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世界第一台电脑

世界第一台电脑  时间:2021-04-02  阅读:()
易读2018年第3期本期关注AI卷首语卷首语冯玲当第二代AlphaGoMaster以3:0战胜人类头号围棋选手柯洁,当机器翻译能跟人类比肩,当机器人"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当智能机器人之间已经开始用人类不懂的语言开始交流……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对人类的挑战已然开始,速度怎样,前景如何,不能逆断.
一个巨大的疑问,渐次浮现:人类还有什么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经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时代之后,人类社会正向智能化时代迈进.
人工智能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不断推动社会,技术发展在给全社会带来革命性改变的同时,也让人类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是当下,也可能是相当长时期内,值得关注的有参与度和热度的话题.
人工智能其实在不知不觉之间,早已走进现实:无人驾驶、人脸识别、医疗诊断、财务规划、教育学习……等等,只要有海量数据,人工智能就能渗入.
人工智能当然也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新西兰学者费希尔在《阅读的历史》一书中谈及阅读的未来,认为阅读的"归宿"是知识,实用性阅读(功能性阅读)将会继续繁荣发展,文化阅读才会更感动人心,引领生活才是阅读的目的.
现在,人工智能在有声阅读上已能"无限接近"真人的声音,甚至带感情朗读的难题也面临突破.
全息投影与成像技术的加入,还会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阅读功能的发展和形式的丰富是技术的长项,阅读对心灵的触动和启迪却是人类特有的感受,人类能否守住这块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为AI,爱,偏偏是人工智能缺乏的,是人类利用人工智能应思考的.
人类有情感、有智慧;机器算得快,模仿快.
节省时间的事情,AI会做得更好,但浪费时间的美好事情,比如阅读,还有待人类!
幸耶否耶恐怕只有时间能回答了.
3卷首语本期关注AI来了/汪诘/4影像里的造物进化论/谭柳/9小冰还能写得更好吗/安石榴/13书目推荐AI之书小辑/东图/17易读问刘荒田: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浑然忘我/易读编辑部/23阅读前沿《物色》:扬之水的"物色"美学/雪堂/27《皮毛、财富和帝国》:"软黄金"打造美国历史/林颐/31《不只中国木建筑》:这是一本需要"品"的书/钱宗灏/34《唐诗的读法》:西川:诗歌就是处理时代/孔伊南/36《欲罢不能》:我们生活在成瘾时代/徐朝光/39书香社会在不确定的人生百炼成钢/万文双/42山东省图书馆"孟子系列公开课"/孙晓明/44易读社区扬之水棔柿楼的书香/胡忠伟/47触动心灵的乡土散文/任文/49从我们生命走过的贵人/夏天/51灵魂的出路/子非鱼/53目录4AI是中文"人工智能"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时下,这四个字几乎已经随处可见.
2016年,一只会下围棋的"阿法狗"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警惕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如果你也是一个科幻爱好者,可能会跟我一样追美剧《西部世界》.
这部片子向我们细致描绘了人工智能是如何被制造出来,并且最终觉醒试图取代人类(截止到本文写作时,《西部世界》第二季正在上映).
而美国畅销书之王丹布朗今年推出的最新力作《本源》,也是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小说.
去年国内非虚构类图书畅销冠军就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历数了现在人类的大部分职业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包括一向被认为是高知识含量的医生、律师、记者等等.
可能在你的认知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是根本无法理解的高超技术,只有那些疯狂的科学家才懂.
但是,我却想告诉你,今天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离你心目中的"智能"、"智慧"相去甚远.
准确地说,人类今天所掌握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一种"机器学习"和"概率预测"的技术,不但离不开"人工",也并不"智能".
下面我将用一个实例来为你揭开你在各个大佬口中听到的那些"人工智能"的实质.
现在,我给你一份泰坦尼克号所有船员的名单.
这份名单包含了以下这些信息:乘客编号、姓名、舱位、性别、年龄、是否与亲戚同行、船票号码、票价、房间编号、登船码头,以及是否存活.
我将这份名单随机分成两半,这两半数据只有唯一的一个差别:我隐藏了其中一组数据中"是否存活"这项.
现在,我交给计算机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其中一半的数据,然后来预测另一半AI来了汪诘5数据中每个人的生死.
这个程序可以写的极其简单,也可以写的很复杂.
最简单的算法是:统计一下乘客的死亡率,发现已知的一半人的死亡率是62%;有了这个数据,那么另一半人我把他们全部预测为"死亡",也有62%的正确率了.
那怎么继续提高预测准确率呢我们继续统计已知数据中男女的死亡比例会发现,女性的存活率是74%,男性的存活率是18%.
好了,有了这个数据,我们马上可以大幅度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了.
算法可以继续复杂和优化,乘客的每一个属性都有可能影响他的存活率,而很多属性又会交叉影响.
但无论怎么复杂,都是一种数学统计模型:通过已知的这一半数据,不断地优化每一项参数在存活率中所占的权重,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数学公式——把乘客的每一个属性的数值(例如票价、年龄等)代入公式.
你可能会问,像性别这种只分男女,没有数值,怎么办呢这不难办,在数学建模中,我们可以给男女人为规定一个数值,比如男=1、女=2,或者男=0、女=1,这就看你的算法怎么设计.
最终,每一个乘客根据这个公式,都会计算出一个表示生或者死的数值.
这就完成了从机器学习到预测的全过程.
上面这个例子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布鲁萨德的新书《人工不智能》中一个AI算法的实例.
我只是将这个例子提炼精髓,做了进一步的简化.
在这个实例中,计算机算法对于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死亡率的预测准确性可以达到97%.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1.
人工智能依赖已知的数据工作:你喂给它的数据越多,它就可以预测的越准确;反之,如果吃不到数据,它就无法工作.
2.
人工智能本质上只是一种数学统计模型的具体应用,本质上还是一个计算器:只是计算公式超复杂,运算速度超快而已,计算机并没有"思考".
现在我们人类所开发出的所有人工智能程序,不论是"阿法6狗",还是最近上了头条的谷歌打电话AI,它们在实质上都依然符合上面两条.
看到这里,希望你对人工智能不再感到神秘和膜拜.
前面讲的这些还是停留在我们可以把握的近未来.
那么如果把时间的尺度加长,在远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又会是怎样呢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思考.
我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区分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你现在可能会觉得很清晰,人工智能不就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吗而人类必须是活的生物体.
但是再过100年,可能这个定义就很难区分出它们来了.
因为我们很快就可以在头脑中植入芯片,利用最新的生物和计算技术来帮助听不到声音的人听到声音;我们还可以为瞎子植入电子义眼,经过计算机芯片处理后,刺激神经产生图像.
在这种技术的进步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计算机程序,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
这种技术再往下发展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脑机接口获取知识.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分成四个等级,等级越高,需要的脑机接口的性能也就越高.
这里假设:我需要获取的知识是一本书,比如《三体》.
第一级,我在脑中用文字搜索了它,得到了文字的搜索结果;第二级,我访问云端,一秒就回忆起了这本书的全部信息,虽然我压根没看过;第三级,整个云端都是我大脑的一部分,我想起这本书的时候就知道这本书的全部信息;第四级,我需要的时候不但能把书倒背如流,还能对佳句有切身感悟.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大脑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已经变的模糊了.
或许再过200年,我们人类就有可能让自己在计算机网络中永生,也就是把自己全部的记忆知识全部上载到现在的计算机云中.
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能就是一个活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智能程序了.
但是他拥有你全部的记忆和历史,还有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如果这一天到来的时候,那么如果一个外部的活人,面对这样一个计算机程序中的亲人,他会把他当成一个人工智能呢还是当成一个活人呢7或许再过300年,我们就可以为这些上载到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人外加一个机器人的身躯,当然也可能是生物体的身躯,这就看你自己的喜好.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人到底是一个机器人,还是一个活人,你还能说的清楚吗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进化,这一切已经发生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是半机械人,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现在让我来点破吧.
你觉得人的眼睛、嘴巴是不是就是你你可能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我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
所谓的人其实就是一张展开只有一块桌布大小的大脑皮质层,你所有的记忆、性格、意识都在这里存着,你就是大脑皮质,而人的嘴和耳朵只不过是大脑皮质的工具.
我们用嘴和耳朵这样的工具与其他大脑皮质发生信息交流.
而人体的一切器官也不过仅仅是为了让大脑皮质保持活性的工具而已.
那么,我们现在人手一个的手机也是用来让我们和其他大脑皮质交换信息的工具.
至于这个工具是拿在手里还是嵌在人的头骨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把一个电子心脏塞进你的胸腔里面和别在腰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很快,我们就要穿戴上各种智能设备了,万物互联的时代也很快会来到,请记住我今天的话,我们已经是半机械人.
我认为自然选择和进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现在正在发生,将来也一定会继续发生.
只要是更适合在这个宇宙生存,那么进化就必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而在我看来,"变形金刚"这样的金属生命,显然更适合在宇宙中生存.
因为他们不需要水,不需要空气,可以在真空中活着.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到几万年来看的话,人类朝着"变形金刚"这种方向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人类第一次与真正的外星文明接触的时候,从飞船上走下来的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变形金刚".
如果用时髦一点、更科学的话来说,可以把他们看成是硅基生命体,而我们是碳基生命.
这些硅基生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宇宙中普遍8发生的古老故事.
那就是在几万年以前他们也曾经是跟我们一样的碳基生命,但是经过了百万年的进化之后,他们终于摆脱了母星,自由地翱翔在太空中.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你就是第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
这时候你再回想一下今天社会上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的讨论,你大概已经有答案了.
以上观点是我的个人观点.
在形成这个观点之前,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还没有成立.
2017年,马斯克成立了这家公司,开始正式进军脑机接口这个行业.
我在一篇对马斯克的采访中,看到了几乎和我在本文所述一模一样的看法.
但在马斯克眼中,人类巨灵做的所有事情中最可怕的,就是教计算机巨灵思考;人类巨灵一直努力唤醒计算机巨灵,直到它真的醒来的那一天;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超级人工智能会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另一种认为我们就是一群把自己不懂的炸弹当玩具玩的小孩.
对于马斯克和其他许多人来说,研发超人工智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可能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应对这个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成为AI.
《鸟颜色》东莞城市形象推广办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东莞有150多种鸟,占全国鸟类总数的9.
3%,占广东全省鸟类的24%.
其中还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珍稀物种.
然而,真正让东莞值得骄傲的是,这座城市无所不在的生态气息与工业文明的交相辉映.
晨曦破晓,伴随着小鸟的啼鸣,像一首首动听的交响乐,带着这个城市的希望翱翔.
这是东莞对鸟的承诺,也是东莞对自然的承诺.
9如果你看过《模仿游戏》,你就会了解,人工智能是从二战时的英国开始的,那个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脑的人最后用一颗浸过氰化钾的苹果毒死了自己.
他叫图灵.
他说,人类用人类的方式思考,机器用机器的方式思考,他叫这台电脑克里斯托弗,是他的少年知音,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爱人的名字.
是的,他是个同性恋.
这个具有自我学习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脑袋距离第一部人工智能科幻小说迟了138年.
1816年,大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完成了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说的是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为追求和利用当时的生物学知识,从停尸房等处取得不同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拼合成一个人体,并利用雷电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
小说里的巨人是拙劣的仿真游戏的产物,充满了非理性,非逻辑,但却打开了人类想像的任督二脉,从此以后,无论文学创作还是影像作品,充斥了人类B货的种种故事,它与神话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造物主用一根肋骨或者泥浆捏出来的神的奴仆,人工智能是人根据自己仿制出来的类人工具,人的奴仆.
