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加坡空间  时间:2021-01-09  阅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16年12月11日目录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2第一节发展基础2(一)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2(二)主导优势产业形成1+4产业格局3(三)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快建设4(四)市政配套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4(五)民生保障水平快步提高5(六)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6(七)营商环境日趋优化7第二节发展环境9(一)发展机遇9(二)主要挑战12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14第一节指导思想14第二节战略定位15(一)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15(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16第三节发展原则17(一)安全和生态优先17(二)规模和质量并重17(三)社会和经济并行17(四)挖潜和拓外并举18第四节发展目标18(一)总目标18(二)具体目标21第三章主要任务26第一节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26(一)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27(二)建成港口物流产业重镇29(三)基本建成高品位滨海生态产业带30(四)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两大产业集群33(五)努力促进三大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发展35(六)促进工业转型升级38第二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集聚区40(一)完善和提升创新平台体系41(二)加快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技术41(三)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42(四)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42(五)健全创新扶持政策体系43(六)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44(七)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44第三节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45(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45(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46(三)积极推进区域合作48第四节推动园区向城区转型,建设高品位湾区城市51(一)优化城市各组团发展定位51(二)全面构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54(三)完善高品位城市生活的基础性服务网络58(四)促进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发展相协调59(五)统筹人口和人才工作60(六)建设美丽城市61(七)建设文明城市62(八)建设智慧城市62第五节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态湾区63(一)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制度体系63(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64(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64(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65(五)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66第六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共享型社会66(一)努力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的共享型经济66(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67(三)增强人民健康保障68(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69(五)促进充分就业和扶持大众创业70(六)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70(七)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71第七节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和谐安康的"幸福湾区"72(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区72(二)创新基层治理方式72(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74(四)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74(五)狠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75(六)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75(七)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76(八)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76第八节聚焦重点改革事项,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77(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77(二)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78(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78(四)构建城市建设新机制79第四章保障措施80第一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80第二节强化重大项目支撑81第三节强化要素资源保障81第四节加强执行监督考评82大亚湾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计划表83前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十三五"时期,广东要实现"一个率先、四个基本",惠州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我区要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科学编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于增强全区人民信心,凝聚全区力量,充分把握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促进全区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大亚湾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15-2020年)》等重要文件进行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谋划主要任务、关键举措、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是明确我区工作重点、引导市场行为的纲领性文件,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纲要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十二五"对于我区有两个"极不平凡"——环境极不平凡、成绩极不平凡.
"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整体疲软,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国内经济"三期叠加",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主线,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不动摇,着力实施升级发展"1523行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全面健康发展.
除部分经济指标因石化行业处于低谷等因素未能实现外,"十二五"规划的大多数目标和任务已经完成,为"十三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狠抓项目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区域经济实现了总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全区五年累计引进工业和商贸物流项目102宗,总投资额约947亿元;落地65宗,总投资额约381亿元.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14.
8亿元,比2010年增长41.
6%,五年年均增长7.
2%;人均GDP20.
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9.
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1.
6%和63.
8%.
"十二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20.
3亿元,年均增长26%,比全市高7.
4个百分点.
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
6亿元,是2010年的3倍;税收总额274.
9亿元,占全市的36.
4%,为全市的税收做出了较大贡献;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处于较好水平,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达到81%.

(二)主导优势产业形成1+4产业格局"十二五"期间,我区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0.
5:87.
5:12.
0调整为2015年的0.
4:80.
6:19.
0,石化主导产业集聚壮大,电子、汽车、物流和旅游四大产业优势互补,"1+4"产业格局显著.
2015年,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794.
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
中海炼油、中海壳牌、中海开氏等化工龙头项目全面达产,海能发丙烯酸及酯、中海油LG化工、宇新化工等关联项目相继建成,中海惠炼二期项目稳步推进,石化区已连续两年排名"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位,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雏形初显.
2015年,电子信息、汽车两大产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232.
4.
亿元和112.
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和9%,成为全市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呈现持续发展势头.
2015年,港口吞吐量4579万吨,已建成码头15座,泊位42个,惠州港加快向现代化枢纽港发展.
滨海旅游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五年累计接待游客540万人次,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9%.

(三)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1+7+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创客扶持政策,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各种条件不断改善.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五年累计投入创新扶持资金1.
12亿元,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
54%提升至2015年的2.
45%.
创新平台不断增加,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院士工作站、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获得重大突破,大亚湾科创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成为省内唯一专业服务石化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20家和27家.
创新实力明显增强,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2015年专利申请量1439件、授权量804件,分别比2010年增长24倍、40倍,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14.
2件,是2009年的26倍.
创新队伍不断壮大,"十二五"期末,共引进创新团队31个(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2个),引进院士5人,60多位知名高校专家学者进驻科创园,276名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储备高技能人才2500人.

(四)市政配套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产城融合、园城一体的发展格局日益深化,中心区、石化区、西部综合区、惠州港区、滨海生态经济带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边界,且主体功能日渐成熟,我区区域形态正在加快从工业区向滨海新城转型.
基础设施实现大建设大提升,厦深铁路、沿海高速公路、惠大高速公路通车,区际通道得到极大优化;龙海二路、北环路、中兴北路、中兴中路等城区新干道建成通车,进港路、疏港大道等重要干道升级改造完成,城市内"四横十纵一环"的路网初步形成.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网点进一步完善.
8个城市公园(广场)、22个村庄公园建成使用,建成区绿化率已达40.
7%,比2010年提高3.
5%.
"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常态化.
澳头沃尔玛超市、太东时尚岛商贸城、世纪城商贸城等一批现代商贸服务项目相继开业.
房地产业实现平稳快速发展,五年累计开发投资258.
2亿元,累计上市面积1140.
2万㎡.

(五)民生保障水平快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5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
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94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90.
7%、87.
8%.
各项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五年民生总支出121.
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3.
8%,其中文、教、卫建设投入共48.
1亿元.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验收.
以中大惠亚医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社区)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三个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36个行政村(居)全部完成公共文化设施"五个有"建设.
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同缴费、同待遇",6项门诊特定病种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95%.
实施公交票价"2+1"方案,公交票价下降48.
7%,累计受益2095万人次.
基层治理"6+3+2"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法治大亚湾"和"平安大亚湾"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获评"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全市平安暨综治工作优秀县区".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高标准建成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全面完成全国首个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任务,石化区封闭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区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已投产危化企业和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连续七年在全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石化工业园区创建成为全省首批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澳头、西区、霞涌街道办创建成为省级生态乡镇,累计创建生态示范村28个,建成11座农村人工湿地,淡澳河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
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座,实现"一镇一厂"建设任务,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石化区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专管排放外海,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均达到100%,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0年分别下降18%、5.
8%、4%和1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
8%.
(七)营商环境日趋优化简政放权实现尽简尽放,行政审批时限整体缩减50%以上;建成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建成街道网上办事服务站,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种服务事项网办率达89%;在全市率先建成"信用大亚湾网".
商事登记制度、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入,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个数分别增长31%和41%.
创新"两图工作法",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入推进,率先开通覆盖所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集村务公开、交易、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

专栏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10年2015年("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实际水平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44.
6620414.
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18.
67—20.
27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1.
69194研发支出占GDP比重(%)1.
541.
32.
4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4.
81248.
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3.
119.
2317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1.
540.
238.
61其中:进口总额(亿美元)13.
116.
712.
77出口总额(亿美元)18.
423.
525.
848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89.
498.
592.
7社会发展9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9.
0711城镇登记失业率(%)1.
92.
32.
2512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累计(万个)1(当年数)4(十二五累计)0.
803213转移农业劳动力累计(万人)0.
1(当年数)0.
3(十二五累计)0.
02771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
795991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
599.
510016本省户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93—95.
2517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4525121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95—9819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10020常住人口(万人)19.
27—20.
5821人口自然增长率(‰)7.
62—8.
8622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数(人)1.
051.
262.
152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
30.
20.
019资源环境24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2.
31.
91.
92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15.
42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8592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2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减少(%)--二氧化硫---4.
0-4.
0化学需氧量---5.
77-5.
77氮氧化物---15.
03-15.
03氨氮--0030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亿元)3.
15.
65.
6431森林覆盖率(%)42.
942.
943.
723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47.
86582.
18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区各种积极因素和矛盾风险复杂交织,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综合判断内外形势,我区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具备升级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一)发展机遇1.
全面深化改革将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央、省、市启动了各领域的改革,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日趋成熟,社会活力得到极大激发.
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实施了一百多个改革事项,预期"十三五"时期"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
以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我区争创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的"第一法宝".

2.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推动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利的赶超窗口期.
我国已经提出《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区正在加快培育和集聚创新资源,努力实现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加快升级发展.

3.
国家和省系列重大战略极大优化了我区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不断深化和完善,已经提出并实施网络强国、人才强国、一带一路、珠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我省同时提出并实施了珠三角优化发展、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战略,在一些重要行业重点领域实施"强省"战略和"示范区"建设行动,一些重大战略已经陆续见效.
多重区域合作深化发展,多重政策优势叠加强化,有利于我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能级,发挥枢纽作用.
国家提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重大工程,对我区以更高生态标准建设湾区城市亦必将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4.
港深加速东进为我区借力赶超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香港发展空间受限,深圳向西、向北发展的陆上空间日益收窄,两地的生产、生活、创业成本越来越高,向东发展不仅空间广阔,而且成本洼地效应十分明显,为此,港、深向东发展已成必然.
这为我区由过去被动接受港深辐射、主要是承接中低端要素转移,转向从容对接港深发展、自主选择高端要素流入、实现与港深两地同步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深圳作为核心标杆,全面向深圳学习,全方位对接深圳,主动接受深圳的辐射带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区未来"向谁借力、如何跨越"指明了方向.

