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荒芜尖塔

荒芜尖塔  时间:2021-03-22  阅读:()
第41卷第2期2011年3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
41,No.
2Mar.
2011DOI:10.
3785/j.
issn.
1008‐942X.
2010.
12.
301[收稿日期]20101230[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www.
journals.
zju.
edu.
cn/soc[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10223[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规划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WW002)[作者简介]张德明,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张德明(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杭州310028)[摘要]18世纪的英国处在贵族精英与中产阶级同时并存、海外冒险与殖民开拓齐头并进、大陆旅行与国内旅游互相促进的年代.
在旅行文学的影响下,启蒙时代英国人的"情感结构"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从注重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理念转而强调崇高和宏伟的情感体验,从理性至上的态度转而注重感伤主义和情感主义.
持续不断的旅行刺激了文化感受力的复苏,激发了旅行主体的移情能力,使其获得了替代性经历,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通过时空的转换,旅行主体持续不断地躲避着固定的身份和定义,持续不断地发现自我和确认自我.
"情感结构"中出现的这种主体性倾向,在此后的浪漫主义思潮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英国旅行文学;情感结构;崇高;感伤主义;移情EnglishTravelLiteratureandtheShapingofModern″StructuresofFeeling″ZhangDeming(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Abstract:The18thcenturyBritishsocietywitnessedsubtleandprofoundchangesin″structuresoffeeling″.
IntheAgeofEnlightenment,thearistocraticelitetriedtocoexistwiththemiddleclasses,overseasadventurespioneeredcolonialexpansion,thegrandtourandhometravelsdevelopedandpromotedeachother,andthetravelliterature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shapingofnewstructuresoffeelingwhichturnedfromtheclassicalaestheticidealofsymmetryandbalancetosublimeandgrandeur,andfromrationalismtosentimentalism.
Continualtravelswakenedthetraveler摧sculturalperceptionandsensitivity,stimulatedhiscapabilityofempathy,renewedhisculturalexperience,anddeepenedhisself‐cognition.
Withfrequentchangesintimeandspacethetravelerdodgedallfixedrolesanddefinitions,goingfurtherandfurtheronthewayofself‐discoveryandself‐identification.
Withthepassageoftime,thegrowthofsubjectivityinstructuresoffeelingwouldfinditsnextpageandhightideintheapproachingAgeofRomanticism.
Keywords:Englishtravelliterature;emotivestructure;sublime;sentimentalism;empathy在枟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枠(MarxismandLiterature)一书中,当代英国马克思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对传统的西方文化研究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他指出,在大多数描述和分析模式中,文化与社会是在一种"习惯的过去时态"(habitualpasttense)中得到表现的,许多关系、体制和结构被这种模式转换成一个已经成形的整体,而不是正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于是,分析就集中于这些已经完成的产品(finishedproducts),而活生生的当下按其定义则隐退到了幕后[1]129.
为了克服这种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整体而不重局部、重社会而不重个人的弊病,威廉斯提出了一种补救措施,那就是以流动的"情感结构"(structuresoffeeling)来取代明确而抽象、但很可能是僵死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之类固定的术语和分析模式.
威廉斯将"情感结构"定义为变动不居的社会经验(socialexperiencesinsolution),有别于其他已经被沉淀且更明显和更直接的现成的社会语义结构[1]133.
隐匿在"情感结构"中的是活生生的、紧张不安的、尚未成形、尚未露面的"感受中的思想"和"思想中的情感".
唯其如此,我们不能用"习惯的过去时态"将其简化为一个已经形成的整体,而应该描述那些"正在被体验和感受的、与正规的或系统的信仰之间存在着不确定关系的意义与价值"[1]131的东西,才有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笔者认为,威廉斯的"情感结构说"为我们深入理解18世纪英国旅行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和研究路径.
启蒙时代的英国正处在贵族精英与中产阶级同时并存、海外冒险与殖民开拓齐头并进、大陆旅行与国内旅游互相促进的年代.
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旅行文学不但忠实记录了一个新兴的世界帝国与异域的"他者"交往的过程,而且也积极参与了启蒙时代英国的"情感结构"及其相关的美学观念的建构.
本文着重通过对大陆旅行的研究,分析旅行文学对现代"情感结构"形成的影响.
一、大陆旅行与崇高体验据西方学者的考证,大陆旅行(Continenttourism)作为一项英国的制度(anEnglishinstitution)可追溯到17世纪.