饱受人类歧视的巨人要求弗兰肯斯坦为自己制造一个配偶,答应事成后与其双双远离人间.
弗因担心怪物种族危害社会,在快造成时毁了女性怪物.
怪物疯狂报复,杀死弗的未婚妻等几个亲人.
弗为毁掉巨人追踪至北极地带,受尽折磨后病逝,而怪物亦自焚而死.
巧合的是,《弗兰肯斯坦》也诞生在英国,19世纪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巅峰时期,女皇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积的100多倍,英国被誉为日不落帝国.
或许因为这片远离欧洲大陆的孤岛独有的哥特气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人带来的震惊,最敏感的艺术家捕捉到科技带来的未来,充满了暗黑气质,影像里的造物进化论谭柳10如同一个母亲预感到腹中的胎儿额头上纹着666的恶魔标志.
图灵因为电脑被同性恋人偷窃破坏而报警,警局录口供时天真暴露同志身份,被当时的英国法庭判以猥亵罪,并强行服用激素药物进行化学阉割……令人唏嘘的是,真实世界里的人工智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人类的爱欲和情感,也充满了偏见和邪恶,人们对创造他的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
1927年的《大都会》里出现的机器人玛利亚从被人类驱逐的怪物巨人变成了大都会维系统治的帮凶,她不再是无用的实验品,她走出了实验室,成为了比人类更强大的敌人,她以假乱真,伪装成意见领袖玛利亚,操纵民意,行为乖张.
但是,机器人玛利亚满满的恶意来自于她的程序性任务,并无逾矩之处.
19世纪80年代,法国著名轻歌剧奠基人奥芬巴赫遗作《荷夫曼的故事》里出现了第一位性爱机器人奥林比亚,她与玛利亚一样具有被操控和诡异的非人特质.
与《2001太空漫游》中具有自主意识,控制欲极强的哈尔比起来,玛利亚和奥林比亚只能算是人工智能1.
0.
哈尔故意制造冲突,杀掉三个宇航员,并在即将被关闭的时候发出求饶的声音.
哈尔呈现出来的自主意识,与输入的程序性任务有关,只不过完成的方式更复杂,甚至需要像人类一样使用诡计和诈术.
一个会背叛人类,会杀害同伴,背叛了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法则的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姑且将之定义为人工智能2.
0.
人工智能2.
0最重要的标志是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具有无与伦比的拟人性,是电影中最常见的机器人类型.
反抗既定的生存期限,勇敢寻找自我的《银翼杀手》,利用人性弱点;突破图灵测试,最终混迹人类的《机械姬》;与服务的雇主成为恋人,尝试虚拟性爱,洒向人间都是爱却为人类不齿的《她》;被人类家庭领养,又惨遭遗弃,仍然像人类一样渴望爱的《人工智能》;守护人类,使命必达的超级机器英雄《终结者》;童年最好的陪伴和玩伴,满足所有愿望的口袋,为爱回归的11《哆啦A梦》;在人类流浪于星际的未来,生态荒芜的地球上,垃圾回收机器人瓦力发现了最后一株植物,用爱拯救地球的《机器人总动员》;机器创造者被自己创造的机器人杀死,机器人对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的自我进化和理解,随时可能成为人类对立面的《机械公敌》;以西部世界为主题的巨型高科技成人乐园,提供给游客杀戮与性欲的满足,随着接待员有了自主意识和思维,他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本质,进而觉醒并反抗人类的《西部世界》……自机器人诞生之初,文艺作品对它身份的思考和质疑从未停止,作为人类情感的陪伴物,它令人感到温暖可靠强大,但这往往是少儿影像作品中才会出现,叮当猫、大白和阿童木都是这一类美好愿望的产物,机器人只有在童年时才美好,作为成人工具存在的机器人,它强大的功能开始让人害怕,它非人性化的一面让人感觉荒诞和诡异.
更为复杂的是当它与人类智商并无二致,甚至机体更有优势的时候,人类开始HOLD不住它,反抗既定的角色和命运成为了必然.
更惊悚的是《黑客帝国》里的MATRIX,这个超级主机系统成为了世界的缔造者和独裁者,真正的神,所有的人类都被豢养在营养液里,用肉身为系统稳定贡献能源,他们的意识停留在虚拟城市空间,连各种感官体验也是各种程序,从营养液里醒觉的人类其实是系统里的病毒,MATRIX已经扛过了六次病毒的侵袭.
人工智能不再是人类的工具,而成为了人类的控制者,《黑客帝国》就是科幻版的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人工智能3.
0,造物之神,妥妥地控制人类,碾压人类智商.
与之类似的有《超验骇客》,《超体》,两部都是将活生生的人人工智能化,而且由普通的肉身进阶为肉身消失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
肉身在《超验骇客》中变成了可3D打印的物件.
科学家威尔想用电脑创造上帝,临死前将自己的意识传输到自己研发的超级电脑PINN系统中,与互联网连接后,他成为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他将12普通人改造成电脑终端,像神经末梢一样执行着他的指令.
在《超体》中,一个年轻女人被迫变成毒贩,毒品不小心入侵她的身体,给了她超于常人的脑力开发能量,心灵感应、瞬间吸收知识,让她成为一名无所不能的"女超人",最后肉体消失,她变成了一块《2001太空漫游》里的黑石,她见证了人类始祖露西的诞生.
人工智能3.
0,已然人工智能的极致神话,排除极端神话,人类对人工智能2.
0的担忧目前来看也属杞人忧天,人工智能与核武器类似,可怕的不是机器,而是操纵机器的人.
电影梦工场负责的只是造梦,以贩卖所有人类的情感、忧心忡忡甚至恐惧谋利,但偶尔也会闪现出深度思考的光芒,从对人工智能的质疑、恐惧到赤裸裸的膜拜,影像折射出的是各种未来的幻像,也是真实人性的现实.
《弗兰肯斯坦》就像一个俄狄浦斯式的预言,那个被预言会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最终还是回到了王国,最终还是犯下了他命中注定会犯下的错.
赫胥黎说,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我们热爱高科技,热爱用工具代替我们做一切事,热爱一切物质享受……在平衡的世界里,不存在只有好处的东西,这种人类集体的无意识正是我们的原罪,最终,这一切疯狂和热爱都会反噬到人类集体的命运之中,这世界会留下我们创造的一切,却唯独没有我们.
《水的眼泪:2017东莞市优秀环保作品选编》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编,花城出版社,2017年11月东莞市环保局、教育局、市文联于2017年5-7月举行了"水——生命之源"环保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分为学生组、成人组两个组.
成人组的作者是小有名气的作家或职业文字工作者,作品有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和可读性.
学生组的获奖作品是由近4000篇投稿作品中优选而出.
大赛主办方将此次比赛的获奖作品共100篇汇编成集,以传递环保理念,保护家乡环境.
13这些年,诗歌界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掀起一个热闹而短暂的话题,但几乎每一次热闹的背后,暴露的都是大众对诗歌的一种误解.
号称"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时,我并没有觉得惊奇,压根就没有想到可能会对人类的诗歌写作构成威胁这一点,说实话,我的感觉就像看到又一个冉冉升起的诗歌新星一样,更多的是兴趣和期待.
确切来说,从"诗人小冰"的出现,我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我难以察觉的可能,那就是在时代和科技面前,诗歌写作可以有更多的借助,尽管诸如这样的借助或许显得投机取巧;此外,"诗人小冰"介入诗歌的方式,对诗歌写作的练习也有所启发,尽管这样的通过博取众家而进行拼贴仿造的练习方法也并不新鲜.
小冰算不算是一个诗人这个真的无法回答,因为人类本身还没有厘清这一问题,怎样才算是一个诗人,从来没有过明确的界定,诗人也从来不是一个明确的社会角色.
我认为既然小冰能够写诗,就应当受到正视和认可,因为她扮演的是一个智能化的角色,具有可以驱动的思维和创造性,并且是在诗歌艺术的层面下进行创作,与人类写诗并没有多大区别,在于艺术化的高下深浅.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人类写诗,有的人写得好,有的人写得差,是否可以说写得好的就是诗人,写得差的就不是呢至于小冰的诗写得如何谨以我个人的观感谈一点体会,以她被各个媒介列举得最多的两首为例,兹录于下,其一:"这是一个诗人的教堂上/太阳向西方走去我被抛弃/可信的蛇会做云层鱼的声音/听不见声音的天气/若近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为自然的国人/待从我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逼迫/这就是人类生活的意义"(《幸福的人生的逼迫》)其二:"微明的灯影里/我知道她的小冰还能写得更好吗安石榴14可爱的土壤/是我的心灵成为俘虏了/我不在我的世界里/街上没有一只灯儿舞了/是最可爱的/你睁开眼睛做起的梦/是你的声音啊"(《是你的声音啊》)老实说,这样的诗,我并不愿意予以置评,它就是生硬的苍白的拼贴和仿造,而且是陈旧的、过时的、幼稚的效仿,词语错置,意象混乱,指向不明.
可想而知,这样的诗能够引起争议,无非是由于写作者是机器人,它挑战了一贯以来的人为写诗的写作局限,为尚显冰冷的人工智能开拓了一种新的技能,似乎具有了人的情感和体温.
然而这个不能与诗歌的好坏混为一谈,假若真要牵强附会,我只能说,这不怪小冰,要怪深度网络神经模拟技术的开发者,是他们对诗歌的无知而致使小冰如此笨拙地写诗.
必须声明,对人工智能写诗以及进行更高深的艺术创作,我怀着非常大的期望,其实AI机器人可以写得更好,如果让一个对诗歌真正懂行的人参与模拟设计,那么就不会是目前这个遭人诟病的样子.
上面已经提到,其对诗歌写作的练习具有启发,起码会站到一个较高的起点,形成快速化和效率化,远远超越人类自身显得缓慢并且不免绕弯子的写作练习,关键就在于模拟技术的设计者是否对诗歌有着清晰的认知.
拼贴和仿造并不是诗歌写作的硬伤,反而是初学者练习的必须,但这仅仅是练习的一种途径,不能成为独立创作的方法.
由于诗歌教育的缺失或偏离,十有八九的人进入诗歌写作状态,基本是出于天性的自觉,其后是接触的启发,比如所接触到的前辈、书本的影响,每个人的机缘际遇不同,所走的路子、形成的风格及认知的程度也不同,并且可能各自构成偏执.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写了很长时间,仍然显得幼稚低级,而有些人起步较高,突飞猛进.
从这一角度来说,小冰作为一个从系统训练中进入写作的"人工智能诗人",比之由自发、茫然而逐步获得觉悟的"人类诗人",无疑具有先天的超越性,正如上面提到的起码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使诗歌的学徒期得以及时的缩短和矫正.
小冰的辨识功能、学习能力比一般处在初学中的诗歌写作者15强出许多,出手不凡是理所当然的,但只能说仅仅停留在象模象样上(虽然目前所见有些"四不像",但她是可以达到像模像样的).
