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首尔全面禁止屠狗

首尔全面禁止屠狗  时间:2021-04-26  阅读:()

教育新闻4陈吉宁:高校加速进入全球大规模在线教育发展期4暨南大学或违规收取"答辩费"校方称只是垫付4福建一职业学院颁"副学士"证书占毕业生七成6高校普遍违规揽生源许诺新生奖学金高达5万元6温州一大学聘在校生招新生校方称系合作方所为6知名高校在广东大幅扩招一本录取率与去年持平8随迁子女可在京考高职明年起多项高考加分政策调整9内地学生扎堆报考京沪港高校在校平均恋爱0.
78次10叹"初老"or斗"暮气"奋斗点亮80后青春理想11那些年"50、60、70后们"写过的高考作文12网络调查显示:近六成网友认为北京作文最奇葩152013高考十大报考热门专业官方大学排行16学生扎堆报考京沪港高校金融专业居榜首20金融学仍旧为高考热门志愿医学专业遇冷21"史上最难就业季"赶上"史上最难租房季"22临近毕业遭解聘200余毕业生被郎酒"放鸽子"23应届生吐槽就业潜规则:留京有时候比出国还难25媒体称"先就业后择业"会导致较高离职率27就业蓝皮书: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55%满意就业现状292013年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红牌本科专业名单30本科生签约率不足四成法学英语就业亮"红牌"30北京朝阳校园招聘会抛出1400岗位31七成人表示如可能想重择专业:考后报志愿须谨慎31高校毕业季"跳蚤市场"火爆低碳毕业受青睐32大学生频繁跳槽越来越多职业发展更需理性成熟33一线城市仍被毕业生看好求职偏爱"高富帅"34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找第一份工作最看重专业对口36调查称大学生就业偏爱大企业小公司加薪难招人37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就业率管理学最高法学最低38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薪资调查建筑学专业最高39《就业失业登记证》向外地毕业生放开41北大"屠夫"迈过给北大丢脸的坎:我们是正面的丑角42马云亮相商学院毕业典礼真正的考试,毕业才开始44调查显示:如果人生重来1/4受访者会放弃高考46社科院专家:大学生增多有望实现第2次人口红利49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新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51调查显示中国科研经费仅4成直接用于项目52教育部年内将出师德考评指标界定师德"红线"53婚恋调查显示90后女大学生结婚要找灰太狼53聚焦留汉工作学生:毕业生租房要花掉1/3收入56博客视线59高校信息公开,为何这般艰难59葛教授去职背后的教育行政化60舆论为何"越权"干涉大学教育61拿什么拯救被损害了名誉的老师62影响中国教育的学校和人63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慢慢的渗透65特别推荐68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刘炯朗访谈:我如何做大学校长68理论研讨7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74从现实出发论高等教育公平79当代大学生情绪问题现状、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85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90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93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与实现路径96从"三个转变"入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99新书推介1《大学之思大学之建》102《教育资讯汇编》阅读方式说明103陈吉宁:高校加速进入全球大规模在线教育发展期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在今天举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上,教育部表示,将支持我国高水平大学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组成的公益性网上开放课程联盟,并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大规模在线教育中国品牌.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去年以来在全球迅速兴起,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的非盈利在线教育平台edX为引领,该平台一方面向全球免费提供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在线混合模式重构校园教育,特别重视通过记录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的大数据进行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也坦陈:这场变革犹如一场海啸,它颠覆传统的教育观念,它同样也能给高等教育带来重大机遇.

陈吉宁:在线教育不只是互动,互动只是一个方面,还有比如它有大数据记录你的学习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都会有很多的变化.
不过,对大部分民众来说,全球大规模在线教育似乎还是个很遥远的概念.
陈吉宁回应说:陈吉宁:过去大家认为是很长的路,现在大家认为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因为技术发展的非常快,而且教师、学生的需求也很大,会推动大规模在线很快应用.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惠青进一步解释,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教育观念、模式、方法等全方位教学改革,探索学籍、学分、学习证书等制度改革,建立适合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在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据了解,清华、北大、港大、港科大、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高校成为edX的亚洲首批成员.
目前这一全球平台已有27个成员.

(摘自《中国广播网》6月4日作者/刘玉蕾季苏平)暨南大学或违规收取"答辩费"校方称只是垫付"各位同学,因为学校财务系统运行相关规定,请大家垫付答辩费1560元,答辩完后……报回这笔费用.
"日前,这样一则短信通知,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老师发送给毕业班研究生,要求5月30日前,每人垫付1500至2000元不等,且不提供任何票据.
答辩完再报销.

通知引发了学生广泛质疑,广东省教育厅早在2005年起就已明令禁收论文"答辩费".
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因担心答辩通不过而乖乖交钱,但也有极少数贫困生经济拮据而无奈拖欠.
"如果说是学院财务运作出了问题,不应由学生出钱来垫付.
如此做法,相当于以论文'要挟'学生.
"一些学生反应强烈.

校方辩称,所收不是"答辩费",将全数退还"既然说是垫付,那就是向我们学生借钱,为什么还是单方面要求我们必须交呢""说是能够报销,但毕竟没有写收据或者发票,我怎么相信这钱就能收回来""临近毕业,花钱的地方很多,对于贫困生是不小的开支.
""根据政策,'答辩费'是明令禁止收的,学校此举是不是违规收费"面对学生的质疑,接受记者采访的暨南大学校方一再重申,所收取的绝对不是"答辩费",而是财务系统运行相关规定导致的,经济学院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上存在误解.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出禁令,要求省内高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国家和省统一规定项目以外的其他任何费用,"答辩费"名列其中.
为了执行这一禁令,一些高校也发布明令,不得以论文评审费、答辩费、买水、订盒饭、答谢宴请等名义向学生收取任何钱物,如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学校要进行查处并取消导师资格.

那么,何为"财务系统运行相关规定"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解释,对参加研究生答辩的老师(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学院需要支付一笔劳务费,这笔费用的支出本来是有专门安排的,但按规定是先支出、后报账.
由于财务报账制度严格、程序复杂,学院为了减轻报账的工作量,尽早把劳务费支付给答辩老师,不得已请学生先垫付,过后再还给学生.

但记者在暨南大学走访发现,并非所有专业的研究生都要收取这笔费用.
对此,校方又解释,一些人数少的院系专业,涉及的答辩费用少,院系自行垫付困难不大;而毕业人数多的院系,譬如经济学院,自行垫付有困难,只能请学生预先垫付.
据悉,经济学院学生收到交费通知的,包括了统计系、金融系、财税系、资产评估系等的专业硕士.

不过,该负责人也承认,经济学院的做法的确欠妥,但这笔钱绝不是违规收费.
针对有学生提出"听说去年金融系也是先垫付结果最后没报销",他明确否认,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都退还了.
据了解,目前,暨南大学已经责令经济学院将所收取的费用全数退还学生,并会同财务部门研究办法,自行解决答辩资金安排上的困难.
学生认为,报销复杂就让垫付,这个理由太"荒诞"所收的钱能够退还,学生们都很高兴.
但对于这种解释,不少人表示很"荒诞".
广州另一所重点高校的一名毕业研究生告诉记者,答辩费用到底是应该学校负担,还是由学生负担,政策是有的.
只知道答辩是学校正常支出的一部分,从没听说还要学生预先垫钱的.

另一名学生质疑,自己所在的学院规模也很大,应该不会比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小,毕业研究生的答辩费用也不少,也没听说存在所谓"财务系统运行相关规定"的问题而支付不了这笔钱的,怎么暨南大学就遇到这个问题了还有学生家长提出,答辩费用一时半会儿报不出来,就要让学生先垫付,那"一个高校、一个学院的支出项目多了、平时花的钱也多了,嫌报销复杂都让学生垫领导出差的钱也让学生垫,接待宾客的钱也让学生垫,像话吗"此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在面对质疑时曾回复,等论文答辩结束后,学生可以填写报账单,按"业务费"向学校报销.
"而这笔'业务费',是每个研究生都有的.
"此一说法又受到专业人士的抨击.
"如果说答辩费要用学生的'业务费'来报销,那么是不是在巧换概念,挪用学生经费"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审计行业从业者提出质疑.
"如果要搞清楚学生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可以问问这笔'业务费'用途是什么、有没有限额,论文答辩费的承担人是哪一方如果学生的'业务费'本来就不够用,学院还要用来报销论文答辩费,等于是用学生自己的钱来报回学生垫付的钱,那就有可能侵害了学生的利益.
"该审计行业从业者说.

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表示,已跟经济学院沟通,会在下周一或二向社会做一个全面完整的回复.
(摘自《人民日报》6月3日)福建一职业学院颁"副学士"证书占毕业生七成华厦职业学院近日为近1200名毕业生颁发"专业副学士"证书,他们约占全体毕业生的七成.
这也是华厦职业学院第三年为毕业生授予此证书.
"专业副学士"是源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一种等级认定,介于学士学位和专科之间.
校方认为,授予"专业副学士",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为学生日后学历提升提供接口;也可以在职场就业中,为其添加砝码,提高就业竞争机会.

(摘自《厦门日报》6月13日作者/佘峥)高校普遍违规揽生源许诺新生奖学金高达5万元高招期间,教育部门严禁以"新生高额奖学金"揽生源.
昨日多场高招咨询会在汉举行,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在汉部委属高校公开派发的报考指南上,都列有高达万元以上的新生奖学金或学费全免等政策,其中一高校今年新设了5万元的新生奖学金,创下新生奖学金新高.

在一场有50余所高校参加的咨询会上,记者看到,大量高校现场宣传新生奖学金或减免学费等新生奖励政策.
参会的本地部委属高校,几乎都将具体奖励办法、金额与招生政策一起印在报考指南上.
从未设立过新生奖学金的本地一著名理工类高校,今年专门新设"优秀新生奖励计划",且力度惊人.
除对高分考生全免学费外,对录取到环境相关专业、高考成绩为所在地市第一名的,一次性奖励50000元;对成绩在该院系前两名的,各奖励10000元.

一重点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设立新生奖学金是很多高校的一贯做法,目的是吸引优质生源,提高本科生源质量.
同级别高校间竞争激烈,这也导致奖励金额近年来越来越高.
据了解,为杜绝恶性竞争,规范招生秩序,教育部去年出台高校招生"十不准"禁令,其中明确高校不得用高额奖学金等承诺揽生源.
(摘自《长江日报》6月12日作者/黄莹)温州一大学聘在校生招新生校方称系合作方所为中新网温州6月14日电(记者徐乐静实习生郭丽丽)自2008年起,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随着考生人数的减少,民办高校生源"争夺战"显得尤为激烈.
14日,浙江温州一大学被曝高薪招聘暑期兼职人员"撒网"招纳高考毕业生,底薪3000元,提成2000元,另加丰厚的奖励.
记者当日从该校获悉,校方从未进行兼职招聘,此举是合作方——上海某教育集团老板的赵姓司机的个人行为,系该司机欲立功所为.
校方称,这种行为损害学校名誉,将保留诉讼的权利.

14日零时,有网友爆料,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针对学校3+1+1项目,高薪聘请暑假兼职广招高中毕业生.
招到一名学生去学校注册的可获得3000元奖励,另外还可以按招到人数比例给予提成2000元.
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兼职人员需面试和培训.

该网友透露,这种暑期兼职以"底薪+提成+奖励"的模式,奖励十分优厚诱人,而且招聘宣传单已经发至到学校各个寝室.
随后,记者就此事向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求证,该校新闻中心董主任告诉记者,该招聘事件并非学校行为,或系学生个人行为.
他表示,将去调查了解事情原委,随后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进行解释.
上午11时左右,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中写道:"目前微博上有'拉一人进温大,奖励3000元'的帖子,引起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高度重视.
经查,我院未授权任何人开展这项工作,且所谓的提成分配方案子虚乌有,已对我院名誉造成严重侵权,我们将保留诉讼的权力,特此声明.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唐若告诉记者,该事件涉及的是该校的3+1+1项目,此项目是学院连同英国考试局以及上海某教育集团开展的,但校方并没有通过发传单来招兼职的动作,此举是上海某教育集团老板的赵姓司机的个人行为.

唐若说,该名赵姓司机想要立功,认为通过发放传单至寝室一方面能加大3+1+1项目在温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增加暑期社会实践、带薪实践.
据记者了解,3+1+1项目是指,前三年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完成BTEC_HND教育课程学习,第四年起,学生凭借HND课程文凭,可赴英国、澳洲、新西兰、荷兰等国大学学习本科最后一年,得学士文凭.
第五年,学生可直接申读所在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攻取硕士文凭,其文凭在国际和国内受认可.

"3+1+1项目属于自主招生,与高考分离,需通过英国考试局的标准.
"唐若表示,该项目较为高端,需经过严格筛选.
今年该项目就招一个班级,目前报名人数已超过招生人数.
根本不需要通过上述手段来进行宣传.

另外,唐若还表示,该司机的行为无疑对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该司机非学校员工,不能直接开除,但就其擅自采取急功近利的手段,合作方也已经同意开除该人.
"如果这件事情对城院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唐若如是说.
最后,唐若表示,学校在第一时间告知广大学生此事不是真的,以免有学生上当受骗.
"对合作项目,要规范大家的行为,要求老师,特别是参与到招生宣传的老师,采取健康、积极、正面的引导,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一个好的项目需要各方的努力,绝不是这种博眼球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的.
"据悉,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2万.
自2008年起,报名人数已连续五年下降.
据浙江省考试院统计,今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生共31.
3万,比去年减少2700人.
高考人数的减少,促使民办高校生源争夺尤为激烈.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所出现的这种招生方式并非个例,早几年已经出现过.
2007年,北京某民办高校几乎每个班都有10名学生提早回到原籍参与招生,招到1人,学校奖励1000元,在招生期间每人每月补助300元.
另外,2011年山东力明职业学院也曾被曝暑假学校给在校生一定的招生任务,每招到1名新生,就有上千元现金提成.
(摘自《中国新闻网》6月15日作者/徐乐静)知名高校在广东大幅扩招一本录取率与去年持平2013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增加,一举成为国内高考第一大省.
日前,各高校陆续公布详细的2013年分省招生计划,其中国内排名前20的高校投放给广东的招生计划普遍增加,增幅最大的近八成.

近年广东生源质量不错2013年高考,广东报考人数达到创历史新高的7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较2012年增加3.
8万多人,增幅5.
5%.
记者分别查询了国内排名前20的高校(据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年在广东投放的招生计划,在已公布详细计划的13所省外高校中有11所今年在广东扩招,增幅最大的是中国人民大学,78.
6%,最低的四川大学也有5.
9%(不含艺术类招生计划),增幅均超过了广东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幅,这意味着广东学子入读省外名校的机会有所增加.

具体到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计划为70人(文科36人,理科34人),2013年增加到125人(文科33人,理科92人),扩招近八成;北京大学2012年计划为50人(文科16人,理科18人,医学部16人),2013年计划增加到86人(文科24,理科26人,医学部36人),增幅72%;清华大学2012年计划为53人(理科49人,文科4人),2013年计划为67人(理科63人,文科4人),增幅26.
4%.
此外,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今年在广东的招生计划,增幅也都超过20%.

为何省外名校纷纷在广东扩招武汉大学广东招生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高校制定招生计划会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生源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
广东属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按教育部规定招生计划应给予倾斜;其次武大近年招收的广东生源质量不错,也是扩招的原因之一.

一本录取率与去年持平与省外高校纷纷在广东扩招不同,2013年省内一本高校在广东投放的招生计划基本都与去年持平,但省内的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四所高校的部分专业今年在广东新加入一本批次招生,为保证广东今年的一本录取率带来了希望.

以广东2012年高考录取为例,全省仅4.
1万名考生上一本,而省内9所一本院校就录走了3.
1万人左右,因此省外高校在广东招生计划的调整,对整体录取率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对于今年的一本录取率,虽然仍无法通过官方公布的数据计算出准确的录取率,但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乐观:一本批次招生计划总体增幅,会基本与考生人数增幅相当,考生读一本的机会不会减少.

(摘自《羊城晚报》6月14日作者/林世宁)随迁子女可在京考高职明年起多项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再过半年,2014年高考又将开始报名,这次高考将试水包括随迁子女在京考高职,实施瘦身加分政策,音乐、表演、编导等艺术类专业全市统测等多项新政.
据透露,包括随迁子女参加高职考试细则、英语听说机考等在内的多项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

随迁子女高考细则出台去年底,本市发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根据方案,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

目前,本市正在研究制定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考试录取及高考文化课借考工作实施细则,并将择机向社会公布.
今年年初,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今年,本市将正式出台随迁子女高考方案,该方案不只局限于中职、高职,将对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整个升学考试过程作出明确规定.

高考加分分值将缩减明年起,本市多项高考加分政策将调整,不仅加分项目减少,加分分值也将缩减.
从2014年起,奥赛国内决赛得奖者不再具有保送资格,高中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应届毕业生由加20分投档变为加10分投档.
明年高考,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学生,以及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加分也将由20分降至10分.

"少数民族考生"由加10分投档降为加5分投档,"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由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
2014年高考,通过全市统测获得加分的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由15项减少到10项.
明年艺考再增全市统测今年,北京市将研究制定艺术学门类统一测试工作方案.
明年,音乐、表演、编导将实行统测.
从2009年起,本市已开始实施美术统考,包括素描、色彩和速写三科.
2014年,音乐、表演、编导也将实行统测,本市已成立专家组,对艺术学门类统测进行过调研和论证,并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制定音乐、表演和编导的统测方案.

英语听说或将一年考多次今年,本市还将拟定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改革方案,适时开展试测.
按照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的要求,本市拟以英语科目为突破口,实施改革.

本市将就英语科目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确定后,择机开展英语听、说机考的试测.
(摘自《北京日报》6月13日)内地学生扎堆报考京沪港高校在校平均恋爱0.
78次随着高考结束,昨天,清华-人人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首届"人人指数"显示,考生仍然扎堆报考京沪港的高校;生活方面,大学生平均月花销1152元,平均恋爱0.
78次.
调查样本"人人指数"样本量近4万人,包括:来自人人网上全国活跃高三应届生用户近4000人全国112所大学的活跃本科生和研究生2万余名人人网十分活跃的毕业生近14000人调查内容调查报告分别揭晓了报考热度指数、校园生活指数和求职就业指数三部分.
>>报考金融专业居榜首报考热度指数显示,第一志愿报考热门高校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并列第四.
而在专业选择上,金融、经贸、工商管理类专业最热,设计、戏剧影视类曾经的冷门专业成为了新宠.

理科生选择金融专业的最多,而文科生则更喜欢读新闻专业.
根据各地区本地和外地报考意向的情况,北京、上海、广东则是呈现"本地、外地考生皆热衷报考"的现象;四川、福建、湖南等地对外地考生吸引力更大;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则是本地、外地学生都不愿意报考.

>>生活在校平均恋爱0.
78次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名列学风最好前三名.
清华学生自习时间最长,每天达4.
8小时.
有30.
84%的学生承认在大学考试中作弊,清华比例最低.
花销方面,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可支配费用为1383元,平均月花销1152元,校内吃饭成本最高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
而颇受学子们关注的恋爱指数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恋爱0.
78次.
>>求职政府科教行业热门求职指数显示,时下政府科教类行业最热,而快消物流类爆冷.
技术研发类岗位最受欢迎,销售类少人问津.
北京、上海仍是毕业生首选,江苏、广东、山东次之.
从就业薪酬来看,上海就业的年均起薪最高,广东、西藏、北京、浙江居其次.
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起薪最高.
计算机专业仍高居就业薪酬竞争力榜首.
(摘自《京华时报》6月9日作者/张晓鸽郭莹)叹"初老"or斗"暮气"奋斗点亮80后青春理想记忆力减退、怀旧情绪浓……这些都是80后罗列的"初老症".
2013高考刚刚结束,80后遥想当年的同时,又开始集体"叹老".
今年3月,重庆某媒体对1870名重庆居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7%的受访者会"叹老".
受访者中,80后和90后占56%.
人民日报发表《莫让青春染暮气》一文用"暮气沉沉"一词来定义80后,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有人归之于80后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独生子女一代、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处于巨大竞争压力的一代……29岁的创业青年陈瑞从事建筑行业,几乎每天为项目忙碌着.
"夏天42度的高温还得在工地扎钢筋、搅拌混凝土,那个时候觉得生活挺苦的,但也熬过来了……"陈瑞告诉记者,刚参加工作时没什么钱,要学的东西也很多,到如今手里有37个项目在建,虽安排了分管负责人但仍有很多事情需他亲自协调,"这可能是创业与打工的最大不同,我是在给自己做事,很多事情必须要考虑清楚.
有'暮气'难免,但并未'沉沉',通过努力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也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算是忙碌而充实吧.
"与陈瑞不同,80后研究生李吉目前最紧要的是完成论文,同时通过做兼职挣点零花钱,为毕业后求职积攒些工作经验.
面对记者,李吉道出了忧虑,"我现在课很少,还有一年才毕业,还没想好继续读博还是找工作,想再读两年书,但又怕以后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当记者问及是否看过《莫让青春染暮气》一文时,她笑答,"这篇评论以偏概全,只看见了我们80后被'压迫'的时候,没看见我们在努力过程中的快乐.
我今年才25岁,怎么就跟暮气沉沉挂上钩了呢"显然她对文中的观点并不认同.

对于80后"暮气沉沉"的定论表示否定的不止李吉.
27岁的公司白领刘翔觉得,"暮气沉沉"的说法基于对80后的不了解,"我们是背负着很多压力,但有些压力也是幸福,这样的说法过于主观片面了.
"刘翔所在的公司团队全是80后,"我不喜欢公务员朝五九晚的生活,我和我的团队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幸福.
不尝试就枉费这青春了,至少眼下的状态我并不觉得累,也享受其中.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5月15日发布了一名80后青年的来信:《谁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
信中提到,"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经历过高校扩招、自主择业、房价高涨的洗礼,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
青春不该只有迷惘、颓废的定义.
不安于按部就班成长,对陈旧思想、观念和做法敢于直言抨击和挑战突破.
关键时刻,站出来担起重任.
"理想到底是什么说到理想,3名受访80后的答案殊途同归:通过努力工作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正如陈瑞所言,"我们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春就是用来努力、拼搏、奋斗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
04亿,最大不过33岁,最小也有24岁,这意味着当下中国约有2亿80后已经涌入或正在涌入社会,成为新一轮的职场主力军.

(摘自《中国新闻网》6月11日作者/张佳雯)那些年"50、60、70后们"写过的高考作文今日高考的第一科是语文,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是最能牵动人的神经,勾起无数的回忆和讨论.
今天,广东考生会迎来怎样的一道作文题本报详细回顾恢复高考以来的高考作文题,这些题目中,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变化和探索,既有招致非议的题目,更有成为经典的好题.
但不管怎样,它们都已成为高考历史上永难磨灭的一部分.
1980年:"画蛋"留下经典回忆1977年,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
全国约570万青年拿到的作文题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当时,高考作文既是人才选拔考试,又与国家政治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接下来的一年,作文题还是很有"时代特征":《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时代在变,考题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1980年,高考作文题开始具备更高的"灵性":《读"画蛋"有感》,"画蛋"成为当时的热门词汇.
这个故事讲达·芬奇学画时,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

从高考作文的发展历程来看,"画蛋"无疑是一个里程碑.
"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之类经典名句,也成为大家的珍贵记忆.

1983年:形式创新考题首现漫画1983年,高考作文形式出现大的变化,首次出现漫画.
《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要求考生分别写说明文字和议论文.
这是高考作文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形式上有了创新.
不过,作文以漫画形式出现在高考中,已是13年后.
1996年,《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作文漫画登上了多家媒体的头版,并被选入高中政治教材,成为高考作文中的另一个经典.
1985年:给报纸写信开考察应用文先河1985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这一年的高考开创考察应用文的先河,除文字考察外,也要考察信件格式.

1987年,根据材料写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这几年,报社与高考作文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989年,要求考生给同学回信.
1993年,写广播稿.
此后,高考考察应用文再未出现.

1988年:突破文体限制不再限议论文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是高考作文首次放开文体的严格限制,此前明确要求写议论文.
1990年,高考作文又有新思路.
作文题目: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
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这是新的高考命题方向,对考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多元看待一件事情.
1999年:话题作文登场写作空间更大20世纪末,话题作文开始登场.
1999年,作文材料写道:科学家对记忆移植进行研究,要求考生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正是这一作文题,高考作文进入一个话题作文时代.

话题作文仅提供了一个话题,是一种规定表达的中心内容、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它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
接下来的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以"话题"形式出现.

有人统计,在2007年之前,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话题作文为主.
2005年16套高考试卷的作文题中,话题作文多达9套.
但到2007年,话题作文所占比重明显减少,在19套全国卷及各地自主命题卷中只剩下5套.

2009年话题作文仅剩广东卷的"谈谈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2010年也仅有一套,是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
不过,2011年的高考作文,以《回到原点》为题,并不是话题作文,在形式上也大有"回到原点"之势.
2004年:广东开始自主命题考生构思出新2004年,高考作文首次实行分省区命题,广东也成为单独命题的省份.
这一年,广东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这一年,有的同学在构思上为了出新,有开网上辩论会的,有开药方的,有做实验的等等五花八门,还有一些类似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构思也搬进了高考作文.
"作文既有较好的承接性,又体现了地方色彩.
"参与评卷的佛山高明纪念中学老师高勇这样认为.

单独命题几年以来,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分别为2005年的《纪念》、2006年的《雕刻心中的天使》、2007年的《传递》、2008年的《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的《常识》和2011年的《与你为邻》.

华侨中学李扬老师认为,2009年的《常识》属范围作文范畴,题目出得相对更好,学生难以套材料.
2010年的《与你为邻》则在范围上过于宽泛,特别是"你"的理解上各有不同,评卷过程中很难统一把握.

2012年:材料作文再现首次出现"无题"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则用了两则关于"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材料,让考生写作材料作文.
值得重视的是,此次是材料作文"重出江湖".
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邹寿元表示,自2007年广东"新高考"以来,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都出过了,2012年是第一次出现材料作文.
而更具有开创意义的是,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在给定材料后,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这也是广东高考自主命题9年以来作文题首次"无题".
点评高考作文36年文体一步步放宽36年高考作文演变,有什么特点和趋势华师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邱嘉峪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高考作文的文体变化来说,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逐步放宽的过程.
审题难度降低文体放宽邱嘉峪说,自从恢复高考以来,30多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元,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下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文题目,内涵比较窄,学生很容易偏题,这也与当时高考的录取率低有关系.
当时作文题的难度相对较高、选拔性强,流行写议论文,而议论文一旦审题出现偏差,作文就很容易得低分.

从审题方面来说,近些年比较多采用的"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围绕材料的范围作文.
这给了学生一个提炼观点、表现自己思维维度的机会.
强调在审题上降低难度,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
自从采用话题作文之后,对文体的限制放得更开了,让学生展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描写、叙述、抒情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命题与热点"若即若离"邱嘉峪认为,高考作文命题总是与热点问题"若即若离",主要的原因是尽量避免学生"猜题".
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个不断规避弊端的过程,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全面、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比如,采用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能比较有效地防止学生猜题.
但有一段时间,话题作文出得较多,学生又常常"套作"(生搬硬套写作文),为了规避这个弊端,就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
邱嘉峪说,让人略感遗憾的是,虽然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活",但是佳作却并不多.
好作文不仅在于辞藻和行文等技术性的因素,更在于考生的思想、观念、认识.
现在网络发达,学生接触的信息、知识多了,但是阅读少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少了.
学生的作文读起来"千人一面",内容单一、相似、有局限.
"说到底,作文要写得好,一要多阅读,二要多思考.
"(摘自《广州日报》6月8日)网络调查显示:近六成网友认为北京作文最奇葩网络调查近六成网友认为北京作文最奇葩语文考试结束后,京华时报第一时间针对全国各省份作文题目,特别设置了一组"最作文"调查问卷,邀请网友吐槽高考作文.
近六成网友认为,北京作文最奇葩.
截至昨天18时,共有128432位网友参与了投票评选.
58.
25%的网友认为北京作文题目《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太难,不知如何下手.
有19.
48%的网友认为题目不难,其他网友认为题目难度一般.