5.
惠州市系列战略布局为我区升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近年来,我市投资环境日趋优化,区域竞争力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建设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经获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环境质量已成为我市重要名片.
特别是我市正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布局拓展;着力打造环大亚湾新区战略性发展平台;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行动,推动工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推动"五位一体"发展,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这些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区升级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6.
我区升级发展的政策优势和先发优势仍然比较突出过去五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今后几年还将陆续启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为"十三五"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大亚湾石化区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为我区石化产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继续做大做强、在省内外石化行业中实现引领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和先发优势.
另外,我区从1993年成立至今,经过20余年的持续开发,开发区的经济功能已经实现;随着中海惠炼二期建成投产,大规模开发的任务已经完成.
最近,国家开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大开发、大建设、大生产"的发展格局已成过去,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网络经济、微型经济等"新经济"的地位将日趋突出,而我区正好走完"大开发"阶段、赶上"新经济"时代,全面进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阶段,发展新经济正好可以克服空间制约、环境制约、市场制约等诸多瓶颈.

(二)主要挑战1.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多变从国际看,各种风险积累交织,各国角力更为激烈,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更为复杂敏感.
全球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国际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抬头.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制造业复兴计划,吸引工业企业回归,着手推进更高起点的"再工业化",与此同时,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国原有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改变.

2.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无论是我省还是全国,要素驱动普遍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趋于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外贸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反映经济景气指数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水平徘徊,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
国家将继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压缩部分行业的产能是必然选择,包括我区在内的各个工业重镇都将面临着"调结构"的阵痛和"稳增长"的压力.

3.
石化行业短期难以走出低谷"十三五"时期,预计国际油价低迷、石化行业处于低谷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虽然我区的油品及下游产品主要在需求比较旺盛的珠三角就近消化,但广东沿海已布局了多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供需不平衡压力依然较大.
随着整体性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各地区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能挤占部分石化产品的需求空间,进而造成石化产能相对过剩问题,这对中海惠炼二期项目的预期效益和炼化三期项目建设前景将造成较大影响.

4.
我区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内部制约因素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仍然较多.
经济结构调整仍然处于爬坡越坎过程中,主导产业中石化产业占比过高且产业链延伸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农村发展的短板仍然比较突出,城市各项功能还不完备,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二是人力资源支撑不足.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不相协调,大批外来购房者未能与城市实现融合发展,不仅制约着城市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城市管理压力;人才总量偏小,领军人才较少,创新能力不足.
三是资源环境制约日见突出.
持续多年的高速开发使得我区可利用土地十分紧缺,区内发展空间日见局促,盘活各种存量土地难度越来越大;资源环境的承载强度和安全压力不断增加,随着中海惠炼二期建成投产,节能减排和安全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稳中求进、安全发展、优长补短,积极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构筑新格局,深入实施升级发展"1523行动",进一步转方式、提质效、促共享,全面迈入"第二个20年发展"9新征程,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力助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第二节战略定位(一)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抓住大亚湾石化区列入全国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加快完善石化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中海惠炼二期建设,确保如期建成投产;积极推进惠炼二期系列配套项目建设,科学谋划炼化三期,提升石化产业总体规模,肩负起保障国家石化战略资源安全和战略产业发展使命.
推动石化区集约化、一体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延伸石化产业链,推进石化中下游产业壮大发展,同步建设全国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提升我区石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设成为全国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的石化产区.
全面提升装备水平、配套水平、产出效益、创新能力、生态发展水平、安全管理水平、品牌数量和知名度、对外技术服务能力,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石化园区之列.

(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以人为本、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发展的原则,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强化产业特色优势、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可持续、低成本发展之路.
高度重视人口发展,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才密度,增强人气和活力.
坚持集约节约有序开发,实施更新提质工程,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形成产业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人口资源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发展的局面.
主动适应惠州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发展,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照现代城市建设的理念,统筹利用陆上、海上两种空间,坚持高品位规划、高品位建设、高品位管理,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活力湾区、环境优美的魅力湾区、和谐安康的幸福湾区,最终建成富有产业特色、湾区风情、独特人文、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高品位新兴城区、惠州市的滨海新城.
着力推动各种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发展平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商务办公、商贸金融、总部经济、创新资源集中布局,营造都市型社会特质和文化氛围,构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提升城市各项功能,增强我区对环大亚湾新区发展的支撑、带动、引领作用,把我区建设成为环大亚湾新区核心区.

第三节发展原则"十三五"时期,我区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发展原则.

(一)安全和生态优先我区是高危产业集中区,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生态保护至上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坚守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红线底线,提高石化区、港区乃至整个湾区安全管理、生态发展水平.
强化安全、环保责任,全面提高各类项目安全、环保准入标准,从严从重处理安全生产违法和环境污染行为.

(二)规模和质量并重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
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科学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发展的基点放在"提质效"上,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到依靠创新驱动上,推动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社会和经济并行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既要增强区域硬实力,又要增强区域软实力.
重点在区域发展的薄弱环节给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强新农村建设,优化保障民生,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城乡全体居民.

(四)挖潜和拓外并举我区经济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挖掘.
深挖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扩产增效的潜能,激发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潜力.
高度重视开放发展、借力发展,主动谋划区域和国际合作,全面对标深圳,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环珠三角地区,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用好用足环大亚湾新区这一战略平台.

第四节发展目标(一)总目标立足我区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做好高品位、全方位、均等化"三篇文章":即建设高品位的产业、高品位的生态、高品位的城市,实现高品位的生活,实施全方位创新、全方位开放,促进发展机会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打造"三个湾区",即打造经济繁荣的活力湾区、环境优美的魅力湾区、和谐安康的幸福湾区;力争实现"三个翻一番":即2017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
75万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830亿元,年均增长12.
9%;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期末增量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22.
2亿元.
到2020年,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从园区向城区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湾区城市.

专栏2:"十三五"总目标主题词释义做好"三篇文章":一篇做好高品位——建设高品位的产业,高品位的生态,高品位的城市,实现高品位的生活;一篇做好全方位——实施全方位创新、全方位开放;一篇做好均等化——促进发展机会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一个总目标":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从园区向城区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湾区城市.

现代化湾区城市:根据惠州市"一城三组团"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我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惠州市"港城联动"、"产城一体"发展的地区,建设滨海新城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在没有太大工业发展新空间的情况下,我区必须把发展的落脚点从园区转向城市,从园区经济转型城市经济.
在这方面,可借鉴新加坡、香港的发展经验.
我区之所以定位于湾区城市,是要更加突出大亚湾独特的湾区资源优势和湾区风情风貌,努力打造活力湾区、魅力湾区、幸福湾区("三个湾区").

从区域发展形态看,园区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城市则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建设高品位湾区城市,是我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第二个20年发展"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高品位:"品质"即物品的质量,一般指自然资源、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
品位是基于品质、并对应一定的需求层次、消费人群、消费方式而言的.
用"高品位"一词,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现人的需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产业、建设城市、优化生态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强调了"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战略定位中"人"的核心地位.

高品位的产业:是指与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生活要求相匹配,主要选择发展高端制造业(如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如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兴业态(如总部经济).
与以往相比,更加重视产业的文化属性,促进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更加重视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减少对部分生产要素的依赖,走可持续、低成本发展之路.

高品位的生态:即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改造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建设高级生态文明.

高品位的城市:即坚持集约节约有序开发,实施更新提质工程,实行高品位规划、高品位选择、高品位建设、精细化管理,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三个空间"),打造紧凑、精致、美丽、文明、和谐的城市共同体,形成产城协同发展的局面.

全方位创新:包括两个层面,经济层面,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社会层面,推动各领域各项工作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

全方位开放:是指全方位拓展外部资源,全方位开展对外合作,在向外拓展、开展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从被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转向主动把握战略机遇,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增强区域能级,提升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

发展机会均等化:是指各种发展条件向全体居民普及,具体包括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创业机会、社会参与机会、各群体受帮扶机会的均等化.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有助于实现发展机会均等化.
发展机会均等化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制度文明和社会活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提供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条件(公共品)的均等分配、普惠情况,包括政府提供公共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受众范围,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方面.
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基本民生性公共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广播电视、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
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
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监督、消费安全等.
只有扎实做好这些基本公共服务,才能使全体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具体目标1.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按照市的要求,2017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全部达标,部分指标位于全市前列,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
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绿色化全面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以较高的质量实现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精准脱贫.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00亿元,人均GDP达到25.
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
75万元,恩格尔系数降到36.
5%以下.

2.
建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各种创新要素进一步汇聚,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人才在数量和水平上均有新提高.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超过100家;科技研发人才突破5000人;科创园的创新创业服务能力、重大科技项目承载能力、先进生产力促进能力不断增强.
区域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创新型经济形态基本形成,市场活力和创业激情充分释放.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期末增量达到22.
2亿元,年均增长16.
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
5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
6%.
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3.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确保中海惠炼二期如期建成投产,石化产业整体生产力和管理水平基本达到国际领先,上中下游实现集约化、一体化发展,石化区基本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两大优势工业继续壮大发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港口物流产业加快崛起,建成吞吐量过1亿吨的大港.
商贸服务、滨海旅游、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一批企业总部进驻我区,我区产业的关联性、根植性得到增强.
产业层次总体迈入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服务业规模显著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7%.

4.
形成现代化湾区城市开放发展新格局工业化与城市化实现协调发展,产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城市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经济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经济社会各领域普遍向高端化推进,城市内涵更加深厚,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全区基本实现由园区向城区转型.
按照远期全区常住人口规模为60万~80万人来谋划城市建设,"十三五"时期常住人口保持在27.
8万人左右,人口结构显著优化,人才密度显著提高.
全方位对接深圳取得显著成效,与惠阳、惠东携手共推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形成常态,区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打开新局面,区域发展的开放性、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5.
基本建成高品质生态湾区加快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区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更加健全,形成海陆统筹的污染防控和生态保护体系,与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治机制进一步完善.
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100%,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1.
4%.
全区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成为环境优美的"魅力湾区".