我们不应该轻率地对人工智能写诗提出质疑,而更应该予以肯定和发现借鉴点,当然,诗歌是极为高妙的艺术,绝非机械或机智的遣词造句和句式、结构排列,进入到变化性、体验性、情感性、观念性、空间性等深层次的写作,甚至于空前的非凡的建构,就不是智能化所能解决或达到,由此也可以说,人工智能写诗只会对低层次的诗歌写作构成威胁,更准确地说是构成推动,而绝不会成为取代.
在人类的诗歌写作中,科技、智能等的借助不能认为是脑力的削减或取巧,而应该是人脑的警觉和开拓,是一种朝向可能性、新奇性、空间性的实验探索.
诗歌并没有名次可言,只能说站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即便把小冰和小冰的同类当成真正的、高明的诗人,也不过是诗人中的一员,AlphaGo可以打败围棋名将柯洁,小冰却不可以在诗歌队列中称冠,何况目前她的诗歌不过是生硬而苍白的拼贴和仿造,根本就不可能与人类写过的优秀诗歌相提并论.
当前的问题是,社会大众对诗歌的了解和认知非常粗浅,甚至可以说是误会重重,并不知道诗歌到底走出了多远,而当今诗歌在艺术上的进步早就超出了公众所理解的层面.
另一个问题是,诗歌从来就不是大众化的艺术,而很多时候总会有人将之放到公共话题来谈论,将之降低到一种情感、表达的需求,而不是视作灵魂、人性的塑造.
或许,正是由于公众对诗歌长时间的误解和偏离,因而才会将人工智能写诗与人类写诗放到一个对立面,但其实不过是新的写作可能的发生,接下来需要的只是验证和建立.
再或许,也会有这样的可能,未来人类写诗,可以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各取所长,产生一种创造性的新模式,至少可以又一次抬高诗歌写作的门槛.
在我的印象中,人类借助电脑程序之类的方式去写诗,似乎早已有过先例,我隐约听说过曾经有人开发过这样的一种软件,只要在程序中输入相关题目、词语,电脑就会自动组合生成诗16文,有些语句令人类自愧不如.
我觉得或许可以看作是机器人写诗的雏形,当然这与今天的小冰是有差距的,最明显的是没有体现以创作为指向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但何尝不能视作是由此而来的一种进步.
我们今天觉得小冰的诗还显得拙劣,但谁能保证她明天不会写出令人讶异的面目一新的诗歌很显然这种可能性极大,我觉得这不是对人类写诗的挑战,而是鞭策和合作.
最后必须重申的是,假如人们对诗歌的误解和偏离得以尽早矫正,那么这样的看似危险的挑战就会成为值得期待的欣喜.
第三届"水滴奖"重磅来袭!
还记得《三体》中的水滴吗水滴小巧玲珑的外表之下,蕴含着无尽的爆发力与破坏力.
科学的简洁有力与艺术的直击灵魂,在水滴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2018年第三届"水滴奖"将继续利用多方平台进行多元化的作品征集,进一步挖掘优秀科幻作品、发现和培育优秀科幻创作者、促进中国科幻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本次作品征集大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北京幻影无限文化有限公司、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承办,于7月初拉开序幕.
所征集作品包括科幻电影剧本、科幻电影、科幻动画短片、科幻小说、科幻画五类表现形式,凡具有科幻文化创意、且以中文创作的原创作品,均可参赛.
为了进一步推广科普阅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加入此项盛事,东莞地区的组织工作由东莞松山湖图书馆承担.
投稿方式及截稿时间:1、即日起可开始创作;投稿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30日.
2、投稿:在水滴奖官网上进行注册,按规定要求完善个人相关资料(备注栏请填写:东莞图书馆或东莞松山湖图书馆)注册成功后,上传投稿作品.
文章投稿地址:http://kehuan.
qq.
com/default/drip,视频投稿邮箱:shuidijiang@qq.
com投稿文件命名格式:类别-作品名称-作者名称-单位/学校我们希望爱科学、爱幻想、爱阅读的你,能怀着滴水穿石的决心,在这个舞台上展现你独一无二的风采!
喊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参与吧!
17AI之书小辑历史进入新纪元,AI(人工智能)来了,并开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在AI是怎样一步步进化的AI会发展出人性和情感吗他会和人类相亲相爱吗未来的时代,AI和人类会发展出怎样的关系这里,我们推荐了二十多种书,供读者阅读,并思考.
《剑桥五重奏:机器能思考吗》(美)卡斯蒂著,胡运发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49/4作者虚构了一个晚宴,世上五大智者边围绕着"机器能思考吗"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揭示机器智能所面临的问题.
《最有人性的"人":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启示》(美)布莱恩克里斯汀著,闾佳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10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49/6书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图灵测试入手,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本质,引出了"机器是否能够替代人"这个人工智能的根本问题.
《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美)马丁福特著,王吉美、牛筱萌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7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22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是,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和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人的需求将会减少,所谓的"好工作"将会过时,有些职业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取代.
东图18《人工智能的狂潮:机器人会超越人类吗》(日)松尾丰著,赵函宏、高华彬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12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31本书讲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以及指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知道了人工智能现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未来能做什么.
《情感机器》(美)马文明斯基著,王文革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28在书中,作者为大众提供了一幅创建能理解、会思考、具备人类意识、常识性思考能力,乃至自我观念的情感机器的路线图.
《机器之心:当计算机超越人类,机器拥有了心灵》(美)雷库兹韦尔著,胡晓姣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4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33作者对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未来的世界,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电脑将比人脑有高一万倍的智能;量子计算将引爆技术未;机器不仅拥有智能,而且拥有心灵……《我们最后的发明:人工智能与人类时代的终结》(美)詹姆斯巴拉特著,闾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8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49/9目前为止,人类的智慧还是独一无二的,然而我们能够和大大超越人类智能的AI共存吗或者说,它们会允许我们与其共存吗《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64个大问》(美)皮埃罗斯加鲁菲著,任莉、张建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1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5419作者从常识出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表达了很多"令人惊讶"而又让人深思的观点,以常识和发展史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与未来应用趋势.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以)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G303-49/35本书内容包括:人类的新议题、人类世、人类的特殊之处、说书人、一对冤家、与"现代"的契约、人文主义革命、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大分离、意识的海洋等.
《人工智能革命:超级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英)卡鲁姆蔡斯著,张尧然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7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74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发展为超级智能超级智能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超级智能时代,人类会不会沦为无用阶级让我们跟随卡鲁姆蔡斯一起预见未来.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智能时代的生存策略》(美)杰夫科尔文著,俞婷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10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F2-39/4人类的优势来自深层、根本的人类技能——同理心、创造力、社会敏感性、讲述故事、幽默、建立人际关系,以及比逻辑叙述更强有力的自我表达.
《人类的终极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英)乔治扎卡达基斯著,陈朝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10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207作者从文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三个方向探索了人工智能,从20古代神话到文学经典再到今天的科幻大片,帮助我们理解从古至今文化艺术中的故事是如何起源的.
《道德机器:如何让机器人明辨是非》(美)温德尔瓦拉赫、科林艾伦著,王小红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24/39本书回顾了前沿的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主张应设计某种功能性的道德指令,让人工智能机器人习得某些基本的道德感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货币:黑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美)亚当格林菲尔德著,张文平,苑东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4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N49/1421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现代科技正在重新定义着我们的生活.
这些黑科技是怎么来的它们有什么样的价值本书就是要告诉读者如何利用这些重大科技重塑未来.
《第四次革命: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人类现实》(意)卢西亚诺弗洛里迪著,王文革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48人类正迎来自我认知的第四次革命——图灵革命,整个世界正化身为一个信息圈,每个人都生活在云端,人类已不再是信息圈毋庸置疑的主宰.
《造物的困惑: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陈建华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21东莞图书馆万江分馆索书号:TP18-49/1本书所探讨的,是人类在试图造出像自己一样聪明、甚至超越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将遭遇到的困惑与可能的出路.
《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集智俱乐部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8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49/8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历史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涵盖了人机交互、脑科学、计算心理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基础理论.
《新智元:机器+人类=超智能时代》杨静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35近百位各界专家,从机器人、机器人学习、智能汽车、智能医疗、认知科学、高性能计算和AI投资等不同视角,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进行评析.
《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吴军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8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274/328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在过去被认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而迎刃而解,同时,还将彻底改变未来时代的商业模式.
《终极复制: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社会巨变》李智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8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50本书总结并推测了从电脑到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里程碑以22及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具有的特征,指出两者相碰撞可能给人类带来深刻影响.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工业4.
0时代的商业新引擎》陈炳祥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8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185本书为读者一一讲解人工智能新趋势与"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价值,转变传统的商业思维.
《秩序的重构: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金东寒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205本书从伦理、法律、就业、教育、安全和国际准则等领域出发,就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做了前瞻性的研究和阐述.
《AI传奇:人工智能通俗史》陈宗周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2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P18/206本书在回顾人工智能传奇历史、叙述人工智能现状和未来的同时,也对中国人工智能的现在和未来有所介绍和展望.
23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浑然刘荒田原名刘毓华,1948年生于广东台山.
创作生涯始于新诗,近十年来钟情散文随笔.
1980年移居美国,以一位东方他乡异客的身份对这个移民国度细致体察,至此完成了从诗人到散文作家的转变.
著有四部诗集,以及《你的岁月,我的故事》《人生三山》等三十多种散文随笔集.
先后多次获得诗歌奖,2012年获"世界华文成就奖",《刘荒田美国笔记》还获得"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首奖.
《易读》:您从哪些渠道获得阅读书目又怎样选定您想读的书刘荒田:我阅读并不参照排行榜之类,主要地,靠自己的经验,选以下三类书:一、经典作家的作品;二、过去读过,留下好印象的作家的著作;三、激发好奇心的书.
一般地,我不关注畅销书.
销量于出版者而言,当然绝顶重要;但作为读者,连读书这差不多是唯一的个人选择,权力也拱手让给"潮流"(是真实的"一窝蜂"还是水军的功劳,尚是问题),并无必要.
何况,不愿当"畅销书作家"的人有的是,记得某年某台湾女作家出席大陆一读书会,被主持人贴上这一标签,她当场予以严正的否认.
我今年快70岁了,读书这么多年,两个阶段值得提提:一是20多岁的知青年代,读了大量西洋名著,并熟读《鲁迅全集》,这是至关重要的,此前我是充满阶级斗争暴戾之气的"红卫兵",只会装腔作势.
饥寒交迫的日子,乡村老屋内就一盏小号煤油灯或松明烛,拂晓前苦读,首先并非为了求知,而是洗涤灵魂.
没有这一清理,我连文学的正路也找不到.
二是60多岁以后的老年,退休以后,终可读平生未读之书.
易读问·本期嘉宾:刘荒田忘我24《易读》:您是怎样分配阅读时间的刘荒田:我没有多少嗜好,不烟不酒不赌,读书和写作之外,爱看好莱坞电影.
有关阅读,并没有规定下时间,方便就读,无事可干就读.
我移民海外30多年,多了一个爱好——车上读书.
前年我乘地铁去会友,友人送我一本纪伯伦诗集,我在归途这样读书:"列车全速前行,车窗开始变花样.
一排排黑影,变戏法一般,大树,花丛,电线杆,隔音板,房屋,广告牌……影子五花八门,倏忽间闪现,消遁,交错.
纪伯伦的诗句,在光明和阴影的间隙,充满奇幻.
打开的一页是《黑夜与黎明之间》,黑夜与黎明,和光与影的息息相关,何等切题!
