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xp操作系统

xp操作系统  时间:2021-04-01  阅读:()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2010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6《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第二部分:教学计划11第三部分:教学大纲11一、基础模块11《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大纲11《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15体育三年制教学大纲19机械制图教学大纲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3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38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4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1教学大纲5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大纲60二、专业基础模块66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66工程力学教学大纲75《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8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86《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92《电气与PLC控制》教学大纲102《钳工工艺》教学大纲107《电机及拖动》教学大纲110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大纲115《CAD绘图》教学大纲120三、专业模块125《冶金设备》教学大纲125焊工工艺学教学大纲140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146《起重运输机械》教学大纲155《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教学大纲162四、选修模块165《就业指导》教学大纲165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67《企业经营管理》教学大纲172《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176《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大纲18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184五、实训模块189包钢生产工艺见习大纲189电气设备拆装实训大纲190机械制图实训大纲193钳工实训大纲19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训大纲195《AutoCAD》实训大纲196液压回路组装实训大纲197《电气与PLC控制》实训大纲199《电气焊操作》实训大纲200《机械拆装实训》实训大纲202《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检修实训》实训大纲204《冶金机械现场实训》实训大纲206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维护和管理的,专科学历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校毕业学生.
2、学制:脱产三年.
三、人才培养知识、素质、能力要求1、知识要求具有机械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电气方面的相关知识.
具备计算机操作知识.
具有外语、数学和力学基本知识.
具备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知识.
具备机械和电气设备安装维护的基本知识.
具有液压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修的基本知识.
具备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能力和维护检修能力.
具有机电设备的管理知识和能力.
2、素质要求(1)基本素质A.
政治素质:热爱党,有理想,遵守法律法规.
B.
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勤奋上进.
C.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D.
身体素质:健康、活泼、精力充沛,具有连续工作的能力.
(2)职业素质A.
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
B.
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认真刻苦钻研业务.
C.
具有一丝不苟的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与能力.
D.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安全意识.
3、能力要求(1)具备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能力.
(2)具备熟练使用与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3)具备撰写常用技术文件及信息交流能力.
(4)具备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产品手册的能力.
(5)具备生产线上机电设备操作、维护和协调管理的工作能力.
(6)取得钳工中级工证书.
4、可取得的资格证(1)通过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以上).
(2)通过计算机的相关考试.
(3)取得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职业能力结构分解表分析指标模块化指标分解指标相应课程相应实训知识分析文化基础知识数学语文基础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基础基础英语;机电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政治思想水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民族理论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军训及国防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机械识图制图能力机械制图零件测量、配合选择能力公差与测量受力分析计算能力工程力学电工基本能力电工电子技术零件材质与热处理方法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组成分析能力机械设计基础电动控制分析能力电气与PLC控制电动系统分析能力电机拖动液压传动系统分析能力液压传动计算机制图能力AUTOCAD绘图基本的钳工动手能力钳工工艺专业技术知识冶金企业设备知识冶金设备焊接工艺设备知识焊工工艺学加工工艺设备知识机械制造工艺学起重运输设备知识起重运输机械及电气控制设备维护安装修理知识机械维护修理与安装数控加工工艺设备知识数控加工技术企业管理的知识企业管理能力分析基础能力了解钢铁企业工艺流程包钢生产工艺见习了解电器设备的组成电气设备拆装培养机械零件的测量、绘制图纸能力制图测绘培养钳工能力钳工工艺实训培养简单机械设计的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培养计算机绘图能力AUTOCAD绘图实训培养液压控制基本能力液压回路组装实训培养电气控制基本能力电气与PLC控制实训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焊接操作能力焊接操作实训培养机械拆装操作能力机械拆装实训培养机加工和机床检修能力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或检修实训培养冶金设备操作和检修能力冶金机械现场实训技能考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培养上岗能力机电设备检修维护顶岗实训就业岗位培训和锻炼毕业实训五、课程设置(一)教学计划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也相应分为五大模块: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实训模块.
(二)课程教学和实训大纲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各门课程或实训在学时分配和具体的要求、内容、侧重点以及方法均在教学或实训大纲中详细体现.
六、考核方法1、授课环节考核以平时上课的出勤、测验、作业等综合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结课考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授课内容进行考核;考试可采用卷面考试或答辩等其他有效考核形式均可,作为考试成绩.
最终的评定成绩是总评成绩,依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总评成绩=0.
3*平时成绩+0.
7*考试成绩.

2、实训环节考核根据实训内容、性质、形式的不同,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
(1)参观见习类实训:以出勤表现和实训总结作为考核依据.
(2)加工操作类实训:以最终得到的实体作业的质量作为考核依据.
(3)过程类实训:以实训中的总结报告完成质量作为考核依据.
(4)课程实训:以完成的图纸、技术报告、实训报告等作为考核依据.
第三部分:教学大纲一、基础模块《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应用数学》课程是我学院工科专业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重要一门公共基础课.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较系统地获得大纲所列应用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教学要实现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的,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本课程关于传授知识方面,教学中要认真探讨和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要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上.
关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严谨思维,求实的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5学时)1.
目的、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分段函数,掌握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某点函数值.
(3)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掌握复合函数分解方法.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能列出简单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6)了解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
(7)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会对无穷小进行比较.
(8)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9)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10)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会由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
(11)了解求分段函数的极限.
2.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2)极限的概念,利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
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分解、分段函数求值,求有理函数极限、两个重要极限3.
主要内容§1-1函数2学时§1-2极限及其运算4学时§1-3无穷小与无穷大6学时§1-4函数的连续性2学时习题课:极限的运算方法.
1学时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18学时)1.
目的、要求(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微分的几何意义,知道函数可导、可微、连续之间的关系,能用导数描述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
(2)熟悉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包括微分形式不变性),导数的基本公式.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初等函数一、二阶导数的求法,知道的n阶导数.
(3)判断函数的增减,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
掌握求函数的极值,掌握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题的求解.
2.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题的求解.
教学难点:微分形式不变性3.
主要内容§2-1导数的概念1学时§2-2导数的求法6学时§2-3高阶导数1学时§2-4微分的概念及运算4学时§2-5导数与微分的应用5学时习题课:导数的概念与运算,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
1学时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19学时)1.
目的、要求(1)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
(2)熟悉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类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3)熟练掌握牛顿(Newton)—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
(4)掌握定积分的微元法,能用于列写某些几何量的定积分表达式.
2.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及分部积分法,牛顿(Newton)—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定积分的微元法及在某些几何量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不定积分换元积分、定积分的微元法3.
主要内容§3-1不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1学时§3-2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8学时§3-3定积分及计算方法6学时§3-4定积分的应用3学时习题课:不定积分计算方法、定积分计算,定积分的应用.
1学时期末复习4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对高等数学程度要求较高的工科类专业,开设后续课程《线性代数》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讲课习题课1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5学时141学时2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18学时191学时3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19学时281学时4期末复习4学时04学时合计56497推荐教材使用教材:《应用数学基础》(上册)杜吉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线性代数》课程是我学院工科或管理类对高等数学程度要求较高的专业的重要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是学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工具.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较系统地获得大纲所列内容的基本知识、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生在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方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代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建模思想.

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关于传授知识方面,教学中要认真探讨和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要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上.
关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本课程关于能力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是: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行列式、矩阵运算、矩阵初等变换、解线性方程组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运算,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推理和运用矩阵代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严谨思维,求实的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内容第九章线性代数初步(32学时)§9-1行列式8学时1.
目的、要求(1)理解二、三阶行列式概念,掌握对角线展开计算法,(2)理解三阶行列式的性质,并推广到高阶行列式(3)掌握cramer法则,理解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情况2.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三阶行列式的对角线展开法,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计算的基本方法,cramer法则教学难点:行列式计算3.
主要内容二、三阶行列式,三阶行列式的性质2学时高阶行列式2学时cramer法则2学时习题行列式计算2学时§9-2矩阵10学时1.
目的、要求(1)理解m*n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运算法则.
(2)理解逆矩阵概念,掌握用伴随矩阵和初等行变换的方法求逆矩阵.
(3)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的类型,掌握初等变换的方法.
(4)理解矩阵的秩概念,掌握求矩阵的秩的方法.
2.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矩阵的运算规律,求逆矩阵的方法,求矩阵的秩,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教学难点: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初等变换,逆矩阵,矩阵的秩3.
主要内容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1学时逆矩阵2学时矩阵的初等变换4学时矩阵的秩1学时习题矩阵计算、初等变换、逆与秩2学时§9-3n维向量8学时1.
目的、要求(1)理解n维向量表示线性方程组,掌握向量的运算.
(2)理解向量的线性关系,掌握判定线性关系的方法.
(3)理解n维向量组的秩,掌握求n维向量组的秩.
2.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运算,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有关的性质,向量组的秩教学难点:判定向量组的线性关系3.
主要内容n维向量,向量的运算2学时向量的线性关系2学时n维向量组的秩2学时习题向量计算,判定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秩2学时§9-4线性方程组6学时1.
目的、要求(1)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求法,(2)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3)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2.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向量的性质,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求法教学难点: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求法3.
主要内容齐次线性方程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4学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2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9-1行列式82§9-2矩阵103§9-3n维向量84§9-4线性方程组6合计32推荐教材使用教材:《应用数学基础》(下册)杜吉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体育三年制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本课程的任务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生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经验结构和素质结构,具有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实际能力,能够运用先进文化思想、科学方法和实效性手段保障身心健康,确立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第一章体育基本理论知识(2学时)(1)目的、要求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重点、难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体育运动与健康(2学时)第二章田径(4学时)(1)目的、要求田径运动的内容,特点和锻炼的价值(2)重点、难点各项教学内容的技术分析,竞赛规则简介(3)主要内容第一节短跑(2学时)第二节铅球(2学时)第三章武术(6学时)(1)目的、要求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运动的特点和锻炼身体的价值(2)重点、难点太极拳套路的连贯性(3)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知识(2学时)第二节简化太极拳(4学时)第四章游泳(12学时)(1)目的、要求游泳对锻炼身体的意义,游泳的安全卫生常识.
(2)重点、难点手部、腿部动作的配合(3)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知识(2学时)第二节蛙泳(10学时)第五章体育舞蹈(8学时)(1)目的、要求形体训练,体态训练(2)重点、难点舞蹈的基本步法、手型动作组合(3)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知识(2学时)第二节华尔兹慢三(6学时)第六章排球(8学时)(1)目的、要求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的掌握(2)重点、难点垫球正确手型的运用(3)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技术(6学时)第二节基本战术(2学时)第七章体质标准测试(6学时)(1)目的、要求(2)重点、难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男女50米(2学时)第二节女子仰卧起坐男子立定跳远(2学时)第三节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2学时)第八章篮球(8学时)(1)目的、要求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的掌握(2)重点、难点投篮正确的手型运用(3)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技术(6学时)第二节基本战术(2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遵循知识体系,合理地选择和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
坚持知识、技能、体验、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教学方针,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够从理论上分析、研究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自觉地运用体育的原理、方法和手段,保障身心健康地发展.
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思想品质教育与体育文化教育相结合相关实验实训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22田径43武术64游泳125体育舞蹈86排球87体质达标测试68篮球8合计54推荐教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程》辽宁大学出版社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它是科技工作者借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制图、读图的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1)熟悉了解国家的制图标准.
2)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手工绘图的技能技巧.
3)理解点、线、面平行投影的基本规则和立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投影的基本规律,为掌握制图和识图的基本技能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深刻理解从三维立体到二维图形的转换规律,熟练掌握根据二维图形想象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
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5)综合应用有关零件图、装配图的规定和知识,能读懂零件图、装配图.
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8学时)(1)目的、要求1.
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绘制仪器图和徒手绘图的技巧.
2.
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内容.
3.
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画法.
4.
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会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
5.
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和步骤.
6.
掌握长仿宋体字、数字和字母的写法.
(2)重点、难点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各种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仿宋体的书写及手工绘图的基本功训练.
(3)主要内容§1—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2学时)§1—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0.
5学时)§1—3几何作图(4学时)§1—4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线段分析(2学时)§1—5绘图的方法和步骤(1.
5学时)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4学时)(1)目的、要求1.
掌握点在三投影体系中点的投影规律及投影作图方法.
2.
掌握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的求解作图及投影作图方法3.
了解直角三角形法求线段实长及投影作图方法.
4.
掌握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的投影特性及投影作图方法.
(2)重点、难点点在三投影体系中点的投影规律及投影作图方法;特殊位置直线、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及投影作图方法;特殊位置平面、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及投影作图方法(3)主要内容§2—1投影的基本知识(0.
5学时)§2—2点的投影(2.
5学时)§2—3直线的投影(2学时)§2—4直线与点以及两直线的相对位置(2学时)§2—5直角投影定理(1学时)§2—6平面的投影(2学时)§2—7平面上的直线和点(3学时)§2—8圆的投影(1学时)立体的投影(6学时)(1)目的、要求1.
了解基本体的形成.
2.
熟练掌握平面基本体、回转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的方法.
(2)重点、难点平面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回转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回转基本体的表面取点(3)主要内容§3—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2学时)§3—2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4学时)第四章立体的表面交线(10学时)(1)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求平面和平面立体的交线(主要是特殊位置平面截交及切口作图方法).
2.
熟练掌握求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
3.
掌握求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两体为特殊位置,包括空心)相贯投影作图方法.
4.
熟练掌握求两回转体表面交线(两立体正交、偏交)投影作图方法.
5.
熟练掌握相贯特殊形式的投影作图.
(2)重点、难点求平面和平面立体的交线(主要是特殊位置平面截交及切口作图方法);求平面与回转体(圆柱、圆锥及圆球)表面的交线;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带切口的空心圆柱);相贯线的投影特性及特殊情况;利用积聚性求两相贯体的投影;求两回转体表面交线(两立体偏交)投影作图;(3)主要内容§4—1截交线(4学时)§4—2相贯线(5学时)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18学时)(1)目的、要求1.
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掌握主视图的选择.
2.
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行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
(2)重点、难点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行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由模型(或轴测图)画三视图2次(第1次简单,第2次中等复杂程度);已知组合体的二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3)主要内容§5—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1学时)§5—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形体分析(3学时)§5—3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4学时)§5—4组合体的尺寸注法(4学时)§5—5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6学时)第六章轴测图(6学时)(1)目的、要求学会徒手绘制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和尺寸注法的技法(2)重点、难点轴测图的画法和要求及方法(3)主要内容§6—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1学时)§6—2正等测(3学时)§6—3斜二测(2学时)第七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12学时)(1)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的画法、剖切标注、各种画法的应用范围及其尺寸标注.
2.
了解常用的简化画法及标注.
(2)重点、难点单一平面剖切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剖切标注及半剖视图的尺寸标注;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中徒复杂程度以上的机件的图样表示法的综合应用(已知两个视图,补画第3视图,并按指定的剖视图绘制)(3)主要内容§7—1视图(2学时)§7—2剖视图(5学时)§7—3断面图(2学时)§7—4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2学时)§7—5表达方法的综合应用举例(1学时)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12学时)(1)目的、要求1.
了解常用标准件和齿轮、弹簧的作用及有关的基本知识.
2.
掌握螺纹画法与标记.
3.
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标准件的连接画法,了解其规定标记.
4.
熟练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
5.
了解键、销、弹簧、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及图示特点.
6.
初步学习查阅和使用有关手册和国家标准.
(2)重点、难点螺纹的规定画法及螺纹种类的标记方法;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常用标准件的连接画法;常用标准件的连接画法及两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画法(3)主要内容§8—1螺纹(4学时)§8—2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4学时)§8—3键及其连接(1学时)§8—4销及其连接(1学时)§8—5滚动轴承(1学时)§8—6齿轮(1.
5学时)§8—7弹簧(0.
5学时)第九章零件图(18学时)(1)目的、要求1.
了解零件与机器、零件图与装配图之间的关系.
2.
掌握零件图的内容和一般零件的零件图画法和阅读.
3.
零件草图的测绘.
4.
掌握零件图的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的给定.
(2)重点、难点零件图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零件的测绘并由草图画零件工作图;零件草图的绘制及其技术要求的注写(3)主要内容§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0.
5学时)§9—2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2.
5学时)§9—3零件的视图选择(2.
5学时)§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4学时)§9—5表面粗糙度及其注法(2学时)§9—6公差与配合及其注法(2.
5学时)§9—7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注法(2学时)§9—8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1学时)§9—9零件测绘(1学时)第十章装配图(1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绘制装配图的方法步骤及装配图的尺寸、序号、明细栏的注写(2)重点、难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序号,明细栏;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正确绘制装配图及独立进行装配图的尺寸、序号、明细栏的注写(3)主要内容§10—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1学时)§10—2部件的表达方法(2学时)§10—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1学时)§10—4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1学时)§10—5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1学时)§10—6机器上常见的装配结构(1学时)§10—7部件测绘(1学时)§10—8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1.
5学时)§10—9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2.
5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机械制图是机械系列课程中首先开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才能进入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学、公差技术测量以及数控工艺与编程课的学习.
等打下必备的技术基础.
相关实验实训零部件集中测绘课程设计1周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12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03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44立体的投影65立体的表面交线106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187轴测图68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129标准件和常用件1210零件图1811装配图1212机动4合计124推荐教材李澄吴天生闻百桥主编《机械制图》(含习题集).
第二版.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体系,以及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解决的相关思想问题,并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内容绪论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3学时)(1)目的、要求:阐释大学生人生新阶段的特点及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教学难点: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主要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1学时)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1学时)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0.
5学时)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0.
5学时)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3学时)(1)目的、要求:明确理想和信念对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艰苦奋斗,把理想化为现实.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想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的社会理想;规划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3)主要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1.
5学时)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0.
5学时)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学时)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伟大意义,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民族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爱国主义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传统内容;新时期爱国主义价值.
教学难点: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3)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学时)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
5学时)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0.
5学时)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4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人生价值的涵义、特征、基本内容以及人生价值观的涵义,理解人生价值评价的原则,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让学生能科学选择人生价值,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地分析人性自私观点;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主要内容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学时)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学时)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学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的意义和内涵,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内容,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以及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了解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方法及途径.
(3)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学时)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2学时)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0.
5学时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0.
5学时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培养学生优良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生活中的尚法精神,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奠定基础.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3)主要内容第一节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学时)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学时)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2学时第六章培育职业道德树立家庭美德(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择业与创业的关系,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要求,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为大学生正确择业,在实践中成才奠定基础.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爱情的本质以及恋爱中的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婚姻法》的基本精神.
教学难点: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
(3)主要内容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学时)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0.
5学时)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0.
5学时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培育法治精神(2学时)(1)目的、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法的概念、渊源、基本分类及其缘起与发展,了解社会主义法的的本质和特征;认识社会主义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定和实施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3)主要内容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0.
5学时)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0.
5学时)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0.
5学时)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0.
5学时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规范,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能力.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权利.
教学难点: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诉讼中的证据种类与举证责任.
(3)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0.
5学时)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1学时)第三节我国程序法律制度(0.
5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大纲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精神,参照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来制定的.
学习这门课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实验实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同学们一定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知和行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32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33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4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45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6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7培育职业道德树立家庭美德28增强法律意识培育法治精神29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210合计30推荐教材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导读本,许汝罗、王永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陈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当中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本学科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前提下,进一步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办公软件.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数制转换方法.
(2)重点、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组成,数制的转换.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0.
5学时)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0.
5学时)第三节:计算机中信息表示与存储(0.
5学时)第四节:计算机病毒防治与信息安全(0.
5学时)第二章基础操作与汉字输入(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及一种输入法的使用.
(2)重点、难点:五笔字型输入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0.
5学时)第二节:键盘与鼠标的操作(0.
5学时)第三节:汉字输入(1学时)第三章windowsxp操作系统(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windowsxp基本操作方法(2)重点、难点:windowsxp的环境设置(3)主要内容第一节:windowsxp的基本操作(1学时)第二节:文件操作与管理(1学时)第三节:磁盘操作与管理(0.
5学时)第四节:windowsxp的环境设置(1学时)第五节:windowsxp的其他操作(0.
5学时)第四章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word2003文档编辑方法(2)重点、难点:图文混排、表格功能(3)主要内容第一节:word2003简介(0.
5学时)第二节:文档基本操作(0.
5学时)第三节:文档排版操作(1学时)第四节:文档页面格式设置(0.
5学时)第五节:word图文混排功能(2学时)第六节:word表格功能(1学时)第七节:word高级应用(0.
5学时)第五章excel2003(8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excel2003电子表格编辑方法(2)重点、难点:使用公式、函数,数据排序,数据筛选(3)主要内容第一节:excel2003简介(0.
5学时)第二节: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1学时)第三节:数据计算(2学时)第四节:图表(2学时)第五节:数据处理(2学时)第六节:电子表格的其他操作(0.
5学时)第六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2)重点、难点:幻灯片动画效果、插入多媒体信息(3)主要内容第一节:powerpoint2003简介(1学时)第二节:制作演示文稿(1学时)第三节:设计幻灯片(2学时)第四节:放映幻灯片(2学时)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internet的使用(2)重点、难点:IP地址与域名(3)主要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0.
5学时)第二节:internet概述(0.
5学时)第三节:internet的使用(1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与计算机相关的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实验实训序号内容学时1WindowsXP基本操作与汉字录入22Word综合练习63Excel综合练习64PPT综合练习45网络的基本应用2总学时20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第二章基础操作与汉字录入2第三章Windowsxp操作系统4第四章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6第五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8第六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6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2总学时30推荐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邵士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学生入学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本课程的任务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
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
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

