说:"这兵荒马乱的,你们怎么到这里来!
"说着紧紧地握着先达的手不放.
于先达便将刚才回答伪乡长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伪乡长见两人果然是刘老师的学生,他的疑虑打消了.
乐得借梯下楼,便对刘老师说:"既然他俩是你的学生,今晚你就领他们去你家吧!
"于先达两人跟随刘老师到他家.
当晚刘老师杀鸡招待了两位学生.
第二天,当他们离开东起时,考虑到路上的安全,刘老师还派了两个村上的中年人送他们到浮石,他俩便经长安转回六中队了.
(李鸿兴口述)战乱灾情历险·161·抗战尾声的东岭乡苏志逵1944年(民国卅三年)秋季,疯狂的日寇大举由湘入侵广西,国民党正面军队闻风而溃,桂林、柳州相继失守.
10月,融县县城沦陷,县政府搬迁到香粉山区.
县内各中小学均被迫疏散,暂停办学近一年.
近交通线的村庄人们纷纷避难偏僻边远山村,生怕日寇前来烧杀掳掠,人心惶惶,谈日色变,全县处于瘫痪状态.
日军盘踞县城,在县成立日伪政权---维持会,由当地汉奸紫佩村人覃兆谋及罗龙村人罗明把持——统治县城周边乡村,给群众发"顺民证",强行奴化教育.
1945年初,在日寇统治的恐怖气氛下,县成立抗日武装队伍,各乡亦有配合,这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挺进队也在东岭乡建立,总队负责人何谷、徐坚、卢起,总人数约300人,总队部及一分队(政工队)设在南岸村,下分六个武装战乱灾情历险·162·分队,分别巡逻在滩底、岭岗、大塘、大村、杨梅,太山等村屯,一道与县、乡武装队伍进行联手抗日.
这时广大人民群众情绪才稳定下来,春耕生产也得以保障开展.
军事形势是双方处于相持阶段.
至三月,国民党正规军一八八师约50人亦调来东岭驻守,省城的一个桂戏班也撤退来东岭圩,这时群众更加稳定,抗日呼声更为高涨,深得群众爱戴的挺进队积极发动群众、联系群众、宣传抗日,经常编演话剧、写标语、出墙报、报道抗日前线捷报,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
挺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差些,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县武装政权.
四、五月间,东岭乡及整个南区,包括潭头、大良乡,局势稳定,虽处于抗日前沿阵地,但情况极为乐观.
东岭圩场上的桂戏班昼夜唱戏(有时东岭戏班也有角色串台),圩亭里天天开赌收税,以作抗日部队的生活部分给养.
那年夏季,东岭圩场确实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畸形繁荣景象.
1945年夏季,世界反法西斯的形势越来越好,二战进入尾声.
五月,欧洲的德国无条件向战乱灾情历险·163·盟国投降,亚洲的日本不寒而慄,在盟军强大攻势的威逼下,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纷纷撤退.
六月间,驻县的日伪军也沿江撤退,沿途被我抗日联军狠狠追击,不用到柳州,日军已损失殆尽,我县的抗日运动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名镇沦陷莫桂德韦祖祠1944年农历十月初二那天,融县长安镇街上情景异常:广隆兴、德记隆等六七户大商家铁门紧闭,小门店及镇上居民的门亦是半掩半开,来往的人十分稀少,外地疏散到长安的逃难者已纷纷逃往边远山区,整个长安沉浸于寂静和恐惧之中.
平日吃粮领饷的国民政府十六集团军千余人驻扎在长安、大巷一带,这天天还未亮就开饭,饭后整理行装急忙离开驻地.
附近村屯的群众也没有到田间劳动,三五成群地蹲在村头巷尾,议战乱灾情历险·164·论和打听日本侵略军即将入侵长安的消息,无不惊恐万分,忧心忡忡.
中午十分,只见地方绅士黄治邦骑着马走村跑寨传送日本侵略军逼近长安的消息.
大约是下午三点多钟左右,从长安区公所(今县公安局大院)警楼上敲响了"当"!
"当"!
"当"!
……的紧急疏散钟声.
黄治邦又回来呼唤人们赶快躲避,他情绪激昂,用高尖声音喊着:"日本鬼子已过坡平,前头尖兵已过淑姆,大家快点离家出走呀!
"倾刻间镇上疏散奔跑逃命的居民的叫喊声,小孩和老妇们的啼哭声乱成一片,有肩挑行李,有的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潮水般地向西山方向奔去.
太阳渐渐西下,又是一阵急促的疏散钟声从区公所警楼上传来,这时疏散的人群已经消失.
长安街上静悄悄的,只不时听到一些狗犬声.
夕阳西沉,接近黄昏.
突然,从不远处传来几声震耳欲聋的迫击炮声,打破了长安街上死一般的寂静.
接着日本侵略军在河东的东圩码头,朝长安街上"叭嘭"!
"叭嘭"!
和"哒"!
"哒"!
"哒"!
地射着步枪和机关枪.
同时,600多日本侵略军由汉奸带路从鸭仔滩头用船往北府寨码头偷渡登战乱灾情历险·165·岸包围长安.
守卫在关帝庙(今木器厂后面)的民团自卫队与日军遭遇发生交战.
因装备不良,又无实战经验,交战不久即被日军击溃.
自卫队吴国亮被敌人子弹打中负伤,侯吉生、张海等队员将吴国亮背至木寨治伤.
名镇长安(时为广西四大名镇之一)于农历十月初二日晚陷于敌手,但日寇当晚不敢留驻长安,而是撤回东圩,驻扎在公盛祥客栈.
翌日,清晨九点钟,民团自卫队20余人枪在队长曾子涛(大巷中村人)率领下,挺进牛屎街(今和平街)与日寇激战,终因敌强我弱被击败.
当天下午,日军纵火烧圩亭及兴仁街(今建设街)到柳树山一带民房,烧杀掳掠历时两天,于十月初四,第一批日本侵略军离境,长安损失惨重.
1944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日本侵略军300余人枪第二次入侵长安,不久由汉奸组成的"维持会"成立(会址在河西工商银行),强迫群众领取"良民证",实行保甲连座,同时派工派捐发行纸币,在塘码头、大码头、贾家码头等主要进出口砌碉堡、设木栅路障和铁丝网,遍设岗哨.
一个中队的伪军则驻在工商联隔壁及对门两座民战乱灾情历险·166·房.
从1944年农历十月二日第一批日军侵入和十二月十五日第二批侵入,长安被日寇占领历时16个月,给融安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1945年5月,日寇向桂林方向撤退,走到鼎安(今大将)时,被中共领导以黄略同志为队长的融安北区挺秀队伏击,狼狈逃离融安.
融安县在"乱民十"中遭受的几次大洗劫吴国树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融县志》在《前事》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记截:"本县自清代康熙后,世宇宁谧,人民不见兵革者百余年.
至道光末年,太平军兴而地方一乱,光绪中叶,发见会匪帮匪而地方又一乱,而民国十年地方又一乱,综计前后垂四十年,其间兵燹之蹂躏,人民之困苦颠连有难更仆终者.
"民间对民国十年之乱简称"乱民十".
当时流行一句话:"宁作太平犬,不作乱世民",表达了群众对乱世的深恶痛绝.
笔者年轻时代,曾多次听到长辈诉说"乱民十"的苦难经历,但由于是陈年旧事,言者谆谆,战乱灾情历险·167·听者藐藐,全不放在心里,年事稍长,翻阅史书,对"乱民十"前因后果有了更深的了解,特作此文,以缅怀亲历此乱的长辈,让后人牢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乱民十"的由来民国五年(1916年),旧桂系首领陆荣廷借着护国的名义,率领桂系军队进占了广东,陆即为两广巡阅使,任命陈炳锟为广东督军,谭浩明为广西督军.
