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社区动力

社区动力  时间:2021-04-12  阅读:()

Sheet1"代码","初试科目","参考书目","考试大纲"331,"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主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科目代码:331一、考查目标社会工作原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社会工作概述、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社会工作过程、微观社会工作、宏观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研究等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社会工作概述约10分社会福利制度约10分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观约10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约10分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约20分社会工作过程约20分微观社会工作约30分宏观社会工作约30分社会工作研究约1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社会工作原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过程.
2、能灵活运用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并能运用基本原理设计社会工作方案.
(二)考试内容一)社会工作概述1.
社会工作的概念及社会工作本质.
2.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
3.
功能的概念及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社会福利制度1.
社会福利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2.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3.
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提供4.
社会工作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三)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观1.
社会工作哲学基础的重要性与意义.
2.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3.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4.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5.
社会工作的道德操守与伦理守则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儿童发展的理论、儿童问题与对策.
3.
青少年发展理论、青少年特性、青少年问题与对策.
4.
成人的行为理论、成人特性、成人问题与对策.
5.
老人的行为与理论、老人特性、老人问题与对策.
五)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1.
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2.
社会工作理论外借理论:涂尔干、韦伯、帕森斯、弗洛伊德、哈贝马斯的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学说实务理论:评估理论与干预理论3.
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建构.
六)社会工作过程1.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与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2.
工作者与受助者关系专业关系的概念、重要性及特点3.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社会工作过程包括的阶段约定阶段的主要工作,评估问题阶段的主要工作、特点及步骤,计划与合约的主要内容、原则,介入的特点与策略,评估总结及结束阶段4.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角色的概念,直接服务角色的内容,间接服务角色的内容,合并服务角色的内容.
七)微观社会工作1.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概念与基本特点,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心理分析学、社会系统理论、沟通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个案工作模式: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模式、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模式、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个案管理模式2.
小组工作小组工作的概念与特征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小组工作的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展模式、组织与环境模式、预防与康复模式八)宏观社会工作1.
社区工作社区工作的概念及构成的要素社区工作的价值与原则社区工作的策略模式社区工作的过程模式2.
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的概念、价值与原则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程序3.
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概念、一般过程不同主体的角色九)社会工作研究1.
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念及构成2.
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3.
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程序4.
问卷调查的的组成部分、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5.
项目评估的概念、类型及步骤"333,"教育综合","1.
《教育学》(第6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教育概论》,叶澜主编,人教社,20063.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教社,2005","科目名称:教育综合科目代码:333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教育心理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教育学原理75分、教育心理学75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教育教育教育学原理考试范围所占比率教育的概念5-10%教育与人的发展10-15%教育与社会发展5-10%教育目的1-5%教育制度1-5%课程10-15%教学10-15%德育5-10%班主任1-5%教师1-5%学校管理1-5%(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5分)、论述题(25分).
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3.
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4.
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四)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2.
教育的社会功能(五)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2.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六)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七)课程1.
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主要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主张2.
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3.
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1.
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
教学过程3.
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1.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3.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十)德育1.
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2.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
德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4.
德育途径与方法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1.
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2.
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3.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1.
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2.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
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4.
教师的素养5.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1.
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2.
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
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4.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四、参考书目1.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考查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2.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分析、说明和解释相关教育现象,解决相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专硕教育综合试卷满分为150分,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各75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范围所占比率第一编绪论教育心理学概述1-5%第二编学生与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心理5-10%第三编一般学习心理学习与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学习动机20-25%第四编分类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30-35%第五编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美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20-25%(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5分)、辨析题或案例分析题(20分)、论述题(30分).
三、考查范围(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
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2.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3.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4.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教师的角色;教师的特征.
2.
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3.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成长与培养的策略.
4.
教师的威信与职业倦怠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其教育功能;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四)学习及其理论1.
学习的实质与分类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特点.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
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与先行组织者策略;接受学习的性质与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与学习阶段模式;学习的条件.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五)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学习动机的实质;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六)知识的学习1.
知识的含义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含义及其类型;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2.
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
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过程与类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概念学习及其促进.
4.
知识的转化与迁移知识的转化;学习迁移的含义、种类与理论;为迁移而教——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七)技能的学习1.
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技能的分类;技能的作用.
2.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培养.
3.
心智技能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心智技能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八)学习策略及其教学1.
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2.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3.
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4.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九)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质与分类;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2.
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4.
创造性(创造力)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发展与鉴别;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及特点;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十)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1.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
2.
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3.
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4.
品德不良的矫正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十一)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1.
设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
2.
选择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
3.
设置教学情境课堂空间;教学组织;教学媒体.
4.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含义与分类;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监控策略.
(十二)课堂管理(十三)美育心理1.
美育与美育心理概述美育与美育心理的含义;美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美育心理学的意义.
2.
美育心理活动及其效应审美心理结构及其发展;美育心理活动;美育心理效应分析.
3.
教育审美化教育审美化的含义;教学审美化设计.
(十四)心理健康教育1.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四、参考书目1.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7,"社会工作实务","1.
《个案工作》,隋玉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2.
《小组工作》,刘梦主编,高教社,2003年3.
《社区工作》,徐永祥主编,高教社,2004","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科目代码:437一、考查目标《社会工作实务》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传统三大工作方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三大工作方法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设计社会工作方案,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个案工作约50分小组工作约50分社区工作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个案工作》,隋玉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小组工作》,刘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社区工作》,徐永祥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过程.
2、能灵活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并能运用基本原理设计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一)个案工作1.
个案工作原理个案工作概念、个案工作的基石、个案工作应用领域2.
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人在情境中概念,人面临的情境,问题、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接纳与非评判,当事人的自决,保密.
3.
个案工作者成功个案工作者的人格特质、工作员的自我了解,工作员的文化理解力,工作员的个人成长4、个案工作的技巧个案工作技巧的概念、会谈的技巧、记录的技巧5、个案工作过程初步结束与建立关系、收集资料与问题评估、确定目标和制定工作方案、执行计划、结案与评估.
6、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派别行为派治疗理论与方法、危机干预、家庭治疗7、儿童辅导儿童辅导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方法,儿童辅导的注意事项8、青少年辅导青春期的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辅导的主要问题,青少年辅导的常用方法,注意事项.
9、老年人辅导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社会适应,老年人的主要问题,缅怀往事疗法,人生回顾疗法,老年人辅导注意事项.
10、家庭辅导家庭形式与常见问题,家庭辅导的主要模式,家庭暴力与婚外情的处理.
11、残疾人辅导不同残疾人的特点及社会适应,残疾人辅导的主要问题及特点,残疾人辅导注意事项二)小组工作1.
小组工作的概念、功能及类型2.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职业伦理及其在案例中的运用.
3.
小组动力的含义、作用及小组动力因素.
4、小组工作的四种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小组工作中四种模式的实践运用.
5、小组领导的内涵、领导小组的技巧、小组领导面临的问题.
6、沟通的概念、沟通过程,小组沟通的方式及障碍,影响小组沟通的主要因素,小组冲突及冲突的解决.
7、小组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要素,8、小组筹备及小组方案设计9、小组第一次聚会特点及工作,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与工作10、小组冲突的特点及工作,小组成熟时的特点及工作.
11、小组后期的特点及工作,小组后期的工作技巧.
三)社区工作1.
社区和社区工作社区的概念与功能,社区工作的涵义、目标与特征,社区工作的功能.
2.
社区工作发展历程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慈善组织会社、社区睦邻运动,社区矫正.
3.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与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特征,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社群主义.
4.
地区发展模式地区发展模式概念,地区发展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地区发展模式目标,地区发展的任务与策略,地区发展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与方法,地区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扶贫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启示.
5.
社会策划模式社会策划模式概念与基本假设,社会策划模式目标,社会策划模式的任务与策略,社会策划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与方法,社会策划模式对中国农村发展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启示.
6.
社会行动社会行动的涵义,社会行动的工作策略,社会行动中工作者角色与工作方法,社会行动的评价.
7.
社区照顾社区照顾的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假设,社区照顾的目标,社区照顾的任务与策略,社区照顾实施中的专业角色与方法,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启发与借鉴.
8.
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涵义,社区工作者的素质,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及影响因素.
9.
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社区分析的基本任务,社区问题分析,社区动力及资源分析,社区工作关系建立与问题介入,社区项目评估,"601,"数学分析","《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科目名称:数学分析科目代码:601一、考查目标数学分析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极限与连续、微分学、积分学和级数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极限与连续约40分一元微积分约40分多元微积分约40分无穷级数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证明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数学分析原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
2、掌握和理解极限理论和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连续性、微分学、积分学和无穷级数.
3、能灵活运用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证明问题,能灵活运用基本公式计算问题,以及综合运用.
(二)考试内容一)集合与函数1.
实数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稠密性,实数集的界与确界、确界存在性定理、闭区间套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2.
上的距离、邻域、聚点、界点、边界、开集、闭集、有界(无界)集、上的闭矩形套定理、聚点定理、有限复盖定理、基本点列,以及上述概念和定理在上的推广.
3.
函数、映射、变换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隐函数概念,反函数与逆变换,反函数存在性定理,初等函数以及与之相关的性质.
二)极限与连续1.
数列极限、收敛数列的基本性质(极限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
2.
数列收敛的条件(Cauchy准则、迫敛性、单调有界原理、数列收敛与其子列收敛的关系),极限及其应用.
3.
一元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迫敛性),归结原则和Cauchy收敛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计算一元函数极限的各种方法,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比较,记号O与o的意义,多元函数重极限与累次极限概念、基本性质,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与累次极限的关系.

4.
函数连续与间断、一致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局部有界性、保号性),有界闭集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三)一元函数微分学1.
导数及其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2.
微分学基本定理:Fermat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Cauchy定理,Taylor公式(Peano余项与Lagrange余项).
3.
一元微分学的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凸函数及其应用、曲线的凹凸性、拐点、渐近线、函数图象的讨论、洛必达(L'Hospital)法则、近似计算.
四)多元函数微分学1.
偏导数、全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偏导存在、连续之间的关系,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方向导数与梯度,高阶偏导数,混合偏导数与顺序无关性,二元函数中值定理与Taylor公式.

