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至110万美元

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至110万美元  时间:2021-04-25  阅读:()
合肥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主办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本期要目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东北师范大学王占仁)(6)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温州大学黄兆信等)(12)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18)我的教学改革情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34)大学的课堂何以精彩——一位教授的经验分享(山东大学冯维明等)(38)对工程伦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48)回归工程设计: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向(华南理工大学项聪)(53)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优化大学学科布局——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探索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张国栋)(67)从高等工程学院到荣誉学院——北航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纪实(万丽娜等)(74)【本校教研视窗】(四则)(78)2014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列世界第二(80)全国已有八成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82)2016中国大学保研率排行榜出炉(合工大排第72位)(83)2015年"复旦管理学奖"颁发(84)李克强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双创"(99)屠呦呦获诺奖带来什么启示(106)合肥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主打学术牌(141)*本刊电子档见校教务部教师发展中心网站目录【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1——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
.
.
.
.
1"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东北师范大学王占仁)6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温州大学黄兆信等)12【专家论坛】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18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做学问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25校友捐赠,数字背后的思考(陈彬)30【教学改革】我的教学改革情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34大学的课堂何以精彩——一位教授的经验分享(山东大学冯维明等)38《中国制造2025》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南京理工大学吴晓蓓)44【工程教育改革】对工程伦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48回归工程设计: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向(华南理工大学项聪)53【大学教师发展】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天津大学陈金水)59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岗位设置的视角(南京师范大学邹军等)62【他山之石】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优化大学学科布局67——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探索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张国栋)67从高等工程学院到荣誉学院——北航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纪实(万丽娜等).
74以生为本因材施教77——看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如何跟进学生需求育人(苏雁等)77【本校教研视窗】(四则)78【资料库】2014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列世界第二.
80本科就业率92.
6%高职高专就业率91.
5%81近35年留学人员一半以上已归国82全国已有八成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82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
832016中国大学保研率排行榜出炉(合工大排第72位)832015年"复旦管理学奖"颁发.
84我国著作权登记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85给国家奖学金"算算账"86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88世界名校招生有"秘诀"吗90热门留学国花费知多少92十三五规划建议:使高校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93导师与研究生:师徒过招那些事94【论点摘编】李克强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双创"99刘延东强调:为大众创新创业插上科技的翅膀100八位部长对创新创业都说了啥101人民日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变"与"不变"102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大学就是让你去发现自己104中外校长热议世界一流大学标准105屠呦呦获诺奖带来什么启示106借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等教育发展107科技论文不拼数量拼质量109新常态下的教育质量观从外在走向内涵111"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校园舆情112"互联网+"进课堂步子别迈太大114以创业学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116高校创业教育着力何处117创新是创业灵魂专业是创新基础118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119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在大学教育改革121毕业论文查重遭遇技术博弈122学校管理该谁说了算123靠自身努力是大学生良性就业根本之道125提升学术质量需创新科研管理125缩减"兼职博导",大学要有骨气不"媚官"126招研少了好"学苗"中西部高校如何应对127高校人才争夺战:重点院校与地方高校严重不对等129高校教师的新"范进中举":没有青年基金难生存134【信息集粹】李克强与默克尔参观合肥学院138中国各高校将设立新闻发言人139我国高校将开设标准化专业方向140四川:大学生创新创业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140合肥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主打学术牌.
141北大全球青年创新创业联盟成立141江苏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可获10万元补贴141全球最大校园创客空间在清华投入使用142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142清华大学:面向全球推出504门慕课课程143华中师大要求课堂不及格率低于5%将复查.
143河北经贸大学:重奖教师不看论文看教学质量146天大计划组建120支科技创新"梦之队"146哈工大:研究生面试全部"结构化"147南京大学举办"创客"校园会展147北林大50万奖学金激励研究生创新14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力大飞机"中国造"148培养像屠呦呦那样的药学精英人才149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揭牌成立151北京认定首批13个高校高精尖中心151中科院教育工作将行改革152办刊宗旨理论探讨求新求精改革实践求新求实百家论点求新求特教改信息求新求快《教育研究参考资料》出版:合肥工大高教所主编:张辉出刊日期:2015年11月25日副主编:于宝证印数:350份执行主编:王章豹安徽省内部资料准印证00-1253号《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首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于昨日拉开序幕,李克强总理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今天,我来到吉林大学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活动.
李克强总理对此活动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
刚才,我观看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与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青年朋友们作了交流.
看到众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看到那么多蓬勃向上的年轻面孔和奇思妙想的优秀作品,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3省市和4所高校负责同志所作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听后很受启发.
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同志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花了心思、下了功夫、干了实事、有了成果,令人振奋和鼓舞.
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就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谈几点意见.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开局良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前不久访美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专程视察了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在西雅图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并赠送了水杉,寄寓学院茁壮成长,培养全球经济发展和科研创新急需的高端人才.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作出系统设计、全面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教育部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集中持续宣传解读.
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拟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每年用于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简化了大学生创业程序,帮助大《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学生更便捷地享受创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等.
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行动起来,一些地区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亲自部署推动;一些地区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专门文件,加大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改革,各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高等学校主动作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12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还有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积极有序推进.
全国有137所高校、50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四省区的16所大学科技园联合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众创空间".
今年以来,全国高校共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达10.
2亿元,吸引校外资金12.
8亿元,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次由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和吉林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际,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总的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局良好,改革的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态势.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各级党委、政府、高教战线的同志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还需加倍努力.
一是思想认识还没完全到位.
有些地方和高校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部分学生、少数教师参与的小范围改革,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因而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是政策措施还不完善.
一些地方和高校调研没有抓住症结和关键,制定的政策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推动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观念、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中,尚未落实到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实践上.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存在"中梗阻",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着眼长远,聚焦聚力,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义重要、任务紧迫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
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
我们要找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定位,切实增强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第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作出的重要判断.
当今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教育的作用.
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激发发展潜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
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今年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
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绩,为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这要求我们必须走好"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步伐,抓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补齐补强人才培养短板,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问题,努力向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第三,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迫切需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就业是民生之首,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除了努力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以外,最根本的一条,是从源头上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其以更高的质量创业就业.
同时,青年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他们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将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三、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任务,遵循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规律,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凝心聚力,不打折扣地将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第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青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创新创业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有之义的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要树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学生敢于梦想、勇于突破、脚踏实地、勤勉践行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要树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检验标准的理念,培养规模宏大、类型齐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第二,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这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
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个性化学习、网络化沟通的优势,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新创业的制度,使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第三,大力推进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破解办学封闭、同质、低效以及优质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突出问题的重要制度创新.
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高校要更加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完善调整机制,形成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
要推进高校与高校的协同,推动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要推进高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协同,吸引社会资源投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要推进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协《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同,开展实质性、高水平交流合作,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第四,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要坚持全员参与、专兼结合,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职责,配齐配强专业教师队伍,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人走进校园、站上讲台.
在此基础上,要加快建立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要开展专门培训,通过建立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相关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要改革教师考核与评聘制度,着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
四、全面落实责任,形成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各地区、各部门及全国高校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主动作为,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好路、架好桥、助好力.
一要加强统筹谋划,整体协同推进.
当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要按照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整体谋划、系统设计.
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对接.
各地区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政策和举措.
社会各界要继续关心支持,形成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深入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要强化协调指导,形成改革合力.
高校要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要改进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新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
各地要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把教育、发展改革、科技、工信、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共青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要着力解决好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资金、政策等突出问《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题,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推动企事业单位吸收高校教师挂职锻炼、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
三要狠抓督促检查,推进责任落实.
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教学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对各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要善于发现成功典型和经验做法,不断总结推广.
各级政府要把支持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同时,要加大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求学的自觉行动,让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同志们,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和民族未来.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开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6)"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东北师范大学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国务院和教育部层面三份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均明确强调了"广谱式"价值取向.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广谱教育的价值定位;2012年8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广谱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五条教学原则,强调实施"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强调了"面向全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进一步确立了广谱教育的政策导向.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使之惠及每一个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所有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即"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
"广谱式"有"广义"和"普及"两层含义,可以涵盖大、中、小学各学段,本研究的"广谱式"(University-wide)特指在高等教育学段开展的,相对于只在商学院内部开展《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的"专业式"创新创业教育而言的重要教育模式.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深度契合,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之一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既是当前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长期努力方向,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广义的创新"和"广义的创业"两个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概念.
(一)在广义上来看,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二者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创新,成功的创新也往往在创业过程中产生.
正如"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指出的:"如果把创业比作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汽缸,它带动了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
"有学者指出,"2010年我国教育部把创业教育名称改为'创新创业教育',这说明了我们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双生性认识已形成共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亟待我们去丰富和发展.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在形式上的表现是在"创新"的后面加上了"创业"二字,其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
在"创业"的前面加上了"创新"二字,其实质是全面统领了创业的方向性,是创新型创业、机会型创业、高增长的创业,提高了创业的层次和水平.
这就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既内在包涵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又不与二者简单等同,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
其基本价值取向既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也包括创新创业行为方式、创新创业人生哲学的塑造,还包括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创新创业型生涯选择.
具体来说,"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东京会议报告中提出的"广义的创业教育"(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狭义的创业教育")概念相似,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和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
(二)"广谱式"有"广义"和"普及"两层含义在教育内容方面可以解释为普及性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在教育模式方面可以解释为是相对于面向商学院学生开展的"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就是以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认为创业精神对任何个体都具有重大意义,任何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的根基,要将创业教育全面"嵌入"专业教育,实施深层次创业教育;教育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创业知识和技巧.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型"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是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进行创造、创新、创业,开展"嵌入型"创新创业教育;三是针对有明确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办创业精英班,进行"专业型"的创业管理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四是对初创企业者进行"继续教育",以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帮助创业者渡过企业初创期,开展"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体系,既充分发挥传统商学院"专业性"教育在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等方面积累的优长,也积极推动创业教育项目向商学院之外广泛拓展,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整合构建"专业性"教育与"广谱式"教育"双轨并行、相互助力"的运行机制.
二、"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既考虑大多数,也不忽略极少数.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高校深入开展"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既需要从整体上进行顶层设计,更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具体推进,整体包括四个层面的体系架构.
(一)"通识型"创新创业启蒙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主要定位为"通识型"启蒙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创业精神"、植入"创业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工作"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些启蒙教育,在学生的头脑之中植入强烈的创业愿望,种下对创业心向往之种子,以期这粒种子在将来遇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发芽、开花、结果.
"通识型"启蒙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参与体验"来实现.
课堂教学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教什么"——教学内容.
要突出强调创设高度贴近企业家真实世界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要"厚今薄古",高度关注现实,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
二是"如何教"——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强调探究式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觉性决策和创造性实验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行为.
参与体验的方式有很多,当前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参与体验平台应当首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通过这项比赛,每年有上万名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创业体验,竞赛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认可.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此外,可以通过孵化器和科学园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教学试验室,增加大学生衍生企业的数量,并提高企业的生存率;也可以通过支持学生社团或创业俱乐部、开办创业暑假学校、举办创业论坛、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创业实习、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等方式,切实推动"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与相关专业结合的"嵌入型"教育面向各学科专业学生开展的、主要定位为"嵌入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进行创业.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共同缺点就是与各学科专业教育的疏离.
实践和研究多集中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各自领域,缺乏系统性研究,缺乏二者之间融合并使之融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之中的有效机制,这就使创业教育理念的灌输和创业教育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支撑动力.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全面建设"嵌入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将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嵌入"各学科专业,开发多样化的学科创业课程,从而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捆携式发展",以此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和"个性化"目标.
在论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时,很多学者提出"渗透式"、"融入式"的思路,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或者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这两种做法在设计时看似会减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难度,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因为学科专业的课程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开设,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课程范式,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融入和渗透创业教育的意识和精神,往往会体现为教学大纲中的指导思想,却不会在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
有学者运用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来探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认为二者既不是寄生条件下的"点共生"模式,也不是偏利共生条件下的"间歇共生"模式,而是对称互利共生条件下的"一体化共生"模式.
这也正是本文采用"嵌入式",而没有采用"渗透式"、"融入式"的主要原因,因为"渗透"和"融入"都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这容易使创业教育失去自身的主体地位,成为专业教育的"寄生物".
而"嵌入式"则不同,它是突出二者的相互促进和支持,优势互补和交叉渗透,最终目的在于形成新的教育体系.
二者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一方面以创业教育的新理念为指导,深化专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在专业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嵌入并不影响现在已有的知识传授,这样就在实际上扩展了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和发力空间,使创业教育的"合法性"不断增强,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通过有效的结合,最终产生一个包括一般性创业课程、专业技术领域的课程、体验性创业课程三类创业型课程群,实现对《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本学科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创业教育.
(三)"专业型"创业管理教育面向有明确创业愿望、在大学期间就想创业或是下定决心毕业时就创业的学生开展的、主要定位为"专业型"创业管理教育,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培养实际创办企业的能力,主要通过开办创业先锋班进行.
通过专业性教育,使这些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系统地接受创办和管理中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驾驭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减少无谓的失败,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
由于"专业型"的创业管理教育是针对少数学生进行的,所以多采取开设"创业先锋班"(OBP)的方式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这方面,国内诸多高校已有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四)"职业型"创新创业"继续教育"面向初创企业者开展的、主要定位是"职业型"创新创业"继续教育",主要目标为以职业化的教育、咨询、培训、服务和力所能及的创业援助帮助创业者渡过企业初创期.
以上所论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开展的.
实际上,当前中国最为缺少的是针对另外一个群体的"继续教育与援助",这个群体就是毕业时选择创业的群体.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扶上马、送一程",这是对这个群体进行创业援助的最为形象的描述.
那些在毕业时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这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最坚实的靠山就是母校.
如果说,经过大学的培养,毕业生已经现实地选择创业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开端,这可比作"扶上马"的话,那么,这些毕业生是否会骑马,是否能够在马背上坐得住、坐得稳,还面临着考验.
在这个时候,学校要通过力所能及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新创企业的毕业生开展援助,为其快速走向正轨提供帮助,以期达到"送一程"的目的.
对于创业初期的毕业生提供教育、咨询和服务,已经将高校的创业教育领域和范围适当延展到社会,在这个层面,很多问题就不只是高校一家能够独立解决的,需要政策体系、科研成果转化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合力,才能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生提供有效援助.
当前,既需要依托科技园和孵化器促进大学生顺利创办创新型企业,也需要为大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和创业补助金,减轻生存压力;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建立传授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成立各级创业培训中心,免费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战性较强的培训.
建设和完善针对这一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高校必须成为协调多方力量的主体,切实负起应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今后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努力《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方向.
三、"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一)确立追求实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观念"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从"两极"到"中介"的转化,确立了追求实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观念.
"两极"是指现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狭化"为职业教育;另一个极端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把创新创业教育"泛化"为素质教育.
"广谱式"概念的提出,可以有效推动"两极"思维向"中介"思维的转变.
"中介"是指两个极端的中间地带,强调既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单纯地看作素质教育,不存在"不教创业的创业教育";也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单纯地看作职业教育,不存在"只教创业的创业教育".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充分借鉴素质教育的理念和专业教育的方法,形成三维教育结构,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育.
(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衔接联动"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衔接联动.
在"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内,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科学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二者不是对立关系,创业是主动的,就业是被动的;创业是"创造性"的,就业是"适应性"的;创业教育的全面兴起必然昭示着就业教育的衰落,这些命题都缺乏必要的科学根据,不足以作为分析二者关系的基本前提.
第二,二者不是包含关系,就业和创业都是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方式,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可以统一为"出路教育",我们可以把创业作为学生就业的一个具体"出路",作为学生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选项,但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现有的就业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给予应有的重视.
第三,二者是"衔接联动"关系.
对全体学生进行"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并帮助其落实合适的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积蓄力量,以就业为跳板,走一条"经由就业走向创业"的道路.
就业可以成为创业的台阶和跳板,创业也可以作为就业的基础和平台,二者天然具有衔接性和联动性,将二者截然分开并对立起来既不科学也不明智.
(三)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目标,夯实了创新创业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和总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围绕素质教育《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这一主旋律跳动的音符.
首先,从科学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重在培养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新创业素质.
其次,从主体特征来看,二者都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再次,从培养目标来看,关注人的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灵魂、核心和目标.
(原摘《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111-113)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温州大学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一、创客与创客教育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让"沉默的"创客走向"爆发",不仅引来科技、企业、投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界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创客的影响力;2015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随着创客运动的不断高涨,高校大学生成为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创客群体,大力发展创客教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选择.
1.
创客的定义.
"创客"其英语源自"maker"一词,是"创造者"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创客.
狭义的创客可参照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中的定义: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百度百科对创客的定义是:"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
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
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在创新2.
0时代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创客的标准定义其实是未经最终确认的,有着多元化的理解.
目前所说的中国创客不仅包含了"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还包括了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代表.
2.
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的关系.
创客空间是指人们基于共同的兴趣,如开源、科学、工程、数字或者电子等进行交流、合作、创造新事物的工作空间、厂房、实验室等.
世界上第一家《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创客空间可以追溯到1981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的浑沌计算机俱乐部(CCC).
3D打印技术和Arduino等开源硬件平台的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创客运动的发展.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400个创客空间,可分为独立的创客空间、以学校为基地为学校服务的创客空间和以公共图书馆为基地为社区服务的创客空间三种类型.
我国的创客空间始于2009年.
目前,已构成以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格局.
在中国高校,创客运动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以学校为基地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创客空间,如清华创客空间、西南交通大学创客空间、同济大学创客空间及温州大学创客空间等.
以高校创客空间为依托的高校创客教育将成为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创客空间和创客教育的融合与碰撞是推动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显示,创客教育将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未来2~3年内,用于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得到采用.
创客教育被认为是STEAM教育的优化和拓展.
STEAM教育由20世纪80年代的STEM教育发展而来,即在原来学科——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基础上融入艺术学科(Art).
创造、发明和创新是工程教育的三大标准,然而许多高校在推行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却相对薄弱,创客教育的出现为那些想在工程领域进行创造和原型设计的学生提供了场地和平台.
如科罗拉多大学创设的发明工作室,通过为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基础设施、工具、文化转移,展示了动手制作的价值和可持续性,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创新性、创造力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
3.
我国创客教育推行的社会文化背景.
(1)政策驱动,为创客教育插上翅膀.
2014年9月10日-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着重强调了改革和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结构优化的贡献.
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八大任务,为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2)知识社会下创新2.
0模式的时代背景.
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面临挑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
0模式正在《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逐步显现.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催生了知识社会,并推动了创新模式的嬗变.
科技创新不再是少数被称为科学家的人群的专利,每个人都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真正拥有最终的发言权.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计划,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环境,为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新的创新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需要.
当前,我国学校的创新教育主要存在成本高、普及小、新意不足等问题.
创客教育建立在成熟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如项目学习法、体验教育、DIY教育、做中学、快乐教育以及构造论,与信息技术教育相融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利用3D打印技术及开源硬件的普及,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丰富学生的创意.
二、中美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现状2014高等教育版的《地平线报告》预测,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将是未来3—5年内的趋势,而教育界日趋发展壮大的创客运动将是推动这一趋势的主动力.
创客教育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种是指培养创客人才的"创客的教育";另一种是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去改造教育的"创客式教育".
无论是哪种角度的高校创客教育都应该具备以下八个要点:相关性、复杂性、互动和合作、高投入、高强度、可获得性、分享性和新颖性.
1.
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现状.
以创造和创新为本质的"车库文化"是美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文化推动着美国创客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2014年6月17日白宫首次创客嘉年华(MakerFaire)的诞生.
早在2009年,奥巴马参加竞选演讲时提到,年轻人应从事到科学和工程中来,去创造、去做事物的创建者,而不仅是消费者.
可见,美国对创新和创造的重视.
目前,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UniversityofNevada、Reno、UniversityofMaryWashington、Stanford等60多所高校已经陆续在校园里开设了创客空间.
表达创新与共同发展的创客文化已席卷全美,各高校无论是从意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创客运动,打造创客空间,不限年级、不限学科,具有更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自由度,得到了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正发展成为培养美国科技创新人才的试验田.
创客空间是创客教育推行的依托,美国高校比较著名的创客空间包括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Garage创客空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开源硬件创客空间、斯坦福大学的FabLab创客实验室等.
另外,为了推动本校创客运动的发展,《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5斯坦福大学为广大教育者开设学术奖学金,用于研究创客运动在不同教育领域的应用.
美国高校的创客空间多以图书馆为基地,既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类型,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育创新,如内达华里诺大学的DeLaMare科学和工程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个向学生提供3D打印机的学校图书馆,并被美国《创客杂志》评为最有趣的创客空间.
有些高校则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资源开设创客教育课程,打造创新实验室.
如由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有"创新梦工厂"之称的FabLab,以个人制造为核心,以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学生可以利用FabLab提供的设备材料、开源软件和由CBA的研究人员开发的程序等电子工具把他们想象中的产品制造出来.
FabLab的最初灵感来源于Gershenfeld教授于1998年在MIT开设的一门课程《如何能够创造任何东西》,他认为与其让人们接受科学知识,不如给他们装备、相关的知识以及工具让他们自己来发现科学.
随后,第一个FabLab于2001年在波士顿建立.
第一间FabLab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拨款建造,旨在提供完成低成本制造实验的所需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创造万物的灵感,MIT开启了2015年创新学院计划(FabAcademy2015),该计划具有全球性、快节奏、动手实践的特点,参与此计划的学生每周三上午9:00—12:00可以参加全球性的网络讲座,为期一个学期(2015.
1.
2l-6.
3).
结课时,根据学生自身的创意表现和技能操作,颁发结课证书.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了将创客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启动了2014—2015学年的"创新挑战"项目.
有的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了专门的创客课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开设的30门跨学科的创客教育课程及8个交叉学科时辅修创客项目;卡斯顿州立大学的《利用3D打印技术参与创客行动》课程,通过5天的集中教学和在线学习,考核通过的学生可获得3个学分.
2.
中国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的创客教育自2012年兴起,相较于欧美高校,我国高校的创客教育才刚刚起步.
主要通过开设创客空间,举办创客大赛,成立创客俱乐部,召开高校创客教育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推动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
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十分注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i.
Center创客空间以奇思妙想、学科融合、动手实现、乐于分享为宗旨,创客教学活动主要有创客讲座、创客工作坊、创客教育引导项目等,营造出"动手造万物"的高校创客文化氛围.
同时,i.
Center还建立在线平台,鼓励跨年级、跨领域学习,并引导学生获取全球创客资源.
同济大学的创客教育主要以FabI-ab"开放夜"、"创客马拉松"等形式展开.
FabLabO—Shanghai是建立在开源背景下的中国第一个开放创造实验室空间,其创《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6始人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丁俊峰,每周六的开放夜都会举行一系列以"跨学科、开放设计、3D打印、创客创新"等为主题的跨界讨论.
温州大学创客教育以温大创客空间为依托,主要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如乐高机器人、Arduino、3D打印机等,创办创客项目经验分享会,举办博士论坛等进行推广和普及.
温州依托地域优势,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校层面——专业层面——试点班层面"逐层递进的、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探索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建立了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创业教育运行新机制.
在此基础上,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在创业园创建众创空间,开设创客学堂、创业创意大赛、创业面对面三大模块,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校友论坛、创业项目推荐会等,有利于推动创客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三、推动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的建议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创客文化、创客课程、创客教师、创客理念等方面协同进行,途径可具体到打造优质创客空间,开发专门的创客课程,重塑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企业、政府和社会媒体的推动作用,整体设计、合理规划,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创新、实践、分享"的创客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
1.
打造优质创客空间,营造高校创客文化氛围.
高校创客空间是高校创客教育得以实施的依托.
优质的创客空间不在于物理空间的大小,也不在于创客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创客们的创新创意与创造的积极性.
打造优质的创客空间,首先,高校自身要积极营造创新、实践、分享的创客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创客沙龙、创客大赛、创客马拉松等形式,跨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潜力.
充分利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图书馆等具有较大空间、设备齐全、材料多样、可供全校师生利用的共同空间.
如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图书馆将其中一间教室改装为创客空间,面向全校师生,提供3D打印机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制造出任何想要的东西.
其次,要寻求多方位的支持.
①加强校企合伙.
美国高校经常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推动本校创客空间的建设及创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如福塞大学2015年3月与视频供应商MakerStudio合作打造的在线视频传输系统、制作技巧、数字故事于一体的创客空间,让学生更有能力去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
②寻求政府或相关机构的支持.
如上海市于2015年5月24日成立的"创客教育联盟"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必将推动包括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③重视社交媒体的宣传与交流功能.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7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校外人员了解高校创客的运行和创客教育的开展,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融合;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或设计原型上传,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新的设计灵感.
2.
开发专门的创客教育课程,完善创客课程体系.
大课程观强调,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课程作为教育进程包含了教学过程.
课程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开的"计划",课程根本上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
因此,创客课程是高校创客教育的内容、方式、过程等的总称.
从高校创客教育课程科学性、实践性、主体性、创新性的特征出发,创客课程体系应包含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基础课程,如3D设计与打印、Scratch趣味编程,将创客教育整合于已有的课程教学中.
如同济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为大一新生开设开源硬件与编程等基础课程来消除他们对技术的畏惧.
第二类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拓展类课程.
高校以辅修学分的方式开设关于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如智能控制、传感器等专门的创客教育课程.
第三类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创新课程,以"learningbydoing"和"learningbymaking"为教学理念,把想象的一切变为现实的东西.
3.
重塑教师角色,打造专业的创客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要素,是指导和推进创客学习的主体,是推进高校创客教育前进的关键因素.
从创客教师的类型上考虑,高校应培养专业型和兼职型的两大类创客教育师资.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放开心态,变成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者.
教师在设计创客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擅长的领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利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外,还要掌握新兴信息技术,设计出合理的创客教学案例,合理规划时间,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教师也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要为创客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培养专业型的创客教师.
如各种专题培训和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研讨会.
美国巴尔的摩市建立的电子港科技中心既为学生提供了创客空间,又为教师开设了培训课程,激励广大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创客空间,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设施需求和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及服务.
对创客教师展开评价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奖励创客教师在高校创客运动中的贡献;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展开研究实践.
最后,从社会上吸收一些热爱创造、喜欢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超级创客作为学校的兼职创客教师,壮大创客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84.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适应"基于创造的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推动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创客教育强调的"基于创造的学习"与杜威提倡的"做中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高校创客教育的核心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推动跨学科的互动与交流,促进知识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表现程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机械接受学习、意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及研究型学习.
简单来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意义,而是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另外,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类型、教学资源、学校的文化环境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适应"基于创造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与高校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及创客教师等因素协调规划、统一进行.
综上所述,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创新驱动发展,而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聚焦.
创客教育融合了创新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顺应了未来教育的时代潮流.
然而,由于创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因此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如很多高校的创客教育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教学模式,为创客教育的推广带来极大地不便;由于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很多高校未能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创客空间平台;加上一部分高校的教师多数都不是热爱创造的"超级创客",对创客教育的开展无从下手.
为此,高校发展创客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高校既要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摸索和探索,又要融合社会各界的支持.
(原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40-44)【专家论坛】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实现管办评分离.
管办评分离的目的在于解决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抑制学校办学活力的问题.
管办评三者既相对分离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监督.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9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此,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制定出台《意见》的背景和过程1.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是中央的明确部署近年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对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作出了明确部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方向.
要落实好中央的要求部署,必须研究制定一个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文件,对相关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具体安排.
2.
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和地方的积极探索,为《意见》研究制定创造了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学校、社会关系逐步理顺.
特别是本届政府成立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更是提出了明确要求.
4月18日,国办印发文件,将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的名称修改为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下设行政审批改革组、投资审批改革组、教科文卫体改革组等6个专题组和综合、督查、法制、专家4个功能组.
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决心和取得的进展,为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营造了良好氛围,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意见》制定过程中,地方在教育管办评分离工作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好方法、好经验,也给了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成为文件中一些政策措施的"源头供给".
比如,上海市逐步健全高校二维分类管理体系,引导高校由"一列纵队"变为"多列纵队",鼓励每所高校准确定位,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
四川率先起《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0草完成四川省《关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意见》.
陕西依托教育社团批准成立三个教育评价组织,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
浙江从2010年开始引入第三方力量,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价,并向全社会发布公告.
重庆分三类开展评估:即官方评估,由教育督导机构牵头,市教育评估院具体承担;半官方评估,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题目",民间机构进行评估;非官方评估,鼓励社会机构、组织自行确定项目开展教育评估工作.
3.
解决当前教育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管办评分离的本质是政府与学校、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调整.
它是从"统合"的视角对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格局的重新定位与调整,目的在于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切实解决政校关系中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抑制学校办学活力的问题,解决政府管理教育中社会参与不够的问题.
首先,从"管"的方面看,政府管理教育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
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政府倾向于做无所不在、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全能型政府,在教育行政职能行使时,在管理内容上,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管了一些"管不好"的事,还有一些该管而"没管好"的事,给政府自身和教育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教育的行政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行政化的束缚,教育监管和具体办学、评价的关系还停留在行政化管理的低水平上.
所以,政府应与社会、学校合理分权,明确制定分权清单,只保留对教育事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把原先独立承担的一些责任转移给学校和社会,变强势政府对学校的单边管理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多边管理和共同治理.
其次,从"办"的方面看,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的地位仍需加以保障,办学自主权仍需进一步落实和扩大,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譬如,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对章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章程但并未真正按章程办学,实施情况并不如人意.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不清,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校务公开的主动性和信息透明力度不够,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难以保证.
最后,从"评"的方面来看,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还不充分.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育还比较稚弱,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
社会组织的官办性色彩浓厚,缺乏作为合作治理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因此,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并努力改善二者关系,使社会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1织充分彰显专业性和独立性,更好发挥应有作用,为教育治理科学化、理性化做出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持.
就教育评价本身而言,正如专业人士总结的:存在行政性评价多,专业性评价少;结果性评价多,跟踪性评价少;规范性评价多,诊断性评价少;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的问题.
这已经成为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极大障碍.
总之,无论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还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此,研究制定一个相关文件十分必要.
4.
《意见》的制定过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不久,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即启动起草调研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更加快了工作进程.
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调查研究.
书面调研了各地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进展、经验和问题,实地到上海、吉林、四川等10余个省(区、市)开展专题调研,听取教育管理部门和校长、师生、家长代表及社会有关人士的意见建议,同时确立相关课题,凝聚高校、研究机构和多地教育行政部门力量共同开展研究.
二是认真起草文件.
专门成立起草组,在认真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吸收地方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文件起草.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起草组又认真组织学习,并将中央最新精神及时体现到文件中.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
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地方教育部门、大中小学、教育评估院专家的意见建议,征求了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教育部门意见,征求了20个国家教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意见.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点任务《意见》对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对推进依法行政、政校分开、依法评价,以及对组织实施等都进行了明确部署.
这里,仅从起草者的角度,就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的工作谈点意见.
1.
《意见》的定位《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印发了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等改革文件,在此基础上再出台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文件,需要明确内涵边界,厘清政策内容,避免交叉重复.
经深入研究以及多方听取意见,将文件定位于:一是明确管办评分离政策的核心点、关键点,即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2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有的同志认为,既然题目为"分离",就一定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分离"以及如何"分离",比如举办权和管理权、举办权和办学权、管理权和办学权、管理权和评价权等之间到底怎么分离.
经研究,我们认为,之所以要"分离",是针对当前政府的越位、错位问题提出来的,就是在政府身上错装了许多手,干预了学校的自主办学和社会的合法参与,这个必须要解决,要让政府回到政府应然的角色,即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但是,又不能停留在字面上,为"分离"而"分离",关键是要达到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合理的关系,这一关系符合行政管理规律、更符合教育规律,即构建三者之间的新型关系,三者间既相对分离,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由此形成各主体多元共治、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新系统.
二是提出管办评分离政策的着力点,即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形成管办评三个主要体制制度,即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
这三方面制度皆来自于教育规划纲要,很好地明确了管办评的改革方向,这也是文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体现.
三是指出管办评分离政策的实现方式,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管办评分离,突出依法办学、依法行政和依法评价,遵循法治构建管办评既分离又互动的长效机制.
2.
《意见》的主体内容与制度创新这里所说的制度创新是就全国层面政策而言的,因为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可能已经先行就某些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是关于"管".
政府是教育政策规划标准等的制定者、教育资源分配者、教育评价监督者,在教育治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建构的作用,政府对教育治理现状的认识与理解,对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职能的界定等,将直接影响到治理模式的构建及最终形态.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首要在于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即按照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文件围绕"政府要依法确权、按照法定程序行政权力"的逻辑,提出了7个方面的要求,即: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推行清单管理方式;加快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建设;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加强和完善政府服务机制;加大行政监督和问责力度.
其中,有10项政策创新点,即: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最大程度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严格控制"三评一查"事项,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依据,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政府不得法外设定管理教育的权力;开展负面清单管理试点;加《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3快国家基本教育标准制定;加快建设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教育决策等提供全面、权威的数据支撑;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执法体系,规范教育行政权力行使程序;推广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问责制度.
通过以上制度设计,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从过去前置型的"管"向事中事后"管"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转变,从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引导政府向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以及责任政府转变.