陈、谭二人与陆荣廷均为青年时期浪迹江湖的拜把兄弟,谭浩明还是陆荣廷的内弟,至此两广军政大权全部为陆荣廷掌控.
陆荣廷统治广东期间,横征暴敛,恣意妄为,把广东搜刮到民穷财尽的地步,为此,广东人创造了该省独用的"冇"字.
陆的所作所为引起广东人民的深恶痛绝,纷纷要求粤人治粤,提出"赶走陆荣廷,赶走桂军"的口号,粤桂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合的地步.
孙中山对陆的所作所为极具反感,双方政见分歧很大,陆便利用实权改组军政府,改行总裁制,选岑春煊、陆荣廷、孙中山等七人为总裁,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孙中山愤然辞去大元帅职,战乱灾情历险·168·离粤赴沪.
随后广东各派迅速联合,粤桂战争爆发,由于桂军在粤积恨太深,群众只要有一支枪也要向桂军射击,桂军很快败回广西.
民国九年桂军重新聚积力量,再次进攻粤军.
粤桂双方重新开战,孙中山下令讨伐陆荣廷,桂军战败,粤军趁势攻入广西,先后攻下梧州、桂林、柳州、南宁.
他们也同桂军在粤一样,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作,广西人民遭到严重洗劫.
旧桂系大势已去,残部刘日福、马玉成、陆云桂等成立广西自治军,自任总司令,所有各地地主豪绅为保护生命财产,凡有武装的也纷纷成立自治军,没有武装的也表示同情和支持,盲从参加的也不少.
凡残留各地的桂军较高地位的头目都自封为自治军司令,人枪少的则称师长、营长、帮统,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几个月内,自治军遍及全省,有的势力还很大.
他们之间互不相属,争斗不止,扩大地盘.
加之政府已经瘫痪,各地土匪趁机猖獗,大肆抢劫.
黔军、滇军看到陆荣廷倒台,企图染指广西,争抢地盘,纷纷兴兵入桂.
一时间粤军、黔军、滇军、自治军、土匪轮番洗劫百姓,自筹军响,他们割据一方,派战乱灾情历险·169·县长,设关卡,征钱粮,有的自印钞票,强迫民众使用.
当时在融县称司令的叫何中权(此人后由李宗仁收编),也是一个胡作非为的人.
各种武装势力,扰得广西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形成了从民国九年开始的好几年极度混乱局面,老百姓苦不堪言.
这便是"乱民十"的由来.
"乱民十"间,融安人民遭受有史记载的几次大洗劫,民国十年六月下旬,黔、滇军胡若愚部率队进入融县.
旧桂军溃退时,大肆掳掠长安及县城(指融水),地方损失巨大.
地方各团的枪支也为新编的匪军收缴殆尽,七月,黔、滇军在长安设立行署,自派县长,强征赋税,筹饷拉夫、恣意蹂躏,百姓深受其害.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新编桂军陆军统领李渭青率队抵长安,黔军王大培不敌,溃退时大肆拉夫,抢劫,整个长安城区及附近农村鸡犬不宁.
新编桂军派游击司令王干廷驻扎长安,自治军林俊廷又率部由黔边攻打长安,双方大动干戈,王干廷惨败,长安百姓又经历一次兵燹之灾.
不久李渭青与凌飞廷在长安开战,李渭青请当地土匪李胡子、李佑才助战,凌飞廷败走,三战乱灾情历险·170·江县的土匪趁机入长安,把长安店铺和居民财物劫掳一空.
融县何中权派兵驱逐土匪,入驻长安,又向地方勒索军响,凡不按时交齐军饷的,全部投入监狱,严刑拷打,一时融县牢房人满为患.
本文作者的祖父被摊派的军饷太多,一时无法筹齐,被抓进融县牢房关了十几天,受尽折磨,后得一前清举人出面担保,在限期内交齐款项,方得释放.
很多人死于狱中.
真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百姓雪上加霜.
民国十一年六月十四日,匪帮李胡子、李佑才攻入长安,大肆掳掠财物,并抓了大批的青年男女,驱赶抢来的民船,顺流而下,准备攻打融县县城,行到浮石牛崖河段,被融县同志会截击,救出船上的青年男女.
该会组织融县水东团丁数百人,堵截于融水附近的牛岗路,并飞函东区德里(今融安东江村)团总率领团练数百人堵截于关厢门.
到十九日黎明,土匪行至浮石牛崖村背之七星坡,同志会及德里团丁对敌实施包围,激战三昼夜,土匪溃败,弃其所掳财物、男妇,退走米洞入贝江.
作者祖辈家遭掳掠,祖母被劫持,时家父尚在襁褓之中,幸遇解救,得以生还.
事战乱灾情历险·171·定后,长安被掳男、妇及民众,为感谢同志会御匪有功,致赠银物牲礼以犒劳.
民国十二年春,三江县苗匪猖獗,经常窜入融安各地烧杀掠抢.
民国十三年九月,时称边防军的旧桂系韩彩凤残部开到浮石圩,掳掠财物后放火把整个浮石圩居民房屋全部烧光.
十多年前我们走访浮石的长者邓先生谈及当年的那场洗劫时,仍切齿痛骂.
民国十四年,旧桂系军阀沈鸿英引滇军唐继虞率兵五、六万人,入侵长安(由于滇军军帽上有一条红边,百姓称他们为"红头兵"),占据县城,大肆勒索百姓钱粮,抢劫财物.
长安弹丸之地,涌入数万官兵,粮食被抢一空,百姓外逃,民间米价腾贵,每斤大米由原来的3元左右升至20元左右.
滇军烟瘾极深,战斗力差,加上饥疲,很快被新桂系军队打败,随军的数百担烟土、辎重悉数被桂军缴获,滇军败退沿途抢劫.
仅仅数年间,长安屡次遭到兵匪洗劫,反覆蹂躏,群众只知道一次次"跑红头兵",也不知躲的是哪一方来的兵匪,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口聚减,商家关门,田地荒芜,人民群众处在极度战乱灾情历险·172·贫困之中.
纵观近世纪的一百年历史,融安人民先后经历了游勇会党之乱,民国十年之乱,日寇之乱,内战之乱,加之匪患频仍,持续数十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送信历险记黄德显1949年3月起,柳州游击总队第六大队政委韦克、大队长黄显明,还有李克昌、黄翠松、于先达等人先后到同仕进行革命活动,住在我家,在我家设联络点,我哥黄德明脱产参加游击队.
我年仅十五、六岁,一边在家看牛、做农活,一边参加活动.
主要任务是通信联络、送情报.
有一次李克昌(别名老潘,打游击时游击队员都有别名)交给我一个任务——送信去大坡街给韦某(韦某当时在大坡街开苏杭铺),并告诉我战乱灾情历险·173·要小心,因为大坡街是镇东乡乡公所所在地,敌人清查很严.
那天我送信去大坡,心里有点跳,但我一想到为革命,什么都不怕,要沉着.
当我进大坡街找到韦某时把信交给他,走出来后发现有一只黑狗(伪乡警穿黑衣服)跟踪,我迅速走出大坡街,不敢走大路,从小路走过河进贡纳姑姑家躲藏起来.
后来听说,那个黑狗怀疑我可能是共产党游击队的探子,他心想这回立功得奖的机会来了,于是忙跑进乡公所向乡长韦斗南报告,这时乡长正在与情妇鬼混,一听讲有共产党游击队的探子,骨碌爬起来,立即派所有的乡警和职员出动,把大坡街三个街口封住,在街中进行搜查,结果扑空,毫无所获,灰溜溜地回乡公所.
那个黑狗不但没得奖,还挨乡长臭骂一通,说他谎报情况,坏了乡长的的"好事".