欧洲大陆的旅行(theGrandTourofEurope)作为年轻的贵族子弟完成其教育的一项措施,起源于都铎王朝时代(theTudors).
早在亨利八世执政期间,当时的外交官托马斯·怀亚特(ThomasWyatt)就从他的意大利之旅中带回一件新奇的纪念品:一种令人兴奋的新诗体,即十四行诗(sonnet).
1642年,詹姆斯·豪威尔(JamesHowell)出版了首部枟外国旅行指南枠(InstructionsforForreineTravel),被使用了好几年[2]xx.
1670年,理查德·拉塞尔斯(RichardLassels)在其枟意大利航行枠(TheVoyageofItaly)一书中发明了GrandTour一词(可译为"大旅行"或"大陆旅行"),用于指称英国人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旅行[2]3.
从英国贵族设定的目标看,大陆旅行的目的是为了让本阶级中的年轻人融入欧洲上流社会,吸收古典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营养,确认自己的文化精英身份.
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成人仪式,为这些年轻人在国内承担起命定的领导责任而作准备[3]3839.
正如枟大陆旅行枠一书的作者托马斯·纽简特(ThomasNugent)所说,大陆旅行旨在"以知识丰富心灵,矫正判断力,驱除教育的偏见,培养优雅的举止,一言以蔽之,造就一个完美的绅士"①.
但是,在实际的旅行中,旅行者的身份、动机、目标和兴趣都悄然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大陆旅行也从贵族精英的文化特权演变为整个社会趋之若鹜的时髦举动.
年轻的贵族后代和富家子弟急切地踏上欧陆之旅,不光可以暂时脱离古板的家庭教师的束缚,享受自由自在的游荡之乐,还可以欣赏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时装,结交社会名流,拜访豪门显贵,并在寻访黝黯的修道院和351第2期张德明: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①转引自P.
Hulme&T.
Youngs(eds.
),TheCambridgeCompaniontoTravelWrit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p.
41.
废弃的古堡的同时,观赏到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样一来,大陆旅行就在已经成形的贵族社会体制、精英意识形态和古典美学理念中引入了一种新的"情感结构",而对崇高的体验和感伤主义的追寻无疑是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因素.
众所周知,作为美学概念的"崇高"一词出自公元1世纪古罗马作家朗吉努斯(Longinus)的美学著作枟论崇高枠(OntheSublime).
这部著作后来被人遗忘,直到1712年才被翻译成英语.
古老的崇高概念之所以会引起18世纪英国人的浓厚兴趣,主要在于当时的社会文化为它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方兴未艾的旅行热及相应的旅行文学的流行大大扩展了人们的地理—文化视野,丰富的情感体验急欲打破狭隘的古典美学理念,为自己找到新的、合适的语义形象.
对于崇高这一美学概念,虽然各家各派的分析不尽相同,但所达成的共识是相当一致的,那就是"把一系列毫不相关的景致,依据它们雄壮、空旷或险峻的特征,归纳成同一类,并指出这些景致能引起共鸣,让人产生一种美好而善良的感受.
景观的价值不再单纯依赖于古典的审美准则(比如颜色是否协调、线条是否匀称),或者经济或实用的考量,而在于它是否能引发崇高的感觉.
在这个赋意的模式中,荒野、废墟和古堡是核心意象,为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空间"[4]71.
1756年,年轻的英国哲学家博克(EdmundBurke)发表了他的美学著作枟论崇高与美枠(APhilosophicalEnquiryintotheOriginofOurIdeasoftheSublimeandtheBeautiful).
该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现代美学观念,挑战了古典美学体验的理性主义观点,突出了美与崇高这两种对立的经验,认为它们是潜藏于理性之下的互补形式.
美学经验不是智力的判断(如比例或平衡),而是人类的本能.
博克发现,美以优雅的曲线、柔和的轮廓诉诸男性的性欲,推动着种族繁衍后代;而崇高则引发了"适度的恐惧"(agreeableofhorror),满足了我们自我保存的冲动,并向我们提供了从安全的位置思索恐怖事物的战栗感(frisson)[5]131142.
事实上,博克崇高美学中的许多核心观念,如惊奇(themarvellous)、怪异(themonstrous)、崇高(thesublime)和丰富性(theluxuriant)等,首先是在旅行文学中出现的.
