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福建热线  时间:2021-01-31  阅读:()

(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33一、调查背景4二、报告术语界定5三、调查方法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99本章摘要10一、网民规模10(一)总体网民规模12(二)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12(三)分省网民规模14二、网民结构特征(一)性别.
14(二)年龄.
15(三)学历.
1617(四)职业与单位性质18(五)婚姻状况/收入/居住地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2020本章摘要21一、基础资源概述21二、IP地址23三、域名24四、网站25五、网页26六、国际出口带宽第四章上网条件2727本章摘要28一、上网地点29二、上网设备30三、上网费用31四、手机接入互联网情况33五、非网民不上网情况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36136本章摘要37一、概述39二、互联网基础应用42三、政府网站45四、网络媒体47五、数字娱乐52六、电子商务53七、其他第六章澳门互联网使用现状统计报告.
56附录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93附录2典型互联网应用105105一、网络安全107二、网络下载108三、网络视频附录3调查支持单位1102第一章调查介绍第第一一章章调调查查介介绍绍一、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21次调查.
该项工作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中国互联网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此,谨对他们的支持与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3第一章调查介绍二、报告术语界定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澳门报告中仍旧沿用"平均每周上网一小时及以上"的网民定义.
手机网民指半年内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指目前居住在农村的网民.
家庭上网计算机指在居民家庭中连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
IP地址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
)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
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
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
COM,.
NET,.
ORG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
+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
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
如:对域名cnnic.
cn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cnnic.
cn或www.
cnnic.
cn,除此以外,whois.
cnnic.
cn,mail.
cnnic.
cn……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静态网页指URL中不含""和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
htm、*.
html、*.
shtml、*.
txt、*.
xml等.
动态网页指URL中含""或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ASP、PHP、PERL、CGI等在Server方进行处理的网页.
网页的更新周期指网页的最后更新日期与搜索网页时的时间差.
调查范围4第一章调查介绍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07年12月31日.
三、调查方法依据统计学理论和国际惯例,在前20次调查工作基础之上,本次调查采用了网下抽样、网上联机、网上自动搜索和统计数据上报的调查方法.
(一)电话抽样调查电话抽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观点和非网民状况.
目标总体细分如下:子总体A:有住宅固定电话的居民子总体B:住校的高等院校学生子总体C:没有住宅电话的居民,再细分为:子总体C1:有小灵通(无线市话)的居民子总体C2:有手机(移动、联通)的居民子总体C3:无任何移动电话的居民小灵通属于无线市话,接听免费,从访问实施的角度看,住宅固话与小灵通在局号上无法区分,合并两者.
即子总体A和子总体C1可以合为一个子总体访问.
从访问实施的角度看,可以划分如下:子总体A+C1:有住宅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的居民子总体B:住校的高等院校学生子总体C2:无住宅固定电话,有手机的居民子总体C3:无住宅固定电话、无手机的居民此次只针对子总体A+C1、B、C2进行调研,抽样样本总数为46,300个.
不对子总体C3调研的原因在于,子总体C3中的网民规模较小,考虑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此部分人群会越来越少,忽略不访问.
1.
子总体A+C1抽样方法抽样方法电话调查的抽样方法是分层二阶段抽样,目的是使所抽取的样本近似接近自加权样本.

考虑到第21次调查的结果不仅要估计全国的情况,还要估计各省的情况,所以先按省分层,在各个层中独立抽取样本,然后再在省内各地市分配样本.
抽样指标在确定各省样本量时,考虑的指标是"住宅电话覆盖6岁及以上的人数".
确定省内地5第一章调查介绍市州样本量时,省下所有地市州都被抽中,采用地市州的"人口和经济指标"建立回归预测模型,估计该地市州的住宅电话数目,并将该地市州的住宅电话数目作为抽样指标,样本量按每个地市州住宅电话数占全省住宅电话数比例分配.
样本量各省样本量根据第19次调查各省网民人数的平方根占各省网民数平方根之和的比例进行分配,不足600个样本的省份补足到600个.
综合考虑精度与成本,最终样本确定为31,802个.
实施方式根据每一地区的固定电话局号生成电话号码,随机排列之后拨打,对其中的家庭电话进行访问.
为提高访问成功率,采取方便原则,接电话的居民即为被访者.
访问被访者的上网基本情况,同时询问其他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是否上网等基本情况.

加权方式利用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基本情况对样本总体进行相应加权调整,减少接电话的家庭成员不随机对样本造成的偏差.
抽样调查成功率按美国舆论研究协会(AAPOR)成功率公式三计算,本次抽样调查成功率为36.
5%.
2.
子总体B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子总体B指在校高校学生.
综合考虑成本与精度,有效样本量设定为4000个,即全国范围内抽取200所高校,每校抽取20间宿舍,每宿舍访问1人.
抽样方法是分层三阶段抽样,使最终样本为近似自加权样本.
分层指标为省份(31个省份)和学校层次(本科、专科),共分为62层(31*2=62).
每层应抽取的学校数目=该层学生数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200.
抽样指标理想的抽样指标应该是住校的学生人数,由于抽样框的限制,实际采用的抽样指标是在校学生人数.
实施方式根据抽中学校的固定电话局号生成电话号码,随机排列之后进行拨打,对其中的宿舍电话进行访问.
考虑到同宿舍的人同质性较高,采取方便原则,接电话的学生即为被访者.
3.
子总体C2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子总体C2指无住宅市话,有手机的6岁及以上居民.
为保证调查的实施,同时综合考虑成本与精度,样本量在各省的分配按照各省移动电话的卡数占全国的比例分配,样本量不足150个的省份补足到150个.
总体C2样本量为10,498个.
6第一章调查介绍抽样指标理想的抽样指标应该是"无住宅市话的实际手机用户数",但是没有这个指标的详细数据.
实际抽样指标是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各省手机用户卡数.
实施方式根据手机号段随机生成手机号码,拨打甄别出属于子总体C2的被访者,直到完成所要求的子总体C2样本量.
(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7年12月8日~12月31日进行了网上调查.
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
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
网上问卷调查得到各大网站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
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73,332份,经过有效性检查处理得到有效答卷69,556份.
(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1.
IP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
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
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
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这些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的IP地址数.
2.
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即可得到中国的网站和域名总数、分类数与地域分布等数据.