2.
隐函数存在定理、隐函数组存在定理、隐函数(组)求导方法、反函数组与坐标变换.
3.
几何应用(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4.
极值问题(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条件极值与Lagrange乘数法.
五)一元函数积分学1.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基本计算方法(直接积分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型,型.
2.
定积分及其几何意义、可积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可积函数类.
3.
定积分的性质(关于区间可加性、不等式性质、绝对可积性、定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变上限积分函数、微积分基本定理、N-L公式及定积分计算、定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4.
无限区间上的广义积分、Canchy收敛准则、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非负时的收敛性判别法(比较原则、柯西判别法)、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无界函数广义积分概念及其收敛性判别法.

5.
微元法、几何应用(平面图形面积、已知截面面积函数的体积、曲线弧长与弧微分、旋转体体积),及其它应用.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1.
二重积分及其几何意义、二重积分的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极坐标变换、一般坐标变换).
2.
三重积分、三重积分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柱坐标、球坐标变换).
3.
重积分的应用(体积、曲面面积、重心、转动惯量等).
4.
含参量正常积分及其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运算顺序的可交换性.
含参量广义积分的一致收敛性及其判别法,含参量广义积分的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运算顺序的可交换性.
5.
第一型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计算.
6.
第二型曲线积分概念、性质、计算;Green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7.
曲面的侧、第二型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奥高公式、Stoke公式,两类线积分、两类面积分之间的关系.
七)无穷级数1.
数项级数级数及其敛散性,级数的和,Cauchy准则,收敛的必要条件,收敛级数基本性质;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比较原则、比式判别法、根式判别法以及它们的极限形式;交错级数的Leibniz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性、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

2.
函数项级数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Cauchy准则、一致收敛性判别法(M-判别法、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一致收敛函数列、函数项级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幂级数幂级数概念、Abel定理、收敛半径与区间,幂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幂级数的逐项可积性、可微性及其应用,幂级数各项系数与其和函数的关系、函数的幂级数展开、Taylor级数、Maclaurin级数.

4.
Fourier级数三角级数、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2及2周期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Beseel不等式、Riemanm-Lebesgue定理、按段光滑函数的Fourier级数的收敛性定理.
"602,"数学分析(一)","1.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六版.
2.
《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科目名称:数学分析(一)科目代码:602一、考查目标数学分析(二)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极限与连续、微分学、积分学和级数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极限与连续约50分一元微积分约50分多元微积分约30分无穷级数约2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计算题:9小题,每小题10分,共90分证明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六版.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数学分析原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
2、掌握和理解极限理论和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连续性、微分学、积分学和无穷级数.
3、能灵活运用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证明问题,能灵活运用基本公式计算问题,以及综合运用.
(二)考试内容一)集合与函数1.
实数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稠密性,实数集的界与确界、确界存在性定理.
2.
上的距离、邻域、聚点、界点、边界、开集、闭集、有界(无界)集,以及上述概念和定理在上的推广.
3.
函数、映射、变换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隐函数概念,反函数与逆变换,初等函数以及与之相关的性质.
二)极限与连续1.
数列极限、收敛数列的基本性质(极限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
2.
数列收敛的条件(Cauchy准则、迫敛性、单调有界原理、数列收敛与其子列收敛的关系),极限及其应用.
3.
一元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迫敛性),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计算一元函数极限的各种方法,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比较,记号O与o的意义,多元函数重极限与累次极限概念、基本性质,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与累次极限的关系.

4.
函数连续与间断、一致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局部有界性、保号性),有界闭集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三)一元函数微分学1.
导数及其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2.
微分学基本定理:Fermat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Cauchy定理,Taylor公式(Peano余项与Lagrange余项).
3.
一元微分学的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凸函数及其应用、曲线的凹凸性、拐点、渐近线、函数图象的讨论、洛必达(L'Hospital)法则.
四)多元函数微分学1.
偏导数、全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偏导存在、连续之间的关系,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方向导数与梯度,高阶偏导数,混合偏导数与顺序无关性,二元函数中值定理与Taylor公式.

2.
隐函数(组)求导方法、反函数组与坐标变换.
3.
几何应用(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4.
极值问题(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条件极值与Lagrange乘数法.
五)一元函数积分学1.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基本计算方法(直接积分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型,型.
2.
定积分及其几何意义、可积函数类.
3.
定积分的性质(关于区间可加性、不等式性质、绝对可积性、定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变上限积分函数、微积分基本定理、N-L公式及定积分计算.
4.
无限区间上的广义积分、Canchy收敛准则、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非负时的收敛性判别法(比较原则、柯西判别法)、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
5.
微元法、几何应用(平面图形面积、已知截面面积函数的体积、曲线弧长与弧微分、旋转体体积),及其它应用.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1.
二重积分及其几何意义、二重积分的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极坐标变换、一般坐标变换).
2.
三重积分、三重积分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柱坐标、球坐标变换).
3.
重积分的应用(体积).
4.
含参量正常积分及其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运算顺序的可交换性.
5.
第一型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计算.
七)无穷级数1.
数项级数级数及其敛散性,级数的和,Cauchy准则,收敛的必要条件,收敛级数基本性质;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比较原则、比式判别法、根式判别法以及它们的极限形式;交错级数的Leibniz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性、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

2.
幂级数幂级数概念、Abel定理、收敛半径与区间,幂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幂级数的逐项可积性、可微性及其应用,幂级数各项系数与其和函数的关系、函数的幂级数展开、Taylor级数、Maclaurin级数.

3.
Fourier级数三角级数、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2及2周期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Beseel不等式、Riemanm-Lebesgue定理、按段光滑函数的Fourier级数的收敛性定理.
"603,"数学分析(二)","1.
《经济数学:微积分》(第二版),吴传生主编,高教出版社,2009年2.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六版.
","科目名称:数学分析二科目代码:603一、考查目标数学分析三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极限与连续、微分学、积分学、级数和微分方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极限与连续约30分一元微积分约75分多元微积分约15分无穷级数约15分一阶微分方程约1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计算题: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5分证明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五)主要参考书目吴传生主编:《经济数学——微积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熟练掌握"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简单掌握一阶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
考生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考核知识及要求一、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函数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会作出一些简单的分段函数图像.
2.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
理解函数y=(x)与其反函数y=-1(x)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像),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
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5.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6.
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
会建立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二)极限1.
理解极限的概念(只要求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能根据极限概念描述函数的变化趋势.
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
2.
理解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和保号性,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
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会比较无穷小量的阶(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替换求极限.
4.
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收敛准则(夹逼准则与单调有界准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求函数的极限.
(三)连续1.
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与函数在该点处极限存在的关系.
会判断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连续性.
2.
理解函数在一点处间断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并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3.
理解"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都是连续的",并会利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求函数的极限.
4.
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定理(有界性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存在定理).
会运用介值定理推证一些命题.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导数与微分1.
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左导数与右导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
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3.
熟记导数的基本公式,会运用函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和反函数求导法则求导数.
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4.
会求隐函数的导数.
掌握对数求导法与参数方程求导法.
5.
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函数的n阶导数.
6.
理解函数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运算法则与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理解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一阶微分.
(二)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1.
理解罗尔(Rolle)中值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会用罗尔中值定理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
会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2.
掌握洛必达(L'Hospital)法则,会用洛必达法则求几种未定式的极限.
3.
会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4.
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
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一)不定积分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原函数存在定理,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
2.
熟记基本不定积分公式.
3.
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类换元法("凑"微分法),第二类换元法(限于三角换元与一些简单的根式换元).
4.
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5.
会求一些简单的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二)定积分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2.
理解变限积分函数的概念,掌握变限积分函数求导的方法.
3.
掌握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
4.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
理解无穷区间上有界函数的广义积分与有限区间上无界函数的瑕积分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6.
会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
四、无穷级数(一)数项级数1.
理解级数收敛、级数发散的概念和级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2.
熟记几何级数,调和级数和p—级数的敛散性.
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与比值审敛法判别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3.
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
会用莱布尼茨(Leibnitz)判别法判别交错级数的敛散性.
(二)幂级数1.
理解幂级数、幂级数收敛及和函数的概念.
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
2.
掌握幂级数和、差、积的运算.
3.
掌握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是连续的、和函数可逐项求导及和函数可逐项积分.
4.
熟记ex,sinx,cosx,ln(1+x),的麦克劳林(Maclaurin)级数,会将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展开为x-x0的幂级数.
五、多元函数1.
掌握偏导数及高阶偏导数的计算.
2.
掌握全微分的计算及应用.
3.
掌握复合函数求偏导数.
4.
掌握隐函数求偏导数.
5.
掌握变量代换.
6.
掌握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六、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1.
掌握微分方程的解和初始条件,可分离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2.
掌握一阶差分方程.
"712,"汉语基础","1.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3版2.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下册),黄伯荣等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年","科目名称:汉语基础科目代码:712一、考查目标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初试.
"汉语基础"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一般语言现象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分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两个部分,各为75分.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分配如下:1.
现代汉语部分:绪论约3分;语音约15分;文字约8分;词汇约14分;语法约20分;修辞约15分;2.
语言学理论部分:导言、语言的功能约5分;语言是符号系统约5分;语音和音系约10分;语法约15分;语义和语用约15分;文字和书面语约5分;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约5分;语言的接触约7分;语言系统的演变约8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15分;选择题15分;简答题40分;分析题40分;论述题40分(五)参考书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叶蜚声,许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4版.
三、考试范围(一)现代汉语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语的地位)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记音符号-可运用《汉语拼音方案》及国际音标注音)第二节声母(辅音声母的发音)第三节韵母(元音的发音、韵母的发音、韵母的结构、押韵和韵辙)第四节声调(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声调、四声与平仄)第五节音节(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音变(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音位简说、普通话音位)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第二节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的前身及形体演变)第三节汉字的结构(结构单位、笔顺、造字法)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汉字的整理、汉字的标准化)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掌握整理过的汉字、纠正错别字)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词汇、几种词汇单位、词的结构)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内容、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分类)第三节义项和义素(义项、义项的分类、义素与义素分析)第四节语义场(语义场、同义义场和同义词、反义义场和反义词)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语境的定义、语境对词义的影响)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第七节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规范化)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语法、语法的性质、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第二、三节词类(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各类实词及其语法特点、各类虚词及其语法特点)第四节短语(短语及其分类、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功能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多义短语的分析及其分化)第五节句法成分(各类句法成分的特点及判定、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第六节单句(句型、几种常用句式、句类,语法分析-运用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成分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第七节常见的句法失误第八节复句(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复句的意义类型、复句的结构类型、用竖线图解法分析多重复句、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第十节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的位置)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什么是修辞,修辞和语境,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第四-七节辞格(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移就、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对偶、排比、层递、顶针、回环、反复等辞格的判定与综合运用)第十节语体(语体的定义与分类)(二)语言学理论部分:导言1.
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2.
语言学的应用价值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第四节音位与音系第五节音位的聚合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则第三节聚合规则第四节变换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第三节句义第四节语用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第二节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播第五节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第六节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第二节语法的演变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716,"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曾昭琼主编,高教出版社,2004年版","科目名称:有机化学科目代码:716一、考查目标有机化学课程考试涵盖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等内容.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利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及其应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命名、选择题、完成反应、写反应机理、鉴别与分离、合成题、推结构等.
(四)主要参考书目曾昭琼等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四版三、考查范围绪论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特点;2.
了解共价键的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离解能;3.
理解键的极性与极化性,分子的极性;掌握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均裂与异裂;4.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常见官能团的名称与结构,表示方法:分子式、构造式;5.
了解有机酸碱概念,亲核性试剂,亲电性试剂.
了解现代共价键理论的基础知识.
重点:酸碱理论,共价键本质和参数.
烷烃和脂环烃1.
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异构、构象及构象异构体;了解甲烷的结构: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sp3杂化、δ键(构型概念);了解乙烷、丁烷的构象及相互转变关系;2.
了解烷烃的重要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折光率.
掌握分子结构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稳定性、卤代、氧化等;3.
理解烷烃的反应甲烷的卤代反应历程、游离基、连锁反应、能量曲线、过渡状态、游离基的稳定性和卤代反应的取向:自由基取代反应、碳自由基形成及性质、链反应的引发与终止;4.
了解烷烃的来源及制备;5.
了解环烷烃命名及反应;掌握环烷烃的性质(取代反应、小环性质的特殊性—加成),小环的张力及稳定性、椅式/船式构型、取代环已烷和十氢化萘的的构象:船式、椅式、a键、e键.
重点:烷烃及环烷烃的命名,烷烃卤代反应历程,环烷烃的构象、环烷烃的性质.
单烯烃1.
熟悉烯烃的命名、结构、异构体、物理性质;2.
烯的反应掌握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鎓离子、亲电试剂、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马氏规则、诱导效应,游历基加成反应历程、过氧化物效应的解释马尔可尼可夫规则、加成反应中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结构及性质、二烯的1,4加成,Diels-Alder[2+4]环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加X2、与酸的加成,加HOCl、自由基加成.
烯烃的顺反异构反应.
氧化:环氧化、高锰酸钾氧化和臭氧化.
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3.
了解烯的来源,掌握烯烃的制备,醇的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烷脱卤素.
重点: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制备.
炔烃和二烯烃1.
掌握炔烃、二烯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2.
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
炔的反应:加成、氧化及末端H的活性.
催化加氢、加X2、加HX、加H2O、HCN;与碱金属(K,Na,Li)及液氨还原加成;炔烃和烯烃加反应活性的比较.
氧化反应炔键碳上的氢原子的性质和鉴定:弱酸性、金属炔化物及烃化(碳负离子);3.
了解炔的制备.
乙炔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4.
掌握共轭二烯烃特别是1,3—丁二烯的性质、结构特点及用途,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离域键、离域能、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加成反应(1,2和1,4—加成)、狄耳斯—阿尔德(Dieis-Alder)反应;5.
了解重要的二烯烃: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来源与反应.
重点:炔烃、共扼二烯烃的命名及反应.
对映异构1.
了解对映异构(enantiomers)现象、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手性、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旋光仪和比旋光度;2.
熟悉含有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a)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对映体、外消旋体、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b)对映异构体的构型: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掌握构型的R/S法(次序规则)、了解D/L法c)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非对映体、内消旋体d)环状的化合物对映异构3.
掌握烯烃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顺反异构及性质;4.
掌握含手性轴或含手性面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丙二烯型、联苯型,螺旋型化合物;了解N,S等手性原子的化合物;5.
了解外消旋体、拆分和不对称合成;6.
掌握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烯烃的加溴重点:手性的判断,R/S命名.
芳烃1.
熟悉苯的分子结构:凯库勒(Kekule)式,芳香性解释;2.
了解单环芳香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3.
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Fridel-Crafts)反应;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δ—络合物);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理论解释和合成上的应用)超共轭效应.

