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xp操作系统

xp操作系统  时间:2021-04-01  阅读:()

目录形势与政策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体育118体育221体育324体育427军事理论30大学英语132大学英语234大学英语336大学英语438计算机文化基础40大学语文44航空航天概论46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48高等数学155高等数学259计算机绘图63大学物理A167大学物理A270理论力学73材料力学77工程力学82化工制图A86【课程编号】130205形势与政策PositionandPolicy【学分】2【参考学时】32【编写】李丽【审核】熊申英(一)授课对象本课程适用全校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一、二、三年级的每学期,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联系密切.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国内外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看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立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目前的世界形势和我国国情,对世界形势的热点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效予于高度关注.
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看待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国改革中所遇到的系列矛盾和问题,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历史系统及全面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引导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和江西省教育厅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校全校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信念,及时排遣和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矛盾.
难点:我国在改革和发展中所遇到的系列矛盾和问题.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等;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是双语教学.
在课程结束前布置习题,要求教师全批全改.
由于教学内容每学期根据教育部、教育厅文件精神变更的原因,录像片的名称和播放时间也随之变化.
(六)考核办法作业:听课做读书笔记.
考核方式: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每学年共6期.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录像讨论其他实践1第一周642第二周6313第三周644第四周6315第五周446第六周431合计322921(九)其他说明由于教学内容每学期根据教育部、教育厅文件精神变更的原因,故第(八)点"教学内容"只好以周次代替,学时分配是两个学期的总学时来记算的.
本课程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二学期12学时,第五学期20学时.

【课程编号】13000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s&Ethics&FundamentalsofLaw【学分】3【学时】48【编写】李丽【审核】熊申英(一)授课对象全校所有专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课程地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强调在理论逻辑中凸显问题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应力求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提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紧紧结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养育优秀的思想品德.

(四)教学内容1.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适应人生新阶段;(2)肩负历史新使命;(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
难点:引导学生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尽快进入创造性学习阶段.
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难点: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3.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重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做忠诚的爱国者.
难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
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5、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重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难点: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6、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重点:深入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强公德意识,使学生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难点:掌握休闲生活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7、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重点:正确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难点:正确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使学生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8、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重点: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意识.
难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和法律渊源.
9、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3)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实体法;程序法;知识产权法.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1.
辩题:正方:大学教育应注重知识培训多于人格培训反方:大学教育应注重人格培训多于知识培训(2学时)开设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适应大学教育,实现人生的重大转折.
2.
以"感恩和善待"或"我的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4学时)开设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学习感恩并回报社会.
3.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10学时)开设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把课堂上的知识准化为具体的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又把理论性的东西进一步内化.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1、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3、习题要求:(1)学生自行掌握每章后的习题;(2)学习中期布置学生写一篇小论文.
(七)考核办法1、考核方式:开卷2、成绩评定: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总40%.
平时成绩在由该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大三评定.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教育部教材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罗国杰.
思想道德修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朱贻庭等.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导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钱焕琦.
当代大学生修养.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1版).
王斌主.
法律基础.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陈兴良.
法制的使命.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版).
宋惠昌.
"以德治国"读本.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讨论实习机动1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4312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43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314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6515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6516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6517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6518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6519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651合计48408【课程编号】1300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ElementarytheoryoftheMarxistphilosophy【学分】3【参考学时】48【编写】钟小石【审核】饶国宾(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各专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点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其它相关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础课,它要为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教学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点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四)教学内容1.
绪论: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生和革命品格;(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政治立场;(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和方法.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政治立场.
难点: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观点,引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浓厚的学习兴趣.
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重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真理观.
难点:辩证的否定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3)社会形态的更替是自然历史的过程.
重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更替.
难点:利用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来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
4.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重点: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杰出人物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难点:正确看待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5.
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规律(1)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历史地位;(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3)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重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难点: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6.
社会主义制度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重点: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难点: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7.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3)共产主义是千秋万代的伟业.
重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的自由王国".
难点:实现个人价值与共同理想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开设教学实践性环节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现实运用,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实效性.
1.
专题讨论(9学时)第1周学习绪论时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现实价值(1学时);第3周学习辩证法规律时讨论:如何正确处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矛盾(1学时);第6周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时讨论: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2学时);第7周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讨论:如何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1学时);第9周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规律时讨论: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2学时);第11周学习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时讨论:人的本质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2学时).

2.
教学录像(3学时)第三周学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时观看教学录像片《宇宙与人》,第5周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时观看教学录像片《中华周易》.
3.
社会调研(课外):第8周至10周进行社会调查.
参考主题: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的认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
原著学习(课外):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布置阅读原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共产党宣言》等.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1.
课堂讲授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录像片有:《宇宙与人》60分钟、《中华周易》60分钟.
2.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教学成果,同时注意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思维.

3.
案例教学.
针对教学内容精选一定的案例,吸引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充分活跃课堂氛围,促进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4.
课后自学有针对的布置课后阅读的书目,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5.
在各章的学习中,都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思考题的内容要着眼于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且在每章结果后都安排课堂练习,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

(七)考核办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平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中平时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孙一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刘同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1版);陈先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版);陈聿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第1版);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版);何正印,陈学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文献导读.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第1版);高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3版);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江泽民:"十五大""十六大"报告、《论三个代表》.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绪论: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312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1284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6424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315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规律121026社会主义制度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447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642合计483612【课程编号】1300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NearmodernhistoryoutlineinChina【学分】2【学时】32【编写】李鹏【审核】王勇(一)授课对象适用于全校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反侵咯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重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难点: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近现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3)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难点: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3)辛亥革命的失败.
重点:辛亥革命的兴起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重点: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国共合作的背景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长征与遵义会议;延安整风.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初步结合的理论成果.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重点: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难点:两条抗战路线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4)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重点: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难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形成了我国当代政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良好的开局;(2)严重的曲折;(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成果.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难探索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无(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讲授课程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相关方面的历史短片.
课后布置学生做好每章后面的习题1-2个,巩固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读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有关著作,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分析能力;重点章节讲授后,布置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写好发言提纲,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上均由教师进行圈点,纳入学生平时成绩.

(七)考核办法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给出一个总评分数.
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
赵和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第1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导论222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2录像1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34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225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2讨论16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27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4录像18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449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3310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32讨论111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2合计32284【课程编号】1302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toMaoZedongThoughtsandTheoreticalSystemoftheChinesecharacteristicsocialism【学分】6【学时】96【编写】吴云【审核】熊申英(一)授课对象本课程新体系从2008级开始面向全校全日制大学各专业本科生开设.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该课程在"两课"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向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本课程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对于落实高校德育为首的地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之后开设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从内容和思想体系上看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延缓和发展,也是大学生学习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的开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同时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核心课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能.
也是为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提供较为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教育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正确看待和分析我国在经济转轨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观察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和主要内容出发,把这些理论成果的内容交织融合起来,作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加以说明.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十五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二节决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第二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根据全校思想理论课程整合、优化的大框架,根据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程教学的特点,把实践性环节教学列入了教学计划.
实践性教育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本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实践性环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理解、内化和升华.
我校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32学时,占本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20%,由我学院本课程教学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1.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到附近或家乡的工矿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农村、教育行业、商业部门进行调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这些单位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正确看待和分析我国在经济转轨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观察能力,并撰写调查报告.

2.
报告和感想:是本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聘请我省、我校和我学院著名专家、教授和博士进行各种学术报告或沙龙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收看中央电视政治性节目和录象,尤其是带有热点、难点和疑点的问题,并写出一定的体会和感想,使学生能加深理解,正确分析和看待,提高其鉴赏力和判断力.

