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大第五届校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

印度村民组团打虎  时间:2021-04-23  阅读:()

苏树林强调要把嘉庚精神溶入到师生的血液中,落实到师生的行动上12月1日上午,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尚大楼103会议室隆重召开,海内外校董们再次欢聚一堂,共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大计.
福建省省长、校董会主席苏树林,厦门市市长、校董会副主席刘可清,印尼尚大集团董事总经理、校董会副主席李川羽,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校董会副主席鞠维强,校董会副主席单位交通运输部和农业部的代表以及集大常务校董、校董,省、市、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关心集大的各界人士,校党政领导及各学院各单位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刘可清主持.

省长、校董会主席苏树林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代表中共福建省委、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来自海内外的校董和来宾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充分肯定了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新进步,特别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空间扩展、协同共建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苏树林指出,集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凝聚了海内外校董的智慧和心血,校董们这种爱国爱乡、倾力办学、情系集大、无私奉献的高尚风范,是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是集美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衷心感谢所有校董,永远铭记校董们的关心和支持.
他指出,福建要实现科学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而高等教育则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点、战略制高点.
集美大学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的时候提出的把加快事业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为中心任务的要求,把握新机遇,顺应新期待,努力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苏树林强调,集美大学今后的发展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是集美大学90多年办学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君子必诚其意","士不可以不弘毅",嘉庚先生要求师生做到诚信果毅,要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为国家和民族做事,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地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把它贯穿于教书育人、办学治校的全过程,把"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对内要用嘉庚精神形成凝聚力,培育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对外要发挥嘉庚精神的巨大感召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集美大学要建设好、发展好校园文化,集美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嘉庚精神.
在新形势下,要赋予嘉庚精神新的内涵,希望集美大学研究出一套真正有效的办法,针对现在老师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嘉庚精神教育,要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使嘉庚精神溶入到师生的血液中,落实到师生的行动上.

第二,要进一步凸显行业特色.
集美大学是有特色的,主要是面向海洋.
集美大学的这一特色,不仅仅是适应了福建发展海洋蓝色经济的要求,也适应了国家的发展要求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希望集美大学能够紧紧锁定海洋这个方向,继续做好已有的优势专业,围绕海洋经济进一步拓展发展领域,进一步创造新优势.
希望集美大学能够在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上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海洋经济的人才.
要突出这个行业特色,还要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继续搞好共建,包括进一步扩展和部委的合作,加深和业务部门的合作,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真正使学校能够靠近海洋经济发展的前列,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海洋经济人才.

第三,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要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团队.
我们要按照2001年习近平同志对集美大学的要求:努力把集美大学建设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关基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
这四个基地是对集美大学的要求,也应该作为省里、市里和集美大学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目标.

第四,要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办好集美大学,用搞党政机关的办法是不行的,用搞计划经济的办法是不行的,用计划经济时代办大学的理念和思路也是不行的.
必须用开放的思维,用世界的眼光来谋划集美大学的发展.
要把我们的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
省里出台了"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进一步推进落实高校办学的七项自主权.
省里市里解放思想,学校更要解放思想.
学校的管理团队,要进一步改造管理的体制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要强化师资的培养,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定要下功夫培养名师,一定要下功夫培养杰出和优秀学生.
希望学校在抓好教育与管理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后勤管理.

第五,要进一步发挥好校董的作用.
省市政府要履行好职责,为集美大学能够争取更多的校董加盟创造好的环境、好的条件.
学校要把对校董的工作做深做细.
校董们对集美大学要更加一份热爱,更多一份关心,共同为集美大学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因素,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撑.

印尼尚大集团董事总经理、校董会副主席李川羽先生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
会上宣布了第五届校董会成员名单,并向常务校董、校董颁发了聘书.
校董会秘书长、校长苏文金作了题为《把握历史机遇加快内涵发展努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多科性地方大学》的学校工作报告.
在随后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校党委书记辜芳昭、校长苏文金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捐赠者回赠牌匾.
会后,举行了集大奖教、奖学、助学金颁发仪式和第五届校董会种植纪念树活动.
(集宣)2、诚毅学院董事会二届五次会议隆重召开12月1日,诚毅学院董事会二届五次会议在景祺楼17楼隆重召开.
校党委书记、诚毅学院董事长辜芳昭主持会议,董事、监事们相聚诚毅,共商学院发展大计.
校长、诚毅学院院长苏文金作学院工作报告.
在审议学院工作报告中,李川羽监事长、王景祺副董事长、曾琦副董事长、张向中名誉董事长、辜建德副董事长等先后发言,对学院过去十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学院如何贯彻落实苏树林省长在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会议一致通过苏文金所作的学院工作报告,还审议批准了学院2011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012年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和2013年财务预算草案.
(黄福泉)继承嘉庚海外教育传统丰富集美深厚文化底蕴3、集大海外教育学院隆重庆祝建院10周年12月9日,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举行建院10周年庆典.
庆祝大会会场,集大诚毅学院礼堂内外一派喜庆的气氛.
礼堂前高高的台阶两侧彩旗飘扬,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领导在门口迎接着来自海内外的领导、嘉宾、校友.

主席台的幕布上最上方是设计精美的庆典标志,上书"母校恩深校友情长"八个大字.
出席大会的学校及校友会领导和嘉宾有辜芳昭、张向中、辜建德、任镜波、叶美萍、陈志良,赖强谋等.
省、市教育部门、侨务部门负责人吴金兴、林建华、黄娇灵、曾文健,美国库克大学副校长、已及美国库克大学中国校区行政校长黄天中、新加坡PSB学院副院长张媛应邀出席.
应邀出席的还有美国库克大学在中国合作项目的伙伴单位及集大海外教育学院在国内的兄弟院校的领导或代表.

此次庆典把讲话和文艺表演融为一体,交替进行,会场气氛自始至终隆重而热烈,喜庆而轻松.
集美大学副校长黄德棋致辞.
他代表集美大学党政领导向远涉重洋前来参加大会的合作办学院校的领导、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来宾和海内外的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集大海外教育学院十年办学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
他说:集美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校希望通过发挥对外合作交流的优势和特色,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治学治校经验,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争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到对外交流与合作中,提升集大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集大校长助理、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叶光煌在会上致辞.
他说:集美的海外教育可以追溯到94年前.
校主陈嘉庚先生在他的《南侨回忆录》中记载,早在1918年校主创办集美师范学校之时,就为海外华侨子女回国求学开辟了便捷的入学渠道.
海外华侨子女,只要到先生属下的公司开具介绍信,就可到集美就读,师范生在校的一切费用全免.
先生心系祖国,高瞻远瞩,掀开了集美海外教育的历史篇章.
1953年,他又专门成立了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接收南洋各地回国求学的侨生.
校主以其心血和深情推动了集美海外教育事业的发展,校主的真知远见指引着集美海外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叶光煌以诗人的激情、诗的语言总结了集美海外教育学院在过去10年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他说:集大海外教育学院的十年,是凝心聚力、艰苦创业的十年,是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十年,是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十年.
他说:通过十年努力,集大海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港澳台、华侨学生的教育培养提升至研究生层次,与美国库克大学、加拿大汉伯学院、新加坡PSB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拓展并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华文教育生源从东南亚扩展到世界各地,规模彰显、质量提升,目前已经成功打造了"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中文夏(冬)令营"、"海外华校教师师资培训班"等一批优秀的华文教育品牌,成为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重要的培训基地.
同时,学院派遣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叶光煌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海外校董、校友对集大海外教育的支持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加强校友之间事业上的联系,校友们成立并启动了"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校友创业联盟".
学院还举行校友专场报告会,交流他们毕业后的成果、经验和体会.
这是一次分享快乐,表达感恩和期许未来的成功聚会.
(本刊记者)4、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举行第二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2012年11月4日,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在九龙海逸皇宫大酒家举行第二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暨成立两周年联欢会.
全国政协常委余国春、中国侨联委员香港侨友社会长黄英来、香港建造业理事长周联侨、香港新马泰联谊会会长骆汉生、香港印度华侨联谊会会长莫永麟等嘉宾和近600名校友出席大会.

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副理事长翁新杰、集美陈氏宗亲会理事长陈志强、集美中学老三届联谊会副会长穆连才,以及香港集美校友会、集美航海香港校友会、集美侨校香港校友会等兄弟校友会的会长王钦贤、林佳育、王伟元应邀到会祝贺.

母校集美中学、集美中学校友会给大会发了贺信.
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会长李凤翔作第一届校友会工作报告,余国春先生致辞,任镜波理事长、王钦贤会长、杜成国校友在会上发言,对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成立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新一届理监事会就职表示热烈祝贺.

李凤翔会长在回顾了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两年来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后,深有体会地说:"两年来,会员们在校友会开心快乐的日子里培养出来的深厚友谊和感情,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秉持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精神,校友之间才能真正团结和谐相处.
校友之间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求同存异,相信没有不能解决的事情.
"任镜波理事长说:"两年来,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在母校的关心下,在香港集美校友会和王钦贤会长的支持下,在李凤翔会长、陈伟民第一副会长、庄平畴监事长和理事会、监事会全体成员的带领下,在多位老师身体力行的影响下,高举嘉庚旗帜,弘扬诚毅精神,团结广大校友,爱国、爱港、爱母校,自强、自立、自主、自信、团结、友爱、奋进、奉献,对外维护香港稳定、繁荣,推动母校改革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对内发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人人从自己做起,担当责任,奉献爱心,做了许多有意义、有成就、有价值、有影响的工作.
你们的这种精神和奉献,就象屹立在母校的叶振汉大楼、杜成国大楼、李凤翔大楼一样,永远高大,永放光芒,永远鼓舞着我们,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也是值得我们在集美校友总会做义工的全体校友永远学习、看齐的.
我们深信,你们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第二届理监事会一定会继往开来,海纳百川,把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办得更好、更加出色.
"任理事长最后说:"明年10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又是第三届全球集美校友大联欢在集美母校举行的节日,届时,我们将张开双臂欢迎你们,拥抱你们.
今天有约,大家都保重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明年10月集美再会.
"会上,还为潘斯随、林敦煌、颜天伦、谢种玉、陈茂相、吕维穆、张咏青等七位80高寿会员颁发了由集美中学、集美中学校友会、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共同制作的纪念匾,匾上写着"八旬劲松,为人师表,鞠躬尽瘁,诚毅凌云",褒奖他们为母校、为校友会所做出的贡献.

就职典礼结束后,举行了联欢会,校友们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博得校友们的阵阵掌声.
(金钟)5、集大第一次校友工作研讨会暨集大校友会一届六次理事会议在漳州召开12月2-3日,集美大学第一次校友工作研讨会暨集美大学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漳州隆重召开.
校长、校友会名誉会长苏文金,校友会会长辜建德,校友会名誉会长张向中,以及学校、校友会领导黄德棋、陈志良、林耀坤、赖强谋、林向阳、叶光煌、周学智、梁振坤及集大相关部门领导和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代表、各地校友分会的负责人、校友会理事等80多人参加了大会.

开幕式由黄德棋主持.
集大校友会漳州分会会长沈亚平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
校长、校友会名誉会长苏文金作了学校工作报告,介绍了学校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通报了集大实现省市共建共管体制和刚举行的集大校董会情况等.
他报告了学校未来的工作重点,期待广大校友为母校发展和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校友会会长辜建德作了学校校友工作报告.
他说,校友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校友是母校的代表和象征,校友是评价一所大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他感谢广大校友以实际行动慷慨解囊,感恩母校,积极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
他强调,母校是校友永远的坚强后盾,校友工作要做好"三个服务"工作,为校友的个人成长和校友的事业发展服务,为校友工作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所在机构的事业发展服务,为母校事业的持续发展服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校友会将弘扬嘉庚精神,凝聚校友力量,着力推动建立和完善各地校友分会、组织主题征文活动、开展美化绿化校园捐赠植树活动.
明年要进行理事会换届工作等主要工作.

与会校友在陈志良副会长的主持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福建宝德集团总裁林向阳、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总经理胥昌荣、集美大学校友会广州分会会长李善德、集美大学校长助理叶光煌等19位与会校友发了言,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宝贵意见.

黄德棋、林耀坤在会上发言.
张向中通报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分会全国研讨会的情况和会议精神.
最后,辜建德作了精彩的小结.
他认为这次会议举办得非常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开创了集大校友工作研讨会的先河.

本次大会由集美大学校友会主办,集大校友会漳州分会承办.
今后,集大校友工作研讨会将每隔两年在校外举行一次.
第二次研讨会将在广州召开,由集大校友会广州分会承办.
(集大校友会漳州分会)6、集大校友会南京分会举办集美校友南京联谊会12月9日,集美大学校友会南京分会在南京凤西宾馆举办"集美校友南京联谊会".
联谊会由南京分会秘书长陈德斌主持,来自集美大学、集美轻工业学校、集美中学的50多名校友出席会议.
母校校友会领导林耀坤、汪祐喆、钟国平到会祝贺.
会场正中央悬挂着的横幅醒目地写着"集美校友南京联谊会"9个大字.
参加会议的不仅有集美大学的校友,还有集美轻工业学校和集美中学的校友.
集美大学校友会南京分会的大集美意识,受到校友们的普遍赞赏.

集美大学校友会南京分会会长吴百灵致辞.
他热烈欢迎母校和集美校友总会领导到南京参加校友联谊活动,感谢母校和集美校友总会领导对南京校友的关心与支持.
集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林耀坤介绍了集美大学的发展情况和集美大学校友会的工作;集美校友总会副理事长汪祐喆介绍了集美校友总会近年来在办好《集美校友》、开展集资助困和筹建集美校友会馆三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他欢迎南京校友明年10月组团回母校参加集美学校建校100周年的庆典活动和第三届全球集美校友大联欢.
汪祐喆副理事长代表集美校友总会向集美大学校友会南京分会赠送锦旗,吴百灵会长接受赠礼.
锦旗上写着:"嘉庚学子遍天下,集美校友是一家".

联谊会上,校友们发言热烈.
有校友建议把"南京分会"改为"江苏分会",因为参加校友会的不仅有南京的校友,还有分布在江苏各地,特别是无锡、南通、连云港等地的校友;轻工校友代表桑明华说,他们一直盼望着有个校友组织,有个家.
集美大学校友会南京分会欢迎他们参加联谊活动,他们终于找到家了;航海老校友林庆士说:嘉庚精神是我们的共同精神财富,希望大家不忘弘扬嘉庚精神,踏踏实实工作,不断创造美好未来.
(金钟)7、厦门水产学院厦门校友会举行2012年会员大会校友会设立的嘉恩助学金颁发仪式同时举行12月8日,厦门水产学院厦门校友会2012年度会员大会在集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300多名校友及有关领导嘉宾出席了大会.
厦门水产学院校友会会长吴迪作工作报告.
校友会的他说;在母校集美大学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校友的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自2010年1月16日换届以来,本届校友会理事会坚持"加强校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母校建设,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为海西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为宗旨,开展校友会活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校友会坚持每年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相关制度,商量研究校友会工作.
校友会注意吸收热心校友会工作,有能力,有实力的校友,充实到校友会理事会中,壮大了校友会的队伍,增强了实力.

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叶美萍向与会的校友介绍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为了增进广大校友与母校,集美校友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发挥校友间的友谊与感情,增进校友会的凝聚力,校友会设立嘉恩助学金,由校友出资5万元人民币资助集美大学50名在校贫困生,每人每年1千元.
这是厦门水产学院校友会的一个新亮点.

校友会还捐资5万人民币,作为母校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的费用.
12月8日的大会还通过了荣誉会长,顾问名单;增补了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会员会费标准的调整方案.
(张自强)8、总会授予台湾校友后裔庄奕琦博士等荣誉校友称号11月26日上午,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庄奕琦博士到集美校友总会访问,受到任镜波理事长等的热烈欢迎.
庄奕琦博士是台湾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校友庄雨露先生的侄儿,他继承父辈们的光荣传统,热心公益事业,也十分关心和支持集美校友总会的工作.
2010年8月,集美校友总会组团到台湾拜访台湾校友,在高雄时,受到在高雄工作的庄雨露先生等校友的热情接待.
他们还特地安排自己的后代一起来接待参访团.
庄雨露校友把在新竹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服务科学研究所工作的女儿严秀茹博士和在台北工作的侄儿庄奕琦博士也请来参加接待.
庄奕琦博士时任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工作很忙,他专程从台北赶到高雄欢迎参访团.
宴席未终,便提前告别离开了,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得连夜乘高铁赶回台北.

为感谢庄奕琦博士对集美校友总会工作的支持,总会诚挚地授予庄奕琦博士集美学校荣誉校友称号,把证书郑重地颁发给庄奕琦博士.
庄博士很高兴地从任镜波理事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并对集美校友总会给他的荣誉和信赖表示感谢.

