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将11万口罩伪装成铁丝欲出口

将11万口罩伪装成铁丝欲出口  时间:2021-04-23  阅读:()

是故若发如前所说取心要欲,取心要之法,如《中观心论》云:"谁不将无坚,如蕉沫之身,由行利他缘,修须弥坚实.
上士具悲故,将刹那老死,病根本之身,为他安乐本.
具正法炬时,断八无暇暇,应以上士行,令其有果利.
"所以如果能够发起像前面所说的取心要欲,又要知道取心要的方法.
这里所谓的取心要就是取大乘的心要,修共中、共下的法都是为了趣入大乘.
要怎么想呢就是像《中观心论》所说:有智慧的人谁不把无坚实的如芭蕉、泡沫般的身,由行利他作为因缘而修得如须弥般的坚实呢上士具大悲的缘故,把刹那性的老死病所依的苦蕴身,转为法界一切众生利益安乐的本源.
当具有正法明灯、断除了八无暇、获得了修法闲暇的时候,应当以殊胜的上士的行为使人身有殊胜果利.

谓应念云:我身无实,如蕉如沫,众病巢穴,老等众苦所出生处,应以上士所有现行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而趣大乘.
应当这样想:我这个身体是没有坚实性的,就像芭蕉、泡沫一样,寻找的时候,得不到任何实义.
它还是无数病患的巢穴和根源,是老死等无量众苦的出生处.
所以这一世如果只是为了它的吃穿享乐等耗尽光阴,那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不论怎么养护,它终究是众多苦患的根本,它仍然是无量过患的根源,从此只会出现无有边际的苦,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对于这个身的态度应该仅仅是能维持它的生存用于办道,此外不作其他的打算.

真正有智慧的人就知道这个身最有意义的地方是能够实现大乘的义利.
他会这样想:我应当以上士的行为来度过每一天,使得人身不空过而趣入大乘.
也就是如前面所说,如果真正有智慧就知道,这个身如果能发起大悲的话,那么每一刹那都是为利益法界无边的众生而修行,每一刹那都能摄取无量无边的利益,已经从过去的以自我中心转变成了一切法界众生的利益安乐之源,这是最殊胜的人身.

到此就知道,所谓的取心要欲就是要取到大乘的心要,有那样一种修大乘法的极大欲乐,因为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更广大的道了.
若尔,理应先从上士引导,云何令修共下中耶有人说,既然着重地强调暇满人身要摄取上士的义利,为何让人自甘卑小,修习共下、共中的法类呢那不是钝滞了学人吗谓修此二所共之道,即上士道发起前行,此中道理后当宣说.
正是为了让学人能够快速地进入上士道的实修,以修共下、共中二道作为上士道发起的前行,为入上士道打好基础.
因此要知道,所谓上士道是一个人的心发展到了这样深广的程度以后的事,并非一跃就成为上士,没有基础很难发展出上士的心力.
因此为了入上士,为了能真的摄取到上士的义利,学人应该首先修好共下、共中法类.

第二,如是次第引导之因相分二:一、正明因相二、所为义按照三士道的次第引导学人趣入上士道,这种道的施设有什么必然的道理和原因呢首先说明施设共下、共中来作为上士前行的根据,接着再说施设三士道的用意何在.
今初为了说明下、中两道是入上士道不可缺少的基础,我们首先要知道进入大乘的门是菩提心.
对于修菩提心来说,不论是愿心还是行心,都必须要有下、中二道的基础才能进入它的道轨.
换一个说法就是,在缘起上要引发出菩提心,无论是由认识菩提心的胜利而生起的欢喜渴仰,或者由缘有情修悲而顺利地发起,都需要前两道里的思维业果、修苦等作为基础.
如果没有那些认识,那么在上士道就不具有真实道的能力.
比如没有小学、中学的数学基础就没有能力学大学数学.
诸如此类,从修心的轨则以及每一步的要求上就能够看得到.