氯甲基化反应,加特曼(Gatterman)-科赫(Koch)反应;伯奇(Birch)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苯环氧化、侧链氧化;4.
了解重要的单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5.
掌握萘:结构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6.
了解非苯芳烃,掌握休克耳(Huckel)规则及其应用.
重点:苯、萘的化学反应,定位规律,芳香性的判断.
卤代烃辅导1.
了解卤代烷的分类,掌握卤代烷的命名;2.
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及波谱特征,多卤代烷的稳定性与氟代烷的用途;3.
熟练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脱卤代氢反应(消除反应)、生成格氏试剂的反应;4.
理解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SN2)及立体化学特征;5.
理解消除反应历程(E1,E2)及及立体化学特征,熟练掌握扎依采夫规则;6.
理解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7.
掌握卤代烃与金属反应(Li、Mg)的反应,并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8.
掌握卤代烯烃及卤代芳香烃的分类(乙烯基型、孤立型、烯丙基型);熟练掌握卤代烯烃及卤代芳香烃的化学性质;理解p-π共轭对卤代烯烃及卤代芳香烃化学性质的影响;9.
掌握卤代烃的制法.
重点: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机理.
醇、酚、醚1.
了解醇的分类,掌握醇的命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性;2.
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与卤化磷(或亚硫酰氯)反应,与无机酸(氢卤酸、硫酸、硝酸)的成酯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和脱氢反应,邻二醇特有的反应(HIO4)、片呐醇重排;3.
掌握醇的制法:卤代烃水解,醛、酮的还原,由格氏试剂合成,烯烃的羟汞化.
4.
掌握醇消去反应历程a)β—消去反应:反应历程E1、E2,消除反应的取向:札依切夫规则的解释,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b)了解α—消去反应:卡宾的结构和性质5.
了解酚的结构及命名;了解酚的物理性质、来源及工业制法;6.
掌握酚的化学性质:与氧氢键断裂有关的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7.
了解醚的结构及命名,了解醚的物理性质;8.
掌握醚的化学性质:佯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制备,开环方式,立体化学以及醚的制备方法;9.
了解冠醚的结构以及命名.
重点:醇、酚、醚的反应及制备,消去反应机理.
醛和酮1.
了解醛酮的分类,异构和结构;熟练掌握醛、酮的分类和命名;2.
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掌握醛、酮的光谱特征;3.
熟练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分子结构对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影响、羰基的保护和脱保护;熟练掌握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了解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4.
熟练掌握醛、酮分子中α-H的卤代反应和羟醛缩合反应;5.
了解α,β不饱和醛酮结构特点,掌握α,β不饱和醛酮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麦克尔(Michael)加成;6.
掌握醛、酮的制备方法;了解一些重要的醛酮.
重点:醛酮的化学性质及制备.
羧酸及羧酸衍生物1.
熟悉羧酸的命名、物性及光谱特性;2.
掌握羧酸的结构与酸性(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场效应的影响);3.
掌握羧酸的制备:由烃、伯醇或醛的氧化、由酯制备、由腈水解及金属有机试剂合成(如格式试剂制备)4.
掌握羧酸的反应酸性羧基中氢原子的反应(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形成酸卤、酯、酰胺、脱羧、α—H的卤代反应、还原(被氢化铝锂还原)、酯化反应的机理,羧基中的羧基的反应;5.
了解重要的羧酸:甲酸、乙酸、丙烯酸、苯甲酸、萘乙酸;了解重要二元羧酸物理化学性质:乙二酸、己二酸、癸二酸、丁烯二酸、苯二甲酸;6.
熟悉羧酸衍生物酰卤、酯、酰胺、腈的分类、命名、结构比较、物理和化学性质、反应和制备;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及其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加成—消化反应历程)、水解、醇解、氨解酯的水解及历程;与金属试剂的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酯缩合反应;酰氨的脱水和霍夫曼降解反应;7.
熟悉并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与应用a)乙酰乙酸乙酯:制备、互变异构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b)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c)了解碳酸及衍生物:光气、尿素、氨基甲酸酯8.
熟悉取代羧酸(如卤代酸、羟酸、酮酸)的合成与反应,了解多元羧酸的性质;重点:酸酸以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制备和机理.
含氮化合物1.
了解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及命名,了解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2.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互变异构现象、硝基的还原反应、硝基对苯环邻、对位上取代基的影响;3.
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胺的其物理性质及波谱特征;4.
掌握胺类化学性质:碱性强弱的判断及烃基化,酰化,兴斯堡反应,伯、仲、叔胺与亚硝酸反应,掌握芳胺上的亲电取代反应;5.
掌握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命名和性质、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除反应;了解相转移催化剂;6.
掌握芳香重氮化反应及其用途:取代反应与偶联反应.
了解重氮甲烷的性质;7.
掌握胺、重氮盐的制备方法,了解偶氮染料.
8.
掌握亲核重排,了解亲电重排、自由基重排、芳香族重排;重点:含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制备及应用,亲核重排.
周环反应1.
熟悉并掌握电环化反应;2.
熟悉并掌握[2+2],[2+4]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3.
熟悉σ-迁移反应(Claisen克来森重排,Cope重排).
重点:电环化反应、[2+4]环加成反应、Claisen克来森重排、Cope重排.
杂环化合物1.
了解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
了解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掌握五元杂环吡咯,呋喃,噻吩结构与化学性质.
了解噻唑,咪唑及稠杂环吲哚的化学性质,了解嘌呤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3.
了解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掌握六元杂环吡啶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嘧啶及稠杂环喹啉,异喹啉的化学性质;4.
知道常见的生物碱,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和提取方法.
重点:简单五元、六元杂环的反应.
碳水化合物1.
熟悉单糖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单糖的碳架结构:单糖的构造式的确定、立体构型、环状结构[哈武斯(Haworth)透视式、构象式].
单糖的性质:糖酸的差向异构化、氧化与还原(吐伦和菲林试剂,溴水或电解氧化,硝酸氧化,催化氢化,钠汞还原)、成脎反应、成苷反应、单糖的递降(Ruff降解,Wohl降解)、糖脎与糖腙.
2.
了解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3.
了解双糖:还原性双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非还原性双糖:蔗糖;4.
了解多糖:淀粉、纤维素.
重点:单糖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蛋白质和核酸1.
了解氨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掌握氨基酸制法【氨基酸的合成:Strecker合成、σ-卤代酸氨解Gabriel合成、丙二酸酯法】、掌握氨基酸性质【两性和等电点、氨基的反应(与亚硝酸、甲醛、二硝基氟苯反应)、脱羧反应、与水合茚三酮反应】;2.
了解多肽:多肽结构确定和合成原理简介、多肽合成、重要的多肽;3.
了解蛋白质:蛋白质的分类和重要性质、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两性和等电点、胶体性质、沉淀、变性(可逆和不可逆)、水解、显色反应).
重点:氨基酸的性质及其合成.
有机合成1.
掌握有机合成基本碳骨架的形成(增链反应、减链反应、重排、成环反应);2熟悉在碳骨架合适的位置上引入所需的官能团(官能团的引入、官能团的除去、官能团的转化);3.
了解反应的选择性、保护基和导向基;4.
了解立体化学控制;5.
了解有机合成路线选择.
重点:有机化合物碳骼的形成及立体化学的要求.
有机波谱1.
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紫外光谱图,了解各类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
了解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分子振动类型、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3.
熟悉重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影响红外吸收信号位移的因素;4.
掌握重要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解释;5.
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等性质子与非等性质子,偶合常数;6.
掌握简单典型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剖析: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峰面积的强度与质子数,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7.
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与质谱仪,质谱图离子的主要类型、形成及应用,各类化合物的质谱图特征.
重点:利用1HNMR谱(结合其它波谱)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
"717,"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原理》,张楚富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第1版","科目名称:生物化学科目代码:717(一)、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新进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基础知识约70分综合应用约80分4、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改错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名词比对: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分析问答题、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三)、考试内容第一章生物化学导论第一节生物机体是由生物分子构成的第二节水是生命的载体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氨基酸与蛋白质第一节氨基酸第二节氨基酸分离和分析第三节肽和蛋白质第四节蛋白质的分离第五节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第六节蛋白质组学第三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第一节研究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方法第二节构筑蛋白质结构的基本要素第三节纤维状蛋白-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物质第四节球状蛋白和三级结构第五节寡聚体蛋白质与四级结构第六节蛋白质构想与功能的关系第四章酶第一节酶的基本性质第二节酶的命名与分类第三节酶反应动力学第四节酶的抑制作用第五节酶的作用机制第六节酶活性的调节第五章核酸第一节核苷酸是核酸的构件单元第二节DNA的结构第三节DNA序列与基因组织结构特征第四节RNA的结构特征第五节核酸的性质第六节核酸的水解第六章糖类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第一节糖类概述第二节单糖的种类、结构和性质第三节双糖第四节多糖第五节蛋白聚糖、糖蛋白和糖脂第七章脂质第一节三酰甘油第二节磷脂第三节糖脂第四节甾醇类化合物第八章生物膜和物质转运第一节生物膜的结构与特点第二节物质的跨膜转运第九章信号转导第一节信号受体第二节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第三节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第四节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第五节激素信号转导第六节微生物和植物的信号系统第十章代谢总论第一节生物圈构筑了生物间的依存关系第二节代谢由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组成第三节代谢与生物能学第四节有机物氧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第五节ATP与磷酸基的转移第六节研究代谢的方法第七节代谢组学的研究第十一章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第一节糖酵解第二节糖酵解的调节第三节磷酸戊糖途径第十二章柠檬酸循环第一节丙酮酸的氧化第二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与调节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调节第四节乙醛酸途径第十三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第一节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电子传递链第三节氧化磷酸化第四节氧化磷酸化的控制第十四章糖异生作用和糖原代谢第一节糖异生作用第二节糖异生作用的调节第三节糖原的降解第四节糖原的合成第五节糖原代谢的调节第十五章光合作用第一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部位第二节光反应第三节暗反应第四节光呼吸作用第十六章脂质代谢第一节脂质的消化、吸收、动员与转运第二节脂肪酸氧化第三节酮体的代谢第四节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第五节三酰甘油的合成第六节膜脂类的合成第七节胆甾醇的代谢第十七章氨基酸代谢第一节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氮源、碳源以及氨的同化第二节氨基酸的合成代谢第三节蛋白质在体内的降解第四节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第五节鸟氨酸循环第六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第七节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第十八章核苷酸代谢第一节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第二节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第三节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第四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五节核苷酸代谢异常和抗代谢物第十九章DNA复制、损伤与修复第一节DNA复制概述第二节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第三节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第四节反向转录第五节DNA损伤与修复第二十章RNA生物合成与加工第一节DNA指导的RNA合成第二节原核生物RNA的合成第三节真核生物RNA的合成第四节RNA转录后加工第五节RNA指导下的RNA合成第二十一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一节遗传密码的揭示第二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大分子第三节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第四节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第五节蛋白质合成后的导向与转运第二十二章基因表达的调控第一节DNA的扩增、重排和转座与基因表达的调控第二节染色体的化学修饰与调控第三节原核生物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第四节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724,"中外美术史和美术概论","1.
《中国美术简史》修订本,《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2.
《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科目名称:中外美术史和美术概论科目代码:724一、考查目标美术专业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考察学生对相关艺术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和必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考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艺术素养的基本考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美术史约60分外国美术史约50分艺术概论约4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简答:5小题,每小题10,共50分论述: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版.
3、《艺术概论》,王宏建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本考试大纲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够系统掌握相关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以致用,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创作相结合.
(二)考试内容一)中国美术史1.
先秦陶器、青铜器艺术:代表作品、风格形成、审美特点等2.
深沉雄大的秦汉艺术3.
六朝绘画艺术及佛教艺术4、唐代绘画艺术5、两宋绘画艺术6、元明清绘画艺术二)外国美术史1.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美术2.
中世纪的教堂艺术3.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4.
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绘画艺术5、19世纪的西方绘画艺术6、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艺术三)艺术概论1.
艺术本质2.
艺术门类的划分及其特点3.
艺术家及艺术作品4、艺术起源及发展5、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725,"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1.
《教育学》(第6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教育概论》,叶澜主编,人教社,20063.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教社,2005","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科目代码:725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教育心理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教育学原理150分、教育心理学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教育学原理考试范围所占比率教育的概念5-10%教育与人的发展10-15%教育与社会发展5-10%教育目的1-5%教育制度1-5%课程10-15%教学10-15%德育5-10%班主任1-5%教师1-5%学校管理1-5%(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30分),判断改错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50分).
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3.
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4.
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2.
教育的社会功能(五)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2.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六)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3.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1.
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主要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主张2.
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3.
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1.
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
教学过程3.
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1.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3.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十)德育1.
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2.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
德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4.
德育途径与方法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1.
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2.
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3.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1.
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2.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
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4.
教师的素养5.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1.
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2.
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