1.
听的技能1)理解所听材料的主旨或要点2)理解具体信息3)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等4)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2.
说的技能1)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关业务提出问题和简短回答2)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3.
阅读技能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意思4)根据上下文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6)就文章内容作出结论7)快速查找有关信息4.
翻译(英译汉)技能1)正确翻译一般语句,基本符合汉语习惯2)正确掌握被动句式的译法3)正确掌握倍数的译法4)正确掌握定语从句的译法5)正确掌握长句的译法5.
写的技能1)正确使用所学的词、词组和句型2)语法及标点使用正确,句子结构完整3)句子意思清楚,符合逻辑顺序4)注意连贯性,正确使用连接手段:如first、second等5)正确套用或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教学内容第一章大学生活(12__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复合句的结构及相关用法定语从句学习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2学时)第二节课文(6学时)第三节练习(4学时).
.
.
第二章友谊(30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名次的数、名词的格以及其它基本知识.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三章旅行(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语法学习:名词、主系表、主谓及therebe句型,特殊疑问句.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四章金钱(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及情态动词.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
第五章成功(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冠词的定义、基本用法及练习,课文及练习.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六章压力(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及一般过去时的比较.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七章学习(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状语从句的翻译及用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八章运动员(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名词性从句的分类及相关练习(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二册第一章爱情(1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情态动词(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2学时)第二节课文(6学时)第三节练习(4学时)第二章教育(30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动词的被动语态.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三章假日(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复合句的结构及分类(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四章动物(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倒装结构中的主谓一致.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
第五章个性(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冠词的定义、基本用法及练习(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六章时尚(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七章科学(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名词性从句的翻译及用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第八章人文(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本文出现的基本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学习相关翻译及应用文写作知识(2)重点、难点虚拟语气及相关练习.
(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词(5学时)第二节课文(5学时)第三节练习(5学时).
.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生活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相关实验实训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高职高专英语第一册(78学时)章序内容学时第一课大学生活12第二课友谊12第三课旅行12第四课金钱6第五课成功12第六课学习8第七课压力12第八课运动员8高职高专英语第二册(72学时)章序内容学时第一课爱情12第二课教育12第三课假日8第四课动物12第五课个性8第六课时尚6第七课科学6第八课人文8合计150、推荐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当代高职高专英语教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主要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2、本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科学体系、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创新论述等党的重要文献,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重点、难点:重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难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思想实质和预期目标.
(3)主要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0.
4学时)第二节毛泽东思想(0.
4学时)第三节邓小平理论(0.
4学时)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0.
4学时)第五节科学发展观(0.
4学时)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掌握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重点、难点:重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难点是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3)主要内容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0.
5学时)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1学时)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0.
5学时)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理解: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2)重点、难点:重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难点是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主要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0.
5学时)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0.
5学时)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学时)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重点、难点:重点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难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主要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0.
5学时)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学时)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0.
5学时)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掌握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重点、难点:重点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根本任务.
难点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学时)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0.
5学时)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0.
5学时)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步走"发展战略.

(2)重点、难点:重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难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0.
5学时)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0.
5学时)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学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重点、难点:重点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难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主要内容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0.
5学时)第二节鉴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学时)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0.
5学时)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重点、难点: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难点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主要内容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0,5学时)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0.
5学时)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0.
5学时)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0.
5学时)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掌握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重点、难点:重点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难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0.
5学时)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学时)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0.
5学时)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理解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重点、难点:重点是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3)主要内容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0.
5学时)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学时)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0.
5学时)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举措.
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2)重点、难点:重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难点是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3)主要内容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学时)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学时)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理解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2)重点、难点:重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
难点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3)主要内容第一节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0.
5学时)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0.
5学时)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0.
5学时)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0.
5学时)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掌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重点、难点:重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难点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学时)第二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1学时)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掌握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2)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内涵;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难点是正确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正确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主要内容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0.
5学时)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0.
5学时)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学时)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难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3)主要内容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0.
5学时)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0.
5学时)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共同构成我院目前的公共课教学体系.
最终解决当代大学生"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
但侧重不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侧重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侧重对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国情的教育,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开设,则是出于我们是民族区域自治区的考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民族政策的基础上,珍惜我们目前来之不易的民族关系,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实验实训:无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内容学时数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22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4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5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6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7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28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9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10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11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12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13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14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总计307、推荐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教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大纲1、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高等院校的特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为今后自觉贯彻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民族进步繁荣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基础.

2、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要求学生能比较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观点,了解当代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了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以及在民族区域自治、经济发展、语言文字、干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基本轮廓,熟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及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掌握其学习方法.
(2)重点:我国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民族理论的特点;学习我国民族理论的意义;难点: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贡献.
(3)主要内容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四、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五、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法第一章中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知晓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概况,包括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民族分布、地区分布特点,认识到这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结合成一个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民族关系,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观.

(2)重点:我国民族的概况;难点: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族概况(2学时)第二节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学时)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二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民族的科学涵义,了解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廓清民族与国家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学生树立马克思主民族观打下理论基础.

(2)重点、难点: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民族与国家(3)主要内容第一节民族第二节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第三节民族与国家第三章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民族问题的涵义及产生的根源,认识到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交融在一起,相互作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和特点,明确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唯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的道路.

(2)重点:民族问题的内涵;难点: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表现.
(3)主要内容第一节民族问题第二节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第四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民族观,认识到唯有马克思主义找到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重点: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难点: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3)主要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三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祖国统一第五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内容,认识到它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民族关系客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实践当中贯彻执行这一制度的自觉性.

(2)重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地区的创立.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3)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学时)第二节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性第三节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2学时)第四节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第六章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到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我党在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
(2)重点:培养和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
难点: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数量的提高和结构优化(3)主要内容第一节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节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第三节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数量、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第七章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党和国家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认识到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树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主动意识.

(2)重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政策举措;难点: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
(3)主要内容第一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学时)第二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第三节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2学时)第八章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风俗习惯的涵义和国家在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方面的政策,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增强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重点: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方面的基本政策;难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和改革.
(3)主要内容第一节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第二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和改革第九章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党和国家在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实施的基本政策,认识到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2)重点:党和国家的宗教理论和政策;难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宗教概况第二节党和国家的宗教理论和政策第三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十章世界民族概况(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世界民族的人口、分布、种族及语言,认识到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根源,民族关系成为影响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更加珍惜我国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团结的成果,并自觉维护它.

(2)重点:当今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难点:民族问题是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根源.
(3)主要内容第一节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2学时)第二节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2学时)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职院校社科系开设公共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概论》、《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以及《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国家教委特别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必须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公共课,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掌握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它与前三门公共课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5、相关实验实训6、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22第一章中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43第二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24第三章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25第四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6第五章中国各民族区域自治47第六章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28第七章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49第八章尊重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210第九章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211第十章世界民族概况412合计307、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推荐教材:A.
吴仕民.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B.
丁龙召李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
主要参考资料:A.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问题》[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
B.
中共中央统战部.
《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0.
二、专业基础模块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精度设计及机械加工误差的有关问题和几何量测量中的一些问题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在学生具备了机械设计和机械加工工艺等知识的条件下,使学生掌握在机械设计中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完成机械图样上技术条件的标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并能正确理解机械图样上的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以便合理地制订工艺规程,满足设计要求.