6.
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全面完成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聚焦一批重点改革事项,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可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
认真落实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有关任务,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普法、全民守法,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创建成为全国法治先进区.
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争取"十三五"时期,我区的法治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居住生活环境全面优化,基本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专栏3:"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规划目标表序号指标2015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属性2020年年均增长(%)一、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414.
883012.
9预期性2人均GDP(万元)20.
2729.
866.
3预期性3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亿元)102015008.
0预期性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152.
211以上预期性5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8.
6140.
541预期性其中:进口总额(亿美元)12.
7713.
411预期性出口总额(亿美元)25.
8427.
131预期性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10以上/预期性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2937/预期性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6.
990/预期性9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2.
795/预期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7.
885/预期性二、创新驱动10R&D支出总量(亿元)10.
222.
216.
8预期性1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4.
88.
5/预期性12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个)2090/预期性1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4.
812/预期性14互联网普及率(%)7590/预期性三、社会民生15常住人口(万人)20.
5827.
86.
2预期性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0.
407421.
02预期性17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90.
595.
51.
1约束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1000约束性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2.
944.
9310预期性19城乡居民收入比1.
87:11.
8:1/预期性20恩格尔系数(%)3936.
5/预期性2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
0190.
014/约束性四、生态文明22耕地保有量(公顷)724.
4628/约束性23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0.
27674.
57/预期性24万元GDP用水量降低(%)9.
1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25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
22(1.
9吨标准煤/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2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束性2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3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PM2.
5浓度(微克/立方米)3128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比例(%)-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劣Ⅴ类水比例(%)-29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二氧化硫(%)5.
24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化学需氧量(%)4.
12氮氧化物(%)8.
09氨氮(%)9.
0330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43.
7244.
530.
37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0.
001720.
00180.
37第三章主要任务第一节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壮大提升"1+4"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形成主业更强、多业并发的"11123"产业新格局,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成港口物流产业重镇、滨海生态产业带和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专栏4:"十三五"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轮廓壮大提升"1+4"产业(即1个主导产业:石化产业;4大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形成"11123"产业发展新格局.
"11123"是指:建设一大产业基地:即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打造一个产业重镇:即港口物流产业重镇.
形成一条产业带:即滨海生态产业带.
培育两个产业集群: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实现三大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发展:即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总部经济集聚发展.

(一)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克服国际油价低迷的不利因素,用足政策优势和地缘优势,巩固和扩大先发优势,通过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力度,实现石化产业扩容提质增效升级.
炼油、乙烯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200万吨、220万吨,石化产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石化区专业技术、生态环保和安全管理总体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初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1.
夯实油气基础产业规模以中海石油和中海壳牌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炼油-乙烯基础产业,确保中海惠炼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科学谋划炼化三期,壮大石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巩固提升油气原材料优势,实现石化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均衡发展.

专栏5:"十三五"石化产业重点项目1.
惠州炼油二期22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及220万吨/年乙烯工程2.
惠州炼化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项目3.
惠州炼化三期项目4.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产品出厂销售配套设施5.
中海油惠炼污水处理一体化项目6.
中海壳牌SMPO/POD装置7.
中海开氏芳烃联合装置改扩建项目8.
大亚湾伊科思橡胶新材料项目9.
宏瑞10万吨/年炼油废气综合利用10.
李长荣氢化溶液丁苯橡胶扩建项目11.
大亚湾新型电子化学品二期项目2.
推动石化产业向中高端延伸以中海惠炼二期为核心,充分利用"隔墙供应"、"就地消化"方式延伸中下游产业链,着力发展以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为重点的中下游及关联产业,促进石化产业向基地化、高端化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大力开发化工新技术,突破一批下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工艺先进、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中间产品及下游产品.
鼓励发展建筑节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电子信息关键材料、纳米材料、环境材料和生物基材料.

专栏6:"十三五"化工产业链延伸重点方向1.
利用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基础石化原料,发展通用塑料、特种树脂和工程塑料.

2.
利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延伸许多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如涂料、胶黏剂、油墨、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塑料助剂、水泥外加剂(减水剂)等.

3.
利用苯酚发展非光气法聚碳酸酯(PC)项目,进而延伸形成塑料改性、合金、复材及其制品,并做好C4、C5、C9副产的综合利用.

4.
充分利用中海油一期、二期副产的C4、C5、C8、C9炼化副产资源,发展丁苯橡胶、丁基橡胶、异戊橡胶、高活性聚异丁烯、聚丁烯-1、PTA等产品,进而发展橡胶制品、特种聚酯.

3.
完善提升石化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石化区公共管廊、油气码头、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惠炼二期系列配套项目建设.
坚持石化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石化工程设计安装、设备及备品备件制造、检测维修、应急救援、职业培训等产业,构建石化横向服务产业链;加快搭建高端化学品与新材料研发平台及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打造石化产品交易平台,形成区域性石化贸易、仓储和物流中心.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安全发展保障水平,加强石化区安全管理,加强雷电监测、气象预警、应急救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工作.

(二)建成港口物流产业重镇实施港口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善惠州港(荃湾、东马港区)基础设施,优化港口通关环境,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差异化竞争与合作,积极承接周边物流转移.
大力推进公共码头建设,实现港口专业化、大型化、区域化发展.
推进中海油物流园(基地)、中储粮惠州港粮食物流中转项目建设.
积极开拓新型物流业态,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保税物流和冷链物流,加快发展"物联网"和智能物流.
推进散杂货码头和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散杂货物流.
推动京九铁路进码头、京九铁路惠大段新增站点和建设复线,增强铁海联运能力.
争取"十三五"时期,把惠州港建成以石油化工产品、集装箱、大宗散杂货运输为主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专栏7:"十三五"惠州港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重点工程1.
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码头一期工程2.
惠州港荃湾港区LPG码头工程3.
惠州港马鞭洲主航道扩建工程4.
惠州港东马港区欧德油储公用石化码头扩建工程5.
惠州港东马港区东联作业区CSPC南海石化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6.
惠州大亚湾华德保税油库及配套码头项目7.
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8.
惠州港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9.
华瀛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项目及配套码头项目10.
惠州港荃湾港区7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11.
欧德油储三期12.
惠州联溢建材粉料中转系统工程13.
惠州港综合能源基地(三)基本建成高品位滨海生态产业带1.
促进滨海旅游业高端化发展实施旅游强区战略,科学谋划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把我区打造成为惠州滨海休闲旅游重要组团.
坚持山、海、岛、泉、林、寺、厂、城等各种资源整合利用,大力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以黄金海岸片区为核心,加快推进黄金海岸、小径湾、小桂湾等旅游服务区建设,完善沿海绿道景观配套,加快高端酒店群建设,打造滨海精品旅游线路,拓宽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游艇、低空游览、海底游览等高端旅游项目开发.
推进东升岛等渔村改造升级,促进传统渔村向现代滨海休闲旅游中心转型.
与周边地区加强旅游合作,推动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使我区由单一观光旅游向综合休闲度假的发展模式转变.
争取到2020年,实现年旅游接待人数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亿元.

专栏8:"十三五"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任务1.
霞涌滨海旅游综合体建设.
以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和滨海栈道建设为重点,整合小径湾、乌山头绿道、黄金海岸、虎洲岛、宝塔洲岛等滨海资源,高标准、高规格规划建设,完善相关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逐渐打造成国家4A级滨海旅游度假区.

2.
主题海岛度假旅游区建设.
在遵循《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大亚湾水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前提下,高标准规划开发海岛资源,明确主题定位,突出海岛特色,融入文化内涵,将部分海岛打造成不同主题的滨海风情海岛.

3.
休闲渔业旅游风情带建设.
推进休闲渔业旅游、渔家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加强渔人码头、东升渔村、霞景路海鲜美食街等渔村渔岛环境整治和宜居建设,打造休闲渔业旅游一体化产品.

4.
工业科普旅游区建设.
以生态型石化基地、西区工业园为重要节点,规划建设工业旅游示范区,实施工旅联动,探索低碳旅游发展之路.

5.
小桂旅游休闲娱乐区建设.
加快推进碧海湾旅游度假区创4A景区建设.
整合碧海湾旅游度假区、笔架山森林山地、滨海绿道等资源,融入生态创意,着力推进小桂旅游休闲娱乐区建设.

6.
现代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带建设.
以塘布、横畲片区、霞涌农业生态资源和澳头格木洞特色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为重点,整合旅游项目、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文化创意,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2.
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和海洋新兴产业优化发展海洋渔业,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积极推进现代渔业,探索建设工厂化养殖试点;加大海洋生物的人工增殖,有效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优化养殖品种和结构,延伸养殖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水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充分利用我区的产业基础和海洋生物资源及深圳、香港等周边地区的海洋产业资源,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吸引省内外海洋生物高科技成果到我区转化及产业化,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产业.
鼓励开发海洋空间新型利用项目,吸引省内外文化机构到我区开发海洋题材的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渔业文化、海洋文化.
加快推进渔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支持渔民开拓新的就业和创业渠道.

(四)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两大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电子信息和汽车及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以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为基础,积极发展其它门类的装备制造项目.
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加强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综合实力,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两大优势工业产业集群.

1.
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抓住全球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积极引进高端环节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
主动跟进、对接深圳在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网络与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吸引深圳科技创新成果到我区转化应用或产业化.
全面提升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终端、LED、新能源电池、汽车电子、软件及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云计算、物联网终端等新兴产业,积极支持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抓好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的关联配套协作项目,大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力争到2020年,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层次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专栏9:"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项目(一)主要方向1.
平板显示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高端产品,完善从玻璃基板、面板、彩色滤光片等关键材料到专用设备的上下游产业链.

2.
移动互联网终端领域:加强移动终端芯片及整机的设计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带动存储器、玻璃基板、精密模具、基础软件等配套产业发展;鼓励设备制造商与服务运营商合作开发新业务、新产品.

3.
LED领域:重点引进和突破LED衬底、芯片、外延片关键技术,积极推进高亮度、大功率LED关键材料研制、高效节能LED照明关键技术开发与系统应用集成,推进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高端环节延伸.

4.
新能源电池领域:着力发展锂、氢镍等新型高能电池、仪器仪表用长寿命一次电池、燃料电池、高转换率太阳能电池、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充电设备.

5.
汽车电子领域:着力推进高端汽车电子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车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水平.