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4.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四、参考书目1.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教育概论》,叶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考查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2.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分析、说明和解释相关教育现象,解决相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总分为300分,其中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各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范围所占比率第一编绪论教育心理学概述1-5%第二编学生与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心理5-10%第三编一般学习心理学习与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理论;学习动机30-35%第四编分类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25-30%第五编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美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15-20%(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3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辨析题或案例分析题(20分)、论述题(50分).
三、考查范围(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
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2.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3.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4.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教师的角色;教师的特征.
2.
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3.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成长与培养的策略.
4.
教师的威信与职业倦怠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其教育功能;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四)学习及其理论1.
学习的实质与分类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特点.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
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与先行组织者策略;接受学习的性质与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与学习阶段模式;学习的条件.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五)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学习动机的实质;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六)知识的学习1.
知识的含义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含义及其类型;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2.
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
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过程与类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概念学习及其促进.
4.
知识的转化与迁移知识的转化;学习迁移的含义、种类与理论;为迁移而教——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七)技能的学习1.
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技能的分类;技能的作用.
2.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培养.
3.
心智技能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心智技能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八)学习策略及其教学1.
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2.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3.
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4.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九)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质与分类;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2.
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4.
创造性(创造力)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发展与鉴别;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及特点;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十)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1.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
2.
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3.
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4.
品德不良的矫正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十一)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1.
设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
2.
选择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
3.
设置教学情境课堂空间;教学组织;教学媒体.
4.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含义与分类;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监控策略.
(十二)课堂管理(十三)美育心理1.
美育与美育心理概述美育与美育心理的含义;美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美育心理学的意义.
2.
美育心理活动及其效应审美心理结构及其发展;美育心理活动;美育心理效应分析.
3.
教育审美化教育审美化的含义;教学审美化设计.
(十四)心理健康教育1.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四、参考书目1.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教社,2005"726,"教育技术学基础","1.
《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主编,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2.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二版),杨九民等编,北大出版社,2013年版","科目名称:教育技术学基础科目代码:726一、考试的科目(总分150分,教育技术学导论100分,教学系统设计50分)1、教育技术学导论(100分)主要参考书: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主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教学系统设计(50分)主要参考书:杨九民,梁林梅编著.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30分(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填空题30分(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3、简答题30分(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辨析题20(1小题,每题20分,共20分)5、论述题20分(1小题,每题20分,共20分)6、案例分析或设计题20分(1小题,每题20分,共20分)(四)主要参考书目1、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主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杨九民,梁林梅编著.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三、考试内容要点(一)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2、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2、教学与课程论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1、技术观与教育技术2、视听技术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4、网络与通信技术5、人工智能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2、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3、如何进行教育研究设计4、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5、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2、信息技术教育3、数字媒体技术4、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5、现代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1、企业电子培训与绩效技术2、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二)教学系统设计前端分析与学习目标设计1、学习需要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3、学习者分析4、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2、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1、教学媒体的选择2、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1、学习量规的评价2、学习档案的评价3、学习契约的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Intel未来教育、Webquest、Miniquest)"727,"体育概论","《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科目名称:体育概论科目代码:727一、考查目标体育概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引论与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过程、体育文化、体育体制、体育发展趋势,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分析相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引论、体育概念、体育功能约30分体育目的、体育手段约25分体育科学、体育过程约25分体育文化约20分体育体制、体育发展趋势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论述题:5小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检测对体育概论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掌握的情况;2、考查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
(二)考试内容引论: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与学科定位;第一章:体育概念、体育起源与现象、现代体育发展趋势;第二章: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异化;第三章:体育目的任务概述、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第四章:体育的手段的概念与分类、体育手段的生物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身体练习的技术及意义、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身体练习的生物力学分析、掌握身体练习的过程、运动的原则与方法、身体练习的负荷、身体练习效果的评价、影响身体练习效果的其它因素;第五章:体育科学的基本概念、体育科学发展历史、体育学术组织、发展体育科学的意义、体育学科与专业、体育科学研究的手段、体育科研的结构与类型、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第六章:体育过程的本质、体育过程的目标、体育过程的特点、体育过程的要求、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第七章: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的内涵与特征、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八章:体育体制的分类、我国体育体制发展与国外体育体制发展比较、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内容、体育政策法规、我国体育政策法规体系、中国主要的群众体育机构与组织;第九章: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728,"音乐艺术理论基础","《艺术学概论》(第3版),彭吉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科目名称:音乐艺术理论基础科目代码:728(一)、考查目标该科目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
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
本科目的考试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上编为艺术总论约30分中编为艺术种类约70分下编为艺术系统约50分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简答题:7小题,必选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3小题,必选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三)考试内容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第二节艺术的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定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第二节艺术教育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第二节艺术与哲学第三节艺术与宗教第四节艺术与道德第五节艺术与科学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第六章造型艺术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第七章表情艺术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表情艺术精品赏析第八章综合艺术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第九章语言艺术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语言艺术的精品赏析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第十一章艺术作品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第二节典型和意境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730,"美术专业理论","1.
《中国美术简史》修订本,《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2.
《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3.
《中国工艺美术史》王其钧,王谢燕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科目名称:美术专业理论科目代码:730一、考查目标美术专业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考察学生对相关艺术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和必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考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艺术素养的基本考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美术史约40分外国美术史约40分艺术概论约40分中国工艺美术史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简答:5小题,每小题10,共50分论述: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版.
3、《艺术概论》,王宏建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4、《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知识出版社,1985年1月版.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本考试大纲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够系统掌握相关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以致用,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创作相结合.
(二)考试内容一)中国美术史1.
先秦陶器、青铜器艺术:代表作品、风格形成、审美特点等2.
深沉雄大的秦汉艺术3.
六朝绘画艺术及佛教艺术4、唐代绘画艺术5、两宋绘画艺术6、元明清绘画艺术二)外国美术史1.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美术2.
中世纪的教堂艺术3.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4.
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绘画艺术5、19世纪的西方绘画艺术6、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艺术三)艺术概论1.
艺术本质2.
艺术门类的划分及其特点3.
艺术家及艺术作品4、艺术起源及发展5、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四)中国工艺美术史1.
原始彩陶艺术2.
三代青铜器艺术3中国瓷器艺术4.
中国金银器工艺美术5、漆器、染织及其他工艺美术"801,"高等代数","《高等代数》,北京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科目名称:高等代数科目代码:801一、考查目标《高等代数》考试是为招收数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业务水平考试.
目的是测试考生对高等代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程度.
要求考生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题量,结构题型:计算题,证明题.
题量:11-13大题.
结构:计算与证明的综合.
(四)主要参考书目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三、考查范围(一)多项式整除理论:整除性;带余除法;最大公因式;互素的概念与性质.
因式分解理论: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重因式;实系数与复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不可约的判定.
根的理论:多项式的根;有理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求法.
(二)行列式行列式的定义、性质;行列式的子式、代数余子式及展开定理;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三)向量和矩阵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等价;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基本运算;矩阵的转置;伴随矩阵;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分块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合同、相似;矩阵的对角化.
(四)线性方程组克莱姆(Cramer)法则;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解空间及其维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五)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形与合同变换;复数域与实数域上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惯性定理;二次型及实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六)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线性空间的维数、基与向量的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过渡矩阵;线性子空间及其运算;线性空间的同构.
(七)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概念、性质和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线性变换(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特征值、特征向量;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八)欧氏空间内积的定义及性质;正交基、标准正交基;施密特正交化过程;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子空间的正交;正交补;欧氏空间同构的概念与性质.
"802,"线性代数","《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教出版社,2014年","科目名称:线性代数科目代码:802一、考查目标《线性代数》考试是为招收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数学,专硕)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业务水平考试.
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线性代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题量,结构选择题: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填空题: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计算题与证明题:6-8题,共12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六版.
三、考查范围(一)行列式考试内容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目标1.
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
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考试内容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伴随矩阵矩阵;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考试目标1.
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2.
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
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
理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5.
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三)向量考试内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向量空间及其相关概念;维向量空间的基变换和坐标变换;过渡矩阵;向量的内积;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方法;规范正交基、正交矩阵及其性质.