第一部分是.
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
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
COM、.
NET、.
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7第一章调查介绍3.
网页数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对抽取的网站从其首页(WWW+域名)开始搜索,通过网页上的层层链接,抓取所有属于该网站的网页特征及其文本内容.
将由网页搜索所获得的所有中国网站的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分别相加,得到中国网页总数及网页字节数.
该总数不含内容相同的重复网页.
4.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信息产业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8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第第二二章章网网民民规规模模与与结结构构特特征征本章摘要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达到2.
1亿人.
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
3%.
互联网逐步向各层次的居民扩散.
2007年新增网民中,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增长较快;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长较快;低收入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互联网;农村上网人群增长较快.
目前中国16%的互联网普及率仍比全球平均水平19.
1%低3.
1个百分点.
从接入方式上看,宽带网民数达到1.
63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这两种接入方式发展较快.
从地域上看,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已经分别达到46.
6%和45.
8%.
增长量上,广东由于手机网民数增长的拉动,增长人数最多,一年内共增加了1500万网民.
9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
1亿人.
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一年则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
3%.
,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
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
15亿1,位于世界第二位.
网民购置上网设备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偏低,因此经济因素一直是制约互联网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历次对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2004~2006年的年均GDP增长率均在10%2以上,中国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加之同期政府鼓励"减缓投资、启动消费",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使用互联网.