政府不再作为学校的直接"运转者",而是"引导者"和"监督者",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二是关于"办".
首先,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基石,要把学校建设放到管办评分离工作的优先地位.
学校是教育系统的"细胞",只有学校办活了办好了,教育才能说是办好了.
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强调政府管理、忽视学校建设的倾向,存在着把方便管理作为最优先考虑的倾向.
推进管办评分离,要从根本上扭转以政府管理为中心的局面,真正把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学校第一线,解放一切对学校不该有的束缚;同时,要在学校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规范办学权力的行使.
文件在5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依法明确和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机制;完善和落实校务公开制度.
其中,有5项政策创新点,即:通过法律确权、简政放权、章程实施、完善法律救济机制等多种途径明确和保障学校办学权利;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同一学区内的中小学可以制定联合章程;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鼓励学校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联合办学、协同育人.
以上制度设计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规范学校自主权行使、建立学校自我发展良性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给学校赋权同时,建立学校的治理制度,引导学校形成既自主又自律的发展局面.
三是关于"评".
评价是办好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指挥棒,在支持、引领和监督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但客观看,评价是教育治理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薄弱环节.
文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关键是推进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的考虑出发,积极搭建学校评、政府评、社会评相结合的制度渠道,不断提升评价质量,强化评价结果使用,努力构建既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又符合国情、学校内部评价的自我监控和政府社会外部评价倒逼机制相结合、科学系统的教育评价体系.
《意见》对教育评价的框架体系、体制机制、制度设计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即:推动学校积极开展自我《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4评价;提高教育督导实效;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切实保证教育评价质量和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结果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其中,有5项政策创新点,即学校要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要求;制订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的资质认证标准;将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多措并举,切实保证教育评价质量;探索实施学校绩效评估制度,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个性发展.
通过这些制度设计,树立开放办教育的观念,让评价既要评学校、评学生,更要评政府,同时积极搭建社会评价教育的制度渠道,形成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有效机制.
在构建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同时,以提升教育评价质量、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使用机制为抓手,努力形成闭环系统,实现学校、政府、社会三个评价主体之间良好互动,从而使文件提出的管和办的一些改革举措能够落地,促进办学、管理和评价三个环节之间有效连接、良性循环.
做好《意见》贯彻落实的几个着力点《意见》的制定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推进改革的舆论导向.
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管办评分离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一个真正的公共政策问题.
怎么把文件贯彻落实好,有几点建议:一是把握改革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我国经历曲折的改革就是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从大的方面讲,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严格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于法有据.
具体到这个文件,"以学校为核心,以政府为前提,以评价为关键"就是我们要把握住的改革方向.
首先,要坚持以促进学校发展为核心.
学校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是有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直接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共组织.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根本在于保障和落实好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促进学校发展.
其次,要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
政府是教育政策、规划、标准等的制定者、教育资源分配者、教育评价监督者,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首要在于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最后,要坚持以扩大社会评价为关键.
社会评价是政府改进教育管理的重要参考,也是推动学校规范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关键在于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评价质量,形成支持和监督政府、学校工作的有效合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5题去,追着问题走,把破解难题作为第一要务.
从文件的定位来看,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文件,《意见》是一个宏观的改革架构,因为它不可能太细,如果太细了,一是会因为忽略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出现一刀切的情形,导致地方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会因为管理链条太长、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所以,要让《意见》落地,必须因地制宜,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实施,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制度创新的过程.
要以解决本地本校实际面临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分析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力争将解决问题的措施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试点先行.
试点是我们的经验,新事物需要先在小范围探索孕育.
改革就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
文件提出的许多政策创新举措,比如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就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先行试点,大胆突破,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
对试点的有效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反复考虑经验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试点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比如,可以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管办评分离的整体试点,也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就某一项改革进行试点,如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扩大社会评教育等.
总之,在条件不成熟或还看不太清的情况下,要积极稳妥推进.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
管办评分离工作涉及管理体制机制很多方面的问题,极为复杂.
各地要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文件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
要尽快形成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形成责任制.
对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重点环节和重大举措,要密切跟踪指导,深入分析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9期,7-11)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做学问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知名科学家施一公最近就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他表示,不论再忙,他的教学和科研都不会丢,每年在清华教学一节不会减.
此前,他以"少年壮志不言愁"为题,在研究生开学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心得.
各位同学,很高兴有机会与在座的研究生分享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6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以后要做什么,也会感到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未来该怎么办其实,二十多年前,我也没有想好,也非常迷茫.
直到1995年,博士后完成后才隐约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
当时的迷茫来自很多方面.
我不像在座的一些人,大学入学时就知道自己想学什么.
我当时保送大学,第一专业是机械系报机械系之前还报了北大的物理系.
直到1985年5月清华老师来招生时对我说,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
我当时是第一次把生物和化学连接在一起.
我是河南省数学竞赛第一名,被保送到清华,数理能力很强.
我在清华时生物学得不好,于是修了数学双学位,通过数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来弥补生物成绩的不足,让我的成绩排名第一.
所以说,我选专业第一不是凭兴趣、第二不是凭专长.
选专业凭未来世界的需求,兴趣可以培养那选专业应该凭啥凭未来世界的需求.
我认为,你们在选择专业时,凭兴趣固然好,但没有兴趣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兴趣.
有时我在想,人是善变的,你的其他方面可以变,为什么专业是不能变的一项业余爱好可能你很喜欢,但天天做可能会使你厌烦.
我认为做一件事,完全凭兴趣是不靠谱的.
大学期间我对生物真是深恶痛绝,因为学不好.
1989年,我在清华提前一年毕业.
当时我认为从政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可以为老百姓说话、做事.
我想去从政.
而从政又没有门儿,觉得要先去经商.
所以当时和清华大学科技批发总公司签订了一个代表公司去香港经商的机会,做公关.
到了7月的一天,纠结一晚后,我决定出国读生物学博士.
在霍普金斯读博的5年很辛苦,尤其前两年心绪也很不稳定.
由于我数理思维太严谨,总觉得学生物怎么这么难.
有一门生物学课程三次考试52、32、22分,只有第一次及格,我去求老师放我一马:"我是一个好学生,对学生物还在适应.
如果我不及格的话,会失去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话我会读不下去,只能退学.
"老师戴着眼镜眯着眼睛看了我半天,好像在看我是不是一个好学生.
最后他给了我B-,我对他真的非常感激.
在普林斯顿做助理教授时,我第一次回霍普金斯讲课就去拜访这位教授.
我问他,您还记得我当时求您放我一马给我及格吗他说,我怎么能忘记!
直到博士三年级我才有了一点感觉,发现我也能做一点东西;博士四年级信心大增,因为结果出来了;到第五年毕业时,我感到原来我也可以在学术界"混"个工作.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7博士读完之后,我不清楚我能干啥.
在最挣扎的时候曾想过转系:转数学系、转计算机系、转经管系,这些都是能发挥数理长处的地方,但我没有转.
因为我在说服自己——也许转系了可能会发现数学、物理、经管更没意思,也许生命科学真的是21世纪的科学呢.
就是这样在矛盾中在往前走.
1995年4月12日博士学位答辩以后,我还是不清楚自己会做什么.
我面试了大都会中国区首席代表的职位,而且拿到了六位数年薪的offer,差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卖保险的人.
在博士毕业后我还设立了自己的公司,和两个哥们一起做中美间贸易交流.
1995年11月我下定决心还是走学术这条路.
博士后这几年在外人看来极其苦,其实自己身在其中并不觉得苦,我经常觉得自己不这么做的话就亏了.
我博士后做了一年半后,拿到了第一份工作,在普林斯顿做助理教授.
我建议在座的同学,当你迷茫的时候,不要认为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能走下一步.
而且不要给自己理由——不论家庭、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等出现什么状况,你都应该全力以赴,处理好并往前走.
因为你一旦掉队了以后,心态就会改变,而且很难纠正过来.
认识你自己,个性决定你的将来大家可能认为我很自信,但我想告诉大家,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阶段,一直非常自卑.
但现在我求学时的自卑已经没有了,只是偶尔有insecurity的感觉.
可能大家很难想象.
举个例子,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解释"勒夏特列原理",我那时候开小差,没听懂.
后来看书竟然也看不懂,觉得崩溃了.
我总觉得班上其他同学都比我聪明,真的感到自卑.
但其实当你觉得别人比你聪明的时候,他并不一定比你聪明,不要太自卑.
我还有一个性格特点是好胜.
在座的同学可能很多和我一样,如果不好胜、不自强也很难走到今天,但特别好胜、特别自强的人也更容易受打击,也更容易自卑.
高中以来我总是觉得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很刻苦,总觉得我是笨鸟先飞.
举个例子.
我处处好胜,在清华体检时,我身高不高,又不能踮脚尖;所以测坐高时我拼命往上拱,结果我身高不到全班前五,坐高全班第一.
当时我还沾沾自喜,终于有一项第一了.
直到有同学提醒我,我的自卑油然而生.
就《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8问我的教练:"孙老师,我的腿短吗"孙老师回答非常艺术,说:"一公,你训练很刻苦,你的身体条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
"我们家从来没出过运动员,就我一个二级运动员.
这可能也和我性格有关,就是自卑和自信、好胜伴随在一起.
初三时,班主任老师鼓励我报1500米.
当时我写了入团申请书,老师说,表现的时候到了,组织在考验你.
我就报了1500.
结果比赛那天,发令枪一响我领先了整整100米,最后被倒数第二名落了整整300米.
我在全校、在我们班的鼓励声中跑过了终点.
初三的施一公什么都不爱就爱面子,当时在青春期发育、最爱面子的时候在同学面前丢脸了,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但运动会第二天我就开始练跑步.
一年之后我的800米跑了2分17,3000米跑了10分35.
后来孙教练让我入选校队,成为一线队员,代表清华参加比赛.
其实我觉得,很多情况下,你的个性决定了你的将来.
研究生最不重要的是智商研究生什么最重要我先说什么不重要:无论什么学科,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IQ.
第一,时间的付出.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
清华84-86年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开组会时教导学生: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最大的诀窍是工作刻苦,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
我知道你们不能像我一样刻苦,但我要求你们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是8小时一天,就要工作6天以上.
而且他只计算具体做实验、真正去查阅相关文献的时间.
吃饭时间、放松时间,都要去除.
一周工作50小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如果你不能做到,就离开实验室.
其实老蒲说的是大实话,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科学家说的话.
第二,是方法论的改变.
我的博士后导师只比我大一岁半.
但从90年代初起的十年中,他就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实验室做出了30篇《自然》《科学》的文章,是世界顶尖的高手.
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之后,满怀希望跟他学方法论、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纠结,我这才意识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方法论应如何养成.
理科老师会讲,要广泛阅读文献,知识要广,要知道现代科学进展等.
我在霍普金斯读博时老师也是这样讲的.
到他的实验室后,我的表现欲很强,想让导师知道我以后想做教授.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29如何让导师知道我很能干、很有见解呢一篇《Nature》出来的时候我仔细读,等我有很深的见解之后,去找导师讨论讨论,就能显得我很有见解了.
有一次《Nature》发了一篇领域内的前沿文章,我就去找导师,可是他说:"这篇文章我还没读呢,读了以后再说吧.
"我想导师可能最近比较忙,没有来得及读.
当时我有点功利,想着我是不是白读这么仔细了.
过了一个月我又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了将近一个月了,也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我们领域内的文章.
我又想跟他讨论,导师脸一红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
我当时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不读啊.
但没敢问.
1996年下半年,一位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邀请我的导师进行1小时的一对一学术交流.
我的导师让秘书回复,他那天恰好出差不在.
可是讲座那天,他很早就来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写文章.
我当时非常疑惑.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样的人来了,当然得去"套磁",去表现一把.
于是我问导师,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交流导师的回答非常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
任何东西都可以再生,时间不可以再生.
我当时大胆地问他:你读文章有时间吗他说我不读文章.
大家在读博士时要读文章,但现在我已经不读那么多文章了,更依赖于会议、电话、面对面等现场交流.
当时我又问:不读文章如何养成科学素养他说科学素养的养成和读最新的文章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方法论的养成和科学史有关,和重大发现的数据源有关,与科学进展到最前沿的知识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知识的最前沿只是让你知道,在领域内你处于什么境地,你是否在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仅此而已.
所以说好的研究生课程不一定是告诉你科学最前沿的内容.
我在普林斯顿期间,普林斯顿最有意思的课是"人和遗传学",里面最后一篇文章是90年代初期的文章,讲整个人和遗传学的发展历史、过程和一些关键的发现是怎么来的.
我问导师,那你写文章的时候怎么写他说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读一些文章.
他讲得很实在.
我希望大家能够问为什么,不要简单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需要挑战过去.
我在博士后的两年里收获巨大,我学到了如何在实验室里真正地攻坚克难.
第三,建立批判性思维.
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学术权威.
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已是正教授、系主任.
他在开车时想象出ZincFinger的结构,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凭大脑想象出来的结构.
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也在思考.
那时,我上博士三年级,我很怕他.
他有一米九三,一百公斤,力《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0大无穷.
有一次我们超速离心机的盖子拧不开,他去直接把转轴给拧断了.
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有一天我们开组会,他看起来特别激动,说今天我给大家演示我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他开始画图、列公式,我想他是想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的过程.
满满一黑板的推演之后,证明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
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但,我在他写出的公式里面发现了三处错误.
当时我不敢提,但是后来一想,那的确有错,于是哆哆嗦嗦的举手说了第一处错误.
这时,我对面的师兄说"哪儿有错啊!
哪儿有错!
"所有同学都说我错了,但我们实验室的小老板说,我觉得一公讲得不错.
其实,我发现在我说第一句话时,我的老板脸就红了.
这时我们实验室在争吵,老板说今天的组会到此为止.
大家觉得我顶撞了老师,没人理我,中午我一个人吃饭.
下午一点,老板找到我说,你学士是在哪个大学念的,我说TsinghuaUniversity,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
他说我不关心你来自哪个大学,我关心的是你学的非常好,老师一定是一位大家.
我的本科老师的理论功底很深厚.
在此之后,我们研究所的同事见到我便会主动给我打招呼,这让我慢慢的有了自信.
在我找到职位的时候,他们都对我说"Congratulations!
"这段经历,在我科研路上给予我无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我希望我们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要时刻记住,你认为自己行,那你就一定可以.
同时还要记住,不可知足常乐!
我认为的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回报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最后,我祝愿大家能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原载《文汇报》2015.
9.
18)校友捐赠,数字背后的思考陈彬我国高校捐赠管理和学位管理未完全纳入法制化轨道,管理不规范,给钱学交易留下了漏洞.
在培养校友捐赠氛围的问题上,国内高校缺乏长远的视角,即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学生对学校的感情.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1最近一段时期,国内众多高校迎来了自己的建校周年庆典.
与以往"大操大办"不同,近期绝大部分高校的校庆都很是低调,有些甚至很少见诸报端.
但校庆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低调的,比如校友的捐款数量.
中国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收到校友2亿元巨额捐款,这成为了该校获得的最大一笔捐赠.
南开大学建校96周年之际,该校校友向母校捐赠1200万元"贺礼",用于该校新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与完善.
这是南开大学目前收到为新校区建设捐赠最大的一笔校友捐款.
天津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校方共计接受校友捐赠现金1.
98亿元,实物370件.
现金和实物累计超过5亿元.
……在世界范围内,每个学校的校庆都会迎来一波校友捐赠潮,这几乎已经是一个"惯例",并非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但在高校捐赠制度尚不齐备,捐赠体系也称不上健全的中国,当公众将目光全部投到一笔笔堪称巨额的数字上时,有些问题却可能隐藏在了数字的光环背后,让人难以发现.
思考一:数字重要吗必须承认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以及高校对于校友捐赠的日趋重视,我国高校每年获得校友捐赠的资金数正在快速的提升.
2010年,中国校友会网首次发布了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捐赠榜.
当年,浙江大学校友段永平以累计捐赠2.
48亿元,荣膺当年捐赠榜的榜首;在2011年的榜单上,浙江大学以累计收捐金额5.
24亿元夺冠.
而当2015年这一榜单再次揭晓之际,收捐额度最高的北京大学已经获得累计20.
17亿元的校友捐助,单人捐赠金额也从2亿多元一跃达到累计超过10亿元.
如果不与国外名校相比,仅看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这样的数字无疑是惊人的.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2014年全国的高校基金会数量已达到456家.
而高校基金会接受了大量的捐赠款项,据统计,非公募基金会的一半资源流向了高校.
"在采访中,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周旭峰表示.
校友捐赠数量的持续增长本是一件好事.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增长让公众和媒体开始过于关注数字本身,而一些高校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攀比的心理.
比如在一则新闻中,湖北某高校"校友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抱怨:"别的大学《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2搞校庆,捐款可能有几亿元.
我们学校到现在还不到2000万元,太少了,现在领导都非常着急.
""太关注于捐赠款项的数量本身,就把校友捐赠这件事看'俗'了.
"采访中,浙江科技学院院长叶高翔如此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公众乃至于高校自身,在关注校友捐赠数额的同时,对于捐赠背后所反映的情况却关注不够.
比如,一所学校获捐赠的金额多,愿意捐赠的校友数量也多,这说明该校已培养出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取得较大成就,又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心的优秀学生,其育人理念和方式必有可取之处;反之,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或很少有校友捐款,除了办学历史等因素外,是否还应该反思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呢"事实上,这也是很多高校排行榜都将校友捐赠列为一项标准的重要原因.
"叶高翔说,但遗憾的是,很多高校只将目光集中到如何能够获得资金,甚至于用十分显露的方式要求校友捐赠,这与高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显然是不相符的.
思考二:重"大钱"还是重"小钱"不久前,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曾就校友捐赠问题接受媒体采访.
在采访中,陈平原表示,对于校友捐赠,不应该仅仅统计捐款总额,更要统计实际捐款的人数和比例.
因为捐款校友的积极性,可从一个侧面观察到校友对于母校的认同感.
从这个角度说,各大学除了看重"大钱",更得关注"小钱".
对于所谓重"大钱"还是重"小钱"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比如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曾表示,重视富豪校友捐赠是学校等着富豪校友的成功.
高校只有同样重视普通校友捐赠,确立把校友作为重要办学资源的理念,真正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对校友的服务,才会开启良好的校友捐赠局面.
然而在现实中,似乎一些高校更加关注的依然是大额捐款,对于普通校友的"小钱"重视不够.
"所谓的'小钱'背后,其实代表的是捐赠校友的群体规模,因为毕竟'大钱'仅仅是个别行为,而大量校友能拿出来的仅仅是小额捐款.
"刘静是东北某高校校友会的工作人员,她表示,为学校捐赠小额款项的校友规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代表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在这方面,我们的关注度依然有所欠缺.
据陈平原介绍,在国外及香港地区的高校,在为校友小额捐款的服务上是做得非常细的.
"让你举手之劳就能完成此心愿.
"此外,这些高校在他们统计《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3校友会或基金会的工作时,往往会将今年捐赠校友的数量与捐赠总额同时列出.
"两个数字都很重要,但前者往往被公众及媒体忽视了.
"陈平原说.
思考三:制度如何规范2014年9月,哈佛大学宣布,由香港企业家陈启宗、陈乐宗创立的家族基金承诺向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捐款3.
5亿美元,这是哈佛创校以来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金额.
在事后的采访中,对于为什么不将款项捐给国内高校,陈氏兄弟曾发过一次"牢骚":"在海外,捐钱就是捐钱.
但在内地就复杂很多,牵涉很多麻烦,最要命的是花费精神和心血,等于自讨苦吃、自找麻烦.
"陈启宗透露,这些"麻烦"包括官僚主义、贪腐及分配不公等问题.
应该说,对于我国高校普遍缺乏运作公开、高效、透明的校友募捐基金管理机制的指责,其实是由来已久的.
比如在一次会议上,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冯用军就曾坦言,我国高校捐赠管理和学位管理未完全纳入法制化轨道,管理不规范,给钱学交易留下了漏洞.
就在不久前,贵州某高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校庆"认捐表":一棵银杏4万元、升旗台30万元、一面墙200万元……这样的"天价"让不少网友惊呼"买不起".
而在捐赠款项的使用层面,冯用军与其团队发现,某些大学对校友捐赠重视程度和资助方向引导不够、校友捐赠使用效益较低,甚至个别大学的校友捐赠就是一笔"糊涂账"——有些捐赠见诸于大学的新闻报道,但很难搞清楚是谁捐赠的.
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叶高翔表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真正意义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较短.
"这使得国内高校的办学积累不够,对办学规律的把握也不够.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耐心.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叶高翔一样乐观.
比如熊丙奇在接受采访中就曾表示:"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国外实行的是现代学校制度,校长要对大学理事会负责,不做规范就可被罢免.
但国内的校长都是行政任命,问责就出现问题.
"思考四:"短线操作"还是"长线钓鱼"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有很多大学同学如今都在国外生活.
但借助发达的通讯手段,刘志业也经常和他们聊聊"家常".
交谈中,这些子女都已经在国外大学学习的同学,说起和自己孩子参加当地大学活动时,都颇有感受.
"国外大学是在利用一切机会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仅就参加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4动而言,这些活动中所渗透的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将学校发展和个人荣辱联系起来.
"刘志业说,而国内高校欠缺的就是这种意识.
在刘志业看来,在培养校友捐赠氛围的问题上,国内高校缺乏长远的视角,即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学生对学校的感情.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了摆脱外界对其过去校友捐赠率不高的指责,专门制定了"十四年计划",即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把他们当作学校的"潜力股"来对待,然后在其本科四年毕业后的十年时间里,不间断地给校友提供职业上的支持和帮助,以期将来获得回报.
"高校校友会的工作不应该只是联络校友吃饭、开会.
学校应该在校友的发展过程中帮助他,在人力、智力甚至创业基金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支持对校友的发展很重要,而这些支持正是校友日后回报母校的感情基础.
"周旭峰和刘静都如此表示.
在一篇文章中,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将国内高校只惯于在校庆等场合争取校友支持的行为比作"短线操作",而将国外高校对校友的长期感情投资比作"放长线钓大鱼".
"国外高校的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
"叶高翔说,高校首先需要拥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对当前的校友以及未来的校友(学生)尽到自身的责任和最大努力,只有高校对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作出了关键性努力,实质性地改变了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校友们才会在社会上有竞争力,才会真正对母校有感情.
如果学校做到了这点,捐赠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10-29)【教学改革】我的教学改革情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1984年我任清华大学教务处长,后来任副教务长、教务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1992年调教育部后,任高教司司长、主管高教的副部长,可以说与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有深厚的感情,体会多多、期望多多、担心也多多.
一、建设、管理、改革在清华大学多年的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是我终身难忘的经历,原教务长吕森同志在动员我去当教务处长时曾经说了一句话"教学管理工作,时间长了,你会觉得很有'味道'",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上,时至今日,我有时也跟别《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5人重复这句话,说明我也对这个"味道"有所领略.
1994年4月在东北大学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表彰会"上我曾经说过教务处是学校的第一大处.
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其含意是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也算是我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点领悟.
在清华大学几年的教学工作是什么感悟呢1.
教学工作的内容是搞好建设、改革、管理.
即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的基本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地实施管理.
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四个基本建设:第一是专业建设(包括学科的建设),努力使清华大学变成以理工为主的综合型大学(实际上是多科型大学);第二是课程建设,主要是重点课程建设和一类课程的评选;第三是学风建设,当时大力开展了优良学风班的建设;第四是基地建设,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改革有两方面: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行教学改革;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改革.
严格规范地实施管理,开展教学管理上等级活动.
2.
处理好三个关系,防止两种倾向.
教学工作在方法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处理好"建"与"改"的关系,建设推动改革,改革促进建设;第二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抓教又抓学,通过课程建设抓"教",通过学风建设抓"学";第三是处理好"严"与"活"的关系,在教学要求和管理上要严,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组织上要活.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急于求成,教学改革不能急功近利;二是防止搞花架子,教学改革不能猎奇.
3.
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工作不要被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缠绕、所掩盖.
要把自己工作的总体目标放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上.
要从这样一个高度来思考和研究教学工作的问题.
二、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使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全面展开.
1985年以后,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也由于当前部分学校的学潮不断直至1989年的政治风波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1992年11月国家教委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盛会.
会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真正得到了大力推动.
1.
五大体制改革.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等教育长期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一切都由政府统起来,实行一包二统的制度,所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打破一包二统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当时概括了五大体制《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6改革,即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如向学校下放办学权利,实行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
实行学生缴费上学,部分院校调整,打破条块分割,组建一部分更加综合的大学,3+X的高考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使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且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在体制上打下了基础.
2.
四个投入不足,教学的五大弊端.
跨世纪的改革提出了教学改革是核心的思想.
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教学改革.
为了推进教学改革,教学主管部门经过深入的调查,提出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四个"投入不足"的问题,即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投入不足.
四个"投人不足"一经提出,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甚至有人指出教育主管部门敢于正视问题.
在一段时期许多学校对照四个"投入不足"检查自己的问题,出现了更加重视教学的局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归纳了教学工作中的五个问题.
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过弱.
针对上述问题,在跨世纪的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两次调整专业目录减少专业数目,进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大力推动外语的四、六级考试,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外语水平.
从1995年开始在重点学校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轻文、人文教育过弱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我国高校存在的教育方法偏死问题,虽然没有想出得力的办法,但也曾经说过,总有一天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3.
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
1993年底国家教委高教司制定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改革计划》,时任教委主任的朱开轩同志批示"富有远见,意义重大".
1994年在全国全面启动此计划,得到各高等学校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热烈支持和积极参与,全国有500多所学校2万3千多名教师参加,这是我国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立意新、整体性的教学改革计划.
出版近1000本"面向21世纪"的教材,其中一部分教材达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平,当然大部分应是国内最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教材.
这批教材的编写集中了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花了很大的精力,这项计划历时多年.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一笔宝贵财富,是我国一次卓有成效的大面积教学改革实践.
4.
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
在我的教育人生中我很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大声疾呼过"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并且说教务处在学校的地位,怎么提别《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7人也不好反对,也不为过.
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不是一个排队,而是说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第一大任务,学校培养人的整个业务操作都在这个处手里.
第一大处的提法立刻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直传播到现在,尤其是各学校的教学部门和教学主管几乎都知道,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
5.
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
1996年初,我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再过五年时间,我们将进入21世纪.
我1995年11月被任命为国家教委副主任,分管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当时在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认真思考后,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这个重要命题.
(1)把一个规模效益、办学效益比较高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
(2)把一个结构、布局、体制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
(3)把一个教育教学质量更高、办学水平更高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
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共同思考的主题,也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
经过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下面四个思路.
思路之一:要进一步明确或确定教学工作、培养人的工作在学校工作的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思路之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思路之三: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
离开了教育质量就谈不上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思路之四:要不断探索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调整.
要不断摒弃旧的过时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思路、教学观念.
(4)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并把它带到21世纪.
三、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30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和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跨世纪中经历的改革、发展,让人感到兴奋不已,用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来概括这个伟大的改革进程,2007年写下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文章.
大改革.
首先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大改革,使中国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了一个开放的高等教育;其次在跨世纪过程中进行了或初步进行了五大体制的改革,使中国高等教育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者是教学改革.
大发展.
伴随着大改革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规模的大发展,1998《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8年在校生人数为643万人到2006年在校生近25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真正是一个奇迹.
大提高.
在大改革大发展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来一个大提高.
只有大提高才能巩固大改革、大发展的战果,只有大提高才能不断地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
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思路,具体措施上要完善体制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
四、念好四本"经"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会议提到和反复强调的是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有些提法使人感到有"回归"的感觉.
仔细回顾了这一辈子关于教学改革的经历,想了想哪些根本的东西是必须遵循的,哪些是要常念的"经",所以写了念好四本"经"一文.
一是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二是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三是本科是基础,四是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
由于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在的大学变得十分繁杂,诱惑力也十分多样,如何来办好学校确实要求一个校长、办学者头脑十分清醒,思路十分清晰.
在这里,是否重视培养人,重视教学,重视教学改革可能就是试金石,衡量的标准,检验的尺度.
在我的教育人生中,考虑的最多、写的文章最多、话语最多的就是教学、教学改革.
教学是一块试金石,是衡量或者检验一届政府、一届教育主管、一届校长是否理解教育,甚至是否懂教育的试金石,不讲培养人的教育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不重视教学的学校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学校.
以上是我的教学改革情结,愿以此与同行共勉.
(原载《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9期,1-3)大学的课堂何以精彩——一位教授的经验分享山东大学冯维明华东师范大学张会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在培养质量诸多影响要素中最为关键.
然而,调查显示,目前仅有约1/3的大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有吸引力".
笔者冯维明作为高考恢复后的首批大学生,毕业后即留校任教,教过的学生数和课堂教学学时数已双双过万.
大学力学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概念多、《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39公式多、计算多、作业多,很多学生都怕它.
但上过笔者课的同学普遍反映:"您讲课的风格很特别,特别能吸引人,还不感觉累"、"您讲的课简洁易懂,条理清楚,很喜欢您的这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2005—2014年)中,在不同学期针对不同学院和年级开设的41门课次中,37课次纵向排名第一,因教学成绩突出,2007年笔者顺利通过山东大学首批教学型教授的评审,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3年获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同年获山东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每位关心教学的大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一些,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倍增.
大学的课堂何以精彩,本论文基于经验研究,即通过"参与式观察—解释"的研究方式与诸位同仁分享交流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及技巧,并尝试着对其一般原则进行归纳提炼.
经验研究是指基于经验材料建构关于事物发展机理的理论解释,并将理论诉诸实践检验的研究活动.
经验研究与"纯思辨"研究相比,其特征是它建构的理论解释是基于经验的并可以接受经验的检验.
开展经验研究是推进教育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手段.
希望这一结合三十多年教学经历和切身体会的经验研究和分享能帮助大学教师们从不同角度理解课堂教学,并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触类旁通,拉近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距离课堂授课最忌单调和枯燥乏味.
作为本科阶段的技术基础课,力学知识抽象,课程内容本身谈不上生动活泼,掌握起来也不容易,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授课,学生听起来难免味同嚼蜡,几无兴味可言.
要把这类课程上得意蕴盎然,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要善于触类旁通,尽量拉近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
力学现象无处不在,听起来玄妙高深的理论知识一旦落实到学生熟悉的衣食住行生活体验当中立刻变得平易近人,学生也会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有意义(有用).
要想借此使课堂教学增色生辉,除了要精通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及知识图谱,还需要教师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相应的工程背景知识,比如机械中收扭轴为什么常是空心而不是实心的;土建中混凝土梁中主钢筋为什么布置在梁下方等等.
精彩的课堂授课需要丰富案例的旁征和博引,需要其它相关知识的辅佐和点缀,宽广的知识面是成为一名优秀大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笔者在讲授材料力学时,配合大量实例详细引述了工程中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必要的刚度和足够的稳定性,随后话锋一转,工程中某些构件却不能有足够的强度或必要的刚度,学生们愕然,怎么会呢紧接着关于防冲击保险栓、保险丝、席梦思中的弹簧、汽车的轮胎等工程实例娓娓道来,让同学们释然.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0无论是生活常识、工程背景还是典型案例,都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程内容记忆和理解的媒介.
多年实践表明,当学生切实体会到工程现象与力学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他们就不觉得乏味.
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时,即便是同一知识点,任课教师最好能根据学习者的专业灵活选择不同的案例.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学习、观察和积累与所授课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案例信息.
二、察言观色,增进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互动精彩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沟通互动的默契,在讲课过程中必须和学生不断交流.
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无声的主要是眼神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蕴含着的信息非常丰富:我明白了、我还有点疑问、我理解不了……,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把握授课的进度与深度,某段内容有无重复的必要、是否需要换个角度解释、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等.
这个环节有个普遍的误区,授课教师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欢和反应快、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类似交流,这些学生会让教师有成就感,但是,局限于此的交流会使授课教师不由自主地加快授课速度、加大深度,而这必然导致多数学生的思路难以跟进,一旦跟不上课程的授课节奏,部分学生必将渐渐关闭"心灵的窗户",闭眼睡觉或低头玩手机.
因此,察言观色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尽可能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
课堂交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有声的即语言的交流.
语言的交流除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请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包括学生们根据授课教师的讲解思路随口而出的、只言片语的话语表达——"接话巴","接话巴"的交流形式可以鲜明地提示出学生们的理解是否正在随着教师的思路行进,它能帮助授课教师对学情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如果接话的学生少,声音小,甚至出现非常安静的场面,一般可以做出判断,即多数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障碍,此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重复强调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接话的学生比较多,声音比较嘈杂,说明大多数学生的思路都能跟得上,能随着教师的思路较好地理解授课内容.
笔者非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自发的、直接的行为表现,在授课过程或推理演绎时时常会有意稍作停顿或故作略有所思状,为学生提供接话的机会,时间长了就与学生产生了某种默契,有了这种默契就可以把握课堂的节奏.
学生的接话常常会有许多,虽然正确的答案往往只有一种,此时教师不要轻易表态,最好能再多反问一句"对吗"促使学生对自认为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次验证,答对的同学经由后续的思考会更确信自己结论的正确,答错的同学或许也改变看法,从而消解学生基于浅层次思维进行猜测的行为.