3.
校园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跃的弘扬主旋律和先进文化的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讨论、文艺演出.
它能将本课程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思想政治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教学形式上,采取多媒体教学,使用本课程修改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看录像、听专家报告、小组讨论、辩论、学生演示讲课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
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讲述,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系统理论教育与行为表现相结合、教师重点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录象:第一章:《走近毛泽东》(45分钟)《小平,您好》(45分钟)第三章:《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45分钟)《让历史告诉未来》(45分钟)第五、六章:《文化大革命》(15分钟)《大跃进》(15分钟)《小康社会》(30分钟)第七章:《开门通路——对外开放实录》(16分钟)第八章:《展望新千年中国经济》(40分钟)第十二章:《台湾问题风云录》(30分钟)第十三章:《周恩来外交风云录》(上)(45分钟)第十五章:《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40分钟)习题:1、教师提供一些原著资料供学生分析并写出心得体会.
2、教材每章后的思考题作为指导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问题.
3、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一篇以上的论文习作.
小论文和心得体会教师要部分抽查和批阅.
(七)考核办法该课程采取期末考核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法.
期末考核的内容重在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运用基本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占50%;社会实践占20%,平时表现、讨论、考勤、作业等其他教学环节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占3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学生辅学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教学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
《毛泽东文集》第6、7、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9.
金春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10.
《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
龚育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2.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4.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课内)实践(课外)讲授录象讨论其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2102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2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642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2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21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12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44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512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44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22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2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431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31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2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11复习答疑22合计644994232【课程编号】100017体育1PhysicalEducation(1)【学分】1.
5【学时】24【编写】张明波【审核】周驰(一)授课对象适用于在校全日制各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贯彻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和部分有专长的学生的基本要求,体育课程分为五个学习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基本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以独立制订适用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
运动技能目标基本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发展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
身体健康目标基本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发展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基本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发展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
社会适应目标基本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四)教学内容1、体育理论知识(一)(1)体育与健康概述;(2)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和任务;(3)高等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及体育课堂常规;(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
2、体育理论知识(二)(1)体育欣赏与国内外大型体育竞赛;(2)专项理论知识(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重点: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难点:把所学的裁判规则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3、各项目的技术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散手、跆拳道、健美操、瑜珈、体育舞蹈、轮滑、毽球.
重点:掌握各运动项目的技术与健身方法;难点:各运动项目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课程各运动项目的技术课程均为实践课,具体教学安排见各具体项目的教学大纲.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对比式等教学方法.
(七)考核办法本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出勤、上课表现、作业等)占20%,期末考核(现场考核)占8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篮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教材小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
《足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足球》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武术》,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跆拳道》,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跆拳道》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健美操》,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健美操》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体育舞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舞蹈》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康复保健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康复保健学》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8.
周晶、熊建平、翁永良、陈厚荣主编《高校体育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备注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体育基础理论(一)222体育基础理论(二)223各项目技术学习(一)2020合计2424(十)其他说明本课程教学按四学期安排,开设在本科一、二年级,第1、3学期1.
5学分,24学时;第2、4学期2学分,32学时.
另外课外计划32学时,每学年8学时,用于体育达标测试.
【课程编号】100204体育2PhysicalEducation(2)【学分】2【学时】32【编写】张明波【审核】周驰(一)授课对象适用于在校全日制各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贯彻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和部分有专长的学生的基本要求,体育课程分为五个学习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基本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以独立制订适用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
运动技能目标基本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发展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
身体健康目标基本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发展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基本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发展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
社会适应目标基本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四)教学内容1、体育理论知识(一)(1)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2)运动疲劳的产生与消除(3)体育运动与营养重点: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难点:体育运动和营养.
2、体育理论知识(二)(1)各运动项目概述(2)各运动项目的身体锻炼方法重点:身体锻炼方法的运用;难点: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
3、各项目的技术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散手、跆拳道、健美操、瑜珈、体育舞蹈、轮滑、毽球.
重点:掌握各运动项目的技术与健身方法;难点:各运动项目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课程各运动项目的技术课程均为实践课,具体教学安排见各具体项目的教学大纲.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对比式等教学方法.
(七)考核办法本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出勤、上课表现、作业等)占20%,期末考核(现场考核)占8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篮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教材小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
《足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足球》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武术》,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跆拳道》,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跆拳道》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健美操》,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健美操》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体育舞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舞蹈》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康复保健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康复保健学》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8.
周晶、熊建平、翁永良、陈厚荣主编《高校体育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备注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体育基础理论(一)222体育基础理论(二)223各项目技术学习(一)2828合计3232(十)其他说明本课程教学按四学期安排,开设在本科一、二年级,第1、3学期1.
5学分,24学时;第2、4学期2学分,32学时.
另外课外计划32学时,每学年8学时,用于体育达标测试.
【课程编号】100205体育3PhysicalEducation(3)【学分】1.
5【学时】24【编写】张明波【审核】周驰(一)授课对象适用于在校全日制各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贯彻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和部分有专长的学生的基本要求,体育课程分为五个学习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基本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以独立制订适用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
运动技能目标基本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发展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
身体健康目标基本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发展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基本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发展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
社会适应目标基本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四)教学内容1、体育理论知识(一)(1)体育与健康概述;(2)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和任务;(3)高等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及体育课堂常规;(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
2、体育理论知识(二)(1)体育欣赏与国内外大型体育竞赛;(2)专项理论知识(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重点: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难点:把所学的裁判规则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3、各项目的技术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散手、跆拳道、健美操、瑜珈、体育舞蹈、轮滑、毽球.
重点:掌握各运动项目的技术与健身方法;难点:各运动项目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课程各运动项目的技术课程均为实践课,具体教学安排见各具体项目的教学大纲.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对比式等教学方法.
(七)考核办法本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出勤、上课表现、作业等)占20%,期末考核(现场考核)占8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篮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教材小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
《足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足球》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武术》,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跆拳道》,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跆拳道》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健美操》,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健美操》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体育舞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舞蹈》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康复保健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康复保健学》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8.
周晶、熊建平、翁永良、陈厚荣主编《高校体育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备注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体育基础理论(一)222体育基础理论(二)223各项目技术学习(一)2020合计2424(十)其他说明本课程教学按四学期安排,开设在本科一、二年级,第1、3学期1.
5学分,24学时;第2、4学期2学分,32学时.
另外课外计划32学时,每学年8学时,用于体育达标测试.
【课程编号】100273体育4PhysicalEducation(4)【学分】2【学时】32【编写】张明波【审核】周驰(一)授课对象适用于在校全日制各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贯彻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和部分有专长的学生的基本要求,体育课程分为五个学习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基本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以独立制订适用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
运动技能目标基本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发展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
身体健康目标基本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发展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基本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发展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
社会适应目标基本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四)教学内容1、体育理论知识(一)(1)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2)运动疲劳的产生与消除(3)体育运动与营养重点: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难点:体育运动和营养.
2、体育理论知识(二)(1)各运动项目概述(2)各运动项目的身体锻炼方法重点:身体锻炼方法的运用;难点: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
3、各项目的技术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散手、跆拳道、健美操、瑜珈、体育舞蹈、轮滑、毽球.
重点:掌握各运动项目的技术与健身方法;难点:各运动项目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课程各运动项目的技术课程均为实践课,具体教学安排见各具体项目的教学大纲.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对比式等教学方法.
(七)考核办法本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出勤、上课表现、作业等)占20%,期末考核(现场考核)占8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篮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教材小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
《足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足球》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武术》,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跆拳道》,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跆拳道》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健美操》,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健美操》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体育舞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舞蹈》教材小组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康复保健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康复保健学》教材小组编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8.
周晶、熊建平、翁永良、陈厚荣主编《高校体育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备注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体育基础理论(一)222体育基础理论(二)223各项目技术学习(一)2828合计3232(十)其他说明本课程教学按四学期安排,开设在本科一、二年级,第1、3学期1.
5学分,24学时;第2、4学期2学分,32学时.
另外课外计划32学时,每学年8学时,用于体育达标测试.
【课程编号】210021军事理论MilitaryTheory【学分】2学分【参考学时】36【编写】曹美龙【审核】匡璧民(一)授课对象全校本科、专科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军事理论》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紧紧围绕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达到以下要求:l.
掌握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了解我军的性质、任务,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2.
了解现代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科技动员的内容与要求,牢固树立依法建设国防的思想;3.
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基本情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安全环境;4.
了解当今的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概况,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努力学习高新技术;5.
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四)教学内容1.
绪论重点:掌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积极参加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自觉履行法律所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国防义务.
难点:如何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2.
中国国防(1)国防概述;(2)国防法规;(3)武装力量建设;(4)国防动员.
重点:了解我国武装力量的基本情况和国防动员,掌握和理解建设现代国防的基本含义,树立大国防观念.
难点:国防动员特别是国防科技动员的地位和作用.
3.
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概述;(2)军事思想发展简史;(3)毛泽东军事思想;(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5)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6)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重点:掌握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并能运用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当前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难点:学会应用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方法论认识和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
4.
战略环境(1)战略环境概述;(2)国际战略格局;(3)我国安全环境.
重点:了解我国当前的安全环境,掌握应用战略观点分析当前世界和国内的战略环境,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难点:应用战略理论正确分析我国的安全环境.
5.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战争(1)信息技术概述;(2)信息化武器装备;(3)信息化战争的特点;(4)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重点:掌握科学技术与战争的辨证关系,充分了解信息化战争给我国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树立为国防建设而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观念.
难点: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原理.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教学方式:采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
习题要求:查阅资料参与讨论.
(六)考核办法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90%.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匡璧民.
军事教程.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宋时轮.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第1版);滕纯.
邓小平军事思想研究.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第1版);《毛泽东军事文选》,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第1版;郑文翰.
军事科学概论.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第1版);葛振峰.
战略学.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第1版);军事科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3(第1版);《国防史》音像资料;刘义昌.
信息化战争论.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第1版);张长顺.
兵员动员学.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第1版).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绪论222中国国防10103军事思想10104战略环境665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战争666考试22合计36342【课程编号】050301大学英语1CollegeEnglish(1)【学分】4【参考学时】64【编写】唐运兰【审核】刘冰泉(一)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南昌航空大学四年制非英语专业1年级本科生.
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了基本英语语音、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15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1100个,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属于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又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1.
语音:能运用国际音标和基本读音规则拼读单词,朗读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
词汇:领会式掌握550单词;累计数2350,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350,累计数1550个.
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3.
语法:巩固基本语法知识,熟练使用英语三大基本句型,主谓一致及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各种从句和形容词、名词、动词等的基本用法.
4.
阅读能力:精读量词数6000,累计数6000;泛读量词数25000,累计数25000.
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
听的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
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词的听力材料,两遍可以听懂.
听力理解的准确率70%为合格.

6.
写的能力: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
7.
译的能力: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250英语词.
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00汉字.
8.
说的能力: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
能就教材的内容作简短回答和复述.
(四)教学内容听的能力重点:听两遍,能听懂英语讲解及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
难点:辨析同音词,数词,对话场景等.
2.
说的能力重点:掌握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老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难点:语音的纠正,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
3.
读的能力重点: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
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
难点:阅读的速度,一般阅读每分钟60词,快速阅读每分钟80词.
4.
写的能力重点: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
难点:基本语法的正确,常用词的用法.
5.
译的能力重点: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译文基本达意;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难点:英译汉译速每小时250英语词,汉译英译速每小时200汉字.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并使用语音室.
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为训练技能所安排的辅助材料的习题.
(六)考核办法采用平时学习表现、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相结合.
成绩评定:平时30%,口试10%,书面考试60%.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修订版),2004年5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实用英语系列教材》,1995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3.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1999年9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读、写、译48482听、说1616合计6464【课程编号】050302大学英语2CollegeEnglish(2)【学分】4【参考学时】64【编写】唐运兰【审核】刘冰泉(一)授课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南昌航空大学四年制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他们应已掌握了基本英语语音、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235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1550个,并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属于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又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1.
词汇:领会式掌握600单词累计数2950(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350,累计数1900),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2.
语法: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具有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3.
阅读能力:精读量词数7000,累计数13000;泛读量词数30000,累计数55000.
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分析、推理、判断,能分析篇章结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
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2%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
准确率不低于70%.

4.
听的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谈话,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说话者观点和态度.
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词的听力材料,二遍可以听懂.
听力理解的准确率70%为合格.