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农村网民规模年增长率超过100%,达到127.
7%,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人.
7300万新增网民中的4成,即有2917万来自农村.
互联网娱乐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互联网娱乐功能的强大,网络音乐和即时通信成为网民使用率排名前两位的网络应用,大量学历较低的网民被互联网的娱乐休闲功能吸引而涌入互联网.
0.
941.
031.
231.
371.
622.
101.
110.
00.
51.
01.
52.
02.
52004.
122005.
062005.
122006.
062006.
122007.
062007.
12网民人数亿人图2.
1中国网民人数增长情况根据美国墨西哥大学教授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新事物的发展通常呈现S形,当普及1美国网民数据来源:www.
internetworldstats.
com2数据来源:《2007中国统计年鉴》10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3率在10%~20%之间时,扩散过程会加快,直至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会慢下来.
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是10.
5%,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增至16%,中国正处于网民快速增长的阶段.
美国和韩国的互联网网民普及率的增长趋势符合创新扩散理论,当其互联网普及率在10%以上时,互联网规模及普及率迅速增长.
美国1998年的互联网普及率是18.
6%,1999年即快速增长到26.
2%4;韩国1999年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2.
4%,2000年则跃升至33%,网民规模从943万快速增加至1393万5.
4.
6%5.
3%6.
2%6.
7%7.
3%7.
9%8.
5%9.
4%10.
5%12.
3%16.
0%0%4%8%12%16%20%2002.
122003.
062003.
122004.
062004.
122005.
062005.
122006.
062006.
122007.
062007.
1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图2.
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2007年才开始上网的新增网民人群中,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较快,拉动因素之一是中小学学校的互联网接入比例在增加.
此外,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增长较快,互联网呈现向各年龄阶层扩散的趋势;互联网逐步向学历低的人群渗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长较快;低收入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互联网.
尽管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但目前16%的互联网普及率仍比全球平均水平19.
1%低3.
1个百分点,与互联网发达国家冰岛、美国等差距很大.
邻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互联网普及率均高于中国6.
3《创新的扩散》,EverettM.
Rogers,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
4美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
5韩国1999年数据来自theNationalComputerizationAgency(NCA),2000年数据来自韩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KRNIC).
6数据来源:http://www.
internetworldstats.
com.
11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68.
0%66.
5%19.
5%69.
7%86.
3%19.
1%16.
0%0%20%40%60%80%100%中国全球冰岛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全球部分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比较图2.
3全球部分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比较(二)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中国的宽带网民数量增长迅速.
2007年12月的宽带网民数已经达到1.
63亿,占网民总体的77.
6%,比2007年6月增加了4094万人,比2006年12月的1.
04亿增加了5938万人.
宽带的快速发展是众多互联网应用快速扩大发展的基础.
窄带中的有线窄带,即拨号网民规模继续减少,而以手机为接入方式的无线窄带网民正在快速发展.
目前已有5040万人在使用其他上网接入方式的同时,还选择使用手机上网,已经占到总体网民的近1/4(24%).
从长远看,手机与互联网会继续趋于融合.
表2.
1不同接入方式的网民规模(多选)占总体网民比例规模(万人)宽带77.
8%16,338有线窄带11.
1%2,33828.
0%5,880窄带其中:手机接入24.
0%无线窄带5,0405.
5%1,150其中:其他无线接入(三)分省网民规模广东省人口众多,经济较为发达,又由于手机上网规模增长的拉动因素,网民数量增长最多,一年内增加了1500万网民.
其次是江苏和浙江省,分别增长了730万和530万网民.
从增长率上看,中部省份增长率较高,河南、江西和安徽等省份的增长率均在70%以上.
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最高,北京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6.
6%,略高于上海,北京居民中即将有半数居民都使用互联网.
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省互联网普及率则12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较低,再加上安徽和甘肃,这五个省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在10%以下.
表2.
2分省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各省占总体网民数的比例总网民数(万人)各省互联网普及率北京73746.
6%3.
5%天津28726.
7%1.
4%河北76211.
1%华北地区3.
6%山西53615.
9%2.
6%内蒙古32213.
4%1.
5%辽宁78318.
3%3.
7%吉林43415.
9%东北地区2.
1%黑龙江47612.
5%2.
3%上海83045.
8%4.
0%江苏1,75723.
3%8.
4%浙江1,50930.
3%7.
2%安徽5879.
6%华东地区2.
8%福建86624.
3%4.
1%江西51111.
8%2.
4%山东1,25613.
5%6.
0%河南95610.
2%4.
6%湖北70612.
4%3.
4%湖南69010.
9%3.
3%华中地区广东3,34435.
9%15.
9%广西56011.
9%2.
7%海南14417.
2%0.
7%重庆35612.
7%1.
7%四川8099.
9%3.
9%贵州2246.
0%西南地区1.
1%云南3036.
8%1.
4%西藏3612.
7%0.
2%陕西51713.
9%2.
5%甘肃2198.
4%1.
0%青海6011.
0%西北地区0.
3%宁夏6110.
1%0.
3%新疆36317.
7%1.
7%合计2100016.
0%100.
0%13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0100020003000400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福建上海四川辽宁河北北京湖北湖南安徽广西山西陕西江西黑龙江吉林新疆重庆内蒙古云南天津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不同省份网民人数万人图2.
4不同省份网民人数二、网民结构特征(一)性别目前网民中42.
8%的女性比例低于男性的57.
2%,这一点与我国的人口特征密切相关.
从中国总体人口特征上看,男女性比例比较接近,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及男性,而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是上网的必要条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末中国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中,男女性比例是53%:47%,即男性的受教育程度要好于女性.
男女性网民普及率差异同样存在,目前中国男性互联网普及率为17.
7%,女性互联网普及率为14.
1%.
这一性别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正在逐年改善.
从1997年以来的发展趋势看,网民中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正在缩小.
网民性别结构女42.
8%男57.
2%图2.
5网民性别结构不同年龄段的网民性别比例呈现"鱼"形.
18岁以下网民性别比的差异最小,网民性别比已接近1:1;18~35岁网民性别比差距随年龄增大而增大;超过50岁的网民性别比差14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异最大,男性网民比例很高.
男女性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存在差异,网民性别比的不同会影响不同年龄段网民的互联网应用程度.
81.
1%64.
6%55.
3%55.
9%59.
7%59.
5%57.
6%50.
9%18.
9%35.
4%44.
7%44.
1%40.
3%40.
5%42.
4%49.
1%0%15%30%45%60%75%90%18岁以下18~24岁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男性网民比例女性网民比例图2.
6不同年龄段的网民性别结构从城镇与农村的情况看,农村网民中男性较多,占到62.
7%,城镇网民性别比则要均衡一些.
44.
1%37.
3%55.
9%62.
7%0%20%40%60%80%100%城镇农村女男图2.
7城镇与农村网民性别结构(二)年龄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
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
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
互联网作为一种会给居民带来很多便利的工具,除了青年外,社会和政府应鼓励互联网往更广泛的群体渗透.
从新增网民看,互联网正逐步朝这一方向发展.
15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网民年龄结构不到18岁19.
1%18~24岁31.
8%25~30岁18.
1%31~35岁11.
0%36~40岁8.
4%41~50岁7.
5%50岁以上4.
2%图2.
8网民年龄结构17671585875400166693800230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不到18岁18~24岁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网民规模万人图2.
9不同年龄段网民规模(三)学历与人口总体相比较,网民属于其中学历较高的人群.
但不同学历人群的互联网使用正逐步向较低学历人群扩散.
1999年以来,大专及以上网民比例已经从86%降至目前的36.
2%.
城镇与农村网民之间的学历分布差异较明显.
城镇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居多,但农村网民中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居多.
16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网民学历结构初中以下6.
7%初中21.
1%高中36.
0%大专18.
7%大学本科16.
1%硕士及以上1.
4%图2.
10网民学历结构38.
4%6.
9%17.
4%38.
1%37.
6%7.
8%40.
8%13.
0%0%10%20%30%40%50%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城镇网民学历结构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图2.
11城镇与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对比(四)职业与单位性质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28.
8%.
有固定单位的网民中,以在民营企业工作的网民居多,占到总体网民的41.
8%.
17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网民职业结构无业11.
9%学生28.
8%专家与技术人员14.
6%单位负责人4.
9%办事人员7.
4%服务业人员9.
8%工人12.
0%自由职业10.
6%图2.
12网民职业结构网民单位性质结构机关单位6.
8%事业单位15.
8%国有企业24.
2%外资企业6.
4%合资企业5.
1%民营企业41.
8%图2.
13网民单位性质结构(五)婚姻状况/收入/居住地网民婚姻状况与网民年龄有密切关系,中国网民较年轻,未婚者偏多一些,占到55.
1%.
从收入上看,接近3/4(74%)的网民收入都在2000元以下.
从网民居住地上看,网民居住在城镇的较多,74.
9%都居住在城镇,城镇网民数已达到1.
57亿人,而同期农村网民数量仅有5262万人.