在"最作文"调查中,网友们对各省份作文题进行了一番评选.
59.
45%的网友认为北京作文最奇葩,网友"人定胜天"留言说,"这样的题目要是作为附加题,且不列入成绩,只作为评判学生的想象发挥能力还可以!
"高考之前,"中国梦"就已成为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的最大热门.
辽宁省高考作文《做沙子还是珍珠》紧跟潮流,被近三成网友评选为"最中国梦"作文题.
>>调查结果最奇葩作文题目北京: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最无邪作文题目全国卷大纲版:同学间人际关系最腹黑作文题目江西:中学生有"三怕"最文艺作文题目福建省:顾城的一首诗最屌丝作文题目重庆:豆腐升华了大豆最中国梦作文题目辽宁:做沙子还是珍珠(摘自《京华时报》6月8日)2013高考十大报考热门专业官方大学排行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对全国39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七大类、95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评分,为公众了解高校特色学科提供了一个相对权威、客观的渠道.
为方便广大学生报考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特别搜集整理法学、新闻传播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建筑学、心理学10个专业排名居前的10所大学,供考生和家长参考(由于排名存在并列情况,一些学科的上榜高校多于10所).

法学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9510053中国政法大学9210001北京大学9010486武汉大学8610276华东政法大学8410652西南政法大学10003清华大学8210183吉林大学80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384厦门大学79新闻传播学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9210033中国传媒大学10246复旦大学9010486武汉大学8410003清华大学8110487华中科技大学10610四川大学10001北京大学7910559暨南大学10248上海交通大学77土木工程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247同济大学95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8810003清华大学8610286东南大学10335浙江大学8410532湖南大学8210533中南大学8010005北京工业大学7710056天津大学10141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8810698西安交通大学10003清华大学8710558中山大学10384厦门大学8610001北京大学8310055南开大学10141大连理工大学8110248上海交通大学1027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9210001北京大学8510034中央财经大学10246复旦大学8310384厦门大学10003清华大学8210055南开大学10272上海财经大学10651西南财经大学10173东北财经大学80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13北京邮电大学8910614电子科技大学87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003清华大学8510248上海交通大学10286东南大学9000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0004北京交通大学8210007北京理工大学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0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614电子科技大学9210286东南大学8910001北京大学8710003清华大学85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248上海交通大学8310246复旦大学8110284南京大学10013北京邮电大学8010698西安交通大学78生物学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28首都师范大学10126内蒙古大学10159中国医科大学10226哈尔滨医科大学10247同济大学10319南京师范大学12121南方医科大学10022北京林业大学7010094河北师范大学10434山东农业大学建筑学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3清华大学9510286东南大学8910056天津大学8410247同济大学10561华南理工大学83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80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611重庆大学7910016北京建筑工程学院7310141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学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27北京师范大学9710001北京大学8310269华东师范大学8210574华南师范大学10635西南大学10335浙江大学7710065天津师范大学7510511华中师范大学10319南京师范大学7310533中南大学(摘自《中国教育在线》6月9日)学生扎堆报考京沪港高校金融专业居榜首随着高考结束,昨天,清华-人人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首届"人人指数"显示,考生仍然扎堆报考京沪港的高校;生活方面,大学生平均月花销1152元,平均恋爱0.
78次.
调查样本"人人指数"样本量近4万人,包括:来自人人网上全国活跃高三应届生用户近4000人全国112所大学的活跃本科生和研究生2万余名人人网十分活跃的毕业生近14000人调查内容调查报告分别揭晓了报考热度指数、校园生活指数和求职就业指数三部分.
>>报考金融专业居榜首报考热度指数显示,第一志愿报考热门高校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并列第四.
而在专业选择上,金融、经贸、工商管理类专业最热,设计、戏剧影视类曾经的冷门专业成为了新宠.

理科生选择金融专业的最多,而文科生则更喜欢读新闻专业.
根据各地区本地和外地报考意向的情况,北京、上海、广东则是呈现"本地、外地考生皆热衷报考"的现象;四川、福建、湖南等地对外地考生吸引力更大;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则是本地、外地学生都不愿意报考.

>>生活在校平均恋爱0.
78次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名列学风最好前三名.
清华学生自习时间最长,每天达4.
8小时.
有30.
84%的学生承认在大学考试中作弊,清华比例最低.
花销方面,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可支配费用为1383元,平均月花销1152元,校内吃饭成本最高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而颇受学子们关注的恋爱指数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恋爱0.
78次.
>>求职政府科教行业热门求职指数显示,时下政府科教类行业最热,而快消物流类爆冷.
技术研发类岗位最受欢迎,销售类少人问津.
北京、上海仍是毕业生首选,江苏、广东、山东次之.
从就业薪酬来看,上海就业的年均起薪最高,广东、西藏、北京、浙江居其次.
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起薪最高.
计算机专业仍高居就业薪酬竞争力榜首.
(摘自《京华时报》6月10日)金融学仍旧为高考热门志愿医学专业遇冷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一轮又一轮,但金融学仍是今年高考志愿中的热门专业.
根据清华-人人社会媒体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首届"人人指数",对全国约4000名高三考生的调查显示,想报考最多的专业是金融学类,比例为19.
47%,其次是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比例分别为13.
05%、12.
05%.
而代表传统精英的临床医学类仅在报考热度榜上排第18位,位居戏剧影视、中文等专业后面.

医学专业的遇冷,与近年来的医闹甚至暴力袭医事件不无关系,但收入欠佳也是原因之一.
"人人指数"对全国数万名临近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毕业后从事财会金融保险行业的薪酬最高,平均起薪为7.
16万元/年,而医疗生物制药行业的薪酬几乎垫底,平均起薪仅4.
44万元/年.

(摘自《北京青年报》6月13日)"史上最难就业季"赶上"史上最难租房季""大学毕业后,你最着急什么"就是这个年年都有人问毕业生的老问题,标准答案却是年年不同,今年毕业季的回复就是"租房".
"都说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我看还得加上个'史上最难租房季'.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小杰5月初就拿到了一家北京企业的offer(工作合同),之后潜心找房,到现在一个月了,他还没有租到称心的房子.
而在他身边,多数同学也都没有找到可心的房子.

"租金高、渠道少、中介堵",这被毕业租房一族称为租房的"三难".
而据专业机构统计,北京并不缺住房,缺的是愿意投向租赁市场的房子.
最后还得合租:身边没人能单独租套房"临近地铁,30分钟内到单位,家具家电全齐,下班回家洗洗澡就能睡觉.
你们说,这样的一居室,一套得租多少钱"每当看房无功而返时,性格开朗的小杰还是用逗乐的语气,跟宿舍里的哥儿几个交流看房心得.

"我感觉得有2000元.
""2000元那是捡漏价,2500元起.
"小杰说话时故意拿着电影《大腕》里的腔调,可他自己心里清楚,每天从上午开始就穿着T恤、牛仔裤、凉鞋去看房.
小杰未来工作的单位在王府井,地段寸土寸金,找房时,他的心理预期是月租金不能超过2000元,那已经占到他每月收入的一半了.

可是,沿着地铁5号线和八通线找了一周半后,小杰发现,2000元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额预算.
三环外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一居室,三四十平方米,不带装修,月租金也在2500元上下.
如果赶上条件和经济型酒店更接近的房子,家具家电配全,月租金至少3000元.

面对现实,小杰决定找同学合租.
"我们班上约40名同学,一半以上都在北京找到了工作,包括平时成绩好、拿到好offer的同学在内,还没听说谁能自己租一套房子.
要是租一整套,基本就把一个月的工资都搭上了,甚至还得倒贴,所以大家基本都选择了合租.
"他说,搭伴合租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同学们的共同选择.
而且,为了节约三四百元的租金,多数人宁愿绕远,在四环附近的地铁沿线租房.

昨日上午,小杰和两位室友在马家堡合租了套三居室,虽然他们对位置并不十分满意,但好在总价6000元的租金,几个人一分摊还可以接受.
不过,原打算的"30分钟内到单位"的计划宣告失败.

自食其力找房:直陷中介包围圈由于提前得到了师哥师姐们的言传身教,小侯最早想的就是合租,还和一位室友定下了攻守同盟.
5月中旬,她每天找房的主要方向都锁定在了58同城、赶集网等网站,希望可以省去一笔中介费,可每当她看到标注房东自租的帖子打电话去询问时,打去20个电话,也难得有1个是真房东.
"全是披着'马甲'的房屋中介.
"在同学的推荐下,小侯开始在校园里的通告栏上搜索.
每天中午午饭后,她都会溜达到校园里的几块通告栏前,经常会看到有学生往上面粘贴房源出租广告.
小侯记下来上面的电话打过几次,但感觉房东本人接电话的几率不大,80%左右都是由学生充当的"二房东"—他们自己先租下房东的三居室,然后再联系其他同学租住,分摊租金.

和中介的报价相比,这类房屋的租金往往会低个一两成,但因为一套大三居最多能住七八个人,特别是到了毕业季,"二房东"手头的资源也不富裕.
首都经贸大学房地产专家洪亚敏坦言,自己就是一位房东,但她家出租的房子从来没有空置期,也从来不找中介或在网上挂出来,"主要还是对房客不了解,怕找麻烦.
""遇上让人放心的房客也不容易,所以像我这样的房东,就想和房客多签几年合同,租金比市场价低二三百元都无所谓.
"其实,这种出租房屋的方式是大学生认为最靠谱的渠道—亲朋介绍、口耳相传,再加上校园推广的形式,而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房源,却都被中介把持着.
(摘自《北京日报》6月9日作者/刘宇鑫)临近毕业遭解聘200余毕业生被郎酒"放鸽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六月是离别的季节.
2013届的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岗位.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去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
所以也有人把今年称作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可就在这几天,原本已经和郎酒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的上百名高校毕业生.
突然被解约了.
学生们拿到三方协议已经过去了半年,临到毕业,协议成了废纸,他们将何去何从临近毕业接到解约电话毕业生措手不及2013年5月27日,西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陈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由于去年12月就被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郎酒集团会计部门录用,这半年,她过得也比较安心.
临近毕业,她心欢喜地忙着转党组织关系、档案,直到接听了郎酒集团的一通电话.

小陈:接到电话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是让我去报到的,结果他跟我说要解约.
我问,你们要跟解约,我们就必须要解约吗那个人说,你不解约的话,毕业之后我们不接收你,不给你工作,你到时候更尴尬.

小陈一下子傻了眼.
毕业大限,数着手指都能数到.
各种校园招聘早已落幕,自己该怎么办小陈:就使劲投简历,各类都有.
现在都这个时候了,也不能再挑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地区都会投.
可找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小陈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至今为止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反馈.
想想自己可能一毕业就失业,小陈压力非常大.
小陈: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不能问家里要钱了,我还有助学贷款,反正压力很大的.
其实,跟郎酒集团签约之后,小陈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她一直在实习的单位曾向她发出过邀请.
但小陈想到郎酒集团是大公司,待遇好,单方面毁约可能对学弟学妹们影响不好,所以她还是选择毕业之后去郎酒集团.

在应届生就业网上,还可以查到郎酒集团去年校园招聘启示,郎酒集团承诺毕业生每月3500元到4500元的固定工资,同时还有1000元到1500元的工作费用.
对一个毕业生而言,薪酬待遇还有一定的吸引力.

粗略统计200余学生遭"放鸽子"在全国范围内,像小陈一样被"放鸽子"的大学生并不少.
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毕业生都有相同的遭遇.
郑州大学学生小魏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网上统计人数.

小魏:大致问了一下其他学校有同样遭遇的同学,我们统计了各学校的情况,有200多人,但肯定有人没有统计到的,没加进来或漏掉的.
多高校上报情况联系郎酒集团学生"被动",学校也措手不及.
郑州大学至今还没有找到郎酒集团的负责人.
郑州大学相关负责人:我们现在也想积极和用人单位进一步取得联系,但目前还没有联系上.
我们也想把学生的感受、情绪、想法,包括有什么要求,给他们反映一下,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得到公司的明确答复.

多所学校采取的策略是一面安抚学生,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机会,一面与郎酒谈判,还有的高校已经把郎酒集团列入招聘黑名单.
据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小李说,他们学校老师处理方式非常积极.
小李:学校会把了解到的情况上报到四川省教育厅和就业办公室,让他们帮忙给一个说法.
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向川农核实,招生办老师称目前没有消息.
川农招生办老师:现在还没有消息,我们正在跟省上一起处理这个事情,跟单位协商.
单位确实没有岗位的话,该赔偿确实得赔偿.
另外,如果单位确实不解决,学校也会给解约的学生一些单位推荐.
郎酒集团:白酒行业进入低谷解约属无奈半年的等待,等来的却是解约函.
最令学生们愤怒的是,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每个人都曾致电或拜访过郎酒集团,询问过实习、档案等各种问题.
还有人担心白酒行业不景气,打听过郎酒集团的裁员计划.
期间,公司从未有过解聘的兆头.

直到临近毕业,郎酒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
为什么郎酒不早些通知学生们学生又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处在风口浪尖的郎酒集团一直没有对公众表态,总部人力资源部的电话和宣传部门的电话都无人接听.
记者辗转找到郎酒集团某区人力资源部经理,他解释,招聘的时候是去年10月份左右,那个时候白酒行业还比较好,但从去年年底开始,行业进入了低谷,形势越来越严重.

人力资源部经理:整个经济下行比较严重,因为白酒行业从去年年底下滑比较严重,特别是高端酒业,下滑相当严重.
从个人来说,肯定是不愿意减聘学生的,学生进公司对公司的贡献很大.
但现在经济下行形势太严重了,我们一直以为下滑时间不会太长,但是从目前来看,可能一两年,甚至三五年,这个行业还处于调整期.

这名经理还表示,企业今年招聘的应届生比较多,目前解聘了一部分,留下了一部分,但谁去谁留是随机的.
因为企业对毕业生并不了解.
郎酒集团解约过程很简单.
郎酒集团寄给学生解约函.
根据三方协议,任何一方毁约,都将赔偿3000元钱.
学生们只要填好解约函寄回,就能得到3000元的赔偿金.
专家:学生维权不乐观目前法律存盲区可是,过去的半年是找工作的黄金季节,学生失去的机会能由3000元代替吗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对此,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谢德成并不乐观,因为三方协议并不是劳动合同,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劳务合同,如果学生提出仲裁或提起诉讼,都可能遇到困难.
谢德成: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劳动关系,充其量是劳动合同关系,只是一个预期利益的损失.
劳动法规定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两方,没有第三方,所以要作为劳动争议很牵强.
民事劳动合同去处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第三方的法律地位上怎么确立,学校是什么身份,法律上争论都比较大,因此法院能不能受理本身就是个问题.

企业解聘并不是单独的个案.
今年1月份,中石化也曾爆出过大面积解聘事件.
谢德成呼吁,急需要解决目前的法律盲区.
谢德成:也很复杂的问题,但是似乎现在,人社部门没有做过专门的讨论、开会、研究、出台过有关方面的草案,征求意见;作为教育部来讲,教育部也没有;从司法审判来讲,司法审判也没有讨论过.
应该来讲,这是急需要推动的,因为涉及到好多大学生.

高端白酒销售受阻四川首当其冲就像郎酒集团某区人力资源部经理说的那样,从去年年底开始,白酒行业销售业绩下滑,增速放缓.
就在5月28日,工信部网站上公布了来自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四川白酒行业效益出现负增长,其中销售收入增速下降31.
49%而在点名的几个川酒龙头企业中,郎酒集团总库存达到65.
9亿元,其中成品库存超过57.
7亿元,库存高也意味着白酒滞销,对此,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宋书玉表示,过去几十年来白酒行业增长速度较快,调整期是必然要到来的过程,目前主要是高端白酒销售受阻,四川省首当其冲.

宋书玉:大家更多关心政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是不是导致了目前的这种局面.
我们的分析是,政策加速了调整期的到来.
调整期是早晚要到来的,政策层面的影响,我们认为是误读导致了高端酒问题比较突出,能消费起的不消费了.
高端酒的价格高,反应在数字上就比较敏感;中低端消费目前比较好,其他省如湖北等还在增加.
四川省产酒大省,效益、产销量很多年居全国首位,因为酒比较多,产量也大,所以调整期到来对四川影响比较突出.

(摘自《中国广播网》6月2日作者/栾红)应届生吐槽就业潜规则:留京有时候比出国还难两年前因为感觉就业压力大,不得不走上考研的道路,但是,在研究生即将毕业之际,却遇到了"最难就业年"——即将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硕士生周送文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我也关注了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一些企业岗位去年只要求本科学历,但是今年就要求硕士了,去年只要求通过英语四级,今年就要求英语六级.
"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有22.
9万人,比去年略有增长,即便是国企、外企相对集中的北京地区,毕业生同样感受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现实面前,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将就业期延后,或是放弃在北京地区就业的想法.
一位已经成功保研的毕业生在回忆周围同学找工作的经历时说,周围有些同学选择去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工作,与留在北京相比,出国工作相对还要容易一些.

就业门槛正悄然提高在北京地区"僧多粥少"的毕业生招聘市场上,部分企业在一些岗位的要求设置中也在逐渐提高门槛.
另外,让找工作的毕业生感到无奈的是,很多企业甚至对相关岗位设置了户籍、性别、政治面貌、毕业院校等五花八门的限制条件.

今年即将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马盼盼在谈到自己参加招聘会的感受时说,从去年9月份找工作开始,碰到无数企业招聘设置歧视条款的事情.
"我们做人力资源的普遍都是女生,很多单位可能是想考虑部门员工性别的平衡,所以就倾向于招男生,还有一些国企甚至是要求男生、党员、北京生源,这3个条件就可以卡掉一大片.
"2013年5月,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用人单位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国家出台了上述规定,但很多毕业生对于这些门槛的设置还是存在担忧:很多企业还是会有一种不成文的企业招聘内部标准.
这些"潜规则"在招聘过程中真实存在,从记者了解到的北京市多所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来看,具备北京生源地、党员等条件的男生在找工作时就明显具有优势.

据知情人士介绍,近两年来,北京市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指标正在逐步缩减,相关企业能拿到的毕业生落户指标也越来越少.
一位已经在北京一家外企实习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对于户口难解决的问题深有感触,我已经拿到了公司的offer(录取通知书),但一直没有签三方协议,需要等到户口落实了才能正式签协议,户口可能今年6月份能落实,但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高学历毕业生的考验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称,2013年,包括本专科及研究生在内的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近23万人,与2012年基本持平.
但研究生呈每年递增趋势,2013年达7.
7万人,比2012年增长1.
1万人,为历史最高峰.

毕业人数快速增长的高学历人群,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并没有能够占据优势.
据媒体报道,2013年初,据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布的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
从2012年12月12日至2013年1月11日,被调查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

在谈到研究生面临的"高学历难就业"的困境时,马盼盼介绍,去年和师姐们聊就业情况,在当年的3、4月份,全班同学的工作基本上都已经定好了,但今年的这个时候,班里还有一半同学正在找工作.

虽然,在毕业临近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调查的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工作大部分已经落实,但是真正能够签约三方协议的比例依旧较低.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某专业的一个研究生班级有70余名毕业生,排除一定数量的北京本地生源,外地生源中有将近20名同学选择了回家乡就业.
而在往届,该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选择在北京就业.
无独有偶,记者在多所大学的多个专业班级调查时明显感觉到,今年在京毕业的大学生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出现了较大增长.
对此,接受采访的毕业生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在北京工作生活压力大,另一种是认为毕业生在对待就业问题上更加理性.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今年不好就业是高学历毕业生们共同的感受.
一位已经成功保研的毕业生在回忆周围同学找工作的经历时说,周围有些同学选择去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工作,与留在北京相比,出国工作可能还容易一些.

已自觉降低薪资预期抛开一些受宏观经济影响的大环境因素,今年大学生就业难,还有哪些原因对此,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麦可思研究院认为,专业结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
以2012届为例,本科失业最多的前10个专业的人数占到失业总人数的32.
8%.
其中,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连续3届都在本科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中.

从记者采访的北京地区多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今年的就业形势同样延续了上述特点.
马盼盼称,从到学校来招聘的企业来看,对偏技术理工毕业生的需求量还是很大,一般职能型文科招的人数少,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对于找工作却比较乐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的工作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这些企业一般可以解决户口、住宿等问题,但是,工资相对较低;另一种是外企、民企,这些企业所给的薪酬较高,但一般不能解决户口和不提供住宿.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解决户口、住宿与高工资似乎难以协调.

但即便只追求较高的工资,在今年也不太容易实现,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已经自觉降低了对于岗位工资的预期,但是,实际工资水平和预期相比仍然存在一定落差.
一位供职于某民营IT上市公司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说,对目前的工资不太满意,今年普遍就业形势不好,大家已经主动放低了工资期望,但企业所提供的实际工资与其期望的工资仍旧差500元左右.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6月4日作者/李彪)媒体称"先就业后择业"会导致较高离职率媒体将今年称为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季",其实,就业就像当年同学们备战高考一样,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们是不是应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住一个工作(而不管它适不适合自己)以实现就业再说我认为这样是不妥当的.
越是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时候,越不能忽视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应该承认,大学毕业生如果想一步到位找到"好"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加大了就业难度.
在就业困难时期,有些毕业生肯定是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实施"权宜之计".
但如果看得稍微长远一点,就会发现,"先就业后择业"其实会导致较高的离职率,对企业和个人都会带来一定损害.
根据高校培养质量评估专业机构麦可思的研究,2012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离职率,要显著低于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群体,比如,文学类毕业生的这两种离职率分别为26%和41%,经济学类毕业生的离职率分别为17%和34%,医学类则分别为14%和36%.

由此可见,在大学毕业生确定"第一份工作"所应考虑的诸多因素中,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匹配度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要考虑"学以致用",这样从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来说是一种优选策略.
为什么"找专业相关工作"是最优策略因为对于那些从事第一份工作比较久的毕业生而言,他们的这份工作往往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和行业的发展.
而第一份工作的收获与影响,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麦可思研究发现,2012届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本科为43%,高职高专为38%),也就是说,四成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是怀着对职业的懵懂状态走入职场的,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竞争优势——专业相关,从而会出现发展空间受阻,很可能导致第一份工作做不久就中途跳槽,丧失了宝贵的职场积累期.

如果大学毕业生选择一个与自己专业匹配度高的职业,选择一个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就可以迅速上手、持续进步,也会与企业共同成长,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心态稳定,认真地做好第一份工作,不因为遇到暂时的挫折或领导批评就轻易离职,就会逐渐进步,改掉自身的缺点和问题,培养自己的职场素养.

有人会说,如果追求工作与专业的高相关度,可能要牺牲一些别的就业指标,比如第一份工作的薪资不会太高,就业单位的层次较低、规模不大等等.
从长远来看,这种牺牲还是值得的.
以本科医学专业为例,近五年来它都是"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本科专业(2008至2012届分别是90%、88%、88%、89%和87%,均高出同届全国本科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根据麦可思对2009届中国大学生的三年跟踪研究发现,2009届医学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124元,在9个本科学科门类毕业生中排名倒数第一;但是3年后的2012年,2009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达到了5351元,增幅为3227元,收入和增幅上升到第三名.
实际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度过实习医生的职业过程之后,如果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在职业发展上就进入了"快车道".
这个例子很典型,它说明了只要工作与专业相关,在度过工作初期的磨砺之后,专业发展的后劲就会发挥威力.

当你尝试去找第二份工作的时候,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为用人单位一定会更倾向于去寻找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所以说,在工作与专业相关的路上"分步走"是不利的,还是要在毕业时优先考虑就业匹配度的问题.

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确定第一份工作的策略很关键.
基于对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持续跟踪研究,我建议: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尽可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摘自《中国青年报》6月5日作者/周凌波)就业蓝皮书: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55%满意就业现状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阚枫)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今日正式发布.
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2届毕业生中55%对就业现状满意,2012届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就业的满意度最高.

毕业半年后55%满意度就业现状据介绍,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
蓝皮书显示,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5%,即在就业的毕业生中,有55%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
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8%,高职高专院校为51%.
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62%,非"211"本科院校为57%.

在2012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经济学,为61%;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为农学,为53%.
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为56%;最低的为生化与药品大类,为44%.

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蓝皮书称,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9%;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50%.
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4%;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5%.

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税收监察者、征收人和税收代理人",为82%;最低的职业是"零售售货员",为32%.
201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职业护士(有从业许可证的)",为75%;最低的职业是"半导体加工人员",为30%.

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国有金融管理业,为76%;最低的行业为电子产品和电器用品零售业,为40%.
201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国有金融管理业,为72%;最低的行业是印刷及相关产业,为34%.

毕业三年后仅36%的人满意就业现状蓝皮书显示,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36%,即在就业的毕业生中,有36%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
2009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学科门类是法学;就业满意度最低的学科门类是农学.
满意度最高的职业类是"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类是"美术/设计/创意".
满意度最高的行业类是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类是初级金属制造业.

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
(摘自《中新网》6月9日作者/阚枫)2013年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红牌本科专业名单2013年6月9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以下排行榜正是基于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而成的.

①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2012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摘自《凤凰网教育综合》6月10日)本科生签约率不足四成法学英语就业亮"红牌""史上最难就业年"到底有多难昨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

本科生签约率不足四成该就业报告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报告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

法学、英语就业亮"红牌"高考刚刚结束,毕业生很快将面临填报志愿,报告列出的2013年就业"红黄绿牌"专业或可作为参考.
报告指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
专家指出,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较低.
"有些红牌专业听起来名头很响,但由于办学门槛和成本低,大部分学校都可开设,导致供大于求".
而地质、船舶与海洋、石油、采矿等专业继续被颁"绿牌",就业率和薪资走高.

离职率呈现下降趋势对2009届大学生跟踪调查显示,其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4755元,本科为5350元,高职高专为4160元.
其中8.
9%的人月收入达到了10000元以上,有12.
0%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呈现下降趋势.
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3%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比2011届下降了8个百分点.
(摘自《北京晨报》6月10日)北京朝阳校园招聘会抛出1400岗位新京报讯(记者饶沛)朝阳区昨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今年辖区内最大规模的校园招聘会,130家知名企业在招聘会上提供1400多个工作岗位.
为缓解就业压力,朝阳区今年将出台新政,小微企业招聘当年毕业生,并签订一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企业可获得每人8000元到1万元的社保补贴.
招聘会上,有中国国际期货、中国人寿、花旗银行、中国泛海控股等一批知名企业到场,1400个岗位涉及计算机、行政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文秘、艺术、生化等多个专业.
应聘者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微博招生办)等在内的15所朝阳区-高校合作联盟所属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毕业生.

中国木偶剧院的招聘展台前排了一串求职学生,比很多企业人气都旺.
该剧院工作人员介绍,主要原因是今年不但招本科生,专科生递简历也收,"我们有些场务工作,专科生就能完成.
"朝阳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将搭建平台增加个人和用人单位见面机会,今后将每周办一场招聘会.
同时,朝阳将继续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3-6个月见习机会,见习人员每月可获约700元生活补贴.
此外,朝阳区将完善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库.
对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区人才服务中心将对学生档案接收和管理.

