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代理

在线代理  时间:2021-02-06  阅读:()

ZHONGGUOGAIKUANG中国概况王顺洪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概况/王顺洪编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ISBN7-301-02479-0Ⅰ.
中…Ⅱ.
王…Ⅲ.
中国-概况Ⅳ.
K92书名:中国概况著作责任者:王顺洪责任编辑:张文定标准书号:ISBN7-301-02479-0/G·0258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100871电话:发行部62752018出版部62752015编辑部62752032排印者:北京大学印刷厂发行者:北京大学出版社经销者:新华书店787*109216开本12印张225千字1994年9月第一版1998年3月第二版1998年3月第一次印刷定价:25.
00元目录前言1第一章中国的国土1第一节地理1第二节气候5第三节资源8第四节行政区划11第二章中国的历史14第一节古代史14第二节近代史19第三节现代史23第四节当代史26第三章中国的人口30第一节人口演变30第二节人口结构32第三节计划生育33第四章中国的民族37第一节民族状况37第二节民族政策40第三节发展变化43第五章中国的政治制度49第一节政治体制49第二节政府机构55第三节司法制度57第六章中国的经济60第一节前进历程60第二节经济成就62第三节改革开放69第七章中国的科技73第一节古代科技73Ⅰ第二节四大发明75第三节当代科技77第八章中国的教育83第一节古代教育83第二节近现代教育84第三节当代教育86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94第一节儒家思想94第二节道家、法家等102第三节儒学在国外110第十章中国的文学115第一节古代文学115第二节现代文学123第三节当代文学128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131第一节书法、绘画131第二节音乐、舞蹈136第三节戏剧、电影140第四节曲艺、杂技144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149第一节婚姻家庭149第二节节庆假日154第三节饭菜酒茶158第十三章中国的旅游163第一节旅游资源163第二节旅游事业167第三节名城选介169第十四章中国的国际交往175第一节外交关系175第二节对外贸易178第三节文化交流180参考书目183Ⅱ中国概况前言《中国概况》是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编写的一部教材,它适合于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使用.
同时,它也可供具有中级以上汉语程度的其他外国人阅读.
中国是东方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它更是充满着勃勃生机.
但是,对于大部分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中国却是一个陌生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国度.
这里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与他们自己的国家存在着千差万别.
因而,不管每个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动机如何,大家都怀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想了解中国.
当然,也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在来华之前通过间接了解,或到中国之后的一段生活体验,对中国已经有所了解.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那种了解一般是比较零散、局部、表面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肤浅,甚至是错误的.
为此,很需要有一门课程,将中国的情况向留学生们作系统介绍,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中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另外,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无疑都想学好汉语.
然而,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汉语学习的内容,总是与中国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知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汉语学习的一步一步深入,涉及中国各方面的知识会越来越多.
如果对有关中国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必将影响汉语学习的顺利进行.
还有一部分留学生,打算在过了汉语关以后进入专业,深入学习中国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
知识都是互相联通、互相渗透、互为作用的,学习文学离不开历史,学习经济离不开地理,学习法律离不开政治,诸如此类,如果不具备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就好比"坐井观天"、"盲人摸象",接受专业知识也将遇到困难.
总之,上好《中国概况》课,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奠定中国基础知识的需要,是系统全面了解中国的需要,是顺利学习汉语和专业文化知识的需要.
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中,这是一门必需的课程.
近年来,我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兄弟院校,差不多都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课程类型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它标志着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课正在逐步繁荣.
不过,据了解,已开设的中国文化课,一般都是侧重于中国文化1的某些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似乎不多,教材更是缺乏.
1991年以来,根据外国留学生的迫切需要,本人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系统开设了《中国概况》课程,尔后,在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教材.
根据开设《中国概况》课的目的、构想,我在讲课和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有意突出了如下几点:第一,系统全面.
《中国概况》课,不是关于中国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介绍,而是对中国各方面知识的系统讲授.
当然,所谓全面也是相对的,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是,需要让外国留学生了解的基本方面,应当尽可能讲到.
本书包括了14个专题:国土、历史、人口、民族、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教育、传统思想、文学、艺术、习俗、旅游、国际交往,可以说,基本构成了对中国的全方位展示.
第二,简明概括.
《中国概况》毕竟不是一部小百科全书,而是一门课程,它的容量要受到整个教学计划和课时的限制.
因此,既然要系统全面,就不可能将每个专题都充分地展开,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我的原则是,首先力求简明概括,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再根据情况在某些地方尽量讲得深入一些,而真正深入、细致的内容和论述,应留给专题课去完成.
第三,通俗易懂.
《中国概况》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比起汉语课来,内容广泛得多,词汇量大得多.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本书在表述上,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阅读,对书中难认难念的字词注了汉语拼音,每章后面列出了思考题.
通过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不但能获得关于中国的大量知识,而且在阅读和听力上也有明显提高.
《中国概况》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
实践证明,普及、实惠的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这门课程是很受外国留学生欢迎的.
本教材的编写,被荣幸地选入了国家"汉办"《1992—1995年教材规划》.
然而,由于自己水平所限,一定会有许多不足或错误,本书仅是为《中国概况》课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我相信,同行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定会编出新的更富有特色的同类教材.
编写者1993.
10修订补记本书初版于1994年,近五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1997年重庆直辖市的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使不少章节必须作修改.
为了适2中国概况应教学的急需,本书只对一些必须修改的地方作了修订,有不确之处留待下次再版时再修订.
1997.
123前言第一章中国的国土第一节地理一、面积与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排在世界第三位,居于亚洲第一位,接近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中国的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帕(pà)米尔高原,东西相距5200公里.
中国的陆地边界长约22800公里,周围与15个国家国土相接,他们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bó)尔、不丹、锡(xī)金、缅甸(miǎndiàn)、老挝(wō)、越南.
邻近的国家还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jiǎnpǔzhài)、孟加拉国等.
二、海洋与岛屿中国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还有辽阔的领海和众多的岛屿.
领海有"四大海洋":渤(bó)海、黄海、东海、南海,面积加起来470余万平方公里.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着的海面叫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平均深度18米.
从辽东半岛到长江入海口的海面叫黄海,平均深度44米.
从长江口往南到台湾海峡的海面叫东海,平均深度370米.
台湾海峡以南的海面叫南海,平均深度1212米.
中国的海岸线总长18000公里,沿岸有许多优良的海湾和港口城市,从北往南数,主要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建、厦门、汕(shàn)头、深圳(zhèn)、珠海、广州、湛(zhàn)江、北海等.
这些沿海城市,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比较好,进行海外运输和国际贸易很方便,是中国对外开放搞得最活跃的地区.
1中国的"四大海洋"里,具有丰富的天然资源.
鱼、虾、贝、藻(zǎo)、海带等水产品,有1500多种.
同时,沿海大陆架还蕴(yùn)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等.
目前,仅大型海底油气盆地,就已经发现了6个,面积达8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有大小岛屿共5000多个,总面积约8万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第二大岛为海南岛,面积33000多平方公里.
三、地形与山脉中国大陆地形的突出特点是,西高东低,复杂多样.
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中国是个山脉很多的国家,全世界超过8000米的高山峰共12座,中国境内有7座.
纵横交错的崇(chón)山峻(jùn)岭,按照不同走向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形成了许多山系,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轮廓(kuò),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山脉的影响.
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成为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生产分界线.
如果从高空俯瞰(fǔkàn)中国的地形,是"阶梯"状的,从西向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梯:第一个阶梯,即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jǐ)",其中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mù)朗玛峰,海拔8846米,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山顶上的雪峰此起彼(bǐ)伏,连绵不断.
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那里的农作物和牲畜都具有耐寒性.
青稞(kē)麦是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
牦(máo)牛是高原牧民的重要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越过青藏高原北边的昆仑山、祁(qí)连山往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wū)山连成一条线,二者的中间地带为第二阶梯地带,海拔为1000—2000米.
在第二阶梯地带上,有中国"四大高原"中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另一高原是青藏高原)和"五大盆地"中的塔里木盆地、准噶(é)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另一盆地是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
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中有水的地方,生长着高大的白杨树,白杨树环绕着农田、果园和城镇,形成一片碧绿的景色,被称为"绿洲".
绿洲上的水源,是由高山上的冰雪融(rón)化而成的.
越过第二阶梯,向东直达海岸,平均海拔下降到1000—500米,主要是丘陵和平原,是第三阶梯地带.
在这一阶梯地带上,自北向南有中国的"三大平2中国概况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些平原和丘陵互相连接,地势广阔平坦,人口稠(chóu)密,交通方便,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第三阶梯以东,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大陆架,这里岛屿星罗棋布,海水比较浅,大部分不到200米,算作第四阶梯地带.
以上这种由西向东,由高而低,最后伸入海洋的"阶梯"状地形,对中国的气候影响很大.
同时,使得中国的大江大河基本都是从西向东流,而且,河流的落差很大,水流比较急.
中国主要山脉山脉名称平均海拔(米)山脉名称平均海拔(米)喜马拉雅山6000喀喇昆仑山6000昆仑山5000~7000阿尔金山3500~4000天山3000~5000祁连山4000阿尔泰山1000~3500秦岭2000~3000冈底斯山6000大兴安岭1500念青唐古拉山5000~6000太行山1500~2000唐古拉山6000南岭1000可可西里山5000台湾山3000~3500巴颜喀拉山5000~6000阴山1000~2000横断山2000~6000长白山1000大雪山4000~5000四、河流与湖泊(pō)中国的江、河、湖、川纵横密布,淡水面积约2.
5亿亩,其中可供养殖的面积约7500万亩.
大小河流总长度达43万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径流量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由于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水流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yùncán)发电量达6.
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的河流可分为两大部分,流入海洋的叫外流河,占大部分,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澜(lán)沧(láncān)江等,向东流入太平洋;青藏高原上的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向南流出国境进入印度洋;新疆的喀(kā)尔齐斯河向北流出国境注入北冰洋.
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称为3第一章中国的国土内陆河,数量比较少,如新疆的塔里木河.
中国的第一大河是长江,全长6300公里,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世界"四大河流":①尼罗河,长6600公里,非洲;②亚马孙河,长6480公里,南美洲;③长江;④密西西比河,长6260公里,北美洲).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pèi),土地肥沃(féiwò),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
长江航道是中国水上运输的大动脉.
中国的第二大河是黄河,全长5464公里.
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喇(kālā)山,流经9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土地肥沃,牧(mù)场丰美,矿藏丰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位于最北部的黑龙江,可称为中国的第三条大河.
它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北部和中国内蒙自治区的大兴安岭,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全长4370公里,其中流经中国境内和中俄边境的长度为3422公里,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流入鄂(è)霍(huò)次克海.
位于南部的珠江,被列为中国的第四条大河.
它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合而成,其中西江最长,2100多公里,是珠江的主干.
西江发源于云南东部的乌蒙山区,流经贵州、广西,在广东流入南海.
珠江水量充足,仅次于长江.
珠江三角洲,河渠(qú)纵(zòn)横,土地肥沃,历来是中国稻米、蔗(zhè)糖、蚕丝(cánsī)和鱼的重要产地.
中国除以上最大的四条河流外,还有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等,也是很大的河流.
中国主要河流名称长度(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流经地区注入地长江63001807199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东海4中国概况名称长度(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流经地区注入地黄河5464752443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渤海黑龙江34201620170黑龙江鄂霍次克海珠江2197452616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南海澜沧江2153161430青海、西藏、云南南海雅鲁藏布江2057240480西藏孟加拉湾怒江2013124830西藏、云南孟加拉湾注:黑龙江算至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中国境内流域面积254796平方公里.
中国湖泊也很多,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00多个,其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13个,总面积达71230平方公里.
湖泊也分外流湖和内陆湖两大类.
外流湖多为淡水湖,水产丰富,例如江西的鄱(bó)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与洪泽湖等,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淡水湖".
内陆湖多为咸水湖,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其次还有兴凯湖、呼伦湖、纳木湖等.
除了天然湖以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之一,大小水库近85000座.
中国主要湖泊名称面积(平方公里)海拔(米)深度(米)所在地水质鄱阳湖35832116江西淡青海湖4583319632.
8青海咸兴凯湖45006910黑龙江淡洞庭湖282034.
530.
8湖南淡洪泽湖196012.
5江苏淡太湖24253.
0江苏淡呼伦湖2315545.
58内蒙古淡5第一章中国的国土纳木湖19404593西藏咸注:兴凯湖为中俄界湖.
第二节气候中国的气候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二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中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大气压力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风向偏北.
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风向偏南.
由于季风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征.
同时,寒潮、气旋(xuán)、梅雨、台风等,成为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
冬天的时候,冷空气从中国北边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吹向中国大陆,直奔东南沿海,太阳辐(fú)射的热量很弱,空气十分寒冷,每年要出现五六次寒流,因而,大部分地区寒冷而干燥,是世界上同纬度中较寒冷的国家.
比如,黑龙江省的呼玛附近,纬度同英国伦敦差不多(北纬51~52度),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伦敦是摄(shè)氏3.
7度,穿件毛衣就够了,而呼玛却是零下摄氏27.
8度,特别寒冷.
夏天的时候,季风经过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洋面,给中国大陆带来丰沛(pèi)的雨水,使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七八月份.
并且,使中国的东南部成为世界同纬度降雨量较多的地区.
而在中国的西北内陆,由于受重(chón)重高山的阻挡,夏季风刮不到那儿,所以降雨量仍然很少,年平均降雨量在200毫升以下,甚至有的地方全年很少降雨,形成沙漠.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其程度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步明显.
年降雨量从西北部向东部、南部、东南部逐渐增加.
东北地区年降雨量多在40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
黄河流域年降雨量在600毫米至800毫米左右.
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南岛许多地方,年降雨量超过了2000毫米.
由于中国疆域(jiānyù)广大,横跨(kuà)地球的亚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气候带,加上地形复杂,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以及季风的影响,所以,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温差明显,有湿润、半湿润、半干燥、干燥之分.
例如,东北的黑龙江省,夏季不热而短促(cù),冬季严寒且漫长;南部的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部,没有冬天,四季暖热多雨,树木常青;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冬冷夏热,四季分明;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6中国概况旱,风沙很多,日温差比较大;青藏高原是中国特殊的高寒地区,空气稀薄,终年积雪.
中国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世界上多数地区的动物、植物,在中国都可以找到生长的地区.
但是,由于各个季节、各个地区降雨量很不均衡,几乎每年都有闹旱(hàn)灾、水灾的地方.
7第一章中国的国土中国主要城市平均气温(℃)和雨雪日(日)表地名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北京-4.
72.
1-2.
33.
14.
44.
513.
25.
120.
26.
424.
29.
726.
014.
524.
614.
119.
56.
912.
55.
04.
03.
6-2.
81.
6大同-11.
82.
5-7.
92.
8-0.
14.
38.
25.
615.
47.
219.
811.
621.
815.
420.
112.
714.
38.
97.
45.
7-1.
72.
6-9.
11.
8沈阳-12.
74.
5-8.
63.
6-0.
34.
89.
16.
717.
09.
121.
411.
524.
614.
623.
712.
517.
29.
19.
66.
9-0.
35.
2-8.
73.
8哈尔滨-19.
76.
8-15.
44.
9-5.
16.
26.
16.
914.
310.
320.
012.
622.
716.
321.
413.
414.
312.
05.
97.
2-5.
85.
4-15.
55.
9大连-5.
33.
8-3.
52.
81.
84.
48.
95.
815.
56.
819.
39.
022.
913.
224.
111.
120.
07.
213.
85.
65.
65.
5-1.
54.
3上海3.
39.
04.
610.
28.
313.
113.
813.
518.
815.
023.
213.
127.
911.
427.
810.
023.
811.
617.
98.
412.
69.
16.
28.
6南京1.
98.
03.
09.
58.
410.
914.
712.
420.
011.
524.
510.
928.
212.
327.
911.
522.
910.
216.
97.
610.
79.
14.
57.
0广州13.
47.
814.
211.
417.
714.
721.
815.
125.
717.
827.
220.
328.
316.
628.
216.
227.
013.
123.
86.
019.
75.
615.
26.
2福州10.
411.
410.
613.
913.
416.
718.
116.
122.
218.
325.
317.
028.
79.
928.
212.
526.
012.
721.
66.
617.
87.
513.
18.
5厦门12.
68.
912.
511.
214.
912.
719.
012.
623.
215.
926.
016.
528.
310.
328.
310.
827.
08.
423.
23.
519.
74.
315.
25.
1青岛-2.
63.
5-0.
54.
14.
65.
310.
97.
116.
77.
220.
99.
424.
713.
725.
411.
620.
58.
414.
35.
57.
46.
00.
53.
6郑州-0.
33.
12.
14.
47.
76.
314.
87.
421.
17.
526.
37.
327.
512.
325.
910.
821.
08.
815.
16.
97.
86.
11.
63.
1武汉2.
88.
15.
010.
010.
013.
616.
014.
721.
314.
125.
811.
729.
09.
628.
58.
523.
68.
117.
58.
811.
210.
35.
38.
1西安-1.
34.
42.
15.
78.
06.
914.
09.
019.
29.
425.
38.
226.
711.
325.
49.
719.
413.
113.
610.
46.
57.
80.
64.
3兰州-7.
31.
8-2.
52.
35.
33.
811.
76.
616.
78.
920.
59.
122.
411.
421.
011.
615.
910.
89.
46.
71.
62.
5-5.
71.
8乌鲁木齐-10.
65.
8-9.
85.
6-3.
810.
62.
711.
48.
413.
112.
916.
214.
718.
913.
513.
98.
69.
21.
96.
8-5.
57.
4-8.
76.
5桂林8.
012.
79.
014.
713.
119.
518.
420.
123.
120.
726.
217.
728.
315.
827.
814.
625.
88.
620.
79.
315.
210.
610.
111.
4成都5.
65.
47.
68.
212.
110.
817.
014.
021.
114.
023.
716.
125.
817.
225.
115.
821.
416.
216.
716.
112.
08.
07.
36.
3昆明7.
84.
19.
83.
913.
25.
016.
75.
519.
311.
419.
518.
919.
921.
319.
221.
117.
615.
215.
016.
111.
56.
98.
34.
6台北10.
91715.
71218.
51422.
31125.
01428.
81530.
152229.
451828.
21223.
45820.
25418.
2511香港15.
6-15.
9-18.
5-22.
1-25.
9-27.
7-28.
6-28.
2-27.
5-25.
6-21.
3-17.
7-8中国概况第三节资源一、土地资源中国土地类型有三大特点:一是山地多,平地少,山地、丘陵、高原面积加在一起,约633.
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6%,平地面积约326.
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4%;二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占的比重大,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三是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平衡,约有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50%以上的林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造成了农业区域差别很大.
中国用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的土地面积共71.
78亿亩,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6.
4%.
其中:1.
耕地资源中国现有耕地面积约95.
7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
平原耕地约占整个耕地面积的55%,丘陵、山地耕地面积约占45%.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及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是中国耕地最集中的地区.
东北平原由松花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又称松辽平原.
那里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还有亚麻和甜菜等经济作物.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它由黄河、海河、淮(huái)河等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
农作物有小麦、谷子、高粱、棉花等,水果有苹果、梨、葡萄、柿子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河流多,有中国最大的两个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
这里盛产水稻、柑橘(jú)、油菜、蚕(cán)豆,并且,淡水鱼产量最多,因而被称为"鱼米之乡".
2.
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15.
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2.
8%,森林蓄积量为94.
41亿立方米.
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30.
9%相比,中国是属于森林覆盖率比较低的国家.
但是,中国有可以造林的荒山荒地约78万平方公里,发展林业有很大潜力.
中国的森林资源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于边远地区.
从总的分布情况看,有四大林区:A.
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林木以松树、云杉(shān)、桦(huà)树为主,是最大的天然林区,被称为"林海";B.
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脉、藏东南与滇(diān)南林地,是中国树的种类最多的林区;C.
南方林区,主要包括秦岭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林区,是中国以人工为主的最大经济林区;D.
防护林区:包括"三北"(华北、西北、东北)、东南沿海防9第一章中国的国土护林等.
"四大林区"中,东北林区、西南林区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森林蓄积量的四分之三.
中国的森林植物类别繁多,共有8000余种.
3.
草原资源中国的草原面积约31.
9万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利用的约24.
1万平方公里,未开发利用的约7.
8万平方公里.
草原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5000米的高原上,属于温带半干旱地区,从东北到西南,包括黑龙江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草原绵延(miányán)3000多公里.
在广阔的草原上分布着许多畜牧业基地.
中国最著名的天然牧场是内蒙古大草原,面积8.
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天然草场的四分之一.
内蒙古草原气候虽也干旱,但全年降雨量比中国西部要多,到处生长着高矮、疏密(shūmì)的草,草场的质量非常好,这里出产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和内蒙古绵羊.
其次,新疆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周的山坡和谷地,也是著名的天然牧场和良种基地,这里出产著名的伊犁马和新疆细毛羊.
此外,青藏高原东南部草原面积也很大,畜牧业成为青海、西藏的主要经济支柱,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
中国的畜牧业中,牛的数量排在印度、巴西、原苏联、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五位;马、猪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绵羊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山羊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由于饲料和品种的原因,中国的猪、牛、羊的存栏率和重量都很低.
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地区占全国耕地面积(%)未利用的可耕地(亿亩)黄河中下游300.
4东北温湿带18.
51.
5西北干旱区101.
8长江中下游210.
5华南湿热带70.
5西南湿热带111青藏高原地区0.
80.
4二、生物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仅陆栖(qī)脊(jǐ)椎01中国概况(zhuī)动物就有2091种,占世界的10%.
淡水鱼约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的10%.
此外还有一百多种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比如:大熊猫、金丝猴、台湾猴、牛羚(lín)、梅花鹿、白唇(chún)鹿、白鳍(qí)豚(tún)、扬子鳄(è)、中华鲟(xún)、白鲟等.
中国有鸟类1186种,约占世界鸟类的13.
5%.
全世界鹤(hè)类共有15种,中国有9种.
中国的野生鸡类有56种,占世界鸡类的五分之一.
珍稀鸟类有丹顶鹤、白鹤、黑鹳(uàn)、天鹅、黄腹角雉(zhì)、白冠长尾雉等.
中国有鸟类自然保护区9处,大熊猫活动保护区10处,并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以保护被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
中国的植物品种也很丰富.
北半球寒、温、热带的主要植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找到.
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多种.
全世界松杉(shān)科植物30个属,中国有26个,近200种.
中国的阔叶树种类达260个属,2000多种.
其中银杏、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松、福建柏、珙桐(ǒntón)、杜仲等,是中国特有的树木.
银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常绿乔木,在地球上已有几亿年历史,过去有人认为它已经绝迹,广西花坪(pín)自然保护区发现银杉的消息,成为20世纪的珍闻.
三、矿产资源目前,世界已发现矿产160多种,中国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40多种,有储量的矿区15000多处,其中20多种名列世界前茅.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齐全、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1.
能源矿产已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放射性矿产铀(yóu)和钍(tǔ)六种.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预测蕴藏量达45000亿吨,约占全球煤炭资源的三分之一,储量和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主要是在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山西大同被誉为"煤炭之乡".
河北开滦(luán)、辽宁抚顺、河南平顶山、安徽淮南等煤矿,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
石油是中国的第二大能源,至今已初步探明油田240个、气田77个,石油储量25.
2亿吨,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有204个,分布在二十个省、市、自治区.
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是中国开发最早,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油田,年产量自197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其次还有:山东的胜利油田、辽宁的辽河油田、山东与河南交界的中原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11第一章中国的国土四川的油气田等.
中国原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
近年来,海洋石油勘(kān)探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在渤海湾、黄海南、东海、珠江口、南海北部湾、莺(yīn)歌海等地发现了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数量巨大,已被列入90年代开发的重点,将是中国未来的重大油气产区.
2.
黑色金属矿产中国铁矿的分布比较普遍,已探明储量45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辽宁的鞍山、湖北的大冶(yě)、四川的攀(pān)枝花等十大铁矿基地,是中国主要的铁矿产地.
目前,全国铁矿石年产量近2亿吨,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此外,锰、铬(è)、钒、钛储量也很丰富,探明储量4亿多吨.
3.
有色金属矿产这泛指除铁合金和放射性以外的所有非铁合金金属,共有83种,包括:金、银、铜、铅、锡、锌、铝、锑(tī)、钨(wū)、汞(ǒn)等.
中国金矿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铜矿居世界第三位,铅、锌矿居世界第一位,铝土矿居世界第八位,钨矿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钨矿产量一半以上,锡矿、锑矿也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还有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其它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特征是:品种多,储量丰富,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部分矿种贫矿多,富矿少.
第四节行政区划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全国划分为省、县、乡镇三级.
其中,省一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四种.
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
23个省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海南省、台湾省.
5个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
省和自治区下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下分为乡和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下分为区、县;自治州下分为县、自治县、市.
在省与县之间还划有若干专区,但专区并不算一级行政单位,只是便于省对县进行管理.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单位.
盟、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县级行政单位.
21中国概况思考题:①与本国相比较,谈一谈中国的地理、气候特点及资源情况.
②中国有哪些大的高原、山脉、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③请说出中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名字.
31第一章中国的国土中国行政区划表(1990年)名称简称省会、自治区首府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地区级(地区、市、自治州、盟)县级(县、自治县、旗、市)北京市京北京1.
68107698008天津市津天津1.
1089857645上海市沪上海0.
58130137396重庆市渝重庆8.
2430020000229吉林省吉长春18.
0025508657941辽宁省辽沈阳15.
00403399411444黑龙江省黑哈尔滨46.
00357684161469河北省冀石家庄19.
006420467311139河南省豫郑州16.
009108849217116山东省鲁济南15.
00870016211795山西省晋太原15.
003025664012100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
00343193271092甘肃省甘或陇兰州39.
00238838481475青海省青西宁72.
004562490839安徽省皖合肥13.
00599956631672江苏省苏南京10.
00686842041164浙江省浙杭州10.
00436962631167江西省赣南昌16.
00393858881184湖北省鄂武汉18.
00572712521268湖南省湘长沙21.
00635674321490四川省川或蜀成都56.
007719817720143贵州省贵或黔贵阳17.
0034195373780云南省云或滇昆明38.
003873495717123广东省粤广州22.
00678873832178海南省琼海口3.
2270246241217福建省闽福州12.
0031646260963台湾省台台北3.
602130000071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23.
00450211011383内蒙古自治区蒙呼和浩特110.
0022372107128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6.
605123845418西藏自治区藏拉萨120.
002255540777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乌鲁木齐160.
00163726881585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0.
1836307900合计33960.
0012.
176亿3342143注:四川省、重庆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数据及全国总人口依1997年统计资料.
41中国概况51第一章中国的国土第二章中国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已有约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国历史经过了原始社会(约公元前170万年—前21世纪)、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封建社会(公元前770年—公元184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元1840年—公元1949年),1949年以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节古代史(公元1840年以前)一、原始社会(公元前170万年—前21世纪)根据考古资料,大约一百万年以前,中国就已有了原始人类.
在云南省元谋发现的猿人化石"元谋人",在陕西省蓝田发现的猿人化石"蓝田人",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
大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生活的猿人"北京猿人",已可以站着走路,制造、使用简单工具,利用火,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
后来,中国原始人类曾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
六七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的"仰韶(yǎnsháo)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代表.
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遗址,就是当时的一个母系氏族村落.
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代表.
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人类已经能够磨制各种石器,而且发明了陶器.
除了狩猎和打鱼外,农业、畜牧业也诞生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社会分工和物质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诞生.
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流域一带分布着不少部落,其中以黄帝为首的部落比较强大,文化也比较进步,黄帝后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二、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中国的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经历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
61约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禹开始到桀(jié)死亡,历时500年,确立了奴隶社会.
公元前16世纪灭亡夏朝建立起的商朝,经过了600年,使奴隶制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奴隶主贵族阶级为了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建立了军队、官僚体制和严酷(kù)的刑罚(fá)制度.
当时,青铜的冶炼与制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产生了比较定形的文字.
约公元前11世纪,商朝灭亡,周王朝建立.
西周在250年间,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全国实行了"分封制",除建立了比商朝更完备的国家机器以外,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宗法、礼乐、刑罚制度,整个社会和生产力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已成为一个完备的范围广大的奴隶制国家,中国的奴隶社会达到了顶峰.
三、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周王朝迁都到洛邑(yì,现洛阳),开始了东周时期.
东周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两个时期.
东周时期,炼铁技术迅速发展,铁制农具、牛耕方法被采用,耕地面积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成了束缚(shùfù)新的生产力的东西,于是,奴隶和平民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激烈起来,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步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的地位,中国开始向新的历史阶段———封建社会过渡.
从春秋到战国时代,社会变革激烈,最本质的变革是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代有140余个诸侯国,经过长期的战争,互相兼(jiān)并,到了战国时代,只剩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在七个国家内部,同样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社会的剧烈变革,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活跃(yuè)局面.
当时的主要学派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商鞅(yān)、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以墨(mò)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等.
这些学派的思想极为丰富,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源流,对当时和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尤为深广.
四、从秦到东汉———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从战国时代开始,就已基本进入了封建社会,但是,中国真正建立起71第二章中国的历史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是由秦完成的.
从秦王朝建立到东汉末年,约450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巩固的时期.
战国后期,在"七国争雄"中,秦国最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了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始皇为了加强统一,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全国实行了"郡(jùn)县制"(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书同文"(统一文字)、"车同轨(uǐ)"(统一道路),统一了货币、度量衡(hén),确立了土地个人私有制度,对中国的统一与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但是,秦始皇及秦二世非常奢侈(shēchǐ)、残暴,他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造宫殿,修陵墓,筑长城,实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结果仅统治了15年,就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
公元前206年,一个叫刘邦的地方官吏,利用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起来,在长安(今西安)建立了西汉王朝.
西汉王朝经过了200年的统治,才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前期是个繁荣强盛的时期:在政治上,全国实现了高度的集中统一;在经济上,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农业技术、手工业、商业得到了明显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城市;在军事上,打败了北边的匈奴,开辟了通向西域的商路,扩展了疆域,促进了国际贸易;在科学文化上,出现了许多发明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到了西汉后期,朝廷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起来,发生了绿(lù)林军、赤眉军等农民起义.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出身豪族的刘秀得势,推翻王莽(mǎn)篡(cuàn)政所建的新朝,于公元25年在洛阳称帝(汉光武帝),恢复了汉朝,开始了东汉时期,直到公元220年.
在东汉王朝统治的195年间,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但各种矛盾也加深了.
东汉后期,中央集权势力削弱,豪强割据势力增强,豪强之间激烈斗争,同时,爆发了黄巾军农民大起义.
后来,豪强武装镇压了黄巾军起义,却爆发了军阀(fá)大混战.
经过各路军阀的大混战,最后形成了魏、蜀(shǔ)、吴三国鼎(dǐn)立的局面,开始了三国时代.
五、从三国到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鼎盛时期(公元220年—907年)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晋统一,又从南北朝对峙(zhì)到隋唐统一,约700年(公元220—907年)间,中国基本是处于一半分裂,一半统一,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状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从秦汉以来的巩固走向发展和鼎盛的时期.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持续了60年,最后由司马氏统一,建立了晋(jìn)朝,国都定在洛阳,从而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但是,西晋统治集团极其腐败,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异81中国概况常尖锐,因而,过了50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重新引起了以后长达300年的战乱和分裂,使黄河流域特别是中原地区(今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遭受了极大的灾难.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ruì)在建业(今南京)称帝,建立起东晋王朝.
当时,中国北部已分裂成十六个小的国家,五个少数民族势力很大.
公元420年,东晋为宋所代替,直到公元581年,中国南方经过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而北方的十六国,后来被魏所统一,尔后又相继出现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
这一南一北的局面,历史上称为南北朝时期.
在此期间,北方各个民族在斗争中走向融(rón)合,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南方由于社会比较安定,战乱时迁去了大批黄河流域的移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长江流域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学、哲学、科技、宗教、艺术(特别是佛教艺术)等都有很高的成就.
公元581年,北周士族杨坚灭周,建立起隋朝.
隋文帝是个厉行节俭政治的皇帝,他重新实现了中国南北的统一,结束了西晋以来近300年的动乱分裂局面,通过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全国稳定了下来,社会呈(chén)现了繁荣景象.
但是,继承隋文帝的隋炀(yán)帝杨广,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和暴君,他荒淫(yín)奢侈,挥金如土,残酷压榨(zhà)百姓,并三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结果,人民无法生存,举行大规模起义,隋朝只存在了37年,就于公元618年灭亡了.
隋朝被推翻后,代之而起的是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继汉朝之后最繁荣强大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最高峰.
唐朝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经历了290年.
它的历史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前期120余年,唐太宗李世民等几个皇帝很有作为,政治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际交往活跃,保持了长期强盛状态,称为盛唐时期;中唐时期近80年,藩(fān)镇叛(pàn)乱,战争不已,开始走下坡路;后期80余年,朝廷分裂,政治黑暗,农民起义,藩镇割(ē)据,公元907年,唐朝终于灭亡.
尔后,中国又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六、从五代到元代———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时期(公元907年—1368年)从公元907年开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持续了近六十年.
公元960年,中国又重新归于统一,建立了宋朝.
从此以后的中国,尽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王朝更迭(dié),但始终没有出现过以前那样的大分裂局面.
这说明,经过多少次反复,中国已经奠(diàn)定了统一的牢固基础,不可动摇.
从五代十国,经过宋、辽、金、西夏时期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到实现元朝的统一,91第二章中国的历史约460年.
这期间,中国封建社会虽不像唐朝那样繁荣富强,但仍在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文化、国际贸易等,都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许多外国商人、旅行家来到了中国.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经游历了中国广大的地方.
在他的旅行记中,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当时中国工商业的繁荣景象.
宋朝和元朝时期,有一个重要特点,民族矛盾突出.
宋朝时,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强大,先后建立了辽、金、西夏政权,不断地侵犯宋朝.
公元1127年,女真族的金国打进宋朝首都东京(今开封),俘虏(fúlǔ)了宋朝的皇帝,北宋灭亡.
同年,宋朝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公元1279年,北方继金国之后兴起的元国,军事力量强大,最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带兵消灭了南宋,在中国建立起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元朝.
元朝时期,中国疆域扩大,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与亚洲、欧洲的联系得到加强.
但是,由于民族压迫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当元朝统治将近100年时,即公元1368年,被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推翻,由明朝代替.
七、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公元1368年—1840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中国又恢复了汉人的统治,历经276年.
明朝末期,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1644年,在明王朝受到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的情况下,日益强盛的东北少数民族满族,乘机从山海关打进北京,结束明朝,建立起满族统治中国的清朝.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到1911年,被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
从明代初期到清代中期,约470年,中国始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朝的国境,西到帕米尔高原,北到西伯利亚,东北沿外兴安岭到大海,东到太平洋的台湾及附属岛屿,南到南沙群岛,西南到西藏、云南,面积比现在广大.
在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明代农业、手工业取得了明显进步,明末时已有不少纺织业、制铁业等手工业工厂,生产规模很大,技术分工变细,实行雇佣(ùyōn)劳动,标志着中国当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ményá).
进入清代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继续滋(zī)长.
但是,整个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进入后期,并迅速走向了衰(shuāi)落.
随着封建社会接近末期,统治阶级越来越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明朝末期和清朝末期的农民起义,无论在规模、频繁(pínfán)程度上,还是在社会各阶层参加的范围上,都超过了过去任何朝代,农民起义的新形势表明,中国的封建制度已不会存在太久了.
02中国概况中国的明代后期和清代,即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资本主义已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且拥有先进的古代科学文化,但是,封建传统力量太顽固、太强大,即使是在它已走向没(mò)落、衰亡的时候,它在政治、经济、思想上仍存在着根深蒂(dì)固的影响,对新兴力量进行拼死的镇压,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因而,中国的资本主义始终没有能够强大起来.
自清朝中期开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于由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变成了受侵略被欺辱的贫穷落后国家.
第二节近代史(公元1840—1919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近代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了人民大众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外,又增加了一个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辱下,中国迅速跌(diē)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7、18世纪,欧洲有几个国家,经过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
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在世界上到处寻找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到处霸(bà)占殖民地.
中国土地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自然成为他们垂涎(chuíxián)的对象.
19世纪初期,英国向中国秘密输入毒品鸦片,造成了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祸(zāihuò).
1839年,清朝政府派遣林则徐(1785—1850年)去广东禁烟.
1840年,英国政府为了庇(pì)护鸦片贸易,悍(hàn)然用武力进攻中国,于是,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民众和爱国官兵坚决反抗了侵略者.
但是,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向侵略者屈服,于1842年与英国政府签署了《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包括:向英国大量赔款(péikuǎn),割让领土香港,开放广州等通商口岸等.
从而,《南京条约》成为外国强加给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接着,美国、法国等仿效英国,也强迫清朝政府分别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严重丧失了主权.
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12第二章中国的历史二、太平天国革命(1851—1864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千方百计榨(zhà)取人民血汗.
广大人民不堪(kān)忍受压迫和剥削,起来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终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
1851年,洪秀全领导农民在广西起义,打出了"太平天国"的旗号.
在民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援下,太平军迅速解放了中国南部的许多地区.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革命势力前后波及17个省,攻克了600多个城市,威振天下.
太平天国以平均土地为原则,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了男女平等等许多政策,并且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在太平天国革命力量的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眼看就要垮台了.
这时,英国和法国乘机向清朝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联军侵占了烟台、旅顺,又冲进大沽(ū)、天津,一直打到北京,焚(fén)烧抢劫(jié)了中国的世界名园"万园之园"———圆明园.
最后,英国、法国政府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从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和特权.
沙皇俄国也插手这次战争,它除了从中国获得了与英国、法国类似的利益外,还把手伸向了黑龙江沿岸地区,霸(bà)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为了苟(ǒu)且偷安,在丧权辱国的同时,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联合镇压人民的反抗.
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攻之下,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终于失败了.
但是,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
三、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9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lǒn)断阶段.
当时,整个非洲、澳洲以及亚洲一半以上地区,已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于是,尚未成为殖民地的中国成了外国列强争夺的重点.
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抱有很大野心,1894年终于向中国发动了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
当时,中国军队和民众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向日本妥协(tuǒxié)、让步,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根据条约,日本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还从中国得到了二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并且获得了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场、自由通船的特权.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看到日本在中国占了那么大便宜,非常眼馋(chán),谁都想多吃中国这块肥肉.
他们竞相在中国投资,抢占租界22中国概况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非常激烈.
美国是后进入中国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激烈争夺中唯恐落后,因而于1899年9月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也就是说,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同时,要求各国都要"门户开放",允(yǔn)许别的国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进行通商、通航等活动.
当时,在争夺中国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缓和矛盾,各国接受了美国的倡议.
美国提倡"门户开放"的结果,一方面,使美国商品进入了其他各国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使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达成了共同瓜分中国的协议.
这样一来,中国的命运就更悲惨了,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四、百日维新(1898年)1894年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眼看着就要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掉.
在深刻的民族危机面前,以康有为、谭嗣(sì)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变法维新运动,企图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振兴国家,挽(wǎn)救中国的命运.
维新派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变传统的君主专制;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废除以重复儒家经典为内容的八股文考试制度.