18世纪初,约瑟夫·艾迪生(JosephAddison)在一篇为枟旁观者枠撰写的散文中写道:他站在"一片广阔郊野、荒芜的大沙漠、悬崖峭壁和浩瀚江河前面",总会感觉到一种"美好的宁静和诧异"[6]62.
希尔德布兰·雅各布(HildebrandJacob)也在枟崇高之观如何提升心灵枠一文中列出能够引发这种珍奇感受的景致,包括平静无浪或汹涌澎湃的海洋以及落日、悬崖、洞窟和瑞士的高山[7]5355.
在此文的影响下,旅人纷纷前去欧洲大陆探秘.
墓园诗人汤姆斯·格雷(ThomasGray)是当时几个有意识追求崇高景致的先锋之一.
1739年,他到阿尔卑斯山远足,为它写下了许多诗句,赞美其提升心灵的魔力.
在给他的朋友理查德·威斯特(RichardWest)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在登上大卡尔特修道院(GrandChartreuse)的短途上,无须走上十步,就有令人感到叹为观止的地方.
"这里没有悬崖峭壁、没有惊涛骇浪,却处处孕育着神圣而充满诗意的气息.
某些景致会使无神论者因敬畏而产生信仰,而无须别的论证.
"①同一年,著名的哥特体小说家贺拉斯·沃尔浦尔(HoraceWalpole)对阿尔卑斯山西侧旅游胜地沙瓦(Savoy)作了描述,此外还有约翰·布朗(JohnBrown)对昆布兰湖区的凯斯维克(Keswick)的描述,以及撒缪尔·约翰逊博士(Dr.
SamuelJohnson)对霍克斯顿(Hawkestone)的描述,所有这些描述都堪称18世纪文学中描述崇高地形景观的典范,其描述风景的形象和比喻在当时已经流行,可现成地适用于新的地域.
18世纪英国旅行文学中与"崇高"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是picturesque(如画的、独特的).
据考证,picturesque一词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意大利语为pittoresco,意为"以画家的方式"(afterthemannerofpainters).
到18世纪,克劳德·洛兰(ClaudeLorrain)和萨尔瓦多·罗莎451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1卷①转引自P.
Fussell(ed.
),TheNortonBookofTravel,NewYork&London:W.
W.
Norton&Company,1987,p.
275.
(SalvatorRossa)将此风格进一步发展为"理想化"的意大利古典风景画.
他们两人的创作分别代表了古典风景画中"崇高的"和"优美的"两种风格.
18世纪后半叶,随着水彩风景画的兴起,英国知识界开始用picturesque一词作为这两个对立概念之间的调停者,将相对柔和的英国风景推向阿尔卑斯山风景中令人心悸的瀑布和峭壁,使其具有了"诗情画意"、"风景如画"、"多姿多彩"、"多样化"等含义[3]45.
18世纪末,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拿破仑战争的扩展,大陆旅行一度中断,"欧洲变得不可进入、不可理解,充满仇恨,而过时的大陆旅行(theoldfashionedGrandTour)则成为这个变化的牺牲品.
旅游继续进行,但遵循了不同的方向"[8]13.
英国人不得不将旅行的热情转向本国较少受到文明"污染"的地区.
处在大不列颠边缘的凯尔特(Celts)和苏格兰高地(ScottishHighlands),因其浪漫、粗犷、孤寂的自然之美以及众多的中世纪遗迹而成为旅行者的首选.
但更吸引旅行者的是那些还说着古老的盖尔语的高地居民,他们天性高贵、热爱自由,千百年来一直过着与其祖先一样淳朴的生活,使现代社会中的文明居民对这些"自然之子"的崇敬之情和怀旧之感油然而生.
1760年,年轻的诗人詹姆斯·麦克菲森(JamesMacPherson)借助方兴未艾的高地旅行热,编辑出版了枟古代诗歌碎片,收集于苏格兰高地,翻译自盖尔语或欧斯语枠.
尽管这是一个模仿—造假之作,但它复活了已被现代人遗忘的中古行吟诗人莪相(Osian)的崇高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莪相的诗歌吸引了无数居住在非高地的英格兰读者,给他们提供了以新的方式看待和表述苏格兰风景的途径.
利亚·利纳曼(LeahLeneman)曾指出这本书所带来的三重效果.
首先,莪相的诗歌提供了一种看待荒野和孤独景观的新方式.