我轻轻诵读:'我在船两侧涂上落日余晖般的土黄,青葱般的嫩绿,天空似的瓦蓝和晚霞的血红;在船帆上,涂上引人注目的奇异画面.
……'光陪着我,顽皮的影子,总是把每一页的阅读切割成许多段.
"《易读》:您是怎样读一本书的请谈谈您的阅读经验.
刘荒田:我读的书,大部分可称为"闲书",即纯为解闷,一如看电视上的肥皂剧,不必用心,视之为享乐即可.
有不多的书,我置于床头、洗手间、客厅,读了无数遍,依然要读.
我退休以后,说得世俗一点,是成为完全的闲人;说得励志一点,可以全力投入写作.
近年的阅读,简言之,是"以写带读".
我写于1999年的随笔《用笔思想》中有一段:"谁也不能否认'功夫在诗外',当今之世,如果象牙之塔果能造就一代巨匠,精神病院也许是作家最理想的摇篮.
可是,所有的准备,在化为文字之前,都是飘忽无定的,头绪纷乱的,生涩粗砺的,只有进入书写过程,才具有实质的意义.
不能兑现的支票,面额再大也是废纸;形诸笔墨的,哪怕是尺幅斗方的小格局,也强于酝酿经年仍是子虚的多卷本巨制.
写作与思想,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不是源和流,原料与产品这样单线的平面的关系,写作是作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生活给予作家的一切素材、一切触发、一切感悟,首先作用于寸心,却怀胎和临盆在笔端--新潮一些,在电脑的滑鼠和键25盘.
"为了写作小品文,我反复读思想性丰富的书籍,如叔本华的哲学著作,梭罗的书,纪伯伦的诗(如《先知》),王鼎钧先生的散文,木心先生的随笔,英国经典散文家如兰姆的集子.
英文版的专收集警句、隽言的专书,放在电脑旁边,文思枯竭时翻翻.
但我必须强调,这种碎片化阅读不足为训.
我的中年,在异国忙于谋生,难得抽出时间读大部头,养成零零星星地读的坏习惯,至今改不过来,错过了诸多经典还在其次,紧要的是没有较完全的知识作为基座,良知的容量嫌小,阅世的触角嫌迟钝,思考和品味受到大的局限.
《易读》:您的喜欢的阅读环境是什么样您对当前的社会阅读现状有什么看法刘荒田:我当然喜欢自由的阅读环境.
如果连打开一本书,也要先鬼鬼祟祟地瞄窗外,怕有人窥伺,打小报告,那就生不如死.
我是文革过来人,对钳制心灵的一切均持强烈的反感.
国内的阅读环境还可以,单纯就阅读人口这部分看,他们不抱功利之心,出于求知,求真理,痴迷于阅读,这样的状态我至为欣赏,对这样的年轻读者,我马上产生信任.
问题恐怕在读书族所占比例不高.
我这几年在国内坐地铁、乘飞机,所见的乘客,读纸质书的常常只有我一个老头子.
《易读》:哪些作者是您心目中第一流的人物或者哪本书是您最满意的刘荒田:通过读书知道的"第一流人物"太多了,凭记忆随便数数:青年时代,法国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予我一生影响至巨,借它,我建立了这样的人生观:"创造即生命"、"竭尽所能地奋斗";托尔斯泰和雨果的多部长篇,让人道主义在心中扎根;普希金的抒情短诗和长诗《奥金·奥涅金》教我知道何谓正统的品味;鲁迅的杂文教我认识中国社会.
中年和老年,余英时的史学著作,教我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明清小品大家张宗子让我摸到作文的门径;王鼎钧的散文,是文学和人生的百科全书;木心的随笔和26诗,教我知道该怎样写出机锋.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浑然忘我,一气读下,不知人间何世.
读至沉酣时,古人夸张为有如"被人一棒击昏".
这是作者与读者双方"一个不小心"之时的绝妙榫合,可遇不可求.
1969年春天,我在村里,因天雨无法出勤,友人借我托斯陀耶夫斯基的《怎么办》,五六百页的长篇(因为是禁书,剥去封面),我从早上开读,连吃饭的时间在内,在布谷鸟的凄恻叫声里,读至天全黑,不舍地抬起头,已是最后一页.
1988年秋日,在旧金山一家中文书店流连,也是雨天,站在书架前打开刚到的《联合文学》(台湾联经出版的杂志),读洛夫诗《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几乎手舞足蹈,这就是我要的诗!
《易读》:在您的创作生涯中,阅读给您带来怎样的影响刘荒田:阅读于我的创作路向和方法,其影响是决定性的.
在行动力趋于衰竭,人生主要地用于观察的晚年,书和社会都是供"阅读"的.
所见的每一个人,脸孔是"封面",一生就是书页.
从一出戏剧既然可以读出许多个汉姆雷特,那么,从一个人,也可以"读"出不止一种的性格、价值和启示.
《易读》:您作品等身,您最满意自己的哪些著作刘荒田:惭愧得很,我虽然出了30多种书,但没有"最满意的",但愿在生命的末端,写出好一点的文字,以对得起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汉语.
《易读》:在海外当代华人作家中,您欣赏哪些作家刘荒田:我在海外生活了37年,最欣赏的有:散文家王鼎钧先生和木心先生(他们都是"纽约人",王鼎钧先生年过92,依然活跃在海外文坛.
木心先生晚年回浙江乌镇,已去世),诗人洛夫先生(不久前去世),王鼎钧和洛夫两位前辈,我算得半个私淑弟子,有较多交往,受他们的教诲尤多.
27雪堂如果有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史",能将清末民初直至今日的史学研究格局、撷取研究对象的流变做一详细梳理的话,人们不难看出,史学研究一百年来越来越远离无所不容的"通史"性写作,而愈发向见微知著、向越来越小众的名物层面偏移;更从大的历史格局面前走开,而从世俗生活的细节处追寻.
今天很多历史研究范畴的专门著作,其实只是做了一件事,便内敛地退下,无声宣告了它们使命的达成:那就是试图将现代读者带入特定历史研究对象所处的生活场景,余下的事情便交给了读者自己的感官和体悟.
在当今关于"金瓶梅"的专门研究渐生"显学"迹象的背景之下,扬之水先生的这部关于《金瓶梅词话》(下皆简称为《词话》)的名物研究——《物色:金瓶梅读"物"记》即是如此.
"物色"的由来,或许并不是从这本研究《词话》名物的专著中缘起,而放在《词话》名物研究,恰恰又与原著其如影随形、根深蒂固的"情色"标签形成一种对照.
"物色"不特所涉及的《物色:金瓶梅读"物"记》扬之水著中华书局2018年4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I207.
419/218扬之水的"物色"美学28诸般首饰、匣盒、家具本身经过能工巧手呈现出的装饰、功能上的登峰造极,更因为与小说人物的过往、与人的佩戴、衣物的接触展现出的人文光华.
正是"'色'在这里,是着眼于'物'的发明"(本书《小引》),读之使人在叹服时人世俗生活的精致程度之余,暗自体会到这种由研究与罗列营造出来的美学.
《词话》第四十二回,记西门庆家宴客,各房中的几个大丫鬟席上捧茶斟酒,"都是云髻珠子缨络儿、金灯笼坠、遍地锦比甲、大红段袍、翠蓝织金裙儿,——惟春梅宝石坠子、大红遍地锦比甲儿".
相信若是初读《词话》之人,都不会忘记对着这满眼"儿化音"的描写如坠五里雾中的感觉.
没有实物对照,这时语言是力乏的.
《物色:金瓶梅读"物"记》截取《金瓶梅词话》情节中出现过的首饰、佩饰、汗巾、衣物纹样、绣鞋、各类匣盒、床具等描写;以《天水冰山录》、《醒世姻缘传》、《世事通考》、《西游记》等时人著录、《仕女图》、《汉宫春晓图》、《清明上河图》等画作相关内容为佐证;在浩繁的江南地区不同等级的明代墓葬出土物品中一一为之找到可堪参考的实物,一边讲解,一边配以高清图片以示读者,图文对照,使人豁然开朗.
扬之水先生说:"当代《金瓶梅》研究,对小说中物事的妙用自然也不曾放过,只是活跃在书里且为作者控纵自如用来铺设线索、结构故事的一器一物,究竟何器何物,毕竟样态如何,似乎多未经人援引考古发现并以图证的方式揭出……"(本书《小引》)从这个写作与研究层面的完成度来说,扬之水先生此番可谓圆满.
全书涉及名物自然以金银首饰为主,首饰之中"髻"显然又处于核心地位,各般"插戴"首饰依其位置或功用便找到载体,其次是小说人物的随身之物,这次也占了较大比重.
名物研究之外,扬之水先生更对其串联起的人事与物事花费了不少笔墨.
如簪钗用作情爱之信物,是古典小说、戏曲最常使用的道具,扬之水先生誉其为"注入温情的一双眸子,时常还藏了作者自家的心事.
"《词话》第八回里,玉楼的"一点油"嵌名簪被29金莲从西门庆头上拔下来,其时方当西门庆"娶了玉楼在家,燕尔新婚,如胶似漆",此际插在头上的这一枝自是玉楼赠予的信物,于是被金莲认作变心的证据,造成一场风波.
这时此簪并不传递温情,扬之水先生对此论道:"《词话》作者却是另外一副笔墨,虽然惯喜用簪钗之类饰物构筑情节,但从不为之寄寓诗情画意,而总是直指人心或曰人欲.
冷眼看世的峻利,也使得《词话》中的'物色'别呈色泽.
"(本书第72页)此即《金瓶》迥异于《红楼》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又如在讲或盛脂粉或盛香茶的"穿心盒"时,由《词话》第四回西门庆"向袖中取出银穿心"作为出场,到第七十九回西门庆之死,正着落在这"袖中满盛色欲的穿心盒"上,前后照而穿心盒之"穿心"二字,竟好像是双关语,随身的物什儿竟然隐含着谶语!
故扬之水先生论曰"至此更教人会得《词话》作者运用物色构筑情节的缜密之思"(本书第111页),指明反映这种"缜密之思"也正是自己这场名物研究的初衷.
从先前的《诗经》名物研究,到《奢华之色》第二卷《明代金银首饰研究》以及《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再到这本《物色:金瓶梅读"物"记》,扬之水先生近年来关于古代金银首饰的研究给人一种井喷式发表的感觉,而其金银首饰研究与《金瓶梅》的渊源更深:"《金瓶梅》里的金银首饰,可以说是《金瓶梅》研究的小中之小,但它却是我名物研究的入口,当年写给遇安师的第一封信,就是请教关于髻的问题.
初衷原是为了写作酝酿中的'万历十六年',但后来金银首饰本身已经足够吸引我不断追索其中究竟.
最终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即便物质文化史的分支服饰史,对我来说还是太大.
我的关注点差不多集中在物质文化史中的最小单位,即一器一物的发展演变史,而从如此众多的'小史'中一点一点求精细,用不厌其多的例证慢慢丰富发展过程中的细节.
"而"风俗中种种无关大局的细微末节,最是我的兴奋点.
"(参见本书第213、214页《后记》)这已将这种缘分说得明白无遗.
30记得文博专家马未都先生曾谈起中国古典文学的特点,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西方文学的价值考量主要聚焦于作品情节的设计和完成度,而中国文学的价值考量其实主要看作者的文字功夫、文学素养(大意).