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作业、试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若干基础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一般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正确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目的、要求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数系的应用、掌握加工误差、公差、互换性三者之间的关系(2)重点、难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掌握互换性与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的关系、(3)主要内容第一节: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二节: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掌握互换性与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的关系,熟悉互换性生产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标准化与计量工作了解标准化的意义及分类,了解我国计量工作的实际状况.
第四节: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了解什么是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数系的应用.
第五节:零件的加工误差与公差熟练掌握加工误差、公差、互换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极限与配合基础(1)目的、要求介绍适合经济生产和满足使用要求、熟练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2)重点、难点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公差等级、基准制和配合种类的选择、(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介绍适合经济生产和满足使用要求,标准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熟练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应用原则熟练掌握公差等级、基准制和配合种类的选择.
第四节;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了解一般公差的适用范围及国家标准对线性尺寸未注公差所作的规定.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1)目的、要求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器具的基本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数据的处理及表示方法(2)重点、难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数据的处理及(3)主要内容第一节: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量块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了解测量器具的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指标.
第三节:新技术在长度计量中的应用介绍光栅等技术在长度计量中的应用.
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其种类,测量数据的处理及表示方法.
第五节: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掌握光滑工件尺寸检验的国家标准,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1)目的、要求掌握形位误差的概念、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2)重点、难点形位误差的概念、公差带、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位置误差值的评定方法及测量结果处理(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掌握形位误差的概念,明确形位公差的种类及其标注方法.
第二节:形状公差掌握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形状误差值的评定及测量结果处理.
第三节:位置公差掌握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掌握位置误差值的评定方法及测量结果处理,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第四节:公差原则了解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与相关原则.
了解相关原则在形状公差、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中的应用.
第五节:形位公差值的选择了解未注公差的规定、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六节: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了解形位误差的多种检测原则及检测方法.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及测量(1)目的、要求了解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含义、及其标注方法(2)重点、难点表面粗糙度的含义、表面粗糙度主参数的定义、标注和系列参数、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含义、及其标注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及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的平定参数了解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中线的定义,理解间距参数在国标中的地位,掌握主参数的定义、标注和系列参数.
第三节:表面特征代号及标注了解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含义、及其标注方法.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了解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经济、合理地选择粗糙度数值.
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1)目的、要求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定义、量规应用(2)重点、难点光滑极限量规的定义、量规公差带的构成及量规基本尺寸(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定义、种类及使用范围.
第二节:量规尺寸公差带掌握量规公差带的构成及量规基本尺寸.
第三节:量规的设计.
掌握量规的设计规则和实际应用.
第七章:圆锥的公差配合与测量(1)目的、要求掌握圆锥基本术语及定义、学会圆锥角和锥度的测量(2)重点、难点基本术语及定义、圆锥公差、圆锥测量(3)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了解圆锥及圆锥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第二节:圆锥公差了解圆锥公差项目及圆锥直径公差带的选择.
第三节:圆锥角和锥度的测量了解采用比较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
第八章:轴承的公差与配合(1)目的、要求掌握轴承的类型及参数、使用要求(2)重点、难点掌握轴承的各种几何参数,理解各种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轴承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轴承标记(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掌握轴承结合的种类及其主要的使用要求.
第二节:轴承各参数掌握轴承的各种几何参数,第三节:轴承的公差与配合了解轴承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第四节:轴承测量简介了解轴承的综合检测内容及单项测量方法.
第九章: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1)目的、要求掌握螺纹的类型及参数、使用要求(2)重点、难点掌握螺纹的各种几何参数,理解各种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螺纹标记(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掌握螺纹结合的种类及其主要的使用要求.
第二节:普通螺纹各参数对互换性的影响掌握螺纹的各种几何参数,理解各种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第三节: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了解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读懂螺纹标记.
第四节:螺纹测量简介了解螺纹的综合检测内容及单项测量方法.
第十章:键与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1)目的、要求掌握键的种类、键连接的配合公差(2)重点、难点键的公差与配合、键连接的各种形式及公差要求(3)主要内容第一节:单键连接了解单键联接的种类及使用要求.
掌握平键与半圆键的公差与配合.
第二节:花键联接介绍花键连接的各种形式及公差要求.
第三节:花键的标注及检测了解花键的标注项目及标注顺序,利用综合量规进行检验.
第十一章: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1)目的、要求掌握齿轮传动的种类及基本要求、(2)重点、难点齿轮传动的种类、齿轮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单个齿轮的误差及其公差项目、检测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圆柱齿轮传动的要求了解齿轮传动的种类及其四项基本要求.
第二节:齿轮加工误差简述简介介绍齿轮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第三节;圆柱齿轮的误差项目及检测了解单个齿轮的误差及其公差项目,简单介绍检测方法.
第四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了解国家标准对齿轮及齿轮副精度等级的规定,公差组,检验组及检验项目的确定,齿轮副侧隙的选择.
图样标注.
第十二章:尺寸链(1)目的、要求掌握本章节的基本定义及疏于、学会尺寸链的计算、(2)重点、难点尺寸链各组成环的区别、工艺尺寸链的计算(3)主要内容第一节: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了解尺寸链的定义及基本术语,尺寸链的形成及建立.
第二节:装配尺寸链的解算理解各组成环的区别,掌握正计算的正确方法.
第三节:工艺尺寸链介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应在《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可与《机械零件》同时进行.
五、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22极限与配合83测量技术基础64形状和位置公差85表面粗糙度及测量36光滑极限量规37圆锥的公差配合与测量18轴承的公差与配合29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310键与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211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512尺寸链3机动2合计48六、实验(10学时)实验一孔、轴测量(2学时)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用百分表测量孔实验二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测量(4学时)用水平合象仪测量直线度用小平板测量平面度实验三齿轮测量(2学时)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及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实验形式为校内实验室动手操做七、推荐教材刘霞、主编《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另一方面也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服务,再一方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正确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1.
)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力系的简化方法和平衡条件.
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
2.
)培养学生有关物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第一章静力学基础(8学时)(1)目的、要求基本概念准确定义,讲解透彻.
静力学公理系统讲述.
约束只讲基本类型;约束反力的特征讲解透彻.
画物体受力图的方法和步骤应充分强调,且安排充足的练习.
(2)重点、难点各种约束下刚体的受力图;对各种约束的认知与掌握(3)主要内容第一节静力学的基本概念(0.
5学时)第二节静力学公理(3学时)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反力(2学时)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2.
5学时).
.
.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6学时)(1)目的、要求1.
了解掌握几何法2.
熟练掌握力的投影计算方法3.
重点掌握解析法(2)重点、难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2学时)第二节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2学时)第三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和平衡的解析法(2学时)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14学时)(1)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力对点之矩、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及力偶的性质.
2.
力偶的等效条件、力偶的合成与平衡,只给例证,而不进行理论推证.
3.
理解并掌握力线平移定理,清晰了解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思维方法,掌握简化结果分析讨论的结论.
4.
熟练掌握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也包括在研究物体系平衡问题时的应用.
(2)重点、难点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3)主要内容第一节力对点之矩(2学时)第二节平面力偶系(2学时)第三节力线平移定理(1学时)第四节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2学时)第五节简化结果的分析(1学时)第六节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4学时)第七节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1学时)第把节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1学时)第四章拉伸和压缩(12学时)(1)目的、要求:1.
了解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压力公式的推导方法、斜截面上的应力、横向应变及其与纵向应变间的关系.
2.
熟练掌握:拉(压)杆横截面上内力的确定,轴力图.
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及其计算,强度条件.
虎克定律,拉压杆变形的计算.
正确判别剪切面和挤压面.
连接件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的实用计算.
掌握内力、截面法、应力、线应变等基本概念.
典型材料(低碳钢)的应力-应变图及主要特征.
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机械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
纯剪切的概念,剪应力互等定律,剪应变的概念,剪切虎克定律,剪切弹性模量.
(2)重点、难点强度与变形的计算;对内力概念的理解(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1学时)第二节轴向拉伸(压缩)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2学时)第三节拉(压)杆的应力(2学时)第四节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2学时)第五节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学时)第六节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学时)第七节应力集中的概念(1学时)第八节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2学时)第五章扭转(8学时)(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圆轴扭转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及强度、刚度条件.
(2)重点、难点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圆轴扭转的变形计算(3)主要内容第一节扭转的概念(1学时)第二节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2学时)第三节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条件(2学时)第四节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3学时)第六章弯曲(22学时)(1)目的、要求:1.
了解平面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的概念,2.
熟练掌握求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弯矩,列剪力方程、弯矩方程,作剪力图、弯矩图.
3.
熟练掌握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及正应力强度条件.
4.
熟练掌握绕曲线、绕度、转角的定义,绕度和转角的关系.
用叠加原理求指定截面处的绕度和转角.
梁的刚度计算.
5、了解梁的合理设计知识.
(2)重点、难点剪力图与弯矩图(3)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计算简图(2学时)第二节梁的内力----剪力、弯矩(2学时)第三节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4学时)第四节剪力、弯矩、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2学时)第五节纯弯曲正应力(2学时)第六节常见截面惯性矩的计算(0学时)第七节弯曲切应力(0学时)第八节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学时)第九节弯曲变形的概念(2学时)第十节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0学时)第十一节用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0学时)第十二节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2学时)第十三节弯曲刚度条件及其应用(2学时)第七章组合变形(7学时)(1)目的、要求:1.
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2.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2)重点、难点叠加法求解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两种组合变形的强度条件的实际应用(3)主要内容第一节组合变形的概念(2学时)第二节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2学时)第三节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3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有:矢量代数的基本运算;简单函数和复合函数的微分、导数;定积分和不定积分;一元函数的极限、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等.
本课程是为一系列后续课程首先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提供基础.
相关实验实训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12静力学基础83平面汇交力系64平面任意力系145拉伸和压缩126扭转87弯曲228机动19总计72推荐教材《工程力学》邱家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机电、数控等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知识拓宽技术基础课程,它还是一门既有完整的理论系统又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
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研究各类电路、电子元件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子元件,以提高学生对它们的使用、选择和维护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了必要的知识,以及为解决工程技术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学内容第一章直流电路(8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基尔霍夫定律,串、并联等效变换,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2)重点、难点: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受控源及其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3)主要内容第一节:电路模型(1学时)第二节:电路基本物理量(0.
5学时)第三节: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0.
5学时)第四节:功率(0.
5学时)第五节:电阻元件(0.
5学时)第六节:电感元件、电容元件(1学时)第七节: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1学时)第八节:基尔霍夫定律(1学时)第十一节:叠加定理(1学时)第十二节:戴维宁定理(1学时)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三种理想元件的端电压与端电流的相量关系,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法求解,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2)重点、难点:三种理想元件的端电压与端电流的相量关系,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法求解,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3)主要内容第一节:正弦量的三要素(1学时)第二节: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2学时)第三节: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1学时)第四节: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串联电路(1学时)第六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1学时)第三章三相电路(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三相电路的功率,对称三线电路的计算(2)重点、难点:相、线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和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三相电源(0.
5学时)第二节:三相电源的连接(0.
5学时)第三节:三相负载的连接(0.
5学时)第四节:三相电路的功率(0.
5学时)第六章异步电动机(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转动原理,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2)重点、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与制动(3)主要内容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转动原理(1学时)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与制动(1学时)第七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2学时)(1)目的、要求:熟悉常用控制电器,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2)重点、难点:正反转(3)主要内容第一节:常用控制电器(1学时)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1学时)第十章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器件(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掌握两种杂质半导体构成的PN结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了解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参数(2)重点、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特性曲线(3)主要内容第一节: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学时)第二节:PN结(1学时)第三节:二极管(1学时)第四节:稳压二极管(0.
5学时)第五节:发光二极管(0.
5学时)第六节:晶体管(2学时)第十一章基本放大电路(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方法,用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小信号放大电器的动态分析方法(2)重点、难点: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方法,用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小信号放大电器的动态分析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1学时)第二节: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学时)第三节: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4学时)第十二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参数,掌握负反馈类型的判别,线性运算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2)重点、难点:负反馈类型的判别;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差分电路的运算(3)主要内容第一节:集成运算放大器(1学时)第二节: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2学时)第三节: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析方法(3学时)第十四章逻辑门电路(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三种基本逻辑运算关系、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定理,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以及逻辑函数的化简(2)重点、难点:数制之间的转换,逻辑代数的表示方法、公式化简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数制和码制(2学时)第二节:逻辑代数及应用(2学时)第四节:基本逻辑门电路(2学时)第十五章组合逻辑电路(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编码器、译码器的功能(2)重点、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编码器和编码器的功能(3)主要内容第一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学时)第二节: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2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电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后续课程为《微机原理》、《计算机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本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理解与实际技能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实验实训序号内容学时1常用仪器使用22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23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24正弦交流电25继电-接触器控制实验26二极管、三极管27基本放大电路28集成运放29门电路基础210组合逻辑电路2总学时20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直流电路8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6第三章三相电路2第六章异步电动机2第七章继电-接触器控制2第十章电子电路中常用器件6第十一章基本放大电路6第十二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第十四章逻辑门电路6第十五章组合逻辑电路4总学时48推荐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高嵩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研究金属和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而热处理实际上是通过改变组织或表面化学成分使金属和合金的性能满足生产要求或使用要求的一种加工工艺.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正确的认识及合理地使用金属材料,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合理选定热处理工艺方法,为正确地选择、合理地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金属的潜力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试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1)了解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基本理论;(2)了解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掌握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并能合理地选定热处理工艺;(4)正确合理地选择使用金属材料.
教学内容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1)目的、要求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掌握力学性能所包含的各项指标.
(2)重点、难点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难点:强度指标的测定(3)主要内容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第二节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目的、要求了解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及其结晶的基本规律;了解铸锭组织的形成;掌握实际晶体缺陷及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难点:晶体缺陷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及晶体的一般规律;(3)主要内容第一节: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二节:实际金属的结构第三节:纯金属的结晶第四节:金属铸锭的组织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目的、要求掌握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明确冷热变形的区别,掌握冷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回复与再结晶.
(2)重点、难点重点: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冷热变形的区别;难点:滑移变形及冷热变形及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主要内容第一节:金属的塑性变形第二节: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三节:回复与再结晶第四节:金属的热变形第四章:合金的结构和结晶(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合金中的相结构及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类型;明确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熟练掌握Fe—Fe3C相图,熟悉其组成相的结构、性能、特点及相图分析;熟练掌握碳钢中常存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了解碳钢的分类编号.

(2)重点、难点合金相结构的形成条件、性能、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
(3)主要内容第一节:合金中的相结构第二节:二元合金相图第五章:铁碳合金相图和碳钢(1)目的、要求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结构,熟悉其性能及在合金中所起的作用,熟练掌握Fe—Fe3C相图及其分析过程.
(2)重点、难点重点:铁碳合金相图及碳钢;难点:Fe—Fe3C相图的分析及含碳量钢性能的影响.
(3)主要内容第一节:纯铁及其碳化物的结构组织和性能第二节:Fe—Fe3C相图分析第三节:碳钢第六章:钢的热处理(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转变以及普通的热处理工艺.
(2)重点、难点重点: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转变,热处理的基本工艺.
难点: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转变.
(3)主要内容第一节:钢的热处理原理第二节:钢的热处理工艺第三节:热处理新工艺简介第七章:合金结构钢(1)目的、要求了解合金结构钢种类、化学成分、性能、牌号;掌握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基本作用及合金结构钢的应用.
(2)重点、难点重点:合金钢的化学成分、牌号;合金元素的作用;合金结构钢的应用;难点: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结构钢的应用.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第三节:低合金结构钢第四节:机械结构用合金钢第八章:工具钢(1)目的、要求了解工具钢的成分、性能、牌号,掌握其应用.
(2)重点、难点重点:工具钢的成分及性能特点、牌号;工具钢的应用;难点:工具钢的应用;(3)主要内容第一节:工具钢的分类及编号第二节:刃具钢第三节:模具钢.
第九章:特殊性能钢(1)目的、要求了解特殊性能钢的种类、成分及性能特点,应用.
(2)重点、难点特殊性能钢的成分、性能特点及应用.
(3)主要内容第一节:不锈钢第二节: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第十一章:铸铁(1)目的、要求了解铸铁的种类,掌握其组织、性能特点,牌号及应用.
(2)重点、难点铸铁的性能特点、牌号及应用.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铸铁的分类第三节:普通灰铸铁第四节:球墨铸铁第五节:可锻铸铁及蠕墨铸铁第五节:合金铸铁第十二章:有色金属(1)目的、要求了解铝、铜及其合金、滑动轴承合金的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牌号、用途.
(2)重点、难点铜、铝及其合金、滑动轴承合金的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牌号、用途.
(3)主要内容第一节:铝及其合金第二节:铜及其合金.
第三节:滑动轴承合金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以《物理》、《化学》、《材料力学》为基础,同时又为《金属加工工艺》及《机械零件设计》打下必备的技术基础.
相关实验实训(10学时)实验一金属试样的制备及显微镜的使用(2学时)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2学时)实验三钢的热处理(2学时)实验四铸铁的组织分析(2学时)实验五合金钢组织分析(2学时)实验形式为校内实验室动手操做加厂内参观.
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22金属材料的性能63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64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65二元合金相图46铁碳合金相图和碳钢107钢的热处理128合金结构钢29工具钢210特殊性能钢211铸铁412有色金属2机动2合计60推荐教材赵忠、丁仁亮、周而康主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性能、基本设计理论以及一些安装维护等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综合应用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测量等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生产知识,是机械类、近机类和其他相关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使用、维护、检修、改造机械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设备事故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机械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对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性能、基本设计理论以及一些安装维护等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使用、维护、检修、改造机械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设备事故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与零件理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绪论(1)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以及其在机械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掌握本课程研究对象、内容、增强感性认识.
(2)重点、难点机器、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3)主要内容第一节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第二节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第三节学习方法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1)目的、要求熟悉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及一般步骤.
(2)重点、难点重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难点: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及一般步骤.
(3)主要内容第一节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二节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步骤第三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第四节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第二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1)目的、要求熟悉机械的摩擦、磨损理论;掌握润滑剂、润滑方法、密封方法及装置.
(2)重点、难点重点:摩擦及其分类;磨损及其分类;磨损的过程;润滑及其方法;密封及其方法.
难点:润滑方法和密封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摩擦与磨损第二节润滑第三节密封方法及装置第三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目的、要求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含义;弄清机构运动简图的概念;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约束和自由度的概念;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自由度计算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识别;能正确运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副的概念;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难点: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自由度计算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识别.
(3)主要内容第一节机构的组成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1)目的、要求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各种类型;明确四杆机构的特性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及各种形式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
难点:铰链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的判定;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演化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五章凸轮机构(1)目的、要求熟悉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特点;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理解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了解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了解滚子半径的选择;了解压力角的概念及基圆半径的确定;熟悉凸轮常用材料;掌握凸轮的结构.

(2)重点、难点重点: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凸轮结构、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
难点:盘形凸轮的设计;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基圆半径的确定.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第三节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与加工方法第四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第五节凸轮机构的结构和精度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1)目的、要求掌握棘轮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掌握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掌握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掌握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

(2)重点、难点重点:各种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
难点:各种间歇运动机构适用场合.
(3)主要内容第一节棘轮机构第二节槽轮机构第三节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第七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1)目的、要求了解螺纹的类型及主要参数;掌握螺纹、螺纹连接及其零件的结构和类型;掌握螺纹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熟悉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以及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旋机构的应用和特点;螺旋机构的形式;滚珠螺旋机构.