其次,旅行者开始将风景与莪相的诗歌直接联系起来,涌进这位盲人行吟歌手以其想象力创造了无数英雄的地方.
再次,这些诗歌哺育了启蒙主义关于"原始的"社会"高贵性"的观念,影响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的一代高地人,使他们能够被接受和欣赏:围绕着他们生活的环境被说成对莪相时代的英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几个世纪来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因此,18世纪的高地人还保持着他们高贵的祖先同样的品质[9]50.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旅游者将这些诗篇看做是具有历史和地理意义上可验证的事实.
当他们在高地旅行时,他们追寻着诗篇中描写过的景致.
同时,他们自己带着关于莪相诗中人物的想象涌进这个地方,以真正的莪相般的热情对风景作出了反应[9]50.
于是,从粗犷的自然景观和中古民间文学中散发出来的崇高气息渐渐渗入了贵族精英古典的"情感结构"中.
除了欧洲大陆和苏格兰高地的旅行热,大量来自东方(尤其是印度)殖民地的目击者的描述也是形成并深化崇高美学理念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
最初与印度接触的英国人面对的是一种浩大、丰富、繁茂且无法归类的风景,殖民者普遍的情感体验是惊奇、敬畏、恐惧和嫌恶.
按照纳亚尔(PramodK.
Nayar)的分析,英国的旅行者在与这个威胁性的、崇高的荒凉打交道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面对来自这种景观时的自我保存阶段;其次是肯定阶段,旅行者试图在这种过度的空旷或荒凉上刻写某种意义,以减轻威胁;最后,旅行者通过自我肯定的行为,从孤独转向社会,从受威胁转到安全,进入"欣赏"阶段,恢复了旅行者与风景之间的平衡.
最终,旅行者处在相对安全的状态或舒适的景观中[4]65.
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帝国主义的崇高"(imperialsublime)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将殖民者面对无法控制的东方景观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转化为一种"殖民的美学"(colonialaesthetics)[4]3,满足了殖民者自我保存的冲动,并向他们提供了从安全的位置思索恐怖事物的战栗感.
二、感伤主义与移情能力对崇高美的体验,对中古民风的怀旧式向往,以及对东方景观的殖民化体验,表明近代英国人的"情感结构"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贵族精英式的典雅、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理念逐渐演变为更具现代意义的,强调崇高、粗犷和原始的美学观念.
这种新兴的美学观念说明现代性主体试图551第2期张德明: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将自己内心中负面的力量投射到相应的自然客体中去,进而释放自己的本能欲望和紧张情绪.
18世纪后期,现代性主体逐渐将这种移情能力从自然客体转向了主体自身和同类,于是,社会文化中出现了感伤主义(sentimentalism)倾向.
据雷蒙·威廉斯在枟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枠一书中对"感伤的"(sentimental)溯源,与该词最接近的词源是中古拉丁文sentimentum,可追溯的最早词源为拉丁文sentire,意指感觉(tofeel).
按照他的考证,sentiment在14世纪指的是身体的感觉,在17世纪指的是意见和情感.
在18世纪中叶,sentimental是一个普遍通用的词.
"这个在上流社会广为流行的词'sentimental'(多情的;情感上的)……从这个词可以了解到任何愉快、巧妙的事情.
当我听到下列的话,我经常会感到惊讶:这是一个sentimental的人;我们是一伙sentimental的人;我做了一个sentimental的散步.
"[10]430此处sentimental的意涵与sensibility的意涵关系密切,指的是情感上率真的感受,同时也指有意识的情感发泄.
后者的意涵使sentimental这个词备受批评,并且在19世纪被随意地使用.
如:"那一种粉红色的烟雾,里面包含多愁善感(sentimentalism)、博爱与道德上的趣事.
"(卡莱尔,1837)①许多道德或激进的意涵(与意图及效果有关)亦被用来描述情感(sentimental)的自我表现.
在骚塞(RobertSouthey)的保守阶段,他将sensibility与sentimental结合在一起:"这些感情用事的阶级(sentimentalclasses)指的是具有热烈的或病态情感的人"②,这个怨言是针对情感"过剩"(toomuch)和"放纵情感"(indulgetheiremotions)的人.
这个论点使sentimental变成一个固定的贬义词,并且完全决定了sentimentality之意涵[10]431.
按照一些国内学者的观点,感伤主义或善感性倾向的出现"是更长期更全面的社会转型的一个方面"[11]313.