部门沿革变迁·174·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罗成峰概况:1949年11月23日融县解放,1949年12月18日成立县人民政府,县设劳动科.
1952年9月2日融县分为两县,即融安县、融水县.
融安县人民政府设劳动科.
1968年8月,成立融安县革命委员会,设劳动局革命领导小组;1980年9月,恢复融安县人民政府建制,下设劳动局.
融安县劳动局1990年元月从融安县人事劳动局分离出来,当时内设办公室,工资福利股,劳动调配股,劳动争议仲裁股,劳动安全监察股,职业培训股.
下设劳动服务公司、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职业介绍所、职工训练中心.
1997年机构改革,内设七个职能股室:办公室;工资福利股;劳动争议仲裁股;职业技能开展股;劳动监察股;计划调配股;安全监察股(其中行政编制10个,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股室领导7名).
2001年机构改革更名为融安县人部门沿革变迁部门沿革变迁·175·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3个职能股(室):办公室,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股、社会保险股,劳动调配、就业培训股,编制人员9名,(其中行政编8个,事业编1个),下设劳动监察大队、劳动服务公司(2003年6月更名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保险所、职工训练中心、医疗保险所(其前身是县公费医疗办公室,2000年改名为县医疗保险所,划归县劳动局管理)、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所(2002年4月县机构改革从人事局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管理).
主要职能:(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市、县委、县政府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制订研究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行使劳动和社会保险监督检查权,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的行为进行制止或依部门沿革变迁·176·法予以处理、处罚.
(三)组织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普及宣传教育工作.
负责劳动争议处理,规范劳动仲裁与监督检查.
(四)承担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统计和信息工作.
(五)建立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就业.
配合国有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组织协调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综合管理政策性安置和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就业;协助审核县外人员在我县内就业.
(六)承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人的调配和管理.
(七)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组织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以及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八)组织实施劳动关系调整,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
参与企业改革整顿工作,指导企业劳动用人、分配制度改革.
宏观调控全县企业工资总额,指导企业内部分配.
部门沿革变迁·177·(九)拟订对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制度.
组织全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工伤及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
拟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办法.
(十)拟订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十一)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工作.
融安县商业总公司黄秀鹤1950年2月,融县人民政府成立长安贸易支公司.
1951年8月至1956年,百货、烟酒专卖、食品、花纱布、糖业糕点、文化用品等专业公司相继成立,1956年6月,县商业局成立.
此后,机构网点曾多次分合撤并,变更名称和隶属关系.
1986年,商业局下属有百货公司、五金交电公司、食品公司、副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泗顶矿部门沿革变迁·178·区商店、商业贸易中心等,共有职工636人,固定资产250万元,流动资金807.
3万元,销售总额2307万元,其中零售额899.
6万元,农副产品收购额58万元.
同年,商业贸易中心撤销,医药公司、石油公司分别拨给县经济委员会及其上级业务部门管理.
1988年国营商业总销售额3377万元,零售额1103万元,利润98.
8万元,缴税48.
8万元.
1989年,国营商业总销额售3446万元,其中商品零售总额1057万元,实现利润68万元(补贴后利润为80万元),上缴税利83.
3万元,其中税金36.
3万元.
商业局于1992年7月进行改革,成立融安县国营商业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是商业局,行使行政主管权,二是国营商业总公司,具有企业法人代表资格,可直接参与商品经营活动.
总公司将百货、五金、糖酒副食三大公司合并成立商业批发公司和商业零售公司.
1996年撤消商业局,正式改称为商业总公司,国营商业由总公司统一组织管理.
总公司为法人代表单位,下设办公室、财务部、业务部.
将百货、五金、糖酒副食、饮食等公司改为经营部.
后来,部门沿革变迁·179·由于受1996年"7·18"特大洪灾影响,由总公司统一管理的模式未能持继下去,于当年8月恢复各专业公司一级法人代表,开展商业经营活动.
商业总公司只行使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
2001年12月,根据中共融安县委"《关于融安县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融发[2001]31号)的决定,县人民政府撤消商业局,改为商业总公司(事业编制),隶属县经贸局领导.
在此前,融安县商业总公司的前身是商业局,1990年到2001年为县人民政府一层行政管理机构,直接属县人民政府领导.
2002年未,县商业总公司有干部职工6人(其中干部4人,工人2人),总公司下辖百货公司、糖酒副食公司、饮食服务公司、食品公司等四大公司.
全系统有员工267人,有离退休人员304人.
总公司的主要职责对下属四大公司的管理,协调与政府及各部门的行政事务.
此外,受县经贸局的委托,负责家畜定点屠宰管理和酒类经营管理.
商业局(商业总公司)是我县建立最早的经济部门之一,长时期来为全县的市场繁荣、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积部门沿革变迁·180·极推进商业企业改革,在体制变更的情况下,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国营商业经营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后来经济效益较差.
商品购进总额19901995年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2552万元,1995后达到3922万元,比1990年增加1270万元,增长49.
76%;1996年下降至1564万元,此后均保持在600万—700万元的水平,2002年为585万元,比1990年下降35.
09%,商品销售额是先升后降,1990年为2473.
5万元,1993年升到3646万元,1994年下降到3492万元,1996年下降到2106万元,1997年后逐年下降,2002年为586万元.
实现税利是有升有降,1990年为60.
3万元,1991年降至45.
2万元,1994年又上升为83.
7万元,19961998年连续亏损,19992002年逐步回升,2002年为26.
1万元.
根据我商业运行情况分析,19931995年由于加强商业网点硬件建设、扩大经营阵地,引进外贸、沟通商品流通渠道,所以,商业经济指标有增长;当国家紧缩银根、市场疲软时,商业经营就出现亏损.
部门沿革变迁·181·融安县文化和体育局建制沿革黄秀鹤我县的文化和体育局由原来的文化局和体育局合并而成,下设文化馆、文工团、电影公司、文物管理所、图书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业余体育学校等单位.
1952年秋,融安县建立.
自此,在县人民政府下设文化科.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文化科与卫生部门合并组成文卫科;时又与教育部门合并组成文教科.
六十年代初期,文教科又分立文化科与教育科.
1965年"四清"运动结束,文化、教育又归并文教科.
时不到一年,文教科又分设文化科、教育科,各行其职.
旋至1968年秋,"融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革委会组成文教革命领导小组,统管文化、教育事业.
在县文教革命领导小组下,设立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管辖文化馆(包括图书阅览)、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七十年代初期,又由文教革命领导小组,过渡到文部门沿革变迁·182·化科和教育局两个机构.
随着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相应撤销,分别组成文化馆(图书阅览属文化馆一个部分)、文艺队两个机构,均隶属县文化科领导.
1976年秋,由于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图书阅览部分由文化馆派生而独立为图书馆,专管图书兴革事宜,归县文化科管辖.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下,文化事业开始得到复苏和发展.
为适应形势发展,县文化科于1981年升格为县文化局.
2000年,党政机构和干部人事进行改革,县体育局和文化局合并,称县文化和体育局.
县文化和体育局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1990年,自治区城乡文化建设现场会在融安召开,县文化局被评为自治区先进集体;1994年,融安县被评为全区文化先进县;1995年县文化局再次被自治区文化厅、人事厅评为先进集体;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自治区"知识工程"活动先进县;1998年,县"知识工程"办公室被评为自治区"知识工程"先进单位.
部门沿革变迁·183·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建立、撤销、重建与发展贾永建国后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经历过一个曲折的历程.
1949年12月18日融县人民政府内设立民法科,即民政科与司法科合署办公,司法负责司法行政和审讯人犯、狱政管理教育.
1950年4月成立融县人民政府司法科、配备科长(秦亮珲)科员、工作员9人;同年5月1日成立融县人民法院,同日撤销县司法科.
