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微博网站

微博网站  时间:2021-02-23  阅读:()
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75【编者按】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微博不仅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占据领先地位,更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以"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如何认识微博本体、功能与传播特点成为媒介研究的热点.
为此,本刊组织专题研究,就微博的发展现状与传播特征及应用分析等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本栏责编:潘可武】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谢耘耕徐颖微博,即微博客,源自于英文单词microblog,又被称为"围脖".
作为Web2.
0的产物,微博属于博客的一种形式,但单篇的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国内通常为140个汉字),使用户能够通过微博融合的多种渠道(包括网页、手机、即时通讯、博客、SNS社区、论坛等)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信息,具有内容碎片化、使用方式便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蔓延,"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
57亿,其中,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使用率为13.
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客的使用率达15.
5%①.
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注册用户数均已超过1亿②.
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特指新浪微博)只用了15个月.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载体,微博不仅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占据领先地位,更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
一、微博的历史与现状(一)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众多互联网产品一样,微博是从国外互联网传播到中国的"舶来品".
总体看来,我国微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微博进入中国大陆(2007年)纵观微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其诞生背景可以追溯到信息全球化浪潮中Web2.
0概念的兴起.
随着Web2.
0产品在全球互联网的升温,微博作为一种"迷你博客"应运而生.
微博在诞生的早期并未推广开来,直到Obvious公司正式推出Twitter,微博才开始显现其网络价值,成为世界范围内微博发展的里程碑.
Twitter诞生于2006年,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微博,Twitter的迅速走红带动了国内微博的发展.
2007年,中国本土的微博服务商开始出现,微博进入中国大陆.
2007年5月,中国大陆第一个微博产品———饭否(fanfou.
com)诞生,创始人王兴.
饭否的推出,成为微博进入中国的标志.
第二阶段:微博初步发展(2007年—2009年7月)饭否的开通,开启了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同年,微博网站叽歪也开通了,创始人为李卓桓.
饭否、叽歪成为中国最早的微博产品.
2007年8月,腾讯公司推出了微博滔滔的公测,可以算作中国第一家尝试微博产品的门户网站.
随后,微博网站数量有所增加,如做啥网、嘀咕网.
2009年7月8日,饭否服务器被关闭,叽歪等中国市场最早的微博产品也相继停止运营.
这一阶段,中国的微博处于初始、缓慢发展阶段,在探索中举步维艰.
数量和规模上,主要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小网站,并且缺乏经验;在服务和功能上仿效国外微博产品,尚不成熟,用户相对较少,关注度相对偏低,微博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阶段:微博快速崛起(2009年8月—2011年)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微博开始在中国崛起.
2009年,相继涌现出一批新的微博网站,包括9911微博客、同学网、Follow5、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百度i贴吧等等,并在中国微博市场呈现出竞争态势.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开始公测的新浪微博发展最快,随后在中国微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2010年,微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国内微博产品达到20余种.
不仅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以及和讯财经等多家媒体网站也推出微博.
据艾瑞咨询公司iUserTracker发布的监测数据,2010年3—10月间中国微博月访问规模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达到了12521.
7万人,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突破6500万个,用户渗透率达36.
9%③.
2011年伊始,微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两会"带来了微博问政的升温.
这一阶段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微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微博逐渐渗透到社会的众多领域,它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微博:发展现状与传播特征专题研究*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编号:09&ZD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管理研究》(编号:09YJA860011)的阶段性成果.
76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式、社会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众多公共事件中影响了公共舆论.
并且,随着门户网站微博的异军突起,微博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在快速发展中开始走向成熟.
(二)中国微博的市场格局国内的微博行业市场上,微博产品已达20余种,其中主要的门户网站微博占据着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
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此外,还有天涯微博、百度i贴吧、搜房微博、做啥网、嘀咕网、同学网、9911微博客、Follow5、人民微博、新华微博、凤凰微博等等.
DCCI的调查数据显示,新浪微博以69.
7%的选择率成为微博用户及潜在用户首选率最高的微博网站④.