当然有智慧的人一看到这一点就明确应该先打基础,不是到后面来才补基础.
就好比你首先就要学好小学、中学的数学,不是已经进了大学再去补习小学数学.
所以,凡是缘起的事件上都必然有它的次第,无论学哪门技艺,都是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培养,次序一乱了,就无法成就.
从这里才知道为了入上士道,现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修前行.
前行的基础充实了,修上士道就很容易趣入.
依靠那个基础,自然就会一级一级的引发出这个心,最终就能发展出菩提心.
如果前面没有基础,对因果没有胜解,他就感觉不到菩提心有多么殊胜,因此趣入的心力就很弱.
所以一般人只是通过现前的一点助缘的力量稍微引发一点点,但马上又没了,不能持之以恒.
或者对苦没有多少认识,因此修悲只是落在空洞的言辞上,甚至对有情连一滴眼泪也没有流过.
真正悲心修得好,应该要流几脸盆的眼泪的,但为什么是这般地枯竭呢因为大悲的情怀非常高尚,已经到了大乘菩萨的地位了,现在连一个人天善道的心都没有,不必说对一切有情,连对父母的孝心都没有,人和法相差有天壤之别.
这样才知道,这并不是没有基础可以妄谈大道的.

前面作了这番开导以后,我们正式地进入论文.
转趣大乘能入之门者,谓即发心于胜菩提.
若于相续中生起此心,如《入行论》云:"若发大心刹那顷,系生死狱诸苦恼,应说是诸善逝子.
"谓即获得佛子之名或菩萨名,其身即入大乘之数;若退此心,亦从大乘还退出故.

能够趣入大乘的门径就是指对于胜菩提发起了愿心,也就是对于无上的圆满正等觉发了真正的求果的心.
如果谁在相续里已经生了这个心,那就像《入行论》所说,发了大心的当下刹那,这位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苦恼众生已经成了佛子菩萨.
也就是当即获得了佛子、菩萨的名称,已经列入了大乘菩萨的行列,成了大乘的修士,从此就是真正的上士了.

其他对大乘有意乐的人,只能被称为具种性者,还处在培训的阶段.
他还没有从发自内心的宣誓"我已经立了菩提誓愿,尽未来际不舍弃",所以只能算是预科生.
何时生起无上道心才算是正式的大乘党员了.
如果退掉了这个誓愿,那也就在当下这一刹那退出大乘了.
由正反两方的抉择就知道入大乘门是发菩提心.

是故诸欲入大乘者,须以众多方便励力令发.
然发此心,须先修习发心胜利,令于胜利由于至心勇悍增广,及须归依、七支愿行,是能开示菩萨道次最胜教典《集学处论》及《入行论》中所说.
既然知道判断于大乘是进是退的界限是在菩提心,因此凡是想入大乘的人,就必须以众多的方便励力使得菩提心发起.
而要发这个心必须先修习发心的胜利,使得对此胜利至心地增长勇悍希求,以及必须修持大乘的皈依和七支愿行.
这是能开示菩提道次第最殊胜的教典《集学论》和《入行论》里所说.

这以下就要引出来为了入大乘就要发菩提心,为了发菩提心要依照大教典,必须对发心的胜利尽可能增广内心的勇悍希求.
而要成办这一点必须首先对于因果起胜解.
这样一路推上去才知道发心的利益是何等的殊胜.
前面有了对因果的胜解,一结合到大乘上就成了一个最大量的因果,这时也就有了极其勇悍的希求.
相反,如果前面在小的因果量上都起不来信心和欲乐,那到大乘上,在心态上就会悬空,没办法有力地引起.
毕竟这是一个极广大的事件,而凡夫的心念是很小的,小的上面都看不到、发不起,到了大的上面就更加徒托空言了.
其次需要修大乘皈依和七支愿行,这也是建立在下、中两道的基础上.

如是所说胜利略有二种,谓诸现前及毕竟胜利.
说到了要对发心的胜利发起勇悍的希求,那么我们就要在胜利两支的欲求上看到它有逐步地发展.
就像小孩对于儿童范畴里的事情会起一些希求,对于成人世界里的事物由于没有很多认识,只能作为一种远景.
如果他对于现前能够了解的事情都没有欲乐,那对于更加深广的事情更不会有真实的欲乐.
他必须首先对现前的事情有一些认知和切身的体会,而且发了真心的希求,以此作为一个推引的因,对于更广大事件才会起希求的心.
就好比第一次数学考试的时候如果考得很好,那么从此以后就对学数学有一种欲求,从眼前比较基础的乃至很高深的数学,都有一种向往.
如果对眼前的事物一点欲求没有,一点感受也没有,忽然之间发起一个对比这更高深事件的欲求是不太可能的.

譬如说在中学里经常在数学竞赛中获奖,他尝到了甜头,认为这上面很有乐趣,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之后他就会非常希求做很高深的数学.
如果一开始全部都失败,什么利益也没有,他会发这个心吗连一刹那也不会发.