5.
写的能力:能就一定的话题和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词的短文,表达思想尚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6.
译的能力: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300英语词.
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50汉字.
7.
说的能力: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
能就教材的内容作简短回答和复述.
经过准备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表达思想基本清楚.
(四)教学内容1.
听的能力重点:听两遍,能听懂英语讲解及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辨析语气、抓住关键词等.
2.
说的能力重点: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的内容作回答和复述.
经过准备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难点: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
3.
读的能力重点:能读懂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
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难点:阅读的速度,一般阅读每分钟65词,快速阅读每分钟90词.
4.
写的能力重点:能就一定的话题和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词的短文,表达思想尚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难点:基本语法的正确,常用词的用法.
5.
译的能力重点: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译文基本达意;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难点:英译汉译速每小时300英语词,汉译英译速每小时250汉字.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并使用语音室.
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为训练技能所安排的辅助材料的习题.
(六)考核办法采用平时学习表现、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相结合.
成绩评定:平时30%,口试10%,书面考试60%.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修订版),2004年5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实用英语系列教材》,1995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3.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1999年9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读、写、译48482听、说1616合计6464【课程编号】050303大学英语3CollegeEnglish(3)【学分】4【参考学时】64【编写】唐运兰【审核】刘冰泉(一)授课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南昌航空大学四年制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了基本英语语音、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295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1900个,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一定的训练.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属于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又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1.
语音:能运用国际音标和基本读音规则拼读单词,朗读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
词汇:领会式掌握600单词;累计数3550(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300个累计数2200)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3.
语法: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具有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4.
阅读能力:阅读量精读词数8000词,累计数21000;泛读量词数35000,累计数90000.
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能分析篇章结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
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2%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
准确率不低于70%.

5.
听的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谈话和讲座、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说话者观点和态度.
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词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
听力理解的准确率70%为合格.

6.
写的能力:能就一定的话题和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120词的短文,表达思想尚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7.
译的能力: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300英语词.
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50汉字.
8.
说的能力: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
能就教材的内容作简短回答和复述.
经过准备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表达思想基本清楚.
(四)教学内容听的能力重点:听两遍,能听懂英语讲解及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辨析语气、抓住关键词等.
2.
说的能力重点: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的内容作回答和复述.
经过准备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难点: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
3.
读的能力重点:能读懂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
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难点:阅读的速度,一般阅读每分钟70词,快速阅读每分钟100词.
4.
写的能力重点:能就一定的话题和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120词的短文,表达思想尚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难点:基本语法的正确,常用词的用法.
5.
译的能力重点: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译文基本达意;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难点:英译汉译速每小时300英语词,汉译英译速每小时250汉字.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并使用语音室.
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为训练技能所安排的辅助材料的习题.
(六)考核办法采用平时学习表现、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相结合.
成绩评定:平时30%,口试10%,书面60%(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修订版),2004年5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实用英语系列教材》,1995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3.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1999年9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读、写、译48482听、说1616合计6464【课程编号】050304大学英语4CollegeEnglish(4)【学分】3【参考学时】48【编写】唐运兰【审核】刘冰泉(一)授课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南昌航空大学四年制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他们应已掌握了基本英语语音、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355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200个),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较好的训练.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属于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又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1.
语音:能运用国际音标和基本读音规则拼读单词,朗读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
词汇:领会式掌握600单词,累计数4000(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300个)累计数2500,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3.
语法: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具有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4.
阅读能力:精读量词数9000,累计数30000;泛读量词数40000,累计数130000,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能分析篇章结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
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2%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
准确率不低于70%.

5.
听的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谈话和讲座、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说话者观点和态度.
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词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
听力理解的准确率70%为合格.

6.
写的能力:能就一定的话题和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
表达思想尚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7.
译的能力: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300英语词.
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50汉字.
8.
说的能力: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
能就教材的内容作简短回答和复述.
经过准备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表达思想基本清楚.
(四)教学内容听的能力重点:听一遍,能听懂英语讲解及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辨析语气、抓住关键词等.
2.
说的能力重点: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的内容作回答和复述.
经过准备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难点: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
3.
读的能力重点:能读懂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
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难点:阅读的速度,一般阅读每分钟70词,快速阅读每分钟100词.
4.
写的能力重点:能就一定的话题和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
表达思想尚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难点:基本语法的正确,常用词的用法.
5.
译的能力重点: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译文基本达意;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基本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难点:英译汉译速每小时300英语词,汉译英译速每小时250汉字.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并使用语音室.
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为训练技能所安排的辅助材料的习题.
(六)考核办法采用平时学习表现、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相结合.
成绩评定:平时30%,口试10%,书面考试60%.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修订版),2004年5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2003年1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
《实用英语系列教材》,1995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4.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1999年9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读、写、译36362听、说1212合计4848【课程编号】060230计算机文化基础ComputerCultureFoundation【学分】2【学时】32【编写】黄忠良【审核】黄华(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非计算机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全校四年制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属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

开设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实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引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作好知识储备.
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组成原理,结合微机了解计算机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和输出设备的功能;计算机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指令和程序的概念,各类计算机语言的主要特点;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熟练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的使用;熟悉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熟练掌握Office2003的使用;掌握Internet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四)教学内容⒈计算机基础知识⑴计算机的发展和分类⑵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⑷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⑸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制⑹信息编码和机内表示-数值的原码,反码,补码,移码;字符数据的编码和机内表示;汉字的编码和机内表示重点:计算机的信息编码和机内表示、微型计算机系统难点: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编码⒉WindowXP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述—功能和分类(2)WindowsXP操作系统概述(3)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桌面,图标,任务栏,菜单,窗口,对话框(4)WindowsXP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5)WindowsXP任务和程序管理(6)WindowsXP控制面板(7)WindowsXP的及其使用重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资源管理器"的功能与操作、WindowsXP的控制面板难点:WindowsXP的控制面板⒊文字处理Word2003⑴Office2003概述⑵中文Word2003概述⑶文档及其基本操作⑷文档排版⑸表格的制作与编排⑹图文混排⑺使用样式⑻打印预览及打印⑼Web页重点:Word2003文档及其基本编辑操作、排版文档难点:Word2003中的图文混排⒋电子表格Excel2003⑴Excel2003的功能和基本操作⑵工作簿的管理⑶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⑷公式和函数⑸图表的制作⑹数据管理与分析重点:Excel2003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公式和函数、图表的制作难点:Excel2003的公式和函数、图表的制作、数据管理与分析⒌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3⑴PowerPoint2003概述⑵演示文稿的创建⑶幻灯片的制作⑷演示文稿外观的设置⑸演示文稿的放映⑹演示文稿的输出重点: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的创建、幻灯片的制作、演示文稿外观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难点: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外观的设置⒍Internet及其应用⑴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⑵Internet及其使用⑶网页制作概述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及其使用难点:网页制作(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课程实验安排如下:1.
实验一:WindowsXP操作(一),验证性实验(1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特点,在理解"资源管理器"功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其操作.
2.
实验二:WindowsXP操作(二),验证性实验(1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在理解"控制面板"功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其操作,掌握中主要应用程序的使用.
3.
实验三:Word2003操作(一),验证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2003的启动与退出方法、文件操作、文档基本编辑方法和页面设置.
4.
实验四:Word2003操作(二),验证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熟练掌握MicrosoftWord字体格式、段落格式等基本排版操作和图形编辑器的使用.
5.
实验五:Word2003操作(三),验证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掌握Word2003的表格制作方法和工具菜单的使用.
6.
实验六:Excel2003操作(一),验证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并熟练掌握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以及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
7.
实验七:Excel2003操作(二),验证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熟练掌握MicrosoftExcel图表制作与常用数据管理功能.
8.
实验八:PowerPoint2003应用,验证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并掌握MicrosoftPowerPoint的使用.
9.
实验九:Internet操作,验证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并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建议使用大屏幕投影教室进行授课.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注重案例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使用角度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正确理解信息技术领域中基本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计算机安全,熟悉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特点,会查看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以及熟悉对文件、文件夹的管理,熟练掌握MicrosoftOffice2003办公自动化软件中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等组件的使用,并能处理实际问题,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熟练掌握Internet提供的服务如WWW浏览、电子邮件等的设置和使用,了解并会使用FrontPage2003制作简单Web页,理解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
由于本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练习要以实验为主,布置适当的笔头作业(教材附带习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复习.
第二章重点为WindowsXP的基本操作,主要是"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和"控制面板"的使用;第三章重点为Word2003的基本操作,布置一些文档编辑、排版的实例作业,如:个人简历、班级报刊的设计;第四章重点为Excel2003的基本操作,布置一些电子表格应用的实例,如:运用Excel2003计算学生综合测评分;第五章重点为PowerPoint2003的基本操作,如设计介绍自己家乡名胜古迹的幻灯片.
(七)考核办法采用计算机上机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黄忠良主编:《大学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2.
杨振山、龚沛曾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3.
蒋加伏、沈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三版.
4.
蒋加伏、沈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三版.
5.
詹国华主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6.
詹国华主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计算机基础知识442WindowsXP操作系统4223文字处理Word20038264电子表格Excel20036245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34226Internet及其应用4227考试22合计3214162【课程编号】140425大学语文CollegeChineseLiterary【学分】2【参考学时】32【编写】蔡永国【审核】谌贻春(一)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各专业(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讲解和阅读,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其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突破思维定势,促进其专业的学习.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把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优秀文学作品和应用文写作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并使他们在感受文学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包括文学鉴赏和应用文写作二个部分.
其中,文学鉴赏部分24学时,应用文写作部分8学时.
文学鉴赏部分:文学鉴赏教学由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三个部分组成,三部分的教学学时比例是10/10/4.
教材采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具体精读篇目的甄选待定)应用文写作部分:以公文写作为主,同时兼顾讲授其它应用文文种.
教材采用补充讲义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本课程可采用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
文学鉴赏部分教师除精讲的篇目外,还应布置一定的课外延伸阅读作品,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要求学生至少完成1篇小论文或读书笔记.
应用文写作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布置适当的课外练习.