网站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网站的被关注程度,所以本文选取了10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微博网站的百度、谷歌收录情况作为参考.
表1国内主要微博产品的百度收录、谷歌收录情况微博网站网址百度收录谷歌收录新浪微博http://t.
sina.
com.
cn105万216万腾讯微博http://t.
qq.
com30万200085万3000网易微博http://t.
163.
com76703万7200搜狐微博http://t.
sohu.
com800万7420人民微博http://t.
people.
com.
cn5万55007万500和讯微博http://t.
hexun.
com87万70009万900饭否http://fanfou.
com6万530023万5000嘀咕网http://www.
digu.
com37万70003060街旁http://jiepang.
com17万5000161万Follow5http://www.
follow5.
com19万70005550数据来源:站长之家(中国站长站CHINAZ.
com);百度;谷歌.
(2011-3-8)这些微博在基本功能和服务相近的同时,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例如,新浪微博用户关注社会名流、爱唠叨;腾讯用户关注朋友;网易用户注重人际扩展.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更为相似,二者都是求大、求全,试图做一个全面的平台;腾讯、网易相似,二者更注重产品本身,注重用户体验.
⑤其中,作为国内影响最大、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微博,新浪微博的功能颇具代表性,其评论、转发、粉丝、微群、字数限制、基本功能、实名认证等基本功能,成为国内微博的典型代表.
以下简单介绍目前国内几款主要微博的情况:1.
新浪微博,由新浪公司推出.
2009年8月开始内测,口号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定位于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
新浪微博的推广策略与新浪博客类似,并支持新浪博客、新浪UC、新浪邮箱账号直接登录.
新浪微博的基本功能包括@、私信、评论、转发、微群、粉丝、实名认证等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字数限制为140个汉字.
新浪微博采用加V的方式对公众人物、政府机关、知名企事业单位等实行身份认证.
目前,新浪微博已经开始测试IM(即时通讯).
2.
腾讯微博,由腾讯公司推出,2010年4月1日启动对外的小规模测试.
腾讯微博的口号是"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腾讯微博整合了腾讯的优势IM(即时通讯)平台.
腾讯微博可通过网页、短信、手机版、QQ客户端发布信息,其实名认证是黄色的"√"标志.
2011年1月12日,刘翔的腾讯微博听众人数突破1000万,成为微博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粉丝超过千万级的微博,被称为"全球第一微博".
3.
搜狐微博,由搜狐公司推出,2009年12月14日上线,2010年4月11日开放公测.
搜狐微博利用搜狐产品线的矩阵优势整合博客、视频、相册、圈子等多个产品,口号是"来搜狐微博看看我".
搜狐微博可通过网页、短信、手机版访问和发布,并可关联博客,也采用"√"标志进行实名认证,具有发送和接受"纸条"功能.
但是,搜狐微博不限字数,非注册用户也能查看微博内容.
4.
网易微博,由网易公司推出,2010年1月20日正式上线内测,口号是"记录我们的微生活",定位为"简单的分享".
网易微博可通过网页、短信、手机版访问和发布信息,最初坚持草根路线而未推出名人认证类功能,直到2011年初首次启用身份识别认证,推出"i达人"计划.
网易微博的特点在于,其实名认证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名人,而是所有在特定领域有专业影响力的用户都可成为达人.
此外,网易微博字数限制为163个汉字.
5.
人民微博,由人民网自主研发,2010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测,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
人民微博的实名认证为"人民认证",通过认证核实后,相关微博旁将显示"人"符号.
人民微博在内容上与强国论坛等人民网互动社区的内容互通,并设立特色栏目"民意通"、"记者圈"、"牛媒体"等.
二、微博的功能与特点纵观国内的微博产品,不同的微博在功能和传播特点上具有诸多共性,比如关注、发布、评论和转发四大基本功能在各个微博产品上皆有体现,但又呈现出一些差异.
由此,本报告从微博的基本功能、核心功能、拓展功能三个层面探讨其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传播方式、传播信道、传播速度三个方面分析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
(一)微博的功能微博自诞生之日起,其功能始终在不断完善.