"18世纪初,上层中产阶级进入了统治阶级行列并与贵族联起手来.
这些大商人和金融巨头多半是克伦威尔清教共和国公民的后代.
他们在获取了巨大财富之后开始追求过去只有贵族阶级垄断的典雅文化,接受了古典文学的价值观,同贵族汇成一体并逐渐也变得保守起来.
"[12]8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敏锐的感觉和细腻的情感原本是闲暇中的贵族上流社会人士的特权,迫于生计的平民百姓自然无意于浪漫的爱情,开口眼泪闭口羞红.
随着中产阶级社会地位的上升和阶级意识的形成,情感主义美德成为"阶级权力再分配中的一种自觉的文化武器,是某些社会群体和个人谋求更高社会地位、争取更大社会影响的方式"[11]317.
不论在虚构作品中还是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展示自身的"善感性"都明显是一种自我关注、自我赞美、自我提升的行为,而且很有成效.
对个人感情的强调和尊重甚至导致了家庭形态的调整,使家长制大家庭渐渐向核心家庭过渡,女性的位置也日渐凸出[11]318.
从思想渊源分析,情感主义又是18世纪英国人对强调理性至上的现代文明社会有意识作出的一种回应、批评或矫正.
情感主义思潮可溯源到复辟时代的国教会派宽容派(latitudinarian)和剑桥柏拉图学派(CambridgePlatonists)[11]314,影响深远的苏格兰学派(Scottishschool)的思想中也包含显著的情感主义成分.
休谟的枟人性论枠问世的时间与理查逊的小说枟帕梅拉枠相差无几,其副标题为:"把实验性推理方法导入道德话题的尝试".
休谟一方面用"科学"的理性方式条分缕析地讨论人的情感和爱憎,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人类社会基石的道德根植于人的直接感受和情愫,不能从理性或推理中产出,强调人的知觉、想象和情感的作用[11]315.
从18世纪60年代起,感伤和敏感开始在旅行文学中宣告自己的存在.
1766年,著名作家托比安·斯摩莱特(TobiasSmollett)以自己的实地旅行为本,写下一部经典的旅行记枟法国与意大利游记枠,记述了他对当地人物性格、风土人情、宗教、政府和商业的观察.
此书催生了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Sterne)于两年后写下的一部戏仿性的旅行记枟感伤旅行枠(ASentimentalJourneythrough651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1卷①②转引自[英]雷蒙·威廉斯枟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枠,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430页.
同上.
FranceandItaly,一译枟多情客游记枠).
虽然此书因作家的早逝而未完成,但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本新型的旅行文学书,作者在书中集中关注了旅行对他本人的影响[13]10.
按照当代美国小说史家亚当斯(PercyG.
Adams)的说法,"斯特恩的枟感伤旅行枠如今被看做小说,而在18世纪它只是一部旅行书,受到了当时许多感伤的旅行记录的启发,包括在英国出版的德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旅行文本"[14]197.
但结果是,它比所有它所借鉴过的旅行书更为出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更大.
个中原因何在从"情感结构"角度出发考察枟感伤旅行枠,斯特恩的功绩在于将个人在旅行中情感的发展和微妙变化作为推动小说叙事的内驱力.
在这部旅行小说中,情感不仅成为经验的基本单位,而且取代了历险,成为叙述的基本单位.
除了每章作为篇名的地点(如"加莱"、"蒙特吕尔"、"凡尔赛"等)提醒读者这是一部旅行书之外,整个小说几乎没有涉及一般的旅行书必备的对旅行目的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外在事实的描述,而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主体情感的微妙变化上.
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在1935年为这部作品所作的优美的序言中赞叹说:"似乎没有一部作品能那样准确地恰好流进个人的大脑的皱折,既表述它不断变化的情绪,又回应它最轻微的一时的奇思异想和一时冲动……他的确是在法国旅行,但那道路常常经过他自己的头脑,他主要的历险,不是碰上盗匪,攀登悬崖,而是他内心的情感的历险.
"[15]174175斯特恩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符合威廉斯对"情感结构"的定义,说明这部旅行小说尚处在"已有的语义结构的边界上,具有许多前结构(pre‐formation)的特征,直到在物质的实践中找到明确的表述,即新的语义形象"[1]133134.
小叙事的建构是枟感伤旅行枠最本质的特征.