但农村网民数量增长非常迅速,年增长率超过100%,已达到127.
7%,远高于城镇网民38.
2%的增长率.
但城镇与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
3%,农村仅为7.
1%.
18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网民月收入构成无收入4.
4%1~500元24.
2%501~1000元16.
7%1001~2000元28.
7%2001~3000元12.
4%3001~5000元8.
4%5000元以上5.
2%图2.
14网民收入结构表2.
3城镇与农村网民数量增长情况城镇网民数量(万人)农村网民数量(万人)全国网民总数(万人)2006.
1211,3892,31113,7002007.
612,4583,74216,2002007.
1215,7385,26221,00019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第第三三章章互互联联网网基基础础资资源源本章摘要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猛,年增长率均超过38%,尤其是域名、网站和网页数量,年增长率均超过了60%.
中国的IP地址数达到1.
35亿个,年增长率为38%.
目前每万人拥有的IP地址是1,029个,每万个网民拥有的IP地址则是6,442个.
中国域名总数是1193万个,年增长率达到190.
4%.
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来自CN域名,CN域名数量已达到900万个,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接近4倍.
中国网站数量已有150万.
这些网站中增长最快的是.
CN下的网站数,目前的数量已经达到100.
6万个,.
CN下网站首次超过百万,占到中国网站数的66.
9%.
中国网页总数已经有84.
7亿个,年增长率达到89.
4%,是2007年互联网基础资源中增长最快的一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数量日趋丰富.
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数达到368,927Mbps,年增长率为43.
7%.
20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一、基础资源概述2007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与网民的发展势头相似,同样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IP地址和域名是互联网的基础地址资源,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8%和190.
4%,保证了互联网发展的平稳进行.
CN域名数则2007年一年增加了4倍.
网站数、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超过60%的增长速度,反映了网上信息资源的增加速度很快,网民可以享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互联网信息资源很低.
目前每万人拥有11个网站,每万个网民中拥有的网站数量也仅有72个,中国还需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
互联网区域基础资源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无论是从IP地址,还是从域名、网站上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的拥有量都居于前列,比其他省份的拥有量要多.
其他省市要尽快提高当地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水平,还需要从经济发展等多个相关方面同时着手.
表3.
1互联网基础资源数量增长情况每万人拥有量每万网民拥有量年增长率2007年12月总量2006年12月总量IPv4地址(个)135,274,7521,0296,44298,015,74438.
0%域名(个)11,931,277915684,109,020190.
4%其中:CN域名(个)9,001,993684291,803,393399.
2%网站(个)1,503,8001172843,00078.
4%网页(个)8,471,084,56664,444403,3854,472,577,93989.
4%网页字节(KB)198,348,224,1981,508,9489,445,154122,305,737,00062.
2%国际出口带宽(Mbps)368,927318256,69643.
7%二、IP地址在IPv4地址资源上,发达国家占优势地位,59.
7%的IPv4地址资源都集中在美国.
目前中国拥有的IPv4数量是1.
35亿个,占全球IPv4地址数量的4%,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IPv4地址量增长一直比较迅速,尤其是2006年以来,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机构的大力推动下,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
21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4,1464,9425,9957,4398,4799,80211,82513,5276,83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03.
122004.
062004.
122005.
062005.
122006.
062006.
122007.
062007.
12中国IPv4地址万个图3.
1中国IPv4地址数量增长情况根据IPv4地址的剩余数量状况,预计到2012年,全球IPv4地址将会完全耗尽.
但目前亚太地区互联网快速发展,IPv4地址仍呈现出快速消耗的趋势.
在IPv6没有完全商用之前,IPv4地址仍旧是互联网赖以生存的根本.
因此,加速申请以扩大中国IPv4地址资源的数量,是中国尤其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为中国国家IP地址分配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IP地址分配窗口已经上升到/14(4B),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IP地址分配窗口.
早在"200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信息产业部领导就建议广大ISP及企事业单位应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集中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的IPv4地址申请,以达到提高我国IP地址资源数量、降低IP地址资源申请成本的目的.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推进IPv4到IPv6的过渡工作,就长远的计算机网络发展来看,IPv4地址存在着发展的局限问题:首先,IPv4的地址资源有限,已经不能适用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再者,美国控制大多数地址资源,其他国家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相反,IPv6地址资源丰富,安全性能大幅提高,还有大量的IPv6地址可以申请.
所以向IPv6过渡有利于今后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IPv6在国内利用率较低,向IPv6过渡仍然在技术和商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技术研究.
在IPv6的政策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在积极的探索和制定相关的地址分配政策,这些工作非常有利于实现中国互联网在IP地址方面的平稳过渡.
目前IPv6地址还处于试验阶段.
与IPv4相比,IPv6优势突出,可以无限满足互联网地址资源的需求.
在中国地区共分得IPv6地址27块/32,处于全球第十五位.
前五位则为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意大利.
22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三、域名伴随着中国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的是中国域名数的飞速发展.
目前中国域名总数达到1,193万个,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782万,年增长率达到了190.
4%.
这些域名中,最大的部分是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占到中国域名总数的75.
4%,在中国已经居于主流域名地位.
其次是COM域名,占到20.
4%.
2006年12月中国每万人拥有的域名数为31.
4个,目前万人拥有量已经达到91个.
尽管中国互联网基础地址资源发展水平还不高,但已经在迅速改善中.
表3.
2中国分类域名数数量(万个)占域名总数比例CN900.
275.
4%COM243.
620.
4%NET39.
73.
3%ORG9.
60.
8%合计1,193.
1100.
0%CN域名是国际互联网上代表"中国"的顶级域名,CN域名数量的增长及使用比例的增加,对加强中国互联网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CN域名的发展.
目前中国CN域名数量已达900万,年增长率达到399.
2%,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CN域名2万个,增长势头迅猛.
与其他国家顶级域名相比,目前中国仅次于德国的国家顶级域名DE(1128万个)7,位于世界第二.
62.
3109.
743.
2119.
1180.
3615.
0900.
20.
0200.
0400.
0600.
0800.
01000.
02004.
122005.
062005.
122006.
062006.
122007.
062007.
12CN域名数量万个图3.
2CN域名数量增长情况7数据来源:http://www.
denic.
de/en/domains/statistiken/domainentwicklung/index.
html23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CN域名中,.
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最高,已占到CN域名总数的63.
3%,其次是.
COM.
CN域名.
这两种二级域名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
表3.
3中国分类CN域名数数量(万个)占CN域名总数比例.
CN569.
563.
3%.
COM.
CN253.
528.
2%.
NET.
CN33.
53.
7%.
ADM.
CN22.
02.
4%.
ORG.
CN16.
41.
8%.
GOV.
CN3.
50.
4%.
AC.
CN1.
30.
1%.
EDU.
CN0.
30.
0%.
MIL.
CN0.
00.
0%合计900.
2100.
0%四、网站目前中国网站数量已达150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万个,增长率达到78.
4%.
博客/个人空间等众多网络应用需求、域名数量增长的拉动及创建网站操作的简单化等因素作用在一起,共同使得网站数量猛增.
66.
967.
869.
484.
3131.
2150.
478.
80.
020.
040.
060.
080.
0100.
0120.
0140.
0160.
02004.
122005.
062005.
122006.
062006.
122007.
062007.
12网站数量万个图3.
3中国网站数量增长情况注:数据不包含.
EDU.
CN下网站数据.
这些网站中,增长最快的是.
CN下的网站数,目前的数量已经达到100.
6万个,.
CN下网站首次超过百万,占到中国网站数的66.
9%,CN域名成为我国网站使用的主流域名.
24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表3.
4中国分类网站数数量(万个)占网站总数比例.
CN100.
666.
9%.
COM42.
728.
4%.
NET6.
14.
1%.
ORG0.
90.
6%合计150.
4100.
0%五、网页目前中国网页数为84.
7亿个,年增长率达到89.
4%,网上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
这些网页中,动静态的比例为0.
92:1,动态网页的比重在逐年增高.
从网页长度上看,网站总字节数已经达到198,348GB,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为23.
4KB,比去年同期的27.
3KB有所降低.
从网页内容上看,仍是文本居多,占到网页总数的87.
8%,其次是图像,音频和视频网页数量仍旧相对比例不高.
表3.
5中国网页数网页总数8,471,084,566个数量4,065,690,936个静态网页占总网页数的比例48.
0%数量4,405,393,630个动态网页占总网页数的比例52.
0%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0.
92:1网页长度(总字节数)198,348,224,198KB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5,633个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23.
4KB1.
63.
126.
044.
784.
78.
789.
4%71.
9%200.
1%178.
0%98.
5%03060902002.
122003.
122004.
122005.
122006.
122007.
120%60%120%180%240%网页数网页数增长率亿个图3.
4中国网页数量增长情况25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六、国际出口带宽中国国际出口带宽衡量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互联网连接的能力.