(六)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
课程考核既可以采用试卷的形式,亦可以采用写小论文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
课堂讨论、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徐中玉、齐森华编:《大学语文》(第九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2.
邹家梅主编《新编应用文写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修订版.
3.
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
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3月版.
5.
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6.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习题课实验其他一中国古典文学部分1010二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1010三外国文学部分44四应用文写作部分88合计3232【课程编号】030267航空航天概论IntroductiontoAeronautics&Astronautics【学分】1【参考学时】16【编写】王云【审核】江善元(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各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为航空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航空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树立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航空航天技术和及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国内外航空航天发展史、飞行原理、世界名机赏析、飞机结构与构造、飞行器动力、机载仪器与设备、航空航天新技术简介与展望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航空航天基本知识及其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初步建立和形成航空航天学科的基本概念,并培养航空兴趣爱好,开拓视野,展开想象,激发学习动力,树立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

(四)教学内容1、国内外航空航天发展史(1)航空航天概念及分类;(2)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作用;(3)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4)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5)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6)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及其著名专家传略;(7)国内航空航天科研生产概况;重点: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
2、飞行原理(1)飞行器飞行的力学基础;(2)飞机的气动设计与要求(3)飞机的操纵和控制;(4)直升机飞行原理.
重点:飞行器飞行的力学基础、飞机的操纵和控制;3、世界名机赏析(1)飞行器分类;(2)世界经典飞行器及其技术特征;(3)世界经典飞行器视频展示重点:世界经典飞行器及其技术特征4、飞机结构与构造(1)飞行器的基本构造的与功用;(2)军民用飞机的基本构造和特点;(3)起落架介绍;重点:飞行器的基本构造的与功用;军民用飞机的基本构造和特点;5、飞行器动力⑴飞行器动力的概念及分类;(2)常用航空发动机的类型和应用;(3)其他航空航天动力简介.
重点:常用航空发动机的类型和应用;6、机载仪器与设备航空仪表、机载设备与系统简介.
7、航空航天新技术简介与展望国内外航空航天新技术现状与展望.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为了使学生直观了解飞机设计相关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意识,树立工程意识,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激发航空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动力,开设了航模设计制作与试飞实验,属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制作一个简易航空模型并试飞,通过试飞情况反馈检验设计制作问题.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小设计和专题小论文、小报告.
(七)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王云主编:《航空航天概论》,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王细洋主编:《航空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年.
(九)学时分配序号章节名称学时分配其中讲授习题实践考试1国内外航空航天发展史、212飞行原理、223世界名机赏析、234飞机结构与构造、225飞行器动力226机载仪器用途设备227实践228航空新技术简介211合计161321【课程编号】340004、340005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CareerPlanningandEmploymentGuidanceforCollegeStudents【学分】2【学时】38【编写】钟梅、张文俊【审核】游永彬(一)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公共必修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就业和创业认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进行合理的自我塑造和发展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就业、创业能力,走向成功的人生.

(四)教学内容该课程分两个部分,分年级实施:(一)职业生涯规划(22学时)绪论(1学时)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性质、任务、特点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本内容三、大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2、有利于大学生开拓有意义的人生3、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4、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态度和方法1、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2、认真学习理论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4、坚持"知"、"行"统一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意义,掌握该课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第一章职业与职业生涯(5学时)第一节职业概述一、职业二、目前我国的职业分类及发展趋势第二节职业生涯概述一、职业生涯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三、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四、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五、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第四节职业生涯评价一、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标准二、职业素质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三、影响职业生涯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基本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职业分类及发展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标准,掌握影响职业生涯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认识提高自己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分析21世纪职业类别发展趋势;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初步做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表;举例说明职业素质在个人职业生涯成功中的所用.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认知(8学时)第一节大学生自我分析一、兴趣二、气质三、性格四、能力五、专业六、价值观第二节大学生自我确认一、自我意识二、自我评价三、自我发展第三节自我测试一、处理问题能力测试二、创新思维测验三、人际关系测试四、心理适应能力测试第四节职业咨询一、针对个人或小组实施生活/职业目标指导二、对个人的能力、兴趣等进行测评,解释测评结果,指出相应的职业选择三、使用职业规划系统和就业信息系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职场情况基本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供方法和途径.
2、利用一些心理测试工具,了解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专业、价值观和自我意识,认识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找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
第三章大学生专业与职业生涯发展(2学时)第一节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研究范畴第二节本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前景第三节本专业对学生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研究范畴及就业方向,并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自我生涯设计和能力培养.
第四章大学生自我塑造(4学时)第一节大学生自我管理一、认识你的大学二、学会自我管理第二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合理知识结构的内涵二、知识结构的几种模式三、合理知识结构的特点四、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五、如何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节提高综合素质一、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意义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内涵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四、社会实践是职业准备的最佳选择第四节各类证书考试介绍一、考证必须有选择二、必考之证三、选考之证基本要求:1、使学生懂得如何自我管理,树立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意识;学会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周围环境的情况来进行素质拓展,为未来的求职择业做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2、使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地选择考证,以便顺利就业.
第五章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2学时)基本要求:让学生结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在了解自己、环境及职业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确定目标、制定方案.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16学时)第一章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学时)基本要求:使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第二章求职过程指导(8学时)第一节择业心理准备一、了解自己,寻找适当的择业目标二、正确认识社会,确定最佳位置三、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第二节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一、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二、求职礼仪三、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四、面试后注意事项第三节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一、毕业生就业原则和机制二、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三、毕业生就业方式四、毕业生就业流程五、关于档案和户口问题六、关于到基层就业的问题基本要求:1、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2、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3、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学会正确使用就业协议书.
第三章职业适应与发展(5学时)第一节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一、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二、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第二节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一、工作责任意识二、规范意识三、服务意识四、沟通能力五、团队合作意识第三节职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做好新的职业生涯规划二、继续充电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2、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第四章大学生自主创业(2学时)第一节大学生创业及其意义一、创业的特性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趋势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意义五、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六、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第二节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素质一、有准备的头脑二、能力要求第三节迈开创业第一步一、有关公司经营业务的问题二、有关营销的问题三、有关寻找合伙人和招聘人员的问题四、有关公司如何组建和发展战略问题五、创业初始资金基本要求:1、使学生懂得自主创业的社会意义,了解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素质,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立志做个创业者.
2、使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程序,尝试做一份创业设计.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安排进行社会调研、招聘模拟和创业培训.
1、社会调研(2学时)2、招聘模拟(2学时)3、创业培训(2学时)(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中有针对性播放有关录像片布置适量的、形式多样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七)考核办法1、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学生成绩考核的内容由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体验报告、平常表现(如出勤、课堂参与的情况)三部分组成,各占50%、30%、2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生成绩考核的内容由考试(开卷)、平常表现(如出勤、课堂参与的情况)三部分组成,各占80%、20%.

2、课程成绩统一由任课教师报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部备案,并上传到教务处网站的教务管理系统.
3、考核评定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级分制记分.
成绩为合格以上的,方能取得该门课程规定的学分;考核成绩为不合格的,需重修.
4、缺课超过授课总学时数1/5以上者,不予评定成绩,需重修.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2、《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黄天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高海生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大学生就业指导》,周湘浙主编,胡伟国副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九)学时分配一、"职业生涯规划"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讨论实践其他1绪论222职业与职业生涯443大学生自我认知86114大学生专业与职业生涯发展225大学生自我塑造446自我职业规划11合计221822二、"就业指导"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讨论实践其他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12求职过程指导8623职业适应与发展554大学生自主创业22合计16142(十)其他说明1、增加本课程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2、对本课程的教学,一般适合采用以下方法和形式:教师讲述、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模拟实验和到企业、事业单位调查实习,并写出调查报告.
【课程编号】070004高等数学1AdvancedMathematics(1)【学分】6【参考学时】96【编写】喻德生【审核】郑华盛(一)授课对象四年制工科本科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与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教育技术学等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理论必修课.
其后续数学课程为高等数学2,相关数学课程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微积分和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及自学能力.
从而使学生受到数学分析方法和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几何、力学和物理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为学好后继的数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函数、极限、连续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了解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了解数列的定义、函数极限的和定义以及这些定义的几何意义,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性质.
理解无穷小的概念与性质,极限与无穷小之间的关系.
了解无穷大的定义、无穷大与无穷小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性质,了解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准则和佳逼准则.
掌握无穷小的比较和两个重要极限,会用左、右极限求函数在分段点处的极限.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三种等价形式的定义,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并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会用左、右连续判断函数在分段点处的连续性.
了解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性质,了解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界性、最值定理、零点定理和介值定理.

2、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了解连续与可导、可导与可微之间的关系.
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与微分公式,熟练掌握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和微分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微分法则.
掌握反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隐函数与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以及高阶导数的运算性质,会求函数的二阶导数和一些函数的n阶导数.
会求相关变化率,会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

掌握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柯西中值定理,会用构造函数法证题.
知道洛必达法则的证明,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
知道泰勒中值定理的证明,熟记几个常见函数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求一些函数的泰勒展开式和麦克劳林展开式.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了解曲线凹凸与拐点的定义,会求曲线的凹凸区间与拐点.
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求函数的极值,会求解一些问题的最值应用题.
会描绘一些函数的图形.
了解弧微分、曲率、曲率半径的概念,会求曲线的曲率与曲率半径.
知道方程的近似解解法大意.

3、一元函数积分学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公式.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理解积分上限函数的概念,会求积分上限函数的导数.
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会求有理函数和一些可化为有理函数的积分.
理解无限区间与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的概念,会求这两种类型的反常积分.
了解定积分的元素法的思想,掌握定积分在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和弧长中的应用,了解定积分在求变力沿直线运动所作的功、水压力等中的应用.

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
理解数量积、向量积的概念,以及这两个概念的几何、物理意义.
掌握数量积、向量积运算性质.
了解一般曲面的概念,会求旋转曲面和柱面的方程.
知道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参数方程,以及空间曲线的投影柱面和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
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一般方程和截距式方程,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对称式方程和参数方程.
熟练掌握平面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直线与直线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判定.
会求平面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会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四)课程教学的内容1、函数、极限、连续(1)函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反函数及其图形.
复合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
分段函数.
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2)极限:数列极限的ε-N定义.
收敛数列的性质(极限的唯一性、收敛数列的有界性、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的关系).
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εX定义.
函数的左、右极限.
函数极限的局部保号性.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
无穷小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无穷小的运算性质.
无穷小的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与复合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
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3)函数的连续性:函数在一点连续的三种等价定义(的定义),函数的左连续与右连续.
函数的间断点及分类.
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
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重点:函数的概念(包括复合函数与分段函数).
极限的概念.
无穷小.
极限的四则运算.
函数极限的求法.
函数的连续性及间断点的求法与分类.
难点:复合函数、极限的定义(对εδ定义、εN定义等分析定义、主要是加强理解,具体求N或δ不作过高要求).
分段函数的连续性.
函数间断点的求法与分类.
2、一元函数微分学(1)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
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高阶导数.
隐函数的一、二阶导数.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
对数求导法.
相关变化率.
微分的定义,微分的几何意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不变性.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微分中值定理: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罗必达法则.
泰勒中值定理和麦克劳林公式.
(3)导数的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曲线的凹凸性拐点,函数图形的描绘.
弧微分,曲率与曲率半径.
二分法与切线法.