对尤利克这个感伤的叙述者—旅行者来说,除非激荡起他心灵的反应,否则外界发生的事件很难进入他的视野.
相反,最微妙的内心颤动都能成为一件值得叙述的大事("脉动").
文本通过经验的小型化(miniaturization)而发挥功能,提升和强化了敏感性.
而我们知道,注意"小"事和"对微小刺激作出精致反应"正是所谓sensibility即"善感性"的本质特征[11]302.
在枟感伤旅行枠中,所有那些以前的旅行文本所关注的对象(大教堂、战争、演说)消失了,作者关注的是小的、琐碎的事物,转瞬即逝的姿势、话语或片段.
定语已经说明了一切,尤利克的旅行是"感伤的",理解这个文本的关键无疑在于理解这个词语.
在斯特恩眼中,小东西常常显得比大东西还大.
他从一个德国游客与一头死驴的喃喃对话中,看到了人间的真情和仁慈;从一个理发师提到假发的发鬈的谈话中,而不是从法国政治家的夸夸其谈中,了解了法国人的性格;以几枚硬币作比方,就对英法两国民族性的差异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和比较.
一只手套、一个鼻烟壶,都能引发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自我情感的体验.
在法国一家小客店里,主人公听到一个哀婉动人的声音,以为那是一个孩子的声音,结果抬头一看,"原来是小笼子里的一只欧椋鸟被吊在那里.
———'我出不去!
———我出不去!
'欧椋鸟说道"[15]95.
这种对小事物的关注和对微妙情感变化的记录也能在当时的哲学中找到对应的例子,说明启蒙时代"情感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全方位、多向度的.
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Locke)曾观察到,人具有比最精微的显微镜强大千百倍的视觉,生活在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世界中:如果我们的五官中最有教益的视觉,比如今最好的显微镜要精妙千百倍……那么他就能更切近地发现物质的最微妙的构成和运动……不过,这样一来他就拥有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世界;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样的,别人也是如此.
①移情能力和善感主义是现代性主体"情感结构"形成的标志.
正如彼得·伯克(PeterBurke)指出的:"新型的男人或女人的特征是具有高度的移情能力(即他们的各种替代性经历导致的结果),乐于接受变化,乐意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乐意对社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个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现代性'.
"[16]310751第2期张德明: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①转引自J.
Vivies,EnglishTravelNarrativesintheEighteenthCentury,Surrey:AshgatePublishingLimited,2002,p.
74.
三、现代性主体的情感结构无论是崇高观念的出现,还是感伤主义的流行,都说明了一点,在旅行文学的影响下,18世纪英国社会文化中的"情感结构"正在发生一种更具有现代意义的变化.
而这种"情感结构"反过来又促进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旅行文学中崇高美学和感伤情调的进一步发展.
当代美国学者玛丽·路易斯·普拉特(MaryLouisePratt)在枟帝国主义的眼睛枠一书中指出,感伤的旅行写作引出了一种古老的、可称之为幸存文学的传统,由第一人称叙述的有关海难、幸存者、哗变、抛弃(特别的岛屿版本)和被俘的故事[17]84.
作者分析了18世纪苏格兰探险家蒙戈·帕克(MungoPark)的枟非洲内陆地区旅行记枠,指出在帕克的旅行记中,有一段写的是他陷入最深的危机的时刻,在充满敌意的国度,一伙强盗抢劫了他,他奄奄一息待在荒野等死.
他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孤独无援,周围全是野兽和更野蛮的野人".
帕克承认,"我的灵魂开始背弃我",是博物学家的幻象拯救了他:正当我痛苦思索的时候,一小片奇特美丽的苔藓突然出现在我眼前.
我提到这个是为了说明,心灵有时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也能引出安慰;尽管这植物整个算起来不及我的一个指尖大,但我不得不怀着赞叹的心情,思索它的根、叶、荚的构造之精巧.
我想,那个造物主尚且会在这个世界看不见的地方,给如此卑微的小生命栽培、浇水,并使之完美,难道他会对那些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存在物遭受的痛苦无动于衷吗肯定不会.
[17]7在这段旅行记中,感伤主义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普拉特所分析的,一个敏感的人在他需要的时间里,通过科学的语言,发现了另类的精神理解,将自然视为神性的形象.
由结果实的苔藓带来的灵光一闪(epiphany)是一个超验的时刻,不是因为帕克幸存下来了,而是因为他最终失去了一切.