6.
软件和集成电路领域: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着力提高移动互联网终端、汽车电子等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

(二)重点项目1.
光弘科技二期扩建项目2.
浩宁达二期项目3.
惠州市日上光电项目4.
大亚湾洲明LED项目5.
华北工控计算机软硬件及设备项目6.
海能通信电子、物联网设备研发生产项目7.
新亿LED项目二期2.
基本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抓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全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以整车为目标,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高效变速器等行业加快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促进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型和环保型、高技术型和高质量型发展.
抓住广州、深圳、佛山等周边整车生产基地建设机遇,争取引进跨国零部件生产企业,积极培育本土配套企业,不断适应整车生产对零部件产业的需求,做大做强汽车电子、汽车线束、发动机零部件等优势产业,积极拓展新的制造领域,着力提高系统集成、模块化供货能力,提高前装市场占有率.
努力发展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特别是智能电子制造成套设备、新能源制造装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的研发、质检、营销、采购和物流服务体系,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和集聚效应.
力争到2020年,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成为我区第二个大型产业集群.

专栏10:"十三五"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1.
大亚湾东风本田一体化项目2.
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件项目3.
麦丰汽车密封件二期项目4.
住成电装汽车线束二期项目5.
凯中大规格电机换向器项目6.
嘉瑞科技二期工程项目(五)努力促进三大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发展坚持以环大亚湾新区为战略平台,利用新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省内外影响力,以西部新兴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同时盘活利用全区部分商业地产和旧厂区,把我区打造成为环大亚湾新区三大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发展的区域.

1.
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紧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光通信、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以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新能源汽车、风电、智能电网、绿色照明等产业;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优先发展新型环境监测与防护设备、清洁生产新技术及设备、三废处理与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及设备、可完全降解材料等环保高新技术产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力争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实现集聚发展.
吸引深圳、香港等地的医学医药、海洋生物等生命科学成果到我区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发展医疗器械、制药、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等产业,努力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

2.
努力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实施服务业发展"四大工程",促进高端商贸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四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协调发展.

实施"商贸服务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建设,充分发挥万达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其它高端商贸服务项目向万达广场周边集聚,力争西区率先形成较大规模的高档商圈.
坚持产业与市场联动,积极培育商务、商贸、会展等服务业,积极规划建设石化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汽车零部件现代专业市场.
在澳头、霞涌规划建设旅游产品和农渔产品市场、高端消费品牌卖场,以及餐饮、休闲、文娱品牌项目.
推动西区、澳头、霞涌购物环境、消费环境全面提档升级,力争形成区域口碑.

实施"电子商务集聚工程".
支持我区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制造业、海洋渔业、旅游休闲等产业借助成熟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立销售专区.
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创业方式的深刻变革,充分利用我区相对深圳较低的生活、创业成本等优势,吸引深圳创业者、乃至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区举办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创建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创业园.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实施"金融服务创新工程".
充分利用邻近香港、深圳两大金融中心的地理优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吸引港深金融资源转移;积极承接港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国际金融机构外包业务.
创新发展民营金融业和互联网金融,引进一批风投、创投机构支持各种成果转化项目和创业孵化项目.
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证券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保险市场,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中介体系建设.

实施"科技服务培育工程".
重点面向广州、深圳、香港引进一批研发型企业进驻我区,促进研发型企业在科创园集聚发展.
通过政校企合作,打造一批产学研合作实体型平台.
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着力提高移动互联网终端、汽车电子等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
积极引进、培育工业设计、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企业,优先扶持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

3.
努力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坚持以环大亚湾新区为战略平台,规划建设以澳头、西区、荃湾港区为核心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充分利用西区的产业基础和地缘优势,在西区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促进总部经济在西区率先集聚.
推动进驻我区的深圳等周边地区企业尽早把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迁移到我区.
重点吸引区外与我区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石化、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物流、电商、生物制药、滨海游乐等行业的企业总部入驻.
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招商策略,形成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中国制造2025》及省、市各项配套政策,落实中央、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要求和任务,谋划、落实好"去降补"的有关措施,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战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工业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深入探索我区在土地资源约束增大的情况下工业企业扩能增产、工业经济扩大规模的有效途径,使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发展工业方面的品牌优势得以保持和充分使用.

狠抓工业降本提质增效.
鼓励石化、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工业企业深挖自身降本增效的潜力,利用能源、资源品价格下降的有利形势和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生产技术及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的有利条件,加快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优化要素保障和生产服务,改善投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使我区工业各种成本和负担应降尽降.
支持工业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企业对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提升,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引导工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提质"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
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实施"制造装备升级换代工程",推进工业企业使用数字化、自动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制造装备,大幅提升现有装备加工效率、生产精度和控制水平.
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在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流程和产能瓶颈等生产环节,运用焊接、装配、涂装、分拣、搬运等工业机器人替代换岗,支持特殊行业企业运用特种机器人作业.
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网络化制造,推动工业云平台建设,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
积极开展"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试点示范行动,重点推动石化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公用工程和公用服务企业中的应用,争取把石化区率先建成全国石化行业智能制造园区.
引导全区骨干企业主动探索柔性化、敏捷化、虚拟化、网络化等工业智能化新技术新模式,使我区形成一定的智能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外输出能力.
鼓励骨干企业从制造产品向制造装备转型提升,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强化品牌培育.
鼓励我区工业企业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省标准化活动.
引导企业制定实施品牌培育规划,提升自主创新和质量管理能力,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争创中国驰名、省著名商标活动.

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适应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制造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制造服务业转变,积极发展集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零部件定制服务等服务形式.
引导工业企业高度重视研发设计、设备维修、商务服务、物流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资本运作、品牌运作等环节并提高这些环节的盈利能力,鼓励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运用新型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鼓励代工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承接研发成果产业化加工业务,逐渐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并购重组,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第二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集聚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我区创新驱动发展"七大工程",大力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资源汇聚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创新,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鼓励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等新兴创新形态和创新模式,狠抓创新效益,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集聚区.

(一)完善和提升创新平台体系积极打造以西部新兴产业园为龙头的"1+N"创新产业园区,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共建共享模式,积极推动与省、市共建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深圳创新平台的对接合作;积极与省内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积极打造一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并支持申请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
支持中海惠炼国家重质油实验室、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石化研究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增强运转活力.
争取到2020年,我区形成比较完善、支撑力较强的创新平台体系.

(二)加快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积极投入到省、市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攻克一批与我区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在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大力研发和推广运用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

(三)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对现有产品、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动企业协同创新.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业;整合力量,有效帮扶,促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支持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作用.

(四)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孵化、创业孵化链条构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经营、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企业运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创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发挥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吸引周边先进地区的科研成果到我区进行转化及产业化.
积极引进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鼓励科研人员采取成果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高新技术成果,活跃技术市场专栏11:"十三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七大工程1.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建成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2.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技术转移、科技企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加大分析测试、试验验证、产权交易、研发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

3.
孵化体系建设提升工程:提升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众创空间和科技园区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建设水平,推进申请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认定,支持与香港、深圳等地联合推进孵化项目.

4.
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培育入库;支持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培训、指导和全方位的辅导.

5.
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工程:组织实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高端电子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关键技术.

6.
创新联盟创建工程:鼓励区内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高等级研发平台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承担重大科技计划、开展技术攻关、制定技术标准.

7.
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工程:支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等机构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完善和推进"海纳英才"等计划,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型高级人才.

(五)健全创新扶持政策体系认真落实"1+7+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吸引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的区域创新政策环境.
重点创新财政对技术创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投入模式,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放宽知识性和创新型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各类创新主体平等进入各行业各领域.
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积极调整创新扶持政策,力争与深圳的创新政策体系全面接轨.

(六)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积极探索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发展之路,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的好局面.
大力吸引全国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基金公司、创投、风投、金融租赁、金融中介等机构,到我区拓展业务.
鼓励我区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创办金融机构,涉足金融业务.
发挥大亚湾区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推动成立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私募基金,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
推动创新型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融资,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积极促进境外资本依法依规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七)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利用大众传媒和各种新媒体,加强对创新创业政策和典型人物事例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追求新异、热爱发明、宽容失败、尊重人才、重视成果的创新环境,营造保护创新、支持创造的社会环境.
积极营建有利于人才、资本、技术、信息、项目等各种要素流动、聚合的平台和氛围.
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种科技节、科普周、科技博览会、成果交易会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技、善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树立"亲创"、"爱创"、"扶创"环境,为创业创新活动提供一流的行政服务.

第三节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全方位开放,以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快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
大力推进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深入推动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努力提高区域合作、国际合作的水平与成效.

(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1.
稳定和扩大进出口鼓励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对部分发展潜力较大的小微企业参展给予资金支持,推动企业与境外采购商、经销商直接对接,支持企业构建海外自主营销体系.
鼓励企业收购和租用国际品牌、兼并国际品牌企业及建设境外生产基地,拓展境外仓储、物流和销售业务.
推动加工贸易企业从委托加工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制造一体化转型.
鼓励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等进口,支持重要物资进口.
利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业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机遇,支持我区有实力的企业拓展服务贸易,走工、科、贸一体化发展之路;吸引深圳、香港等地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转移到我区开展业务.

2.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充分利用我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投资环境和国家级开发区品牌优势,继续加强吸引外资.
适应国际产业新动向和外资新流向,积极转变招商方式,调整招商策略,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工作网络.
在保持外资增量的基础上着重优化引资结构,有针对性开展产业链招商,支持产业集群建设;继续面向发达经济体招商,加大面向世界500强和各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的引资引智工作力度,突出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着重做好对石化产业下游领军企业的招商.
推动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
争取"十三五"时期,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巩固,利用外资规模、结构和效益有新提升.

(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1.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惠州港为战略平台,积极对接参与广东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各种计划和战略行动,把惠州港打造成为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
推进厦深铁路、京九铁路与惠州港铁海联运货运枢纽建设,增加内地货物进港线路;推动惠州港与沿线城市共建港口联盟,不断增加国际海运航线,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与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共同构建亚太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支持我区企业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新平台拓展外销渠道.
以石化产业合作为突破口,重点加强与沿线产油国、石化园区、骨干企业的合作,与部分沿线石化园区结为友好合作园区,促进市场信息分享、贸易往来、产业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重点保障我区石化产业原料需求,吸引沿线国家企业来我区投资.