(摘自《新京报》6月10日)七成人表示如可能想重择专业:考后报志愿须谨慎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万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7.
9%的人承认,报志愿时并不了解所选专业、报考专业是"盲目的".
71.
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今年已在南京读大一的孟静承认:入学前自己不太了解所学的专业,如果有机会还想能重选一次.
孟静:你看我现在学习动漫制作,好多同学都挺羡慕的,不过要我说再好的专业也要本人喜欢,如果不喜欢就是负担.
在《中青报》这份调查中,仅13.
6%的人表示报考志愿时了解所选专业,而在实际学习中,仅有16.
0%的人觉得所学专业符合当初预期,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觉得并不符合.
不仅如此,很多考生家长也同样焦虑.
今年参加高考的梁乐妈妈说:梁乐妈妈:孩子成绩还是很好的,可临到报志愿的时候还是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报学时下热门的经济呢,还是报她擅长的生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选择专业还是应该看孩子的喜好.
不管是什么专业,光看热门和趋势是不行的,关键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填报.
孙宏艳强调,虽然教育观念的改变需要经济和社会基础,但学校和家长也应主动提升自我意识,让眼界变得更开阔.
比如,应尽早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与人沟通合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除此之外,社会也要增强对职业学校的承认和支持,使高中应届生可以有更多选择,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也会过得更加坦然.

(摘自《中国广播网》6月11日作者/刘玉蕾冯会玲)高校毕业季"跳蚤市场"火爆低碳毕业受青睐玲琅满目的货物都"明码标价",除了众多学子前来选购,校内职工也前来"赶集",跳蚤市场上"客商"间讨价还价.
李慧章摄中新网南昌6月10日电(李慧章)毕业大甩卖!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啦!
走一走,看一看,学长学姐'晒家当'啦……随着毕业季到来,华东交通大学"跳蚤市场"连日来异常火爆,毕业生自发变身小商贩,携大学四年的积累的"家当"亮相,纷纷摆起地摊.

在华东交通大学"跳蚤市场"上,书籍、文具、电器、吉他、鞋帽、饰品、化妆品等纷纷"上架",更有甚者拿来衣物前来叫卖,现场人头攒动,异常火爆.
玲琅满目的货物都"明码标价",除了众多学子前来选购,校内职工也前来"赶集",跳蚤市场上"客商"间讨价还价.
"跳蚤市场"上热卖的各类物品中,以专业书籍和考研(微博)资料最受欢迎,在买卖的过程中"商客们"不时交流专业学习和考研上的经验.
"生意很火爆,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过了一把'商贩'瘾.
"华东交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毕景亮说道,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这些物品带回家很麻烦,丢掉又很浪费,很多是可以重复利用、资源回收的东西,不如以"半卖半送"的方式转给学弟学妹们,也是践行低碳节约生活的体现.

"逛了几圈,淘到了不少宝贝,价格实惠又是自己所需的,真是物美价廉.
"华东交通大学2011级建筑学的钱鹏浩高兴地说,这样的市场,不但能让"卖主"得到一定的利益,自己也得到了经济实惠,逛"跳蚤市场"与学长学姐们交流,更是"取经"的好机会.

据了解,华东交通大学毕业季"跳蚤市场"除校园线下市场外,毕业生还通过该校校园网"日新网"等网站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介线上服务.
(摘自《中国新闻网》6月10日)大学生频繁跳槽越来越多职业发展更需理性成熟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又到一年毕业时,也是扎堆就业的时候,虽说社会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份稳定的工作来之不易,但频繁跳槽的大学生还是越来越多.
一项权威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六成认为目前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离职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
此外,还有工作压力大、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等原因.

日本《中日新闻》最近报道,一项针对日本三重县和爱知县的2013年新进职员的调查显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愿意在这个公司工作到退休为止".
日本观察员黄学清:根据日本三重县一家经济研究所对三重县和爱知县的新员工的调查显示,愿意在就业的企业中工作到退休为止的人达到和33.
6%,连续五年占据了调查中的最高比例.
研究人员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对于经济好转还没有切实感受.
此外,选择遇到好的条件可能会跳槽的占22.
8%,选择考虑将来独立创业的占5.
9%.
日本长期以来以终身雇佣为名,员工也习惯了在企业里面论资排辈,慢慢熬到管理阶层.
但是近年来,虽然经济形势一直不乐观,跳槽或辞工的年轻人还是越来越多了,一部分人是因为更加注重个人的人生理想不愿意把时间耗费在认为对自己无意义的工作上,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前几代人的耐性和吃苦的精神,工作时不如意就会辞工作,而且不少人还是在没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就辞职了.

德国人比较保守,不太愿意频繁换工作,如果频繁地换工作一般有两种情况.
德国观察员薛成俊:如果专业对口而且收入也不错,德国人还是比较愿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经常换工作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因为生活需要,又不得不有一份工作,就是骑驴找马型;另一种就是仕途发展遇到瓶颈,在目前的单位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或者有更广阔的天空施展自己的抱负.
比如说在一家公司干了几年积累了一定经验,这时候跳到另一家公司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待遇等,是天高任鸟飞型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企业的高端职位,对应聘人的履历和实践经验往往是非常看重.

在德国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或者单位工作,都会受到严格的劳动保护法保护,同时也享受到法律规定的各种福利和权益,比如公休日和带薪假.
而用人单位也会按一定的比例为员工提供医保和退休养老保险等.
德国企业相对都有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也普遍有负责任的态度,很多人会把那里当做除自己家庭之外生活中的第二个重要场所,熟悉那里的环境认同那里的价值,这也是德国人一般情况下很少愿意变换置业重要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常年服务假期条例",规定员工在一个单位工作五年以上,依法会享有额外的假期.
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十几年前澳大利亚人也许比较喜欢跳槽,但是目前这种状况已经彻底改变,虽然在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所受环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但是这还是给很多在职的澳大利亚人敲响了警钟,就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之下,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就已经不错了,跳槽最好暂时先不考虑.

根据2013年的最新调查报告,71%的澳大利亚人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而只有4%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怎么看都不满意,有意跳槽.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也一直致力于让员工能够安于目前的工作,在1955年时政府为了鼓励澳大利亚人干一行爱一行而推出了常年服务假期条例,这个条例规定在某一个公司工作如果超过一定年限,比如5年以上员工依法会享有额外的假期.
此外澳大利亚各公司对于员工获得带薪产假的要求也是必须要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这就导致了很多年轻女性为了获得这个带薪产假,而安于在公司里干下去.
当然事实都有例外,澳大利亚有一位男子在2012年一共跳槽了51次,平均一个礼拜一次,但是他可并不是因为对于薪水不满意或者对于工作本身不满意而这么做,根据他的说法,跳槽51次纯粹是为了体验生活、探寻工作的意义.

实际上,大学生为了追求职业理想而跳槽无可厚非,但频繁离职真的能带来理想的职业发展吗未必.
2012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一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463元.
毕业三年内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则为4624元.

专家提醒,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始有终,不能出现自我价值错位.
有时候,喜欢的工作可以作为自己的业余工作去发展.
工作和喜欢是两码事,不能单纯地把工作和爱好放在一个层面上看问题.
大学也应改变传统的统计初次就业率的考核就业的做法,应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更理性、成熟地选择工作.

(摘自《中国广播网》6月12日)一线城市仍被毕业生看好求职偏爱"高富帅"近日,智联招聘针对"史上最难就业季"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发布"201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
本报记者详细了解报告内容,以及综合本地部分行业招聘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学生难就业,除了供需错位等主要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出于主观: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其现实接触面以及眼界开阔度受限,不了解的领域不敢碰,有潜力的小公司不愿尝试;受家庭或社会传统意识影响,观念更新还比较慢,多数人求职盯着"铁饭碗"或大家都能从事的岗位,无形中抬高竞争门槛,又削弱了自身优点.

或许,我们对现实的一些客观分析,能够给找工作的毕业生们提供一些参考,或许是思考,最好不要被当成简单的"说教".
被偏爱的仍然是大城市薪水不低的新兴产业冷寂从此次公布的数据分析看,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二三线城市,不过,即使供岗多,但比起求职者的倾慕仍显得有些"狼多肉少",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一二三线城市的竞争指数分别为62、54、29.
由于少有人问津,三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显得不是那么激烈.

这种情形,记者近日在多场招聘会现场也曾发现,一些来自黄石、孝感等武汉周边城市的企业,虽然薪水与武汉的企业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还提供房子等便利条件,依旧很难打动求职者.
看来,"逃离北上广"虽一度流行,但应届生"留在大城市里闯一闯"的心态仍然故我.

统计指出,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的整体职位量占到了43%,但由于不受应届生的青睐导致竞争比相对不高.
20人以下规模企业21人竞争一个岗位,相比于最高73人竞争一个岗位,相差极大.

智联招聘CEO郭盛告诉记者,现在,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诞生了很多微型企业(20人以下),比如创意策划公司、微博传播运营公司、工作室等创业团队出现在人才市场上.
这类企业其实薪水优势并不弱,平均薪酬仅次于500-999人规模的大企业.
但这类小企业由于不够知名而很难引起应届生的兴趣,加之大学生缺乏实践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导致他们不敢尝试和顾虑重重.

武汉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汪超告诉记者,"找工作一般不会考虑规模很小的企业,因为觉得平台不够大,担心学不到东西,而且也没有安全感.
"湖北大学一名应届生也表示,虽然有些小企业给的薪水还可以,但是总觉得不踏实,还是想找大企业工作.

记者也了解到,不少规模小的企业,考虑到这一问题而不得不出高薪招人,即便如此,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武昌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公司给一般员工开出的月薪为3000多元,还供应午餐,可应届生"仍不感冒".

受打击的不仅是小公司给不了皇粮的民企叫屈小公司不爱去,稍大一点的企业吸引力又如何呢本报记者此前在湖北一场民营企业招聘会上获悉,一些民营企业规模尚可,很多求职者并不动心.
而智联招聘的此次调查也显示,民营企业整体招聘量较大,但整体竞争比却最低.

武汉猎英人才总经理安国平介绍,目前,武汉的民营企业因为急速扩张,民企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吸引人才,民企不得不通过提薪、完善福利来解决招聘难题,结果依然不理想.
比如,一个应届生,也许会选择月薪3000元的国有企业,而不选择4000元的民营企业.
受规模、知名度等影响,应届生对"皇粮"的热衷度依旧居高不下.

智联的数据分析显示,竞争激烈程度较强的岗位中,专业对口要求高的岗位为财务、银行、IT/技术,说明财务、银行和IT/技术的相关专业供需出现饱和.
人力资源、采购贸易、行政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低,但因为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销售类岗位目前需求较大,但职位排竞争指数倒数第一,证明大学生对销售类岗位兴趣较低.
因此,'就业难'在一些方面可以解释为毕业生对岗位太挑剔,不能正视自己期望以外的职位.
"郭盛告诉记者.

安国平也认为,单从销售职位占比高但竞争比较低情况上看,可能是很多应届生对于销售岗位的误解,而使得该岗位的被关注度不大,而且一般销售工作压力很大,也使得不少应届生避而远之.
"其实还是很多毕业生对职业定位不清晰,他们并不了解一个岗位真正的定位就放弃了".

有独立价值观的90后多了率性的不辞而别此次调查发现,近三成应届生都有毁约经历,原因主要有:拿到了更好的OFFER(工作)、不符合职业发展、用人单位承诺没有兑现.
郭盛认为,加入今年毕业大军的多半是"90后",他们成长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着更多独立的价值观,其中包括对工作的认知和期待,对于好工作有了新的标准和阐释,而这与起点较低的职场工作有些相悖,比如实习阶段的打杂,当现实和期望存在较大落差时,新一代的毕业生往往选择了频繁跳槽,甚至裸辞,这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安国平也告诉记者,武汉不少公司都会面临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特别是一些90后员工,他们比较有想法,比较自我,离职时不太懂得如何去和公司沟通,离职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工作不开心了、要出去旅游了等等.

一方面,是找工作压力在增大;另一方面,临近毕业,90后应届生的求职意愿却降低.
记者通过调查样本看到,2013年3月,是毕业生投递简历的最高峰时期,而5月虽然用人需求有攀升,但求职意愿下降到了今年1月的水平.

郭盛分析,3月份,名企的校园招聘基本结束,大量中小企业开始通过网络进行招聘,同时研究生考试结果公布和公务员考试结果公布后一大拨应届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这时产生了一个小高潮.
但从毕业生投递行为上来看,三月份以后,虽然签约率不高,但是总的求职意愿降低,应届生投递量下降.

建议把毕业后第一年视作继续学习的两学期"当下的'就业难'不是单纯的职位供需失衡,而是就业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问题,更需积极化解.
"郭盛建议,应届生可以脚踏实地,在毕业前多积累一些实习经验,适应职场,尽早考虑职业规划.
往年有48.
4%的应届毕业生,是通过实习找到工作的.
此外,调整心态,把毕业后的第一年作为继续学习的两个学期,找到自己的定位.
"错位"中找机会,二三线城市、中小型企业、跨行都会有发展空间.

安国平认为,除了求职学生调整心态外,学校也应做出正确引导,比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们去了解社会,了解各个岗位的职责;帮助学生改变和扭转对于某些岗位的传统印象.
应届生的家庭可以做些什么郭盛指出,新生代大学生的求职观与父辈已经截然不同,家长在孩子求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之余,对于孩子的求职行为不应过多干涉,放手让孩子去面对现实,为自己的梦想去打拼.
对于求职期的孩子,聆听想法远比横加干涉更加有力,多给予坚定的情感支持、鼓励,少攀比、施压.

(摘自《荆楚网》6月13日)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找第一份工作最看重专业对口新华网北京6月12日专电(记者赵超)眼下,2013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已接近尾声.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日前在高校毕业生中进行的求职调查显示,这些初入职场的求职者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最看重的不是薪水,而是跟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否对口.

这项调查显示,55.
1%的受访者在找第一份工作时,平均投10份以下的简历就能获得一个面试机会;而54.
83%的人在参加1家至3家公司的面试后获得了第一份工作.
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主要依靠哪些途径调查显示,网络招聘仍是毕业生求职最主要的渠道,靠父母亲友介绍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他主要渠道包括社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和学校推荐.
在专业对口这一问题上,调查显示,54.
69%的受访者的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90后"人群中这一比例则超过了60%.
但是,在最看重专业对口的受访人群中,92.
22%的人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在薪水方面,调查表明,42.
94%的受访者第一份工作月薪在1500元至2499元之间,21.
07%的受访者第一份工作月薪不足1500元,而月薪超过5000元的受访者只占3.
38%.
(摘自《新华网》6月13日作者/赵超)调查称大学生就业偏爱大企业小公司加薪难招人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消息,给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
昨日,智联招聘发布《201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认为中国职场正进入刘易斯区间,意味着职位供求在总量上趋于平衡.
但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
即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应届毕业生择业调查就业偏爱"高富帅"数据显示,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的整体职位量占到了43%.
然而,因为不受应届生的青睐导致竞争比相对不高.
统计显示,20人以下规模企业是21人竞争一个岗位,相比于100-499人规模企业的73人竞争一个岗位,落差极大.

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诞生了很多微型企业(20人以下),比如创意策划公司、微博传播运营公司、工作室等创业公司团队出现在人才市场上.
这类企业其实薪水优势并不弱(20人以下规模企业平均薪酬达5675元/月),仅次于500-999人规模的大企业(平均薪酬5680元/月).
但这类小企业由于不够知名而很难引起应届生的兴趣,加之大学生缺乏实践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导致他们不敢尝试和顾虑重重.

对销售类岗位不感冒总体分析来看,竞争激烈程度较强的岗位中,专业对口要求高的岗位,如财务/审计/税务岗位的竞争指数达到277:1、银行为188:1、IT/技术为130:1,说明财务、银行和IT/技术的相关专业供需出现饱和.
而人力资源、采购贸易、行政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低,但因为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但是,从智联招聘的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销售类岗位需求较大,但职位竞争指数相对较低,仅为25:1,证明大学生对销售类岗位兴趣较低.
因此,"就业难"在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择业难",很多应届生对于岗位比较挑剔,不能正视自己期望以外的职位.

另外,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应届生期望薪酬近90%集中在4000元以下,而提供这部分薪水的职位并不多.
社会提供的应届生职位的薪酬超过半数在4000元以上.
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薪水招募优秀的应届生人才,但应届生显然被多年的就业难状况影响而不敢投递薪资过高的岗位.

毁约率达到26%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3届应届生的毁约率为26%,其中有63%的毕业生是因为拿到了更好的OFFER,而16%因为试用期间发现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
同时,90后成长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着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其中包括对工作的认知和期待.
他们对于好工作有了新的标准和阐释,而这与起点较低的职场工作有些相悖,比如实习阶段的打杂,当现实和期望存在巨大落差时,新一代的毕业生往往选择了频繁跳槽,甚至裸辞,这也给企业无形带来更大压力.

此外,企业为生存发展在人力取向上更利益化,更愿意招募能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老鸟",而作为职场"菜鸟"的应届毕业生,更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去培养,能提供漫长的实习岗位已属难得.

建议大学生应寻找"错位机遇"智联招聘认为,企业方面,随着刘易斯拐点出现,未来将会面临人才短缺局面,企业更应尽早"慧眼储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但是优秀人才永远有限,招人会越来越难,与其苦等抱怨,不如自己培养新人.
只有高薪厚禄已经不能吸引优秀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和传播雇主品牌,来招募最优秀的人才.

毕业生方面,在错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应积极寻找"错位机遇".
首先应该脚踏实地,毕业前得多积累实习经验,适应职场,尽早考虑职业规划.
调查显示,往年有48.
4%的应届毕业生是通过实习找到工作的.
其次是放正心态,把毕业后的第一年作为继续学习的两个学期,找到自己的定位.
此外,还应在"错位"中找机会,二三线城市、中小型企业、跨行都会有发展空间.

(摘自《城市晚报》6月13日)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就业率管理学最高法学最低由麦可思研究院编撰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近日发布.
蓝皮书跟踪了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及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状况.
今年签约率明显下滑结果显示,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
9%)比2011届(90.
2%)略有上升.
但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的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毕业半年就业率上升蓝皮书披露,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2.
9%),最低的是法学(87.
2%);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
2%),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86.
7%).

从2010—2012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法学半年后就业率处于上升阶段;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生化与药品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专业大类半年后就业率处于上升阶段.

经济学就业满意度高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5%,其中,本科毕业生为58%,高职高专生为5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经济学,最低的为农学.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低的为生化与药品大类.

2009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类是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类是初级金属制造业.
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类是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类是邮递、物流及仓储业.

(摘自《新民晚报》6月14日)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薪资调查建筑学专业最高开栏语今年被称作"史上就业最难的一年".
高考已经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又要来到了,专业的选择成为每位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今日起,本报将根据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的热门专业,推出"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系列报道,调查走访各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薪资情况;请业内资深人士谈职业前景,为考生和家长填志愿提供参考.

在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毕业半年后薪资最高的50个本科专业里,建筑学高居榜首.
事实上,建筑学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对来说也较高.
同时,建筑学专业要求也较高,是一门将技术、艺术、社会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师是一个创造性的职业,同时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专家建议,如果想选这个专业,最好有一定美术基础.

我省6所高校设建筑学专业赵丁,今年36岁,是1996届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吉林建筑大学)的学生,高考时考了541分.
他的专业是建筑学,毕业后,他自己开了家装潢公司,经营得风声水起,如今全家移民到加拿大.
"去年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536分,这十几年当中每年的录取线都会超过一本线12分至15分.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王亮介绍说,一般来说,凡设有建筑学专业的大学,建筑学专业录取线都会是学校里所有专业的最高分数线.

据了解,全国目前有近260所高校设有建筑学专业,其中截至2012年年底,有48所大学通过国家建筑学评估.
吉林省共有6所高校设有建筑学专业,吉林建筑大学是2002年、全国第24所通过评估的大学.

五年学制要修20多门课程据王亮介绍,"建筑学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建筑美术、城市规划等20多门课程,是门结合了技术与艺术,又涉及到社会学的综合性学科,是门很特殊的学科.
"建筑学专业培养的建筑师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建筑结构(水、暖、电、智能系统、强弱电)和建筑物理(声、光、热)等,虽然各个子系统都会有相应的工程师,但是建筑师都要懂.
除了专业技术的储备,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还要有艺术的素养,比如接受绘画、色彩、造型、比例、光影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积淀人文、历史、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王亮建议,想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最好有一定美术基础,或是俗称"有艺术细胞".
建筑师对"责任"要求高"architecture与building的区别是一个是建筑,一个是建筑物,作为一名建筑师既要对建筑的外形负责,也要为内部的功能、实用性负责.
"王亮表示,建筑师这个职业责任很大,如果设计的建筑发生倒塌,抗震出了问题,那项目的总负责人建筑师就要承担责任,这就需要建筑师认真细致,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又不能一味迎合世俗,需要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等,要对历史负责,又能引领生活.

建筑师是创造性的劳动.
在中国,顶级建筑师特别少,在我国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西方高,在西方国家,建筑是五大艺术之首.
不过,目前来看我国也是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人才.
从1979年开始发起的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去年中国建筑师王澍得到这一殊荣,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学建筑学专业女生并不少说起建筑学专业,很多人就会联想起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施工场面,以为这个专业对于女生不适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我们一个班30人左右,女生占到了40%.
因为多数毕业后到设计院工作,对于多数女生来说,做白领工作是她们的职业理想.
"王亮表示,建筑学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建筑学跟土木也不同.
"一幢房子长什么样、空间结构、功能、格局安排怎样,这是建筑学的事情;房子建得牢不牢,钢筋用多粗、楼板有多厚,是学土木的人考虑的问题.
"所以,学建筑学的需要到工地现场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做设计工作.

据了解,一般来说,建筑学专业毕业生有80%左右签约建筑设计院,还有一些到建筑行业管理部门任职,或是到高校任教,在科研院所从事科研,还有一些到房地产公司就业等,并非是女生不适宜学的专业.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从1980年我们学校开始设立建筑学专业,1995年开始五年制,从来都是100%就业率,毕业生非常抢手,供不应求.
"王亮表示,在建筑业界,有"老八校"的说法,也就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这些学校的建筑专业在业界颇受认可.
其中又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这"老四校"更为著名.

作为吉林省唯一得到国家通过建筑学评估的大学,也是省内唯一一所招收建筑学硕士的高校,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也比较好找工作.
据一位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人事主管介绍,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80%左右,他们对建筑设计师的需求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50%,建筑设计行业的人才总量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长远看,建筑设计行业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预计有20年黄金期.
""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设计类人才始终处在稀缺状态.
"同时,王亮也坦言,"学建筑会比其他专业辛苦一些.
"收入与地域技能等因素有关目前在中铁集团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徐勇兵说,在建筑业,别想着休息日,加班加点是常事.
当然,付出得多也会有相应的回报.
在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毕业半年后薪资最高的50个本科专业里,建筑学高居榜首.
"建筑设计这行收入是慢慢积累的,与地域、职称、专业技能等都有关系.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在吉林省就业,本科生刚工作的收入大概在2000元-3000元,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至少达到3000元-4000元.
如果是研究生毕业,工资就要5000元起了.
但这一行的收入更多的要看个人能力和经验上,毕业两三年后,收入会明显提高,总的来说是属于高收入群体.

(摘自《北方网》6月13日)《就业失业登记证》向外地毕业生放开6月是毕业生离校的时候,而在"史上最难就业年"的严峻形势下,可能会有不少毕业生无业可就,只能遗憾离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提出了不少就业帮扶政策,比如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自主创业毕业生,也能享受到与本地户籍生源同等的政策扶持等.

《通知》提出,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

针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计划提出,各地要将其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落户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对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各地都要给予与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政策扶持.

各地还要将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实现就业.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动员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专家解读说,将到本地求职的非本地户籍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当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范围,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是最大的亮点.
这一重大突破,适应了高校毕业生流动性大的特点,突破了现行以户籍为主的就业服务管理模式.

(摘自《北京晚报》6月12日作者/代丽丽)北大"屠夫"迈过给北大丢脸的坎:我们是正面的丑角2013年似乎是毕业生"最难就业年".
截至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约为33.
6%,而十年前,就业率高达89.
68%.
也是在十年前,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在西安摆摊卖猪肉,舆论哗然;十年后,还坚持卖猪肉的陆步轩被请回北大,给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分享创业经历,感慨"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不成功".
十年间,高校毕业生已激增至今年的700万,社会对学历、工作的认知有了深刻变化.
同是北大"猪肉佬"的陈生笑言:"人人争做人上人,谁去做人下人"迈过给北大丢脸的坎4月12日,"北大屠夫"陆步轩和陈生同睡一屋,陈生告诉陆步轩他内心如水般平稳,躺下两三分钟就能熟睡.
陆步轩对此持怀疑态度,熄灯后,特地趴到陈生面前看他是否熟睡.
就在前一天,两人重回北大,登上职业素养大讲堂演讲.
陆步轩第一句话就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12日,《北大卖猪肉校友讲创业:我给母校丢了脸》的新闻在网上被四处转载.
陆步轩上次被媒体集中关注,还是2003年那则《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猪肉》的社会新闻.
陆步轩坦言,10年前被报道时,就感觉"给母校丢了脸",但10年了还没迈过那道自感丢脸的坎儿吗在央视《看见》栏目中面对主持人的追问,如今"敢于自我解剖"的陆步轩称已迈过.
在陈生看来,陆步轩的生活惬意,温馨,他是打心底里羡慕.
因为广泛的社会关注,陆步轩2004年进入长安区档案馆工作,后来还出版了《屠夫看世界》.
用陈生的话说,学地方语言的陆步轩既有了用武之地,还身兼广州屠夫学校名誉校长,做公益演讲,并乐在其中.
"可能北大等名校一半毕业生的生活都无法与他比.
"私底下,陈生每年还给陆步轩寄去自产的150瓶酒供品尝.

陆步轩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妻子孩子热炕头,三两小酒伴着笔耕.
"成功与幸福很难简单地用财富来衡量.
"现在身家40亿的陈生说,"重要的是看自己是否喜欢这种生活,享受这种生活.
"谁去做人下人因"北大"和"猪肉",身为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暨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与陆步轩两个人的生活交汇在一起.
两人北大毕业后,均做过公务员,下过海,也遇到过挫折.
以世俗眼光看,陈生似乎更为成功,他的公司已发展了超过500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
尽管是养猪,但陈生说自己期望值很低,从一开始就不觉得给北大丢脸.
按陈生的理解,大学早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平民教育.
"现在每年有10万多人出国留学,他们能人人都很有建树吗每年毕业生六七百万,都去当人上人,谁去做人下人呢"2008年,陈生的壹号土猪连锁店招聘吸引了1300多名研究生来应聘.
据陈生透露,目前公司里做市场的人七成是大专或本科毕业.
而他一朋友的公司在招聘时,给农民工的待遇为月工资2500元,大学生仅有1800元.

回到20年前,刚毕业被分配到广州教育学院,报到当天,陈生就给北大写信说自己不适合当老师.
几天后,他拿着北大的回信请求当地政府另外给分配岗位,然后他就轻易地调到了广州市委办公厅.
一进入体制内,陈生觉得公务员也不适合自己,他又蠢蠢欲动.
后来从湛江市委办公厅辞职时,陈母还跑来闹,"但我就是不喜欢,我不听她的,还是辞了.
"无论如何,陈生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弃官后,他一心经商.
起初还摸不着头脑,什么都做,卖过菜,倒过货,做过饮料、酒、房地产等.
他的房地产公司曾经做到湛江第一,但因为经常要看房管部门小科员的脸色,就干脆不做了.
相比之下,陆步轩似乎没这么从容和顺遂.
曾经的县文科状元被寄予厚望,父亲为此设宴招待全村人,笃定陆步轩北大毕业后会像古代进士一样享高官厚禄.
然而,陆步轩毕业分配的工作却连一个编制都没有,后来的生活也磕磕绊绊.