有时也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1注意"另类"的回答,"另类"的回答能有效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
大学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沉浸在教材的内容体系中,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只有保证大多数学生的思路跟上了,听懂大部分信息,才能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沟通互动的过程,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言观色,面对学生时要"眼观六路",背对学生时要"耳听八方",学会读懂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然后随机应变,让学生的思路与授课进程同步,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三、深入浅出,搭建难点与学生身边案例的桥梁高深的知识如同一座座山峰,有些山峰比较险峻,难以攀登.
优秀的领航者总能化难为易,指引出相对近便和平坦的道路.
大学课程一般都有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过程中也需要深入浅出.
力学课程是工科类本科生公认的相对艰深难懂的专业基础课,概念多、公式繁、计算量大,许多学生初学时都比较畏惧.
针对这一普遍的畏难情绪,我们经常对学生讲,请同学们放心,老师会帮助大家轻松地掌握力学知识.
力学还是原来的力学,所谓"轻松掌握"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把高深的内容讲得简单易懂.
千万不可把原本就比较艰难的内容讲晦涩,学生听不懂难免会烦躁,进而失去持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如何把难点讲得简单易懂,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搭建桥梁,把难点与学生已理解的知识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桥常常不止一座,桥这边是前期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身边的案例、已经熟悉的工程实例、形象生动的比喻、直观清晰的辅助图形等,桥的另一端则通向所要讲授的知识难点.
通过这些不同的桥梁,学生一般都能较为轻松地接受和理解难点,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理论.
对各类难点,教师不适宜直接切入,最好能迂回包抄,首先让学生了解与所谓难点有关的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身边的案例、工程实例,学生的状态会比较轻松,更容易接受,再辅以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形去讲解难点,此时难点已不再是"难点".
总结起来就是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各种桥梁或"脚手架",这对大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发展都是颇有效果的.
能否把所谓难的知识讲得简单易懂,反映了教师授课技能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低.
需要说明的是,对课堂讲授内容不必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理解或融会贯通,一般能有百分之六十至八十就可以,学生还需课下自己看书消化与理解巩固.
四、引人入胜,营造激发好奇与兴趣的探究环境大学的课堂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某个概念、某个公式甚至某个原理,而是《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2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和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创建精彩课堂的发端.
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是在相互感染浸润出来的,是所有课堂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在本科阶段,力学课程的教学多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是效率最高的学习形式之一.
要营造激发好奇与兴趣的探究环境,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引出语和开场白异常重要,设计好的开场白是课堂精彩的开始.
笔者在介绍材料力学疲劳问题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用于战争的飞机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究其原因是机翼突然折断,设计中强度足够啊,为什么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一筹莫展……学生们入迷地听着,他们的探究兴趣很快就被激发起来了,带着急切想知道答案的心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进程中.
开场白是否富有吸引力,能否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求知欲望是否高涨.
如何把它设计得精彩且富有情趣,设计得有悬念使学生耳目一新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内容.
五、幽默风趣,创设令学生心悦诚服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沉闷的课堂气氛会让人感到乏味疲劳,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漫不经心、左顾右盼,这是糟糕的教学状态,授课教师哪还有把课讲好的心情,精彩课堂更是无从谈起.
能否在课堂上营造出热烈而凝重、和谐而温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检验教师是否能驾驭课堂的一杆标尺.
西谚有云:"诙谐乃智慧之母".
同一知识点,不同的表达方式制造不同的接受效果,妙趣横生的讲授方式能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颇为美妙.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迎合和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比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超静定问题是材料力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要上一个台阶,一般都会感到吃力和精神上的倦怠,于是笔者调侃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三个和尚不能用一根扁担挑水呢学生们似乎被这不着边际的典故搞得莫名其妙,面面相觑,有的说这是社会问题,还有的评论为道德问题,此时笔者话锋一转:"因为三个和尚挑水是超静定问题",同学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
鲜活风趣的典故,加之惟妙惟肖的叙述,学生们在会意的笑声中理解了超静定问题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教师的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愉悦,也能使后进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触动.
恰到好处的幽默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畅通无阻,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3张的活动,课堂中偶尔出现视听疲劳是正常现象.
教师一个故弄玄虚的姿势动作,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借用能有效消除疲劳,既达到使学生会心一笑的效果,也能缓解教学过程中因知识难度诱发的内在紧张,使课堂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
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富于启发性的双关、反语、夸张和比喻等,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想象,继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学幽默作为教师高雅情致的流露,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与乐观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的幽默具有不容忽视的教育功能,即有助于创设令学生心悦诚服的课堂氛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使学生具有乐观豁达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之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六、妙留漏洞,激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奋点人们普遍认为一点也不出错,无懈可击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为保证不出现丝毫的闪失,有些不太好讲或不太成熟的理论一些教师干脆绕过去不讲,避重就轻以防学生提出质疑,解释不清楚而尴尬.
然而,我们发现,无懈可击、滴水不漏的教学未必是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反倒常常造成学生被动聆听、被动记录、被动地接受.
大学的课堂教学越是滴水不漏,越容易归于沉闷.
因为确信授课教师不会有错,偶有思维活跃者,也很容易轻易放弃自己的不同见解.
缺乏热点和兴奋点,很难把学生的思维调到活跃状态.
相反,在讲课过程中适时设置漏洞,引发学生质疑甚至是争论,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逐一辨析,这种方法有助于增进认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我们的课堂会不时穿插学生的讨论、不理解者的疑问、不同见解者的反问,积极发动学生跟进教学.
受到鼓励的学生常常意犹未尽,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专注和倾情.
创新始于问题,以问题为着眼点,巧设"陷阱",妙留漏洞,抓准时机,甚至对一些当前存有争议的知识点也加以呈现,引发讨论,激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奋点,因势利导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联想、深度思考以及创新成效非常显著.
七、恰如其分,遵循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学习规律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为一体,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在使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方面有着"黑板+粉笔"难以企及的功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过犹不及,过渡使用媒体的课堂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多媒体的过度使用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极个别教师过分依赖PPT,教学效果差到让学生愤而要砸多媒体教室的程度.
即便是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完美的空间图像和动画展示同样存在破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扩展性思维的风险,同时还会弱化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如果《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4仅仅利用多媒体花哨的界面、炫目的动画,就很容易虚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目的,有喧宾夺主之嫌.
只有遵循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学习规律,恰如其分地使用,课件的优势才能得以发挥.
依我们的经验,应根据教学设计搭配使用板书和多媒体,可以借助多媒体显示工程实际中的结构构件和实际场景,不必有过多的文字描述和大篇幅的公式推导,从而避免多媒体课件的持续播放带来的负面效应.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要素和关键环节.
精彩的大学课堂有着丰富的内涵,除了上述经反复验证的关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原则及技巧,更需要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有如履薄冰的庄严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及时间精力的持续投入与无私奉献.
(原载《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29-33)《中国制造2025》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南京理工大学吴晓蓓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蒸汽机时代(工业1.
0)、电气化时代(工业2.
0)、信息化时代(工业3.
0),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促进产业变革的"工业4.
0"时代正在到来.
当前几个值得关注的信息:2011年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奥巴马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201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
0"概念受到高度关注和评价;2015年5月18日《中国制造2025》发布.
发达国家诸多行动向我们传递出强烈信号,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世界各国都在抢占制造业强国高地.
现代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国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努力跟上.
一、《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工信部苗圩部长在2015年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强调,要将智能制造作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其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互联网与传统工业的融合,这是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的制高点,将会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无论是"工业4.
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本质都是要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形成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网络.
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机器设备是否满足定制化生产的需求;机器是否具备强大的自我完善功能;是否能在网络化的未来产业链中实时监测、追踪各类数据,并归纳分析和利用.
谁掌握了世界制造的脉搏,谁就将决定未来世界制造业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5格局.
作为此次工业转型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目前的专业人才状况又是如何呢相关数据显示,现在中国科技人力和研发人员总数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并且每年还有大约700万大学毕业生.
而中国一名工程师每年的综合成本在3万美元左右,仅为美国的1/10.
但是,中国的"人才"是用自己的尺子衡量的,总体来看在创新引领和主动作为等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准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那么,《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究竟有何新的需求呢第一,对工业自动化装备设计人才的需求.
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执行载体,自动检测装备、自动装配设备、工业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数据采集和存储装备等自主研发和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此类装备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工厂"转型.
第二,对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过程中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给制造技术增添了智能的翅膀.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必将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
第三,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智能化制造要求从产品开发到设计、外包、生产及交付等,生产制造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各阶段的信息高度集成是必然趋势.
软件将成为构建智能化工厂的重要基础,人性化操作接口、高功效运算平台连接、跨网络的云端运算、信息集成分析与统计都将成为关键要素.
第四,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互联网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驱使下,未来的制造业必将成为一项综合应用各学科门类的前沿领域.
传统条块分割式的人才专业结构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专多精、多专多精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方向,系统设计、调试、维护等人才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二、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的责任与担当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具有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控制,奠定了自动化技术的宽泛和普适性地位;其次,"系统性和信息化"的特点,表明了自动化技术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再有,"追求精准和力求优化"的反馈精髓、黑箱方法、功能模拟等方法,以及PID、分层分级、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智能等控制思想,更是表明了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突出的方法论特点.
无论是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自动化技术都是积极的推动者.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6我国高校设立自动化专业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围绕自动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内涵,开展专门人才的培养,不但符合国情,而且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创新.
50多年的实践证明,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综合的跨行业专业.
新一轮工业革命比以往的三次工业革命来得更加深刻,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蜂拥而至,受到影响的产业更多,赋予自动化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
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更要有责任与担当.
首先,利用自动化技术构建云计算平台与资源虚拟化的设计环境.
将工厂中现有的制造技术进一步与网络、大数据等结合起来,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并在云计算平台上形成虚拟的设计环境,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和使用.
云计算平台与智能制造实现对接,实现知识工作自动化.
这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方向.
其次,实现更加精准、快速、高效的控制.
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化等新技术为控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精确的信息资源和控制要素,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可以实现更加复杂和高级的控制策略,也可以更加快速地将控制策略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更加理想的制造过程和优质的产品,达到快速、精准的控制,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工厂.
再次,要研究和开发面向复杂网络大系统的自动化理论、技术与实践,形成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系统.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具体包括: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需求对已有的自动化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挑战,需要新的理论与技术.
三、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内容改革与方法提升按照《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技术提出的新要求,改革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形成改革共识.
"改"什么,"革"什么,"增"什么,作为自动化理论与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我们应深入思考,形成改革共识,共同践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近年来,广大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对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一直进行着调整和完善.
主要的做法有:一是打牢学生控制理论的基础,增加了优化理论、自适应控制、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等知识内容;二是增强学生掌握信息、网络等技术的能力,增加了网络技术、控制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等知识内容;三是《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7结合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领域,有针对性地补充了专门知识,比如楼宇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知识内容.
这些调整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但总的来说,还仅仅停留在知识内容的简单补充,缺少对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深入探究和有效整合.
另一方面,大学以前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对大学教学来说,一来要与高中的基础知识有效衔接;二来要与科技发展的需求融会贯通.
科技发展得越快,需要融合的知识越多,这对于大学的专业教育是一个难题,对于自动化专业更是这样.
我们必需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有效的改革抓手.
其次是改革教学内容.
学生的专业知识直接来源于专业教学.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能够做到:分析或构建一个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过程控制系统);对于多变量系统可以进行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方法的分析和初步设计;对一些典型系统能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并使其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对于简单的对象能够运用智能控制的思想进行算法的编程;能够处理企业中典型的控制系统的维护、调试、设计等.
但面对更加复杂的或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统,往往还要进行专门培训或深入学习.
《中国制造2025》对许多新技术提出了要求,比如要"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
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
再如,"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目前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新技术的需求.
需要增加智能感知技术、知识自动化技术、智能规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化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内容.
如何将这些原理和技术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尚需深入分析并提炼出教学的知识领域和具体的知识点,需要重新组织专业的教学体系.
对于不同的学校,根据本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应有所区别.
有的学校可以开展以产品为对象的专业教育模式.
比如针对某一领域的机器人,可以围绕机器人中的控制问题和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也可以围绕与自动化有关的共性技术开设专业方向.
各学校要建立与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再次是创新教学方法.
怎么教,如何学大量的知识内容要传授给学生,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
好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的关键.
要采用与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与本校学生学习状况相符的教《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8学方式.
要根据教学的知识体系设计并建设相关的认知和实践教学环节.
例如,可以建设虚拟实验室环境,在企业设立教学基地,实现边学边做边体会边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高水平的教学.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做MOOC课程、翻转课堂,是否需要校校都建、人人都做能否考虑联合共建,形成资源整合并共享.
如何讲授课程也是很有学问的.
要积极探索问题导向、案例教学、乐高式教学、阶梯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教师需要用心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更新也会越来越快,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希望470多所设有自动化专业的本科院校共同献计献策,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原载《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第8期,9-11)【工程教育改革】对工程伦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中国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不能不说工程伦理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里想就工程伦理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基本概念1.
工程是人类有明确目的的造物过程及其结果.
造物的主体是人,造物过程是工程活动,造物的结果是成形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可以大至巨型建筑群,小至某个日常用品和食品、药品.
2.
伦理一般来说是阐述、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
如中国古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近代的平等、公平、尊重等.
近代以来伦理也进一步推广为人与外界,包括人与他人、人与物,以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工程伦理是阐述、分析工程(包括活动和结果)与外界之间的关系的道理.
4.
伦理属于道德范畴,可以有较明确具体的规范,与法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的伦理上的缺陷若不到违反法律的程度,需要时可以依据伦理规范来处理,伦理问题严重,达到违反法律的程度时则需要以法律手段来处理.
但违反法律的问题不一定都是伦理问题,例如误伤、误杀等,已触犯法律,但《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49却不是伦理问题.
5.
伦理学分析中有义务论和目的论两类理论和方法,大体上可以对应到行为的动机和效果.
原则上应要求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但实际上动机往往是隐性的,外界难以判断,而效果产生的原因也非单一,受未能预见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也较多.
因此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工程伦理是实践伦理,更大程度上要看效果,因此要首先从效果出发来分析.
至于动机,则从外部能够观察到的部分可以列入伦理规范中一般性的要求.
二、工程的不利后果及其分析每个具体工程都有其特定目的.
一般来说,工程应该有利于人类社会,如更好地利用资源、创造财富,或减少灾害、保障安全等.
当然,历史上也有些工程纯粹为了统治者享乐,或者为其传播名声,甚至流传后世者,如皇陵等则另作别论.
还有些工程主观上是为了统治者享乐,客观上却起到了改造自然、发展经济、造福民生、泽及后世的作用,如隋炀帝治下开掘的大运河.
但工程在达到其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后果,其中有些是未能预计到的,另一些则是事先预计到了,但权衡利弊后仍决定要实施工程的.
工程导致的不利后果,通常有如下内容:工程原定目标就是不利于人类社会的.
如上述皇陵等,建造中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有时占用大面积土地,对经济和民生毫无用处.
当然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看就是另一回事了,这就涉及到动机正当性的判断问题.
另一方面,这些遗留的工程中不少在现代社会成了文化遗址,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这是当时人们无法预料到的.
上述现象说明了工程目的的多重性,也说明了工程伦理判断标准的复杂性.
工程原定目标没有达到或局部没有达到,如水库未达到原定容量,未能拦截原定洪水,道路未达到原定的通过量等等.
即使当时达到了目标后来也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三门峡水库在建成后较短时间内泥沙淤积,只能废弃.
工程有时会对某些人带来一定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最明显的如拆迁、移民等,从而引起社会矛盾.
工程也可能对环境带来一定破坏或损害,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如破坏绿化、排放固体废物、废水和有害气体等,对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声、光等污染以及有害视觉效果等,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在当前的中国,由各种工程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0工程若发生事故,还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如建筑、桥梁垮塌,各种爆炸、火灾等等.
工程完成后仍隐含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风险.
如核电站虽然发生事故概率极小,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则后果极其严重.
再如煤矿的各种事故、一些工厂运行中的事故等则时有发生,其后果也相当严重.
综上所述,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不利后果,如工程事故、对周围人和物以及环境造成恶劣后果等等;工程结果,即工程所造之物,更可能带来各种不利后果,包括某些设施运行中或产品使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对周围环境和人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等.
工程不利后果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包括:由于认识原因,工程开始之前及过程中未能预见到的后果.
有些不利后果是工程开始之前已预计到的,但在权衡利弊后仍决策付诸实施而带来的.
有些不利后果虽然在工程开始前未认识到,但在工程进行中发现或暴露,但在权衡后仍继续进行工程而带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些后果的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看法上会有分歧;有些分歧的对错在工程实施前无法判明,也有些后果要在工程长期运行中才会暴露,一定时期内往往难以做出判断.
三、工程伦理分析1.
人类的伦理观念,其内涵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逐渐演变的,封建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当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社会了,当代社会的伦理主要是公平、正义、同情等,当然这些概念在古代社会中已经存在,但其适用范围往往限于上层社会,所谓"礼不下庶人"即是,而随着社会进展,才逐渐扩展到所有人之间.
2.
一般来说,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绝大多数工程在有正面效果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后果、负面效应.
所以要在得失之间做权衡比较,做出取舍,包括该工程做不做、怎样做、做成什么样等等.
在比较取舍中,当然有经济标准、社会标准,甚至政治标准,但必须同时要有伦理标准.
工程伦理就是要确立伦理标准、规范,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而逐步演进.
3.
工程开始前未能预计到的不利后果不能归之于伦理问题,但每个工程,尤其是重大复杂工程,必须加强前期研究,提高认识水平,扩大研究涉及面,要引入新的方法.
例如:有人提出,对重大工程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1进行不可行性研究等.
要尽量避免仓促决策、随意决策、个人意志代替科学论据等情况.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人往往故意回避甚至隐瞒不利因素,这就是前面已述的动机问题,这是不道德的行为,是直接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证据确凿的,不仅要进行道德谴责,还要绳之以法.
4.
对事先预计到的不利后果,应与工程目标统一考虑,权衡得失,决定取舍.
如前所述,取舍标准应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化,例如人的因素,尤其是生命的代价越来越高,相关的工程决策也应越来越慎重.
建国初期修建第一条进藏公路(川藏公路)时牺牲了不少人,当时条件太差,地形也险恶,但如果不赶快抢通,整体上看可能损失更大.
后来修建青藏公路时,情况就好得多了,再到修建青藏铁路时,条件就更好了,还专门成立了减少高原反应的课题,以保护修路工人的健康.
在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权衡利弊,也越来越提高环境保护的比重.
建国初期,城市中烟囱林立曾经是社会进步、工业发展的象征,到后来逐渐取消大烟囱,其间也经历了一个从社会实践到确立伦理观念辩证进步的过程.
如果权衡结果仍决定实施工程,则对已预计到的不利后果要采取补救和补偿措施,将其影响减少到社会和公众可以接受的程度.
例如,将居民转移与改善居住条件结合起来,则可达到双赢的目的.
5.
对工程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认真、严肃对待,有重大问题时要采取果断措施,暂时停止工程,将问题分析清楚后再决定是停止工程还是修改原方案、采取补救措施再继续进行,由于工程中止会造成重大损失,即使是暂停也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做出决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同时,工程必须向保险机构投保,以分担损失.
6.
工程结果引起的不利后果往往是长期的,不少是当时看不出来的.
例如工程寿命能否达到预期一般是靠计算和模拟试验来判断,但实际情况往往与模拟效果很难完全一致.
目前大量建筑的寿命实际有多长还难以说清.
此外,在工程运行期间,环境会发生变化,与工程建设时设定的情况不会完全一致,社会也在发展变化,工程运行中的负荷等各种参数也难以完全符合原定数据,因此要树立工程运行是工程延续的观念,比起工程建设期来,需要更长期更持续的关注.
7.
对每个工程都要进行风险分析.
要全面分析外界环境引起的风险和工程内部因素可能产生的风险,前者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
后者则包括各种因素,如设施的极限条件(高温高压高速)、物材的老化、某些特殊因素包括放射性和各种有毒物质泄漏等等.
要对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综合考虑,《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2越是后果严重的风险,越要采取多重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
例如核电站的安全系数应比一般电站高出若干个数量级;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应大大高于车辆等.
8.
工程伦理与工程的功利性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
工程中当然要考虑其经济性,研究投入产出.
工程为社会增加财富,原则上也符合伦理的要求.
但不少工程在给部分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对另一部分人却造成损害,这就违背了伦理原则,因此不能用简单的功利得失来掩盖工程伦理问题.
9.
要特别注意诚信问题.
中国当前这个历史阶段,许多传统道德规范被打破甚至被废弃,而成熟的市场规则又尚未完全确立,在此背景下,各种作假、作伪的风气盛行一时,并渗透到各个领域,工程中偷工减料、马虎草率等现象相当普遍,要尽量减少以至杜绝作伪行为,其中相当一部分要上升到法律层面,要依靠工程界的共同努力来逐步建立中国工程的良好风气和规范.
10.
工程共同体内部包括各类成员,从投资者、业主到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组织管理者、技术专家和广大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伦理问题,如工程设计师对业主的不当行为是否举报的问题.
对大量公益性工程,各级政府直接参与其中,这大大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如何处理工程内部"裁判"与"运动员"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总之,对工程共同体内部的伦理问题需要做专门的分析.
四、确立和提高工程伦理的建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了大规模工程建设,在急于赶超的同时,主要致力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对伦理方面的问题关注不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主要着力于前期审批,对事中、事后监管很薄弱.
伦理概念尚未进入人们的视界,虽然一段时间以来,提倡企业,尤其是国企的社会责任,但较多停留在形式上做文章,实质内容不多,较多的也就是一些慈善、扶贫行为,并未真正进入到企业本身的业务中.
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为此建议:1.
建立专门的工程伦理学科.
国际上工程伦理学科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则还处在起步阶段.
工程伦理学是工程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需要工程技术、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两方面的专家共同努力来构建.
当前首先应确立目标,逐步形成队伍.
要了解国外情况,借鉴其理论成果,同时对大量的工程实践进行调研,做伦理分析,以取得实际例证.
要提出伦理规范和标准的初步意见,组织研讨,形成共识.
其中既应有国际共识,也包含中国特点,逐步形成学科框架.
2.
要建立各工程专业的行业组织,确立行业行为规范,包括伦理规范,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3制定各类工程标准,除了技术标准,还要强调安全标准和环境标准.
如前所述,伦理属于道德范畴,日常情况下主要靠自律,行业组织制订的伦理规范就是为了集体自律.
至于标准,国际通常是由行业组织来制订,实际上也是集体自律性的,至于需要用行政强制手段来保证的如安全标准等则通常用技术法规的方式来体现,即上升到法律层面强制执行.
3.
要建立各专业的工程师组织,确立工程师的伦理规范,包括共性规范和各专业领域的特殊内容,如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信息工程的保密安全等.
工程师群体参与工程的全过程,对工程有着全方位的了解,比工程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所了解的广度和深度都充分.
要提高工程师在工程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技术把关的同时也要起到伦理把关的作用.
工程师的伦理集体自律是工程得以健康进行的关键.
对工程师个体中坚持伦理规范的要给予支持,对不坚持或违反伦理规范的要给予批评,对其中情节和后果严重的要采取制裁措施,直至诉诸法律.
中国目前缺乏行业和职业组织,要维持市场正常秩序,完全靠政府监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道德伦理方面也不应该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维持.
中国在改革中已多次提出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但目前还主要停留在说法上,现在该是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4.
在研究开发各类新技术时,要看到正负两方面的作用,防止片面性.
在实际引入应用前,应该进行伦理分析,实际应用后应收集使用情况,跟踪一段时间,对负面作用明显的要及时采取措施.
5.
在工程教育中,要纳入工程伦理内容.
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普及,在中国还只是个别学校、个别专业刚开始试点.
要保障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尽快形成工程伦理规范和标准,而对即将进入工程领域起骨干作用的未来工程师们,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教育角度看,这也是将品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极好契机,可以克服德育空泛化.
应收集大量实例,经删选后进入教材,为未来工程人员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原载《高等工程教育》2015年第4期,1-4)回归工程设计: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向华南理工大学项聪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曾经在偏重理论还是偏重实践之间如同"钟摆"一般摇摆不定.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要"回归工程"以来,美国高等工《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4程教育积极推进改革,虽然各出其招,但形成了某些共同趋向,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一、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动因促使美国高校反思工程教育改革的动因有许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来源于三个层面:1.
在学生层面,美国学生"逃离工科"现象明显.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不愿意报读大学理工科专业而是选择攻读法律、医学、金融等专业,同时一些已经在大学攻读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也经常中途辍学或转到别的非理工专业学习.
造成学生"逃离工科"这一现象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理工科专业课程偏难且相对比较枯燥,无法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一些大一新生难以保持在本专业持续学习的兴趣;二是工业界把工程师看成是"可消费的商品"(consumablecommodities),在他们的技能变得落后时就随意抛弃他们或引入海外更便宜的工程服务来替代,导致工程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明显不如医生和律师.
因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工科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把优秀学生留在工科专业.
2.
在高校层面,专业教育深受科学主义思潮影响.
自19世纪后期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兴盛,科学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开始影响专业教育.
尤其到了20世纪前期,科学主义已在专业教育中占据了一个牢固的位置,工程学院日趋"科学化":"……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几乎将人工物科学从专业学院课程中驱逐出去的做法的确使人啼笑皆非.
这种动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内达到了高潮.
工程学院逐渐变成了数理学院,医学院变成了生物科学学院,商学院变成了有限数学学院.
"一些有识之士对工程教育偏重于数学、科学和技术专业方面的理论教学而忽视设计、团队合作和沟通等方面的实践基础知识提出了批评,如大卫·哥德伯格(DavidE.
Goldberg)认为美国工科学生正在丧失必要的基础:归纳或提出好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系统、组件、组件技术的能力;建模能力;分解问题的能力;收集数据的能力;可视化表达解决方案和想法的能力;书面和口头的沟通能力.
因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改革课程体系,为工科学生补回"正在丧失的基础(themissingbasics)".
3.
在国家层面,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对本国经济实力起到极大削弱作用,这引起美国朝野的担心.
2009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之初就提出"重振制造业"的重大战略,随后出台了一系列实施计划,如"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等.
2012年美国商务部在向国家经济委员会提交的《美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咨询报告中指出,《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5提升美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三大支柱为基础研究、教育和基础设施;其中教育方面要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人才培养.
在这一大背景下,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为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
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向:回归工程设计美国工程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末至90年代初提出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
如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院长乔·莫西斯(JoelMoses)在该学院1994—1998年长期规划中提出"大工程观"(EngineeringwithabigE),指出工程师除了要关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设计、销售之外,还应该关注更广泛的内容,如工程师本人所服务的企业、顾客、公共政策、环境等等.
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也于1994年发布《面向变化世界的工程教育》(EngineeringEducationforaChangingWorld),提出工程教育不仅要教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经验和实践,而且还要提高这些内容的相关性(要与学生的生活、职业相关)、吸引力(要把有才华的学生吸引并留在工科专业)和关联性(通过整合活动,与企业和政府的需求形成关联).
进入21世纪,美国工程院于2004—2005年期间先后发布了《2020年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和《培养2020年的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两份报告,提出要面向未来培养工程师.
这两个报告为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综合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诸多举措,从中可以梳理出其中的重要趋向,即回归工程设计.
具体表现如下:1.
重新认识工程设计的教育价值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曾斥巨资组建了若干工程教育联盟(EngineeringEducationCoalitions,EEC)项目(包括Ecsel、Synthesis、Gateway、Succeed、Foundation以及Greenfield).
这些项目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大幅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学位的数量(包括女性和未被充分代表的少数民族);二是设计、实施、评价和推广若干能对本科工程教育产生影响的新结构和新方法;三是在所有类型的工程机构(不管大型或小型)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以Ecsel联盟为例,它们开展了实质性的改革与试验,把设计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
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工程设计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促使工程教育更容易被大众(包括学生和家长)所理解和重视;二是能够把工程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即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由清晰设计目标所驱动的项目,让他们在接触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逐步成长为可以解决复杂和多学科的问题的工程师;三是能够为课程的设计及组织提供坚实的框架,即促使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学生所期待的一系列技能与经验的总和,即工程项目=∑(技能+经验),而不是一系列学《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6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或科目;四是能够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
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并不是一个人在工作,而是作为复杂关系网络中的一部分存在和运作着;这些复杂关系包括与其它个人、组织或团体的关系.
换言之,工程设计伦理归根结底是"工程师的伦理".
因此美国高校普遍认为,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不应在个体维度花费太多时间,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社会维度,应该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即要让学生从以往基于"做好一份工作"的角度进行决策向基于"作为公民"的角度(充分考虑政治、社会、组织、法律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决策.
2.
以设计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美国高校认识到,工程教育内部存在某种竞争,即一方面引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或计算机相关的学科,另一方面又想为学生提供纯粹的经验性技术(empiricaltechnical)以及设计知识和经验;而竞争的结果则是讲授经验性工程信息的学时数减少,导致毕业生通常会使用计算机,却不能制订最终的工程目标;因此工程教育必须为经验性知识的教学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设施.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专长,工程教育需要通过课程层面的教学设计(curriculum—levelinstructionaldesign),让学生积累一系列的学习经验,从而帮助他们构建深层次的概念性知识、提升能够熟练运用关键技术和专业技能的能力.
而参与工程设计无疑是学生开展经验性知识学习的最佳途径.
因此,美国知名大学纷纷以设计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包括:(1)普遍加强了面向大一新生的设计课程建设,以便学生进入顶石设计(CapstoneDesign)之前积累足够的设计经验.
如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ofUtah)为促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螺旋式进入初级课程(包括"机电一体化"这门包含了长达一年的设计项目的课程)以及高级的毕业设计项目课程,在工程教育大学阶段前两年实施了"螺旋式"课程体系:第一年的课程以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技术为主题形成课程序列,同时强调工程电子表格计算、软件技能、硬件、生产技能、编程和控制;大二年级的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形成课程序列,同时强调数值方法和热力学.
(2)以工程设计贯穿本科课程体系,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一系列更加整合的设计经验.
如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在课程设置中运用CDIO理念,把工程设计的各要素融合到课程体系,分层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实现(Implement),"O"代表运作(Operate),因此CDIO意味着,学习者通过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一件产品或作品,有效地学习工程设计.
(3)把工程设计向研究生教育阶段延伸.
美国一些高校认识到,顶石设计对工程人才固然重要,但仍存在两个不《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7足:一方面,顶石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或学年,但由于学生前期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实践体验,因此无法体会到顶石设计的本质;另一方面,尽管大多数学生在顶石设计阶段通过参与现实的设计活动、与企业工程师交流,获益良多,但仍无法获得成功的、完整的设计经验,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很多学生在顶石设计完成后就毕业了,没有机会参加后续的设计改进、实现或商业推广,也就无法体验到由于设计过程迭代特性以及完整的设计生命周期所带来的压力.
因此工程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工程设计课程设置,将课程按如下顺序开设:工程制图→产品解剖→制造过程→机械设计→产品测试→顶石设计→科技型创业→工程设计管理.
而后面两个环节(科技型创业、工程设计管理)则需要放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完成.
3.
推行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唐纳德·A·舍恩指出,类似设计的工程实践活动无法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其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对设计的描述以及与其对应的行动中识知(knowing—in—action)之间的差距必须通过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加以弥补;二是必须通过行动中的检验,从整体上掌握设计;三是设计依赖于对设计特点的辨别,而这种能力只能在行动中获得;四是学生最初可能对设计的描述感到困惑、模糊、不确定、不完整,只有通过在行动中暴露出正确或错误理解的对话才能明确这些描述的意义;五是由于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设计者通过这个过程逐渐学会运用全新的方法观察和行动,所以任何预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在做中学.
在现实中,作为工程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学生们,也经常极力地强调"他们自身的角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技术和真实工作案例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方面所发挥的价值".
实证研究也表明,工程设计确实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专业认同,即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获得了学科知识、工程判断能力、技术性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在专业认同方面,工程设计通过安排学生在所处社会的框架和价值观之中开展有效实践,从而给他们提供了自信.
因此,美国高校在校内积极推进"基于设计的学习",即让学生参加开放式项目,通过完成一件作品,既培养其建模、仿真和建造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如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为学生提供三类设计项目(教师创立的项目、学生创立的项目、顾客创立的项目),并采取"两段式"教学:对于诸如设计伦理、项目管理、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设计过程的关键内容,由工程学院教师以团体形式讲授;而在具体设计工作过程中,他们给学生团队指派一名"项目导师"或教练,指导学生完成设计项目.
通过工程设计《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8项目,学生既积累了知识,掌握了设计领域的专长,又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解决新问题生成了新的知识与思路.
当然,在设计"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时应该关注更为普遍的设计元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由新手成为专家.
实践证明,学习者在"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中,通过特定的活动,可以逐步发展专长.
与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能够聚集更多的信息、提出更多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各步骤之间更频繁地转换以及在设计过程的最后步骤中更为深入.
三、启示与借鉴我国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但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适切路径在何方如何能够真正提高我国工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都是我国高校培养工程人才所要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上述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动向,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1.