考试目标1.
理解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2.
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
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
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
5.
了解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底、维数、坐标等概念.
6.
了解基变换和坐标变换公式,会求过渡矩阵.
7.
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8.
了解规范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四)线性方程组考试内容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解空间;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目标l.
会用克拉默法则求线性方程组.
2.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3.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通解及解空间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
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
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考试内容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变换、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目标1.
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
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3.
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六)二次型考试内容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考试目标1.
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了解二次型秩的概念,了解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的概念以及惯性定理.
2.
掌握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会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3.
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并掌握其判别法.
"803,"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1.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2.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9","科目名称: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科目代码:803一、考查目标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科目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数据结构和C语言程序设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实际问题.
《数据结构》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及其实现;掌握常用算法实现的思路,以及算法实现的框架;学生必须能够切实掌握每一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实现.
《C语言程序设计》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指导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数据结构90分;C语言程序设计6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填空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计算题:3小题,共35分;程序设计题:3小题,共35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3月.
谭浩强编著.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三、考查范围第一部分数据结构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算法的描述和分析.
2.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及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
3.
栈和队列的常用操作,及栈和队列的应用.
4.
串及其常用操作,了解串的应用.
5.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6.
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用操作,遍历二叉树,线索二叉树,树和二叉树的转换,了解哈夫曼树.
7.
图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用的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生存树和最小生存树,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以及最短路径.
8.
顺序查找,折半查找,二叉树查找,哈希表的查找及分析,平衡二叉树及B-树和B+树.
9.
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并归排序,基数排序,常用排序方法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C语言程序设计1.
数据类型的特点,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逗号运算符以及由这些运算符构成的表达式.
2.
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数据的输入操作和输出操作.
3.
逻辑运算的功能和特点,if语句和switch语句编程.
4.
while语句、do-while语句、for语句编程.
4.
数组的概念、定义、初始化、引用和应用.
5.
函数的概念和作用、使用,变量的使用属性.
6.
编译预处理的功能及它们的使用.
7.
指针的概念和应用,使用指针编程.
8.
结构体和共用体的概念和使用,简单链表的处理.
9.
位运算的基本操作.
10.
文件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804,"地理学综合","1.
《自然地理学》,伍光合,高教出版社,2000.
2.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
","科目名称:地理学综合科目代码:804一、考查目标本科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学全面的学习与掌握,考生对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能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人口、能源、资源对自然地理环境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
(2)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总分50分.
(3)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编著:《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考察考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基础概念、理论,掌握对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并能够用地理的方法和角度去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考验考生用发展的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绪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1章地球1.
1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1.
2地球的运动及其意义1.
3地理坐标1.
4地球的圈层构造1.
5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第2章地壳2.
1地壳的组成物质2.
2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及构造学说2.
3火山与地震2.
4地壳的演变第3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3.
1大气的组成和热能3.
2大气水分和降水3.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3.
4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第4章海洋和陆地水4.
1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4.
2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4.
3海水的运动4.
4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4.
5河流、湖泊、沼泽4.
6地下水、冰川第5章地貌5.
1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
3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原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
4海岸与海底地貌、火山地貌第6章土壤圈6.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6.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6.
3土壤类型特征6.
4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7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
1生态因子7.
2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7.
3生态系统7.
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8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8.
2人地关系研究第9章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第10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0.
1人口分布与迁移10.
2人种、民族第11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1.
1世界农业生产布局11.
2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第12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2.
1产业类型及其分布12.
2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第13章聚落与城市化13.
1聚落起源与发展13.
2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3.
3城市地域结构、城市景观第14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14.
1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14.
2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14.
3宗教景观第15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5.
1政治与政治地理15.
2国家政治地理特征15.
3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6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16.
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16.
2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16.
3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第17章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17.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17.
2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17.
3全球化与本土化"805,"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主编,高教出版社,1995年.
","科目名称:环境科学概论科目代码:805一、考查目标本科主要考查考生对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人口、能源、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熟悉全球环境现状、突出问题及原因,能合理预测全球环境发展趋势;对环境研究工作具备清晰的思路,能提出合理的方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填空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四)主要参考书目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三、考查内容及范围第一章绪论掌握环境的概念、基本特征与功能;熟悉环境科学的概念、内涵和环境科学的内容、研究任务以及现代环境科学的特点.
第二章大气环境掌握大气层结构及特征、大气污染物及污染类型;熟悉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大气中污染物扩散的因素和基本概念;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和防治措施.
第三章水体环境熟悉水体概念、水体污染、污染源和污染物等;掌握代表性耗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水体富营养化;熟悉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特征和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废水处理方法,水体污染的防治和管理,以及水质模型计算.