重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
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复合函数的导数.
隐函数的导数的求法.
由参数方程式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的求法.
微分的概念.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洛必达法则.
函数单调性判定法.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最大值、最小值的求法及应用问题.

难点:复合函数的导数.
分段函数的导数.
隐函数的导数.
高阶导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高阶导数.
微分形式不变性.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泰勒公式.
最大值、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3、一元函数积分学(1)不定积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几种特殊类型函数的积分.
积分表的使用.
(2)定积分: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存在定理的叙述.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的中值定理与平均值.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
牛顿——莱布尼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
反常积分.
(3)定积分的应用:定积分的元素法.
定积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面积、弧长、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及旋转体的体积).
定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功、水压力、引力).

重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积分公式.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的中值定理.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
牛顿——莱克尼兹公式.
定积分的元素法.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难点: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
定积分的元素法.
定积分的物理应用.
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向量代数:空间直角坐标系.
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
方向余弦与方向数.
投影定理.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积、混合积.
两向量的夹角.
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2)平面与直线:平面方程(点法式、一般式、截距式).
两平面的夹角.
两平面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点到平面的距离.
空间直线方程(一般式、点向式、参数式).
两直线的夹角.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及交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条件.
平面束方程.
(3)曲面与空间曲线:曲面方程的概念.
球面方程.
旋转曲面的方程(包括圆锥面).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空间曲线的方程(一般式、参数式).
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椭球面,抛物面,双曲面.

重点: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坐标.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直线的对称式方程.
曲面方程的概念.
球面方程.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
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难点:向量的向量积.
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1、函数、极限、连续要求学生完成作业100-120题.
其中,概念题10%,证明题10%,计算题80%.
2、一元函数微分学要求学生完成作业240-260题.
其中,概念题10%,证明题10%,计算题80%.
3、一元函数积分学要求学生完成作业200-220题,其中,概念题2%,证明题8%,计算题90%.
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要求学生完成作业80-100题.
其中,概念题2%,证明题8%,计算题90%.
(六)考核办法1、主要根据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考核学业成绩.
考试成绩约占80%,平时成绩约占20%.
实行考教分离,闭卷考试,全校统考,集体阅卷的方式评定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到课率等方面的情况评定.
(七)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喻德生、郑华盛主编,《高等数学学习引导》(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习题课实验其它1函数、极限、连续201642导数与微分141223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81444不定积分10825定积分10825定积分的应用8626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6124合计967620【课程编号】070102高等数学2AdvancedMathematics(2)【学分】6【参考学时】96【编写】喻德生【审核】郑华盛(一)授课对象四年制工科本科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各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理论必修课.
其先修数学课程为高等数学1,相关数学课程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与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及自学能力.
从而使学生受到数学分析方法和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几何、力学和物理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为学好后继的数学课程及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1、多元函数微分学知道平面点集和n维空间的有关概念,知道多元函数、多元函数的极限和多元函数连续的概念.
了解二元函数、二元函数极限、二元函数连续、二元函数的间断点的概念.
知道多元函数在有界闭区域上的有界性,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
理解偏导数与偏导数的几何意义.
了解高阶偏导数的定义,知道二阶混合偏导数相等的充分条件.
理解全微分的定义,可微、可导与连续之间的关系,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多元复合函数的一、二阶偏导数.
了解方程和方程组所定的隐函数存在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会求方程和方程组所定隐函数的的导数.
会求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的方程.
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以及导数、方向导数和梯度之间的联系,会求用偏导数求函数的方向导数和梯度.
了解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二元函数极值、条件极值和最值的求法.

2、多元函数积分学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下的计算方法,了解二重积分的换元法.
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三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下的计算方法.
了解重积分在求曲面面积、空间立体体积、质心、转动惯量与引力中的应用.
理解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了解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物理意义,掌握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知道两种曲线积分之间的关联系.
熟练掌握格林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和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理解对面积的曲面积分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了解对面积的曲面积分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物理意义,掌握对面积曲面积分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高斯公式.
了解沿任意闭曲面积分为零的条件,通量与散度的概念.
了解斯托克斯公式,知道环流量与旋度的概念.

3、无穷级数理解常数项级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理解正项级数的概念与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正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比较审敛法和极限审敛法,熟练掌握正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比值审敛法和根值审敛法.
了解交错级数的概念,掌握莱布尼茨定理.
理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收敛与绝对收敛之间的关系.
了解函数项级数、幂级数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幂级数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的求法.
了解幂级数的四则运算性质,掌握幂级数的分析性质.
了解函数能展开成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会求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了解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知道欧拉公式.
了解三角级数的概念与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的迪利克雷条件.
掌握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正弦级数、余弦级数的方法.
了解一般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展开式.

4、常微分方程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掌握齐次方程、伯努利方程、全微分方程和可降阶的微分方程的解法.
理解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掌握欧拉方程的解法,了解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四)课程教学的内容1、多元函数微分学(1)多元函数:区域.
多元函数的定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叙述.
(2)偏导数与全微分:偏导数的定义.
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
高阶偏导数.
二阶混合偏导数可以交换求导次序的充分条件.
全微分的定义,可微与可偏导的关系.
全微分存在的条件.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一个方程和方程组的情形).
方向导数,梯度.
(3)偏导数的应用: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条件极值与拉格朗日乘数法.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重点:多元函数的定义.
偏导数的定义与计算.
偏导数的几何应用.
全微分的定义.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难点:全微分的定义.
全微分形式不变性.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方程组情形的隐函数求导法.
条件极限值与拉格朗日乘数法.
2、多元函数积分学(1)重积分:二重积分的定义.
二重积分存在定理的叙述.
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直角坐标与极坐标).
三重积分的定义及其性质.
三重积分的计算法(直角坐标、柱面坐标及球面坐标).
(2)重积分的应用:二重积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立体的体积、曲面的面积).
二重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举例(平面薄片的重心、平面薄片的转动惯量、平面薄片对质点的引力).
(3)曲线积分: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定义及其性质.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定义及其性质.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
格林公式.
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4)曲面积分: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定义及其性质,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定义及其性质,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高斯公式.
斯托克斯公式.
通量与散度.
环流量与旋度.
沿任意闭曲面的曲面积分为零的条件.
空间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重点:二重积分的定义.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三重积分的计算法.
二重积分的几何应用.
曲线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
格林公式.
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曲面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
高斯公式.

难点: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利用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格林公式.
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高斯公式.
斯托克斯公式.
3、无穷级数(1)常数项级数:无穷级数及其收敛与发散的定义.
无穷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几何级数、调和级数与p级数.
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及其极限形式.
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根值审敛法和极限审敛法.
交错级数,莱布尼兹定理.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2)幂级数:函数项级数及其收敛域.
幂级数的概念.
阿贝尔定理.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
幂级数的四则运算.
和函数的连续性.
幂级数的逐项微分与逐项积分.
泰勒级数.
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
函数、ex、sinx、cosx、ln(1+x)、(1+x)m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函数展成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
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欧拉公式.
(3)傅立叶级数:三角级数.
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
傅立叶系数计算公式,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
收敛定理(狄利克雷充分条件).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傅立叶级数.
函数展开成正弦级数或余弦级数.
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

重点:无穷级数收敛与发散的定义.
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
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及其极限形式、比值审敛法和根值审敛法.
莱布尼兹定理.
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
函数展成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
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