司法执政工作中止二十多年后,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科学地总结了近期30年的经验,在作出把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任务,根据这一精神,中央作出决定,要求各地要迅速健全各级司法行政机构,建立一支坚强的司法工作队伍,1979年9月恢复建立了国家司法部.
1980年7月国务院批转司法部关于迅速建立各级司法机构的报告.
1982年6月20日县人民政府根据自治区编部门沿革变迁·184·委文件决定成立融安县司法局、定编13人,1988年扩编到20人,内部机构设秘书股,法制宣传股、人民调解股、公证股、律师事务所.
县司法局成立以来,初期紧密配合"严打"斗争,维护社会治安,在贯彻依法治理中开展各项司法行政工作,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司法行政机构进一步健全,业务得到了全面开展.
司法局一直建有党支部,以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1999年重建了司法局党组,业务机构近年新建了法律服务中心,劳释解教人员管理教育股.
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司法行政工作队伍已扩大到49人;全县12个乡镇全部建立司法所,153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有调解员、纠纷信息员1119人.
正在进行的"五五"普法教育,仅2007年就开展大型法制宣传46场次,出动法制宣传车104台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20余万份,接待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举办大型法律培训班4期,上法律课47场次,受教育人数达到40多万人次.
公证工作共办理各类公证331件,接待咨询2000多人次,发出宣传资料5000多份,下乡上街方便群众办证6次;为农村土地承包、转包部门沿革变迁·185·18000余亩办了证.
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援助180件,接待来访200多人次,先后建立16个法律援助中心.
我县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建立起对劳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小组,近几年劳释、解教回籍人员240人,重新犯罪率为1.
1%,低于全区水平.
2007年司法领导率有关干警专程到桂监、柳监、罗城、桂中监狱,对融安籍犯人超前教育,为刑满后回归原籍就业打好思想基础.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将更加发挥应有的作用.
区直第六劳教所的建立、运作和撤销贾永1983年初,自治区司法厅在我县大巷乡珠玉村约2公里处筹建自治区直第六劳动教养所.
当年八月正式建成,属事业单位,对内称:广西壮部门沿革变迁·186·族自治区第六劳动教养所,对外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综合加工厂.
"六所"直属自治劳动教养局领导,业务上同时接受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
在建所的初期,区司法厅资助我县司法购置北京牌小吉普车一辆作互联业务之用.
"六所"建成接收劳教人员和投入改造、生产运作后,县司法局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所了解有关情况或配合检察部门到所进行安全检查.
每年春节、建军节随同县人民政府对驻所人民武警部队和干警进行慰问.
劳教所机构设置有:政委、厂长办公室、政治、行政办公室、受理教育科、生产供销科、财务科,下设三个中队.
驻所武装警察部队番号是:广西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三支队第一大队一中队.
"六所"建所五年多来,先后接收改造劳教人员500多名.
1987年10月7日晚上(中秋夜),"六所"发生劳教人员闹监斗殴事件,由于不听劝止,酿成打伤武警5人、干部1人、劳教人员6人的"10·7"恶性事件.
事件发生后,县司法局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到"六所"慰问受伤武警.
部门沿革变迁·187·事件原因查清后,主犯韦华、韦小瑶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于1988年6月28日在我县河东城区召开公判大会,依法对上述二犯执行枪决.
十名同案犯分别被判死缓,无期徒刑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经过五年多实践,"六所"因改造任务重,劳动力不足,无固定生产项目,不具备长期设立劳教所的条件,根据国家司法部的批示,自治区司法厅于1988年6月下旬决定撤销广西第六劳动教养所.
人物小传事迹·188·残疾人的春天记创业之星阙太成黄炎他,从小就失去父母,靠哥哥和姐姐照顾读书长大的残疾人.
他,身残志坚,自强自立,在改革开放中,艰苦创业,如今事业有成,兴办了1200亩私营林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之星.
他就是融安县泗顶镇肢体残疾人阙太成.
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78年,阙太成高中毕业,因身体原因和家庭经济困难,未能报考升学,回到生产队白天看牛,晚上做记分员.
为照顾他,公社领导调他到公社林场当会计.
公社林场是1975年创办的,面积2060亩.
由于那时还是"吃大锅饭"的年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几年过去了,阙太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那时候,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吹进四十八,他却大胆地人物小传事迹人物小传事迹·189·找公社领导说:"公社林场要起死回生,只有搞个人承包才有希望,要不,这里的山仍旧是荒山,绿不起来的!
"直到1984年,阙太成又一次提出个人承包的要求,并拿出承包方案;承包期为三年,每亩补助30元,成活率达95%,树高2米.
他以最佳方案获得了林场承包权,成为全镇改革开放之初,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的人.
肢残未可怕男儿当自强个人承包2000多亩的大林场,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哪怕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也不容易办到,更何况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肢体残疾人,要想办好林场,更是难上加难!
有人劝阙太成趁早放弃,有人讥笑他是蛤蟆想吃天鹅肉,也有人等着要看他的笑话.
然而,身残志坚的阙太成认准的理,十条牛牯也拉不回!
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
为看管好刚种下的杉树苗,他独马单枪守护在岭头窝棚里.
在一次扑灭山火时他滚下深沟,跌得遍体鳞伤,险些丧了命.
他顶着日晒雨淋,支撑着残缺的肢体,在陡峭的林间铲草修枝.
他就是人物小传事迹·190·这样顽强地苦干拼博,人们都说,阙太成承包的林场,是用生命换来的.
转眼到了1987年,承包合同到期,经检查验收,成活达100%,树高超过2米,全部移交给镇政府,共为政府创收价值达824万元,他个人获得承包金6万多元,成为当时全镇第一个收入超万元的农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承包公社林场期间,阙太成看到在林场周边尚有大片宜林荒山无人开发,于是他联合韦应明、韦菊芝三人合伙开垦荒山,种下杉木苗650多亩.
几年下来,昔日的荒坡野岭披上了绿装,1997年开始间伐,阙太成又获得了大笔收入.
这时候,他仍不满足,创业无止境,他还要把事业做大做强.
1997年他承包荒山400亩造林,2003年他再次造林300亩,2006年他又种下速生桉500多亩,至今他已拥有营林面积1200多亩,成为当地造林大户,真正办起了山上绿色银行,再过几年,林场收入将超过300万元.
帮贫扶困厚德载物阙太成富了,但他富而思源从来未忘记回报人物小传事迹·191·社会.
他是残疾人,经营中可以享受国家免税政策,但有一颗爱国的心,一直坚持纳税,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10多年来共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45万多元.
1991年,阙太成从乡下迁到泗顶街居住,开办糖烟酒副食品批发零售商店,他不做奸商,宁愿自己少赚点,也要让利于人,总是以最低的价格批发给个体工商户.
对一些特困户则采取月头赊销,月尾结算的办法共扶助了30多户,使他们尽快脱贫,在当地传为佳话.
阙太成热爱公益事业,扶贫济困,不断奉献爱心.
近几年来,他为家乡架桥修路、资助希望工程、救助贫困村民等捐献了15万多元.
2006年9月间,他得知三坡村民韦应贤(特困户,家有两个残疾人)被人伤害,生命垂危,当即捧上6000元赶到长安县医院,使病人得到及时抢救,转危为安,挽回一条性命.
改革开放带来残疾人的春天.
阙太成从一个贫穷的残疾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事业有成、生活富裕、家庭幸福、有益于社会的成功人士.
1992年以来,阙太成曾16次被评为自治区、地区、市、人物小传事迹·192·县先进个人.
担任市县多种协会职务,1999年至今,连续当选为融安县政协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2006年分别荣获自治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柳州市残疾人"创业之星"光荣称号.
人物小传事迹·193·记全国治安联防优秀工作者余继富莫桂德余继富同志是广西融安县潭头乡西岸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0年11月20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3年复员回乡,1986年4月受聘到融安县公安局河东派出所当治安队员.