荣获总会授予的"荣誉校友"称号的台湾校友后代还有林辉校友的公子林志胜,林丰卿校友的女公子苏韵青、公子苏刚,庄雨露(又名严志杰)校友的女公子严秀茹,林夏潮校友的公子林正方,林锦伙校友的外甥孙叶志成.
(金钟)9、集大2012年"华文教育·教师研习"马来西亚班结业12月2日,集美大学2012年"华文教育.
教师研习"马来西亚班结业式在财经学院延奎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
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文教部部长林建华、副部长魏江平,集大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袁晓华、副院长刘大进和全体学员一起参加了结业式.

马来西亚小学中文教师技能班团长林美菁和马来西亚华校教师研修班团长李碧凤发言.
他们说:在集美大学的学习和交流启发了他们的新思考,老师们回国后将结合研修成果,积极创新,为马来西亚华教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林建华代表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讲话,他介绍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丰功伟绩.
他希望马来西亚华文教师为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为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作出新贡献.
袁晓华代表海外教育学院讲话.
林建华与袁晓华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班为期22天,参加培训的有马来西亚华校教师研修班学员27人,马来西亚小学中文教师技能班学员26人.
(海外教)10、台北海洋技术学院院长莅临集美海院6月14日上午,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刘廷扬院长一行三人莅临集美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考察,探讨交流合作事宜.
集美海院领导宋建华、杨琳、黄瑞和相关部、系的负责人,以及第二批赴台师生在学院会议室与刘廷扬校长一行进行座谈.
学院党委书记宋建华、院长杨琳等学院领导对刘廷扬校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
宋书记感谢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对第一批赴台师生的照顾.
他说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资源的优化等很值得借鉴.
杨院长希望两院在学生交流、教师互访、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领域展开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刘廷扬院长说,两校在专业设置、办学理念等多方面存在契合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他表示愿意本着友好合作的原则,在学生培养、师资交流、合作编写教材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两院院长再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书》.
(海教武)11、集大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支持项目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资助批准通知书,集大水产学院王志勇教授申请的重点支持项目《大黄鱼重要经济性状QTL精细定位和相关基因功能解析》获批准资助,计划资助金额265万元,实现了集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支持项目零的突破,标志着集大近年来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

今年集大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8项,计划资助金额1211万元.
这些国家基金项目的研究开展将对提高学校科学研究水平,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梁小挥)12、集美轻校学生在全国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2012年大赛,集美轻工业学校代表队荣获"一金三银六铜"的优异成绩.
潘罗福同学获得数控铣加工技术项目的金牌,是福建省仅获的5枚金牌之一.
这是一项硬技术,其金牌含金量非其他项目可比.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国职业学校最高级别的专业赛事.
参加全国赛,需经市、省层层选拨.
获得奖牌,竞争异常激烈,更是十分不易.
因此,比赛成绩能基本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技能水平.
(李昌彧)13、集美轻校学生在市中职田径锦标赛中成绩喜人2012年厦门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暨市中小学、中职学生田径锦标赛,集美轻校选手荣获个人项目8枚金牌:男甲跳高、男甲三级跳远、男乙跳高、男乙400米、女甲100米、女乙100米栏、女乙铅球、女乙4χ400米,并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一、甲组团体总分第三,总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其中纸艺1101班李阳鹏同学以1.
83米的成绩荣获男甲跳高冠军,并打破保持23年的校记录.

(李昌彧)14、集美图书馆举行《说闽南话、唱闽南歌,传承闽南文化》报告会2012年9月15日,集美图书馆举行《说闽南话、唱闽南歌,传承闽南文化》的专题报告会,主讲人是厦门《鹭江讲坛》特邀演讲人林忠阳.
林忠阳说:闽南话是令闽南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闽南语歌曲则是闽南文化艺术升华的结晶,而答嘴鼓和闽南童谣更是闽南文化中一盘香喷喷的家乡菜.
林忠阳对闽南话在闽南家庭中为何逐步消失作了分析,对闽南话与当今多元社会的融合、闽南语歌曲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等方面阐述闽南话的作用和意义,希望大家重视和加强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集美夕阳美歌咏队全体成员及集大诚毅学院、理工学院闽南语协会、水产学院、文学院、华大等学生到场参与互动,现场充满了浓浓的闽南文化气息,高潮不断.
(黄丽琼)15、陶瓷9312向母校赠送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礼品国庆节期间,集美轻工不少班级校友回母校,以各种方式开展聚会联谊活动.
其中陶瓷9312班校友在母校举行毕业15周年聚会,受到周学庆副校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
9312班校友向母校赠送了具有专业特色的陶瓷礼品.
(轻校)16、习近平与集美大学亨蓬2002年,在厦门"9·8"投洽会上,习近平同志见到几位来自集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他问学生:"你们认识我吗"学生说:"您是省长.
"习近平同志笑着补充道:"我还是你们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呢!
"简简单单一句话,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校董会主席这一份责任的重视与担当,同时也说明,习近平同志心里装着集美大学,心里牵挂着集美大学.

1999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代省长.
按照集美大学校董会章程,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是当然的校董会名誉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是当然的校董会主席,习近平同志就担任了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
他是集美大学第三任校董会主席.
在习近平同志担任校董会主席的四年时间里,他每年都来集美大学,或出席校董会,或视察学校,或陪同其他来访的中央领导看望师生.
习近平同志每一次来到学校,都给集大师生留下难忘的回忆.

1999年10月17日,集美大学召开首届校董会第二次常务校董会议,习近平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发表简短而重要的讲话.
根据当时的录音整理出来的讲话全文不足2000字,但内容平实无华,贴近人心.
他说:加快集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是本届董事会负有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承蒙各位董事的信任和工作的需要,让我接任董事会主席,我一定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
我衷心地希望各位董事们,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常务校董,加强对集大的指导和帮助,在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旗帜下,带动海内外一切关心集美大学的友好人士,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象李尚大先生这样,添砖加瓦,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并且不断去完善我们的体制,深化我们的改革,把现在还存在的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以解决,使我们工作进一步完善,使紧密型的集美大学越办越好.

2000年8月14日,习近平同志率领省政府各部门一班人来学校调研,在听取校领导的工作汇报之后,他说:今天我们挤时间来看一看集美大学.
看集美大学确实是因为我是兼着集美大学董事会主席.
省内还有几所大学我都还没有去看,因为我是校董会主席,所以到集美大学来看看.
这个学校也是倾注着省委、省政府的心血和汗水.
我到省委工作以后,参加很多次研究集美大学问题的会议.
在我记忆中,是在研究集美大学问题,才召开常委会,其他学校比较少,没有你们集美大学那样.
在这次调研会上,习近平同志主要谈了集美大学体制创新的问题,他说,学校要不断地去充实完善新体制,不断地进行配套改革,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给学校创造发展空间.
我们这个学校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个很有凝聚力、很有影响力的校董会,要充分发挥校董会的作用.
我们学校另一个特点,是华侨办学,海外乡贤办学,就是弘扬陈嘉庚精神.
因为这样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她又能在体制创新方面争取新的突破,争取上级在政策方面、在体制方面给予一些倾斜,给予一些特殊的宽松政策,各方面相辅相成,推动新的发展.

2000年1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出席了集美大学第二届校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他在讲话中说,集美大学是省属唯一一所办在厦门经济特区的多科性大学,必须在新一轮创业中找准位置,明确任务,加快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关基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
突出体制创新、教学创新、科技创新.
会前,在举行的集美大学"村牧楼"、"重文楼"落成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和出席会议的来宾一道,在集美大学美丽的校园种下了纪念树.

2001年12月19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集美大学第二届校董会第一次常务校董会议,专门抽时间参观了学校近两年新建的一些项目.
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音乐厅、工科实验大楼和嘉庚图书馆.
尽管是在不同的学院之间穿梭,但是,过去院和院之间的"篱笆带"没了,他赞扬说,"有一个家的感觉了!
".
他还说,和两年前对比,集大确实不一样了.
他站在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前,亲自体验计算机模拟波浪起伏状态下,驾船驰骋大海的情形.
他愉快地回忆说,两年前,你们带我参观的实验室里,根本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
也就是在这一天听取学校工作汇报,了解了学校的困难之后,习近平同志当即决定从省长专项基金中解决工科实验楼和图书馆设备建设所面临的经费短缺的问题.

2002年9月9日,习近平同志于第十八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专程来到集美大学看望并慰问教师,与教师代表座谈.
他说,集美大学有浓厚的创业氛围,领导和老师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全校上下形成了合力,这是办好集美大学的重要保证.
他还到原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副校长吴炳煌教授家中,拜访吴老师的爱人刘翠琴老师,因为她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清华大学求学时的老师.

作为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习近平同志与集美大学有一段紧密的联系.
他说:"我现在挂一个校董会主席,这是因袭下来的,当省长都挂这个衔,当然我这个人不愿意挂空头衔.
在其位谋其政,否则就不挂.
挂了就要关心一下,过问一下,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经常来看,最起码一年来一次.
"17、周恩来保护鳌园免遭劫难·陈新杰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的浪潮席卷全国,集美学校的学生也造起反来,学村不得安宁了,"永久和平学村"不再和平了.
集美学校多所学校的规章制度被批判、被砸烂;学生不上课,一心"闹革命",在校内批斗校长、教师,学校书记校长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夺权,"靠边站".
学校内山头林立,学校内少则两大派,多则三四个大组织,每个班级也都分成三四个"战斗"队,写大字报,开辩论会,唇枪舌剑口诛笔伐,争论不休.
最后,为争夺学校的领导权,口水战又发展成肢体战,"文攻"变武斗,校舍当堡垒,校具当武器,甚至到部队抢来军火大干,学校成了战场,南薰楼被打得弹洞累累.

造反派还到福州、厦门批斗省、市委书记等领导;还以"破四旧"为名,四处破坏文物古迹.
鳌园也不可幸免地成了"造反派"、"红卫兵"造反、破坏的目标.
在那疯狂的年代,航海学校的"红卫兵"在被极左思潮邪风吹昏了头的头头的带领下,妄图砸毁鳌园.
他们的理由是:纪念碑有毛主席的题字,陈嘉庚是资本家,纪念碑前不能有大资本家的墓陵;鳌园石雕是"四旧"云云.

1966年7月的一天下午,他们乘集美人上班的上班,打鱼的打鱼,种地的种地,多数人不在村里的机会,闯进鳌园.
他们一进入门廊便挥锤朝墙上的石雕狠锤猛砸.
他们的狂暴行径惊动了正在拜亭乘凉的几位老人.
他们听到敲打的声音,发现有人砸陈嘉庚先生花巨资、花费他最后十年大量心血建起的鳌园,十分气愤.
但在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更加他们人少力单,不能和他们正面对抗.
他们有的上前劝阻,有的赶回村里报讯.

族亲们闻讯,一传十,十传百,拿着锄头、蠔铲,自发的组成一支护卫队伍,直奔鳌园而来.
那些"红卫兵"见势不妙,拔腿就跑.
村民们在后面猛追,直追到航海学校校园内.
他们的行动惊动了驻校的解放军"支左"部队.
他们一面派人将村民挡在允恭楼前,耐心劝说;一面打电话向厦门市委第一书记袁改汇报.
袁改觉得事体重大,不敢拿主意,便立打电话向国务院值班室请示.

允恭楼前,赶来的村民越来越多,聚满了楼前的操场.
村民们高呼"暴徒滚出来"、"谁敢砸鳌园就砸烂谁的狗头!
".
他们要求"支左"部队交出打砸鳌园的肇事者,并申明肇事者不出来,人不散;还放话说:肇事者不出来就放倒楼前的大桅杆.

尽管工作队一再声明他们一定会处理肇事者,请大家回去,可人们就是不散,几次试图冲上楼.
双方僵持了几个小时.
终于从总理办公室打来电话,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说服造反派,暂时封存鳌园建筑物,等运动后期处理.
"厦门市市长李文陵带着周恩来的指示,火速赶到集美.
李文陵先向"支左"部队传达周总理的指示,然后来到允恭楼前,对大家说:周总理已知道这件事了.
他是带着总理的指示来的.
对肇事者政府将严肃处理.
他向大家保证鳌园绝不会再被砸了,要大家放心,回去休息吧.

市长说完后,人们方慢慢散去.
鳌园就此得到保护,未再受到破坏.
当时的周恩来在林彪及"四人帮"的包围下,处境极其艰难,他巧妙地用"封存""等运动后处理"的缓兵之策,避开极左思潮的锋芒,在邪风恶浪中把鳌园保存了下来.
红卫兵敲砸是从鳌园门廊两侧石壁上嵌的都是工艺最精湛的镂雕开始.
这些镂雕,内容多为我国历史经典故事.
尽管老人奋力制止,族人及时赶到,但石壁上的多数镂雕还是被砸坏.
镂雕上,立体部分有的被敲掉三分之一,有的被敲去一半,更多的是只残留一个根底.
文革结束后,这些镂雕又借惠安师傅的巧手,复原如初.
为了不破坏鳌园墙体的结构,修复时只在原镂雕上做文章.
师傅们找来当年镂雕的照片、图纸,先按原图像用泥团雕塑拼接,再将泥塑部分分解成一个个构件,然后取材,依泥构件的形态,雕刻出石质构件,最后将石构件用粘液一一拼接在原镂雕幅上.
修复后的鳌园,焕然一新,以崭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
此后又续建了嘉庚公园,陈嘉庚纪念馆.
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景观.

鳌园始建于1950年,是陈嘉庚回故乡定居后,开始的学村二次大规模建设中的重要项目.
鳌园的建设倾注了陈嘉庚大量的心血,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集中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特色,是国之瑰宝.
鳌园的建设得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的支持.
1952年5月毛泽东亲自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
毛泽东为一个小镇的纪念碑题字这是绝无仅有的.
还有不少领导人送来楹联诗词,镌刻在鳌园方方石刻字碑之上,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鳌园另一特色是园中有大量的石刻.
石刻分为浮雕、沉雕、镂雕、线雕、圆雕、影雕多种,内容有工农业生产、文教体育、名胜古迹、历史故事和连环装饰图案五类,取材广泛,包罗万象.
石刻形象逼真,千姿百态,富有生活气息和闽南风格,有闽南石雕博物馆之称.

鳌园修复并对外开放后,我国几代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以及其他领导都先后在鳌园留下足迹.
1984年,邓小平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重申毛泽东对陈嘉庚的崇高评价,再次肯定陈嘉庚伟大的功绩,嘉庚精神的伟大意义.
如今鳌园是国家4A级的景区.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参观了鳌园,欣赏鳌园的艺术珍品,瞻仰长眠在此的伟大爱国者陈嘉庚先生,缅怀他的伟大功绩.
鳌园是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大批学生和其他人群到此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每年的清明节,厦门市各界,特别是集美学校的师生都聚集在鳌园,祭扫陈嘉庚先生的陵墓,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决心弘扬嘉庚精神,实现祖国的完全同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鳌园是镶嵌在集美胸前的一枚金光夺目的徽章.
1949年,在解放集美的战斗中,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特别指示参加解放集美作战的野战部队,不要使用重武器,保护了集美学校的安全完整;"文革"中,又是周恩来挥动巨人的臂膀,保护了鳌园.

18、百年集美学校:1923-1933加快发展艰苦支撑(中)16.
痛苦的选择在新加坡,校主陈嘉庚的日子也不好过.
1926年之前的几年,陈嘉庚公司年年斩获甚巨.
特别是1925年,英国政府实行"斯蒂文逊计划",橡胶价格暴涨,这一年,光橡胶一项,公司就得利近800万元.
这一年是陈嘉庚一生得利最多、资产最巨的一年,也是陈嘉庚一生在实业方面登峰造极的一年.
陈嘉庚也因此以为"千万之入息易如反掌",他宏伟的兴学计划"一蹴可达",于是加快两校发展步伐,其他公益事业也放手铺开.

岂料,1926年新年伊始,胶价就开始跌落,以后暴跌连连,短短几个月就使陈嘉庚公司陷入困境.
企业严重亏损,陈嘉庚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停止厦大、集美新的建筑项目;终止正在进行的国内三座图书馆的筹建工作;压缩两校的业务费.
陈嘉庚说这是他"一生最抱憾、最失意的事件",但他力不从心,不能不这样做.

叶渊离开集美的当天,集美学校就更热闹了.
学生得知叶渊南行,更加气愤,便加紧倒叶步伐.
在他离开的第二天,学生便发出第二份《罢课宣言》,成立了罢课委员会,下设文牍、外交、宣传、组织、纠察、财政、庶务等部,准备长期抗争.
他们天天给陈嘉庚发电报,要求收回被开除的学生,要求学生校务表决权,同时提出撤换叶渊的诉求.