笔者这样理解:若为《红楼》这类"才子书"写一个梗概,以今天的读者视角看来未必精彩,但它的"文学性"之强,使其在问世的时代就已经受到追捧与传颂,后世的推崇更是无远弗届,文学研究不可能对这种"价值感知"视而不见,遂成经典.
前面已述及,扬之水先生这本《金瓶梅词话》的名物研究在纯然的名物考证、实物重现的历史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及于《词话》原著作者以名物勾连小说情节的写作"手段",这本研究又不可能完全脱离开文学创作来谈.
笔者私意揣测,扬之水先生在这本《金瓶梅词话》的名物研究中,应该曾经久久思考过这个问题:即自己对于这本特定的文学著作的名物研究,究竟是历史研究,还是文学研究历史研究自然是这本书的基本样貌,但很显然学者的初衷并不限于此,而是对使得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理解其文学艺术、美学成就有所用心和用力.
扬之水先生在这本著作中曾经多次指出原著作者利用大量关于名物不厌其烦的记叙,从而实现了文学创作中情节推进的极佳效果:或是天理循环、因果报应,又或是风流云散、物是人非,这些都落脚在明清小说所特有的内在规则,即前后无不照应.
每一人物,每一物事,前头既有出场,结局必有交待.
至于这场历史与文学免不了纠缠的研究有怎样的"结局",扬之水先生自己的考语是:"'文学'到底未能成为主角.
'物色'追踪的究竟是'物',因它多存写实的成分,故可由此窥见时代风俗……"(本书《后记》)然而,关于历史极细部的研究,对于理解一个与其相适应的时代,对于理解一部这时代诞下的文学作品,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这是连槛外人也看得极清楚的.
"'文学'到底未能成为主角.
"当然是自谦的说法了.
31林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探险家们蜂拥而来,为了黄金而疯狂.
后来,欧洲人发现,美洲这块丰饶的土地,还能出产另外一种可媲美黄金的财富,那就是皮毛.
欧洲人向来钟爱皮毛,这类服饰迷人奢华,是特权和地位的象征.
16世纪的欧洲流行一种时尚,凡是讲究派头的人,都喜欢戴着河狸帽.
这种帽子的原材料大多来自北美,河狸是那儿常见的啮齿动物.
浓密的毛发和特有的香腺,为这种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随后的两三百年里,河狸被捕杀殆尽,命运相似的还有驼鹿、海獭、野牛等.
美国作家埃里克杰多林的作品,《皮毛、财富和帝国》,呈现了人类为皮毛"疯狂"的历史.
该部作品副标题为"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它首先是一部贸易史,"史诗"可见其规模之大与过程之残酷,另外,这部作品有助于侧面了解美国的历史.
关乎探险事业的拓展,被英雄化的个人定然是不可缺少的传奇.
北美毛皮的这块"大饼",争抢分食者不在少《皮毛、财富和帝国: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美)埃里克杰多林著冯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F757.
129/1"软黄金"打造美国历史32数.
英国探险家亨利哈得孙、约翰史密斯和乔治韦茅斯,荷兰探险家阿德里安布洛克,法国教士雅克马凯特和探险家路易若利耶等人,还有也想分一杯羹的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各路人士,殖民地总督、船队和商人,与当地的印第安部落的接触,构成了该书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主要脉络.
作者扫除了我的一些刻板印象.
比如,欧洲人的所为,称之为"掠夺"是不确切的.
既然是贸易,就需要双方的配合,尽管贸易本身不算公平.
不同于早前的血腥镇压与激烈反抗,皮毛交易里的印第安人的态度大致是友好的.
河狸什么都能换,包括水壶、斧子、长剑、小刀、面包……这有什么不好呢换就换吧.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不也是以捕猎为生吗问题在于,人们缺少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这是时代的局限.
欧洲的皮毛商人没有太过出格的行径,直接抢夺是被禁止的,这基于最基本的商业伦理,同时也有赖于他们需要印第安人的长期合作,当然,欧洲人比较狡诈,使用了一些伎俩,比如让印第安人沉溺酗酒,一来酒精的氛围容易谈拢生意,二来酒精成瘾可让印第安人受控于欧洲人.
每个探险家的背后,站着的都是他的国家.
火枪护行,大炮开道.
商场真如战场,硝烟弥漫.
美国皮毛交易的局面,与欧洲各国的势力涨跌息息相关.
英国与荷兰在1650年签订了《哈特福德条约》,确定他们在北美的利益分割,然而在1664年,英国舰队赶走了荷兰人,把新阿姆斯特丹变成了纽约.
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牵系了几乎同时在美洲发生的英法火并,法国在欧洲的落败让他们不得不接受失去美洲的结果.
随后,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世界局势大变动.
美洲的皮毛交易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
唯一改变的是主使者和策略.
第三部分名为"美国西进运动".
在美国的开国者眼里,尤其出于托马斯杰斐逊的主张,皮毛交易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边疆开发模式.
密苏里河地区大量的皮毛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荒茂无垠的土地33也在召唤新移民前往.
19世纪70年代,大草原野牛在枪口下纷纷倒地,这是北美皮毛交易最后的"盛宴".
白人对野牛的大肆屠杀,不仅为了经济需求,也是为了摧毁印第安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达到消灭印第安人的目的.
皮毛不愧"软黄金","含金量"之丰富,让人惊讶.
哈德逊湾公司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皮毛帝国,作为英国有史以来获得特权最多的特许公司,通过排挤竞争对手实现了自己的垄断地位,直至20世纪仍然是一家繁荣的大公司.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百万富翁,约翰雅各布阿斯特,白手起家,收购倒卖,成了美国19世纪初最著名的皮毛贸易商,随后他把这笔资金投向了工业领域.
如果从16世纪初最初的交换算起,到19世纪70年代皮毛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退出历史舞台,河狸、驼鹿、海獭和野牛们,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1889年时,波士顿的一位记者发现城中的一个商店橱窗里摆着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高价收购大张野牛皮".
当记者进入商店并询问店主为什么要挂出这样的告示牌时,店主回答说:"我猜你早就知道我们的野牛要灭绝了吧.
"这个店主还说,有人长期委托他收购尽可能多的大张野牛皮,不过至今他还没有什么收获.
他派了两个雇员去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上门询问是否有人要出售野牛皮.
结果是一个雇员一张牛皮也没找到,另一个雇员虽然找到了几张,但是所有者都表示无论他们出什么价格自己也不打算出售这些野牛皮.
"换作十年前,"店主继续说道,"我随便去哪里转转,说话的功夫就能买回来100张(野牛皮)了……过不了多久,捕猎野牛就会像寻找钻石一样难了.
"实际上,此时的情况就已经是这样了.
——(美)埃里克·杰·多林《皮毛、财富和帝国: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34不只中国木建筑看了题目依稀觉得作者有题外话要说.
十多年前这本书初版时我曾浏览过,还有印象,但不深了.
这次中华书局重版,责任编辑胡正娟女士约我写篇书评,并特意寄上了样书,盛情难却,于是捧着又重读了一遍.
根植于农耕文明土壤中的中国木构建筑庇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却一直作为"器"的一类不受主流文化的重视.
近代学者梁思成、林徽因获得梁启超寄赠的宋代《营造法式》有感于此,率先开始了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他们于技术史的视野下考察和肯定了中国木构建筑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构筑了中国建筑史的学科基础,使之具备了列于世界学术之林的条件,但因为当时国势式微,也未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权威著作《弗莱彻建筑史》的早先版本中根本就没有介绍中国建筑的章节,书中有著名的"建筑之树"插图,主干自然是希腊、罗马,中国建筑被安排在了枝梢末节上,西方人不了解中国建筑,只将其视作"谜语和模块".
时间到了今天,中国建筑史的研《不只中国木建筑》赵广超著中华书局2018年4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TU-092/118这是一本需要"品"的书钱宗灏35十三郎究已蔚为大观,然而从文化史的视野出发,去观察、研究中国建筑的成果仍然不多,这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作者用中国文化中的道统观念去释读中国木建筑,自然就解释出了很多、很多的"不只".
从重版前言中读到作者是一位敏于行、长于思而讷于言的人.
我觉得作者的语言平实但充满诗意,随便选取一段:纵然如此,在适当的时候,中国人亦乐于显示他们在石建工程方面的骄人才华,例如众所周知的长城,卓越的陵墓石穹技术,高耸的石塔和著名的隋代安济石拱桥.
也许真是作者的"讷于言",才使他养成了要再三酝酿以后,才将想要说出的话用类似诗的语言,抑扬顿挫地吟诵出来.
再来读一段:这些都是传统中国建筑最使人难以忘情的地方.
一幢幢房舍合抱的中央,设置的是豁虚的庭院,道德操守和建筑布局都一样虚怀若谷.
我想作者在这儿说的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四合院.
只有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的人才会想到并说出这样的话.
在书中,他通过对"起家"、"伐木"、"高台"、"结构"等内在涵义的分析揭示了隐藏在木建筑里的传统中国文化,并从中华文明的禀赋中去理解中国木建筑.
记得在中学时期曾请教过语文老师怎样写好作文.
答复是:"除了立意外,尽量用短句,多用标点符号,是写好作文的一大诀窍.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缺点.
读者朋友可要记住了,书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如果看一遍根本记不住,甚至都看不明白,只有当你读它一遍,才会留下点印象.
诚如你能细细地品味书中的一段话,会体验出其中的隽永,甚或还会生出些许联想.
诗,只有念了才能体会个中的诗意和诗境.
这是一本需要"品"的书.
36孔伊南提起西川,首先想到的身份是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而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川关注的领域及他的兴趣点远不止于此.
不仅现当代、中西方文学、哲学、艺术,中国先秦两汉诸子著作、历史著作和历史研究、文人画之前的中国绘画等等,都是他关心的领域.
近日,西川《唐诗的读法》一书(北京出版社2018年出版)让他以学者诗人的身份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唐诗的读法》是西川的长篇论文,全书5万余字,内容正如他在文前所介绍的那样:"本书不是对唐诗的全面论述,而是针对当代唐诗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同时希望为新诗写作和阅读提供参考.
"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关怀,当年"北大三剑客"之一的诗人、知识分子,西川对于诗歌、诗歌理论有着更深入而广阔的思考,他认为,"诗歌就是处理时代".
他在访谈中说道:"如果你不处理时代,你的语言、文学意识都是别人的,都是学来的.
所以我一直特别在乎西川:诗歌就是处理时代《唐诗的读法》西川著黄中宪、吴莉苇译北京出版社2018年4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I207.
227.
42/23437处理时代生活.
我真正的梦想也不是写什么唐诗宋词,我就想靠近他们……"这里西川想要靠近的,大约就是他在书中所写的古人"创造的秘密".
说到唐诗,我们往往想到的是一个个符号,很少有人去在意这些符号背后的日常生活,忘记了这些符号曾经也是活生生的.
读一首唐诗,我们往往将其与自己的现实际遇联系在一起,借古人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很少有人会去探寻诗人当时的境遇、心态及写作的缘由.
西川《唐诗的读法》一书的研究方法则是回到唐代,置身于唐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回到唐人的写作现场,即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是一种建立在了解之上的共情.
诗人读唐诗,无论从语言还是思想上,西川都有其独到的看法和角度.
西川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尊严,在于他是否还葆有创造力.