他们还主张兴办学校、工厂、铁路、矿山、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等.
他们多次"上书",向朝廷陈述自己的主张.
维新派的主张,得到了清朝政府中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一部分人的支持.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bān)布"明定国是"诏(zhào)书,表示了变法的决心.
从这一天开始,到9月21日变法失败,历时103天,历史上称为"百日维新".
按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那一年是戊戌(wùxū)年,所以又叫"戊戌变法".
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百多条变法诏令.
但是,"戊戌变法"运动遭到了清朝政府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和敌视.
当时清朝政府的权力,实际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9月21日,慈禧太后下令囚(qiú)禁了光绪皇帝.
在顽固派的残酷镇压下,戊戌变法运动很快就失败了.
维新派的主要成员,有的被杀,有的亡命国外.
五、义和团运动(1900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风潮中,戊戌变法失败以后,1900年,中国农民再一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首先从山东兴起,迅速发展到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东北等地区.
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所谓"扶清灭洋",实际上就是保卫国家,打击侵略者.
义和团到处攻打洋教堂,惩罚(chénfá)作32第二章中国的历史恶的洋传教士等,强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外国列强任意欺负、掠夺(lüèduó)中国的愤怒情绪,以及誓(shì)把他们赶出中国的坚强决心.
义和团运动震撼(hàn)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在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面前,帝国主义列强(英、美、日、俄、德、法、奥、意)组成了八国联军,直接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
面对拿着洋枪洋炮的外国侵略军,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毫不畏惧,进行了英勇的抗击.
最后,八国联军攻陷(xiàn)了北京、天津,进行了疯狂、野蛮的屠(tú)杀和洗劫(jié).
在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下,义和团运动终于被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少数亲信逃出了北京.
1901年9月,清朝政府向外国侵略者投降,与他们签订了《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向各国共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各国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可以驻兵,中国人不得入内;取消京津地区中国的炮台和天津周围中国的驻军,准许外国军队驻扎(zhùzhā)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等等.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用武力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主权的又一次野蛮践踏(jiàntà),是清朝政府又一次屈辱丑恶的卖国行动.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给了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打乱了他们瓜分中国的阴谋.
六、辛亥革命(191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朝政府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工具,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的进一步结合.
同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不断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就是1911年孙中山(1866—1925)领导的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1905年,他在日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改为国民党),提出了"驱逐鞑虏(qūzhúdálǔ),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企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同盟会成立以后,在中国各地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均未成功.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动的军事起义成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席卷全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42中国概况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是:推翻了清王朝260余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具有先天的软弱性.
他们不但未能充分发动广大民众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后来反而向反动势力妥协.
1912年2月,在君主立宪派和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夹攻下,孙中山被迫辞掉了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的果实终于被封建买办袁世凯窃(qiè)取了,中国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第三节现代史(公元1919—1949年)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1840年鸦片战争时开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进行了70年的英勇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最后都失败了.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农民阶级或资产阶级的领导下,都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落在了新兴的无产阶级的身上.
近代工业诞生了中国的无产阶级.
1870年前后,中国近代产业工人还不到一万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增加到200万人左右.
中国工业无产阶级数量并不很多,但他们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最进步的阶级.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比如李大钊(zhāo)、陈独秀、毛泽东等,他们宣传新的革命思想,鼓吹无产阶级革命.
在新的形势和新的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首先由北京大学的学生发起,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反对中国政府代表出卖国家主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约"上签字.
抗议示威遭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
接着,上海等主要城市的工人、学生、商人,纷纷罢(bà)工、罢课、罢市,举行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
后来,终于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bǔ)的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zéi)的官职,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斗争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第一次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实现了城市各界的革命联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准备.
1921年7月,毛泽东、董必武等一些革命活动家,代表全国各地的共产52第二章中国的历史主义小组,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了一个崭(zhǎn)新的阶段.
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成了划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
二、北伐战争(192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1922年,向全国提出了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1923年,决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孙中山接受共产党的帮助,在广州改组了国民党,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创设黄埔(pǔ)军官学校,组织国民革命军,征伐反动军阀势力.
国民革命军在广东击溃(kuì)了反动军阀势力后,1926年正式向北进军,开始讨伐北洋军阀,历史上称为"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开始阶段很顺利,国民革命军很快就占领了中国的南部和中部.
这时候,中国出现了非常高涨的革命形势.
可是,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掌握了领导权.
1927年4月,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大规模地屠(tú)杀共产党人.
接着,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蒋介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控制军政大权.
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中国现代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损失了90%的力量.
但是,他们没有被吓倒,为了拯救(zhěnjiù)革命,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人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有了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
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撤销(chèxiāo)了犯有严重错误的领导人陈独秀的职务,确立了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同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了工农红军,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次年4月,南昌起义的部队也到了井冈山.
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发动和领导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蒋介石在篡夺(cuànduó)了革命果实,掌握了中国政权后,决心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武装,连续对共产党的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jiǎo).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bǎituō)蒋介石的军事围剿,为了挽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决定撤出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行程万里的向中国北方的62中国概况战略大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领导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的道路.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一年的跋涉(báshè),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地到达了陕(西)、甘(肃)、宁(夏)的交界地区,在那里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
很快,陕北延安成了全国抗日和革命的中心.
四、抗日战争(1937—1945年)1937年7月7日,占领了中国东北又进入到华北的日本侵略军,在北京附近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开始全面进攻中国,中国军队进行了抵抗,于是,抗日战争爆发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全面抗战.
在此之前,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形势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与共产党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然而,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即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危险,他也仍把共产党视为大敌.
他采取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方针,只用小部分军队抗日,而用主力军队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革命根据地.
结果,抗日的主要担子落在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民众身上.
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抗击着大部分日本侵略军和绝大部分傀儡(kuǐlěi)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被充分地动员起来,实现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与侵略者及其傀儡的战斗中,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流血牺牲,1945年8月,终于赢(yín)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解放战争(1946—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主张建立有国共两党及各党派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改革,把中国建成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表面上要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实际上是在积极准备内战,企图独占抗日的胜利果实,维持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
1946年6月,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于是,中国爆发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称解放战争.
从1946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进行了三年.
开始的时候,蒋介石的军队凭(pín)着美式武器装备的优势,气势汹(xiōn)汹.
但是,在共产党的领72第二章中国的历史导下,在解放区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支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了卓越的战略战术,很快就粉碎(fěnsuì)了蒋介石军队的猖狂(chānkuán)进攻.
经过三年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蒋介石逃到了台湾,除了台湾和几个小岛外,全中国都解放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第四节当代史(194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最重大的事件,它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历史,走上了独立、统一、民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阶段.
中国人习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称为旧中国或解放前,之后称为新中国或解放后.
迄(qì)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建立40多年了.
这期间,中国虽然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更重要的是取得了辉煌(huīhuán)成就.
新中国与旧中国比较起来,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人在世界上完全站立起来了.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欺辱,被迫与他们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主权不独立,领土被分割,经济被掠夺,命运十分悲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成了真正独立的、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具有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巍(wēi)然屹(yì)立于世界的东方.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雪洗百年耻辱,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第二,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广大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过去受压迫、受奴役(núyì)、受剥削的地位,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三,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zhǔ)目的成就,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强大国家.
在工业方面,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方面,解决了12多亿人口的吃穿问题.
在交通运输、轻工业、商业、外贸等其它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虽还有很大差距,但已彻底扔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第四,人民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
全国人均年消费水平,已由解放初期的六七十元钱提高到两千多元钱.
尤其是近十几年,城市居民的家庭生活正逐步进入现代化,彩电、冰箱、洗衣机普及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
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已完成了从饥饿型向温饱型的转变,正向小康型过渡.
第五,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旧中国,教育82中国概况非常落后,农村文盲占80%以上,现在,文盲已减少到12%以下.
科学技术在有些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体育方面,中国过去被称为"东亚病夫",现已变成体育大国.
体育运动的普及,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由35岁提高到71岁.
第六,在国防上,过去力量很弱,经常受外国的侵略、欺负.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和防御体系,国家的安全与独立有可靠的保障.
第七,在外交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发展了经济、贸易、文化关系.
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令人悲哀的情况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40多年来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56年,是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阶段.
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确立了国家主权;经济上,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实现了合作化,使落后、混乱、畸(jī)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阶段为后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diàn)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1957年—196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的10年.
这一阶段,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56年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增长;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教育、科技、文化等有较大发展,国力明显增强.
但是,在经济工作中有些急于求成,搞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脱离了实际和客观规律,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另外,在政治上把党内矛盾和社会矛盾扩大化了,打击、伤害了一些好人和正确意见.
第三阶段: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阶段.
这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遭受挫折(cuòzhé)与损失最严重的时期,其原因是错误地搞了"文化大革命",加上一伙野心家、阴谋(móu)家从中兴风作浪,使中国陷入了混乱,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四阶段:从1976年,特别是从1978年底以来,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年10月,掌握着中央很大一部分权利的野心家、阴谋家集团"四人帮"被打倒.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制定了新的建设中国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中国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流通、对外贸易、经济特区、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92第二章中国的历史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在本世纪末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具体步骤(zhòu)分为两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第一个10年,国民总产值翻一番;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第二个10年,再翻一番.
第一步目标已于1988年提前完成,第二个目标也已于1996年提前完成.
在1997年3月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调整原来制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提前实现经济上翻两番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国民人均收入翻两番的新目标.
到那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虽还不很高,但由于国家大,综合国力将要强大得多.
思考题:①中国经历了哪些社会阶段怎样划分②请按顺序讲出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朝代.
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④谈谈新中国经历的路程,比起旧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03中国概况中国历史年表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066年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公元771年东周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蜀公元221年———263年吴公元222年———280年西晋公元265年———316年东晋十六国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南北朝南朝宋公元420年———479年齐公元479年———502年梁公元502年———557年陈公元557年———589年北朝北魏公元386年———534年东魏北齐公元534年———550年公元550年———577年西魏北周公元535年———557年公元557年———581年隋公元581年———618年唐公元618年———907年五代十国后梁公元907年———923年后唐公元923年———936年后晋公元936年———946年后汉公元947年———950年后周公元951年———960年十国公元902年———979年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辽公元907年———1125年西夏公元1032年———1227年金公元1115年———1234年元公元1279年———1368年明公元1368年———1644年清公元1644年———1911年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10月1日成立13第二章中国的历史第三章中国的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截(jié)止到1996年底,中国大陆人口为12.
176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一节人口演变中国的人口统计,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2000多年间,传说中国有人口390万到1370万.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直到明朝末年,在18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口基本是在5000万上下大幅度浮(fú)动.
汉朝统治长达400年,在政治比较安定、经济发达时,人口达到5000万—6000万.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长期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降到600万.
晋朝时,人口回升到1000万.
尔后,经过南北朝到隋唐,又逐渐恢复到5000万以上.
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重(chón)生,人口锐(ruì)减.
宋朝时,人口缓慢上升到7600万.
元朝时,战争较多,人口逐渐减少.
到了明朝,又回升到6000万.
清朝统治中国260多年,其中,从康熙(xī)到乾隆(qiánlón)约130多年间,疆域(yù)巩固,社会安定,被称为"康乾盛世".
当时,实行增加人口不增加赋税(fùshuì)的政策,使得人口飞速增长,达到一亿至两亿.
后来,该政策一直延续了下来,使中国的人口基数不断增大.
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在不到100年内,中国人口从2.
06亿膨胀(pénzhàn)到4.
13亿,翻了一番,增加了两亿.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加上军阀混战,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1937年—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死亡了数千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的人口是5.
4167亿.
从人口的历史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增长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台阶式的倍增.
第一个台阶是从秦代到西汉,由1000多万人陡(dǒu)升到6000万人.
后来,一直到明末清初,在1000多年内,虽经数次大起大落,但大体维持23在6000万人左右.
第二个台阶是清代,在200年内,人口由不足1亿剧增到4亿多.
第三个台阶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1949年到1990年的41年间,人口由5.
4亿激增到了11亿多.
目前,中国人口正处在第三个台阶式增长期的中期,到2030年才能达到高峰,估计那时的中国人口最少有15亿.
第三次台阶式增长期,人口增长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大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新中国的人口增长,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50年初到1957年底,为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期.
人口由5.
4167亿增加到6.
4653亿,平均每年增加131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2‰.
第二个阶段:从1958年初到1961年底,为人口增长的低谷期.
人口由6.
4653亿增加到6.
585亿,平均每年增加30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5‰.
第三个阶段:从1962年初到1973年底,为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
人口由6.
585亿增加到8.
9143亿,平均每年增加194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26‰.
12年增加的人数,相当于当时苏联或美国全国的人口.
第四个阶段:从1974年初到1990年7月1日,为人口增长率下降期.
人口由8.
9143亿增加到11.
3368亿,平均每年增加130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
7‰,1996年人口增长下降到10.
42‰.
新中国的人口为什么增长这么快呢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由于社会安定,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恶性流行病得到了控制,中国人的生存权有了根本保障,所以人口死亡大幅度减少.
解放前,中国人口死亡率约25‰,到了解放以后的1952年,很快降到17‰,1965年又降到9.
6‰,1981年进一步降到6.
3‰,低于原西德、印度、埃及、原苏联、澳大利亚、美国等主要国家.
死亡率下降了,加上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旧中国时才35岁左右,1957年提高到57岁,如今已提高到71岁,比过去延长了一倍,而且大大高于世界人口62岁的平均寿命.
第二,人口出生率高.
1971年以前,中国政府对生育基本没有控制,因而,在20多年内,人口出生率平均达到35‰左右.
70年代以来,实行了计划生育,出生率由35‰左右降到20‰左右,但与日本、美国等相比,出生率仍然比较高.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0余年,人口出生率之所以较高,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农村更为明显.
农民的家庭收入,主要看劳动力多少,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全靠子女赡(shàn)养,加上"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农村早婚多生的风气很浓.
33第三章中国的人口其次是政府在人口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忽视了人口控制.
50年代,片面强调"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未注意到人口增长太快,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起负作用.
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曾发表了《新人口论》,认为人口过速增长会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主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但是,他的正确理论和主张受到了批判,政府仍没重视计划生育.
此外,还由于中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生理生育知识,科学的避孕方法不普及,也影响了控制生育.
总而言之,在人口发展上,旧中国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0余年,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正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转变.
第二节人口结构性别结构.
据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1133682501人中,男性584949922人,占51.
6%,女性548732579人,占48.
4%,男女性别比例为106.
6∶100,与全世界总人口男女比例相差不大,1980年世界人口的男女比例,男性占50.
14%,女性占49.
86%.
年龄结构.
1990年大陆总人口中,1岁—14岁的占27.
7%,15岁—59岁的占63.
71%,60岁以上的占8.
59%,其中65岁以上的占5.
58%.
15岁以上的人口中,在业的占79.
9%,不在业的占20.
91%.
不在业的人口中,在校学生占4.
84%,家庭妇女占8.
46%,待升学的占0.
29%,待业的占0.
71%,离休、退休、退职的占2.
64%,丧失劳动能力的占3.
46%,其他不在业的占0.
51%.
民族结构.
中国人口由56个民族构成.
据1990年7月1日人口普查,全国共有汉族人口1042482187人,占总人口的91.
96%,各少数民族人口91200314人,占总人口8.
04%.
同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汉族人口增加了101602066人,增长10.
80%,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3905147人,增长35.
52%.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6.
7%上升为8.
2%,而且在继续上升.
文化结构.
据1990年统计,每10万人中,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1422人,占1.
42%;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8039人,占8.
04%;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3344人,占23.
3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7057人,占37.
05%.
此外,全国尚有文盲、半文盲180030060人,占总人口的15.
88%.
情况表明,中国人口43中国概况的平均文化素质还很低.
地区结构.
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东南部密度大,西北部密度小.
如果从黑龙江省瑷珲(aìhuī)到云南省划一条线,那么,东半部国土面积占43%,人口却占94%,西半部国土面积占57%,人口仅占6%.
平均人口密度,东南部为236人/平方公里,西北部则为11人/平方公里,相差22倍以上.
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人口密度为663人/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密度最大,达2118人/平方公里.
再就是黄河下游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集中了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人口密度为559人/平方公里,其中天津达777人/平方公里,北京644人/平方公里.
而青藏高原,土地面积虽然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却仅占全国的二十分之一,人口密度为3.
9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小的西藏仅1.
8人/平方公里.
中国人口分布的如此不平衡,是由自然、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城乡结构.
中国大部分人口是在农村.
旧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一是城市贸易和劳务市场迅速繁荣、扩大,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二是中小城市和新的城镇发展很快,许多农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
到1992年底,中国的城市已增加到507个,人口达到372540638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
33%,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7.
67%.
随着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农村人口的比重将继续减小.
第三节计划生育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举世皆知.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呢许多人,特别是外国人,并不理解,实际上很容易明白,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过于庞(pán)大,而且增长太快,已经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不控制人口增长,必将造成无法挽(wǎn)回的"人口危机".
首先,庞大的人口使中国的各项人均指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虽然发展比较快,总产量和主要产品的总数量都很大,有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按人口一平均就太少了.
比如1994年钢的产量,中国是6159万吨,排在当时苏联、日本、美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按人口一平均,日本是952公斤,美国是541公斤,中国才5.
8公斤.
再看石油产53第三章中国的人口量,中国当时是1.
38亿吨,也居世界第四位,平均到每个人仅120公斤,仅是当时苏联的十八分之一.
据某些专家推测,到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从现在的世界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到2025年,将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太多,即使那时,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只能算中等收入国家.
其次,庞大的人口造成了自然资源与物质产品的紧张,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按人口平均,资源并不算丰富.
比如耕地总面积,中国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量的30%.
按年人均消耗粮食150公斤计算,每增加一亿人口,每年就须多生产150亿公斤粮食.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依靠进口粮食,如果人口增长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中国人连吃饭都会出现危机.
再比如,从1953年到1981年的28年间,中国用于国民生活的消费基金总额增长了3.
9倍,但人口增加了4亿,结果,人均消费基金实际才增长了1.
9倍.
此外,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住房、医疗、交通、教育、就业、福利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显而易见了.
总之,人口过剩已成了中国的沉重负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原定到2000年的经济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8000亿元,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同时也制定了人口控制目标,力争把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否则,经济目标就难以实现.
根据中国制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以1990年7月1日大陆人口普查的1133682501人为基数,到本世纪末,人口增加数目必须控制在6700万以内,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必须控制在1000万以内,年出生率逐步降到16‰以下,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但是,只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比如:中国人口大省四川省,人口出生率已从1972年的37‰下降到1987年的17‰,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996年,全国平均人口出生率已下降到了16.
94‰.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10年少生了6000多万人.
1980年,政府进一步制定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控制了人口的过速增长,但是还没有达到原定的目标.
而且,即使人口出生率降到了16‰以下,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每年全国仍要增加1000多万人口.
所以,计划生育必须抓得很紧很紧,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它已成为中国不可动摇的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晚婚晚育,63中国概况少生优生.
晚婚晚育,就是晚结婚,晚生孩子.
中国的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
按规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就算晚婚,妇女24岁以后生育,就算晚育.
提倡男女青年适当晚婚晚育,对于减少人口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妇女如果20岁开始生育,100年就要生五代人,如果25岁开始生育,100年只生四代人,就可以减少一代人口.
少生,就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这个政策是从1980年开始实行的.
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残疾儿,也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对于少数民族,在要求上也稍宽一些.
优生,就是要提高生育质量,保证婴(yīn)儿身体健康,智力发达.
除了在法律上规定不允许近亲结婚和有遗传性疾病的人结婚外,不少地方还设立了婚姻、优生及遗传性疾病咨询(zīxún)机构,加强优生指导.
同时,还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
为了落实控制人口增长和计划生育的目标,中国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cuòshī):第一,制定人口规划.
从七十年代起,政府开始把人口生产纳入计划轨(uǐ)道,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tiáo)起来.
在制定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时,不仅规划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也规划人口的增长,把生育计划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严格执行生育计划.
第二,建立计划生育机构.
中央政府设有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也设有计划生育机构.
在农村、工厂、学校、机关、街道,都设有专职或兼职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
第三,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影等各种形式,向国民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说明控制人口增长,对发展国民经济,对改善家庭生活,对妇女解放的好处.
同时,破除"男尊女卑"、"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等封建观念,从而使计划生育成为国民的自觉行动.
第四,加强节育技术指导.
国家免费提供避孕(yùn)药具,免费或减费实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
第五,采取必要的奖惩(chén)措施,同时,积极发展社会保险、服务、福利事业,减少老人的后顾之忧.
第六,加强人口理论研究.
全国成立了中国人口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市、自治区成立了人口研究机构,一些大学建立了人口研究和教学机构.
这些机构常常举行人口科学讨论会,交流研究成果,向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第七,定期进行人口普查.
除了进行年度人口调查外,全国性大规模的人73第三章中国的人口口普查,一般每隔10年搞一次,以全面掌握人口发展情况,合理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计划控制人口的增长.
当然,计划生育工作在实际进行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在农村,阻力比较大.
但是,由于政府态度坚决,采取的措施有力,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理解与支持,所以,中国的控制人口政策收到了明显效果,近20年一共少增加了约3亿人.
为了达到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了使国民的生活尽快地富裕起来,为了国家的百年大计,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否则的话,在严重的"人口爆炸"危机面前,中国将永远难以摆脱困境.
思考题:①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人口发展情况.
②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③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是什么④请谈一谈你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
83中国概况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种情况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稳定下来的.
"中国"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当时有三个含义:第一,天子所居之城,与四方诸侯相对;第二,周在灭商之前,称周人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原之国",即"中国",周朝建立后沿用了下来;第三,是指夏、商、周之族融为一体的民族,以夏为族称,所以"中国"又称"华夏".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各中原诸侯都称为"中国"或"华夏".
秦统一时还称"九州".
魏晋时把"中国"与"华夏"两个词组合起来,称为"中华".
后来,凡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不管是哪族人,都属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也称"炎黄子孙",是一种俗称,炎黄即炎帝与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人们历来把他们两人作为汉族的祖先.
一般正式场合,人们还是称中华民族.
现在的中华民族包括56个民族,主要是汉族,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为开拓(tuò)中国的疆土,发展中国的经济,创造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维护中国的统一与完整,作出了贡献.
这一章我们主要介绍少数民族的情况.
第一节民族状况一、人口与分布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1953年为3352万人,1964年为4000万人,1982年为6724万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为9120万人.
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差距相当大,截止到1990年,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最少的是珞(luò)巴族,仅有2300多人.
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7个:壮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傣(dǎi)族、彝(yí)族、苗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布依族、朝鲜族、侗(dòn)族、瑶(yáo)族、白族、哈尼族.
人口在1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15个:黎(lí)族、傈僳(lìsù)族、畲(shē)族、拉祜(hù)族、佤(wǎ)族、水族、东乡族、纳西93族、锡伯族、土族、仡佬(ēlǎo)族、柯尔克孜(zī)族、达斡(wò)尔族、羌(qiān)族、景颇(pō)族.
人口在5万以上、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4个:仫(mù)佬族、撒(sā)拉族、毛南族、布朗族.
人口在1万以上、5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12个:塔吉克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鄂(è)温克族、基诺(nuò)族、乌孜(zī)别克族、俄罗斯族、保安族、京族、德昂族、裕(yù)固族.
人口在1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7个:高山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门巴族、珞巴族、赫哲族.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的民族成分尚待确定,如FEA1#人、夏尔巴人等未识别的人口有70余万人.
中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分布地区广,占的面积大.
中国的少数民族,虽然人口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但分布的地区相当广,所占的面积在全国一半以上.
除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外,绝大多数省、市也有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省,那里居住着35个民族.
此外,还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海南等省.
第二,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90%以上的人口是汉族人口,各个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汉族人,即使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大部分是汉族人占多数.
然而,各少数民族又都有自己的聚居区,有的比较大,有的小一些,有的有几个聚居区,分散在各个地区,也有的仅一部分是聚居,其他则散居在其他民族中间.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大杂居,小聚居,各个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比如,回族有800多万人,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仅有100多万人,还有100多万人聚居在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余600万人则散居在全国各地.
藏族共有450多万人,仅有200多万人聚居在西藏,其余则分别居住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中国民族分布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中国成为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基础.
第三,资源、物产十分丰富.
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大都是高原、山脉、草原、森林地带,地域广大,矿藏丰富,畜牧业发达,农作物种类多.
内蒙古和宁夏是中国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地.
新疆是中国棉花的重要产地.
广西是甘蔗的重要产地.
西藏盛产青稞.
云南、海南出产各种各样的热带水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4500万公顷,占全国森林覆盖面积的37%.
内蒙、新04中国概况疆、西藏、青海、甘肃的中国五大天然牧畜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
第四,靠近边疆,人口稀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大部分处于中国的边疆地带,与周边国家相连,在国防及与邻国关系中,地理位置很重要.
但是,由于地区广大,位置偏僻(pì),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开发比较晚,所以,经济、文化等比较落后.
解放以后,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比起汉族地区来,仍有较大差距.
二、语言文字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只有21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除了回族、满族、畲族使用汉文外,蒙古族、藏族、壮族、锡伯族、傣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11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字,同时也使用通用文字.
彝族、纳西族、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7个民族,虽有自己的文字,但不怎么使用.
其余34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中国各民族的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
属于汉藏语系的最多,包括汉语、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黎语、苗语、瑶语、藏语、白语、京语、傈僳语、纳西语、拉祜语、哈尼语、景颇语、土家语20个语种.
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朝鲜语、柯尔克孜语、撒拉语、裕固语、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保安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满语、锡伯语、赫哲语17个语种.
属于南亚语系的有佤语、布朗语、德昂语.
属于印欧语系的有塔吉克语、俄语.
台湾的高山语属于南岛语系.
总而言之,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非常复杂.
三、宗教风俗中国的少数民族一般都信仰宗教.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对中国少数民族都有深刻影响.
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0个民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等.
信仰喇嘛教或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
信仰基督教的有:部分苗族、彝族等.
此外,还有的少数民族保持着原始自然崇拜的多种信仰,包括祖先崇拜、图腾(tén)崇拜、巫(wū)教、萨满教等,如独龙族、怒族、佤族、景颇族、高山族、鄂伦春族等.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很不一样,穿戴、饮食、居住、婚丧、嫁娶、节14第四章中国的民族日、娱乐、禁忌(jì)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传统特点.
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禁忌吃猪肉.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藏历年,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第二节民族政策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因而,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对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维护各民族的兄弟友好关系,除了历史形成的密切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外,关键是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在历史上,由于大汉族主义、民族狭隘(xiáài)主义及其它种种原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或某些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隔阂(éhé),互相不信任,甚至互相敌视、争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新中国政府是靠什么力量把这么多民族凝聚(nínjù)在一起的呢归根结底一句话,靠的是正确的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民族不分大小,必须一律平等.
根据这个主张,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民族平等的政策、法令、措施.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1949年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效力的《共同纲领》,公布了《对有关具有蔑视(mièshì)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呼、地名、碑名、匾(biǎn)额、对联进行处理的指示》.
根据该指示,更改了若干具有蔑视性的民族名称和地名等.
1952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保障所有散居的少数民族出身者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
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的宪法,每一次都明确地规定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为了保证少数民族能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在各级政权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中国的选举法作了如下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对少数民族代表人数要作特殊考虑.
少数民族代表人数所占的比例,一般要超过该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而且,包括人口最少的民族在内,保证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
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为基础,设置地方自治政府,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包含以下几个具体内容:24中国概况(A)各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机关,以实行民族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员为主构成,当地其他民族有适当人数的代表.
(B)自治机关使用在当地少数民族中通用的一种或数种语言、文字,作为行使职权的工具.
(C)自治机关行使职权时,充分考虑民族的特点与风俗习惯.
(D)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区民族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某一方面的法律、规定.
(E)自治机关在行使本民族自治区的财权时,享有比其它同级政府更大的权力.
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
现在,全国共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2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旗).
第三,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已经培养了许多少数民族干部.
战争时期在延安创设的民族学院,是中国第一个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学校.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为了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府很快公布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试行方案.
除了通过普通大学、高等专业学校培养外,在全国各地专门设立了12所民族学院,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新疆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广东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
一部分省、自治区还开设了少数民族干部学校或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
据不完全统计,到1978年,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总数已达80余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80倍.
其中,有在各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也有在经济、文化、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等各个部门从事专业工作的.
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以每年上万人的速度递增.
比如在西藏自治区,目前已有70%的干部是藏族人.
第四,废除落后的旧制度,实行民主改革.
在旧中国,由于地理、交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比汉族地区更要落后得多.
不少地区的社会制度,还停留在奴隶社会,甚至原始、半原始社会,阶级压迫十分残酷.
比如西藏,原来实行的是野蛮(mán)、残酷的封建农奴制,人被分为三等九级,农奴没有任何人权,可以被买卖、转让、交换、抵债(dǐzhài),甚至遭受挖眼、割舌、砍手等残酷刑罚.
落后的社会制度,严重地束缚(shùfù)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积极而慎重地帮助少数民族进行民主改革.
在社会34第四章中国的民族改革过程中,废除了落后、野蛮的压迫制度,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与汉族地区改革不同的比较缓和的方针、政策.
比如,在广大的畜牧区,没有采取没收牧场主的牛、羊,将其分配给牧民的方法,而是实行了牧场的共有化,然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逐步改造牧场主和牧民.
对于生产水平非常低下,还残留着原始制度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给予援助,使其生产和文化发展起来,较快地过渡到新社会.
对于奴隶主和封建农奴主,如果他们不接受改革,一律实行赎(shú)买政策.
这样,仅经过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各少数民族就跨(kuà)过了一个或几个社会发展阶段,从而打开了生产力发展的道路.
第五,支持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
中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因而,各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都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要工具.
选举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在使用该地区各民族通用文字的同时,也可以使用本民族的文字.
各民族公民还有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sùsòn)和辩护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集中或杂居的地区,案件的审理、判决、布告及其它文书的公布,必须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
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及社会交往中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受到尊重.
有本民族通用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注意用该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在具备条件的民族自治区,可以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办报纸、广播、出版等事业.
第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有维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他人不得干涉.
为了执行这个规定,政府采取了各种具体措施.
比如:规定了各民族节日的休假制度,在禁忌吃猪肉的少数民族中不提倡养猪,在伊斯兰教民集中的地方开设由穆斯林经营的饭馆,专门生产和供给少数民族特殊需要的商品,等等.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他们自身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其中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至今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比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维吾尔族的吐鲁番节,藏族的旺果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传统,而且成了各个少数民族进行文艺、体育、经济、贸易等活动和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盛大节日.
第七,坚持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漫长的历史,对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及风俗习惯有很深的影响.
中国政府关于宗教信仰的基本政策是信仰自由,也就是说,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民主权利,任何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既有信仰这一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一种宗教的自由,信仰宗44中国概况教与不信仰宗教的公民,政治上一律平等.
为了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政府不干涉他们正当的宗教活动,允许他们有必要的寺院、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同时,还修复、保护了一部分有名的寺院、教堂.
为了使信仰宗教的人与不信仰宗教的人和睦(mù)相处,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主张宗教活动在寺院、教堂里集中进行,要求不信仰宗教的人不要去寺院、教堂宣传无神论.
对于宗教界的知名人士,除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外,还给予他们一定的政治地位.
中国政府正确的民族政策,受到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欢迎和拥护.
所以,中国的民族尽管很多,但民族问题并不很突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rónqi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比较稳固.
虽然有的时候,某些地区有少数人企图制造民族分裂,但是,他们的行为不得人心,总是归于失败.
第三节发展变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往来,一直比较频繁.
早从秦、汉时代开始,各少数民族就从中原的汉族地区,引进了制铁、制陶、造酒、纺织、造纸、农田灌溉(uànài)等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比如,今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水利设施———"坎儿井"(一种引水方法),就是西汉时期从中原地区传进,并加以改造而成的.
七世纪的唐代,为了密切唐朝与藏族地区(当时称吐蕃[bō])的关系,唐太宗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了藏族首领松赞干布,带去了纺织、造纸、酿(niàn)酒、制陶等生产技术,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
汉族也从少数民族地区引进了自己没有的农作物品种及栽培(zāipéi)技术,引进了发展畜牧业和生产畜产品的经验,促进了中原汉族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少数民族与汉族也有密切的交流关系,从而创造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诗歌、神话、传说、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等.
公元十一世纪以后产生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彝族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等,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中外知名的敦煌、云岗、龙门三大石窟,以及克孜尔千佛洞,都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的.
另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发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把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在全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设立了民族委员会,在中央政府机构内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执行、检查有关少数民族方54第四章中国的民族面的法律、政策等.
中央政府为了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政、物资、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援助.
首先,在财政方面,每年都有巨大投资.
从1950年到1991年,国家对少数民族自治区基本建设的投资达1000多亿元.
除基本建设投资外,国家每年还给少数民族地区大批财政补贴,以及各种各样的贷款、救济金和生产补助.
比如,从1952年到1992年,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累计170.
121亿元.
此外,国家对一部分生产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还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其次,在物资方面,每年由国家调拨(diàobō)大量工农业产品和各种材料、机械、设备,支援少数民族地区.
而且,在民族贸易活动中明确规定,全国性的工业产品分配,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并照顾一些特需产品.
另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给予很大支援.
比如,派先进地区的干部、科技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去支援边疆建设,派医疗队去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巡回医疗,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学校,培养教师、医务人员,等等.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帮助,加上各少数民族自己的奋斗,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1991年情况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加了24倍,农业灌溉面积增加了两倍多,粮食增加了十余倍,家畜增加了3.
4倍.
过去,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工业,只有小规模的手工业.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建立了纺织、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机械、化学、建筑等现代工业.
其中包括包头钢铁公司、克拉玛依油田、刘家峡水电站等国家大型企业.
到1991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工业总产值达1547.
3亿元,是1952年的136倍,平均每年增长11.
6%以上.
钢铁产量达376.
9万吨,原油1363.
1万吨,发电量759.
4亿千瓦小时.
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672.
7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46倍,比1978年增长了7倍多.
到1995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876亿元,比1991年又翻了一番多.
过去,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极不方便,现在,除了西藏尚未通铁路外,其它少数民族自治区都畅通铁路、公路和飞机航线.
过去,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现在,已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各种类型的学校.
1991年与1952年相比,小学生增加了7倍,中学生增加了37.
4倍,大学生增加了49倍,为各方面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过去,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疾病流行,死亡率高,现在,医疗设施已普遍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了28倍.
过去常见的克山病、癞(lài)病、血吸虫病等危害严重的地方流行病得到了控制,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教育、卫生64中国概况等条件,又有了更大的改善.
近十几年来,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也加紧了改革、开放,发展速度比过去更快了.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地带,所以,一是向全国开放,与先进城市和地区协作,引进沿海地区的先进技术、产品;二是向临近国家开放,发展国际贸易.
内蒙古、新疆已成为与独联体各国、蒙古发展贸易的基地,贸易额迅速增长.
广西、云南已成为与越南、缅甸发展贸易的前沿.
其它少数民族自治区也在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总之,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与汉族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是,由于中国政府一贯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并对少数民族以大力的支援,差距已变得越来越小.
思考题:①请说出中国少数民族的种类、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②中国的民族政策都包含哪些内容请谈谈自己的认识.
74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表民族人口(人)主要分布地区满族9846776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内蒙古朝鲜族1923361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赫哲族4254黑龙江蒙古族4802407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河北达斡尔族121463内蒙古、黑龙江鄂温克族26379内蒙古鄂伦春族7004内蒙古、黑龙江回族8612001宁夏、甘肃、新疆、青海、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北京、天津、安徽、江苏、四川、贵州、吉林、黑龙江、辽宁、陕西、内蒙古东乡族373669甘肃、新疆土族192568青海、甘肃撒拉族87546青海、甘肃保安族11683甘肃裕固族12293甘肃维吾尔族7207024新疆哈萨克族1110758新疆、甘肃柯尔克孜族143537新疆锡伯族172832新疆、辽宁塔吉克族33223新疆乌孜别克族14763新疆俄罗斯族13500新疆、黑龙江塔塔尔族5064新疆藏族4593072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门巴族7498西藏84中国概况民族人口(人)主要分布地区珞巴族2322西藏羌族198303四川彝族6578524四川、云南、贵州白族1598052云南、贵州、湖南哈尼族1254800云南傣族1025402云南傈僳族574589云南、四川佤族351980云南拉祜族411545云南纳西族277750云南景颇族119276云南布朗族82398云南阿昌族27718云南普米族29721云南怒族27190云南德昂族15461云南独龙族5825云南基诺族18022云南苗族7383622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四川、海南布依族2548294贵州、云南侗族2508624贵州、湖南、广西水族347116贵州、广西仡佬族438192贵州壮族15555820广西、云南、广东瑶族1402676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仫佬族160648广西毛南族72370广西94第四章中国的民族民族人口(人)主要分布地区京族18749广西土家族5725049湖南、湖北黎族112498广东畲族634700福建、浙江、江西、广东高山族2877台湾、福建注:上表人口数字源于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台湾省未计在内.
05中国概况第五章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到了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虽企图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太软弱,封建传统势力太强大,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独立,要把它变成殖民地,所以,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并未取得成功,也未能够挽(wǎn)救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更没有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国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也就是说,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呢这里作些简要介绍.
第一节政治体制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三个根本制度: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三是政治协商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谓"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是对人民实行民主,让人民作国家的主人,另一方面是对极少数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坏人实行专政.
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怎样才能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呢怎样让人民参与国家的管理呢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采用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与职能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也就是说,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必须服从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15选出的代表组成.
法律规定,代表总数不超过3000人,名额的分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比如,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2977名,其中:工农代表612名,占代表总数的20.
03%;知识分子代表649名,占21.
8%;干部代表841名,占28.
25%;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代表572名,占19.
21%;解放军代表267名,占8.
97%;归国华侨代表36名,占1.
21%;其中妇女代表626名,占21.
03%;少数民族代表439名,占14.
75%,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五年改选一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法律地位和职权,是怎样体现的呢这就是,它拥有以下一些最高权力:①最高立法权.
制定和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方面和其它方面的基本法律.
②最高任免权.
选举、决定并有权罢免(bàmiǎn)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③最高决定权.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决定战争与和平及其它特别重大问题.
④最高监督(jiāndū)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如果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公开举行,设有旁听席,决议通过表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
人大常委会委员从全国人大代表中选举产生,其中,设委员长一人,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委员若干人.
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人,不得同时担任政府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五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权是:①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它法律,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基本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dǐchù).
②解释宪法和法律.
③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工作,有权撤销国务院和地方"人大"制定的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和决议等.
④决定国家生活25中国概况中的重大问题,比如: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决定特赦(shè),决定宣布战争状态,等等.
⑤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等的人选.
⑥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⑦履(lǚ)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一般两个月举行一次,如有特殊需要,可召开临时会议.
会议由委员长主持,或由委员长委托副委员长主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若干机构,主要有:a.
各种专门委员会.
如民族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等,主要负责研究、审议和拟(nǐ)订提案,开展调查研究.
b.
调查委员会.
是为调查某项特别问题设立的临时机构.
c.
委员长会议.
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的机构,负责处理人大常委会重要的日常工作.
d.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厅等其它机构.