这个心理上的原理非常地重要,它必定是由小而扩大、由浅而加深等等.
如果你能了解这样心理上的原理才会知道,原来佛法的修行教授更是要循着这样的次第之道一步一步地发展学人心上的意乐和行为.
初中复二,谓不堕恶趣及生善趣.
若发此心能净宿造众多恶趣之因,能断当来相续积集.
诸善趣因,先已作者,由此摄故增长广大,诸新作者,亦由此心为等起故,无穷尽际.
首先要说到发心的胜利,按照《入行论》所说,包括现前胜利和毕竟胜利两种.
首先说到现前胜利,这又包括不堕恶趣和生善趣两种.
也就是说如果你发起了菩提心,就能迅速地净除宿世所造的很多的恶趣业因,而且以发心的缘故能截断未来的相续积集.
这是从净除方面来说,因为已经发起了无上的菩提心,他的心中就是一心地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寻求大菩提.
这时由于志愿力的摄持已经否弃了过去的各种行为,这样对过去所造的诸恶业,已经强大到能彻底净除宿业,所谓"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等等.

从未来的防护方面,也是由于誓愿力的缘故,已经摄持住了心,不再做那些因为执著自我而损人利己的种种行为,或者起各种贪嗔痴的烦恼等等都会被有力地遮除,也就是有断相续心的功能.
一个人真心地发起大誓愿力就再也不屑于那些罪恶的心和行为.
因为菩提心是善心中王,它完全跟为自我而做恶行的心态相反,所以这个大誓愿力一旦确立了,它就能截断相续,这就是所谓的发了菩提心不堕恶趣的原理,它有这么殊胜.

其次从积集方面来说,那就是未来怎么样开展善趣,也以这样一个发心作为心力之王,在缘起上占据了一个最重要的地位,也是以一种最圆满、无量的心在发展的.
所以就像《入行论》所说,其它的善行都像芭蕉一样,结果一次就不会再感果了,而菩提心摄持的任何一种善,在菩提之间不但不会耗尽,反而不断增长,就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拓开无穷尽善趣利益的力量.

也就是现在就要知道,以菩提心一摄的时候,三时所摄的善根都得到无尽地增长广大,这个是不可思议的缘起力.
也因此我们谈到三殊胜的时候,首先就要以发心作为加行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最后依以菩提志愿为体性的大愿摄持,使得一切善根都能增长广大乃至无穷无尽.
而在摄持的时候,他的心可以摄持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自他的善根,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这样就会使过去所造的善趣业、还没有感果的,由于菩提心的摄持,进一步得到增长广大.
而一切新作的善业也是由这个心作为等起的缘故,变成了无有穷尽.

"此心为等起",就是指做任何善事的时候,首先以菩提心来发起,首先要运想菩提心,使它成为发起的最前因.
这个心一起来了以后,就入到大乘的菩提行当中了.
由于这个心无比地广大,一被它摄持,一切的善根就全都转成无穷无尽.

这就是必须要了解唯心显现的缘起,一旦在这上面信入了,那确实知道,缘起上就是转心,而在世俗缘起上最圆满的心就是菩提心.
所以每一次都要在心上这样运作,大菩提心一发起来就摄了善根,第二刹那以后就都跟着一切善行在一起了.

缘起上是很妙的,你怎么设定它就怎么进行.
最开始已经发了菩提心,"我为了利益法界一切众生求成佛道而修这个善心",你自己的心里已经真诚地这么起了心,那后面自然就按照这个心来运转,后面的一切行动就是这个心驱使的.
就像一个小偷已经发了心要偷这个东西,那么第二念以后的行为不都是那个偷盗的动机同等而起的吗都是随着他的偷盗的发心而转起来的.
所以第一念偷盗的心在第二念以后就跟一切行为和合了.
也因此就使得他后后的一切走路、说话、东张西望、撬门,做完了案还抹掉痕迹等一系列的行为不都是叫盗行吗同样的道理,你已经发了菩提心,后后的一切都属于菩提行,都属于成佛的胜因,所以每一个上面都已经被菩提心给摄持了,也因此都成了无有边际的善根.
这样才知道它在生善趣上是有如此殊胜的利益.

毕竟利义者,谓诸解脱及一切种智,亦依此心易于成办.
菩提心不仅是有现前断恶趣、生善趣的利益,而且更有毕竟的殊胜义利,也就是指依靠这个心容易成办解脱和一切种智.
若于现时、毕竟胜利,先无真实欲得乐故,虽作是言:"此诸胜利从发心生,故应励力发起此心",亦唯空言.
观自相续,极明易了.
若于增上生及决定胜二种胜利发欲得者,故须先修共中下士所有意乐.