(2)重点、难点重点:螺纹的类型;螺纹的预紧和防松;螺栓组的结构设计.
难点:螺纹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3)主要内容第一节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第三节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第四节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第五节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第六节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第七节滑动螺旋传动简介第八节滚动螺旋传动简介第八章带传动(1)目的、要求掌握带传动的类型、应用;掌握带传动工作原理及V带标准;理解初拉力、工作拉力等概念;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普通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普通V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单根V带传递的功率;带传动的张紧与调整;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2)重点、难点重点:V带和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同步带的结构.
难点: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V带和带轮的结构第三节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第四节V带传动的设计第五节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第六节同步带传动第十章齿轮传动(1)目的、要求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的类型;理解渐开线的特性;掌握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特点;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理解重合度;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无侧隙传动;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理解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掌握标准外齿轮的最少齿数;了解变位齿轮的概念;掌握变位齿轮的类型;掌握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发生原因;了解齿轮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掌握设计准则;了解齿轮传动的精度;掌握齿轮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理解轮齿的受力分析;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掌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基本参数;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重合度;理解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基本参数及尺寸;理解圆锥齿轮的齿廓曲线、背锥和当量齿数;掌握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掌握齿轮的结构特点;了解齿轮传动的润滑及维护.

(2)重点、难点重点:齿轮传动的特点的类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标准外齿轮的最少齿数;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发生原因;齿轮的结构特点;齿轮传动的润滑及维护.

难点: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变位齿轮的概念;轮齿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及发生原因.
(3)主要内容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第二节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及传动比第三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第四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第五节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第六节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与标准外啮合直齿轮的最小齿数第七节变位齿轮传动第八节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第九节齿轮的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第十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第十一节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第十二节直齿锥齿轮传动第十三节齿轮的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第十四节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第十一章蜗杆传动(1)目的、要求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理解蜗杆传动的常用材料及选择;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了解蜗杆传动的效率;蜗杆传动的润滑;掌握热平衡计算方法;了解蜗杆和蜗轮的结构;掌握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2)重点、难点重点: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蜗杆传动的润滑;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难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热平衡计算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第二节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第三节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第四节蜗杆传动的材料和结构第五节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第六节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第七节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选择及安装和维护第八节常用各类齿轮传动的选择第十二章齿轮系(1)目的、要求对轮系的类型主要功用有所了解;掌握为轮系中各轮转向的确定;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能正确划分轮系;能计算定轴轮系、行星轮系、组合轮系的传动比;掌握轮系的几个主要功用;掌握减速器的类型、应用、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轮系的类型、主要功用;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的类型、应用、特征.
难点: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3)主要内容第一节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二节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三节齿轮系的应用第四节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简介第五节减速器第十四章轴和轴毂连接(1)目的、要求了解转轴、心轴和传动轴及其他类型的轴的基本功能;掌握阶梯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固定(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的方法;轴的工艺性;提高轴疲劳强度;理解轴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轴的使用与维护;掌握键联接的类型、应用、特点;掌握键联接的选择及强度计算;了解花键联接.

(2)重点、难点重点:转轴、心轴和传动轴及其他类型的轴的基本功能;轴上零件的固定(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的方法;轴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轴的结构设计;键联接的类型、应用、特点.
难点:轴的强度计算;轴的结构设计.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轴的结构设计第三节轴的强度计算第四节轴的材料及选择第五节轴的设计第六节轴毂连接第十五章轴承(1)目的、要求了解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类型、代号;掌握轴承的功用与材料特点;熟悉滚动轴承的代号及其含义;掌握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了解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理解基本额定寿命与基本额定动载荷;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了解滚动轴承的配合原则;掌握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掌握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和润滑.

(2)重点、难点重点: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类型、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滑动轴承的结构和润滑.
难点: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配合原则.
(3)主要内容第一节轴承的功用和类型第二节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及特点第三节滚动轴承的代号第四节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第五节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及计算第六节滚动轴承的选择第七节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第八节滑动轴承概述第九节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性能比较第十六章其他常用零部件(1)目的、要求掌握联轴器的类型、结构、组成、特征;了解离合器的类型、结构、组成、特征;了解弹簧的类型、结构、组成、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联轴器、离合器和弹簧的类型、结构、组成、特征.
难点:联轴器的选用.
(3)主要内容第一节联轴器第二节离合器第三节弹簧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必须要掌握一些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如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测量等.
相关实验实训本课程在授课结束后要进行课程设计,一般为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具体内容为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机设计,要求绘制减速机装配图、零件工作图,并完成设计说明书.
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先修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设计能力和基本技能.

6、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12机械设计概述13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4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5平面连杆机构46凸轮机构47间歇运动机构28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69带传动610齿轮传动811蜗杆传动312齿轮系313轴和轴毂连接815轴承416其他常用零部件2合计607、推荐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气与PLC控制》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电气与PLC控制》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它不仅为电机调速控制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初、中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
其特点是:实用性强、实践性强.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应用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学生从事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开发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实训教学,不仅要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低压电器(8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掌握其图形及文字符号.
(2)重点、难点: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动作特性.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0.
5学时)第二节: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2学时)第三节:刀开关(0.
5学时)第四节:组合开关(0.
5学时)第五节:接触器(1学时)第六节:熔断器(0.
5学时)第七节:继电器(1学时)第八节:主令电器(1学时)第九节:低压断路器(1学时)第二章电气控制系统的典型线路(8学时)(1)目的、要求:熟悉电气识图、掌握异步电动机起动和正反转控制、制动控制、顺序控制等基本控制线路.
(2)重点、难点:组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和设计.
(3)主要内容第一节: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绘制规则和常用符号(0.
5学时)第二节:组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2学时)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线路(2学时)第四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2学时)第五节:综合实例应用(1.
5学时)第三章PLC的硬件与编程软件使用方法(8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PLC的概念、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PLC基本工作原理、硬件结构,掌握PLC组成系统时I/O点的地址分配与接线方法,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2)重点、难点:PLC工作原理、I/O点的地址分配与接线方法,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PLC概述(1学时)第二节:PLC的硬件结构(1学时)第三节:PLC的工作原理(1学时)第四节:I/O点的地址分配与接线(1学时)第五节: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4学时)第四章PLC程序设计基础(10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PLC的编程语言与程序结构,掌握S7-200CPU存储区的分配和寻址方式,掌握位逻辑指令、定时器与计数器指令及其应用.
(2)重点、难点:S7-200CPU存储区的分配和寻址方式,位逻辑指令、定时器指令、计数器指令及其应用.
(3)主要内容第一节:PLC的编程语言与程序结构(1学时)第二节:存储器的数据类型与寻址方式(2学时)第三节:位逻辑指令(4学时)第四节:定时器与计数器指令(3学时)第五章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8学时)(1)目的、要求:熟悉数字量控制系统经验设计法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数字量控制系统经验设计法中常用的基本电路,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2)重点、难点:数字量控制系统经验设计法中常用的基本电路、顺序控制设计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数字量控制系统经验设计法中常用的基本电路(2学时)第二节: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2学时)第三节: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4学时)第六章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两种常用的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
(2)重点、难点:使用起保停电路和以转换为中心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使用起保停电路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2学时)第二节:以转换为中心的顺序控制(2学时)第三节:使用SCR指令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2学时)第七章PLC的功能指令(8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功能指令的学习方法和通则,了解程序控制指令、数学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和数据转换指令,掌握比较指令、移位寄存器指令、数据传送指令、移位与循环指令,掌握局部变量表与子程序,掌握中断程序与中断指令.

(2)重点、难点:比较指令、移位寄存器指令、数据传送指令、移位与循环指令,局部变量表与子程序,中断程序与中断指令.
(3)主要内容第一节:功能指令概述(1学时)第二节:程序控制指令(1学时)第三节:数据处理指令(2学时)第四节:数学运算指令与逻辑运算指令(1学时)第五节:局部变量表与子程序(1.
5学时)第六节:中断程序与中断指令(1.
5学时)第八章PLC的通信(4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通信的基本知识及通信的国际标准,掌握S7-200的通信协议与通信功能.
(2)重点、难点:S7-200的通信协议与通信功能.
(3)主要内容第一节:计算机通信概述(2学时)第二节:S7-200的通信协议与通信功能(2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是一门专业课,是学习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习《电气与PLC控制》应提前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工电子及电机常识.
相关实验实训序号内容学时1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自锁和正反转控制25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的降压起动控制27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28定时器/计数器功能实验210三相异步电动机Y/换接启动控制2总学时10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低压电器8第二章电气控制系统的典型线路8第三章PLC的硬件与编程软件使用方法8第四章PLC程序设计基础10第五章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8第六章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6第七章PLC的功能指令8第八章PLC的通信4总学时60推荐教材《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张运波刘淑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S7-200PLC基础教程》廖常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钳工工艺》教学大纲一.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钳工工艺》是机械类通用工种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钳工所需要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中级钳工所需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并与实习相结合,形成本工种的岗位能力.

二.
课程的任务:掌握钳工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常用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
掌握尺寸链的概念及基本解法.
掌握工件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卧式车床的构造,传动系统及其基本调整方法.

三.
教学内容:第一章.
钳工基础知识(1)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钳工一般知识和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金属切削与刀具知识.
(2)重点、难点:钳工的测量,刀具知识(3)主要内容:第一节钳工一般知识(1学时)第二节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1学时)第三节金属切削与刀具知识(2学时)第二章.
钳工基本技能知识(1)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划线,平面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弯形与矫正,连接的操作方法(2)重点、难点:各项钳工技能的操作理论知识(3)主要内容:第一节划线(1学时)第二节平面加工(1学时)第三节孔加工(2学时)第四节螺纹加工(2学时)第五节弯形与矫正(1学时)第六节连接(1学时)第三章.
钻床与钻床夹具知识(1)目的、要求:了解台钻、立钻、摇臂钻的结构和传动机构.
了解钻床夹具的基本概念,掌握工件的定位和夹紧的概念及方法.
了解常见的钻套夹具体类型及钻床夹具的常见类型.
(2)重点、难点:工件的定位和夹紧的概念及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钻床(2学时)第二节钻床夹具知识(2学时)第四章.
常用精密量具,量仪(1)目的、要求:了解常用精密量具、量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掌握量具、量仪的正确使用方法(2)重点、难点:精密量具量仪的测量方法和保养维护(3)主要内容:第一节水平仪(1学时)第二节内径千分尺、杠杆百分表、量块和正弦规(1学时)第三节自准直仪、经纬仪(2学时)第五章.
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操作方法(1)目的、要求:了解装配工艺规程的概念,掌握装备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
掌握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掌握固定连接、传动机构、轴承轴组的装配方法和装配技术要求.
(2)重点、难点: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和各种装配方法、装配技术要求.
(3)主要内容:第一节装配工艺规程的概念(2学时)第二节尺寸链(2学时)第三节固定连接的装配(2学时)第四节传动机构的装配(2学时)第五节轴承和轴组的装配(2学时)四.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修完《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机械制造》课程后开.
五.
课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第一章.
钳工基础知识42第二章.
钳工基本技能知识83第三章.
钻床与钻床夹具知识445第四章.
常用精密量具,量仪45第五章.
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操作方法106合计30六.
推荐教材《钳工》陈刚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电机及拖动》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电机及拖动》是机电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熟悉电力拖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提高学生电机及拖动方面的实用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本学科主要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交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及试验方法.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实训教学,不仅加深对电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要培养学生在电机及电力拖动方面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电机及拖动系统的基本定律及电力拖动系统基本概念(2)重点、难点:电机理论常用的基本定律、电力拖动系统组成(3)主要内容第一节:电机理论常用的基本定律(1学时)第二节:电力拖动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第一章直流电机(10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直流电机结构、原理及运行特性(2)重点、难点:直流电机的换向、直流电机运行(3)主要内容第一节:直流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2学时)第二节: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1.
5学时)第三节:直流电机的电枢反应(1学时)第四节:直流电机的电动势和电磁转矩(1学时)第五节:直流电机的换向(1.
5学时)第六节:直流发电机(1.
5学时)第七节:直流电动机(1.
5学时)第二章直流电机的电力拖动(10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及拖动原理(2)重点、难点: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电力拖动的运动方程和负载转矩特性(2学时)第二节: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2学时)第三节:他励电动机的起动(2学时)第四节:他励电动机的调速(2学时)第五节:他励电动机的制动(2学时)第三章变压器(10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变压器结构、原理及运行特性(2)重点、难点:变压器运行特性、三相变压器(3)主要内容第一节:变压器结构及工作原理(2学时)第二节:单相变压器空载运行(1.
5学时)第三节:单相变压器负载运行(1.
5学时)第四节:变压器运行特性(1.
5学时)第五节:三相变压器(1.
5学时)第六节:变压器并联运行(1学时)第七节:特种变压器(1学时)第四章交流异步电动机(8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2)重点、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工作特性(3)主要内容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第二节:交流电机的绕组(0.
5学时)第三节:交流电机的电势(0.
5学时)第四节:交流电机的磁势(1学时)第五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1学时)第六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1学时)第七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1学时)第八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1学时)第九节:单相异步电动机(1学时)第五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8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拖动原理(2)重点、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3)主要内容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2学时)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2学时)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2学时)第四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2学时)第六章同步电机(6学时)(1)目的、要求:同步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2)重点、难点: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并联运行(3)主要内容第一节:同步电机结构、工作原理(2学时)第二节:同步电机电枢反应(1学时)第三节:同步电机空载运行、负载运行(2学时)第四节:同步电机并联运行(1学时)第七章微控电机(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微控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2)重点、难点:伺服电机、步进电机(3)主要内容第一节:伺服电机(1学时)第二节:测速发电机(1学时)第三节:自整角机(1学时)第四节:步进电机(1学时)第八章电机的选择(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电动机的选择方法(2)重点、难点:电动机的选择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电动机容量选择方法(2学时)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电机及拖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电机及拖动》学生应提前具备《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相关实验实训序号内容学时1直流发电机22直流电动机23变压器负载运行24笼型电动机起动与调速25绕线型电动机起动与调速2总学时10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论电机理论常用的基本定律、电力拖动系统组成2第一章直流电机10第二章直流电机的电力拖动10第三章变压器10第四章交流异步电动机8第五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8第六章同步电机6第七章微控电机4第八章电机的选择2总学时60推荐教材《电机及拖动》许晓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液压与气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它着重讲述液压流体力学和分析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分析典型液压系统的特点及其系统特性.
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以及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学会对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和故障的排除.
1掌握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2学会液压元件的选择;3掌握各种液压基本回路的特点;4掌握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分析液压系统;5实验实训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液压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液压传动的发展并熟悉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理解液压传动的两个工作特性(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2学时)第二章液压传动基础知识(10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础概念.
掌握选用液压油的基本依据.
掌握液体流动时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以及液体流经薄壁小孔和细长小孔的流量计算公式.
掌握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
(2)重点、难点:液体流动时的阻力损失计算(3)主要内容:第一节:液压油的性质(2学时)第二节:液体静力学基础(2学时)第三节:液体动力学基础(2学时)第四节:管路的压力损失(2学时)第五节:液体流经孔口及缝隙的流量压力特性(1学时)第六节:液压冲击与气穴现象(1学时)第三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8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泵和马达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掌握叶片泵、齿轮泵、柱塞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泵的选用及了解常见故障的排除;了解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各种结构泵的工作原理(3)主要内容:第一节: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1学时)第二节:齿轮泵(2学时)第三节:叶片泵(1.
.
5学时)第四节:柱塞泵(1.
.
5学时)第五节:液压泵的选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学时)第六节:液压马达(1学时)第四章液压缸(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液压缸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分类;掌握液压缸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了解液压缸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重点、难点:液压缸差动连接.
(3)主要内容:第一节:液压缸类型与特点(2学时)第二节:液压缸设计计算(1学时)第三节:液压缸结构设计(1学时)第五章液压控制阀(1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各种控制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作用.
(2)重点、难点:各种阀的工作原理(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2学时)第二节:方向控制阀(4学时)第三节:压力控制阀(4学时)第四节:流量控制阀(4学时)第六章液压辅助装置(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各类液压辅件的工作原理、安装及检修.
(2)重点、难点:各类辅助装置的安装(3)主要内容:第一节:蓄能器、过滤器、邮箱、热交换器、密封装置、油管与管接头(2学时)第七章液压基本回路(10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液压基本回路;掌握多缸动作控制回路和基本控制回路故障分析.
(2)重点、难点:各种基本回路的作用及特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速度控制回路(4学时)第二节:方向控制回路(2学时)第三节:压力控制回路(2学时)第四节:多缸动作控制回路(2学时)第八章液压传动系统及故障分析(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典型液压系统的特性及分析方法;了解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2)重点、难点:正确阅读液压系统的步骤(3)主要内容:第一节: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1学时)第二节:压力机液压系统(1学时)第三节: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1学时)第四节:斗轮式堆取料机液压系统故障分析(1学时)第九章液压系统设计(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实例的讲解掌握液压系统设计过程(2)重点、难点:明确液压系统设计步骤(3)主要内容:第一节:液压系统设计1学时)第二节: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实例(1学时)第十章液压伺服系统(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了解机液伺服系统和电液伺服系统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液压伺服系统实例分析.
(2)重点、难点:机液伺服系统和电液伺服系统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液压伺服系统概述(1学时)第二节:机液伺服阀及应用(1学时)第十一章气压传动概述(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了解气压传动的特点(2)重点、难点: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
(3)主要内容:第一节: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1学时)第二节:气压传动的优缺点(1学时)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期课程有:《机械制图》、《互换性与侧量技术》、《工程力学》等.
五、相关实践教学要求实验1:液压泵的拆装实验:熟悉并掌握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时)实验2:液压阀的拆装实验:熟悉并掌握各液压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时)实验3:液压阀的性能实验:熟悉并掌握溢流阀的静态特性.
(2学时)实验4:液压回路实验:熟悉并掌握三种节流调速系统的特性.
(2学时)六、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实训课时1液压传动概述22液压传动基础知识103液压泵和液压马达824液压缸45液压控制阀1446液压辅助装置27液压基本回路1028液压传动系统及故障分析49液压系统的设计210液压伺服系统211气压传动概述2合计608七、推荐教材1.
《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张福臣主编2.
《液压气动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路甬祥主编《CAD绘图》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AutoCAD绘图是各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掌握以AutoCAD为平台,绘制一般工程图和机械零件图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将专业设计需求与AutoCAD软件功能有机结合的能力,掌握用AutoCAD工具表达、传递、交流工程信息的方法.