目前已具备的基本功能、核心功能、拓展功能如下(各微博对功能的命名略有不同):1.
基本功能:信息的获取与发布根据2010微博用户经常使用的微博功能统计,排名前四的功能是———"评论"占69.
8%、"关注"占60.
9%、"热门话题"占57.
2%、"转发"占39.
7%⑥,都体现了信息获取与发布这一基本功能.
在信息获取方面,用户通过自由设置"关注"他人等功能,获取关注对象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且微博上大量的机构、名人、关注话题充分扩充了用户获取的信息总量、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在信息发布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或"广播"等功能,对外发布字数限制一般在140个汉字(各家微博略有不同)以内的内容,并且能够通过专题研究微博:发展现状与传播特征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77"转发"或"转播"、"评论(原文)"等功能实现对他人信息内容的再次"发布"和回应.
2.
核心功能:社会性交往与互动微博作为典型的社会性软件,充分发挥了社会性服务网络的功能,促进了社会交往与互动.
以新浪微博为例,其人际网络主要通过"关注"构建起来的"粉丝"关系实现,而信息互动则通过"评论"、"转发"等功能体现,二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尤为重要的是,众多微博推出的实名认证功能,进一步强化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成为真实的社会网络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上的延伸.
其中,新浪、搜狐、腾讯微博均采用名人认证机制,力邀各界精英入驻.
3.
拓展功能:整合各种网络应用微博通过对多种互联网产品、网络应用的整合,实现功能的不断拓展.
例如,腾讯微博实现与QQ客户端的无缝对接,庞大的即时通讯用户群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发布消息等.
新浪微博始终强调其"开放平台"的特性,截止2010年11月,仅新浪微博整合的应用就已经达到800个.
⑦对内,通过不断开发各种网络应用,拓展微博自身的功能;对外,通过连接微博、微博组件、转发按钮等方式,将各种不同的网络产品整合到微博中,如手机微博、桌面微博、其他网站等.
(二)微博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在对微博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微博的传播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传播方式上,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对于信息篇幅的限制,使微博的内容和信息量也受到一定的局限,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从形式上来说,国内目前推出的几大微博,大多对微博内容的字数进行了限制,如新浪限制140个汉字(280个英文字母),腾讯限制140个汉字(140个英文字母),网易微博为了与其品牌相呼应,字数限制为163个汉字(163个英文字母)等等.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形式,一方面契合了现代社会信息化、时间碎片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在改变着人们关注信息的方式和习惯,甚至影响到社会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
2.
传播信道上,实现多渠道、多方式整合作为网络媒介传播渠道的一部分,微博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通过开放平台实现了对其他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
目前,从传播信道上看,国内微博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网页、短信、手机上网、即时通讯工具等多元化方式发布信息.
其中,门户网站的微博虽然在内容上只对注册用户开放,但是都十分注重微博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的融合,这使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畅通,不仅形成多种信道的叠加效应,而且促进了信道之间的互相影响.
例如,新浪微博整合的信息渠道和传播方式有手机上网、手机短信、桌面客户端、其他网站、在线更新、多种即时通讯应用、其他微博,甚至可以通过输入法更新微博.
3.
传播速度上,病毒式传播加速信息流通病毒式传播是以病毒的传播来比喻信息的传播,其共同特征在于迅速地传播和扩散,以及爆发式的影响力.
微博的病毒式传播,主要通过其传播工具的便捷化、人际传播模式的高效率、社会网络的广泛性实现,使信息在短时间内从一个节点传播到不计其数的节点,成为一种特点鲜明的大众传播形式,加速了社会信息的流通.
此外,微博简短的信息量、充分的信息传播互动功能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整合等因素也促进了这种病毒式传播.
三、"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
随之而来的是,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加剧,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日益广泛,影响力得到充分的彰显.
(一)微博正在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长久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或传播者)和议题主导者.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于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表达平台.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简单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知识,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传统媒体.
微博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媒体追逐的消息源,主要得益于其实名认证功能的应用.