第四章土壤环境熟悉土壤的组成,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熟悉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重金属和化学农药的来源和迁移转化,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以及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污染途径和危害;熟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化的流程.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内涵、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熟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环境规划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掌握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危险废物的概念;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被损害、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人口与环境熟悉人口预测模型计算,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章能源与环境熟悉各种能源的利用概况,我国能源的现状和前景;掌握电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一章资源与环境掌握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矿山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掌握协调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以及开阔持续发展道路应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806,"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程鹏主编,高教出版社,2010年","科目名称:控制理论科目代码:806一、考查目标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师范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初试.
"控制理论"主要考查考生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现方法;建立系统的概念,并且能对系统做部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了解系统校正的一般手段,对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有初步的认识.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约20分)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约25分)3、时域分析法(约25分)4、根轨迹法(约25分)5、频域分析法(约25分)6、控制系统的校正(约20分)7、系统采样系统理论(约1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应用题,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五)参考书目程鹏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三、考试范围一.
绪论1.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2、控制系统的分类二.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3.
方框图及简化4.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三.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及瞬态性能指标2.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代数判据4.
稳态误差分析和计算四.
根轨迹法1.
根轨迹的概念和根轨迹方程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3.
基于根轨迹的系统分析五.
频率特性法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极坐标图的绘制方法3.
频域稳定性分析4.
稳定裕量六.
控制系统的校正1、系统校正设计基础2、串联校正3、反馈校正4、复合校正七.
采样系统理论1、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2、信号的恢复与零阶保持器3、脉冲传递函数"812,"文学综合","1.
《中国文学史》(1-4修订本),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2.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科目名称:文学综合科目代码:812)一、考查目标文学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内容.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分析名著名篇的能力与水平.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深入认识文学的本质特征,提高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中国古代文学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45分)中国文学史约25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析约20分2、中国现代文学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45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约25分当代文学作品分析约20分3、综合写作(60分)就中国古代或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写作.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约20分简答题:约40分论述题:约30分写作题: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1.
《中国文学史》(1-4修订本),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2.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三、考查范围中国古代文学部分:(一)考查目标1、全面考查中国古代文学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2、考查学生分析古代文学中名著名篇的能力与水平.
(二)考试内容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第二节:雅颂第三节:国风第二章先秦历史散文第一节:左传国语第二节:战国策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论语孟子第二节:庄子第三节:荀子韩非子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名称和由来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其他作品第五章司马迁和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第六章建安文学第一节:曹操曹丕第二节:建安七子第三节:曹植第七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第二节: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八章乐府民歌第一节:汉乐府民歌第二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二编唐宋文学第一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二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性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性第三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第一节: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第三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第四章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第一节: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愈的古文第三节:柳宗元的古文第五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第一节: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第二节:梅尧臣与苏舜钦第三节:王安石第六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苏轼的文论和散文第三节:苏轼的诗和词第七章陆游第一节:陆游的生平第二节: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节:陆游作品的艺术成就第八章辛弃疾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第二节:辛词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辛词的艺术成就第三编元明清文学第一章关汉卿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节: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第二章西厢记第一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第二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第三章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第二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第四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第二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第五章西游记第一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第二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第六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第二节:牡丹亭第七章聊斋志异第一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第二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第八章儒林外史第一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第二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第九章红楼梦第一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第二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中国现代文学部分:(一)考查目标1、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线索、基本知识的掌握.
2、对中国现代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分析、解读.
(二)考试内容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文学革命的过程2、主要的文学思潮与社团3、代表性的理论家与理论文章第二章鲁迅(一)1、《呐喊》与《彷徨》2、《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自叙传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不作考查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2、《屈原》第六章新诗(一)1、胡适的《尝试集》2、湖畔诗人、小诗体、冯至3、前期新月派4、象征诗派第七章散文(一)1、周作人与言志派的散文2、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散文3、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1、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2、田汉与丁西林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不作考查第十章茅盾1、时代新女性系列小说2、《子夜》第十一章老舍1、老舍小说刻画的三类市民形象2、《骆驼祥子》3、京味小说第十二章巴金1、《家》《春》《秋》2、《憩园》与《寒夜》第十三章沈从文1、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都市小说2、《边城》与《长河》3、《湘行散记》第十四章小说(二)1、左翼小说2、京派小说3、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1、张恨水与社会言情小说2、还珠楼主等人的武侠小说第十六章新诗(二)1、后期新月派2、现代诗派第十七章鲁迅(二)1、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2、《故事新编》第十八章散文(二)不作考查第十九章曹禺1、《雷雨》《日出》与《原野》2、《北京人》与《家》第二十章戏剧(二)1、夏衍2、李健吾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1、抗战时期的三大文学板块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二十二章赵树理1、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2、赵树理小说塑造的农民形象3、新评书体第二十三章小说(三)1、张天翼、沙汀、钱钟书2、路翎、冯至、师陀、汪曾祺3、张爱玲、苏青、徐訏4、孙犁、丁玲、周立波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不作考查第二十五章艾青1、艾青诗歌的两大意象2、艾青诗歌的忧郁情绪3、艾青诗歌的表现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1、七月诗派2、九叶诗派第二十七章散文(三)1、梁实秋的《雅舍小品》2、张爱玲的《流言》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不作考查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不作考查"816,"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科目名称:无机化学科目代码:816一、考查目标无机化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重点考查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本知识及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问答题:15小题,每小题6分,共90分;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7分或8分,共3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编:《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三、考查范围(一)无机化学原理部分(35~45%)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2、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4、氧化还原反应,5、配位化合物.
(二)物质结构部分(15~20%)1、原子结构,2、分子结构,3、晶体结构.
(三)元素化学部分(30~35%)1、主族元素:各元素的通性及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性质递变规律,常见离子的鉴定.
2、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通性,及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锌、汞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离子的鉴定.
3、镧系和锕系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的通性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四)实验部分(10~15%)1、基本操作和技能: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测定实验:了解一些常数(如气体常数)和化学数据(如解离常数)的测定方法,初步掌握正确操作、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通过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个别离子和混合离子(三种)的检出实验,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酸碱性、溶解性、氧化还原性、水解及配位性等性质,培养正确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4、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及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无机制备实验,学习无机物的制备、分离和提纯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的初步能力.
"819,"光电子技术基础","《光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朱京平等,科学出版社,2009年.
","科目名称:光电子技术基础科目代码:819一、考查目标光电子技术基础重点考察学生对光电子系统信息传递与处理各个环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绪论(5%)2、光学基础知识与光场传播规律(5%)3、激光原理与技术(20%)4、光波导技术基础(20%)5、光调制技术(10%)6、光电探测技术(10%)7、光电显示技术(10%)8、光通信无源器件技术(10%)9、光盘与光存储技术(10%)(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2、填空题:10小题,共20分;3、判断题:10小题,共20分;4、简答题:6小题,共30分;5、分析计算题:6小题,共6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朱京平等编著,《光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
三、考查范围(一)绪论(5%)第一节光电子技术第二节光电子技术发展史第三节信息光电子技术与器件第四节光电子技术应用(二)光学基础知识与光场传播规律(5%)第一节光学基础知识第二节麦克斯韦方程第三节电介质第四节光的波动方程第五节光波的表示与传播特性第六节高斯光束(三)激光原理与技术(20%)第一节相干光源、非相干光源与激光第二节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激光产生与传播基础第三节激光产生的条件第四节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输出第五节激光的特点第六节激光器的种类第七节激光脉冲技术第八节激光选模技术(四)光波导技术基础(20%)第一节平面介质光波导中的光传播与导引波、消逝波、波导第二节平面介质光波导中光导模的几何光学分析第三节平面介质光波导中光导波的物理光学分析第四节光纤—圆柱介质光波导第五节光纤中光导波的线光学分析第六节阶跃光纤中光导波的物理光学分析第七节光纤色散与脉冲展宽(五)光调制技术(10%)第一节晶体光学基础第二节光在晶体中的传播第三节电光调制第四节声光调制第五节磁光调制(六)光电探测技术(10%)第一节光探测器性能参数第二节光电探测方式第三节光电探测的物理效应第四节光电探测器(七)光电显示技术(10%)第一节光电显示技术基础第二节阴极射线显示第三节液晶显示第四节等离子体显示第五节场致发光显示(八)光通信无源器件技术(10%)第一节光纤连接器第二节光衰减器第三节光耦合器第四节光波分复用器第五节光隔离器第六节光开关(九)光盘与光存储技术(10%)第一节光存储于光盘第二节只读存储光盘第三节一次写入光盘第四节可擦重写光盘第五节光盘衬盘材料第六节光信息存储技术"820,"电路","《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高教出版社,2009年.
","科目名称:电路科目代码:820一、考查目标电路科目重点考察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约占10%;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约占5%;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约占15%;4、电路定理约占15%;5、储能元件占3%;6、二阶电路约占15%;7、相量法约占2%;8、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约占10%;9、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约占5%;10、电路的频率响应约占5%11、三相电路约占5%;1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5%;13、二端口网络约占5%;(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3、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五)主要参考书目邱关源,罗先觉等编著,《电路》(第五版),高教出版社,2009年.
三、考查范围(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约(10%)第一节电路和电路模型第二节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第三节电功率和能量第四节电路元件第五节电阻元件第六节电容元件第七节电感元件第八节电压源和电流源第九节受控电源第十节基尔霍夫定律(二)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约(5%)第一节引言第二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三节电阻的Y形连接和Δ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第四节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第五节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第六节输入电阻(三)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15%)第一节电路的图第二节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第三节支路电流法第四节网孔电流法第五节回路电流法第六节结点电压法(四)电路定理约占(15%)第一节叠加定理第二节替代定理第三节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五)储能元件(3%)第一节电容元件第二节电感元件第三节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六)二阶电路约(15%)第一节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第二节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第三节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第四节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第五节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第六节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第七节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七)相量法约(2%)第一节复数第二节正弦量.
第三节相量法的基础第四节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八)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0%)第一节阻抗和导纳第二节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第三节电路的相量图第四节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第五节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第六节复功率第七节最大功率传输(九)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5%)第一节互感第二节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第三节空心变压器第四节理想变压器(十)电路的频率响应(5%)第二节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第四节RLC并联谐振电路(十一)三相电路(5%)第一节三相电路第二节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第三节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第四节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第五节三相电路的功率(十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5%)第一节非正弦周期信号第二节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第三节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十三)二端口网络(5%)第一节二端口网络第二节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第三节二端口的等效电路第四节二端口的联结"821,"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周世勋著,高教出版社,2009年","科目名称:量子力学科目代码:821一、考查目标量子力学科目重点考察考生对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量子力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
绪论约10分2.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约20分3.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约30分4.
态与力学量的表象约30分5.
微扰理论约30分6.
自旋与全同粒子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1、填充题:5小题,共20分;2、简述题:2小题,共20分;3、计算题:5小题,共90分;4、证明题:2小题,共2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周世勋著.
《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三、考查范围(一)绪论(5~8%)1、量子物理学发展简史2、黑体辐射、光电效应、Compton效应3、光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假设及实验验证(二)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10~12%)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2、态叠加原理3、薛定谔方程4、一维无限深势阱5、线性谐振子6、势垒贯穿(三)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15~20%)1、力学量的算符表示2、表示力学量的算符的一般性质、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3、算符的对易关系、不确定关系4、测量力学量的几率、力学量的平均值5、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6、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7、和的本征值及本征函数8、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氢原子的能级和波函数、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几率分布.
(四)态与力学量的表象(15~20%)1、态的矩阵表示2、算符的矩阵表示3、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示4、表象变换5、狄拉克符号6、线性谐振子与占有数表象(五)微扰理论(15~20%)1、无简并的定态微扰论2、有简并的定态微扰论3、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4、与时间有关的微扰论5、跃迁几率6、光的吸收与发射7、选择定则(六)自旋与全同粒子(15~20%)1、电子自旋角动量、自旋磁矩2、电子自旋角动量算符及本征值、电子自旋波函数、自旋算符的矩阵表示3、简单塞曼效应4、角动量耦合、光谱精细结构5、全同粒子的特性、全同性原理、玻色子和费米子6、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泡利原理7、两个电子的自旋函数"822,"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飞编著,高教出版社,2008年","科目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代码:822一、考查目标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计算机系统概述(约10分)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约10分)3、存储器层次机构(约40分)4、指令系统(约30分)5、中央处理器(CPU)(约30分)6、总线(约20分)7、输入输出系统(约1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3、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4、简答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5、应用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唐朔飞编著.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三、考查范围(一)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3、计算机性能指标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1、数制与编码(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2)真值和机器数(3)BCD码(4)字符与字符串(5)校验码2、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3、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浮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4、算术逻辑单元ALU(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三)存储器层次机构1、存储器的分类2、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3、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1)S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2)D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4、只读存储器5、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6、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7、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1)程序访问的局部(2)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3)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4)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5)Cache写策略8、虚拟存储器(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2)页式虚拟存储器(3)段式虚拟存储器(4)段页式虚拟存储器(5)TLB(快表)(四)指令系统1、指令格式(1)指令的基本格式(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2、指令的寻址方式(1)有效地址的概念(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3)常见寻址方式3、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五)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2、指令执行过程3、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4、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1)硬布线控制器(2)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5、指令流水线(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2)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六)总线1、总线概述(1)总线的基本概念(2)总线的分类(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2、总线仲裁(1)集中仲裁方式(2)分布仲裁方式3、总线操作和定时(1)同步定时方式(2)异步定时方式4、总线标准(七)输入输出(I/O)系统1、I/O系统基本概念2、外部设备(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3、I/O接口(I/O控制器)(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2)I/O端口及其编址4、I/O方式(1)程序查询方式(2)程序中断方式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
(4)通道方式"823,"遥感与测量技术","《遥感概论》,梅安新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科目名称:遥感与测量技术科目代码:823一、考查目标考察考生对遥感概念,原理与方法的掌握,对遥感数据特征和信息提取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遥感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绪论(约10分)2、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约10分)3、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约40分)4、遥感图像处理(约30分)5、遥感图像解译(约30分)6、遥感应用(约20分)7、3S综合应用(约1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3、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4、简答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5、应用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梅安新主编,《遥感导论》,高教出版社,2001.
三、考查范围(一)绪论1、遥感的基本概念2、遥感系统3、遥感的类型4、遥感的特点5、遥感发展简史(二)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普与电磁辐射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3、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普(三)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1、遥感平台2、摄影成像3、扫描成像4、微波遥感与成像5、遥感图像的特征(四)遥感图像处理1、遥感图像光学处理2、数字图像校正3、数字图像增强4、多元信息复合(五)遥感图像解译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2、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3、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4、遥感图像多种特征提取(六)遥感应用1、地质遥感应用2、水体遥感应用3、植被遥感应用4、土壤遥感应用5、高光谱遥感应用(七)3S综合应用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海洋、交通、土地、环境、灾害等领域的综合应用.
"824,"素描基础","不指定参考书目","科目名称:素描基础科目代码:824一、考查目标素描是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几乎所有的造型艺术门类的重要基础.
通过素描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形体的认知程度和表现能力,是否具有相应的分析、概括、刻画、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考查学生对解剖、透视等造型原理是否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素描科目的考核内容为静物、人物、风景写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现场写生.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考查点及分值为:造型与解剖约40分形体塑造与明暗处理约40分构图及空间表现约40分艺术表现力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作画工具及材料要求)1、考场提供4开素描纸;2、作画工具自带,仅允许使用铅笔、炭笔、炭精棒或木炭条(需喷固定液固定);(五)主要参考书目无参考书目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评分标准)1、对形体比例、透视和结构特征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2、构图合理,比例和形体关系准确;3、有一定的概括和组织画面结构的能力;4、画面整体、造型语言明确;5、画面具有空间感、体积感和相应的质感;6、能较好把握画面整体关系,主次关系处理协调;7、对写生对象的形象特征能够有较充分地表达;8、能较熟练地运用工具、材料,有较强的表现力;(二)考试内容写生或默写"825,"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第六版,高鸿业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科目名称:西方经济学科目代码:825一、考查目标《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初始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经济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深厚经济学基础、职业道德良好、国际视野广阔、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应用经济专业人才.