没有叶渊的集美学校当局六神无主,也天天给陈嘉庚发报请示.
这一切,对于此时的陈嘉庚说来,真是雪上加霜,乱上添乱呀!
继1920、1923两次学潮之后,1924年,厦门大学也闹了一场学潮,惊动中国教育界,震动了南洋华侨社会,给厦门大学和陈嘉庚造成巨大的物质、精神损失.
厦大风潮刚平息,出现转机,集美又爆发了第三次风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集美的风潮还未止息,厦门大学又有事了.
1926年12月4日,也就是叶渊离开厦门的当天,鲁迅在学期结束之前提前辞职.
鲁迅辞职是因为学校为紧缩经费,把国学研究院的业务费压缩到每月400元,引起鲁迅等教授的愤慨而采取反制措施.
鲁迅是中国思想界的领袖、文学界的泰斗,在学生中有广泛的影响,他的辞职在学生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厦大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陈嘉庚万没想到,压缩厦大区区可数的业务费会带来这一系列事件,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

叶渊登岸,出了关口,陈嘉庚派去的人早在那里等候.
他单身一人,行李也简单,一出关便上车,进入车水马龙的通衢大街.
叶渊是在京城读过书的人,见多识广,但新加坡这洋气十足的城市在他眼里还是挺新鲜的.
车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一个报童过来卖报.
叶渊想买,可口袋没新加坡零用钱,犹豫了一下.
车夫眼尖,便替他买了几份不同报纸.
叶渊翻着,看着.
不看则已,一看真把他惊呆了.
"集美风潮"、"厦大学潮"、"陈嘉庚"等字样不断地在他眼前闪现.
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关于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学潮的新闻,还有谩骂、讥讽陈嘉庚的文章,甚至把他必成"军阀".
文章说陈嘉庚专制、侵犯人权、压制民主、不自量力,等等,不一而足.
报上也提到他叶渊,但都是借他来做文章,攻击陈嘉庚的.
叶渊越发觉得自己事情没做好,连累了校主,格外内疚.

陈嘉庚很忙,但早在怡和轩俱乐部等候他.
这里原是新加坡富人俱乐部,1923年,陈嘉庚被选为总理后,经他一番改造,现已变成新加坡华人的社会活动中心.
陈嘉庚常在这里接待重要客人.
他一如往常,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亮.
这是对客人的尊重.
叶渊也是一身笔挺的西装.
两人已睽违有年,见面倍感亲切.
陈嘉庚把叶渊当知己,真诚相待;叶渊把陈嘉庚当校主,当圣贤,尊重、敬仰有加.

陈嘉庚早已戒烟,省却了时兴的敬烟之礼.
他本喝咖啡,后听信林文庆博士之言,也不再饮咖啡了.
但这天,他特意点了咖啡招待叶渊.
陈嘉庚说:"你是安溪人,安溪出铁观音,出好茶.
我怕这里没有比安溪出的更好的茶.
那你就尝尝咖啡吧!
"女招待给叶渊上了咖啡,而陈嘉庚自己则要了一杯凉白开水.

"校主,我很惭愧,学校没管好.
学潮不断.
"叶渊开门见山地说.
"闹不闹学潮和你无关.
时代潮流使然.
谁当校长都一样.
"陈嘉庚一语道破事态的本质.
接着他讲了自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支持革命的经历,并表示自己对国民革命的支持.
他坚持学生必须爱国,但认为学校必须脱离政治,避免党派控制学校,避免太多的政治活动影响学生学习.

叶渊又谈起学生加入党派的问题.
陈嘉庚说:"我不能领导人,也不能被人领导.
"他坚称不参加任何党派,他办的学校也不许任何党派插手.
他说:"我给你写信说到这个事.
我始终认为:要严禁学生树党,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学生入学时要写保证书,保证终生不入任何党派.
违背此约,天地鬼神责罚.
"他坚决反对学生罢课,反对学生干预学校事务.
他强调学生应该懂得礼义廉耻.
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人格丧尽,乌能图存以校中言,尊师、重傅、敬长、谦恭为之礼;恪守校章本原为之义;不贪名、不贪功、不出轨道为之廉;寸阴是惜,恐学业无成为之耻.
"他说自己以血汗资财创办学校,不图名不图利,但对学校的权力绝不放弃.
学校听任学生,如何办学叶渊又提起辞职的事.
陈嘉庚断然拒绝.
他风趣地说:"我是撤换校长专家,集美三年不到,换了四任校长;厦大一开学就换校长.
"他认为称职的校长难得.
一旦罢撤叶渊,教员必定解体;重新组织,三年难以恢复.
罢校长,集美学校前景不堪设想.
他认为叶渊是个难得的人才,有能力,有决断,有负责精神.
叶渊有缺点和不足,陈嘉庚和他第一次见面时就有所觉察,并且提醒过他.
但陈嘉庚认为:瑕不掩瑜,不能因寸腐而弃连抱之材;再说孰能无过,谁没有缺点.
选人,要的不是完人,是能干事的人,能担事的人.
有人说叶渊霸气,所谓"霸气",就是"刚".
陈嘉庚认为:人当刚而败,而不要以柔而胜.
在他眼里,人有"霸气"不仅不是缺点,而是优点.
他坚信叶渊不动摇,一再强调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学生要撤换叶渊,谁要撤换,就叫谁走.
"12月16日,陈嘉庚电告集美学校各主任,称:"进退校长,主权在余,不准学生干涉,校长决不更动,各生如不满意,即日停课放假.
"学生坚持更换校长,频频致电陈嘉庚陈述他们的要求.
12月18日,学生将"罢课委员会"改为"倒叶运动全权代表会",十九个代表中间有三名共产党员.
厦门成立"各界援助集美学潮委员会",全国学联和各地学联也给予声援.
厦门报纸也载文抨击校方.

陈嘉庚又发了几通严电,责令学校即日放假,并派集美社乡亲接管校产,同时限制学校经费,集美学校实际上已关门.
陈嘉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退让,作出了痛苦的选择.
眼看着自己用十几年心血、数百万巨资创立起来的学校可能毁于一旦,他内心的痛苦、挣扎难以用语言表达.
集美学校如此,厦大的前途又如何呢难道他倾资兴学、为国育才的宏愿就这么破灭他兴学原想开风气之先,为海外千百万华侨垂范,如果两校因学潮关门,宣告失败,自己成为笑柄事小,无人再敢走这条路,给国家、民族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他最最担心而又不可对人言的内心之痛!

17.
没有落幕的结局在陈嘉庚的严令下,集美学校学潮瞬间由狂噪呐喊变成万马齐喑,教师、主任纷纷辞职,学生能走的都走了,校园一片死寂.
叶渊还在新加坡.
校主挽留,他在新加坡过了圣诞节,又度过了1927年元旦.
远离是非之地集美,他感到格外的轻松惬意.
他到过新加坡河口,去过牛车水,逛过乌节路;他参观了陈嘉庚公司总部,到过工厂,去过橡胶园,也到南洋华侨中学等校参观.
所见所闻,感触良多.
他在新加坡住了一个多月,经常和校主接触.
他和校主,朝夕相处,彼此更加了解,又处多事时刻,关系更加紧密,成了更亲密的、彼此更加信赖的朋友.

新年过后,叶渊才离开新加坡,1月15日回到厦门.
因为学校已关门,他在厦门待了半个月,一直到27日才到集美.
2月2日是旧历的新年,也就是春节.
岁末年初,大家都忙着过年.
他足迹所至,一片冷清,但校园之外的集美社,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气氛.
作为校长,感受着校园内外的一冷一热,他在感到凄凉的同时,不免怀念起过去了的热气蒸腾的时光.

他在校园走了一圈,便出发到福州去.
何应钦要见他,与他商谈处理集美学校风潮问题.
11月,北伐军光复同安时,何应钦是进击闽浙的北伐军第一军军长,以后晋升为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
12月占领福州后,何应钦就当起福建省临时政治会议主席了.

何应钦见到叶渊,很客气,也很亲切.
开场白过后,何应钦就说:"陈嘉庚先生和先总理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
陈先生积极支持中山先生和他从事的革命事业,值得敬佩.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义举值得我们高度赞扬.
"因为何应钦曾在孙中山元帅府任参议,叶渊便接过话题说:"孙中山先生也给陈嘉庚先生很大的支持.
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正式行文承认"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影响很大.
"接着,何应钦便转入正题,强调国民革命军支持陈嘉庚办学.
他希望有关各方,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学生和校方,妥善解决学潮问题,恢复上课.
他希望叶渊转告陈嘉庚先生,革命政府希望他继续办学.
谈话结束后,何应钦把叶渊送到客厅门口,握着叶渊的手,话中有话地说:"国民党不会为难陈先生,相信共产党也不会.
"在集美学校"提前放假"之后,厦门大学宣布"展期开学".
因为学潮,陈嘉庚对自己创办、倾注了全部资财和心血的两所学校下了狠手,采取了两个非凡之举.
这不仅震动了厦门、新加坡两地,而且震惊了中国教育界和国民革命军最高当局.
2月,国民党当局派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和教育特税公署督办马叙伦到厦大、集美调解.
他们到集美时,叶渊出面接待.

因为何应钦说了话,福建省政务委员会腰杆子也硬了起来.
政委会致电陈嘉庚,用溢美的言辞嘉奖他的兴学之功,同时表达福建省当局的愿望,希望他不要"萌发退志".
春节过后,学生陆续回到学校,要求复课.
在同学的敦促下,3月,学生会及各部学生组织纷纷电请校主陈嘉庚继续办学.
陈嘉庚看到各方的诚意,便于3月17日致电叶渊,同意开学,前提是学生接受他提出的六条件.
这六条件条条与学生在学潮初期提出的要求相悖.
其中第一条是学生必须重新签署不参加党派志愿书;第二条是各部的全体学生要登报认错,保证此后诚恳求学,永不干犯校规;第五条是开除破坏生.
学生不敢有违,答应六条件,学校恢复上课,学潮宣告失败.

学生、校方都付出沉重代价,没有赢家.
三次学潮反映了学生民主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求个性解放,要求对人格的尊重,要求参与学校管理,但学潮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暴露了组织者的幼稚、不成熟.
第一、二次学潮是激进学生组织、领导的,没有党派介入.
集美学校的三次学潮,其矛头所指都是叶渊,但三次理由各不相同.
第二次学潮中,叶渊被指责压制学生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其实,为争国权,讨回旅大,叶渊本人已于半个月前带领1500名学生乘船到厦门,冒雨参加游行.
学生反对他,是因为叶渊不答应他们无休止地集会、游行,而直接的原因是时间安排上有冲突,以此给他戴上"压制学生反日爱国运动"的帽子,有失公正.
再说,叶渊是陈嘉庚的执行者和代言人,学校的重要举措都是按照陈嘉庚的训示、或请示陈嘉庚同意后进行的.
说陈嘉庚办的学校不爱国,压制学生反日爱国运动,缺乏说服力.

三次学潮最后都聚焦在开除学生的问题上.
驱逐校长,开除学生,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国内闹学潮的套路.
诚然,叶渊为人霸气,人际关系不佳,他当过洪濑留守司令,留有领兵人的坏习气,在学校管理上采取了一些不明智的措施,如禁止党派活动,动辄开除学生等.
这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弹.
可是,在这些问题上,陈嘉庚和叶渊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叶渊的所作所为是得到陈嘉庚认可和支持的.
学生不敢正面对抗陈嘉庚,而把矛头对准叶渊.
陈嘉庚选用叶渊、保护叶渊,支持叶渊,有其多方面的理由和深层次的思考.
撤换叶渊,陈嘉庚是断然不会接受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学潮的出现有其进步意义.
陈嘉庚创办的学校为学潮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这是陈嘉庚兴学的功绩.
但学生闹学潮又是陈嘉庚本人最不愿意看到的,集美学校的三次学潮都是陈嘉庚以提前放假的方式强行结束的.

第三次学潮结束了,这是一个没有落幕的结局.
不错,集美学校从此再没有发生过学潮,从此再没有学生群起反对叶渊,但公开的、隐蔽的党派活动从未止息,学校勒令学生退学、开除学生也屡见不鲜.
有趣而发人深思的是:在被开除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后来都大有作为.
他们反思过去,都感激陈嘉庚,感激母校的教育之恩;他们对陈嘉庚、对母校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连陈嘉庚都引以为荣.

18.
从学潮的失败中起步正当集美学校第二次学潮闹得正酣的时候,1923年5月16日,集美学校按照陈嘉庚的意见突然宣布"提前放假".
学校饭堂熄火,停止膳食供应,宿舍也关闭,学生食宿无着.
因为事先没有通知,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情绪更加激愤.
不少学生身无分文,没有旅费,一时回不了家,惶惶然不知所措.
幸好,集美银行同意退还入学保证金.
学生有钱作盘缠,一两天便走光了.
校园空无一人,寂寥空荡.

学潮的组织者、积极参与者转移到鼓浪屿.
他们印发《告同学书》,广为散发,号召同学转到他校就读.
闹学潮时,师范部的学生罗明(当时叫罗善培)被选为班代表.
学潮失败后,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不得不离校回家.
他原打算到广州投考短期革命学校,却在汕头邂逅老同学蓝裕业.
蓝当时已是共产党员,是广东共青团区委会领导人之一.
听了罗明关于集美学潮的介绍之后,蓝裕业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潮缺乏核心领导;做法脱离群众.
他劝罗明回学校,为革命工作,并对他回校以后的工作作了具体指示.

罗明回到集美,发现同学们正如蓝裕业分析的那样,都已纷纷回校,响应学生会的号召转学的寥寥无几.
他按照蓝裕业的意见,联络了罗扬才、李觉民、刘瑞生、邱泮林、陈乃昌和罗良厚等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学校秘密建立和发展国民党左派组织,并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直接联系.
他们从师范各班开始,吸收党员,然后向中学、水产、商业、小学等部发展,不到3个月,就发展了党员100多人.
罗明被任命为共青团通讯员,他们在广东区党委和共青团区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为了保密,他们的组织对外称"革命协进社".
1924年,他们成立"星火周报社",出版《星火周报》,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为中心,宣传革命.
1925年春,由左派组织发起,恢复原有的学生自治会.
学生自治会组织、带动学生阅读《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以及《社会主义讨论集》、《独秀演讲集》等进步书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左派组织决定由学生会出面,举行"国父孙中山先生追悼会",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宣传国共合作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宣传革命的三民主义,号召大家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

按照学生会的规定,罗明也在追悼大会上讲了话,宣传革命,呼吁同学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参加救国救民的大革命.
5月1日,学生会又发起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全校师生员工都参加,连校外筑路的打石工人、泥水工也前来助阵.
声势浩大.
学校当局不反对这些活动,但害怕活动失控,学生又因此闹起风潮.
他们知道这些活动都是罗明组织领导的,便想出一个办法把罗明请出学校.
学校领导请师范部主任李敬仲出面,找罗明谈话.
李主任说:"学校希望你提前离校,可以发给你毕业证明书.
有这证书,你可以去考大学,也可以去教书.
以后再给你补发正式的文凭.
"罗明心里不同意,但当场只表示"让我想想.
"他向组织作了汇报,左派组织领导小组为此进行了一番讨论.
多数人认为:为了减少目标,罗明还是提前离校为好.
1925年5月,罗明离开集美.
同年9月,在广东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5年6月,蓝裕业以国民促进会代表的身份到集美学校,接替罗明的工作.
他根据罗明开给他的名单,和李觉民、罗扬才等同学取得联系,并吸收他们中的7人为共青团员,在集美三立楼正式成立共青团支部,选举李觉民为支部书记.
这是厦门第一个共青团支部,也是闽西南地区第一个团支部.

1926年1月,经杨善集和罗明介绍,李觉民与罗扬才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6年2月,厦门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罗扬才任书记.
同年4月,集美学校师范部和集美小学分别成立中共支部.
这是闽西南最早的三个党支部.
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因此被誉为"革命摇篮",闽西、闽西南和厦门地区革命的发源地.

1926年2月,罗明奉命回厦门,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为毛泽东主持的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学员.
朱积垒、郭滴人等8位集美学校学生成为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
在那里,他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4月,在罗明组织领导下,中共厦门特别支部和共青团厦门特别支部先后成立.

1926年11月,集美学校爆发第三次学潮.
这次学潮是在北伐军光复同安的形势下发生的,国民革命军直接策划、指挥,左派组织参与组织领导.
12月18日成立的"倒叶运动全权代表会"的19名代表中有共产党员3名.
12月,学校"提前放假",党员和学生一起离开学校.
3月,陈嘉庚提出六条件,没有受到任何抵制就被接受了,学校恢复上课.

学校提前放假期间,1927年1月前,罗明不在厦门.
1月罗明再次来厦门,他是受广东区委派遣,前来组建中共厦门市委和厦门总工会的.
任务完成后,他旋即到漳州,执行建立中共闽南特委任务,并任特委书记.
罗明无暇顾及集美学校的停课、复课.

这个时期,按党组织的部署,几位中共党员都离开学校到闽南、闽西等地区的建立中共县支部去了.
对集美学校开学继续上课一事,当时共产党和左派组织没有干预.
此后,包括罗明在内的多位当时参加学潮的中共党员都有共同的认识.
他们认为:一个开学复课的集美学校比一个关门停课的集美学校对学生、对党、对革命更有利.
他们在分析集美学校连续发生三次风潮的原因时,一致认为主要是集美学校具备促进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条件:一、集美学校注重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新思想,延聘进步教师任教,聘请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名流到校指导,他们中许多人受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他们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促进了学生的觉醒.