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上机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AutoCAD绘图软件的功能,用途;熟练掌握二维图形的绘制及编辑;掌握文字的注写和尺寸的标注;掌握工程图的绘制及打印、输出.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AutoCAD的基本知识第一节:AutoCAD简介介绍AutoCAD的主要功能及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第二节:AutoCAD的工作界面介绍AutoCAD的工作界面及功能.
第三节:图形文件的操作掌握图形文件的建立、保存.
第四节:命令的输入及终止掌握对AutoCAD命令的输入及终止方法.
第五节:系统配置了解系统配置的内容及对系统配置的修改.
第二章:绘图环境注写文字第一节:绘图环境设置了解绘图单位、图纸幅面的的设置.
第二节:设置辅助绘图模式了解"栅格"与"捕捉"模式、"正交"模式、"线宽"模式等第三节:按指定方式显示图形掌握Zoom命令,按不同方式显示图形.
第四节:设置不同线型掌握用"线型管理器"设置线型及线型比例.
第五节:建立和管理图层掌握图层的概念,熟练掌握图层的建立和使用.
第六节:注写文字掌握文字样式的建立、注写和修改.
第三章:绘制基本图形第一节:基本绘图命令掌握直线、弧线、点、圆、椭圆、矩形、正多边形的绘制.
第二节:高级绘图命令掌握样条曲线、多段线、多重平行线的绘制.
第四章:编辑、修改图形第一节:选择对象掌握用不同方法选择对象.
第二节:复制对象掌握用Copy命令复制,用镜像、阵列、偏移命令进行复制.
第三节:移动旋转改变大小掌握平移、旋转、缩放、拉压、延长等命令.
第四节:打断延伸与修剪到边界了解将直线、圆与圆弧打断,修剪和延伸对象到边界.
第五节:倒角掌握倒直角与倒圆角的命令.
第六节:高级修改掌握用"特性"对话框全方位地修改对象,了解多段线和多重平行线的修改.
第七节:使用特性匹配和夹点功能快速编辑掌握特性匹配和夹点功能.
第五章:精确绘图第一节:距离方式和坐标方式掌握直接输入距离或给定坐标的方法绘图.
第二节:利用对象捕捉掌握用单一对象捕捉模式和固定对象捕捉模式绘制图形.
第三节:极轴追踪和对象追踪掌握极轴追踪和对象追踪的设置与使用.
第六章:标注尺寸第一节:标注样式掌握使用标注样式管理器建立各种标注样式,样式替代和修改.
第二节:尺寸标注掌握线性尺寸、角度、形位公差、引线等的标注.
第三节:尺寸标注的修改.
掌握对已有的标注进行内容、样式的修改,掌握对标注进行倾斜和旋转.
第七章:绘制剖面线与使用图块第一节:绘制剖面线掌握剖面线的选择和使用,剖面线的比例的控制及剖面线的修改.
第二节:创建和使用图块了解图块的性能,掌握内部图块和外部图块的创建、使用和修改.
第三节:外部参照了解外部参照的功能.
第八章:绘制工程图的相关技术与实例第一节:AutoCAD设计中心了解AutoCAD设计中心的功能,介绍设计中心图块的使用.
使用鸟瞰视图.
第二节:创建样图了解样图的创建方法和创建步骤.
第三节:绘制专业图实例介绍绘图思路、绘图比例、标注方法第九章:输出图形第一节:从模型空间输出图形了解打印机的添加和配置,进行页面设置.
第二节:从图纸空间输出图形介绍布局的使用,了解在同一布局中使用多视口布置图形.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必须特别重视上机操作的教学环节.
只有上机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CAD绘图,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应在《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
六、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基础22绘图环境、文字注写43绘制基本图形44图形的编辑、修改65精确绘图26尺寸标注47绘制剖面线与使用图块38绘制工程图的相关技术29图形的布局与输出110机动2合计30七、实验(20学时)实验一建立图形文件,熟悉绘图界面,绘制简单线条(2学时)实验二建立图层、加载线型、绘制简单图形(2学时)实验三绘制图形并进行一般修改(2学时)实验四利用偏移、阵列、倒角等命令快速绘图(2学时)实验五练习各种尺寸标注(4学时)实验六绘制机械零件图(4学时)实验七绘制工程图并打印预览(4学时)实验形式为校内计算机房上机操作八、推荐教材曾令宜主编《AutoCAD工程绘图技能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专业模块《冶金设备》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冶金设备》包括《冶炼机械设备》和《轧钢机械设备》两部分组成.
其中《冶炼机械设备》是主要内容有高炉供料设备、高炉上料机、高炉装料机、高炉车间辅助设备、氧气顶吹转炉设备、连续铸钢设备、电弧炉设备、炼钢车间辅助设备等.
《轧钢机械设备》主要内容有各种轧钢机、剪切机、矫直机等设备的用途、工作原理、结构分析、运转分析及设计计算方法,并介绍了相应的维护检修方法等知识.
了解炼铁、炼钢、轧钢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等,旨在熟悉冶金设备的条件下,进一步进行设备安装、检修和维护.

本课程的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冶金设备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前景.
掌握冶金行业的主要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冶金行业的设备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冶炼机械设备》高炉生产车间概况(1)目的、要求熟悉高炉生产的总体工艺和设备平面布置;了解高炉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
(2)重点、难点重点:高炉生产的总体工艺和设备平面布置.
难点:高炉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
(3)主要内容第一节高炉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及车间主要设备第二节高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炉炉体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高炉炉体,掌握高炉各个部分的名称、形状,风口、铁口和渣口的位置.
(2)重点、难点重点:高炉各个部分的名称、形状,风口、铁口和渣口的位置.
难点:高炉炉体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炉体结构第二节炉体金属结构第三节炉体冷却供料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高炉供料系统的设备组成,掌握称量漏斗、给料机和振动筛.
(2)重点、难点重点:高炉供料系统的主要设备.
难点:高炉供料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供料系统基本概念称量漏斗和给料机第三节振动筛上料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料车上料机和带式上料机的主要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料车上料机和带式上料机的主要设备.
难点:上料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料车上料机第二节带式上料机炉顶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高炉炉顶的主要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高炉炉顶的主要设备.
难点:炉顶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双钟炉顶设备第二节无钟炉顶设备炉前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高炉炉前的开铁口机、堵铁口机和堵渣口机等主要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开铁口机、堵铁口机和堵渣口机.
难点:炉前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开铁口机第二节堵铁口机第三节堵渣口机热风炉设备和除尘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高炉热风炉和除尘等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热风炉和除尘设备.
难点:热风炉和除尘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热风炉设备第二节除尘设备氧气转炉炼钢车间概况(1)目的、要求熟悉转炉车间平面布置及主要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转炉车间主要设备.
难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氧气转炉车间布置第二节氧气转炉炼钢车间主要设备转炉炉体和支撑装置(1)目的、要求熟悉炉体结构,托圈、耳轴及耳轴轴承等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炉体结构,托圈、耳轴及耳轴轴承.
难点:炉壳、支撑装置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转炉炉体炉体支撑装置转炉倾动机械(1)目的、要求熟悉转炉倾动机械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转炉倾动机械.
难点:倾动机械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倾动机械的要求和类型第二节倾动机械的维护吹氧系统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转炉吹氧设备及氧枪更换机构.
(2)重点、难点重点:吹氧设备和氧枪更换机构.
难点:吹氧系统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吹氧系统设备结构第二节吹氧系统设备维修供料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转炉铁水、废钢、散状材料和铁合金的供应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铁水、废钢、散状材料和铁合金的供应设备.
难点:供料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铁水供应设备第二节废钢供应设备散状材料供应设备第四节铁合金供应设备烟气净化和回收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转炉烟气净化和回收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烟气净化和回收设备.
难点:烟气净化和回收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转炉烟气的特点和处理方法第二节烟气净化系统第三节烟气净化和回收设备电弧炉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电弧炉炼钢的主要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电弧炉炉体结构、倾动机构、电极装置和炉顶装料设备.
难点:电弧炉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电弧炉炼钢发展概况第二节炉体结构第三节炉体倾动机构第四节电极装置第五节炉顶装料系统连续铸钢概况及主要参数的确定(1)目的、要求熟悉连铸机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连续铸钢的工艺过程和发展.
(2)重点、难点重点:连铸机的类型、特点、组成,连铸机的工艺过程.
难点:连铸机的主要参数计算和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连续铸钢工艺过程及设备组成第二节连铸机的分类及连铸优越性第三节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第四节连铸机主要参数的计算与确定浇铸设备(1)目的、要求熟悉回转台、中间包、中间包车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制度.
(2)重点、难点重点:浇铸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工作制度.
难点:浇铸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钢包回转台第二节中间包第三节中间包车结晶器和结晶器振动装置(1)目的、要求熟悉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制度.
(2)重点、难点重点: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工作制度.
难点: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结晶器第二节结晶器振动装置铸坯导向、冷却及拉矫装置(1)目的、要求熟悉各种连铸机铸坯导向及拉矫装置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制度.
(2)重点、难点重点:连铸机铸坯导向及拉矫装置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工作制度.
难点:连铸机导向及拉矫装置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小方坯连铸机铸坯导向及拉矫装置第二节大方坯连铸机铸坯导向及拉矫装置第三节板坯连铸机铸坯导向及拉矫装置第四节二冷区冷却装置铸坯切割装置(1)目的、要求熟悉切割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制度.
(2)重点、难点重点:切割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工作制度.
难点:切割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火焰切割机第二节机械切割机引锭装置(1)目的、要求熟悉引锭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制度.
(2)重点、难点重点:引锭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制度.
难点:引锭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引锭杆第二节引锭杆存放装置铸坯输出装置(1)目的、要求熟悉输送辊道、横移装置和冷床的结构特点、工作制度.
(2)重点、难点重点:输送辊道、横移装置和冷床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制度.
难点:输送辊道、横移装置和冷床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3)主要内容第一节输送辊道第二节横移装置第三节冷床《轧钢机械设备》第一章概述(1)目的、要求熟悉轧钢生产的整体工艺过程及主要设备.
(2)重点、难点重点:轧钢的整体工艺过程、主要轧钢设备.
难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轧钢生产与轧钢机械第二节轧钢机的标称及其分类第二章轧制力能参数(1)目的、要求了解轧制力、轧制力矩、电机容量的确定计算.
(2)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轧制力、轧制力矩、电机容量的确定计算.
(3)主要内容第一节轧制基本概念第二节轧制力、平均单位压力的确定方法第三节轧制力矩第四节轧钢机电动机的容量计算第三章板带轧机(1)目的、要求熟悉各种板带轧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各种板带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各种板带轧机的工作原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板带轧机的概况第二节2300四辊热轧钢板轧机第三节HC轧机第四节CVC轧机第五节PC轧机第六节VC轧机第七节宽带冷轧设备第四章初轧机(1)目的、要求熟悉初轧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初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初轧机概况第二节初轧机工作机座的结构及传动装置第五章万能轧机(1)目的、要求熟悉各种万能轧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各种万能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各种万能轧机的工作原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万能轧机概述第二节万能板坯轧机第三节型钢万能轧机第六章型钢轧机(1)目的、要求熟悉型钢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型钢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型钢轧机的工作原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型钢轧机概况第二节型钢轧机主传动装置的结构与设计第三节型钢连轧机组第七章线材轧机(1)目的、要求熟悉线材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线材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线材轧机的工作原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线材轧机概况第二节无扭高速线材轧机第八章钢管轧机(1)目的、要求熟悉钢管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钢管轧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钢管轧机的工作原理.
(3)主要内容第一节钢管轧机概况第二节Φ108无缝钢管轧机第三节冷轧管机第九章剪切机(1)目的、要求熟悉各种类型的剪切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剪切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剪切机的参数确定.
(3)主要内容第一节平行刃剪切机第二节斜刃剪切机第三节圆盘式剪切机第十章飞剪机(1)目的、要求熟悉飞剪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飞剪机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剪切长度的调整.
(3)主要内容第一节飞剪机概况第二节剪切长度的调整第十一章锯切机械(1)目的、要求熟悉热锯机和飞锯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热锯机和飞锯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锯机基本参数确定.
(3)主要内容第一节热锯机第二节飞锯机第十二章矫直机(1)目的、要求熟悉矫直理论和各种类型的矫直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各种类型矫直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弯曲矫直理论.
(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弯曲矫直理论第三节辊式矫直机第四节其他矫直机第十三章卷取机(1)目的、要求熟悉卷取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卷取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卷取机的设计计算.
(3)主要内容第一节热带钢卷取机第二节冷带钢卷取机第三节卷取机的设计计算第十四章辊道和升降台(1)目的、要求熟悉辊道和升降台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重点:辊道和升降台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辊道参数设计计算.
(3)主要内容第一节辊道第二节升降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冶金设备》是以《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同时可与《机械设备安装维护》课程结合,为学生从事冶金行业设备安装、维护、检修工作打下必备的知识.
相关实验实训本课程在授课结束后,要进行现场跟班实训或顶岗实训,岗位可以选择炼铁厂、炼钢厂或轧钢厂相应设备检修或维护岗位,在熟悉了现场设备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进行设备检修、维护的跟班实训或顶岗实训.