陈生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父母绝大多数没上过学,所以对子女期待极高.
不过相比2003年陆步轩卖猪肉被报道出来时,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宽容多了.
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胡扬说,在以前相对封闭的社会体系里面,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初期,教育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改变个人命运的渠道,现在已不这样.
如今,陈生的大学同班同学有的做到副部级,有的却只做到科级干部,这种悬殊,陈生也觉得理所当然.
学位在"通货膨胀"陈生告诉记者,自己其实由衷佩服陆步轩.
非典那年,陆步轩的猪肉档就能入账几十万元,相比其他北大毕业生,他的收入已算是中等偏上.
"我的公司虽大,单店每天销售量也就在一两头(猪),而陆步轩却达到单店12头,估计是全国单店销售量最高的.
"于是,陈生每年都请陆步轩来广州给自己的屠夫学校学生上课.
而在2003年陆步轩卖猪肉被热议后,倒有许多毕业生由此开窍,步陆步轩后尘.
"给母校丢脸"的大学毕业生开始不断涌现:扬州大学毕业生赵昌斌卖水果,大学生吴亮卖煎饼……在辞掉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后,西南大学毕业生王玉明如今在济南开店卖菜,他解释说,在事业单位上班,生活并不充实,而卖菜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我就想闯一闯,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北大原校长许智宏已经为此辩解:北大毕业生既可以当国家领导人、科学家,也可以养鸡,卖猪.
胡扬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小学的时候觉得读了本科就能进成功的门,中学的时候发现门槛提高到了研究生,上了大学发现要读博士.
这个有点学位'通货膨胀'的意思.
个人自然成长的速度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追不上'的情况.
"在这现象背后,他看到的是教育机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慢慢市场化,教育变成一种市场投资选择,但主流教育仍以"学术训练"为中心,这种脱节让对教育抱有"投资"想法的人,可能越来越失望.

"现在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工作难找,有时更多的是自己并未放下身段.
"胡扬说.
山东师范大学一位毕业生告诉记者,自己也得到过私企的工作机会,但"我想我要么进国企,要么去银行,最好当公务员,其他工作不会选择.
"如果更多人选择从事"屠狗辈"的职业,胡扬觉得,这不仅会促进就业,还对整体经济有利.
而陆步轩始终认为自己干这行最起码守住了做人的底线.
陈生在4月11日的北大演讲中如此总结他和陆步轩这对"卖猪肉二人组":"演员不仅有漂亮的,还有赵本山、潘长江那种长得不好看的丑角,我们就是北大的丑角.
我们没自杀、没跳楼、没出国,我们是正面的.
"陈生最后劝告创业的学生,不要选择那些已经达成共识的赚钱行业,而要选择那些冷门的.
冷门行业机会更多,也允许你犯错,"热门行业你甚至竞争不过一个个体户.
"(摘自《齐鲁晚报》6月4日)马云亮相商学院毕业典礼真正的考试,毕业才开始但一纸毕业证书,什么都不是坐在领导席正中间的马云,没有穿正装.
一件绿色的T恤,是他很喜欢的颜色,还有那十元一双、淘宝上买的黑色布鞋.
他就这样走上台,手往裤子口袋里一插,开始演讲.
一如既往地,没有演讲稿.
"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门口我的照片,附上我写的'永不放弃',真佩服自己居然有勇气写这样的字,你们还把这么丑的字刻在学院门口,天天看.
"马云很擅长冷幽默,开场白就让台下的学生笑了.

台下就坐的,是2008年底学院成立以后独立招收、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包括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共183名毕业生.
跟随全国699万毕业大军,他们也赶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
马云没有回避这个敏感话题.
他直切主题,"很多同学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事实上,阿里巴巴和杭师大合作办学,学生并没有"绿色通道".
特别是去年马云重新调整业务架构,认为公司规模暂时不宜扩大,减少招工.
今年该学院的毕业生,没人进入阿里.
这看来不符合常理,但马云并不怕"火上浇油":"上大学不等于有工作.
如果你只为了找工作,应该去读技校或者中专,那是给你一门技能.
"在他看来,那一纸毕业证书,只是证明父母给你缴了学费,其它什么都不是.

在马云还是阿里巴巴CEO的时候,他招聘员工,从来不看简历.
第二度"打击",是他说,"不管你(在大学)学了多少东西,我告诉大家,到了社会上,管用的还真少.
""今天,你们可以说自己毕业了,那只是在学习知识这阶段毕业了,真正的考试,明天才开始.
所以,明天的大学是体验的大学,这个体验有点累,有气愤,有郁闷,有痛苦.
真正的毕业,或许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你能微笑地离开,才算拿到了毕业证书.
"马云的论点和他的人一样,不经修饰,很本色,但很特别.
第一份工作,不会是最后一份但请干足5年纵使困难重重,在马云的江湖里,没有什么不可能.
阿里巴巴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佐告诉他,今年学生就业的签约率已经超过了50%.
这其中,从事电商、网商相关工作的达60%以上,自主创业的就有15%左右.
比如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的电子商务2009级学生董光亮,他们团队的天猫店里多件竹制单品列淘宝网同类商品销量第一.
马云笑了,"我为你们骄傲.
"但他说,5年内,不要离开你的第一份工作.
这个"锦囊",也是马云毕业那会,时任杭师大副校长的黄书孟给他的.
当时马云被分配到了杭州电子工学院当老师.
"这5年让我懂得了坚持,懂得了什么叫放下.
那5年,我学会了什么是优秀老师的素质,那就是让我的学生超越我.
就像今天我做企业,也希望我的员工超过我.
"虽然他在演讲之初也对学生说,你的第一份工作,绝大部分不会是你最后一份工作.
"但第一份工作的坚持,比后面工作的坚持更为重要.
不论你考研,出国,创业,不管什么工作,记住,短暂的时间内,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好地学.
做的时候不要想离开,有一天等机会来了,再选择下一个机会.
这个世界不缺机会.
"还有一个"锦囊"是快乐.
"阿里巴巴的员工,不管在哪里,我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我们公司的人,因为他的笑容……永远不要挑最好,挑你最合适的.
永远不要去做最伟大的事情,去做那些能让你快乐的事情,永远乐观看世界.
"台下一片掌声.
他很快下台,被同学们疯狂簇拥着,他又挥毫留下了5个不太好看的大字——智信仁勇言.
包括他潇洒转身前留下的云彩:坚持、快乐,还有感恩和敬畏……都值得同学们品味很久.
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曾说,未来要从事教育和环保事业.
昨天,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举行2013届毕业典礼,马云出现在第一排的领导席中.
这一次,他的身份不仅是校友,还是——院长.
成为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已经6年,但在过去的那些年中,马云没有去给学生上过课.
他常说,阿里很多员工的能力比他强,所以去上课的都是阿里巴巴集团为主的知名企业的高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金牌网商.
但如今,学院首届独立招生培养的学生毕业了,马云特地从国外赶回来,他要和学生聊一聊.

(摘自《钱江晚报》6月14日)调查显示:如果人生重来1/4受访者会放弃高考"曾经有一个升学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落榜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如果人生重来,你会不会好好珍惜高考这个机会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上旬,全国近千万高中毕业生,其中约十分之一,没有出现在今年的高考考场上.
参考人数连年下降的同时,弃考人数却逐渐攀升.
曾经被视为鲤鱼跳龙门的高考,如今在国人眼里,为何不再显得那么重要由潇湘晨报联合大湘网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人生重来,他们不会参加高考.
"读了大学也没用",是"弃考"的首要原因.
但在专家看来,对很多经济条件不佳、成绩又不好的孩子而言,放弃高考,一方面是出于风险规避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也隐含着没有更好选择的"被迫"成分.

本报记者袁树勋长沙报道四分之一"弃考者"的无奈"如果人生重来过,你是否还会选择高考"面对这个问题,四分之一受访者选择了"不".
他们中的近八成,是80后和90后.
如果进一步细分,这个群体可分为读过大学和没读过大学两类.
交叉分析显示,有过大学经历的80、90后,选择"不"的比例约35%,没有大学经历者做出这一选择的比例,也高达31%.
"读大学没什么用(不好找工作)"、"成绩不好,考个差大学,读了没用",是对高考说"不"的受访者的两个主要理由.
去年,智联招聘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2700元,低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毕业生.
报告分析了低学历者薪酬反超的原因: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求职者,其就业范围大多集中在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初级及体力劳动岗位.
由于年轻劳动力增速下降,加上年轻一代打工者从事重体力、低端服务业的意愿降低,使得这些岗位的就业缺口越来越大,人才供不应求,相对推高了薪资水平.

除了薪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持续走低.
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12届的大学毕业生中,还有8.
5%的人处于失业状态,约53万人.
从2012年10月底至2013年4月上旬,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约32%,低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

一方面就业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学费越来越贵.
过去10年里,大学学费猛涨近20倍,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只有4-5倍.
这些数据,让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邓克峰感叹"时代变了".
上世纪90年代末,还是高中生的他,被师长们反复灌输一个理念便是:读大学,是唯一的出路.
邓的父辈,那些上世纪50、60年代人,是高考坚定的支持者他们当中的近八成表示,如果人生重来,会选择高考,尽管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读过大学.
"在他们那个时代,高考对人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邓克峰说,"挤过这根独木桥,就有了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和相当的社会地位.
"读大学如今已成"风险投资"邓克峰描述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
今天,读大学已经从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变成一项有风险的投资.
很多人拒绝再踏上通往大学的独木桥高考,邓克峰说,从他们的理由,"读大学没什么用"、"花钱太多"、"成绩不好,考个差大学,读了没用"等可以看出,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是学习成绩.
能不能考个好大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项投资的回报率.
二是经济条件.
因为学费高、就业难,读大学已经变成一项有风险的教育投资.
家境贫寒者对这种成本高昂的投资的风险,比较敏感,往往会选择回避风险,即放弃高考;家境优越者则正好相反,甚至愿意进行超前投资出国读书.

调查数据部分佐证了邓克峰的观点.
如果处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下,36.
72%受访者会全力以赴对待高考、视之为改变命运的机会,23.
44%的人会对高考持无所谓的态度.
假设是在贫寒的家境下,选择这两种态度的受访者分别为48.
05%和11.
33%.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张琦的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投资决策.
做课题期间,他接触过许多放弃了高考的高中生.
如果要给他们画个像,张琦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一类出生在城市,家境优越.
父母要么对国内大学教育不认可,要么对西方国家很向往,早早给孩子安排好了道路出国留学.
这类孩子,约占总数的20%.
另一类出生在农村,家境不好,学习成绩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他们的父母会想,与其掏空家底读个找不到工作的差学校,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赚钱.
这类孩子,约占总数的70%-80%.
张琦的观察,与邓克峰的"高考风险投资论"暗合.
他提醒,应该注意到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孩子,往往也处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如农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他们不仅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在冲刺阶段也有政策劣势能分享的名校招生配额,远不如北京、南京这些大城市,以至于出现了"同样分数,在老家只能上专科,在北京能上重点"的怪现象.

"很多主动放弃高考的家庭和孩子,表面看来是规避风险的主动选择,但换个角度看,更像是无奈的被动为之.
"张琦说.
公众怎么看呢30.
08%的受访者认为,放弃高考的人数逐年上升并非坏事,这说明挤独木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而认为这不是个好现象的受访者占33.
79%,理由是,很多人是"被迫"放弃的,考不上(好大学),读不起,毕业了也找不到好工作.

[观察]"教育资源应给农村孩子更多公平"口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张琦整理:记者袁树勋几年前,温州有个中学曾经创下过一个纪录,一届高中毕业生近200人,有七成放弃了高考,选择外出打工.
后来我去温州调研,发现选择放弃的基本是农村家庭,大多是这么一个想法:孩子成绩差,读个专科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来赚钱.
就算是这么一个历来"重商轻学"的地方,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尚可,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也不会轻易让孩子放弃读大学.

学习成绩是个人的事,但如果农村孩子考大学普遍比城里孩子难,那么,我们就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政策出了问题.
中国社科院有个调查数据,说是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数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占77%,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
这意味着,农村孩子能享受的教育资源不足,在面对高考时,他们处于普遍劣势,也就很好理解了.

如果说小学、中学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让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高考政策的区域差异,则是赤裸裸的歧视.
一个山东文科考生,考500分,只能上个专科,去北京考,能上重点本科.
为什么因为北京高校多,它给北京配的人均招生名额,是山东的许多倍,考取难度自然低许多.

早些年,大学生还属于天之骄子的年代,农村孩子为了"跳龙门",还能忍受这些不公.
但这些年,读大学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很多农村孩子干脆放弃了高考,好比运动员开赛前群体性退赛,表面上是主动选择,实际上,有被迫为之的成分在里面.
因为比赛规则太不公平了,他们很清楚,在这种规则下,自己根本比不过别人.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龙生龙,凤生凤"将成为弱势群体逃不掉的梦魇,社会公平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摘自《红网》6月14日)社科院专家:大学生增多有望实现第2次人口红利大学生就业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数量创历届之最.
到今年3月,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毕业生的签约率只有30%左右.
大学生的期望月薪仅为3683元,比去年低了1000元.

造成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大学生就业形势何时才能好转"按照我的估计,6月底签约率会涨到50%.
半年后的就业率能不能达到或高于90%,还取决于第三季度的经济景气程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破解就业难,就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更要注重公平,打通社会流动的渠道.

就业能否好转主要看第三季度的经济景气程度中国青年报:目前来看,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在您看来是什么原因张翼: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增多但需求不足.
在供给方面,目前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峰时期.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设计,在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36%,2020年要达到40%.
因此在"十二五"后期和整个"十三五"时期,大学毕业生人数都会增长.
所以,以后每年都可能是大学生的"最难就业年".
政府要将大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供给还有两个常态性的问题.
一是近期多项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因为专业或兴趣不匹配而发生的跳槽率极高,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总想在"稳定"中寻找更满意的工作;二是人力资本越高的劳动者,越需要更长的时间觅职.
比如,让和水泥的农民工改去搬砖难度不大,但如果让学物理的大学生去教化学,则需要更多的转岗成本,由此也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比重.

在需求方面,自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普遍不景气,这压抑了出口导向企业的扩张冲动,缩减了招工计划.
在国内市场上,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低于预期,也抑制了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招工需求.
学术界研究发现: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在城镇新增加120万~150万个就业岗位.
现在来看,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对农民工的需求较大,对大学生的需求则相对较小.

所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长期存在结构性压力:一方面是农民工短缺,很多地方"招工难";另一方面,由于低端产业比重太大,白领岗位的需求较小,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
今年已到第二季度,政策实施效果还需要继续观察,企业家仍然存在观望心理.

但总体来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好于欧盟.
近期多项报道说欧盟青年人口的就业率在降低,甚至失业率达到了空前的24%左右,这是极其危险的.
中国青年报:据称今年3月份毕业生的签约率只有30%左右,如果到了年末仍无法达到预期的80%~90%的就业率,该如何应对张翼:按照我的估计,6月底签约率会涨到50%,学生毕业时潜在的签约意向落实后,可能会达到60%~70%.
毕业季签约率上升是可期的,但半年后的就业率能不能达到或高于90%,还取决于第三季度的经济景气程度.

应该指出的是,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绝大部分新劳动岗位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我们现在扶持最多的是大企业.
国家刺激大学生就业的重点,不仅要放在村官与城市基层机构上,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发展.

能否抓住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增长的"机会之窗"决定未来事业的成败中国青年报:近些年,我国读高中的人数越来越少,读大学的却越来越多,这对于我国人口红利会产生什么影响张翼: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农民工供给逐渐转入短缺,大学生供给逐渐转入过剩.
但这种过剩是市场约束和制度配置下的过剩,并不代表中国不需要这些高素质人才.
事实上,大学生人数增加会提高人力资本,有望实现中国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能否抓住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增长的"机会之窗",决定着我们未来事业的成败.

我国人力资本的构成正处于从初中教育为主向高中教育为主的转型时期.
我国每年会招收800多万高中学生和近700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使得劳动市场上很少有初中毕业的人了.
通过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和制造业的技术化转型,我国已经创造了技工的"机会之窗".
但对于从普通高校毕业的很大部分学生来说,市场上仍缺乏创造岗位的机制.

只有通过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而不是继续强化对低端制造业的扶植,才能创造更多白领岗位.
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要从以制造业为主尽快转型为以创新为主,才会带动劳动力市场的转型.
中国青年报:现在很多应届生"非三不进",即非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不进.
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张翼:很多人都会告诫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种引导是对的.
但我们呼吁了很多年,学生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
这说明我们应该转变政策配置与改革的思路,采用市场的方式而非说服教育去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在做法上,就是要把公务员从最优职业选择的位置上拉下来.
公务员岗位吸纳了大量本该进入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精英.
只有继续深化国有单位改革,打破公务员终身制,缩小权力资本的寻租渠道,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的热情才会逐渐减退,社会精英向不同职业领域分流的趋势也才会形成.
不改变公务员作为最优职业选择的现状,我们的引导政策起草得再好,也会收效甚微.

国有企业经过改革,也成为吸纳人才的地方.
工资待遇的提升和劳动保障的兑现,让大学生更有尊严感,也强化了人们对国有单位的预期.
但目前这样的岗位很少,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劳动主管部门应继续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维护,使劳动环境的提升符合人们的期望.

打破就业歧视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中国青年报:您为什么在说到就业问题时一直强调"公平"张翼:众所周知,985、211高校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一些,三类院校、大专生的就业难度最大.
劳动力市场上,不仅对重点大学的偏好比较明显,性别、政治面貌甚至年龄都成为歧视依据.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白领工作岗位,主要由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创造.
但这些大城市,本该被弱化的户籍再分配功能却不断被强化,甚至再次祭起户籍管理的法宝,作为"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利器.
一些企业去年还能拿到户籍指标,今年就拿不到了,就难以和大学生在原有的条件下签约.

由此可见,地方城市政府还没有落实好中央政府的指示.
中央很积极地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如出台教育振兴计划,促进就业公平.
但地方政府在制度配置上还满足不了企业和学生的需求,甚至无法让大学生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这是应该提出批评的地方.

说到"公平",中国梦其实可以被解读为,公平接受教育的梦和公平参与就业的梦.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这么说张翼:将教育置于就业之前,因为就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
教育不公平,就业就很难做到公平.
现在我国教育的最大不公,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这使不同阶层的子弟进入到了不同品质的学校去接受教育,从而影响了教育获得过程的公平性.
由此也影响到子女面临的就业起点安排,形成初次求职市场的不平等.

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歧视在短时间内很难靠下发文件来打破.
但我们可以首先做到九年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再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相对公平化.
让不同阶层的人在小学、初中、高中里拼的是智力,而不是家庭背景,把梦想的实现寄希望于自身的努力.
即使他碰到困难,也会归因于自身而不是社会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梦想是寄希望于通过教育和职业而实现的.
要使社会个体实现他的中国梦,就要从制度设计、国家规范和社会环境上,把社会流动的渠道打开.
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所受教育公平谋职、就职,以此共享人生精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也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摘自《中国青年报》6月14日作者/张翼)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新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中新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马海燕)中国人民大学今日正式发布该校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
区别与以往考试型、学分制的培养模式,历时一年多推出的该路线图触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引起了该校师生极大关注.
该路线图以"立德树人"为理念,着眼于"研究型学习制度体系"建设,通过精实课程、国际研学、名师沙龙、拓展支持、全员导师、研究实践、双选认证、公益服务等八项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式.

其中,直接影响所有本科生学习的精实课程制度倡导深度教学,强化知识基础,减少了课程总学分要求,加强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建设,扩大学生课外研究的空间.
国际研学制度则鼓励学院一级的、专业对应的学生交换协议,通过团队化、稳定化、品牌化的核心课程吸引留学生,并为本校学生争取更多交换学习机会.
名师沙龙制度促进杰出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培养纯正的学术趣味,学生也可根据兴趣自主注册沙龙,累计参加16个学时沙龙并通过一定考核,可冲抵一个跨专业学分.
拓展支持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身体、心理和意志等方面的基础,实施的项目包括先进性和领导力训练、外语口语能力提升、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精神培育、心理健康关怀等.
全员导师制度通过多种途径落实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读史读经典、课外研究实践、专业实习、毕业研究等方面的有效指导.
研究实践制度通过组织"千人百村"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着力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双选认证制度旨在促进学生跨专业学习,各专业课程按照一定比例和程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学生达到相关专业的副修要求,可申请认证并获得副修专业或学位证书.
公益服务制度的出发点是增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实施社区服务、扶贫支教、文化助残、法律援助等各项专业志愿服务,并设置学分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现高等教育既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这是长期艰巨的过程,希望通过制订实施路线图,促进学生学习真知识、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提出真见解,为承担使命、奉献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摘自《中国新闻网》6月15日作者/马海燕)调查显示中国科研经费仅4成直接用于项目科研经费仅四成直接用于项目专家呼吁加强分层监管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资金比例仅为4成左右.
专家建议,从国家和企业分层次监管,杜绝科研经费被钻空子.
一个科研项目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某中字头院所下属单位被审计出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尽管科研经费流失已是老生常谈,但当这些问题日前再一次井喷,依然触目惊心.
据中国科协此前发布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在全国,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资金比例仅为四成左右.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5.
7%.
而据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做法,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
尽管教育部、财政部今年明确强调,科研经费不属于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所有科研经费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公共管理专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表示,给钱"找到主人"仍是眼下当务之急.

丁兆林:通过财政来出的科研经费,一旦出去之后就完全由花的人来决定了.
一些基础的学科,应该由国家来做监督,要跨部门监督.
最核心的还是要扩展科研经费的来源.
比如一些科研院所和大学会和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既然有科研经费的投入,企业一定会对花销进行)严格的审核,这是自然的一种动力.

(摘自《国际在线》6月12日作者/沈静文)教育部年内将出师德考评指标界定师德"红线"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北京2013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出台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划出师德"红线",对教师行为进行界定.
除了最近备受关注的性侵事件,有偿家教、体罚学生、课业负担等都将纳入考核.

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山东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今天的研讨会,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今年本市将尽力出台教师专项督导指标体系,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教师队伍建设督导应该包括"督政"和"督学"两部分.
督政首先包括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数量准备,例如北京,每年小学入学人数持续增加,目前北京教师数量的总数不少,但结构需要调整,水平不均衡.
第二,要注重教师培养,"选英才育人才",设法使师范院校招到优质生源.
第三是加强教师管理,使老师可以安心育人,解决教师待遇问题,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探索不同类别学校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督学方面,应建立教师进修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目前的教师都是"终身制",部分省市在研究"教师注册认证制度",北京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摘自《北京晚报》6月15日作者/李莉)婚恋调查显示90后女大学生结婚要找灰太狼在对我国9省市1742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中显示"90后"女生结婚要找"灰太狼".
恋爱经历68%有恋爱经历找男友标准57.
8%选择身高相貌找丈夫标准61.
6%选择人品性格结婚花费81.
44%的选择少于3万元婚前性行为47.
8%的不会发生婚前性行为恋爱和学业53.
6%表示学业高于爱情婚恋选择40.
6%会综合父母意见婚恋观现状只有1.
1%选择闪婚"90后"女大学生心目中的男友、老公分别长啥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如何6月3日,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中南民族大学[微博][微博]举行.
来自武汉纺织大学[微博]的参赛作品《"9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及教育引导途径研究——以1742名女大学生为例》获得了众人关注.
作品完成人之一,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学院学生曾旎介绍,此次调查历时两年,调查对象为2008至2011级的女大学生.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在我国9个省市发布问卷一共1800份,回收1742份,问卷回收率96.
78%.

【数据】46%的"90后"女大学生更加认可传统的婚姻,即在一定的感情基础和物质基础上,彼此有了一定时间的了解和认识后,在合适的年龄结婚.
22%的人选择"裸婚",先安家后一起拼事业.
13.
8%选择"试婚",她们认为"试婚"是对婚姻负责的表现.
8.
4%的人选择"毕婚",理由是家中父母要求先结婚后继承家业,这类人一般家中较殷实.
4.
8%选择"隐婚",理由是结婚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工作和交友.
3.
9%的人选择"不婚",1.
1%的选择"闪婚".
【解读】以上数据可见,"90后"女大学生对于婚姻的形式还是以主流婚姻观念为主的,对于婚姻的选择在思考上理性了,行动上也较弹性,特别是对于物质和形式的需求,这也导致各类新型婚姻"百花齐放".

恋爱经历68%有恋爱经历【数据】47%的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处于恋爱进行时,32%的女大学生处于恋爱过去时,21%的女大学生表示没有遇到"对的人",在大学生活的剩余时间中如果遇到也会好好考虑,处于恋爱将来时.
关于恋爱与否这一调查,68%的女生表示自己在大学期间曾经或是正在恋爱.

【解读】由此可见,"90后"女大学生在校谈恋爱较为普遍.
找男友标准57.
8%选择身高相貌【数据】大多"90后"女大学生对心中男友的身高要求基本在175cm以上,体型为中等或中等偏瘦.
将调查数据中支持率最高的五官组合在一起,调查组绘制了"90后"女大学生心中最佳男友的外貌.
由此,不难发现女大学生对其男友外在形象要求基本属于"高帅"范畴.

在针对"90后"女大学生对问题"如果谈恋爱,对方吸引你理由(最多选三项)"调查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答案.
结果显示:57.
8%的女生选择"身高相貌",43.
2%的人选择"能力才干",36.
8%的女生选择"经济收入",21.
2%选择"人品性格",12.
8%选择"家庭背景",9.
2%选择"生活习惯".

【解读】由此可见,超过一半的"90后"女大学生对男友期望值为"高富帅"!
其实一些所谓的"高富帅",大多不过也只是普通人,但是,他们聪明、有趣、沉稳、淡定,知识面广,懂生活有品位.
他们能够沉静地听你倾诉,然后温和、理性地和你交流.
最重要的是,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女性.
因此超过一半的"90后"女大学生期望有个"高富帅"男友是可以理解的.

找丈夫标准61.
6%选择人品性格【数据】"如果你结婚,对方吸引你的理由(最多选三项)"的调查中,结果显示:61.
6%选择"人品性格",47.
2%的人选择"能力才干",36.
4%选择"生活习惯",19.
8%的女生选择"经济收入",9.
2%选择"家庭背景",6.
8%的女生选择"身高相貌".
【解读】与其选择男友的标准相比,"90后"女大学生在选择丈夫时更加看重对方的人品性格、能力才干以及婚后两人生活习惯的契合度,而对样貌的要求不高.
通过个体采访100名"90后"女大学生,80%以上的女生表示希望自己未来伴侣要像"灰太狼"一样温柔体贴并且心疼老婆.

通过对比"90后"女大学生在选择男友和丈夫的标准,不难发现"90后"女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是区分对待,恋爱愿找"高富帅",嫁人则嫁"灰太狼".
结婚花费81.
44%的选择少于3万元【数据】大多数女生在选择结婚对象时,要求男方的综合条件高于自己,男性一般喜欢选择能力比自己低一些的女性,成为现代婚姻配对中典型的"甲男配乙女"的模式.
"90后"女大学生在选择"请问你预计花费多少钱在你们的婚礼上"时,81.
44%的人选择少于3万元.

【解读】可见"90后"女大学生在婚礼花费上比较理智,她们考虑到婚后的生活以及当今的经济形势而选择从俭型结婚.
婚前性行为47.
8%的不会发生婚前性行为【数据】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79%的人表示理解婚前性行为.
而针对自身婚前性行为的调查则显示:47.
8%的人表示自己不会发生婚前性行为,32.
6%最多只会和另一半.
对"婚前同居"的调查中,57.
4%的女大学生赞成婚前同居,极少数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她们表示如果双方能真心相爱,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没有感情基础的性行为如"一夜情"之类则是不被认可.

【解读】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女大学生虽在性观念上比较开明,对婚前性行为持理解态度,但大多不会轻易尝试.
恋爱和学业53.
6%表示学业高于爱情【数据】在"怎样看待恋爱和学业的关系"的选择中,53.
6%的"90后"女大学生表示学业高于爱情,43.
6%的则认为二者同等重要,2.
8%爱情高于学业.
【解读】女大学生具有女性天生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但同时她们还是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
在"90后"大学生主观思想上,她们是不愿意因恋爱影响学业的,但是实际情况上依然可能因坠人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波动冲击学业,使其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理智和感情不统一,印证了她们矛盾的心理.
而对于2008级女大学毕业生,爱情与工作的抉择似乎就显得比较一致.
如果爱情与工作仅选其一,89.
6%的人会选择工作.
她们均表示作为新时代独立女性必须有自己的事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给爱的人以幸福,拥有工作是拥有一切前提.