在目前网民网络应用日趋丰富,在线视频业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带宽的增长需要高于网民数、网站和网页数数等其他基础网络资源的增长,才有可能改善网民的互联网连接质量.

目前中国的国际出口带宽已经有368,927Mbps,年增长率达到43.
7%,中国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56,696312,346368,9279,38018,59927,21653,94174,42982,617136,106214,175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2002.
122003.
062003.
122004.
062004.
122005.
062005.
122006.
062006.
122007.
062007.
12国际出口带宽Mbps图3.
5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增长情况表3.
6八家骨干网的国际出口带宽数国际出口带宽数(Mbps)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98,353宽带中国CHINA169网138,887中国科技网(CSTNET)8,810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9,052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8,260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4,319中国铁通互联网(CRNET)1,244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2合计368,92726第四章上网条件第第四四章章上上网网条条件件本章摘要目前1.
4亿网民在家上网,这一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35.
7%,居民的家庭上网条件在改善.
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7800万台.
广东的上网计算机数量最多,北京和上海户均拥有的上网计算机数量最多.
目前每户家庭接入费用平均是74.
9元/月,全年接入费用平均为900元/户.
网民在网吧的上网费用平均是51.
6元/月.
目前中国共有5040万手机网民,广东的手机上网用户规模最大,已经达到1,452万人.
手机网民中男性居多,约有2/3(66.
5%)的手机网民都是男性.
这一群体中,18~24岁之间的网民最多,占到手机网民的一半.
高中学历人口中还有8335万人没有上网,初中学历人口中则还有4.
37亿人没有上网.
不懂电脑或网络是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没时间上网和没有上网设备是另外两大原因.
27第四章上网条件一、上网地点在家里上网最为方便,任何时间都可以上网和进行任何网络活动.
在网吧则不能达到随时上网的目的,在单位上网则不能自由选择网络活动.
但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条件接入互联网,购买设备和接入互联网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只有上网条件逐渐改善,才能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接入互联网.
目前中国有67.
3%的网民选择在家上网,即已有1.
4亿网民在家上网,在家上网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
7%.
2002年以来,家庭上网规模一直在扩大,居民的家庭上网条件在逐步改善.
上网地点67.
3%24.
3%33.
9%0%20%40%60%80%家里网吧单位图4.
1上网地点04000800012000160002002.
122003.
62003.
122004.
62004.
122005.
62005.
122006.
62006.
122007.
62007.
12家庭上网规模网吧上网规模单位上网规模万人图4.
2不同上网地点的网民规模增长情况此外,网吧是家庭上网的重要补充地点.
有超过1/3(33.
9%)的网民,即7119万人选择在网吧上网.
尤其是2007年,网吧上网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
9%.
28第四章上网条件网吧人数的增长使网吧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
对政府来说,网吧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也是了解舆情和需要监管的区域,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网吧是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等各项产品活动的重要推广地.
网吧人群主要以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年轻人为主,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到网吧网民的近3/4(74.
8%).
此外,农村网民较多在网吧上网,农村网民中有48%选择在网吧上网.
表4.
1网吧网民与总体网民学历对比网吧网民学历总体网民学历初中以下2.
9%6.
7%初中26.
6%21.
1%高中45.
3%36.
0%大专14.
4%18.
7%大学本科9.
8%16.
1%硕士及以上1.
0%1.
4%合计100.
0%100.
0%二、上网设备与2007年6月份相比,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的比例略微下降,从96.
3%降到了94%,但台式机仍旧占据主流地位.
同时使用笔记本上网的比例在上升,比2007年6月上升了5.
6个百分点.
已有超过1/4(26.
7%),即5607万网民选择笔记本上网.
手机上网是计算机上网的补充,也是业界关注的热点.
从绝对规模上看,手机接入的网民规模已达到5040万人,比2007年6月增加了610万人.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民为了弥补上网计算机的不易携带和设备成本昂贵的缺点,选择了手机上网,网民的上网条件在逐渐改善中.
上网设备94.
0%24.
0%26.
7%0%20%40%60%80%100%台式机笔记本手机图4.
3上网设备29第四章上网条件家庭是网民的主要上网地点,家庭上网计算机数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中国家庭上网计算机数为7800万台.
目前中国家庭上网计算机的平均拥有量是20.
6台/百户,平均2.
7个网民有一台家庭上网计算机.
从家庭上网计算机上看,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各地区的家庭上网计算机拥有量分布与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分布类似,广东省和江苏省上网计算机数量最多,已经分别达到1401万台和798万台.
北京和上海则是户均上网计算机数最多.
三、上网费用当前对于非免费上网的家庭中,平均每户家庭接入费用是74.
9元/月.
接入互联网的家庭中,花费在51~100元的比例最高,占到所有在家上网比例的近一半(49.
5%).
而其中每月花费50元和60元的比例很高,分别占到上网家庭数的11.
5%和10.
2%.
由此可推算出中国平均每个网民家庭全年上网接入费用为900元.
鉴于中国人均收入仍不算高,上网仍旧不属于非常平民化的消费.
上网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应该可以推动更多的居民上网.
网民在家平均每月上网接入费用51~100元49.
5%100元以上16.
5%31~50元23.
2%30元及以下10.
8%网民在家上网接入费用:74.
9元/月图4.
4家庭上网接入费用目前每个网吧网民上网费用平均是51.
6元/月.
网吧网民中,网民每月上网费用不超过15元的比例最高,恰好占网吧网民的1/3(33.
3%).
每月花费超百元的比例不高,为12.
7%.
城镇网吧上网费用要高于农村,目前城镇网吧上网费用是59.
2元,比农村的45.
9元高出13.
3元.
网吧是家庭无电脑或没有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常去的上网地点,网吧网民的人均月收入要30第四章上网条件低于总体网民的人均月收入.
进一步分析网吧网民的个人月收入与在网吧上网平均费用,可以发现,网吧网民月收入越高,在网吧上网的平均费用就越高,网吧网民的月收入与网民在网吧的上网费用高低相关性很强.
网民在网吧的月均上网费用15元及以下33.
3%100元以上12.
7%16~30元24.
8%51~100元13.
1%31~50元16.
1%网民在家上网接入费用:74.
9元/月图4.
5网民在网吧的月均上网费用表4.
2不同收入的网吧网民在网吧的上网费用网吧网民平均每月在网吧的上网费用(元)500元及以下35.
1501~1000元54.
11001~2000元62.
72001~3000元69.
33001~5000元72.
55000元以上97.
8四、手机接入互联网情况手机作为通信工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拥有.
并且由于手机接入互联网不受地点的限制,手机已经成为居民上网设备的补充.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7年10月通信行业统计月报》8,目前中国已有5.
3亿手机有效卡数.
近几年来,中国手机有效卡数增长一直维持在17%以上,平均每年增长6000万张卡,增量非常可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结果,平均每个手机用户拥有1.
33个手机卡,即目前中国共有4亿手机用户,约有30%的居民拥有手机.
8数据来源:www.
mii.
gov.
cn.
31第四章上网条件2.
73.
13.
63.
94.
34.
65.
05.
33.
301234562003.
122004.
062004.
122005.
062005.
122006.
062006.
122007.
062007.
10手机有效卡数亿张图4.
6中国手机有效卡数增长情况目前中国4亿手机用户中,在过去半年有过手机接入互联网行为的网民数量是5,040万人.
即网民中的24%、手机用户中的12.
6%是手机网民,手机上网已经渐成风气.
中国目前仍旧没有推行3G,手机上网速度很慢,如果下载一段同样大小的视频资料,手机上网费用要比通过电脑上网下载贵上很多倍.
速度慢和费用贵阻碍了中国手机上网的发展.
邻国韩国手机上网则已经很发达,目前已有过半数(51.
3%)的手机用户都使用手机上网9.
中国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还需要更多努力.
中国如能推行无线宽带,降低手机上网资费,居民的上网条件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不同地域的网民手机上网情况不同.
广东省不仅手机有效卡数最多,占到全国5.
3亿的15%,手机上网网民数也在31个省市中最多,广东网民中有43.
4%的人半年内通过手机上过网,目前手机网民数已达到1,452万人,无论是手机上网比例,还是手机上网用户规模,都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
江苏、浙江和福建的手机上网人数处于第二梯队,是手机上网网民数相对较多的地区.

单从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上看,则是南方较为发达,尤其是广东省和福建省.