2.
开展全方位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的石化园区、研究机构、行业领军企业、国际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我区骨干企业参与国际产学研合作项目,或到境外投资设厂及参与并购重组;支持境外石化、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机构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或成果转化基地.
加强与世界知名侨商界、侨学界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鼓励海外华侨华人精英和留学生到我区创业.
充分发挥、利用中海油和壳牌两大巨头的国际影响力,采取"以商招商、以强引强"的策略,从海外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和研发、管理人才,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商务促进平台.
加强我区旅游资源的境外推广工作,提高境外游客比重,促进国际旅游资本参与我区旅游资源开发.

专栏12:"十三五"开展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向1.
目前我区已有来自荷兰、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德国、印尼、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发挥这些外商和台商港商的沟通桥梁作用,加强与其来源国(来源地)的经贸联系与合作.

2.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石化园区、石化企业加强合作,优化和保障我区石化下游产业原料供应.
支持我区石化、电子、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利用中央财政、省财政、丝路基金、各种专项资金参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项目.

3.
与石化、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的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设立研发、培训等机构,或共同举办高水平国际性产业技术论坛或交流会.

4.
支持我区骨干企业参与境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发起的国际性产学研合作项目.

5.
围绕惠州港港口功能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外港口及物流企业合作,拓展国际航运市场,增加国际航线.

6.
与部分权威华侨组织合作,吸引外海留学生和华侨华人技术人才、商业精英到我区创业投资,联手打造人才创业平台.

7.
积极发展"友好园区"、"友好城市",引导境外企业到我区投资,或支持我区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促进经贸往来.

(三)积极推进区域合作1.
全面对标深圳发挥地缘优势,把握深圳东进和惠深全面对接合作的重要机遇,强化对接深圳、服务惠州的双重角色,以深圳为标杆,认真学习深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新区建设、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经验,主动适应深圳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战略,与深圳的先进理念、科学规划、创新经验、改革思路、发展政策加强对接,形成"深圳东进-我区西接"的发展格局.
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创新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社会治理联动、生态环境共治,增强对深圳技术扩散、产业转移、消费迁移的接纳能力,构筑惠州对接深圳的桥头堡.

专栏13:"十三五"全面对标深圳的五大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主动谋划和推动交通、水利、环保、能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部分项目纳入两市共建范畴.
重点围绕惠州、深圳交通对接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做好我区相关工作衔接,促成这些项目的大亚湾区段顺利推进,同时配套做好一些支线、接驳线建设.

创新资源共享:力促我区和深圳有关研发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及其它创新平台彼此相互开放.
以全面、深度对接深圳的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为动力,加快构建开放型、兼容型区域创新体系.

产业优势互补:认真调查研究深圳产情商情,把深圳的一些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需要配套发展、但无法落地或建设成本过高的关联协作配套型产业,争取到我区发展.
积极与深圳有关方面共建产业承载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主动依托、对接利用深圳的资本市场.

社会治理联动:积极探索与深圳在基层治理、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市场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灾害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模式.

生态环境共治:共同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共同打造湾区生态走廊,推进跨界河流整治,促进区域环境污染共同治理.

2.
加强与香港对接合作发挥我区邻近香港的地理优势,积极利用香港作为国际创新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吸引香港的创新成果来我区转化,吸引香港的创业项目来我区孵化,促进惠、港两地在我区共建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
认真学习香港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加强与香港在城市规划、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社会管理、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合作.

专栏14:"十三五"与香港开展合作的主要领域1.
化工与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汽车电子)、医学医药、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运用和产业化.

2.
促进港口建设与港口物流产业合作,包括港口经营、国际海运市场开拓和国际航运人才培养培训.

3.
引导港商到我区开发文化、旅游、商贸等项目,开发城市楼宇经济平台.

4.
吸引香港风险投资企业参与我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孵化.

5.
促进惠州、香港在我区合作举办经济技术论坛、区域合作论坛、投资项目洽谈会等高级交流活动.

6.
支持香港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在我区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3.
引领带动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主动突破行政壁垒,与惠阳、惠东形成推进环大亚湾新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与新区各方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落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促进各项规划的近期和中期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推动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建设走在前列,为新区壮大经济实力提供支撑.
实施"交通优先对接"战略,推动我区与惠阳区、惠东县跨界连接路对接,加快推进我区路网与深圳东部轨道交通网、快速路网、干线路网、支路网的对接,各组团通过高速快速路相互连成整体,各组团互联互通、同城化、一体化、便捷化的公交体系尽早形成.
推动新区各方水利、环保、能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电、体育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实施区域产业分工和协作行动,倡导新区各方联合开展招商和宣传推介活动,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合作共建、利益共享.
支持新区加强项目协调和用地指标统筹,确保新区重点项目优先供地、尽早落地.

4.
深化与周边地区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主城区的资源优势,加强与惠城区在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知识服务、社区服务、教育、人才、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关系,支持主城区的一些优质商业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项目把服务网点、分支机构布局到我区.
加强我区和仲恺区两大平台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行业,在引资引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展销、公共服务平台(如公共实验室、质量检测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第四节推动园区向城区转型,建设高品位湾区城市深入贯彻惠州市"一城三组团"城市总体规划和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建设一座富有产业特色、湾区风情和独特人文的现代化新兴城市为目标,力促区域形态从传统开发区向新型城区转型.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建设,优化城市人口结构,激发城市活力,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一)优化城市各组团发展定位适应城市的高品位、现代化发展要求,着手解决城区内工厂与居民区混杂、产城发展不协调、农村发展格调与城市不协调的现象,积极调整城市规划,坚持高标准规划,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功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保生态规划、安全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明确各组团的主体功能和发展导向,引导人口、产业、公共设施和服务网点合理分布,明确生产、生活、生态的边界,强化生产组团和生活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建设"紧凑城市".

1.
中心发展区以提升行政、金融、商务、居住、生活功能为发展方向,借鉴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理念,尤其是空间利用理念,通过精致规划、精致打造,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中心城区,形成湾区城市风情和现代都市特质,成为我区建设高品位湾区城市的核心城区.
重点发展高端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科技研究、知识服务、商贸服务、商务办公和总部经济.
重点打造城市综合体、新型专业市场、高档商业街区、楼宇经济平台,着力提升现有商业设施的经营服务水平.

2.
石化区参照发达国家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标准,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和管理.
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实际及排污总量要求,科学规划石化区发展规模,优化石化区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划定石化区及周边生活区的生态隔离带,促进石化产业及关联产业协调发展.
提升石化区配套水平,坚持产业项目、公共工程、物流运输、安全环保、消防应急、管理服务、智能应用"七位一体"发展.
重点提升该区在我国石化行业的技术创新引领功能、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功能、安全发展和应急管理示范功能、对外技术服务功能四大功能.

3.
西部综合区作为我区未来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升级发展为"三个样板区":一是深惠一体化合作创新先导区.
以西部新兴产业园为载体,促进创新要素汇聚,发挥创新先行作用.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
培育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区未来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区,成为港深惠经济大走廊综合功能齐全、硬软环境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
三是产城融合发展样板区.
以万达等龙头项目进驻为契机,着力打造高档商圈乃至中央商务区,带动整个区域商业环境的改善提升;结合该区工业分布现状,科学规划房地产项目布局,使工业区和居住区明确分区,避免工业邻避问题,使该区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驾齐驱、产城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4.
惠州港区坚持以港兴业、以业兴城,充分发挥港口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港口物流区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与陆上交通体系的对接,加强公共码头建设,提升港口专业化、区域化服务水平,优化惠州港在广东沿海港口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增强服务能力,扩大辐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使惠州港区成为我区发展港口物流和商贸服务产业、建设新兴湾区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提升区域经济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依托.

5.
滨海旅游带作为我区建设高品位湾区城市的重要生态依托,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滨海生态旅游核心区、惠州滨海休闲旅游重要组团为目标,加快霞涌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坚持高标准、整体性开发,规划建设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及滨海栈道,把城镇建设和旅游项目、文化项目建设融于一体,打造为精致浪漫的滨海小城、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统筹规划海岛整体开发,加快形成生态旅游岛链;整合利用岸线资源,完善沿海绿道景观配套,增强滨海岸线的开放性、连续性,加快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场所规划建设,把整条滨海旅游带打造成为集游览、观光、购物等旅游活动于一体、接待设施先进、服务水平一流、景色环境优美的南亚热带海滨海岛旅游胜地,全国沿海知名的健康服务业和幸福导向型产业基地.

(二)全面构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1.
加快形成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加大连接区外的通道建设,巩固和强化区位优势,拓展我区腹地和辐射范围.
加快与周边地区的路网对接,加快推进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市政道路)建设.
启动深圳到我区、惠州到我区的轨道规划及建设工作.
加快破解制约惠州港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和资金、土地等瓶颈,推动港口码头、仓储物流设施和航道航线建设.
优化提升城市内部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龙海一路、中兴二路、北环快速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完善"四横十纵一环"城市路网.
完善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建设大亚湾中心客运站、大亚湾客运码头等客运设施,根据辖区各渔村实际分布情况规划航线,逐步开通覆盖澳头、霞涌区域及三门岛、东升岛等部分海岛的海上客运航线及班轮,逐步完善渔村公共客运码头配套.
争取到2020年,全区形成比较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专栏15:"十三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1.
大亚湾龙海一路市政工程2.
石化区北环路扩建工程3.
龙海三路(龙山一路至龙山五路段)4.
大亚湾中心区汽车客运站及周边配套道路工程5.
龙山七路(龙海二路至响水河北路段)6.
西南片区市政配套道路7.
滨海大道(滨海三路至滨海七路段)8.
石化区滨海三路南段和滨海四路南段市政工程9.
龙山一路南延段(接南坪快速重点)工程10.
龙海三路(龙山十路至新澳大道段工程)11.
中兴二路(大亚湾大道至洗马湖路段)工程12.
中兴二路(石化大道至大亚湾大道段)工程13.
滨海公园二期工程2.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广东省综合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电源结构向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的方向调整.
优化发展煤电,推广清洁煤利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CCUS(碳捕捉、封存、利用)技术,合理布局建设清洁煤热电冷联供和"上大压小"发电项目等必要的骨干支撑电源,扩大分布式发电应用规模,推动区域热电冷多联供工程建设.
根据广东省售电侧改革试点政策,积极开展售电侧改革工作,推进区内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
加快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运用.
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
继续推进油、气、电输送管网建设.