婚恋选择40.
6%会综合父母意见【数据】调查中显示,40.
6%的女生将自己的感觉和父母的意见综合作为挑选配偶标准,20%的女生则以父母意见为主,而另外30.
4%的女生选择以自己的感觉为主.
而相对应,针对"90后"女大学生父母做出相应调查显示,据其反映她们的父母,70.
3%表示不会过多地干涉女儿的婚恋,只会适当地给予相应的意见;11.
4%持完全不干涉态度,18.
3%则希望女儿以他们的想法为主.

【解读】由此可见,从自身角度,"90后"女大学生思想逐渐成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另一方面,"90后"女大学生父母对她们婚恋自主的支持和宽容,使其在婚恋选择上具有更加鲜明的自主性.

(摘自《武汉晚报》6月6日作者/翁晓波)聚焦留汉工作学生:毕业生租房要花掉1/3收入又是一年毕业季.
武汉人社局介绍,今年推出了最开放的留人政策,力争每年吸纳十万大学生在汉就业.
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租房是首要考虑的,租房市场也被毕业季催火,热门区域的租金一路看涨,刚就业的大学生月收入1/3以上用来租房已是普遍现象.

租房难找十家中介难寻合适单间"没想到找合适的房子比找合适的工作还难,幸亏我提前一个多月'下手',不然现在还不知道住哪里.
"21岁的杨艳即将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已在出版城附近一家单位上班.
昨天下午,杨艳在同学的帮助下,将行李从学校寝室搬到了南湖宝安璞园小区的出租房内.

记者看到,这套原本两室一厅的房间被房主隔断成5个小单间.
杨艳租住的房间由一间十平方米的卧室、一个洗手间和一个小阳台组成.
房间内的配置比较齐全,包括一张1.
2米宽的床、一个衣柜、一张电脑桌、一台空调和一个热水器.
这样一间装修简单的狭小房间,每月房租是860元.

杨艳介绍,从4月下旬开始就通过网络和学校附近的中介找房子,"前前后后找了近10家中介,找个价格低、带独立卫生间的单间确实挺难,成套的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根本不敢问.
有两次头一天看好房,第二天准备去交定金,房东却反悔要涨价.
"杨艳说.
最终,经同学介绍她成功租下这套隔断房里仅剩的一间.

而杨艳身边一些下手晚的同学,不得不一边要尽快搬出寝室,一边忙着找工作,一边还忙着找房.
记者昨走访了多家中介机构了解到,每年6月份租房成交量和租金会出现上涨.
中联地产友谊大道店店长江风告诉记者,进入6月份以来,该店租赁交易量比5月同期增加了两成以上,中低价位的房子已经难寻.

房租贵拿月收入1/3来租房记者了解到,不少大学毕业生每月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而房租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往往超过三分之一,多的甚至会超过三分之二.
网上有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房租收入比(房租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已高达40%.

在新域柠檬特区租到房子的小向跟同学合租了一套43平米的一室一厅,月租1600元,两人分摊,压力略小些.
小向介绍,他见习期所有收入加起来不足3000元,为了交通方便,咬牙坚持租地铁站旁边的房子.
上周,他的同系同学也在该小区找房子,同样的面积和户型,月租金已经涨到了1700元.

搜房网二手房中心数据显示,5月份武汉市一居室平均租金为1595元,两居室1878元,直追去年武汉市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2255元.
武汉市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5月份,武汉居住类价格上涨2.
9%,拉动CPI上涨0.
5个百分点,占CPI涨幅23.
8%.

记者采访中联地产武汉公司、21世纪不动产等公司的中介门店了解到,相对2010年和2011年,今年武汉房租的同比涨幅已相对趋缓.
不过,21世纪不动产研究总监黄蕾认为,尽管涨幅趋缓,但对于很多普通工薪阶层和新就业学生来说,租金上涨带来的压力仍然很大.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户型涨幅较大,租客难以成套租房;二是经过之前连续的快速攀升,租金的基数越来越高.

小房俏隔断房渐成租赁主力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断为6个单间,常住十来个人,每间月租500—900元——这是记者在位于光谷的健龙尚谷杰座小区一套出租房内看到的景象.
已经住了三个多月的小朱告诉记者,住着确实很挤,卫生设施不够用,人员流动性大.
即便如此,还经常有人来看房子.
房主带记者看的这套房子,就是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刚退租的.

由于对学校周围环境比较熟悉,能就近享受学校图书馆、运动场等便利设施,武汉各大高校周边成了刚毕业学生租房的集中区.
"往届毕业的,大多会租住在学校南门或东门的城中村,每个月租金500元,但现在很多城中村已经拆迁,租金上涨也就不足为奇.
"刘竞目前租住在雄楚大道陈家湾的桂子花园,离母校仅一站路.
由于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单间,刘竞和两个在网上认识的朋友一起合租了一套两居室,这套房子被房主隔成三间,刘竞住进其中一间较大的卧室,每月900元.

中联地产光谷店店长王雯告诉记者,目前二环内城中村几乎都拆得差不多了,新小区一室一厅或者单间的房源很少,毕业生又承受不了两室两厅2000多元的租金,一些房主就将两室或三室的房子隔断,一间间出租.
目前很多新就业学生租房都首选这样的隔断户型.

为了赶在毕业季将房子租个好价钱,南湖水域天际户主李攀刚把42平米的新房装修好,就将出租信息挂到网上:一室一厨一卫,全新家具家电,月租金1600元.
出租信息发布当天,他就接连收到中介公司和租户的问询电话.
在一天内两次看房后,李攀发现房子比较抢手,临时将月租金涨到了1800元.
出租信息公布后第3天,房子就被两名准备考研的大学毕业生合租.

记者昨在南湖建安街上看到,不到300米的路段就集中了5家房屋中介.
这些中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靠近多所高校,每年6至8月份,大学毕业生、考研一族租房需求集中涌现,租金在千元内的单间单元房都很抢手.
如果是新签订租约,房屋在没有增加任何设施的情况下,房东会将每月月租上涨100—200元.

过来人支招:租低价房三大秘笈在武汉本地一生活论坛上,关于房租的话题近半个月来一直很热.
不少网友以亲身经历总结了淘到低价租赁房的秘笈:闹市区的老社区,还建房小区,轻轨和地铁沿线的待拆迁房子或者还未拆迁的城中村.
这些"规律"被中介人士认同.

比如闹市区的老小区,同样面积的房子比新小区月租金便宜500元.
中联地产友谊大道店长江风说,同样位于徐东商圈,徐东大街沿线的小区,两室可以租到2000元,而往四美塘、柴林头一带的老小区,两室1500元可以选到合适的房子.

网友"毛线团团"也支招,汉口黄孝河西路、台北一村一带,老小区不带电梯的两室一厅1500元,比新小区便宜不少,交通、就餐也比较方便.
网友"润润润润之"则推荐汉阳郭茨口的老小区,两室一厅月租1200元,步行离王家湾15分钟.
即使在租金上涨凶猛的光谷片区,老社区关西小区租金也不高,两室一厅家具齐全的租金1500元.

第二个规律是还建房小区房源多.
目前,二环内城中村拆迁后大量还建房小区的房子进入租赁市场,如南湖、徐东、后湖,都有很多还建房小区.
这些小区同样地段和面积,比商品房小区租金便宜.
另外,轨道交通末端的房租相对较低.
网友"一路走"支招称,江岸徐州新村、丹水池等区域老小区租金便宜;同样,汉口春天附近一家中介经纪人周先生介绍,轻轨沿线的太平洋、宗关等地段,老社区比较集中,房租比市中心便宜,工薪族可以考虑,乘坐轻轨上班也比较方便.

网友"锦夕"支招,刚毕业的学生租房可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附近,自己熟悉,生活成本低;一个是单位附近的老小区,节约时间.
不过,对很多新就业学生来说,公租房仍旧是他们解决租房压力最期盼的.
小向告诉记者,早就听说有公租房申请,但迟迟没见房子上市,如果公租房能多点选择就好了.
记者了解到,根据武汉市住房保障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成套公租房7.
3万套,今年在建的只有一万多套.
对于10万留汉工作的大学生来讲,僧多粥少是必然的.
(摘自《荆楚网》6月14日)高校信息公开,为何这般艰难教育部等中央部门均已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今年1月,曾长期关注乙肝歧视问题的上海交大在读研究生雷闯,先后向全国113所高校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
截至29日,已有40所高校回复雷闯,其中仅成都大学公布了2012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及今年预算.
(新京报5月30日)113:1,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令人失望的.
这也表明,推进高校信息公开任重道远,除了需要更多的师生以"维权"的自觉,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进程之外,更需要建立让高校必须向公众公开办学信息的办学机制,即现代学校制度.

对于高校是否公开"三公"消费这样的信息,舆论有不同的意见,认为高校不是政府部门,没必要向社会公布所有财务信息.
这是不了解高校的办学性质所致,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排除我国高校目前有行政级别,实质是一级政府的因素外,其办学经费来源,无非是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经营所得、社会捐赠,这每一项都必须向公众交代来源和去处,这才能让政府的拨款用到实处,不被侵占、挥霍,学生的收费用到人才培养上,并防患学校用国家的资源进行经营牟利,把经营所得变到个人的腰包中.
事实上,近年来的高校腐败案,都与财务不公开、透明有关,以至于教育主管部门在抓高校反腐时,明确提到狠抓"财务关".

从保障把经费用到刀刃上,防止经费被挤占、挪用、侵吞,由此滋生腐败出发,不仅高校需要公开财务收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应该向公众公开财务信息.
于2010年9月施行教育部等中央部门均已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今年1月,曾长期关注乙肝歧视问题的上海交大在读研究生雷闯,先后向全国113所高校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
截至29日,已有40所高校回复雷闯,其中仅成都大学公布了2012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及今年预算.
(新京报5月30日)113:1,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令人失望的.
这也表明,推进高校信息公开任重道远,除了需要更多的师生以"维权"的自觉,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进程之外,更需要建立让高校必须向公众公开办学信息的办学机制,即现代学校制度.

对于高校是否公开"三公"消费这样的信息,舆论有不同的意见,认为高校不是政府部门,没必要向社会公布所有财务信息.
这是不了解高校的办学性质所致,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排除我国高校目前有行政级别,实质是一级政府的因素外,其办学经费来源,无非是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经营所得、社会捐赠,这每一项都必须向公众交代来源和去处,这才能让政府的拨款用到实处,不被侵占、挥霍,学生的收费用到人才培养上,并防患学校用国家的资源进行经营牟利,把经营所得变到个人的腰包中.
事实上,近年来的高校腐败案,都与财务不公开、透明有关,以至于教育主管部门在抓高校反腐时,明确提到狠抓"财务关".

从保障把经费用到刀刃上,防止经费被挤占、挪用、侵吞,由此滋生腐败出发,不仅高校需要公开财务收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应该向公众公开财务信息.
于2010年9月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已给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做出明确规定,该《办法》指出,高校必须公开"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已给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做出明确规定,该《办法》指出,高校必须公开"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这可以视为"自上而下"要求高校公开财务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一《办法》颁布之后,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并没有切实落地,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教育部等中央部门均已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今年1月,曾长期关注乙肝歧视问题的上海交大在读研究生雷闯,先后向全国113所高校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
截至29日,已有40所高校回复雷闯,其中仅成都大学公布了2012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及今年预算.
(新京报5月30日)113:1,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令人失望的.
这也表明,推进高校信息公开任重道远,除了需要更多的师生以"维权"的自觉,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进程之外,更需要建立让高校必须向公众公开办学信息的办学机制,即现代学校制度.

对于高校是否公开"三公"消费这样的信息,舆论有不同的意见,认为高校不是政府部门,没必要向社会公布所有财务信息.
这是不了解高校的办学性质所致,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排除我国高校目前有行政级别,实质是一级政府的因素外,其办学经费来源,无非是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经营所得、社会捐赠,这每一项都必须向公众交代来源和去处,这才能让政府的拨款用到实处,不被侵占、挥霍,学生的收费用到人才培养上,并防患学校用国家的资源进行经营牟利,把经营所得变到个人的腰包中.
事实上,近年来的高校腐败案,都与财务不公开、透明有关,以至于教育主管部门在抓高校反腐时,明确提到狠抓"财务关".

从保障把经费用到刀刃上,防止经费被挤占、挪用、侵吞,由此滋生腐败出发,不仅高校需要公开财务收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应该向公众公开财务信息.
于2010年9月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已给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做出明确规定,该《办法》指出,高校必须公开"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显示,我国112所211工程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这可以视为"自上而下"要求高校公开财务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一《办法》颁布之后,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并没有切实落地,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这也是雷闯以个人名义申请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所在,他所选择的是公开"三公消费"这一突破口.
应该说,这是在依照《办法》履行作为申请人的基本权利,《办法》规定,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高等学校应该在1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相对于仅仅抱怨高校信息公开没有做到位而言,雷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可以说,这是自下而上的努力.
然而这一步也走得很艰难.
那么,为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都没有推动高校做好信息工作呢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教育和师生负责.
表面上看,《办法》对高校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是要追究责任的,但追究责任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学校,这类似于老子问责儿子,问责于是不了了之.
要让高校必须公开财务信息,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在国外,每所大学必须公布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就包括具体的财务收支,仔细到每一个细目.
之所以要公布年度报告,不是出于学校行政部门的"自觉",而是按学校的办学机制,行政部门不得不公开,首先,学校的校长由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教育部等中央部门均已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今年1月,曾长期关注乙肝歧视问题的上海交大在读研究生雷闯,先后向全国113所高校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
截至29日,已有40所高校回复雷闯,其中仅成都大学公布了2012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及今年预算.
(新京报5月30日)113:1,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令人失望的.
这也表明,推进高校信息公开任重道远,除了需要更多的师生以"维权"的自觉,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进程之外,更需要建立让高校必须向公众公开办学信息的办学机制,即现代学校制度.

对于高校是否公开"三公"消费这样的信息,舆论有不同的意见,认为高校不是政府部门,没必要向社会公布所有财务信息.
这是不了解高校的办学性质所致,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排除我国高校目前有行政级别,实质是一级政府的因素外,其办学经费来源,无非是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经营所得、社会捐赠,这每一项都必须向公众交代来源和去处,这才能让政府的拨款用到实处,不被侵占、挥霍,学生的收费用到人才培养上,并防患学校用国家的资源进行经营牟利,把经营所得变到个人的腰包中.
事实上,近年来的高校腐败案,都与财务不公开、透明有关,以至于教育主管部门在抓高校反腐时,明确提到狠抓"财务关".

从保障把经费用到刀刃上,防止经费被挤占、挪用、侵吞,由此滋生腐败出发,不仅高校需要公开财务收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应该向公众公开财务信息.
于2010年9月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已给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做出明确规定,该《办法》指出,高校必须公开"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这也是雷闯以个人名义申请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所在,他所选择的是公开"三公消费"这一突破口.
应该说,这是在依照《办法》履行作为申请人的基本权利,《办法》规定,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高等学校应该在1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这可以视为"自上而下"要求高校公开财务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一《办法》颁布之后,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并没有切实落地,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这也是雷闯以个人名义申请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所在,他所选择的是公开"三公消费"这一突破口.
应该说,这是在依照《办法》履行作为申请人的基本权利,《办法》规定,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高等学校应该在1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相对于仅仅抱怨高校信息公开没有做到位而言,雷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可以说,这是自下而上的努力.
然而这一步也走得很艰难.
那么,为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都没有推动高校做好信息工作呢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教育和师生负责.
表面上看,《办法》对高校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是要追究责任的,但追究责任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学校,这类似于老子问责儿子,问责于是不了了之.
要让高校必须公开财务信息,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在国外,每所大学必须公布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就包括具体的财务收支,仔细到每一个细目.
之所以要公布年度报告,不是出于学校行政部门的"自觉",而是按学校的办学机制,行政部门不得不公开,首先,学校的校长由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相对于仅仅抱怨高校信息公开没有做到位而言,雷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可以说,这是自下而上的努力.
然而这一步也走得很艰难.
那么,为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都没有推动高校做好信息工作呢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这可以视为"自上而下"要求高校公开财务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一《办法》颁布之后,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并没有切实落地,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这也是雷闯以个人名义申请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所在,他所选择的是公开"三公消费"这一突破口.
应该说,这是在依照《办法》履行作为申请人的基本权利,《办法》规定,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高等学校应该在1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相对于仅仅抱怨高校信息公开没有做到位而言,雷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可以说,这是自下而上的努力.
然而这一步也走得很艰难.
那么,为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都没有推动高校做好信息工作呢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教育和师生负责.
表面上看,《办法》对高校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是要追究责任的,但追究责任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学校,这类似于老子问责儿子,问责于是不了了之.
要让高校必须公开财务信息,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在国外,每所大学必须公布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就包括具体的财务收支,仔细到每一个细目.
之所以要公布年度报告,不是出于学校行政部门的"自觉",而是按学校的办学机制,行政部门不得不公开,首先,学校的校长由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教育和师生负责.
表面上看,《办法》对高校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是要追究责任的,但追究责任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学校,这类似于老子问责儿子,问责于是不了了之.
要让高校必须公开财务信息,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这可以视为"自上而下"要求高校公开财务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一《办法》颁布之后,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并没有切实落地,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这也是雷闯以个人名义申请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所在,他所选择的是公开"三公消费"这一突破口.
应该说,这是在依照《办法》履行作为申请人的基本权利,《办法》规定,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高等学校应该在1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相对于仅仅抱怨高校信息公开没有做到位而言,雷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可以说,这是自下而上的努力.
然而这一步也走得很艰难.
那么,为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都没有推动高校做好信息工作呢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教育和师生负责.
表面上看,《办法》对高校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是要追究责任的,但追究责任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学校,这类似于老子问责儿子,问责于是不了了之.
要让高校必须公开财务信息,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在国外,每所大学必须公布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就包括具体的财务收支,仔细到每一个细目.
之所以要公布年度报告,不是出于学校行政部门的"自觉",而是按学校的办学机制,行政部门不得不公开,首先,学校的校长由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在国外,每所大学必须公布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就包括具体的财务收支,仔细到每一个细目.
之所以要公布年度报告,不是出于学校行政部门的"自觉",而是按学校的办学机制,行政部门不得不公开,首先,学校的校长由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遴选任命,他必须对大学理事会负责,报告年度财务收支,是校长必须履行的责任,否则,就面临被大学理事会问责,而大学理事会是由政府官员、立法机构成员、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社会人士共同组成,代表各方利益,负责学校办学战略的制定,并监督学校办学.

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这可以视为"自上而下"要求高校公开财务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一《办法》颁布之后,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并没有切实落地,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这也是雷闯以个人名义申请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所在,他所选择的是公开"三公消费"这一突破口.
应该说,这是在依照《办法》履行作为申请人的基本权利,《办法》规定,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高等学校应该在15个工作日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相对于仅仅抱怨高校信息公开没有做到位而言,雷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可以说,这是自下而上的努力.
然而这一步也走得很艰难.
那么,为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都没有推动高校做好信息工作呢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教育和师生负责.
表面上看,《办法》对高校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是要追究责任的,但追究责任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学校,这类似于老子问责儿子,问责于是不了了之.
要让高校必须公开财务信息,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在国外,每所大学必须公布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就包括具体的财务收支,仔细到每一个细目.
之所以要公布年度报告,不是出于学校行政部门的"自觉",而是按学校的办学机制,行政部门不得不公开,首先,学校的校长由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其次,学校有教授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这类维护教师和学生权益的组织,这些机构不但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学术决策,而且,可以启动对校长、学校行政机构的问责,一校行政力量很难在这样的办学环境中滥用权力,而一旦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将很快被发现并被学校的教授、学生们赶下台.

我国2010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
这一思路适用于解决当前事业单位的所有基本问题.

(摘自熊丙奇博客)葛教授去职背后的教育行政化6月8日深夜,有"葛大炮"之称的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馆长人员.
作为一个学术性质的机构,高校图工委的委员应该由参与的学术成员选举,教育行政部门不应干预具体的结果,不然,这一机构就具有太强的行政色彩,而失去学术独立性.
而退一步说,就是行政部门有权指导,也不应该以年龄原因否决这一任命.
——对于学术,不应该存在年龄限制问题,谁有能力,谁就可以担任,这就好比入选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并没有规定多大年龄不能入选.

而令人纠结的是,在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图书馆馆长,也有"正处级"的行政级别,而作为正处级"干部",是有任职规定的,在这一点上,葛教授显然"超龄"了.
教育部门就是"出手",也"师出有名"说到底,这还是高校的行政化问题,本应该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高校,从整体上看就是下属于政府的一级政府部门(高校领导有副部或正厅的级别),因此,所有学术性质的高校机构,都变为一个行政部门,人事的任命、管理都实行行政的一套.
行政原则替代了学术原则和教育原则.

据最新的消息,复旦大学对葛剑雄教授进行挽留,但不管此事的走向如何,都无法回避高校严重行政化的事实.
——正因为行政化,所以行政部门才能有行政手段(诸如人事权、财务权)"治理"不听话葛剑雄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将不再担任复旦图书馆馆长一职.
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和猜测.
将不再担任复旦图书馆馆长一职.
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和猜测.
(新民晚报6月10日)本来,如果葛教授是因个人原因(比如健康)不再担任图书馆馆长,这很正常.
可是,其不担任图书馆馆长,却被高度怀疑是不是有关部门对其"秋后算账"——葛教授曾在两会上公开就考研泄题事件质疑教育部部长,这就很不正常了.

有关部门是否"秋后算账"不得而知,可是,行政部门直接干预本属于学术性质机构的人事问题,却是典型的行政越权.
导致葛教授不担任图书馆馆长的原因,按葛教授的解释是,教育部下属有个"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图工委").
该委员会每年会定期举办学术活动.
按惯例,北大图书馆馆长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复旦等几所名校的图书馆馆长任副主任;每隔5年,委员会任命一次主任、副主任.
不久前,一份有关葛剑雄继续担任"高校图工委"副主任的文件呈送教育部,有关领导批复后明确,葛剑雄年龄已大,不再适宜担任该委员会副主任一职.
这传递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复旦更换馆长人员.

作为一个学术性质的机构,高校图工委的委员应该由参与的学术成员选举,教育行政部门不应干预具体的结果,不然,这一机构就具有太强的行政色彩,而失去学术独立性.
而退一步说,就是行政部门有权指导,也不应该以年龄原因否决这一任命.
——对于学术,不应该存在年龄限制问题,谁有能力,谁就可以担任,这就好比入选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并没有规定多大年龄不能入选.

而令人纠结的是,在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图书馆馆长,也有"正处级"的行政级别,而作为正处级"干部",是有任职规定的,在这一点上,葛教授显然"超龄"了.
教育部门就是"出手",也"师出有名"说到底,这还是高校的行政化问题,本应该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高校,从整体上看就是下属于政府的一级政府部门(高校领导有副部或正厅的级别),因此,所有学术性质的高校机构,都变为一个行政部门,人事的任命、管理都实行行政的一套.
行政原则替代了学术原则和教育原则.

据最新的消息,复旦大学对葛剑雄教授进行挽留,但不管此事的走向如何,都无法回避高校严重行政化的事实.
——正因为行政化,所以行政部门才能有行政手段(诸如人事权、财务权)"治理"不听话的教授.
而对于像葛剑雄这样知名的教授,行政部门照样可以轻松地用行政权"治理",就更让网友担心,今后不会再有"葛大炮"这样敢说真话的人了.

而对于高校的行政化,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校分离管办分开,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
教育部长袁贵仁也曾表态,教改的关键是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
但从现实看,政府部门对高校的管理还依旧采取行政治理模式,这是制造行政与教育、学术的冲突的根本所在.
是不利于我国教育和学术健康发展的.

(摘自熊丙奇博客)舆论为何"越权"干涉大学教育近日,一篇题为《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突然在网上走红了.
一个网上堪称"用烂了"的词汇,成了一篇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让很多网友大呼"神奇".
起初,有网友质疑这张封面照的真实性,但依据学术期刊网络的检索结果,很快证实了论文的真实性.

随后,有一条来自大学的信息,令网友很纠结,据报道,梁博因英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未达到录取资格,但吉林艺术学院已经向教育部申请,破例录取梁博为该院研究生.
这两件事,按理都属于学校的"自治范畴",前者是学术事务,硕士学位论文有无学术性,应按学术原则,由学术共同体评价;后者属于招生事务,学校是否录取某个学生,应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按教育标准决定.
可从这两件事所引起的舆论反应看,很多网友对学校的内部事务特别热情,而这种热情,从学校自治角度看,会影响学校的自治.
比如,像对于"呵呵"这一网络词汇的研究,从学术角度看,语言学研究生以此为研究题目,很正常,但网友们会觉得这样的研究,根本没有价值.
而如果按照网友们的学术价值观,很多学术研究都会没有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斥责功利的学术价值观,可却不自觉地用功利的观点去评判学术研究活动.

大学的独立、自治,不仅是相对于政府行政力量而言——行政力量不能干预学校办学,也相对于社会力量而言——社会舆论不能替代教育原则和学术原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术进行评价,否则,大学就将在迎合社会舆论中,不知所措.

问题在于,我国的大学现在并不独立、自主,缺乏学术自治、教育自主的环境.
一方面,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政府既是公立学校的举办者,又是办学者、评价者,学校存在高度行政化倾向;另一方面,公众没有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的渠道,不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公众都应有权参与学校的办学决策和监督、评价,以让大学办学能更符合公共利益要求.

在国外,大学独立办学,实行学术自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实行理事会治理,理事会的组成十分广泛,有政府官员、立法机构成员、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和社会人士,这种治理机制,把公众的意见体现在学校办学战略中,与此同时,学校内部行政权和学术权、教育权分离,学术决策由学术委员会负责,教育决策则由教授会负责.
因此,舆论并不会动辄去评点学校的具体学术、教育事务,比如学校设置某一门课程、开展某一项学术研究,只有当课程设置、学术研究超出教育、学术范畴,成为公共话题之后,才会引起舆论关注.

但我国大学不管开设一门新课程,还是进行一项研究,现在都可能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这反映出公众参与学校办学监督的内在需要,也表明我国大学的教育和学术公信力并没有形成.
如果大学的教育决策、学术决策坚持教育标准、学术标准,舆论也不会"越权"去干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
令人忧虑的是,在某些重要学术事务中,比如学术不端的查处,学术评价严重缺位,舆论评价反倒成为重要力量,这是大学自主权缺失的严重后果.

(摘自熊丙奇博客)拿什么拯救被损害了名誉的老师我突然发现,就在这么几天的时间里,"老师"这个称号已经不再神圣,并且近乎于肮脏和龌龊.
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如井喷般出现的校园性侵事件,更有让我们目瞪口呆的"童言无忌".
六一儿童节,国内某电视台街头采访"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结果一名孩子出现"神回复":我想做老师,这是我一直想做的,可以玩小朋友,老师中午不用睡觉,老师可以随便吃东西……(6月3日东南快报)或许这孩子的话纯属无心,或许这孩子的话另有他意,但又有几人愿意相信这童言"话中无话"呢很有可能,大人的言语被孩子听到;很有可能,老师的行为被孩子看到;更大的可能,孩子也听到了、看到了各种新闻.
我们不愿把个体的堕落蔓延到教师的整体,我们不想让个案代替整个行业,因为这样极不公平.
但是,宽容毕竟是有限度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部门对人才的选拔、引导、教育、管理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很显然,教育这个行业已经开始被怀疑,教师这个称呼的名誉已经被损害.
很久以前,有人说要拯救教师,很多人不满意.
今天,假如我这样说:拿什么拯救你,被损害了名誉的老师!
还会有人反驳吗我曾经是一名教师,我也曾经是一名学生,很多人的经历可能和我类似,我们不妨共同思考几个问题:"很久以前的人为什么当老师,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为什么当老师,我们后来的认为什么当老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当老师.
"对于这几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很久以前的老师,有德有才者为之,那是一种理想;我那个时代的老师,纯粹是为了谋一份职业,德已薄了许多,那是为了生存;后来乃至现在的老师,因为想进入这个行业已经非常的不易,开始变成有钱有人者为之,德又薄了太多,为的大概是利益.
今后,谁会成为教师,为什么成为教师,我们已经不敢轻言.