主要测试要求:1、考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等掌握的程度;2、考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3、考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4、考生对经济热点和经济学研究动态的了解情况.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结构:1.
单选题:30小题*1=30分2.
名词解释:7小题*4=28分3.
简答题:7小题*7=49分4.
计算题:3小题*10=30分5.
分析题:1小题*13=13分三、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四、考查内容《微观经济学》部分(一)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2、需求曲线3、供给曲线4、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5、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二)效用论1、效用论概述2、无差异曲线3、预算线4、消费者的均衡5、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生产论1、厂商2、生产函数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4、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5、等成本线6、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7、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8、扩展线9、规模报酬(四)成本论1、成本的概念2、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3、短期成本曲线4、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5、长期总成本6、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五)完全竞争市场1、厂商和市场类型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5、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7、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六)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2、垄断竞争3、寡头4、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七)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1、分配论概述2、引致需求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4、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八)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对供给方面的概述2、对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3、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4、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6、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十一)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垄断2、外部影响3、公共物品4、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部分(十二)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GDP和实际GDP(十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乘数论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十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投资的决定2、IS曲线3、利率的决定4、LM曲线5、IS-LM分析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2、财政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的效果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十六)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经济政策目标2、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十七)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3、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4、古典总供给曲线5、凯恩斯总供给曲线6、常规总供给曲线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十八)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的描述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4、通货膨胀的描述5、通货膨胀的原因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十九)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汇率和对外贸易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含义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二十)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2、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3、增长核算4、新古典增长理论5、内生增长理论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7、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8、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9、乘数-加速数模型10、实际经济周期理论"826,"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
《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
《数据结构》(C语言,第1版),严蔚敏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科目名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科目代码:826一、考试的科目科目名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考试范围: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各部分考察比例:C程序设计部分(70%)数据结构部分(30%)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试卷共150分,基本的考试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20分(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2)多项选择题15分(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3)填空题15分(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4)简答题40分(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5)程序设计题60分(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四)主要参考书目1、谭浩强编著.
《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严蔚敏,吴伟民编著.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三、考试内容要点(一)C程序设计一、C语言的结构1.
熟悉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
熟悉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3.
熟悉源程序的书写格式4.
熟悉C语言的风格.
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1.
掌握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
掌握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3.
掌握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
熟练掌握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三、基本语句1.
掌握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
熟练掌握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
3.
掌握GOTO语句和语句标号的使用.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
熟练掌握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
熟练掌握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
掌握选择结构的嵌套.
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熟练掌握for循环结构.
2.
熟练掌握while和dowhile循环结构.
3.
熟练掌握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
4.
掌握循环的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1.
掌握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
掌握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七、函数1.
掌握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
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
3.
熟练掌握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
掌握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5.
掌握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6.
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二)数据结构部分一、数据结构基本概念1.
掌握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类型的概念和术语的含义;2.
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二、线性表1.
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的线性关系;2.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及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的特点;3.
熟练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和各种链表结构上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的算法.
三、栈和队列1.
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结构特性----操作受限的线性表;2.
熟练掌握栈类型在两种存储结构表示时的基本操作实现方法;3.
熟练掌握循环队列和链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算法;4.
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满和空的条件和它们的描述方法;四、树和二叉树1.
熟悉树的基本定义及其相关的术语的含义(如孩子、兄弟,深度、度等概念);2.
熟练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性,了解相应的证明方法,理解常见的二叉树(如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Huffman树,平衡二叉树,排序二叉树)有关理论结论;"901,"语言文学综合","1.
《现代汉语》,黄伯荣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2.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教出版社,2005","科目名称:语言文学综合科目代码:901一、考查目标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初试.
"语言文学综合"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内容,并正确分析常见语言现象;能够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深入认识文学的本质特征,提高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分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学史两个部分,各为75分.
各部分具体内容所占分值分配如下:1.
现代汉语部分:第一章绪论约3分;第二章语音约15分;第三章文字约8分;第四章词汇约14分;第五章语法约20分;第六章修辞约15分;2.
中国文学史部分:中国文学史约35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析约4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约20分名词解释:约30分简答题:约40分论述题:约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1.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2.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教出版社,2005三、考查范围(一)现代汉语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语的地位)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记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第二节辅音与声母(辅音声母的发音)第三节元音与韵母(元音的发音、韵母的发音、韵母的结构)第四节声调(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声调)第五节音节(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音变(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文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第二节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的前身、汉字形体的演变)第三节汉字的结构(结构单位、笔顺、造字法)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汉字的整理、汉字的标准化)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掌握整理过的汉字、纠正错别字)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词汇、几种词汇单位、词的结构)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什么是词义、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分类)第三节义项和义素(义项、义项)第四节语义场(语义场、同义义场和同义词、反义义场和反义词)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语境的定义、语境对词义的影响)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第七节熟语(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规范化)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语法、语法的性质、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第二、三节词类(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各类实词及其语法特点、各类虚词及其语法特点)第四节短语(短语及其分类、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功能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多义短语的分析及其分化)第五节句法成分(各类句法成分的特点及判定、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第六节单句(句型、几种常用句式、句类,语法分析-运用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第七节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第八节复句(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复句的意义类型、复句的结构类型、用竖线图解法分析多重复句)第十节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的位置)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什么是修辞,修辞和语境,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第四-七节辞格(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移就、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对偶、排比、层递、顶针、回环、反复等辞格的判定与综合运用)第十节语体(语体的定义与分类)(二)中国文学史部分: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第二节:雅颂第三节:国风第二章先秦历史散文第一节:左传国语第二节:战国策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论语孟子第二节:庄子第三节:荀子韩非子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名称和由来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其他作品第五章司马迁和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第六章建安文学第一节:曹操曹丕第二节:建安七子第三节:曹植第七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第二节: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八章乐府民歌第一节:汉乐府民歌第二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二编唐宋文学第一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二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性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性第三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第一节: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第三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第四章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第一节: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愈的古文第三节:柳宗元的古文第五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第一节: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第二节:梅尧臣与苏舜钦第三节:王安石第六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苏轼的文论和散文第三节:苏轼的诗和词第七章陆游第一节:陆游的生平第二节: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节:陆游作品的艺术成就第八章辛弃疾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第二节:辛词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辛词的艺术成就第三编元明清文学第一章关汉卿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节: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第二章西厢记第一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第二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第三章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第二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第四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第二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第五章西游记第一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第二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第六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第二节:牡丹亭第七章聊斋志异第一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第二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第八章儒林外史第一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第二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第九章红楼梦第一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第二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902,"小学教育学","1.
《小学教育学》,黄甫全主编,高教社,20072.
《教育学》(第6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版","科目名称:小学教育学科目代码:902一、考查目标(一)系统掌握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小学教育观念.
(二)理解小学学生、小学教师、小学教育活动、小学教育内容、小学教育环境、小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和任务要求.
(三)能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小学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范围所占比率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5%-10%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5%-10%第三章小学学生10%-15%第四章小学教师15%-20%第五章小学教育目标5%-10%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15%-20%第七章小学教育环境5%-10%第八章小学教育活动20%-25%第九章小学教育评价5%-10%(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80分).
三、考查范围(一)小学教育源流1.
小学教育的产生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生物起源说、心理模仿说、劳动决定说、生活需要说;学校教育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小学教育的萌芽.
2.
小学教育的发展近现代以来,西方小学教育表现的新的形态特点;我国近代小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三次较大的变革.
3.
小学教育的走向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的特点;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小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小学教育特性1.
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小学教育的价值;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取向的表现;小学教育养育生命的价值.
2.
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及其主要表现.
3.
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小学教育活动中的心理逻辑优势;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三)小学学生1.
小学生小学生的概念、地位及构成;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和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2.
小学生的基本特征小学生入学特征的六大要素和两类状态;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
3.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和具体特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策略.
(四)小学教师1.
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概念;当代小学教师的多种角色;小学教师的历史沿革;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
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容.
3.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层含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五)小学教育目标1.
小学教育目标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特点及功能.
2.
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小学教育目标的表达的层次结构及特点.
3.
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小学教育目标有效达成的策略.
(六)小学教育内容1.
小学教育内容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以及与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区分;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及特点.
2.
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小学教育内容呈现不同取向的主要表现;当前小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取向.
3.
小学教育内容的研制策略小学教师教材内容处理策略;班级活动内容研制策略;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策略.
(七)小学教育环境1.
小学教育环境教育环境的概念及特点;教育环境、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区别;教育环境的类型.
2.
小学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概念;校园文化的类型及作用;隐性课程的作用.
3.
小学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概念;优化课室空间的策略;学习环境的物理与心理因素.
(八)小学教育活动1.
小学教育活动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小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2.
小学教育活动组成小学教育活动的组成内容;小学体育、德育与智育活动的任务.
3.
小学教育活动结构小学教育活动的环节;课程资源的类型、途径与开发策略;课程与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策略;课堂教学的作用;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课外活动的特点及类型;管理与领导的主要环节与内容;教师的管理与领导;学生的管理与领导.