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对应,中国的宪法规定,在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们在本地区内,代表人民讨论和决定本地区的重大问题,组织并监督本地区人民政府和其它行政司法机关,同时,接受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指导与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①在本地区内,保障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预算的执行.
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讨论、决定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等重大事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地区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③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领导干部、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听取和审查他们的工作报告,并有权改变和撤销其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命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干部,听取和审查其工作报告,并有权撤销其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④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权利及其它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等等.
⑤省、市、自治区一级人民代表大会还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35第五章中国的政治制度2.
人民代表的产生与权利按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凡满18周岁的,除了因犯罪而被依法剥夺(bōduó)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每个选民都在平等基础上参加选举,不允许任何人有特权,也不允许任何人受到歧视.
人民代表的产生,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形式.
县级以下(包括县)实行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本级的人民代表;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按照法律规定,选举费用全部由国家支出,不需要任何个人和团体筹集(chóují).
另外,对选举中的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惩处.
直接选举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任命的选举委员会主持,间接选举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在选举前,选举委员会按居住情况,或者按工作单位划分选区,按选区进行选民登记,并审查选民资格,然后,在选举投票的30天前公布选民名单,发给选民证.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候选人,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单独推荐(jiàn),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
由于实行的是差额选举,所以,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直接选举中,多三分之一至一倍,间接选举中,多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正式候选人的名单,由各选区的选民小组或全体代表反复酝酿(yùnniàn)、讨论、协商确定,选举前正式公布.
直接选举中,各选区设立投票箱或召开选举大会进行投票.
全体选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才有效.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选民的半数以上的票,才能当选.
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选举法确定是否有效,并予公布.
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以后,当选的人就成为人民代表,参加相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权利.
人民代表主要有以下权利:第一,提案权.
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比如,法律规定,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大的10名以上代表联名,乡级人大的5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就可以提出议案,议案列入议程被审议通过后,就成为人大的决议或法律.
第二,质询(xún)权.
人民代表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提出质询案,被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例如,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举行会45中国概况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书面形式,提出对国务院及其各个部门的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
第三,言论和表决免责权.
为了保障人民代表畅所欲言,充分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四,视察权.
人民代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集体或个人视察某一地方或某个方面的情况.
第五,人身保护权.
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未经本级人大主席团或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接受逮捕(dàibǔ)或者刑事审判.
第六,物质便利权.
人民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时,有权依法享有国家给予的适当补贴和物质便利.
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特点.
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有的实行的是多党制,有的是两党制,有的是一党制,类型不一样.
中国的政党政治,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自己的特点.
它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两党制、多党制,而是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它没有执政党和在野党相互对立,轮流执政的情况,而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合作管理国家.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逐步确立,自然形成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多次革命,曾出现过许多革命政党与组织,但是,没有一个革命政党与组织能够挽救中国的悲惨命运,他们领导的进步运动最后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把中国引上了民族独立、解放、民主、富强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了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比较强盛的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四分五裂、任人欺辱的状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原因,有时也犯过错误,但最后自己都纠(jiū)正了.
而她为中国人民立下的功劳,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坚韧、成熟、强大的党,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中国今天的强大.
所以,55第五章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进步党派的拥护.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和大政方针的领导,并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jiàn)重要干部.
实现这种领导的主要方式是,把党所讨论、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政府的意志,并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加以贯彻实现.
2.
各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中国共产党虽居领导地位,但并不是一党专政.
中国还有一些民主党派,共产党吸收他们参政议政,合作共事,请他们帮助共产党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
中国现有8个民主党派.
他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其成员主要是原国民党人士以及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成员主要是文化教育界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成员主要是经济界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成员主要是从事文化、教育、出版、科学和其它工作的知识分子;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成员主要是医药卫生界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成员主要是归国华侨、侨眷(juàn);九三学社(简称"九三"),成员主要是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成员主要是居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bāo).
中国各民主党派,大多数是在抗日战争和反对国民党统治时期成立的.
他们原来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和附属于他们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他们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与共产党当时的革命任务相一致,于是,与共产党建立了团结合作关系,并对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主党派都不但承认,而且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他们作为各自联系着某些社会阶层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参政党,与共产党合作,共同为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分别作为执政党与参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加国家政权机构,参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与监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三、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容是:在中国共65中国概况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人民团体、少数民族、社会各界人士,就国家大政方针等,进行民主、平等、真诚地协商.
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下,由各个党派、团体、地区和军队等方面的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广泛协商,对全国解放后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尔后,政治协商制度就作为新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确立下来了.
长期以来,该种制度已成为广泛发扬民主、实现多党合作、坚持统一战线的主要形式与途径,一直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协商,二是民主监督.
政治协商,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就国家的重要事务进行讨论与协商,并将协商中形成的建议、意见提交给政府等机关,供他们决策时考虑.
政治协商的内容很广泛,协商的渠(qú)道主要是通过各种层次的会议.
此外,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政协委员均列席会议,并就会议的重要内容进行讨论与协商.
民主监督,就是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建议.
政协各级组织及其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如视察、参观、调查等,联系各方面人士,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向国家机关及有关组织反映,协助他们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特别是近年来,提案已成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开展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它分为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政协全国委员会有委员2000名左右,由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各行各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全国政协会议的职权是: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选举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讨论该组织的重大工作方针、任务并作出决议,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
全国政协每届任期五年,由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
全国政协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机构,成立提案、学习、文史资料、经济、科技、文教卫生、法制、民族、宗教、妇女与青年、华侨、祖国统一联谊、外事等专门委员会.
与全国政协委员会相对应,在各省、自治区、市、县、自治州、区设立了各级地方政协委员会,担负着地方与全国政协相应的任务.
75第五章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节政府机构一、中央政府机构在中国,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称为国务院.
国务院的任务是,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法律和决议.
它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它们的监督.
国务院的职权主要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和全国的内政外交事务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务院由总理一人、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以及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总理的人选,由国家主席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由总理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总理提名,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由国家主席任免.
国务院每届任期五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对国务院工作拥有全面领导权、最后决定权和人事提名权,并负全面责任.
国务院总理的权力虽然很大,但他的最后决定权必须以民主为前提,法律规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国务院会议讨论决定.
国务院根据需要设立若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的事务.
"八届人大"以后,经过机构改革、调整,国务院共设有41个部委: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国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地质矿产部、建设部、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国内贸易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卫生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每个部设一名部长、数名副部长,每个委员会设一名主任、数名副主任,各个部委下设厅、局(司)、处、科,从而形成了中央政府机构的管理运行系统.
85中国概况二、地方政府机构地方人民政府是指各省、自治区、市、州、县、区、镇、乡的最高行政领导和管理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方面是地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并接受其监督;另一方面,它必须服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向上一级政府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分别称为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每个正职都配一至数名副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正、副职领导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任免.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等的任免,由本级人民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名,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每届任期,县以上为五年,县以下(包括县)为三年.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主要是: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执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各项行政工作;保护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宪法、法律规定的集体与个人的各种权利;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出属于本职权范围的议案,办理上级机关布置的其它各种任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及与上级政府机关各部门相对应,设立各种工作部门,如:厅、局、委、处、科等.
有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还设立了派出机关,称为"行政公署",设专员一人、副专员若干人,代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若干县人民政府的工作.
有的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也设了派出机关,称为"区公所".
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叫作"街道办事处",它所辖的区域称"街道",街道的居民组织称为"居民委员会".
第三节司法制度中国的司法制度,分为侦查制度、审判制度、监督制度三大方面,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贯彻执行司法制度的三大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监督机关.
国家的最高公安机关是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地方公安机关叫做公安厅、局和国家安全局,国家95第五章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地方法院分为设在省级的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设在县级的基层人民法院.
国家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法律监督机关为从省级到县级的各级人民检察院.
为了使司法机关正确行使国家赋予(fùyǔ)的职权,保障国家法律的准确实施,中国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司法制度.
一、侦查制度中国的刑事诉讼(sùsòn)法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jū)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人民检察院对贪污(tānwū)案件、经济犯罪案件、渎(dú)职案件以及应该直接由它侦查的案件,有侦查权.
除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机关外,其它任何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行使这种权利.
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如发现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xián)疑的人,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检举和控(kòn)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检举、控告或自首的材料,应按管辖范围迅速审查,必要时要迅速立案.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有严格的规定与程序.
逮捕犯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审判制度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审判制度行使审判权.
中国的主要审判制度和原则有:①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任何特权.
③公开审判制度,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审判.
④审判合议制度,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或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⑤辩(biàn)护制度,被告有权为自己辩护,也有权委托律师或其他人为自己辩护.
⑥回避制度,当事人如果认为有关司法人员因与本案有关系不能公平办案,有权请求他们回避.
⑦用民族语言进行审判的制度,在诉讼和审判活动中,可以使用当地的民族语言.
⑧两审终审制度,地方法院的第一审案件判决后,当事人如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经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中国目前判处的刑罚(fá)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06中国概况三、监督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监督由人民检察院进行.
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权,人民检察院进行下列法律监督工作:①法纪监督.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政策、法律、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利用职务进行犯罪,进行检察.
②侦查监督.
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于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③提起公诉和审判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④对刑事案件判决、裁(cái)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人民检察院在检察活动中,遵循(xún)下列法制原则: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适用法律上,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以上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与政权形式,它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还存在着某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在有步骤地进行.
改革的方向是,使人民更充分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真正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思考题:①中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构成的②什么是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谈一谈中国的政府机构和司法制度.
16第五章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六章中国的经济经济是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保障,经济状况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基本面貌.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
由于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发展得比较早,尽管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但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先进地位.
可是,公元十七八世纪,西方发生产业革命,世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以后,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农业经济上.
公元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中国原来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终于被打破了,然而,却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所代替.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加上接连不断的战争破坏,近代中国的经济始终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经济,是在旧中国贫弱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节前进历程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首先用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以下重大步骤(zhòu):(1)没收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主要是指以少数官僚资产阶级控制的封建买办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占据了全国银行资本的三分之二,工业资本的三分之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五分之四.
国民党政府被推翻后,官僚资本全部被新中国政府没收,变成了国营经济.
(2)完成土地改革.
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所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70%以上,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雇农、中农,所占耕地还不到30%.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
通过土地改革,亿万农民分得了土地.
从此,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农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3)统一财政.
旧中国的财政,混乱而不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克服财政经济工作中的混乱现象,能26够集中使用财力物力,扭(niǔ)转当时困难的财政经济形势,中央政府从1950年3月起,实行了对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与领导,统一了全国的财政收支、物资调度、现金管理.
通过以上重大措施,新中国政府掌握了全国的经济命脉(mài),整顿了经济秩序,解放了生产力.
到1952年底,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已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从1953年开始,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此,新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有计划的发展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成果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156个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
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例如飞机制造、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矿山设备、重型和精密仪器设备等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了,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农业、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7.
4%,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
3%,国民经济发展得比较顺利.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二个时期:1958年—1965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仍然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进行工业建设,并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同时,巩固和扩大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但是,国家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搞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加上连续三年遇到了自然灾害,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国家和人民蒙受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损失.
从1961年开始,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
到1965年时,国民经济不但扭转了原来的困难局面,而且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与1957年相比,在工业方面,布局有了明显改善,部门比较齐全,产值有较大增长.
比如:钢铁增长了2.
5倍,煤炭增长了1.
8倍,发电量增长了3.
5倍,石油增长了8倍.
在农业方面,生产基本恢复和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
在科学技术方面,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某些领域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那10年中国的经济工作,尽管有深刻的教训,但还是在物质、技术、人才等方面,为后来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时期:1966年—1976年,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1966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
经过前几年的调整,国民经济已经出现了欣(xīn)欣向荣的景象,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经济效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36第六章中国的经济但是,就在此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政治上的动乱和理论上的错误,给中国的经济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重大经济关系出现了新的混乱和比例失调.
"文化大革命"中,以周恩来和邓小平为代表的政治家,曾努力整顿经济秩序,使国民经济出现了好的转机,但是,受到了"四人帮"阴谋集团的严重干扰与破坏.
在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经济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比如,粮食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有比较明显的成果.
但从全局看,损失是巨大的,不但原来的经济发展规划未能顺利实现,而且经济形势一步步恶化,几乎到了崩溃(bēnkuì)的边缘(yuán).
第四个时期: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持续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宣布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曲折,中国经济终于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这期间制定的第五、六、七、八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全部按时或提前完成了任务.
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实行,使中国经济冲破了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充满了活力,农业连年丰收,工业蓬勃(pénbó)发展,外贸迅速增长,市场十分繁荣,国家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步步提高.
当然,在发展中也曾出现过某些问题.
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资金增长过猛,物价上涨过高,外汇结存下降,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tiáo)和不稳定等.
但是,都比较及时地进行了调整与纠正.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经济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50年到1990年累积,中国仅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达到了30000亿元,有5000多个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固定资产20000多亿元.
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1953年至1990年,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6.
9%;从1979年至1990年,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8.
8%,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长2~4%的发展速度.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分别是1949年的25倍和22倍,在世界上,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排到了第八位.
199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进一步增长,达到23988.
4亿元,人均产值2055元.
1997年达到46中国概况74772亿元,人均6079元,是1992年的3倍多.
外汇储备超过1400亿美元.
一、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旧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极其落后.
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
到1992年底,国家对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累计超过11810.
7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半以上.
全国共有工业企业180多万个(不含个体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总值比1949年扩大了80多倍.
工业职工绝对人数6621万人,比1952年增加了六倍多.
1992年工业总产值36802亿元,比1950年增长330多倍.
1950年至1992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速度达11%以上.
工业门类、结构、布局也逐渐变得齐全、合理,从沿海到内地,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一般产业到尖端技术产业,从国营大企业到乡镇企业以及"三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工业体系.
199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580亿元.
1.
煤炭工业中国煤炭储藏量居世界前列,可是,1949年全国煤炭产量才3200万吨.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煤炭产量以平均每年9.
2%的速度增长,1993年已达11.
5亿吨,居世界第一位,1996年为14亿吨.
中国现有国营煤矿2300余处,地方国营煤矿1700余处,乡镇、个体煤矿约80000家.
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煤矿有12大矿务局:河北省的开滦(luán)、峰峰,山西省的大同、阳泉、晋(jìn)城、潞安、西山,辽宁省的阜(fù)新,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河南省的平顶山,江苏省的徐州等.
2.
石油工业解放以前,中国的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解放以后,中国加紧发展石油工业.
50年代中期,开发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60年代初,开发了大庆油田,中国石油基本实现了自给.
60年代以后,又相继发现和开发了山东胜利油田、天津大港油田、华北任丘油田、辽宁辽河油田等.
70年代,又在渤海、南海发现和开发了海上油田.
1978年,中国的石油产量突破了一亿吨大关,石油工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1989年以来,中国有年产300万吨以上的大型油田10多个,1996年全国石油年产量达1.
57亿多吨,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已从贫油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
3.
电力工业1949年时,中国的年发电量仅43亿千瓦小时,居世界第25位.
经过40年的发展,到1989年,中国发电量已达到5848亿千瓦小时,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1996年,又达到10813亿千瓦小时,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中国主要还是靠火力发电,大型火力发电站全国有68座.
中国水力蕴藏发电量占56第六章中国的经济世界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成大中型水力发电站一百多座,著名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有:葛(ě)洲坝(bà)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正在建设中长江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除了火力、水力发电外,中国也在积极发展核发电,已建成发电的有大亚湾和秦山两座核电站.
中国的电力工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属于缺电国家.
4.
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支柱.
中国的冶金技术已有五千年以上历史,但是,近代冶金工业并不发达,到1949年,全国钢的年产量才15.
8万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到1988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了6100万吨,由解放初期的居世界第26位,跃居到世界第四位.
1996年,达到1.
0124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主要有12大钢铁基地,它们的钢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这些钢铁基地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首都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本溪(xī)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攀(pān)枝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太原钢铁公司、唐山钢铁公司、上海钢厂、天津钢厂.
5.
机械电子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包括机床、汽车、轮船、电机、仪器仪表、电子产品以及其它各种机械设备的制造.
1988年,全国机械电子工业企业,已从1949年的2000多个增加到10.
5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是中国工业中最大的行业.
该行业能够生产大约7万个规格品种的产品,中国国内各部门的技术装备,80%可以自己制造.
其中,机械产品的26.
4%,电子产品的30%,达到了国外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
1992年,中国电子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
从1992年至1996年,总产值以年均27%的速度递增.
中国的机电工业产品,不仅基本满足了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出口.
6.
化学工业解放前,中国只在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有8家较大的化工厂.
解放后,化学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50年代,重点建设了吉林、兰州、太原三大化工基地,改造和扩建了一些老厂,建立了一大批地方中小型化工厂.
60年代,大力加强了化肥工业的建设.
70年代,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兴起,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支柱.
80年代末,中国化学工业已有行业20多个,企业约6500家,其中国家重点企业300多家,产品达3800多种,产值每年以17.
7%的速度增长.
近些年,中国化学工业引进国外的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较多,已达到了八十年代的世界水平.
1996年,中国的化纤、化肥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
7.
纺织工业中国的纺织工业比别的工业发展早,历史长,基础较好.
新中国建立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棉纱、棉布、丝(sī)、丝织品、苎(zhù)麻、亚麻布的产量,从1985年开始就已居世界第一位.
到1988年,中国纺织工业已有企业42528家,职工总数888.
6万人,总产值达1936亿元,占66中国概况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
7%.
中国的纺织品不但满足了国内需要,而且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1996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居世界第四位,其中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8.
轻工业轻工业主要是消费品工业,包括的行业很多.
1990年,中国轻工业已拥有企业72360家,职工1246.
2万人,总产值达2966.
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8000种新产品投放市场,新增名优产品约700种,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市场.
并且,其中还有600多种产品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据统计,从1992年至1997年,中国的轻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达27%,其中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自行车、皮鞋等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总之,解放40多年来,中国的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但是,由于过去的基础差,起点太低,目前的实际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要赶上先进国家,还需要相当时间.
二、农业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建立和发展起了工业,但是并没有改变农业国的性质.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长期以来,庞大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旧中国的农业经济非常落后.
据估算,每年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jī)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
一遇自然灾害,更是饿殍(piǎo)遍野.
1931年,华东地区闹水灾,造成370万人死亡.
1943年,仅河南省饿死者就达300万人,另有1500万人靠吃草根、啃(kěn)树皮度日.
1946年,各地饿死1000万人.
1947年,全国饥民竟达1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22%.
新中国的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11多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
中国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占有量只有1.
3亩,比美国人均12.
6亩和世界平均数4.
52亩低得多,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成就.
比起旧中国来,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1992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5386.
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9084.
7亿元,比1949年增长近9.
5倍.
1996年,粮食产量44127万吨,是1949年的4倍,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420万吨,是1949年的10倍,居世界第一位;肉类产量5915万吨,居76第六章中国的经济世界第一位.
还有油菜籽(zǐ)、大豆、花生、茶叶、蛋类等,也居世界前列.
其它农副产品也有大幅度增长.
第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一是大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解放以来,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整修、新建堤(dī)防共20.
3万公里,建成万亩以上大型灌溉区5000余处,机电井270多眼,从而大大增加了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努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学技术.
全国农村初步形成了农业机械化网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农业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项目不断增加.
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第三,农业经济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长期以来,包括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农业的经济结构不太合理,种植业、粮食生产占的比重过大,妨碍(ài)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1978年以后,中国调整了农业政策,打破了单一经营的局面,强调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增加了其它经济作物的面积,加强了农村第二产业(乡镇企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农村运输业、商业)的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缓和了农产品供需的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吸收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促使中国的农业经济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新中国的农业虽然比旧中国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世界上仍属于很落后的.
除了自然条件比较差,旱涝灾害比较多外,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农业科学技术不普及,劳动生产率也不高.
美国国土与中国差不多,自然条件和农业现代化程度比中国好得多,他们的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却养活着97%的非农业人口,平均每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达到7000公斤以上.
日本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是1∶10,平均每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2850公斤.
中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是7∶3,平均每年每个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仅1000公斤,可见中国农业生产水平之低.
现在,中国平均每年增加约1300万人口,耕地面积却逐年在减少,农业生产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三、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mài).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五个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在原来很薄弱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多种运输形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到1992年,全国运输总长度达207.
25万公里,是解放初期的1186中国概况倍.
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火车相通,县县都有汽车来往.
全国各主要城市之间,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有飞机通航.
1992年与1949年比较,中国的客运量由1.
4亿人增加到85亿人,增长了60.
6倍;货运量由1.
6亿吨增加到100.
95亿吨,增长了63倍;沿海和长江各港口的吞(tūn)吐(tù)量增长了将近40倍.
1.
铁路运输中国1876年开始有铁路,比世界第一条铁路的出现晚了半个世纪.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中国有铁路21800公里,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京广线以东沿海地区.
新中国建立以后,迅速修复和改造旧铁路,并大力建设新铁路.
到1992年末,全国有铁路56000多公里,是解放前夕的2.
6倍,1996年增加到67000公里,一个比较合理的铁路网骨架正在形成.
目前中国铁路的布局是:东北地区铁路最发达,占全国铁路的23.
1%,每万平方公里铁路密度为153.
8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网.
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铁路也比较发达,分别占全国铁路的21.
3%、15.
1%、16.
1%,铁路密度每万平方公里为76—110公里.
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铁路密度比较小,每万平方公里分别为27公里和23公里.
中国的铁路虽然已形成了路网骨架,但按国土面积平均计算,每万平方公里仅55公里,排列在世界第70位.
2.
公路运输解放前,中国的公路绝大部分是土石路面,而且许多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公路.
解放后改善和新修建的公路,是解放前的几十倍,已达到100多万公里.
现在,从大、中城市到小城镇和农村,公路网遍及全国各个角落.
中国的公路分为一、二、三、四级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一般都在三级以上.
高速公路建设近些年刚刚起步,已建成的有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塘(北京———天津———塘沽)、广深(广州———深圳)、沪宁(上海———南京)、京石太(北京———石家庄———太原)、成渝(成都———重庆)等十九条高速公路,全长达3422公里.
在新中国的公路建设中,任务最艰巨的是川藏(成都———拉萨)、青藏(西宁———拉萨)、新藏(新疆叶城———西藏普兰)等公路的建设.
这些公路全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等崇山峻岭之中,路途遥远,环境恶劣,施工艰难,但多数于50年代就建成了,有力地促进了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现在,全国所有的县都有办理汽车运输业务的机构,客运、货运量比解放初期分别提高了数百倍和数十倍.
3.
水路运输水运包括河运与海运.
中国通航河流有5600条,总长度43万公里,已开辟的航道11多万公里,是解放初期的1.
5倍.
中国的内河运输以长江、珠江、黑龙江、淮河、京杭运河为主干,构成了水上运输网.
其中,长江是最大的内河运输航线,沿岸有25个港口,年运货量占全国内河运输的80%.
海上运输包括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
沿海运输分别以上海和广州为中心,96第六章中国的经济分为北方航区和南方航区,主要航线有十几条,大小港口160个,是中国南北运输的又一大动脉.
远洋运输以上海、广州、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为主,分别向东西南北开辟了40余条航线,拥有远洋船舶(bó)1400多艘(sōu),可以到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目前,中国的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九位.
4.
民航运输旧中国,国内、国际航线共45条,通航60个城市,航线总长79318公里.
到1996年,中国已有国内航线700多条,国际航线90多条,通往国内100多个城市,国外50多个国家与城市,航线总长100多万公里,使用机场140余个,拥有客机900架.
在国际、国内主要航线飞行的客机,大都是比较先进的大型飞机.
近几年,随着民航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国成立了国际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北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新华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等多家航空公司,各公司之间在业务上展开竞争,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5.
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新型的流体货物的运输方式.
中国50年代末才有长距离管道运输,1989年已有输油管道59条,全长6868公里,输气管道159条,全长6310公里.
1992年,输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5900公里.
1996年,管道运输完成运输量591亿公里.
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不过,与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相比,该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目前,正在深化改革中大大加强.
四、人民生活新中国建立40多年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证,并且在逐步提高,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提高得比较快.
第一,从就业情况来看,新中国基本消灭了失业问题.
城市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
中国城市中的家庭,除了小孩和老人外,包括绝大部分妇女,全家人都有职业,待业率只有2.
5%.
农村人口,家家都有土地耕种,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同时还可以从事其它副业.
第二,从工资收入来看,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1952年为445元,1978年为615元,1992年增加到2711元,1996年达到6210元.
扣除(kòuchú)物价上涨因素,1952年至1978年,平均每年增长13%,1979年至1992年,平均每年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987年达到916元,到07中国概况1992年,仅五年时间就又翻了一番,提高到1826元,1996年达到4380元.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952年为57元,1978年为134元,1987年增加到463元,1992年又增加到784元,1996年达到1900元.
第三,从消费水平来看,城市居民的年人均消费水平,1952年为149元,1978年为383元,1992年为2009元.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92年比1952年增长了13.
48倍,平均每年增长3.
8%,其中1979年至1992年平均每年增长5.
8%,1996年达到4839元.
农民的人均消费水平,1952年为62元,1978年为132元,1992年为639元,1996年达到1926元.
目前,中国的蛋类、肉类、食用植物油的人均消费量,已相当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家用电器在中国的家庭增长非常快,仅按每百户城市家庭所拥有的数量看,1981年,彩色电视为0.
59台,电冰箱为0.
22台,洗衣机为6.
34台.
到了1992年,彩色电视已增加到74.
87台,电冰箱增加到52.
6台,洗衣机增加到83.
41台.
1981年,农民家庭还没有电视,1992年已经有60%以上的农民家庭有了电视.
1996年彩电普及率,城镇达97%,农村40%.
近几年,电话迅速地进入了中国的家庭,私人汽车也开始进入家庭.
第四,从居住条件来看,解放初期,中国城市人口的住房面积,平均每人4.
5平方米.
此后的30多年中,由于住房建设投资较少,旧的住宅不断淘汰(táotài),加上人口增长太快,结果,人均住宅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到1978年,平均每人才3.
6平方米.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1990年平均每人住房面积提高到6.
7平方米,1992年又增加到7.
1平方米,1996年,达到8.
4平方米.
在农村,农民富裕起来以后,国家调整了建房、住房政策,出现了盖(ài)房高潮.
1990年,平均每个农村人口的住房面积,由七十年代的10.
2平方米,提高到17.
8平方米,1992年又增加到18.
9平方米,1996年达到21.
7平方米.
从目前情况看,住房问题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城市住房,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比较紧张,政府正在进一步通过住房制度改革等,加快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
第五,从社会福利来看,新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两项:一项是公费医疗、合作医疗制度.
凡国家正式职工,看病、住院享受公费.
不能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家属,可以参加合作医疗,每月交一点费用,医疗费即可由互助医疗费中报销(xiāo)一部分.
在农村,依靠农村基层单位集体的力量,也大部分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再一项是退休、离休制度.
凡是国家正式职工,一般情况下,男满60岁、女满55岁(企业50岁)便退休.
退休以后,根据工龄的长短,每月领取占原工资60~80%的退休金,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其中,解放以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实行离职休养制度,原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17第六章中国的经济除了以上两项最普遍的社会福利制度外,中国也有劳动保险、社会救济等制度.
近几年,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保险公司纷纷成立.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加入保险的人越来越多.
总而言之,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而且贫富差距比较小,生活、工作比较安定.
但是,目前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包括工资收入、住房条件、消费水平等,与世界上发达、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过渡.
发奋图强,艰苦奋斗,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是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共同愿望.
第三节改革开放近十几年,举世公认,中国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为什么这十几年发展得比较快呢除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等其它原因外,关键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
那一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解放30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制定了改革开放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中国的农村,经过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后来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主要问题是:强调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造成政社不分,管理过死,不利于农村经济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过分强调生产集体化,经营与核算单位过大,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以粮为纲",限制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面实行统购统销,禁止农民做买卖,堵塞了农民的生财之路,等等.
1978年以后,针对原来农村经济体制中的弊端,国家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农业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kuòfǔ)的改革.
主要内容有: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取消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发展新的经济联合;改革集体经济的经营形式,由原来的生产队集体经营核算,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流通体制,允许农民买卖剩余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等等.
这些重大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特别是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很快,中国农村经济就摆脱了长期被动的局面,出现了蓬27中国概况勃发展的好形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展开了.
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城乡经济网络的枢纽(shūni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企业体制的改革,同时,还涉及计划、财政、金融、商业、外贸等各方面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革以前,中国企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管理上,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在生产上,过于强调计划经济,忽视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作用,生产缺乏活力,效率低;在分配上,"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调动不起工人的积极性.
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着重解决了三个关系问题:一是确立政府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承认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扩大企业自主权;二是确立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把职工的劳动效率与物质利益密切联系起来;三是确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企业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业、财政、金融、外贸等其它经济领域的改革,核心也是打破过去国家统得过死的体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尊重经济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中国的经济搞活.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改革、发展,又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中国始终注意了这一点,所以,改革进行的比较顺利.
目前,中国各方面的改革还在继续前进,不断深化.
这十几年,中国在有力地迈(mài)开了改革步伐的同时,还有力地迈开了另一个步伐,那就是坚决、大胆地对外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加速国内经济建设.
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片面强调"自力更生",不敢大胆吸收外资,实际上是处于半闭关自守状态,影响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978年,中国终于冲破了过去的思想束缚,敞(chǎn)开了大门,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进入中国.
从1979年到1990年间,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它投资,中国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29693项,金额1020.
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0.
75亿美元,占解放40年来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5%以上.
199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640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64%.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外资的大量引进,弥补(míbǔ)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出口的增加和外汇的平37第六章中国的经济衡,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zhòu),就是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从1980年开始,首先建立了深圳、珠海、汕(shàn)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历史性的第一步.
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上海、天津、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zhàn)江、北海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mǐn)南漳州、泉州、厦门三角区为开放式沿海经济开发区.
1988年,决定设立海南省,在那里建立了更大的经济特区.
1989年,又宣布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经济区.
至此,形成了中国沿海地区全面开放的形势.
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地带.
为了吸引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国家在那里实行了特殊的管理体制和政策.
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①特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利用外资,多种经济并存,以中外合资、中外合办、外商独资"三资"企业为主,产品主要是为了出口.
②特区的经济活动,在国家的宏观控制下实行市场调节.
③对到特区投资的国外和港澳台客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进出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
④特区享有较多的经济自主权.
比如:对引进建设项目的审批权,一般相当于省一级,有的方面自主权比省级还大.
对14个沿海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政策内容与特区有所不同,但有两条基本政策是一致的,一是对来华投资的外商给以优惠待遇;二是对当地政府的经济活动给以更大的自主权.
目的是把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先发展起来,从而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传递(dì)经济信息、扩大国际贸易、培养输送人才等方面,支援和带动内地,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起先导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开放沿海城市的重大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取得了巨大成功.
就拿深圳经济特区来说,原来只是一片荒滩(tān)野岭,可是,仅用了10年时间,就变成了一座与香港并立的十分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1989年时,深圳市已有工商企业6470家,工业总产值达116.
46亿元,其中外资企业产值占59%.
深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那里早已步入"小康".
珠海、汕头、厦门特区也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成就.
其它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近两年,在沿海城市全部开放以后,中国又开放了长江沿岸主要城市和内陆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及一些边境市、县、镇.
特别是1992年春,邓小平巡视深圳、珠海、上海,发表了重要谈话,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并在理论上解决了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
1997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47中国概况次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全面的跨世纪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展现出了中国美好的前景.
改革开放这一富国利民的政策,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
中国的经济尽管解放前基础非常薄弱,但是,经过新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已经奠(diàn)定了比较雄厚的基础,具备了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今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经济仍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有些外国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沿着现在的道路和速度继续走下去,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强国.
思考题:①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经过了怎样的历程②新中国取得了哪些主要经济成就③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了解与认识.
57第六章中国的经济第七章中国的科技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杠杆(ànǎn)和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是先进国家,近代以来变得十分贫穷落后,当代重新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这些历史变化也反映在了科技方面,了解中国,也需要对中国的科技有所了解.
第一节古代科技第一,农业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一直是农业发达地区.
中国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并把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到了国外.
中国古代留下的农学著作,据说达600多种,在古代世界各国中数量最多.
其中,最著名的是北魏贾思勰(xié)的《齐民要术》,那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农业科学著作.
此外还有元代王桢(zhēn)的《农书》,元代司农司编的《农桑辑要》,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它们被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成果.
与农业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水利技术也有很高的成就.
传说中"大禹(yǔ)治水"的故事,几乎老幼皆知.
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水活动.
保存至今的四川的都江堰(yàn)、陕西的郑国渠、河北的漳水十二渠,都是战国时代留下的著名水利工程.
它们标志着在两三千年以前,中国的水利工程技术就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后来,各个时代有作为的朝廷和地方官吏,都重视水利建设,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第二,冶金技术方面.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冶炼技术的出现,比古代埃及和欧洲晚.
古代埃及和欧洲,约7000年前就有了红铜的冶炼,中国炼黄铜约开始于6000年前.
但是,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却是世界上最早最先进的.
商代时,中国的青铜冶炼和铸(zhù)造技术已非常成熟,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从而开辟了世界闻名的"青铜文化"时代.
中国的炼铁,也比欧洲晚了几百年,但后来者居上,生铁和钢的冶炼与广泛应用,比欧洲早了两千多年.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熟练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西汉时又发明了炼钢技术.
东汉时期,中国的农具、兵器已全部使用钢铁.
中国先进的冶炼技术,使中国67古代的钢铁生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欧洲一直到14世纪以后,才广泛应用钢铁的冶炼技术,据说欧洲的生铁冶炼和浇(jiāo)铸技术,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中国古代,除了铜和钢铁之外,金、银、铅、锡、汞(ǒn)、锌等其它金属的冶炼技术,也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第三,医学药物学方面.
中国的医学和药物学是个伟大的宝库.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人就已开始对天然植物的药用性有了认识,流传着"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医药学大大发展,出现了著名的医生.
齐国的扁鹊(biǎnquè)就是一位突出的代表,他的医术十分高明,能用砭(biān)石、针灸(jiǔ)、按摩、手术、吹耳、导引等多种疗法为人治病.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tuó)已能用麻醉药进行复杂的手术.
在宋、金、元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非常精细的医学分科,如: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眼科、产科、针灸科、金簇(cù)科、齿咽喉(yānhóu)科等,特别是在针灸学和解剖(pōu)学方面,有较大发展.
中国古代的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医学、药学著作.
中国现存的医学文献近8000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医学理论的初步形成;汉代的《神农本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记载药物365种,初步奠定了中国的药物学理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是一部中国药物学知识、经验的总结性世界名著.
中国的传统医学,内容极其精深丰富,与西方医学相比,具有特殊的医疗效果,非常值得研究.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不仅在中国广泛应用,而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
第四,建筑技术方面.
建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
中国历史漫长,经历了无数朝代,每朝每代都留下了大量精彩的建筑艺术作品,包括城郭(uō)、宫殿、寺庙、陵墓、楼、亭、阁(é)、榭(xiè)、桥、塔等,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人高超的设计能力和建造技术.
比如,河北省赵县有座古桥,叫赵州桥,是隋朝建造的,已有136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ǒn)桥.
该桥完全用石块砌(qì)成,全长50.
82米,石拱跨(kuà)度长37.
7米,桥面宽9米,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风格独特,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坚固完好,保留着当年的风姿(zī),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该桥是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涉及地质、水文、力学、物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复杂的施工技术,表明中国古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再如大同的悬(xuán)空寺,西安的鼓楼,杭州的六和塔,苏州的园林,北京的故宫、天坛,等等,其建筑技术和艺术都令人赞叹.
中国古代在建筑科学技术方面,不但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而且还留下了77第七章中国的科技许多著作.
其中,宋代李诫(jiè)所著的《营造法式》最有代表性.
该书共36卷,涉及建筑、结构、用料、制作、施工等各个方面,全面反映了宋代建筑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优秀建筑学著作.
第五,纺织印染(rǎn)技术方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纺织大国,特别是丝绸的制造,世界闻名,这与中国古代纺织和印染技术发达密切相关.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了养蚕(cán)业和简单的纺织机械.
到汉代,丝织技术及印染技术已相当发达.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大量丝织品,种类、颜色、花纹各式各样,华丽精美,纺织和印染技术非常之高.
唐宋时期,中国的丝织和印染工艺已达到了娴(xián)熟精湛的程度,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更明显的增加.
中国用传统技术和工艺生产的丝绸等纺织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都特别受欢迎.
汉代和唐代时,中国的丝绸就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亚和欧洲.
据说,古罗马的恺撒(kǎisǎ)大帝,曾有一次穿着一件中国丝袍(páo)到剧场看戏,丝袍之豪华绚(xuàn)丽,光彩夺目,引起了全场的轰(hōn)动.
由于中国的传统纺织技术、工艺独特,丝绸产品精美,所以,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中,丝绸贸易历来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的纺织技术也随之慢慢流传到了国外,对促进欧洲后来纺织技术的发达,起了重要作用.
除以上介绍的五个基本方面外,中国古代科技在其它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比如:在数学方面,有中国最古老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有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计算,算盘和珠算的发明;在天文、历法、地学方面,有张衡浑象仪、地动仪的创造,有郭守敬对星星的观测和授时历的编制;还有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酿洒、制陶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及其它发明创造,举不胜举.
第二节四大发明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还有几项需专门加以介绍,这就是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
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重大、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杰出的科技贡献.
1.
指南针这是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根据磁(cí)学原理制造,在地质勘测(kāncè)、航海等事业中不可缺少.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判断方向的仪器已非常现代化,人类远渡重洋,走遍全球,甚至航行宇宙(zhòu),已不在话下.
然而,世界上最初的方向仪器———指南针,却是中国发明的.
大约在战国时期,中国人把天然磁石磨成底部圆滑(huá)的小勺状,放在又平又87中国概况滑的"地盘"上,让它自由旋(xuán)转,等它静止的时候,勺柄(bǐn)总指向南方一个方向,这就是最初发明的指南针,中国古人称之为"司南".
"司南"的产生表明,当时中国人已认识到了磁的物理性能.
后来,中国人进一步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并且,把指南针和写着方位标记的方位盘连在一起,可以更精确地表示方向,从而产生了罗盘.
约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欧洲在中国指南针的基础上,制造出了更为先进的罗盘.
指南针及罗盘诞生以后,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测、航海、军事、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2.
火药这是中国1000多年以前发明的.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在冶金过程中发现,木炭很容易燃烧,还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硫磺(liúhuán)和硝石具有燃爆性能.
到了汉代,又发现木炭、硫磺、硝石三者混在一起,点燃后会引起猛烈的爆炸.
于是,人们有意识地把以上几种物质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并研究、掌握了控制其爆炸的方法,从而发明了火药.
自中国发明火药以后,人类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很快,火药就被应用到了武器上.
唐末宋初,中国人在弓箭上边加上火药,发明了火药箭,增强了杀伤力,那是火药武器的早期形式.
北宋末年,中国人用火药制造出了霹雳(pīlì)炮、震天雷等爆炸性极强的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这是武器史上的一大革命.
同时,火药还被中国人应用到了矿山开采、爆竹制作以及其它爆破方面,明显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中国所发明的火药和火药武器,于公元1225年—1248年间,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又从阿拉伯地区陆续传到了欧洲各国.