第二,学校订购了大量中外图书杂志,"旧椠新梨兼收并蓄",各种图书均有,学生接受各种理论,不同思想碰撞,交锋,势必触发出火花.
此外,陈嘉庚从农村招收贫寒学生入学,这些学生不满现状,有强烈的改造现存社会的愿望,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党组织和左派组织认为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从事的教育兴国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应该得到各党各派的支持.
此后,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广大的农村,在集美学校的活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意把斗争的锋芒对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更加注意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
这也是革命的学生从学潮的失败中学得有益的一课之后,迈出的更坚实的一步.

以后,根据党的指示,罗明等中共党员在厦门、闽西、闽南建立新的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领导这些地区的革命斗争.
集美学校共产党的活动已经超越校园的范围,走向城市,走向农村,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活动.
1927年"4·12"政变之后,党组织发动了多次革命暴动,领导工农群众拿起武器,走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的道路.
到1935年,在厦门、闽西、闽西南和闽南四个地区,中共基层组织已发展到21个,其中有17个是以集美学校党员为主建立起来的.
罗明等人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成为著名的革命家,中共杰出的领导人.
他们为革命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革命壮歌.

19、一代富商的赤子情怀——纪念李光前博士诞生120周年[香港]李远荣李光前博士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他所控制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李光前博士是我的同乡,福建南安县梅山乡人,论辈分,我该称他为疏堂伯父.
我对李光前先生的认识,还应该由我的父亲说起.
我父亲名叫李五香,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芙蓉村.
因家境贫寒,十二岁就离乡背井随亲属到马来亚.
起初在马六甲华侨小学读书,毕业后到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谦益栈当职员,在职期间,他工作积极,勤于钻研业务,为人诚实可靠,颇得陈嘉庚先生信任.
父亲在谦益栈任职五年,后经陈嘉庚先生介绍,转到其女婿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南益树胶有限公司任职.
期间他悉心研究橡胶制造工业和经营橡胶管理方法,深得人心.
因受李光前先生重用,他历任马来亚槟城橡胶厂经理,泰国南泰橡胶厂经理,马来亚南益橡胶厂各埠分行总巡等职,连任三十年之久.

父亲四十七岁,就平步青云,任总巡之职,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门有小轿车、专职司机,一呼百应,薪金优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时,新中国刚成立,李光前先生决定在家乡福建省南安县梅山乡兴办教育事业,正苦于没有人材主持大局.
李光前先生因而去函,向岳父陈嘉庚先生讨教.
陈嘉庚先生很快就覆信.
他在信中说:"贵校要兴此大工程,最好请五香君回来.
五香君以为须在南洋生产,然回乡为国家树人,其生产之久大,岂可同日而语耶!
……五香先生切当回来为至要也.
"李光前先生向我父亲陈明大义,我父亲立即同意.
他以祖国桑梓之建设和教育事业大局为重,志愿牺牲个人利益,接受光前先生之委任.

临行前,李光前先生特摆丰盛家宴,把酒饯别.
翌日,父亲带领母亲和我乘荷兰邮船飘洋过海返国.
当时的梅山乡是个贫穷的山乡.
父亲不负李光前先生所托,不畏艰苦,和乡亲艰苦奋斗,十年如一日,终于使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全国著名的侨乡.
陈嘉庚先生和李光前先生对梅山的巨变感到非常满意.
我跟随父亲返国后就在李光前先生独资创办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就读.
在祖国,我和父亲相依为命十七年.
父亲反复向我讲李光前先生艰苦创业的故事,在我心灵深处树立起这位爱国华侨的光辉形象.
李博士不但是举世公认的企业家、爱国侨领,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
我们要学习李光前博士,继承熠熠生辉的李光前精神.
那么,什么是李光前精神呢艰苦奋斗和坚毅耐劳的精神李光前初到南洋时,是一位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没有后台,没有靠山,靠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在崇正学校教书时,没有家,孑然一身,晚上就睡在教室里,几张桌子拼起来,就当床用,任蚊子叮咬.
1929年,他与林义顺的儿子林忠国合股组织一间公司经营橡胶厂.
创业之初,他极其勤奋,每天凌晨四时半,就穿上长筒靴、黄色斜纹短裤到工厂督工.
发逹成了巨富之后,他仍然保留这种精神.
他给各公司负责人打电话通常在大清早五时至六时之间,因为这除了能尽快传逹讯息之外,还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电话费,长此以往,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
他入住大洋楼后,还用一分钱的茶匙;他乘公共汽车时常与工薪阶层一样坐三等车…….
他这样做,并非吝啬,从他慷慨捐赠,设立李氏基金便可以看出,他这样做,完全是俭朴的品格使然.
俗话说:"大富由天,小富由俭".
李光前的财富积累,正是由俭开始的.
有些人一朝袋里有了钱,便大肆挥霍,吃喝玩乐,一掷千金.
李光前这种俭朴的美德,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优秀品德的延续.

诚信务实的创业精神李光前博士事业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机遇、岳父的支持、员工的合作,等等.
但也与他的诚实、信用的精神分不开.
他在创业之初,便为公司定下"诚实、信用、严明、谨慎""八字真言"的经商原则.
其中"诚实、信用"几乎成为他公司发展的灵魂.
在具体操作上,他与一切商家买卖,"全部以现金支付",一直坚持"不借不赊""货银两讫"的政策.
李光前还经常告诫公司员工"不可欺骗顾客","如果被发现有欺骗行为或在磅重量时做手脚,公司除赔偿顾客损失外,有关人员也会受到警告或调职的处分".
南益公司一直在商界保持良好的信誉,公司也以此为荣.

南益人的诚实和信用,还表现在利用银行信贷方面所取得的极大成功.
李光前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还说过:"凡是在工商业上最成功的人,就是最会利用银行信用的人.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益集团曾一次向汇丰银行贷款五千万元,引起了自视甚高的汇丰银行之震惊,特地派员调查"南益"的信用,结果极为满意.
可以这样说,"诚信"是南益的灵魂,也是李光前为人处事的基础,是李光前精神的组成部分.

当然,这种诚信,不但在创业中体现,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充分地体现出来.
李光前十岁时由唐山乘船到南洋,遇到寒流袭击,衣衫单薄的李光前苦不堪言,这时同船的陈嘉庚对仓库保管员说,凡是姓陈的,都可以领一条毛毯御寒,船上不管张三李四,纷纷报说姓陈,都领到一条毛毯,唯李光前宁可蜷缩在船角,冷得打颤发抖,也不冒姓陈去领取,体现了俗语所说"人穷志不穷".

南益招聘职员,李光前皆亲力亲为参加面试.
一位南益职员回忆说,他在面试时,李光前问他是否喜欢爬树,以前是否采过别人的番石榴或红毛丹之类水果.
这位职员说没有.
李光前就指着他手上的被树枝弄伤的疤痕,证明他小时候经常爬树偷人家的水果.
李光前告诫这位年轻人说,在南益工作一定要诚实,不能骗人.
这位新人后来被录用,他对李光前的为人与哲理,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光前严明、谨慎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一个星期天,李光前前往巴生巡视一间橡胶厂.
因事先未通知经理,他到逹时,铁门紧锁着.
守门值勤的印度人见他衣着普通,坐的又是一辆福特牌的老爷车,拒不让他进厂.
李光前亮出身份,但守门人仍不信,纠缠了一阵,那值勤的印度人还要报警.
后来一位职工认出是老板李光前,忙叫印度人开门.
那印度人知情后怕得发抖,下跪求饶.
李光前不但没有惩罚他,还表扬他忠于职守,并拿出十元钱奖励他.
这体现他"奖罚分明".

李光前办企业,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但在关键时刻,闗系到事业的成败与兴衰时,却敢冒风险.
一次,某英国种植家,想返回英国,打算将一橡胶园廉价出售,但这橡胶园附近有老虎,曾吃掉割胶的工人,一般人都不敢要.
李光前独具慧眼,他得悉政府有意在附近开公路来发展麻坡的事业.
"公路一开,车来人往,老虎自然絶迹"他说.
他岳父陈嘉庚先生也劝他不要买这橡胶园,他仍坚持自己的信念,筹款买下这橡胶园.
后来,政府果然在此兴建公路,胶价暴涨两三倍,他净赚30多万,并把这笔钱作为创立南益橡胶公司的资本.

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造福社会李光前博士恪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造福社会.
李光前博士学贯中西,他经常提到《老子》的一句话:"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多".
陈嘉庚先生说得更浅白:"金钱如肥料,宜施不宜积.
积则愈积愈流毒,施则无施而不繁荣.
"陈嘉庚的"积"与老子的"积",是同一个意思.
对金钱不要积,不要做"守财奴",要散出去,做有益社会的事.
说得文雅一点,叫做"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天生我'財'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光前是社会慈善家,而且,他把社会公益事业的重点,放在兴学办教上,办学的捐款百分之七十五用于教育事业.
正如他逝世时社会各界人士赞誉他所言:"他是东南亚教育事业最突出的慈善家.
"广大师生则哀痛:"教育文化事业,丧失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和媬姆.
"李光前把振兴教育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联系起来,把教育年轻一代作为重要的责任和崇高目标,一生身体力行地贯彻.
他对新加坡的教育事业有重大承担,是华侨中学董事长,对光华学校、南侨女中等捐助主要经费.
马来西亚大学创办时,他捐二十五万元.
新加坡的南洋大学,他认捐了全部经费的十分之一,是新加坡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对于祖国的教育事业,除了支持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之外,自己还独资在家乡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创办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医院等.
享受到李氏基金资助的更是不计其数.

值得称誉的是,他倾资办学不图名不图利,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善事,却从不宣传自己.
五十年代初,福建会馆要办一所学校,叫"光前学校",李光前知道后,叫人把"前"字拿下来.
有些人捐资办学,虽然客观上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但非要图点名不可,李光前却是无私奉献.
抗战时,由于企业被日寇没收,李光前为使家乡的村学经费能继续维持下去,他甚至典了自己的衣物充当学校的经费,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精神!

高尚的情操,伟大的品格李光前博士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爱国者.
李光前深知"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深深体会到国家的强盛是企业生存的靠山.
他不仅是一位生意人,而且是一位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民族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筹款,调动华侨社会各界捐款出力,并主持《南洋商报》来支援抗日,直至抗战胜利.
他还主张各民族和睦融洽,反对隔阂、歧视,符合时代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新马华人社会中,李光前闗心当地的政治,认同当地国家,主张取消帮派,实现华人社会的团结,和其它民族一起投入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
同时,对中华文化传统,李光前不但将其当作道德体系来理解和实践,而且将其到政治的高度,作为社会的需要,从言论到行为加以捍卫.

李光前不但以金钱资助弱者,而且带头捐血,他一生献血18次.
他太太说:"你把钱送给人家就行了,为什么连生命都要豁出去"他说:"人家今天要死了,若没有血就会马上死,我们可以慢慢吃补的,紧急时把血捐给人家救人,我们要做榜样给人家看,不然谁要去捐血"李光前捐血救人,直到七十岁后才停止.
有钱的人,喜醇酒美人,拥有三妻四妾,是平常事.
但是李光前私生活很严肃,他坚持一夫一妻,以身作则,给后代做了很好的榜样.
他每天早睡早起,数十年如一日,家中两代人,连麻将牌都絶迹.
他粗茶淡饭以致营养不良.
病危时,也不忘嘱咐儿孙丧事从简.

正是因为李光前的言传身教,他的子女个个成器,将父业发扬光大,富过三代,许多同仁难以媲美.
明年,2013年是李光前先生诞生120周年和国光中学创办6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之.
我们深信,"一代完人"李光前博士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将与日月同光,传诵千秋万代!
20、陈永和陈嘉麟基金助学奖学仪式举行11月30日,集美社陈永和基金、陈嘉麟奖学基金助学奖学仪式暨海外冬令营在集美举行.
集美社陈永和基金决策执行人魏毓辉、集美社陈永和基金名誉会长陈嘉谋、集美社陈六使后裔公益基金名誉会长陈锡远等来宾及厦门市侨办主任黄娇灵、集美区副区长蔡冬梅、集美区侨联主席陈忠信等出席了活动.
在仪式中,福建省侨联、厦门市侨联授予集美社陈永和基金"侨友之家"牌匾.

集美社陈永和基金是由侨居新加坡的集美社乡贤陈永和先生伉俪出资于1994年创立的,定名为"集美社陈氏共创基金会"助学济困.
集美社陈嘉麟奖学基金是新加坡乡贤陈嘉麟先生于2009年7月再次捐资47万元在集美区侨联基金委员会设置的基金,每年拿出3万元奖励集美社族亲子弟中考、高考品学兼优者.
(吴明)21、筹办陈嘉庚基金联谊聚餐会·[新加坡]陈佩仪"各行各业的人,做苦力的,剃头的,蹬三轮车的,当妓女的,甚至当乞丐的,人山人海,听了阿公的演讲以后,排长队,无一例外地捐献自己的一天所得.
"我父亲大惑不解地说.
那时他年仅24岁,亲自见证了新加坡这一历史时刻.
那是1937年,我的祖父陈嘉庚作为新加坡华侨筹赈会的主席,呼吁新加坡广大侨众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反对日本侵略.

想起这一幕,我反复考虑能否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2011年,大约6、7月间,陈嘉庚基金委员会请我担负起操办该基金30周年聚餐会,主要目的是为该基金开展的活动募集资金.
这些活动包括举办一年一度的陈嘉庚青年发明奖(新加坡25%学校参加),发放研究生奖学金,举办有关教育与社会问题的公众论坛,维持先贤馆等.

眼下,基金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几个主要资金来源,要把基金继续办下去,就要有新的举措,唯一的途径是号召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募捐.
换一句话说,要放下身段,到老百姓中间去.
陈嘉庚基金是一非公组织,基本上不享受政府资助,就更应该如此.

尽管我有自己的托词,说自己对基金不甚了了,对其运作也一无所知云云,但最近还是被选入委员会.
作为祖父的子孙,他们要我抿心自问,要在这样举足轻重的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中显露自己的"公众形象".
因为我参与胡姬花协会(本人现为该协会的会长)的筹款活动,陈嘉庚基金委员会认为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筹办公益联谊聚餐会.
问题是:他们是否选对了人第一件事是组建一个联谊聚餐会委员会——由基金的成员组成,我还可以请外边的人参加.
原则主要是这个团队必须努力工作,按时完成任务,能协助餐会主席工作.
千头万绪,首先是要确定日期(而这又往往取决于场地的安排,因此,必须立即着手寻找),决定可出售多少席餐桌,定出价位,确定主宾(最好是重要人物)并准备请柬.
其他都是些技术性问题,诸如确定晚会娱乐特色,礼仪安排,菜色酒水的类别和档次,宣传品、呼吁信的印制,主席台布置和伴手礼.
伴手礼不可小视,因为在新加坡让客人空手回家是很失礼的.

主宾我觉得主宾应该是威信卓著,深孚众望,为人们所欢迎,人们乐于与其合影的人物.
我想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陈庆炎是唯一的人选,基金委员会的理事也同意.
但总统是个大忙人,每天收到数百件诸如此类的邀请信.
因此,邀请信举足轻重,要写明基金以陈嘉庚的名义为新加坡的教育做了诸多善事,要陈明过去30年来基金所作的具体贡献,以及继续沿着基金既定的道路前进的重要性.
信中要写明陈嘉庚是早期共和国最大的教育支持者之一,照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在最近一次讲话的说法,陈嘉庚支持教育持续的时间最长.

地点与桌数其实二者互为因果,同时也受日期影响.
筹款宴会要求最少25桌,可多至100桌.
能卖出多少桌从来就是一个谜.
如果每个委员能包走5桌,那么落实50桌应该没有问题.
但,每个人都能如此吗因为委员会主要成员似乎都挺认真,承诺在朋友和生意同人中销售席位,我觉得一试无妨.

考虑到宴会要有好的气氛,有高水准的菜色,交通方便,有足够的停车位,宴会的地点应为五星级酒店的大厅.
但如果要进行募捐,特别漂亮而昂贵的地方应予排除.
经过再三考虑,实际符合我们要求的地点寥寥无几,这实不为奇.
最后,我们确定在国敦河畔大酒店,因为我们很多人熟悉那个地方,觉得那里好找,合适而宜人.
更重要的是,堂弟陈君宝认识那里的经理,可以打点折扣.
因为我们提前几个月预定,可以保证选在周末进行.
在签订合同付定金之前,我们小委员会还得干一大堆杂事,诸如检查宴会厅的硬件,包括容量,VIP通道,优惠的条件,制定预选菜单.

要从这样一个公益聚餐会募集到最大数额的捐款,通常是在餐桌上标出不同价位,虽然桌上的菜和酒水品质都是一样的.
这样,花得起又特别慷慨的,就可以买一桌1万新币的,比较羞涩的,就选5千或3千一桌的.
对于那些不能、或者不想参加聚餐,但又乐于捐款的人士,每座售价随意,可高达几千元.
有些捐款者知道陈嘉庚基金是公益性质的机构,捐款可以抵税,也就更加踊跃相助.