刚接到河东派出所通知招他为合同制治安队员时,家里人和亲朋好友都反对他当治安队员,说:每月工资六七十元,又不是正式警察,工作危险不算,又得罪人,每时每刻面对着的是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家中妻儿老小怎么办"他耐心回答:"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又经过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的培养和锻炼,怎么能怕担风险呢再说治安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你怕危险,他怕得罪人,一个都不愿干,社会秩序就不好,就会动乱,我们家也不会有安定人物小传事迹·194·的日子过"!
经过他多次的耐心解释和说服,家人和亲友终于支持他做治安工作.
到了派出所报到的第二天,领导就分配他负责火车站一带共12家旅社的治安管理工作,同时兼管县城河东片51家旅社.
在这些旅社里,1985年曾发生过刑事案件12起、治安案件46起,要管好这些旅社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
对于他这个只配戴红袖章没有着装的治安队员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为此,他下定决心要搞好此项工作.
于是他认真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旅栈业管理的有关规定,请教老治安队员和公安干警,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慢慢地积累了管理旅栈业的一些基本经验:熟悉旅社的店主和服务员;把旅社不安全之处详细调查清楚,逐一整改;把每个旅社的门窗大小、方向与外界连接之处,逐一摸清;和辖区内的清洁工、搬运工、搞小买卖的各业人员广交朋友,请他们当"耳目"提供治安信息;每天定时到辖区的旅社检查两次,帮助店主搞卫生、挑煤、劈柴,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每半年召开一次从业人员和店主会议,有特殊情况随时召开.
此外,人物小传事迹·195·他对各旅社还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坚守岗位;第二,有生面人来旅社找旅客时,只能在大厅会面,不准入房间找;第三,有形迹可疑的人来投宿时,要注意观察和汇报.
他还要求各旅社张贴法制宣传资料和标语,提高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
从那以后,他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天黑路滑,尽力尽责巡逻在辖区的大街小巷之中.
1988年7月的一天深夜,他和另一名治安队员一前一后在街上巡逻,走到江东街时,发现一个子比他高大的窃贼正在鬼鬼崇崇地用一根棍从一住所窗口往外钩东西,他一股劲冲上去抓住窃贼,窃贼见他个子矮小马上反击,双手挥拳朝他的脑袋打来,他避开击来的拳头,迅猛地用脚踢向窃贼,窃贼受到打击之后,立刻从身上抽出菜刀,恶狠狠地向他头上砍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用手电筒往上挡,闪电般地从窃贼的腋下穿过去,接着反转身双手齐下,一手锁住窃贼咽喉,一手钳住窃贼持刀的手,致使窃贼无力反抗.
这时另一治安队员也赶到了,两人共同把窃贼制服,送到派出所.
1987年的夏天,有一对自称是融水籍的"夫人物小传事迹·196·妻"从广州回来到河东华声旅社住宿,进进出出总是攀肩搭臂,样子轻浮妖野,同住旅社的旅客都议论:"是夫妻不可能这样".
服务员检查过,他们持有结婚证.
根据群众的反映,余继富同志作了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推测,心里总觉得有问题,但苦于没有证据.
于是他就把这对"夫妻"分别找来询问,从结婚日期、购买家具、双方家庭成员、有什么亲戚朋友、家乡的地理情况等等,结果两人所讲的都对不上号.
在铁的事实面前,这对"夫妻"不得不承认是假的.
自叹到,在大城市都过来了,想不到在这个小地方翻了船.
另有一次,他到市场巡逻,看见两个青年崽在卖生姜,新老生姜一块卖.
怪啦!
别人卖生姜总是新姜归新姜,老姜归老姜,分开卖的,这到底为什么经认真思考,他认定那两个青年崽肯定不是种姜人,是偷的.
经查问,那些姜果真是那两个青年崽偷来卖的.
1989年4月2日深夜,他与另一名治安队员巡逻到车渡码头,发现一人行踪可疑,经盘问发现可疑人讲的情况前后有矛盾,就带回派出所,经干警讯问,这人名叫成军,承认自己是一盗窃团伙成员,该盗窃团伙共6人,3月份人物小传事迹·197·以来,先后在县粮油加工厂、农械厂、保险公司等单位作案13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偷鸡35只,以及电风扇、收录机等物品,价值2300多元.
一些案犯见他不畏武力威胁,不怕恐吓,于是改换手法.
1987年12月的一天晚上,他在融城旅社抓获卖淫女周某及嫖客时,要把他们交派出所处理,周当即拿出100元钱对他说:"这100元钱给你,开个恩,放我走吧,以后不会亏待你的".
他不但分文不取,还严厉地指出了她的违法行为,毅然把她们带到派出所.
1987年以来,他先后七次拒绝了违法人员的贿赂共988元.
他当治安队员的三年中,除了完成旅栈业管理的执勤外,还参加县公安局、派出所统一布置的夜间巡查和伏击守候732次,协助抓获各种案犯129人,其中流窜犯23人,作案在逃犯4人,一般违法人员102人;破获刑事案件21起、治安处罚56人、批评教育28人;提供案件线索62条,经查证直接破获刑事案件7起、治安案件40起;打掉犯罪团伙7个、成员34人;捣毁卖淫窝点7个、和干警们一起捣毁大小赌场56个、抓获赌徒354人.
人物小传事迹·198·1988年组织上提拔他为治安队副队长,配合队长共同抓好全队政治和业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柳州地区、县公安机关的表扬,年终考核评为一等奖,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工作者.
1989年11月光荣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城乡治安联防会议,荣获公安部授予的全国城乡治安保卫、治安联防优秀工作者光荣称号,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副委员长彭冲、公安部长王芳的接见.
人物小传事迹·199·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覃桂荣莫桂德覃桂荣同志(曾用名陈杰)系广西融安县东起乡竹山屯人,1916年1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他勤奋好学,追求进步.
从小学、高小、初中到考取高中,从未留级过.
1937年2月在桂林读高中时,时值中国国民政府腐败无能,被一个弹丸之国的小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并派重兵蠢蠢欲动,伺机侵占整个华北.
就在"七·七"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年,覃桂荣接触到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看到共产党力主抗战的主张,于1938年8月在桂林高中毅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就任中共桂林市委组织部长,参加了领导桂林市进步学生运动,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地下党派他以中共人物小传事迹·200·桂西南特派员、粤桂边区边委的身份,到右江地区秘密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1947年8月在发动万岗武装起义失败后,他和警卫员化装成商人,在通过国民党哨卡时,他们俩人同时被捕入狱.
在狱中,敌人对他刑讯逼供,他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一开始就坚持说自己是合法商人,是做买卖的,始终不暴露自己的中共党员和领导者的身份.
从1947年8月到1949年1月在国民党的监狱中被关押了15个月之久.
敌人见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只得把他释放出狱.
他的警卫员也和他一样坚强,什么也不说.
敌人看他长相不俗,怀疑是地下党游击队的领导者,施以重刑,牺牲在狱中.
覃桂荣同志出狱后一时找不到党组织,于1949年1月到广西修仁县四排中心校当教员.
在当教员的这段时间里,他听说家乡的中共地下党游击队活动频繁,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都以失败而告终,遂于1949年7月辞去教员之职,回到家乡融县找到党组织,被派到东清区(今东起乡)组织人民群众搞武装斗争,任柳北游击总队14中队队长.
解放后,他先后任融安县民政科长,县人民政府秘书.
1952年4月审干时,他被以"警卫员人物小传事迹·201·牺牲说不清,是否是叛徒"为由而长期受审查甚至被判刑劳改.
1956年1月刑满释放后,组织上安排他到融安县大乐小学、小洲小学、江口"五、七"中学、大巷中学等校任代课教师,每月24元生活费,27斤粮,在偏僻的小学,苦撑苦熬,相信党总有一天会为他澄清历史事实.