但,正是德行的日益淡薄,教师准入制度的"外紧内松",教师考核、退出制度的有名无实,相关部门和社会对教师的"变态"尊重,才有了今天的悲哀!
记得儿时,还在向往去教室读书的时候,父辈们谈起村里的过世的老教书先生时都钦佩有加.
以前村里添了人丁的时候,连名字都要去求老先生给琢磨.
还记得,说起某位先生治学很严,某家的大小子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先生打了一顿,回家后不敢跟家长说,家长知道后又打了这孩子一顿,然后拎着果子(点心)去老先生家谢罪.
我的小学老师们,大多是民办教员,严厉,严厉到苛刻.
如果不好好写字读书,那动辄拳打脚踢,现在想来都心有余悸.
可是奇怪得很,那时并没有谁想过因此去找老师的麻烦.
到了我当老师的时候,虽然教师节越办越好,可教师的心态已经开始动摇.
而今天,教师在这个变化飞快的社会早已是难以独善其身.
与其说是部分害群之马教师损害了教师的整体名誉,不如说是教育部门的无序管理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们应该想的是:为什么在金钱上越富有,在精神上反而越来越贫穷了呢拿什么拯救你,被损害了名誉的老师自救,已经很难,因为众口可以铄金.
那,只有寄希望于教师准入制度、淘汰制度的完善,只有寄希望于师范类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只有寄希望于对老师真正的尊重,只有寄希望于教育部门真正的反思.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记住教育行业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分支,一切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老师.

(摘自姜伯静博客)影响中国教育的学校和人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发出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而在上个世纪也有一位英国人李约瑟提出: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
它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京逝世,享年98岁.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当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焦点.
教育之重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中国研发人员数量世界第一,论文数量世界第一,但论文转引率却在100位之后.
与此同时,中国学生的勤奋世界知名,但创新能力却备受质疑.
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有人说是制度问题,有人说是教师的问题,也有人说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体系结构.
张鸣教授认为"只要教育体系是个官僚结构,里面的当家人都是官僚,那么无论提出多么先进时髦的概念,引进多么好的理念,最后办出来的,都是官气沉沉,暮气沉沉的货色.
"其实从另一方面理解,钱老已经给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让大学都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办学;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理事会代替政府部门行使学校管理职能;办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办学术主导、教授治校的学院式大学.

近年来中国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洋大学及一些学者的自主创新办学,让人耳目一新,清新自然,充满朝气!
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nitedInternationalCollege,简称UIC)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在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创立,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获得国家教育部特批.
自2005年11月举行成立暨奠基典礼至今,UIC已迅速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大学.
学院设有工商管理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理工科技学部三个学部,下设二十个专业.
学院实施四年全英文教学,毕业生学成后获颁UIC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在国内、香港及国际范围均获承认.

UIC拥有一支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师资队伍,其中51%来自国外,26%来自港澳台地区,91%的教师具海外留学经历.
具有博士以上学历者占50%.
UIC还汇聚了中国内地、港澳台、韩国、英国、法国、尼日利亚、马里等地约4000多名莘莘学子.

UIC校长吴清辉说,UIC已经尝试计划外的自主招生,UIC享受高度办学自主权,不存在行政级别.
此外,UIC50%的教师面向海外公开招聘,10%的教师来自香港,这些教师的薪酬标准完全与国际接轨.

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成立于2006年5月,坐落于苏州,是经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和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强强合作,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语教学为主的、在本一批次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目前唯一一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

现有注册学生7000余名,教师400余人,国际学生及海外交换生百余人.
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近60项.
上海纽约大学于2011年01月19日筹建,2012年8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俞立中任首任校长.
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是世界一流大学携手中国985重点大学创建的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校园、纽约校园共同组成纽约大学全球系统中的三个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门户校园.
该校2011年首先启动招收硕士生,2011年03月28日,上海纽约大学正式奠基陆家嘴,开始高等教育的全新尝试.
2012年11月7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了招生方案,宣布从当天起正式招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运中心西南侧、龙翔大道北侧,由龙岗北通道两侧地块组成.
计划从2013年起招生,首期招生7000人,最终招生规模将达到1.
1万人.
以内地优质生源为主,其中三成招深圳生源.
招生要求和校本部一致,学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正式学生,毕业时授予香港中文大学学位.
师资方面,将面向全球招聘,可在香港本部和港中大(深圳)之间流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500亩,拟建设校舍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
学生以普通本科为主.
前期将首先开设理科、工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后陆续开设人文、社科、法律等相关专业.

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区新校区位于广东省横琴岛东部,与澳门一河相连,背倚葱绿秀美的横琴山,占地1.
0926平方公里,比现时的校园约大20倍,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万名学生.
澳门与新校区之间将兴建一条河底隧道连接,从澳门一方可全天候随时进出校园,没有边检阻隔,非常方便.

今年9月,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岛的新校区将正式开课,目前在校的7300多名学生将在新环境完成他们的学业.
据悉,新校区近期可容纳1万名学生,远期可容纳1.
5万名学生.
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2008年9月,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中心目前设有行为金融学实验班项目,每年从全校在读大二学生中选拔30名左右学生进入该项目,本科毕业前择优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

在国内,跨学科教育理念最先由汪丁丁教授提出,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成立就是其跨学科教育思想的实践.
跨学科教育主张"知行合一",在主课和辅课之外,特别重要的是行为评价.
中心设置"行为导师",其职责是协助专业课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人生计划,理解中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观,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行为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以"行为端正"和"心智修养"为基本依据,辅之以下列三维度的评分: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合作与领导的能力、表达与营销的能力.

上海科技大学2012年,江锦恒担任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组组长,正在筹建中的上海科技大学将从2013年起正式向全国招生,首批将招收4000名研究生,后年还将招收2000名本科生.
管理体系上,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学校建立学、研结合机制,在本科阶段建立导师制,要求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支持并激励教学与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有机衔接,形成有利于吸收创新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技能的教育教学模式.
另外,学校也建立学、创结合机制,推行学校和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导师制,引导并鼓励有创新成果或技术发明的学生在学期间创业,在学期间从事创业的学生可以按照学校规定保留学籍.
此外,据悉,温家宝一直在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退休后他计划在天津办学.
政治家退休后办学也将会给中国带来一股小清新.
避免了在中国,很多东西来过,看过,想过,笑过也就过去了的老路,开创一条新路.

(摘自信力建博客)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慢慢的渗透——林格教育思想评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初翻阅这本书,让我感兴趣的除了震撼的标题——"教育是没有用的",还有开篇的这段话.
沉静下来,我读着它,如同和一位师长对话.
本书的作者,我国教育专家林格,为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用了十年时间进行教育新探——他踏遍了全国将近1000个县,走进1200所学校,拜访了400余位教育专家.
在书中,他通过例举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阐述教育不能迷恋教育技术的观点.
林格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细节末梢和教育技巧上的创新已经不足以缓解目前的全民教育焦虑,真正需要创新的是教育观念,他呼唤教育者能够尽量减少干预和一厢情愿的规划.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怀着对教育的使命感和敬畏心,反复捧读这本书,不由得怦然心动.
回想自己从事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的实践经历,思绪如丝如絮般纷纷扬扬,牵动我这颗为实现教育理想而搏动的心,欲罢不能.

观点一教育不是摁着牛头吃草——教师应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涉足如今的教育现状,真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尴尬.
教师明明知道此路有"虎",可又找不到通幽的"山道",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冲.
于是教师和同学便"望虎兴叹".
"老虎"打不死,还累得自己浑身是伤.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育者喜欢"摁着牛头吃草","闭着眼睛打虎".
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牛的本能!
正如,一个人天生就具有学习的本性,人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与人交流.
可是面对学校教育,许多孩子怎么就苦不堪言呢这就是教育方法问题了.
一味"灌输",把"草"一起往"牛嘴"里塞,这不是对孩子学习本能性的蔑视吗他们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了这种本性,丧失了原有的学习热情.

怎样把知识变成孩子内心渴望的青草,是所有教育者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
一旦成人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求孩子如此,不准孩子那般,其时,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被教育者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让孩子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给他讲一则美丽的故事,剖析一个动人的事例,告知一条感人的新闻,以启迪孩子的智慧,点燃他心中的火花,激发他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自己明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贾志敏老师这段话巧妙地告诫我们教育工作"无招胜有招"的深奥哲理.
值得我们好好推敲,细细琢磨.
观点二教育不靠吹胡子瞪眼——教师应自觉自动地让自己的内心柔软起来前不久刚结束的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讲到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时,播放了班得瑞的乐曲《童年》.
当宛如天籁的乐声在会场回转时,我见到两百余名骨干教师眼睛里闪烁着明净的孩子般的晶亮的光泽.
这是一首让人很容易回想过去的曲子,我仿佛看到教师们尘封的记忆随着婉约、清幽的乐声慢慢拉开帷幕,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美丽的音乐让大家的心柔软起来.

是的,每位老师都应该是一首柔软的乐曲.
林格先生在书中写道,"要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起来.
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曾见过,教师训斥犯错孩子的声色俱厉;曾见过,教师讥讽咬笔孩子的怒目圆睁;曾见过,教师厌恶调皮孩子的冰冷面孔……他们的言语、声形中流露的是霸气、煞气和怒气,哪里看得见一点柔软的影子.
于是乎,孩子的创新意识、童贞童趣消逝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怯懦、自卑与盲从.
惊呼,教育的希望何在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在《教育就是服务》中指出,教师应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与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
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

谈到体现教师的服务精神,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服务行业的那些服务生,见到客人笑脸相迎,躬身问候,和风拂面,艳阳暖身.
在这样柔软的服务下,哪位顾客不会"大开胃口"呢如果孩子的"精神"是失魂落魄,是萎靡不振,是痛苦煎熬,是得过且过……那孩子还有什么"欲望",还有什么"胃口",还有什么追求,还有什么未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博士论文《全面发展人的培养问题》中有这么一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由此可见,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素养.
成功的教育就是在教育者水一般高贵柔和的气息滋养中形成的,伟大的柔弱才能培养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不断的走向成功,使每个学生成为相信自我,敢于挑战,爱"吃草"的小黄牛.

观点三教育不能一把尺子定乾坤——教师应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唤醒学生自觉林格先生摘记《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来说明教育之道不在"器",而在于"道",这里指的"教育之道"指的就是如何洞察、处理人的内在自觉.
孩子的自觉意识一旦产生,就将获得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热情.
这就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所在.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
调皮捣蛋的小学生罗杰·罗尔斯,出身贫苦,由于受到不良影响,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校长皮尔·保罗将从窗台上跳下的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
当时的罗尔斯受宠若惊.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
他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语言不再肮脏难听,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40年如一日,终于在51岁那年,他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这位校长根据孩子独特的个性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成就了一个孩子的伟大梦想.
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好好反思.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孩子都是内心向善的,让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那么,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巨人都将被唤醒.
即使天赋极普通的孩子,身上也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大声告诉他们吧:"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再笨的孩子也会飞扬梦的翅膀.

"或许他没有英俊的外表和娇媚的容颜,但是他自然朴实,乐观自信,不卑不亢,能够平等与所有人交往,或许他并不高大,却有人格的挺拔与伟岸,有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纯净正直的品格.
"这就是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对教育的最好诠释.

教育真的没有用吗不是.
这本书字字句句都在告诉我们:说教是没有用的,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慢慢的渗透,教育是教育者一生的追寻.
(摘自林格博客)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刘炯朗访谈:我如何做大学校长刘炯朗满头银发,身材高大,谈起教育来,滔滔不绝.
在南方周末的电视镜头前,他非常在意自己表述的精确性:"我在台湾做电台节目也是这样,要把每个字都说准确".
2005年起,他在台湾主持电台节目,将科学与人文融一炉而谈之,追捧者众.

刘先生是广东人,幼年时在澳门读书,后来考入当时的台南工学院电机系(成功大学),大学毕业后,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赴美获得计算机硕士、博士.
他有超过四十年的从教经历,曾执教麻省理工学院,担任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助理副校长.
1998年,经台湾清华大学及教育机构甄选,出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刘先生文理皆精,所著科普书《一次读懂自然科学》、《一次读懂社会科学》,曾被马英九推荐为2011年台湾暑期青年阅读好书.

本期,我们请刘炯朗先生分享自己的通识教育理念,以及做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一些具体经验.
培养"大美玉",而非"小钻石"企业能体会到,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而是很大的一块已准备好但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南方周末:你一直在提倡大学通识教育,不知道有没有意愿在大陆办一所高校,从体制上让这个理念落地刘炯朗:也许你期待我的回答是愿意或不愿意,并不是那么单纯.
大学的教育跟高中的教育有非常密切的连贯性,我有意办一所高校,但办一所高中也同样有挑战性,同样有意义.
办一所高校,有很多项目要做,目前讨论最多的是通识教育.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大学教育跟职业教育、专才教育绑在一起.
现在发现,当社会、经济环境、全球化的动力把我们往前推时,大学教育就必须跳出狭窄的视野,培养的学生可以做领导人,是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用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能力,有领导能力,有口才,有聆听的习惯,有幽默感.
怎样做就是三个字,多读书,读很多有用、有趣的书.
这就跳出了专业范畴,通识教育扮演这个角色.
通识教育不是跟专业教育背道而驰,不是互相争夺资源、地盘,而是相辅相成.
千万不要把通识教育看成点缀的功课.
大学教育是通才教育,有两个层次,一是除了专业,还要学很多不同的东西,二是对自己的专业有非常广的背景和基础,深入的专业研究可以在硕士班、博士班里继续往前走.
南方周末:具体落地要体制保证.
比如,北大有元培计划,中大有博雅学院,武大也有实验班.
有的不尽如人意,如北大元培,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有很大张力.
低年级选很多课,三四年级分流,融入其他专业,会出现不衔接.
这要整个学校的力量重新设计课程,需要校长的主动性,一个院系的力量往往不够.
你会怎样设计刘炯朗:专业跟通识齐头并进,也许目前碰到最大的问题是通识教育拿去了专业教育若干时间,学生专业训练不够,将来不能马上帮企业做他们期待的事.
其实,在本科,专业训练也应是通才训练,是基础训练.
我学资讯科学,里面有很多专业领域,但最重要的是在本科时段,给他们打好非常广的基础,这样他们毕业后到企业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要求.
有位非常有名的教授跟一个企业老板讲,假如您要的是今天报到明天就能帮您从事生产设计的人,这肯定是一个十年后你不要的人.

我也希望企业能体会到这个理论,他们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而是很大的一块已准备好但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在台湾治理大学的经验大学就像是一个热水瓶,作为校长,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非常好的环境.
南方周末:这种可以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突破的人,这要教育家、企业家一起朝这个方向走.
你在台湾清华大学做过四年校长,在美国有四十多年从教经验,你认为做大学校长最重要的是什么刘炯朗:在一个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三个观众:您觉得什么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发明一个说是电视,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
第二个说是飞机,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第三个说是热水瓶.
主持人讶异地问为什么.
他说:当我们把热东西放进去,它保温,把冷东西放进去,它保冷,你要告诉它,它自然就会做对.
这不是很了不起吗有人问一个大学校长,你们学校了不起,把有文学才华的人培养成文学家、艺术家,把有科学才华的人变成诺贝尔奖得主,把有体育才华的学生变成杰出的体育运动员,请问您的秘密是什么大学校长说,大学就像是一个热水瓶,作为校长,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非常好的环境,让学生跟学生、学生跟教授、教授跟教授互相激荡,让他们彼此学习、一起进步,自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学.

南方周末:对教授和学生,大陆有很多考核,同时高校有副部级、省厅级等行政级别.
这种情况下,怎么去从纯学术的角度进行评价刘炯朗:考核问题,也可以有很好的答案.
在一个庞大的机构里,必须有公平的眼光去做判断,学生考试、教授们升等,大家必须觉得公平客观.
不光大陆,在很多地方,公平客观往往被简化成一个数字.
学生要进大学就看高考分数,教授升等就看SCI的论文数.
这可以参考,但不能全靠数字.
学生进大学,教授升等,善用可以有的数据,但必须加上客观的判断力.
不是说今天完全不用考试分数,完全不看论文数目.
论文数目已有很多改进,要看论文影响力、专家判断.
这需要彼此的互信.
假如被考核的人觉得考核的人的确客观、公正,而且也有充分的经验去做无私的决定,大家会觉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决定.

南方周末:怎么把这种公正无私的考核变成一种制度建立学术共同体刘炯朗:就是靠风气.
我非常运气,在我受教育的过程里,有四个我心目中一流大学,台湾的成功大学、清华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
在这些环境里,有一种学术共同体的风气.
当做判断、考核时,假如以前的做法客观公正,我们就会跟着客观公正.

校长、比较资深的教授们,有责任扮演一个榜样角色.
办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风气可以建立起来.
南方周末:风气可能是某种共同的学术传统,教育家的作用非常重要.
如果学校不是完全自主办学,外部有一些跟学术关系不大甚至相反的考核标准,可能就需要更广范围的改变.
刘炯朗:当然,除了内在环境的影响外,也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在一个不很容易改变的大环境里,要适应这个环境,也要改变这个环境.
但有些基本原则、基本的观念必须坚持.
南方周末:政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刘炯朗:政府包括很多不同的部门,很多面向,可以扮演支持鼓励的角色,建立互信的互动.
大学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一定有理由.
有时,学校也应理解,政府提供的意见、规范也是深思熟虑的.
若大家都是为了把一个学校办好,那就不会冲突,而是互相帮助,互相提升.

南方周末:学校申请项目、申请博士点,需要一个评价机制,怎么样保证它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没有从实际政治或人情的角度去做决定刘炯朗:的确大环境有过去的历史和经验的影响,但我们也有理念和目标,一定要慢慢调整,走到最想要走到的地方.
南方周末:在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教育部门跟你是一种什么关系刘炯朗:我在清华大学当四年校长,每年教育部门给我一笔预算,在这笔预算下,我尽量做到最好,同时我也争取别的资源.
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一个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没有达到结果.
南方周末:这笔预算需要你去争取吗,还是每年都是法定的刘炯朗:说起来有一点惭愧,这笔预算在过去很多年都相当稳定,也不会删减,去争取,可能增加一点点,增加很多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是最好的例子,一方面在已有的资源里我尽量做到最好,一方面我要说服政府、社会大众,高校需要你们支持的,想办法给我们多一点资源.

南方周末:校长运用资源有充分自主权刘炯朗:编预算时,我不可能把付电费的钱拿来请客,或把建筑的钱来付教授的薪资.
我的预算相当紧,也没有很多可以动的空间.
省一点用在文具上的钱,也不能给教授们增加很多薪水.
当我有很多钱,电费、买文具、付薪水都用不完,才有空间可以调动.
但没有非常大的空间.
当然这也是预算的用意和精神.

南方周末:这笔预算还要提交给比如理事会或政府最后做决定吗刘炯朗:在台湾是学校编预算,要送到"教育部",经过"立法院"做最后决定.
的确变动空间不大,我从来没遇到很大的失望,也许有一两次小小的惊喜.
南方周末:你觉得哪位学者非常优秀,希望引进来,程序怎么走刘炯朗:要到清华大学当教授,有三级三审过程,系、院、校,这位候选人必须通过这三个教师评审会,才能被聘任为教授.
首先三个评审会都会搜集客观资料,在学术界、一流的大学,这种资料可以搜集到,相当可靠.
某系要邀请一位教授来,不同领域的教授或有不同看法,很正常,作为系主任、院长、校长,就可以协调.
系主任、院长、校长在学术上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尊敬,发表的意见,只要公平、客观,大家一定可以接受.

当然校长最后有下决定的权力.
但假如整个机制非常顺,校长很少把同意改成不同意,把不同意改成同意.
南方周末:你怎么知道院长的决定正确,有没有得到大家认可呢刘炯朗:校长不但没有超人的智慧,也不可能对所有领域都有深入了解.
首先校长对整个机制要有信心,校长也希望影响这个机制的成熟和进步.
当然校长要看到每个决定的过程,可以看出是不是都同意,是不是客观公正.
没有一个人能够做绝对正确的决定,没关系,在一个好的大环境里面,错误的决定,不管是小小的,还是大大的,是可以改正过来的.

南方周末:前提是所有工作你都有记录可查,程序和标准非常详细.
那么,谁来评价你的工作刘炯朗:我的学生,我的教授,然后我在学术界所有的朋友,最后是我自己.
南方周末:需要向一个具体的机构述职吗刘炯朗:在台湾的高校里,目前的机制是校长一任四年,四年之后可以续任一任,在较少的情形下可以续任两任.
续任有固定的机制,由教授们组成校务委员会来决定.
不同的学校,委员会运作的方式不一样.
有些学校也可以成立一个评估校长的委员会,有外面来的委员.
我在清华大学任满四年后,年龄已超过65岁,所以不能参与续任这个过程.

高校招生:陈寅恪如何出考试题清华大学有一年的入学考试,国文题由陈寅恪先生出,其中有一题是对联,上联是"孙行者",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出来,那时以为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后来发现"祖冲之"也是一个好的答案.

南方周末:你谈到有兴趣办中学.
大学教育和中学有个衔接问题,大陆就是高考指挥棒,很多孩子小学、中学十二年都在为高考读书.
理想的招生模式是怎样刘炯朗:高中教育跟大学教育是连贯的.
在较古老的欧洲教育制度下,"通识教育"是在高中完成的,到了大学就是专业教育,好好准备怎么去做一个工程师、医生了.
我高中毕业时,也看到过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生的考题,吓死了,一题都做不出来.
首先我同意高考制度的存在,为了公平,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范围和纲领,题目不能出在这个纲领以外.
第二题目不能太难,最好的学生要拿满分,不错的学生起码能够拿到80分、90分.

但假如要选拔最优秀的学生,考试应该没有范围.
在台湾,高考要么是一纲多本,一个纲领,很多本书,或者一纲一本,一个纲领,一本教科书.
但大学、研究所是多纲多本,到了社会是无纲无本.
的确,今天的考试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受了一纲一本、一纲多本的影响,视野变得非常狭窄.
很多年前,清华大学有一年的入学考试,国文题由陈寅恪先生出,其中有一题是对联,上联是"孙行者",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出来,那时以为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后来发现"祖冲之"也是一个好的答案.

后来有人问陈寅恪先生为什么要考学生对对联,陈先生写了一封信解释他的四个理由.
第一,学生对对联可以看出他懂不懂得动词、名词、虚字、实字的分别,第二,可以看出他对声韵平仄的掌握,第三,可以看出来他联想思考的能力是有多丰富,第四,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对人文、对社会、对世界有什么了解.

从那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高考考试本身不是坏事,考试是教育过程里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们把学过的东西分析一下,不懂的把它弄清楚,把头绪整理出来,检讨过去学习的方式和态度有什么错误,让老师知道教书的方法和态度有什么要改进.
以前,我们考试常常考一些完全没学过的东西!

但现在我们把考试变成一个制造数字的机器,然后用这个机器做各种决定.
不要说机器不好,只能说我们没有善用这个机器.
南方周末:你赞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吗比如陈寅恪先生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可以出一套题目考全国所有学生,但清华的考题可以跟北大的不一样.
刘炯朗:自主招生和一起招生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
现在清华和北大已经有一点自主的空间,是不是假如每个学校单独招生,以目前的高校规模来讲,恐怕是非常庞大的工程,很多学生都希望参加五六个学校的考试!
我觉得也没这个必要,可以有一个共同的考试,只要把这个考试的空间放得非常大,自然可以看出哪些学生可以去哪个学校,我并不觉得共同考试是一个缺点.
目前在大陆、台湾看到的,是为了种种理由把共同考试变得非常狭窄.

南方周末:选ABCD等各种标准化的答案,是现在较常用的办法;太过主观的题目,可能遇到另外的问题.
高校不完全是教育家办学,内部的治理机构也不完善,判分和录取可能会造成不公平.
刘炯朗:对.
这有它的理由,为了公平、容易改卷子.
中小学教育你给我一个爱读书的学生,到了高中、大学,我一定可以把他培养出来,成为一个人才.
南方周末:相比大学,中小学学生似乎更应全面发展刘炯朗:既然在大学里应该文理并重,在小学和中学更应文理并重.
为什么到高中会分文理是因为学生的兴趣,还是因为目前的考试制度硬把它们分开来了高中时每个学生都应学国文、英文、物理、化学,他们的能力绝对可以应付过来,只不过今天的考试制度说,某些学生可以不考数学、物理,他们就不读而已.
你给他机会读,而且读了不影响升学,他依然能够读得出来.

小学和初中,读书的内容是不重要的,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读书的态度、发现读书的快乐.
你给我一个爱读书的学生,到了高中、大学,我一定可以把他培养出来,成为一个人才.
南方周末:能和家长、孩子们分享你是怎么做到文理均衡发展的吗刘炯朗:我常说,我是一个不中不西、不文不武的人.
在美国住了40年,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读书人.
我学的是电脑科技,但我对文化,尤其是文学和社会历史有很大的兴趣.
我4岁从广州搬到澳门,在澳门完成小学、中学教育,在蔡高学校.
那时没有念大学的可能,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我们在老师的诱导、鼓励下,都非常努力读书,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学校的确是培养我们非常广泛的兴趣,文和理是并重的.
我也不知道要考物理,还是考国文,我这两个都念,这的确是我个人的经验,到今天还受用不浅.

那时,不但就读书态度跟方法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很多东西,特别是中国的诗词古文我现在还记得.
写文章、演讲,我讲到诗词、国文,有人很客气地恭维我为什么你中文的底子这么好,我说这都是我在小学、在澳门蔡高中学打下的底子.

南方周末:天性要自由发展,但要有一个比较宽阔的出口,如果在高考环节卡住,天性就会扭曲了.
刘炯朗:是,现在是不考不学,不考不教,的确要慢慢打破这个做法.
南方周末:是不是要有充分的社会自由办学空间,有各种各样办学理念出来,中小学才有足够选择空间刘炯朗:选择的空间不见得是一个最有效的答案.
很多年前,台湾看到升学的压力,就说要广设大学,但广设大学不能解决压力问题.
以前是僧多粥少,是不是可以改成僧多粥多但当僧多粥多时,有人就问僧多佛跳墙少,那是不是可以改成僧多佛跳墙多呢极其优质的教育,总是稀缺的.

光是很多选择,不见得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心态、社会心态要改变过来,教育的环境和具体做法要改变过来,整个社会气氛,从家庭到学校、到政府、到公司,都要让人的天性自由发展,那才是最基本的改进.