对"回归工程"的关键路径要有深刻的认识.
应该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还是比较关注美国改革动向,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在赴美考察报告中已经注意到了美国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动向.
但后来无论国内高校还是研究学者更多地把"回归工程"看作是工程教育的应有之义,并普遍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予以关注和讨论,而对"回归工程"的关键路径缺乏深入研究.
实际上,设计作为过程,是一个个体反思、知识应用、社会互动等子过程相互交织、彼此重叠的复杂的行动过程;设计作为活动,是工程的本质及核心所在,使工程区别于科学;设计作为方案,就是在包括设计情境和使用情境在内的人类活动情景中,解决物理结构与意向功能如何在人工物上统一的问题.
因此,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说到底,就是要回归"设计"这一工程的本质.
换言之,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关键路径在于"依托工程设计".
2.
对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要进行科学的"设计".
正如奥托·罗姆派尔曼(OttoRompelman)等人建议,工程教育应该引入工程设计中的强大工具和系统方法,比如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就可以作为一个设计问题来处理.
在科学主义看来,知识是客观的,因而它又是绝对的、永恒的、具有普遍的价值.
在科学主义观照下的工程教育中,科学知识处于最高层次;技术知识,被视为科学知识的一种退化形式,处于最低层次;而工程知识尽管也被视为利,学知识的另一种退化形式,但根本没有作为独立知识形态的合法地位.
由此,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呈现为"直线式结构",即按基础科学课程、应用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等先后顺序开出.
然而,知识具有多元性、情境性、动态性、默会性等特点,在工程实践中更是如此.
因此,高校应该以设计为主线重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在开发单门工程教育课程时,应尽可能把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予《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59以相互融合;二是以系列设计类课程为主线,把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难度递增的设计任务的训练与实践,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逐步得以提升;三是积极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真实的工程环境支持.
3.
对"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的内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如上所述,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重新认识到了工程设计的教育价值,以"设计"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
然而,这些改革探索更多地停留在操作层面,"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的内在机理仍缺乏深入分析.
工程活动有自身的属性和内在规定,因此,"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跟一般意义上的"基于设计的学习"是否存在差别它是如何发展和变迁的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其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它具有什么特征如何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支撑这种学习模式等等,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就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而言,虽然在"回归工程设计"方面相对落后了,但如果组织一定的研究力量去深入剖析"基于设计的工程学习"的内在机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那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还是能够发挥后发优势的.
(原载《高教探索》2015年第8期,51-55,75)【大学教师发展】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天津大学陈金水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天津大学"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990年,学校就在期中教学检查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专家、领导的听课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1994年,正式成立了天津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组,开展本科教学的督导工作.
学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师队伍的快速更新,使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育教学岗位,开始从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工作对象,通过助课制度、岗前培训、讲课验收、跟踪听课、抽查听课、讲课大赛、教学法研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协助学校主管部门及时把握教学动态,完善教学管理,加快青年教师培养,以《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0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2006年学校下发了《关于加强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正式成立了天津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使学校的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督导委员会的职责有: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和信息交流等教学工作;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与主管校(院)长沟通;参加天津大学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开展各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导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参加各类教学评估工作;完成学校委托的其他教学改革工作.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校主管校长领导下在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基础上,教务处建立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岗位的培养、培训制度,并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具体指导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包括:青年教师助课制度、岗前培训制度、讲课验收制度、跟踪听课制度、抽查听课制度、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基地建设等.
1.
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和助课制度根据《天津大学青年教师综合培养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新留校的青年教师由所在学院安排指导教师,制定两年导师制培养计划.
各学院还要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数据库,并做好档案管理,督促各学院做好培养计划的落实工作.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天津大学"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优良校风,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制定的《天津大学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助课制度和青年教师讲课验收制度的规定》:凡是新毕业留校或新调进学校准备进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都要在1年—2年内完成一门主要课程的助课教学任务.
2.
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讲课验收青年教师在完成导师制培养和助课教学任务后,可以申请参加由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等高等教育管理课程和教育教学评估、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讲座、普通话培训、教学示范课、名师讲座和提高教学技能专题讲座等.
教师岗前培训经考试或考核通过后,由学校颁发"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结业证书".
在培训中,《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1督导组教师要为青年教师讲解"双严方针"和学校优良传统,对青年教师进行"奉献、勤勉、仁爱、开拓、进取"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的教育,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
3.
青年教师讲课验收青年教师只有完成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和助课教学任务,并取得学校颁发的"天津大学岗前培训结业证"后,才能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讲课验收.
讲课验收以集中听课的形式进行.
青年教师要提交16学时的讲课教案,督导教师提前l天从中抽出l学时为讲课验收内容.
青年教师试讲后,督导教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年教师讲课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有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备课是否认真充分,对所讲内容是否娴熟,内容是否安排合理,以及执行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情况.
检查教学理念:能否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否理论联系工程、社会实际;能否结合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或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等.
检查讲课水平:是否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思维,贯彻启发式教学,抓住处理问题的思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讲解,语言表达是否满足授课要求.
检查教学手段:板书是否与讲授匹配,能否做到字迹图表工整规范,多媒体课件使用是否合理.
通过验收试讲后,督导组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地交流、点评,既肯定青年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又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这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起到了直接的引导作用.
对于未通过的教师,教务处、督导组成员要与教师本人及所在院、系有关同志沟通交流,指出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对他们今后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指出努力方向.
4.
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已通过讲课验收并取得"天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合格证"和"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结业证书"的青年教师,可以单独授课.
在单独开始授课的3年~5年内,学校督导组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
跟踪听课对青年教师的讲课提出更高要求,除对前面所述的讲课评价外,还对教师讲课是否有激情活力、是否生动并具有感染力、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跟踪听课以3位督导教师为一组,对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课后与青年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督导小组会在期末一起讨论后,给出每位被跟踪教师的听课成绩,并作出书面意见和评语,反馈给学院和青年教师本人.
青年教师通过多次与督导教师的直接交流,以及对书面评语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其授课能力和《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2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在跟踪听课中,督导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抽查听课2004年开始,由教务处组织安排督导专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抽查听课.
督导教师每学期对学校部分教授、副教授,全校性选修课、基础课、双语课、全英文课以及学生评价中成绩较低的教师进行抽查听课.
6.
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为进一步调动广大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培养教学骨干,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现已组织了十届.
大赛分院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两个阶段,由校督导专家组成大赛评委,按理工类和文综类分为三组,评出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天津市教育工会也每两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学校督导教师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大赛活动,学校参赛的青年教师在历届大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导师制培养制度、助课制度、岗前培训制度、讲课验收制度、跟踪听课制度、抽查听课制度、讲课大赛制度和教学观摩月制度等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不间断地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基地建设、教学研讨、信息交流等教学活动,是保证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使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保证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各项教学督导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将坚持改革创新和培养卓越人才贯穿到教学督导的每个环节,使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原载《北京教育》2015年第9期,68-69)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岗位设置的视角南京师范大学邹军徐州工程学院袁兴国青年教师作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主体,他们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学历《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3层次高,给高校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动力与活力,但在岗位设置改革的形势下,教学科研压力大、经济生存压力大、体制环境压力大等因素制约着青年教师的发展.
如何以岗位设置为契机,彻底解决青年教师发展困境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成效.
本文拟从岗位设置角度出发,探讨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
一、岗位设置基本涵义和意义根据人事部2006年颁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方案》《实施意见》及人事部教育部2007年联合颁发的《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为做好高校岗位设置与管理实施工作,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各省、各高校分别制定了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
岗位设置是高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岗位,按岗位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相应条件的人员担任岗位职务.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
其中1—4级为正高级岗位,5~7级为副高级岗位,8~10级为中级岗位,1l~13级为初级岗位.
岗位设置是在全面考虑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日标的基础上,以学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任务为依据,通过合理设岗、优化结构、科学管理,吸收、稳定、发展好高校师资队伍,设岗要充分体现人事政策的延续性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其目标是要建立精干高效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工勤人员队伍,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教学研究型大学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的意义很大.
一是有利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高校合理确定岗位总量,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规范设置各级各类岗位,各类人员的收入待遇与所聘岗位的等级直接挂钩,建立高效的岗位绩效工资体系.
二是有利于人才队伍结构优化.
适度比例的各类专任教师岗位能有效地起到激励作用,高校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各类队伍结构比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三是有利于规范管理.
以岗位设置为基础,完善人才选拔与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科学管理.
岗位聘用管理根据岗位对教师实施分类指导、分层管理,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才利用效率,促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特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其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校规模的快递《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4增长、青年教师的大量引进,使得青年教师群体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渐加大.
例如江苏某高校1790名专业教师中,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已达43%.
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如下:(一)文化紊质高、资历浅、职级低.
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尤其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基本上都拥有硕士学历且毕业于"985""211"重点高校,大部分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但资历浅、职级低.
青年教师在接受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后,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最前沿的学术视野.
青年教师以80后为主体,由于拥有熟悉的计算机操作与语言能力,在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理论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青年教师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呈现出极其独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热爱高等教育事业.
同时青年教师还具有较强的道德自律感与社会责任感,能主动自觉完成各项教学科研工作.
二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浮躁的学术环境同样冲击青年教师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特点,在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还没未被满足的情况下,更无从谈及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
这种不稳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校青年教师的显著特点应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
三、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下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的发展困境随着高校岗位设置工作的不断深入、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的全面实施,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队伍面临着诸多困境.
根据国家规定,专业技术岗位按岗位总量的70%设置,正高、副高、中级的比例控制目标为l:3:6.
根据各类高等学校的功能、规格、规模、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标准.
教学研究型高校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为:20:30:42:8.
青年教师虽然处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最前线,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占比例很小,加之高级职称岗位数量受到严格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引进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团队的发展.
因此,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结构比例问题成为决定高校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滋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一)教学工作量大.
教学研究型大学本应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但这类大学为了向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进一步跨跃、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教育质量的提高,重视科研轻教学已成为一个《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5不争的事实.
随着岗位设置工作的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量大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高校在制定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过程中过分强调科研导向型的评价体系以及成果量化的考评机制,甚至出现了一篇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可以抵一年教学工作量的局面,由此导致学校额定的教学工作量无人愿意承担,最终繁重的教学任务必然落到青年教师身上.
其原因如下:一方面,高校论资排辈严重,青年教师教龄短、职称低、资历浅,被迫承担的课时较多;另一方面职称评定、岗位考核、个人晋升等又迫使他们必须完成教学工作.
长时间、高强度的超负荷教学工作势必给青年教师带来疲倦与懈怠,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科研任务繁重.
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岗位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尤为如此.
科研实力的高低直接与教师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经济效益挂钩,各高校在制定年终考核、岗位聘任等考核体系中,都对科研水平进行了量化,加大了科研考核比重.
这种短期的、高强度的考核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科研压力与心理压力.
青年教师科研时间少、能力弱、发表论文渠道窄,同时由于没有职称、资历浅、学术水平弱,在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也遇到诸多困难.
在此形势下,青年教师为了考核、晋级、评优与职称,急功近利地凑论文、巧立名目地报课题,为了科研不择手段、违背学术道德,偏离了教书育人的宗旨,严重影响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社会经济压力大.
高校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职称低,在学校政策与利益分配面前处于劣势,其偏低的职业劳动报酬与其极高的职业劳动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师的经济收入尽管有所提高,但影响高校教师对教职信心的首要因素仍然是收入水平偏低.
物质待遇相对较低、家庭生活负担较重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地处经济较发达或者一二线大城市,教育、医疗、住房等日常消费比较高.
尤其是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青年教师与高校发展的一大难题.
(四)晋升空间小.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岗位设置中,高级岗位比例基本上接近或者超出国家规定的指标,高级称职岗位空额极少.
为了控制岗位聘用数量,各高校通过自然减员、调出、高职低聘、提高晋升指标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指标.
这一举措直接导致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空间有限,青年教师为了有限的职称指标,盲目的发表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甚至耐不住学术研究和积累的时间代价,丢开自己的研究领域、学术方向去造假、剽窃、抄袭,自毁个人的学术生命与职业生涯.
四、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科学发展的对策《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6(一)改革岗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运行体系.
通过岗位考核评价机制确定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督促其加强自身考核,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绩效水平.
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客观公正、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整体与个体相结合、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体系.
考核指标、考核要求的确立必须以科学发展为基础,与学校发展规划相适应,要有利于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要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队伍结构优化.
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考核其科研水平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的考核,加大教学考核在岗位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在鼓励教授走向教学一线的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
积极探索科学、高效、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让青年教师能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比重关系,彻底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健全科学长效激励机制.
青年教师的助教制度一直是高校行之有效的培养制度,通过选派一批学术造诣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学技能、科研方向的选定、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培训.
学校应该把此项制度纳入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各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创造条件搭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多渠道建立专项基金,对于指导有方的老教师给予一定工作量减免或奖励,真正建立良好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科研成果的产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经验、知识、能力、付出的积累,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追求高水平科研实力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特殊属性,给青年教师一定的发展时间与空间,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
学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激励机制及科研奖励制度,拓宽科研申报渠道、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减少他们自主摸索的时间与精力,让青年教师从枯燥的科研工作中寻找乐趣与成就,逐步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
(三)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青年教师科学发展.
首先,改善硬环境.
学校从减轻青年教师生存压力角度出发,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从各方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例如建立青年教师公寓、发放租房补贴、成立青年发展基金.
少许物质支持与发展平台的扶持对于经济能力差、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也能加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真正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其次,改善软环境.
对于优秀青年教师在业务进修、科研经费、外出考察和学术交流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激发其工作热情,积极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
青年教师《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7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精神激励有时会产生更持久的工作推动力,因此,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高校应通过优化软环境,充分提高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效能.
(四)坚持岗位聘用制度,倡导良性的竞争机制.
实行岗位聘用制度,高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聘用,竞争上岗.
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考虑高层次人才为学校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岗位聘用条件时主要侧重业绩贡献、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以及发展潜力,向一线教师、青年教师倾斜.
对于工作能力突出、业务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可不受资历限制,采取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从事各类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过岗位聘用制度的实施,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最终实现"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良性竞争机制,真正解决青年教师晋升发展空间小、岗位数额有限的问题.
(原载《江苏高教》2015年第5期,84-86)【他山之石】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优化大学学科布局——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探索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张国栋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的指导思想,主动对一些学位点进行了撤销处理,优化了学科布局,提升了学科质量.
一、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的初衷长期以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国际评价上看,2013年学校有22个学科入选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入围学科数排全国第三,其中两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20位;在ARWU学科排名中,学校的数学和化学学科进步较快;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社会科学学科首次入选,入围学科数排全国第三.
从国内相关评价来看,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有43个学科参评,排名前三、前五、前十的学科数均有了增加,近两轮均参与评估的学科中有65%的学科排名有所上升或者保持不变,表明学校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有了显著提升.
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学科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学位授权点是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即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
在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尤其是研究《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8生教育层面,不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
几乎不会被考虑进去,其发展也会十分困难,因此,学位点的退出,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整个学科的退出.
就是说,本文中"学位点退出"与"学科退出"两个概念基本相同,"学位点"与"学科"两个词语有时互相替换使用.
2010年,学校开展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自行审核工作;2011年,又进行了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工作,这两次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学科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校拥有涉及69个一级学科的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13个学科门类,学位点覆盖率(学位点涉及的一级学科数/国家一级学科目录数)为62.
7%,在"C9高校"中排名第二.
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覆盖8个学科门类,在"C9高校"中位列第五,而博士点精度(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位点涉及的一级学科数)仅为52.
2%,在"C9高校"中位列第九.
学校排名前十(指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的学科有29个,在"C9高校"中位列第四,但排名前十学科精度(排名前十学科数/学位点涉及的一级学科数)仅有42.
0%,在"C9高校"中位列第七.
2013年"C9高校"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C9高校"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表序号学校学位点涉及的一级学科数学位点覆盖率一级学科博士点数(个)博士点精度排名前十学位数(个)排名前十学科精度1北京大学5449.
1%4888.
9%4481.
5%2清华大学6559.
1%5483.
1%3858.
5%3复旦大学4339.
1%3581.
4%2455.
8%4浙江大学7971.
8%5873.
4%4151.
9%5南京大学5751.
8%4070.
2%2747.
4%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036.
4%2767.
5%1435.
0%7哈尔滨工业大学4540.
9%2760.
0%1942.
2%8西安交通大学4944.
5%2755.
1%1122.
4%9上海交通大学6962.
7%3652.
2%2942.
0%注:数据由各校网站、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内容整理而成.
由此可见,上海交通大学学位点覆盖面很宽,学位点数量很多,但优质学位点还不够多,优质学位点所占比例较小,学位点水平与建设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还有较多学科与国内一流学科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同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学校不可能把那么多学位点都建设好,只能把有限的学位点建成优质学位点,对部分学位点进行必要的取舍.
二、实施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的实践《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69基于学科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国家、上海市及学校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了撤销学位点、压缩学位点规模的自我调整之路.
经过多年探索,2008年,学校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的指导思想下,开始探索建立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以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位授权点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撤销学位点的一般流程是给相关学位点一定的建设期,并提前告之这些学位点有被撤销的风险,建设期结束后,学校按照以下工作程序开展撤销学位点的工作:第一,对学位点进行数据分析.
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选取若干观测指标,对成长缓慢处于停滞状态、水平不高的学位点进行数据搜集、比较和分析.
查找国内其他高校的标杆学科相关信息,进行横向对比.
结合当代科技发展趋势,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掌握学位点的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对学位点状况进行科学判断.
从学科发展与学校定位的匹配程度、学科建设基础与发展态势、学科生态系统、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对水平不高的学位点进行分类:一类学位点是目前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学位点,这类学位点不纳入撤销范畴,但需对这些学位点进行预警提示,给这些学位点必要的压力;另一类则直接纳入拟撤销学位点.
第三,与拟撤销学位点进行沟通交流.
学校与学院、学位点进行沟通,说明拟撤销学位点的初衷,用数据说明学位点建设状况,听取学位点、学院意见,尤其是听取一线教授的意见.
有的学位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有的学位点还要经过多次沟通.
第四,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表决.
学校、学院、学位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学位点负责人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上汇报学位点建设现状、发展目标、建设思路等.
学校、学院、学位点达成撤销一致意见的学位点无需直接汇报,由学校职能部门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上进行汇报说明.
到会委员对拟撤销学位点进行无记名投票.
同意继续建设的票数没有超过应到成员半数以上的学位点列入撤销学位点,对超过票数的学位点进行预警提示.
第五,做好撤销学位点的后续工作.
根据被撤销学位点的教师意愿,符合相关规定的教师转入相关学位点,在新的学位点进行人才培养.
被撤销学位点的研究生仍按原有学位点进行培养,直至毕业.
被撤销学位点不再招收新的研究生.
有的学院还做了撤销整个系的后续工作,最终实现学位点撤销后的平稳过渡.
上海交通大学于2008年对拟撤销学位点进行了预警提示,2011年撤销了《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0第一批学位点,2013年撤销了第二批学位点,两次一共撤销了涉及13个一级学科的学位点(见表2),其中的二级学科学位点是因为没有获得一级学科授权.
被撤销的学位点中,从学位点层次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土点1个,一级学科硕土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其中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从学科门类看,工学、农学门类各有3个学位点,医学、管理学门类各有2个学位点,理学、军事学、艺术学门类各有1个学位点.
表2上海交通大学撤销的学位点的基本情况序号学科门类学位点名称学位点层次硕士授权时间1理学系统科学(系统理论)二级硕士点19982工学光学工程一级博士点19983工学水利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二级硕士点20004工学农业工程一级硕士点20115农学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二级硕士点20006农学植物保护一级硕士点20037农学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二级硕士点20008医学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学)二级硕士点19869医学中药学一级硕士点200610军事学军队指挥学(密码学)二级硕士点200311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博士点200012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硕士点19961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硕士点2003注:括号内的学位点是指该一级学科下所有获得授权的二级学科学位点.
三、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的实施效果1.
优化了学科布局学校对长期建设成效不显著的学位点进行整顿与撤销,调整了学科结构,优化了学科布局,使其更加符合学校的发展战略.
调整后,学校还有在建学位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学位点覆盖率为50.
9%;一级学科博土点35个,博士点精度为62.
5%,排名前十学科精度为51.
8%.
学位点宽度变窄后,学科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56个学位点的具体布局情况为:工学门类有22个一级学科,理学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医学门类有7个一级学科,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门类各有3个一级学科,经济学、农学门类各有2个一级学科,历史学、艺术学、哲学门类各有1个一级学科.
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为支柱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农学各具特色的学科布局得到完善和强化,《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1与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契合度更高.
2.
提升了学科建设意识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科建设意识.
一方面,学校收缩了学科建设战线,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在建学科,使在建学科.
获得了更多资源支持,为促进学科提升水平创造了条件,通过激励促使学科意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集中资源投入到优质学科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突出重要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撤销一些学位点对其他在建学科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学位点撤销对其他学科触动很大,给学科点施加必要的压力和动力,如果建设不好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尤其是那些已被预警提示的学科.
各学科普遍提升了建设意识,更加重视平时的建设和发展,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学科建设.
3.
促进了交叉学科发展被撤销学位点的教师到了新的相关学科,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交叉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条件和环境.
一个学科的教师到了新的相关学科,会把原有学科的知识、方法应用到新的学科,并尽快了解、学习与熟悉新学科的知识,在掌握了两个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就会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促进两个学科的融合和交叉.
与此同时,教师到另一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研究生的知识背景与导师的知识背景也就更加丰富,为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师"被迫"转学科,不是为了交叉而交叉,而是教师必须要做交叉才能谋得发展,教师具有的内在动力,将加速学科的融合与发展.
4.
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追求质量的阶段,质量已成为高校建设的核心要求和基本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是学校自我发展的需要,是自我要求的内在改革,是自我管理意识的增强,集中体现了学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质量"、"标准"、"改革"、"自律"的坚守.
学校撤销学位点,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存量改革"、"减法改革",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的表现之一.
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学科建设与管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具有带头、引领作用.
学校淘汰建设成效不好的学位点这种做法,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触动比较大.
学科"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为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树立了榜样.
5.
为对接国家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学位授予单位和省级学位委《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2员会试点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08年就启动了学位点撤销工作,为学位点总量控制下动态调整工作提前做好了准备,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新增学位点的布局,降低了仓促做决策的风险.
学位点撤销工作是对全校学位点开展合格评估后的动态调整,为开展2014—2019年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积累了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撤销学位点的工作与国家政策紧密对接,为开展学位点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可以为上海市实施总量控制下学位点调整提供经验和支持.
四、实施学位授权点退出机制的启示1.
规范学位点撤销的流程建立学位点退出机制,规范学位点撤销的流程十分重要.
应给予拟调整学位点2~3年的建设期,明确2~3年的建设目标,给予相应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建设期满后,对学位点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比对建设目标与完成情况,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表决,对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的学位点进行调整,落实和实施学术权力.
对撤销的学位点做好分流工作,尤其是教师的分流去向应多渠道设计,必要时可以保留相应的专业学位授权点,保障过渡期的平稳运行.
建立学位点退出及管理制度,使学位点管理有章可循,给拟撤销学位点必要的压力,让拟撤销学位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学位点动态调整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某些研究方向的整合与调整、从博士点调整为硕士点、从学术学位点调整为专业学位点、学位点暂停建设等等,而学位点撤销是学位点动态调整最为彻底的一种做法.
可以先采取其他办法实施调整,如果学位点建设成效仍然不明显,再实施学位点撤销,通过分步走的策略实现学位点的动态调整.
对拟撤销学位点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周密的论证,必要时可以采取半饥饿疗法,即逐年逐渐减少学位点的资源投入,比如建设经费、招生计划、人员编制、教师职称晋升名额等.
实施学位点动态调整制度,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撤销,而是希望在规定期限内促进学位点得到快速发展,如果学位点发展良好,拟撤销学位点可以进入正常建设序列.
2.
学科规划要综合考虑学校状况与国家需求国家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及社会需求而设置的每个学科都很重要,但一所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承担起所有学科的建设任务.
这就要求学校在做学科规划和调整时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发展定位及国家需求,促进现状、目标及需求三者的协调统一是学科规划的原则和立场.
一方面,学校学科建设要努力适应国家需求,学科布局要依托国家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当学科布局不能适应国家需求时,要果断地给予调整和舍弃.
另一方面,要处理《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3好当前学科与未来学科的关系.
认清国家需求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学科现状,科学分析未来学科发展方向.
基于学校发展目标,及时布局新兴学科,调整原有学科,促进学科的转型发展,促进服务国家需求与学校发展定位的有机统一.
3.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位点撤销的基本依据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单元,高校四大职能的实现依赖于学科.
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这是与高校的职能完全一致的.
学位点的调整与撤销也必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考虑,把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作为学位点撤销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方面,学位点是否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学位点的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情况、学位点在研究生招生中的受欢迎程度等都是学位点调整要重点考虑的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位点水平的基本指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学位点一般也是建设水平较差的学位点.
另一方面,学位点的存在是否有利于其他学位点的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史哲等学位点水平还不够高,但这些人文学科的存在对全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目前还不够强大,但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这些学位点也需不断提升水平,既为了服务学科自身,也为了整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
学位点调整要促进学科生态系统建设不同学科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依存关系、合作关系.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理科与工科,之间具有明显的有机联系,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之间的联系正在增强.
一些本身就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更加紧密.
总之,学科生态系统是复杂的牵一发动全身.
学位点调整是一项学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加谨慎,不能简单地把弱势学科调整掉,要综合考虑学校整体的学科生态系统,要遵照学科成长规律.
撤销一个学位点,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问题,如果脱离或破坏了学科生态系统,必然影响学科群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一个学科,要考虑相关学科的状态与联系,从推进学科群发展的视角进行科学决策.
对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较多的学科、成对匹配的学科(例如,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与生物工程)的调整更要考虑学科,生态链的健康发展.
明确学科群建设中不同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弱势学科也可以在学科群发展中得到发展壮大.
5.
加强学位点的过程管理被撤销学位点没有发展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内部原因有:①教师趋向于到优势学科发展直接架空了弱势学科;②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学科负责人退休或离职后,后继无人;③没能形成人才培养良性循环机制.
通过总结学《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4位点失败的原因,可以反思学科管理模式,吸取教训,真正把每个在建学科建设好,以减少退出学位点的建设资源浪费,避免了出现类似的问题.
总的来说,应加强学位点的过程管理,跟踪学科建设情况,建立预警提示机制,避免学科建设的盲目性,保障学科建设在正确轨道运行,对每个学科从观测指标上进行跟踪记录,每年对学科进展做好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科组,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加强学位点的过程管理,对从事学科管理的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学会学科语言,强化研究性管理,顶住压力,从严管理.
(原载《学科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3期,14-18)从高等工程学院到荣誉学院——北航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纪实万丽娜徐墨客2015年,是"钱学森之问"提出的第十个年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工程学院在送走第九批本科毕业生后悄然转身,被正式确立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荣誉学院(HonorsCollegeofBeihangUniversity)——这是北航为"钱学森之问"交出的新的答卷.
"北航要搭建荣誉教育平台,统筹设计理科和理工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整合人才培养存量优势,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构建荣誉课程群和荣誉师资队伍,实现教育优质资源的集中投放和开放共享,推行荣誉教育制度,发挥荣誉激励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怀、国际化视野和一流竞争力的创造型人才和学术领军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副校长兼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院长张广军说.
强化基础,突出个性每周四下午2点,北京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名师舒幼生教授都会准时出现在北航沙河校区五号教学楼101教室,为高等工程学院的学生破解物理学的奥妙.
走上二楼阶梯,巴黎十一大学特级教授贝黑叶正滔滔不绝地为华罗庚班的学生讲解《概率论》.
二十公里外的北航学院路校区,微软亚洲研究院邹欣研究员以全新的方式为计算机试验班讲授现代程序设计课程,教室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旁听者……优质的教育资源汇聚成为北航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强大力量.
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本科培养学制为四年.
开学前一周开设暑期预备学校,对新生进行导学,学科带头人进行专业介绍,为后续渐进式专业分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5作好铺垫.
第一年,全体学生统一进行高水平理科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第一年暑期作为第三学期开办暑期学校(不低于6周),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训练,强化知识和能力储备,为全面开始专业学习提供支持.
学院统一开设的理科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均为经过单独设计、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术人才培养要求量身定做的荣誉课程,由学院聘任的高水平师资,按照小班化规模讲授.
从第二年开始,学生根据能力和意愿进行专业选择,部分学生经过遴选进入数学(华罗庚数学试验班)、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专业,实施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其他学生选择各类工科专业,实施全新设计的、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后将从全校优秀专家、学者中选择专业导师,在其直接指导下完成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
午后阳光照射下,中关村丹棱街显得格外耀眼.
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个窗边的工位上,夏乔林正在从容地调试刚写好的程序.
三个月后她将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
两年多前,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转入计算机专业还仅是她的一个冲动的念头.
是学院的大力支持令她扫除了惶惑,导师的悉心指点为她引领了方向,这位年轻女孩迅速成长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新生研究力量.
"数理不仅是技术的基点,而且是倍增器,基础高一分,技术创新可能高十分.
凡是重大创新无不是在数理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尤其是原始创新;我们不给学生设天花板,学生有多高的需求就提供多高的教育平台;不设围墙,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开放的培养环境.
"北航原副校长郑志明说.
国际合作,书院育人"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到世界顶尖大学参与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海外游学'远航计划'将作为荣誉教育的重要延伸和有益补充,为学生获得广博的阅历和更高的视野提供平台和机会.
"张广军在谈到学生海外游学经历时表示.
学院既通过开设部分双语课程,聘请国际师资授课等方式将国际化教育资源"引进来",又提倡学生"走出去",鼓励每名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有出国(境)交流经历,为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提供国际一流大学一年以上学习机会.
学院自2007年起每年组织暑期香港学术交流团、暑期英国高校学术交流团,高年级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比例达到50%以上,本科毕业赴国(境)外深造比例接近30%.
此外,学院还依托独特的书院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培育和人格塑造.
近年来,学院依据其独特办学模式而自成书院,以"汇融"为名,取"汇《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6集英才、融通学问"之意.
实际办学中,书院与学院紧密耦合、双位一体,秉承"博而有要、雅而有节、敏而有蕴、卓而有徒、果而有畏"的育人理念,通过双导师制、四化育人(思想思辨自觉化、社会公益常态化、创新培养全程化、自我管理立体化)等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正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粟傈,是一个用行动诠释理想的人,品学兼优的她是北航学雷锋典型、北京市五星志愿者、2013年度"最美北京人".
作为高工2011届毕业生,她自入学起便坚持无偿献血,探视和照料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的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生命的意义;怀着对社会感恩之心,她于2011年8月加入北京(LEAD)阳光志愿者俱乐部,独立运作专注于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志愿教育机会的纯"草根"志愿者组织;作为绿化志愿者,她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浑善达克沙地深处沙漠中撒下了上万棵绿色的希望.
北航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党委书记陈新说:"社会对'90后'一代的评价渐趋理性化,认为他们可教育、可引导、可培养,有能力承担建设未来社会的重担.
认识问题解决了,方法问题就是关键.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80后''90后'是当今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他们愿意在社会公益中发现自身价值、获得满足和幸福.
以此为教育抓手,倡导社会责任,激发青年学子身上的正能量,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定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难度显著增长.
依托学校意志,对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规划和重新设计,成为在高速发展变革之中占据主动、有所作为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精英教育发展趋势看,美国大学普遍采用荣誉教育作为专门的精英人才教育模式.
排在世界前一百名的大学中,除了一些教育资源充沛而学生规模小的顶尖私立大学外,40%以上的大学均设有明确的荣誉制度,实现专门为优秀拔尖的、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本科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北航校方认为,做好精英教育须满足至少三个条件:一是选对道路.
开展精英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育资源,在资源有限的发展中阶段,依托荣誉制度集中优质资源定点投放往往是必由之路.
二是依托优势.
国内各大学精英教育虽然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依托其强大的学科优势培养相关领域的拔尖人才.
三是瞄准方向.
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有助于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符合国家意志.
"顺应改革浪潮,植根发展沃土,荣誉学院将是北航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理科基础教育规划研究基地,也是教育部'珠峰计划'承载学院.
"北《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7航高等工程学院(荣誉学院)常务副院长马齐爽说.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15)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看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如何跟进学生需求育人苏雁许学建包海霞9月初,常州大学迎来了新学期,而本该从大三升入大四的华罗庚学院122班学生张威,并未到校注册.
头顶"常州大学首位提前毕业并到境外攻读硕士"的光环,此时的张威已在香港中文大学开始学习.
学霸、科研达人、三年时间获得198个学分、同时被两所香港大学录取……这些都是同学们对张威的了解.
当初,张威考入常州大学,成绩在新生里并不拔尖.
"环境固然重要,但自身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然途径.
"张威的一句话道出了成功的关键,也引起了记者对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的好奇.
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和学术氛围2012年12月18日,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专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47名2012级新生通过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成为学院首批学生.
教育改革的"特区",这是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对华罗庚学院的定位.
学校每年都会招收3500名左右的新生,每个人的定位都不同,如何因材施教是学校关注的重点.