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和他一起同校的老师们都说他为人随和,学识深厚,平易近人.
他教过的学生也说:"听覃老师讲课容易懂.
"笔者于1972年也曾到江口"五、七"中学听过他上的一节近代历史课,确实引人入胜,至今不能忘怀.
在1964年的"四清运动"和1966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才于1980年10月获得平反,一切不实之词得到推倒,恢复了公职.
在担任自治区党委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政协秘书长期间,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政策.
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处遗"工作.
认真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调动委员积极性,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经受了战争年代与人物小传事迹·202·和平环境的考验.
在建国初期,虽被错误判刑劳改,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忠贞不渝.
在大是大非和重大事件面前,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他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对家属子女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
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覃桂荣同志虽然逝世了,但他那高尚的品质,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著名画家——涂克杨论评涂克,男,1916年农历二月生,广西融安县板榄乡冠带村人(1963年冠带村划归雅瑶乡管辖,涂克本人称自己为板榄乡冠带村人.
)其祖父是一位佛教徒,逢年过节有穷人到家门乞讨,祖父都会施舍,不让乞丐空手而去.
其父亲高中毕业后,参加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新桂系军阀李宗人物小传事迹·203·仁、白崇禧的北伐部队,国共分裂后,回到故里隐居.
其父酷爱画画,涂克耳濡目染,时常临摹父亲的画,上小学时开始临摹一些名家的山水画,上初中时练习野外写生及风景静物水彩画.
1935年涂克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专科学校西欧派画系.
该校由当时的国立北平大学院院长、教育家蔡元培倡建,校址设在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旁,东靠白堤,这地方原为哈同花园——一个外国人的私人别墅花园.
涂克在这所设备良好的艺术学府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素描、色彩、解剖学及其他绘画知识.
吴大羽等恩师对他的指导和鼓励,奠定了他良好的艺术功底,更增强了他攀登艺术峰巅的信心.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涂克抗日战争爆发后,血气方刚的涂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时常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
同班同学毕光挺也想参加革命,他俩商量后,一同来到位于皖南休宁毕光挺的家中.
涂克在等待家里寄来盘缠.
期间,画了很多抗日人物小传事迹·204·宣传漫画,还搞巡回画展.
一次在屯溪县展出时,国民党的报纸作了画展的报导,称涂克为"抗日青年"、"爱国的青年艺术家".
当时新四军非常关注报上对涂克及画展的报导,即派地下交通员到毕光挺家找到涂克,涂克在交通员的带领下,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了新四军军部,换上军装,穿上草鞋开始了他的革命军人的生涯.
1938年3月涂克分配到战地服务团工作,地址在云岭,当时新四军军部就在云岭附近.
战地服务团有100多人,分成几个组,涂克被任命为宣传绘画组副组长,组长是一位曾留学日本的学生.
当时绘画组的主要工作是画大幅宣传画.
涂克先后创作了《军民合作打日本》、《夺取敌人武装武装自已》、《抓汉奸》、《生产抗日》、《马归原主》等等.
1938年8月涂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新四军宣传部音乐组组长,1940年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文艺科科长,1943年任延安抗日大学九分校文化教员、文艺组组长,1944年创办《苏中画报》并担任社长,同时与赖少其等同志组织"木刻同志会",开展敌后木刻创作画宣人物小传事迹·205·传活动,1945年涂克任华中军区《江淮画报》副社长,华东军区政治部《山东画报》美术部主任兼驻南京美术记者.
在此期间创作了木刻画《让我们的队伍行进在黄昏中》、《贫雇农小组会》、《踊跃支前》、《抢收》、《黎明前短休》,大幅油画《国民党快速纵队的毁灭》、《攻占国民党第二绥靖公署》,水彩竹墨画《一堆废物》、《陷人坑陷不了人》等等.
涂克在新四军工作时,还与美国女记者史特沫莱相识,那是1938年冬史特沫莱到新四军采访,项英副军长叫通讯员到司务长处提前领取下个月三元钱津贴费,去买肉菜请客.
当时军长、政委每月津贴三元.
要进餐前,史特沫莱提出邀一位艺术家来一同进餐,于是涂克被项副军长邀请赴宴.
史特沫莱既是记者又是作家,时年30岁,项英向史特沫莱介绍涂克是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高才生,史特沫莱听了脸上显出非常惊讶的神情,她料想不到在这山沟里闹革命的八路军、新四军队伍里,居然也有这样的艺术家.
史特沫莱先看了涂克带来的画,赞叹不绝.
史特沫莱问涂克除了画画,还有什么特别爱好人物小传事迹·206·涂克说喜欢吹口琴,早在杭州求学时就是口琴协会会员.
项副军长插话说:"他在军队里画画和吹口琴一样出名.
"史特沫莱也是一位口琴爱好者,她专心致志地聆听涂克用两把口琴一起吹奏,一琴奏着主旋律,一琴奏合弦和着节拍.
史特沫莱未见过如此吹奏,对涂克的吹奏十分欣喜,便从背包里掏出一把洋口琴要赠给涂克,这把洋口琴有扮音的装置,非常精致,涂克坚持不接受,后来史特沫莱恳切地说:"这是我送给新四军里的艺术家战士".
涂克只好收下.
涂克极富音乐天赋,为了战地宣传的需要,1939年秋,组织把他从第三支队调回新四军军部服务团任宣传组组长,创作歌曲给部队文工团、战士演唱.
1940年初,涂克和部分同志被派到驻江南第一支队开展文艺宣传工作,任宣传科干事.
涂克当时创作的《胜利而归》,不仅传唱在皖南地区的部队中,后来还成了电影《百万雄师过长江》的插曲,为部队十大流行歌曲之一.
在皖南工作期间,他谱写了歌曲《胜利而归》、《峨山七烈士之歌》等等.
在苏南、苏北工作时创作了歌曲《白菜心》、《当心鬼子来抢粮》、人物小传事迹·207·《当兵要当新四军》、《黄海之畔》、《五更里打游击》等100多首.
新中国的涂克1949年全国解放后,在北京举办全国第一次巡回美展,涂克有16幅作品参展,其中《贫雇农小组》、《逢新衣》、《春耕》.
巡回展出后,又参加莫斯科国际美术造型展览会.
同年涂克到上海工作,创作了木刻年画《民主选举》、《夏收》,大幅油画《碾庄阻击战》、《土地回家》等有影响的力作.
1950年涂克在上海创办《上海公安报》,并发表油画《警惕敌人破坏工厂》、《人民军队》等等.
1951年涂克任上海市美术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化局美术科科长,1955年市领导指派涂克创办上海画院,他团结了这座文化名城众多的美术家,把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画院办起来.
1956年涂克担任上海市文化局美术处处长,上海国画院秘书长,接着主持成立上海美术设计公司,担任公司首任经理,安排了很多失业的美术工作者.
人物小传事迹·208·1954年创作的油画《淮海战役》,长2.
8米,高1.
2米,画面近处是敌人被毁的坦克,杜聿明等蒋军被俘官兵站一侧,由战士持枪看守;远处是战场,消烟尚末散尽,敌人的重型兵器在燃烧.
因为涂克亲身经历这场大战役,有些景物就是用当年在战场上的速写素材来作画,因此看画仿佛亲临其境,有强烈的真实感.
此画后由广西博物馆收藏.
1957年创作了风景画《太湖夕照》、《清明时节雨纷纷》、《上海西郊石灰窑》、《上海外滩公园大门》、《徐家江一角》、《上钢三厂炼钢高炉》、《柳江长流》等等.
得意之作有《九月江南》、《上海的秋天》,其中《上海的秋天》画面宽2米,高1.
5米,表现上海城市的新建设新景象.