英、法等国家直到14世纪中期,才懂得了火药武器,但是,他们后来居上,在火药的利用和火药武器的研究、制造方面,越来越先进.
而中国后来却长期停滞(zhì)不前,远远落在了后面.
然而,中国作为火药的发明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3.
造纸人类在发明纸张以前,文字只好刻在石头上,铸在金属上,或写在竹简、布帛(bó)等上面,非常不方便,使文化传播受到了极大限制.
纸张的出现,使文字的书写和保存变得十分便利,文化的传播条件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然而,人们可曾知道,造纸技术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呢!
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纸,不过,那是质量非常粗糙(cūcāo)的麻纸.
后来,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蔡(cài)伦的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革新,结果,造出的纸不仅材料来源广泛、方便、经济,树皮、麻头、破布等都可以作原料,而且提高了纸的质量,并能够大量生产纸.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标志着中国造纸技术的成熟,同时使人类告别了用竹简、布帛等写字的时代.
后来,中国的造纸技术继续不断革新,可用于造纸97第七章中国的科技的材料更加广泛,纸的质量越来越高,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总结造纸经验和技术的书籍,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氏著的《蜀笺(jiān)谱》等.
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对中国造纸技术的记载最为详细,成为中国和世界上总结古代造纸技术的珍贵文献.
中国的造纸技术,公元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经中亚传到阿拉伯国家,12世纪至16世纪时,陆续传到欧洲各国,然后,又逐渐传到了美洲.
中国造纸技术的西传,为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创造了重要条件,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后来世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起了很大作用.
4.
印刷术这是中国继造纸术以后,在文字传播技术史上的又一重大发明,其意义甚至超过了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虽然解决了文字的载(zài)体问题,但是,在印刷术未发明以前,书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手抄写,不但速度非常慢,而且复制很困难.
中国印刷术的诞生,终于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飞跃.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经历了雕(diāo)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
在此之前,中国的造纸业和印章雕刻工艺的发达,已为印刷术的发明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雕版印刷大概发明于唐朝中期,当时主要是用于刻印佛经、佛像、儒家经典和历法、医药书籍等.
比起用手抄写来,它的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倍.
然而,早期雕版印刷还存在着严重缺陷(xiàn):每块雕版上的字都是固定在一起的,不能拆(chāi)下来重新排列组合,每换一次印刷内容,就得重刻一次版,结果,造成了雕版和劳力的很大浪费.
到了北宋庆历年间,有一个叫毕B044#的人,发明了活字版印刷,终于把印刷技术提高到了成熟的阶段.
所谓活字版印刷,就是先用胶泥制成一个一个的汉字印,用火烧硬,然后照稿件把字印排列在字盘上,用松脂(zhī)之类的东西临时固定住,再把版面压平,这样便可以印刷了.
印刷完毕之后,还可以拆散字盘,将字重新排列组合,再印刷别的内容.
这样,就不必一块一块地雕版了,既节省了劳力、费用,又提高了书籍的出版速度.
毕B044#的发明,给印刷技术带来了质的飞跃.
后来,元代的王桢(zhēn)又创造性地把毕B044#的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并发明了转盘活字法.
明清时代,中国还普遍采用了锡、铜、铅等金属活字,从而使印刷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
中国的印刷技术,先是传到了朝鲜、日本等邻国,然后又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
第三节当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以四大发明为突出代表,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可是,08中国概况自公元16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兴起,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而且在科技上也失去了优势.
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外国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政府腐败无能,战争连续不断,社会混乱不堪(kān).
在那样的情况下,受西方的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业虽然有一定进步,比如,翻译介绍了西方的数、理、化等近代科学知识,引进了某些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杂志,出现了专业科研队伍和少量科学家,取得了某些科学成果.
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西方科技面前,中国的进步太微不足道了,终于远远落在了后面,由一个在历史上科技先进的国家,变成了科技十分落后的国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在落后的基础上奋起直追.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和科研条件的根本改善,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中国的科技事业又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又成了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和实力的国家.
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研机构与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949年以前,中国的科研机构只有三四十个,其中,前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占主要部分.
那时,不仅科研机构少,科研设备条件也很差.
所谓的科研,实际上主要是地质、生物、气象学等地域性调查,还有一些不必依赖试验设备的研究工作.
而涉及现代科学研究领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大力抓了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的建设.
首先,将原来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并加以充实、扩大,调进了全国各方面的科学家.
后来,中央有关产业部门,包括地质、冶金、机械、铁道、交通、燃料、电子、邮电、建筑、纺织、林业等,也陆续建立了科研机构.
各省市及许多厂矿建立了地区性研究、试验机构.

各高等院校在科研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有一些县及县以下的单位,也建立了科学试验机构.
通过若干年的建设、发展,到了六十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产业部门、国防部门、高等院校、地方科研机构五大方面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文革结束以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在大力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更加重视科技事业,重新成立了专门负责全国科技事业的领导机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制定了科技事业的发展战略和鼓励科技人员的一系列政策.
中国的科研机构逐步充实、完善,科技队伍逐渐壮大、精良.
截止到1996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系统、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系统、地方县以上所属系统,共有独立的科学研究机构5400多个,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有研究开发机构18000多个.
另外,还有约27000家民办研究开发机构.
全国各类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加在一起,约5000018第七章中国的科技多个,拥有2000多万名科技人员.
这样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庞大的科技队伍,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了保证.
第二,高科技取得了举世瞩(zhǔ)目的成就.
在五十年代以前,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尚是一片空白.
进入六十年代以后,仅仅用了二十几年时间,中国不但填补(tiánbǔ)了这块空白,而且在该领域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在核技术方面,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当时极少数国家的核垄(lǒn)断,震惊了世界.
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次爆炸了氢弹,表明中国的核武器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971年9月,中国的第一艘核潜(qián)艇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五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航天技术方面,1964年6月,中国成功地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随后,成功地研制了中远程运载火箭和导弹.
1980年5月,中国成功地进行了远程火箭的发射试验.
这些,标志着中国的洲际弹道火箭已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从1970年至1988年,中国还先后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卫星,并成功地对其中的11颗进行了回收,从而成为继美国和原苏联以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中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三颗不同用途的科学试验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1982年10月7日至16日,中国使用潜艇从水下向指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这些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与人造卫星的研究、发射、跟踪等项工程体系,以及综合技术,已居世界前列.
1984年4月,中国使用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并准确地将其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92年,中国又用长征2号捆绑(kǔnbǎn)式火箭,把澳大利亚的卫星送上了太空,不但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新水平,而且表明中国的火箭发射技术已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
截止到1996年,中国已发射了36颗人造卫星,其中12颗是为外国发射的.
在生物工程技术方面,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胰(yí)岛素的人工合成,最先完成了酵(jiào)母丙氨(bǐnān)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人工合成,为世界生命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后期,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yìmiáo)已进入中期试验,达到了国际八十年代技术水平.
人(加码)型干扰素基因工程研究,实验室纯(chún)品产率远高于国外同类的研究成果.
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方面,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电子计算28中国概况机技术,从1956年仿制原苏联的产品开始,到1959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尔后,又借鉴(jiàn)西方技术,逐步进入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阶段.
八十年代,中国先后研制成功了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jīn)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每秒运算1000万次的向量计算机、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2年,中国又研制成功了每秒运算10亿次的"银河2号"巨型计算机,标志着中国已跨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的先进行列.
近年来,中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水平又有了显著提高,可以成批生产890种达到国际水平的集成电路.
中国已能生产完全是自行设计、制造的国产化机器人.
中国在正负电子对撞(zhuàn)机、光纤(xiān)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应用,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高科技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突出标志,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第三,其它各领域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新中国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其它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其它各个领域,科技成果同样层出不穷.
据统计,新中国建立40多年来,平均每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280项,一般科技成果4450项.
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科技成果更是美不胜收,平均每年获得7883项,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递增.
据1981年至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取得的9.
8万多项科技成果统计,其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3.
4万多项,占总数的35%以上,达到国际水平的5200多项,占5%以上.
1986年至1990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国家安排的科技攻关项目,80%达到了国际八十年代的水平.
各个领域丰硕(shuò)的科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992年至1996年,全国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万多项.
在农业方面,仅研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就获得了3000多项成果,使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比如,籼(xiān)型杂交水稻的试验培育成功,曾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
该项科研成果,可使水稻亩产增加50多公斤,已成了专利.
新棉花种"鲁棉"1号的发明,使棉花亩产增加12.
5公斤.
"鲁棉"1号加上后来发明的"鲁棉"2号、3号,已形成了中国新的优良棉花品种系列,为中国棉花跃居世界首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良种培育以外,其它农业科技成果也非常多,仅改革开放头10年就有近3万项.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工业方面,科技成果更多.
仅1981年至1987年间,就取得了910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其中主要包括:①研制成功并生产了电力、煤炭、石油、冶金、化学、纺织等各种工业所需要的大批成套设备.
如: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38第七章中国的科技32万千瓦水利发电机组、世界上最大的17万千瓦转桨(jiǎn)式水轮机组、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的露(lù)天煤矿成套设备、年产1.
5万吨涤纶(dílún)的化工设备、6000米石油钻井机、1700毫米带钢热连轧(zhá)机、万吨乃至数万吨水压机等.
②研究、开发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如:大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煤矿、石油勘(kān)探和开采技术,精密、超精密机床和仪器仪表,大批新型轻工业产品等.
在交通运输方面,比较突出的科技成果有:大型桥梁的设计、建造技术,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铁路隧(suì)道开掘(jué)技术,如大瑶山隧道工程;高速公路修建、铺筑技术;还有汽车、飞机制造技术等,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在医疗卫生方面,研制出了防治肺结核、肿瘤(zhǒnliú)、心血管、气管炎等许多难以医治的疾病的药品;新开创了针刺麻醉(zuì)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大面积烧伤治疗技术、血吸虫防治技术,以及肝癌(ái)、食道癌、鼻癌的早期诊断技术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各个领域的科技成果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大量科技成果的取得、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最近几年,全国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已提高到70%,因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工业中占三分之一左右,在农业中占40%以上.
以1978年至1988年10年为例,全国共推广应用了5118项获国家级的科技成果,增收节支达1800亿元.
1987年,仅籼型杂交水稻在全国的推广,就使水稻增产了1600亿斤,增值达159亿元.
葛洲坝综合利用水利枢纽(shūniǔ),综合经济效益达20亿元以上.
第四,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靠的是"两条腿走路".
除自己不断研究、发明之外,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促进本国科学技术的更新与改造.
中国从国外引进技术的重点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和原材料产业,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经济效益.
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随着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活跃,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日益增加.
据初步统计,从1979年到1989年,仅通过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就与国外签订了两万多个项目、三万多个合同,成交额达150多亿美元,主要签约国有日本、原联邦德国、美国、意大利、英国.
国外先进技术的大量引进,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使一些企业和产品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了中国技术自主开发的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扩大了出口.
据计算,上述的两万多个引进技术项目,全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每年可增加产值1000亿元,实现税利近300亿元,48中国概况创汇节汇约50亿美元.
总而言之,解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空前的.
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当然,因为中国现代科技基础薄弱,起步又太晚,虽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但从整体看,仍与发达国家有比较大的差距,跟不上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
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除核技术、航天技术等少数领域外,一般落后20年左右.
当今是科技的时代,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中国正在奋力追赶.
为了加速发展科技事业,近些年,中国加快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国的科技市场已经建立并迅速扩大,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正被充分调动起来,科技在中国的经济振兴中,正在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思考题:①谈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②谈谈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情况.
58第七章中国的科技第八章中国的教育教育在一个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科学、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政府,一般都重视教育.
中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但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值得研究,而且也是认识中国所需要了解的一个方面.
第一节古代教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就有了教育的萌芽(ményá).
当时,曾出现了一种专门传授生产经验的场所,叫作"庠"(xián),可以看作是中国最原始的教育形态.
到了商代,中国开始有了正式的学校.
尔后,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学校的规模、名称虽有所变化,但教育的基本形式没有什么大的变更.
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主要存在着三种类型.
第一种,官学教育.
官学教育建立于西周时期,指的是政府举办的学校教育,其中有国学、乡学之分,国学设在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国都,乡学设在地方.
教学内容以礼(礼仪)、乐(音乐)为中心,还包括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数学),统称为"六艺".
教师由政府官员担任,学生均为贵族子弟.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官学衰落,私人办学兴起.
到了汉代,官学再次兴起,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汉武帝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国家设太学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从中央官学到地方官学,从官学到私学,形成了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一直沿袭(xí)到宋、元、明、清.
由于自隋朝以后中国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设科考试选拔官吏,所以,后来的官学完全服从于科举制度,成了当官的阶梯.
第二种,私学教育.
西周以前,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进入春秋时代,儒学的创始人孔子首开个人讲学之风.
他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不分贵族平民都可以入学,据说弟子达三千人,于是,产生了新的办学形式———私学.
战国时期,儒家、墨(mò)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通过招收弟子,个人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因而私学兴68旺,成为与官学并立的教育场所.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后来的私学树立了榜样.
私学教育虽然没有官学那么正规,但办学形式方便、自由,有利于不同学术思想的发展,同时,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lǒn)断,为一些平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自汉代以后,私学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种,书院教育.
书院教育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高级形式的私学教育.
比起传统的私学教育,书院教育在机构、制度、教学上,都比较正规、完善.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书院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学风,这就是:强调学术研究、身心修养,提倡自由讲学、百家争鸣,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个人钻研、相互问答、导师讲解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精神.
进入书院学习的学生,一般不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是为了向知名学者求学问.
宋代的"四大书院",即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lù)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等,至今仍享(xiǎn)有盛名.
书院教育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不过,到了明清时代,书院教育尽管仍然兴盛,但官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多数也和官学一样,成了为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的场所.
清代末期,即1905年,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延续一千多年的书院教育历史结束了,原来那些古老的书院改成了新式学堂.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类型,虽各有不同之处,但基本特征是相同的: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尊孔读经,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富贵阶层,教育的方法是死记硬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官僚和御用文人.
另外,与西方古代教育比较起来,中国古代教育是以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教育为本,缺乏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内容.
中国古代教育作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维护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也凝(nín)结着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包含着无比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荀(xún)子、董仲舒、韩愈(yù)、朱熹(xī)、王夫之、戴震等,他们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但为中国,也为世界教育史、文化史作出了贡献.
第二节近现代教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教育也78第八章中国的教育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封建教育的没落,改革维新思潮的活跃,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开始向近代教育转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中的顽固派仍继续推行封建主义教育.
但是,从欧洲来的传教士已开始在中国设教堂,办学校,建医院,发行书刊,推广近代资本主义教育.
当时,在清朝政府内部出现了革新派,他们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社会和文化教育的主张.
1862年,洋务派在北京创办了第一所"洋学堂"———京师同文馆.
接着,陆续开设了一些新式学校,主要是外语学校(同文馆、广方言馆)、军事学校(武备、水师学堂)、技术学校(机器、电讯学堂).
而且,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sì)同、严复等资产阶级改良派,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设立新式学堂、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主张和改革方案.
到了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堂纷纷建立,知识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出国留学成为风气.
至1909年,仅去日本留学的就达34000人,加上去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共有约40000人出国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公布了几个重要的教育改革令,其主要内容是:彻底废除封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颁(bān)布新的教育宗旨,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方针;制定了新学制,初小4年,高小3年,中学4年,大学6—7年(含预科3年),大学设文、理、法、商、医、工等科;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
这样,中国的教育体制基本具备了近代学校的特点.
然而,辛亥革命很快就失败了,教育改革成果也随之丧失.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大力提倡和推动各种教育改革.
如使用白话文、男女同学、普及教育、大学实行学分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等.
192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学制,体现了"五四"运动及以前教育改革的综合成果.
当时,美国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到了中国,对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的改革也起了促进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中国出现了两个教育系统,一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系统,一是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教育系统.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重视教育.
起初,主要是办补习学校、自修大学等,传播文化,宣传革命思想.
后来,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正式兴办教育.
当时有业余教育,也有正规教育,有培养干部的学校,也有一般的文化学校,有初等、中等教育,也有高等教育,还有扫盲教育.
特别是建立了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以后,在延安等处陆续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等.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事业进一步扩大.
中国共产88中国概况党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宗旨是提高革命队伍和民众的文化水平与政治觉悟,为人民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
除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外,绝大部分教育事业是在国民党政府的管理之下,基本延续了192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六、六、五"学制,初小、高小六年,中学、高中六年,大学包括预科五年.
1937年7月,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全中国的108所大学,有91所遭到战争破坏,40%的中学陷入日本侵略区.
为此,北方的一部分重点大学被迫迁移到了内地,比如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被破坏的学校才开始恢复.
从整体来看,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情况比较复杂.
一方面,结束了封建的教育制度,建立了近代教育体系,推动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战争的破坏,社会不安宁,国家贫穷,中国的教育仍然极其落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部分教育机构控制在外国人手中,东北等沦陷区长期实行的是奴化教育,尊孔读经仍然是国统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各种学校数量太少,加上人民生活极其贫困,因而,学生入学率非常低,全国80%的青壮年是文盲.
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比起几乎是同时起步向近代教育转变的邻国日本,落后了将近一个世纪.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上述状况才逐步有了根本改变.
第三节当代教育一、曲折的道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总体来讲,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迅速的,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道路并不平坦.
解放初期,为了改变教育十分落后的状况,振兴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原来的教育事业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首先,接管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各种私立学校和受外国控制的学校,掌握了国家的教育主权.
然后,从1952年到1956年,逐步将全国的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
同时,在接管旧学校的过程中,对旧的教育进行了改革.
为了肃清98第八章中国的教育旧的教育思想,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一方面,以原来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了近代以来教育中好的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借鉴了当时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
1957年以后,中国政府试图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但改革思想出现了偏差,过分强调了生产劳动和政治运动,盲(mán)目确定教育发展目标,批判、伤害了一批知识分子,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纠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偏差,从1961年到1963年,政府对教育政策进行了调(tiáo)整,使教育事业又得到了稳定发展.
到1965年,中国的高等学校已发展到434所,在校大学生达67万人,在校中学生达143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5%,半工半读、成人教育也有较大发展.
1966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0年政治动乱中,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十分严重的破坏.
广大教师,特别是专家、教授,受到打击、迫害.
大学四年停止招生,教育质量下降.
不少学校被撤销.
10年间,全国约少培养了约10万名研究生,100多万名大学、专科毕业生,200多万名中专生.
因而,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严重缺乏的局面.
1976年10月,特别是1978年底以后,中国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高考招生等有效的教育制度,加强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和领导.
同时,对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比如,加速了职业学校的发展,加强了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等等.
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十几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上了顺利发展的轨道.
二、巨大的变化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经受了某些曲折,但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同旧中国相比较,新中国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学校的数量大大增加了.
解放前夕,全国仅有普通大学205所,在校大学生11.
7万人;中学约5000所,中学生100多万人;小学27万多所,小学生约2500万人.
全国约5亿人口,平均1万人中只有3个大学生、38个中学生、486个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仅20%左右.
新中国建立以后,从1949年至1989年40年间,普通大学增加到1075所,在校大学生达208.
21万人,增加了13倍;普通中学(包括高中)发展到8.
9609中国概况万所,在校生达4454.
02万人,增加了44倍;小学发展到77.
72万所,在校生12373.
1万人,增加了5倍多;幼儿园达17.
26万所,在园孩子1847.
66万人.
199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
8%,小学毕业生的升中学率达82.
41%,全国基本做到了农村普及小学教育,一般城市普及中学教育,大城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中国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80%成年人是文盲的落后状态,国民文化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解放前,中国的学校不仅数量少,而且结构不完整,布局不合理,大学的门类少,学科很不齐全,并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省份,中学仅一部分县城和县以上城市才有,许多内地、边远、落后地区,甚至连小学也没有.
解放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若干所大学,还有许多中等、高等专科学校,每个县、区都有若干所中学,每个城镇居民区、村庄都有小学,即使是地方偏僻、经济落后、人口分散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也可以就近入学.
从学校的种类来说,除了普通大、中、小学教育外,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专科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有了极大发展.
到1995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三类,共有14049所,在校生达1000多万人.
其中,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数,已占整个高中教育招生数的53.
8%,在校生占52%.
成人学校的种类就更多了,1995年,全国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共453195所,在校生达6634.
5万人,其中成人高等学校有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函(hán)授学院、夜大学等十几类,1200多所.
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全国1045所大学,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工、农、林、医、财经、政法、师范、体育、艺术、外语十几类院校.
并且,每类学校的学科门类也大大增加了.
1955年全国高等院校只有249种专业,1988年增加到了870种,专业总数达到13358个,近几年又有增加.
不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了,而且许多新增加的学科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学科.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正规学校到业余学校,从一般教育到特殊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级人才的培养,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学校和学科种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
第三,教师队伍迅速壮大.
据1991年统计,普通大学教师,已由1949年的1.
6万人发展到39.
08万人,增长了24.
4倍;普通高中教师,由1.
4万人发展到57.
33万人,增长了41倍;普通初中教师,由5.
3万人发展到近251.
67万人,增长了47.
5倍;小学教师,由83.
6万人发展到553.
22万人,增长了6.
619第八章中国的教育倍;幼儿教师,由1950年的1700人发展到76.
89万人,增长了452.
3倍多.
此外,还有90多万其它各类学校的教师.
到1992年,全国的专任教师队伍已达到1090.
35万人.
为了培养足够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第四,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新中国成立40年,共培养出大学毕业生620万人,是旧中国的30.
5倍.
到1996年,加上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中国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的数量,已由原来的3人提高到46.
4人.
近些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每年招收大学生70~90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每年招生近60万人.
同时,全国每年招收硕(shuò)士研究生近6万人,博士研究生3000人以上.
据1992年统计,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达112.
19万人,加上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120万名毕业生,每年培养出专业人才达230多万人.
目前,工作在中国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知识分子,包括各方面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人才,绝大多数是新中国培养的.
高等院校除了培养人才外,还承担着繁重的科学研究任务,每年通过国家鉴(jiàn)定并向社会推广科研成果7000~8000项,为中国的科学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教育对外交流不断扩大.
首先,是中国留学生的派出.
从1951年开始到1965年,15年间,中国共向29个国家派出了一万多名留学人员.
文化大革命前期,留学生派遣工作曾一度停止,1972年恢复.
1978年以来,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仅公派留学人员,平均每年派出3000人以上.
截至1996年底,公派和自费的出国留学人员,合计已达27万人,分布在103个国家与地区,其中9万人已学成回国,不少人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次,是接收来华留学生.
从1950年开始到七十年代末,中国接收了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9757人.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国别猛(měn)增,仅1992年一年,就接收了来自126个国家的1.
3万名留学生,超过了改革开放前30年的总和.
1996年,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大学,由原来的20余所增加到了近300所,每年在校长期留学生达7000人,短期留学生6000人.
另外,中国还通过与外国互派专家学者任教、讲学,互派代表团组考察、访问,参加或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项目等,进行广泛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之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扩大,显著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经济、科学、文化及其它各项事业的繁荣,创造了重要条件.
29中国概况三、教育体制与教育改革1.
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的现行学制:幼儿园招收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满6周岁开始上小学.
小学和初中的学制,以"六、三制"、"五、四制"为主,有少数是"五、三制"或九年一贯制.
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制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初中毕业生招生,学制一般为4年,有些是3年;另一类是从高中毕业生招生,学制一般为2~3年.
职业初中学制为3~4年,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一般为3年.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少数理工科院校为5年;医科大学有5年和7年两种学制.
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为2~3年.
硕士研究生修业期限为2~3年,博士研究生一般为3年.
成人教育的学制,根据不同层次和情况在2~5年之间.
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全国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国务院其它各部、委设有分管本系统教育事业的行政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各级政府设有管理地方教育事业的行政机构.
教育经费、基本建设以及人事、工资等基本制度,由教育管理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共同拟(nǐ)定.
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是:普通初等和中等学校,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兴办和管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有三种情况: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业务部门兴办和管理,由一部分大、中企业兴办和管理,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地方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共同兴办和管理.
普通高等院校分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高等院校,国务院其它各部、委所属的高等院校,省、市所属的地方高等院校.
成人学校大体有四种类型:由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兴办和管理的学校,由中央和地方业务部门兴办和管理的学校,由大、中型企业兴办和管理的学校,由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的学校.
上述各个系统、各种类型的学校,在教育发展方针、培养目标、政策及教学业务上,均受相应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中国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拨款(bōkuǎn).
国家财政拨款又分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拨款.
一般来说,各级地方政府兴办和管理的教育事业,经费由地方财政支出;中央财政主要负担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其它部、委直属院校的经费,以及国家对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项拨款.
国家财政拨款包括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两项.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教育39第八章中国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尽管近些年的教育经费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幅度增长,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的是国立学校、公费教育的制度,近些年出现了少量民办自费的学校.
中国的大学,除为数很少的走读学校外,学生都住校学习,宿舍费、学费主要由国家负担,个人负担生活费.
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各大学还设有奖学金制度,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
在一些特殊院校,如体育学院、师范学院、民族学院等,国家为所有学生提供助学金.
大学招收新生,每年举行全国统一考试,择(zé)优录取.
学生毕业以后,一般是根据国家需要和本人志愿,由政府部门安排工作,近些年开始试行多种渠道就业.
2.
发展目标与教育改革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最终要靠教育,有了发达的教育,才能有充足的人才,国家才能兴旺.
40多年来新中国的教育,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还差得很远.
仅从每万人所拥有的大学生数量来看,据1989年统计,美国是514人,日本是200人,前苏联是184人,而中国仅有35人.
特别是中国目前还有1.
6亿人是文盲或半文盲.
这说明,中国发展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当前,中国的教育事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
尤其是中、小学,普遍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许多学校校舍简陋(lòu)、缺乏.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还拿不出比较充足的资金办教育,因而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基础教育仍然比较薄弱.
与庞大的人口相比,中、小学的数量还不足,教师缺乏,现有师资平均水平比较低,影响了教学质量.
少数边远落后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还不够发达.
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初级中级技术、管理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后备军.
近些年,中国虽大力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但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区发展缓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还不能适应国家需要.
第四,高等教育在学校布局、层次结构、专业设置、管理体制、学生招收和分配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第五,成人教育偏重于学历教育,还没有转到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轨道上来,等等.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体国民受教育的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和在职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kuàn)架.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49中国概况得到必需的职业技术训练;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和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发展和完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在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为了实现以上教育发展目标,中国正在努力探索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改革办学体制.
改变长期以来由国家包揽(lǎn)办学的格局,在国家统筹规划的指导下,扩大各级政府的办学自主权,调动社会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
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
努力发展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逐步建立以各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格局.
第二,扩大高等院校的自主权.
改变过去政府对高等院校管得过细过死的现象,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教育立法,变政府对教育的直接行政管理为宏观管理,通过立法,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利益、责任,确保学校依法办学的自主权,使高等学校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充满活力.
第三,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
改变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制度,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逐步扩大招收委托培养生和自费生的比重;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学费(包括医疗费和部分生活费)制度,逐步实行上大学收费制度;改革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做法,除少数人由国家安排工作外,多数人将自谋职业.
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国家与学校的负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四,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制度,确保义务教育法的贯彻执行,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产教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形成职业技术教育的网络;成人教育在办学规模、形式及有关制度上要继续不断地发展、完善,主要是通过在职岗位培训等,提高成年人的科学文化水平,改造社会文化环境.
第五,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教师待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要通过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的改革,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水平,优化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以保证教育质量.
59第八章中国的教育第六,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增加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开辟多种渠道筹(chóu)集教育资金,比如,征收教育税、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兴办学校产业、社会捐资集资、设立教育基金会等.
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
在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经济尚不发达的大国,加上庞大人口的制约,发展教育事业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中国政府正在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思考题:①请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教育.
②略述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发展情况.
③请谈谈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69中国概况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诸种文化的核心,它对别的文化起支配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思想,异常丰富,出现过许多思想家和思想流派.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思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
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同时,还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
第一节儒家思想中国的传统思想主要有三大流派,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
此外,还有墨家、农家、兵家、佛学等其它学派思想.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居于思想统治地位,几乎渗透(shèntòu)并支配着中国的一切社会生活,至今仍在中国的某些方面保留着深刻的烙(lào)印.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所以需首先并着重介绍.
一、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创立中国的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的.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正是奴隶制度已经衰落,封建制度正在兴起,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
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活跃,出现了许多学派.
孔子所生长的家乡鲁城(今山东曲阜),当时是鲁国的首都,是西周初年著名政治家周公的封地,文化比较发达,对孔丘影响很大.
孔丘从小就喜欢学习,30岁时已有很深的学问,并对社会、对治理国家、对教育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主张,成了知名的大学问家,所以,许多人都向他求教.
孔子为了传授他的知识,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个人招收学生,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后来,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zǎi)官职(即中都县县长).
52岁时,被任命为鲁国大司寇(kòu),执掌全国的治安、司法大权.
后又任代理宰相.
可是,后来孔子在政治上受到了当权者季孙氏的排斥79(chì),失去了国王的信任.
孔子55岁时,怀着抑郁(yìyù)沉重的心情,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孔子在14年的流亡生活中,到处游说(shuì),宣传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68岁时,又回到鲁国.
孔子回国后,仍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未能受到重用.
于是,他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和古文献整理工作,创立了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
据说孔子有弟子3000人,优秀者72人,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了有用人才.
孔子整理的儒家经典《书》、《诗》、《礼》、《乐》、《易》、《春秋》,后来被称为"六经",成为研究中国上古历史十分宝贵的资料.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言论汇编成了一本书,名为《论语》.
《论语》一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历来被视为儒家思想体系的奠基性著作.
《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的《圣经》,孔子本人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圣人和偶(ǒu)像,受到了后来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崇拜(chónbài).
孔子的儒家学说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礼".
孔子竭(jié)力主张以"礼"治国,"礼"是其思想的核心.
他所说的"礼",即"周礼",从狭义上讲,包括祭(jì)礼、婚礼、丧礼、外交礼、作战礼等各种礼仪;从广义上讲,是指周代的一切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周礼的基本原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周代社会各阶层的亲疏、尊卑(bēi)、长幼(yòu)宗法等级关系.
孔子认为,周礼所规定的等级制度、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礼仪要求,是最完善、最理想的,只要每个人都能严格遵守,社会就能稳定,天下就会太平.
针对春秋时代新旧势力斗争激烈,社会动荡(dàn)不安,"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主张"正名",要求人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要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一套礼仪制度,把搞乱的秩序纠(jiū)正过来.
孔子在他的儒家学说中,"礼"讲得最多,实际上,就是要人们承认奴隶社会宗法等级关系的合理性,恢复和继承周代的传统.
第二,"仁".
孔子还大力倡导"仁",什么是"仁"呢他的解释很多,主要内容是"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相爱.
怎样才能做到"爱人"呢他指出,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站得住,也得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满足的要求,也应使别人满足;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希望、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于别人.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点,人与人的关系就和谐(xié)了,社会也就安定了.
孔子认为,凡是符合"礼"的思想、行为、道德,都是"仁".
他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克制自己,使之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
这说明,孔子所讲的"仁"和"礼",精神实质是一样的,"礼"强调的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强调的是内心的道德自觉,89中国概况二者结合,使社会安定而有秩序,人与人之间友爱和睦(mù),便是他的理想.
第三,"中庸".
"礼"与"仁"是孔子的理想原则,为了在政治生活和日常社会生活中实现这些原则,还应该有正确的思想方法.
孔子认为,这个正确的方法就是"中庸".
所谓"中庸",简单说,就是不走极端,而取中间,使两端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达到令人满意的结合.
如果只顾一端,不顾另一端,那就成了"极端主义",其结果是"过犹不及".
他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这个"和"就是适中,恰到好处.
孔子当时所指的最大的两端,就是"礼"和"仁",按照"中庸"思想,不能单纯行"礼"而不顾"仁",也不能单纯行"仁"而不顾"礼",二者应该"中和",达到"中正",既合于"礼",也合于"仁".
孔子的这种"中庸"之道,后来成为中国人处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影响极大.
第四,"天命"观.
孔子之前,天命观在中国盛行,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天"给的,在"天"面前,人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孔子突破了旧的天命观,创造了新的天命观.
一方面,他承认有天命,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命不可知,不可抗拒,能给人带来幸或不幸.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命不能决定人的精神道德,人虽不能决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命运,但在道德生活中,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
鉴(jiàn)于这种思想观点,孔子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既不否定,也不崇拜.
孔子的这种态度,反映了对旧的天命鬼神观的动摇,对人生的重视,是当时中国人认识上的重要进步.
第五,教育思想.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学的垄(lǒn)断,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对象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等级、族类,只要向他求学,他都欢迎.
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他提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老师在学生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开导.
在学习态度上,他主张谦虚(qiānxū)好(hào)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学习方法上,他强调要反复温习,"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他还强调学习应善于思考,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惘(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他关于教育的一系列精辟论述,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2500年了,今天如何评价孔子呢首先应看到,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
他当时所极力鼓吹的奴隶社会的西周制度,实际上已经没落,正在被封建制度代替.
他所看到的"礼崩乐坏",社会混乱,实际上正是新旧社会制度过渡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
在那种情况下,不应以鼓吹旧99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制度,来统一、稳定社会秩序,而应通过宣传和扶植新制度,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孔子的立场、观点恰恰相反.
由于孔子政治上的保守性,使他不可能受到正处于夺取政权阶段的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视,这是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的重要原因.
其次要看到,孔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重视现实,重视人生,重视道德,重视知识,重视教育,把社会政治和个人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其基本精神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精神实质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
因此,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后来在封建地主阶级巩固了政权以后,很快就受到了重用,并经过历代儒学家的改造、发挥,成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最为深广.
另外,还应看到,在孔子的《论语》一书中,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对学习等,充满了精辟的哲理性论述.
这些精辟的哲理性论述,从孔子本人来说,虽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含义,但是,也有着超越时代与空间的普遍意义,能永远给后人以启迪(dí),实际上成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孔子《论语》中的许多话,已成了世人广泛传诵的警句、格言、座右铭.
以上这些,都是孔子被称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受到中国和世界重视的原因.
二、孟子、荀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传播他的思想.
可是,不久,儒家学派分化成了八个派别,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孟子的孟氏之儒、荀子(也姓孙)的孙氏之儒.
在早期儒家中,孟子和荀子是继孔子之后最有名的思想家,他们对儒家学说有新的发展.
1.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kē),战国时代鲁国邹(zōu)地(今山东邹县)人.
他的一生与孔子一样,为实现其政治主张四处游说,到过齐、宋、鲁、滕(tén)、魏等国,曾在齐国任过官职.
但是,他的主张得不到诸侯的信用,只好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yá),回到邹国与弟子们著书立说.
他的著作《孟子》一书,和孔子的《论语》一样,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孟子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把孔子的"仁"用于政治上,提出了"仁政说".
他认为:"民为贵,社稷(jì)次之,君为轻.
"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当天子.
因此,国君必须对国民实行"仁政",使他们有田地耕种,过上温饱生活,安居乐业,同时,也要使他们接受儒家教育,懂得礼仪道德,和睦相处.
如果国君不实行"仁政",引起国民不满,就应该更换.
在"仁政"思想的指导下,孟子主张用和平方式统一天下,001中国概况激烈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仁政"思想表明,孟子作为思想家,已经看到了民众地位的重要性,具有进步意义.
孟子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是提出了"性善论".
这是他"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对儒家学说的又一贡献.
儒家教导人要修养德性,要"爱人",为善不为恶,但是,根据是什么呢孔子没有作出正面答复.
孟子把善和人性联系在一起,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恻隐(cèyǐn)之心,羞(xiū)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情感,也就是"良心",人天生下来就有,不需要培养和学习,这是人与禽(qín)兽的根本区别.
人应该扩充这四种善的情感,方能成就事业,否则,就会丧失人性———善性,甚至变得连禽兽都不如.
孟子的"仁政"说,就是根据这样的理论推导出来的.

他认为人都有同情心,把这种同情心扩展、应用到政治上,那就是"仁政".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整个封建时代的正统观点.
2.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25—前238年),名况,字卿(qīn),也叫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他曾长期在齐国的稷(jì)下学宫从事研究与讲学,很受齐国重视.
后因受诬陷(wūxiàn)到了楚国,做过楚国的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晚年定居在那里,直到去世.
他的著作有《荀子》一书.
荀子的重要贡献,是对儒家的"礼"进行了改造.
荀子也很重视"礼",但他所说的"礼",与孔子的"礼"相比,已具有不同的内容.
孔子指的是周礼,荀子讲的是战国时代的礼,而且,荀子把"礼"与"法"结合了起来,除了道德内容以外,还使"礼"有了"法"的内容.
针对孟子的"仁政"学说,荀子认为,在诸侯相争的情况下,光有仁政是不够的,还必须实行耕战政策,加强国家实力.
荀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实际上是从儒家"礼治"思想向法家"法治"思想的一种过渡.
结果,荀子培养的学生韩非、李斯,完全成了法家.
作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荀子提出了"性恶论".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就是说,人性天生就是"恶"的,"善"是后来培养、教化出来的.
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生理上的各种欲望,如好利、好色、好逸(yì)、恶(wù)劳等,并没有孟子所说的什么"善端".
如果任凭个人欲望发展,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争斗,造成社会混乱.
因此,必须用"礼仪"来矫(jiǎo)正"性恶",以避免社会混乱.
在人与天的关系上,荀子针对以前的天命观,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人定胜天".
荀子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它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在"天"面前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荀子的"人定胜天"10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思想,既承认了客观规律,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比起孔子、孟子"听天由命"的思想,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从荀子的观点我们看到,荀子与孔子、孟子相比,他的儒家思想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际上是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各学派的思想,代表了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不过,因为荀子仍然属于儒家学派,而且和孔子、孟子一样是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他们还是一起被后人称为原始儒家.
三、汉代经学与宋明理学1.
汉代经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虽然很活跃,但是他们仅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而且,由于其政治上的保守性,并没有受到正处于激烈争夺天下的封建当权者的重视.
秦统一中国以后,重视法家,强调以武力和刑罚(fá)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集权,并曾"焚(fén)书坑儒",残酷镇压原来六国的儒生,使儒家受到了沉重打击.
可是,到了西汉中期,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已经巩固,汉武帝为了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思想统治,吸收了秦朝严厉实行刑罚政策,导致灭亡的教训,决定"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统一全国的思想.
当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以孔孟学说为主,吸收其他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建立了一整套封建统治学说,即汉代儒学.
因该学说是以阐(chǎn)释儒家经典为特点,所以也称汉代经学.
汉代经学标志着儒家学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了凌驾(línjià)于其它思想流派之上的官学,取得了天下独尊的地位,并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
他从小就攻读儒家经典,成绩突出,后来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他提出来而被汉武帝采纳的.
董仲舒对以前原始儒家的思想,进行了第一次重大发展和改造,从而成了汉代新儒家学派的创建者和最有代表性的思想理论家.
董仲舒的思想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春秋繁露》一书中.
董仲舒首先是竭力向汉武帝强调思想统一的重要性,把封建"大一统"说成是天经地义的,是必须遵循的法则,主张用儒家思想统一中国人的思想.
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原始儒家的"天命观",吸收了神秘主义的"阴阳五行(xín)"学说,主张君权神授的"天人感应"神学理论.