微博就是博主本人的信息发布平台,实名认证的博主会对其言论负责,其自律性和互联网发展早期匿名的论坛、社区中的虚拟、匿名状态相比,有了质的提升.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对传统媒体作为信息中介者(或传播者)的地位形成直接挑战.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都不可能在全国各地全部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而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他们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和观点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在微博的即时性和"人人都是记者"的社会化新闻模式的挑战下,传统的新闻媒体和记者也纷纷注册微博账号,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提升品牌影响力.
据初步统计,国内目前已有353家报纸、151家电视媒体、331家广播媒体在新浪网开设了微博.
2010年12月11日,美通社发布首个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报告称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的新闻线索或采访对象完成选题报道,47.
7%的记者表示"经常使用"微博,77.
79%的记者选择了"新浪微博"作为最常使用的中文微微博:发展现状与传播特征专题研究78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博平台⑧.
(二)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程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微博在直接发掘新的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
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形成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例如,父亲遭拆迁者打死的复旦博士生孟建伟,通过微博传播"三天奔丧日记",引发舆论关注,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热点议题.
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在微博上引起关注后,大量传统媒体迅速跟进,对事件进行大量报道.
又如,蒙牛"诽谤门"事件,就是由一位名为"人淡如菊"的博友在其微博中首次曝光.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统计的数据,2010年72起影响力较大的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作为重要媒介参与事件的比例达81%,其中,由微博首次曝光的舆情热点事件有8起:渭南警察进京抓作者、宝马碾压男童案、金浩茶油致癌、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雷语事件、方舟子被打事件、唐骏"学历门"、仇子明曝上市公司内幕遭网上通缉、南京爆炸事故.
而2009年这一数据仅为1,即云南昆明螺蛳湾事件.
并且,微博也在众多舆情热点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有上海大火中微博的网络动员、舟曲泥石流中的微博直播、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中钟家姐妹用微博与当地政府展开博弈、李盟盟被落榜事件被称为微博改变命运的代表、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中霸王集团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危机公关等.
微博为大众媒介设置议程,往往通过意见领袖得以实现.
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已经被顺利解救.
表2粉丝数量排名前10的新浪微博用户排名用户名粉丝数活跃度影响力综合排名1姚晨664310852484661282微博小秘书572419098939192176453小S56838761873253719084赵薇546306412217243273695蔡康永507536222594321088496谢娜4734744690041286917何炅471661111607214245118杨幂42706931261991293949李冰冰4156501127039722984610李开复4080570795953211402数据来源:微博风云http://www.
tfengyun.
com(2011-3-8)2010年,中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围观"名人微博的热潮,微博的"自媒体"特性使其中的意见领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目前,我国报纸发行量过百万(包括100万)的只有19份,而微博粉丝过百万的公众人物远多于此.
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1年3月8日,粉丝数量超过100万的微博数量为177,公众人物微博占据其中的绝大多数,粉丝数最多的公众人物甚至拥有600多万粉丝,粉丝排名前十的微博如表2所示.
关于微博,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三)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其对于社会更深层次的影响和价值逐渐得以显现,"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改变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形式与生活方式.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1.
6%的人不超过40岁),92.
4%的人上过微博,其中45.
3%的人"经常上",并且,94.
3%的青年表示微博已改变自己的生活,62.
5%的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
⑨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18个项目中,其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寻找志趣相同的群体,讨论共同兴趣话题,交流工作/学习心得,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拓展知识面,与老朋友保持联系/沟通,关注感兴趣的名人,无聊、消磨时间,个性形象展示,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分享、交流及使用商品经验,发布个人需求信息,发布商品服务/供应信息,查看商品服务/供应信息,其他.
⑩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其自身的"社会性"因素.
微博,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11.
其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并指称三个不同层次的对象:一是工具层次(增强人类社会协作能力的软件工具),二是媒介层次(方便社会联系和信息交互的信息平台),三是生态学层次(一个由人员、活动、志趣、目标、信息技术综合组成的人机系统)12.