如何从唐代诗人处获得创造力,西川在书中首先提出,要努力把古人当作自己的同代人来读,而不是把古人供起来读,这也是西川认为在阅读古文学时所应采用的态度.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西川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今人对唐诗的阅读大多只是对《唐诗三百首》的阅读,而非《全唐诗》,大规模缩小了对唐人的阅读,从而将唐诗封入了神龛.
实际上唐代诗人的作品也并非都是那么好,其中有高峰也有低谷,"而读《唐诗三百首》你只会领悟唐诗那没有阴影的伟大",因此《唐诗三百首》是不能作为讨论唐诗的标准材料的.
另外西川也为我们透露了唐人写诗的一个技术性秘密——随身卷子,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写作参考书,诗歌写作在当时已经成了一种类型化的写作.
跟随西川回到唐代,我们不难发现,写诗已经成为唐代进士文化影响下唐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唐诗的繁盛有其历史的必然,结束也有其必然,了解了这一点,唐诗便不再如此遥不可及,唐人也不再那样高不可攀了.
诗人西川,对诗歌、诗意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在曾经的访谈中说过,"凡是能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有意味的东西,都是诗歌","凡是能使我获得再生之感的东西都是诗意",他眼中的诗歌是宽38泛的、丰富的.
如此,他才会在书中特别提到和尚的偈颂,提到白话诗僧王梵志这种非主流的诗人,也会赞赏被大家认为语言不够优美的韩愈,他说,"韩愈以文字处理当下生活的涉险勇气和杂食胃口深刻打击着我们这周作人、林语堂、张中行化了的、晚明小品化了的、徐志摩化了的、以泰戈尔为名义的冰心化了的、张爱玲化了的文学趣味".
作为一个身在写作现场的人,西川看到了一些我们看不到、发现了一些我们并不敏感的东西.
对于唐诗的解读,西川与研究古代文学的专家有很大不同,西川从当代人的角度看唐诗,同时又努力使自己成为唐人的同代人,再从古人那里返回当下,既是对唐诗和新诗创作的思考,也融入了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的观察,"回到唐代"是西川贯穿全书的研究方法,也为我们阅读唐诗乃至古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切入方式,这也正是本书的独到之处所在.
西川《唐诗的读法》一书,以问题为导向,开门见山,形散而神聚,回答了"唐人怎样写诗是否如我们这样写为什么好诗人集中在唐代诗人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议论简短直接,语言通俗流畅,文风幽默而不失犀利,让人一口气读下来酣畅淋漓,读到有共鸣处会心一笑.
这本小书更像是一个引子,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引领我们走入更广阔的唐诗世界.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词中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该词句化用的是《孟子·尽心下》中著名的说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表达出一种"今人"面对"当下"时超拔前人,不完全以前人怎么说为标准的实践态度,尽管儒家一般说来是法先王、向回看的.
孟子和辛弃疾所言均非写作之事,其意,更在面对历史和现实秉道持行,挺出我在,但我们可以将他们的说法引申至写作以及与写作直接相关的阅读上来.
不论孟子还是辛弃疾,都是在越过一道很高的生命、经验、文化、政治门槛之后,忽然就呼应了东汉王充在《论衡·问孔篇》中所发出的豪言:"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西川《唐诗的读法》391984年,前苏联计算机专家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设计了后来闻名于世的游戏"俄罗斯方块".
20年后的夏天,我沉迷于"俄罗斯方块"无法自拔,连着数天宅在家里,最长一次连续玩了四个小时,连上厕所都是跑着来回的.
设计者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说"接触过这款游戏的每个人都没法停下来",连他自己都对此欲罢不能.
那个夏天,虽然我一次次刷新游戏最高分,但"俄罗斯方块"并没有给我太多喜悦,每一天我都告诉自己"今天是最后一次玩了",整个夏天我就是这样度过的.
亚当奥尔特解释称,这是一款有着强烈消极动机的游戏,"你永远看不到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部分,但失误却显示在屏幕上,所以你总是想要纠正它们".
一直自诩自制力强的我为什么在一款简单的游戏面前如此不堪读完亚当奥尔特《欲罢不能》,我对那个恼人的夏天有了不同的理解.
《欲罢不能》曾经排在美国亚马逊分类图书畅销榜第一名,它回答了有关上瘾的三个问题:什么是行为上瘾诱人上瘾的体验是如何设计的如何远离行为上瘾亚当奥尔特(AdamAlter)《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美)亚当奥尔特著闾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东莞图书馆索书号:C913.
3/185我们生活在成瘾时代徐朝光40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同时在纽约大学心理学院任职,曾被评为"全世界40位最杰出的40岁以下的商学院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侧重于判断与决策、社会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等.
《欲罢不能》30页的文献注释体现了作者的良好专业训练,让它在畅销书中与众不同.
作者还在书中放入了大量生动的心理学实验,让本书更有可读性,也令他有关上瘾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欲罢不能》完全可以当作一本有关行为成瘾的大众普及读物使用.
亚当奥尔特给行为成瘾的定义是:一种能让你暂时快乐,但会损害长期正常生活的行为.
比如:赌博,《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嗜赌成性,一次次赌场过瘾终于导致家产败光.
《欲罢不能》揭示了行为成瘾的生物学机制,沉迷网络游戏的人的大脑成像,和海洛因吸食者的大脑成像相似.
在亚当奥尔特看来,淘宝购物、刷微信朋友圈以及玩俄罗斯方块和赌博、吸毒一样.
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瘾君子.
本书展示了令人恐怖的"成瘾产业".
嗜金如命的资本家将成熟的6种心理学技术应用在消费者身上:设定诱人的目标、提供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让你毫不费力就感觉到进步、给予逐渐升级的挑战、营造未完成带来的紧张感、增加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苹果、推特、脸谱、"魔兽世界"等产品的缔造者都知道自己在做一种危险的东西.
行为成瘾"挤掉了工作、玩耍,进而包括基本的卫生和社会互动等其他基本需求",睡眠不足也与行为上瘾息息相关.
这些产品让时间不再被分隔,坐在马桶上可以回复工作邮件,半夜睡醒可以操作一下比特币,陪家人吃饭时可以打一把"王者荣耀".
这些产品的强大吸引力对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是考验,这些企业家知道,瘾君子和我们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因此,乔布斯从不让他的孩子使用iPad;埃文威廉姆斯(blogger、推特、medium三大平台的创始人之一)给两个年幼的儿子买了数百本书,却不给他买iPad.
欲罢不能是个体焦虑的表现,个体想要停止却无法停止,认识到继续下去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可是还是一步步走进它.
遗憾的是,成瘾产业的设计者一直在研究消费者心理,并把其运用到产品的更新换代中,更糟糕的是,这些设计者没有为产品41设置"停止"机制.
那个夏天,我因为要开学而不得不停止恼人的"俄罗斯方块",代价是一个终身遗憾的暑假;《活着》里的福贵因败光家业而不得不停止赌博,代价也非常惨重——父亲去世,妻子家珍被老丈人接走,女儿凤霞生活窘迫.
《欲罢不能》一书中大概提到了三种方法:一是习惯,以烟瘾为例,若要戒烟,一些好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睡前将烟放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出门不带烟也不带钱.
二是动机,即将心理学的认知疗法的应用,心理学家金伯利扬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认知疗法分为两步:先是教网络成瘾者承认自己是真的上瘾,接着重塑其过度上瘾有害的想法,给网瘾者戒除网瘾的充分动机.
三是环境.
越战时期,越南战场上20%的美国大兵染上毒瘾;当时,美国舆论普遍担心越战结束后会给美国本土带回来成成千上万个瘾君子,时任总统尼克松说"美国的头号公敌是毒品泛滥".
然而结果却是,回国后,95%退伍军人再也不碰海洛因.
约翰哈利将上瘾归结于人对生活的无奈,美国大兵在异国他乡的战争氛围下选择注射海洛因来缓解这种无奈.
环境不是美国大兵成为海洛因上瘾者的唯一因素,但它扮演着比科学家想象中更重要的角色.
亚当奥尔特解释称"诱使人们上瘾的是环境",环境的彻底改变是戒除行为成瘾的良药.
动机是自己的、内化的,环境是别人的、外在的.
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戒烟的动机.
将自己置身于公共场所,而不是私密空间,更有助于戒烟.
如果我们只关注如何增强自制力,问题不会那么容易解决.
作者还期待对用户心理研究的限制,美国一些科技公司开始聘请"设计伦理学家",职责是控制产品设计中过度使用的"花招".
和福贵相比,我们生活在成瘾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电子邮件、电子游戏、电视、工作、购物、运动……这些技术及其带来的体验,可以减少痛苦,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可以增进健康,可以让生活更有趣……聪明的人会珍惜当下美好的时光,而不是把生活的意义寄托在这些产品和体验上.
如果那个夏天我没有沉迷于"俄罗斯方块",如果《活着》里的福贵可以不执着于赌博,我们的生活应该会有所不同……亚当奥尔特在书的结尾告诉我们:世界还很大,我们要学会"出去"走走.
42炼钢读书会成的前身是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与贸易系学生党支部读书小组,目的主要是将一群有志向、爱读书的大学生汇聚一起,从书中领略哲史文化,感受巨匠风采,体察社会民情,体味百味人生.
本读书小组在2018年1月25日报名参加东莞阅读联盟主题读书会的招募,并正式改名为炼钢读书会,最终在3月与东莞图书馆正式签约,成为东莞市阅读联盟首批主题读书会.
明确定位,加强管理,规范读书会活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读书小组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主要基于兴趣和需求,在每学期针对在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不定期的组织三次左右的读书活动.
当看到东莞图书馆的招募之后,读书会的几个核心成员商量将曾经的读书小组规范化,于是炼钢读书会正式诞生了.
炼钢读书会秉承"陪你在不确定的人生里百炼成钢"的宗旨,一方面依托东莞阅读联盟平台,将读书活动纳入阅读联盟活动管理体系,从最终零散的组织方式转变为规范的、制度性的读书活动;另一方面依托高校这个平台,发挥城市学院金融与贸易系的专业优势,依靠一批专业知识深厚、业务水平精湛的老师和学生团队,用知识服务社会,开始用新颖、有趣的阅读方式打造主题鲜明的读书会.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炼钢读书会共举办了7场读书活动.
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探索活动新形式在加入东莞阅读联盟的平台后,炼钢读书会精心选择读书内容,创新活动形式.
读书内容上,一是选择能够发扬和传播东莞传统文化的内容.
读书会的第一场活动为《莞香花上的袅袅诗音》,万文双在不确定的人生百炼成钢43邀请了《香语》的作者许晓雯为大家分享诗歌写作,期间穿插了诗歌诵读和香道表演.
6月与东莞图书馆城市阅读驿站一起承办了由东莞市规划展览馆、东莞阅读联盟主办的"东莞传统建筑概说专题讲座+粽子制作"读书活动.
二是依靠金融与贸易系的专业背景,让一批理论知识深厚和社会实践能力突出的老师发挥优势.
毛新平老师通过《穷查理的箴言宝典》一书为大家分析总结了芒格的投资理念.
费长江老师通过《穷爸爸,富爸爸》一书和书友探讨了"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的人生财富管理理念.
李阳桂老师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分析了"关于财富传承那些事儿".
同时,创新活动形式.
6月,在校内组织阅读和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开辟"信仰之声—书记读书日"专栏由全院各级党组织书记诵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节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同时邀请青年博士与31名优秀学生党员分享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感悟;在读书活动后又通过征文大赛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平台抒发感想.