菜单的选择一般饭店都会提供菜单供客户选择,有西式的盘餐,也有中式宴会的菜色.
如果是中餐,饭店一般提供7道菜供选择,客户可做调整.
在选餐过程中,聚餐委员会成员应邀出席一场免费试餐宴.
因为菜色的质量、摆盘以及菜与菜之间的搭配,大有文章,而我们又不熟悉,我请一位朋友帮忙,他对烹饪非常在行,可以给我们作参谋.
饭店推荐一道显示宴会档次的招牌菜——鱼翅汤.
但对不起,我们没有采用,因为我们考虑可能有人会奋起抗议为吃鱼刺而捕杀鲨鱼的行为.
果然没有人提到想吃鱼翅.
各种细枝末节不胜枚举,连台布、餐巾的种类、颜色等等我们都得考虑.

伴手礼决定用何种伴手礼并非易事,因为伴手礼要有意义,不能和活动"文不对题",价钱要合理,同时要如人意.
如果能拉到赞助那是再好不过的.
一般地说,公益聚餐会的伴手礼和餐桌用酒都是捐助的.
我想最好的礼物是中国的茶具,两件一套或四件一套的都行,装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
几年前,我在福建德化看到好些精致的茶具,那乳白色的瓷质出类拔萃,叫人啧啧称奇.
同样重要的是选用的礼品必须独一无二,比如,上面要印上陈嘉庚基金的图案,还可以印上陈嘉庚的格言之类的文字.
作为格言,我选用"诚毅"二字.
一举数得,这茶具来自我祖父的出生地,还有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促销祖父故乡所在省份令人引以为傲的土特产,还可以为嘉宾提供一件称心如意的日常用具.

在《集美校友》杂志社朋友的帮助下,在聚会前三个月,我专程驱车从厦门出发到德化瓷厂,车程仅两小时.
我定制了720套茶具.
我曾受美术设计的训练,凭着这点功底,我对盒子、杯、杯盖的选择和设计及"诚毅"两字的处理提出我的意见.
"诚毅"二字用的是挂在陈嘉庚纪念馆一块木刻的匾额上的字体.
我堂弟陈明达听说我们要拉赞助,便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承担全部费用,包括运费和保险开支.
我堂弟陈忠信,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也慷慨地捐献了几大包的福建名茶大红袍,和茶具一起分赠.
为了加深整套茶具给人的难忘印象,我在每个盒子中都放置了一份印刷精美的英华双语说明,介绍大红袍1000年的光辉历史,介绍被欧洲人称为"中国之玉"的德化名瓷,以及我祖父"诚毅"二字的真正内涵.
我感觉许多新加坡人对这些都不甚了解,因而将从中获益,增长知识,把茶具当成宝贵的纪念品永久珍藏.

晚会节目战前,我祖父最少给新加坡13所学校捐资.
这些学校中,许多仍在开办,而且蓬勃发展,有大量的学生,设施引人注目,得到政府大量的支持.
显然,我们必需邀请这些学校给联谊会予臂助.
华侨中学(现华中国际学校)自然名列名单之首.
他们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带来一个30人的学生合唱团.
这是个有名气的合唱团,曾多次在海外表演并获奖.
南侨中学派来十几个年轻人组成的舞蹈队,表演传统的中国舞蹈;光华学校的中国民乐团也表演了合奏,演奏大受欢迎的中国民族歌曲.
为使学校和宴会嘉宾更好地互动,先驱初级学院也应邀参加.
他们参加此次晚会,通过生动活泼的电脑动画,为晚会提供一个5分钟的开场节目——关于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知识竞猜.
因为陈嘉庚发明奖在新加坡颇负盛名,以发明家作为知识竞赛内容是非常合宜的.
宴会开始之前,还表演了纸板游戏《神州大地知多少》.
该节目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中国各大省份的地理位置.
节目曾在纽约表演过,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还于去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
这些游戏纸板也向嘉宾出售.
表演吸引了荣誉嘉宾陈庆炎总统驻足观赏.
他站在桌旁,突然叫停,好让大家看看他们玩的是什么把戏.
有20名学生和教师在现场助兴.
虽然先驱初级学院是近年才创立的,但陈嘉庚是他们的四位人生楷模之一,学校还多次派送学生到集美学习陈嘉庚的传奇人生.

宴会的高潮之一是颁奖仪式.
9位陈嘉庚基金奖学金获得者上台领奖,陈庆炎总统为他们颁发证书.
席位销售这是整个活动最关键的一环.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最少卖出50桌,那么我们的全部努力就将白费.
我们拜访了过去支持过我们、或者了解我们、或者和我们委员会某些成员有关系的基金.
我们还拜访了银行,如大华银行,还有许多公司和组织,包括和政府有联系的团体,这些团体是我们开展陈嘉庚青年发明奖活动的伙伴.
总之,我们尽量不漏过一个可以争取的人和团体,例如,和华人学校、工商团体,可能有联系的人士或组织,甚至朋友和个人.
我们发出去很多信件,随信寄出宣传品,简单介绍陈嘉庚基金的工作情况,介绍陈嘉庚的传奇故事.
然而,这样的信件被扔进了垃圾袋,是司空见惯的事.
所以,我们在委员会工作的几位人只得拼命地打电话.

通过一位朋友,我本人在英华学校给40名校友做了一次演讲.
1919年,该校校长请求我祖父帮忙,我祖父曾予以资助.
英华学校的学生都听说过陈嘉庚这个名字,因为学校有一体育馆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但我发现,很少人知道我祖父捐款的事,原因是该校几本纪念册都没有记载这个事.
毫不奇怪,以后资助就中止了.
是否因为英华学校是一所英语学校,而陈嘉庚这个名字总是让人联想到以华语为主要教学语文的华语学校结果,不是所有我们拜访的人都认购了席位,但许多人都捐了款.
人生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有些你认为慷慨大方的人往往使你失望,而你不存奢望的人却挺身而出,解囊相助.
尽管我们基金的名称使捐款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想基金应该是给钱的,而不是要人捐款的,但我们还是想方设法,在聚餐会正式举行前几周就售出66席,正好是宴会厅所能容纳的最大总桌数.
新加坡人通常习惯拖拉,不到最后一分钟不开船.
迟来的只能被谢绝,这对谁都是一件最扫兴的事!

经理人组织这么一次复杂的活动,要处理许多项目的相关细节,诸如桌面的布局,主桌的位置,印制与发送请帖(其实就是聚餐券)及其时间安排,还要检查核对:菜色、酒水、特邀嘉宾,以及为总统保安官员特别预留的座位,为嘉宾离开时准备的伴手礼放置的位置等成百上千的细节,更不用说80名表演节目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的行动安排,等等.
凡此种种,我们亟需一个军事化的、能精准运作的"指挥中心".

这个重任落在陈芳女士的肩上,她是基金的办公室主任,公司秘书.
陈女士是福建人,在新加坡居住已超过15年,她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本事.
联谊会前最关键的那几天,她电话响个不停.
她和我这个大会主持,以及十几位工作人员保持不间断的电邮和短信联系,她能处乱不乱,当机立断,临时应变,当场解决问题,表现了非凡的能力.
她英汉兼通,许多材料英汉互翻都是她的力作,其中包括伴手礼的说明和我的致辞.
对此,我十分珍惜.

她知道我的华语不太好,在遣词用字上格外用心,以便让我顺畅地说下去,不至于磕磕巴巴.
能得到这样一个集效率和灵巧于一身的人才,对我来说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分.
滚雪球效应联谊会成功吗当然.
还能做得更好吗这自不必说.
比方,如果我们能得到一些人们企望得到的珍贵的宝贝并在晚会上拍卖,那就能募得更多的款.
晚会一开始,就顺利进展,且渐进佳境,晚会时时处处洋溢着喜人的气氛.
因为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每个人,包括辛勤工作着的饭店工作人员,脸带笑容,客人好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互致问候.
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因为新加坡总统和中国大使魏苇阁下是我们的特邀贵宾,所以要请到包括几位要人在内的重要商家代表就容易得多.
因为联谊会的成功,出席的客人多,现场我们还收到多项捐款,其中有新加坡博彩,这是政府设立的国家彩票机构,该机构已对许多公益组织提供支持.
该计划规定:如果募捐的总开支不超过募得的款项总额的25%,该机构将支持20,000元新币.
新加坡博彩还订购了一席上等的桌面,其首席执行官本人带着朋友出席.

人们崇敬我祖父,他们骄傲地在台上幕布上我祖父像前留影.
亲眼目睹这个场面,我感到我们投入这场晚会的全部努力没有白费.
他们不仅仅买票出席宴会表示对我祖父的敬意,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成群结队地参加以我祖父的名义举行的公众论坛.

致闭幕词时,我感到有必要把教育的理念和新加坡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因为许多人认为:当下,给教育提供资金完完全全是政府的责任.
然而,我说,像陈嘉庚基金这样的组织仍然不可或缺,因为这些组织为人们支持教育战线的思想增添了新的空间.
只有我们对政府的教育事业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予以开拓,作为非公组织,我们才能激励年轻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并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公平贤良的社会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只要人们理解这个理念,那么陈嘉庚基金在新加坡继续其使命绝非难事.
(陈经华译)本文作者:陈佩仪,陈嘉庚孙女,其父陈元凯是陈嘉庚的六公子.
本文原作为英语.
22、嘉庚精神励后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校本文化建设纪实吴在平黄福泉到过厦门,去过集美,你就知道集美学村;去过集美,逛过学村,你就会永远记住一个名字:陈嘉庚.
他就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
他的事迹全球传扬,他的精神历久弥新.

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君子必诚其意"、"士不可不弘毅"……九十多年前,陈嘉庚从中华文化的精髓中提炼出"诚毅"二字作为他所创办的集美学村各校的共同校训.
诚者,诚以待人;毅者,毅以处事.
嘉庚先生要求师生做到"诚信果毅",他说"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的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
""诚毅"校训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成为一代又一代集美师生的座右铭.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集美学村里的一所高校,一所依托集美大学母体创办起来的独立学院.
"作为以嘉庚先生'诚毅'校训命名的学院,理应在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以嘉庚精神教书育人,培养具有诚毅品格的优秀学生,是诚毅学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之义.
"常务副院长郑力强如是说.

嘉庚精神进课堂"What'syourfirstimpressionofMr.
TanKahKee"(谈谈你对陈嘉庚先生的初步印象)"Hewaspatriotic.
Hedideverythinghecouldforhismotherland,anddevotedhisgreatfortunetoeducation.
"(他爱国.
他为祖国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他为教育奉献了自己巨额的财富.
)……这是诚毅学院英文阅读课上教师和学生的一段对话.
TanKahKee(《陈嘉庚》)是诚毅学院大一、大二所有学生英文阅读课的教材.
通过更多的载体和创新的方式学习陈嘉庚的事迹,是诚毅学院将嘉庚精神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向广泛、深入的举措之一.
2003年,诚毅学院在集美各院校中率先开始了开设嘉庚精神课程的探索,学院邀请在陈嘉庚研究方面造诣深的专家编写教学大纲和讲义.
2004年,学院在刚刚入学的2004级新生中试点开设嘉庚精神课程;2005年,又在全院学生中推广嘉庚精神课程.
如今,《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已经成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与此同时,学院着手开展嘉庚精神课程正式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印了《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读本,全面系统地对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嘉庚精神的内涵进行介绍.
为保证教学的规范化,学院还成立了"陈嘉庚研究室",有10多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参加了教学和课题研究,使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结合课程教学,学院还选拔优秀学生组建陈嘉庚研究会和义务导游团,作为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常年活动.

为了使参加义务导游团的同学们能用英语向外国游客宣传陈嘉庚,诚毅学院英语教研室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精心挑选相关的材料,编撰了院编英语阅读教材《陈嘉庚》.
教材包括《陈嘉庚传略》、《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的论述》、《集美学校》、《陈嘉庚纪念胜地》等五个部分.
教材经过几年的试用,请同行专家及外籍教师审阅,并经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先生审订,不断修改完善,现已正式出版.

嘉庚精神课程的推出,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于一体的窗口.
"胸前挂着集美大学的校徽,走过陈嘉庚语录碑廊,想着求学生涯的点滴,觉得能上《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课程是大学生活的一大亮点.
嘉庚先生已逝,但他风范长存,精神永驻.
他对祖国、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为自己是诚毅学子感到自豪.
回想起先生办学时的不易,我们应该珍惜上大学的机会.
嘉庚先生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督促我们,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应该胸怀大志,报效祖国!
……"这是一位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同学们更了解了自己的学校,更领会了"诚毅"校训的真谛,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具体形象的理解.

校园内外勤实践在诚毅学院的教学区和宿舍区之间,连缀着一条中西合璧、长约三百米的长廊,廊柱比肩相连,古朴典雅,且具现代气息.
2009年10月21日,在陈嘉庚诞辰135周年纪念日及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董事会二届二次会议召开前,镌刻着80多条陈嘉庚先生重要言论的语录牌的碑廊正式揭幕,这条长廊成了"陈嘉庚语录碑廊".
"惟有真骨性方能爱国,惟有真事业方能救国.
""爱国始于爱乡,强国必先强民.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盖义务不能待富而后行.
""教育非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养成道德性裨益社会.
"这里收录的嘉庚先生的重要语录,内容涉及爱国爱乡、兴学育人、诚信果毅、艰苦创业四个方面,堪称嘉庚先生的人生缩影和经世之道.

"精神是无形的,如何将它物化为外在的东西,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受到耳濡目染进而内化于心,形成思想观念,这是我们开展嘉庚精神教育的着力之处.
"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晨光说.
抬眼可见的嘉庚风格建筑群、嘉庚先生笔迹体校牌,回响于耳边的集美学校校歌,同学们上课必经的嘉庚语录碑廊,以及嘉庚先生的学生、追随者、事业襄助者李尚大、陈文确、陈六使的铜像、纪念墙,还有他们捐资兴建和命名的校舍——景祺楼、陈文确陈六使图书馆……一大批以可亲可见的形式固化下来的载体分散于校园各处,同学们徜徉其中,天长日久,自是耳熟能详,牢记于心.

诚毅学院还围绕嘉庚精神教育,选拔优秀学生组建"诚毅精神践行社"和"诚毅之子义务导游队"等一批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陈嘉庚精神的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的活动当中,强化了学习效果.
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新进校的师生参观陈嘉庚故居、拜谒陈嘉庚陵园.
师生们纷纷投身于各种宣传、践行嘉庚精神的行动中.
清明节鳌园扫墓;为八方来客当义务导游;将爱心无私奉献给身边弱者……诚毅学院涌现出一批批表现突出的好学生:唐凯同学以惊人的毅力,用18天徒步长城660公里,沿途宣传嘉庚精神;彭志龙在离全程马拉松比赛终点站仅剩17米的最后关头,腿突然抽筋,他没有放弃,坚强地用手托着双腿,艰难地爬到终点;在考场上突然双眼出血的黄劲峰,面对失明的危险,坚持考完6门课程,他坚强地发誓只凭耳朵也要完成学业;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的陈小龙四年如一日,每天坐着轮椅上课,以顽强的意志和优秀的成绩获得团中央和全国学联颁发的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李瑞祥同学舍己为人,勇救落水父女;纪荣思同学关注祖国西部,把1600元的奖学金全部捐给了西部儿童……同学们将嘉庚精神化为求学道路上的动力,把嘉庚精神化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

"岁月匆匆,四季轮回,更多的诚毅学子将行走在长廊的石板路上,长廊总能以他博大宽广的胸襟接纳着我们,教导着我们……那些嘉庚先生的谆谆教诲不再是一块块单调的牌匾,而变成心中盛放母校时光的容器,变成人生路上循循善诱的格言警句……"一位诚毅学生这样写道.

校本文化特色新为庆祝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近日,诚毅学院500多名团学干部汇聚一堂,开展"认知校园、聆听校史,寻找身边的校园美"活动.
参训团学干部分7个批次由诚毅学院大门出发,沿李尚大先生铜像、陈嘉庚语录碑廊、嘉庚图书馆、诚毅文化石,直至集美大学陈嘉庚先生铜像.
沿途由学院诚毅精神践行社引导员为同学们讲解校园美丽景点背后的故事,让团干们再一次受到了嘉庚精神的生动教育.