目前,微博在媒介层次和生态学层次显现出丰富的价值.
第一,微博改变了社会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知识传播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步伐的加速,人们很难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整块的时间被分割成若干小块,而口袋书、手机报、微博等"微阅读"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微博作为微阅读的典型代表,以其碎片化信息形式、短小精悍的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2010年10月27日至11月27日,新浪微博推出中国首届"微小说"大赛,短时间内,"微小说"成为一种网络流行的文体,甚至在上班族中掀起"微小说"创作热潮,大量网民积极参与大赛.
"微博控"的流行也体现微博信息获取方式对用户的影响.
这一方面体现了微博的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微博对网民使用习惯的影响.
第二,微博实现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拓展,专题研究微博:发展现状与传播特征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79推进了社会交往模式的新形式.
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将人际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强关系是指现实生活中同质化程度高、联系紧密的人,弱关系反之.
个人的社会交往往往集中于现实生活中的"强关系",如亲人、同事、同学、朋友,而微博则在维系这种强关系的同时,促进了弱关系的拓展:一方面,微博能够将具有共同特征、兴趣爱好的用户联系到一起,促成"弱关系"的发现与交往;另一方面,微博通过"关注"、"粉丝"、"转发"、"评论"等功能,以信息流通的方式促进了"弱关系"的构建.
例如,"微博同城"及其细分话题促进了同一城市用户"弱关系"的构建;"微群"可谓是现实生活中的群体在微博上的延伸,已经成为继QQ群、邮件群、SNS群、博客群之后的又一大网络生态群落,它将兴趣爱好或关注点有所相同的用户汇集到一起,还使他们可以通过相同的标签发掘"弱关系".
又如,2011年春节的微博拜年也是社会交往形式的创新.
由此,微博重塑"社会关系的总和"13,拓展了社交网络.
微博不仅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延伸到网上,对其进行重塑,而且还能对其进行拓展,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改变社会.
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011年2月12日,"微博求血"的生死营救大接力,使生命垂危的网民在好心网友的献血和帮助下获得了及时的救助;2011年初倡导的"微公益",立意在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参与社会公益;在重大灾难中,微博的"祈祷"、"祈福"、"哀悼"、"祭奠"、"捐赠倡议"等集体行为广为传播;"捐爱心米"活动中,参与者转发一篇微博,等于捐献一粒爱心米;还有微博打拐、救助流浪小动物等等.
又如,新浪微博定期推出各种社交活动,其活动页面包括了聚餐/派对、旅游/户外、演出/电影、运动/比赛、摄影/数码、讲座/沙龙、公益/环保、扬帆助学等在内的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如上海欢乐谷圣诞冰雪欢乐节、央视春晚倒计时有奖征集祝福等等.
此外,移动传播渠道的强化,也促进社会网络的扩张.
微博与传统博客及其他众多网络应用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播信息形态的不同、所依赖的传播媒介不同.
因此,微博更便于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传播,使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媒体进行信息交流,也促进了社会网络中连接各个节点的线条的粘性增强.
四、微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具体说来,微博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微博将持续快速发展,影响力逐步提升随着微博对信息社会渗透率的提高,微博将持续快速发展,开放平台推进微博用户增长.
微博用户将保持目前快速增长的趋势,用户规模继续扩大.
预计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14.
随着微博用户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实名认证"用户数量的增加,微博的影响力将得到提升.
"实名认证"将弥补网络传播匿名性带来的信息可信度的缺乏,进一步凸显意见领袖的作用,进而提高微博内容的影响力.
并且,微博将不可避免地改变人们的资讯阅读习惯,降低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使传统媒体遭遇大量受众流失的问题.
(二)社交价值将得到凸显,注意力资源进一步细分随着众多的政府机构、媒体、公众人物、大量其他网民入驻微博平台,微博的价值不再限于信息传播媒介,而是更多体现为社会交往.
微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作为一项社会交往类的网络应用,微博的发展将带来其社会交往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微博的重心将从"围观"名人发展到网络社交.