表4.
3手机网民数量前8位的省市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手机上网网民数(万人)广东43.
4%1452江苏21.
2%373浙江21.
6%327福建34.
1%295上海27.
5%228山东17.
7%222四川27.
4%222北京26.
0%1929数据来源:NIDA,SurveyontheComputerandInternetUsage,2007.
10.
32第四章上网条件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居多,约有2/3(66.
5%)的手机网民都是男性.
这一群体中,18~24岁年龄段手机网民偏多,占到手机网民的一半.
30岁以上年龄稍微偏大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则较少.
这些手机网民分布在各种职业中,在读大学生、工人、专家技术人员和服务业人员是四个主要的群体,分别占到总体的13.
8%、12.
9%、12.
8%和11.
7%.
表4.
4手机网民与总体网民年龄结构对比手机网民总体网民不到18岁16.
2%19.
1%18~24岁50.
0%31.
8%25~30岁17.
7%18.
1%31~35岁7.
8%11.
0%36~40岁4.
9%8.
4%41~50岁2.
5%7.
5%50岁以上0.
9%4.
1%合计100.
0%100.
0%五、非网民不上网情况了解非网民的情况对互联网的发展非常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非网民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提高,社会整体的上网规模才能进一步提高.
非网民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结构相对固定,只有提高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才可提高其上网的可能性.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高中学历中还有8,335万人没有上网,初中学历中非网民则还有4.
37亿人.
从非网民受教育程度上看,中国网民的发展还有很大增长的潜力.
尤其是初中以下和初中学历非网民人口中还存在很多学生,其受教育程度还会继续改善,将成为我国网民的增长点.
5.
8亿初中以下人口中,除掉1.
07亿小学生和9800万未入学儿童,还有占总人口30%的4亿成年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口,在这部分人中推广互联网则还需要更有效的措施.

表4.
5非网民与网民学历结构对比非网民数(万人)网民数(万人)总体人口(万人)受教育程度非网民网民总体人口初中以下52.
9%6.
7%45.
5%58,4121,39759,809初中39.
6%21.
1%36.
6%43,6884,42248,110高中7.
5%36.
0%12.
1%8,3357,57015,905大专及以上0.
0%36.
2%5.
8%227,6027,624合计100.
0%100.
0%100.
0%110,44821,000131,44833第四章上网条件另一个影响上网的因素是居民收入.
目前非网民的月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网民的月收入水平,而有些互联网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与是否上网已经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中国还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及降低上网接入成本来继续改善网民上网条件.
表4.
6非网民与网民收入结构对比非网民个人月收入网民个人月收入无收入12.
8%4.
4%1~500元36.
8%24.
2%501~1000元24.
6%16.
7%1001~2000元18.
5%28.
7%2001~3000元4.
4%12.
4%3001~5000元1.
8%8.
4%5000元以上1.
1%5.
2%合计100.
0%100.
0%非网民回答的不上网原因中,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非网民自身素质问题,即不懂电脑或网络,与非网民受教育程度有关;一类是硬件限制,没有上网设备或者当地无法接入互联网,与居民的月收入水平及社会经济水平相关;还有一类是主观原因,不感兴趣等,最后一类是互联网方面的原因,互联网的质量不佳使人远离互联网.
网民不懂电脑或网络是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有48.
9%的非网民都受此限制.
没时间上网和没有上网设备是另外两大原因.
这些不上网的原因说明,居民有上网需求,但是迫于自身受教育程度和硬件设施问题,只好望网兴叹.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这两个方面的改善,以使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大众.
14.
5%15.
1%2.
1%4.
4%0.
1%25.
5%2.
5%20.
8%48.
9%0%15%30%45%60%不懂电脑/上网无上网设备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没时间上网年龄太大/太小不感兴趣家长/老师不允许上网上网费用贵上网速度太慢非网民不上网原因图4.
7非网民不上网原因34第四章上网条件与2007年6月份相比,非网民对未来半年的上网预期有所提高,回答未来半年肯定上的比例提高了1个百分点,回答可能上的比例提高了1.
7个百分点.
非网民预期的增加,说明总体网民数量仍将有很大增长.
非网民对未来半年上网的可能性预期说不好13.
0%可能不上8.
2%可能上11.
0%肯定不上63.
8%肯定上4.
0%图4.
8非网民对未来半年上网的可能性预期35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第第五五章章网网络络应应用用情情况况本章摘要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是16.
2小时,网民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依赖性.
网民对互联网的正面作用评价很高,认为互联网对工作/学习有很大帮助的占93.
1%,认为"一天不上网就会觉得缺少了什么"的比例是38.
3%.
互联网已经凸显出重要作用.
互联网第一入口是即时通信的比例是39.
7%,看新闻则以20%居第二.
两者在网民进入互联网的首要入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高低排序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影视>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邮件.
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网络游戏使用率较高,中国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发挥较大;即时通信占第二位,是中国互联网的特有现象.

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是互联网上的基础应用.
目前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72.
4%,电子邮件应用率是56.
5%,即时通信使用率已经达到81.
4%.
25.
4%的人访问过政府网站,即半年内有5,334万人访问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网站.
这些网民中,77.
5%主要是登录政府网站浏览政府动态或新闻,仅有2.
5%是网上办理税务/企业注册等业务,在线咨询比例也仅有3%.
网络媒体方面,有73.
6%的人半年内在网上看过新闻,相信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比例为51.
3%;半年内更新过博客/个人空间的比例为23.
5%,但表示相信博客内容真实性的网民比例仅有32.
6%.
中国互联网娱乐性较强.
网络游戏使用率是59.
3%,网民玩网络游戏的平均时长是7.
3小时/周;半年内86.
6%的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下载比例为71.
2%;在线网络影视观看比例为76.
9%,下载比例为40.
5%.
网络购物比例是22.
1%,学历越高,网上购物比例越高.
平均一个网络购物网民最近半年网上购物金额是466元.
65.
7%的网民表示在网上发过帖子或上传过内容.
其中半年内有35.
5%的网民在网上发过帖或跟过贴;31.
8%的网民上传过图片;17.
5%的网民上传过影视节目或者其他视频内容.
36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一、概述目前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是16.
2小时/周,互联网已经在网民生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这些网民中,上网时长在1~10小时之间的最多,占到总体网民的45.
1%,但与2006年12月的16.
9小时/周相比略有下降.
原因在于,2007年涌入了大量的新上网网民,而新增网民的上网时长要短一些.
网民每周上网时长1小时以下5.
1%10小时≤h即时通信>网络影视>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邮件.
体现互联网娱乐作用的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等排名靠前,中国互联网市场娱乐功能占主体地位;即时通信高居第二位,体现了中国互联网鲜明的本土特色;网络新闻的排名依旧很高,更新博客/个人空间比例迅速提高,互联网新媒体的地位更加突出.
表5.
1网络应用使用率网络应用使用率用户规模(万人)互联网基础应用搜索引擎72.
4%15,204电子邮件56.
5%11,865即时通信81.
4%17,094电子政务25.
4%5,334网络媒体网络新闻73.
6%15,456更新博客/个人空间23.
5%4,935数字娱乐网络游戏59.
3%12,453网络音乐86.
6%18,186网络影视76.
9%16,149电子商务网络购物22.
1%4,641网上支付15.
8%3,318网上银行19.
2%4,032其他网络求职10.
4%2,184网络教育16.
6%3,486网上炒股票基金18.
2%3,822关于互联网第一落脚点,即网民上网后的第一件事,通过即时通信聊天的比例是39.
7%,另外20%的网民则是看新闻.
即时通信工具和网络新闻是网民上网的两个重要落脚点,两者占到了60%的份额.
网民的互联网第一落脚点网络音乐3.
4%网络影视2.
4%其他14.
3%电子邮件3.
5%网络新闻20.
0%搜索引擎7.
4%网络游戏9.
3%即时通信39.
7%图5.
3互联网第一落脚点38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二、互联网基础应用(一)搜索引擎互联网最基础的功能即提供信息.
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已是海量,搜索引擎则是网民在汪洋中搜寻信息的工具,是互联网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基础应用之一.
目前2.
1亿网民中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是72.
4%,即已有1.
52亿人从搜索引擎获益,半年净增加3086万人.
位列网络应用中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影视和网络新闻之后的第五位,高于电子邮件.