难点: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
莱布尼兹定理.
幂级数的和函数.
4、常微分方程(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的定义、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
(2)一阶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齐次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贝努利方程.
全微分方程.
用变量代换法解一阶微分方程举例.
(3)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型微分方程.
型微分方程.
型微分方程.
(4)高阶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常数变易法.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欧拉方程.
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重点:微分方程的定义.
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
可分离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难点:全微分方程.
齐次方程,伯努利方程.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特解的求法.
(五)习题要求1、多元函数微分学要求学生完成作业80-100题.
其中,概念题5%,证明题10%,计算题85%.
2、多元函数积分学要求学生完成作业130-150题,其中,概念题2%,证明题8%,计算题90%.
3、无穷级数要求学生完成作业80-100题,其中,概念题5%,证明题10%,计算题85%.
4、常微分方程要求学生完成作业80-100题,其中,概念题5%,证明题5%,计算题90%.
(六)考核办法1、主要根据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考核学业成绩.
考试成绩约占80%,平时成绩约占20%.
2、实行考教分离,闭卷考试,全校统考,集体阅卷的方式评定考试成绩.
3、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到课率等方面的情况评定.
(七)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第五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喻德生、郑华盛主编,《高等数学学习引导》(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习题课实验其它1多元函数微分学221842重积分141223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181444无穷级数201645常微分方程22184合计967818【课程编号】030240计算机绘图ComputerAidedDrawing【学分】2【学时】32【编写】徐卫平【审核】储珺(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有关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学习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工程图样、利用solidworks三维CAD软件进行零部件造型设计及制图的实践性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和初步掌握产品的零件造型设计、部件装配设计的方法,并建立基于三维的产品开发设计思想.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下列内容: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掌握AutoCAD的图层、线型、线宽及颜色的设置方法;熟练掌握AutoCAD中的常用绘图和编辑命令;掌握AutoCAD中文字的建立方法;掌握AutoCAD的尺寸标注方法;掌握AutoCAD中块及属性的创建方法;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操作界面,工作环境.
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
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三维造型设计.
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装配体的三维造型设计.
(四)教学内容1.
AutoCAD绘图基础(1)AutoCAD简介(2)图形文件的管理(3)AutoCAD用户界面及操作方法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图形窗口与十字光标、命令窗口、文本窗口、状态栏(4)设置AutoCAD绘图环境自动保存图形、选择AutoCAD窗口的颜色、选择AutoCAD的字体、设置圆或圆弧显示分辨率、指定支持目录和菜单文件、设置草图、设置选择2.
绘图前的准备工作(1)设置绘图单位与图形界限(2)设置线型、颜色与线宽(3)创建图层及图层的操作3.
显示控制(1)视图缩放命令(ZOOM)(2)移动('PAN)(3)显示刷新命令(REGEN,REGENALL)(4)命名视图(VIEW)(5)鸟瞰视图(DSVIEWER)4.
精确绘图技术(1)捕捉栅格、显示栅格及正交(2)对象捕捉(OSNAP)功能(3)自动追踪5.
创建平面对象(1)绘制线条(直线、辅助线、矩形、正多边形)(2)绘制曲线(圆、样条曲线、椭圆)(3)绘制点(设置点样式和尺寸、绘制点、等分点、定距等分点)(4)图案填充6.
图形编辑(1)对象选择(2)删除对象(3)调整对象位置(移动对象、旋转对象、对齐对象)(4)对象尺寸调整(拉伸对象、延伸对象、拉长对象、比例缩放)(5)根据已有对象创建新对象(复制对象、偏移对象、镜像对象、阵列对象)(6)对象修剪、打断与分解(7)对象的倒角与圆角(8)利用夹点进行编辑7.
向图形中添加注释文本(1)建立文字样式(2)文本输入(单行文字、多行文字)(3)文本编辑8.
尺寸与公差的标注(1)尺寸标注的基本概念(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尺寸标注的类型)(2)设置尺寸标注样式(设置尺寸标注样式、尺寸标注特点)(3)尺寸标注命令标注长度型尺寸、半径、直径和圆心、角度、连续型尺寸、基线型尺寸、用引线注释图形、对象的快速标注(4)尺寸公差标注和形位公差标注(5)尺寸标注的编辑9.
块及属性(1)块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块的生成、使用和存储(3)块属性及其应用10.
SolidWorks用户界面及操作方法(1)基本概念及术语(2)文件窗口、特征和属性管理器窗口、草图、工具栏简介11.
草图绘制(1)草图的创建与束缚(2)草图绘制工具(3)参考几何体12.
实体特征造型(1)基于草图的特征(2)设计特征(3)复制特征13.
装配体绘制(1)装配体文件的建立及装配体的配合(2)在装配环境下,零部件的调入和创建、零部件的阵列、镜像;(3)装配约束(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课程安排上机共计16学时,主要内容如下:1.
AutoCAD绘图基础、图层与特性、显示、创建平面对象(2学时)2.
精确绘图、图形编辑(2学时)3.
图案填充、文字、块及属性(2学时)4.
尺寸与公差标注(2学时)5.
SolidWorks用户界面及操作方法、草图绘制(1)(1学时)6.
草图绘制(2)、实体特征造型(1)(1学时)7.
实体特征造型(2)、装配体绘制(1)(2学时)8.
装配体绘制(2)(2学时)(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布置习题应具有针对性,使之能加深对每个命令的理解,从而达到活学活用命令的目的.
学生应多上机操作,按时、独立地完成每一个上机作业.
(七)考核办法本课程以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平时占30-50%,考查占70-5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AutoCAD2006和solidworks2006软件.
2.
郭启全等主编《AutoCAD2006基础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SolidWorks2006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讨论实习上机一AutoCAD绘图基础、图层与特性、显示、创建平面对象422二精确绘图、图形编辑642三图案填充、文字、块及属性422四尺寸与公差标注422五综合练习22六SolidWorks用户界面及操作方法、草图绘制422七实体特征造型422八装配体绘制422合计321616【课程编号】080254大学物理A1UniversityPhysics(A1)【学分】4【参考学时】64【编写】易江林【审核】龚永清(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工科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为很多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有活力的带头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先导.
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和知识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课.
学习《大学物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工程技术素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力.
学习《大学物理》,一方面为大学生构建必备的科学知识基础,为其专业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作为"终身学习"建立扎实的理论根基.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1.
通过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
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的理解且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物理辅助教学软件、仿真实验以及设计实验等途径,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本质、建立物理图象或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理想的物理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分析、研究和定量计算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0.
绪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观点;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关系;大学物理课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知识创新方面的作用和任务.
第一部分力学1.
质点运动学质点、参照系、坐标系,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运动的迭加原理,圆周运动,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角量与线量关系,曲线运动,质点运动学的两类问题(求导和微分),相对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力,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
3.
功和能功,保守力的功,机械能守恒.
4.
角动量守恒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5.
刚体力学刚体的基本运动(平动、转动),刚体的角动量,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6.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力学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仑兹坐标变换,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
第二部分电磁学7.
真空中的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通量,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等势面,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
8.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和电容器,电介质及其极化,电介质中的电场,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D,电场的能量.
9.
恒定电流的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0.
磁介质中的恒定磁场磁介质及其磁化,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铁磁质.
11.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自感和互感,磁能,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电磁场的物质性.
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1.
掌握:属较高要求.
对掌握的内容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应用.
2.
理解:属一般要求,对理解的内容应明了,并能用以计算分析有关问题,对于那些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不要求会推导.
3.
了解:属较低要求,对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要求定量计算,但要求能运用公式定性地说明问题或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掌握的内容:质点、参照系、坐标系、直角坐标下的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法向和切向加速度;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功,保守力的功;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角动量,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力学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通量,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电容和电容器;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理解的内容:运动的叠加原理,曲线运动的法向和切向加速度,机械能守恒;质点系的角动量,转动惯量;洛仑兹坐标变换,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静电场的能量;电动势;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磁场强度;涡旋电场,自感和互感,磁能,积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相对运动,质心运动定律;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对称性和守恒定律;等势面,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电介质及其极化,电介质中的电场,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D;电流,磁介质及其磁化,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铁磁质,自感和互感,磁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直角坐标下的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法向和切向加速度;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保守力的功;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角动量,转动惯量,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仑兹坐标变换,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通量,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和电容器;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难点:圆周运动法向和切向加速度,动量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刚体的角动量,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仑兹坐标变换,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电场强度,电通量,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静电场中的导体,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主要针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实验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负责,还可做仿真实验;上机主要安排利用天空网站开展网络教学、学习、辅导和答疑.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包括双语教学),课余时间可利用天空网站开展网络教学、学习、辅导;答疑以和学生面对面为主;每次课布置作业2~4道题,至少批改三分之一.
(七)考核办法统一命题,考教分离,流水方式阅卷;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计总评成绩.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吴百诗,《大学物理基础》(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2.
马文蔚,《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一、二、三、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4.
赵凯华,《力学》、《热学》、《量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5.
朱荣华,《基础物理学》(一、二、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习题课实验上机其他0绪论221质点运动学7612牛顿运动定律223功和能2114角动量守恒2115刚体力学862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7617真空中的静电场10828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4319恒定电流的磁场108210磁介质中的恒定磁场2211电磁感应电磁场862总计645113(十)其他说明《大学物理》A1(64学时),大一下学期开设.
【课程编号】080102大学物理A2UniversityPhysics(A2)【学分】3【参考学时】48【编写】易江林【审核】龚永清(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工科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为很多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有活力的带头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先导.
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和知识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课.
学习《大学物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工程技术素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力.
学习《大学物理》,一方面为大学生构建必备的科学知识基础,为其专业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作为"终身学习"建立扎实的理论根基.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1.
通过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
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的理解且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物理辅助教学软件、仿真实验以及设计实验等途径,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本质、建立物理图象或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理想的物理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分析、研究和定量计算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三部分热学12.
气体动理论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统计规律,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的内能,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真实气体的范得瓦耳斯方程.

13.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定值过程(等容、等压、等温)的应用,绝热过程,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熵的概念.
第四部分振动和波动14.
第十五章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及其特性,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描述,简谐振动实例(弹簧振子,单摆、复摆),简谐振动的能量,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简介,简谐振动的合成.
15.
机械波基础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简谐波的特征,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波动微分方程,波的能量和能流,声波,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第五部分波动光学16.
波动光学电磁振荡,光的电磁理论,光源,光波的叠加,相干光的获得,半波损失,光程和光程差,薄膜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衍射光栅和光栅光谱,自然光和线偏振光,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时产生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双折射现象.

第六部分量子力学基础17.
量子力学基础热辐射,普朗克—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光电效应,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微粒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薛定谔方程,一维定态问题,氢原子,量子力学描述,电子自旋,晶体结构和晶体分类,固体的能带,半导体,激光技术.

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1.
掌握:属较高要求.
对掌握的内容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应用.
2.
理解:属一般要求,对理解的内容应明了,并能用以计算分析有关问题,对于那些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不要求会推导.
3.
了解:属较低要求,对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要求定量计算,但要求能运用公式定性地说明问题或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掌握的内容: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定值过程的应用;简谐振动及其特性,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描述,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简谐波的特征,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光的相干性,相干光的获得,光程和光程差,薄膜干涉,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自然光和线偏振光,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时产生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普朗克—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光电效应,微粒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理解的内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绝热过程,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惠更斯原理,波的能量和能流,驻波,半波损失;光的电磁理论,迈克尔逊干涉仪,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衍射光栅和光栅光谱.
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真实气体的范得瓦耳斯方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熵的概念;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波动微分方程,声波,多普勒效应;电磁振荡,双折射现象,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偏振光的干涉,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薛定谔方程,一维定态问题,氢原子、量子力学描述,电子自旋,晶体结构和晶体分类,固体的能带,半导体,激光技术.