"华罗庚学院实行小班教学,分为化工材料和机械电子两大类.
前两年不分专业并按照专业大类进行统一培养,后两年实行专业培养的方案.
"华罗庚学院副院长李忠玉告诉记者,大类学科培养模式,可以实现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比如化工大类班的学生学习的是化学、化工、生物和材料等知识,培养的是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虽然身为班长和华罗庚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但华罗庚学院131班学生吴炳泉并未放慢前进的步伐,"身边都是学霸,你不学习就会被比下去,而且华院实施的是'淘汰制',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局'.
""当然,学院并不是一味强调'淘汰制'逼迫我们学习,更多的是创设各种'福利',让我们主动去探索.
"华罗庚学院121班学生丁超颖介绍,自己能够自由免费选修全校所有校级以上精品课程,修读第二专业所有课程;每学期一次的院士面对面、两周一次的学子沙龙、每周至少一次的实验室讨论等学习和学术熏陶,让自己找到了进取的方向.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8为学生的选择提供全方位便利"在华院,老师帮我们找辅导老师'开小灶'都不算个事.
曾经,学院看我们热衷于数学建模,而校内只有数学建模协会一个学习平台,便特意开设了一门'数学建模'选修课、开展数学建模培训,满足我们的兴趣爱好.
"华罗庚学院122班学生郁秋华告诉记者,结果,数学建模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提高了我们查资料、写英语论文、编程的能力.
"提前判断效果、及时介入帮助",是华院开展学生工作的秘籍.
为此,学院实行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前两年,给每位学生配备1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给每位学生配备1名学术导师,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选导师的时候,学院不是随机分配,而是会提前请各个老师过来,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全面了解后,实施双向选择.
"张威坦言,因为跟着导师张继做研究,自己才拿下了国家、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借此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从而得以提前毕业.
"虽然是侧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但学生的'兴奋点'有所差异,学院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选择提供全方位便利.
"李忠玉介绍,学院在安排夏令营的时候,都会提前跟学生一对一座谈,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进行模块设计,最终交给学生自主选择.
在华罗庚学院管理层看来,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多元,学院要培养的不是只会学习、做科研的人才,更要追求学生们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的协调发展.
"为此,学院特意设计了荣誉项目,分为道德心理素养、人文领导素养、实践创新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素养、国际竞争力5个板块,每个板块下设子栏目,并配以相应学分.
"华罗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安宁告诉记者.
"目前,华罗庚学院正在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程提升至深度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的高度,从知识培养转至能力培养.
"在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看来,华罗庚学院的意义不仅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更为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载《光明日报》2015.
9.
21)【本校教研视窗】(四则)[编者按]:为活跃我校高教研究氛围,促进教研成果的应用与交流,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自2015年第10期开始,我们拟在《教育研究参考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79料》上开辟"本校教研视窗"栏目,每期选择3-5篇2013年以来我校师生在教育类CSSCI来源期刊和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北图版)上发表的教研论文,以摘要的形式刊登(有兴趣的读者可在"中国知网"上下载全文阅读或到校高教研究所资料室查阅).
2012版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共有14种,分别是《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江苏高教》、《中国高教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复旦教育论坛》、《中国大学教学》、《辽宁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2015教育类CSSCI核心版来源期刊共有36种,其中9种高教类期刊分别是:《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学教育科学》、《现代大学教育》、《高教探索》、《江苏高教》;教育类CSSCI扩展版期刊共有15种,其中6种高教类期刊是《中国大学教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校教育管理》、《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国高校科技》.
论文题目: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作者及单位:李廉(合肥工业大学党政办公室)发表刊物及日期:《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4期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正在进行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思路,讨论了这次改革的动因、改革的基础以及改革的内容.
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特征,阐述了改革的特点和目标.
同时对于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即教学体系建设以及教材编写,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论文题目:高校辅导员专业技能标准的咨询与调查分析作者及单位:张效英(合肥工业大学党政办公室)李永山(合肥工业大学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张勇(合肥工业大学党政办公室)发表刊物及日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论文摘要:本课题依据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分工,将演绎法和限定选项法相结合,整理出高校辅导员专业技能的8项范畴和48个指标.
通过对全国111名专家和751名辅导员的调查发现,该指标体系得到调查对象的高度认可,只是在辅导员是否需要具备从事形势政策、就业指导等课程教学技能以及心理辅导技能等局部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0论文题目: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现状调查及分析作者及单位:王章豹(合肥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吴娟(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刊物及日期:《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论文摘要: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阵地,工程人才则是工程创新的主力军.
为了了解当代工科大学生的工程素质状况,探索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尝试从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精神三个维度设计了40多个调查指标,对工科大学生的工程素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和深入分析,并与泰安公众理解工程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论文题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研究生创新思维生成与培养机制研究作者及单位:朱浩(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刊物及日期:《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论文摘要: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具有创新思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研究生创新思维活动具有开放、非平衡、非线性、随机涨落、超循环等特性,其内在发生机制和形成过程遵循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规律.
自组织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为探讨研究生创新思维生成与培养的机制,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资料库】2014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列世界第二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21日公布了最新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2014年我国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排世界第2位,10年来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4位.
尽管与上一年相比,这两项统计在世界的位次均未发生变化,但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科技论文质量在不断提升.
近些年,中信所一直在弱化对SCI论文数量的统计评估,而加大了对体现质量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评估.
10年来,我国SCI论文共被引用1287.
60万次,与去年统计时比较,数量增加了24.
2%,连续两年排在世界第4位.
中国SCI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
但与排在前3位的美国、德国《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1和英国还有明显差距.
我国平均每篇SCI论文被引用8.
14次,比上年度统计时提高了7.
5%.
世界平均值为11.
29次/篇,我国距世界均值还有一定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
体现中国SCI论文质量提高的还有"高被引论文"的快速增长.
所谓高被引论文就是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
以最近10年为一段,中国各学科进入高被引论文行列的共有15011篇,虽然只占世界份额的11.
9%,但数量却比去年统计时增加了22.
2%,连续3年排在世界第4位.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有19个学科SCI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比上年统计时增加了3个学科领域.
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7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环境与生态学和物理学排在世界第3位.
"表现不俗论文"占比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SCI论文质量的提升.
若在每个学科领域,按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就是表现不俗论文.
2014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共有23.
51万篇,其中表现不俗论文为91389篇,占论文总数的38.
9%,较上一年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在中信所公布的表现不俗论文的统计中,记者通过对比发现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差距.
如果按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排在前30名的我国科研机构中,有21家机构的表现不俗论文已占所发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就是一多半的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均值;而同样按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排在前30名的我国高校中,竟没有一所高校发表的表现不俗论文能达到其论文总数的一半.
这样看,中国高校SCI论文的整体质量要比中国科研机构的整体质量低一些.
(摘自2015-10-22《科学网电子杂志》)本科就业率92.
6%高职高专就业率91.
5%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5"就业蓝皮书"报告,首次分为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版本.
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
1%,其中,本科院校为92.
6%,高职高专院校为91.
5%,综合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可以看出,呈稳定趋势.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5.
6.
15)《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2近35年留学人员一半以上已归国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近日在第六届留学人员职业发展公益论坛暨"百城同台"海归人才招聘会上发布了《2015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351.
84万人次.
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
96万人次,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
4%.
2015年,CCG联合国内知名大型招聘服务企业对海归群体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80后""90后"小海归,他们主要留学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在海归出国留学的专业中,前三名为商科、社科和工科,且学习商科的比例超过三成.
《报告》还显示,从2012年起,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出现了井喷式增长,预计2015年相关人数将突破50万.
"海归留学人员大都认为,他们在就业方面最大的优势是较好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而最大的劣势是国内关系网络断裂.
"CCG联合创始人苗绿说.
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
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
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
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
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
《报告》提出,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留学回国人员政策,只针对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历的留学人员,随着留学低龄化趋势加剧,本科出国留学将成为常态和日后的主流趋势.
"千人计划"专家于兵建议,应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帮助海归人员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让更多的海归安心回国就业.
专家们还提出,应当进一步放开留学回国人员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工作的限制,打通留学人员进入体制内的通道,如实行公务员聘任制;鼓励留学人员到中西部地区政府、国企中任职;明确并适当增加政府选调生中留学人员比例等.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28)全国已有八成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10月28日上午,"2015·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论坛"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王林透露,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82%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去年增加了14%".
王林称,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到12.
2亿元,高校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3增加了18%.
场地的面积增加了近20%,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次达到了300余万人次.
"这个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5年前我们开始做了创业教育,那时候真正开创业教育的学校还很少.
"不过,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发现,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教师经验不足、创业课程多是启蒙课等问题.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30)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清华排25居中国首位据外媒报道,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排名世界第一.
中国排名最高的是排名第25位的清华大学,而北京大学则由去年的第57名上升至第41名.
在本年度的排名中,哈佛大学排名第二,剑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
新加坡国立大学以第12名的位置领跑亚洲大学,紧随其后的是南洋理工,均首度跻身前15名.
清华大学以第25名位居亚洲第三,超过了香港理工大学(28)和香港大学(30),引领中国其他一流大学.
除清华北大外,中国大陆还有2所大学进入全球百强大学:复旦大学排名第51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70位.
报道称,在改进了"教师年均引用率"这种衡量研究影响力的指标后,对在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研究活动水平较低的领域表现突出的大学进行了更公平的评估.
排名35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其他一直落后于研究型大学的优秀院校的也得到了更公正的认可.
为了制作排名,76798位学者和44226位雇主参与了同类规模最大的QS全球调查.
QS对1110万份被收录进爱思唯尔(Elsevier)Scopus数据库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分析.
3539所院校被纳入评估,891所获得排名.
(原载《中新网》2015.
9.
15)2016中国大学保研率排行榜出炉(合工大排第72位)近日,小编花费大量时间,重点统计分析了全国保送研究生名额超过200名的大学,共计有136所.
相比于单纯的保研数量而言,保研率或许更能体现一所大学的强悍与否,《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4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针对很多明年毕业后想继续读研深造的童鞋来说,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保研这条路可走,当然保研对于本科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全国内地一千多所本科高校中,具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仅有312所,基本上是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方有保研资格.
1顶尖名校保研率普遍较高本次的保研率数据分析以各大高校2016年的保研人数和2012年各校的本科招生人数做对比得出分析结果,虽然其中存在个别5年制专业和个别本科生退学等情况,实际数据会有所偏差但是影响很小.
从统计结果看,清华大学以58.
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保研率超过50%的高校,这也意味着清华的过半本科生能得到保研机会;北京大学以48.
36%紧随其后,中科大以36.
11%排名第三,复旦以30.
39%排名第四,全国也只有这四所大学的保研率超过了30%,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都进入前十,进入前十的保研率也都超过了24%,相比于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2并非只有985才容易保研非985大学中,北京科技大学以20.
42%的保研率排名全国第18名,另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都挤入全国前35名,综合表现完全不弱于部分985大学;而在非211大学中,湘潭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在保研率上也都挤入全国百强高校之列,具体来看看:(以下数据由青塔网编辑整理)(摘自2015-10-8《科学网电子杂志》)2015年"复旦管理学奖"颁发10月31日,2015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暨十周年总结会在上海举行.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颁奖典礼.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为获奖者颁奖.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5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汪应洛获颁"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高自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杨善林,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晓光获得"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获颁"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据悉,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成立十年来,除了每年评奖外,还开发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公益项目,为产、学、研搭建了管理学的交流平台.
基金会始终坚持全球视野,推动主办论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管理学学术盛会,为促进中外学者相互交流,探索中国管理学发展道路,提高我国管理学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匡迪在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
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他表示,为了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必须拥有数量庞大的创新型管理人才,才能实现科技创新驱动.
创新型管理人才要具备复合知识体系、科学思维方法、国际化视野、良好的个性品质.
同时要具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控能力,在当下看来,对信息化、网络化的敏锐的感觉尤为重要.
徐匡迪说,我国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管理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恐怕还不能称第二.
"我们的管理学是绝不应该落后的.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1.
2)我国著作权登记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28日召开的全国版权社会服务工作会上,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版权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其中,我国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重保持增长、著作权登记总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成为令人瞩目的亮点.
据介绍,在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并进一步完善、版权示范工作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版权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根据国家版权局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连续5年开展的"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重保持增长,已占全国GDP的6.
87%.
此外,版权登记工作再创佳绩.
继2013年包括作品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在内的著作权登记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件以来,我国著《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6作权登记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1—2014年全国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共计283.
0169万件,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47.
6%.
2015年截至目前,全国作品登记共计68978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91952件,著作权质权登记328件,总量已达882061件,延续了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登记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0.
29)给国家奖学金"算算账"10月中旬,各高校、各院系都陆续对国家奖学金的评审结果予以公布,贴出各位申请者的具体情况,同时接受学生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毕竟作为学生,国家奖学金不仅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奖学金,代表着莫大的荣誉,而且奖金丰厚,对于并未走上社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丰厚入账.
然而,政府奖励的这项荣誉却开始有些走样,甚至有学生把奖学金当成了一笔"生意",这是怎么一回事,又该怎么办呢回报-投资=收益"这笔账很好算,国家奖学金数额较大,硕士生2万元,博士生可以拿到3万元,如果真的能评上奖学金,那么投入几千块钱买几篇文章版面也是赚的.
"河北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褚照锋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具体说来,学生买文章版面参评奖学金的投机行为主要在于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中包含学生的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发表文章的情况.
楚锋告诉记者,一般学校的评审细则中,关于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比较明确的是有国家标准的核心期刊,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但是省级期刊就没有标准了".
"一般院校的研究生发核心期刊的很少,多数学生是通过掏钱的渠道发一般期刊,用四五篇文章去申请奖学金,我有同学掏钱发这些垃圾文章,一个版面不超过3000字.
一篇文章只需500元左右.
"褚照锋说.
褚照锋说,正是由于计算了"回报-投资=收益"这道简单的减法计算题,才有一些学生瞄上了国家奖学金这块"肥肉",直接把参评国家奖学金当成了一笔生意,完全忽视了国家奖学金原本的出发点.
这种现象令褚照锋十分气愤,"觉得特别不公平".
公示期间,他特意给相关老师打电话咨询过,"算分的老师拿着学校对期刊的分类,照着算分,他才不《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7考虑你期刊的质量".
在他看来,那些文章并无研究质量可言,能花钱买版面的期刊也大多是一般期刊,虽然文章质量一般,但相对来说版面费也较便宜,因此,这些所谓的研究论文虽然质量不高,但在评审中可以以数量取胜.
"虽然一篇不多,多了就有优势了.
"褚照锋说.
而在北京某"985工程"高校读博的学生关雨也告诉记者,她也耳闻过类似买版面的行为,不过她补充道:"发文章其实也不容易,好的期刊排队拿钱发,也得有门路.
"钻空子:功利心作祟事实上,早在2008年,研究生尚未全面实行收费制度时,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吴渝就撰文发表了她对研究生收费制下奖学金评定问题的研究.
而目前的这些情况则证实了学者当年的小范围调研结果.
她写道:"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按制度算账,比如多一篇公开刊物文章就可能上一个等级,多拿几千元,于是短期制造低水平成果,导致高质量、高水平成果较少.
""特别是某些发表论文的便捷通道容易被学生钻空子,造就低劣论文出台.
"吴渝所说的"低劣论文"和褚照锋说的"垃圾文章"虽然有语气强弱的不同,但都一致地指向了学生的功利做法.
除了注水论文外,国家奖学金的评定细则里还有学习成绩、班级或社会活动等条目,在这些方面,也有不少学生费功夫、钻空子.
"有学生当班长甚至就说,我就是为了获得奖学金才当班干部的.
"褚照锋说.
除此之外,也出现了一些为了加分而专门去献血的"志愿者".
关雨也告诉记者,她认为这些评奖细则"很不公平",导致了很多投机取巧的行为.
她说,由于所在的专业老师们的风格都较为严厉,是出了名的给分低,因此,在评奖学金的时候,虽然是一个学院在一起评,但这么多年来自己所在专业的学生从来没有得过奖.
"在选一些其他课程时,有的人也会专门打听哪门课的老师和善,给分高或者容易'要分',就是为日后评奖学金,尤其是国奖.
"关雨补充道.
学生们反映的问题,其实老师也并非没有察觉.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马军也向记者表示:"研究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各个专业老师打分标准不一样,研究生的分数不如本科生分数那么严肃,甚至还有满分,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避免.
"成绩与科研之间在谈及国家奖学金的种种问题时,绕不开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什《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8么样的学生才有资格获得国家奖学金作为学生,褚照锋的回答毫不犹豫,就是科研,而关雨稍微犹豫,认为学习成绩也该占一定分量.
但谈到细则时,两人都认为不该设限.
而他们口中的设限,却恰恰出于制定细则者的"把关"思维.
以褚照锋所在的学院为例,申请者的硬性要求之一是"学习成绩要求在本专业排名前40%".
这令看重科研且认为研究生成绩打分不严谨的褚照锋觉得很不公平.
"科研占70%,成绩占30%,按比例算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按照学习成绩一下子排除掉60%的同学呢如果真的有人科研特别好,即使学习成绩不在前40%也应该可以参选.
"他说.
值得提醒的是,这种规定属于各高校以及学院的自行裁量,并非统一做法.
但这种设限的确从理论上排斥了成绩一般但科研极其出色的学生参评.
而科研,往往是许多学者眼中对学生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有的学校评分细则中对于跟着导师在做但尚未结项的课题不算作科研成果,这对于学生而言其实却是实实在在的付出,质量并不逊于凑数的低劣论文.
马军也十分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他指出:"国家奖学金不是扶贫款,应该奖励科研最突出的学生.
"在他看来,学生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申评国家奖学金,存在重成绩、轻科研的情况,毕竟学生仅仅入学一年很难拿出有质量的研究成果.
因此,他的建议是:"我个人倾向于不给研二学生奖学金,指标全部用于研三学生.
因为出现过可笑的事情,有学生拿了国家奖学金,作为理科研究生硕士毕业竟然没有1篇SCI是很荒唐的.
""要提高评定标准,宁缺毋滥.
"马军强调道.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22)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中外大学校长聚集"大学的精神与使命"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时代在变化,大学有什么样的新使命未来大学的发展,是需要更"现实"还是更"理想"……1日,在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百余名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齐聚天津大学,共商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89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绝不是大学排行榜"大学排行榜"是中外大学校长们绕不开的话题.
到底什么才是世界一流大学是规模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是所获得的资金支持还是大学排行榜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我们的大学一定不要在"争创一流"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要有"定力",有洞察力,要对自己的发展很有信心,有意志力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长期努力.
"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你能为科学,为文明,为你的国家和民族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美国莱斯大学校长大卫·李博隆(David·Leebron)说,追求排名只会让越来越多大学趋同,并忘记自己的特质.
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大学排名还是学校规模,都不是大学精神的一部分.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则用一个"笑话"描绘了被大学排行榜绑架给大学发展带来的危害:"大家都知道狮子是森林之王,别的动物都要向狮子学习.
若干年后,除了狮子还是狮子,其他动物都成了疯子.
""我们最重要的是保持大学的多样性,我觉得这是大学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说.
"一所好的大学,其实你不用去看什么排名,你只要进去和老师、学生去谈一谈,听一听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问题、想什么问题,你就知道这所学校是不是世界一流了.
"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的眼中,"世界一流"的大学是面对未来,引领未来的.
大学不仅要"现实"更要富有"理想""作为校长,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因为现实的问题、因为要为学校谋发展等问题不得已'功利化'.
"论及大学精神和使命,席间有大学校长提出,当今的一些大学正在走向"标榜高尚"但事实上却实行"功利教育"的精神与实际"游离"的状态,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为了就业率沦落为"职业培训学校".
对此,现任南开大学校长,曾担任天津大学校长的龚克指出,大学的确面临许多现实的压力,包括办学资金等,但我们还是需要点"精神",不管有多难,我们都不能放弃"理想".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则指出,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才,追求真理,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及全球发展结合起来.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表示,大学最核心的东西是让学生真正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能够成为他自己,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对于大学精神、价值观,各个学校虽然有不同的阐释,但实际上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诚信、《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0自由.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表示,大学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怎么让我们的人才更有质疑和批判精神,这是大学的使命之所在.
为此,要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容忍失败;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给学生创造自由、独立能质疑的环境.
昆士兰大学校长彼得·霍伊(Peter·Hoj)表示,对于大学最重要的一个使命是让学生做好未来成功的准备,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时代在不停地变化,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此,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表示,较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和学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教授们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
而在中国,大学与社会紧密结合,把知识创造和服务国家有机统一,应该是大学的价值目标和创建世界一流的必然路径.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0.
13)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帝国理工剖析:世界名校招生有"秘诀"吗在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举办的"中美顶尖大学人才选拔体系研讨会"上,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校长对高校招生问题作了剖析.
招生标准复杂像中国人一样,美国人上名校竞争也很激烈.
但每一所名校的招生标准不一样,甚至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标准和模式.
芝加哥大学副校长南德夫解释说:"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理念和使命.
"芝大的理念和使命是提供最严格的教育体验,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
因此,要求申请者在学术上非常出色,品质上敢于挑战,擅长阅读和学习.
"与别的大学不同,我们最关注那些最聪明的、最适合我们理念和使命的学生,而且确保他们上大学后经受到更高挑战,忙得四脚朝天.
与此同时,我们要为本州人民服务,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招生标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校长安妮·卢卡说:"我们学校的理念和使命是服务于人民,强调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从而改变我们州,改变美国,改变世界.
所以我们在招生时更看重那些有大愿景的学生,能够去服务他人的学生.
""麻省理工的使命是让科技及其他领域的进步使人类受益,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那些愿意解答难题,解决问题有新的视角,敢于冒险、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是我们心仪的.
"希尔说.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1"斯坦福大学的理念和使命是创新和发现,推动社会福利,我们倡导求知若渴和前瞻式思维,在道德、思想、知识、物质上提升全人类的水平,培养领袖型人物.
因此,我们非常看重那些在学业和社会服务上有深度和广度,在生活中有领导力却又谦卑的学生.
"斯坦福大学招生及助学金主任理查德·哈丁·肖说.
帝国理工学院副教务长麦洁说:"我们认为科学是最具创意的事情,所以强调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将培养科学人才视为使命.
我们在选拔学生时,除了学术上有非常严苛的标准,还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有他是否具备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特质,比如有创造力、有开放的思想、学习好、雄心勃勃、有坚定意志等等.
"名校选拔学生的"秘诀"名校选择学生的"秘诀"是定性综合评价.
希尔用游泳和跳水两项竞技运动的区别,说明在招生中的定性评价:"游泳的典型特征是定量,一定距离谁用最短时间谁赢,但前提是大家在同一个游泳池里.
然而,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可能在同一个'游泳池',而更像在河里,有人顺水而游,有人逆水而游,河水的每一段波浪也不同.
而跳水是典型的定性评价,重力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运动员跳入水中之前的各种技巧表现是判定他们谁更优秀的依据,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项公平的竞技运动.
这也给予我们启发,招生采用定性综合评价,会更公平有效.
"当然,名校并不是不看重学习成绩,他们会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中取得的,一名偏僻地区、普通学校、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如果学业表现优秀,即使成绩不如"高富帅",进入名校的机率也可能高于后者.
"简而言之,我们判断一个学生的成绩,有一个简单的公式:之前的环境+他所拥有的机遇.
"希尔说.
与此同时,每所大学会结合自己的理念与使命,分析学生的各种特质,从而遴选学生.
如果说"定性综合评价"是名校通用的"大秘诀",那么每所学校乃至下属院系针对招生形成的各不相同的参考体系.
带给中国招生改革的启发国内40余所顶尖高校的招办主任和部分中学校长都关心:在国内诚信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定性的综合评价如何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呢希尔认为:"很多人认为中美文化不同,综合评价在中国执行起来更困难,但在我看来,中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美国也出现过政府官员在学生录取中施加压力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2丑闻.
这样的困境,时时刻刻都存在.
招生机构透明,招生流程公开,都是预防幕后交易的正确方法.
""大学的管理层要对招生工作高度重视,但管理层不卷入招生流程,招生权力完全下放给招生办,也是一个方法.
"理查德·肖说.
有一个细节,可以让我们了解英美名校如何保证招生工作的公信力.
无论是美国这4所名校,还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都要求学生在提交成绩单、申请书的同时,还要提交推荐信,一般是3封.
"有些家庭认识一些名人要人,请他们为孩子写推荐信,我们的态度是你尽可以寄来,但我们不会将其纳入考虑.
我们规定推荐信就看学生所在学校的两名教师和一名学校官员写的,这种规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审视每位申请人.
"理查德·肖说.
建立大学招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突破目前招生过程中的唯分数倾向,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0年前,美国大学开始重视社会服务,在招生中看高中生是否从事过社区和公共服务,这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体系,学生认识到除了考试和学习,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
希尔说.
(原载《光明日报》2015.
9.
22)热门留学国花费知多少申请留学中,学生家长先要做的是资金预算.
那么,去不同国家的留学花费有什么不同美国4年本科学习的花费根据学校而定.
一般学校会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开始或结束时支付学费.
2年制公立社区学院平均每年学费在8500美元左右;4年制公立大学为2万多美元;4年制私立大学为近3万美元.
生活费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食宿部分平均每年近1万美元,交通、医保等其他各项加起来,每年平均两三千美元.
德国大部分学生就读于由国家拨款资助的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通常不向攻读第一个学位(Erststudium)以及大部分硕士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只收每学期100—200欧元不等的学杂费,包括学校公共设施的管理费、学生会费、福利费等.
个别联邦州对攻读第二个学位(Zweitstudium)或者学习时间超长(Langzeitstudium)的学生收取学费.
某些特定的硕士课程也可能收费,有的学费超过1万欧元/学期.
德国大学中的MBA课程大部分收费,部分德国私立高校会收取相对高的学费.
德国高校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免收学费.
大学生在德国的平均每月花费为人民币5000到7000元,一年的整体费用约为8万元人民币左右.
由于政府补助,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科的注册费从每年1000到7000欧元不《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3等,硕士费用略高些.
在私立大学学习本科,费用由每年5000到1.
2万欧元不等.
学生或研究学者在西班牙平均每月生活开销约为900到1100欧元.
芬兰学生、国际留学生的学习经费均由芬兰纳税人提供.
近期高等教育学院的改革会向欧盟和欧盟经济区成员国以外的留学生收取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这些学生有机会申请学院提供的奖学金.
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的教育仍旧是免费教育,生活费用每月约700欧元起,包括住宿、交通、课本及伙食等费用.
爱尔兰留学费用适中,平均学费在每年6.
5到17.
5万元人民币之间,年生活费在5.
5到7万元人民币.
(原载《北京考试报》2015.
10.
21)十三五规划建议:使高校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
十三五规划建议涉及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也提出了几点重要发展方向.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关于高校办学自主权,教育部在今年也有相应的举措.
截至2015年7月,教育部核准发布了全部112所"211工程"高校(含38所"985工程"高校,军事院校除外)章程.
各高校的章程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高校自主办学从此有章程可依.
同时,高校章程还在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推进教授治学,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和治理框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完善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机制等方面,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具体规定.
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会议强调,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4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要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在职业教育建设方面,教育部近日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行动计划》明确,到2018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要达到142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一定规模.
《行动计划》明确,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此外,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
办好特殊教育.
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摘自2015-11-4《科学网电子杂志》)导师与研究生:师徒过招那些事导师可以运用自己的权威发号施令、指点江山;而研究生则可能使用暗器,如同武侠小说里的"化功散",伤人于无形《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5学生就像导师种的一季庄稼,就算这一季种坏了,导师还有下一季收成如果一个导师给予学生的实验指导连续几次都不正确,导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就会急速下降王桓(化名)在结束他8年的研究生生涯之际,写了8万字的长文回顾自己浸淫已久的这个"江湖".
他感叹,课题组就好像一个封闭的小世界,极度缺乏外部的监管与干预.
就好像一个封建王国,遇到"开明君主"就国富民强,若是导师不甚开明、能力不强,就可能产生师生之间的"明争暗斗".
导师可以运用自己的权威发号施令、指点江山;而研究生则可能使用暗器,如同武侠小说里的"化功散",伤人于无形,比如在毕业时故意保留自己多年积累的实验经验、技巧,不告诉导师和师弟师妹,让本该进行下去的实验处于停顿状态.
他把自己的感悟文章发在网络论坛上,引来一片附和声.
前不久,人大教授公开宣布与门下弟子断绝师生关系一事,又一次让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成为教育热点话题.
现如今,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真的如王桓所言,像江湖般深不可测一旦涉及钱,"老板"就只是老板尽管舆论屡屡批评如今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变为雇佣关系是一种异化,但现实中,"老板"这一用于导师身上的称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认可并接受.
郑梦(化名)在上海读研三,研一时,听师兄师姐称导师为老板,她还感到很不习惯,但在跟导师做了一年多实验后,她感慨道:"真的是老板!
"郑梦所在的研究院,各个实验室自负盈亏,郑梦的导师以做横向课题为主,通过为企业服务来挣钱.
郑梦目前的实验进展不太顺利,导师很不满意,直截了当地说:"实验室要赚钱,你要对实验室有贡献才行.
"郑梦说,"一旦涉及钱,'老板'就只是老板.
"郑梦有个同学做导师的污水处理项目,为了帮工厂解决技术问题,这个同学研二一年都待在这家工厂.
身为"老板",有些导师对待学生毫不客气.
王桓的博士生导师批评学生时非常严厉,"根本不会顾及学生的面子,有时候就在人来人往的楼道里骂".
王桓的一个师妹初进实验室时被骂哭过好几次.
和职场上一样,如果遇到不喜欢的"老板",研究生们也有自己的斗争方《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6式:三言两语就能打消想要投到导师门下的本科生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尽早溜之大吉,比如,可以直博的,宁愿拿到硕士学位就走人.
郑梦研一时曾考虑过跟导师继续读博,但现在却打消了这个念头:"大部分实验都是在重复重复重复!
"因为应用型研究的技术相对成熟,她做的研究其实没什么创新点.
不怕导师骂,就怕导师指错方向难以与导师进行平等对话也是不少研究生的苦恼.
做科研意见不一致是常有的事,王桓说,师生有分歧的时候,往往是导师靠自己的权威来一锤定音.
研三学生季珊(化名)在实验室里有点孤独.
她听从老师的安排,独自开始研究一个新的方向——没有师兄师姐引路,这意味着,她要多花很多时间阅读文献、探索实验方法.
做了两年实验后,导师认为这个研究方向没有太大价值,便不再安排其他学生继续做这个方向.
季珊便成了探索路上的先驱和先烈.
季珊常常觉得,自己就像导师种的一季庄稼,就算自己这一季种坏了,导师还有下一季收成,"一个学生发不了论文,对老师的影响不大,因为还有其他学生顶上来,但对这个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到正常毕业.
"因为实验方向的问题,王桓和导师争辩过几次,结果都不欢而散.
于是,王桓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一边做导师安排的内容,一边做自己设计的内容.
当他拿出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导师也只能默许他继续做下去了.
不过,博士毕业后,王桓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就很少了.
在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中,学生不服老师是最糟糕的情况.
王桓说,如果一个导师给予学生的实验指导连续几次都不正确,导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就会急速下降.
"只要老师能指导对,哪怕他对学生的态度再差、再怎么骂学生,学生也都能忍".
"我们研究生一天到晚做实验,都没有怨言,只在乎有没有成果.
"王桓说,"老师出资金,学生出力,如果能做出来,就是师生的共有成果.
"围绕论文的过招最激烈"师生的共有成果",往往体现为论文,而这也是师生矛盾的一大焦点.
首先,论文署名权常常让师生间心生芥蒂.
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高校都有发表论文的要求,至少一篇.
而按照目前通行的规定,只有导师有投稿权,即老师通过自己在期刊上注册的账号投递、发表出的论文才会被学校认可,如果是学生以自己的名义投论文,即便能成功发表,也不会被学校承认.
而且,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也会严重影响学《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7生在学术圈内的名誉——因为他破坏了默认的规则.
由老师当通讯作者、写论文的学生当第一作者,成了很多师生约定俗成的做法.
通讯作者,通常是实验项目的负责人,提供实验设备、药品和资金;第一作者,是对论文贡献最大的人,一般是实验的直接操作者.
但也有老师会同时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多,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在一些学术论坛上,关于导师在论文上署名的吐槽,屡见不鲜.
学生为了能如期毕业,希望尽早发论文,而有的导师则期待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攒着发个大的",于是冲突就来了.
王桓在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读博时,王桓做出的实验数据已经足够发表论文,但是导师要求他在某个方向再做探索.
他按照老师的设想又做了两个多月的实验,但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最后只好按照原先的数据发表了论文.
"这其实有一定的赌博性质.
"王桓说,如果老师判断准确,论文的档次能提高很多;如果判断失误,就只能白费工夫.
但对科研来说,判断的准确率并没有保证,既要看老师的水平,也要靠运气.
面对"赶快发论文毕业"与"攒着发个大的"的冲突,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陶梅霞认为,如果学生还打算继续做科研,导师可以用科研精神来说服学生;但如果学生不同意,导师也只能尊重学生的意愿.