专栏16:"十三五"能源建设重点工程1.
广东国华惠州大亚湾热电二期扩建2.
惠州天然气电厂扩建热电联产工程3.
500千伏崇文输变电工程4.
500千伏祯州至现代输电线路(惠州段)5.
中海壳牌110kV南海站接入系统优化工程改造项目6.
广东国华惠州大亚湾热电三期2*1000MW机组工程7.
惠州LNG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8.
惠州220千伏绿湾输变电工程9.
惠州大亚湾10千伏及以下"十三五"农城网改造工程10.
惠州大亚湾220千伏西部输变电工程11.
惠州比亚迪工业园区20MW光伏发电项目12.
惠州大亚湾110千伏苏埔输变电工程13.
惠州大亚湾110千伏上杨(新兴产业园)输变电工程14.
惠州LNG电厂热电联产扩建接入系统工程3.
加快水利、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城市用水增长形势,推进风田、畲禾坑、石头河等水库的整治工作,加强备用水源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
推进自来水厂新建扩建工程的配套管线建设和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理顺商住小区二次供水管理.
推进淡澳分洪河、妈庙河、南边灶河、青龙河、下沙河、坪山河、石头河、晓联河、响水河等中小河流域整治,高标准推进防洪、防台风设施建设和排污、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加快完成全区河道整治工程,完成"省千里海堤达标加固工程",推进老城区市政配套管网升级改造,切实解决城市防洪排涝排污问题.
围绕增强对雨洪的就地消纳和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建设"海绵城市"的论证及准备工作.
在完成"一镇一厂"建设任务基础上,继续推进大亚湾第一水质净化厂提标工程建设,根据全区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加快第一水质净化厂二期项目建设,完善第一、第二、第三水质净化厂配套污水管网及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积极推进惠州港区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善港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80%以上行政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专栏17:"十三五"水利、环保重点建设工程1.
海堤达标加固工程2.
妈庙河综合整治工程3.
坪山河治理工程4.
石头河防洪整治工程5.
大亚湾区响水河防洪整治工程6.
石化区岩背河改造工程7.
苏埔河综合整治工程8.
下沙河综合整治工程9.
西区水厂建设工程10.
中心水厂二期扩建11.
大亚湾第一水质净化厂二期项目4.
推进安全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升级继续完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化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培训基地.
围绕应急救援、培训演练、科研开发、技术支撑等功能定位,着力推进模拟化工训练场、海陆消防站、应急装备检测维护中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中心等安全应急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有偿服务、安全应急培训、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继续实践"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运行模式.
全面完善提升各类防灾公共基础设施.

(三)完善高品位城市生活的基础性服务网络1.
加强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积极推进新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建设.
原则上按照2000-3000户常住居民为标准,设置一个社区居委会,并相应配套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家庭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站)、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警务室、社会工作室、志愿者服务站等社区组织机构和公共活动场所,以及社区居民户外活动场所.
按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四同步")的原则,强化新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责任.
推进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社区公共设施的完善、更新、改造.

2.
完善城市生活服务网点布局按照当代城市生活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生活配套项目、社区商业网点和商贸圈,不断推进城市生活服务的便利化、优质化.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建设,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小区、商务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大型交通枢纽等项目,配建公交首末站、停靠站等公共交通场站设施,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
以公交首末站等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完善公交客运线网,提升我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现有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合理布局建设新的公益性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因地制宜建设公共停车场,促进社区金融、电信、邮政等服务网点合理分布,积极扶持社区小商业和便民服务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一批商贸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等生活服务的高端项目.

(四)促进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推进"三大空间"建设,优化区内房地产布局.
加强市场监测,逐步实现房地产业各项数据实时互通共享,建立市场分析机制,及时把握供需关系和发展动向,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精准解读国家、省、市政策,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营销宣传推广行为,严厉遏制、打击各类欺诈、炒作、投机行为,营造健康的市场氛围,引导合理住房购置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明确商业地产开发政策导向,积极发展商业地产,合理提高商业商务等生产性服务设施配比,为今后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充足的用房条件.
围绕我区服务业发展导向,鼓励面向科技科研、商贸会展、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知识服务、金融服务、健康服务等行业搭建发展平台,建立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科技园、文化创意园、电子商务园、大学生创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创业基地,积极发展"楼宇经济".

(五)统筹人口和人才工作1.
合理控制常住人口增长正确评估城市房地产对人口的承载潜力、二三产业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拓展潜力、资源环境和公共投入的承载能力,按照我区远期建设一座60万~80万人口的新兴城区为目标,科学设计近期和中期人口规模.
"十三五"时期,积极落实国家二孩生育政策,大力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控制常住人口增长,适当提高户籍人口比重.
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保持在27.
8万人左右,户籍人口保持在15万人左右.

2.
大力促进人才富集按照总量大、层次高、机制新、环境优、引进多、管理好六条标准,加快建设人才强区.
继续扩大人才总量,促进各类人才均衡发展;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积极落实我市"天鹅计划"、"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和我区"百佳工人"、"技术之星"评优活动;深化完善"海纳英才"计划,拓宽人才引育渠道.
力争到2020年,全区博士、高级职称人才超过600名,科技研发人才超过5000名,高技能人才超过2万名,人才集聚效应显现,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3.
实施人口融合发展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在共建共享中提高发展包容性.
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各类常住人口覆盖.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引导非户籍人口融入城市.
推进农村城市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转居社区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以居住证为核心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探索外籍人员管理服务模式.
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加强人口动态监测,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六)建设美丽城市高标准做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加强绿廊、绿地、绿带规划建设与总体城规对接,统筹陆、海两种景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景观形象,精心打造"魅力湾区".
完成全区主干道亮化、美化、绿化提升工程,淡澳河、坪山河等沿河景观工程,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石化区北部山体生态屏障等重点公园景观工程建设.
实施滨海岸线生态美化工程和湖海联通工程,全面推进滨海岸线景观带建设,增强滨海岸线的开放性连续性,打造美丽海湾海岸带.
推进与周边地区交界地带、重要干道出入口周边片区的景观建设.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厂区建设.
倡导自然与人文交融和谐的城市建筑设计风格,提高城市建筑的景观效果.
把城市文化建设、城市管理与美丽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推动城市活动景观与实质景观协同建设.

(七)建设文明城市整合城市各种元素,科学设计城市形象体系,加强城市形象塑造.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
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培育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优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网络,加大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加快破解文明城市创建的难点.
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体验等活动,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市民科学素养.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继续落实我区《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护儿童权益,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八)建设智慧城市整合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民生、环保、安全管理、社会治理和工商业等领域的应用,大力普及运用智慧化的各种工具和方法,促进智慧城市的技术应用、网络建设、人的参与"三位一体"发展.
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运行系统关键信息开发,增强区内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大平台,促进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共享、流程再造、人员整合、业务协同.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动力,促进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推动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和新型信息服务发展,进一步带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第五节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态湾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全面增进陆海生态系统活力,坚持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态湾区,打造"美丽中国"的"魅力湾区".

(一)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体、森林、山岭、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强化生产组团和生活组团间的生态隔离,扩大城市生态空间,落实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在强化生态损害约束机制的同时,积极创新、践行生态保护激励机制.

(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实施"绿化提升行动",依托城市山体、水系和绿地,以城区组团间的生态活动廊道、生态安全隔离廊道为支架,以公园为核心,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目标.
加快虎头山公园、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亚公顶森林公园、大亚湾森林公园、大亚湾儿童公园、黄金海岸及村庄公园建设,并将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申报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虎头山公园、大亚湾森林公园、黄金海岸打造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形成多类型多层级公园体系,把我区打造成为"300米见绿、1000米见园"的"公园之城".
在海岸带、近岸海域、典型海岛、重要河口,对受损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修复.
加强海岸线保护,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维持在35%以上,划定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对保护范围的建筑实行后退分类管控.
深化绿色园区、生态村镇创建工作,在省级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试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澳头、西区、霞涌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全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加大风田水库等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力度,加强坪山河、响水河等重点河涌综合整治.
按照陆海统筹的防污治污原则,对入海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
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加快建设"户集、村收、区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在保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收运处理范围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收集处理.
加强农业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补充调查,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工业固体废物、偷排废水废气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石化区污水排污口海域水质和重点污染源特征污染物的监测监控,推进工业锅炉污染整治,加强湾区船舶运输安全和污染物控制.
强化全区环境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行动,促进湾区生态环境共同治理.

(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施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四节行动",持续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
强化各领域节能降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强度与消费总量,落实碳排放目标任务,促进经济低碳转型,鼓励企业提升低碳发展技术,增强低碳创新能力.
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推动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完善石化区集中供热系统和污水收集系统,推行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置,积极推行中水回用,促进各园区公用工程配套设施统筹规划、整合利用、资源共享.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重点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质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

(五)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使生态文明成为城市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绿色价值观、绿色政绩观、绿色消费观,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居民生态文明素养,推动生态共建共享.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创建活动,努力普及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和消费时尚.

第六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共享型社会加快补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高品位湾区城市的短板,把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扩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覆盖范围,在均等化的基础上推进优质化发展,实现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积极发展共享型经济,建设共享型社会,增强全体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努力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的共享型经济把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作为重要目标,分类制定促进各群体收入增长的具体办法.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推进精准扶贫,按照省市要求,使我区所有贫困人口如期实现精准脱贫.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财政支农力度,积极推进农民股份合作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农村物权保护,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实行惠渔政策,扶持渔村经济转型发展,鼓励渔民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扶持有助于带动渔民致富的企业发展.
督促企业落实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健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长效机制.

(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在均衡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优质化,争取高标准实现教育现代化.
加快扩建、新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优化学校和幼儿园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合作办学.
完善均衡发展的惠民教育体系,继续实施从小学到高中段的12年免费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区域名师培养工程,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促进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落实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到我区合作办学,增强教育综合实力.