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定值过程的应用;简谐振动及其特性,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描述,简谐振动实例,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波的干涉;相干光的获得,光程和光程差,半波损失,薄膜干涉,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衍射光栅和光栅光谱;普朗克—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光电效应,微粒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难点: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定值过程的应用,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描述,简谐振动的合成,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波的干涉,相干光的获得,光程和光程差,薄膜干涉,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衍射光栅和光栅光谱,微粒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主要针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实验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负责,还可做仿真实验;上机主要安排利用天空网站开展网络教学、学习、辅导和答疑.
(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包括双语教学),课余时间可利用天空网站开展网络教学、学习、辅导;以和学生面对面答疑为主;每次课布置作业2~4道题,至少批改三分之一.
(七)考核办法统一命题,考教分离,流水方式阅卷;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定的被比例计总评成绩.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吴百诗,《大学物理基础》(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2.
马文蔚,《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一、二、三、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4.
赵凯华,《力学》、《热学》、《量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5.
朱荣华,《基础物理学》(一、二、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习题课实验上机其他12气体动理论64213热力学基础86214机械振动43115机械波基础64216波动光学1412217量子力学基础1082总计483711(十)其他说明《大学物理》A2(48学时),大二上学期开设.
【课程编号】110056理论力学TheoreticalMechanics【学分】4【学时】64【编写】杨加明【审核】彭迎风(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及飞行器动力工程等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理论力学是上述各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的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和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而需要用到理论力学的后续课程有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断裂力学和机械原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总的要求和目标是: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有较系统的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具体为:1.
静力学(1)掌握5个重要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隔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
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
(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6)会通过计算和查表求出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体)的形心和重心.
2.
运动学(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定义和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法.

(3)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能熟练地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问题.
会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了解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
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会对常见的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会利用基点法求解平面运动的加速度问题.
3.
动力学(1)会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会求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2)掌握并能熟练地计算动力学中各类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3)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会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简单形状的转动惯量.
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5)会计算惯性力,掌握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
会应用达朗伯尔原理(动静法)求解刚体作平动,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简单的平面运动的动力学问题,了解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概念.

(6)了解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四)教学内容1.
静力学(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刚体、力和平衡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反力.
静力学公理,力的可传性定理,三力汇交平衡定理.
取分离体和画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等效力系,力系的合力,力在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汇交力系合成和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3)力偶及平面力偶理论力矩的概念与计算,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及其计算.
力的平移定理.
合力矩定理.
(4)平面一般力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简化的各种情况以及平衡条件,单个物体或物系的平衡问题的计算方法,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5)摩擦静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滑动摩擦力、动滑动摩擦力的理论,摩擦角、自锁、滚动摩阻的概念,存在摩擦时物体及物系平衡问题的计算方法.
(6)空间力系和重心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空间力偶理论,(空间力系的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对点之矩与过该点的力对轴之矩的关系,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物体重心的一般公式及均质物体重心坐标公式,分割法和负面积法.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隔离体),力的投影和力矩的计算.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组合法求物体的重心.
难点:物体系统(含摩擦)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方程的建立.
2.
运动学(1)点的运动学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点的运动方程,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
(2)刚体基本运动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概念,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之间关系.
(3)点的合成运动点的绝对、相对和牵连运动,静参考系和动参考系,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科氏加速度,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4)刚体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及其运动方程,基点,速度瞬心,瞬时转动,瞬时平动.
平面运动分解成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求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
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基点法求加速度).

重点: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及计算.
难点:动点与动系的选择,三种运动(相对、牵连和绝对运动)的分析及加速度计算,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3.
动力学(1)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惯性参考系,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2)动量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力的冲量,质心.
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3)动量矩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及其计算,转动惯量,回转半径.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定律,平行移轴公式,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4)动能定理力的功,动能,有势力,势能.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理.
(5)达朗伯原理惯性力,惯性力系的简化,静平衡和动平衡,质点与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6)虚位移原理约束分类和约束方程,虚位移,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重点:机械作用量(冲量、力矩和功)和机械运动量(动量、动量矩和动能)的计算方法,惯性力的计算,达朗伯原理,质点系动力学普遍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运动学定理的综合应用.
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时的惯性力的简化.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无)(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部分班级用双语教学.
习题为课本上的作业,每堂课(2节课)一般3~4道习题,一般批改1/2.
此外,还需要上10~12学时的课堂习题课.

(七)考核办法考核主要为期终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一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80~85%;而平时作业成绩占15-2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哈工大理力教研室编:《理论力学》(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版.
2.
郝桐生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3.
同济大学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理论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它实践(习题课)1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6422平面汇交力系223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224平面一般力系6425摩擦226空间力系和重心447点的运动学228刚体的基本运动229点的合成运动64210刚体的平面运动64211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2212动量定理2213动量矩定理642(动量和动量矩定理)14动能定理4415达朗伯原理64216虚位移原理4417机动22合计645212【课程编号】110052材料力学StrengthofMaterials【学分】5【学时】80【编写】严超华【审核】杨加明(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及飞行器动力工程等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材料力学是机械类、土建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掌握构件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在工科教育中有重要地位,它前接理论力学与高等数学,后接机械设计、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后续课程;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本课程相关联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及有关的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是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而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等课程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理论、动静法知识和高等数学的分析计算方法特别是微积分为材料力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材料力学又为后继的机械设计等课程提供了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实用分析方法.

学习材料力学的目的在于使设计制造出来的结构物(机械、武器、车辆、船舶、导弹、卫星、飞船、房屋、桥梁、堤坝、隧道等)能够既安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又经济、轻便和耐久.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体静力平衡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的分析方法;掌握构件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对于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工程中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实验力学分析方法,具备实验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砼结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材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内容1.
绪论(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
(2)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
拉伸、压缩与剪切(1)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斜截面上的应力.
(2)材料在拉、压时的机械性能,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3)拉、压杆的变形.
虎克定律.
应力集中概念.
(4)剪切概念及其实用计算.
挤压概念及其实用计算.
(5)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
重点:材料在拉、压时的机械性能,拉压杆的应力与变形计算.
难点:节点位移计算.
3.
扭转(1)圆轴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扭矩图和应力计算.
强度条件.
(2)变形计算及刚度条件.
(3)*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非圆截面杆的扭转概念.
重点:圆轴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图,圆轴扭转强度、变形与刚度计算.
4.
弯曲内力(1)梁的平面弯曲概念和实例.
梁的基本受力形式及受力简图.
(2)剪力及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3)载荷、剪力、弯矩间微分关系及其应用.
(4)*迭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5)平面刚架与平面曲杆的内力图.
重点:直梁的剪力及弯矩方程,剪力与弯矩图的绘制.
难点:利用微分关系绘制剪力与弯矩图.
5.
弯曲应力(1)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其正应力强度条件(横力弯曲).
(2)短梁、工字梁、圆截面梁的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其剪应力强度条件.
(3)提高梁的强度措施.
(4)*实体梁的平面弯曲条件及开囗薄壁杆的弯曲中心概念及平面弯曲条件.
重点: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
难点:弯曲剪应力及弯曲中心计算.
6.
弯曲变形(1)梁的挠度和转角,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用积分法和迭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2)梁的弯曲刚度计算及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重点:梁的变形计算.
难点:逐段刚化法.
7.
应力状态及应变状态分析、强度理论(1)一点的应力状态概念,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应力圆法).
主平面、主应力、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
(2)*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
(3)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比能,强度理论概念和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
重点: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
难点: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胡克定律、应变分析.
8.
组合变形(1)组合变形的概念,组合变形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组合变形问题强度计算的内容和步骤.
(2)斜弯曲、拉(压)和弯曲组合变形、偏心拉压、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重点:组合变形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拉(压)弯组合变形、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难点:双向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9.
压杆稳定(1)压杆稳定的概念.
不同支座条件下的压杆临界载荷计算.
(2)临界应力总图.
(3)压杆稳定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重点:柔度概念,压杆稳定计算.
难点:大、中、小柔度杆的判定.
10.
动载荷(1)动载荷概念、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应力计算及强度计算.
(2)冲击时的应力、变形及强度计算.
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冲击韧性.
重点:冲击时的应力及变形计算.
难点:动荷系数的计算.
11.
交变应力和疲劳强度(1)交变应力的概念及疲劳破坏.
循环特征、持久极限及测定.
(2)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持久极限曲线及其简化.
对称及不对称以及弯扭组合交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重点:交变应力及疲劳破坏的概念,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
12.
能量方法(1)杆件在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下的变形能的计算、功能原理.
(2)卡氏定理、莫尔定理、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
重点:卡氏定理、莫尔定理的应用.
难点:四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13.
超静定结构(1)静不定系统的概念.
(2)用变形比较法和力法解静不定问题、力法正则方程.
(3)结构对称性的应用.
重点:变形比较法和力法解静不定问题.
难点:力法正则方程.
附.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1)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积.
(2)平行移轴公式、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形心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轴.
重点: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半径,平行移轴公式.
难点:形心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轴的概念及计算.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材料力学实验是一门学科基础课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实践能力,强化工程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材料力学实验可加深对材料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应用实验的手段与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建立力学模型或修正完善力学模型的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材料力学实验环节,掌握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方法,了解验证力学理论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应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学时为10学时,另有设计型与综合型实验做为开放实验供学生选作;其时间安排应略微滞后于理论教学.
实验内容见下表.

实验编号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备注1拉伸实验2验证性必做2压缩与扭转实验2验证性必做3弹性常数E、的测定2设计性必选其14弹性常数G的测定2设计性5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变形测试2综合性必做6电测组桥实验2设计性必选其17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试2综合性8压杆稳定实验2综合性9冲击实验1验证性选做10光弹性实验3设计性选做合计20必修学时:10h(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教学手段:多媒体与黑板书写相结合;教学方法:启发式与研究式相结合.
要求完成150道习题,其中50道左右习题在课堂上完成.
课后习题批改率不低于1/2.
(七)考核办法考核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笔试)*80%.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刘鸿文编,《材料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4版.
2.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3.
单辉祖编著,《材料力学》(Ⅰ、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
4.
邱棣华主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5.
刘庆潭主编,《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
范钦珊主编,《工程力学教程》(1、2、3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习题课实验其它实践1绪论222拉伸、压缩与剪切128423扭转6424弯曲内力6425弯曲应力75116弯曲变形5417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9728组合变形7529压杆稳定3310动载荷53211交变应力3312能量方法76113超静定系统64214平面图形几何性质22合计80581012(十)其他说明学时分配表中的实验项目应以(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中的材料力学实验内容为准.
课程编号】110055工程力学EngineeringMechanics【学分】5【学时】80【编写】彭迎风【审核】杨加明(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工程技术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力学知识,因此本课程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自然界以及各种工程中机械运动和物体内在表现的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为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力学理论基础.