(摘自《南方周末》作者/戴志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有的放矢.
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功能,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原则以及设置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给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扰.
大学生是对社会变化最敏感的人群,身心发展的不一致性也使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因此,在大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提高在中国教育界早已达成共识并且日益受到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
实施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设置教学目标.
然而,目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多见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对于起指导作用的教学目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统筹作用,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起重要的指导和评估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设置的研究是不能忽视的.
本研究试图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功能,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原则以及设置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1]"教学目标是指导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它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行为的准则,也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与具体化.
"[2]"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就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式的选用和创新,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产生影响.
"[3]从教学目标的释义就可以看出教学目标的诸多功能,例如导向、激励等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首先,选取的教学内容只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材.
这可以为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提供导向,排除一些看似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实则属于德育或者其他课程的内容.
其次,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会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陷入无组织状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早已制定好了的教学目标进行,使教学活动集中于有意义的方向,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大学生参与两方面.
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会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在备课、授课、评价课程时都有一个可以拿来衡量的尺度,会随时发现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其次,明确的教学目标会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动力,尤其在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与学生的兴趣一致、难度适宜时.
此类教学目标会激发学生主动达成该目标的动力,会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标准功能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标准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上.
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对照的工具.
根据教学效果与预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的符合度进行评价,有利于找出未完全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因.
其次,明确的教学目标提供了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质量的标准.
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恰当评价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合理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来衡量其教学质量无疑是合理的并且可取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育目标体系中最基础的,也是最具有实践意义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既在宏观上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取向,又在中观上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还在微观上依据大学生的年级阶段和所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向综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取向主要有:以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甚至是心理学知识为中心的知识取向,以问题学生为中心的调适、矫正取向,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取向.
试想,认同知识取向的教师自然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只重视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把其他目标弃之不理,这既不能矫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不能促进全体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在此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必会成为普通心理学课程.
而以问题学生为中心的调适矫正取向会过度关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矫治,这会解决部分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但很难满足其他健康学生的发展性需要.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是和人的消极方面一样是真实存在的.
发现问题再矫正的模式不能遏制心理问题产生,只有发展人的积极力量,才有可能提高人们抵御心理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潮迅速席卷心理学界,也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取向即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取向.
这一取向一旦确立,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便是教学主体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这一取向是与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相吻合的,当前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自然包括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2],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首先,教师要细化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一般是专家针对已经设定好的课程内容提出的概括性较强的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发展情况,对课程目标做出的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解读.
比如专家设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维护其心理健康.
可是教师在上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教学目标会具体化为学生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获得积极心态,这就把教学目标具体细化了,但是这个教学目标仍然是为了达成课程目标.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依据课程内容.
比如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顽强意志品质和合理调节情绪两种课程内容,所设定的目标自然不同.
在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的课程中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自身反省等方式检测自己的顽强度再积极寻找策略增强自身的顽强意志,并且在课堂上也多只是策略性指导,引起学生的注意,将课上所学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
对于合理调节情绪的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时会涉及到体验的策略,可能是这样: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理性情绪疗法,主动运用到自己的情绪调节中.
可见,不同的课程内容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置.
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先想到课程内容是如何设置的.
这样,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会有更强的针对性.

(三)大学生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育目标.
纵向分为: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目标.
"[2]大学阶段一般是由四年时间组成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想要获得的心理成长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即使是相同的课程目标在四年中纵向的教学目标也会不同,设置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例如"学会学习"是认知发展必不可少的主题,这一主题不同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
在大一刚进校的时候,"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体验由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适应大学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大二时,适应期已经过去,"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培养学习动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等.
大三时,"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即转变为学生发展自己的探究性甚至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到了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则转变成为学生产生终身学习以及在实践中学习的意识并掌握基本的方法.
这也就是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导向作用.

(四)大学生的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开设的.
可是大学生中又有不同的类型,有部分大学生是有心理障碍的人群,有部分学生只是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一些发展性的适应不良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心理困惑.
所以,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类别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类需要设定矫治性的目标,而后两类的教学目标则是覆盖面广泛的发展性目标.
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已经显现出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单纯的教学已经不能解决,还必须辅之以个别的心理咨询;又或者普通的课程对于他们而言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有必要针对他们开设有矫治功能的课程,即一种类似于团体辅导的课程.
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自然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健康课程.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发挥实效还必须在教学目标设置时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是大学生,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以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为根本的出发点,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这既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又是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前需要做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

(二)全体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大学生,所以在设置课程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体大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只针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大学生.
更应以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标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差异性原则大学生虽然有一些共同的发展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大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性.
力求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从中受益,并且针对自己的情况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各组给予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四)系统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也要遵守系统性的原则.
大学生的心理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他们的知、情、意、行是一个系统,生理与心理相交织成为一个系统.
设置教学目标时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一点,否则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五)发展性原则大学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群体,他们身上即使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也多是发展性的而不是障碍性的,因此教学目标在设置上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发展,尽可能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设计教学目标.
(六)活动性原则活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一般课程的最大的区别.
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活动中,积极体验,会更深刻体会到自己的改变与发展.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遵循活动性原则就表现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只有知识性的目标还更要有活动目标.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的基本步骤在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功能和设置的依据、原则之后,了解教学目标设置的基本步骤对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
借鉴一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步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步骤是: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3].

(一)目标分解目标分解是指把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或者是应该取得发展的心理品质具体化、结构化.
例如培养大学生的适应性心理品质中,又可以细化、结构化为适应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和学会做人[4].
适应学习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身上又有不同的体现.
细化和结构化课程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分解.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的教学目标中既有长期的教学目标又有中期和短期的目标,既有年级的教学目标又有单元的、课时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就是目标分解的不同环节.

(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指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可操作、可评价的各种教学任务.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所以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再具体化为教学活动.
通过任务分析就使原本抽象的教学目标变得清晰、具体.
比如,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合理情绪疗法,处理生活中的负性情绪.
对其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学目标会变成: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典型的通过合理认知化负性情绪为积极情绪的案例的活动,体验到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核心之处,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运用此法,合理控制情绪.
这其中就包含了把教学目标分解成案例讨论和体验的教学活动.
教师设计、领导此项活动就是在具体地操作教学目标了.

(三)起点确定起点确定是指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学生的已有的教育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现在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
任何教学都必须确定教学的起点,这是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
例如,在培养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时候,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情况,然后才能在学生的已有水平上施加影响,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目标表述目标表述是教学目标设置的最后一个环节.
只有将已经构想好的教学目标表述出来即形成文字,才能称之为规范的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学活动确定方向,才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表述出来的教学目标要具有有效性、可行性、普遍性[3].
目标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5].
目标表述时应注意主语是学生而非教师,因为教学的效果是以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为评价依据的,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会促进全体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功能,设置依据、原则和基本步骤,有效地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大学生一起设置适合他们的教学共同体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这也必将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1]谢利民,郑百伟.
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孝传,杨宝山,刘明才.
课程目标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徐继存,赵昌木.
现代教学论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大均.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谢利民.
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摘自《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作者/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刘文令刘衍玲)从现实出发论高等教育公平摘要:现实是审视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从现实出发研究高等教育公平,本质上就是观察现实中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及从发展趋势对之进行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判断相关政策的实施结果以图改善.

关键词:现实,高等教育公平,政策一、从现实出发是审视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视点之一不同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都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相当关注.
虽然不同学科由于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差异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解和探索深度不尽相同,但是在下述两点上基本一致:高等教育公平的核心内涵是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分配的均匀程度,审视现实社会的高等教育公平状况有理想和现实两个基本视点.
理想的视点是指从高等教育应该公平的理想状态出发观照高等教育现实,其极致是绝对公平.
现实的视点是从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实出发观照高等教育现实.
现实有宏观与微观、现在与过去之分,本文所指的现实是指宏观的现在,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层面的现状.

从理想出发和从现实出发的视点同中有异.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不管是从理想还是现实的视点出发,期望达到的长期目标和所要审视的对象都是相同的.
期望达到的长期目标都是把理想状态的高等教育公平变为客观现实存在,所要审视的都是高等教育公平与否这个客观社会现实.
客观社会现实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度,无论其高等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如何,高等教育都是不公平的.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长期目标实现过程的政策设计思想不同和看待现实的方法论差异,具体体现在对同一客观事实的性质认识、认识方法、价值观和政策意义等四个方面.

理想视点下的理论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公平但是现实社会却充满了不公平.
其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和规范性的.
其思想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现实批判甚至充满近乎否定的价值观和悲观主义.
其政策建议虽然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却少有积极而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
从现实出发的视点恰巧与此相反,它承认现实社会是不公平的,不过应该而且能够加以改善并逐渐走向公平.
它的研究方法的取向主要是经验和实证性的.
它虽然看似缺乏学术上的奇思妙想,却乐观地承认现实社会不公平是走向公平的唯一真正物质基础.
它尽可能准确地衡量现实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才能减少不公平程度的建设性政策建议.
虽然在理论研究中两种视点互为补充,无优劣之分,且都很重要,但是从现实出发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比较而言更具有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价值.
鉴于我国现在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大都从理想视点出发,本文就尝试从现实出发提出高等教育公平中的主要理论课题,以期为今后同类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可供思考的基本素材.

与理想状态相比,迄今为止的现实高等教育都是不公平的,所以从现实出发的高等教育公平研究实质上就主要是对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性质及其改善对策的研究.
所谓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性质,其外在表现仍然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数量.
因为"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
[1]对现实高等教育不公平性质的数量化研究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现状特征、背后原因即因果关系和表现形式.
在这三个方面中,因果关系的分析最为重要但也最为困难.
因果研究的困难是社会科学研究所特有的,是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的地方.
[2]而表现形式与背后原因密切相关,是同一原因在不同时空中的作用的具体体现.
不过对背后原因与表现形式的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对现状的精确把握之上.
为此,本文避重就轻,集中分析作为今后深入研究基础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状特征即"是什么"应该如何把握.
这也是当前社会科学的实证取向的研究最有把握达到的研究高度.
相关改善政策研究也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政策的内容、制定过程及原因、执行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等.
但是从现实出发的政策研究无疑主要是从结果来论政策的,而且这种结果要符合国民的客观要求即民本.
这是本文所采取的政策分析视点.
当然,从现实出发研究高等教育公平,还应该注意到现状分析与政策分析之间的中间环节即对现状价值判断的分析.
这样,本文所设定的从现实出发的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相关理论课题就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现实不公平程度的测量、从发展趋势对不公平现实的价值判断和从民本结果论出发对矫正不公平的政策的评价.

二、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的测量从现实出发,稍有理性的人都可以清楚看到现实社会里的高等教育总是不公平的,所以高等教育不公平本身存在与否不成为或者不应该成为根本性的社会问题,进而成为主要的理论研究课题.
相反,不公平本身存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限于篇幅,本文对此不加赘述.
高等教育不公平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在于这种不公平的程度有多大.
当不公平的程度大到一定程度则成为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不公平保持在一定程度之内,则无需过分担心.

那么,如何衡量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呢现代国内外学术界一个流行的传统方法是采用辈出率来衡量,这是社会学取向的研究惯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所谓辈出率就是不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大学生在同一层次或类型的高校中所占比例与其阶层在社会总体中所占比例的比值.
[3]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些研究虽然没有使用辈出率作为指标,但其思路也不出辈出率这一概念的窠臼.
辈出率固然能够明确高等教育不公平是否存在,甚至能够让读者模糊感觉到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却不能从整体上精确测量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究竟是多少.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没有研究开发出被大部分同行认同的如何精确衡量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的专用指标,但是,已经有国内外学者开始借鉴基尼系数来精确测量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
基尼系数最初主要是用来精确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程度的.
[4]后来就被泛化为衡量各种社会领域中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基本的原理上来说,辈出率和基尼系数的理论思路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基尼系数因为计算方法的精致性带来了测量的高度精确性.
因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借鉴基尼系数来衡量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

1.
基尼系数的计算原理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最早提出.
作为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基尼系数几乎出现在当今所有经济学教科书中,但是对其语焉不详或叙述过于艰涩者甚多.
为此以下笔者简述自己对之的理解.
基尼系数的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把由低到高排列的收入阶层占总人口的累积百分比即累积频率(%)标记在坐标的横轴(OX)上,其次把相应的社会阶层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累计百分比即累积频率(%)标在坐标的纵轴(OY)上.
这样,人口百分比和收入百分比所决定的坐标点就在坐标系(OXY)里勾勒出一条收入分布累计频率曲线(OCZ).
理论上,如果没有收入在社会阶层间的不公平分配存在,那么,这条累计频率曲线应该为最小累计频率点和最大累计频率点两点之间的直线(OZ).
实际上,由于现实中收入分配不公平总是存在的,所以实际的收入分布累计频率曲线(OCZ)总是向下弯曲,这条曲线最早由德国统计学家洛仑茨提出,故名洛伦茨曲线(LorenzCurve).
弯曲的累积频率曲线(OCZ)和理论公平直线之(OZ)间的面积(A)就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绝对大小.
不公平绝对大小虽然在某一时空条件下有一定的现实认识价值,但是缺乏抽象的比较价值和政策意义.
理论公平直线(OZ)、最大累计频率点(Z)出发垂直于横轴的直线(ZX)和横轴(OX)构一个直角三角形(OXZ),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加B,弯曲的累积频率曲线(OCZ)和理论直线(OZ)之间的面积(A)与这个直角三角形面积(A+B)的比值就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相对大小,可以进行跨越时空的纵横向比较.
当基尼系数为0时,实际累计频率曲线和理论上公平直线重合,收入分配处于完全公平状态.
当基尼系数为1时,实际累计频率曲线和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重合.
收入分配处于完全不公平状态.
现实中完全公平和完全不公平的状态都是罕见的,因而基尼系数往往处于0与1之间.
理论而言,基尼系数越大越不好,但是,大到什么程度会成为社会问题即对基尼系数如何作价值判断并没有截然明确的标准.
国际上一般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
2,为绝对平均状态,0.
2-0.
3为比较平均状态,0.
3-0.
4为相对合理状态,0.
4-0.
5为差距较大状态,0.
5以上为差距悬殊状态.
当然,如何作价值判断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本国的发展趋势,国际标准只能作为参考.

虽然国际上通常使用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程度,但是该方法在严格的理论意义上并非十全十美,原因很多.
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一基尼系数值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累计频率曲线即性质完全不同的收入分配的社会阶层分布.
社会科学中所有的定量研究尝试几乎都存在着类似的小瑕疵.
不过,目前为止尚没有比基尼系数更好的能够鸟瞰宏观现实中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的更精确方法了.
因此,在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中,比较好的方法是把基尼系数与辈出率的计算结合起来使用,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遗憾的是,虽然有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尝试这样的实证研究思路,[5]但是建立在大规模调查数据基础上的使用基尼系数衡量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程度的系统研究的出现还有待时日.
所以,稍微严格一点来看,现在有些媒体借用某些断片式的研究成果的数据,经常说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严重的说法显然有些不精确或者说缺乏重要的学术和政策意义,毕竟目前尚没有对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进行过基尼系数计算或类似逻辑的科学研究.

2.
使用基尼系数测量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时的注意事项使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最关键的一点是需要界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相关统计方法.
高等教育不像国民收入那样内涵简单而且相对易于统计.
仅以我国而言,高等教育从机构或制度类型而言不仅包括公立普通高校、还包括众多的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电大等"五大"和网络学院以及高教自考制度等,从教学形式而言则有面授、函授和网络教学等.
同时,机构类型和教学形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比如,当前我国的公立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也举办大规模的成人教育,也使用网络和函授等教学形式.

界定了高等教育内涵之后就是如何实际统计入学人数.
这在我国尚是未妥善解决的技术问题.
比如,数量众多的高教自考生常常不被计算在高等教育新生人数之内,即使在计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时被考虑进去也是打折计算.
[6]大概正是这个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多局限在以公立普通高校甚至是重点大学为对象上.
公立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系统这个多层金字塔的顶端,其高度稀缺性自不待言,无论将来高等教育制度如何完善都不可能把全国所有公立高校都办成像"985工程"高校那样的水平.
高度稀缺带来了高度竞争,从而衍生了高度不公平.
可是,这对于整体高等教育制度而言完全不具有代表性.
重点大学入学机会高度不公平能否作为严重社会问题本文不敢妄下断论,不过,发达国家像美国和日本等国其名牌大学的入学机会也是高度不公平的,却很少有人把这种现象作为最急需解决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来看待.

所以,如果使用基尼系数衡量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状,高等教育内涵的科学界定和衡量是先决条件.
不管采取何种标准和方法,基本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包括所有的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类型和形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高等教育的形式和学生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这种统计将会越来越困难.

三、从发展趋势出发对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进行价值判断如果从现实出发,就必须对上述测量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进行价值判断.
因为价值判断是作出相关改善决策的必要基础.
然而,对同一现实的价值判断充满主观多样性.
比如,某研究团体在政府的资助下,通过周密的调查计算出我国某年的高等教育公平的基尼系数为0.
45.
对于0.
45这个客观数字是表示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大还是小则会存在多种多样的意见.
可能一部分人认为大,一部分人认为小,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适中.
在现代社会里,想让所有人的价值判断大致一样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承认客观事物的唯一性,因而也承认主观判断正确的唯一性.
现代主义价值观则承认这种多样性认识的合理性,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甚至否认同一现实的存在.
[7]但是,作为决策基础的价值判断,却不能容许主观多样性的存在.
所以,在判断高等教育公平现实的程度时,为了降低主观影响的程度,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为大家所认可的客观标准,这个客观标准就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发展趋势.
也就是说,必须从高等教育不公平发展趋势出发进行价值判断.

所谓从发展趋势进行价值判断,就是把某一时点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现实放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分析.
纵观迄今为止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无论截取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来观照,只要有客观数据存在,该时点的高等教育总是表现为不公平的.
所以,即使某一时点的高等教育存在不公平甚至有时候单独看来程度确实较大,也未必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从发展趋势来看,有可能在此之前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更为严重.
如果从长期趋势看,不公平程度没有变小甚至在逐渐扩大则成为值得担忧的最大社会问题,急需解决.
反之,如果不公平程度已经逐渐变小,即使目前的不公平程度单独看来较大,也未必值得过分担忧,因为事物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从发展趋势来看,不公平程度没有改善就是不公平的固定化.
有位外国政治家说过,不怕不公平就怕不公平的固定化.

那么,长期趋势之"长期"具体到多长才算合适呢理论上当然是越长越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必须有一个具体选择.
国外研究界一般以五年或十年为一个具体操作的单位周期来衡量.
在包括辈出率在内的社会阶层调查研究中,坚持数十年,一直到现在的追踪研究很多.

衡量高等教育不公平发展趋势要使用大规模的趋势调查数据,指标主要是每年高等教育新生中社会各收入阶层所占的比例.
这个数据既可以是全体数据也可以采取样本数据,一般考虑到调查的经济可行性经常采取样本数据.
这种调查由个别研究者或者研究者群体很难进行.
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每年进行这方面的统计调查工作.
不公平发展趋势研究中最精确的方法是进行年度间基尼系数的比较.
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迄今为止进行的发展趋势比较主要局限在各个社会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新生比例的变化以把握高等教育公平的大致趋势,并没有进一步计算年度基尼系数,然后进行学理上的深入比较.
这个工作仍然需要理论工作者今后去拓展.
在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公布相关的基本统计数字,学术界也没有类似的研究尝试,故有关进展如何不得而知.

有媒体经常说我国现在高等教育不公平程度甚巨,甚至不如二三十年前.
其实从不公平发展趋势来看,这个价值判断也许有点片面或者武断.
因为根本没有过去的类似数据相对照或者说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比较研究,仅仅依靠孤立的静态数据来判断,哪怕这个数据再精确,其判断结果都会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更何况这个静态数据本身在取样、代表性和计算等方面还相当不完善呢相反,仅凭建立在一般逻辑推理上的学术常理去合情合理地想象,很难做出现在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比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精英阶段初期的高等教育更不公平的价值判断.

我们之所以对现在的公平与否很难做出一个准确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因为缺少过去的类似测量研究的结果,无法从发展趋势进行价值判断.
但是,这恰恰说明了现在测量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相关研究的重要性.
因为现在是将来的过去,现在的踏实工作就可以为将来更好地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从民本结果论出发评价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如果从现实出发论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精确衡量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对政府①消除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政策的系统分析.
消除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不公平是每一个现代国家的政府的最重要政策目标之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一半左右的财政投资都花费在这上面.
如前所述,消除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政策有很多侧面值得研究,但是,如果从现实出发去研究这些政策,那么政策实施之后的结果如何就变得最为重要了.

在现代社会里,政策实施的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效果、效率和问责.
对效果与效率的理解一般不会产生歧义,所以,这里主要说明"问责"的内涵.
"问责"为英文"accountability"的翻译,基本意思为计数性和说明性,它与英文的会计(accounting)同根,是现代公共治理的一个基本制度.
中文翻译为"问责"或"责任",自然就意味着大家把它理解为追问政府责任的一项制度.
这样理解虽然没有大错,却存在一些偏差.
"问责"作为制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明责任.
政府要把政策的内容(主要是目标和预算)、执行和实施过程、结果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如实和及时公之于众,接受大家监督.
②当然,这种说明必须是如会计般可计数的,而非一些模棱两可或空洞的官样用语.
简而言之,"问责"要求政策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具有高度透明性,否则客观效果与效率再好也不被认为是好政策③.
"问责"更多地体现了决策程序的民主化.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上述政策实施结果三方面的评价需从国民立场出发,即从民本结果论出发.
同一政策实施的效率、效果和问责等对于不同利益关系者有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对于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强制入学政策,我国现代的教育研究者对其历史贡献似乎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可是,据一些认真的历史学家研究,在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初期,政府推行的强制入学政策,在很多地方均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民众因此毁坏学校者甚多.
这在"后发外生型"[8]的教育制度中尤为明显,日本[9]和我国[10]均是如此.
这说明,义务教育的强制入学政策实施后对政府和民众的结果至少直接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现代社会里,这种事情的发生率将变得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所有教育政策实施的结果越来越倾向于从国民的立场出发来评价.
当然,国民立场的表达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民主程序如选举代表、提案和代表大会立法通过等程序来实现,并非所有国民立场如社会舆论中的群言均能成为政策结果评价的标尺.

可是,从当下的政策现实来看,似乎民本结果论的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研究注定会流于空谈.
原因有二.
首先,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制定、实施过程过于复杂而使结果难于判断.
从理论上来说,理性的教育政策应该基于以上的对现实的价值判断而制定、执行和实施的,然而,缺乏完善的对现实和发展趋势的精确衡量,让主观性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了充分的角色扮演的空间.
而且,影响政策制定及实施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古今中外均如此.
有美国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五种理论模式来试图解释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曲折发展过程.
[11]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就使政策研究陷入了一种混沌状态.
其次,如果政府本身不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从民本结果论出发进行系统评价,仅靠研究者团体力量就难于实现相关评价.
目前,政府本身进行的类似性质的评价并不普遍,至少在我国如此.

然而,从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来看,从民本结果论出发的政策研究在不远的将来注定会成为政策研究的重心.
这个共同趋势就是各国政府自身强调对教育政策实施结果的评价.
比如,日本的《政策评价法》要求,自2001年起在所有中央一级政府部门实施政策评价制度.
其中,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原则有三点:从国民的角度出发审视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否有效率;从国民的角度出发审视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否有效果;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是否向国民公开.
[12]其基本思想和上述民本结果论完全一致.
在欧美等国,政府主导的教育政策评价活动也在大规模展开并逐渐制度化.
当然不能不提的是,诸外国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实施结果的全面评价也是民众力量推动的必然结果,而非政府自愿的主观成果.
政府主导的民本结果论的政策评价在两个方面给相关政策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一,政府的政策评价为研究者的相关政策评价研究提供了客观环境和素材基础;第二,政府的政策评价的结果会反过来规范政策并引导政策在制定、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追求民本性和结果性,进而提高了对政策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注释:①与国家层次的现实研究相对应,本文的政府指中央政府.
②从国外相关实践来看,涉及国家机密如外交和军事方面的部分具体政策,一般也不会公开,至少不会全面公开.
③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效率较好,国民一般会较少去注意政府说明责任的到位与否.
参考文献:[1]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0-1444.
[2]袁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6-72.
[3]谢作栩.
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J].
教育与经济,2004(3):3-6.
[4]刘颖,谢萌,丁勇.
对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
统计与决策,2009(9):15-16.
[5]姚继军冲国教育平等状况的演变——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估算(1949-2006)[J].
教育科学,2009(1):14-17.
[6]施永娟.
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探讨[J].
今日科苑,2009(1):244.
[7]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0-11.
[8]田正平,商丽浩.
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9]田正平.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5-160.
[10]金子元久.
教育の政治経済学[M].
日本东京:放送大学出版社,2000:40-41.
[11]米切尔·B·鲍尔森.
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89-357.
[12]日本文部科学省.
文部科学省の実施する政策評価につぃて[EB/OL].
[2011-08-21].
http://www.
mext.
go.
jp/a-menu/hyouka/seido/index.
htm.
研究基金:教育部2012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日本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嬗变:1943-2010"(项目编号:12YJA880136)(摘自《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01期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徐国兴)当代大学生情绪问题现状、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情绪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波动情绪、逆反情绪、冲动情绪、悲观情绪和自我封闭.
这是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需要得不到满足,现实与理想不一致,人际关系不协调,经济拮据,生活、学习压力增大以及教育失误等原因引起.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情绪教育,主要对策包括: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气氛,帮助大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教育大学生确定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提高挫折耐受力;加强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解除认知偏差;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将情绪管理引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积极健康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问题,原因,对策一、大学生情绪问题的界定大学生,本该是最健康的一族,但据北大心理咨询中心1988-1991年的资料统计,就诊的来访者中以各种情绪问题为主诉的占42.
9%,其中抑郁占37.
9%,列第一位,其余依次为自卑、焦虑、恐惧等其它情绪障碍.
[1]造成他们身心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大学生的情绪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一些强烈而持久的情绪问题,对大学生的危害更大.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是指大学生消极情绪,指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悲伤、痛苦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的状态.
[2]情绪问题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使情绪中枢部位的控制减弱,使其认识范围缩小,自制力、学习效率降低,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甚至会产生某些失去理智的行为,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情绪问题又会降低大学生的免疫功能,导致其正常生理平衡失调,引起心血管、消化、泌尿、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各种疾病.

二、大学生情绪问题的现状(一)波动情绪当大学生遇到挫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表现波动情绪.
刚入学的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不适应,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失败,毕业班学生对就业和未来前途担心和忧虑,还有些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受挫等等,都会产生波动情绪.
此时,大学生大都陷入惶恐不安、担心害怕、心神不宁、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的心境之中,学习、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二)逆反情绪逆反情绪是指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与正常认识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3]大学生为了寻求自立,肯定并保护自我,必然会产生对压抑自己的那种外在力量的反抗情绪.
大学生逆反情绪集中表现为对学校、社会、班集体所倡导的事物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偏激思想和行为,对待集体活动不配合、不响应,甚至表现出对抗行为.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这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常化.

(三)冲动情绪冲动情绪是一种迅猛、冲动、异常强烈的情绪体验,极易导致行为失常.
[3]大学生正处于学会自立自强的阶段,没有社会经验,也不再受长辈约束,控制情绪能力差,冲动情绪表现比较明显.
有的学生高兴时手舞足蹈,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悲伤起来垂头丧气,痛不欲生.
有的学生甚至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对引起自己不快的对象大动肝火,进而采取违反道德和法制的攻击行为.
情绪激烈的大学生由于其强烈的兴奋心理以及选择过分激进的行为,极易给自身、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

(四)悲观情绪有些大学生处于忧郁的心境中,觉得做什么都毫无意义,缺乏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从而被自卑感、失落感所支配,情绪低落,苦闷彷徨.
这种情绪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社会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人生毫无追求,甚至走向绝路.
这种情绪障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最具有破坏性.

(五)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是不愿与人沟通、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3]许多不善于社交,人际关系较差或者有着自卑心理而又自尊心特别强的大学生大多具有这种情绪障碍.
一般说来,有自我封闭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评价甚低,而且通常与大学生个人经历、生活状态、生理缺陷、遭受挫折等有关.
这类大学生自我封闭性强,表现在行为上则处处与众不同,不愿与人交往、沟通,基本上是孤家寡人,对老师、同学的劝解、帮助不屑一顾,严重的甚至产生变态心理,从而引起精神分裂.

三、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对新环境不能很好适应几乎所有的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一个由原来依赖、被动的学习生活方式向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引起的孤独感和紧张感在很多大学新生中都有所表现,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并由此形成情绪障碍.

(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往往有辉煌的历史,在班上是尖子生.
但进入大学后发现群星聚集,自己只不过是其中不那么起眼的一个,失落感油然而生,这种失落感特别容易让那些一向对自己有着过高期望和追求完美的大学生产生心理失调.
这时,如果缺乏对现实状况的合理认识和分析,便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自闭、沮丧等不良情绪.