这种社会交往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购物、搜索、学习、自我管理、交友等等.
微博舆论场中,信息的井喷式增长使注意力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现阶段,微博中精英的作用较为明显,但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加,微博普及率的升高,草根的规模将会逐渐扩大,精英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深化,注意力资源的分配更为细化.
(三)微博问政将逐渐升温作为新媒体技术的最新代表,微博的迅猛发展无疑会对中国社会舆论形成巨大的影响.
面对微博这个新兴舆论场,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通微博与公众互动.
目前,我国已开通并认证政府机构1300多个,其中公安微博692个,政府机构216个,官员个人426个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腾讯开通微博,成为中国首个开通网络微博的省级党委书记,被称为"亲民书记"、"级别最高的官员微博",网友与他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并亲切地称他为春贤哥、贤大哥.
2011年,微博问政成为关注焦点,并将逐步升温.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会"成为微博热点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通过微博征集网民意见,住房、教育、物价、医疗等一系列关系社会民生的热点,在微博上被广泛地讨论.
截至2011年3月8日,共有163位人大代表、209位政协委员开通了新浪微博.
(四)微博营销将从萌芽步入发展阶段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微博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播平台.
"微博特有的`关注'(订阅)功能,能够实现类似EDM数据库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降低未来活动的传播和沟通成本",16成为低成本高回报的营销利器.
目前,不少企业用户开始积极利用官方微博进行互动,包括中国平安、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咪咕汇、诺基亚、伊利营养舒化奶、凡客诚品等企业和产品,都利用微博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由此可见,方兴未艾的微博营销将在下一阶段获得发展.
(五)微博盈利模式成为关注点随着微博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微博产品竞争将会更加微博:发展现状与传播特征专题研究80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激烈,盈利模式成为微博发展的关注点.
国内早期的微博产品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从目前微博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看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已经毋庸置疑.
目前,微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商业广告,通过广告推广盈利成为微博的一种探索,此外,向特定用户收费、提供增值服务、与搜索合作盈利、品牌推广、虚拟交易、社交活动与游戏都成为正在探讨的赢利点.
微博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其用户规模、用户活跃程度、微博产品的成熟与完善、与其他互联网产品及渠道的融合等等.
作为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微博整合了众多的互联网产品,这决定了微博盈利模式的探索将是多元的,这种探索很可能延续以往的发展路径———借鉴国外的经验,如Twitter的盈利模式.
未来几年,对于盈利模式的探索,将成为微博发展的重点之一.
注释: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
②曹敏洁:《门户微博战白热化: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东方早报》,2010年3月10日.
③14新浪网:《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2010年9月.
④蔡伟、戴远程:《新浪独大急觅微博盈利之道》,《南方日报》,2010年9月16日.
⑤侯鹏飞:《四大门户微博测评:新浪虽领跑腾讯最可怕》,BiaNews评测,2010年4月16日,http://www.
chinaz.
com/News/IT/0416111AH010.
html⑥10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互联网微博与社区调查研究报告》,2010年8月.
⑦海云飞:《2010年网络经济热点盘点》,艾瑞学院—艾瑞咨询集团,2011年1月.
⑧美通社亚洲:《美通社发布首个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2010年12月9日,http://news.
hexun.
com/2010-12-09/126089174.
html⑨中国青年报:《民调:94.
3%青年表示微博已改变自己的生活》,2010年8月24日.
11百度百科:社会性软件,http://baike.
baidu.
com/view/609640.
htm12张树人:《从社会性软件、Web2.
0到复杂适应信息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6页.
13沈浩:《微博:重塑"社会关系的总和"》,《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3月8日.
15武威、王丹阳:《政府微博问政全球兴起》,《广州日报》,2011年2月25日.
16磐石之心:《微博两问题:假粉丝与假营销》,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48b688160100j7ja.
html(作者谢耘耕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颖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王君超郑恩一、表达权:凸现虚拟空间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通过语言、行为等形式,借助传播媒介直接或间接、明示或默示地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
表达权历来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基本权利.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保护你说话的权利"①,即可视为对表达权的维护与尊重.