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高炉生产车间概况12高炉炉体设备23供料设备24上料设备25炉顶设备26炉前设备27热风炉设备和除尘设备28氧气转炉炼钢车间概况19转炉炉体和支撑装置210转炉倾动机械211吹氧系统设备212供料设备213烟气净化和回收设备214电弧炉设备215连续铸钢概况及主要参数的确定116浇铸设备217结晶器和结晶器振动装置218铸坯导向、冷却及拉矫装置219铸坯切割装置220引锭装置221铸坯输出装置222概述123轧制力能参数224板带轧机225初轧机226万能轧机227型钢轧机228线材轧机229钢管轧机230剪切机131飞剪机132锯切机械133矫直机134卷取机135辊道与升降台1合计60推荐教材《冶炼机械设备》时彦林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轧钢机械设备》文庆明程志彦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焊工工艺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焊工工艺学》主要包括各种常用焊接方法的焊接原理、特点、应用范围、焊接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并对弧焊电源、金属熔化焊过程和焊接缺陷做了概括介绍.
本课程的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等教学环节,使学生:(1)掌握电弧焊及金属熔化焊过程,如电弧的热源及电源特征、焊丝的熔化和熔滴过渡、母材熔化和焊缝成形规律等;(2)掌握焊条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惰性气体气体保护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等弧焊方法与设备;(3)掌握电阻焊和钎焊的特点、原理及应用;(4)掌握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及焊接缺陷.
3、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焊接技术概论(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焊接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2)重点、难点焊接安全技术(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1学时)第二节焊接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1学时).
.
.
第二章气焊与气割(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气焊与气割的原理、应用及工艺参数的选择(2)重点、难点提高气割质量的途径(3)主要内容第一节气体火焰(0.
5学时)第二节气焊(1学时)第三节气割(0.
5学时)第三章弧焊电源(2学时)(1)目的、要求掌埋弧焊电源的类型及要求(2)重点、难点弧焊电源的工作原理(3)主要内容第一节焊接电弧(0.
5学时)第二节对弧焊电源的基本要求(0.
5学时)第三节弧焊电源的分类及型号(0.
5学时)第四节常用弧焊电源(0.
5学时)第四章焊条电弧焊(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焊条电弧焊的原理、应用及工艺参数的选择(2)重点、难点焊条电弧焊工艺参数的选择(3)主要内容第一节焊条电弧焊的原理及特点(0.
5学时)第二节焊条(0.
5学时)第三节焊接接头类型及焊缝形式(0.
5学时)第四节焊缝符号及焊接方法代号(0.
5学时)第五节焊接工艺参数(1.
5学时)第六节焊条电弧堆焊(0.
5学时)第五章金属熔化焊过程(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焊接冶金过程及提高焊缝质量的途径(2)重点、难点提高焊缝质量的途径(3)主要内容第一节焊条、焊丝及母材的熔化(0.
5学时)第二节焊接化学冶金过程(0.
2学时)第三节焊缝结晶过程(0.
3学时)第四节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0.
5学时)第五节控制和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的办法(0.
5学时)第六章焊接应力与变形(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焊接应力与变形的种类、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2)重点、难点焊接应力与变形的防止措施(3)主要内容第一节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形成(0.
5学时)第二节焊接残余变形(0.
5学时)第三节焊接残余应力(1学时)第七章埋弧焊(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埋弧焊的原理、特点及工艺参数的选择(2)重点、难点埋弧焊的调节原理(3)主要内容第一节埋弧焊原理(0.
3学时)第二节埋弧焊机(0.
2学时)第三节埋弧焊的焊接材料(0.
5学时)第四节埋弧焊工艺(1学时)第八章气体保护电弧焊(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各种气体保护焊方法的特点及应用(2)重点、难点氩弧焊的基本原理(3)主要内容第一节气体保护焊的原理及特点(1学时)第二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1学时)第三节氩弧焊(1学时)第四节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1学时)第九章等离子弧气割、焊接和电阻焊(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等离子弧切割、焊接和电阻焊方法的特点、应用及焊接工艺(2)重点、难点等离子弧焊接工艺(3)主要内容第一节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1学时)第二节电阻焊(1学时)第十章其他焊接、切割方法与技术(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电渣焊、钎焊、碳弧气刨方法的特点、应用(2)重点、难点电渣焊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主要内容第一节钎焊(0.
5学时)第二节电渣焊(0.
5学时)第三节碳弧气刨(1学时)第十一章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及焊接工艺(2)重点、难点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第一节金属的焊接性第二节金属材料常用焊接工艺措施第三节碳素钢的焊接第四节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第五节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第六节低温钢的焊接第七节不锈钢的焊接第八节铸铁的补焊第九节铝及铝合金的焊接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第十二章焊接缺陷及检验(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各种焊接缺陷的种类及检验方法(2)重点、难点焊接缺陷的检验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焊接缺陷分析(0.
5学时)第二节焊接质量检验(1学时)第三节焊接缺陷返修(0.
5学时)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焊接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课.
是以《金属材料热处理》为基础的.
5、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第一章焊接技术概论22第二章气焊与气割23第三章弧焊电源24第四章焊条电弧焊45第五章金属熔化焊过程26第六章焊接应力与变形27第七章埋弧焊28第八章气体保护焊49第九章等离子弧切割、焊接和电阻焊210第十章其他焊接、切割方法与技术211第十一章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412焊接缺陷及检验2合计306、推荐教材《焊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1、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综合阐述工程材料、毛坯与零件的成形、切削加工和加工质量的工艺技术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工艺知识.
培养学生能正确的认识及合理地使用金属材料,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合理选定热处理工艺方法,掌握各种冷加工切削原理.

2、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试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方法;了解工业用钢与工程铸铁.
了解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了解铸造与锻造的方法;了解焊接方法及工艺正确合理地选择使用毛坯材料了解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掌握刀具的组成、了解刀具的切削角度.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及传动方式掌握车、钻、铰、镗、刨、拉、铣、磨削的加工方法.
了解渐开线齿形及其加工方法.
3、教学内容热加工部分使用教材:机械工程基础李培根主编第三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8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了解金属学基础,了解钢的热处理(2)重点、难点重点: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难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主要内容第一节:金属材料的性能第二章:金属学基础第三节:钢的热处理第四章:钢铁材料(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概述,了解工业用钢,了解工程铸铁(2)重点、难点重点:工业用钢,工程铸铁难点:工业用钢,工程铸铁(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工业用钢第三节:工程铸铁第五章: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铝及其合金了解铜及其合金了解滑动轴承材料了解粉末冶金材料(2)重点、难点重点: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难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主要内容第一节:铝及其合金第二节:铜及其合金第三节:滑动轴承材料第四节:情况粉末冶金材料第六章:非金属材料(2学时)(1)目的、要求第一节:了解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2)重点、难点重点:难点:(3)主要内容第一节:高分子材料第二节:陶瓷材料第三节:复合材料第七章:铸铁(4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概述掌握砂形铸造理解特种铸造了解铸造工艺新技术(2)重点、难点重点:砂形铸造难点:特种铸造(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砂形铸造第三节:特种铸造第四节:铸造工艺新技术第八章:锻造(6学时)(1)目的、要求第一节:了解概述掌握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了解压力加工先进工艺(2)重点、难点重点: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难点:自由锻,模锻,(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自由锻第三节:模锻第四节:板料冲压第五节:压力加工先进工艺品简介第九章:焊接与胶接(4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焊接概述了解焊条电弧焊其它焊接方法简介焊接新工艺简介胶接简介(2)重点、难点重点:焊条与电弧焊,难点:焊接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焊接概述第二节:焊条电弧焊第三节:其它焊接方法简介第四节:焊接新工艺简介第五节:胶接简介第十章:材料和毛坯的选择(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材料的选择方法,掌握毛坯的选择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材料的选择方法,毛坯的选择方法难点:毛坯的选择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掌握材料的选择的方法第二节:掌握毛坯的选择的方法冷加工部分使用教材:机械制造基础龚庆寿主编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1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刀具材料掌握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掌握金属的切削过程掌握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了解切削加工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型编制方法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传动方式(2)重点、难点重点: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金属的切削过程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切削加工的经济性与可靠性:难点: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3)主要内容第一节: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第二节:刀具材料第三节: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第五节:掌握金属的切削过程第六节: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第七节:切削加工的经济性与可靠性第八节: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类型编制方法第九节:金属切削机床的传动方式第二章:车削加工(10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车床,了解车床夹具及掌握车刀,掌握车削加工(2)重点、难点重点:车床,车刀,车削加工难点:车刀,车削加工(3)主要内容第一节:了解车床第二节:了解车床夹具及第三节:掌握车刀第四节:掌握车削加工第三章: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8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钻削加工,铰削与锪削加工,镗削加工(2)重点、难点重点:钻削加工,铰削与锪削加工,镗削加工难点:镗削加工(3)主要内容第一节:钻削加工第二节:铰削与锪削加工第三节:镗削加工第四章:刨削、插削和拉削加工(6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刨削加工,插削加工,拉削加工(2)重点、难点重点:刨削加工,插削加工,拉削加工难点:掌握插削加工(3)主要内容第一节:掌握刨削加工第二节:掌握插削加工第三节:掌握拉削加工第五章:铣削加工(8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铣床,铣床掌握铣削过程,掌握铣台阶面的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铣削过程,铣台阶面的方法难点:铣削过程(3)主要内容第一节:铣床第二节:铣床第三节:铣削过程第四节:铣台阶面的方法第六章:磨削加工(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磨床,了解磨具掌握磨削加工了解光整加(2)重点、难点重点:磨削加工难点:磨具,磨削加工(3)主要内容第一节:磨床第二节"磨具第三节:磨削加工第四节:光整加工简介第七章:渐开线齿形及其加工(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渐开线齿轮概述掌握圆柱齿轮齿形的仿形法加工掌握圆柱齿轮齿形的展成法加工掌握齿形精加工了解齿形检验(2)重点、难点重点:圆柱齿轮齿形的仿形法加工圆柱齿轮齿形的展成法加工掌握齿形精加工难点:圆柱齿轮齿形的展成法加工(3)主要内容第一节:渐开线齿轮概述第二节:圆柱齿轮齿形的仿形法加工第三节:圆柱齿轮齿形的展成法加工第四节:齿形精加工第五节:齿形检验简介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机械制造基础》是以《物理》、《化学》、《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为基础,同时又为《金属加工工艺》打下必备的技术基础.
5、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82钢铁材料23非铁金属粉末冶金材料24非金属材料25铸造46锻压67焊接与胶接48材料和毛坯的选择29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1610车削加工1011钻削、铰削和镗削加工812刨削、插削和拉削加工613铣削加工814磨削加工615渐开线齿形及其加工6合计906、实验(8学时)实验一金属试样的制备及显微镜的使用(2学时)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2学时)实验三钢的热处理(2学时)实验四铸铁的组织分析(2学时)7、推荐教材热加工部分《机械工程基础》,李培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冷加工部分《机械制造基础》龚庆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起重运输机械》教学大纲1、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活动体会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使学生熟悉掌握一定的起重运输机械,熟为从事机械设备吊装运输和安装方面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起重运输机械机构与结构的特点与原理、起重机械专用专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与选用、起重吊装的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基本技术,掌握设备吊装施工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的基本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具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技能、有职业道德的劳动者.