如果对于发菩提心的现时和毕竟利义首先没有出现一个真实想求得的欲乐,虽然口里也这样说"这些这么殊胜的利益都是从发心出生,所以我应当努力发起这个心",那也只是口头上的空话,观察自己的相续是非常容易明白的.

如果想对增上生和决定胜的两种胜利发起特别希求得到的心,你必须首先修习共中和共下的意乐.
分开来说,对于增上生的胜利要起一个欲得的心,必然要有共下士的意乐.
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意乐,没有对善恶因果的胜解,就对行善没有欲乐,对获得非常胜妙的增上生的利益没有欲乐.
为什么没欲乐你对因果没有胜解,不晓得种一点点善能够有九十一劫的安乐果报等等,这上面没有起一个非常欣求向往的心,没有商人求财那样的欲望,这就不行.

接下来对于决定胜的胜利要发起一个特别想求得的心,真正发起具相欲乐肯定是具有中士的欲乐.
为什么呢因为在决定胜上是一个求解脱的心,如果对于解脱没有什么感觉,而没有特别希求,那这里的发心利益说它能成办解脱,你心里还是无动于衷.
因为你的心识没有发展,你对解脱的利益没有真正生起具体的认识,也没有对此起一个特别希求的心.
这都是要一层一层发展的,这是更深一层了,就是必须得看透轮回,必须得透视到轮回是纯一的苦,对它无所希求,就像舍弃唾液一样.
这样他就一心希求解脱,念念都唯一求解脱,不求三有的乐.
这个意乐首先要发展出来,之后一碰到菩提心,说它是一个能成办解脱乃至成佛的极殊胜的方便,这个时候就想要了,就成了必发不可的.

这样就从正反面就看到,你要对发心的胜利发起一个欲得的心,是需要共下、共中两道的意乐作为基础的.
如是若于二种胜利发欲得已,趣修具有胜利之心者,则须发起此心根本大慈大悲.
此复若思,自于生死安乐匮乏、众苦逼恼流转道理,身毛全无若动若转,则于其他有情流转生死之时,乐乏苦逼,定无不忍.
《入行论》云:"于诸有情先,如是思自利,梦中尚未梦,何能生利他"对于发菩提心现时、毕竟的两种胜利,发起欲求得到的心以后,进而会趣入修证具有如是胜利的菩提心,为此必须发起引发菩提心根本的大慈悲心.
如何产生慈悲心呢如果思惟自己在生死当中没有一点安乐,众苦相续不断地逼恼流转的道理,身体的毛孔全然没有一点动转的相,也就是说毫无触动,那么对于其他有情在流转生死时的乐乏苦逼决定没有不忍之心.
既然对其他有情流转生死时缺乏安乐没有不忍之心,那就绝对没有大慈和大悲.
大慈是观照众生缺乏安乐,誓愿给予一切有情安乐的心.
大悲是见到众生一直被三苦逼恼心生不忍,而发起要拔济他们身上的一切苦难的心.
这就像《入行论》所说,在对有情发利他心之前,首先要这样思惟利益自己,如果在自身上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起这样的心,那怎么能发起利他的慈悲心呢这是绝不可能的.

因此首先要在自身上明确地见到自己乐乏苦逼的现状,由此有一种出离心,然后再推己及人,才对于众生发起慈悲心,愿为一切众生拔苦与乐.
以这个大慈悲心为根本,才引起了增上意乐,最终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

可见大乘入门的菩提心是要具足中、下修心的基础才能发起.
如果在自身上没有修出这样的道法品类,譬如对于善趣和解脱的胜解信,对于轮回苦的透彻了知,以及自身发起出离的意乐,这样就没办法在有情身上出现慈悲心、对于大菩提心出现希求的欲乐等等.
由于发心的因素不够,缘起缺乏,所以就生不起大乘的菩提心.
这就是共中、共下是发起菩提心前行的道理.

故于下士之时思惟自于诸恶趣中受苦道理,及于中士之时思惟善趣无寂静乐唯苦道理,次于亲属诸有情所比度自心而善修习,即是发生慈悲之因,菩提之心从此发生.
所以说,在下士修行的阶段,要思惟自己在各种恶趣里受苦的具体情况,在修中士道的时候要思惟不仅恶趣是苦,连善趣也毫无寂静之乐,唯一是苦性的道理.
这样自身已经能够决定,在三有当中唯一是苦,其次就对于亲属乃至中庸品类、怨敌等一切有情处将心比心,善为修习,这就是发生大慈大悲的正因.
由于有慈悲心要为一切众生拔苦与乐的缘故,就会激发出求证菩提的心.