他认为,"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而皇帝则是"天之儿子",体现着天的意志和统治权力,所以称"天子",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201中国概况董仲舒还根据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原则,以及"阳尊阴卑"的神学理论,提出了"三纲五常"学说.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天地阴阳一样,臣僚、子女、妻子属于"阴",君主、父母、丈夫属于"阳","阴"必须服从于"阳",臣僚、子女、妻子必须服从于君主、父母、丈夫.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它是在"三纲"基础上的五项道德准则.
董仲舒把"三纲五常"说成是"天"的意志,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论断.
"天"是永恒不变的,所以,"道"即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政治原则、伦理道德,也是永恒不变的.
这样,通过董仲舒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发展,实际上把儒家学说变成了一种神学.
他提出的政治和道德信条"三纲五常",后来成了长期套在中国人身上的精神枷锁(jiāsuǒ).
2.
宋明理学儒家学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是在继承汉代经学基础上,吸取佛学、道家思想而构成的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因为它以"理"(即天理)为本,所以称为理学.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宋代的程氏二兄弟、朱熹和明代的王阳明.
"理"这一概念,在宋代以前就有了,但把"理"强调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hóu),则是从北宋程颐(公元1035—1085年)程颢(hào)(公元1033—1107年)兄弟二人开始的.
"理"即"天理"究竟是什么呢他们认为,"理"是一种永恒的客观存在的不生不灭的东西,它时刻存在于人和世界万物之中.
"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最高法则,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
"理"体现在社会伦理方面,那就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理".
理学发展到南宋,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hùi),号晦庵(ān).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被尊称为朱子.
他的学说被称为"朱子学",代表著作有《朱子文集》、《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直接继承了二程"理"的观念,吸收了以前孔子、孟子、董仲舒及佛学的观点,把儒家道德上升为"天理",确认"天理"为万事万物的本位与法则,教导人们要"存天理,去人欲",修养道德,成为圣贤(xián).
朱熹认为,世界上有"理"有"气",理气结合,形成万物,"理"的总体是"太极","太极"之理存在于人和万物之中,"三纲五常"就是"太极"之理.
朱熹还提出了"心性论".
他认为,"心"包括"性"和"情"两个方面,如果心使情从性(天理)上发出来,心就是道心,情就是善的,如果心使情从形气上发出来,心就是人心,情就不是善的,如果人心膨胀(pénzhàn),情欲增多,乃至泯(mǐn)灭了道心,就会成为恶.
也就是说,人既有为善的根据30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人性是理,是善),也有为恶的可能(人有形体,有各种物质要求),而人心是能动的,人究竟为善为恶,全在人心的选择、决断,要使人为善成圣,就必须以道心为主宰,人心听命于道心.
朱熹还认为,虽然天理在人心,但人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是天理,什么不是天理,要想认识天理,就必须依照儒家经典《大学》的教导"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就是搞明白一个一个事物中包含的天理;所谓"致知",就是通过"格物",达到对儒家伦理的了解.
"格物""致知"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豁(huò)然贯通,成为圣贤.
朱熹把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为"四书",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成为后来中国科举制度的必读教科书和标准答案.
宋代程朱理学发展到明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守仁.
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人称阳明先生,他的学说被称为"王学"或"阳明学".
王阳明年轻时就学习研究朱子学,后来,对朱子学发生怀疑,并受佛教启发,提出了"心学".
王阳明的"心学"与朱学有明显不同:朱熹认为,理对于"心"是外在的,王阳明认为是内在的,心即天理;朱熹是用道德规范去约束人,王阳明变为用道德自觉(良心)去约束人;朱熹的"理",既是自然规律,又是道德规范,主张通过"格物"从前者推出后者,王阳明的"心学",只涉及道德观念,不涉及自然规律.
王阳明的"心学"比起朱子学来,大大提高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导人们要自尊无畏,不要盲目服从外在权威.
王阳明为了宣传他的基本思想,还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和"致良知说".
他主张既要"知",还要"行",要把作为天理的"良知"变为现实的"知"和"行",就要在"致"方面下工夫,使不正的念头"归正".
实际上,王阳明和朱熹只是方法上不同,根本观点还是一致的,两人都讲"存天理,去人欲",都把"三纲五常"说成是天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这和过去的儒家完全是一脉相承.
四、清代以后的儒学中国进入清代以后,宋明理学开始衰落,一些知识分子认为理学空疏(xhū)无用,抛弃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认为这才是真儒学.
经学家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提出了"经学即理学"的口号,认为真正的儒学应研究"六经",着眼于现实,是从事于修己治人的实学.
与顾炎武齐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受阳明学自作主宰思想的影响,发展了儒学中的401中国概况民主性精华,批评了以往的君主观.
他要求废除君主的"一家之法",恢复"天下之法",变"君主民客"为"民主君客",使国民成为君主的服务对象.
另外一个大哲学家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还提出了"道器说",对宋明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口号提出了批评,认为理离不开欲,理是调节欲的准则,去了欲,理也就不存在了.
清代这些思想家的观点显然表明,比起宋明理学来,清代儒学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重视现实世界,并开始有了近代民主思想的萌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民主思想不断增长,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为宗旨的孔孟之道、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日益暴露出它们的保守性、反动性,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于是,从太平天国开始,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儒家思想特别是其封建道德观,进行了猛烈的不间断的批判,批判儒家伦理道德,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的重要内容.
在巨大的革命洪流面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终于被冲垮了.
这期间,虽然也曾出现了以梁漱(shù)溟(公元1893—1989年)、熊十力(公元1884—1968年)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学派,企图吸收西方现代思想,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但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它们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封建正统观念儒家思想的历史终于结束.
当然,在近现代革命对儒家思想的大批判当中,也曾出现过对儒家思想脱离历史阶段,不作分析,不区别糟粕(zāopò)与精华,全盘加以否定的极端倾向,不过,那些极端倾向后来得到了纠正.
今天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事实求是,一分为二,对其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的积极作用,给以充分肯定,对其所起的保守、消极乃至反动作用,给以彻底否定,对其思想精华加以继承,对其精神糟粕加以批判.
无论如何,儒家思想作为一份珍贵的中国文化遗产,是永远值得认真研究的.
第二节道家、法家等一、道家思想中国的道家思想是由老子开创的,后来又有庄子等人继承和发展.
自汉武帝在中国实行"独尊儒术"以后,其它各种学派逐渐消失,只有老子和他创立50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的道家学派,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儒家.
道家思想的地位,虽然远不能与儒家思想相比,但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三大流派之一,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在中国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失意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中间非常流行.
1.
老子关于老子的生平,没有准确的说法.
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大几十岁.
老子当过周代宫廷的小官,后来看到周王朝腐败,就离开了宫廷.
老子和孔子一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在后人编的《老子》(也叫《道德经》)一书中.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要有些什么内容呢第一,"道"是"万物之宗".
老子开创的学派之所以叫道家,是由他的"天道观"来的.
老子提出了"道"是"万物之宗"的根本观点.
他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和主宰,它在天地之前就有了.
"道"没有形状,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声音,没有味道,它是一种混(hùn)混沌(dùn)沌、恍(huǎn)恍惚(hū)惚,超时间、空间,永恒不变的东西.
世界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出来的,同时,又都遵循着"道".
这种"道"的观念,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与基础.
第二,矛盾对立,互相转化.
老子从"道"的观念出发,看到了世界万物是变化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对立、运动变化之中.
比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低、美丑、前后、刚柔、强弱、荣辱、福祸(huò)、大小、生死、智愚、胜负等等,它们中的任何一对都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
万物都力求生存、壮大,然而就是在求生存时,实际是在走向灭亡;人们用智、逞强、争斗,本来是为了追求幸福,然而有多少人因此而遭受了祸殃(yān).
因此,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yǐ),福兮祸之所伏",就是说,灾祸里包含着幸福,幸福里隐藏着灾祸.
辩证思想是老子思想中的精华,对后人很有启发意义.
第三,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老子与孔子等思想家不同,他在对"天道"进行专门研究中,很重视自然现象.
他得出的结论是:天道自然.
意思是说,自然就是自然,不是为了什么,也不受谁支配,万物发育、生长,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比如,天降甘露,没有谁的命令就自然均匀(yún);万物的生长变化,没有谁的命令就自然而然地进行.
天地万物如此,人的行为也应如此.
圣人治理国家,应该只掌握一些大的原则,不要事事干涉(shè),这样,百姓就自然而然地心悦(yuè)诚服.
用自然的原则对待事物,就是无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一心想有所作为,反而不能成功,无为而治,方能把天下治理好.
鉴于此,老子既反对儒家的"礼治",601中国概况也反对法家的"法治".
第四,与世无争,清静求安.
这是老子的处世哲学.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老子主张作人应事事忍让,安于现状,不要积极进取,争强好胜.
他认为,一切事物在弱小时,生机勃勃,一旦发展壮大,就离死不远了,强暴的人总是不得好死.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水,但水可以在坚硬的东西中穿来穿去,没有什么力量能战胜它,因而,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水那样的品质,最接近于得"道".
人处世也应如此,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要安于柔雌(cí),甘作天下的沟溪(xī);虽深知什么是光彩与荣耀,却安于暗昧(mèi),不求人知;虽深知什么是出人头地,却安于卑微,甘作天下的川谷.
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能得到好的结局,卑下反而能盈(yín)满,委曲反而能保全,置身于众人之后,反而能在众人之先.
根据这样的道理,老子告诫(jiè)人们,要忍辱,要知足,不要追求,归根结底,就是要与世无争,清静无为.
2.
庄子庄子名叫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今山东曹县)人,与孟子生活在同时代.
庄子曾作过地方小官,一辈子生活很穷,但却是个大思想家,成为老子之后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所以,后人把庄子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合称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的思想,基本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但有些小的区别.
老子认为世界上有大小、高低的差别,美丑、善恶的对立,而庄子完全否认那些区别和对立,认为世界上没有是非道理可言.
比如,猴子在树上住,觉得很舒服,人却认为危险,相反,人住在房子里觉得舒服,但把猴子关在房子里,它却感到很难受.
再比如,在香臭问题上,狗吃粪觉得很香,人则觉得很臭.
所以,每一种物都有自己的好,自己的恶,都有自己的可,自己的不可,没有什么辨别是非的标准.
庄子还认为,"道"本身没有界限,界限是人为的,差别是捏(niē)造的.
因为有了差别和界限,才有了是非、美丑、贵贱(jiàn),因为有了大小、多少、成败,才有了斗争.
谁都想证明自己正确,别人错误,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斗.
实际上,事物都是一样的,最好不去分辨,不去认识,不去干涉,忘掉一切,在虚无的境界里振作,在虚无的境界里安身.
庄子把世界看成是一个人为的、充满争斗的、难以捉摸的世界,认为人生活在世,就好像处在靶(bǎ)场上,怎样才能不被箭射中呢只能采取躲避的办法:一是不要作有用之人,要随波逐流.
比如,树长得越大越被人伤害,就是因它有用,如果长得小,没有用,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二是要"无己",即70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一定要忘掉自己,超脱一切.
达到"无己"的方法,就是不接受外部任何干涉和引诱(yòu)的影响,对什么都无感情,麻木不仁,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掉.
如果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就与大自然混为一体了,从而也就获得了人生的最大自由.
总而言之,庄子和老子的基本思想和处世哲学是一致的,那就是,顺其自然,安于命运,逃避现实,清静无为.
这种极力鼓吹消极出世的道家思想,与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截(jié)然不同,它很容易被处于逆(nì)境和失意地位的人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因而,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天下不太平的年代,老庄思想很流行.
老庄思想具有唯心、保守、消极的一面,同时也充满了很有价值的哲学观点.
比如:认为世界是在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对立的双方是互相转化的,等等.
所以,老庄思想和儒家、法家思想一样,成为中国古代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3.
道家学说的命运道家学派源于春秋时期的老子,形成于战国时期,那时,作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与儒家相对立而存在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主要依靠的是法家,道家同儒家一道受到了排斥,道家作为一个学派不存在了.
但是,到了汉代初期,道家思想又兴盛起来.
主要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接受某些文士"无为治国"的意见,看到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皇帝欲望太强,法令太多,刑罚太残酷,结果适得其反,"无为"才是治国的最好原则,于是,道家思想受到了重视.
刘邦死后,曹参作了丞(chén)相,一直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皇帝带头节俭,减免人民的赋税(fùshuì),刑法宽松,社会经济得到发展,道家思想确实产生了好的效果.
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人们不重视上下尊卑的秩序,诸侯王扩充自己的势力,等等.
因此,到了汉武帝时,又企图用儒家思想加强统治,治理天下,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这样一来,道家思想的黄金时代就随之结束了.
不过,自东汉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儒、道两家,加上从印度传来的佛学,逐渐出现了儒、道、释(佛学)合流的情况,道家思想虽历经盛衰起伏,但始终未取得独立存在的地位,只是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而存在.
东汉时期,由于国家政治越来越不好,有些人认为是与儒家思想有关,曾重新兴起道家思想,企图挽救社会危机.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称为"太平教"的道教组织,把一本名为《太平经》的书作为经典.
《太平经》虽然是在探讨"治国之道",但是,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迷信色彩,并把老子神化,称其为"太上老君",要求人们供奉(fèn)、崇拜.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打着宣传《太平经》,推崇老子,信奉道教的旗号.
但是,新兴的道教并没有挽801中国概况救东汉后期衰败的命运,张角的黄巾起义也失败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xuán)学"和道教迷信盛行,人们把道家思想的治国救世之道,完全变成了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成仙之道,这样,离老子、庄子原来的思想就越来越远了.
此后,道教作为中国的一种宗教,出现了许多流派,并流传到了国外.
因此,道教与道家思想虽然有联系,但二者并非一回事,决不能将它们混淆(xiáo).
二、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又一个重要学派,主要形成于战国时期.
春秋后期,由于奴隶的不断暴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原来维持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礼治"逐渐崩溃,失去了效力.
于是,与儒家的"礼治"思想相对立,在各诸侯国出现了一股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的潮流.
战国初年,魏国国相李悝(kuī)(约公元前455—前395年)著《法经》,率(shuài)先在魏国进行变法.
接着,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在楚国变法.
战国中期,商鞅(yān,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在秦国变法.
还有韩国的申不害,赵国的慎(shèn)到等,都相继在本国实行变法.
这些人当时在各国都是掌握实权的政治家,为了扫除残余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建立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壮大新兴的地主经济,他们积极主张通过"变法",打破旧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将国家权力集中于封建君主手中.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主张,明确制定和公布法令,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
这些积极主张并大力实行"以法治国"的政治家们,在各种思潮激烈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的思想理论及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他们的主张是以"法治"为核心,所以被称为"法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前边提到的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还有更早一些的管仲、子产等人.
不过,法家作为一个思想学派,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则是后来的韩非,他是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并留下了一部重要的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对后世影响很大.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又被尊称为韩非子.
他原为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荀子的学生.
因受荀子和前期法家思想的影响,韩非曾多次向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但是,一直未被采纳.
于是,他发奋著书,整理、阐(chàn)述自己的法家理论思想.
后来,韩非的著作被秦始皇看到了,十分赞赏,把他招到了秦国.
最后,由于秦国内部的矛盾,韩非本人遭到了秦国大臣李斯的陷害,但是,秦始皇正是运用韩非的学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这可以说是韩非学说和整个法家思想的伟大胜利.
韩非的学说,首先是在荀子反对天命的思想基础上,批判吸收了老子思想90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否定天命鬼神,崇尚人的力量,主张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韩非认为,国家兴亡是力量强弱对比的结果,与天命鬼神无关.
他曾以赵国攻打燕国为例,指出,按当时卜卦(uà)说的,赵国是大吉,赵国应打胜,结果赵国却败了,这说明鬼神并不灵验,迷信鬼神是衰亡的象征.
韩非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人应该沿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加以引导,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
为此,韩非很重视效验,他认为,认识的真伪和言论是否正确,应以行动的实效作为检验的标准,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结果,虽说得很好,做得很努力,但也没有用.
所以,重视实际,不尚空谈,是韩非学说,也是整个法家思想的特色之一.
韩非学说更突出的内容是,在对申不害、慎到、商鞅等前期法家思想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观点.
韩非认为,申不害只讲"术",不重视"法",商鞅只讲"法",不讲"术",都不利于君主的统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法、术、势三者结合.
韩非首先提出了有利于政权统一天下的准则,这就是"法".
他主张全社会都必须遵守"法",谁违反了"法",就对谁进行惩罚.
他将法令叫作"名",把根据法令进行赏罚叫作"刑",这就是他著名的"刑名之术".
韩非又认为,为维护中央集权,不但要有"法",而且需要"术","术"是君主根据"法"控制官僚的手段,"法"是公开的,"术"是隐蔽的,有了"术",国君就可以独揽(lǎn)政权.
除了"法"和"术"以外,韩非还主张"势".
所谓"势",就是政权,"乘势"就是掌握政权.
他接受了慎到的"重势"说,加以发展,把"势"区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强调要重视"人为之势",也就是说,将"势"与"法"结合,以掌握和巩固政权.
另外,韩非还提出,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权的需要,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
他主张独尊法家,禁止其它学说.
根据韩非的主张,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强制推行法家政策,对儒家等学派的文士进行了血腥(xīn)镇压.
总之,韩非的学说体现了对先秦法家思想的全面总结和集大成,并且通过秦始皇,把法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统治推向了最高峰.
然而,法家思想虽然帮助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是,并没有能够使秦王朝长治久安.
由于秦始皇和秦二世单纯推行法家政策,实行严刑峻(jùn)法,对异端学说、势力和老百姓进行残酷压迫,反而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汉王朝建立以后,在汉武帝时代,与秦朝的做法相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政策,儒家思想被提到了官学正统地位,于是,法家学派从此消失了,后来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新的著名法家学派.
然而,法家学派虽然消失了,但法家思想并没有消失,它对加强封建统治政权仍然有用,被历代封建011中国概况统治阶级继承了下来,并与儒家思想结合,二者一柔一刚,一表一里,相辅相成,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中国的重要工具.
法家思想主要是一种政治学说,虽然其基本内容早已过时,但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文化遗产,某些地方仍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三、其他学派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除了儒、道、法三个主要学派,另外还有一些学派,这里再介绍一下墨家和兵家.
1.
墨家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约公元前480—前420年).
墨子姓墨,名翟(dí),战国时代宋国人.
墨子曾学习儒家学说,后来背叛了儒家,独创了墨家学派,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墨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xián)、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这十大主张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核心.
所谓"兼爱",就是要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
墨子认为,社会之所以动乱攻伐,互相残害,原因就在于人们互不相爱,如果人与人之间都互相抱以爱和利益,就能保持社会的平等和安定.
墨家的这种"兼爱"思想,从表面看,似乎与儒家的"爱人"相同,实际上并不相同,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强调的是亲疏(shū)厚薄,而墨家的"爱"是平等的,具体的,更重视相互间的利益.
主张"兼爱",必然主张"非攻".
墨子认为,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都是不义的,违背了"兼爱"的原则.
墨子反对攻伐别国的战争,但是,并不反对防御(yù)性战争,并且积极支持这种战争,他曾帮助宋国抵御楚国的进攻,就是突出的例子.
从"兼爱"思想出发,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要"尚贤"、"尚同".
他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jiàn),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就是说,只要有才能,普通人也可以做官,如果没有才能,原来地位高的人也应降级.
由此,他进一步主张,连"天子"也应由贤者担任,这叫"尚同".
在当时,这是很大胆的平等思想.
"天志"、"明鬼"是墨子"兼爱"说的理论依据.
他认为,国无论大小,人无论幼长贵贱,都是属于天的,应一视同仁;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者欺弱者,富贵歧视贫贱,都是违背天意的;顺天意会得到天的报赏(shǎn),11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逆天意必然受到惩罚,这就是所谓的"天志".
"明鬼",就是要相信鬼神,鬼神可以帮助天"赏善罚恶".
墨子的"天志"论,并不是认为一切都要听信"命运",他还提出了"非命"的观点.
他认为,贫富、治乱、安危等,是由"力"决定的,如果听任"命",就会放弃努力,就不会取得成功,"天"喜欢努力图强的人,会赏赐(cì)他的成功.
此外,墨子的十大主张中,还有"非乐"、"节用"、"节葬",都是劝戒人们的具体主张.
墨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作过宋国的官,后来地位比较低,当过手工业劳动者.
他的学说,反映了战国时期处于动荡(dàn)社会中的小生产者,希望改善自己的地位的平等要求.
所以,自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而,秦汉以后,墨家便几乎绝迹了.
但是,墨子学说中的平等思想和精辟的哲理性观点,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启发作用.
2.
兵家兵家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思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bìn).
他们杰出的军事思想,一直被后人学习和运用.
兵家思想除了军事价值以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很有启发意义.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代不详.
他家世代为齐国武将,本人从年轻时就醉心于军事研究,并亲自指挥过打仗.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优秀军事著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子兵法》共5900字,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
该书从战争的作用、对战争的态度、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统军思想、作战原则、战略战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内容丰富,论述精辟,见解深刻,非常值得研究.
《孙子兵法》中的许多观点,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ài)","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逸(yì)待劳,以饱待饥","出奇制胜"等,早已成为众人皆知的至理名言.
《孙子兵法》一书成了军事指挥员必读的教材.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前面介绍法家时已提到过.
他是战国初期卫国人,先后在魏国和楚国当过大将军和国相,不但是了不起的政治家,积极推行变法图强的法家路线,而且是和孙武齐名的优秀军事家.
他一生带兵打仗,研究军事,写出了一部杰出的军事理论著作《吴起兵法》.
该著作与《孙子兵法》一样,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11中国概况除了孙武、吴起之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位优秀的军事思想家,那就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曾当过齐国的军师.
他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史书上有记载,但失传了.
因此,长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对"孙子"到底是孙武还是孙膑,除了《孙子兵法》之外,是否还有个《孙膑兵法》,一直搞不清楚.
直到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yí)县的汉墓中同时出土了《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两部兵书,才揭开了这个谜,也才使《孙膑兵法》这部失传了一千几百年的军事著作重见光明.
《汉书·艺文志》记载,原来的《孙膑兵法》共有89篇,现在人们看到的《孙膑兵法》,经整理、注释,分上、下两编,共30篇,11000字.
这部重要的军事著作,总结了战国中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武、吴起等人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吴起兵法》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
春秋战国以后,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军事家,并留下了许多军事著作.
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发展、丰富了先秦兵家的军事思想.
但是,在中国军事思想上,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军事思想家,还是孙武、吴起、孙膑.
他们的军事思想,同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并列,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介绍的儒、道、法、墨、兵家外,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还出现了农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思想学派,不再一一介绍.
纵观中国传统思想中各学派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看法: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部分,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具有代表性,对中国和中国人影响最大.
第二,道家、法家及其他学派思想,在整体上是处于儒家思想的从属地位,但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程度地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了影响.
第三,儒、道、法等学派,因主张不同,互相对立,互相斗争,同时,也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且后来逐步走向了融合.
第四,中国的传统思想,既博大精深,又相当复杂,一方面有许多精华,开发了中国人的智慧,培养了中国人的美德,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糟粕,束缚(shùfù)了中国人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研究中国的传统思想,应该注意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第三节儒学在国外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儒家学说为代表,不但对中国影响巨大,而且在国外31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节着重介绍儒学在国外的情况.
一、儒学在亚洲在世界上,受中国儒学影响最大的是亚洲国家,从而在亚洲形成了一个汉文化圈.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
1.
在朝鲜半岛早在汉朝,中国儒学就传进了朝鲜半岛,在当地的三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得到了广泛传播.
其中,高句(gōu)丽国推行儒学教育最早,公元372年建立了太学,讲授"五经"、"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百济国也积极推广儒家文化,聘(pìn)请中国南朝博士讲《毛诗》、《周礼》.
新罗国还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儒学.
新罗时期(公元675—935年)和高丽时期(公元935—1392年),统治者都信仰佛教,但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却是儒家的.
为了推行儒教,这两个王朝设太学,开科取士,印刷或进口儒学著作,建文庙,尊孔等,取得了明显效果.
李氏朝鲜(公元1392—1910年)取代王氏高丽以后,抛弃佛教,全力推行儒教,尤其是朱子学,尊朱子学为唯一的正统思想.
在科举考试中,不仅文官要考汉文和儒学,而且武官也加试儒学,各种学校全部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
为了宣扬忠孝节义,除印刷出版儒家经典外,还编辑出版了大量通俗读物.
经过长期教化,朝鲜原有的尚武之风被改变,李氏王朝几乎成了儒家王朝,儒学达到了鼎盛.
在朝鲜历史上,由于儒学、朱子学的传播和熏陶(xūntáo),出现了许多具有较高水平的汉学家.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儒家思想才在朝鲜半岛失去了统治地位,但是,至今仍作为传统文化被人们研究、利用.
2.
在日本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据说早在1700多年以前,《论语》就经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
当时,日本正处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有家族制度,但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宗法等级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也没有文字.
《论语》一书的传入,非常适合日本的需要,于是,儒学和汉文一起在日本扎下了根.
公元7世纪的日本,皇权与代表氏族制度的旧贵族矛盾日益尖锐,为了加强皇权,圣德太子于公元604年制定了17条宪法.
该宪法除了第二条外,其余各条都是忠、信、仁、礼等儒家信条,比如"君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国家自治"等等.
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革新",按中国唐朝的榜样,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使日本成为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大一统封建国家.
在中国隋唐时代,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留学生、学问僧到中国,学习411中国概况儒家经典,搜(sōu)集儒家书籍,并在日本首都设大学寮,在地方设国学,推进以儒学为中心的汉文化教育.
日本的奈良时期(公元710—794年)、平安时期(公元794—1192年),中国的佛教在日本盛行,同时,日本仍继续推行儒教,并且特别注意将"三纲五常"的忠、孝、礼观念灌(uàn)输到民间.
孝谦(qiān)天皇曾下诏(zhào),要求家家户户都要有《孝经》,经常背诵、遵行,政府官员一定要从修习仁、义、礼、智、信的人中选拔.
公元701年,日本开始祭孔,公元768年,尊孔子为文宣王,百官都参加祭孔典礼,到大学寮听讲儒经,或由天皇召博士入宫讲儒经.
公元1192年后,日本进入幕府时代,武士阶级控制国家政权.
他们根据当时需要,取儒家忠、勇、信、礼、义、廉、耻和佛教不念生死的思想,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由于儒家思想是武士道精神的来源之一,所以后来儒学在日本一直继续受到重视.
从1603年德川幕府成立到明治维新,是日本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日本儒学的高度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朱熹的理学在日本占据统治地位,经过日本著名思想家藤原惶窝(huánwō)及其弟子林罗山的努力,朱子理学成了德川时代的官学.
明治维新以后,儒学仍为政府所重视,儒家伦理道德被规定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时至今天,儒家思想在日本仍有很深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中国保留得还多,如:男尊女卑,忠孝意识,等级观念,重视礼节礼仪等.
3.
在越南越南也是中国近邻,自古以来就接受中国文化.
在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五代,越南曾作为中国的郡县长达1000多年,因而,儒家文化也成了越南的传统文化.
公元939年,越南建立吴朝,宣布独立,尔后经过李朝、陈朝,都继续提倡儒学,使儒学在意识形态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儒学在越南的全盛时期,是后黎(公元1428—1789年)和阮朝前期(公元1802—1884年).
后黎时期,越南在政治、文化、民俗等领域,全面推行儒家主张.
皇帝不但制定崇儒法令,而且亲自执行.
朝廷在科举考试中明确规定,报考者必须有父母在其德行方面的担保,如果言行均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不准参加考试.
为了使儒家纲常在民间普及,朝廷还颁布了《教化四十七条》,其基本内容是:臣尽忠,子尽孝,兄弟和睦,夫妻相爱,朋友守信,父母教子,师生重道,男尊女卑,等等.
进入19世纪以后,阮朝继续推崇儒家,首先是加强了从皇子到百姓的儒学教育,对民间的伦理教化工作也抓得很紧.
同时,阮朝在尊孔方面也达到了越南历史上的最高峰,不但大修文庙,题上尊号"至圣先师",而且皇帝亲临文庙向孔子顶礼膜(mó)拜.
黎、阮两朝培养出了大批儒学51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大师.
1884年,法国占领越南,实行殖民统治,废止汉文、喃(nán)文和科举制度,推行法文和拉丁越文.
从此以后,越南的儒学与汉文化传统被割断了.
但是,由于两千年历史传统的影响,越南的一些人仍在学习研究儒学和汉文化.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对亚洲的一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他们带去了文字和先进的哲学、伦理、政治思想和统治经验,对于这些国家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从愚昧(yúmèi)走向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汉文化圈.
但是,自从资本主义产生后,儒学的作用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它所维护的封建关系已经过时,它本身变得越来越保守,终于被新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抛(pāo)在了历史的后面.
二、儒学在欧洲中国的儒家思想不仅在亚洲影响很大,而且传播到了欧洲.
当然,这与亚洲不同,它仅是近代的事情,但标志着东西方思想的初次融合.
中国与欧洲,在古代就通过丝绸之路有了交往,但真正把儒家思想传到西欧,并产生影响的,则是明清时期欧洲的来华传教士.
16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传教士首先来到中国,最著名的是利玛窦(dòu,MatteoRicci,公元1552—1610年).
利玛窦于公元1582年来到中国,在中国住了28年,因而,对中国的情况、传统思想有深入的了解.
他曾刻苦学习儒家经典,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又深又广,认识到只有肯定儒学,并把儒学与天主教结合起来,才能在中国传教.
于是,利玛窦一面用儒学论证天主教教义,向中国人传播,一面向欧洲翻译、介绍中国和儒学.
他的著作在意大利和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因此他获得了"博学西儒"的雅号.
在利玛窦之后,又从西方来了许多传教士,他们多数和利玛窦一样,既讲圣经,又讲儒经.
例如有一个叫艾儒略(JulioAle-ni,公元1582—1649年)的欧洲传教士,在福建传教多年,被当地人称为"西来的孔子".
1687年,传教士殷铎(duó,ProsperIntorcetta,公元1624—1696年)等人的《中国之哲人孔子》在巴黎出版后,欧洲学者普遍认为,孔子是道德与政治哲学的最大学者,对儒家的赞美达到了最高峰.
儒家经典经传教士和旅欧华人的翻译介绍,源源不断地在西欧各国出版,使欧洲人开始关注中国,甚至形成了中国热.
18世纪法国的先进思想家们,从儒学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公元1694—1778年),十分推崇孔子的德治思想,认为中国两千年来,从天子到庶611中国概况(shù)民,都以修养道德为本,按照孔子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做到国泰民安.
由于孔子思想的强大威力,一些想征服中国的人,最终反而被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所征服.
伏尔泰在自己的著作中常常赞美孔子思想,他把孔子画像挂在自己的礼拜堂中朝夕礼拜.
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霍(huò)尔巴赫(P.
H.
D.
d'Holbach,公元1723—1789年),对孔子的德治思想也十分推崇.
他认为,欧洲政府一定要学习中国,欧洲的基督教道德也应用儒家道德来代替.
18世纪的德国思想界,也流行过孔子热、儒学热.
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兹(G.
W.
Leibniz,公元1646—1716年),很欣赏中国的古老文化.
他读过儒家经典,认为中国的政治、伦理可称为模范,如果欧洲能引进中国的儒学,中国能引进欧洲的自然科学,一定会增进人类的幸福.
当时在启蒙运动盛行的西欧,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呢一个封建宗法等级制的东方思想体系,为什么可以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呢这是因为,当时法、德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斗争目标是基督教文化,为了批判基督教文化,他们把中国儒学大大理想化了,按照自己的希望和理解,对儒学的积极作用做了夸大的解释.
所以,越是热烈要求思想启蒙的人,越是热烈颂扬儒学.
而当时的英国,新的社会秩序已经就绪,没有法国那样强烈的启蒙要求,所以对中国儒学的看法比较客观、实际,没有那么热烈的赞美.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18世纪的西欧,确实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孔子热.
世界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急剧衰落,西欧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儒家思想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了.
但是,作为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仍有不少欧洲学者在研究儒学,包括研究中国其它传统思想文化.
思考题:①请介绍一下孔子与孔子学说.
②谈谈孟子和荀子的儒家思想.
③老子与庄子道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⑤请说说儒学在中国的地位和在国外的影响.
711第九章中国的传统思想第十章中国的文学文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具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其灿烂文化突出表现在文学方面.
所以,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四个时期.
古代文学,是指从先秦到清代中期的文学;近代文学,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五四"文学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文学;当代文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文学.
第一节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遗产最为丰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般具体分为八个阶段:上古至战国时期文学,也称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每个阶段,都出现了大批作家作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突出成就与特点.
有一种习惯的说法,即:先秦散文、楚辞、汉赋(f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可以说,这是对古代不同时代文学突出成就与特点最高度的概括,提起其中的哪一个,马上就会使人联想起那一时代的杰出作家与作品.
下边我们把中国古代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按历史顺序作一简略介绍.
一、《诗经》与《离骚》中国最早的文学是神话故事,这一点与欧洲文学发源于神话是一样的.
但是,由于那时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极少.
到了先秦时代,即秦代以前的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文学成就的突出代表是《诗经》与《离骚》.
《诗经》是春秋时期编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该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其中,《国风》(包括周代15个诸侯国的民歌)160篇,《大雅》和《小雅》105篇,《颂》40811篇.
"风"、"雅"、"颂"本来是音乐的分类,"风"是各地的乡土乐曲,"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颂"是寺庙祭祀(sì)的乐曲.
也就是说,《诗经》中所收的诗歌,都是乐曲的歌词.
《诗经》中的诗,一般四个字为一句,称为"四言体".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风雪霏霏(fēi).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雅《采薇》)《诗经》的精华,是收在《国风》和《小雅》中的民谣,表现了当时各种各样的生活现实.
其中有对社会的不满,有对爱情、幸福的向往,关于男女爱情的内容占有较大比重.
这些诗歌,内容纯朴、健康,语言朴素、优美,表现具体、生动,而且经常用赋(fù)、比、兴的艺术手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因而,《诗经》成为中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比欧洲最早的代表性文学作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早一些.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后来的中国文学,特别是对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创作的长篇诗作.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生于贵族家庭,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很大的政治抱负.
他曾当过高官左徒,后来受到排挤、打击,被楚怀王放逐,由于极度悲愤,在湖南的汨(mì)罗江投江而死.
他写了许多诗歌,有《九歌》、《天问》、《九章》、《远游》等.
其中,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是《离骚》,全诗共373句,2490个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离",是遭遇、远离的意思,"骚"是不满、忧愤的意思.
该诗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的批判,对坏人的仇恨,反映了诗人的光辉人格和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不屈精神.
在艺术形式上,《离骚》打破了《诗经》以来"四言体"的限制,采取了比较自由的长短句形式,想像丰富、奇特,感情强烈、奔放,大量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感染力非常强.
《离骚》的出现,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骚体诗,诗中的每一句都带有"兮(xī)"字.
比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chén)!
""吾令羲(xī)和弭(mí)节兮,望崦嵫(yānz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吟咏(yínyǒn)起来,有一种特殊的节奏和情调.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它们都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二、《史记》与"建安文学"中国的汉代,赋和散文很发达,汉乐府民歌也很有名,同时还有"五言诗"91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的兴起.
其中,在历史散文中出现了一部伟大的著作,那就是是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是中国汉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他用了11年时间,完成了宏篇巨制《史记》.
《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130篇,526500字.
《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专类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是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人物的传记.
全书叙述了从中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的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纪传体文学,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本纪》、《世家》、《列传》中写到的各种人物,虽是记载历史人物,却写得像小说人物一样,非常形象、生动、逼真,对后来的散文、小说、戏剧产生了深刻影响.
汉代结束以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分裂和动荡(dàn)不安的状态,文学上出现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他们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特色.
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pì)如朝(zhāo)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诗感伤离乱,叹息时光流逝,希望建功立业,充满了慷慨悲凉的情调,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时代特色.
晋代出现的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叫陶渊明.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创造了平淡自然、远离世俗、悠闲自得的独特意境和情绪.
因而,陶渊明被称为中国第一大"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描画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情景,风格、意境与他的诗歌一样,非常有名.
三、唐诗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dǐn)盛时代,也是文学全面繁荣的时代,特别是在诗歌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诗人和作品,不计其数,现存的《全唐诗》,收录诗人名字达2200余人,诗歌近5万首.
在唐代诗歌创作中,最著名的有三大诗人,即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从小喜欢文学、旅游、剑术等,一生漫游了许多名山大川,足迹几乎遍及半个中国.
李白性格豪放,喜欢喝酒,才华杰出,42岁时,曾被推荐(jiàn)到首都长安(现西安)作官.
但他蔑(miè)视权贵,喜欢自由,所以,受到了高官贵人的打击,只当了三年官就辞职了,021中国概况继续漫游.
最后,由于落魄(pò)、穷困而死.
李白是继屈原以后中国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一生主要是旅游、作诗.
他的诗,流传至今的有900多首,反映的生活方面很广泛,有歌颂与强权抗争、坚持正义的,有揭露统治者腐败、社会黑暗的,有描绘、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等等.
因为他身处逆境,受到打击,所以,有些诗也多少反映出了他的孤独感、消极感或遁(dùn)世思想.
李白在漫游无数名山大川中,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著名诗篇,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如《蜀道难》、《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望庐山瀑(pù)布》等.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上创造性地继承、发扬了屈原的传统,从民歌语言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妙的幻想、美丽的神话等,淋漓(línlí)尽致地表现自己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创造了独特的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造诣(yì)很深,生动华美,朴素自然,音调流畅,富于变化.
从《望庐山瀑布》可见一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是中国古代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不仅对中国的诗歌创作影响巨大,在世界上也很著名.
杜甫(公元712—770年),与李白大体生活在同一时期,即唐朝从繁荣转向衰落的时期.
在导致唐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其他百姓一起逃难,曾被叛乱的军队抓虏(lǔ)过.
后来,他当了一段皇帝的谏(jiàn)官,但很快受到打击,屡(lǚ)遭贬斥(biǎnchì),全家流浪,晚年定居在成都(今成都杜甫草堂),最后,病死在外出途中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的一生,主要是遭受灾难、四处飘泊的一生.
他亲眼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化,亲身经历了人民的疾苦,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一生创作的大量诗歌,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以上的内容.
如《丽人行》、《北征》、《前出塞》、《三吏》、《三别》等.
杜甫诗歌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
他的诗多取材于亲身经历的社会生活,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政治性.
他的艺术风格,不像李白那样浪漫飘逸,而是"沉郁(yù)顿挫(cuò)".
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把个人的不幸与社会的动乱交织在一起,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时事的忧虑,感人至深.
再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贫富两极的鲜明对立,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懑(fènmèn),成为千古不朽(xiǔ)的名句.
杜甫的诗歌,主要是继承了周代民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
他的诗因为具12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有强烈的现实社会内容,所以被称为"诗史".
他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青年时代生活十分贫困,29岁中举,当了十几年朝廷官员,43岁时被贬(biǎn)为江州地方官,晚年闲居洛阳,过隐遁(yǐndùn)生活.
在唐代诗人中,他创作的诗歌数量最多,共1400多首.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yù)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
其中,价值最高、最富有现实主义特色的是讽谕诗,共170余首.