专栏18:"十三五"规划新建扩建中小学校一览表序号学校或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增加学位数(个)学位总数(个)服务人口(万人)1西区第一小学扩建项目扩建58516200.
62西区樟浦小学新校区(樟浦村委会旁)新建108013501.
13澳头黄鱼涌小学扩建项目扩建81013500.
84澳头第二小学(暂定名,位于惠亚医院西侧)新建8108100.
85大亚湾区第四中学(暂定名,位于西区响水河地段)新建210021003.
06西区龙山小学扩建项目扩建81010800.
87霞涌晓联学校(小径湾村集体项目配建学校)新建8108100.
88西区第五小学(暂定名,位于大爱城南侧)新建135013501.
49霞涌义联小学扩建项目扩建5408100.
810西区崇德小学新校区(崇德小学对面)新建108010801.
111西区荷茶小学扩建项目扩建81010800.
812澳头第三小学(暂定名,位于大涌村旁)新建135013501.
413大亚湾区第五中学(暂定名,位于听涛雅苑旁)新建240024003.
414龙光城内配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南区西南侧附小旁)新建168016801.
815龙光城内配建小学(位于北区东北角)新建8108100.
816龙光城内配建高中(位于北区西南侧)新建180018002.
417西区第六小学(暂定名,位于响水河南侧)新建135013501.
418北师大附属学校新建258025803.
019中心北区实验学校(暂定名)新建282028203.
020泰丰实验学校(暂定名)新建522052205.
0(三)增强人民健康保障适应我市创建"卫生强市"的要求,积极开展"卫生强区"创建工作.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机构三级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启动中大惠亚医院二期建设,加强中大惠亚医院诊疗能力建设,争取中大惠亚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达到省级建设标准.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医,推动地方中医建设,促进现有民办医疗机构优化升级.

专栏19:"十三五"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
妇幼保健生殖中心2.
老年病康复中心3.
肿瘤治疗中心4.
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5.
民办中医院(或中医门诊部)(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城市文化设计,推进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塑造城市精神,增强全体市民的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感,增强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施文化设施完备工程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街道和村(社区)文化站(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惠民文化工程项目建设.
在澳头、西区、霞涌三街道推进融合阅读、体育设施、文化休闲等项目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形成街道10分钟文化圈.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现有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层次,着重打造一批文化精品.
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力争文化产业实现重大突破.

(五)促进充分就业和扶持大众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城乡居民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促进企业职工职业素质提高、知识更新和技能技术水平提升.
完善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护机制,严格执行惠州市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工资指导线制度.
引导企业改善工作条件,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加强企业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营造宽松优越的创业环境,加大对各类人群创业的扶持,积极拓展新兴就业形态和创业模式.

(六)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巩固医疗保险城乡统筹,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社会保障机制.
到2020年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
5%以上,城乡二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全区用人单位职工工伤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异地就医双向实时联网结算,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
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严格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规定做好年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力争"十三五"时期养老待遇逐年递增约10%;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职工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居民医保平均达到80%以上.

(七)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按照"四个着力"的要求,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把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全部农村人口,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活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
到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全面发展.

专栏20:"十三五"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主要任务1.
着力提升农村生产性服务.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水利设施和农耕设施,推动农技培训和推广,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推广农村农业保险,发展农村商业贸易和农产品流通.

2.
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内街小巷改造,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推进农村路灯建设,开通覆盖部分渔村和岛屿的海上客运班轮,改善农村公共交通,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水平,完善农村供电网络,完善农村通讯,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推进"村庄公园"建设,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强"两违"整治.

3.
着力提升农村社会事业服务.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体育,提高农村救助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做好优抚安置,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和帮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
着力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服务.
强化农村社会治安,提供农村法律咨询和援助,深化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加强农村安全生产,完善农村"三资"管理,优化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第七节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和谐安康的"幸福湾区"深入实施"法治大亚湾"、"平安大亚湾"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制度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社会治理能力,激发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从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和谐安康的"幸福湾区",把高水平、高品位的社会治理作为我区的新名片.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加快形成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努力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区.
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依法行政,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司法,大力推进阳光司法,深化审判公开、检务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医疗、教育、征地拆迁、食品药品监管等涉及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
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
深入开展法律便民服务,推进律师队伍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完善"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二)创新基层治理方式适应区域转型发展的要求,以惠民创益为核心,以项目化为抓手,探索建立有我区特色的上下联动三级社会治理模式.
加强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完善社区民主管理机制和社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基层管理的机制.
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基层和调查研究制度、"两代表一委员"运作机制.
加强党的群团组织及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群团组织在基层治理和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稳步推进"村改居"工作,推进农民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各种权益,妥善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深入开展"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专栏21:上下联动三级社会治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一是全面推动新社区居委会建设和"村改居"工作,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二是重点推进"服务枢纽"基地创建,形成惠民创益"1+3+N"体系.
1个核心:区建立大亚湾区惠民创益园基地,汇聚社工委及主要成员单位的行政资源,承担研究制定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标准体系、搭建社会组织与政府沟通桥梁、引领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等功能.

3个支撑点:建设3个街级惠民创益中心,通过引入职能部门资源、协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政策观测与研究等方式,立足所在区域,发挥街级总部平台作用和枢纽作用.

N个落脚点:借助惠民创益园与惠民创益中心总部平台,整合部门资源并优化投放领域,与职能部门共推遍布城乡社区的社会服务载体,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站等,推动优质社会服务惠及城乡普通居民.

三是积极推动"顶层设计",建立以社会政策观测体系为前台、社会项目"研发—交办—落地"为后援的项目化运作机制,完善政社互动方式.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积极推进霞涌、澳头、西南、新西、惠州港派出所新建续建工程,推进区监管场所(含边坡支护及截洪渠项目)、警务训练基地和违法涉案物品及警用物资综合仓库项目建设.
着力打造严密有效的视频智能安防、信息网络防控、社会面巡防、人口房屋车辆防控、重点人员和社会组织防控、重点行业场所防控、城乡社区(村)网络防控、单位内部防控等"八张治安防控网"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水平.
深入开展"平安大亚湾"创建行动,全面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社会安全指数,确保万人刑事犯罪数、万人交通事故死亡数、万人火灾事故死亡数和万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死亡数全面达标,努力实现全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领域的公众安全感不低于90%,十百千万"平安细胞"工程覆盖率达100%,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下降的目标.
进一步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法制化水平.

(四)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适当放宽社会组织登记准入门槛和条件,推动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实现"每万人口拥有6个社会组织"的目标,重点培育科技类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推进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引导社会组织在行业管理和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承担社会服务、帮扶困难人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承担政府转移职能.
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五)狠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增强全体居民的安全意识,大力培育安全文化.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职责和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使安全生产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加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建设,强化应急救援服务功能.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先进信息技术,继续推进"智慧安全"信息平台建设.
推进区、街道、村(居)、企业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并确保与市一级网络实现无缝对接,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格局.

专栏22:"十三五"安全生产监管重点建设工程1.
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工程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程3.
石化区封闭式管理二期工程4.
特种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及检验检测联合体建设工程5.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6.
职业危害防治工程7.
智慧安全工程8.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系统工程(六)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着眼抵御台风、洪涝、赤潮等自然灾害,健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完成全国海洋防灾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任务.
加强地质灾害管理,完成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加大地灾治理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每年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与治理的比例不低于上年度末在册数15%的指标,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提高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能力.
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协调联动、顺畅高效的应急管理指挥处置体系;大力提升应急技术平台、应急救援机制、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水平.
建立社会稳定分析研判机制,提高防控、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适应城市文明提升的需要,加强街容街貌、城中村和农村(渔村)村容村貌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
高标准编制和实施夜景亮化、户外广告、农贸市场、街景、便民服务网点等专项规划,加强社区、景区、公园、广场、农贸市场、各种商贸营业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垃圾回收处理和各种污染源的控制.
以打造安全、畅通、和谐的城市交通为目标,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推进主要景区景点停车场建设.
按照市里的要求,完成旅游厕所建设任务.

(八)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加强企业质量监督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计量检测体系;狠抓品牌培育和创建,大力创建区域性品牌.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各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零容忍"机制,实施帮扶个体工商户食品卫生设施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构建责任追溯、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于一体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提高特种设备信息化监管水平,对原省质监局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全面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登记工作,推进工商执照许可告知系统建设,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带电触电"经营模式升级帮扶.
推进经济户口的清理规范工作,对名存实亡的市场主体实施分类处理.
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监管职能、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黑名单"制度.

第八节聚焦重点改革事项,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立足区情,用改革的办法,转方式、调结构、解困局、增活力.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改革任务,继续推进我区已经启动的各项改革,重点推进对全区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重点改革事项,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创新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破解城市建设难题.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清理企业投资、社会事业、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制度.
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优化跨部门、跨层级事项办理流程;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提高网上办事深化率、办结率、满意率;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全程办理、并联核准,推广应用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
完善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政策的法定程序,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风险评估程序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对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强化听证和风险评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复议基本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调解工作行为,有效化解行政矛盾纠纷;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监督,规范公权运行,促进廉政建设.

(二)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促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组织人才全面发展.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新的人才开发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发现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构建现代人才制度,把我区打造成为人才集聚区,争取外部人才加快向我区汇聚,形成"抢滩效应",形成"人才红利".
着重探索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新机制、新型创新创业模式、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创客集聚发展模式、知识员工管理模式.
大力创新各种金融工具、孵化手段、资助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促进人才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
探索人才激励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出台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医疗、户籍、配偶安置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民营经济扶持政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吸引、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均对民营资本开放,支持民营资本投资交通、能源、市政、通信、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为民营企业发展免税商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争取政策支持.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民营企业登记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不再限制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推行"证照分离"、"先照后证"登记,落实"双告知"制度.
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模式,通过退税、免税、政府出资担保、政府贴息贷款、政府采购、创投引导基金等模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劵、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直接融资.