3、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起重机械第一章绪论(1)目的、要求掌握起重运输机械的主要参数熟悉起重机的工作级别和工作类型(2)重点、难点重点:起重运输机械的主要参数,起重机和个机构的工作级别和=与工作类型难点:起重机和个机构的工作级别(3)主要内容起重运输机械的主要参数起重机的工作级别和工作类型第二章起重挠性构件及卷绕装置(1)目的、要求掌握钢丝绳类型、计算掌握滑轮类型、滑轮组计算掌握卷筒类型、计算熟悉卷扬机类型、功用(2)重点、难点重点:钢丝绳类型、计算滑轮类型滑轮组选择计算卷筒类型选择计算难点:钢丝绳计算,滑轮、滑轮组计算,卷筒类型、计算(3)主要内容钢丝绳类型、计算滑轮类型、滑轮组计算卷筒类型、计算卷扬机类型、功用第三章取物装置(1)目的、要求掌握吊钩与吊环类型、计算了解通用的取物装置与专用的取物装置(2)重点、难点重点:吊钩与吊环类型、计算,通用取物装置与专用取物装置难点:吊钩与吊环选择计算(3)主要内容掌握吊钩与吊环类型、计算了解通用的取物装置与专用的取物装置第四章制动装置1)目的、要求熟悉制动器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块式制动器类型、计算了解带式制动器类型、功用(2)重点、难点重点:块式制动器类型、计算难点:块式制动器计算(3)主要内容熟悉制动器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块式制动器类型、计算了解带式制动器类型、功用第五章车轮与轨道1)目的、要求了解车轮与轨道的类型掌握车轮与轨道的计算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车轮与轨道的类型与选择计算方法难点:车轮与轨道的计算方法(3)主要内容车轮与轨道的类型车轮与轨道的计算方法第六章起升机构1)目的、要求掌握起升机构的构造、计算(2)重点、难点重点:起升机构的构造、计算难点:起升机构的计算(3)主要内容起升机构的构造、计算第七章运行机构(1)目的、要求熟悉运行支撑装置、驱动机构的构造掌握运行阻力、运行驱动机构计算(2)重点、难点重点:运行支撑装置、驱动机构的构造难点:运行阻力、运行驱动机构计算(3)主要内容运行支撑装置、驱动机构的构造运行阻力、运行驱动机构计算第八章旋转机构(1)目的、要求熟悉旋转支撑装置的形式与构造掌握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形式与构造(2)重点、难点重点:旋转支撑装置的形式与构造,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形式与构造难点: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形式与构造(3)主要内容熟悉旋转支撑装置的形式与构造掌握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形式与构造第九章变幅机构(1)目的、要求熟悉旋转支撑装置的形式与构造掌握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形式与构造(2)重点、难点重点:旋转支撑装置的形式与构造,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形式与构造难点:掌握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形式与构造(3)主要内容变幅机构的组成和主要形式变幅驱动机构计算桥式起重机(1)目的、要求了解桥式起重机的类型并掌握其参数熟悉缓冲器、防风装置类型、功用.
了解起重量限制器熟悉起重小车、桥架金属结构、桥架运行机构的构造(2)重点、难点重点:桥式起重机的类型及参数,缓冲器,起重小车、桥架金属结构、桥架运行机构的构造难点:起重小车、桥架金属结构、桥架运行机构的构造(3)主要内容桥式起重机的类型并掌握其参数缓冲器、防风装置类型、功用.
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小车、桥架金属结构、桥架运行机构的构造第十一章门式起重机(1)目的、要求了解门式起重机的类型,熟悉其构造掌握其参数和工资级别(2)重点、难点重点:门式起重机的类型及其构造门式起重机参数和工作级别.
难点:门式起重机的类型及其构造门式起重机参数和工作级别(3)主要内容门式起重机的类型,构造其参数和工资级别,第十二章旋转起重机(1)目的、要求了解固定转柱是式、固定定柱式、固定转盘式、平衡吊臂式旋转式起重机.
(2)重点、难点重点:固定转柱是式、固定定柱式、固定转盘式、旋转式起重机难点:平衡吊臂式旋转式起重机.
:(3)主要内容固定转柱是式、固定定柱式、固定转盘式、平衡吊臂式旋转式起重机.
第二部分运输机械第十三章运输机械概论(1)目的、要求熟悉运输机械的分类和主要参数熟悉物品的分类和特性(2)重点、难点重点:运输机械的分类和主要参数难点:运输机械的分类和主要参数(3)主要内容熟悉运输机械的分类和主要参数熟悉物品的分类和特性第十四章带式运输机(1)目的、要求熟悉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熟悉带式运输机的主要零部件掌握带式运输机的计算(2)重点、难点重点:熟悉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熟悉带式运输机的主要零部件难点:带式运输机的计算(3)主要内容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带式运输机的主要零部件带式运输机的计算第十五章链式运输机(1)目的、要求了解链运输机类型(2)重点、难点重点:链运输机类型难点:链运输机类型(3)主要内容链运输机类型4、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5、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学时数1绪论22起重挠性构件及卷绕装置63取物装置44制动装置65车辆与轨道46起升机构27运行机构28旋转机构29变幅机构210桥式起重机611门式起重机412旋转起重机413运输机械概论414带式运输机615链式运输机216机动4合计606、实验及实训本课程结课后要进行现场实训,通过实践,认识起重机械设备,熟悉起重机械专用机索具,体会其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基本技术,从而掌握起重运输机械的基本技能.
7、推荐教材《起重运输机械》陈道南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工作,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维护修理与安装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从事机械方面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机械维护修理与安装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机械维护修理与安装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的基本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具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技能、有职业道德的劳动者.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维护与修理的基本知识(1)目的、要求熟悉机械故障诊断技术(2)重点、难点掌握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零件的检测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熟悉机械磨损、机械故障的概念第二节掌握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零件的检测方法第三节熟悉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第四节了解机械维护与修理制度第二章机械的润滑(1)目的、要求熟悉典型零部件的润滑(2)重点、难点润滑材料、零部件的润滑(3)主要内容第一节掌握润滑原理第二节熟悉润滑材料第三节熟悉稀油润滑系统、干油润滑系统第四节熟悉典型零部件的润滑第三章机械的拆卸与装配(1)目的、要求装配、零件的拆卸(2)重点、难点零件的检验测量、轴承的装配方、齿轮的装配方法(3)主要内容第一节掌握机械零件的拆卸、零件的清洗、零件的检验测量第二节掌握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第三节掌握联轴节的装配、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滑动轴承的装配方法、齿轮的装配方法第四节熟悉密封装置的装配第四章机械零件修复技术(1)目的、要求掌握各种常用的零件修复技术、零件修复技术的选择(2)重点、难点焊接修复技术、金属扣合技术(3)主要内容第一节掌握金属扣合技术第三节了解工件表面强化技术、塑性变形修复技术、电镀修复技术、热喷涂修复技术第三节掌握焊接修复技术第四节了解粘接修复技术第五节了解零件修复技术的选择第五章机械设备的安装(1)目的、要求掌握设计与施工、机械的安装(2)重点、难点机械的安装(3)主要内容第一节熟悉机械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第二节了解基础的设计与施工第三节熟悉机械的安装四、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五、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学时数1绪论、机械维护与修理的基本知识122机械的润滑123机械的拆卸与装配254机械零件修复技术255机械设备的安装16合计90六、实验及实训本课程在授课结束后要进行现场实训,通过实践,体会所学理论知识,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理解机械维护修理与安装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维护修理与安装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技能.
相关实训名称为:(1)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检修实训(2)机械拆装实训(3)冶金机械现场实训七、推荐教材《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李士军化学工业出版社四、选修模块《就业指导》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属于就业励志型必修课.
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调适、适应社会,早日成才以及就业协议、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的讲授,就业资料准备、面试技巧等.
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大型讲座、现场模拟、横向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切身实际,对就业、前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并且能够在具体就业的资料准备、面试中进行针对性的有力指导.
分两大模块:1通用课模块2模拟演练模块三、教学内容1专题讲座模块形式:全年级讲座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4学时)时间:一年级第1学期2就业心理调适(4学时)时间:一年级第2学期3适应社会,早日成才(4学时)时间:二年级第1学期4就业协议及合同,相关法律法规(4学时)时间:二年级第1学期地点: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大型会议室2模拟演练模块时间:二年级第2学期2.
1求职资料准备(12学时)内容:1求职资料准备专题讲座(4学时)形式:全年级集中2组织学生练习(4学时)形式:分班进行3组织学生横向交流(4学时)形式:分班进行2.
2面试技巧(12学时)内容:1面试技巧专题讲座(4学时)形式:全年级集中2面试现场模拟演练(8学时)形式:分班进行四、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教学形式1职业生涯规划4全系讲座2就业心理调适4全系讲座3适应社会,早日成才4全系讲座4就业协议及合同,相关法律法规4全系讲座5求职资料准备:求职资料准备专题讲座4全系讲座6求职资料准备:组织学生练习4分班模拟7求职资料准备:学生横向交流4分班模拟8面试技巧:专题讲座4全系讲座9面试技巧:现场模拟演练8分班模拟总计40六、推荐教材周炳全主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的适用对象是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在校生及具有相应水平和学习要求的读者.
使其能阅读掌握科技领域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常用词汇及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高新技术发展情况.
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试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1、借助工具书能基本阅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机器人技术(ROBOTICAL)、数控技术等2、能翻译工程材料、基本加工方法等3、能借助词典正确阅读、理解和翻译一般性机电类专业英文资料4、能理解机电专业的科普杂志、机械设备操作说明和浅显的机电类英文书刊三、教学内容Unit1:(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什么是制造,什么是制造业,了解自动工厂,了解自动化工厂(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WhatisManufacturingTextB:AutomatedFactoryandAutomaticFactory.
Unit2:(2学时)(1)目的、要求:明确简单机器的含义,并能够判定哪些属于简单机器,哪些不属于简单机器.
(2)重点、难点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WhatDotheSimpleMachinesMeanTextB:BigLaserMachinesAddFlexibilityandSpeedtoMarketUnit3:(2学时)(1)目的、要求:能用英语解释什么事机加工原理;了解机床种类(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FundamentalsofMachingTextB:LatheUnit4:(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金属切削和切屑形成过程;了解切屑种类(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CuttingofMetalsandFormationofChipsTextB:Turning,Drilling,Boring,andMillingMachineToolsUnit5:(2学时)(1)目的、要求:数控机床的优点及缺点;(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NumericalControlTextB:NumericalControlToolsUnit6:(4学时)(1)目的、要求:什么是计算机集成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的优点;(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WhatisComputerIntegtratedManufacturing(A)(2学时)TextB:WhatisComputerIntegtratedManufacturing(B)(2学时)Unit7:(2学时)(1)目的、要求:什么是工业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IndustrialRobotsTextB:TheMeaningofQualityUnit8:(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一般制造商不负主要责任的原因,并能简单阐述故事内容(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NoStrictLiabilityfor"Casual"ManufacturerTextB:LawandLiabilityUnit9:(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什么是柔性制造系统,了解什么是刚性制造系统(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TextB:ComputerizedControlofCIMUnit10:(4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并了解其名称来由(2)重点、难点长句分析;掌握相关重点词汇(3)主要内容TextA:GettingHoldofMechatronicsTextB:TheFutureFactoryIsDigital四、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WhatisManufacturing22WhatDotheSimpleMachinesMean23FundamentalsofMaching24CuttingofMetalsandFormationofChips25NumericalControl2review26WhatisComputerIntegtratedManufacturing(A)27WhatisComputerIntegtratedManufacturing(B)28IndustrialRobots29NoStrictLiabilityfor"Casual"Manufacturer210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211GettingHoldofMechatronics412机动213考试2合计30五、推荐教材李鹏飞主编《机电专业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企业经营管理》教学大纲1、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性质是突出了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与经营管理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核心要素;重点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未来生存与发展可能面临的一些新问题.
为使高职高专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的人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从高层的管理到企业基层的管理,从企业内部管理到企业外部的管理循序渐进,从企业的创建到企业的发展延伸,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大致的轮廓.

3、教学内容第一章企业经营管理导论(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和内容,掌握企业的概念、特点、社会责任和分类,掌握企业制度及分类,了解企业设立、变更、终止等组织行为.

(2)重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和内容;企业的概念、特点、社会责任和分类;企业制度及分类;难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3)主要内容1.
1企业概论1.
2企业制度1.
3企业组织行为1.
4西方管理学理论概述1.
5企业经营管理第二章企业经营战略管理(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包括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及职能层战略.
掌握战略的概念、特征及层次,理解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与内容,掌握各层次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社会责任和分类,掌握企业制度及分类,了解企业设立、变更、终止等组织行为.

(2)重点: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过程;难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3)主要内容2.
1企业经营战略概述2.
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2.
3企业经营环境分析2.
4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选择第三章企业经营决策(6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在此基础上理解决策的概念及类型,掌握一些简单的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确定型决策方法,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理论基础.

(2)重点、难点:企业经营决策方法.
(3)主要内容3.
1企业经营决策概述3.
2企业经营决策的原则与程序3.
3企业经营决策方法(4学时)第四章企业组织机构设计(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组织机构设计的必要性,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了解各种组织机构形式的优缺点,且能够应用于案例分析.
(2)重点:组织设计的原则;难点:各种组织机构形式的优缺点.
(3)主要内容4.
1组织机构设计的必要性4.
2企业组织机构设计原则4.
3企业的组织形式第五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6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和内容,了解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形式,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和内容,掌握人员选聘的原则、人员培训的特点和方式,掌握激励理论及运用和人力资源评价的内容及绩效考评的方法.

(2)重点、难点:人员选聘的原则、人员培训的特点和方式、激励理论及运用;绩效考评的方法.
(3)主要内容5.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5.
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5.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5.
4企业人力资源激励5.
5企业人力资源评价第六章企业财务管理(6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筹资目的及渠道,了解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因素,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掌握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运用投资效益分析指标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投资效益分析指标及其应用,财务状况分析指标及其应用;难点:资金时间价值与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3)主要内容6.
1企业筹集资金(2学时)6.
2企业投资管理(2学时)6.
3企业财务状况分析(2学时)第七章市场调查与预测(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对市场调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程序有一定的了解,理解市场预测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具体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运用.
(2)重点、难点: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方法.
(3)主要内容7.
1市场调查7.
2市场预测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系开设《企业经营管理》这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并不大,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它要全面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正常理性发展状态,使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即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经营管理,力求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5、相关试验实训6、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企业经营管理导论4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43企业经营决策64企业组织机构设计2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66企业财务管理67市场调查与预测28合计307、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推荐教材:尹秀艳.
《企业经营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主要参考资料:A.
祝佰红.
王仁发.
《新编财务管理》【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1、本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的文种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公共必修课.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实用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并为毕业论文打好写作基础.

2、本课程的任务: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应用文书的性质、特点,比较熟练地掌握常用文书的写作方法,提高语言的运用与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教学内容:绪论应用文和应用写作(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应用文的定义、理解应用文的特点(2)重点、难点:了解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主要内容:应用文和应用写作(2学时)第一章应用文的源流、特征和功用(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应用文产生、发展;了解应用文性质、作用.
(2)重点、难点:了解应用文特性、功用.
(3)主要内容:第一节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第二节应用文的特性和功用(1学时)第二章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4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应用文作者类型;了解文本分类即构成要素;了解应用文读者特点(2)重点、难点:掌握应用文作者类型;掌握怎样划分应用文文本.
(3)主要内容:第一节应用文的作者(2学时)第二节应用文的文本(1学时)第三节应用文的读者(1学时)第三章应用文的写作过程(4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客观需要对应用文的制导作用;理解调查研究在应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2)重点、难点:掌握应用写作的文本模式.
(3)主要内容:第一节客观需要是应用文写作的起因(1学时)第二节调查研究是应用文写作的前提(1学时)第三节正确表达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1学时)第四节修改定稿是应用文写作的终结(1学时)第四章行政公文写作(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常用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了解事务文书的特点及写作要求;掌握五种事务文书的写作方法及写作要求(2)重点、难点:掌握五种事务文书的写作方法及写作要求.
(3)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1学时)第二节通知和通报(1学时)第三节报告、请示和批示(2学时)第四节函和会议纪要(2学时)第五章事务文书写作(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事务文书与行政文书的区别;了解事务文书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2)重点、难点:掌握五种事务文书的写作方法及写作要求.
(3)主要内容:第一节事务文书概述(1学时)第二节调查报告(1学时)第三节计划(1学时)第四节总结和述职报告(1学时)第五节简报(1学时)第六节讲话稿(1学时)第六章专用文书写作(6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专用文书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2)重点、难点:掌握九种专用文书的写作方法及写作要求(3)主要内容:第一节专用文书概述(0.
5学时)第二节合同和协议(0.
5学时)第三节起诉状和答辩状(1学时)第四节文摘和提要(1学时)第五节规则和公约(1学时)第六节人学申请书、自荐信和求职信(1学时)第七节申论和MBA应试文(1学时)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语言的运用与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5、相关实验实训:无6、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论应用文和应用写作2第一章应用文的源流、特征和功用2第二章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4第三章应用文的写作过程4第四章行政公文写作6第五章事务文书写作6第六章专用文书写作6合计307、推荐教材《应用写作》主编:裴显生王殿松高等教育出版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数控加工技术是目前制造业非常先进也是非常普及的加工技术.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加工特点,理解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内容,了解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制定原则,掌握常用数控编程指令以及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教学环节,使学生:1了解数控机床加工特点.
2理解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内容.
3了解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的基础知识.
4了解数控自动编程的基础知识.
5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三、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1)目的、要求: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了解数控机床结构及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数控机床工作原理(3)主要内容1.
1数控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
2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阶段1.
3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1.
4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
5数控机床的分类第4章数控车削工艺知识(1)目的、要求:熟悉数控车床各类成型表面加工工艺(2)重点、难点:车床常用的刀具选择(3)主要内容4.
1数控车床概述4.
2数控车床刀具的种类与安装4.
3端面及台阶的车削工艺4.
4切槽及切断4.
5圆锥、圆弧表面的车削4.
6内孔的车削4.
7螺纹的加工4.
8偏心工件的加工4.
9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及注意事项第5章数控镗、铣削工艺(1)目的、要求:熟悉数控铣床各类成型表面加工工艺(2)重点、难点:典型铣削零件工艺路线制定.
(3)主要内容5.
1数控镗铣削机床概述5.
2数控镗、铣削常用刀具及安装5.
3平面及台阶面的数控铣削5.
4斜面及变倾角类零件的铣削5.
5外轮廓类零件的铣削5.
6内型腔类零件的铣削5.
7孔系加工5.
8复杂曲面多轴联动的数控铣削加工5.
9典型镗铣削零件加工工艺制定及注意事项第6章数控编程基础(1)目的、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刀具补偿.
(2)重点、难点:程序编制中的误差问题(3)主要内容6.
1数控编程概述6.
2数控机床坐标系6.
3数控编程基本指令第7章数控车削加工编程(1)目的、要求:掌握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切削循环指令.
掌握手工编制加工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加工调试的方法.
(2)重点、难点:掌握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切削循环指令(3)主要内容:7.
1单一固定循环指令7.
2复合循环指令7.
3螺纹加工指令7.
6组合件的加工第8章数控镗铣削编程(1)目的、要求:掌握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固定循环功能.
(2)重点、难点:掌握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和切削循环指令(3)主要内容8.
1数控铣床编程8.
2加工中心编程第10章数控机床的操作(1)目的、要求:了解数控机床的操作及简单维护.
(2)重点、难点:数控车、铣削加工(3)主要内容10.
1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与保养10.
2数控车床的操作10.
3数控车削加工实训10.
4数控铣床的操作10.
5数控铣削加工实训10.
6加工中心实训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是以《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床电气控制与PLC》为基础.
五、相关实验实训相关实训: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检修实训六、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总学时数1第1章绪论62第4章数控车削工艺知识63第5章数控镗、铣削工艺64第6章数控编程基础65第7章数控车削加工编程146第8章数控镗铣削编程147第10章数控机床的操作68复习考试2总计60七、推荐教材王宏伟主编,《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1、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选修课.
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大学生在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择业求职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种种心理健康原则与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本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诸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等,结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便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保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度过大学时光.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概述、心理健康概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
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重点、难点:重点是心理健康概述,难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3)主要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述(0.
5学时)第二节心理健康概述(0.
5学时)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1学时)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健康新概念,尤其是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会调适,保持心理健康.
(2)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难点是在把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基础上,分析原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保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主要内容第一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时)第二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学时)第三章适应与心理健康(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分析大学生可能出现的适应不良的问题,积极寻找途径与方法,有效调适自己,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
(2)重点、难点:重点是分析大学生可能出现的适应不良的诸多问题.
难点是如何有效调适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
(3)主要内容第一节适应(1学时)第二节大学生适应不良的问题(1学时)第三节改善适应不良的途径(2学时)第四章情绪调控和心理健康(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大学生了解情绪的特征与差异以及情绪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学会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调适.
(2)重点、难点:重点是情绪概述和大学生情绪的特征与差异.
难点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其调适,以及情商的培养.
(3)主要内容第一节情绪与情商(1学时)第二节大学生的情绪(1学时)第三节情绪调控与情商培养(2学时)第五章人格与心理健康(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大学生了解人格的概念以及大学生的人格方面容易出现的人格缺陷与障碍,进而通过积极努力,塑造健全人格.
(2)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大学生的人格方面容易出现的人格缺陷与障碍.
难点是大学生保持健全人格的方法与途径.
(3)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格(1学时)第二节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和障碍(1学时)第三节健全人格的塑造(2学时)第六章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礼仪,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调适.
(2)重点、难点:重点是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礼仪.
难点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3)主要内容第一节人际交往(1学时)第二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1学时)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2学时)第七章恋爱、性和心理健康(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恋爱心理及性心理的有关特征,学会分析常见的心理问题并能够进行有效调适.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重点、难点:重点是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心理透视.
难点是大学生常见性心理问题及其矫正.
(3)主要内容第一节恋爱与性(0.
5学时)第二节大学生恋爱与性问题(0.
5学时)第三节恋爱与性心理健康的培养(1学时)第八章求职择业与心理健康(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正确看待职业对人生的价值,正确分析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求职择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重点、难点:重点是正确分析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难点是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求职择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主要内容第一节求职择业(0.
5学时)第二节大学生的求职择业(0.
5学时)第三节大学生求职择业规划(1学时)第九章网络与心理健康(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网络世界,分析网络心理的现状及其成因,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增长自己的才干.
(2)重点、难点:重点是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现状及成因.
难点是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育.
(3)主要内容第一节网络(0.
5学时)第二节网络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0.
5学时)第三节网络成瘾的行为分析及对策(1学时)第十章学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对于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心理咨询的价值,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寻求心理的支持,尽快走出心理的误区,健康成长.
(2)重点、难点:重点是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对于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心理咨询的价值.
难点是大学生如何正确借助于心理咨询的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3)主要内容第一节国外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应用与发展(0.
5学时)国内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发展状况与作用(0.
5学时)完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1学时)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与基础.
5、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1绪论22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43适应与心理健康44情绪调控与心理健康45人格与心理健康46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47恋爱、性与心理健康28求职择业与心理健康29网络与心理健康210学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合计306、推荐教材: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黄大庆主编参考数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辽宁大学出版社,高校教材编委会编著,2007年版五、实训模块包钢生产工艺见习大纲实训的目的本次见习实训是在各相关专业未接触到专业岗位知识前的一次现场生产的感性认识实训.
旨在了解包钢主要生产厂矿的生产工艺概况,以及相关使用设备的工作情况,为后续的理论知识作准备.
同时,作为职业培训,学生有必要了解企业各工作岗位的情况,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实训主要任务1、了解包钢主要生产厂矿的生产工艺概况;2、了解包钢各类设备的工作情况,三、实训具体内容1、参观了解钢铁冶炼的工艺过程;2、参观了解钢铁轧制成型的工艺过程.
四、实训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安全教育0.
52炼铁工艺过程参观炼铁厂1、2、3、4号高炉1.
53炼钢工艺过程参观包钢炼钢厂连铸车间14轧制薄板的工艺过程参观包钢薄板厂1轧制钢管的工艺过程参观包钢连轧钢管厂1合计5建议教材《包钢生产工艺实训》机械系自编实训教材电气设备拆装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1、课程性质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模拟和数字电路等基本知识.
了解工程中常用测量仪表的选择与使用;掌握交直流电路的设计、分析方法,准确地测量电路中的待测物理量;学习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结构、配线和调试方法.