内容是愤怒揭露统治者的腐败、残暴,对人民所遭受的剥削与压迫表示极大的同情.
比如:《卖炭翁》、《杜陵叟(sǒu)》、《上阳白发人》等.
他的感伤诗中的两篇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故事曲折,感情真挚,艺术性强,也非常著名.
白居易以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掀起了一个新的诗歌运动,即: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将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影响很大,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新乐府运动".
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外,中国唐代的杰出诗人还有陈子昂、孟浩(hào)然、王维、高适、李贺、孟郊、杜牧、李商隐、司空图等.
四、宋词在唐代文学的基础上,包括诗、词、散文等,宋代文学又有新的发展,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词.
所谓词,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本来是用来配唱的歌词,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韵的位置和声调随着乐谱变化.
作为一种诗歌形式,词形成于唐代,到了宋代高度发展,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因而,人们把唐诗、宋词并称.
柳永(公元987—1053年),宋代第一个专门写词的作家.
他的词有200多首,表现了比较浓厚的市民阶层的生活与思想情绪,主要是男女相爱和离愁别绪,具有缠(chán)绵婉(wǎn)约的风格,被称为"婉约词派".
后来,发展到苏轼(shì)和辛弃疾,表现了以爱国为主的广泛生活内容和豪迈情绪,开创了"豪放词派",这两个人成了中国宋代最有名的词人.
苏轼(公元1037—1101年)生活在北宋时代,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但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
在祖国雄伟江山和历史英雄人物的激发之下,苏轼创作了许多词、诗歌和散文,著名的有《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
他在词方面的贡献:一是扩大了题材,冲破了前人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框,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他都能用词来表达,使词摆脱了仅作为乐曲歌词的状态,成为独立的新诗221中国概况体;二是改变了以前词人婉约的词风,开创了豪放的词风.
他的词,气魄宏伟,视野开阔,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使人读起来感到坦荡开朗,豪迈奔放.
例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吟咏起来,气势磅礴(pánbó),令人精神开阔,豪迈、振奋.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他参加过抗金斗争,当过地方官员,积极主张抗金,反对投降.
他的词现存600余首,大部分是抒发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情绪,充满爱国热情和壮志未酬(chóu)的忧愤,也有歌颂祖国河山、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
他的词的艺术风格与苏轼一样,具有豪放的特点,意境雄奇阔大,感情悲愤慷慨,有很大的鼓舞和激发作用.
辛词的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摸鱼儿·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南宋时期还有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叫陆游(公元1125—1210年),号放翁.
他生活在国家受到侵略,是抵抗还是讲和、投降的危机时代.
他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与辛弃疾的词一样,充满了爱国和悲愤情绪,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作品有《关山月》、《农家叹》、《书愤》、《诉衷情》等.
五、元曲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杂剧,也叫元曲.
它把歌曲、道白、动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作家写剧本,音乐伴奏,演员表演,合作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当于今天看到的戏剧.
元杂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唐宋传奇话本、说唱诸宫调、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元代,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由于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没有出路,于是,他们加强了与民间艺术的结合,努力创作市民所喜欢的杂剧.
同时,由于元代城市经济有显著发展,为适应统治阶级和市民的文化要求,在开封、大都(今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出现了许多艺人和剧场.
此外,元朝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国际和国内各民族的联系比较密切,北方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起也起了一定作用.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有80余人,有书面记载的作品约500余种.
比较著名的作家作品有:关汉卿(qīn)的《窦(dòu)娥冤(yuān)》,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杨显之的《潇湘雨》,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等等.
32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元杂剧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约公元1215—1290),他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关汉卿一生写了60多部杂剧,现保存下来的有17部.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第二、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与抗争,突出了她们的勇敢和机智;第三、歌颂历史英雄.
著名剧作有《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鲁斋(zhāi)郎》、《望江亭》、《单刀会》、《金线池》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
该剧写一个青年妇女一生不幸,3岁丧母,7岁抵债(zhài)给人家当童养媳,17岁死了丈夫,和婆婆两个人生活.
恶棍张驴儿要强迫娶她为妻,窦娥坚决不肯.
后来,张驴儿诬(wū)告窦娥婆婆毒死了他的父亲,以此威胁(xié)窦娥同意与他结婚,窦娥仍不屈服.
然而,当婆婆在法庭上面临刑罚时,窦娥为了保护婆婆,承认了张驴儿的父亲是自己药死的,因而被判了死刑.
但是,她的反抗精神并没有削弱,在刑场上,她对黑暗势力和自己所受的冤屈,发出了感天动地的诅咒(zǔzhòu)和怨恨(yuànhèn).
剧作家通过窦娥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青年妇女对强迫婚姻的不满、反抗和宁死不屈,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关汉卿的杂剧,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艺术成就很高.
表现为:一是戏剧冲突紧张、激烈;二是人物性格突出,栩(xǔ)栩如生;三是戏剧语言朴素、优美、丰富,雅俗共赏.
关汉卿以他出色的戏剧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戏剧艺术的奠基人,被称作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1958年,世界上一些国家,曾把关汉卿作为世界文学巨匠之一,纪念他的戏剧创作活动700周年.
元代戏曲的空前繁荣,使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和特点,对后来中国的戏剧、小说及整个文学艺术,发生了深远影响.
五、明清小说中国文学发展到明清时代,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作品,因而,明清时期被称为小说的时代.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较早,在晋代和南北朝时期,就有志怪小说和轶(yì)事小说,唐宋时期有传奇小说.
但真正给明清小说以直接影响的,是宋元话本小说.
明代长篇小说,据统计有100多种,最著名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ān)的《水浒(hǔ)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它们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
写的是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错综复杂421中国概况的斗争.
全书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千变万化,惊心动魄,引人入胜,充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军事、政治斗争知识.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有400多个,大多数刻画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比如张飞、关羽、刘备、诸葛亮、赵云、曹操等,已成为中国人众所周知的人物.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108名梁山起义英雄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精彩、曲折的故事,塑造了林冲、武松、李逵(kuí)、宋江、鲁智深等一个又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再现了北宋末期广阔的社会生活.
小说充满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反抗精神,对中国后来的农民起义影响很大.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mó)小说.
其主要故事是写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遇见了许多妖怪和磨难,经过惊险曲折的斗争,终于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战胜了,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小说创造了神奇丰富的幻想世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间接地反映了正义力量机智、勇敢地反对邪(xié)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小说创造的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等,在中国老幼皆知,无人不晓.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由《水浒传》的"武松杀嫂"一段演化、扩充而成.
全书以西门庆为中心,描写了封建贵族阶层的荒淫(yín)无耻,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新的高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蒲(pǔ)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zǐ)的《儒林外史》、曹雪芹(qín)的《红楼梦》.
《聊斋志异》是清代初期出现的一部优秀的短篇文言小说集,其中包含近500个短篇小说.
写的都是妖仙鬼怪故事,间接地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情节奇异生动,很有吸引力.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古典讽刺小说.
其中心是批判中国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对各种各样丑恶的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抨(pēn)击,对社会的病态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这部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讽刺,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dài)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xuē)四大家族的兴衰,特别是贾府的兴衰为中心,极其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了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内在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外强中干、由盛而衰的时代特征.
《红楼梦》写的都是日常家庭生活,但表现的社会生活画面十分广阔,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封建社会即将走向52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崩溃的一面镜子.
该部小说特别善于在细小的日常生活中揭示环境,刻画人物的心理和音容笑貌,塑造人物性格.
书中写到的人物100多个,大多数个性鲜明,其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凤姐及刘姥姥等,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小说在语言上,把俗语和文言相结合,非常准确、简练、生动.
《红楼梦》多方面地继承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又进行了巨大的发展创造,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uī)宝.
明清小说不但在中国的文学、文化史上地位重要,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很大,而且在世界文学、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少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了国外,成为世界名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一是在思想上以反帝爱国为主要内容,政治性强;二是在形式上革新,要突破旧形式、旧风格,追求通俗化.
不过,二者都不彻底,仅是从封建时代文学向现代新文学的一种过渡.
这个时期尽管也出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家作品,如"谴(qiǎn)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dǔ)之现状》,黄遵宪的诗歌,话剧从国外的传入等,但成就并不突出.
中国文学完全过渡到崭新的繁荣阶段,是在1919年"五四"文学革命以后.
第二节现代文学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伴随着政治运动与社会变革,这期间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在反帝反封建、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从而成为新民主主义文学的开端,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30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阶段.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彻底反帝反封建成为文学的主题,这使它不同于中国过去的一切文学;第二、题材大部分是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用的是白话语言,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密切了;第三、广泛深刻地反映现实社会的各种矛盾、问题和斗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组成部分;第四、文学社团、文学杂志大量出现,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成了空前自觉的社会活动;第五、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同时大量吸收了西方近代的文学成果,比如621中国概况德国的歌德,俄国的托尔斯泰、契(qì)诃夫、高尔基,法国的莫泊桑、罗曼·罗兰,挪(nuó)威的易卜生等著名作家,都对中国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
3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大体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五四"文学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这一阶段的优秀作品,主要是猛烈攻击封建制度、封建道德,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与旧传统彻底决裂的精神.
同时,提出了青年知识分子挣脱(zhēntuō)家庭束缚,争取恋爱婚姻自由,探索新的生活道路的要求.
部分作品还正面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对劳动者命运的同情,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欢迎.
这些内容,都是"五四"新文学高于过去进步文学的重要特征.
此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与作品,是鲁迅与他的小说,郭沫若与他的诗歌.
此外,还有胡适、刘半农、冰心、朱自清、闻一多等作家和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成员的创作.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左翼(yì)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在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作品的现实性、战斗性明显加强.
现实斗争,尤其是动荡着的农村中的阶级斗争,在作品中得到了较为真实的描绘.
表现抗日救亡的作品广泛出现.
一部分作家亲身经历了实际革命斗争,使创作更具有革命和乐观主义的色彩.
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有:茅盾、巴金、老舍、张天翼(yì)、艾芜(wú)的小说,鲁迅的大量杂文,曹禺的话剧,以及蒋光赤、柔石、叶紫、田汉、洪深、萧军、萧红、臧(zān)克家等左翼作家的创作.
第三阶段:1937年—1942年,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
这一阶段,民族危机、战争形势更加严峻,唤起了作家对现实的普遍关心,激起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创作激情.
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是,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宣传抵抗外敌侵略,暴露、讽刺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歌颂抗战前线和后方的新人新事.
同时,形式上也更趋(qū)于通俗活泼,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戏剧都有较大的发展,小型作品尤其活跃.
成就比较突出的有:艾青、田间的诗歌,茅盾、沙汀的小说,郭沫若、夏衍(yǎn)、田汉、陈白尘、洪深的话剧,等等.
第四阶段:1942年—1949年,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邀(yāo)请文艺工作者开了一个座谈会.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就中国的文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方针、政策.
"讲话"的精神把中国现代文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一直贯穿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40年代后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许多"人民72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文艺"创作,直接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活与革命斗争.
代表性的作品有: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zhòu)雨》,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还有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只有30年,时间长度无法与数千年的古代文学史相比.
但是,成就也是相当大的,作家作品很多,文艺社团流派活跃,文艺理论批评很有建树,值得专门研究、介绍的内容同样十分丰富.
这里重点介绍几位最著名的作家,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他们可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五大巨匠".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浙江绍兴人,姓周,名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鲁迅生长在没(mò)落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入私塾(shú)学习,读了大量书籍.
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后来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鲁迅去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hón)文学院.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想通过医学救国.
后来他认识到,更重要的是改造国民精神,于是,1906年弃医从文,搞起文学创作.
1909年,鲁迅回到中国.
1918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一举成名.
接着,他又接连不断地发表了20余篇小说.
后来,鲁迅把自己的小说合在一起,出版了《呐(nà)喊》、《彷徨(pánhuán)》两本小说集,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呐喊》收入的是鲁迅1918—1922年的14篇小说,主要写的是农民,具有独特、清新的艺术特色.
《彷徨》收入的是他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写知识分子的比较多,艺术上比《呐喊》更加成熟.
鲁迅创作的小说,都燃烧着反封建的猛烈火焰(yàn),其中最著名的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
它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通过"狂人"在精神错乱下的感觉、想法和说的话,揭露了封建制度下"人吃人"的现实.
该小说思想十分深刻,艺术上非常巧妙,具有强烈的攻击力量,社会影响很大.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一个闭塞(sè)落后的农村小镇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身体到精神都受到了严重损害的农民典型.
阿Q很穷,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经常受欺辱,却无力反抗.
但是,821中国概况他有一个自我安慰、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独特方法,叫"精神胜利"法.
比如,人家打了他,他说一声"是儿子打了老子",于是,自己似乎就胜利了.
鲁迅通过这个可怜、可笑、可悲、可叹的"小人物",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民身上存在的共同弱点,呼唤国民觉醒起来,投入革命.
这部小说艺术水平相当高,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讽刺性.
1926年,《阿Q正传》曾在法国杂志《欧洲》上刊载,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看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那时,世界上知道鲁迅的人很少,如今,鲁迅的小说已被用五十几种语言翻译介绍到三十多个国家.
鲁迅的最后10年,主要是撰(zhuàn)写杂文,共写了《三闲集》、《华盖集》、《而已集》等9本杂文集.
鲁迅的杂文包含的社会内容十分广泛,有抨(pēn)击封建思想、文化、道德的,有揭露国民党统治黑暗的,有进行文化论战的,也有剖(pōu)析各种社会问题的,等等,共约七八百篇.
他的杂文充满了独到精辟的见解,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显示出了鲁迅杰出的思想才能.
同时,还有很强的文学性,写作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精练丰富,风格尖锐泼辣(pōlà),瞿(qú)秋白形容其如匕(bǐ)首、投枪,战斗性极强,个性非常鲜明.
鲁迅的杂文和他的小说一样,同样是中国非常宝贵的文学遗产.
鲁迅知识广博,才华横溢,而且不懈(xiè)地奋斗,除了创作、研究外,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鲁迅一生的写作成果,收在共20卷的《鲁迅全集》中,已成为现代中国巨大的思想文化宝库.
由于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劳累过度,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终年56岁.
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的贡献,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郭沫若(1892—1978),是中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四川乐山县,从小喜欢诗歌,特别是屈原和唐代诗人李白、王维、孟浩然的作品.
在小学、中学时期,他就读了大量中国古典作品和外国翻译小说.
1914年1月,郭沫若到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岡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学习.
开始时学医,后因广泛接触外国文学,受印度诗人泰戈(ē)尔、德国诗人海涅(niè)、美国诗人惠(huì)特曼的影响很深,改为从事文学.
1919年的"五四"运动,激发了远在海外的郭沫若的创作激情.
同年9月,他开始发表新诗,从那时到1920年上半年,成为他的"诗歌创作爆发期",连续发表了许多诗歌,大部分收在诗集《女神》中.
该诗集的中心内容,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
诗歌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冲破了旧诗的一切束缚,92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自由、奔放,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天地,对中国新诗(自由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女神》的代表作品是《凤凰涅B231#(nièpán)》,作者在诗中借凤凰采集香木自焚(fén),在烈火中再生的神话传说,热烈地歌唱中国获得了自由、新生.
整个诗激情澎湃(pénpài),驰骋(chíchěn)想像,像火山喷发,江河奔腾,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
1923年,郭沫若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星空》,表现了他当时思想苦闷的情绪.
1928年初,郭沫若出版了第三本诗集《恢复》,反映了诗人新的奋起.
1928年2月,郭沫若遭到政府的通缉(jī),逃亡到日本,过了10年海外流亡生活.
10年中,他写了自传性作品《创造十年》、《北伐途次》等,并研究了中国古代史和金文、甲骨文.
1937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参加了抗日统一战线,再次激发起创作热情.
四十年代,他创作了《棠棣(dì)之花》、《屈原》、《虎符(fú)》、《筑》四部历史剧,主要是宣传团结起来抗击外敌侵略,在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此外,他又写了《孔雀胆》、《南冠草》两部历史剧,还写了《青铜时代》、《屈原研究》、《十批判书》等学术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还写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及其它作品.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
郭沫若的一生留下了大量著作,《郭沫若全集》共17卷.
他的诗集、剧作也被翻译介绍到了国外.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和先驱者之一.
他原名沈雁冰,茅盾是笔名,浙江省桐乡县人.
他从小就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五四"运动以后,他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开始阶段主要从事理论批评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1921年初,茅盾与其他一些作家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并负责编辑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使其成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重要阵地.
1927年,茅盾创作了小说《蚀(shí)》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的向往、幻灭、动摇和追求,真实地反映了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性格上的矛盾.
1929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虹(hón)》,后来又写了中篇小说《三人行》、《路》和《林家铺子》、《春蚕(cán)》等短篇小说.
1932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
1941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
解放以后,茅盾主要是从事文学评论工作.
他一生发表长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50余篇,散文集十多本,剧本一个,还有众多的文艺评论,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译注等.
茅盾的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子夜》.
该小说通过对031中国概况上海一个民族资本家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三十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情况,真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种种的社会矛盾,思想上、艺术上都很成功,代表了作者的才华.
茅盾的《子夜》和《春蚕》等代表性作品,被翻译成了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流传到了国外.
巴金(1904—),也是中国杰出的现代作家,四川成都人,生长在封建大家族家庭,曾到法国留过学.
巴金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走上新文学创作道路的.
他主要是写小说,主要作品有《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还有大量散文、随笔等.
巴金的长篇小说规模比较大,描写的是旧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郁(yù)闷、不满、追求、反抗,封建大家族内部的矛盾、衰退、崩溃,实际上都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写得非常细腻(nì)、逼真,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当时影响很大.
巴金现在是中国文联名誉主席.
文化大革命后,他出版了一本散文集《随想录》,是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经历和感想的真实记录.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是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
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写北京市民生活,语言幽默,充满了"京味儿".
他的作品非常多,代表性作品有小说《骆驼(luòtuo)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
老舍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位作家,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到严重迫害,自杀而死.
以上介绍的"五大巨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此外,还有许多优秀作家、作品,有的前边已经提到,如想详细了解,可阅读《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三节当代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续,但它的主调变了,现代文学的主调是反帝反封建,当代文学的主调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然而,二者关系十分密切,谈当代文学离不开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至今40多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绩如下: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共17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国家结束了过去长期分裂、13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战争、混乱的局面,出现了统一、团结、安定的好形势.
政府加强了对文艺工作的统一领导,作家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文学艺术家组织"文联"(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作协"(作家协会)等普遍建立.
对刚刚过去的峥嵘(zhēnrón)岁月的回顾,沸腾(fèitén)的新生活,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于是,在新的条件下,文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特别是五十年代,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电影都获得了丰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很有影响的作品.
这一时期,政府的文艺方针、政策基本是正确的,后期虽出现了一些偏差,但尚未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第二个时期: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
这10年是中国的内乱时期,国家遭受了多方面的灾难性破坏,文学艺术界遭受的破坏特别严重.
几乎所有的著名作家、作品都受到了批判,大多数作家受到了严重打击、迫害,一些人甚至丧失了生命,文学创作一片荒芜(wú).
文革后期,虽然出现了一点儿小说、诗歌、电影,但是,由于受政治和错误文艺理论的影响,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感和艺术的力量.
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衰落、萧条、危机时期,人民的文艺生活十分单调、枯燥.
第三个时期:1976年打倒"四人帮"以后的近十几年,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复苏和重新振兴、繁荣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的作家、作品恢复了名誉,错误的文艺理论、文艺政策得到了纠正,文学创作重新获得了解放与自由,迅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形势.
开始时写文化大革命苦难的作品比较多,被称为"伤痕(hén)文学",后来发展到"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
起初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短篇小说、话剧方面,很快就发展到了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等领域.
好作品、新作家不断涌现,文学杂志如雨后春笋(sǔn),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队伍基本由四代人组成.
第一代是"五四"和"左联"时期的作家,如巴金、茅盾、老舍、田汉、夏衍、冰心、丁玲、曹禺等.
他们现都已八九十岁,有的已去世.
第二代是四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成名的作家.
如赵树理、周立波、康濯(zhuó)、梁斌(bīn)、孙犁、柳青等.
第三代是五六十年代成名的作家,如杨沫(mò)、吴强、曲波、冯德英、李英儒、陈登科、鲁彦周、王汶石、茹志鹃、李准、浩然等.
这两代作家现已六七十岁,他们大部分人主要写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也有的着重表现解放后的新生活.
第四代是粉碎"四人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的中青年作家,如王蒙、高晓声、刘绍棠、张洁、刘心武、谌(chén)容、蒋子龙、冯骥才、张一弓、贾平凹(āo)、张贤(xián)亮、张承志、张辛欣、古华、张抗抗、苏童、刘恒(hén)、王安忆、王朔等.
他们中有些人是五十年代受到打击,文革后复出的231中国概况中年作家,有些人是文革中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他们的写作重点是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生活.
还有些是毕业于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更侧重于从新的角度表现现代生活.
中国当代文学反映的生活面非常广阔,从历史到现实,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国外,从政治斗争到日常生活,从革命战争到男女爱情……其中出现了不少文学流派,比如山西作家群、河北作家群、广东作家群、湖南作家群、北京作家群,乡土派、黄土派、知青派、军事文学派等.
文学流派不同,艺术风格不一样,带来了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
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有哪些著名作家和作品呢这里列举一些:长篇小说方面:姚雪垠(yín)的《李自成》、欧阳山的《三家巷(xiàn)》、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冯德英的《苦菜花》、罗广斌(bīn)和杨益言的《红岩》、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玛拉沁(qìn)夫的《茫茫的草原》、古华的《芙蓉镇》、戴厚英的《人啊,人》、周克芹(qín)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叶辛的《蹉跎(cuōtuó)岁月》等等.
中篇小说方面:谌容的《人到中年》、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路遥的《人生》、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等等.
短篇小说方面:赵树理、马烽、王汶石等的农村小说,高晓声等的文革后农村小说,刘心武、陈建功等的北京市民小说,宗璞、张洁、王安忆的女性小说,梁晓声、张抗抗、张承志等的知青小说,贾平凹的散文小说等等.
诗歌方面比较有名的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闻捷、公刘、白桦、李季、蔡其矫、李瑛、北岛、顾城、杨炼、舒婷等.
散文方面有名的作家有:刘白羽、秦牧、杨朔、碧(bì)野、何为、袁鹰(yīn)、巴金、叶文玲等.
目前,中国当代文学正在继续发展,文学杂志数不胜数,新人新作层出不穷.
我们相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定也会像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那样,出现一些世代流传的伟大作家与作品.
思考题:①简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杰出成就.
②请举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一些作家与作品.
③说出中国现代文学五大文学巨匠的简要情况.
④请介绍一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331第十章中国的文学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艺术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雕塑、建筑、杂技等.
每个国家的艺术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中国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史,各类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形成了浓郁(nónyù)的民族特色.
第一节书法·绘画一、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伴随着汉字的出现而诞生,起初为中国所独有,后来随着汉字传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其它国家与地区.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但为本国人所喜爱,而且受到了世界上许多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
世界上的文字种类繁多,为什么独有汉字的书写成了一门艺术呢这与汉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世界其它文字,如英文、德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印地文等,都是表音文字,书面语是由数量有限的几十个字母拼成的,笔画简单,书写单调,字形变化小,缺乏艺术欣赏价值.
而汉字是象形方块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字数多,字形变化大,同样的汉字,可以写出不同的字体,构成不同的形象,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具有其它文字所没有的审美价值.
而且,采用什么方法写,写出什么样的字体,造成什么样的美感,其中包含着许多技巧.
学习、钻研、掌握这些技巧,书写出独具风格、值得人们欣赏的字体,这就成了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除了欣赏、审美价值以外,还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比如题字、写碑文、牌匾(biǎn)、书刊名、装饰厅室等,都离不开书法.
书法还可以同诗文、绘画、篆(zhuàn)刻、建筑等其它艺术形式结合,产生综合性的艺术效果.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它有些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只要追溯(sù)一下汉字的历史就清楚了,因为汉字的历史也就是书法艺术的历史.
中国汉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kǎi)书、行书.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字体也正是这几类.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文字早在5000年前就产生了,那时,只是一些简单的431象形符号.
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
因为那些文字是刻在龟(uī)甲或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子在硬骨上刻出来的,因而,它的笔画又细又硬,字形又瘦又长,字的大小也不一样,给人的感觉挺硬而古朴,这就是中国最初的书法.
与甲骨文同期,特别是进入周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使用条件的不同,汉字的字体发生了变化.
这时候的文字主要是铸在青铜器上,那时称铜为"金",所以叫"金文".
青铜器钟与鼎居多,因而又叫"钟鼎文".
金文的字体与甲骨文接近,但笔画比甲骨文粗壮,线条比甲骨文流畅,字体的结构、大小也开始注意匀称整齐,表现出的风格是庄严而敦(dūn)厚,已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性.
如今,从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有代表性的"金文",是西周时代的《毛公鼎》、《盂鼎》、《散氏盘》等.
春秋时期,文字开始写在货币、竹简、绵帛、漆(qī)器上,汉字字体又有了新的变化.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各霸一方,使汉字的字体出现了地区差别.
后来把齐、楚、燕、韩、赵、魏等国的文字叫作"六国古文",而把自成体系的秦国文字叫做"大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废止六国古文,同时以大篆为基础,加以整理、简化,形成小篆,用小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
小篆比较容易辨(biàn)认和书写,而且规范化、定型化了.
轮廓由原来的长短大小不齐,变成了基本整齐的长方型,笔画由原来的粗细不等,变成了均匀、圆转的线条,结构部件由原来的自由安排,变得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
定型化了的小篆,标志着汉字进入了比较成熟的时期.
如今,包括小篆在内,中国的古文字已基本丧失了实用功能.
但是,作为一种书法艺术,仍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在艺术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大篆、小篆通称为"篆书",在印章篆刻中颇(pō)为流行.
小篆虽然进步多了,但书写起来仍有不便之处.
秦代刑罚严酷,徒隶(罪犯)很多.
在办理有关徒隶事务的文书时,往往写得简单草率,于是形成了一种新字体"隶书".
秦朝灭亡后,隶书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到西汉中期,终于取代小篆的地位,成为社会通行的正式字体.
后来规范化的隶书与小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将小篆不规则的曲线和圆转的线条,变成了平直方正的笔画;第二、笔画除横、竖(shù)、点及弯转之外,增加了撇(piě)、捺(nà),特别是横笔,呈现出了"蚕头雁尾"的笔势;第三、结构上下紧密,左右舒展,笔锋有圆有方,笔画有粗有细,富于变化.
隶书字体的整个轮廓呈扁形,给人以端庄、安稳的感觉.
隶书的书写方法,不但更加规范、方便、实用,而且给人带来了新的艺术感受.
53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就在隶书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新的汉字书写方法,即"草书".
草书是隶书的潦(liáo)草写法,其特点是写得潦草、快速,笔画与笔画勾连,字与字勾连,字的形状高度简化,有时甚至只有个大概轮廓.
由于草书太潦草,随意性比较强,难以辨认,所以,一般仅作为书法艺术来欣赏,实用价值没有其它字体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隶书的基础上,又有一种新的字体发展起来,这就是"楷书".
在字的形体结构方面,楷书和隶书差不多,但是,楷书把隶书笔画的写法改变了.
主要表现在:横笔的末端不再向上挑(tiǎo),而是收锋;点笔由长形变成了圆状;撇笔的方向改为斜向下,出尖锋;勾笔不用拐(uǎi)弯,成为硬勾.
更重要的是,整个字体的形态由隶书的扁形变成了方形,从而第一次使中国的汉字变成了方块字.
发展到隋唐时期,楷书字体基本成熟.
定型之后的楷书,笔画精致,结构严谨,工整清楚,成为最主要的字体.
晋代还出现了另外一种书法,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被称为"行书".
行书既不像楷书那样工整,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它的优点是,比楷书随便,可以写得比较快,但又不是快得潦草难认,既美观大方,又方便实用,因而成了人们日常最喜欢使用的字体.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过程,是中国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也是中国书法各种字体的形成过程.
历史表明,中国书法艺术的五种基本字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隋唐时期就已定型,尔后,尽管有千变万化,不断出现新的创作,但基本字形始终没有脱离上述五种类型,也就是说,再也没有出现新的字体.
然而,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仅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字体.
实际情况是,即使是同样的字体,不同的人来写,由于每个人的个性、气质、爱好、趣味、修养、功底、追求等种种不同,写出的字也会各有特点,决不会一样.
这就好比人的长相,虽然鼻子、眼、嘴、耳朵大体一样,但具体长相千差万别,没有完全一样的.
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层出不穷,流派很多,风格各异,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浩若烟海,千姿百态,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杰出书法家主要有:晋代的王羲(xī)之、王献之父子,唐代的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xún),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元代的赵孟FDE2#(fǔ),明代的董其昌、张瑞图,清代的郑板桥、吴昌硕(shuò),等等.
这些书法大师对后人影响极大,他们的作品早已成了稀世珍宝.
如果想要欣赏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除了著名书法家的字帖和名胜古迹上的题字之外,中国的三大碑林———孔庙碑林、西安碑林、昭陵碑林,是最应该去看的地方,那里集中了数量庞大的石碑,石刻碑文书法之精湛,内容之丰富,简直就是中国古631中国概况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古代中国长盛不衰,在近现代中国仍人才辈出,新中国建立以来,更呈现出了一片繁荣.
在政府的支持下,全国各地成立了书法协会和书画社,经常举办书法展览、书法艺术研讨、书法培训以及书法国际交流等活动,为书法艺术的继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老、中、青年书法家都很活跃.
目前,全国书法协会有会员3800多人,著名的书法家有:赵朴初、刘海粟(sù)、陈叔亮、启功、沈鹏、沙孟海、周而复、尹瘦石、王学仲、方去疾、黄苗子、张旭(xù)等.
二、绘画中国的绘画艺术,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中国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画花纹或简单的动物、植物图案,那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绘画艺术.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绘画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土于战国楚墓中的帛画《龙凤人物图》、《御龙人物图》,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标志着中国的早期绘画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其中汉代的帛画和壁画尤为突出.
例如: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和壁画中的神话传说,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豪华生活及希望死后升天的主题,形象十分生动,精彩动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宗教艺术大大发展,在岩壁上凿(záo)石窟(kū),雕刻佛像,绘制壁画,成为时代风气.
其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始,凿刻了上千年,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
5万多平方米.
这些壁画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画风,在吸收、融合外来艺术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除了佛寺与石窟壁画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很有文化修养的士人画家.
如顾恺(kǎi)之、曹不兴、戴逵(kuí)、陆探微、卫协等.
并且,还出现了最早的画论———谢赫(hè)的《古画品录》,标志着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隋唐至宋代,中国的绘画艺术达到了鼎盛.
唐画虽仍以壁画占主要地位,但佛教题材绘画明显出现了向世俗画发展的趋向,天女、菩(pú)萨等被画得和人间美女一样.
在人物画高度繁荣的同时,山水花鸟画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如隋代展子虔(qián)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五代两宋时期,人物画仍有发展,山水花鸟画更加完美,而且产生了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那样杰出的长卷社会风俗画,形象、细腻(nì)、逼真地描绘出了北宋首都开封的繁华热闹景象.
从隋至宋,最著名的画家有:展子虔、阎(yán)立73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本、尉(yù)迟乙僧、吴道子、李思训、王维、张萱、周B852#、张择端、董源、范宽、刘松年、马远、赵昌等.
元朝时期,山水花鸟画成就突出.
以黄公望、王蒙、倪瓒(nízàn)、吴镇四人为代表的山水画家,人称"元四家".
他们创作的山水画,纯用水墨画成,不施任何色彩,追求笔墨情趣,讲究以诗入画,平淡自然,抒情写意,开创了新的山水画风格,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绘画基本继承、发展了元代山水花鸟画的传统,同时,受新的时代影响,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
比如,明代有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qiú)英为代表的苏州"吴门画派",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派,以边景昭、吕纪为代表的工笔花鸟画派.
清代有弘仁、髡(kūn)残、石涛、朱耷(dā)"四大画僧",有以郑板桥、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任伯年、吴昌硕为代表的上海画派,等等.
进入近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传统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
同时,西洋的油画、版画、漫画以及连环画、年画也发展了起来,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最著名的画家有: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黄宾虹(hón)、李苦禅(chán)、李可染、王雪涛、刘海粟、关山月、叶浅予、石鲁等.
回顾中国绘画艺术史,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画的种类做这样的划分: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技法上,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
工笔画是指描绘工整、着色精细的画.
写意画是指用简练粗放的笔墨,勾描出物体的形象,重在抒发作者意境的画.
若从整体上将中国传统画与西洋传统画比较,中国传统画明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突出线条.
中国传统画从一开始,就是靠线条来描绘出形象的.
直到后来,很少有不是靠线条描画出来的作品.
可以说,中国传统画基本是线条艺术.
而西洋传统的油画和水彩画,形象的表现主要是靠色彩层次的明暗,甚至可以完全看不见线条.
正因为如此,西洋画特别强调色彩的涂抹(túmǒ)、搭配,而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的运用———"笔墨技法".
第二、重在神似.
南朝时,中国第一个画论家谢赫提出了"绘画六法".
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表现物象的气韵与生命;第二条是要求用笔时要有内在的骨力;第三条才是描画对象的准确.
也就是说,他把"神似"放在了首位,而把"形似"放在了次要位置.
谢赫的绘画理论,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法则.
比如画人物画,并不单纯画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貌刻画出人物的神情、性格,使人物更富有内涵(hán),更传神.
而西洋的传统绘画,追求的是人物或景物在构图上光与色的变化,白天黑夜以及室内外等的时空效果,更富有立体感和写实性.
831中国概况第三、诗、书、画结合.
在西方,诗和画虽然也是姊(zǐ)妹艺术,但是,即使画本身非常富有诗意,也极少在画上题诗.
原因在于,西方在诗和画之间,没有书法这样一种起协调作用的媒介物.
中国的书法本身就含有艺术美,所以,经常用书法在画中配诗,使诗、书、画结合,产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效果,比单纯的画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绘画艺术虽然中西方都有,但风格、画法确实不同.
通过对中国绘画艺术史和中西方绘画特点的了解,可以加深对中国绘画这一文化品种的认识,促进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音乐·舞蹈一、音乐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民歌、舞曲、说唱、戏曲、器乐.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同样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中国在约五千年以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开始产生了歌舞和歌曲.
到商周时代,已有了比较发达的音乐文化,西周时期有记载的乐器达70多种.
1978年5月,在湖北随县发掘了一座战国初期的墓,墓中有一个完整的钟鼓乐队,珍贵乐器达124件.
特别是其中有一套青铜铸的编钟,有乐钟65枚,钟架长10.
79米,高2.
67米.
编钟大小不同,可以发出12个音调,音域跨五个八度,奏出的音乐优美动听.
这套编钟,说明古代中国的乐器制造,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另外,《诗经》中的"风"、"雅"、"颂",其实都是周代曲词,其配乐有宫廷和祭祀用的,也有民歌音乐,说明当时中国的音乐已相当流行.
周代至汉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的机构,对保存和发展音乐起了重要作用.
战国时代,中国还出现了一部最早的系统论述音乐的著作———公孙尼子的《乐记》.
唐代是中国歌舞艺术最繁荣的时期.
那时,国内各民族音乐交流频(pín)繁,日本、印度、朝鲜、东南亚等地的音乐,也不断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
无论是民间音乐还是宫廷音乐,都很兴盛,仅见于文献记载的乐曲名称,就有数百种之多.
例如,著名的大曲《霓裳(níchán)羽衣曲》(乐谱已散失,只有片段),曲体庞大,结构复杂,声、乐、舞结合,代表了当时宫廷音乐极高的艺术成就.
宋元时期,作为城市贸易中心的"瓦舍"、"勾栏",成为民间杂乐艺人集中93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的场所,为发展市民阶层的通俗音乐艺术,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因此,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和以说唱故事人物为特点的表演艺术发展迅速,艺人们创造了许多市民喜好的说唱曲种.
同时,更有一些专业艺人和艺术团体,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把表演故事、人物和说唱、歌舞、乐器结合起来,把新的艺术品种杂剧推向了繁荣,从而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发展.
这个时期,由于填词唱曲风靡(mǐ)一时,也促进了戏曲演唱艺术的发展.
南宋婉约派词人兼音乐家姜夔(kuí)在创作词曲音乐的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代表着宋词音乐基本特色的难得作品.
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崛起,带来了器乐艺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乐器形成了由胡琴、笛(dí)子、琴、笙(shēn)、箫、琵琶、锣鼓等构成的吹、拉、弹(tán)、打四大类的格局,并促进了小型音乐合奏的兴盛和独奏艺术的提高.
明清时期,在原来的基础上,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兴起,特别是艺术歌曲、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促进了民间(包括少数民族)歌舞和器乐合奏的繁荣.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传统音乐继续发展,但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民歌、说唱、戏曲、器乐、歌舞等音乐形式,比明清时期更趋大众化.
繁多的新乐种、新曲种、新剧种相继兴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各地流传和发展,中国音乐界呈现出了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
与此同时,西洋乐器和音乐也大量进入中国,如铜管、钢琴、提琴、小号、交响乐、和声学,与中国的二胡、笛子、琴、笙、箫、琵琶、锣鼓等乐器及音乐交相呼应,扩大了中国的音乐领域和中国人的视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音乐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在音乐创作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在音乐表演方面,普遍建立了歌唱团、歌舞团、管弦(xián)乐队、民族乐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
除了专业音乐团体外,群众性的音乐活动也十分活跃.
在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教育方面,过去几乎是一片空白,此时却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音乐学校,并出版了音乐杂志.
此外,还不断扩大了与国外音乐界的交流.
以上这些,显示了新中国音乐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中国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舞蹈舞蹈需音乐伴奏,二者密切相连.
舞蹈与音乐一样,同样起源于人类的劳动.
开始时,它仅是人们对劳动动作和动物动作的简单模仿,后来才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活动.
041中国概况中国的舞蹈艺术,在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基本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民间舞蹈,由劳动群众创作、表演,以自我娱乐为主,风格粗朴、刚健、风趣;另一类是专业舞蹈,由专门人员创作、表演,风格严整、精美、典雅,更富有艺术欣赏价值,专供贵族祭祀和享乐之用.
夏商时期,供贵族祭祀用的舞蹈称作"巫(wū)舞",供贵族享乐的舞蹈称作"乐舞".
西周初年,统治阶级将前代遗留的乐舞加以集中、整理,建立了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
一方面,提高了音乐舞蹈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了音乐舞蹈的教化功能.
当时的宫廷雅乐,分为"文舞"和"武舞"两种,"文舞"着重表现君王以德服天下,"武舞"主要显示国家武力强盛.
其目的,除了供统治阶级享乐外,主要是为了宣传当时的"礼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尊严.
春秋战国时代,旧的礼乐制度逐渐丧失了对新兴势力的控制作用,同时,雅乐的内容和形式也日趋僵(jiān)化,不能满足贵族们享乐的需要,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宫廷雅乐衰落了,但当时的民间歌舞,却由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终于被引进宫廷和贵族生活中,替代雅乐的地位成了中国舞蹈艺术的主流.
秦汉以后,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基本是以宋代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期.
宋代以前,舞蹈是表演艺术的主要形式.