与其他国家相比,由于中国互联网仍旧是娱乐功能占主体,总体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偏低.
在美国,搜索引擎使用率已经达到91%10.
在中国这样一个网民快速增长和以年轻网民主导的国家,搜索引擎用户将会继续增长.
不同类型的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不同.
搜索引擎用户与网民的网龄相关性很强,网民上网历史越久,则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2000年及以前上网的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为89.
1%,2007年新增网民的使用率仅有48.
7%.
由于2007年中国新增网民很多,新增网民较低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拉低了总体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目前72.
4%的使用率略低于2007年6月的74.
8%.
此外,搜索引擎使用率与学历同样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学历越高,使用率越高.
初中以下学历的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为54.
7%,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则升至97%,几乎人人都使用搜索引擎.
54.
7%55.
4%67.
3%85.
6%93.
2%97.
0%0%20%40%60%80%100%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大学本科硕士及以上不同学历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图5.
4不同学历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同地域的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也不相同.
上海和北京网民的使用率最高,均超过80%不.
其他省市中,西部省份的搜索引擎使用率较低,尤其是西藏、广西和青海.

10数据来源:www.
pewinternet.
org.
39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30%45%60%75%90%上海北京福建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广东江西天津甘肃吉林宁夏黑龙江山东云南重庆内蒙古四川陕西安徽辽宁海南湖北新疆湖南山西西藏广西青海搜索引擎使用率图5.
5不同省份的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注:贵州样本量较小,没有显示贵州的网络应用使用率,下同.
.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搜索引擎用户中的学生等有潜力的人群等将会成为搜索引擎用户.
(二)电子邮件上的另一个基础应用,是一种非即时的信息传递方式,给网民的工作生活11使用率很高,部分的代替了电子邮件的功能,这也是中国电子邮件使用率低的原因之这一趋势会对电子邮件的使用率造成影响.
总体网民的使用率会上升还是下降较多,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人,以及没有固定职业的无业和自由职业者使用电子邮件较少.
不使用搜索引擎的网民中,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较多,且有8成以上学历不超过高中.
从这些网民的职业来看,学生、工人和无业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人的网络活动也比较单调,对其他网络应用的使用率也低于搜索引擎用户电子邮件是互联网带来较多便利.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电子邮件应用率不高.
目前中国电子邮件应用率是56.
5%,有1.
19亿中国网民在使用着电子邮件.
同期美国电子邮件使用率是91%,是美国第一大互联网应用,韩国的电子邮件使用率也已达82.
1%,都比中国的使用率高出不少.
中国网民对即时通信的一.
电子邮件的使用率与学历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学历越高,电子邮件使用率也较高.
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网民,电子邮件使用率仅有31.
1%,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网民,电子邮件的使用率已经上升到94.
2%.
这一特点会影响电子邮件的使用情况.
总体网民中学历较高的网民数量会连年增加,电子邮件的使用规模也会持续增加.
中国网民的学历分布正逐渐向学历较低的网民倾斜,还不明朗.
从职业上看,管理人员、从事第三产业者和学生使用电子邮件11数据来源:www.
pewinternet.
org;NIDA,SurveyontheComputerandInternetUsage.
40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31.
1%38.
3%49.
1%71.
7%87.
2%94.
2%0%20%40%60%80%100%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大学本科硕士及以上不同学历网民的电子邮件使用率图5.
6不同学历网民的电子邮件使用率56.
3%43.
8%39.
8%49.
8%69.
8%69.
8%72.
0%58.
2%0%20%40%60%80%学生专家与技术人员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服务业人员工人无业自由职业不同职业网民的电子邮件使用率图5.
7不同职业网民的电子邮件使用率(三)即时通信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即时通信在中国的火爆发展.
即时通信与电子邮件相对应,是一种即时的在线信息沟通方式,可以随时得到对方的回应.
目前中国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已经达到81.
4%,超越搜索引擎与电子邮件,成为仅次于网络音乐的第二大网络应用,有1.
7亿使用者.
询问网民上网做的第一件事,有39.
7%的网民选择了即时通信,是互联网第一落脚点中网民人数最多的一项.
与2007年6月份相比,中国即时通信使用率提高了11.
6个百分点,增长迅速.
这一使用率比其他国家要高出很多.
2006年8月美国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仅有39%,2006年12月韩国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也仅有47.
7%12.
12数据来源:美国:www.
pewinternet.
org;韩国:NIDA,SurveyontheComputerandInternetUsage.
41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年轻的网民尤其青睐即时通信.
尤其是18~24岁的年轻人,这一年龄段中有96.
3%的网民都使用即时通信.
之后,则年龄越大,即时通信使用率越低.
另外,学历对即时通信使用率的影响不明显.
68.
7%54.
9%39.
9%74.
6%90.
2%96.
3%85.
0%0%20%40%60%80%100%不到18岁18~24岁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图5.
8不同年龄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地域不同,即时通信的使用率也不相同.
陕西和四川等地的即时通信使用率最高,北京的即时通信使用率则是所有省和直辖市中最低的.
大致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即时通信使用率越低.
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的网民对互联网使用广泛,分散了即时通信使用的集中度.
30%45%60%75%90%陕西四川新疆海南广东福建湖南黑龙江吉林云南西藏湖北浙江江西河南重庆甘肃安徽广西辽宁山西江苏宁夏青海河北内蒙古上海天津山东北京即时通信使用率图5.
9不同省市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三、政府网站50%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更多居民开始通过互联网寻求生活的便利.
政府则对电子政务尤其关注,期望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政府可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即期望政府门户网站可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42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结果显示,25.
4%的人访问过政府网站,即半年内有5334万人访问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提供政务信息,比如政策信息、违章查询和税务查询等,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有查询这些信息的,这一群体网民中已有35.
4%的人访问过,18岁以下的网民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则很低.
需求,但是中国网民25.
4%的使用比例还不高.
访问政府网站的网民,多属于对其他网络应用也比较多的活跃群体,尤其是观看网络新闻和在网上发帖子比较多.
访问政府网站的网民存在明显的特点:已经工作的年轻人访问政府网站较多,25~30岁之间的网民访问政府网站比例最高34.
7%32.
8%30.
7%9.
3%23.
1%35.
4%33.
3%0%20%40%60%80%不到18岁18~24岁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网民的政府网站访问率图5.
10不同年龄段网民的政府网站访问率网站,事业单位访问的人也已经有43.
2%.
企业型单位员工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则较低.
从事不同职业的网民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学生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较低,只有15.
9%的学生网民访问过,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访问政府网站比较多,已有55.
4%的人访问过.
再次是与政府相关的工作办事人员访问比较多,这群人中4成(40.
1%)都访问过政府网站,这一点从网民的单位性质上也可见端倪.
机关单位中的网民已有60.
5%的人访问过政府43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25.
6%20.
1%18.
3%26.
3%41.
6%55.
4%40.
1%15.
9%0%20%40%60%80%学生专家与技术人员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服务业人员工人无业自由职业不同职业网民的政府网站访问率图5.
11不同职业网民的政府网站访问率中国各个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政府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同,网民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政府网站访问率最高,半年内有34.
3%的北京网民访问过政府网站.
0%10%20%30%40%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不同省市网民的政府网站访问率图5.
12不同省市网民的政府网站访问率政府网站的访问层次有三个方面.
最基础的一层是信息浏览,包括政策法规介绍、政府通知公告和政府新闻等;再一个方面是网上办事,包括下载表格、在线申请业务等,即把部分柜台业务挪到网上,提高办理效率;另一个方面是网站互动交流,包括在线咨询、建议、投诉等.
电子政务水平越高,各方面的应用率就越高.
中国网民的行为主要还集中在第一个方面,第二和第三个方面的参与度不高.
目前访问政府网站的网民中,仅有2.
5%的人网上办理税务/企业注册等业务,在线互动交流的人群也仅有3%,这两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着力发44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展.
0.
8%2.
1%3.
0%2.
5%77.
5%21.
3%3.
1%7.
3%0%20%40%60%80%浏览政府动态或新闻查看相关法规交通违章查询积分、房地产等信息查询参与民意调查给领导或投诉信箱发信网上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税务/企业注册等访问政府网站行为图5.
13网民访问政府网站的行为四、网络媒体网络新闻和博客都属于网络媒体,专注做网络新闻的主要是各大门户网站,代表主流媒体新闻,博客/个人门户的兴起则代表了草根(即普通网民)话语权的释放,博客/个人门户已成为网上新闻来源之一.
网络新闻的特性是即时快捷,中国网民的网络应用中,网络新闻观看率仅次于网络音乐和即时通信,处在第三位.
2.
1亿网民中,有73.
6%的人半年内在网上看过新闻,网络新闻的受众群体已有1.
5亿.
新闻网站吸引了大量网民,有1/5的网民上网的第一落脚点即是看新闻.
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不逊于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国家.
问及网民对网络新闻的相信程度时,相信网络新闻的比例51.
3%,略高于不相信的比率.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相信程度不太高.
网络新闻目前已经成为网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权威性还不是太高.
如果政府介入,加强监管,会有助于提高网民对网络新闻的相信程度.