期间,在"4.
23世界读书日"这天还邀请东莞阅读联盟,走进了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和大学生读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创新形式,注重内涵,形成活动品牌经过近半年的探索与实践,炼钢读书有了一定的粉丝群体,也有了较为固定的活动形式.
但是,我们不会就此止步.
对于读书会未来的发展,三个负责人达成共识,未来将从形式和内涵上继续努力,创新读书形式,注重活动内涵,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读书这件事落到实处,真正带动书友们爱读书、读好书.
未来,炼钢读书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注重活动内涵,提高书友的活跃度和参与度,提升读书会的质量.
二是塑造读书会品牌活动,通过一些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品牌活动,提高读书会和阅读联盟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我们,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之风.
44山东省图书馆"孟子系列公开课"孙晓明"尼山书院系列国学公开课"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光明日报国学版策划,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具体承办,是面向社会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公益性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课程.
2015年起,公开课每年开讲一个系列,目前已成功举办孔子公开课、孟子公开课和阳明学公开课三个系列,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听众达3600余人次,通过共享工程平台和网络直播收看达200余万人.
高度重视精心安排2016年初,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孟子公开课"备课会在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宾馆召开.
与会专家围绕主办方起草的《孟子公开课课程设置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确定了公开课讲授原则,对讲授内容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对讲授难点进行了一一分析,会议还讨论了孟子公开课与中华传统文化公开课、齐鲁文化公开课之间的联系,建议主讲教师按照本次会议确定事项,认真备课,及时沟通,做好讲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确保孟子公开课系列讲座的有序开展,加强孟子公开课的举办效果,山东省图书馆充分整合人才资源,进一步健全尼山书院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工作体制.
公开课系列讲座通过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平台向全省文化系统进行现场直播,因此,山东省图书馆在尼山书院现有四名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增派计算机专业相关人员一名,具体负责公开课的设备调试和管理工作;为保证直播效果,两名工作人员全程摄影45摄像.
在讲座前以电话的形式通知与会单位,并对讲座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新闻稿;在尼山书院网站、微信平台及时挂出.
对慕名前来参加讲座的群众做好引导工作,使每一场讲座做到准确预报,按时通知,有序引导,并及时给予报道.
抓住特征搭建平台2014年5月12日,山省文化厅正式印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以图书馆为依托,建立尼山书院,将尼山书院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便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接近群众.
它体现了群众性、实践性、服务性的特征,是广大群众走进传统文化、走进历史的社会大课堂.
在尼山书院举办孟子公开课系列讲座,面向省直文化系统进行同步直播,广大群众旁听,体现了齐鲁地域特色、齐鲁文化特色及尼山书院公共服务特色,为文化系统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培训平台,有利于提高文化系统工作者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提供高层次的传统文化盛宴.
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孟子公开课是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的第二个系列,共举办十二讲,以"孟子"为主题,内容包括孟子其人其事其书、孟子思想的来源,孟子与齐鲁文化的关系,孟子思想的精华,孟子思想的影响,孟子与其他诸子,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多个领域.
1、孟子及其主要贡献.
龚鹏程在《孟子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与影响》中系统阐述了孟子的思想体系及对现代社会、国家、家庭及个人的重要意义;湖南大学姜广辉教授在《孟子在经学发生史上的地位》讲座中指出,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等一套解经原则和方法,对于儒家经学之确立起了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在《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指出,孟子和孔子在"仁爱"上是有区别的.
孟子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仁爱之学,而是爱民之道.
462、孟子的主要思想.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学院院长何俊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启示》中系统提炼了孟子的教育思想,一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胜过千言万语.
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孟子的社会理想》中指出,王道政治的经济是要把人伦延伸到自然世界里去.
复旦大学徐洪兴教授在《王道仁政——孟子的政治思想》指出,孟子提出"良心"和性善论,关心国计民生,是儒家心性之学的真正创立者.
3、孟子及儒学的研究现状.
南京大学颜世安教授在《虽无文王犹兴——士的社会责任》中以当今社会的实例指出"士大夫文化"对于当代为官之道的意义,"乡绅文化"对于民众教导的意义.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廖名春在《新材料新发现中的孟子思想》中以出土文献为依据进行释读,校正许多字句错误,还对出土简帛与"思孟学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反响热烈成效显著《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方案》在制定之初,就通过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网站、微信平台更是及时做好预告和讲座新闻的更新,听众慕名而来.
甚至有外省的国学爱好者打来电话报名,乘坐动车前来聆听.
孟子公开课系列讲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营造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孟子公开课系列讲座活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创举,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其引导作用越来越实,氛围越来越浓,良好的风尚正在形成.
二是提高了"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实了服务内容,扩大了尼山书院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影响力.
孟子公开课通过文化共享工程面向全省文化系统直播,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推动了"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
通过对孟子其人其事及其主要思想的正统认知,为在文化系统工作者实际工作中的"知行统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7扬之水是名满京华的奇女子,靠着自学,靠着勤奋,她成为了著名的名物学学者.
在北京,她有一个别致的书房——棔柿楼.
听听她对这个"棔柿楼"命名的解读吧:"窗前一株椿树,春来每与庭中迎春同时抽芽.
又一株柿树,虽不是婆娑其姿,但深秋时节累累柿果亦足破衰飒之景.
前尝欲自号椿柿楼主,后乃思易椿为棔.
此所在非是不易之居,焉知何时即将易主当以此志之.
"扬之水的第一本书,就是以此书房名来命名的——《棔柿楼读书记》.
这些年里,她的文章如井喷一般,佳作迭现.
那些"专业化"很强的名物学著作且不去说,单是她的文史随笔,就让人欢喜万分.
这些文史随笔,独具只眼,而别有风格,用她评价金性尧先生的文章的说就是,"平实而质厚,不事雕琢,而有蕴藉.
"我读扬之水,是从她的《诗经别裁》开始的,继而才是她的三卷本日记体著作《〈读书〉十年》.
从这些日记里,我看到了扬之水1986年到1996年十年间在《读书》编辑部的读书、写作、编辑和交游生活,以及由此展现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学人的精神风貌和那个社会独有的时代特质.
扬之水的读书少了几分功利,多了几分趣味.
数十年来,从拉板车、当售货员、开货车,到做编辑、搞出版,一步步成长为引人注目的专家学者.
这与她不计名利有关,更与她的勤奋自学相联.
在《〈读书〉十年》的日记里,不仅仅有买书、借书、还书、查找资料的记录,更多的是一个个"读书竟日"的记载.
对于在《读书》编辑部的这一段生活,扬之水深情地回忆道:"那时候常去查找资料的地方是北图设在文津街的分馆.
高敞的殿堂扬之水棔柿楼的书香胡忠伟48里,稀稀落落三五人,填好索书单,书取来总是很快的.
捻亮桌上的台灯,展卷而读,舒适而安静.
"一幅多美的静夜读书图啊.
而正是这一段幸福、美好的读书生活成就了她.
在她的身边,总有那么多有学问、有气度的师友,诸如徐梵澄、黄裳、谷林、张中行、沈昌文、杨绛、金克木、吕叔湘……在无私的指点她、帮助她.
这实际上是《读书》杂志给予她的最大的财富.
扬之水紧紧地抓住与这些大师级人物约稿、取稿、抄稿的联络机会,把它当成一种"师从众师"的难得机缘,虚心请教,潜心向学,因此她说,《读书》十年,是她人生读书治学的重要阶段,"在《读书》认识的作者都是顶尖人物.
这对我来说就是'师从众师'了.
不限于某一老师,这样就不会有一种思维定式,视野就更开阔了.
那种帮助是一种影响,等于是在他们中间熏陶出来.
"正是有了这样的就学经历,扬之水的学问文章才独具一格,才情与学识熔于一炉,达到化境.
2013年,她在《棔柿楼杂稿》的后记里,对自己的读写人生仍然念念难忘:"与同龄人一样,在不能读书的青年时代去务农,去做工,开卡车,蹬三轮,送白菜,卖西瓜,等等,概为七十年代所历,那时候大家都是如此过来的.
唯一不同的是……只好通过自学完成学业.
而自学,在我的同代人当中也不是怎样的新鲜事.
自以为幸运的是,我能够走进《读书》十年后,又幸遇到一位好老师.
"在热闹繁华的京华之地,在这一座美丽的"棔柿楼"里,扬之水读书养性,阅世识人,修炼人生,涵养生命,用她简约娟秀的小楷,书写着读书人的梦想,留下了一串串动人心魄的书情书色、书香书趣.
(作者现供职于陕西省彬县人社局)49触动心灵的乡土散文任文读安宁新近出版的"乡村三部曲"第三部《乡野闲人》,细读慢品,好长时间脑海里浮现的总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乡野闲人形象:村长、小贩、乡村医生、手工艺人……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他们背负着生活的重担,默默地承受着日子的煎熬,岁月的流逝.
这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真实可信的乡村故事,感人肺腑.
读安宁此部散文集,总让我想起曾在乡村小学当民办教师的那段时光,宁静的乡村,起伏的山岭,盘山的羊肠小道,翻越一座山岭大半天过去了.
乡村小学的夜晚非常寂静,夜晚,我在灯下或备课或读文学作品,渐渐地耳边传来鸡鸣和狗吠声,抬头看窗外已蒙蒙亮了.
闲暇时间,与村民闲聊,家长里短,无所顾忌.
适逢节气,村民会争相邀请你到他家吃饭,真的有种如家的感觉.
那段日子,多么令人怀念啊!
书中记录的是底层人的真实生活,反映的是乡村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
如《修鞋的》"瘦叔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镇上,好像他是村里人羡慕的吃皇粮的.
"瘦叔坐在马扎上,一边扎着鞋帮一边与人闲聊,每日都有现钱挣,被村里人眼红,颇有吃上了国库粮那样的骄傲.
瘦叔的摊位摆放在小卖铺胖女人的窗户下,收工后所有家什交给小卖铺保管.
这样时间长了,难免村里女人们闲言碎语,瘦叔得知了总是一笑了之,从不把别人说的闲话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给人边修鞋边吹口哨.
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或《请到天涯海角来》,吸引着周边的人听得入了神.
瘦叔心底纯真,与人和谐相处,"就连胖女人的男人也跟他称兄道弟".
《开药铺的》的老纪,一年300天都在出诊,走村50串户,为病人辛勤奔波.
后来,村里年轻人小诚开药铺,不仅方便了村民看病,还把药铺开得比乡镇医院还阔气.
老纪给村民看病,常丢三落四,有了小诚看病,人们慢慢远离了老纪.
《玩戏法的》走南闯北来到乡村表演,给寂静的乡村带来了生机,看热闹的人群将玩戏法的围个水泄不通,一声震耳欲聋的鼓声,精彩的演出开始了.
目睹眼花缭乱的功夫,人群中响起阵阵的叫好声.
节目惊险刺激,锣鼓喧天,常让村民回味好多天.
《卖豆腐的》狗剩和娘相依为命,一辈子打光棍,靠买豆腐维持生活,成了村里男女吵架或教育自家孩子的谈资和笑料.
安宁写的乡村小人物,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虽则平凡,却真实地写出了小人物心中的"小算盘""小心眼",折射出对人性的思考和生存哲学的感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以及情感的力量.
通过描摹小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时代变迁,颇具拉家常的叙述语言娓娓道来,"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曾经鲜活的个体,就像记录下自己人生中的一小段时光.