工程力学前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工程制图,后接机械设计基础,甚至在金属材料、金属切削原理、刀具夹具设计、模具设计、压力容器等有关专业课程中也有着实际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及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的分析方法,掌握处理机械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力学问题,为学习后继的有关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将来搞科研工作准备条件.

(2)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系统完整,理论和实验并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又是工科学生接触工程问题的第一门课程,它除了要教给学生力学的基本理论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观点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

(3)学习本课程有助与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严肃、严格、严谨的优良作风.
(四)教学内容1.
理论力学部分静力学(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刚体、力和力系、合力与分力、力的内、外效应,平衡、约束和约束反力.
静力学公理、力多边形法则、分离体和受力图.
(2)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力在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对点之矩、力线平移定理、合力矩定理、主矢和主矩、力偶、力偶矩、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方程、平衡方程的应用、物系的平衡、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滑动摩擦及其平衡问题.

(3)空间力系: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和力对点之矩矢及其关系,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平行力系的中心及物体的重心.
重点:受力图,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的应用,轴系零件支反力的求解.
难点: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
2.
材料力学部分(1)材料力学(变形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性质和任务,力的内效应,变形固体(金属材料)及其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2)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受力特点与变形特点,内力(轴力)图,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斜截面上的应力,单向虎克定律,泊松比,变形计算和简单杆系的节点位移计算,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简单拉(压)杆系的静不定问题及其变形图,拉(压)杆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
剪切与挤压的有关概念,剪切与挤压的实用应力计算与强度计算.

(3)圆轴扭转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外力偶矩的换算及扭矩图,纯剪切与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律,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分布规律,剪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以及其应用,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的主要措施.
矩形等非圆截面的扭转剪应力的分布规律.

(4)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静矩,形心,惯性矩与惯性积,极惯性矩,平行轴定理,常用截面图形的惯性矩(5)弯曲内力与弯曲应力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计算简图,梁的内力,内力方程和内力图,用q、Q、M之间的微分关系绘制Q、M图,对称弯曲梁的横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计算及其分布规律,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

(6)梁的弯曲变形弯曲变形的概念,挠度与转角,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求梁的变形,迭加原理,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校核及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梁的简单静不定问题的解法——变形比较法(迭加原理的应用).

(7)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一点的应力状态的概念,单元体,主应力,主平面,应力状态分类,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与应力圆,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概念及其应用.
(8)动载荷和交变应力构件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冲击应力,自由落体冲击应力,动荷放大系数以及强度条件.
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材料的持久极限及测定方法(S—N曲线),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9)压杆稳定压杆稳定的有关概念,临界力,欧拉公式,两端铰支及其他支承条件下的杆件临界力的计算,临界应力与柔度,临界应力总图(欧拉公式适用范围),压杆稳定性的校核.
重点:变形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内力),各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的应用以及压杆稳定性校核,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一般分析方法构件(迭加原理的应用),压杆稳定和动载荷,梁的一次静不定问题.

难点:弯曲内力图,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用变形比较法求解梁的一次静不定问题等.
3.
实验部分(1)材料在拉(压)情况下的机械性能实验原理及方法(2)扭转实验及E、G的实测实验(3)弯曲正应力测量实验和梁的弯曲变形测量实验(4)主应力测量和桥路实验实验要求:熟练掌握测定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了解电阻应变测量的基本原理及电桥组桥的基本原理.
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五)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课程有4次实验,各次实验要求与实验大纲一致,实验内容如下:1.
轴向拉伸与压缩(2学时)2.
扭转(2学时)3.
弯曲变形(2学时)4.
组合变形(2学时)(六)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课程的多媒体教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工程实例的直观化、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习题的形式以布置课后练习题为主,并辅以适当的课堂练习.
习题量为130~150道,具体分配如下:(1)静力学40~50道(2)材料力学90~100道批改习题量占总习题量的50%以上.
(七)考核办法本课程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以及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实验和平时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15%.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哈工大主编:《简明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刘鸿文主编:《简明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单辉祖和谢传锋合编:《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九)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它实践(习题课)1静力学基础6422平面力系10823空间力系444材料力学绪论225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129216扭转6427平面图形几何性质228弯曲内力6429弯曲应力64210弯曲变形632111应力状态分析87112组合变形64213动载荷2214压杆稳定44合计8061811【课程编号】030144化工制图AChemicalEngineeringDrawing(A)【学分】3【学时】48【编写】鲁宇明【审核】张桂梅(一)授课对象本科四年制环境工程及应用化学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基本要求适用于高等学校本专科四年制化学工程、应用化学专业,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它介绍了化工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化工制图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分投影制图、制图基础和化工设备图三部分,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化工专业图样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投影原理图示空间物体的初步能力;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和化工图样的能力;掌握化工设备结构特点及表达特点,化工设备特的绘制与阅读;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1.
制图基本知识和绘图方法(1)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简介现行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的一般规定和尺寸注法.
(3)圆弧连接画法.
(4)平面图形画法.
重点:正投影的基本性质;点、线、面的投影;基本立体的投影和画法.
难点: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
投影制图(1)正投影基本理论,点、直线、平面投影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表示法.
(3)平面截切简单的平面立体、圆柱体、圆锥体和圆球体时截交线的画法.
(截平面为特殊位置).
(4)圆柱与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简化画法;两等直径圆柱正交、同轴回转体相交时交线投影的画法.
(5)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读图方法及尺寸注法.
(6)轴测投影图(7)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向视图.
(8)剖视图——平行于投影面的单一平面剖切为主,并介绍相交两平面剖切,平行平面剖切.
(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
(9)简介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表达机件的其他规定画法.
重点:投影的基本理论基本立体的投影组合体的阅读和绘制机件的表达方法中单一剖切平面的剖示图难点:基本立体截切、相交的交线画法由三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以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剖视图的基本概念及画法3.
专业工程图样(1)标准件和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设备图中焊缝的阅读与绘制.
(2)零件图①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③简介图样上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标注.
④测绘和阅读较简单零件的零件图,具有选择视图的初步能力.
⑤(3)装配图①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②装配图表达方法: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③简介装配图中的尺寸、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4)化工设备图.
①化工设备中标准化通用零部件简介②典型设备中常用零部件简介③几种常见化工零件形体的画法.
④阅读化工设备图,绘制简单化工设备.
重点: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典型零件的绘制和表达;装配图的表达方法以及阅读装配图;典型化工设备中常用零部件的作用和特点以及画法阅读化工设备图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螺纹连接画法焊缝符号的标注零部件分析化工设备图的阅读(五)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方式应坚持课堂讲授和练习并重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授课效果,遵循形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挂图、幻灯、录像、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想统一.

教师布置的习题应少而精、针对性强.
使得学生通过做练习,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及绘制和阅读机械和化工专业图样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期间,应完成如下作业:1、A3图纸5张.
内容包括:圆弧连接(A3)、组合体视图(A3)、机件的表达(A3)、零件图(A3)、化工专业图样(A3).
(六)考核办法平时考核(作业成绩、绘图成绩和出勤)+期末考试(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
武汉大学化学系化工教研室编:《化工制图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李丽主编:《现代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左宗义、冯开平主编:《工程制图习题集》,2007.
(八)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上机其他实践1制图基本知识4222正投影基本理论443立体的投影444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绘制及尺寸注法8625轴测投影图226机件的表达方法6427标准件和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视图448零件图的阅读和绘制6429装配图的阅读和绘制4410化工设备图的阅读和绘制642合计483810(九)其他说明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专业从中选择适当的内容或增加部分内容进行调节,以便更新内容,适当扩大知识面.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对基础理论部分没有强调其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而制定的.

腾讯云爆款秒杀:1C2G5M服务器38元/年,CDN流量包6元起

农历春节将至,腾讯云开启了热门爆款云产品首单特惠秒杀活动,上海/北京/广州1核2G云服务器首年仅38元起,上架了新的首单优惠活动,每天三场秒杀,长期有效,其中轻量应用服务器2G内存5M带宽仅需年费38元起,其他产品比如CDN流量包、短信包、MySQL、直播流量包、标准存储等等产品也参与活动,腾讯云官网已注册且完成实名认证的国内站用户均可参与。活动页面:https://cloud.tencent.c...

物语云-VPS-美国洛杉矶VPS无限流量云windows大带宽100M不限流量 26/月起

物语云计算怎么样?物语云计算(MonogatariCloud)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老牌国人商家,主营国内游戏高防独服业务,拥有多家机房资源,产品质量过硬,颇有一定口碑。本次带来的是特惠活动为美国洛杉矶Cera机房的不限流量大带宽VPS,去程直连回程4837,支持免费安装Windows系统。值得注意的是,物语云采用的虚拟化技术为Hyper-v,因此并不会超售超开。一、物语云官网点击此处进入物语云...

月神科技 国内上新成都高防 全场八折促销续费同价!

月神科技是由江西月神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一家自营云产品的IDC服务商,提供香港安畅、香港沙田、美国CERA、成都电信等机房资源,月神科技有自己的用户群和拥有创宇认证,并且也有电商企业将业务架设在月神科技的平台上。本次带来的是全场八折促销,续费同价。并且上新了国内成都高防服务器,单机100G集群1.2T真实防御,上层屏蔽UDP,可定制CC策略。非常适合网站用户。官方网站:https://www.ysi...

xp操作系统为你推荐
蓝瘦香菇被抢注有没有恶心蓝瘦香菇这两词的。12306崩溃亲们,为什么12306手机订票系统打不开,显示网络异常,www.55125.cn如何登录www.jbjy.cnwww.299pp.com免费PP电影哪个网站可以看啊www.hyyan.comdota屠夫怎么玩?从初期到后期的装备是什么?dadi.tv电视机如何从iptv转换成tv?www.175qq.com请帮我设计个网名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分析的考虑思路是怎样的,哪个数据是最重要的222cc.com怎样开通网站啊猴山条约猴山条约是怎么回事啊?有知道的吗?
英文域名 高防dns 云网数据 香港vps99idc 息壤备案 windows主机 linkcloud 128m内存 免费cdn加速 win8.1企业版升级win10 NetSpeeder 阿里云代金券 美国php空间 嘉洲服务器 空间论坛 169邮箱 免费美国空间 国外ip加速器 raid10 cloudlink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