而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能否达到毕业要求,则是一些研究生与导师矛盾激化的根源.
季珊说,研究生们在一起聊天时,会有人抱怨自己的导师"太有原则"——按照学校的要求,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能够毕业了,但因为达不到导师的实验室标准,学生只好推迟毕业.
在陶梅霞看来,这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她认为,导师带学生,就像树立一个品牌,"我得为我的品牌质量把好关".
如果带出的学生质量高,也会形成良性循环.
陶梅霞强调说,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论文数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如果学生只发表了一篇质量非常高的论文,也会准许毕业.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事实上,论文问题也带给导师们极大压力.
陶梅霞曾带过一个博士生,这个学生已经读了4年,但论文甚至还没达到上海交大博士生预答辩的标准.
陶梅霞认为其"学术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标准",建议学生延迟毕业、继续做实验.
不料,这个学生跑到她办公室里哭闹,还以《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8跳楼相威胁.
无奈之下,陶梅霞组织教授委员会为这位学生进行预答辩,结果"五六个评委老师也认为学术水平还不够".
后来学生服气了,延后了半年毕业.
"你是来做学术的,如果只要到老师办公室里哭闹、只要凑够4年就能毕业,这个学位就不值钱了.
"陶梅霞说,如果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外审时的得分在该学院排在后10%,学生甚至可能需要延迟一年才能答辩.
类似的事情不少导师都经历过.
有的导师怕学生出事,不得不降低要求,"放水"让学生毕业拿学位;有的导师实在无奈,只好一遍遍自己动手帮学生改论文,甚至重写.
而经历了"跳楼"事件后,陶梅霞能做的,就是在招生时更加谨慎.
导师和学生是一个共同体虽然认为学生和导师之间有明争暗斗,但王桓也表示,多数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很多导师和研究生感情深厚.
王桓自己读硕士期间的导师就给了他很大自主权,让他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这让他觉得"读研很开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关注高等教育领域多年.
他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更像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老师只带一两个学生,师生之间关系紧密.
而自90年代以来,导师带学生做项目、给学生酬劳的现象越发普遍,尤其是在理工科.
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做项目、给钱又很少,就容易引发师生矛盾.
这种现象在理工科更为常见,人文学科因为项目较少,师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联相对较少,关系也较为单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师说,如今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之所以矛盾多、摩擦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生不断扩招,一个导师有时一届就要招十几名学生,"现在研究生培养就像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师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能不产生矛盾吗""师生其实是一个共同体.
"陶梅霞说,导师和学生需要相互扶持,才能彼此受益.
而作为学生,季珊对导师的期待很简单:"只希望导师能尽快回复邮件,不要总是再发短信提醒了.
"(摘自2015-10-26《科学网电子杂志》)《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99【论点摘编】李克强在出席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时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双创"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考察主题展区.
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开始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期间,北京、沈阳、上海、合肥、武汉、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将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李克强来到中关村活动周启动仪式主会场,北京、辽宁、上海、安徽、湖北、四川、陕西、深圳等省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通过视频汇报了当地创业创新相关情况.
5位创业创新者上台以点赞手势推出"双创"活动周标识.
李克强发表即席讲话,他说,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结构性改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今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
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业比较充分,其中"双创"起了重要支撑作用.
"双创"也有力促进结构调整,将推动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李克强分别来到科技人员、基层群体和青年创业项目展区,他勉励大家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要在"创",核心在"众".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无论"草根"还是精英,都可以投身创业创新,一展长才.
"双创"也是收入分配改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切入点,可以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更加公平的机会和通畅的上升通道,特别是让青年人有广阔的空间驰骋,让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富起来.
在大型企业创业平台展区,李克强说,"双创"不是小微企业的专利,也是大企业的优势,要主动拥抱"双创",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带来大中小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催生新的工业革命.
在听取几位海归博士的超薄柔性显示项目介绍后,李克强指出,"双创"需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能闭门造车,要登高望远、放开胸怀,面向全球引进各种要素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发展颠覆性技术,与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与各国创新彼此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李克强现场按下按钮,全国首个专门服务于创新创业的网络众扶平台《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0正式启动上线.
他说,政府要做创业创新者的"后台服务器",通过不断完善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清除制约"双创"的障碍,不断织牢民生保障之网,增强创业创新者试错的底气和勇气.
同时推动"双创"要注重实效,提高政策的协调性和针对性,把"双创"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机结合,防止一阵风、走过场,尊重市场规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使产品和服务质量有保证、可提升,让"双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李克强向围拢过来的创客们说,以创新赢得未来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共识,"双创"精神正在塑造当代中国人的新品格.
希望大家用更多创业创新的故事为我们这个时代立传,续写中国发展新辉煌.
郭金龙、杨晶、万钢、周小川出席上述活动.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20)刘延东在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座谈会上强调为大众创新创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1日在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科技创新与大众创新创业更紧密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推动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刘延东指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举措,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要找准制约创新创业的"卡脖子"问题,抓好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探索适应无形资产特点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完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着力破除大众创新创业障碍.
要尊重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积极运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集聚整合资源,合力解决大众创新创业难点.
要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因地制宜打造大众创新创业亮点.
座谈会前,刘延东与现场的创业者们进行了亲切交流.
她勉励大家勇立时代潮头,在创新创业浪潮中砥砺前行、奋勇争先,成就个人梦想,让千千万万的创新创业梦汇聚成伟大的"中国梦".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3)《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1八位部长对创新创业都说了啥在10月19日下午于京举行的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峰论坛上,8位部委负责人围绕创新创业的话题作了主题发言.
在部长们看来,创新创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想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他们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新时期的创新创业具有很多新特点.
创新活动从内部组织转向开放系统,互联网促进了技术需求与资本的对接;创新活动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更多人加入创新的队伍;创业的理念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出现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创业服务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涌现出一大批市场化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一些成功企业家主动担负起创业导师和天使投资人的责任.
科技部将从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业投资引导、丰富创新创业的活动载体、加强分类指导等五方面进一步大力发展众创空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创业是就业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
人社部一直在组织实施对重点群体的创业服务,为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农民工等群体提供专项创业服务,把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将根据创新创业需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加普惠性政策,对小微企业实行减税降费,不断扩大优惠政策范围.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中国科协最近的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六成科技工作者有创业欲望,但真正去创业的只有2.
5%.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和研发人员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是"双创"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
应允许有技术有本事的科技人员"一夜暴富".
对优秀创新创业资源的争夺,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要战略.
我国应该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更多创业活动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之上,使更多的创新企业破土而出、发展壮大,成长为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引领《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2产业变革的"独角兽"企业.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青年人创业,有三点不足:一是当代青年创新意识强,受互联网影响深,但山寨多、原创少,专利多、应用少,技术多、产品少,互联网创业多、实体创业少,许多青年创业难以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难以把产品转化成商品;二是当代青年创业热情突出,但缺乏认知自我、认识社会的能力,没有经历严格的企业经营训练,往往对市场对自我的预期过高,产品难以赢得社会认可;三是草根青年创业多,青年创业氛围浓,但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和保障,创业风险高、成功率低.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下一步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限制,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也为众创、众筹、众扶、众包的"四众"平台发展营造新的有利条件.
我们考虑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减轻创新创业者的财政负担;推进信息共享互联,防范和降低交易风险;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搭建多元化的"双创"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4G用户超过2.
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
37亿,固定宽带网络用户达到2.
08亿.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信息高速流动、资源高度聚集、要素综合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创业成本显著降低.
并且,互联网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孕育出新的业态,创造并满足新的需求.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高校毕业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历史工程.
未来,教育部将加快完善政策资金支持和条件改善,鼓励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推动高校建立创业基金、吸引校外资金,建立弹性学分制度、支持休学创新创业,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聘请各行业创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21)人民日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变"与"不变"10月上旬,清华大学工程类专业雄踞美国一个世界著名大学排行榜的第一;不久前,英国有关方面发布的年度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中,我国内地共有37《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3所大学入围;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5年全球领先的500所大学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我国4所高校进入前150名.
对于跋涉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的我国高等教育,这是喜讯和曙光,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我们的信心.
当然,排行榜只是评价高校的参照系之一,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能盲目乐观.
是否跻身世界一流,还要看世界美誉度、社会公信力,还要看所育人才、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我国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从"211工程"算起,已逾20年,从"985工程"开始,也已经17年.
在此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高校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现在,需要正视并研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静"与"动",即"变"与"不变".
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国家持续支持、统筹推进的方向和政策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
基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因素,"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作为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和"基本盘"没有变.
以学科为突破点的策略没有变.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以重点学科为基础,深入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在"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中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从而助推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继续重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在非"211工程"学校中,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以及行业特色学科.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也需要一些积极的变革.
那么,"变"体现在哪里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看,动态管理、分类引导不容忽视;从大学自身看,应该进一步理清并强化优势学科.
动态管理可以促进竞争、促进高校争创一流.
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利于淡化身份,强化特色,从而提高我国大学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
近日,我国一些著名大学公布的2014年度决算情况表明,有的高校已经进入"百亿俱乐部",其投入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在办学条件、投入及经费得到比较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政府理应加强高校的产出效益监管,尤其应该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
环顾世界一流大学,既有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也有突出主干学科及强势学科的特色鲜明型大学.
分类引导不同类型的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应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
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好"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分别立足本校的学科类型和特色,面向世界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发有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否大胆设想一下,作为高等教育一个类型的职业技《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4术院校,能否也树立世界一流的远大目标毕竟,我们多年来已经建设了百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
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一流学科无疑具有带动作用.
对此,大学自身该有积极变革的强烈意识.
综合性的牛津、剑桥、哈佛大学拥有遥遥领先的文、法、医等学科,麻省理工学院的工学学科、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科、耶鲁大学的文学和艺术学科,其一流水平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公认.
鉴于此,我国高校怎样进一步凝练并强化自己的强势、优势、特色学科怎样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凝聚一流教研团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怎样适应竞争淘汰机制这些需要我们以改革思维和行动主动应对.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要认清任重道远,又要加快步伐,坚持变与不变,找准突破点,也许可以尽早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摘自2015-10-22《科学网电子杂志》)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大学就是让你去发现自己大学是什么许智宏老校长常把大学比作百花园,把同学比作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
一所好的大学就是要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恰当的养分",让大家不受干扰、不受压抑、自由发展、茁壮成长.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上也刻有"认识自己(Learntoknowyourself)",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大学,就是让你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选择未来将成为怎样的人"的地方.
在北大,你可以领略各领域最优秀学者老师的言传身教,选择启迪心智的课程、聆听深邃前沿的讲座、投身洞察社会的实践、倾情探索未知的研究、参与拓展视野的国际交流、沉浸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所有这些都将是你成长的养分和创造力的源泉.
三十多年前,瑞典的哥德堡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但事先并没有告知阅读的目的.
在事后访谈中他们发现,一些学生会在阅读中尽可能寻找可供记忆的事实、单词,努力猜测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为考试做好准备;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去挖掘和思考文章背后更深的含义,试图与已有知识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质疑文中的事实、推理和观点,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催促他们随时随地进行智力的探险.
考试和文凭只是检验教育效果的一种方式,并非教育的终极目的.
过度关注考试,会使人沉迷于分数、奖励、名气这些虚荣和诱惑中,禁锢你的好奇心.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5大学,应当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自我发现之旅,追随你的好奇心,以继承、批判、创新去丰富自己,去探索奥秘,去挑战自我的极限;大学,应当是一个启迪智慧的自我发现之旅,倾听并追随自己的仁厚之心,摈弃骄傲与狂躁,学习倾听、学习分享、学习选择、学习放弃、学习如何变得更加聪明,也要学习难得糊涂;大学,就是要不断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才华、禀赋,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是一个为未来做准备的过程,是发现自己,雕塑自我的过程.
或许你觉得,现在选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并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这不要紧.
北京大学中的良师益友、设备条件和宽松氛围,将为你的志趣提供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
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学习,会帮助你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这些经历都将使你受益终生.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5.
9.
15)中外校长热议世界一流大学标准"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时代在变化,大学有什么样的新使命……近日在天津大学举办的"2015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议",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顶尖教育专家,围绕"大学的精神与使命"主题,分别对"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大学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治理创新"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论坛中,"大学排行榜"成为中外大学校长们绕不开的话题.
到底什么才是"世界一流"大学是规模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是所获得的资金支持还是大学排行榜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我们的大学一定不要在"争创一流"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要有"定力",有洞察力,要对自己的发展很有信心,有意志力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长期努力.
美国莱斯大学校长DavidLeebron则认为,追求排名只会让越来越多大学趋同,并忘记自己的特质.
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大学排名还是学校规模,都不是大学精神的一部分.
"一所好的大学,其实你不用去看什么排名,你只要进去和老师、学生去谈一谈,听一听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问题、想什么问题,你就知道这所学校是不是世界一流了.
"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的眼中,"世界一流"的大学是面对未来,引领未来的.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认为,较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6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和学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教授们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
而在中国,大学与社会紧密结合,把知识创造和服务国家有机统一,应该是大学的价值目标和创建世界一流的必然路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最关键的要素,是要提高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方法,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聚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科研团队交流与合作,在对真理的争论中,在与世界的竞争中,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0.
12)屠呦呦获诺奖带来什么启示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引来一片叫好声,但也有不同声音出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屠呦呦获奖给出怎样的启示本期刊发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国家实力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提高国民素养当然重要,但国家实力还是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否则中国永远只能仿制别人或者充当让别国的"第一"获得无限放大机会的默默无闻者.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一个造福众生的发现,而发现者是一位中国人.
其实,屠呦呦获奖不是第一次,在2011年她就获得了国际医学大奖.
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这位杰出女性,这是国际地位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医学大奖.
所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说明国际科学界对她的再次确认.
毋庸讳言,屠呦呦获奖在国内有多种声音,所以才有国际认可和国内未认可之间的反差.
这里我们无意对之评价,因为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给出的三条标准说明了一切:谁第一个找到青蒿谁第一个提炼出抑制率100%的青蒿素谁第一个运用于临床学界认可屠呦呦.
拉斯克奖评委会提出的这三个标准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即追问"从茫茫物质世界中,将特定物质中的特定成分提取出来,导向特定的疾病靶标",这三个环节的第一个完成者是谁在研发新药青蒿素的三个关键点上,屠呦呦都是"第《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7一人",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拉奖还是诺奖,授予她实在是天经地义.
当然,在举国体制背景下研制成功的青蒿素,归之于屠呦呦一个人,难免让许多人心情复杂:整个新药研制过程何其复杂,各路人马谁不是全力以赴,从发现青蒿到制成新药,岂是任何一个人能独自承担下来的如此想法在常理上,都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对照国际评奖的标准,却都是毫无道理的:科技评奖当然关注效果,因为科学的使命就是改进人类生存状况,没有效果,奖励什么但科技评奖又不仅仅关注效果.
效果是前提,谁第一个找到这条通向成功的道路,才是评奖的聚焦点.
科技界从来不抹杀科学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贡献,所以有"站在巨人肩上"的说法,但更重视第一人的作用也是实情.
这不是评奖委员会诸公的个人偏好,而是科学发现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意味着没有方向,实现从无到有,首要突破的就是"有",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起点.
数学界何以有那么多猜想,而证明猜想者无论多么富有创见,都无法同猜想者相提并论,因为证明猜想者永远只是在猜想提出的方向上努力.
没有猜想,他们都不知道该作何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最早发现方向者就是1,没有后来者持续努力,1可能永远只是1.
相对这个1,后来者如同无数个0,他们能成十倍、百倍地使1增值,但没有这个1,所有后来者只是0,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徒劳.
当年美国和中国同时开展抗疟药研制竞赛,美国科研和财政实力远胜于中国,据说一共测试了数十万种植物和矿物,但就是因为缺少屠呦呦这样成功找到青蒿的"第一人",所有努力终成泡影.
就此而论,诺奖奖励的就是这个1,所有0不是没有贡献,只是因为有了1,他们的努力才成为贡献.
把这个道理用到教育上来,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教育必须关注这个1的培养.
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保证每个人的健康发展当然重要,绝对不可掉以轻心,但国家实力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否则中国永远只能仿制别人或者充当让别国的"第一"获得无限放大机会的默默无闻者.
既然这不是大国的逻辑,那么中国教育必须加倍努力,实现为国家造就"第一人"的神圣使命.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8)借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互联网思维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一个高频词.
然而笔者发现目前除了慕课外,在高等教育领域和互联网思维相关的话题与创意非常少.
笔者固然觉得大学本身应该面对外界的尘嚣要保持相当的超然与独立性,但也不妨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8动借鉴一些新鲜词汇给自己来点头脑风暴式的遐想,说不定会产生一两个真具有可行性的创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何谓互联网思维通过查阅网络,笔者发现,很多人都试图对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与特点进行论述.
总结不同人的论述,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主要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人们采取开放与跨界的心态对原有事物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维方式.
笔者认为起码可以在以下方面借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一,开放高校的数据.
据一项2014年的研究揭示,开放数据目前每年给20国集团(G20)带来2.
6万亿美元的收入,包括教育、运输、消费品等方方面面.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数据开放程度非常低.
一方面,高校对外界进行数据开放非常谨慎;另外一方面,甚至在同一高校的不同部门,数据都做不到开放.
这就导致了高校作为社会上最重要的研究重镇,却缺乏高质量的数据去研究自身的种种规律.
笔者强烈建议高校在自身内部建立起数据开放体系,可以先从学生数据做起.
比如,给每个学生建立起数据账户,在学生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他们各方面的学习与生活信息,时间跨度从招生(包括入学前的笔试、面试)到入学,从在校到毕业,甚至持续追踪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
通过建立全覆盖的学生数据账户,高校可以对自己的学生与校友进行各方面的大数据分析,获得学生培养的众多规律,进而指导高校以及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招生、教学、后勤、学生工作、就业指导以及校友工作等.
高校还可以开放自身的教师数据,让外界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老师、都在做哪方面的研究,这样会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合作,更为重要的是会有助于教师在不同高校的流动.
而一旦教师能够在高校间流动起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很多改革难点比如人事制度改革将迎刃而解.
其二,跨界培养高素质人才.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动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发展.
而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发展经常受人诟病的是高校与产业界培养的脱节.
互联网思维正是强调跨界.
因此利用互联网的跨界思维可以解决目前专业学位发展的重大瓶颈.
高校在专业学位的培养上,可以主动拆除大学的围墙,欢迎甚至鼓励产业界对高等教育的渗透,实现高校和产业界对专业学位的协同培养,甚至可以大方地让产业界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力军.
因为产业界对于人才需求的敏锐性最高,拥有的专业知识也是最新的,在培养就业导向的高素质人才上具有多方面的先天优势.
其三,实现科研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现在高校科研、专利的转化率低受《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09到了社会的诟病,而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零距离.
因此,完全可以借用互联网思维,建立起网络或者平台,实现高校科研人员与产业界的零距离.
一方面让产业界知道高校教师在从事哪些方面的研究,调整自己的产业方向;另一方面,让高校知道产业界具体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有哪些,进而调整自己的科研领域.
一旦通过网络化、平台化实现科研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相信高校的筹资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四,通过众筹方式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筹措经费.
众筹是指一种向所有人群募资以支持发起人或发起组织的筹资方式.
众筹具有门槛低、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巨额的经费,因此即使是富如哈佛、耶鲁等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也常常抱怨缺钱,也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去化缘、筹款.
如果使用众筹方式,让高校的教师、院系、项目直接面向社会中所有感兴趣的人群筹款,那么高校的运行效率会提高很多.
因为这样的话,很多项目从创意的提出到获得经费启动的进程将大大缩短.
而社会大众也能因为项目运行效率的提高而获益.
其五,通过用户体验改进教学.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通了多门在线课程,并且向自己的学生和公众开放.
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这种通过网络提供在线课程还更多是聚焦在提供课程本身,对于收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还做得很不够.
因此,笔者强烈建议高校应该好好挖掘这个宝藏,让更多的学习用户不单成为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可能会有读者批评我说上述言论都是概念的炒作,可行性不高,毕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笔者也深知要实现上述提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在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中,高校不妨也大胆创新,充分借用互联网思维,调动社会各界的资源为我所用,实现高等教育与各利益相关方(包括学生、家长、企业、产业界、社会、政府等等)的协同发展.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08)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均排在世界第4位,科技论文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科技论文不拼数量拼质量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更多的科研论文的发表和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5《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0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均排在世界第4位,我国科技论文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58.
11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共被引用1287.
60万次,与2014年统计时比较,被引用量增加了24.
2%.
我国有19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比上一年度统计时又增加了3个学科领域,其中农业科学、化学等7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
"在当前的科技评价中,科技论文作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系统总结和理论结晶,仍然是衡量创新活动特别是基础研究活动的主要指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潘云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已具备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的能力"大科学"研究一般来说是指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实验设备复杂、研究目标宏大等特点的研究活动,是显示各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通过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大科学计划,中国与美、欧、日、俄等开展平等合作,为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作出了贡献.
"随着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已具备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的能力.
"潘云涛说.
2014年,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0人、合作机构多于150个的论文共有161篇.
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多于30个的论文共计411篇,涉及高能物理、气象和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潘云涛坦言,"总体来看,在'大科学'的研究领域中,以中国科研人员为第一作者的国际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占所有论文的比例仍较低.
"淡化论文数量,重视论文质量SCI数据库2014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76.
63万篇,收入中国科技论文26.
35万篇,中国连续六年排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的14.
9%.
排在第1位的美国,其论文数量为48.
66万篇,是我国的1.
8倍.
对于我国论文数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2位,潘云涛用"筑牢"这个词来形容,但她同时表示,"我们统计的时候越来越看重论文的质量,也就是关注论文被转载和引用的情况,论文数量本身越来越淡化.
"潘云涛用了三个"4"来证明中国论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4位,数量增加位次不变;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4位,位次不变,份额提高;国际热点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4位,位次保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1稳定.
统计显示,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8.
14次,比上年度统计时提高了7.
5%,而世界平均值为11.
29次每篇.
"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虽与世界平均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
"潘云涛说.
多个领域"表现不俗"若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的论文.
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一次公布了这一指标统计结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表现不俗的论文为91389篇,占论文总数的38.
9%,较2013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其中96%是原创论文,4%是述评类文章.
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学科表现不俗的论文数量最多.
"为了促进我国论文发展模式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有必要对论文的质量或影响力进行评估.
"潘云涛说,2007年首次发布我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后,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反响,"本年度我们在以往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论文评定指标,力求客观、公平、公正、准确.
"据介绍,2014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论文均来自于2014年表现不俗的论文,这样就保证了论文的领先性和学科中的相对优势.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0.
28)新常态下的教育质量观从外在走向内涵教育质量是当下校长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它的理解反映着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愿望.
当中国社会的发展迈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新时期,这种发展诉求的变化,推动着对发展的理解呈现出丰富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新特征.
说到底,就是赋予其更多内在的规定性,更为凸显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用关注内在教育质量提升的发展观来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学校发展也应遵循注重学生内在发展的走向.
怎样理解内在教育质量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朝着两个方向:一个是追求自然的向外取向,是工具——社会本体的取向;另一个是追求内在自然的向内取向,那就是情感——人为本体的取向.
在这个本体中突出了"情感",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联,这种关联就是生命的体现,就是存在.
但我们很长时间遗忘了:教育作为人的一项实践活动,我们只关注教书而遗忘掉了育《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2人,特别是忽视了教育是促进人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
因此,内在教育质量强调教育是使学生个体在处理好与自我、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中,获得作为人的本质发展,从而理解自己个人的价值,关心和关爱他人,建立和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形成亲社会的行为,有效地处理自身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从而获得自信心与交往能力,解决发展中所面对的人性问题.
在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基于内在教育质量关照下的学校发展,需校长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树立对人的正确认识,需要从"认识论"的视角转换到"存在论"的视角.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人发展的理解更多的是基于认识论的意义——人首先是一个认识着、抽象地思维着的东西,人的认识是第一性的,而欲求和意志是第二性的,因此评判教育的质量主要是基于人的理性能力的构建.
但存在论则是从"整体人"的观念,基于对"人"的整体性观念建构,对人的发展进行重新探索,以"人"的方式还原人作为人的本来面目,因而所构建的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是人性的发展.
第二,树立对教育的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塑造人"到"生成人".
基于人的"整体"发展观念,对教育内涵需要重新阐释.
在"人"的整体性观念视野下,对教育的认识要发生从工具到意义、从实体到关系、从塑造人到生成人的转变,要把教育理解成这样的活动——在人与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中,促进人自我发展与完善、不断获得作为人的本质的发展.
第三,树立对学校发展的正确认识:对学校发展的诉求要从"数量"转换到"质量",对学校发展的评价不能再以升学率的提高来等同于学校的全面进步,再把学生分数的获得等同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能被演变为以获利的技能为目的的"盈利教育",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只以学业成绩提升为核心,这会导致学校只重视与学业成绩相关的课程,注重测量与智商有关的能力,而忽视了人发展的丰富性,导致教育中产生日益压抑人性发展的行为.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9)"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校园舆情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晚上,一则反映"学校五四大道与有训路交界处原始山林被砍"的消息在南昌大学校内各微信圈、QQ群中迅速传播:"原以为这些原生土著大树,劫后余生可以陪伴和目送不老的青春,可以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哪知校园之大,竟无其立足之地"《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3校领导也陆续收到教工的邮件,教职工中掀起了呼吁学校保护自然环境、决策信息公开、保障师生员工知情权监督权等一边倒的舆情态势.
舆情发生后,我校党委宣传部迅速通知基建、保卫和后保部,了解情况,同时派人到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此时,我和校长周创兵虽均在外学习,也心系舆情,积极推动,把握主动.
一是责成基建部门第一时间形成情况说明并挂学校办公网,做好解释工作;二是要求宣传部利用各类校内传播平台监测舆情发展态势,并利用双休日跟踪、整理出舆情反馈材料;三是18日(周日)晚上,校长周创兵撰写了《我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点赞》的文章,其中谈到:"师生的爱校情怀、直言勇气和担当精神,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和建设'大美、大爱、大气'校园的进程中,尤其需要这种主人翁意识.
"19日一早,该文就刊发在学校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教职工微信圈立刻热传,一个多小时,迅速获得了2000(不含移动端点击率)、4565、6533的点击率,该场风波很快就平缓下来.
当前,网络和新媒体发展深刻改变着世界、社会和高校舆论格局,已成为国家治国理政和高校办学育人的重要工具,网络舆情和舆论引导工作日渐成为高校宣传部的主要任务和难点工作之一.
2013年至今,南昌大学在"5.
12"交通事故、大二学生因贫欲退学、"12.
1"坠楼事件等系列突发校园舆情事件的处置实践中,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方法,较好把握了校园舆情工作的主导权,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具体如下:有较为成熟的校园网络舆情处置理念.
面对互联网这个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最大变量",我们经充分调研、论证,在系列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实践基础上,逐步凝聚形成了"主动发声、化危为机、精细管理"的网络舆情工作理念.
"主动发声"即舆情工作者要将"主动"和"发声"作为工作常态.
"化危为机"即一方面涉事单位要迅速控制事态,快速、客观地向宣传部报告、提供舆情处置所需信息,另一方面宣传部门要秉承真诚沟通、速度第一、权威坦诚的原则,与涉事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主流媒体沟通,通过媒体发布,客观介绍情况,保证信息透明,获得理解信任.
"精细管理"即一方面宣传部要对舆情工作流程、制度办法,操作细化,值班日记做到日查日核,另一方面通过舆情处置,推动校内树立精细管理理念,管理工作更加以人为本接地气.
建成运行有效的校园舆情处置机制.
我们坚持"三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网络舆情监测联动机制.
一是创新舆情监测制度:建立了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值班、排查机制,跟踪即时信息,把握趋势苗头,改变被动接受模式.
二是创新舆情监测方式:建立了校园舆情预警机制,成立专门舆情监测《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4队伍,24小时全天候网络舆情监测值班,加强对涉校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及时预警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按程序迅速上报,及时提示并前期应对.
三是创新舆情引导反馈:实行重大舆情会商研判、联动反馈机制,积极引导有效应对舆情.
涉校舆情发生后,一般性舆情半小时内通知涉事单位;重大舆情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涉事单位,形成《舆情专报》,同时启动会商研判应急联动机制,报告上级部门、知会主流媒体,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涉事单位、舆情专家等联合会商研判.
建立校园网络舆情工作队伍.
我们创新团队建设,汇聚人才资源,先后建立了四支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小组.
学校舆情信息小组:以宣传部(新闻中心)处、科级干部为核心组建教工舆情小组,是学校网络舆情研判、分析、处置的主体力量.
基层党委宣传员队伍:以各基层党委宣传员为主,赋予校内宣传员舆情监测和处置职能.
学校舆情专家组:充分发挥学校综合性多学科优势,在新闻传播、心理、公共关系、哲学、法律等学科,遴选组建了一支理论深厚、素养全面、经验丰富的舆情专家组.
学生网评员:主要由学校官微学生工作小组和学校百度贴吧学生队伍骨干组成,成为学校新型舆情监测评论队伍.
初步打造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平台.
如何第一时间采集涉校舆情信息,建设科学高效的平台载体至关重要.
我们重点建设了三个平台:一是建设大数据舆情软件平台和24小时人工网监平台.
通过购买专业软件服务,建立由学生和教职工监测队伍共同组成的"网上评论员"QQ、微信工作群,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通过技术手段辅助人工收集,24小时不间断采集涉校舆情.
二是建设新媒体舆情发布平台.
通过建设和维护好南昌大学官方微博、微信、QQ群、新闻网移动客户端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校园舆情信息发布新平台,融合了网站、校报、广播电视、校园新媒体联盟、南昌大学移动客户端等媒介,实现网上网下互通互动,做到新媒体阵地扩展到哪里,舆情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三是建设学生社团互动平台.
开通网上信访、投诉建议的互动平台,高效互动,及时释疑解惑.
2013年来,通过对校内150余个部门及学生社团微博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对20余个有一定影响力微博加强了管理和指导.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2)"互联网+"进课堂步子别迈太大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加快推进,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在迎来重大历史发《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5展机遇.
教育部于今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和衔接,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利用国家已有系统开发相关应用.
这也意味着,传统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向第三方服务商敞开大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内一些在线教育企业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
不少在线教育企业争相与政府或公立学校合作,依托无线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推出各种在线教育产品.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省某市与一家在线教育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该市教育局宣布,将在全市所有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在线题库,老师和学生将通过在手机上使用题库,来完成课前预习、随堂测验和课后作业等教学任务.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均大致经历着"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教学变革"的过程,这是本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加快了"技术支持教与学"时代的到来.
从计算机到多媒体再到互联网,从"辅助教学"到"支撑学习",不仅体现着学习者地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也预示着信息技术的地位也逐渐从"工具"走向"环境".
互联网等新型技术不仅可以助力学习,也可以深度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现代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我们热衷于将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在教学变革中时,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技术作用的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互联网等新技术对教学变革的作用.
应该认识到,无论新技术如何扩张与发展,传统"口耳相传"的教育仍然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知识经验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很重要,而这种面对面的相互影响,是任何虚拟环境无法代替的.
此外,教育信息化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家长们是否理解和支持一线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何一刀切式的全面推进,是否真的有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这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们今天面临的中小学生,可以说是"数字化一代",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使用数字化设备.
他们更喜欢即时、有趣的学习方式,而非那种单纯"讲授"型教学.
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教与学.
教育除了要遵从学生学习规律,还要完成社会赋予的"引导和培养"功能,需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互联网+教育"无法代替的.
而教育过程中所固有的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亲密无间的生生关系,更是现代互联网技术无法替代的.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3)《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6以创业学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年来,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省2012届至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自主创业率分别达到4.
42%、4.
63%和5.
02%,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浙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探索,我们认识到,创业学院是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
今年我们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提出在2016年3月底前,全省普通高校普遍建立创业学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同时,选择若干所院校进行专科"2+1"、本科"3+1"(两年或3年分散在各学院,1年集中到创业学院)或专业硕士"4+2"(4年本科,两年专业硕士进创业学院)进行新型创新创业骨干人才培养试点.
2016年下半年将试点扩大到15所左右高校.
到2017年,全省建设30所左右示范性创业学院,形成10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
我们还就高校创业学院建设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与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统筹校内外资源、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对高校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建设好创业学院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拟定"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和"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作为推进创业学院建设工作的延伸和深化.
"创业导师培育工程"拟定到2020年,全省高校培育校内外创业导师5000人,每年结对创业大学生两万名.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确定每年培训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5万名,到2020年培训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30万名.
高校创业学院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需要有深厚的土壤和高校发展的支撑,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省在今后一段时间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推动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实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与我省现代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和支持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加强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按照需求导向、市场导向、产业导向,结合学校优势特色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
加快新设一批与我省七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紧密相关的专业.
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快培养紧缺急需专业人才.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7在浙江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相信能够取得比以往更好的成效.
我们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浙江高等教育在一些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12)高校创业教育着力何处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时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双创".
早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这些使面临诸多困难的高校创业教育,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无疑,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是时代呼唤,也是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然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要抓住"四个着力点",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着力于政府政策导向.
高校不是世外桃源,不是孤立于世的存在.