此画由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涂克作为上海代表团成员,回桂参加庆典活动,自治区主席覃应机亲自接待.
覃主席见到长期在外工作的画家涂克时,十分高兴,恳切地希望涂克回广西参加家乡建设.
涂克动了情,在外闯荡20多年,对八桂家乡倒陌生起来了,他爱家乡的绿水青山,人物小传事迹·209·更爱家乡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他愿意回广西,但当时上海也需要他.
一直到1963年,自治区文联主席郭铭到上海,亲自动员涂克回广西工作,并为他办理调动手续,这样,1963年7月涂克回到了养育他的八桂故里.
涂克回到广西后,曾先后任过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区文联副主席、顾问等职.
故乡的绿水、绿山、绿田,满目苍翠,与他长期生活过的东吴地区迥然不同.
他开始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这绿色世界中的桂林山水,八桂风光.
在创作实践中探索具有亚热带色彩的新画派,他的足迹踏遍了八桂的桂林、阳朔、那坡、靖西、东兰、环江、陆川、防城、金秀、钟山等等地区.
1976年后涂克创作了油画《漓江深处》、《两岸尽画廊》、《漓江恋》、《榕》等等作品.
此时期是涂克创作的"绿色时期".
著名油画家吴冠中于1988年在北京看了涂克的"回顾画展",感叹地说:"涂克的绿色太到家了!
"这样,涂克成了亚热带画派的创始人.
人物小传事迹·210·1986年至1987年,涂克在南宁、上海、南京、北京相继举行了《涂克回顾画展》.
在北京展览时,中央首长和高级将领陈丕显、彭冲、姬鹏飞、章蕴、钟期光、江华等到场观展,美术界著名人士刘开渠、华君武、彦涵、古元、艾中信、许幸之、丁井文、阿老、尹瘦石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丕显为画展开幕式剪彩.
涂克在北京、南京举办画展期间,向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南京军事博物馆、江苏美术馆捐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创作的美术作品150多幅.
在捐赠仪式上,刘开渠、万岗、张仲彬分别代表三个收藏单位向涂克颁发奖状、奖品和奖金.
军事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把涂克的画当作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保管,使之传世.
历次运动中的涂克1957年在"反右派运动"中,当时涂克在上海画院任秘书长,每个单位都要上报"右派分子"名单,涂克没有上报,上级追问,涂克坚决地说:人物小传事迹·211·"我单位没有右派,我们的画师都拥护共产党,热爱毛主席,他们没有反党言论.
"涂克保护了一批知识分子.
接着在"整党整风运动"中,涂克被以"为右派分子歌功颂德"的罪名遭到批判,说他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当时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是涂克在新四军的老首长,了解涂克为人正直,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在陈书记的关怀过问下,涂克才免受迫害.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涂克因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黑画家"等等罪名被多次抄家,隔离审查,轮番批斗.
涂克原配夫人陈惠当时是广西摄影协会主席,别有用心的人强迫她在批斗会上揭发郭铭、董户翔、涂克的"罪行",陈惠始终坚持说他们三人是党的好领导、好干部,坚决不与涂克划分界线.
后来被所谓的"包庇罪"遭到逼供打击,最后服毒自尽,以死证明自已的丈夫是清白的革命画家.
"文革"结束后,她得到了平反,遗体送往革命烈士陵园安葬并开了追悼会.
人物小传事迹·212·涂克于1978年离休,1998年住进了南宁江滨疗养院,现已92岁高龄,但仍红光满面,声音宏亮,自已打饭叠被,生活井井有条,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人物小传事迹·213·壮族人民的好儿子——记孤胆英雄覃毅忠广西边防部队某团在进行战评时,团参谋长向党委提出,一定要查找一个"瘦小伙子"战士,他说,就是这个"瘦小伙子",在攻打越南谅山的战斗中,实在够得上是一名英雄.
那是3月1日攻打谅山市西郊外长形高地的一次激烈战斗.
这个高地,南靠奔腾湍急的奇穷河,东临"二星洞"、"三星洞"石峰,山上驻有越军一个团部和一个营的兵力,周围布满了钢筋水泥筑成的明碉暗堡和环形堑壕,是谅山西面的屏障.
我军发起攻击后,团参谋长在突击营指挥所里用望远镜看到,有一个"瘦小伙子",端着冲锋枪,一直在我军的炮弹掩护下向山上冲去.
他一会儿卧倒,一会儿又从炮人物小传事迹·214·火的硝烟中钻了出来,边打边冲.
眼看着他和几个战友冲上了主峰,突然不见了,参谋长皱着头为他捏了一把汗,突然看到他又霍地一下从主峰东侧的阵地上出现了,活象一匹骏马,独自在火海中闯来闯去,打垮敌人一个班,又打垮敌人两个班;打退敌人一路,又打退敌人两路……整整大半个下午,他一直坚守着主锋阵地,为我军迅速占领和控制这个高地的制高点,打开谅山西部门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是,这个战士是谁呢战后各连报来的战斗事迹都没有提到这位英雄.
因为我们的战士作战时个个争先,评功时谁也不愿报自已的战功,孤胆英雄的事迹,就更加报不上来了.
党委根据团参谋长提供的线索,查了好几天,才查到这个孤胆英雄就是五连一排二班副班长覃毅忠.
覃毅忠,当年二十三岁,是两年前参军的壮族知识青年.
他中等个子,红扑扑的脸,浓眉下一对豁亮的大眼睛,浑身透着一股勇敢机灵的劲头.
他的家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大将公社板茂大队拉江村.
1971年,他初中毕业,就自愿报名到大山区修建铁路,接着,他又满怀热情参人物小传事迹·215·加了在家乡修建水电站和架设高压电线等工程.
他决心要用辛勤的汗水建设美好的家园,改变祖国的面貌.
乡亲们夸奖他是壮族人民的好青年.
这时,越南侵略者背信弃义,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国领土.
覃毅忠心头就象被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他决心用战斗来保卫祖国,保卫四个现代化建设.
1977年他参军来到祖国的边疆.
这次自卫还击战打响前夕,他在给全连共青团员和青年战友讲课时,就一再表示:"我们是祖国青年的一代,重任在肩,决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决不能给可爱的祖国和英雄的军队抹灰!
"他在给连队党支部的决心书和入党申请书上写道:"头可断,血可流,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
我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
请党和祖国人民在战火中考验我吧.
"3月1日下午,天黑以前一定要拿下谅山外围长形高地主锋的战斗命令下达了.
覃毅忠钻出"猫耳洞",大喊一声:"李行尚,跟我来!
"带着今年一月刚入伍的新战友,两人编成一个战斗小组,就往山上冲.
敌人藏在哪里,他看不清,只听见枪炮响,子弹擦着耳边飞.
刚下过雨的山路人物小传事迹·216·直打滑,他跌倒了,爬起来;碰伤了,不去管,硬是抓住树枝、篙草往上爬.
我军一排炮弹在山上爆炸过后,他俩跟着就冲进了第一道堑壕.
敌人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还躲在工事里防炮呢,小覃一阵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把敌人打乱了套,有的死,有的伤,剩下的扯起腿就往山顶跑.
追!
接近了第二道堑壕.
敌人的机枪咕咕地叫,子弹噗噗地落在眼前.
一班、二班给压住了,有的战友负伤、牺牲了,小覃两眼冒着火星,一个箭步跃上去,一个点射,打掉了敌人的火力点.
他和另外四个战友一起冲上了主峰.
这时候,西山坡的敌人开始反扑.
二班长带着一个战斗小组迎击.
小覃一看,东山坡上也有敌人.
便带着李行尚到东面去打.
躲在堑壕里的两个敌人,一个拿着火箭筒,一个端着冲锋枪,直朝小李射击.
"快隐蔽,不要动!