今年10月,诚毅学院在总结开设嘉庚精神课程八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在2012级新生中推进嘉庚精神课程改革.
聘请《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主编担任主讲,将课程内容凝练为三个专题授课6学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实践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教学方式,引入思想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嘉庚纪念胜地和观看纪录片各4学时;在撰写学习心得的基础上,开展心得体会典型交流2学时,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
教学过程与新生思想教育紧密集合,辅导员跟班听课、组织实践体验活动、批阅学习心得,在全程参与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生干部的培养.
通过课堂讲授、实地教学参观、观看纪录片、交流学习心得等各种形式,把教学、研究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思想工作结合起来,促进校园文化的培植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是诚毅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环境熏陶+课堂讲授+社会实践",构建由物质到精神再到实践的校本文化认知体系,以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是诚毅学院创新教育模式和传承载体的积极探索.
英语教研室党支部的《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被评为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校本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获得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二等奖;学院申报的《校本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教育实践探索》获2011年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

文化建设是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诚毅学院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是她具有母体大学的文化优势.
传承与创新校本文化,使其在新机制新模式的环境下发扬光大,增强独立学院的文化积淀,应成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常务副院长郑力强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诚毅学院通过建设文化景观,营造了嘉庚精神的浓郁氛围;通过开设校本课程,让学生领略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嘉庚精神的传承平台.
几年来,诚毅学院通过对校本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正逐步内化为师生的内存素质和自觉行动,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3、集大牵头的福建游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游艇制造业已被国务院列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是福建海洋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为了发挥集美大学面向海洋的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由集大牵头组建的福建游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25日在福州举行成立大会.
同时举行福建省游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仪式和游艇产业发展论坛.
有关领导陈明义、张志南,从林,何易陪,薛卫民,林月玲,杨忠民,黄祥顺,辜芳昭、苏文金、关瑞章,梁锋等以及集大相关学院教师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
会议由辜芳昭主持.

福建游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筹委会主任苏文金校长致辞.
他说,在陈明义老书记、张志南副省长、中国船级社专家和国内学科同行专家的鼓励支持下,集美大学就积极筹划成立游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
经过努力,由集美大学、中国船级社福州分社、厦门游艇行业协会、厦门瀚盛游艇有限公司、厦门唐荣游艇工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成的福建游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终于成立了.
协同创新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我们将以联盟为载体,构建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把联盟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张志南副省长在讲话中说,随着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海洋开发,福建沿海将形成繁荣的滨海经济带和宏大的海洋产业群,游艇业的发展将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他说,这创新联盟的诞生,必将对福建的游艇产业发展形成巨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在资金、资源配置、科技服务体系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为联盟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国政协常委陈明义在会上宣布福建游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是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近年来学校为游艇企业开展了岗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游艇、运动艇工艺设计和舱室内部设计等技术合作与服务.
学校正在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洽谈引入意大利游艇专业的教育体系与师资力量等事宜,聘请意大利游艇设计大师Mr.
VittorioGarroni教授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并将于2013年正式招收国内首个游艇设计与制造本科与研究生方向学生.
据悉,联盟成立后,各联盟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惠协作,集美大学的航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航运管理、海商法、工业设计等学科专业优势和科技资源也将主动与联盟单位对接,积极推进战略合作,逐步做大做强福建的游艇产业.
(黄丹平)24、王景祺先生伉俪再次与受助学生见面我很乐意能有机会与学生对话11月28日,得知王景祺先生将于12月1日前来参加集美大学校董会的消息后,我立即向王景祺先生的信托人任镜波老师报告,请他与王先生联系,看他能否与受他资助的学生见见面.
任老师给王先生发了短讯.
当晚,王先生就回了短讯.
短讯写道:"原则上我很乐意能有机会与学生对话.
"王先生的善举是嘉庚精神的发扬和传递见面会如期在万邦三楼会议室举行,王先生伉俪的到来,受到同学们热烈的欢迎.
会议由轮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井文主持,出席见面会的还有航海学院年轻的副院长杨神化博士.
学生向王先生伉俪献了花.
两位学生代表发言.
任镜波在会上讲话,他说:我今天是来分享同学们的快乐的,也是来聆听王景祺先生的教诲的.
王先生设立海上专业助学金12年来,出资418万多元,资助831位贫困学生,单生受助最高金额9000元;航海和轮机工程学院在职教职工有2590人次享受到春节和教师节一年两次共计300元的慰问金.
王先生的这一善举,是嘉庚精神的发扬和传递.

道路决定命运你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王景祺先生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
王先生一开始就说,昨晚我看电视,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习总书记说"道路决定命运".
这句话说得很好.
同学们选择了航海这条道路,这决定你们的命运是好的.
我恭喜同学们,同时希望同学们要把握机会,充分利用时间,多学知识.
不管是在校还是将来上船,可利用的时间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要有学无止境的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困难是暂时的有同学问目前航运不太景气,应如何应对王先生说:目前航运确实不太景气,这是前两年造船业过快发展,造成船舶供过于求所致.
但困难是暂时的.
他说,只要世界经济是正增长,航运业就要发展.
同学们不必过于担心.
形势会好转的.

王先生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他谈吐幽默,富有哲理,深受同学们欢迎.
(钟国平)25、厦门集美中学新疆班师生欢度古尔邦节10月26日,在厦门集美中学读书的新疆内高班160多位学生迎来了我国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和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古尔邦节.
上午,厦门市教育局局长助理蔡良山、计财处处长苏水发、基教处陈伟民副处长等领导来到集美中学,看望慰问新疆班学生,送来了慰问金,送来了党和政府及上级有关领导的关怀与祝福.
中午,厦门集美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庄小荣、李聪明副校长、张勤勇副书记、谢艺明副校长、蒋思彬副校长、李争童主任、马玉辉副主任等领导来到集美中学清真食堂——美新餐厅,与同学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庄校长为每位同学分发了红包,张勤勇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福中满怀着期望.

餐厅里摆满了苹果、葡萄、香蕉、桔子等新鲜水果以及各式甜点,摆满了油炸馓子、手抓饭、烤羊肉、烤包子、红烧鱼、大红虾、清蒸墨鱼等丰盛佳肴.
师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节日.
(林春源)26、集大承担的"港口船舶服务经营管理规定"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近日,集大航海学院邵哲平教授承担的"港口船舶服务经营管理规定"项目通过评审专家组验收.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智广路和集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关瑞章出席本次评审会,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广州港务局、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厦门海事局、中国港口协会均派出专家出席评审会.

课题组成员在邵哲平教授的带领下,对我国多个沿海、内河港口的港口船舶服务市场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编制的《港口船舶服务经营管理规定(讨论稿)》框架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规定内容完整,所设立的管理制度具有创新性.
评审专家组对项目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吉杭)27、集大船舶助航技术研究所承担的7个项目通过验收近日,集大船舶助航技术研究所承担的7个航标科技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王鹤荀、上海海事局航标导航处处长刘嘉华、上海海事局财务处处长张敦如、上海航标处处长叶引、厦门航标处处长项鹭、原集美航海学院副院长李连亭和科研处领导王凤洲等出席本次验收会.

各项目组成员在研究所领导张杏谷教授和彭国均副教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7个航标科技项目,其中包括3个软件开发项目和4个软课题研究项目.
验收专家组对所有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特别是《台湾海峡助航指南》的前期研究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他们认为该课题立意新颖,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将该课题成果形成《台湾海峡助航指南》编制的工可报告,按程序上报,推动《台湾海峡助航指南》的编制工作.

(黄鹏飞)28、香港集美校友会的特色·王起鹍2012年12月21日,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30周年庆典将在香港举行.
联络感情服务校友30年前,在集美学校原董事长陈村牧先生的推动下,由庄重文、林诚致、曾星如等老校友倡导,成立了香港集美校友会.
曾经回国就读集美侨校、集美中学的陈长龙、邓纪生、苏培祥、叶联意、陈训荣、林秉雄等华侨学生,都是早期的老会员.

历经30年,香港集美校友会在历届理监事的带领下,秉承"弘扬嘉庚精神,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宗旨,校友会的工作不断发展.
因为有前辈校友创下的基业,如今校友会每年有近50万的租金收入,为校友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经费,此外,校友活动会所、场所也得到保证.
校友会已不仅仅是一个与家乡、母校联系沟通的"校友会",已成为香港社会、香港侨界一个不可忽视的侨团组织.

前些年,香港集美校友会曾在会刊的《新年贺语》中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我们曾经是集美学校的莘莘学子,现在是六百万香港人的一部份.
我们受过陈嘉庚校主"诚毅"的薰染,每一个人的心灵里都有一颗爱中华民族爱祖国的心.
那怕荆棘丛生,道路崎岖,我们都能诚实相见创造共识,毅力万钧地开拓充满希望的新未来,让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更加焕发光彩.
"融入社会联络华社30年来,香港集美校友会历届理监事同仁与广大校友和衷共济,不断开创会务工作新局面,本着爱国、爱港、爱校的精神,牢记"诚毅"校训,在做好团结互助、关心母校的校友会会务工作的同时,把许多工作主动融入香港社会.

香港集美校友会的许多成员,曾经都是"打工"者出身,他们不分贫富,始终以"诚毅"精神,保持着艰苦、朴实的工作作风,保持着归侨侨眷的豪爽率直和热情的特点,活跃在香港各有关华侨华人社团:1982年成立的香港侨友社,就有王钦贤校友参与发起筹备并任副主任的史迹,并历任第11、12届会长,如今有王钦贤、叶联意、林秉雄、李秀桂等许多校友在香港侨友社任职服务;1993年成立的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更有王钦贤、施学概、叶联意等校友参加创会,并先后兼任副会长,2012年在第六届理监事会上有叶联意、林秉雄、张仁忠等校友们兼任该会职务;2004年2月,香港集美校友会的代表与一百多位发起社团的代表共同商议,正式宣告成立了香港侨界社团联会,王钦贤校友荣任第一届副会长,并积极带领香港集美校友会参与香港侨界社团联会的各项活动.

团结和谐传承创新团结和谐,传承嘉庚精神,促进会务创新,是香港集美校友会的另一项重要"工程".
近几年,在以王钦贤为会长的理监事会带领下,在全体校友的支持下与时俱进,发挥自身"校友会"与"侨社"的共有的特点和作用,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积极投入香港社会事务,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2007年10月,世界各地集美校友汇聚到香港,参加由香港集美校友会主办的首届全球集美校友联谊大会暨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25周年,同时举办《集美论坛》,为集美各校和海内外广大集美校友、以及关心支持家乡建设、陈嘉庚事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了联络、交流、学习的机会;2011年2月第二届全球集美校友联谊大会在泰国举行,香港集美校友会组织40多人的代表团赴会参加,在泰国侨界产生了影响;2013年10月,第三届全球集美校友联谊大会即将在集美母校举行,2013年正逢集美学校百年校庆,校友们将团结在陈嘉庚先生这面"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大旗帜下,再创新辉煌.

爱国爱港与时俱进厦门市海外联谊会的领导曾多次赞誉:香港集美校友会在香港是一支不可忽视、非常活跃的队伍,为香港的各项社会事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爱国、爱港是香港集美校友会不可动摇的准则,坚决支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和《基本法》,支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香港集美校友会配合、参与香港侨联会举办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活动,如:组织校友走上街头参加"撑政改嘉年华"等支持政改的游行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庆节、香港回归纪念活动、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校友会还有计划的组团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光访问、组织与内地侨界的联谊活动,以传承革命先贤的爱国精神,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

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立法会选举在9月9日举行.
应邀来厦参加第十六届"投洽会"的王钦贤、叶联意、陶昭福、陈伟民等香港集美校友会的校友们,参加了8日上午的开幕式后,连夜赶回香港,参加次日的香港选举活动.

王钦贤会长说:我们的举动,是为了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与社会和谐.
29、闪光的珍珠---中共十八大代表王云校友阮基成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在参加大会的福建省代表团中有一位个子不高,身体结实,两眼炯炯有神,爽爽英姿的女代表,她叫王云.
她是平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
是集美水产学校校友.
王云能参加党的十八大,是王云的光荣,也是集美学校的骄傲.
这是集美水产学校创办九十多年获得这个殊荣的唯一校友.

王云,1978年就读集美水产学校养殖专业,1981年毕业后回福建省平潭岛从事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
三十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干这一行业很辛苦,不少人放弃了本专业,中途改行,而她却始终如一,默默无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她曾有过多次升迁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
她说自己出生在海岛,热爱大海.
平潭是个岛县,海不仅是平潭的一个特色,也是平潭的一大优势,因此发展现代渔业潜力很大.
她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奉献自己.
她义不反顾地始终奔波在水产技术研究、试验、总结、推广工作的第一线.
1986年年轻的王云承担了海水网箱养鱼的课题.
这在当时属全国首创.
她一无科技资料,二无实践经验借鉴.
承担这个项目风险很大,艰苦不说,成功也无把握.
当时,王云初为人母,孩子仅几个月.
她完全可以以女职工下海不方便等为由,推掉这个项目.
但是她没有,她想到这是自己为家乡做贡献的好时刻,是实践自已价值的好时机,是发挥自己专业技术的机会.
接到课题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她毅然住在鱼排上,经波浪、晒太阳、历风雨.
她没有被滔滔的大浪所吓倒,没有在摇摆不停的鱼排前退缩.
她常常通宵达旦地在蹲点的地方观察、研究,与养殖户一起商量.
在实践中,她对海区的选择、鱼苗的放养,饲料投喂等一系列的鱼类生长管理的课题进行摸索、探讨、总结、提高.
她解决了多种鱼类病害、水质缺氧等一系列难题,不间断地通过一个个数据的测试,和一年之久积累,她终于摸索出一整套海水网箱养鱼技术,为海水网箱养鱼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推动了平潭县海水网箱养鱼的发展.

网箱养殖的成功,实现了渔民梦寐以求的"海上种田"的梦想,填补了我国大陆在这方面的空白.
在短短的两年内,平潭县海水网箱养鱼从一个海区、发展到五个海区,从一个网箱增加到2000多个网箱,从单一真鲷品种、发展到鲍鱼、石斑鱼、比目鱼、黄瓜鱼、鱼师鱼、美国红鱼等,成为平潭县乃至为福建省的水产养殖支柱产业.
网箱养殖还推广到周边县市乃至外省.
该项目获农业部"福建省海水网箱养鱼"丰收一等奖.
2000年王云承担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及省科技厅下达的长竹蛏室内全人工育苗课题.
长竹蛏为海产经济贝类,斤价在20元以上.
长期以来,长竹蛏苗种只能靠天然采捕,数量有限,限制了生产的发展.
因此解决长竹蛏人工育苗问题意义重大.
该课题国内无先例,要解决问题,她认准了一个道理:科技人员不能在办公室里搞科研,要到现场去.
她从小面积试验开始,不断研究、摸索.
为了了解胚胎发育变化的过程,不放过一个细节,她常常通宵达旦,坚持观察.
经过二个多月艰苦的观察比较,她终于摸索到一套全人工育苗的技术工艺流程.
经省专家验收每平方出苗量达100万个,超额完成合同的技术指标每平方20万个的指标,为大面积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0至2001年两年间,她培育长竹蛏苗种2000多万粒,推广养殖面积2000多亩,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几年,平潭县在海洋利用开发方面虽取得较大进步,但发展还不平衡,原因之一是受苗种限制,特别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创新较为薄弱.
王云认识到苗种是关系到渔业生产特别是水产养殖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而优高品种是关系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996年,王云与人合资,投资100多万元,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办一个海珍品苗种培育基地.
这个海珍品开发基地,不但是平潭县新品种苗种培育的中心,同时也是广大养殖户养殖技术培训的中心.
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技术管理水平,增强科技意识,引导他们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一定要把好的技术传给他们,让他们得到实惠.
"她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第一时间传授给养殖户.
近几年,她利用自己的海珍品苗种培育基地,培训养殖户1000多人次.

基地首先引进日本长崎市鲍鱼苗种,经过反复尝试,她摸索出一整套科学育养技术.
1998年,基地的第一批鲍鱼喜获丰收.
接着,她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引进、培育了一大批适合当地海水养殖的品种.
如日本黑鲍、日本西氏鲍、长竹蛏、墨西哥湾扇贝,仙女蛤、方班东风螺、石斑鱼、章鱼、海参等.
引进的日本黑鲍与北方皱纹盘鲍杂交产生的新品种在平潭县的海域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销路广,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
几年来她共培育鲍苗2亿粒以上,苗种除满足本县需要还有剩余,售往福清、连江、大连等地,还远销浙江、广东,甚至台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她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带动了全县鲍鱼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平潭县鲍鱼养殖场已从一家发展到60多家;鲍鱼养殖也从室内发展到浅海,从浅海发展到深海.
全县年吊养鲍鱼1.
5亿粒以上,产值近5亿元.
群众养殖热情非常高涨,鲍鱼养殖已成为平潭县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
她的养殖基地被评为福州市优良种苗基地,福州市龙头企业、省、市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福建省水产品无公害基地、县关工委青少年技术培训基地、是省市领导到平潭视察的参观基地.
习近平、王三运、李川、何立峰、袁荣祥等领导先后视察过该基地,高度赞扬和肯定了王云的工作业绩.

由于王云校友在水产科研和推广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2年她被推选出席福建省党代会.
2001年和2006年她曾连续两次出席福州市第八次和第九次党代会;2001年她作为代表出席福建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
1997年,她获得福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呼,享受市政府津贴.
1999年,她获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00年荣获人事部、农业部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
2007年,她获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称号,2010年获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称号.

她得到很多荣誉.
这些荣誉更加激励她不断进取,创造新的业绩.
她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考察,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汲取新的知识;她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她在知识的海洋里,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努力为发展我国的海洋渔业服务.
她说:"把实用的水产技术传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我最开心的事.
"30、警车以个人命名他是全省第一个郭睿感动厦门十大人物评选已在全市拉开帷幕,厦门日报12月1日第九版以"警车以个人命名他是全省第一个"为标题,介绍集美大学校友、体育学院93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陈海阳的先进事迹.
陈海阳,男,1997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厦门市公安局巡逻特警支队巡警思明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
他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公务员,3次被上级授予个人嘉奖称号;2005年被授予"福建省公安系统巡逻业务标兵"、"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市巡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厦门市优秀人民警察,厦门市"十佳"警察.
工作认真,始终在一线.