观赏舞蹈,不仅是统治阶级精神享受的重要方面,而且成了整个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所以,歌舞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在汉代和唐代出现了两个高峰.
汉代时,不仅政府设有专门的音乐舞蹈机构———乐府,贵族豪门也养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
上至皇帝官僚,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好歌舞,歌舞之风遍及全国.
当时,比较流行的舞蹈主要有袖舞、巾舞、鼓舞、剑舞、扇舞等.
其表演精彩,花样繁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表现力.
可以说,流传至今的中国舞蹈的民族特色,在汉代已初步形成,现在中国传统舞蹈的各种样式、题材,都可以直接间接地从汉代找到来源.
汉代舞蹈高峰的出现,把中国古代舞蹈艺术推向了成熟,为后来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继黄河流域之后,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也发达起来,从而带来了乐舞文化的扩大.
南方地区,主要是继承了汉魏时的乐舞,并采集、吸收了民间乐舞,有所发展,出现了"雅舞"和"杂舞".
雅舞用于祭祀,杂舞用于宴会.
比如,著名的宫廷乐舞《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等,就是由民间舞蹈发展而来的.
北方地区,由于各少数民族及印度乐舞的传入,出现了中国传统舞蹈与外来舞蹈的大交流、大汇合,更加重视追求舞蹈的技巧和艺术性、形式美.
这些,都为后来隋唐时期中国舞蹈艺术新高峰的出现准备了重要条件.
唐代舞蹈是中国舞蹈史上的最高峰.
主要体现在:第一、礼仪乐舞达到了14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相当高的水平,其代表是宫廷礼仪乐舞《十部乐》的出现.
《十部乐》包括《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zhú)乐》、《高丽乐》、《龟兹(qiūcí)乐》、《安国乐》、《疏勒(lè)乐》、《康国乐》、《高昌乐》.
它是在隋朝《七部乐》、《九部乐》的基础上完成的,集中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及域外的乐舞,并将各种乐舞的名称、化妆、曲名、乐曲等规范化.
《十部乐》的表演,场面宏伟,气氛庄严,壮丽辉煌,充满了多民族色彩,具有鲜明的礼仪性,主要是在外交、庆典、宴会等场合表演.
《十部乐》不仅代表了唐代礼仪乐舞的最高水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各民族乐舞的交流与融合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二、表演性舞蹈技艺精湛,丰富多彩.
唐朝的《十部乐》虽然水准很高,但毕竟是礼仪乐舞,多少显得有些死板.
因此,为了满足单纯欣赏、娱乐的需要,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出现了许多技艺很高,风格多样,颇具艺术感染力的表演性舞蹈.
这些舞蹈,按风格特色可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
"健舞"动作矫(jiǎo)健,节奏明快,"软舞"柔软优美,节奏舒缓.
"健舞"中,最著名的是从西域传进的《胡旋舞》、《胡腾舞》、《拓(tuò)枝舞》,还有《剑器舞》等.
比如《胡旋舞》,舞起来以后,犹如旋风一般,左右旋转,自由奔放,刚健流畅,优美动人,曾使皇帝和朝廷上下着迷,人人都跳胡旋舞.
"软舞"中,影响最大的是《绿腰》和《春莺(yīn)转》,表演者都是女子,舞姿轻盈(yín),体态柔美,舒缓飘逸,给人的是另一种风格的艺术享受.
第三、"大曲"———乐曲、歌唱、舞蹈三结合大型乐舞的创作.
大曲由"散序"、"中序"、"舞遍"(也叫"破")三部分组成,内容丰富,规模庞大,曲、唱、舞互相交替,有机结合,颇有艺术力量,在当时宫廷乐舞中颇为流行.
唐代大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霓裳羽衣舞》,曲调由唐明皇创作,其中独舞由杨贵妃表演.
舞蹈采用了传统的优美舞法,同时,融汇了西域舞蹈中精彩的旋转技巧.
加之美妙的音乐,逼真地再现了飘渺(piāomiǎo)的天仙境界,塑造了美丽动人的仙女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而成为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的杰作.
总而言之,唐代舞蹈集中了古今中外之大成,样式繁多,艺术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宋代是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的转折点.
宋之前,歌舞占据中国表演艺术的首位.
自宋以后,由于戏曲、说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兴起,特别是元代戏曲的繁荣,使歌舞地位遇到了挑战.
于是,舞蹈作为独立的艺术走向衰落,很少再有什么较大的创新.
但是,作为艺术园地里的品种之一,舞蹈艺术仍有其独特的欣赏价值,一直在继续流传与发展,直至近代和今天.
其中,尤其是汉族的民间舞蹈和少数民族舞蹈,由于直接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与创造,所以,始终异常活跃,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舞蹈艺术开始传入中国,比如芭蕾舞.
新中国建241中国概况立以后,舞蹈艺术事业受到国家的重视,成立了许多舞蹈艺术团体及研究机构,建立了舞蹈艺术学校,扶植、培养了大批舞蹈艺术人才.
中国的舞蹈艺术家和其他舞蹈工作者,通过发掘、研究、整理、改编本国的古典舞蹈、民间舞蹈、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表演了大批既丰富多彩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舞蹈.
同时,也上演了不少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舞蹈.
比如,中央民族歌舞团专门表演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国芭蕾舞团专门表演西方芭蕾舞,东方歌舞团专门表演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民族歌舞.
此外,中国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世界舞蹈界的交流.
新中国的舞蹈艺术与过去相比,事业、队伍扩大了,视野、题材、内容更广阔了,风格、样式、技巧更丰富了.
目前在中国,正式加入舞蹈家协会的会员有两千余人,另外,还有大量业余舞蹈活动积极分子.
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的舞蹈艺术在继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
第三节戏剧·电影一、戏剧中国的戏剧艺术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戏曲,另一类是现代剧.
传统戏曲主要是各种古装地方戏;现代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
中国的戏曲艺术源于秦汉时代的俳(pái)优.
到唐代,形成为参军戏.
到宋代,参军戏也叫杂剧.
13世纪的元代,已经相当成熟,以关汉卿的创作为代表,出现了一大批杰作.
后来,不断发展、丰富,品种越来越多.
至今,全国各地的传统戏曲达300余种.
如:京剧、评剧、豫(yù)剧、河北梆(bān)子、越剧、秦腔、昆曲、川剧、徽剧、粤(yuè)剧.
中国的传统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
它不像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那样,说、唱、舞截(jié)然分开,而是把音乐、说话、演唱、舞蹈、杂技、武术等结合在一起.
因此,当一个戏曲演员十分不易,需要多方面的才能,选拔非常严格,从小就要开始培养.
在表演方法上,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特点是虚拟性.
也就是说,凡在舞台上难以表现的生活事物,在传统戏曲中都是用虚拟方法表现出来的.
比如,用手势、身段、步法,虚拟出门、进门、上楼、下楼,以至登山、入水等动作,用一根装饰美丽的"马鞭"象征着骑马,用两面画上车轮的旗子代替乘车,演员在台上转一圈表示走了很长路程,等等.
通过虚拟性的表演,观众可以理解剧情和剧中人物的行动,而剧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34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要靠观众从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所产生的联想来补充.
了解表演方法上的虚拟性,是看懂中国传统戏曲应具备的常识.
中国传统戏曲种类繁多,似乎令人眼花缭(liáo)乱.
实际上,从表演方法到服装、化妆、道具,大同小异.
那么,各种传统戏曲的区别在哪里呢主要在于:第一、说话和演唱的语音语调不同,各用自己的地方音调;第二、唱腔和音乐伴奏不一样,各有自己的特点.
这样,就形成了地方戏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欣赏起来,各有各的趣味.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
实际上,京剧也是一种地方戏,它是在吸收其它地方戏的基础上形成的.
之所以称为京剧,并成为最有代表性的剧种,是因为它18世纪末形成于清代的京城———北京.
经过数代戏曲家近200年的努力,京剧在唱腔、舞蹈、武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
加上它的说、唱接近于普通话,比较容易听懂,所以,拥有的观众比一般地方戏多,流传的区域广,在全国的影响最大.
京剧的音乐伴奏,主要是管弦乐和打击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打击乐有锣鼓、红木、拍板,管弦乐器主要是京胡、二胡,加上弹(tán)拨乐器月琴、琵琶、弦子,以及吹奏乐器唢呐(suǒnà)、笛子等.
鼓手是乐队的指挥,他用两个竹制的小槌(chuí),配合演员的演唱、动作,在鼓上打出抑(yì)扬顿挫(cuò)、轻重缓急的鼓点儿来,控制着整个乐队的节奏和气氛.
京剧的伴奏清脆响亮,唱腔或高亢(kàn)激越,或婉转悠扬,武打精彩紧张,形成了一种既奔放又细腻(nì)的独特艺术风格.
京剧有着细致的角(jué)色分工.
女角统称为"旦",又细分为"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
男角统称为"生",又细分为"小生"、"老生"、"武生"等.
滑稽(jī)的人物,脸上画一块白色图案,称"小丑".
正直豪爽或凶猛奸诈(zhà)的人物,脸上画的是彩色图案,即"脸谱",分别称为"净"、"花脸".
按剧中人物身分、年龄的不同,还有更细致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角色,在服装、化妆、表演上,有不同的规定,是明显夸张和程式化的.
京剧的服装,大致采用的是明代服装的样式.
颜色大红大绿,黄白黑蓝,色泽鲜明,对比强烈.
衣服上的图案,用金银五色彩线精工绣成,富丽堂皇,鲜艳夺目.
男女角色中的帽子、头饰,尤其是"旦角"的头冠(uān),更是辉煌灿烂,光芒四射.
同时,与其相对称,也有的剧中人物衣着比较朴素、淡雅.
京剧的道具都是依据实际生活用具,加以提炼、装饰、美化了的.
例如武器、桌椅、床帐、灯盏(zhǎn)、酒杯、盘子、碗、筷子等,每件大小道具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所以,出现在观众面前的京剧舞台,简直就是一个色彩斑斓(bānlán)、琳琅(línlán)满目的神话世界,令人赏心悦目.
441中国概况京剧的传统剧目,保留下来的有千余种,继续在舞台上流传的有二三百种.
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有《空城计》、《群英会》、《打渔杀家》、《三岔(chà)口》、《闹天宫》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加强了戏曲的改革工作,整理、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同时,创作了不少新的历史剧和现代京剧.
优秀的剧目有《白蛇传》、《秦香莲》、《海瑞罢(bà)官》、《海瑞上书》、《谢瑶环》等.
当代中国,最有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团体是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
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有梅兰芳、程砚(yàn)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和周信芳、马连良、谭鑫(xīn)培、盖叫天等.
除了京剧以外,其它地方戏也有许多保留、改编或新创作的优秀剧目,有许多知名的剧团和演员.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也兴起了话剧、歌剧、舞剧,其中话剧最为流行.
三四十年代,一些进步文艺工作者,曾创作出一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的话剧.
如《上海屋檐(yán)下》、《雷雨》、《日出》、《屈原》、《棠棣(dì)之花》、《虎符》、《丽人行》、《名优之死》、《法西斯细菌》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话剧又有新的发展,创作、上演了大批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社会主义现实题材及历史题材的优秀剧目.
如《红色风暴》、《龙须沟》、《西安事变》、《关汉卿》、《茶馆》、《武则天》等.
一些优秀的话剧,不但在国内演出,还被搬上了国外舞台.
目前,中国高等戏剧院校有三所: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曲学院.
中等戏曲学校有八所.
还有戏曲研究所、话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二、电影电影是一种在近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艺术.
它出现在世界上还不到一百年,在中国的历史更短一些.
但是,电影艺术却是最有影响力、成长最快的艺术,在中国也是如此.
今天中国的电影有十几亿观众,并且已打入国际市场,在世界影坛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片,是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今琉璃厂附近)拍摄的古代戏曲片《定军山》.
中国的第一部故事影片,是1913年由郑正秋编导的无声影片《难夫难妻》.
中国最早的电影企业,是1918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
尔后,各种电影公司纷纷成立,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发展起来.
中国一二十年代的早期电影,艺术上幼稚(zhì),技术上落后,主要是伦理片、言情片、武侠(xiá)神怪片、侦探冒险片、滑稽(huájī)逗闹片.
另外还有风光片、古装片、时事片、黑幕片等.
大多数影片充满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色彩.
当时,只有几个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少量比较好的影片.
那54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就是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上海一妇人》,洪深编导的《冯大少爷》、《爱情与黄金》,田汉编导的《到民间去》等.
到了三四十年代,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电影虽然经受了种种困难,但是,终于端正了方向,开始一步步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曾出现了几次电影创作高潮,涌现出一批优秀影片和优秀的电影编剧、导演、演员.
当时比较著名的电影有:夏衍的《春蚕》,田汉的《三个摩登女性》、《丽人行》,蔡楚生的《渔光曲》,洪深的《劫(jié)后桃花》,袁牧之的《都市风光》、《马路天使》,沈西苓(lín)的《船家女》、《十字街头》,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阳翰(hàn)笙的《三毛流浪记》,陈白尘的《乌鸦与麻雀》等.
这些电影,无论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成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电影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文化大革命前17年,仅故事片就生产了650部,涌现出大批优秀或比较优秀的电影.
如:《白毛女》、《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董存瑞》、《青春之歌》、《林则徐》、《五朵金花》、《李双双》、《舞台姐妹》、《甲午风云》等.
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电影事业同样遭到了摧(cuī)残,几乎走进了死胡同.
结束十年政治动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中国电影很快复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
主要表现在:第一、创作思想解放了.
不但继承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优良传统,而且广泛吸收了国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形式、技术、技巧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
第二、反映的题材、内容范围扩大了,冲破了许多禁区,越来越多样化.
第三、除了老导演、老演员外,才华横溢的中青年导演、演员不断涌现.
第四、创作出了大量优秀影片,中国电影已登上世界影坛.
比如,导演张艺谋,先后拍摄的影片《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都在国内外的电影大赛中获奖,颇有影响.
此外,这些年的优秀影片还有:《牧马人》、《城南旧事》、《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离开雷锋的日子》、《红河谷》、《鸦片战争》等.
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迅速普及,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电视剧成了迅速崛(jué)起的艺术品种.
1992年全国播放的电视剧,达到5000余部.
影响比较大的优秀电视连续剧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四世同堂》、《围城》、《新生》、《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外来妹》、《北京人在纽约》等.
电视剧与电影属于同类艺术,电视剧可以说是电影的延长和放映场所的变更.
但是,电视剧在情节容量和放映时间上,比电影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一、两集,也可以十几集、几十集,甚至上百集.
并且,在家里就可641中国概况以看,不必去电影院,非常方便.
电视剧的繁荣,扩大了电影艺术的天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同时,也成了电影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给电影事业带来了危机.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电影正通过更大的进步与创新,争取比较多的观众.
目前,中国有各类电影制片厂20多个,电视创作中心各省市都有,每年生产100多部电影故事片和数千部电视剧.
为了推动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有关部门定期举办优秀电影和电视片的评奖活动.
中国专门培养电影人才的高等学府是北京电影学院.
该校成立40年来,已为电影界培养出了大批人才,被称为"中国电影艺术家的摇篮".
中国除国产电影外,还通过文化交流,有计划地引进和译制了大量外国影片和电视片.
第四节曲艺·杂技一、曲艺曲艺是中国说唱艺术的总称,它包括的品种很多,全国各地的曲艺加在一起,达300多种.
品种繁多的曲艺,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相声、鼓曲、快板、评书,其中尤以鼓曲的品种最多.
曲艺在中国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据说,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以表演说唱为业的艺人,被称为"伶(lín)人".
不过,关于唐代以前中国说唱艺术的情况,有据可查的资料极少.
最早可作考证的文物,是一个"伶人俑",那是在四川成都附近的东汉墓中出土的.
那个"伶人",腋(yè)下夹着鼓,手里挥舞着鼓槌,一条腿高抬起,从动作表情看,好像是在边敲鼓边演唱,与今天"说书"的姿态差不多,所以,人们叫它"说书俑".
虽然中国曲艺研究工作者,还不能通过更多的历史资料,说明唐代以前中国说唱艺术的情况,但这个"说书俑"表明,中国在汉代就已有了说唱艺术.
到了唐代,说唱艺术不但开始有了文字记载,而且有了说唱用的"脚本",这就是敦煌出土的"变文".
"变文"本来是为讲唱佛教而写的解说词,其中穿插(chā)了一些民间故事,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与佛教无关的说唱艺术.
到宋代时,随着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以"勾栏"、"瓦舍"为舞台的市民文化蓬勃兴起,带来了说唱艺术的迅速繁荣.
一方面,涌现了大批曲艺艺人.
另一方面,说唱艺术的品种也增加了.
有说的,也有唱的,还有连说带唱的,大大丰富了社会的文化生活,从而奠定了中国曲艺的基础.
元、明、清时,中国的说74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唱艺术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流行于全国各地,品种越来越丰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各种说唱艺术被统称为"曲艺".
政府重视传统曲艺的收集、整理、革新工作,全国各地建立了专业曲艺团.
老艺人有了充分施展艺术才能的天地,新艺人有了茁(zhuó)壮成长的良好环境,新的曲艺作品层出不穷.
在旧中国,曲艺被视为"小市民文艺"、"低级文艺",难以登"大雅之堂".
解放后,曲艺以它特殊的艺术趣味,成了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如今,凡综合性的文艺演出,一定会有曲艺节目,否则,人们就觉得好像缺了什么.
曲艺为什么如此受中国广大民众的欢迎呢因为它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短小精悍(hàn),灵活方便.
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曲艺一是需要的演员少,一般仅一两个人表演;二是乐器、服装、场地简单,伴奏只要一两件乐器就可以了,有的并不需要乐器,服装、场地也没有特殊要求;三是表演时间短,一般十几分钟,评书时间虽比较长,但采取的是分段多次表演的方式,每次时间也不长.
正因为如此,所以,曲艺很容易在一般民众中演出、普及.
第二、说唱为主,生动幽默.
曲艺虽有动作表演,但比较少,而且简单,主要是为说唱起陪衬(péichèn)作用.
曲艺的表演手段,主要是通过说、唱或说唱结合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展示情节.
曲艺在内容的选择,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演员的表情动作上,非常讲究生动性,富有幽默感、趣味性,对群众有强烈的吸引力.
第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曲艺的语言,有的用普通话,有的用地方话.
无论哪一种,语言都既是经过高度提炼加工的,又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
不管是说还是唱,很容易听明白,不像戏剧语言那样,高度诗化、演唱化,不容易听懂.
因此,曲艺演员通过说唱表演,很容易直接与观众交流,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就一般人来说,不论是年纪大的,还是年龄小的,文化程度高的,还是文化程度低的,普遍对曲艺怀有浓厚兴趣.
下面,按曲艺中的相声、鼓曲、快板、评书四大种类,分别做些介绍:1.
相声相声艺术发源于宋代以前.
最早明确使用"相声"一词,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大概是在清代中期.
中国的相声有三种: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单口相声是一个人说,对口相声是两个人说,群口相声是两个人以上说.
其中,对口相声最为普遍.
相声是笑的艺术,喜剧性、讽刺性、夸张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它通常是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情,用幽默的语言加以夸张,以讽刺为主,同时也有歌颂,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受到某种启发和教育.
相声的表演手段,以说为主,兼用学、逗、唱.
"说"是叙述故事,描绘人物;"学"是模仿各种动作和声音;"逗"是逗乐取841中国概况笑;"唱"是学唱各种曲调.
这四种表演手段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
在相声表演中,怎样才能使人发笑呢除了说、学、逗、唱外,还有一个独特的方法,那就是"包袱(bāofu)"的运用.
所谓"包袱",是相声的专门术语,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意思是说,采取种种手段,先把可笑的东西"包"起来,等时机成熟时,突然把"包袱"打开,引起听众的大笑,使人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同时又在合乎情理之中,这叫"抖包袱".
"包袱"在相声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有的相声可以不要情节,但不能不要"包袱".
因为相声最引人发笑,最令人开心,所以它在曲艺中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品种.
当代中国著名的相声演员有:侯宝林、常宝FCA7#(kūn)、马三立、郭全宝、唐杰忠、马季、冯巩、笑林、李金斗、姜昆、石富宽、侯跃文等.
2.
鼓曲在曲艺中,鼓曲的品种最多,占全部曲艺品种的百分之八十.
鼓曲基本可以归纳为大鼓、渔鼓、弹词、琴书、牌子曲、杂曲、走唱七大类.
每一大类又有许多曲种,如大鼓类,包括东北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等.
鼓曲虽然曲种繁多,各有差别,但有三个特点是共同的:一是以唱为主,有音乐伴奏,常用的乐器有三弦、琵琶、大鼓、简板、扬琴等;二是"唱段"比较短,一个"唱段"一二百句,一次表演一个"唱段",不过一二十分钟;三是地方色彩浓厚,用的均是地方曲调和腔调,一般仅在本地流行,比如,京韵大鼓用的是北京腔,主要在北京、天津一带流行,东北大鼓用的是东北腔,主要在东北地区流行.
3.
快板快板包括"数(shǔ)来宝"、小快板、快板群、天津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等.
"数来宝"一般由两个人表演,一边打着练板一边对说.
它起初在农村流传,后来进入城市.
"数"是急快而有节奏地说,"来宝"是来钱的意思,"数来宝"就是一说就来钱.
这一名称实际上反映了旧社会卖艺人的一种愿望.
"数来宝"节奏快,顺口,押"花辙(zhé)"韵,简短灵活.
小快板的特点是,更为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少则几句,多则几十句,一般是群众自己搞娱乐活动时表演.
快板群是两个以上的人边打快板边说.
天津快板是用天津口音说.
快板书只有一个人表演,篇幅比较长,在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完整生动方面,近似评书,但比评书讲究押韵和节奏感.
山东快书产生并流行于山东地区,表演时,手里打着一副鸳鸯(yuānyān)板,用的是山东腔调,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地方色彩浓厚,十分幽默风趣.
4.
评书在古代叫做"说话",宋代时最兴盛,一直流传到现在.
所谓评书,就是讲述故事,故事结构比较长,由大小单元组成,环环相扣(kòu),具有连续性,需要分多次讲述.
讲述的时候,不需要任何道具、音乐和化妆,全凭一个人用嘴说.
评书的题材内容,讲究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情景94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活龙活现,讲述绘声绘色、娓娓动听.
评书大部分是从小说改编的,历史题材占相当大的比重.
近些年中国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评书有:《杨家将》、《岳飞传》、《康熙私访》、《三国演义》、《朱元璋》、《西楚霸王》等.
二、杂技杂技是世界性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历史更为悠久,并且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杂技艺术的萌芽.
比如,现代杂技舞台上经常出现的手技节目"飞技板",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杂技节目,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那时,原始部落的人经常使用一种狩猎(shǒuliè)工具打野兽,这种工具被考古学家称为"飞去来器".
当猎手发现鸟兽后,把它抛(pāo)出去,"飞去来器"盘旋着飞向目标,如打不着,会自动盘旋着回到猎人手中.
这种"飞去来器",至今仍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等某些部落中使用.
后来,投掷(zhì)"飞去来器"的表演,成了专门的杂技节目,即今天的"飞技板".
此外还有"飞叉"、"拉弓"、"舞流星"、"驯兽"等,都可追溯(sù)到远古时代.
那时的杂技萌芽,是与原始人类的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杂技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始于春秋时代.
那时,各地出现了一些杂技性的表演项目.
如:"力士举鼎"、"侏儒(zhūrú)爬杆"、"斗鸡跑狗"、"球上垒(lěi)球"、"口技"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把六国的杂技、歌舞等艺人,集中于咸阳,统称为"角抵俳优之戏".
到了汉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杂技艺术也出现了高潮.
那时,包括乐舞、杂技在内,统称为"百戏".
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流行观看"百戏"演出.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08年春,汉武帝为了招待西域各国使臣,曾在长安举行"百戏"会演.
演出的节目有"角抵"、"爬竿"、"走大绳"、"抛键"、"弄丸"、"钻火圈"、"倒立"、"车戏"、"马戏"、"幻术"等,花样丰富无比.
1954年,在山东沂南东汉墓的挖掘中,发现了一块石刻的"百戏图",图上十分生动地再现了汉代杂技演出的精彩热闹场面.
这说明在汉代中国的杂技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已作为一种成熟的表演艺术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进入了繁荣阶段.
隋唐时代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又一繁荣时期.
隋炀帝每年春节都集合杂技艺人到京城演出,招待各国贵宾.
据史书记载,公元610年,有一场招待突厥(jué)可汗的"百戏",动用了3万多人参加,规模浩大,场面壮观,音乐响彻数里,盛况延续了半个月.
盛唐时,宫廷艺人数以万计,其中也包括杂技艺人.
唐玄宗李隆基经常举办宴乐活动,总是以大规模的杂技、"武马"、"驯犀(xī)牛大象"为压轴(zhóu)戏,他还亲自驯"武马",能让100匹骏马同时起舞.
051中国概况中国的杂技从民间产生,尔后进入宫廷,走向鼎盛.
从宋代开始,由于戏剧的兴起,杂技在宫廷里的地位开始衰落,艺人们逐渐变成了自谋生路的民间艺人,一般只在"勾栏瓦舍"或村头巷(xiàn)尾演出.
在新的情况下,杂技出现了许多小巧玲珑(línlón)的形式.
一直到近代,中国的杂技基本是沿着小型多样的方向发展.
杂技艺人的地位,特别是近代,越来越低,绝大多数是依靠卖艺谋生.
在十分困苦的境况下,杂技艺人们虽然有不少新的创造,但也有许多古代优秀节目失传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杂技重新振兴.
1950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杂技团———中国杂技团.
不久,中国杂技团代表新中国的杂技艺术出访欧洲各国,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尔后,中国各省市也纷纷成立了杂技团.
其中,成立比较早,至今闻名的杂技团有:上海杂技团、广州杂技团、武汉杂技团、重庆杂技团、沈阳杂技团、西安杂技团等.
目前,中国共有县以上专业杂技团100多个,杂技工作者10000多人.
除了专业杂技团外,许多地方还成立了业余杂技团体或由民间艺人组成的杂技团体.
比如,河北省有个吴桥县,被称为中国的"杂技之乡".
那里的人历来有练习、表演杂技的传统,至今每年举办杂技会演.
有不少家庭是"杂技世家",几代人、全家人都会表演杂技.
这个"杂技之乡",为中国杂技界培养、输送了许多杂技人才.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杂技队伍壮大起来了,中国的杂技艺术不但获得了新生,而且走上了新的繁荣.
新中国的杂技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首先去掉了过去那些过于残忍、恐怖的节目,如"吞刀"、"吊小辫儿"、"滚钉板"、"油锤(chuí)贯顶"等.
同时,对传统节目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改造,增加了新的花样与技巧.
例如:原来的"走大绳",已发展成为更能显示巧、难、险特点的"走钢丝",演员的技巧也由50年代的在绳索上前翻身,发展到今天的连续前翻身、后翻身、空翻、大旋转体等高难动作.
原来的"五案",是在五层叠(dié)起的桌子上表演各种动作,如今已发展成在七层或十层斜叠的椅子上完成难度很大的造型.
原来的"转碟(dié)",是双手转四至六个碟子,现已增加到转12到14个碟子,并能同时做"翻跟头"等高难动作.
口技表演原来的只有30余种,现已发展到100多种.
还有"钻圈"、"顶碗"、"耍(shuǎ)花坛"、"耍流星"、"手技"、"车技"、"顶杆"、"蹬技"等,表演技巧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提高.
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节目,如"空中飞人"、"大跳板"、"蹦(bèn)床飞人"、"高车踢(tī)碗"、"集体车技"、"对手滚杯"、"飞车顶杆"、"蹬弓造型",等等.
目前,中国的杂技节目已发展到数以百计,而且,在舞台美术、服装、音乐伴奏等方面,也都有提高与创新.
151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思考题:①请介绍一下中国的书法和绘画.
②请说说中国的音乐和舞蹈.
③请介绍介绍中国的戏曲与电影.
④请谈谈中国的曲艺与杂技.
251中国概况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第一节婚姻家庭婚姻产生家庭,家庭构成社会的细胞(bāo).
婚姻与家庭是社会的窗口,它集中、真实地展示着一个民族的习俗.
所以,一个人到了外国,很想、也很需要去那个国家的家庭看一看.
这是直接了解和感受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生活情况、风俗习惯的好方法.
一、婚姻中国的婚姻与家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包办婚姻制度,即"父母之命,媒妁(shuò)之言".
就是说,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自己无权决定,完全遵照父母的意志.
父母决定的婚事,青年男女不同意也没有办法.
父母不同意的话,青年男女互相无论怎样满意,也不能成婚.
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对婚姻程序有严格的规定.
发展到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称为"六礼",从而成为中国汉民族几千年的婚俗.
什么是"六礼"呢就是男女结为婚姻关系的六个步骤:第一步,纳彩.
纳,是希望接纳(nà),彩,是选择的意思,纳彩就是求婚.
这个礼节,是男家托媒人带着礼物到女家去求婚,若女家不收他的礼,就等于拒绝了.
第二步,问名.
纳彩通过以后,男家要写好红帖(tiě),请媒人带着红帖和礼物到女家,把女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时辰写回来.
第三步,纳吉.
由于娶亲是为了整个家庭,所以男家要拿写回的女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时辰,在自己家的祖宗牌位前算卦.
结果无论"吉"与"不吉",都要请媒人带着礼物向女家通报.
第四步,纳征.
如果算卦的结果好,男家就要准备一份比较重的彩礼,作为聘(pìn)礼请媒人给女家送去,算是正式定婚.
第五步,请期.
婚姻关系定下以后,男家要选个吉利的迎娶日子,并把选定的吉日写好,请媒人带着它和礼物到女家去.
如果女家不接受男家定的日子,就要改期.
所以说"请期"就是请对方决定,有商请的意思.
351第六步,亲迎.
到了结婚日,新郎要亲自和媒人带着礼物去女家.
先拜见新娘的父母,再拜谒(yè)新娘家的祖先祠(cí)堂,献上礼物,然后请新娘上车.
到了男家,新郎要先等在门外请新娘下车、进屋.
到这个时候,"六礼"就算完成了,妻子也才算真正娶到了家里.
从"六礼"的整个过程我们看到,除了最后的"亲迎",男女当事人双方一直不见面,自己根本没有参与的权利,完全是由父母决定,由媒人在中间穿梭(suō)似地进行.
按照这样的程序结为婚姻,才叫作"明媒正娶".
否则,男女直接见面,自由恋爱,会被认为是"伤风败俗"、"行为不轨",要承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极大压力,甚至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种封建包办式的婚姻,男女双方根本就没有恋爱基础,只有到婚姻那一天才相识.
因此,只好听从命运安排,"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不但由父母包办,严格按照"六礼"进行,而且等级森严,强调"门当户对".
就是说,地位高的人家要找地位高的人家,地位低的人家要找地位低的人家,富的找富的,穷的找穷的,否则,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为此,许多青年男女,虽真诚相爱,却由于不是门当户对,遭到了家长的强烈反对,不但不能喜结良缘,反而可能闹出人生悲剧,成为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另外,在社会极不平等的旧中国,男女极不平等,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存在着买卖婚姻、纳妾(qiè)、逼(bī)婚、抢婚等现象.
有势力、有地位、有钱的男人,可以任意霸占民女,可以娶几个老婆,妻妾成群.
封建帝王更是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pín)妃".
而女子呢则没有自由选择丈夫的权利,也没有再婚的权利,一旦丈夫死了或被丈夫遗弃了,必须终身守寡(uǎ),不能另嫁他人.
中国封建婚姻的残余,直到近现代社会仍然存在.
因此,在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史上,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压迫妇女,争取妇女解放,一直是革命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4月13日,人民政府公布了婚姻法.
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bēi)、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新中国的婚姻法,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被彻底废除,新型的婚姻家庭在法律保护下建立起来.
1980年9月,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中国又公布了新的婚姻法,进一步强调了原来的规定,并作了适当的修改、补充,把结婚年龄从男20岁、女18岁提高为男22岁、女20岁.
451中国概况在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原则下,当代中国男女的婚姻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直接认识,自然相爱.
由于或是同学、或是同事、或是其它关系,两人有机会经常相处,互相比较了解,自然而然产生感情,经过一段恋爱期,瓜熟蒂(dì)落,水到渠成,结为夫妻.
第二种,他人介绍,自己选择.
本来素不相识,因到了找对象的年龄,经过亲戚(qī)或朋友、同事介绍,双方觉得条件合适,同意进行接触.
经过一段交往,互相觉得满意,建立起恋爱关系,最后结婚.
当然,也有的见过面或交往一段后,觉的不怎么合适,中断了交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吹了".
第三种,偶然相识,一见钟情.
就是说,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偶然碰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建立起联系,通过恋爱阶段,结为良缘.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舞会、音乐会、体育、旅游等活动日益丰富,为青年男女们提供了更多的相识机会,不少人就是在交际场所物色到对象的.
第四种,面向社会,公开征婚.
有的人,因年龄或其它原因,通过以上三种方式选择对象的机会很少.
于是,就到婚姻介绍所或报刊、电台登记,面向社会公开征婚.
比如,广州的《家庭》、安徽的《恋爱·婚姻·家庭》等杂志,专门开辟了征婚栏目.
更为特别的是,从前几年开始,北京电视台还开办了《今晚我们相识》专题节目,被称为"电视红娘".
作征婚广告时,征婚人直接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这些公开征婚的方式,为不少男女牵了线,搭了桥,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五种,沿袭旧俗,父母包办.
这是旧社会留下的残余,主要发生在少数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
甚至还有个别地方,存在着买卖婚姻等现象.
以上五种方式中,最普遍的是前两种,第三四种正在发展,第五种属于极少数.
那么,当代中国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标准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除了感情上的需要外,主要是考虑长相、职业、学历、性格、收入、家庭.
男方的要求,侧重于女方长得比较漂亮或端庄,性情温柔,能体贴人,个子不要高于自己,年龄不要大于自己.
女方的要求,侧重于男方职业好,个子比较高,有较高或一定学历,经济收入较多,思想正派,身体健康,事业心强.
人们普遍是将自己的条件和对方作比较,按自己的要求去衡量对方.
如果两个青年男女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差不多,那么,恋爱结婚的成功率就比较高.
比如,两个人都是大学毕业生,性格相投,长得般配,家庭背景也差不多,那么他们一旦谈上恋爱,很容易成功.
但也有另外的情况,两个人的条件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是,各能符合对方的要求,婚姻也能成功.
比如,有的男性知识分子,事业心551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很强,但长相一般,他们并不要求女方也有相当的学历,只要人长得比较好,善良温柔,善于料理家务,能理解并支持自己的事业就行.
而女方呢想找一个学历高、职业好、品行端正的男子,自己虽然长得比较漂亮,但并不强调男方的长相,她本人的条件正好符合男方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婚姻也容易成功.
当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等,不同职业、身分、层次的人,在要求上会有不同的侧重,具体情况很复杂.
当代中国,由于实行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因而,青年男女选定恋爱结婚对象,基本是自己作主.
同时,一般也征求父母的意见,因家长不同意而"吹了"的情况也有.
世界上的结婚形式主要有三类:礼仪结婚,宗教结婚,法律结婚.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礼仪结婚,程序复杂.
当今社会,结婚程序大大简化了,关键是要履(lǚ)行法律手续.
即:结婚的男女双方一定要一起去当地有关部门办理结婚登记.
领取了结婚证以后,就是合法夫妻了,否则,便不合法.
领取结婚证以后,一般都要举行结婚仪式,形式大概有这样几种:第一,举办喜宴.
在饭店或家里,摆上若干桌酒席,请亲戚、朋友等吃饭、喝喜酒.
在宴会上,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新郎、新娘给客人倒喜酒,点喜烟,大家向新郎、新娘敬酒,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喜宴的程序与规模没有统一规定,从社会舆论来讲,提倡节约从简,反对大摆排场,挥霍(huò)浪费.
摆喜宴的风气,一般在工人、农民中比较浓厚.
第二,举行茶话会.
结婚时不举行宴会,只是将朋友和同事们聚集在一起,买些糖、水果、香烟等,举行个简单的婚礼仪式.
然后,大家热闹热闹,表示恭贺.
比如:让新郎新娘谈谈恋爱经过,表演表演节目,等等.
这种形式比较简单、随便、节约,一般在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中比较流行.
第三,集体婚礼.
由单位或有关群众团体出面举办,几对或十几对、几十对新郎新娘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发一些纪念品,进行唱歌、跳舞、联欢等.
这种形式既简单、节约,又气氛庄重、浓厚,但组织的机会比较少.
第四,旅行结婚.
即新婚夫妇利用结婚的假期去外地旅行,回来便算结婚.
有的在旅行前举行个简单的婚礼,有的则不举行什么婚礼,只是旅行回来后,给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送些喜糖.
这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结婚方式,既简便,新婚夫妇又可以得到休息和娱乐.
二、家庭中国的家庭基本分为四种类型:A、单身家庭,只有一个人生活;B、核心651中国概况家庭,夫妻二人及未婚子女在一起生活;C、主干家庭,除夫妻和未成年的孩子外,还有老人,三代或四代人一起生活;D、联合家庭,一个大家庭有两代以上人,同一代中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家庭,大家都在一起生活.
中国的家庭规模,呈现的是逐步缩小的趋势.
在古代中国,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或多代同堂的联合家庭比较多,家庭越大,人口越多,越显示家族兴旺.
所以,地主、官僚等富贵阶层,家庭人口达几十人甚至更多.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传统式的联合家庭逐渐解体,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多起来.
当今中国,由于老人的经济生活有了保障,加上住房紧张等因素,子女结婚以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开居住.
所以,绝大多数家庭是核心家庭,即夫妻加上孩子的小家庭.
据前八十年代初统计,三四口人的小家庭,城市占70.
8%,农村占60.
7%.
而三代同堂的传统式大家庭,城市仅占20~30%,农村多一些.
现代中国社会,早已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女人地位低下,依附于男子的状况,真正实现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女人与男人一样,具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地位,被称为"半边天".
在家庭内部,家庭事务由夫妻双方商量决定,家务劳动由夫妻共同承担,从而形成了新型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气氛.
例如,1982年北京市的一次家庭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家庭事务处理家务劳动夫妻共管66.
6%62.
8%68%妻子为主24.
1%28%28%丈夫为主9.
3%9.
2%4%再如,山东省妇联和省统计局,于1991年对山东的妇女地位作了一次抽样调查.
在被调查的已婚妇女中,40岁以下的人,婚姻自主率为79.
88%,40岁以上的人,婚姻自主率为67.
8%.
其中,城市女性的婚姻自主率为88.
26%,农村为65.
01%.
对家庭事务的决定,有56.
17%已婚妇女肯定其家庭经济支配由夫妻共同决定,其中城市为62.
6%,农村为51%.
从被调查对象的自我感觉看,有56.
85%的妇女认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或"很高".
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实际上是她们在社会中地位的一个缩影.
中国人受传统道德的影响,家庭观念非常强,特别重视夫妻感情和家庭稳定,离婚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80年代一直占结婚数的1%左右.
最近一些年,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离婚率有所增高,1990年达751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到了1.
4%,但在世界上仍然是很低的.