他不再由欧洲商业社会来定义,他已经成了他的读者们可能一直以来就渴望相信的具有生存能力和权威性的生物,一个赤裸的、本真的、具有内在力量的白种人[17]79.
差不多在蒙戈·帕克的非洲游记出版的同时,哥特体小说家安妮·雷德克利夫(AnnRadcliffe)写下了她的枟1794年夏荷兰和德国西部边界游记枠.
这部文学性极强的游记中有如下一段写景文字:从[莱茵]河远眺,科隆(Cologne)似乎显得更加古老庄严.
码头沿岸伸展,高耸的堡垒,掩映在古老的栗树丛中,在无数长满苔藓的塔楼的簇拥下,显出岁月的沧桑;古老的城门面对莱茵河开放,无数的尖塔超拔于万物之上,给它带来一种庄严如画的品质.
尽管如今整个城市已经熙熙攘攘,但河岸之外还是一片沉寂,几乎被人遗弃;哨兵们把守着城门,从城堡内注视着外面,城楼下有几个妇女,踽踽而行,其所裹着的修女头巾,看上去是那么的忧郁,仿佛全被科隆的岁月磨损了,她们几乎是唯一能够看到的人影.
[2]59在上引不长的文字中,女作家大量运用了诸如"古老的威严"(ancientmajesty)、"庄严的"(venerable)、"如画的"(picturesque)、"沉寂的"(silent)、"被遗弃的"(deserted)、"忧郁的"(melancholy)等词汇,试图将崇高、感伤、怀旧和沉思融于一体.
上述两段旅行记分别出自一位自然科学家和一位职业作家之手,但其风格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就是重心灵轻物质、重情感轻理性、重个体感觉轻群体感受,作者都试图最大限度地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感伤的抒写,将自己在旅行中被激发的情感投射到自然客体上,以引发那些乐于体验崇高、欣赏感伤情调的同时代人的共鸣.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在旅行文学的影响下,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18世纪英国人的"情感结构"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深刻的、具有决定性的变化:从注重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理念转而强调崇高和宏伟的情感体验,从理性至上的态度转而注重感伤主义和情感主义.
表面看来,崇高和感伤似851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1卷乎是美学体验的两极,前者关注宏伟的客体,后者专注微小的事物.
但从"情感结构"的形成来看,它们是一体之两面.
因为无论是对崇高的自然景观的观赏,还是对微妙的内心情感的体验,都要求主体全身心地沉浸于自我之中,区别只在于,前者是将客体作为自我的感光板,从对象中找到自我投射的影子;后者是将主体作为客体,即将另一个自我作为观察、描述和分析的对象.
无论如何,这两者都有赖于旅行文学这种特殊的身体—话语实践为中介.
持续不断的旅行刺激了文化感受力的复苏,激发了旅行主体的移情能力;借助移情能力而获得的"替代性经历",使现代性的旅行主体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通过时空的转换,旅行主体持续不断地躲避着固定的身份和定义,持续不断地发现自我和确认自我.
"情感结构"中出现的这种重心灵、重情感、重自我的倾向,在此后的浪漫主义思潮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1]R.
Williams,MarxismandLiteratur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Inc.
,1977.
[2]E.
A.
Bohls&I.
Duncan(eds.
),TravelWriting,17001830:AnAnthology(OxfordWorld摧sClassic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Inc.
,2005.
[3]P.
Hulme&T.
Youngs(eds.
),TheCambridgeCompaniontoTravelWrit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4]P.
K.
Nayar,EnglishWritingandIndia,16001920:ColonizingAesthetics,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8.
[5]E.
Burke,APhilosophicalEnquiryintotheOriginofOurIdeasoftheSublimeandtheBeautiful,inA.
Ashfield&P.
deBolla(eds.
),TheSublime:AReaderinBritishEighteenth‐CenturyAestheticTheor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6]J.
Addison,″TheSpectators,″inA.
Ashfield&P.
deBolla(eds.
),TheSublime:AReaderinBritishEighteenth‐CenturyAestheticTheor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7]H.
Jacob,″HowtheMindisRaisedbytheSublime,″inA.
Ashfield&P.
deBolla(eds.
),TheSublime:AReaderinBritishEighteenth‐CenturyAestheticTheor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8]B.
Colbert,Shelley摧sEye:TravelWritingandAestheticVision,Surrey:AshgatePublishingLimited,2005.