一个人,一把枪,独对4个彪形大汉.
4名大汉的车座下,藏着一把仿制手枪和三把刀——枪已经上膛,里面有三发子弹.
故事发生在今年4月,扮演"孤胆英雄"的,是被称作"巡警之光"的思明巡警陈海阳.
在厦门警界,陈海阳以两个"第一"著称:他拥有全省第一部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巡逻警车"海阳号";他的拔枪次数在全市巡警中可能名列第一.

一人一枪震住四名携枪男子2011年4月的一天,四名年轻男子想在一家酒吧闹事.
接到报警后,陈海阳很快就和同事将四人带到派出所,但苦于没有证据,只能将他们放走.
不过,经验丰富的陈海阳,凭直觉,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他驱车悄悄盯梢,快到酒吧门口时,只见四人跳上一部黑色雷克萨斯轿车.
陈海阳果断加速,驾驶警车向前逼停他们.
高大健壮的陈海阳,刷地拉开对方车门,拔出手枪,瞬间震住了四名年轻男子.
果然,在四人的车座下,藏着三把管制刀具、一把仿制手枪和三发子弹.

这样的故事在陈海阳身上一次次上演.
"海阳爱拔枪.
"一位接近他的资深媒体人这样说.
三天时间破获两起涉枪案海阳爱拔枪,是因为他拔枪的机会特别多.
有的巡警用眼睛巡逻,只能发现一些显性的犯罪——哪里有人打架、哪里有人抢劫,诸如此类.
海阳不一样,他是用脑子在巡逻.
找不到4名男子犯法的证据,并不代表山穷水尽;海阳用经验判断,这几个满脸凶悍之气的年轻人,很可能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盯住他们,一定会有收获.

在警界传为美谈的,是陈海阳曾创下三天破获两起枪案的记录.
2006年6月5日凌晨,陈海阳巡逻经过联谊广场时,发现四名壮汉在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里谈着什么;他的摩托车刚停下,小轿车的发动机立即响起——这个细节引起他的注意.
果然,他要求对方下车,小轿车就一溜烟跑了.
上车、追击、拦截,他又拔枪震住四名壮汉,陈海阳在车上发现了10多万元现金、10把明晃晃的砍刀,还有一把仿六四式手枪、402发子弹.
此前三天,即6月2日凌晨,海阳在槟榔路截住一辆红色捷达轿车,从车里抓住三名嫌疑男子,当场从他们的挎包里缴获仿六四式手枪一支、毒品若干.

一个巡警,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独立破获枪案,需要的是过人的观察力和勇气.
拔枪的次数多,涉险的时候自然也多;陈海阳是在刀锋上跳舞,而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这么做.

用双脚"丈量"每条小巷陈海阳对犯罪分子毫不留情,对市民群众却是满怀柔情.
今年1月8日,一辆与众不同、头顶闪烁着"海阳号"字幕的巡逻车闪亮登场,载着陈海阳穿梭在厦门的大街小巷.
每次上岗前,除了按规定领取基本装备外,他还会检查一下"海阳号"的后备厢.
这里装着他自创的"为民服务六件套":一个救护箱、一张联系卡、一本地图册、一套防雨具、一把小喇叭和一盒安防CD——事实证明,这些物件随时都可能用上,给市民帮上忙.

从松柏开始,到厦禾路,再到莲坂外图大厦,向右拐进湖明路,绕个大圈再回到起点,就是陈海阳日常执勤的大范围.
除了这些大马路,长青片区的每条小巷、每个岔道他照样熟悉.
只要车能开进去,"海阳号"就到过;车子开不进去,陈海阳的双脚也"丈量"过.
他半开玩笑地说:"这地方,哪家小店倒闭,哪里新开一家小店,我都清楚.
"陈海阳和他的"海阳号"在大街小巷穿梭,护送一批又一批市民,在持续的警醒中,度过无数个白天黑夜.
海阳只觉得对不起家人和人初次见面,陈海阳都会递上一张"警民联系卡",让市民需要时能尽快地找到自己.
可是,当巡警14年来,陈海阳和家人一起围炉过年只有四次.
陈海阳的父母住在厦门岛外,他只能在休息的时候,挤点时间赶去探望.
他儿子凌晨两点突发高烧,陈海阳正在巡逻.
虽然十分钟就能赶回家,但他仍坚持岗位,请朋友护送小孩上医院.
提及家人,这个素有"铁胆"之称的巡警感慨地说:"我的工作,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就是对不起他们.
"太多的辛苦,他都默默咽下.
回到工作岗位,他又认认真真地在"警民联系卡"上写下:"海阳在路上,百姓在心上.
"31、一个追逐彩色贝壳梦的科学家——记广东海洋大学蔡英亚教授广东海洋大学蔡英亚教授为人低调,所以我们对蔡老的采访只能是暗中进行.
走进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蔡老还以为我们是前来参观的客人,很热情地招呼着我们.
望着馆里琳琅满目的贝壳,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贝类世界孜孜不倦的探索者蔡老是福建人,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从事水产养殖与海洋生物教学、科研近60年.
现为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贝类学会理事,如今虽已年近八旬仍精神矍铄地奋战在海贝科研的最前沿.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除了鲸类、鱼类、虾蟹类、藻类、腔肠动物、棘皮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陈列室外,最吸引人的是贝类陈列室.
室内陈列着一千多种贝类标本.
这些标本,绝大多数是蔡老和海洋大学各任课教师深入沿海和内陆各地水域采集回来的,其中"贝中之宝"翁戎螺,"东海夫人"贻贝,形如"大唐天子"顶戴的唐冠螺,状似日本姑娘翩翩起舞的虾夷扇贝,惹人喜爱的活化石鹦鹉螺,长有长棘的栉棘骨螺,角如台阶的奇异宽肩螺……不但有着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色彩斑烂,叫人目不瑕接.
更令人赞叹的是,那大到直径一米以上的双壳类巨贝"砗磲",小到只有绿豆粒大小的"蜿螺",林林种种的贝壳,奇异怪状,往往使人流连忘返,仿佛走进了海洋深处的迷幻世界似的.
这个博物馆是蔡老一手建立,并苦心经营了十余载,是我国目前拥有水产类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

不但是在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走迸蔡老的家,也犹如同走进神奇的海贝世界里.
他的家面积不小,但大部分空间全被五光十色、形状各异的海贝占据着.
中间是一排排的展柜,而四周则排着层层的货架,包装在纸盒里的大量珍贵的海贝,层层叠叠地摞在那里.
每隔一段时间,蔡老就得轮换展示着他收藏的各种海贝.
蔡老介绍说,摆出来的贝壳只是占了他藏品的七分之—而已.
每有海洋大学的学生和慕名的朋友前来观赏,蔡老总是兴趣勃勃地给来客讲海贝的故事.
从最古老的4.
5亿年前的贝类化石到我们饭桌上常见的生蚝,都说得头头是道,还不时引经据典,引人入胜.
仿佛每一页海贝都是他的"孩子",他常常亲昵的抚摸着它们,和它们对话.
他说,是这些海贝给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和生活.
和蔡老谈话,我们感觉到,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老人,分明是一个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者.
我们望着一页页贝壳标本,仿佛是读着一本本的书,书写的不仅仅是关于海洋和贝壳的文字,而是书写着蔡老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传记.

蔡老开始收集贝类是在1958年,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来到湛江更是让他如鱼得水,数不清的贝壳种类,让蔡老爱不释手.
蔡老喜欢到海边去和渔民们打交道,去得多了,渔民都知道有位执著可爱的老头儿研究那些他们司空见惯的贝壳.
蔡老也和渔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渔民总是会拿着那些捡来的稀奇、漂亮的贝壳送给他.
蔡老告诉我们,他搜集的贝壳中,大部分都是他亲自下海采集的.
谈起那段岁月,蔡老如数家珍,所有的事情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似的.

蔡老一生为了祖国的海洋科研事业无怨无悔的工作着,70多岁时蔡老还亲自潜水下海采贝,海贝占据了他的整个人生,也丰富着他的世界.
采贝、解剖、制作标本、编制说明、绘制标本图、结册出书,一天天过去,数十载寒暑,蔡老就这样拥有了数万枚珍贵的海贝标本.

非凡成就使他享誉世界贝类的养殖是蔡老的一个工作重点,60年来他从不间断的贝类标本采集和文字整理工作,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贝类标本采集第一人.
他常年在贝类养殖的研发一线,足迹几乎踏遍了我国一万多公里海岸线的每个角落,渔民发现了新奇的贝类时常保存好等着他哪一年路过.
为了丰富博物馆的标本,蔡老时常攀上人迹罕至的小岛、礁石采集连渔民也没见过的海贝.
1996年,蔡老不顾70岁高龄,随海军某部的补给舰只,来到了渴慕已久的南沙群岛,进行海洋生物调查.
短短的半个月里,蔡老不顾风急浪高,和助手劳赞一行先后到过渚碧、永暑等七个岛礁,采集到包括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及浮游生物等一套南沙海域的标本,大大充实了学校教学、科研和展览的内容.
在多年的辛劳中,蔡老为开发养殖新品种河蚬、青蛤、尖紫蛤、中国绿螂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辛勤的努力,不倦的研究,蔡老在学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就.
多年来他共发表了多篇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著述出版了《贝类学概论》、《贝类养殖》,同巴纳德博士、莫顿教授合作撰写了《中国沿海的双壳类目录》,同谢绍河合作出版了广东贝类系列丛书.
蔡老和陈同战的学术论文《中国南沙群岛的前鳃亚纲贝类》,发表在台湾《贝类学报》上,介绍了272种南沙群岛的前鳃亚纲贝类,其中彩珠隐螺、多齿轮螺、红唇蜒螺、芝麻蟹守螺、千足蜘蛛螺等十种,在南中国海还是首次记录.
蔡老几十年来在海贝教学研究上取得极大的成果,是国内海贝业界中公认的学术泰斗,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特出贡献的专家,并当选为湛江市劳动模范.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海贝的所有争议都以蔡老的著述为准,考古等相关学科对贝类生物的引述也以蔡老的著述为据.

淡泊名利只为科研教学蔡老亲手建立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不仅仅在省内、国内.
甚至国际上也有极大的影响.
2000年上海水产大学伍汉霖教授参观了广东海大后说,该馆堪称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博物馆,尤以馆藏贝类之多闻名国内外.
1993年10月,印度武官波尔参观后留言说,"这个博物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保藏了很多珍贵、稀有的标本,这些标本对教学与科研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很好的材料.
"1998年10月,澳大利亚海军舰艇编队访问湛江时,司令里奇将军来到海洋大掌水生生物博物馆参观,他认真观看了这里展出的各种标本,对海洋生物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里奇将军说,博物馆丰富的展品给他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1998年6月蔡老应邀访问加拿大他给巴纳德博士带去了中国特有的一百多种贝壳,极大地丰富了该国的贝壳标本库.
回国时,巴纳德博士拿出自己毕生的珍藏并视同生命的1300多种珍贵贝壳,装成三大箱,回赠给蔡老.
在那个年代,出国带回来的不是当时十分紧缺的"三大件",而是外人看来普通平常的贝壳,连海关查验的工作人员都不敢相信.
如今,年近八旬的蔡老仍然进行着海贝科研,只要一进入他的海贝世界,世上所有的荣辱、得失、喜忧似乎全都没了踪影.

很多不乏商业头脑的人对蔡老家的袖珍贝类博物馆大感兴趣,想进行商业运作以便牟利,但是蔡老一口拒绝.
他始终觉得,这些海洋瑰宝,只能作为科研和推广,应让大家不花钱就能看到.
对这些在商人眼中是金钱宝库的展品,蔡老却慷慨无私地奉献给科研和教学中.
他捐献给广东海洋大学的海贝,成了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中最珍贵的标本之一;他捐献部分珍贵海贝给汕头市,汕头市由此盖起了一座世界贝类博物馆,极大地发挥了科研和推广作用.

现在,蔡老家的柜子里还静静的躺品种繁多的珍贵贝壳,他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无偿展现在广大公众面前.
蔡老是无私的,因为献身科学的人,就是一个毫无私念的人.
后记:蔡老说他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
"我们聊聊家常可以,但请不要写我.
"我们要给老人拍照时,老人像个执拗的孩子,不肯拍照.
我们告诉蔡老,是想让年轻人学习对待科学的精神,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
让更多的新一代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老人才同意我们拍了几个镜头.
蔡老一再嘱咐我们,一定不要夸张,一定.

32、集美在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斩获9金38个节目37个获奖,总分排名全市第一在日前刚结束的厦门市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上,集美区参选的38个节目中,37个获得奖项,其中金奖9个,占全市10大项目28个金奖作品的三分之一,总分排名全市第一,并且连续五届获得群众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讲创新:高甲戏和街舞混搭《逛新城》《逛新城》的潮大妈们绝对是今年来文艺赛事中最大的赢家.
他们不仅摘得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的金奖,还获2012年度"激情梦想"国际老年艺术大赛表演金奖和最佳编导奖.
日前,她们赴安徽参加第三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综艺类大赛,再次夺得金奖.

《逛新城》描述古代的才子佳人唐伯虎和秋香穿越到集美,遇到一群潮大妈,一同逛集美新城的情景.
它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加以创新,融入舞蹈,通过幽默诙谐的对白和说唱,再现集美跨越发展的崭新面貌.
这群潮大妈年纪都在55岁以上,舞台上,她们轻巧风趣,舞台下,辛苦演练.
57岁的许夏莲说,一天练习下来,常常腰酸背痛.
练一天,往往要歇一周.
唐伯虎的扮演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说唱传承人张月萍说,舞蹈辛苦是必然的,舞蹈中加入高甲戏丑媒角色的动作和现代街舞的动作,难度非常大.

这个节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歌词由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的干部联合填写,曲调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说唱传承人张月萍收集整理编辑,舞蹈由文化馆馆长赵秀英编排,潮大妈老年艺术团共同排演.
曲调主要以丢丢铜为主调,头尾配以歌仔调送莲花.
为了给《逛新城》编曲,张月萍收集所有芗剧、歌仔戏的曲调,加以整理,重新编辑.
在现曲调之前,已演绎过四五种版本,经过多次变换修改,最终确定此版本.

接地气:"唱"沙茶面"舞"婆媳道"婆婆"为家庭、儿孙终日操劳忙碌,"儿媳"提着旅行箱准备出游.
"婆婆"暗里生气,"儿媳"依然故我,冲突越演越烈,直到"婆媳大战"高潮处,才得知原来是"儿媳"们暗地安排了一场"婆婆旅行".
这一身边的日常故事在舞蹈《婆与媳》中演绎得淋漓尽致,诙谐滑稽.
该舞蹈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趣味创新而被评为舞蹈类金奖,是赵秀英继《阮厝查某人》之后的又一力作.
赵秀英说,"婆媳一直是热门话题,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孝敬婆婆,怎样化解矛盾,总结了不少'婆媳经'.
围绕这个热点,希望以舞蹈的形式传授婆媳之道,通过婆媳和谐共处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闽南人爱吃沙茶面,但有关沙茶面的歌曲却不曾听过.
群众艺术节上,文化馆干部陈飞湍创作的闽南语歌曲四重唱《写意沙茶面》首次"面世".
歌曲以一连串的单音节,配以欢快的节奏,诙谐的表演,唱出了吃沙茶面时的豪爽、畅快,仿佛面前就有一碗咸鲜香辣俱全的沙茶面,让人大快朵颐.
四重唱是集美区的特色节目,沙茶面是闽南的特色小吃,将民间的传统小吃加入现代音乐元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不仅在音乐上赋予创新,也是对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重传承荷叶说唱多渠道展示荷叶说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说唱项目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品种,是以丰富、生动的闽南方言为表达形式的地方曲艺.
此次,传统戏剧荷叶说唱《中山路的枪声》获得铜奖,以荷叶说唱为主题的舞蹈《荷叶,阮来唱》夺得舞蹈类金奖.

《荷叶,阮来唱》由文化馆副馆长王丽珍编导,舞蹈以"竖板"与器乐"小荷叶"的击打声为配乐,描述一群美丽的姑娘拿着特制的"荷叶"道具,争先恐后学唱的情形.
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对荷叶说唱的表演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发展.
王丽珍说,舞蹈的成败最关键的是主题,这是舞蹈的灵魂,所以编导的"点子"尤其重要.
以舞蹈的形式表现荷叶说唱是首创,"点子"有了,就需要舞蹈动作来表现,为了编排一个舞蹈动作,她常常茶饭不思.
有一次,刚洗完澡,灵光一现,想到一个舞蹈动作就立刻跳了起来.
不料,她因地板湿滑,跌倒在地,手腕扭伤,缠了半个月绷带.
而舞蹈中的道具"荷叶",也是经过十多次改造而成的.