(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心理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对情感的渴求尤为强烈.
然而,他们这种正常的情感需求却往往不易得到充分、全面的满足,从而影响了情绪健康发展.
比如,跨入大学校门后的多数新生不得不首次品尝远离亲人的滋味,亲情需要不再如原先那么便于得到满足;大学生往往对纯洁无暇的友谊有强烈的渴求,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找到好友.
而且,咨询中还发现,不少大学生常常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无力挽回友谊之花的凋谢;爱情始终是大学生敏感和憧憬的主题,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位憧憬爱情的大学生都能如愿体验美好爱情,特别是单相思、失恋现象等时有发生,使他们正常的爱情渴求往往得不到适当满足,如果不及时予以疏导,空虚、自卑、抑郁、苦闷、恐惧等消极情绪便容易产生.
[1](四)生活、学习压力增大在大学期间,学生要参加课程考试、评选先进、评奖学金、交友、毕业分配、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等.
这些学习和生活事件常常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心理压力,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亦容易引起情绪障碍.
特别是学生家长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极大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大学学习有所作为,家长多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将这种期望明示给学生,但家长的这种良好愿望反而给许多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五)学校教育的失误传统教育模式过分重视智育能力的提高和训练,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绪能力的培养.
这除了与我国传统的升学教育模式有明显的关系外,恐怕也与我国传统的重集体、轻个体,重理性、轻感性不无关系.
特别是科技时代,其重点一直放在知识的价值上,它促使了物质的极大繁荣,同时亦使人类陷入了情感冷漠、孤苦无助、道德滑坡的生存危机之中.
这种狭隘的认知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使人的理性与感性互相隔离,往往容易使学生处于"理情不协调"的矛盾状态而影响其健康发展.
[1]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当今大学生不善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不善于调理情绪困扰,学校教育对学生情绪的疏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六)人际关系不协调大学是一个简单化的小社会,对于离开家长过着集体生活的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好坏和处理情感问题的顺利与否,将会直接影n向他们心理情绪的正常发展.
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善非常容易引起大学生焦虑不安、忧郁苦恼.
有的同学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有时产生不正当竞争,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有的由于心理不成熟导致谈恋爱失败,进而影响人际关系;有的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和身体疾患而自我封闭自己,疏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久而久之,情绪压抑,郁闷不振导致精神崩溃等等.

(七)经济状况的影响由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大学学费呈上涨趋势.
高额学费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来说,在心理上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些学生甚至无法保证吃饭、穿衣等正常开支.
这种状况易导致学生对前途、对命运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也会对学校、社会产生负面认识甚至是强烈的不满.

(八)就业压力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也由"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
这虽给学生就业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但社会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给许多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找关系"、"走后门"等现象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而且,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因为在毕业就业方面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或者是所找的工作单位不理想等,也会产生悲观、烦躁心理,并在情绪上形成一种自我矛盾妒嫉、焦虑的状态.

四、大学生情绪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一)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气氛,帮助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情绪.
校园的社会心理气氛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班风和舍风上.
为此,高校应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舍风,使学生在良好校园心理气氛的影响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

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克服情绪障碍.
[3]学校、教师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致力于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和长期学习、生活在不和谐的环境中而产生情绪障碍.
对那些在学习、生活中因为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更要及时帮助他们进行沟通、协调,尽可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身到学习生活中.

(二)教育学生确定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提高挫折耐受力挫折耐受力是个体遭遇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其高低与个体的情绪能力直接相关.
许多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之所以不高,往往与他们对挫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奋斗目标过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较薄弱等有很大关系.
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思想准备教育,引导他们确定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强意志力的磨练,以培养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提高情绪能力.

(三)加强认知教育,帮助学生解除认知偏差认知是情绪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认知是否合理、客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绪反应是否正常、适宜.
不少大学生之所以面临情绪困扰,与他们的绝对化、过分概括化认知偏差有相当大的关系.
比如,认为"学生都应单纯,应远离功利和虚伪".
"我必须和中学时代一样优秀","我真诚待同学,同学也必须同样待我","别人应该按照我的意愿行事",等等.
过分概括化认知偏差表现在对自己和他人两个方面.
比如,某次考试失手,便认为自己不如人、智商低、能力差,甚至认为自己前途渺茫,从而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
对他人的过分概括化认知,则表现在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即别人稍有不足,甚至仅仅只是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一味地责备、否定,从而导致敌意和愤怒等消极情绪.

许多遭受情绪困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绝对化、过分概括化认知往往缺乏自知,因此,学校教育应帮助他们挖掘并解除其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认知,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情绪障碍都源于认知偏差,也并非所有的情绪困扰都适合认知教育,认知教育只是情绪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在情绪教育中,应避免过分夸大认知对情绪的作用而完全把情绪教育等同于认知教育,以免使学生陷入"理通情不通"的矛盾中无奈地遭受情绪困扰而难以自拔.

(四)组织、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情绪的适当疏泄,尤其是消极情绪的疏泄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通过疏泄过程,可以使紧张情绪得到释放、缓和与松弛.
情绪疏泄的方法,如:向好友、心理咨询员或日记等倾诉自己的情绪困扰;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将挫折产生的压力升华为有益于社会的积极活动;以另一种可行性积极目标补偿暂时无法达到的目标;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尽情发泄等等.

对于一些情绪上波动较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引导、发动他们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振奋人心的集体活动,如球赛、舞会、聚餐、郊游等,让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能在欢快的集体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转移,从而减少因压抑而产生情绪障碍的可能.
参加社会实践则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锻炼成长.
让大学生明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更真实地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历史使命,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五)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将情绪管理引入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存、生活、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强调人的成长发展历程中要经过无数转折时期,这些转折本身就构成对情绪的挑战.
如高校新生适应期、步入社会的就业调整期,在这些转折关头往往遭遇自信心的失落,同时也有自我意识的突飞猛进,既要保持原来的同学情谊,又要开始新的人际交往.
因此情绪教育要注重在这些关键期教育学生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面对冲突和争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消除焦虑,控制愤怒,克制冲动、理解他人,建立亲密的友情等,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人生转折关头,并把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次转折都变成一次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容易进行情绪沟通,心理协调.
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导情绪,形成学生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
课堂中主导的情绪有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前三者是正性情绪,后者是负性情绪,四种情绪合理整合,使学生良好的情绪贯穿课堂学习之中,形成好学、乐学的积极情绪,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境界,从而使情绪教育和课程教育相得益彰.

(六)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对于调整学生的情绪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困难与挫折总是难免的,成功时要戒骄戒躁,失败时要不屈不饶,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要认真分析自己面对的客观情况,确立积极的态度,树立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七)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掌握有关心理学知识,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做好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卫生健康,条件具备的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

(八)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积极健康的需要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积极健康的需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
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需要.
抑制不健康、不合理的需要,使大学生的需要结构向积极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注:[1]赵崇蕊论大学生情绪教育[J].
广东商学院学报.
1999,(3).
[2]http://www.
xgutc.
cn/xuegong/bencandy.
phpfid13&id:231.
[3]吴明群.
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形成原因调适[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21(4).
(摘自《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01期作者/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徐安银)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摘要: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模型是实践中区分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深层次特征群,是构建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理论依据,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以心理学专业为例,构建了一个目标、两项重点、三种形式与四个阶段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课程教学、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学校及院系层面的系统引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强化了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促进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态度的认同、个性特质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教学,素质模型一、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思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反映了优秀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所具备的工作动机、人格特质、工作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与技能等素质明显高于普通教师.
以优秀教师的素质模型为依据,可以为理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高素质"和"专业化"目标提供良好的切入点,为培养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

我们曾对全国824名基础教育教师以及303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能够区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素质模型是由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个人修养、学生观念、职业态度和个性品质等六个因素构成,如下表所示.
研究发现,这一素质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总体工作表现、带课成绩和受学生欢迎程度等方面的绩效指标.

这一模型反映了优秀基础教育教师胜任不同工作角色及成功应对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时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应做到以生为本、爱心施教(学生观念),业务精湛、教学高效(教学技能);在对待职业方面应做到热爱教育、充满活力、潜心从教(职业态度);而在对待自己方面则始终做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质),同时掌握渊博学识(专业知识).

优秀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模型并非六个因子的简单集合,而是彼此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有机结构.
这一结构为构建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践教学是对师范生参加工作前所应具备的教师素质的实践演练.
已有研究指出,教师素质的培.
养与发展将经历新手阶段、过渡阶段和高级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以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将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学会将知识技能高度整合而高效地解决问题为标志.
通过实践教学,为未来基础教育教师提供分析问题、将经验迁移到新问题的实践机会,使其将现有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职业态度、学生观念、个人修养等得以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促进基础教育教师向其职业生涯的高一级阶段发展.

二、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有效、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优秀教师素质模型为基础,其构建不仅要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以及入职适应能力.
依据这一思路,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我们构建了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种形式与四个阶段所构成.
具体而言,一个目标是指通过四学年各教学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系统训练师范生,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可以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两个重点是指师范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侧重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个性品质的长期熏陶;三种形式是指在理论与实验教学基础上,主要采用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自主训练三种实践教学形式相互递进与补充来实现;四个阶段则是通过四个学年系统学习,各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地加强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通过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的衔接,突出学校系统引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的融合,最终促进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为例,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

三、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举措1.
全程贯通式培养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针对胜任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师范生培养目标,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进行了实践探索.
按四个学年分成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每个阶段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并使其与师范生各阶段的技能训练(三字一话、统计测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技能)相匹配,从而系统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技能.
以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培养为例,在第一学年由心理学专业名师开设"爱上心理学专题讲座"、第二、三学年将一线基础教育心理名师"请进来"走进本科课堂分享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入职适应问题的应对等,为师范生树立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榜样,引导师范生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及做好入职的心理准备,使其切身体会到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当下,使师范生的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个性品质得以持续性熏陶,从而实现两个培养重点.

2.
系统引导与自主训练相结合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全程贯通式培养要依托于围绕理论与实验教学开展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这一系统引导和自主训练形式相结合来实现.
通过第一学年的"爱上心理学专题讲座"、第二、三学年的基础教育心理名师请进来和学生走出去(基础教育观摩)的教育见习以及第四学年在基础教育进行专业实习这两种学校及院系层面的系统引导形式,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认识与感悟,使学生明确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同时以心理学教师成长联盟的自主训练形式,贯穿大学四年,充分调动师范生的主体性,为其提供一个自主交流、相互帮带、取长补短、提高心理教师职业能力的自我发展平台.

四、基于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反思维果茨基认为;"教师教育项目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促进职业认同的发展".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接受自己的师范生角色和认可教师职业,并把教师职业内化到自我概念中,形成以教师职业为目标的职业自我概念,表现教师职业行为,对教师职业产生积极的归属感和职业承诺的综合,是师范生能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的核心要素.
作为态度的职业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到来自个体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实习阶段对教师职业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习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且在不断变化.

我们曾对35名师范生10周教学实习前后的教师素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比较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10周的教学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能力和学生观念两项上获得了显著提升,师范生在教学能力(t=3.
17,p01)和学生观念(t=2.
74,p<005)两项职业素质的后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前测结果.
这说明相比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模型的其他4项内容,教学能力和学生观念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而与师范生职业认同有关的人际修养、个性品质和职业态度很难在两三个月内改变.
这一点与国外有关实习可以影响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结论并不矛盾,通常国外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实习时间,而我国师范生的实习时间相对比较短.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作为影响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动力性特征,人际修养、个性品质和职业态度等与职业认同相关的教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其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必须通过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长期熏陶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1]Dineke,E.
H.
&Tigelaar.
Th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frameworkforteachingcompetenciesinhighereducation[J].
HigherEducation,2004,48.
[2]Pantic,N.
&Wubbels,T.
Teachercompetenciesasabasisforteachereducation:ViewsofSerbianteachersandteachereducators[J].
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10(26).
[3]Caires,S.
,&Almeida,L.
S.
TeachingPracticeinInitialTeacherEducation:itsimpactionstudentteachers'professionalskillsanddevelopment[J].
JournalofEducationforTeaching,2005(31).
[4]Sugrue,C.
StudentTeachers'LayTheoriesandTeachingIdentities:theirimplicationsforprofessionaldevelopment[J].
European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97(20).
[5]马红宇,唐汉瑛等.
基础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绩效预测力研究[J].
教育实验与研究,2012,3.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04期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马红宇唐汉瑛郑伦楚)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摘要:加强和加快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教师发展的先进经验;建立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建立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机制;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并依托"本科教学工程",全方位地采取措施,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最强音.
它不仅是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
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
《若干意见》颁布后,各级各类高校立即掀起了贯彻落实高潮,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的办学定位、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纷纷制定实施意见和办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确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根本保障.
有鉴于此,根据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加强和加快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的工作思考和实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力图对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1.
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作为专业人员的高校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
这种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建立在专业理念与师德基础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

(1)专业知识.
是教师为了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从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看,大致可分为:第一,学科知识.
这是指教师应该掌握的特定专业和学科知识.
有四个要求:一是对本学科的知识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知晓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具有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四是能够把本学科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学术造诣,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第二,教育知识.
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旨在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学者未必是良师",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知识,才能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深刻把握和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特点.
因此,这是教育教学能力所要求的不可或缺的知识.
第三,学科教学知识.
指的是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如何把学科和学生联系起来的知识,以及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在此强调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
第四,通识知识.
指的是高校教师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关的科技知识和艺术素养,在此突出的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专业能力.
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首要能力,是专业能力的核心.
为此我们试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三个维度,着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一阐释.

从教学过程看,教育教学能力可分解为三种能力:一是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这是教育教学诸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二是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判断能力.
在教育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能力;三是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内容看,教育教学能力又分为呈现教材能力,如恰当编排呈现内容、次序,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等;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如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活动形式的组织等;教学评价能力,如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能力、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

从教学手段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条件性和连贯性;非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感染力、表情、手势等;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如运用教具的恰当性等.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以及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能力.

2.
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高校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正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从而备受许多国家的关注.
然而,由于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尤其是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上述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要求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
据调查,近29%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不同的教学人群、不同的环境条件,教学方式方法却不能随之改变;58%的教师教学科研意识淡漠,忽视了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艺术和方法的研究;56%的教师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跟不上教育教学的迅速发展;43%的教师对课堂教学诸环节的调控能力低下;66%的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新思想、新理念的了解与认识,不善于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21%的教师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我们在多年推进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也切实体会到上述现象在教师队伍中的客观存在.
由此看来,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现状,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伪普遍问题.

3.
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性要素,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恰恰是目前高校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已经成为制约质量提高以及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只关注"教什么"而不重视"如何教",难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以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务必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除鼓励和引导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外,还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1.
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教师发展的先进经验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如美、英、德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高校教师发展模式、制度、组织建设、机构建设与运行、资源开发、经费支持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美国75%的大学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普遍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
在实践中,通过广泛的服务项目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英国为应对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诸如政府建立教学品质提升基金,资助高校实施教学提升策略,资助大学设立的"教学卓越中心"和教学优秀个人等;颁布高等教育教学专业标准框架(UKPSF);成立全国范围的学与教协会(ILT,InstituteforLearningandTeaching)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鼓励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投入,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我国台湾地区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质疑和"重科研,轻教学"等挑战时,采取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开展了高等教育评价、教师教学评价以及成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等措施.
这些成功经验可为我国高校开展教师发展工作,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2.
建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传统的师资培训主要是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专业能力为目标,而且主要是攻读学位和作访问学者,进修形式单一.
罕见有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与进修.
近年来,政府和一些高校也开展了入职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等的在职教师培训工作,但对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用不大.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持续性的职后培训工作.
借鉴国外的经验,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在高校内部普遍建立起专司教师发展的工作机构.
如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常设机构.
为此,各高校应集中管理职能,整合培训资源,对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作出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工作,搭起组织化、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平台.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培训活动和日常咨询服务,使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3.
建立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机制为扭转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漠,自我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愿望不是很强的局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一是要改变以学术发展为主导的评价和以数量(工作量)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既要有科研业绩评价,更要有教学业绩评价,既要反映教师的工作量与付出,更要突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投入与育人效果;二是要将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激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这种考核也要体现分类要求的原则,即针对不同职称(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对于处于专业成长期的青年教师,要明确要求,严格考核,引导他们制定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目标,不断改善教学效果;三是规范奖励制度,设立与科研业绩奖励并行的教学工作奖项,奖励那些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特别要重奖那些在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通过科学的评价,严格的考核,有效的激励,全面促使广大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
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教师虽按学院或系划分,但其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应该是按课程或三级学科设置的教研室.
教研室是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有效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一线阵地,是真正的"教师之家".
可见教研室的工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
可是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忽视了教研室建设,有的组织不健全,有的功能弱化,形同虚设.
对此,要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措施,加强教研室建设.
通过政策支持、完善组织、明确职能、规范管理、严格考评等,强化教研室主任的责任意识,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使教研室切实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
与此同时,为了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还要建立导师制度和助教制度.
这项工作首先应做好导师的遴选,明确其职责和待遇.
其次要对培养对象提出接受指导的任务和目标要求.
再次还要严格指导情况与培养效果的考核,确保"传帮带"的实效性.

5.
依托"本科教学工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实施"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中,国家、省(区、市)和高校的三级建设项目都应和全面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如精品课程建设及评审,应更加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成果与推广:优秀教学团队的评审,应更加关注其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教学名师的遴选,应更加突出其教育教学造诣与指导青年教师的业绩.
工程的有关项目不但要严格评审,还要加强评后管理,巩固成绩,不断提高水平,特别要加大宣传与交流力度,有效发挥其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1]侯怀银主编.
高等教育学[M].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10)123-124.
[2]袁新苗.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高教与经济,2011,24(1)33.
[3]董玉琦等.
协调发展共同成长——2011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
中国大学教学,2012(5)92-93.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04期作者/山西大同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李春燕山西大同大学教务处处长林海袁虎廷姚丽英)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与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明确作出了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部署.
为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些年浙江省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2010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核心内容而言就是一部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的行动宣言,通篇讲的都是教育现代化.
在同期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报告的主旨思想就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此后连续3年的全省教育系统工作(局长)会议,我们均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统筹谋划、着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浙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

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基础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日新月异发展,今天的浙江教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教育现代化.
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了极大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省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普及率已达97.
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接近50%,教育的总体普及指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科学和谐发展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教育公平程度敢于在全世界作比较.
教育对外开放方兴未艾,2012年高校留学生所占比重已达到1.
78%.
教育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2012年多媒体设备在公办中小学已实现班班配.
2010年,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及各省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做过一个分析报告,报告评定浙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程度约为84.
60%,在全国排第4,仅列北京、上海、天津之后.

浙江教育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多年来,浙江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4位.
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已达34606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继2005年首次突破3000美元、第一次迈入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平均水平的门槛之后,2012年已突破1万美元.
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对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具现实意义.
教育部也对浙江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期待,多次提及浙江等省要赶超日本、韩国教育,2012年初,还专门召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教育系统领导和有关专家讨论教育现代化,希望沿海发达地区在全国先一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现在的浙江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质量等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推进教育现代化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在浙江,实现教育现代化已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我们的航船正在加速驶向教育现代化的彼岸.

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构想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梦想.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等作了阐述,这为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诚如现代化起始于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一样,教育现代化也始终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进步的过程,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不断向新的教育发展目标前进的过程,对后起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不断赶超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的过程.
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要求——普及化、公平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终身化,等等.
历史地看,这些要求在提出的时序上有一定的依次关系,然而,到了当代,特别是对后起赶超国家和地区而言,更多面对的已不是依次的现代化任务要求,而是并列的或者数项一起呈现的现代化任务要求.
我们现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将是一个普及化、公平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终身化等多维目标任务并举的现代化,包含了从教育思想观念到具体教育行为的一切领域.
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建设的教育现代化,应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个性的一面.

我们要建设的教育现代化,将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教育现代化:这应是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现代化.
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大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教育问题,切实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性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这应是一个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现代化.
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崇尚科学的育人模式和评价体系,办好适合学生的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充分体验健康快乐中茁壮成长.

这应是一个牢牢把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代化.
始终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价值观教育融入办学全过程,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这应是一个为国内外广泛认同的现代化.
始终把目标定位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教育上,放眼四海,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管理制度,脚踏实地办好自身的教育,努力提高浙江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是要回答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
干什么我们已做了全面的规划.
从实践内容上,就是要根据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在巩固普及化、公平化成果的同时,继续加快推进国际化、信息化,尤其是要大力加强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
突出强化教育系统发展的科学性、均衡性、多样性、创新性、开放性.
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培养现代公民,即培养出具有现代化思想、现代化精神、现代化能力的人,这应成为我们建设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落脚点,以此坚定不移地向着"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的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

怎么干基于对浙江教育发展情势的研究与判断,全省提出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国内前列;第二步,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其中,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期,80%以上县(市、区)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标准,30%左右县(市、区)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

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今年将在全省市、县(市、区)中,启动开展"教育现代化达标评估"工作.
教育现代化达标评估,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工作载体,必将会极大地激发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现代教育的热情.

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思考现阶段,在浙江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是内涵建设,应着力在理念、育人模式、队伍上下功夫.
理念决定行动.
理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这些年,教育的许多问题,诸如课业负担重、搞快慢班和重点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和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等,理念有问题是重要原因.
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一定要把培养和树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先导.
应在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广为倡导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和系统培养的理念,树立人人成才和多样化成才的理念,树立选择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依法治教治校的理念.
通过倡导和树立这些先进的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追求变革.
当前,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要靠改革,尤其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什么,怎么教,始终是教育的基本问题.
我们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的根本标准,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考试评价改革,不断强化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志向和社会需要,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实现教育现代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地区广大教师的水平.
我们应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教师待遇搞上去,把教师培训搞上去,把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搞上去.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执教能力建设,努力为教育现代化打造一支充满爱心,有着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09期作者/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从"三个转变"入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是当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一个着力点.
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为此,必须从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方式入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引导、服务和促进工作.

关键词:转变观念观念问题是解决好就业的首要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毕业生本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这四个方面,各方都要转变观念.
政府应强化促进就业观念.
今年高校毕业生创下了历史新高,各级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就业的促进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就业服务基金,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行政审批程序,规避多头管理,培育良好的市场氛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绿灯;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发挥其在就业中的独特作用,依靠多方力量扩大就业.

用人单位应强化服务就业观念.
用人单位是就业的市场主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其职责不仅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更要以正确的用人观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
因为正确的用人导向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相反则会造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和就业秩序的紊乱.
当前应克服人才聘用中存在的"重经验轻学识,重学历轻人品"等现象,综合考核人才素质和能力,引导人才就业和成长.

高校应强化引导就业观念.
将专业素质培养与就业能力提升纳入大学教育体系,把引导就业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优化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明确专业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关系,增强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同时,制定科学的就业培养和指导方案,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尤其要加强毕业季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应强化与能力相匹配的就业观念.
从现实看,有的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追求速成、过度功利等就业心态,不论自身的学识、能力、素质如何,都希望往大城市拥、往大企业挤、往高职位冲、往高薪岗位靠.
这种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影响就业效果和自身发展.
高校毕业生既要有就业理想和目标追求,又要清醒认识就业形势和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正确处理就业与择业、地域与职业、基层与高端、工作与待遇、学历与能力等各种关系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

关键词:转变职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这就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政府对就业市场的管理应由微观介入转向宏观管理,更加注重规则的制定和秩序的维护,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理性市场人格的塑造.
对高校由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走向扁平化的分工合作,"政府搭台、高校唱戏",帮助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各种就业支持.
对用人单位用人事项从号召走向专项监察,切实做到招聘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促进就业公平.

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活力.
当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也是就业市场的"活水".
因此,要减少登记行政审批,在不降低企业资质资格的基础上降低就业创业门槛,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人进入中小微行业创业就业减少障碍和创造良好环境.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落实就业市场培育政策,一方面,根据就业市场发展规律,完善就业市场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引导各方积极遵守就业市场规则,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稳步推进就业指导服务政策,整合就业服务资源,优化就业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岗位信息;消除不公平就业障碍,改革户籍制度以促进大学生跨区域就业;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偏远地区工作.

关键词:转变方式政府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解决就业的根本在于发展.
就产业结构而言,发展高科技产业吸纳高素质人才,依靠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就企业类型而言,减少中小微型企业市场准入审批,依托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更多地提供就业岗位;就资本来源而言,减少政府项目的盲目上马,更多地吸纳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促进各种财富的活性流通,从而为就业岗位"开源";就依靠力量而言,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更新作用,创造公平自由的就业环境,规避"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

就业率提高的关键在于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程度.
转变当前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就业创造基础条件;构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实施和推广联合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合;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师与知名校友组成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队伍;完善统计和考评体系,针对大学生就业率、专业与岗位适配率、大学生未来毕业人数与就业岗位数比例、高校培养模式的实效等进行统计考评,以便全面把握就业趋势,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摘自《广西日报》2013年06月08日作者/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陈元中)《大学之思大学之建》作者:刘献君定价:29.
80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简介:《大学之思与大学之建》是刘献君教授近十年来,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着重探讨大学的建设.
大学建设,首先要站在战略高度,着眼未来,把握好战略性前提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打下战略基础.
在大学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应有坚定的信念、开放的心态,抓住理念、制度、队伍、资源、文化等基本要素,在实践在创造,在创造中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据此,作者阐述了在确立教育理念、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办学特色、开展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就上述内容,到国内外300多所大学进行报告、交流,受到普遍欢迎.

刘献君,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华学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院校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近五年主要著作有:《高等学校战略管理》、《院校研究》、《文化素质教育论》、《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级教育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获全国人文社科图书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等.

BuyVM商家4个机房的官方测试IP地址和测速文件

BuyVM 商家算是有一些年头,从早年提供低价便宜VPS主机深受广大网友抢购且也遭到吐槽的是因为审核账户太过于严格。毕竟我们国内的个人注册账户喜欢账户资料乱写,毕竟我们看英文信息有些还是比较难以识别的,于是就注册信息的时候随便打一些字符,这些是不能通过的。前几天,我们可以看到BUYVM商家有新增加迈阿密机房,而且商家有提供大硬盘且不限制流量的VPS主机,深受有一些网友的喜欢。目前,BUYVM商家有...

ZJI-全场八折优惠,香港服务器 600元起,还有日本/美国/韩国服务器

ZJI怎么样?ZJI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商家,原名维翔主机,主要从事独立服务器产品销售,目前主打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独立服务器产品,是一个稳定、靠谱的老牌商家。详情如下:月付/年付优惠码:zji??下物理服务器/VDS/虚拟主机空间订单八折终身优惠(长期有效)一、ZJI官网点击直达香港葵湾特惠B型 CPU:E5-2650L核心:6核12线程内存:16GB硬盘:480GB SSD带宽:5Mbps...

Virtono:圣何塞VPS七五折月付2.2欧元起,免费双倍内存

Virtono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国外VPS主机商,提供VPS和服务器租用等产品,商家支持PayPal、信用卡、支付宝等国内外付款方式,可选数据中心共7个:罗马尼亚2个,美国3个(圣何塞、达拉斯、迈阿密),英国和德国各1个。目前,商家针对美国圣何塞机房VPS提供75折优惠码,同时,下单后在LET回复订单号还能获得双倍内存的升级。下面以圣何塞为例,分享几款VPS主机配置信息。Cloud VPSC...

首尔全面禁止屠狗为你推荐
连接ios操作httpasp.net什么叫ASP.NET?波音737起飞爆胎飞机会爆胎的吗?开放平台微信的开放平台是干什么用的抢米网什么意思抢小米手机购物车通过自己的体会总结购物车的作用我爱e书网侯龙涛小说那里有下载的即时通民生银行即时通是什么?最土团购程序公司要开设一个团购项目,应该如何运作?
武汉域名注册 花生壳免费域名 美国主机排名 主机评测 kdata 免备案空间 免费名片模板 大容量存储 国外网站代理服务器 全站静态化 京东商城0元抢购 网站木马检测工具 什么是服务器托管 支持外链的相册 114dns 域名转入 大化网 杭州电信宽带 双十二促销 开心onlin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