妮妮云(100元/月)阿里云香港BGP专线 2核 4G

妮妮云的来历妮妮云是 789 陈总 张总 三方共同投资建立的网站 本着“良心 便宜 稳定”的初衷 为小白用户避免被坑妮妮云的市场定位妮妮云主要代理市场稳定速度的云服务器产品,避免新手购买云服务器的时候众多商家不知道如何选择,妮妮云就帮你选择好了产品,无需承担购买风险,不用担心出现被跑路 被诈骗的情况。妮妮云的售后保证妮妮云退款 通过于合作商的友好协商,云服务器提供2天内全额退款,超过2天不退款 物...

onevps:新增(支付宝+中文网站),香港/新加坡/日本等9机房,1Gbps带宽,不限流量,仅需$4/月

onevps最新消息,为了更好服务中国区用户:1、网站支付方式新增了支付宝,即将增加微信;原信用卡、PayPal方式不变;(2)可以切换简体中文版网站,在网站顶部右上角找到那个米字旗,下拉可以换中国简体版本。VPS可选机房有: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东京)、美国(纽约、洛杉矶)、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瑞士(苏黎世)、德国(法兰克福)、澳大利亚(悉尼)。不管你的客户在亚太区域、美洲区...

spinservers:10Gbps带宽高配服务器月付89美元起,达拉斯/圣何塞机房

spinservers是一家主营国外服务器租用和Hybrid Dedicated等产品的商家,Majestic Hosting Solutions LLC旗下站点,商家数据中心包括美国达拉斯和圣何塞机房,机器一般10Gbps端口带宽,且硬件配置较高。目前,主机商针对达拉斯机房机器提供优惠码,最低款Dual E5-2630L v2+64G+1.6TB SSD月付89美元起,支持PayPal、支付宝等...

福建热线为你推荐
软银收购arm就只买苹果手机是崇洋媚外吗2014年万圣节是几月几日2014年鬼节是几月份?电视直播软件哪个好目前最好的电视直播软件是什么?杰士邦和杜蕾斯哪个好安全套是杜蕾斯的好用还是杰士邦的好用?手机管家哪个好手机管家哪个好手机杀毒哪个好手机杀毒软件哪个好 五大手机安全软件杀毒大比拼dnf魔枪士转职哪个好dnf魔枪士转职哪个职业好?群空间登录怎样进入群空间飞信空间登录飞信客户端空间登录 飞信绿色版历史记录东莞电信网上营业厅东莞电信网上营业厅是不是有个宽带团购活动?
百度云100as rackspace 视频存储服务器 好看的桌面背景大图 hnyd 网通ip 湖南服务器托管 已备案删除域名 免费活动 中国电信测速网 昆明蜗牛家 上海联通宽带测速 linode支付宝 中国电信网络测速 韩国代理ip php服务器 阿里云邮箱个人版 phpinfo alexa世界排名 e-mai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