故修共同中下心者,即是生起真菩提心所有方便,非是引导令趣余途.
所以修持共同的中、下的心或者意乐,就是生起上士真实菩提心的方便,而不是引导学人趣于其它道途.
这样就明确了,我们为什么要在下士道里好好地修业果、修恶趣苦,在中士道里要善加修习苦谛集谛、十二缘起.
并不是要引到其它的路上,而正是为着入上士门发菩提心作准备,就是说要进行培训.
为了生起菩提心要有很多因缘配件,这些配件都已经做成了,合在一起就会出现菩提心,这些配件没做成,也没办法出现菩提心.
所以为了能够引起大乘的意乐,那就要看到它由什么因缘生起,在这之前应该修习引生它的因素,这是非常符合次第的.

如是又于彼二时中,思惟归依及业果等,多门励力集福净罪,如其所应,即菩提心之前行、修治相续之方便——七支行愿及归依等.
故应了知此等即是发心方便.
像这样再举一例,在修共下、共中两道的时候,有思惟皈依和业果等的安排,又有从多方面励力地修集福德、净治罪障,这跟修上士的发心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同样是引发菩提心的前行.
因为在发心以前,就如《入行论》所说,首先要修治相续,怎么修呢就是要修习七支行愿和皈依等.
为了在发心的时候有效地生起这些部分,就要提前经过大量的心上的串习.
因此在下、中两士里头是要修持皈依、业果等,多方面努力地积福净罪.
在正式发心的时候,前面有一段要净治相续.
如果下面的基础已经打好了,相续中的罪障清除了,福德积好了,他就能趣入发心.
所以能否发起菩提心还在于是否积聚了它的顺缘、清除了它的违缘,以及事先引起了皈依的誓愿等.
这些合作起来,再配合发心仪轨,就能发起菩提心.
如果前面没修好,那就很困难,就没办法引起具相的菩提心了.

这样才知道,我们在之前要去思惟皈依、业果等,以及要开始着手于多门地积资净障,不是到后面才进行,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为着将来修发心的时候非常有能力.
所以就是为入上士道的缘故,首先努力地在修集它的条件.

这样才知道,原来前面的这些修行全部都是引发菩提心的方便.
这样才不会认为共下、共中的法道跟上士道无关,修不修都可以,或者认为要稍稍修一下,但可以快一点过去,没有把它当成是很重要的基本功,也因此在上士的修道里就出现根本不得力的情况.

真正要发起具量的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阿底峡尊者依止金洲大师十多年修行两派发心的教授,所以真正修成圆具德相的菩提心是非常稀有的.
他已经成为真实的菩萨了,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没有其它庸俗的想法,也没有小乘只求一己解脱的作意,念念为菩提,念念度众生.
这样下至施一团之食也有量等虚空的福德,那是极其不可思议的.

此中下、中法类,即是发无上菩提心支分之道理,尊重亦当善为晓喻,弟子于此应获定解.
这里下士道和中士道法类就是发菩提心的支分因素的道理,师长也应当好好地解释清楚,修道次第的弟子在这上面要得到定解.
这十分关键,如果没有得到定解,就会轻视中、下的法类,认为与修上士无关.
但其实对初学者来说,它是最极重要的.
一切都是缘起法,当因缘已经会聚的时候,一刹那就能成功,因缘不聚会的时候,再怎么努力都是像在牛角上挤牛奶一样,肯定是劳而无功的.

智者就知道先正因地,他知道一定是以修因来感果,为了得果必须修因,所以他最重视的就是修因.
愚者就只是妄想得果,但不修因,所以他终究是得不到想要的果.
就好比你想读大学,但是要知道必须经过小学、中学才能够上去.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重要的就是把当下的功课做好.
对于这个缘起一定不能愚昧.

这样才知道,原来我做的这些全部是发菩提心的方便,这些修好了,一组装马上就发起菩提心来了.
也就是首先要一部分一部分地练基本功,每一部分都要练习到位,到了念诵仪轨的时候每一步都能相应.
现在很多人修发心仪轨没有什么效应,因为他没有基础,根本达不到这个量.
就像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表演就是翻转跳跃那么几个动作,但在练习的时候,每个动作都要分解开来达到它的基本要求.
由于教练深谙此道,他知道每一个人都需要练习什么,这些条件都练习好了以后,就能够在平衡木上自在的舞蹈.