[9]C.
Hooper&T.
Youngs(eds.
),PerspectivesonTravelWriting,Surrey:AshgatePublishingLimited,2004.
[10][英]雷蒙·威廉斯:枟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枠,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R.
Williams,Keywords:AVocabularyofCultureandSociety,trans.
byLiuJianji,Beijing:SDXJointPublishingCompany,2005.
][11]黄梅:枟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HuangMei,Deliberatingon″Self″:EnglishFictionin18thCentury,Beijing:SDXJointPublishingCompany,2003.
][12]吴景荣、刘意青:枟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史枠,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WuJingrong&LiuYiqing,A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in18thCentury,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2.
][13]A.
Amoia&B.
L.
Knapp,MulticulturalWritersfromAntiquityto1945:ABio‐BibliographicalSourcebook,Westport:GreenwoodPress,2002.
[14]P.
G.
Adams,TravelLiteratureandtheEvolutionoftheNovel,Lexington:TheUniversityPressofKentucky,1983.
[15][英]劳伦斯·斯特恩:枟多情客游记枠,石永礼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L.
Sterne,ASentimentalJourneythroughFranceandItaly,trans.
byShiYongli,Beijing:ThePeople摧sLiteraturePublishingHouse,1990.
][16][英]彼得·伯克:枟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枠,杨豫、王海良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P.
Burke,PopularCultureinEarlyModernEurope,trans.
byYangYu&WangHailiang,etal,Shanghai:ShanghaiPeople摧sPublishingHouse,2005.
][17]M.
L.
Pratt,ImperialEyes:TravelWritingandTransculturation,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8.
951第2期张德明: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

hostkvm:美国VPS,三网强制CU-VIP线路,$5/月,1G内存/1核/15gSSD/500g流量

hostkvm在2021年3月新上线洛杉矶新VPS业务,强制三网接入中国联通优化线路,是当前中美之间性价比最高、最火热的线路之一,性价比高、速度非常好,接近联通AS9929和电信AS4809的效果,带宽充裕,晚高峰也不爆炸。 官方网站:https://hostkvm.com 全场优惠码:2021(全场通用八折,终身码,长期) 美国 US-Plan0【三网联通优化线路】 内存:1G CPU:...

Hostodo(年付12美元),美西斯波坎机房Linux VPS主机66折

Hostodo 商家是比较小众的国外VPS主机商,这不看到商家有推送促销优惠在美国西岸的斯波坎机房还有少部分库存准备通过低价格促销,年付低至12美元Linux VPS主机,且如果是1GB内存方案的可以享受六六折优惠,均是采用KVM架构,且可以支付宝付款。第一、商家优惠码优惠码:spokanessd 1GB+内存方案才可以用到优惠码,其他都是固定的优惠低至年12美元。第二、商家促销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Gcorelabs:美国GPU服务器,8路RTX2080Ti;2*Silver-4214/256G内存/1T SSD,1815欧/月

gcorelabs怎么样?gcorelabs是创建于2011年的俄罗斯一家IDC服务商,Gcorelabs提供优质的托管服务和VPS主机服务,Gcorelabs有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对主机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Gcorelabs在 2017年收购了SkyparkCDN并提供全球CDN服务,目标是进入全球前五的网络服务商。G-Core Labs总部位于卢森堡,在莫斯科,明斯克和彼尔姆设有办事处。...

荒芜尖塔为你推荐
丑福晋爱新觉罗.允禄真正的福晋是谁?他真的是一个残酷,噬血但很专情的一个人吗?百花百游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什么意思www.toutoulu.com老板强大的外包装还是被快递弄断了sodu.tw今天sodu.org为什么打不开了?龚如敏请问这张图片出自哪里?月风随笔写风的作文云鹏清身患哮喘疾病时间较长,怎样才能治好雀嘴鳝专家教下怎么才能饲养好一条雀鳝鱼?苗惟妮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全集在线观看 优酷播放迅雷看看QVOD 和空姐一起的日子下载 剧情介绍?网站检测工具网站检测工具
域名估价 vps代购 购买域名和空间 主机测评 hostmaster yardvps vpsio 电影服务器 iisphpmysql 表单样式 中国特价网 789电视网 电信虚拟主机 vip域名 华为云服务登录 512mb 1元域名 独享主机 net空间 帽子云排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