如果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无法恢复,可以依法办理离婚手续.
再婚,无论是年青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也不再被认为是不体面的事情.
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孩子长大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以后,有赡(shàn)养老人的义务.
赡养老人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赡养,即老人与子女们生活在一起,这是一种传统的方式;另一种是间接赡养,老人不与子女们在一起,而是单独居住、生活,但生活费由子女提供.
当今中国,城市的老人几乎都是退休职工,基本生活费有退休金作保障.
如果退休金少或没有,那就得依靠子女负担生活费用.
在农村,以前没有退休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尚未建立,对子女的依靠性就更强一些.
加上农村住房比较宽松,所以,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情况比城市多.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即使已结婚的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生活,或老人在经济上不依靠子女,按照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子女也应当孝敬父母,经常看望、关照老人.
许多年轻夫妇,因为孩子比较小,还要依靠老人照看孩子,与老人的关系就更密切些.
所以,从总体来看,中国的老人在生活上、精神上是安定的,与子女的关系是密切的.
家庭问题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对孩子的培养、教育.
中国自1980年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儿童成长的家庭条件越来越优越.
社会的普遍现象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希望孩子从小就聪明、爱学习、成绩好、有才能,能顺利地念小学,上初中、高中,考进大学,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
所以,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在幼儿园和学校参与激烈竞争.
城市里的不少家长,除了督促(dūcù)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好好学习外,还另外花钱让孩子参加绘画、音乐、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各种业余学习班,或请家庭教师.
优越的条件,严格的要求和教育,使中国儿童的素质大大提高了.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过分溺(nì)爱、娇(jiāo)惯孩子,造成孩子任性、唯我意识强,缺乏吃苦、节俭精神,以至成为"小皇帝",等等.
总而言之,现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已与从前大不相同了,过去那种呆板、不自由的封建式婚姻与家庭,已经被自由、幸福、新型的婚姻与家庭所代替,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节庆假日每一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节日,它构成了那个国家与民族习851中国概况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那个国家与民族的特色.
中国民族很多,节日也很多,这里按一年中的时间顺序介绍一下全国性的主要节庆假日.
1.
新年.
又称元旦,公历1月1日.
这一天,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全国放假一天,加上就近的一个星期日,连休两天.
报纸一般发表元旦社论或新年祝词,回顾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
电视台、剧场专门安排庆祝新年文艺节目.
2.
春节.
农历1月1日(阳历1月下旬至2月中旬之间),也叫旧历年.
这是中国各民族最重视、最欢乐的传统节日,规定放假三天,但农村要连休多日.
中国从3000多年前开始,一直沿用的是农历(也称阴历、夏历、旧历),那时,把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新年.
本世纪初,中国采用了世界通用的公历,因而把公历1月1日叫作新年,把旧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春节"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来临.
在新春即将开始的时候,人们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祈祷(qídǎo)五谷丰收,万事如意.
每年一到农历12月,春节的气氛就渐渐浓厚起来了.
按照传统习惯,农历腊月初八,喝"腊(là)八粥(zhōu)".
所谓腊八粥,是用大米、小米、糯(nuò)米、高粱米、红豆、枣(zǎo)、核桃仁、花生米等煮(zhǔ)成,有"五谷丰登"的含义.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祭灶(zào)王神的日子,在厨房墙上的神像前供上麦芽糖.
据说,灶王神吃了之后,上天报告时,会为这家的主人说好话,带来好运.
这就是中国人过去常说的"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
如今,这一迷信的做法已取消了.
春节时,农村喜欢贴年画,清扫、装饰屋子.
年画各种各样,过去多是"胖娃娃抱鲤鱼"、"赛龙舟"什么的.
现在,电影明星及风景画等多起来了.
同时,还要在门上贴对联、门神像和"福"字.
对联用红纸、毛笔写,一是装点气氛,二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门神的作用是驱魔(mó)春节的前一夜,即农历腊月三十日,叫做"除夕".
全家团聚,吃丰盛的晚餐———"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全家围坐欢谈,或作游戏,有的一夜不睡觉,叫"守岁".
自从电视机普及以后,每到"除夕"晚上,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都播放春节晚会节目.
春节晚会节目是精心准备的,形式、内容都异常精彩,明星演员一般都要出场,一直演到深夜.
全国所有的人几乎都要观看,十分开心,它已代替了过去的"守岁".
到了深夜12点,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如同暴风骤雨,象征着辞旧岁,迎新春,使春节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据传说,古代人认为疫(yì)病是山鬼闹的,于是用火烧竹子驱逐山鬼,竹子受热爆开,发出声响,故称为"爆竹".
后来,放爆竹主要是用来表达欢乐的心情.
自从火药发明以后,爆竹改用火药制作.
现在,爆竹的种类繁多,不仅发出爆响,还951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喷出漂亮的烟火,光彩夺目.
每到年底,大街上到处都是卖爆竹的.
最近,北京等城市为了防止火灾和环境污染,已禁放烟花爆竹.
初一的早晨,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叫"更岁交子".
南方人吃年糕、汤圆,表示"年年升高","全家团圆".
然后,开始走亲访友"拜年",一连持续好几天.
3.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也叫"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过元宵节,各地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是把糯米面揉(róu)成圆形,里边放上糖馅(xiànr),象征着"团圆".
元宵节观赏彩灯,始于公元1世纪汉明帝时.
此后,京城和民间都有放灯活动,叫灯会.
到了7世纪的唐代,灯节规模更大,皇帝下令这一夜撤(chè)去宵禁,人们可以通夜在街上观赏花灯.
到了近代,元宵节观灯仍在各地盛行.
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行灯会,展出的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
有的灯会还把谜语挂在彩灯上,猜(cāi)中者为优胜,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和热闹气氛.
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还举行别的娱乐活动.
如放焰火、踩高跷(qiāo)、耍(shuǎ)龙灯、耍狮子、扭秧歌等.
4.
"三八"妇女节.
公历3月8日,这是国际妇女斗争纪念日.
1908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的妇女们,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
次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这一天作为国际妇女节.
中国妇女这一天放假半天.
5.
清明节.
每年4月5日前后,是扫墓日.
这一天,人们一般到亲人和革命烈士的墓前或纪念碑前扫墓、献花,以表示悼(dào)念.
6.
"五一"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反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1889年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国这一天全国放假.
7.
"五四"青年节.
公历5月4日.
1919年在中国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青年发挥了先锋作用.
为了使青年们继承和发扬这个光荣传统,规定这一天为青年节,进行纪念活动.
8.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公历6月份.
这个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因反对楚国的腐败,要求改革,遭到打击、陷害,被楚王流放.
公元前287年,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非常悲愤,于该年农历五月五日在湖南汨罗江投江自杀.
据传说,屈原死后,江边百姓怀着悲痛的心情,纷纷划着船打捞(lāo)屈061中国概况原的尸体.
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江上划龙舟,以表示对屈原的悼念.
久而久之,划龙舟变成了民间的体育竞赛活动.
龙舟是一种样子像龙的木船,比赛的时候,许多龙舟在锣鼓声中竞赛着前进,场面很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投江后,每到五月初五,人们就用竹筒装上米投入江中祭祀他.
后来有人在江边遇到屈原,屈原说:"你们给我的食物,都被龙抢去了,以后可改用艾叶塞筒,并系上五色彩线,龙最怕的是这两样东西.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竹叶包上糯米做成粽子,来纪念屈原.
如今,粽子已成为这一节日的传统食品,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后,家家包粽子,街上卖粽子,吃起来感到很新鲜.
9.
"六一"儿童节.
公历6月1日,这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护全世界儿童的权益,反对对儿童的残害,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这一天,中国全体儿童举行庆祝、娱乐活动.
10.
"七一"建党节.
公历7月1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
1941年,决定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
每年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报纸上发表纪念文章.
11.
"八一"建军节.
公历8月1日.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在江西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
起义部队于次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
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建军节.
12.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居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为中秋.
据考证,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仪式,在民间也逐渐形成了拜月、祭月的习俗.
每逢中秋,人们用精制的糕(āo)饼祭奉(fèn)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着吃,表示全家团圆欢聚.
该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月饼一般用面粉、油、糖和果料制成,形状是扁圆形的,香甜松软,品种很多.
现在,常常做为节日礼品,馈(kuì)赠亲友.
中秋节的晚上,是月亮最圆最明亮的时刻.
全家人在皎(jiǎo)洁的月光下坐在一起,一边吃月饼、葡萄、梨、苹果等,一边观赏月亮,非常轻松愉快.
如果是远离自己的亲人、家乡、祖国,此时望着圆圆的明月,怀念之情会油然而生.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名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shuān).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达的就是此时此刻的情景,形象生动逼真,感情真挚(zhì)动人.
13.
"十一"国庆节.
公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
1949年10161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尔后,每到10月1日这一天,都要进行庆祝,有时还要在天安门前举行阅兵式等.
全国放假两天.
此外,全国性的节日还有植树节(4月4日)、教师节(公历9月10日)、重阳节(农历9月9日)等.
中国少数民族很多,除了全国性的节日,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
比较有名的是:广西壮族的歌圩节(农历3月3日),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清明节后),藏族的藏历年(3月),彝族的火把节(农历6月20日起三天),瑶族的达努节(农历5月29日),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8、9月),回、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古尔邦节(12月)等.
从以上看出,中国的节日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传统节日,是几千年、几百年延续下来的,来历都有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一般与鬼、神、天、地联系在一起.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第二类是近现代节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个重大事件,鼓舞民众的革命精神.
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
第三类是国际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
第四类是各少数民族的节日.
以上这些节日每年轮番出现,各种纪念、庆祝、祭祀活动接连不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气氛.
第三节饭菜酒茶一、饭菜中国是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研究并掌握了很高的烹调(pēntiáo)技术,加上地域广大,各地自然条件差别明显,物产丰富,各地的饮食习惯很不一样,因而,中国的饭菜种类繁多,鲜美可口,闻名世界.
中国人的主食,以大米和面粉为主.
南方人喜欢吃大米以及用米粉做的东西,比如米饭、年糕等.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比如馒头、烙(lào)饼、包子、花卷、面条、饺子等.
中国人的副食,以猪、鱼、鸡、鸭、牛、羊肉和蔬菜、豆制品为主.
但是,由于各地口味不同,在做法和味道上,比主食差异大得多.
一般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即:南方人喜欢吃甜的,北方人喜欢吃咸的,山东人喜欢吃大葱(cōn)等辣味,山西一带的人喜欢吃酸醋.
中国人的就餐习惯是一日三餐,讲究"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261中国概况日常的饭菜比较实惠,节假日的饭菜比较丰盛.
中国的饭菜风味,可分为"四大系统",即:黄河下游的山东菜系,长江上游的四川菜系,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菜系,珠江及南方沿海的广东菜系.
更细地分,又可分为"八大菜系",即:山东菜、湖南菜、四川菜、福建菜、广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
每一个菜系又可分出许多流派,比如,广东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山东有济南、胶东两个流派,等等.
据统计,全国各地各种风味的饭菜,加在一起,约有5000多种.
中国的"四大菜系"各有明显特色.
山东菜味道比较咸,同时也注意清淡、柔软.
红鳞(lín)鱼是山东名胜泰山深池里的特产,"干炸红鳞鱼"是山东名菜,有时放在锅里炸的时候,鱼还在活动,炸好以后,颜色金黄,味道新鲜.
此外,"糖醋黄河鲤鱼",德州的"脱骨扒鸡",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油爆海螺(luó)"、"炸蛎黄"等也很有名.
山东的汤很有特点,用清汤做的"清汤燕窝菜",用奶汤和济南特产蒲(pú)菜、茭(jiāo)白等做的汤,色、香、味鲜美,在宴会上很受欢迎.
四川菜的特点是麻辣味儿浓厚.
因为四川气候潮湿,自古以来,做菜一定少不了辣椒和姜(jiān).
比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干烧鲫(jí)鱼"、"清汤银耳",尽管各有味道,但都有一种共同的辣味.
极普通的豆腐,可以做成"肉末豆腐"、"麻婆豆腐"等各种辣而好吃的菜.
特别是"麻婆豆腐",非常有名,是很早以前成都一个姓陈的妻子创造的,吃的时候具有麻、烫、酥(sū)、嫩(nèn)的特殊味道,冬天吃最佳.
江(苏)、浙(江)菜以煮、炖(dùn)、焖(mèn)、煨(wēi,弱火慢煮)的做法为特长,调味少,强调原材料的本来味道,浓淡相宜,甜味多一些.
江苏的名菜有:"鸭色鱼翅(chì)"、"扒烧整猪头"、"水晶肴(yáo)肉"、"清蒸鲥(shí)鱼"、"西湖醋鱼"等.
广东菜以煎、炸、烧、烩(huì)为主,强调鲜、嫩、爽、滑.
从鸟、虫、蛇、猴等野生动物至海里动物等,都用来做烹调材料.
广东最有名的是蛇菜,已有2000多年历史,尤其是"龙虎斗",驰名中外.
它的主要材料是三种毒蛇和貉(háo),配上二十几种调料,经过几十道工序做成,是兽肉菜中最高级的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除以上"四大菜系"外,北京也有很多地方名菜.
最有名的是北京烤鸭,始于明代,已有600多年历史.
现在北京烤鸭店的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创业于1864年,创业者叫杨全仁,到了他儿子时,成为全国有名的烤鸭店.
北京烤鸭是用特殊的材料(北京鸭)、燃料(枣木)、佐料和特殊的方法做成的,吃法也特殊,别有风味.
北京的宫廷饭菜也很出名,那是过去供皇帝等吃的饭菜,361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不仅技术精细,而且材料珍贵,都是熊掌、燕窝、鹿肉、鸭蹼(pǔ)、海参(shēn)等山珍海味.
古时候,负责给皇宫准备饭菜的地方叫"御膳房".
现在的北京,宫廷饭庄有两处,一处是北海的"仿膳饭庄",另一处是颐和园的"听鹂馆".
北京还有"涮(shuàn)羊肉",也叫"火锅",是把切得很薄的羊肉片夹到水滚沸的火锅里烫熟,然后蘸(zhàn)佐料吃,也是别有风味,适合于冬天吃.
总而言之,中国有名的好吃的饭菜非常多.
不管是哪一系统,哪一种类,都讲究四个字:色、香、味、形.
在这几方面要达到很高的水平,并千变万化,主要决定于以下五个因素:一是材料的选择,二是刀切的方法,三是火候的掌握,四是调(tiáo)料的搭配,五是烹调的方法.
中国饭菜的做法与吃法,好像是一部艺术全书,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食欲,而且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中国人平常吃饭,不可能像以上说得那么讲究,但基本特点是一致的.
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招待客人,除了表示对客人的热情之外,也是为了让客人品尝一下主人亲手做的中国饭菜的味道.
二、酒茶中国人在几千年以前就有饮酒喝茶的习惯,并有很高的酿(niàn)酒制茶技术.
今天,酒与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仍占有重要位置.
据说,中国是从夏朝开始造酒的.
历代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几乎没有不喜欢喝酒的.
酒在古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就拿成语来说,带"酒"字的特别多:"借酒赋诗"、"借酒抒怀"、"借酒消愁"、"以酒助兴"、"以酒壮胆"、"以酒壮行"……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是说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喝酒就诗兴大发,出口成篇,喝的酒越多,做的诗越多.
唐代另一位诗人杜牧有一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表明酒店很多,随便一问就可以找到.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喝酒是多么盛行!
如今,饮料的种类多了,中国人调节精神的方式更多样化了,但喝酒仍很普遍,特别是节假日及亲友相聚的时候,绝离不开酒.
中国的传统酒主要是白酒,酒性强烈,一般都在五十多度,近年来也有三十多度的.
会喝酒的人喜欢喝白酒.
除了白酒之外,还有黄酒、葡萄酒和引进的啤酒等.
中国酒的种类有几百种,通常说的"八大名酒"、"十大名酒",主要指:茅台酒、五粮液、汾酒、竹叶青、泸州大曲、古井、绍兴酒、中国葡萄酒、青岛五星啤酒等.
最近一些年,喜欢喝啤酒的人多起来了,特别是夏天,冰镇461中国概况啤酒很受欢迎.
可是,正式招待客人或开宴会,还是要有白酒,同时也有葡萄酒和啤酒.
中国人喝酒,互相让酒让得很厉害,总是"干杯"、"干杯".
让酒越殷(yīn)勤越显得热情,"干杯"越多越说明够朋友,气氛热烈.
这对于酒量比较小,特别是喝不惯白酒的外国人,可能不适应.
不过,也不必勉强,可以象征性地"干杯",并不真正喝干.
中国人喝酒虽总喊"干杯",但尽量不喝醉,如果喝醉了,出了丑,会被人笑话.
中国人把喝醉的人叫醉鬼,把天天喝酒的人叫酒鬼.
中国女人一般不喝酒,尤其不喝白酒,如果喝的话,仅喝一点儿葡萄酒或啤酒.
如果女人经常喝酒,和女人吸烟一样,会被人看不惯.
中国人喝酒喝得最多、最热闹的时候,是婚宴上喝"喜酒".
新郎新娘敬酒,大家互相让酒,开怀痛饮,热热闹闹,常常有人喝醉.
中国人平常吃饭时,喝酒并不普遍,因为喝酒需要特意准备菜,常常是一边喝酒一边聊(liáo)天,需要时间.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喝白酒的人在逐渐减少,喝啤酒的人在逐渐增多.
因白酒浓烈,需要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啤酒度数浅,一般人都能喝,起一半饮料作用.
因此,近些年来,中国的啤酒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高产啤酒的大国.
说起喝茶,在中国人中,比饮酒更为普遍.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茶叶的国家,尔后传到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其它地区,因此,中国被称为"茶叶的故乡".
公元780年,唐朝陆羽写的《茶经》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专著.
茶有四个作用,一是作为饮料解渴,二是帮助肠胃消化,三是用来招待客人,四是作为馈赠礼品.
中国人喝茶,一般是在饭后或聊天的时候,而且普遍喝热茶,不喝凉茶,一边喝一边聊天,一碗接着一碗.
中国地广人多,地区差别大,茶的种类有一百多种,各地方的人,喝茶的品种和习惯不太一样.
从茶的种类来看,大体分为五大类: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紧压茶.
茶的主要产地有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福建、贵州、云南等.
常说的"十大名茶"是:龙井茶(杭州)、碧螺春(太湖洞庭山)、铁观音(闽南)、黄山毛峰(安徽黄山)、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祁(qí)门红茶(安徽祁门)、信阳毛尖(河南)、都匀毛尖(贵州)、六安瓜片(安徽六安).
从喝茶的习惯看,北方人喜欢喝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
江浙、上海人喜欢喝绿茶,特别是龙井、碧螺(luó)春、毛峰.
广州人喜欢喝红茶,特别是祁门红茶.
有的地方还把茶捣(dǎo)碎,加点盐,喝咸茶.
内蒙古、西北地方牧民多,吃肉、喝奶多,喜欢喝砖茶,用大碗喝.
四川、贵州、云南等高山地区,蔬菜少,常以喝茶代替蔬菜,几乎每家都有茶罐(uàn),每天至少喝三次茶.
561第十二章中国的习俗他们有句谚语:"早茶一盅(zhōn),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在西南地区,如重庆、成都、贵州等,到处都是茶摊,人们坐在竹椅上,喝着茶,抽着烟,悠闲自在.
福建的铁观音等乌龙茶,不仅气味芳香浓郁(yù),而且可以减肥,很受外国人欢迎,成了国际市场的热门货.
中国人与外国人交朋友,常常把乌龙茶及其它名茶作为中国特产、礼物送给友人.
中国人不仅喜欢喝茶,而且还喜欢茶具.
许多家庭,把漂亮的茶具放在屋里显眼的地方,作为房间的一种装饰.
朋友结婚时,常常选购一套漂亮的茶具,作为礼物送给新婚夫妇.
也有时送给外国朋友.
中国的茶具,一般是一个茶壶、四个茶碗和一个茶盘,称为"一套".
江西省景德镇的陶瓷,河北省邯郸磁州窑(yáo)的陶器,还有江苏省宜兴的泥壶(hú),作为茶具最有名,深受国内外欢迎.
国外流行喝咖啡,中国尚不普遍.
但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外国人迅速增加,出去的中国人也多了.
他们把国外的饮食习惯带到了中国,中国人喜欢喝咖啡、吃西餐的也慢慢多起来了.
这说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既各有特点,又互相影响.
饮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进行比较研究.
思考题:①谈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与习俗.
②现代中国的婚姻家庭比过去有什么变化③请介绍一下中国的主要节日及其由来.
④对比本国情况谈谈中国的饭菜酒茶和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661第十三章中国的旅游人们到了外国,无论各自目的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想尽可能多游览一些地方.
旅游,既是精神上的消遣、娱乐,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通过旅游,可以增进对某个国家、某个地方的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旅游业蓬勃兴起,成为各国普遍性的娱乐活动和新兴的经济、文化事业,中国的旅游业也获得了一定发展.
系统地了解中国旅游方面的情况,既便于在中国旅游,又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第一节旅游资源旅游首先要有旅游资源.
世界上的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
二者既不相同,又互相联系,许多是兼而有之.
自然环境不同,是引起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原因.
常年生活在炎热或寒冷地区的人,总是希望去温带或亚热带旅行,以避暑或避寒;长年住在拥挤、喧闹城市的人,总希望去看一看野外、农村的风光;生活在山区的人,希望看看平原和大海;生活在海边、平原的人,希望看看崇山峻岭,等等.
自然环境的差别越大,景观越新奇,就越具有吸引力.
所以,一个地域的人,要跑到另一个地域去寻求新鲜的感受,一个国家的人,要跑到另一个国家去观光尽兴.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复杂,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广大无比的高原,有巍峨(wēié)险峻的山峦(luán),有浩瀚(hàohàn)无垠(yín)的沙漠,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有风景秀丽的湖滨海滩,有冰天雪地的北国冬季景色,有四季葱(cōn)绿的亚热带风光……可以说,全国到处都是天然的奇观美景,古往今来,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中国不仅有十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更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朝各代都留下了数不清的古迹遗产,其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价值之宝贵,在世界上屈指可数.
中国政府曾于1953年、1961年、1982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814处.
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窟寺、古石刻、古雕塑、古建筑、革命遗址、历史和革命纪761念建筑物,等等.
中国古代和近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经中国政府批准,有24个城市第一批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
1985年以来,又开放了大批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有被称为"六大古都"的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还有苏州、绍兴、扬州、长沙、成都、广州、昆明、桂林、泉州、承德、大同、曲阜、景德镇、江陵、延安、遵义、大理、拉萨等.
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上或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和革命文物,几乎每个城市都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可供旅游者尽情地参观.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也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典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王的皇家园林,一类是高官富豪的私人园林.
皇家园林是帝王避暑、修养用的行宫,一般在郊外,规模宏大,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
也有少数建于都城内,与宫廷毗(pí)连,规模也不小,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
私家园林一般建于城区之中,与街道住宅相连,规模不很大,但设计精巧、幽雅、舒适.
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度艺术性和独特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已传到日本和欧美.
仅法国巴黎,就有中国式风景园林20余所.
日本的庭院,也是从中国苏州园林移植过去的.
所以,中国园林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
此外,中国有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浓厚,使旅游者感到奇特新鲜,也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随地而异,千差万别,丰富无比.
根据各地自然和人文旅游条件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全国可以大体划分为九个大旅游区.
第一、中原旅游区.
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市、天津市,简称华北地区,也称中央旅游区.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国的"六大古都"中,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四大古都位于这个地区.
此外,还有承德、曲阜、大同、太原、济南、延安等历史名城.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一地区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这一地区的自然风光,以低山丘陵和海滨地带比较优美.
首都北京,既是文明古都,又是现代化城市,更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
以上因素,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
中原旅游区的名胜主要有:北京的长城、故宫、明十三陵、颐和园、天坛、雍和宫、琉璃厂、潭柘(tánzhè)寺、碧云寺、北海;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861中国概况大雁塔、小雁塔、碑林、半坡博物馆;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的铁塔、大相国寺、禹(yǔ)王台;承德的避暑山庄、外八庙(普宁寺、普乐寺等八个寺庙);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济南的趵(bào)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青岛的崂山风景区、海滨风景区;秦皇岛的北戴河、山海关;太原的晋祠、博物馆;大同的云岗石窟、悬空寺、华严寺、九龙壁,等等.
还有泰山、华山、五台山等寺庙成群,山势险峻,景色壮观.
第二、东部沿海旅游区.
这一旅游区位于长江下游和黄海、东海之滨,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省和上海市,简称华东地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开发较早.
主要旅游名胜如下:中国最大的海港和工商业城市上海,不仅有繁华的街道,欧洲式的建筑,还有豫(yù)园、玉佛寺、鲁迅墓和鲁迅故居、孙中山故居、宋庆龄墓等景点;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南京,有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南京长江大桥、雨花台等;杭州,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有西湖、飞来峰、灵隐寺、六和塔、岳王庙和岳坟等;苏州的园林、虎丘、寒山寺;无锡的惠(huì)山、太湖风景区;扬州的大明寺和鉴真纪念堂、瘦西湖、天宁寺、金山及园林等;绍兴的东湖、会稽(jī)山、鲁迅故居、周恩来故居等;秀丽的富春江、新安江水力发电站、钱塘江观潮;另外,还有佛教圣地普陀(tuó)山、雁荡山、黄山、九华山、庐山,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第三、川汉旅游区.
即长江上游、中游地区,包括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中、东部地区.
这一旅游区,以长江两岸景色为其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
同时,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时期,在此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另外,此区西部为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带,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川汉旅游区的主要观光地有:长江三峡,成都的杜甫草堂、武侯祠、三苏祠,重庆山城,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峨眉山的日出、云海、佛光"三大奇观",武当山和神农架,川西自然保护区,武汉和三国旧迹黄鹤楼、赤壁、荆州古城等,衡山游览区,长沙市及岳麓(lù)书院,毛泽东故乡韶山冲,洞庭湖及岳阳楼,张家界森林公园,等等.
第四、华南热带景观游览区.
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地处南部沿海,接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属于亚热带.
沿海诸岛的热带风光,是这一旅游区的突出特色,同时,也有许多名胜古迹.
主要观光地有:广州、福州、厦门,武夷山、丹霞山风景区,海南岛风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等等.
第五、西南岩溶地貌旅游区.
包括广西、云南、贵州三个省,这是中国岩溶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岩溶形成的奇山异水,成为这里的主要特色.
同时,又961第十三章中国的旅游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充满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这一旅游区的主要观光内容有:西双版纳风光,桂林山水,贵州黄果树瀑布,昆明古城与溪池、西山游览区,路南石林风景区,22个西南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第六、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
所谓"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与阿拉伯和欧洲进行丝绸贸易的一条陆上通道.
它东起长安(西安),经渭河流域,穿过河西走廊(黄河以西甘肃地区)和塔里木盆地,跨越帕米尔高原,经今塔吉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
"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经过陕西、甘肃、新疆三省.
因为它曾在古代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早已成了驰名中外的历史遗迹.
而且,在"丝绸之路"沿途,还有敦煌石窟和壁画、麦积山石窟雕塑、嘉峪关、玉门关、楼兰遗址等文化古迹;有戈壁大沙漠、刘家峡水库、吐鲁番盆地、火焰山等自然景观;有兰州、酒泉、乌鲁木齐、喀什(kāshí)等重要城市;有维吾尔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所以,这一地区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去参观、考察、游览.
第七、东北旅游区.
这一旅游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因为地处中国最北部地区,冬天寒冷,降雪量大,夏天凉爽,适于避暑,而且,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是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从而形成了寒凉清爽、林海雪原的北国风光特色.
这一地区的主要游览内容有:"五大连池"(火山湖)、镜泊湖(火山堰塞湖)、哈尔滨冰灯、沈阳古城、鞍山千山、大连避暑胜地、吉林滑雪、长春"八大部"(净月潭)等.
第八、北疆塞外旅游区.
即位于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
辽阔的草原风光,独特的蒙古族风情,是这一旅游区的突出特色.
有一句古老的民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塞外蒙古大草原的景象.
当人们骑着骏马或骆驼,奔驰在茫茫草原的时候,平常的烦闷压抑之感会一扫而光.
蒙古族人非常豪爽、好客,如果游人在草原上找不到旅馆,每一个蒙古包都可以留宿.
为了专门接待旅游者,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北部,开辟了若干草原观光点.
旅游者可以穿上蒙古袍,骑上马、骆驼或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或住蒙古包、品尝奶茶,或参加篝(ōu)火晚会,或观赏跑马、射箭、摔跤、套马比赛等,别有一番情趣.
第九、青藏高原游牧区.
包括西藏、青海两省区和四川西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
这里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巨大的冰川、冰峰和高原湖泊,有古老而美丽的高原城市拉萨,有宏大华丽、风格独特的高原寺庙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到西藏高原旅游,将人带入的是山高地阔、雄奇浩大、粗犷奔放的境界.
071中国概况以上九大旅游区,仅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大的划分单位,每个大的旅游区,还分为几个副旅游区,副区以下又分为若干旅游小区,然后才是具体的风景区和旅游点.
这样的划分本身就说明,中国的旅游资源是多么丰富!
第二节旅游事业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但是,旅游资源开发得比较晚,旅游事业发展迟缓.
近些年,随着不断地改革开放,旅游事业才兴旺起来,新开发开放的旅游点越来越多,吃、住、行等旅游条件日益改善,旅游客人迅速增加.
据统计,来华旅游入境的人数,1986年2100万人,1988年3169.
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以上.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继续大幅度增加,1991年为3335万人,1992年达到3811.
61万人,其中,外国人为400.
65万人,华侨16.
51万人,港澳同胞3262.
62万人,台湾同胞131.
83万人.
在1992年来华的外国游客中,来自日本和"独联体"的人数最多,分别达到了79.
15万人和89.
53万人,其次是美国人,为34.
63万人,然后是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英国、马来西亚、德国、法国等其他国家.
1997年,来华旅游入境过夜人数达到2377万人次,居世界第6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事业一直由国家经营.
国家旅游局统一负责全国旅游事业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及管理.
国家旅游局下边有四个大的国营旅行社:一是国际旅行社,专门负责接待外国游客,再是中国旅行社、华侨旅行社、青年旅行社,负责接待从国外、香港、澳门、台湾回来探亲、访问、观光的华侨.
这四大旅行社的总社都在北京,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分社,从而构成了全国最大的旅游接待网.
最近一些年,中国的旅游事业也进行了体制管理方面的改革,一是把上述四大国营旅行社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二是允许社会各个方面成立旅行社,包括民间旅行社.
目前,全国有各类旅行社2000家以上,中国的旅游事业已打破了过去那种僵化的管理体制,确实活跃起来了.
吃、住、行是旅行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中国在这些方面比较落后,不够方便,影响了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为了适应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近十几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和旅游胜地新盖了许多高级饭店.
仅北京就新盖了三四十座,如建国饭店、长城饭店、昆仑饭店、国际饭店、王府饭店、西苑饭店、香山饭店、香格里拉饭店、长富宫饭店、中国大饭店、京广中心、贵宾楼饭店、港澳中心等,其现代化程度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除了现代豪华型大171第十三章中国的旅游饭店之外,各地还建造了一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风格的饭店、旅馆.
如北京回龙观的传统四合院式饭店,江浙一带的园林式饭店,陕西延安的窑洞式饭店,内蒙古的蒙古包旅馆,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旅馆,等等.
十几年以前,中国的旅游饭店数量少,客房供不应求,预定很难.
如今,在全国各地,旅游饭店拔地而起,四处林立,其中,高档饭店客房约占10%,中档客房约占40%,低档客房约占50%,基本满足了国内外旅游者的需要.
1991年底,全国评定公布了星级涉外旅游饭店777家,其中五星级17家,四星级44家,三星级221家.
这些雄伟壮丽、引人注目的饭店,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旅游事业欣欣向荣的突出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了扩大旅游事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一些旅游区、旅游点进行了重点修复、建设,并开辟了一些新的旅游点和旅游线路.
比如,陕西省的临潼(tón)骊山旅游区,山东半岛旅游区,北京的圆明园,武汉的黄鹤楼,长江三峡旅游线,厦门———泉州———福州———武夷山旅游线,"丝绸之路之旅","草原之旅",等等.
仅1992年"友好观光年"一年,中国就为海外游客推出了249处国家级旅游景点,14条旅游专线,各地组织了上百项旅游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
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旅游部门加强了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旅行社和饭店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训练,服务质量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现在,凡一些大的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导游、翻译等各种人才配备得比较齐整,各种服务项目齐全,服务主动、热情、周到.
为了培养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全国各省市成立了近200所中等旅游专科学校,并有20多所大学开设了旅游系或旅游管理专业,加上在职培训、成人教育等,中国的旅游服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已显著提高.
此外,为了学习、引进世界上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中国还向国外派遣了留学生和进修人员.
在交通方面,最近一些年也有明显改善.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或重要中等城市都有飞机,一般城市都通火车或公共汽车,各旅游区、点都通公共汽车或旅游专车,凡游客想去游览参观之处,都有交通工具到达.
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是,中国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能投入到旅游建设事业上的资金有限.
因此,与世界上旅游事业发达的国家比较起来,与本国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比较起来,中国的旅游事业还是比较落后的.
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有许多尚未开发或充分利用;第二,旅游设施、服务虽有明显改善,但综合配套工程还有待于健全;第三,交通工具虽然有,但购票、乘坐尚不太方便;第四,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这些,都影响着吸引更多的中外客人前来旅271中国概况游.
以旅游事业的外汇收入为例:1978年,中国的旅游创汇仅2.
6亿美元,1980年上升到6.
2亿美元.
而比中国小得多的欧洲国家西班牙,1980年旅游创汇竟达70亿美元,是中国同年的11.
7倍.
不过,近十几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88年创汇增到10.
5亿美元,1991年又增加到28.
4亿美元,1992年达到了39.
5亿美元,1996年达到108亿美元,1997年达到128亿美元.
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在世界上的名次,已从1978年的第41位上升到了第8位.
这说明中国发展旅游事业很有潜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扩大,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旅游事业与世界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已成为旅游大国.
第三节名城选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旅游文化,了解旅游对认识中国的意义,本节选择北京与西安作些重点介绍.
这两座城市是中国古都的代表,也是最大的旅游城市.
一、北京在中国"六大古都"中,北京既是古都,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又是新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因而,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侨来中国旅游,首先想看看北京.
北京已有3000多年历史.
在古代,由于北京地处北方交通要道,又是水陆汇合点,人口日益增多.
早在公元前1057年,这里就成了诸侯国燕国的都城,当时称作"蓟"(jì).
后来,从秦朝开始,经汉、魏、晋,到隋、唐,1000多年间,蓟城一直是地区性的行政中心和北方的物资、文化交流中心.
公元938年,契(qì)丹人在北方建立了辽国,这里成为辽国的陪都,改称为"南京",又叫"燕京".
公元1153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迁都于此,称其为"中都",并参照北宋汴(biàn)梁(今开封)的样子,将城池加以改造、扩建,同时兴建了宫殿.
公元1215年,蒙古骑兵进攻中都,将富丽堂皇的金朝宫殿烧毁,仅有郊外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保存了下来.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到了中都,7年后把它定为元朝首都,并以大宁宫为中心建立了"大都城".
大都城分为宫城和大城,宫城环绕大宁宫及其周围的湖泊,宫城外面是大城,周长28公里600米,整个城的格局和气势庄严雄伟.
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dì)在此建都,改称"北京",并重新修建北京城.
明朝的北京城,因北城空旷371第十三章中国的旅游(kuàn)难守,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南移了5华里,将南城墙移至今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
明朝北京城有大城、皇城、宫城三重.
后来的清朝,又在明朝北京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许多秀丽的园林.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是在北京发生的.
比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1937年的"七七"事变等.
今日北京城的轮廓(指二环路以内市区),大体保留了明代时的形状.
它的中心故宫是一个长方形的宫殿群,叫紫禁城.
紫禁城高7.
9米,四角有角楼,外边四周是护城河.
紫禁城外层为皇城,周围9公里,四面有对称的城门.
皇城外周围20公里称为内城,略呈四方形,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
内城南部的长方形称为外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
外城是为了商市的繁荣和军事的需要而修建起来的.
这样,北京城就形成了"凸"字形状.
北京内城主要街道的突出特点是,横平竖直,垂直交叉,就像个大棋盘,各主要街道内又有许多小胡同.
至今,北京城的街道和胡同,仍有不少沿用了古老的名称.
干线街道多是以城门命名的,如:前门大街、西直门大街、地安门大街、德胜门大街、朝阳门大街、建国门大街、广安门大街、崇文门大街等.

Sharktech($49/月),10G端口 32GB内存,鲨鱼机房新用户赠送$50

Sharktech 鲨鱼机房商家我们是不是算比较熟悉的,因为有很多的服务商渠道的高防服务器都是拿他们家的机器然后部署高防VPS主机的,不过这几年Sharktech商家有自己直接销售云服务器产品,比如看到有新增公有云主机有促销活动,一般有人可能买回去自己搭建虚拟主机拆分销售的,有的也是自用的。有看到不少网友在分享到鲨鱼机房商家促销活动期间,有赠送开通公有云主机$50,可以购买最低配置的,$49/月的...

Dataideas:$1.5/月KVM-1GB/10G SSD/无限流量/休斯顿(德州)_主机域名

Dataideas是一家2019年成立的国外VPS主机商,提供基于KVM架构的VPS主机,数据中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主机分为三个系列:AMD Ryzen系列、Intel Xeon系列、大硬盘系列,同时每个系列又分为共享CPU和独立CPU系列,最低每月1.5美元起。不过需要注意,这家没有主页,你直接访问根域名是空白页的,还好他们的所有套餐支持月付,相对风险较低。下面以Intel Xeon系列共...

hostio荷兰10Gbps带宽,10Gbps带宽,€5/月,最低配2G内存+2核+5T流量

成立于2006年的荷兰Access2.IT Group B.V.(可查:VAT: NL853006404B01,CoC: 58365400) 一直运作着主机周边的业务,当前正在对荷兰的高性能AMD平台的VPS进行5折优惠,所有VPS直接砍一半。自有AS208258,vps母鸡配置为Supermicro 1024US-TRT 1U,2*AMD Epyc 7452(64核128线程),16条32G D...

在线代理为你推荐
字节跳动回应TikTok易主互动百科被字节跳动收购意味着什么?360免费建站怎样给360免费自助建站制作的企业网站做一级域名解析绑定?财务单据会计的单据怎么写显示隐藏文件桌面的一个文件隐藏后如何让它在显示出来顽固木马专杀工具360顽固木马专杀工具打不开?seo基础教程SEO小白如何自学SEO入门到精通超级用户电脑怎么切换超级用户模式led论坛像我们做LED的,发帖子一般都发到那个论坛呢?chmod文件夹ubunto怎么修改文件夹权限空间无法打开空间打不开了怎么办
域名主机 域名出售 vps代购 如何注册网站域名 lamp安装 香港机房 2017年万圣节 网盘申请 免费smtp服务器 免费ftp站点 国外免费全能空间 jsp空间 网站卫士 gtt 33456 流媒体加速 服务器硬件防火墙 ca187 web应用服务器 万网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