考察"表达权"的概念可以发现,多数文献认为它与"表达自由"(freedomofexpression)内涵相同,有的甚至将二者视为一种可替代关系②.
其实,早在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英文版,第18、19、20条都涉及"表达权"的内容③;我国于1998年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同样将"自由发表意见"称作一种"权利"④.
笔者一方面同意"表达自由"与"表达权"内涵的同一性(核心内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中所列的"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第41条中所列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表达权"与"表达自由"在使用的具体语境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比如,英美法系认可的是"表达自由"(freedomofexpression)的提法,"表达权"(therighttofreedomofex-pression或righttoexpress)的说法在法律文本中并不多见.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表达权"作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语境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加以使用.
从媒介演进史的角度来看,网络时代是表达自由的黄金时代.
迈克尔·戈德温(MichaelGodwin)认为,网络"把出版自由的全部权利交到了每个人手中";国际伦理与信息技术协会主席、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则认为,"网络明显地拓展了人们行使《第一修正案》赋予他们的表达自由的能力"⑤.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长足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现实.
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即时、互动、去中心化等特点,为网民表达权的张扬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的渠道.
2000年4月,搜狐网率先推出"我来说两句"新闻跟帖,方便了网民直接对媒体报道的新闻发表评论;BBS、SNS、博客、微博的兴盛,更使网络时专题研究微博:发展现状与传播特征

MOACK:韩国服务器/双E5-2450L/8GB内存/1T硬盘/10M不限流量,$59.00/月

Moack怎么样?Moack(蘑菇主机)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商家,据说是国人和韩国合资开办的主机商家,目前主要销售独立服务器,机房位于韩国MOACK机房,网络接入了kt/lg/kinx三条线路,目前到中国大陆的速度非常好,国内Ping值平均在45MS左右,而且商家的套餐比较便宜,针对国人有很多活动。不过目前如果购买机器如需现场处理,由于COVID-19越来越严重,MOACK办公楼里的人也被感染...

LiCloud:香港CMI/香港CN2+BGP服务器,30Mbps,$39.99/月;香港KVM VPS仅$6.99/月

licloud怎么样?licloud目前提供香港cmi服务器及香港CN2+BGP服务器/E3-1230v2/16GB内存/240GB SSD硬盘/不限流量/30Mbps带宽,$39.99/月。licloud 成立於2021年,是香港LiCloud Limited(CR No.3013909)旗下的品牌,主要提供香港kvm vps,分为精简网络和高级网络A、高级网络B,现在精简网络和高级网络A。现在...

无忧云(25元/月),国内BGP高防云服务器 2核2G5M

无忧云官网无忧云怎么样 无忧云服务器好不好 无忧云值不值得购买 无忧云,无忧云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老牌商家旗下的服务器销售品牌,现由深圳市云上无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是正规持证IDC/ISP/IRCS商家,主要销售国内、中国香港、国外服务器产品,线路有腾讯云国外线路、自营香港CN2线路等,都是中国大陆直连线路,非常适合免北岸建站业务需求和各种负载较高的项目,同时国内服务器也有多个BGP以及高...

微博网站为你推荐
渗透测试渗透测试的专业服务手机区号手机电话号码开头95共15位号码是什么手机号码?网易公开课怎么下载如何下载网易公开课腾讯文章腾讯新闻的精选微信里面收藏的文章在哪里godaddyGodaddy域名怎么接受qq怎么发邮件怎么发送QQ邮件怎么升级ios6苹果iPhone6怎么升级系统人人逛街人人都喜欢逛街吗ejb开发什么是ejb?mate8价格华为mate8 128g售价多少钱
免备案虚拟空间 vps代理 广东vps windows主机 站群服务器 mediafire 2014年感恩节 godaddy优惠券 iis安装教程 国外免费全能空间 韩国名字大全 789电视 徐正曦 免费全能主机 广州服务器 服务器干什么用的 php空间购买 umax120 上海电信测速网站 东莞主机托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