搭平台集美群众文化硕果累累区广电出版旅游局副局长吴吉堂说,追求原创性,注重"接地气",将传统闽南曲艺和集美新城建设,市民幸福生活相结合是此次艺术节取得喜人成绩的主要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集美区加强"文化强区"建设,今年4月起,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举办"幸福集美欢乐共享"群众文艺调演,将文艺调演和市群众文化艺术节相结合,以推进高校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基层文化为重点,开展外来务工人员专场、中小学专场、广场舞专场、老年人专场等各级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展示集美区近年来发展群众文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让群众走进文化,让文化根植群众.
(林小芬)33、全国老龄委刁海峰部长关心集美侨促会11月18日,全国老龄委宣传部部长刁海峰莅临集美区侨乡经济促进会考察,受到蔡罗莎会长等的热烈欢迎.
蔡罗莎会长说:集美侨促会招商引资得到三赢,一是为集美开拓了新税源;二是外地企业可以进入集美发展;三是给侨促会带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蔡会长还介绍了区侨促会在尊老敬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关心残疾儿童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刁海峰听了汇报后高兴地说:集美侨促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不容易.
侨促会在蔡会长的带领下,争取海外华侨前来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蔡会长的模范行为将影响几代人,是尊老爱幼的典范.
他说老年人事业,政府要关心,更需要社会热心人士一起来做.
(白坤生)34、牵手集大18年默吟70年代末的一个下午,坐在拉萨市工人文化宫阅览室里的一个操着江浙口音的高中生,随意翻看一份画报.
纸上的画面吸引了他.
遥远的厦门有位叫陈嘉庚的老华侨,上世纪初建了一个集美学村,红花绿柳、蓝天碧海簇拥着那里中西合璧式的校舍,就像一幅画.
不禁勾起了这个少年的无限遐想.
不曾想,16年以后他像奔赴一个长久的约会一样,举家从遥远的北国南迁至画一般的集美,效力集大,一干就是18年.

这18年对于一个步入中年的人而言,是他人生最美丽的一段.
他赶上了这所接近百年校龄的名校最为精彩也最为风光的18年.
从学校挂牌到实质性合并,到早已落幕的教评,再到目前冲击博士点,他像罗曼蒂克的恋人一样,终日守侯着他的大学.
清晨与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晨锻广播以及这里的白鹭一起醒来,夜晚相伴微微咸涩的海风漫步校园.
他和集美大学每日像一对老友促膝对谈.
集大一日日长大了,个头渐渐高了,在外的名气大了,他会因之欢欣雀跃,振臂欢呼;集大遇到难题,他也会为之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耳濡目染了18年的这所大学成了他一生了不断的心结,一条割不断的血脉.

秋高气爽的日子,在这里,他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庞,深情地讲述着一桩桩学术公案、一片片历史风云,也描绘一个个东方梦想;凤凰花开的时光,他也会在告别母校学子的留言册上郑重其事地写下自己深情的祝愿.
他也会和着校园广播一起唱起听了18年的校歌:"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水秀兮胜地冠南疆……".
忙碌中,他不会忘记带着诗意的目光,凝眸校园上空飞了18年的白鹭;漫步于新校区的人工湖畔,他指着灌木丛中的白鹭不无夸张地对客人说:"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白鹭最多的校园!
"站在园博苑的杏林湾旁远眺集大,他非常自豪地在心里涌现这样的话:"集大是我在园博苑内看到的最美的景观!
"这18年,他在集大教书,做学问,偶尔也忘不了写写关于集大的诗歌和散文.
他笔耕不辍,乐此不疲.
他相信这是一个可以出感想和出诗情的地方.
既然与集大相随相伴了18年,他已经选定了与集大同甘共苦,荣辱相随.
与之不离不弃,做事也决不偷懒.
他知道这18年对于近百年校龄的集美学校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诚毅"的校训让他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不少.
他会和同事们一道借着教书、借着书写与更多的人分享校训的魅力.

集大,早已是与他形影不离的兄弟,他们彼此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向前走.
因为这样走,稳健,快乐,心安!
集大,也早已是与他有缘相遇的红颜,他们彼此盛满春天的想象,牵手相约,凝眸顾盼,面朝大海,踏着诗行,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用心徜徉.
35、江城子·癸巳年学村春讯陈学新东风如意沐浔江,少年郎,弦歌昂.
冷雨初晴、万物换新装.
春日芳菲集美好,梅似火,傲残霜.
学村郊外焕春光,菜花黄,喷油香.
牧笛悠扬、彩蝶舞霓裳.
最是农夫耕耜早,杜宇唱,(注)促春忙.
36、泰国龙虎园黄树伟张董创办龙虎园,祥龙瑞虎灵矫健,盛况位居亚洲前.
创造驯虎新理念,新特鳄药治顽症,高科研发绩彰显.
张祥盛先生又名张家军,泰国集美学校校友会永久名誉会长.
他是集美中学60年代初毕业的品学兼优的侨生.
他成功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龙虎园,园内有孟加拉虎三百多只,鳄鱼一万多条.
他研制的鳄鱼血胶囊已能成功击败癌细胞.

37、题《集美校友》(藏头诗)周添成集思广益,美文汇聚.
校刊办好,友谊增进.
38、年终况味墨竹年末的时光,带着喜庆,更带着期待,气宇轩昂,款款而来.
在这年终时节,我们都在回首,我们更在期许.
回首过去的记忆,或快乐,或悲伤,都铭记珍惜.
期许在下一个春天,那心底含羞的愿望能够破土萌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在这年终时节,我们都在体会,我们更在憧憬.
体会着岁月的滋味,憧憬着明天的模样.
那无数个看似平凡的明天,也许就会在某一个时刻如魔法般给我们以惊喜,让双眼噙满幸福的泪水.
在这年终时节,我们都在感悟,我们更在祝福.
感悟着一年的成长,祝福着所有的美好.
那用心走过的每一步,或蹒跚,或坚定,都真切地属于昨天的自己,属于曾经青涩逐渐成熟的自己.
祝福着又一个来年,信心满满,承载着所有美好的希望,一一实现.

静默中,一整年的光阴轻轻掠过,看似不留痕迹,却在心底烙上了深深浅浅的印记.
偶然间,我们会发现,就在不久前的某个时刻,那一个人,那一件事,曾经触动了你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留下温暖与热度,久久不散.

恍然中,季节流转,迎来了凛冽寒冬压轴登场.
冷静是这个季节的表情,可我们的心依然热烈.
无论是在白雪皑皑的北方,抑或是暖如阳春的南国,人们回应给这个季节的永远是热气腾腾的气息,冬天总是让人怀想温暖.

感慨中,岁月无情,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盘点着一年的收获,我们反思着一年的成长.
往事如光影般变换着片断,每一个画面都将被定格为永恒.
不变的是那最真的梦,珍藏心间,从不离弃.
梦想的力量,会让生命开出最绚丽的花.

悄然滑过指尖的365天,伴随着每一次日升月落,我们累积着人生的感动,收藏年少的懵懂,在岁月的打磨与历练中,学会向荆棘与挫折致谢,学着品尝深藏于沧桑中的香醇绵长.
不经意间,那新发的枝桠又将变为满树红花.
朋友!
当我们抬步前行时,请抛却所有烦忧,感恩岁月赠予,大胆面对未来,如山一样伟岸,无所畏惧,刚毅巍然,像水一样自然,永不停歇,奔流向前!
39、重返集美母校————集美水产学校养殖62届毕业50周年集美聚会有感许文智五十年的春夏秋冬,磨灭不了对你的思念回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浇不息心中翻滚的思绪.
已记不清在多少次的梦境中,依稀浮现难忘的你;那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的南薰楼,宛如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当年千万个建设者以移山倒海的雄心壮志,铺就了劈波斩浪的白石长堤;那感人的场景永恒地镂刻在,我们青春年少的记忆!
鳌园中长眠着一代伟人,爱国华侨一面光辉的旗;福东楼前空地上,曾留下我们当年一行行学步的足迹……风和日丽的一天,我们重踏上阔别已久的集美.
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白发如霜,年已古稀;在学校门口留个影,永远在母亲膝下偎依……我们久久凝望着福东楼,那风雨洗刷留下的岁月痕迹;我们轻轻地走进教室,颤抖的手抚摸着每张桌椅.
啊!
正是在这里,我们吮吸着知识的乳液;我们从这里启程,开始了我们人生跋涉之旅!
40、澳洲七天游·[香港]基石金秋十月正是旅游佳季.
10月27日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组织的"澳洲七天黄金海岸,悉尼,墨尔本精彩团"游开始.
晚上,41名团友兴致勃勃地在机场集合,乘22时40分澳航飞机,直飞澳洲第三城市――布里斯本.
漫漫长夜,团友们半睡半醒,午夜梦回,早已穿越了半个地球.
第二天当地时间早上十时,飞机抵达目的地.
于是,南半球澳洲之旅揭开序幕.

团友们驱车前往华纳兄弟电影世界游览.
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观看了3D电影.
配合银幕上的影像,座椅有着摇晃、喷雾的动感.
大家观看了惊险刺激的飞车特技表演和缤纷的花车特色造型巡游,顺便在场内享用地道丰盛美味的自助餐.
团友们沉浸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
晚上安排的是别开生面的自费世界自然遗产――"春之泉"'国家公园蓝光虫生态夜探游.
这是个自费项目.
何谓"蓝光虫"蓝光虫是真菌蚊蚋的幼虫,因其身体底部会发出蓝绿色的荧光而得名.
蓝光虫习惯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环境湿度越大,蓝光虫吃得越饱,发出的光越亮.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夜幕下,团友们手拿着导游发给的小手电筒,沿着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小山路,慢慢地向天然的蓝光虫洞穴走去.
一进洞,抬头一看,数以万计附在洞壁内的蓝光虫发出的蓝光,犹如满天繁星,耀眼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游毕返回酒店已是深夜23点30分.
团队住在离布里斯本80公里的黄金海岸.
这是个临海城市,也是澳洲的第六大城市.
黄金海岸,真是名符其实.
这里全年几乎天天阳光普照,风光明媚,气候温和宜人.
漫步在绵延70公里的金色海滩,令人留连忘返.

第三天,用罢早餐,团友们乘河船在飞满唐鹅的美丽翠儿河上漫游.
这里活动项目多样,团友们可以下水,用预先放置的特制蟹笼,在浅滩徒手捕捉大而生猛的泥蟹.
那泥蟹,即烹即食,美味非常,大家大饱口福;也有的团友拿着鱼杆在船边钓鱼,自得其乐.
下午,前往欢乐农庄,和袋鼠、树熊等澳洲特有动物亲密接触.
团友们抱树熊拍照.
这是自费项目,要自掏腰包.
树熊,英语叫KOALA,即考拉.
这种动物不沾水,不踏地,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懒洋洋,傻乎乎,终生攀附树上,像玩具熊一样可爱,是澳洲的"国宝",很讨人喜欢.
团友们还观看剪羊毛、挤牛乳、牧羊狗赶羊、掷回力镖等精彩表演,增广见闻.

第四天的黄昏,旅游团乘内陆机抵达澳洲最大海港城市―雪梨.
第二天,游雪梨市.
雪梨市开港223年,人口约458万人,是澳洲著名的商业金融港口运输中心.
雪梨歌剧院是其地标建筑,是其灵魂,是闻名于世的宏伟物之―.
雪梨歌剧院造型独特,犹如张开的连体贝壳,争艳吐芳,令人过目而不忘.
歌剧院与不远的雪梨海港大桥相映成趣,刚柔相济,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
团友们不想留下遗憾,拍下不少照片.
之后,乘豪华游船,畅游海港.
一路欣赏沿岸景色,感受天然大港的气派.
第五天,再乘内陆机前往澳洲南部的墨尔本.
墨尔本曾是澳洲的首都,被评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大有其独特之处.
到这里,当然要看神仙企鹅了.
离墨尔本137公里的菲利普(Philip)岛,是神仙企鹅栖息的地方.
傍晚,团友们登上无遮无掩的观光台,在寒冷的天气里,冒着毛毛细雨,静静地站着,等候神仙企鹅的出现.
神仙企鹅也是澳洲特有的品种,其体型时世界上最小的(35-45cm),体重约1公斤,有成千上万只神仙企鹅在岛上结巢栖息.
天未大亮,神仙企鹅就成群结队到大海捕猎食物,直至天黑才上岸返巢.
8点左右,第一批神仙企鹅终于从海中上岸,像士兵一样,列队让观众检阅.
它们东张西望,摇摇摆摆,憨态可掬!
它们越过海滩,无视眼前的观众,返回自已在沙丘中建起的"家".
在家里,它们把肚子内的鱼获吐出来,哺育下一代.
父爱母爱,强烈的责任心,多么伟大,多么令人心动!
第七天,也是最后一天,团友们乘坐广受欢迎的古老蒸气火车――普芬比利,畅游有"巨肺"之称的丹顿农山脉.
入"车"随俗,团友们争相把双脚伸出车外,摆来摆去,得意忘形.
伸头外望,天啊,脚"气"冲天,场面壮观,给人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41、捐赠芳名录捐赠《集美校友》基金芳名录(续108)姓名金额备注陈式据500陈季玉330稿费陈清渊300陈金桃300李玉珠300李梅300稿费叶添法210稿费罗冰云200卢荣密200陈经华200陈国庆200林懋义200林敦煌200港币施清华90稿费陈太平80稿费张田玉70稿费黄康李海晖60稿费林春光60稿费吴景宁60稿费周国强50稿费陈茂相吴文根45稿费曾令榜45稿费陈少斌40稿费李昌彧30稿费潘清玉25稿费陈茂相20稿费捐赠陈村牧基金芳名录(续20)姓名金额备注李振万1000陈素中1000卢俊钦1000陈呈500林庆士500张仰仙500捐赠集美校友会馆芳名录(续36)姓名金额备注张国勋6249210000美元泉州集美校友会50000轻工学校《嘉庚精神》编写组3381.
6钟炜1000钟瑛1000尹艳微1000余旭平1000余筱屹1000捐赠嘉泽助学金芳名录(续51)姓名金额备注钟国平50042、捐赠集美校友会馆芳名录(汇总)(单位:元,人民币)自从2006年集美校友会馆筹建以来,广大校友慷慨解囊,踊跃捐款.
截至2012年10月25日,共有601个个人和单位为会馆捐了款.
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凡捐款1000元以上的个人、10000元以上的单位,将在会馆勒石为志.

2021年国内/国外便宜VPS主机/云服务器商家推荐整理

2021年各大云服务商竞争尤为激烈,因为云服务商家的竞争我们可以选择更加便宜的VPS或云服务器,这样成本更低,选择空间更大。但是,如果我们是建站用途或者是稳定项目的,不要太过于追求便宜VPS或便宜云服务器,更需要追求稳定和服务。不同的商家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任何商家和线路不可能一直稳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期观察和数据定期备份。下面,请跟云服务器网(yuntue.com)小编来看一下2021年国内/国...

哪里购买香港云服务器便宜?易探云2核2G低至18元/月起;BGP线路年付低至6.8折

哪里购买香港云服务器便宜?众所周知,国内购买云服务器大多数用户会选择阿里云或腾讯云,但是阿里云香港云服务器不仅平时没有优惠,就连双十一、618、开年采购节这些活动也很少给出优惠。那么,腾讯云虽然海外云有优惠活动,但仅限新用户,购买过腾讯云服务器的用户就不会有优惠了。那么,我们如果想买香港云服务器,怎么样购买香港云服务器便宜和优惠呢?下面,云服务器网(yuntue.com)小编就介绍一下!我们都知道...

妮妮云,美国cera CN2线路,VPS享3折优惠

近期联通CUVIP的线路(AS4837线路)非常火热,妮妮云也推出了这类线路的套餐以及优惠,目前到国内优质线路排行大致如下:电信CN2 GIA>联通AS9929>联通AS4837>电信CN2 GT>普通线路,AS4837线路比起前两的优势就是带宽比较大,相对便宜一些,所以大家才能看到这个线路的带宽都非常高。妮妮云互联目前云服务器开放抽奖活动,每天开通前10台享3折优惠,另外...

印度村民组团打虎为你推荐
企业推广品牌推广的目的是什么?2019支付宝五福2019年1月25日今天的支付宝集五福了吗?中国企业在线一般都在哪里找企业信息啊?ym.163.com网易163企业邮箱的foxmail怎样设置?支付宝账户是什么什么是企业支付宝账户360arp防火墙在哪360的9.6版本ARP防火墙在哪?ipad代理ipad在哪里买是正品?生药http的是cuteftp抢米网抢小米手机需要下什么软件 速求
国外网站空间 美国域名 免费申请网站域名 域名解析文件 免费动态域名 赵容 2017年黑色星期五 免费网络电视 太原联通测速平台 100m空间 老左正传 hinet 服务器托管什么意思 稳定免费空间 免费外链相册 路由跟踪 帽子云排名 xuni 美国迈阿密 免费网络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