大学生创业,不可避免地受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政府政策导向、扶持方向和支持措施,均对大学生创业成败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政府政策导向,指导学生依此去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创业实效.
例如,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有哪些优惠政策,哪些领域创业更能得到政府支持等.
跟着政府政策导向走,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就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从而顺应潮流踏上成功之路.
着力于产业政策调整方向.
创业创新为什么是中国经济发展新一轮引擎因为只有具有创新特色的创业活动,才能开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传统制造业已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不断降低,已无法再担当引领经济增长的重任.
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能够引领信息时代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必定是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新科技和新信息技术等.
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向学生们讲解新兴产业的构成、内涵、特点,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这些行业,并为创业活动作好准备.
着力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
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来调节资源分配.
市场需要的,就有发展前景;市场不需要的,就会遭无情淘汰.
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明白当前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
例如,进入21世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8顺序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消费成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渠道,服务业也就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这样,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就可以考虑在服务业领域寻找创业机会.
着力于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优势.
当前大学生普遍社会阅历少,经验不丰富,但学习能力强,接收新信息快,敢于和善于创新,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特别是对于互联网技术有天生的应用能力.
所以,"互联网+",就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优势领域.
对大学生来说,要避免创业的失败,关键是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具有优势特长的行业.
高校创业教育,就必须充分激发大学生兴趣,让其在追寻自身兴趣的过程中发现机会,创造机会,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8)创新是创业灵魂专业是创新基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破解高校创业就业难题的指导性文件.
天津市以往在经济、科技等多领域先行先试,近年来也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天津市围绕"创新是创业的灵魂、专业是创新的基础"理念,突出"软创意+实技术"专业教育特色,强化政校企三方联动,形成了"一组织、两平台、三结合、四机制"的"1234"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组织,即成立由天津市教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天津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两平台,即创建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教育平台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推进学科专业协同、交叉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践平台则让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高校"众创空间"、各类研究基地、科技园等平台实现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多维发展.
三结合,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科研、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与专业结合突出交叉融合,天津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以科研引领创新,形成国家、市、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选树创业典型,以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创新精神在校园蔚然成风.
四机制,即形成师资、资金、管理和评价保障机制.
天津市重视高校教师《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19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建设,初步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资金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天津市高等学校综合投资规划予以支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各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列入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天津市高等教育在"十三五"综合投资规划中,将开展"五个一百工程"建设,即5年内建设100个"众创空间"、1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100门创新创业类精品课程、100个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同时,充分发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用,助推更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涌现.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9)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目前,我国高校依然沿袭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行政化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行政体系在高等教育的延伸.
行政化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于坚持高等学校办学方向、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维护高等院校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行政化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诸如办学自主权缺失、共享资源能力不足等.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定不清,院系办学自主性不强,也阻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
高校大部分学术事务仍主要由行政权力决定,学术委员会、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权力弱化,甚至沦落为"虚位"组织.
行政权力刚性主宰学校内部资源,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容易造成浪费.
长期以来,校、院、系之间等级分明,且权力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作为实际办学主体的院系,独立性和自主权过小,院系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影响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阻碍高等院校的特色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作为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需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全面、深入的综合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高校党委应坚持统揽全局,主动优化党委职能.
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0理".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高校党委应自觉优化党委职能,统筹全局、梯次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工作稳步前进,让所有办学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推动高校改革的创造性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优化高校党委职能绝不是党委职能的转移或弱化,而是要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方式、优化运行机制、促进领导工作科学化:从号召型领导向凝聚型领导转型;从指令型领导向协调型领导转型;从权力型领导向服务型领导转型;从经验型领导向学习型领导转型.
高校要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立善法于教育,则教育治.
依法治校与大学治理是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
高校须将法治理念贯穿大学管理和教育的全过程,牢固树立依法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高校自身应做到自主发展、自我约束,以大学章程建设为依托,着力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有效协调党委和行政的关系、学校和学院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心工作与后勤保障的关系等,提高行政效率和扩大校务公开,完善广大师生通过教代会、学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体系和机制,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系,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应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和环节,避免机构职能交叉、设置重叠、权限冲突,降低管理成本,精简管理层次,明确岗位职责,缩短工作流程,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真正体现大学治理的"无为而治".
要树立"学院办大学"的理念,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理顺校院两级关系.
高校强化基层学术自治也符合高校发展的内在逻辑,规范保障院系等基层学术组织的自治权是激发学术活力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学科整合,提高管理效能.
高校要强化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必须依靠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才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围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人才队伍,应坚持引培并举,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师,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力量.
要探索教师岗位聘用制,《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1实行分类管理,以岗位职责任务为核心实行目标管理,以岗位标准为核心遴选评价人才.
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重点强化并充分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构建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多元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
高校要坚持办学国际化,走开放式发展道路.
高等院校应将国际化办学切实纳入学校综合改革发展大格局当中,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为契机,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端人才的目标,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在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大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的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最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教学与科研合作.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3)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在大学教育改革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这并不是新闻.
我国早在10年前就鼓励大学生创业了,可是政府部门和高校常年抓创业激励,却只激发出学生的创业梦想,而很少激励出成功的创业实践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一直在1%~2%之间,而创业成功率更低.
问题恰恰出在,抓大学生创业,只重视激励,却忽视根基.
试想,如果一名学生缺乏创业的能力和素养,纵有创业梦想和创业优惠政策又如何,无非两个结果,一是在选择创业时瞻前顾后,迈不出脚步,二是就算迈出脚步,在现实创业中也会由于经验缺乏、管理不善而以失败告终.
对于国家政策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公众感到忧虑:这会不会出现大学生盲目地去创业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确实可能存在有的学生在政策的鼓动下,没有做好准备盲目创业,这当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并不会为政策所动,真要投入创业时,他们还会掂量自己有多少能力再作出选择,现实也说明,选择休学创业的是极少数.
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如果大学生确实有好的项目,应该给予支持,包括资金扶持和咨询指导,引导他们创业走上正轨,而在没有好的项目之前,不能闭门造车,为创业而创业.
不能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特色,大学千校一面,学生千人一面,没有就业竞争能力.
当一个学生连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都很难时,希望他们自主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并给其他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是《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2不可能的.
数据显示,52.
5%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没有熬过三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生创业的艰难.
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资金、人脉关系、不公平环境等,但不能排除学生自身能力的因素.
不容否认,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会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创业,但是要实现高创业率、高成功率,必须从根本上对大学办学和教育进行改革.
首先,必须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自主开设学科、专业、课程,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
其次,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应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师资、学习时间,如果学生有选择权,那么就不存在休学创业的说法,学生可以在求学过程中,自主确定学习时间,花一段时间去体验社会,感受创业.
再次,对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评价,不能以他们在高新技术领域创业就赞扬,而在传统行业创业就冷嘲热讽.
在任何行业领域都需要创业者,这才是大众创业.
与政府给大学生创业出台优惠政策相比,给学校自主办学空间,培养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让学生自主、多元选择成才路更为重要.
而这就要求政府放权,换言之,政府部门减少对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的干扰,才是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土壤.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0.
9)毕业论文查重遭遇技术博弈近年来,各高校开始引入论文检测技术,对论文进行查重,希望以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指数".
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规范学术行为,如何让技术服务于学术诚信的提升,成了高校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部分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因质量低下,广受诟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范笑仙说,"高校学生学术论文质量不高,高校应该反思监管机制".
范笑仙认为,要提高学术诚信,必须对学术成果进行监管,多措并举,从单独依靠道德约束向道德约束、监督惩处并重转变.
2010年,全国高校开始陆续引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论文质量.
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原副馆长叶艳鸣表示,通过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学生可以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进行一些自我修正.
先进的技术工具并不是一把砍向学术不端的"大刀",而是助推学术创新的一面"镜子"和提升学术质量的"催化剂".
"质量监控也面临技术的博弈.
"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马力说,在高校普遍引入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反检测系统的产业链.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主《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3任刘凤翔认为,论文检测系统为高校在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把关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
但论文检测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最关键的还是过程管理.
检测结果出来以后,概念、管理制度应该跟上.
成都理工大学在论文检测的基础上,去年开始推行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本科生毕业论文从开题到最后成稿以及评审、打分,均在这个系统中完成.
"技术只能填补检测空白,高校要做的仍是学术道德建设和加强依法治教.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王刚夫说,真正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提高高校学术质量,还应在法律层面和教育层面上多做努力.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6.
6)学校管理该谁说了算当前,社会巨变,科技进步,为中小学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
促进教育管理能力现代化,关注学校治理的法制化与规范化,建立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将有助于解决当前重学习、轻健康,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共性、轻个性等教育顽症.
所以,学校要实现管理创新.
而进行管理创新的起点,在于要关注到当前学校教育的六个转变.
一是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立德树人.
学校对学科的关注,不仅要关注学科的知识价值、能力培养价值,更要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
比如,以往学校教研都是以学科教研为中心,而今天同一学科的教师应该坐在一起,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研——以人为中心的教研,将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形成教育合力,产生新的育人能量和效果.
二是从过去单纯重管理转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并将之相统一.
过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要求多、协商少、支持少.
即使是学校管理层,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与投入也严重不足.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不仅要关注学校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除此还要关注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只有满足这些需求,让原来发展水平不一的教育,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由此,学校教育要跳出局限于学校内的传统框架,给师生更大的自主性,减少过程性干扰.
在学校层面,要适应社会,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尤其要发挥校代会、学生、家长乃至社区的作用;在家庭教育层面,不仅让家长更多参与育人过程,还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优化家庭环境;在社会层面,要帮助社区形成正能量,给学校教育创《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4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是从关注投入转向关注效益.
当前不少教育举措重投入轻产出,从投入到产出,没有系统分析,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的投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包括学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应有的负面投入;对产出的分析,更多关注的是积极方面,并没有关注到积极方面的获得,是以多少消极的产出为代价.
学生的健康不能以牺牲教师、校长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为代价.
四是学校管理要学习企业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转变的经验.
在教育领域中,不少管理仍然是粗放式的.
教育设计环节非常多,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育人质量,而目前这些环节的标准都太不细致,远远不及一些行业对每项工作均有明确与细致要求的做法.
五是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型管理.
目前很多校长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管理培训,他们使用的都是在工作中领悟、观察、学习、交流、借鉴出来的管理方法,决策难免带有随意性,工作落实很难保证.
校长只有把科学方法用于管理,基于客观数据进行科学决策,而不是用行政权力说话,才更具公信力、权威性、继承性和可持续性.
六是从个人管理提升到学校系统领导力建设.
过去学校管理更多依靠学校少数人的管理,在学校层面,从校长到副校长,再到中层管理干部和教研室人员,并没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管理能力提升方案.
但事实上,学校管理要赢在中层,而不是赢在校长.
作为校长,如果能把所有副校长调动起来,把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起来,学校就具有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管理方面也就达到了更高的现代化水平.
今天,国家正在加强管理创新,为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学校进行管办评分离.
为此,政府必须给学校下放办学自主权,通过校长责任制,解决学校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校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评估,解决科学评价问题.
对学校管理既不能有过多的政府干预,也不能再让校长自己说了算.
(董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根据其在第四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上的报告整理而成)(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3)《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5靠自身努力是大学生良性就业根本之道大学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究竟是自身努力(人力资本)重要,还是父母的职业和家庭背景(家庭社会资本)重要,尽管属于老生常谈,却依然讨论热度不减.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统计学意义上说,家庭社会资本越丰厚,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越便利,就业交易成本越低廉,可选择的就业空间越大,就业质量越高.
但这是否意味着基于自身努力的人力资本就不重要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中,大学生就业取决于以其知识和技能存量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其就业市场的分割主要来源于个人素质及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反映了就业岗位对人力资本的客观要求.
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决定要素.
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就业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使得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时面临着不平等的就业环境和机会,这时家庭社会资本在成功就业中就愈发显得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和行业分割的局面将会逐步打破,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形成的人力资本在就业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靠自身的努力,而非父母的关系,将是大学生良性就业的根本之道.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15)提升学术质量需创新科研管理随着诺贝尔奖各奖项次第公布,有关科研评价的讨论再次引起舆论关注.
在强调质量和原创的年代,一流的学术单靠量化考核是难以催逼出来的,这或许是专家评议等举措日益受到青睐的缘由.
此外,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导向,其水平高下还应体现在能否为高端产品和创新人才的涌现提供激励的氛围.
在此,好的评价指标应能显示评价对象努力的方向.
事实上,在科研领域,要求研究具有真兴趣和精益求精而不是为了考核,要求评价能够"基于学术优劣而不是靠关系"的呼声一直不断.
不良的制度流程让资源流向了低端,这也减损了学人向高质量学术看齐的动力.
当资源配置出现凹陷,仅靠道德来救场是远远不够的,还须通过管理创新使得资源配置切实向高端研发倾斜.
也正是在支持原创和精进学术方面,旧有的量化管理凸显了其短板.
有调《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6查显示约50%的科研人员认为所在单位科研创新激励的效果不佳,3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激励措施,但对创新的整体激励氛围尚未产生.
调查还显示,有63.
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合理,其中科研人员持这种看法的比例高达71.
1%.
接下来的问题是,何种制度激励和恰当的奖惩能促使"真兴趣和精益求精"的意愿成为学术共同体的诉求显而易见,重构以质量为中心的科研文化需要多方面的管理创新,这包括宽严相济的制度安排、开发以质量为中心的评价流程以及衡量成果水平的新标准等等.
这一深化改革单靠行政职能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科研、规划以及财政的多方参与.
就学术共同体而言,遏制浮躁除了正心和查处学术不端外,在构建向高质量学术看齐的制度和评价流程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行政和科研规划而言,在汇总立项结项数量、组织评审之外,需要搞好量化与专家评议的平衡.
在财政支持方面,需要多想想如何打通科研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包括在经费使用上简化程序、增加智力投入和自主支配的份额等等.
综上所述,宏观激励需要一系列实施细节包括恰当的奖惩才能落到实处.
无论是强调制度改革、宽严并举、多层次评价还是多方参与,其关键还是要理顺管理目标和实施流程之间的关系.
这也就是说,在宏观科研投入继续加大的同时,在微观驱动上应能促使那些"不匆忙发表成果"和讲求质量的努力能得到制度激励.
在这样的向高质量学术看齐的秩序和氛围中,大幅减少学术垃圾也即可观的质量提升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0.
20)缩减"兼职博导",大学要有骨气不"媚官"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改革方案称,人大将严控包括官员、企业家在内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并缩减了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
"注水"严重的"在职博士、兼职博导",对其进行严控缩减,当然非常必要.
但问题是,仅靠诸如"控制在10%以下"之类措施,是否就足以避免不合格"在职博士、兼职博导"泛滥许多官员之所以热衷于这样的头衔,一个重要土壤环境在于,在"文凭至上、学历崇拜"的官员考核评价体制下,他们需要这样做.
大学不应消极等待来自上层的改革,也应该有自己的品格和骨气.
大学也坚守学术本位,停止以"博导"等头衔与一些官员进行资源置换,以学术注水而向一些学术一般的官员献媚.
(原载《新京报》2015.
6.
26)《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7招研少了好"学苗"中西部高校如何应对磨破了嘴皮,开出了奖学金、提前进实验室等一系列优惠条件,陈锋还是没能说动一心想走的学生.
这位西部某重点高校博导只能提笔给学生写下"保研推荐信".
这是今年第六个找他写推荐信的学生.
陈锋心里五味杂陈:"弟子学业有成,有了在更高层次高校求学的机会,我当然高兴.
可原来的保研政策还分校内推荐和校外推荐,能保送的学生中,大约20%选择保外,剩下80%会留在本校,我还能发现不少科研的苗子.
从去年开始,政策全放开了,不再分保内保外,好学生走了太多.
"每年十月前后的保研季演化成了白热化的"掐尖"大战.
2014年7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规定推荐高校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
而此前各校的保送名额分为校内留用和校外推荐两类,只规定"校外推荐不能少于20%".
某西部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校今年拿到保研资格的学生中,近80%选择离开.
而据他了解,其他中西部兄弟院校,在这方面"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让生源自由流动,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办法.
而另一方面,当行政约束的"保驾护航"不再存在,学校要怎样改变又该用什么留住好学生从"围追堵截"到软磨硬泡王琼是西南某大学的辅导员,从去年开始,她的工作单上多了"季节性"的一项:从5、6月份开始,轮番找大三尖子生谈话,摸清"动向".
"我很理解这些学生的选择,但这是学院的'硬性任务'.
"如今,班主任、辅导员轮番上阵,尽可能地留住优质生源,已是不少中西部高校的通行做法.
在"实战"中,王琼总结出一套经验:"先从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读研规划,再时不时透露一些留校读研的'内幕优势',顺便普及一下之前师兄师姐外推的'悲催'经历.
我还加了他们的微信和QQ,从他们的状态或者同学对谈中探寻蛛丝马迹,掌握动向.
"但一次次"交手"下来,王琼有着和陈锋一样的无奈:"说得再好,学生们到头来还是都走了.
"保研新政出台前,有"校外推荐不能少于20%"的规定,王琼们根本不用下这么大力气软磨硬泡.
依靠行政手段"围追堵截",在各高校,尤其是不具备地域优势的中西部高校中已成共识,以往的研究生推免也由此滋生出不少乱《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8象.
"哪有学校愿意把自己的好学生交流出去呢所以每年外推名额都卡在20%的及格线上.
"西部某"985"高校研究生院老师刘兰说.
"当年,我们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只能在'内保'与'外推'间二选一.
我本来想要选择'外推'冲一冲,结果从老师、爸妈到舍友都劝我放弃,轮番轰炸下,我投降了.
"西部某高校在读硕士张静至今遗憾.
可失去了行政命令的"保驾护航",无论是"围追堵截",还是软磨硬泡,中西部高校"留人"成效不佳.
"我们专业135名同学,4名同学拿到推免资格,大家都义无反顾全部选择了'外推'.
"西南某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王一川说.
"往年我们面试都是成批组织的.
可今年,只能来一个学生组织一场,生怕人家不来.
招生标准上,原来都要求英语必须过六级,现在连四级过没过都不敢要求了.
"刘兰替学校感到委屈,"没有地域优势、生源优势,还要服务西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现行机制下,相互矛盾的各种政策,也挤压掉了学校"休养生息"的空间.
"对政策导向我们是支持的.
只是想能不能别这么快,给我们一个缓冲的时间.
"私底下,刘兰和同事把保研新政称为"休克式疗法".
因为在人才加速流失后,她还要以日益凋敝的优质生源规模去应付教育部门的各项考核:"每年评价指标里就有明确的'生源质量'一项,必须写清楚招了多少'985'学校、'211'学校的学生.
而且这些评价直接涉及后续的经费拨付、学科点评估,长此下去,会恶性循环.
"政策补偿,杠杆调节在不损害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化解这样的人才困局"就保研新政来说,保证学生选择权和人才自由流动,是好的价值导向.
但放到中西部具体环境中,这就需要对生源受损方开出补偿政策.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认为,应尽快出台补偿政策,对现状进行杠杆调节:一是从外部,提高受损地区院校的学生奖助政策,二是从内部,逐步提升办学实力.
前不久,青海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上推出了一批举措.
从长远来讲,生源获益院校有义务扶持受损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奇认为,"阵痛期"应该会持续很久:"学校应该思考如何结合区位优势,办出特色.
比如在西部高校研究风沙防治、寒旱学、敦煌学等,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29培育母校忠诚度,也是当下中国高校需要补上的一课.
"在美国,如何保留学生,是各个大学都会下力气研究的课题.
他们会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就跟踪其成长,提前观察其有没有科研取向,由此将学生分成不同序列,并及时让最优秀的学生接触到最优秀的导师,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罗燕介绍,这种对学生的关注,有助于让其养成对母校浓郁的感情,即便以后去外校求学,也会选择在适当时机反哺母校,而不是简单的"一走了之".
"制度变革永远是一环套一环,当其中的一环被改进了,剩下的便不那么匹配,于是产生了进一步变革的需要.
"罗燕说,"在保障学生升学自主选择权之后,如何打造强大的西部研究型高校以服务于国家战略,是改进的下一步目标.
"(摘自2015-11-2《科学网电子杂志》)高校人才争夺战:重点院校与地方高校严重不对等人才争夺战登临高校国务院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人才强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人才资源已成为高校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拥有决定着高校的综合实力.
为此,高校纷纷出台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纳人才.
十多年过去了,中国高校人才引进呈现"马太效应":引进的学术型人才较多,应用型人才不够;重点院校人才集聚,地方高校人才紧缺,两者之间严重不对等.
此外,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审核把关不严、重引进、轻培养等问题.
激烈的竞争下,高校究竟该如何打好人才"攻坚战"研究型人才为主,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新世纪以来,各地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效仿国家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分别推出了地方的人才工程或引才计划.
如湖北的"楚天学者"计划、湖北百人计划,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其引才方向基本以研究型人才为主.
同时,高校虽然对引进人才的要求各自不同,但普遍偏向于做学术研究的人才.
记者查阅了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北大学、三峡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人才引进方案,发现引进人才的参考指标多以个人资历、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为主要引进依据.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0事实上,各高校现有的教师队伍以科研人才居多,缺少教学实践型人才,学科带头人则很少由应用型人才担任.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湖北楚天技能名师王路群认为,对于重点研究型大学这一态势无可厚非,而对于地方院校,大多数学校目前实施的引才方案与教师队伍现状总体上并不协调.
多数省属高校和地方性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存在较大需求.
2014年,湖北省开始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试点,其中一项硬性指标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须达到30%—50%,而试点的11所高校在这一项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一位转型高校董事长透露:"省里要求的是逐步将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加到50%以上,事实上我们去年刚达到30%.
"这一点在王路群那里得到了共鸣:"日本和美国有很多学者既是高校的名师,又是企业的高管和智囊,早已形成了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国内在这方面环境还很不成熟.
现实状况是学校缺乏实践教学的老师,企业需要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两者都很'饿'.
"这一现象在部分以文科专业为主的高校里也有体现.
湖北某师范院校物电学院近50名教师,在企业兼职或有过从业经历的仅17人.
该院领导对此感到很无奈:一方面该校正在准备转型,将来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教师任务重,无暇去企业学习.
校方解释称:"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量大,能经常在实验室里带团队的教师其实很少,他们不可能中断教学任务到企业去专门培养,事实上,部分教师不会做实验.
"面对竞争激烈的师资竞赛,各类高校会因自身条件的差异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
武汉大学教科院院长程斯辉认为,重点研究型大学在师资、平台、经费、学术氛围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有能力保证自己的优质人才不外流,当下最求贤若渴的是师资实力不够雄厚的省属普通院校和一些地方性院校.
"这两类院校都面临着缺乏高端科研人才和应用型教学人才的难题,高端科研人才引进来有助于帮助学校加强科研和师资能力建设,应用型教学人才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为学校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二者都很重要.
"对此,王路群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举例说,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由6校合并而成,原来的每一所学校都有1—2个特色专业和该专业的名师,合校后学校做得最成功的事情之一就是保留了原校的特色专业和师资队伍,那些专业至今仍然是湖北省的优质专业,留下的教师有的是湖北省的楚天技能名师,有的是该校学科带头人.
他认为,地方性院校需要的是符合《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1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重引进轻培养,人才价与值不对等如何算好人才引进账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注重学术梯队建设,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用好用活引进人才,既要待遇留人,更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真正做到按需引进、以用为本.
"但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缺乏规划,片面追求数量,审核程序不健全等问题.
为短时间内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些地方性高校只得走人才引进这条捷径,不切实际地模仿其他综合性高校争抢名气大的教师.
但这种方式引进的人才存在价与值不对等的风险.
一位此前在湖北省委组织部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普通院校而言,管理者在引进人才时存在对人才能力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看重人才的名气大过能力.
"申报上来的一些人,经我们查证,其科研成果并没有得到国际同行甚至国内学者的认可,只是在小范围内有所反响,一些高校领导觉得此人有点名气,就花大力气抢人.
"这种现象甚至延续到高校校内.
有的高校二级学院之间竞争也较为激烈,一旦引进某个特殊人才,学校的经费会向该院系倾斜.
学院领导为了获得科研项目和经费,橄榄枝专抛向头顶"光环"的人,以此作为要经费的借口,常常会上演哲学系的教授被文学系挖走,艺术系的教师被美术系挖走的怪事.
程斯辉分析:"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本身人才紧缺,往往要引进的都是学科带头人之类的骨干,校内在这个领域没有高水平的人才.
这就会有一个问题:你学校本身没有专家,谁有能力去对那些将要被引来的人才进行把关呢"即使存在价与值不匹配等风险,部分高校引进人才的决心和步伐都没有丝毫动摇.
前往任何一所高校采访,记者都可以看到一个个人才引进方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优惠政策,包括为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住房,建造实验室,提供科研启动资金等.
记者调查了湖北省五所高校,得知引进一个学科带头人的成本在100万元以上,引进一个学术带头人的成本约60万元—80万元,特殊人才的引进费用更高.
学校为引进人才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总体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高校只能压缩人才的培养资金投入,减少学校内部人员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容易挫伤原《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2有人才的积极性,造成内部人才外流.
由于一些人才只是被当作科研立项要经费的招牌,引进后学校领导不一定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和珍惜,导致高校对引进人才的内部环境营造不够,造成引进上轰轰烈烈,使用上轻描淡写.
程斯辉直接指出:"许多院校在引进的人才身上下注过高,一旦引进的人才名不副实或者工作上出现误差,都将给学校造成不小的损失,甚至得不偿失.
"资金、福利、岗位、平台……拿什么吸引优秀人才杨福家教授在《一流大学要大师、大楼和"大爱"》一文中写道:"发展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大学,离不开必需的资金投入,但这仅仅是最起码的外因和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产生学术大师的良好的研究环境.
"高校如何做好引进人才的服务和支撑工作又该用什么来留住这些好不容易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武汉大学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主要靠领导重视、校长书记带人服务等方式感情留人.
"没有机制保障,有的学校换了领导,前任领导苦心引来的人才不受重用,很快就有人才流失".
记者采访了多所高校的领导和人事处负责人,他们总结出了人才保障的四点共性:一靠平台,二靠环境,三靠感情,四靠资金.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尚钢表示,"要稳住人才,就须努力创造平台,让人才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大多数人才对环境看得最为重视,学校要根据这一特点建立机制和舞台,让人才留心.
"尚钢先后在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任职,他根据自己对两校人才流动的情况研究发现,人才所在院系内部管理好、学术氛围浓的,其引进力强,在人才稳定方面处于优势;反之,则流失多.
另外,高校引进人才的配套服务也至关重要.
每年,武汉纺织大学、三峡大学、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引进人才到校后的第一次会议都是由各校党委书记带队向各行政服务部门安排配套服务问题,主要是落实住房、看病、科研、财务报销的绿色通道.
尚钢和三峡大学校长何伟军均表示,根据工作经验,引进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才能、安心工作,除了取决于高校人才工作体制外,在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努力做好配套服务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留人方式.
武汉大学1/3以上的二级学院院长是海外招聘的.
他们是怎样留住这么多优质人才的呢《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3武汉大学人事处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打的是"组合拳":校领导定点跟踪联系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定"金字塔形"的人才引进体系;对引进的人才没有紧张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要求;对引进的人才实行平等、自由、互动的相处模式,给予充分尊重;生活上也有一些关照,比如实行"高干预约",即到该校校医院或附属医院就医时,特殊人才不用排队,实行专门预约;科研方面适度倾斜,如引进人才负责的项目国家经费未拨款到位,先从学校经费预支.
从国外来的人才,由于生活环境与国内差别较大,气候、文化、学术氛围和学术习惯的差异都是对用人单位的挑战.
武大人事处负责人介绍:"国外的学术研究大都是跨学科的,有留学背景的人才回国来做研究,常常要在好几个学院里寻求帮助,以前我们国家是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和评估机制的,武汉大学正在尝试多个学院合作的机制,以此探索海外归国人才回来后如何培养的问题.
"行政、教学、科研引进人才到底该怎样用国内机会多,工作条件与国外差距在缩小,这已是我国吸引人才回国的优势.
人才回来了,高校如何接住并最大程度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对此,不同类型的院校做法迥然不同.
王路群认为,地方院校使用人才首先要认清学校的优势所在,将最好的人才用在最关键的岗位.
对于特殊人才,在照顾全局的基础上可以量身定做岗位和使用方案,只要有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素质测评体系就可以保证人才潜能的发挥.
尚钢表示,省属高校应该坚持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做到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
他认为,普通院校无法与综合性院校比拼,只有以盘活现有人才为主.
"一方面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少而精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以巩固他们对学校的感情基础,做到外来人才和原有人才两不误才算用好.
"对于科研资源分配,武汉纺织大学的做法一直走在湖北省内高校前列.
该校实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除1名分管校领导外,其他校领导不进入校学术委员会.
开展科研时学校不行政命令团队,而是提倡自由组合做研究.
校方认为"这会要求学科带头人有魅力、有实力,其他老师才会心甘情愿跟着你,可以有效制约引进的人才发生教育乱象.
"很多部属高校对引进的人才没有细致的考核标准,只有一个阶段性考核.
比如,武汉大学就仅仅要求引进的人才在六年内出科研成果即可,平时只需要每年做一次学术报告.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4而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大学对引进的人才具有较详细的考核指标:"各类职责分别确定定性与定量积分考核标准,将绩效考核评估与教师的收入直接挂钩,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级的依据.
对聘期不能完成岗位目标职责的教师,调离教学科研岗位.
"何伟军认为,"普通院校生存压力更大,需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促成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
该校制定了《三峡大学岗位设置及校内津贴分配实施意见》,强调"以岗定薪、薪随岗变、薪随绩变",让有本事、有态度的人才受到重视,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摘自2015-10-26《科学网电子杂志》)高校教师的新"范进中举":没有青年基金难生存在高校的生态系统里,职称和项目也划出了"青椒"的人际圈子越早拿到青年基金,就越早起步,也就越有可能更早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在研究型大学,没有青年基金很难生存下去得知自己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基金"),任教于一所部属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胡峰(化名)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农业工程专业博士李明则发了一篇博文,《十年磨一剑,祝贺自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门为年轻科研人员设立的项目,要求男性申请人在35岁以下,女性在40岁以下.
近几年,在高校青年教师中,针对这一上限为30万元的研究资助项目,正在掀起一股"申青基热"的浪潮,青年基金越来越牵动着"青椒"(青年教师——记者注)的喜怒哀乐.
每年的6月到8月,青年基金的评审结果会陆续传出来,在科研人员聚集的网站小木虫和科学网上就会弥漫着一股"躁动的情绪",《青年基金决定了一个年轻高校教师的科研生涯!
》《评审青年科学基金中的问题与收获》《国家青年基金申请失败兼对中美科研不同的一些想法》这样的博文不断被置顶、热议,引发社会的关注.
今年8月,一篇题为《范进中举式的青基胜利》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作者称申请到青年基金后体会到了"范进中举式的喜悦",这种说法得到不少青椒的认同.
有人还将"中基金"和"中举"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都有一定的难《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5度,中了以后社会地位骤变,中了以后经济情况改善,中了以后人都比较癫狂.
申请基金和"中举"还有一点相似,就是成功之前往往会历经多次失败.
北京一所211高校的青年教师耿昊(化名)是在连续3年申请失败后,才在今年8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据统计,每年约有1万多人成功申请到青年基金,在成功者的身后,是三倍于这个群体的失利者.
"青椒"科研路上的第一桶金在与任职高校签订3年岗位目标时,上海青年教师张凯(化名)发现,申请青年基金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被明确列出.
这意味着,如果3年内他没有成功申请到青年基金,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又不尽如人意的话,学校有权将其调离科研岗位.
幸运的是,张凯在入校后第一年就"中标"了,但这已经是他博士毕业之后的第三次申请.
"青年基金是年轻人走上科研道路的第一桶金.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姜波(化名)说,"这对年轻人科研'开张'的意义重大.
"采访中,"第一桶金"作为青年基金的代称,被多位青年教师频频提及.
对于"青椒"来说,青年基金确实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
得知拿到青年基金后,张凯很兴奋:"起码后3年的经费不用操心了.
"张凯说,学校和上海市教委都对青年教师搞科研给予支持,分别为新教师提供3万元和5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但这笔钱并不经花".
张凯以自己为例,要置办药品和研究设备,几万元很容易就花出去了.
"有了青年基金,基本上需要的东西都可以去买,可以好好做科研.
"张凯说.
但更多的青年教师并没有来自校方和地方教委的科研启动经费,他们可依赖的,只有青年基金.
耿昊刚进入其所在高校某国家重点实验室时,只有两万元的实验室开放基金.
而他做的实验又非常"烧钱",开始他只能依托于其他老师的项目来做自己的研究.
但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任务,无法让他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像我们师范类院校,横向研究(指与企业合作的应用类研究——记者注)的经费很少,只能指望青年基金之类的纵向经费.
"胡峰说,"以前没有申请到项目,只能花课题组其他老师的钱,总感觉欠别人的.
"申请到青年基金后,胡峰才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此前,他在两三个研究方向之间纠结不定.
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之后,他决定在他的青基申请本子的方向上深入下去.
"轻易换研究方向,对以后申请基金,特别是申请重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记者注)和杰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记《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6者注)影响很大.