"小覃命令小李卧倒在草丛中,自己爬进了堑壕,悄悄地摸到敌人的屁股后面,一顿冲锋枪,结果了两个敌人的性命.
他乘势拾起了敌人的冲锋枪,背在肩上,回过头来喊小李,不见回声,又在周围四处寻找,也不见人.
他跳进前面一个土坑里,只见地上一人物小传事迹·217·大堆六炮弹,看样子是敌人一个炮阵地.
他刚要爬出来,就听到下面山坡上有越军在叽哩呱啦地说话,接着,六个敌人冲上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大群敌人…….
这时,小覃只有一个人,两支枪,四颗手榴弹,要守住这一、二百米宽的山头阵地,对付这么多敌人,是相当艰难的.
可是,他想起自己战前表过的决心:"人在阵地在,有我就无敌!
"想起了英雄的四班长——一个经常帮助和教育他的优秀共产党员,前天在战斗中独自一个人连续消灭敌人三个暗堡火力点的英雄形象,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把两支冲锋枪搁在土坎上,又掏出手榴弹,拧开盖子,攥在手里.
敌人离他只四十、三十米了,他在一棵大树后面的土坎上隐蔽着,一动不动.
敌人爬出了交通壕,大摇大摆地往主峰上冲,离小覃只有十五米了.
他把握在右手的两颗手榴弹拉了弦,默数着时间,一秒、两秒,猛力地投了出去,刚好落地就爆炸,炸死三个敌人,剩下的连滚带爬下去了.
小覃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和泥土,继续作好战斗的准备.
他往冲锋枪里压满了一梭子弹,又把人物小传事迹·218·身上的手榴弹掏出来摆在土坎上,睁大双眼仔细地观察着敌人的动静.
这次敌人狡猾了.
他们可能已经发现山上只有一个解放军战士,便分两路,每路各一个班,气势汹汹地向上面包抄.
小覃琢磨着怎么打法.
他脑子里闪出了电影《英雄儿女》中孤胆英雄王成的形象.
他决心象王成那样战斗.
弹药不多了,他抓紧空隙,跳出土坑,飞地爬到敌人尸体上,解下两颗手榴弹带回坑里.
转眼间,两路敌人都上来了.
他们都是拿着冲锋枪,一齐扫射.
雨点般的子弹贴着地皮飞,把小覃挎包上的急救包打掉了.
小覃聚精会神地眼观两路敌人,合计着先打那一路.
他看到,正面的一路敌人没有工事作隐蔽,看得清,好对付;侧面的一路敌人,鬼鬼崇崇地沿着交通壕冲过来,有危险,于是决定先打这一路.
不到二十米了,"打!
"他右手里的两颗越南塑料手榴弹飞了出去,当场炸倒两三个敌人.
转过身来,他端起冲锋枪,又猛扫正面的那一路,把前面的两个敌人打倒了,后面的还要向上冲.
小覃灵机一动,纵身跳到两米外的一道土坎下,把位置换了一下,敌人没有发现,他瞅准敌人,上来一个,打倒一人物小传事迹·219·个,再来一个,再打倒一个.
就这样,打一枪,消灭一个敌人,自己换一个地方,打得敌人蒙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趴在草丛里不敢动了.
正当他打得紧张的时候,侧面的一路敌人又冲了上来,相隔只有二十米了.
他怒喝了一声:"看你们还敢来!
"一扬手,一颗手榴弹,把前面几个敌人炸倒了,接着,他端起冲锋枪迎头猛扫,打得敌人争相逃命.
这时候,他发现子弹只剩下半梭子了,手榴弹也只有最后一颗了.
可是正面的那路敌人借着机枪火力掩护又冲了过来.
"先把敌人的机枪干掉!
"他打了两发子弹,没有打中.
要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了!
他毫不犹豫地甩了过去,把敌人的射手和机枪架一块儿炸飞了.
失掉了机枪火力掩护的敌人,狼狈地逃下了山.
天快黑下来了.
山西坡的枪声还在响,四号高地上的枪声也在响.
李行尚没有回来,战友们也没有来.
他们一定战斗得很激烈,很英勇.
小覃一边想,一边观察着.
他看到十六七个敌人在军官的驱赶下又冲上来了.
这时,他手榴弹打光人物小传事迹·220·了,子弹也只剩半梭子了.
在这危急关头,他决心和敌人拼.
就在这时,他听得背后有人叫他:"二班副,我来了!
"小覃猛回头,啊,一班长吴耀剑赶到了.
他高兴极了,忙说:"一班长,我听你指挥,咱们一起打,主峰绝对不能丢!
"一班长带来了四颗手榴弹,把敌人最后一次冲锋打垮了,主峰保住了!
夜幕笼罩着山岗.
长形高地上的枪声停息了.
敌人一个团部和一个营被我军歼灭了.
我军强大的炮火猛轰着谅山市.
年青的壮族战士覃毅忠,为祖国立了一等功,成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4月7日,中央慰问团副团长王首道同志见到了覃毅忠,兴奋地夸赞他说:好榜的,你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你是保卫祖国的孤胆英雄!
我们老一辈佩服你,全国青年应该向你学习.
新华社记者姜庆肇周寿祥(原载1979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cloudcone:特价便宜VPS补货通知贴,SAS或SSD低价有磁盘阵列,SAS或SSD raid10 硬盘

cloudcone经常性有特价促销VPS放出来,每次的数量都是相当有限的,为了方便、及时帮助大家,主机测评这里就做这个cloudcone特价VPS补货专题吧,以后每次放货我会在这里更新一下日期,方便大家秒杀!官方网站:https://cloudcone.com/预交费模式,需要充值之后方可使用,系统自动扣费!信用卡、PayPal、支付宝,均可付款购买!为什么说cloudcone值得买?cloudc...

PQ.hosting全线9折,1Gbps带宽不限流量VPS/€3/月,全球11大机房可选

Hostadvice主机目录对我们的服务进行了测试,然后给PQ.hosting颁发了十大WordPress托管奖。为此,宣布PQ.Hosting将在一周内进行折扣优惠,购买和续订虚拟服务器使用优惠码:Hostadvice ,全部优惠10%。PQ.hosting,国外商家,成天于2019年,正规公司,是全球互联网注册商协会 RIPE 的成员。主要是因为提供1Gbps带宽、不限流量的基于KVM虚拟的V...

CloudCone 新增洛杉矶优化线路 年付17.99美元且简单线路测试

CloudCone 商家在以前的篇幅中也有多次介绍到,这个商家也蛮有意思的。以前一直只有洛杉矶MC机房,而且在功能上和Linode、DO、Vultr一样可以随时删除采用按时计费模式。但是,他们没有学到人家的精华部分,要这样的小时计费,一定要机房多才有优势,否则压根没有多大用途。这不最近CloudCone商家有点小变化,有新人洛杉矶优化线路,具体是什么优化的等会我测试看看线路。内存CPU硬盘流量价格...

剑潭雾毫为你推荐
淘宝门户淘宝社区怎么进?急救知识纳入考试应急救护知识应该由哪个部门培训留学生认证留学生为什么要做学历认证?同ip站点查询如何查看几个站是不是同IP郭泊雄郭佰雄最后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ip在线查询通过对方的IP地址怎么样找到他的详细地址?www.hhh258comwww.tx88d.com 有这个网站吗?kb123.net股市里的STAQ、NET市场是什么?月风随笔关于中秋作文铂金血痕手上出现这种血痕是什么情况。有谁知道能告诉下吗? 怎么治疗!
郑州服务器租用 我的世界服务器租用 广东vps 泛域名绑定 hostigation 187邮箱 softbank官网 免费博客空间 500m空间 免费个人空间 工信部icp备案号 php空间购买 购买国外空间 美国独立日 ebay注册 ssl加速 香港博客 镇江高防服务器 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 ncp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