每次修时,当念此义——修菩提心发生支分极应爱重.
若不尔者,则此诸道与上士道别别无关,乃至未至实上士道,于菩提心未得定解,而成此心发生障碍,或于此间失大利义,故于此事应殷重修.
每次修的时候就要想到这上面重要的规律,就是思维:目前我修的下士、中士法类它就是修菩提心的支分,所以我要极其地爱重它.
有一种非常重视、珍爱的心.
也因此对于目前修的从第一分开始都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法,非常重要,这就叫爱重.
不是认为又给我传一个一年级的法,我怎么还修不到大法这就是鄙视,不是爱重.
如果没有发生爱重之心,那一定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也会在相当多的课程上,每一次还是不好过关.
一般人显然没有耐心,会说:要熬到什么时候啊他感觉这些道跟修上士道没有什么关系,与其如此,我不如直取上士的大法,何必在这下面逗留这么久呢这样在还没有到真实的上士道以前,因为对于菩提心没有得到定解,那就成了发生这个心的严重障碍,或者在这个期间他会失去大义利.

另一种偏差就是,这个人不知道现在修的下士、中士法与上士道之间的关系.
两种偏差一种就是不要基础直接修上士道,结果修不上去.
一种只是逗留在下面,他不知道导归上士道,结果就只是求自己的解脱,或者只修一个增上生.
这个时候他的志愿偏在了自利上,这也障碍发生菩提心,等等.
因此,对于共下士和中士的法类是发心支分的道理应当殷重修持.

Virtono:圣何塞VPS七五折月付2.2欧元起,免费双倍内存

Virtono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国外VPS主机商,提供VPS和服务器租用等产品,商家支持PayPal、信用卡、支付宝等国内外付款方式,可选数据中心共7个:罗马尼亚2个,美国3个(圣何塞、达拉斯、迈阿密),英国和德国各1个。目前,商家针对美国圣何塞机房VPS提供75折优惠码,同时,下单后在LET回复订单号还能获得双倍内存的升级。下面以圣何塞为例,分享几款VPS主机配置信息。Cloud VPSC...

raksmart:年中大促,美国物理机$30/月甩卖;爆款VPS仅月付$1.99;洛杉矶/日本/中国香港多IP站群$177/月

RAKsmart怎么样?RAKsmart发布了2021年中促销,促销时间,7月1日~7月31日!,具体促销优惠整理如下:1)美国西海岸的圣何塞、洛杉矶独立物理服务器低至$30/月(续费不涨价)!2)中国香港大带宽物理机,新品热卖!!!,$269.23 美元/月,3)站群服务器、香港站群、日本站群、美国站群,低至177美元/月,4)美国圣何塞,洛杉矶10G口服务器,不限流量,惊爆价:$999.00,...

快云科技,美国VPS 2H5G独享20M 仅售19.8/月  年付仅需148

快云科技已稳步运行进两年了 期间没出现过线路不稳 客户不满意等一系列问题 本司资质齐全 持有IDC ICP ISP等正规手续 有独特的网站设计理念 在前几天刚是参加过魔方系统举行的设计大赛拿获最佳设计奖第一名 本公司主营产品 香港弹性云服务器,美国vps和日本vps,香港物理机,国内高防物理机以及美国日本高防物理机 2020年的国庆推出过一款香港的回馈用户特惠机 已作为传家宝 稳定运行 马上又到了...

将11万口罩伪装成铁丝欲出口为你推荐
操作http波音737起飞爆胎为什么客机每次起飞都要先跑一段距离360arp防火墙在哪360的9.6版本ARP防火墙在哪?邮件eset设计eset加多宝和王老吉加多宝和王老吉什么关系 王老吉和加多宝哪个正宗宜人贷官网我在宜人财富贷款2万元,下款的时候时候系统说银行卡号错误,然 我在宜人财富贷款2万我在宜人财富贷款科创板首批名单科创板开市后,可以通过哪些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和打新股?申请400电话400电话如何申请办理?工具条工具栏不见了怎么办
怎么注册域名 双线服务器租用 泛域名解析 如何注册中文域名 rackspace 42u机柜尺寸 免费名片模板 国外网站代理服务器 绍兴高防 泉州移动 河南移动网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东莞服务器 photobucket 永久免费空间 主机返佣 97rb 国外免费网盘 开心online privatetrack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