"他在小木虫论坛写道.
学校的热情,青椒的压力在准备申请书的3个月里,胡峰一直处于焦灼状态.
他一遍遍地修改,希望让本子更有可能获得评审专家的青睐.
"写到后面,感觉就像是在写八股文.
"胡峰说.
在写作的后期,精力不是花在研究本子的创新点上,而是在研究措辞上.
"不能让评审人觉得不舒服.
"他说.
"号称国内首次发现某某理论、有某某前景,这往往让人反感.
"而这也是"过来人"给他们的指导.
胡峰的压力和焦灼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
作为"青椒"科研"第一桶金"的青年基金,不只能让年轻人的科研生涯顺利"开张",还对和高校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项目申请、职称评定,影响重大.
在一些高校,如果讲师没有拿到青年基金,就无法评副教授职称.
申请到青年基金的第二年,胡峰顺利晋升为副教授.
而他的一位同事,因为申请青年基金屡有波折,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进一步申请"面上项目",都落后于他.
"面上项目"也是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资助项目,经费额度更大、申请难度也更高.
一般来说,申请其他国家级项目,都会要求申请人有主持过国家项目的经验.
胡峰说,按照学校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如果没有拿到青年基金,老师的绩效工资会少很多.
此外,在高校的生态系统里,职称和项目也划出了"青椒"的人际圈子.
胡峰认识的一位老师已经做了七八年讲师,虽然论文数量也不算少,但就是因为没有拿到青年基金,一直没能晋升副教授,学院领导对她也一直"爱搭不理".
今年,该教师成功申请下青年基金后,学院领导对她的态度"明显变得热情了".
在无锡一所高职院校任教的钱王欢申请到青年基金后,分院领导找他谈话,鼓励他继续深入研究,说实验场所和人员以及设备,都可以提要求.
"有了经费,我可以申请自己的实验室和办公地点了.
"钱王欢说.
耿昊则说,"在研究型大学,没有青年基金很难生存下去".
每到岁末年初,无论是985、211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都会召开全校性动员大会,鼓励青年教师申请青年基金.
有的学校还会举办预评审,请来成功申请到青年基金的教师和专家做评委,点评申请本子的细节、可行性,甚至还会为申请人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也有学校会特意找来具有基金评审资格的教授做点评,以增加"中标率".
从去年11月开始,张凯任职的高校就开始陆续举办申请青年基金的讲座和《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7分享会,张凯一场都没敢错过.
除此之外,学校的科研行政人员还会帮青年基金的申请者们收集资料、修改错别字,财务处专门帮忙审核基金申请书的经费预算.
前几年,胡峰所在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多申请科研基金,还专门拨出上千万元的奖励经费.
胡峰申请到青年基金后,校方还给了他5万元的奖励.
那几年,学校教师申请到的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创了新高.
但随着申请到的项目越来越多,学校的考评标准也会"水涨船高".
"没有项目就评不上职称,评不上职称就没有学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耿昊说.
不能承受的失败尽管成功申请到了青年基金,耿昊还是觉得研究经费捉襟见肘.
他做的研究需要到西藏采样,去一次的花费至少10多万元.
"青年基金的钱肯定不够.
"耿昊说,理想状态下,多做几次野外采样更能确保准确,但青年基金的预算限定只能做一次野外采样.
但对于那些申请失利的青年教师来说,耿昊的"梗"只是个"甜蜜的忧愁".
很多女性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后忙于结婚、生子,在科研上花的精力自然就少了,工作七八年,还没拿到青年基金.
没有青年基金就很难评上副教授,只能转岗成为实验员.
在一些青年教师看来,与女性申请者40岁的年龄红线相比,"低于35岁"这一年龄限制,对于男性申请者"可能更加残忍".
"有的博士刚工作就30出头了,如果再做两年博士后,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太多失败的机会.
"张凯说.
胡峰的一位同事是工作几年之后读的博士,重新参加工作后超过了青年基金的年龄限制,他只好直接申请"面上项目".
但在没有拿到青年基金的情况下,直接申请"面上项目",难度就更大了,压力也更大.
如今,这个老师已经40出头,但仍然只是讲师职称.
"在学院就不太受重视,自己也很郁闷.
"胡峰说.
胡峰回忆,与他同年申请青年基金的同事,得知失利后哭了两天,"比较优秀的教师,又很努力,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
压力不仅来自于职称和工资,对于追求学术成就的青年教师来说,申不到青年基金,就意味着其在科研的起步阶段就落后了.
与同行相比,越早拿到青年基金,就越早起步,也就越有可能更早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
胡峰说,如果一直拿不到青年基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中部地区某高校一青年教师在读博士期间就发表了影响因子很高的论文,《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8毕业后聘用学校对其寄予厚望,但他申请了3次青年基金,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失败,大家觉得情有可原;第二次,大家就对他的能力有点怀疑了;到第三次申请失败,他简直要崩溃了.
"他的同事说.
申请结果出来之前,这位老师几乎天天上"小木虫论坛"看关于青基的消息.
结果出来后,同事们都不敢跟他谈起青年基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申基金热"的背后,折射出目前的高校评价体系仍然是重科研轻教学,在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名青年教师表达了这一观点.
虽然很多高校一再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鼓励科研的"手"远比鼓励教学的"手"强有力得多,"有很多硬杠杠".
华东理工大学教师牛德超曾作为"香江学者"在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他发现,香港同行们并没有"赶快拿项目、赶快发文章"的紧迫感,而是可以更从容地做些研究.
"香港那边对论文、项目要求真的不高!
"牛德超感慨.
但在内地高校,如果一个老师几年都没有拿到项目或发表论文,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
"大陆高校人多、资源又少,大家会更急于求成,竞争压力大".
(摘自2015-10-12《科学网电子杂志》)【信息集粹】三十而立根深叶茂李克强与默克尔参观合肥学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0日上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参观了安徽合肥学院.
皖中十月,秋风飒飒.
两位总理的到来在校园引起轰动.
师生们挥舞着中德两国国旗,"总理好!
"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李克强和默克尔一道与青年学子们热情握手、亲切交流.
随后,两国总理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学院30周年的视频和图片展.
1984年,安徽省同德国下萨克森州建立中德第一对友好省州合作关系,双方决定共建合肥学院,开展应用型职业高等教育合作.
30年来,合肥学院同17所德国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中方1700多名教师、留学生赴德进修;德方300余名教师、600余名学生来华交流.
30年,合肥学院在中德交流不断扩大、合作不断深化中前行.
30年,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在改革中诞生,在开放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
李克强与默克尔同在场的中德两国专家、师生和校友代表互动交流,参观《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39了学生自己设计并已投入市场的产品,还兴致勃勃地品尝了中德两国学生合作酿制的啤酒.
李克强表示,三十而立.
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两国促进工业升级、深化互利合作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我和默克尔总理一致同意,在合肥学院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并将在其他有中德长期合作传统的大学建立教育合作示范基地,为中德企业合作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让中德友谊与合作更加根深叶茂.
李克强说,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我们愿借鉴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让"崇尚一技之长","不仅凭学历、更要靠能力"的理念成为社会风尚,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
0"战略对接,提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与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默克尔表示,我在这里亲身感受到中国青年学子的热情、勤奋和努力,对德中青年交流、教育合作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德方愿积极推动更多地方教育部门来华开展合作,鼓励德国企业参与和支持,让德中合作更加兴旺.
两国总理结束参观之际,在场师生纷纷簇拥过来合影留念.
两国总理几次走到学生中间同他们亲切交谈,沸腾的校园青春气息洋溢,真挚的欢呼此起彼伏,共同的希望将中德两国人民的友好更紧密相连.
国务委员杨晶参加活动.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31)中国各高校将设立新闻发言人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中国教育部网站3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设立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根据授权发布信息、阐述立场,发言人名单及工作机构联系方式要定期向社会公布.
意见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新闻发布、舆情监测、新媒体运行等工作.
推动培训常态化,提高教育领导干部媒介素养.
意见要求各地各校研究制定重要政策文件、规划方案时,要同步部署发布和解读工作.
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要广泛征求意见,出台后要深入解读相关背景、主要内容、落实举措.
要积极回应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凝聚共识.
要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对外发布,说明情况,表明态度,并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发布后续进展和调查处《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0理结果.
同时,意见规定各地各高校主要负责人是新闻发布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加快建立健全舆情搜集、报告、研判和应对机制,发生舆情的地方和高校是舆情处置的第一责任主体.
(原载《新华网》2015.
8.
31)我国高校将开设标准化专业方向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2015年世界标准日中国宣传周主题活动当天在清华大学举行.
在活动现场,国家标准委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合作的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标准化专业教育,加强标准化人才培训,推动标准化科研创新.
从今年起,清华大学将在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中开设标准化方向,这在我国高校中尚属首次.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我国标准化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标准技术专家超过4万名,但与标准化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亟须加强标准化学科建设,培养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清华大学在专业学位中开设标准化方向,将产生积极的带动与示范效应.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0.
15)四川:大学生创新创业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在四川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只要项目符合四川的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方向,且科技含量较高、产业化前景好,最高可获300万元的项目资助.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委组织部获悉,四川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团队)最高可获得300万元资助,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最高可获得50万元资助.
近年来,四川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从去年开始就对全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选并予以资金支持2015年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团队)及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正在评选,最终获选的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团队)将获得最低100万元、最高300万元项目资助,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将获得最低10万元、最高50万元资助.
四川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胡振凯介绍说:"2014年,已对首批8家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实施了项目资金资助.
今年预计将评选出15家左右的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团队).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0.
30)《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1合肥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主打学术牌"回母校参加多次校庆活动,今年的校庆感觉最温馨、最有学术味.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1987级校友、北京与君同泽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育清说.
不搞庆典、不设晚宴、主打学术文化牌、全校师生做主角,合肥工业大学在70周年校庆中坚持以传承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为主线,以学术文化为重点,以系列学术报告及讲座、学术交流、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庆祝活动坚持节俭不铺张,氛围渲染不高调,学术文化贯穿活动始末.
在校庆期间举办的30余场高水平学术论坛与讲座上,一大批学术精湛、心系母校的优秀校友从世界各地回到母校,走上讲坛,用瞄准学术最前沿的学术文化活动为广大师生搭建起高端学术交流的平台.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10)北大全球青年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国际文化节暨全球青年创新节期间,北京大学全球青年创新创业联盟正式成立.
联盟旨在打造一个属于青年人的国际化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帮助各国优秀青年创新领袖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产生高水平创新成果.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3)江苏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可获10万元补贴日前从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经过自主申报、县区初审、市级复核、投资机构和专家评审等环节,500个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入选的每个优秀创业项目可获省财政10万元一次性补贴,每个优秀创意项目可获1万元一次性补贴.
据了解,从今年起,江苏每年将遴选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潜在经济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好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此次公布的项目既有"智能短途代步工具研发生产与销售""船舶通信导航系列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等高科技项目,也有餐饮、宠物店等传统项目.
江苏鼓励和支持这些优秀创业项目进入各地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进行创业孵化,并在场地租金、税收、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减免.
同时,江苏要求各地健全和优化创业项目动态跟踪服务机制,指导入选项目及时录入江苏省创业服务综合平台,逐一跟踪落地实施情况,引导《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2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项目团队到创业基地接受服务.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6)全球最大校园创客空间在清华投入使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近日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该楼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李兆基博士捐资3亿元建设,是截至目前清华校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基坑最深的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大楼专门为校园创客提供了1650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
据了解,i.
Center创客空间将向各个院系、不同年级学生常态化开放创客空间、创意创新创业工作室、设计与制作工作室、跨学科课程研究室等.
据悉,除i.
Center外,还联合美院、机械学院、材料学院、汽车系、热能系、信息学院、经管学院等,并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针对新空间内部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反复探讨论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融合其中.
未来i.
Center将持续听取师生在使用中的意见,形成自我完善的机制,做成校园中最具吸引力的梦想实现基地.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0.
27)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沈阳签约,三方将合作组建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这将是我国985高校首个采用产学研合作体制的机器人学院.
根据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机器人及相关领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新途径,推进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瞄准科技前沿,为沈阳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机器人学院将采取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三方互聘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开展合作教学和人才培养,推进机器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明年起,学院将从东北大学相关学科中分流优秀的本科生,直接进入机器人学院学习,研究生拟于明年正式对外招生.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0.
12)《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3清华大学:面向全球推出504门慕课课程记者近日从清华大学获悉,截至目前,已有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9万名注册学习者选修学堂在线推出的504门慕课课程.
这个学习者及课程规模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运行两年来,选课人次已达267万,超过3万人获得清华大学慕课课程证书.
记者了解到,504门慕课中的108门由清华大学开发,其他课程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与机构以及edX慕课平台联盟成员高校,内容涵盖计算机、经济管理、理学、工程、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
据介绍,大规模、高水平的在线课程资源促进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并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逐渐探索出校内教学质量提升的新路径、新方法.
迄今,学堂在线为国内95个大专院校及机构搭建了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平台,并推进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9)华中师大要求课堂不及格率低于5%将复查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曾发布《关于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课程考试的通知》.
课堂总评成绩优秀率(90分及以上)高于20%或不及格率低于5%,老师被要求写"自查报告",由学院组织复查,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抽查——华中师范大学发布的这则通知,引发老师吐槽.
一些老师认为,学校制定这个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20%、5%没有科学依据;该规定未征求老师和学生的意见;选修课和必修课不能使用同一标准……华中师范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
10月16日,该校教务处回应澎湃新闻(www.
thepaper.
cn),全校3000多个课堂竟有2600多个课堂出现零不及格;学校制定这个规定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标准是校领导考察其他学校后所制定;老师们反弹较大,是因为理解存在误差.
此次只对课堂优秀率70%以上,零不及格的老师,要求写"自查报告(情况说明)".
老师:学校要求必须有"学渣""这是典型的行政干预学术.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明(化名)气冲冲《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4说.
王明讲,国庆节前,学院的教学秘书通知说,学校分析了上学期的成绩,发现该院有很多科没有学生不及格,不及格率低于教务处规定的5%;后来,教学秘书又通知说,总评成绩优秀率70%及以上和不及格率为零的科,任课老师需提交自查报告和相关材料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曾发布《关于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课程考试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课程,若总评成绩优秀率(90分及以上)高于20%或不及格率低于5%,由学院组织复查,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抽查.
此则规定出台后,校园内顿时"炸开了锅",不少同学为自己是否会成为那"5%"忧心忡忡,部分老师也对这一规定持反对态度.
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曾回应媒体称,学校此举是借鉴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理念,建立在"宽进严出"的管理基础上.
"提交成绩时,教学秘书竟然要用计算器算.
"王明说,上学期结束时,他向教学秘书提交成绩表,教学秘书用计算器算过后,发现没有达到学校的规定,要求他调整一下,被他拒绝.
"很多老师都拒绝修改成绩.
"王明认为,学生该是什么成绩就是什么成绩,强制设定一个规定,这样的成绩是否客观真实他理解学校的初衷是为了保证本科教育质量,但制定这个规定时,根本没有征求一线老师的意见,没有了解学生的想法,这两个数据制定有什么科学依据为什么不是6%或4.
5%"这个规定确实很扯.
"该校文科院系老师陈华(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的院系,也有不少老师被要求写自查报告,老师们颇有微词.
他也有一门课因为零不及格,被要求自查.
陈华说,有的课是选修课,考试时是开卷,学生怎么可能不及格,优秀率肯定会超过70%,学校对此一刀切,肯定不科学,"我的课堂合格率高,不可能去把别人拉下来吧".
多名老师告诉澎湃新闻,不会因为学校制定这个规定,就故意不让学生通过.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学秘书告诉澎湃新闻,该院大部分老师对这个要求感到不满意.
例如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课,一个课堂只有二十个人,学生基本都能达到要求,如果要求5%的不及格率,与教学理念也是不相符的.
学生们还要考教师资格证,如果这边(学校)过不了,又考过了教师资格证,是矛盾的.
"70%的优秀率,说明老师的评价要求确实低了点,这个老师有共识.
"上述教学秘书说,老师们对课堂不能零不及格的规定意见较大;该院课堂大部《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5分是选修课,以课程论文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一般都是对课程有兴趣的学生,才会来上课,考试成绩也相对好,做这个要求有些牵强.
老师写自查报告吐槽根据王明提供的一份统计表,澎湃新闻看到,该院有一半以上的老师需要写自查报告.
在该校某院系老师的QQ群内,澎湃新闻看到,老师们对此进行了激烈讨论.
有教学秘书对此事感到非常气愤.
有老师认为,如果每个课堂都要求5%的不合格率,对学生的毕业和就业都会造成影响;教务处是不是应该要求5%的学生不能毕业更有老师吐槽,应该在课堂安排几个黄牛,专门不及格来达到标准.
有院系负责人也表示,5%的标准很荒谬,老师们觉得学生能过关就给及格,成绩好就给优秀,如果判分无过不必紧张.
还有老师认为:让老师写自查报告,是一种侮辱.
"学校真该听一听老师们的心声.
"有院系负责人感叹.
因为无奈,有的老师随意写了写为何没有学生不及格;还有老师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来调侃学校的5%不及格标准;更有老师向澎湃新闻表示,要用繁体字,文言文来写自查报告,也让教务处头疼一下.
老师王涛(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初衷,他们能够理解.
因为现在大学老师们往往忙于科研、论文、职称,没有太多精力投入本科教学.
但学校拍脑袋定数据,并让老师自查,肯定无法得到老师认可.
教务处:及格率太高了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刘红办公桌上的电话,不时响起,有老师询问写自查报告一事.
"及格率高得不正常.
"刘红说,总评成绩优秀率(90分及以上)高于20%或不及格率低于5%这个规定,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
之前两个学期,学校只是对结果进行了公布,让老师们反思.
出台这个规定,确实未征求老师意见,是参照其他学校加校领导调研的结果.
刘红说,据统计,上学期全校3000多个课堂,有2600多个课堂竟然没有不及格的学生,不及格率只有1%多点,"这个结果是令人震惊的".
"学校并没有硬性规定学生总评成绩优秀率(90分及以上)不能高于20%或不及格率不能低于5%,只是要进行重点复查.
"刘红说,这一次优秀率确实有所下降,所以学校对课堂优秀率70%以上,零不及格的老师,要求写自查报告,后来感觉自查报告的字眼不对,就标注为"情况说明".
如果老师们平时《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6考勤、成绩、档案等记录齐全,就非常简单了.
刘红表示,确实有很多老师到教务处吐槽,还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上传下达时出现偏差,造成很多老师产生了误解,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老师按这个数据打分.
"有的老师那么怕自查,就是因为越界了.
"刘红说,学校将让学院组织复查,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抽查.
如果做得好的课堂,会对老师进行表扬;如果有问题,该按教学事故处理就按教学事故处理,该处罚的按规定处罚.
(摘自2015-10-16《科学网电子杂志》)河北经贸大学:重奖教师不看论文看教学质量近日,河北经贸大学王砚书等3名教师荣获学校首届本科教学"校长特别奖",除每人获3万元奖金外,他们同时还获得职称直推资格且职称高聘一级.
这3名教师的获奖,并不是靠学术论文的多少,而是全凭教学质量的高低.
当下,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对教师重科研奖励、轻教学业绩考核的状况.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启动了本科教学校长特别奖评选活动.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5年校本部学生评教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计算,遴选出各教学单位排名第一的教师作为参评人选.
在学生评议、督导组专家随机听课、试卷检查和对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料进行查阅的基础上,校长特别奖评选委员会依据参评教师的教学事迹报告、授课视频、督导组及学生评议结果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首届"校长特别奖"获得者.
"我们设立本科教学'校长特别奖',就是要给专心教学的好老师更多尊重和认可,鼓励一线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该校校长纪良纲说.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0.
29)天大计划组建120支科技创新"梦之队"10月2日,天津大学将迎来120年校庆.
校庆前夕,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天大日前发布了120个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给校庆送上了一份别样的"礼单".
天津大学两院院士叶声华、张春霆、王静康、余贻鑫及著名管理学家张维发布了问题.
这些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涉及材料、制造、能源、空天、海洋、生命等领域,是世界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是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问题、也是天津大学"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7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表示:"我们会把这些问题做实,计划组建120支科技创新'梦之队',打造若干实体交叉研究平台,探索机制创新的科研组织新模式,配套相应支持资金,培养和汇聚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
"主管科技工作的天大副校长元英进认为:"工科院校不仅能埋头苦干,也能制造浪漫,创造梦想.
120个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引领天大重走120年前的兴学强国之路,更将集中天大,乃至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拍一部科幻大片给世界看.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0.
12)哈工大:研究生面试全部"结构化"哈尔滨工业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改革.
结构化面试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考生们再也不用担忧"人情分""出身岐视""部分发挥失常"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和家长对于结构化面试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7.
2)南京大学举办"创客"校园会展10月11日,一个校园社会应用软件创新项目创业团队成员(前右)在展位旁向同学介绍项目特色.
当日,南京大学首届大学生创客会展暨众创招聘会在校园举行,众多学生创业团队进行项目展示,招纳新人.
这些创业团队拥有各自的创意项目或开展创新服务,涉及科技产品开发、互联网+、手机客户端、智能应用等领域.
(原载《科技日报》2015.
10.
13)北林大50万奖学金激励研究生创新10月19日,北京林业大学新一届校长奖学金评选揭晓.
10位优秀研究生脱颖而出,每人获得了5万元奖金.
据悉,这项奖学金是该校研究生的最高荣誉,自去年起开始每年评选一次.
每名研究生只能获一次.
本届获奖的10名研究生在学期间参编专著7部,主持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7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49篇、SSCI收录论文4篇.
人均获两项省部级(北京市)以上奖励;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作报告;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各级社团的骨干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宣读讲等公益活动.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
10.
22)《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8参与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完成首个静力试验培养大批优秀航空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力大飞机"中国造""国产大飞机来啦!
"今天,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历经7年的设计制造后,终于迎来首架客机的总装下线,揭开了神秘面纱.
值得一提的是,这架承载着中国人航空梦想的"中国制造"大飞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国产大飞机这一振兴民族的伟大工程中,南航承担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2008年以来,南航共承担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项目140多项,涉及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航电、制造、适航与管理等领域,其中不少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C919的研发之中.
其中最近的一项成果,是C919机舱将采用南航研制的"超细航空级玻璃棉"材料.
该成果由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陈照峰教授课题组历时4年研发完成,突破了10余项关键技术.
"这种航空级玻璃棉将贴覆于机舱内,用于机舱内的隔音和隔热保温.
"陈照峰说,"隔音性能有助于飞机降低噪音,提高乘客舒适性,而优良的隔热保温性能则能降低飞机能耗和油耗,提高飞机的经济性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陈照峰说,"超细航空级玻璃棉"的纤维直径只有2至4微米,不仅具有导热系数更低、保温效果更好的特点,而且能大大降低物体的"保温层"所需的厚度.
据陈照峰介绍,团队最终突破了原料、熔融、喷丝、成毡、上胶等5个系统10余项关键技术,棉性能已全面达到波音、空客大型客机用棉指标,部分已超过其指标.
"该成果的应用将使C919机舱的隔热隔音性能比肩国际最高水准,性能比目前最先进的美国波音公司标准还要高出近10%.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大飞机研发的多项关键技术上发挥重要作用,C919的首个静力试验也是在南航完成的.
时针拨回4年前.
"数据与理论计算吻合、试验成功!
"2011年3月15日,C919某部段静力试验在南航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举行.
该部段的静力试验是C919大型客机七大部段中首个达到开试状态的静力试验项目,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处理,都为后面静力试验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试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C919大型客机后续各项工作的进度,对于大型客机的研制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试验的成功和南航科研团队多年来的科研积累密不可分,与实验室《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49师生近8个月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
"南航校友、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当时表示.
中国大飞机项目凝结着一代航空人的梦想,而南航立足于"航空报国"的使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航空人才.
据统计,C919的研制单位—中国商飞公司目前共有1200余名南航校友,占公司总人数的12%.
除了吴光辉,中国商飞公司的副总经理史坚忠、罗荣怀也是南航飞机设计专业校友.
南航校长聂宏告诉记者,近年来,南航平均每年输送百余名优秀毕业生前往中国商飞公司,还通过开设"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联合招收博士后等形式,为中国商飞公司提供大型客机研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双方还采用共同聘用和共同支持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引进顶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通过共同开展对外教育培训、联合培养等形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
11.
13)培养像屠呦呦那样的药学精英人才——中国药科大学推进产学研发展纪实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的获奖,让国人对新药创制的未来充满信心.
但目前国家一类新药仅20多种,97%的制药企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
面对如此现状,驻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坚持医药强国使命,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立志培养像屠呦呦那样的药学精英人才.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2014年年底,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相继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国药大的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第一:博士研究生100%、硕士研究生99.
64%、本科生99.
59%.
这样的成绩源自中国药大10多年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02年,学校对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的学生实行"校企合作6年制本硕连续培养"模式.
基地班2010级学生李明月向记者介绍,入校前两年,上课之余参加企业家讲座;第三学年进企业参加3个月的创业实训;第四学年,边在企业实践边准备学位论文,以实践带动科研;最后两年进企业创业.
该模式全面推广后,学校目前已与110家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平台,不断线培养高层次生物医药创业型人才.
《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50"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中国药大实行'中国药大实习基地在企业,企业研发基地在中国药大',校企合作模式的初衷与此不谋而合.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说.
中国药大于2012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和先声药业、国药集团、石药集团、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4年中国药大又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导师负责制,为学生确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中国药大还通过与药企合作,共同研究相关课题.
如中国药大向恒瑞公司提供药物研发项目,并开展靶标建立和化合物筛选、新制剂技术和新给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检测方法开发和生物技术药物质量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软件的提升离不开硬件的夯实.
记者在GMP车间实训中心看到,在呼呼运转的高速压片机前,身着淡黄色工作服的老师正给学生认真讲解.
"实训中心的净化面积3800平方米,所有车间都按照药厂厂房的卫生标准而建,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搭建良好平台.
"实训中心老师何小荣说.
自主研发专利药品"作为药科大学,必须以药学特色为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说,学校以药物的成药性研究为抓手,创制重大新药产品.
仅"十二五"期间,中国药大就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6项,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012年,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成为世界上首个将银杏二萜内酯用于临床防治缺血性脑梗死的药物,为我国近3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这背后,是中国药大中药学院教授楼凤昌20多年专注科研的付出与努力.
"银杏叶是我国优势资源,占世界总产量的70%,其含有的银杏萜内酯天然活性化学成分,化学结构复杂奇特且含量少.
"提取了近千次,楼凤昌终于成功了.
无独有偶.
中国药大生科院教授徐寒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系列创新多肽药物"的开发.
她带领团队经过临床前药学、药理毒理等研究,建立了国内最大、信息量最全的多肽信息库.
在掌握多肽药物开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团队顺利完成1.
1类新药安替安吉肽的临床前研究,并于2013年8月通过了CFDA审批,获得了临床批件,目前已进入企业新药开发阶段.
"神农伟业,建树万世之功……"吟唱着校歌,一代代中国药大人将继续以民生为己任,矢志不渝,精业济群.
(原载《光明日报》2015.
11.
1)《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51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揭牌成立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今天正式揭牌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
学院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与经济金融、生命科学、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进行深度交叉,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育.
据了解,当前我国的大数据教研机构主要有3类:一是以数理统计为基干,致力于基础性数据挖掘、分析和建模;二是以计算机学科为基干,致力于工学设计、计算原理和数据处理工作;三是以商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供商业问题解决方案等.
与此不同,新成立的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将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生命科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聚焦大数据学科建设、研究应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大数据学院将与复旦相关院系建立联合培养计划.
其中,本科生培养采取"2+2"模式,复旦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可在完成一二年级的学习后申请加入大数据学院的联合培养课程,完成本科学习之后,还有机会进入大数据学院专业硕士和硕博连读项目.
按照计划,2016年9月,首批学生将进入大数据学院就读.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5.
10.
9)北京认定首批13个高校高精尖中心昨日,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首批认定了清华大学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1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据介绍,每个创新中心每年都会有5000万元至一亿元的财政拨款,至少7成经费用于整合国内外创新人才,至少两成聘任费需用于京外人才.
未来建设20个左右高精尖中心根据计划,未来北京市将在部属高校、市属高校内建设20个左右的高精尖中心,实施约50个高精尖项目.
在中心内,高校可大胆改革创新,为高精尖中心制定"特区式"的配套政策与改革,特别是经费使用方式上较以往有非常明显的突破.
与以往科研平台不同的是,高精尖创新中心将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建设满两年后,在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周期结束后将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要求各高校要《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52切实履行在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建立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机制.
两成聘任费需用于京外人才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财政对高精尖中心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给予支持,五年为一周期,每年每中心给予5000万至1亿元的经费投入.
其中,除一般的专项经费支出范围外,增加了列支人员聘任费和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费,经费额度原则上不低于70%要用于国际创新人才的聘用、国内创新人才资源的整合.
人员聘用费也有具体的使用比例,至少5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国际人才的聘用,至少2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京外,尤其是津、冀和西部偏远地区人才的聘用,同时要求引进的国内外高端人才中,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摘自2015-10-24《科学网电子杂志》)中科院教育工作将行改革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安全工作培训班在北京召开.
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校长丁仲礼作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教育工作重点举措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未来一段时间中科院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情况.
丁仲礼说,国科大坚持"科教融合"的办校方针,服务于院属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与院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高度融合,致力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中科院支持中国科大与院属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互聘教学科研人员、联合培养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等科教结合工作,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丁仲礼透露,中科院将规范"岗位教师"设置的相关工作,制定关于"岗位教师"遴选、聘任、考核以及奖惩等管理条例,未来全院"岗位教师"规模将控制在5000人左右.
他说,中科院将明确由研究所为主承办的科教融合学院作为"科教融合创新单元",同时还进一步明确各分院、研究所的教育职能.
国科大现在已有48个研究所参与承办了国科大12个科教融合式学院,设置了102个教研室.
未来《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5年第11期(总第196期)1535至10年,国科大还计划建设医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洋学院、宁波材料学院等.
关于国科大研究生指标分配方案,丁仲礼强调"尊重历史、保证重点、奖励优秀、余额分配、总量控制"的工作原则,在保证重点人才、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将研究生指标优先分配给"一三五"主体任务的科研人员和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
本次培训班还邀请了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徐忠波介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考虑.
国科大副校长郭正堂、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古继宝分别对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展进行了报告.
(摘自2015-10-20《科学网电子杂志》)

IMIDC彩虹数据:日本站群多ip服务器促销;30Mbps带宽直连不限流量,$88/月

imidc怎么样?imidc彩虹数据或彩虹网络现在促销旗下日本多IP站群独立服务器,原价159美元的机器现在只需要88美元,而且给13个独立IPv4,30Mbps直连带宽,不限制月流量!IMIDC又名为彩虹数据,rainbow cloud,香港本土运营商,全线产品都是商家自营的,自有IP网络资源等,提供的产品包括VPS主机、独立服务器、站群独立服务器等,数据中心区域包括香港、日本、台湾、美国和南非...

数脉科技:香港服务器低至350元/月;阿里云CN2+BGP线路,带宽10M30M50M100M

数脉科技(shuhost)8月促销:香港独立服务器,自营BGP、CN2+BGP、阿里云线路,新客立减400港币/月,老用户按照优惠码减免!香港服务器带宽可选10Mbps、30Mbps、50Mbps、100Mbps带宽,支持中文本Windows、Linux等系统。数脉香港特价阿里云10MbpsCN2,e3-1230v2,16G内存,1T HDD 或 240G SSD,10Mbps带宽,IPv41个,...

无视CC攻击CDN ,DDOS打不死高防CDN,免备案CDN,月付58元起

快快CDN主营业务为海外服务器无须备案,高防CDN,防劫持CDN,香港服务器,美国服务器,加速CDN,是一家综合性的主机服务商。美国高防服务器,1800DDOS防御,单机1800G DDOS防御,大陆直链 cn2线路,线路友好。快快CDN全球安全防护平台是一款集 DDOS 清洗、CC 指纹识别、WAF 防护为一体的外加全球加速的超强安全加速网络,为您的各类型业务保驾护航加速前进!价格都非常给力,需...

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至110万美元为你推荐
flashfxp那位大侠能通俗易懂的告诉我FlashFXP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到底怎么操作?爱买网超爱买网的特点瑞东集团道恩集团的集团简介站点管理谁有好的车站管理制度?艾泰科技闻泰科技是做什么的啊?有人能告诉我吗?qq挂件qq空间挂件大全!财务单据财务报销单据填写localsettingss盘什么里的Local Settings这个文件是什么多用户商城系统多商户商城系统有哪些好处zencartzencart 难吗?我想要学习zencart 从最基础开始?网上教程都不全。电脑城买的到从头到尾的教程吗?
汉邦高科域名注册 日本私人vps 云网数据 host1plus 荷兰服务器 omnis 华为4核 阿里云浏览器 什么是刀片服务器 七夕促销 国外代理服务器软件 100m独享 免费高速空间 卡巴斯基破解版 服务器硬件防火墙 ca187 网站在线扫描 新睿云 腾讯总部在哪 百度云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