(四)构建城市建设新机制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多极支撑的资金保障机制,通过贴息贷款、发行债券、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投入体制、分担机制;整合政府各种专项资金,发展创投引导基金.
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闲置土地处置、存量土地盘活、农地流转、三旧改造、用海用岛的体制机制,创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机制.
探索城市经营机制,运用市场化经营机制,盘活城市各类公共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改革城市公用企业经营方式,构建公共品价格新机制.
探索城市人口增长机制,农村人口市民化机制、常住人口落户机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
整合城管力量,形成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坚持管干分离、以费养事,引入市场机制,把可外包的作业性、养护性业务交由市场或社会组织承担.

第四章保障措施落实好本纲要,对我区赢取新的战略机遇、避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落伍、扩大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区域竞争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要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认真落实,务必使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第一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本纲要的导向作用,其它各项规划都要以本纲要为统领,遵循本纲要的各项精神,响应本纲要的发展蓝图.
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区管委会统一组织本纲要的实施工作,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战略任务,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项目.
区住房和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完成我区"四规合一"控制线规划,通过该规划的编制,实现本纲要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相互衔接融合.
各街道、各部门要依据本纲要,加快编制街道规划、部门规划、重点专项规划、行动计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力促本纲要确定的各项精神、各项任务得到落实.
加强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正确理解本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鼓励各界人士对落实本纲要积极建言献策.

第二节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制定"招商图谱",坚持精准招商,实施"挂图作战",狠抓项目建设.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投资项目准入门槛,优化引资结构,重视引进附加值高、配套功能和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高端项目.
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的联系,做好项目储备,加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优质项目引进工作.
把重大项目列入区重要议程,集中力量研究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问题.
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廉政风险防控和效能监察.
狠抓投资环境,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做好项目跟踪服务,争取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建成、早见效.

第三节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把盘活土地资源、保障发展空间,作为首要措施全力抓好.
以产业集中区集约用地为重点,推进以增量用地为主的粗放用地方式向以存量用地为主的集约用地方式转变.
加大对闲置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加大"腾笼换鸟"工作力度,促进部分工业企业转移发展、并购重组或土地置换交易.
加强对村民留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创新供地方式,强化项目用地约束,优先保障省市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用地.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千方百计为未来发展预留建设空间.
做好用工、水电气、融资、物流、环保等配套支持.

第四节加强执行监督考评本纲要提出的战略性、政策性、导向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加以落实.
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
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生态建设方面的任务,是政府对全体居民的承诺,必须明确工作责任、实施进度和具体措施.
约束性指标要纳入各部门、各街道绩效考核,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和评估机制.
实行年度检查、考核和督促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中期评估制度,全面检查、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及时查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落实本纲要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增强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强化"用结果说话"的导向,争做落实本纲要的标兵.

大亚湾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计划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阶段建设规模建设起止年限总投资(亿元)到2015年底完成投资(亿元)"十三五"时期投资(亿元)总计:所有重大项目合计150宗,"十三五"时期总投资992.
66亿元.
其中:投产16宗,416.
74亿元;续建40宗,54.
75亿元;新开工94宗,521.
17亿元.

2127.
204346.
31992.
81一、交通运输项目(合计25宗)154.
9836.
76118.
121华瀛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及配套码头项目投产1000万吨/年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及吞吐能力量为2000万吨/年的配套码头项目2011-2017.
0130.
313.
416.
62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码头一期工程投产2个5万吨泊位,1450万吨/年2013-20172513123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投产1个3万吨级和2个5千吨级成品油泊位,使用岸线780m,吞吐能力44万吨2015-20162.
70.
12.
64惠州港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投产新建1个5万吨级石化泊位,1个1万吨级石化泊位,1个5000吨级石化泊位及相关配套设施.
码头总长303米,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198万吨2014.
11-2016.
53.
121.
81.
325惠州大亚湾华德保税油库及配套码头项目投产改造15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码头拟建2个5000吨级泊位2016-20165.
54.
80.
76大亚湾龙海一路市政工程续建道路长5.
24千米,宽60米,双向六车道2015-20172.
890.
82.
097惠州港东马港区东联作业区CSPC南海石化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续建新建2个1万吨级泊位,每个泊位长度为164米,管线桥长度为16米2015-20182.
640.
32.
348石化区北环路扩建工程续建全长9.
85公里2015-20171.
520.
41.
129龙海三路(龙山一路至龙山五路段)续建长3133米,宽50米(不包立交桥)2012-20171.
350.
620.
7310西南片区市政配套道路续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曦城西路,道路长约911米;三中西侧道路605米;老畲村西侧道路460米;龙光城南侧道路1191米2015-20170.
550.
070.
4811中兴二路(大亚湾大道至洗马湖路段)工程续建道路长约1640米,规划红线宽40米,起于大亚湾大道,终于洗马湖规划圆盘2015-202021.
30.
712惠州港荃湾港区7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新开工建设2个7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吞吐量620万吨/日,岸线长度531米、陆域总面积42万平方米2016-2018220.
121.
913惠州港马鞭洲主航道扩建工程新开工30万吨级,全长25公里2017-20191201214大亚湾中心区汽车客运站及周边配套道路工程新开工项目位于沿海高速公路澳头出入口南侧,包括中心站及商业配套2016-20184.
8704.
8715欧德油储三期项目新开工18万立方石化仓储,总库容为18.
4万立方米2017-20203.
3603.
3616惠州港东马港区欧德油储公用石化码头扩建工程新开工1个1万吨级和1个5万吨级成品油泊位,吞吐能力202万吨2016-20172.
702.
617惠州联溢建材粉料中转系统工程新开工新建9座Φ22.
5*30m钢板仓储存库,单库储存能力12000立方米,年中转量为150万吨2015-20161.
201.
218龙山七路(龙海二路至响水河北路段)新开工项目包括龙海二路至响水河北路段、秋谷阳光里以北段道路工程,以及龙海一路至龙海二路段人行道绿化工程2016-20181.
20.
0481.
15219石化区滨海三路南段和滨海四路南段市政工程新开工滨海三路:全长约1500米,宽40米;滨海四路:全长约1168米,宽26米2016-20170.
60.
0240.
5820龙海三路(龙山十路至新澳大道段工程)新开工道路西至龙山十路,东接新澳大道,长约2700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约50米2016-202030321滨海大道(滨海三路至滨海七路段)新开工全长约1780米,绿化工程除外2015-20160.
6900.
6922龙山一路南延段(接南坪快速)工程新开工龙山一路南段起点位于龙海三路平交口,终点位于大亚湾与深圳地界处,连接深圳道路,全长约2.
8公里.
其中,龙海三路至龙海四路平交口段路(K0+000~K0+1200)基宽度约60米,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其余路段路基宽度约32米,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2016-20203.
5203.
5223中兴二路(石化大道至大亚湾大道段)工程新开工长约1077米,宽约50米.
2016-20201.
4701.
4724滨海公园二期工程新开工滨海公园二期,项目占地面积约51750平方米,其中:规划一路北侧广场占地面积约18700平方米;规划一路南侧广场占地面积约2228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及客运站配套用房约3000平方米(不含码头);公交首发站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规划五路宽约16米,长约235米;规划一路宽约20米,长约270米.

2016-20200.
900.
925惠州港综合能源基地新开工项目内容包括LNG接卸码头及后方LNG储配库,占地约424亩.
LNG接卸码头为8万吨级LNG码头,水工按照10万吨级建造,满足16万方以下LNG船舶靠泊接卸LNG及加注LNG.
LNG储配库一期配备2个16万方共32万方的LNG储罐,实现周转能力200万吨.

快云科技:夏季大促销,香港VPS7.5折特惠,CN2 GIA线路; 年付仅不到五折巨惠,续费永久同价

快云科技怎么样?快云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新起国内主机商,资质齐全 持有IDC ICP ISP等正规商家。我们秉承着服务于客户服务于大众的理念运营,机器线路优价格低。目前已注册用户达到5000+!主营产品有:香港弹性云服务器,美国vps和日本vps,香港物理机,国内高防物理机以及美国日本高防物理机!产品特色:全配置均20M带宽,架构采用KVM虚拟化技术,全盘SSD硬盘,RAID10阵列, 国...

青果云(59元/月)香港多线BGP云服务器 1核 1G

青果云香港CN2_GIA主机测评青果云香港多线BGP网络,接入电信CN2 GIA等优质链路,测试IP:45.251.136.1青果网络QG.NET是一家高效多云管理服务商,拥有工信部颁发的全网云计算/CDN/IDC/ISP/IP-VPN等多项资质,是CNNIC/APNIC联盟的成员之一。青果云香港CN2_GIA主机性能分享下面和大家分享下。官方网站:点击进入CPU内存系统盘数据盘宽带ip价格购买地...

2021HawkHost老鹰主机黑色星期五虚拟主机低至3.5折 永久4.5折

老鹰主机HawkHost是个人比较喜欢的海外主机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约2012年左右的时候算是比较早提供支付宝付款的主机商。当然这个主机商成立时间更早一些的,由于早期提供支付宝付款后,所以受众用户比较青睐,要知道我们早期购买海外主机是比较麻烦的,信用卡和PAYPAL还没有普及,大家可能只有银联和支付宝,很多人选择海外主机还需要代购。虽然如今很多人建站少了,而且大部分人都用云服务器。但是老鹰主机...

新加坡空间为你推荐
免费国内空间跪求国内最好的免费空间!网站服务器租用哪些网站适合租用独立服务器?国内ip代理谁给我几个北京或国内的IP代理啊,高分,能用的网站空间购买哪里买网站空间好?100m网站空间网站空间100M指多大虚拟主机是什么什么是虚拟主机虚拟主机控制面板如何利用虚拟主机控制面板对网站进行管理上海虚拟主机上海虚拟主机哪家好啊?郑州虚拟主机请问郑州哪家公司可以做网站还有相应服务器服务的?下载虚拟主机怎么安装虚拟机
重庆虚拟空间 域名网 宿迁服务器租用 服务器租用托管 budgetvm Dedicated 便宜建站 iisphpmysql 20g硬盘 12306抢票攻略 ssh帐号 服务器架设 免空 架设服务器 129邮箱 国外免费asp空间 吉林铁通 西安主机 申请免费空间 浙江服务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