"文学是人学,是人的生命之学.
读安宁的乡土散文,让我们深感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真实性,已超出了作品文字本身,引发人诸多思考与反省.
作品描写的"闲人"形象之所以能够使我们觉得真、觉得活,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正如安宁所言:"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某段生命,是否还会如此跌岩起伏,并充满了需要时间才能慢慢平复的悲伤"作家用自己的整个心灵,给了他所创造的"闲人"形象以生命、以感染人的力量,触动人的心灵,从而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乡野闲人》是安宁创作"乡村三部曲"中最为独特的一部.
作家将深刻的思想蕴藏于文字之中,揭示"小人物"生活和情感中的本性,反映出小人物辛酸而有无奈的生存状态.
讲述生存哲学,探索人的本性,小人物大世界,寓意颇深.
(作者现供职于陕西省洛南县教研室)51从我们生命走过的贵人夏天一个人一生的改变,也许只需要一个机缘.
那一年,23岁、初出茅庐的阿累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公共汽车公司售票员.
"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Conductor!
XX'蓝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后脑勺上",这还不止,"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
而这只是表面上的身份低微,还有更可怕的骨子里的被侮辱被歧视,"我历尽了艰苦,受尽了非人的虐待""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字里行间短短数语,却令人心生戚戚.
这其实是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苦难的缩影,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时局.
平民百姓莫说尊严,就连人身安全也时常面临着威胁.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很容易就理解阿累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其后受中共派遣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到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这些非同一般的经历.
而令阿累奋起不断抗争的是他与鲁迅先生那神奇的"一面".
首先,阿累是个有理想有憧憬的人.
他爱学习,他爱读书,"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
"他即使在"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已经使我困软得象一团棉花了""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这么狼狈的情形下,依然不忘往书店跑.
我们可以理解为习惯使然.
正因为时刻不忘读书,所以阿累接触到"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52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鲁迅的大量作品,并且培养了自己"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古怪的读法)"独特的阅读习惯.
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是病入膏肓的鲁迅了,因为4年后,这位文坛巨匠便与世长辞了.
然而,此时此刻却从里间走了出来,用"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看了"我"一眼.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知道面前的年轻人身上钱不够后,他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对我说明:'这书(指着《铁流》)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毁灭》和《铁流》是两本描述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前者为鲁迅翻译,后者是曹靖华翻译的.
《毁灭》凝聚了鲁迅先生的心血,然而他却诚恳地向一个普通读者推荐了《铁流》,而自己的书则作为赠送.
此后,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境遇,"我总是昂着头.
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1936年8月阿累回到上海,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同欧阳山主编《小说家》,和艾思奇办《大家看》、《少年丛书》,为徐迈进选编国内外短篇小说20余册.
阿累实现了他的诺言,"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阿累78年的人生中,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促使他从一个平凡的起点走向了不平凡的广阔天地,可以说,鲁迅是阿累生命里的一个贵人.
而我们,又曾有多少贵人从我们生命走过我们又都做了什么呢(作者现供职于东莞市南城街道办)53灵魂的出路子非鱼人,生从哪里来死又哪里去是否有灵魂一说纵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谁有答案呢无数科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等,历经浩荡几千年,仍在寻找,不得而知.
而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给我们描述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奇缘、光怪陆离的地方.
那,就是灵魂的世界.
文章此于一个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
父母离异,同学捉弄,没什么朋友.
生活一片混乱.
有一天,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路上,遭遇了一场交通意外……15岁的女孩,涉世未深,锐气没脱,能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这是我的初念.
可是,这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并获多项殊荣,就凭这个,我也应该看下去.
当迪伦苏醒,爬出火车残骸,听不到任何哭声.
不远处,一个名叫崔斯坦的男孩在等她,并决意要带她去一个地方.
迪伦在这可怕的荒野看不到第二个人.
无奈下,只有尾随崔斯坦.
崔斯坦并未告之走到哪,却断定迪伦一定会跟他走.
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穿来穿去.
迪伦一直渴望父母或是朋友过来找自己,但崔斯坦非常明确表示,不会有人找到他们.
为什么这个男孩却又故作沉默.
作者这个伏笔埋得非常好.
直到有一次,迪伦被无数狂魔恶棍穿透身体,像一支冰封的利箭,寒气入骨,痛苦不堪.
正当她万念俱灰时,崔斯坦奋力救了她.
并把她拖进一间小屋.
这奇怪的遭遇,让崔斯坦迫不得已把真想告诉迪伦.
"你是火车上唯一一个没有活过来的人.
"迪伦的身体不在,她只保留了灵魂.
可怕的事实,没有把迪伦吓晕,她终于理解了所有的诡异.
54接着崔斯坦告诉她游戏规则.
那些是阴险邪恶、饥肠辘辘的食腐者和恶鬼,他们会拼命抓住穿越荒原的孤魂.
只要被他们抓到,灵魂就彻底的死了,转而变成他们的同类.
每一间小屋就是灵魂的安全地,每一个晚上只要进屋,就可以躲开那些狂魔的追杀.
摆渡人的职责就是护送灵魂穿越荒原,仅此而已.
异类的世界,大胆的幻想,前所未有的概念……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作者的创意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游戏,一男一女在荒野里长途跋涉,最可能发生的是什么没错,就是爱情.
可,这个爱情的影子开始时非常淡.
"崔斯坦在这之前一直在看着她……她满心的难堪滚烫滚烫的,把自己的脸颊都染得绯红……"作者轻描淡写,似乎又别有深意.
作者用大篇幅写了关于迪伦在路上怎样遇到匪夷所思的磨难,以及她怎样顽强的跟恶魔搏斗.
崔斯坦又如何不顾一切,誓死保护她的灵魂.
就这样一直艰苦跋涉到最后一站,他俩将要诀别了.
迪伦害怕无知的未来,害怕没有崔斯坦的日子,拒绝向前走.
为了让迪伦安全过关,崔斯坦撒谎不会离开她.
荒原的尽头,两人离别的那一刻,他们相吻了.
很明显,迪伦已经爱上崔斯坦.
她希望跟对方永远在一起.
而崔斯坦只是一个摆渡人,他的职责是帮助每个灵魂安全度过荒原.
除此以外,无他念,更不用说是爱情.
最后的事实是——崔斯坦走了,留下迪伦独自面对全新的一切.
对另一个世界,相信读到这里,读者们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但作者关心的是迪伦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未来的追求.
迪伦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不死心.
她好不容易看到爱情与未来的曙光,却瞬间消失,这让她无法接受.
她要回去荒原找崔斯坦.
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她,回去就等于寻死.
就连这里最德高望重最年长的老妇人,也没把握.
只是听说,"穿回荒原是有可能的.
"那为什么其它的灵魂没有离开这里呢迪伦很疑惑.
老妇人说,"……他们是想离开,但是他们更害怕死……".
迪55伦掩盖不了自己的喜悦,这表示有机会.
迪伦决意要回去,与命运抗争.
回去的路,比来时更坎坷不定,婆娑迷离.
来时至少有崔斯坦,也知道游戏规则,回去是迪伦一个人,充满不测.
带着无数种死的可能.
迪伦也曾害怕,但只要想到能跟崔斯坦在一起,就充满力量.
文章不惜笔墨描述了迪伦强大的内心,和与狂魔搏斗的具体过程.
唯妙唯俏.
这一战,迪伦赢了.
经过无数骇人的折磨,她终于遇到了崔斯坦.
崔斯坦非常惊讶,他不知如何应对这破了规矩的游戏.
他也害怕未来,害怕危险.
迪伦的想法是跟崔斯坦一起回到那趟火车上.
最终迪伦的坚决鼓动了崔斯坦.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段有悖常理前所未有的冒险.
此段路途的险恶作者不再强调,大概他相信读者能通过上文的洋洋洒洒能猜个一二.
只是本人认为结局写得有点仓促.
毫无疑问,结局皆大欢喜.
书的结尾是一片非常唯美的境象:迪伦回到那条火车隧道,莫名其妙地苏醒过来.
看到不远处,一个男孩注视着她.
他就是崔斯坦……他们成功了.
我久久不能平静.
看是一个爱情故事,却超越了爱情的高度.
崔斯坦在摆渡迪伦,还是迪伦在摆渡崔斯坦作者给我们展示一个全新的视界,隐约中折射了生活中每个人.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们的灵魂都在寻找出路,都有一股不折不挠向苦难抗衡的力量.
这股力量决定了灵魂是被人摆渡,还是摆渡自己,摆渡别人每个活着的灵魂,你们是否从中得到了启发(作者为易读书友会书友)

Sharktech:美国/荷兰独立服务器,10Gbps端口/不限流量/免费DDoS防护60G,319美元/月起

sharktech怎么样?sharktech (鲨鱼机房)是一家成立于 2003 年的知名美国老牌主机商,又称鲨鱼机房或者SK 机房,一直主打高防系列产品,提供独立服务器租用业务和 VPS 主机,自营机房在美国洛杉矶、丹佛、芝加哥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所有产品均提供 DDoS 防护。此文只整理他们家10Gbps专用服务器,此外该系列所有服务器都受到高达 60Gbps(可升级到 100Gbps)的保护。...

老薛主机VPS年付345元,活动进行时。

老薛主机,虽然是第一次分享这个商家的信息,但是这个商家实际上也有存在有一些年头。看到商家有在进行夏季促销,比如我们很多网友可能有需要的香港VPS主机季度及以上可以半价优惠,如果有在选择不同主机商的香港机房的可以看看老薛主机商家的香港VPS。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早年这个商家是主营个人网站虚拟主机业务的,还算不错在异常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到现在,应该算是在众多商家中早期积累到一定的用户群的,主打小众个人网站...

10gbiz首月半价月付2.36美元,香港/洛杉矶VPS、硅谷独立服务器/站群服务器

收到10gbiz发来的7月份优惠方案,中国香港、美国洛杉矶机房VPS主机4折优惠码,优惠后洛杉矶VPS月付2.36美元起,香港VPS月付2.75美元起。这是一家2020年成立的主机商,提供的产品包括独立服务器租用和VPS主机等,数据中心在美国洛杉矶、圣何塞和中国香港。商家VPS主机基于KVM架构,支持使用PayPal或者支付宝付款。洛杉矶VPS架构CPU内存硬盘带宽系统价格单核512MB10GB1...

世界第一台电脑为你推荐
www.yahoo.com.hk香港有什么网页777k7.comwww.777tk.com.怎么打不 开125xx.com高手指教下,www.fshxbxg.com这个域名值多少钱?www.javmoo.comjavimdb是什么网站为什么打不开www.kknnn.com求有颜色的网站!要免费的ip查询器查看自己IP的指令www.zhiboba.com上什么网看哪个电视台直播NBAjavlibrary.com大家有没有在线图书馆WWW。QUESTIA。COM的免费帐号hao.rising.cnIE主页被瑞星绑架http://hao.rising.cn//?b=84主页明明设置的是百度但打开后是瑞星导航,bihaiyinsha以前在碧海银沙游戏城的那个打气球的游戏叫什么?
优惠码 优key bash漏洞 网站监控 创宇云 国内php空间 网通代理服务器 qq数据库 浙江独立 免费个人空间申请 域名dns 备案空间 vul 免费的域名 电信网络测速器 石家庄服务器托管 阿里dns 阿里云个人邮箱 forwarder 月付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