2、实训目的(1)掌握常用测量仪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结构、安装和整定值的调整方法;(3)熟悉基本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配线;(4)了解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5)掌握继电控制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训主要任务1、完成实训教学大纲中安排的九个实训项目.
2、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写出实训报告2、实训项目都完成后书写本课程实训总结.
3、实训考核以平时实验、实训报告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实训具体内容1、实训一电工工具及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1)常用电工工具及使用(2)常用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2、实训二电器布线(1)导线的连接(2)导线绝缘层破损的修复3、实训三三项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拆装学习常用湿度测量仪表的结构及在测量电路中的使用.
4、实训四三项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查找方法5、实训五常用控制电器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安装、选择和使用方法.
6、实训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连续运行控制(1)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自锁控制方法;(2)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动和连续运行控制电路;(3)掌握过热继电器电流整定方法.
7、实训七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1)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类型;(2)按接线图配线及电路调试.
8、实训八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角启动(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星/角起动方法;(2)利用接触器设计星/角起动电路并进行接线;9、实训九三相异步电动机自动往复电路(1)按控制电路图接线;(2)掌握继电控制电路调试方法.
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实训一电工工具及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107半天2实训二电器布线107半天3实训三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拆装107半天4实训四电动机常见故障及查找方法107半天5实训五常用控制电器107半天6实训六电动机的点动和连续运行控制107半天7实训七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107半天8实训八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角启动107半天9实训九电动机自动往复电路107半天10考试107半天合计5天五、建议推荐实训教材林平勇、高嵩主编《电工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董儒胥主编《电工电子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机械制图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学生通过测绘,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进行独立绘图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零部件的测绘步骤及方法,让学生了解测绘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使用常用测绘工量具,掌握零部件测绘的步骤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绘图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实训主要任务"制图测绘"是在学完了制图课后,集中一周时间进行的实践教学.
是本课程结束的一个重要环节.
起到总结、检查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主要完成三张零件工作图和一张装配图.

三、实训具体内容机用台虎钳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布置任务、拆装配体制图室0.
52测量并绘制零部件草图制图室23绘制零件工作图及装配图制图室2.
5合计5天五、建议推荐实训教材机械制图,李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钳工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钳工实训课是机械类专业通用的一门基础技能实训课,是培养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钳工基本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钳工实训,培养学生钳工加工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加工方法.

二、实训主要任务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划线、锯、锉、錾、钻孔、攻丝、套丝等基本技能,并逐渐加深训练难度进行锉配等训练,正确使用工、量具,养成安全文明操作习惯,达到初、中级钳工技能水平.

三、实训具体内容1.
掌握入门知识2.
掌握划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划线方法3.
掌握锯条安装方法、锯削的基本操作方法4.
熟悉钻头安装、钻床的操作、钻削的基本方法5.
熟悉錾削的基本操作方法6.
掌握锉削的基本操作、锉削工件装夹、握锉方法、站立姿势、运锉方法7.
熟悉平面锉削8.
了解攻螺纹、套螺纹的基本操作方法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天数地点1入门知识、划线方法1钳工实训车间2锯条安装方法、锯削的基本操作方法33钻头安装、钻床的操作、钻削的基本方法24錾削的基本操作方法35锉削的基本操作、平面锉削36攻螺纹、套螺纹的基本操作方法3合计3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安排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后的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测量、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该课程设计,具备一定机械测量手段、查阅设计手册等资料的能力,掌握一些零件的结构特点、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法、齿轮的啮合特点、减速器的润滑方法等知识,并能绘制减速器装配图,熟悉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二、实训主要任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训的主要任务是对一级或二级减速器进行拆装和测绘,精确画出所测绘减速器的装配图.
三、实训具体内容1.
拆卸一级或二级减速器.
2.
测绘轴、齿轮、套筒、轴承盖、窥视盖、上箱体、下箱体等零件,绘制零件草图.
3.
通过测量并查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附表,选择确定减速器中的轴承、螺钉、螺栓、螺母、密封圈等标准件.
4.
根据所测绘的减速器类型、结构等,确定润滑方式.
5.
绘制所测绘减速器的装配图.
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拆卸减速器;测绘轴、齿轮、套筒零件图;确定轴承测绘实验室或制图室12测绘上、下箱体、轴承盖、其他零件测绘实验室或制图室13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制图室1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制图室15绘制减速器装配图;组装减速器测绘实验室或制图室1合计5天五、建议推荐实训教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AutoCAD》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绘图与技术也与之同步发展,CA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科技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并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界的各个领域,它是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所以我们通过上机训练和综合练习,加强学生对CAD技术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完全将这一技能应用于将来的具体工作之中.

二、实训主要任务其主要是通过上机绘制实际的工程图纸,使学生:1、进一步熟悉AutoCAD绘图软件2、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独立、正确地绘制零件图及零件装配图.
4、达到完全甩开图板,完成各种工程图的绘制与出图.
三、实训具体内容绘制三张零件图、两张装配图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三张零件图计算机中心32两张装配图计算机中心2五、以本专业制图练习册为主,结合专业,选取各类图液压回路组装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本实训是机电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液压传动和液压元件等课程之后的实训环节.
旨在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液压系统各类型回路组装,来进一步掌握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以及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学会对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和故障的排除.

二、实训主要任务本实训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结构原理、工作特点以及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学会对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和故障排除.
1掌握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2学会液压元件的选择;3掌握各种液压基本回路的特点;4掌握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分析液压系统;5实验实训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液压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训主要内容第一章液压实训操作注意事项第二章液压基本回路实训速度控制回路组装方向控制回路组装压力控制回路组装多执行元件动作控制回路组装第三章液压传动典型系统组装实训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液压实训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室0.
52液压基本回路实训实验室2.
53液压传动典型系统组装实训实验室24合计实验室5五、推荐教材《液压传动实验实训指导书》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电气与PLC控制》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掌握PLC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训主要任务通过实训使学生在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现场应用;掌握PLC可编程控制器对不同被控对象的硬件线路设计、控制方案设计、控制程序设计、系统调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实训具体内容PLC的基本知识、PLC的使用(软硬件结构、系统组成、基本指令练习、接线、编程下载等).
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室2111天2水塔水位模拟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室2111天3喷泉模拟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室2111天4闪光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室2111天5四节传送带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室2111天合计5天五、建议推荐实训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指导书》自编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电气焊操作》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了解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气焊等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了解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气焊焊接方法的焊接原理;了解焊接材料的种类及用途;初步掌握常用焊接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训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解、演示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等焊接方法的焊接原理,同时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技能有:各种电弧焊焊接方法的引弧及收弧操作.
2、板-板对接接头焊接.
三、实训具体内容1焊接安全知识2焊条电弧焊板-板对接平焊焊接技能训练3CO2气体保护焊板-板对接平焊焊接技能训练4钨极氩弧焊板-板对接平焊焊接技能训练5气焊板-板对接平焊焊接技能训练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焊接安全知识校内实训基地0.
5天焊条电弧焊3CO2气体保护焊2钨极氩弧焊2气焊2.
5合计10天五、建议推荐实训教材《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拆装实训》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通过该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机械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机械设备安装、拆卸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步骤,为学生今后从事设备安装、维护、检修和操作积累一定实践经验.

二、实训主要任务机械拆装实训的主要任务是对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蜗杆减速器进行拆卸和安装,掌握两种减速器的维护常识;在安装过程中,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确定安装中心和安装调试事项.
三、实训具体内容(一)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拆装1.
熟悉所拆卸的二级减速器的结构特点,拆卸该减速器.
2.
顺序拆卸各个零部件.
3.
观察各个零部件的组成和装配特点.
4.
确定装配注意事项.
5.
顺序安装拆卸下的零件.
6.
结合上面确定的装配注意事项,正确安装好该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二)蜗杆减速器的拆装1.
熟悉所拆卸的蜗杆减速器的结构特点,拆卸该减速器.
2.
顺序拆卸各个零部件.
3.
观察各个零部件的组成和装配特点.
4.
确定装配注意事项.
5.
顺序安装拆卸下的零件.
6.
结合上面确定的装配注意事项,正确安装好该蜗杆减速器.
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安全教育、机械拆装步骤机械拆装实验室0.
52拆卸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拆装实验室13分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内部结构和装配特点机械拆装实验室0.
54安装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拆装实验室0.
55拆卸蜗杆减速器机械拆装实验室16分析蜗杆减速器内部结构和装配特点机械拆装实验室0.
57安装蜗杆减速器机械拆装实验室0.
58机械拆装总结机械拆装实验室0.
5合计5天《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检修实训》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使学生熟悉机械加工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车床、铣床的加工操作技能和检修维护规程.
二、实训主要任务熟练车床的操作技能和检修维护规程;熟练铣床的操作技能和检修维护规程;三、实训具体内容(一)车工实习1、基础知识要求:(1)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2)普通车床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传动系统,通用车床的型号;(3)常用车刀的组成和结构,常用的车刀材料,车刀的主要角度和作用,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4)车床上常用工件的装夹方法及车床;(5)车削的加工范围、特点,车工安全操作;(6)车削工艺参数对车削质量的影响;(7)车床的检修维护规程.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车床的操作技能,制定一般零件的车工工艺,正确选择刀、夹、量具,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
(二)铣工实习1、基本知识要求:(1)铣床的种类、组成及其作用,铣削加工方法及所用刀具,常用及其使用方法;(2)铣削的加工范围、特点及安全操作,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3)铣床的检修维护规程.
2、基本技能要求:(1)铣刀的安装和使用,量具的正确使用;(2)普通的铣削操作.
四、日程安排序号实训内容地点天数1入厂安全教育机加工实训车间0.
52工具夹具及工艺熟悉机加工实训车间1.
53车床初级操作检修实训机加工实训车间24铣床初级操作检修实训机加工实训车间25车床中级操作检修实训机加工实训车间26铣床中级操作检修实训机加工实训车间2合计10天《冶金机械现场实训》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冶金机械现场实训课是机械工程系对机电类专业安排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训课.
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炼铁、炼钢、轧钢的主要设备的结构、操作规程、维护方案和检修方法等,培养学生对冶金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检修等实践能力.

收到几个新商家投稿(HostMem,无忧云,青云互联,TTcloud,亚洲云端,趣米云),一起发布排名不分先后

7月份已经过去了一半,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了,主机圈也开始了大量的夏季促销攻势,近期收到一些商家投稿信息,提供欧美或者亚洲地区主机产品,价格优惠,这里做一个汇总,方便大家参考,排名不分先后,以邮件顺序,少部分因为促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价格已经恢复故暂未列出。HostMem部落曾经分享过一次Hostmem的信息,这是一家提供动态云和经典云的国人VPS商家,其中动态云硬件按小时计费,流量按需使用;而经典...

LetBox:美国洛杉矶/新泽西AMD大硬盘VPS,10TB流量,充值返余额,最低3.3美元两个月

LetBox此次促销依然是AMD Ryzen处理器+NVME硬盘+HDD大硬盘,以前是5TB月流量,现在免费升级到10TB月流量。另外还有返余额的活动,如果月付,月付多少返多少;如果季付或者半年付,返25%;如果年付,返10%。依然全部KVM虚拟化,可自定义ISO系统。需要大硬盘vps、大流量vps、便宜AMD VPS的朋友不要错过了。不过LetBox对帐号审核严格,最好注册邮箱和paypal帐号...

HostYun全场9折,韩国VPS月付13.5元起,日本东京IIJ线路月付22.5元起

HostYun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VPS主机品牌,原主机分享组织(hostshare.cn),商家以提供低端廉价VPS产品而广为人知,是小成本投入学习练手首选,主要提供基于XEN和KVM架构VPS主机,数据中心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德国、韩国和美国的多个地区,大部分机房为国内直连或者CN2等优质线路。本月商家全场9折优惠码仍然有效,以KVM架构产品为例,优惠后韩国VPS月付13.5元起,日本东京...

xp操作系统为你推荐
公司网络被攻击网站总是被攻击,该怎么处理啊?怎么查询商标如何查询商标注册安徽汽车网中国汽车十大品牌关键字关键字和一般标识符的区别haole018.com为啥进WWWhaole001)COM怎么提示域名出错?囡道是haole001换地了吗网站检测请问论文检测网站好的有那些?336.com求那个网站 你懂得 1552517773@qq百度指数词百度指数为0的词 为啥排名没有4400av.com在www.dadady.com 达达电影看片子很快的啊ip查询器查看自己IP的指令
php虚拟空间 查域名 美国加州vps 域名服务器的作用 三级域名网站 什么是二级域名 阿里云搜索 pw域名 香港机房托管 42u机柜尺寸 名片模板psd realvnc 云主机51web typecho 512m内存 gg广告 百兆独享 seednet 33456 爱奇艺会员免费试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