(九)小学教育评价1.
小学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小学教育评价的含义;小学教育评价的功能及实施步骤.
2.
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小学教育评价的三个主要问题;小学教育评价的几种模式;小学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常用的小学教育评价方法;小学教育评价的工具类型.
3.
小学教育评价发展古代小学教育评价的特点;现代教育评价的四个时期及其特点;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的比较;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探索路径.
四、参考书目1.
《小学小学教育学》(第2版),黄甫全曾文婕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年版"904,"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部分)","《普通物理学》(第六版)(光学与电磁学),程守洙等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科目名称:普通物理科目代码:904一、考查目标普通物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等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记忆、知识理解、应用和综合分析.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运动学、力学约40分刚体动力学约40分静电场、磁场约40分机械振动与波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证明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学》(第六版)(力学与电磁学等部分),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运动学、动力学、电磁学、机械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
2、能灵活运用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证明问题,能灵活运用基本公式计算问题,以及综合运用.
(二)考试内容1、质点的运动1-1质点参考系1-2位移速度加速度1-3圆周运动及其描叙1-4曲线运动方程的矢量形式说明:(1)牢固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由运动方程,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3)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4)理解运动迭加原理和圆周运动.
2、质点动力学2-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2-2常见力和基本力2-3动量守恒定律2-4动、动能、动能定理2-5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说明:(1)理解力和质量的概念.
(2)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理解力的空间与时间积累的物理含义及各种守恒定律3、运动的守恒定律3-1保守力,势能3-2功能原理3-3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4动量守恒定律3-5角动量守恒定律说明:(1)理解保守力、势能的概念(2)理解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4、刚体的转动4-1刚体的定轴转动4-2转动动能转动惯量4-3力矩转动定律4-4力矩的功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动能定理4-5动量矩和冲量矩动量矩守恒定律说明:(1)牢固掌握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及线量和角量的关系,匀变速转动公式.
(2)理解力矩和转动惯量的概念(3)掌握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
5、真空中的静电场5-1电荷电场5-2库仑定律电介质的影响5-3电场强度电力线5-4电位移电通量高斯定理5-5电场力的功电势说明:(1)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2)能由点电荷的场强求解典型带电体的场强.
(3)热练掌握高斯定理求解是具有对称性的带电体的场强(4)掌握点电荷电势公式以及电场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6、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6-1电场中的导体6-2电场中的电介质电介质的极比6-3电容电容器说明:(1)深刻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2)掌握静电屏蔽的基本原理.
掌握计算电容的方法理解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和电位移的概念7、恒定电流和恒定磁场7-1稳恒电流电流密度7-2一段电路功和功率焦耳一楞次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7-3电流的功和功率焦耳一楞次定律及共微分形式.
7-4电动势闭合电路和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说明:(1)理解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矢量和电动势的概念.
(2)掌握欧姆定律和焦耳一楞次定律求解问题的方法.
8、电磁感应8-1电碰感应的基本定律8-2在磁场中运动的导线内的感应电动势8-3在磁场中的转动的线圈内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说明:(1)能运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判别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并能进行计算大小.
(2)掌握由变化磁场产生感生电动势的求法,以及电场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9、机械波和电磁波9-1简谐波9-2波的传播速度、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9-3波动方程9-4波的迭加波的干涉说明:(1)掌握波长,周期和频率,波速及共相互关系.
(2)掌握一维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理解其物理意义.
(3)掌握波的相干条件.
(4)理解波的干涉衍射.
"905,"基础心理学","彭冉龄主编,《普通心理学》(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科目名称:普通心理学科目代码:905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范围所占比率第一编绪论心理学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5-20%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60-65%第三编行为调节与控制动机、情绪和情感25-30%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能力、人格30-35%(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查范围(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神经元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的传递2.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3.
大脑的结构与机能(三)感觉1.
感觉的一般概念什么是感觉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的编码2.
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3.
视觉基本现象(四)知觉1.
知觉的一般概念什么是知觉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种类2.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3.
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4.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五)注意1.
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的基本概念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2.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的认知理论(六)记忆1.
记忆的一般概念什么是记忆记忆的作用记忆的分类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2.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编码感觉记忆的保持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3.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4.
长时记忆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5.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七)思维1.
思维的一般概念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2.
表象与想象表象及特征想象及分类3.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的策略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八)动机1.
动机的概念什么是动机动机与需要动机与行为效率动机2.
动机的理论本能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认知理论2.
动机的种类动机的一般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九)情绪和情感1.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情感的性质与功能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情绪情感的分类2.
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3.
情绪的理论早期的理论认知理论动机—分化理论4.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十)能力1.
能力的概念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2.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能力的种类能力的结构3.
能力的测量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和创造力测量4.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十一)人格1.
人格的概念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的结构2.
人格理论特质理论类型理论结构理论3.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冲动—沉思同时性—继时性4.
人格测验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自我概念测验5.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经验四、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普通心理学》由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1.
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黄希庭著(2007):心理学导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06,"综合英语(翻译、写作)","1.
《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2.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郭著章、李庆生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科目名称:学科教学(英语)科目代码:906一、考查目标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要复习偏题怪题.
通过《综合英语》的复习备考,使自己能够具有良好英汉互译能力和扎实的英语写作技能,在考试中展现自己良好的英语语言素质和深入学习的潜能.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
英译汉约30%2.
汉译英约30%3.
写作约40%(四)试卷题型结构客观题:约40%主观题:约60%(五)主要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英汉互译实用教程》郭著章、李庆生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三、考查范围(一)英汉互译(1)测试目的:测试考生英汉互译的能力.
(2)测试要求:能使用恰当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译文要求意思表达准确,文体风格恰当.
(3)测试形式:本部分英译汉和汉译英段落各2段,每个段落长度约3-5句话.
(二)写作(1)测试目的: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用英语书面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2)测试要求: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给的题目及具体要求,完成一篇命题作文.
文章主题以大学生活和社会现象为主,不涉及某一方向的专业知识.
文章体裁以说明与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描述.
内容要求: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恰当,无明显偏题.
语言要求:语言通顺,表达得体,语法正确,句式多样,用词恰当,词汇丰富,语篇连贯,使用标准的语言表述,不过多使用俚语.

(3)测试形式:本部分为主观题,考生根据所给提示或题目完成一篇400单词左右的英文作文.
"90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邱伟光等编著,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科目代码:907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考试目标与要求:本考试为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目的是了解考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程度,了解其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素质.
考试主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本理论及其具体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相关范畴,并能综合运用相关原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与时间:采取笔试,闭卷考试方式,时间为180分钟(二)试卷分值与结构:总分150分,其中概念题3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60分三、考试范围:第一章绪论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及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着重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2、考试重点: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灌输"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及相关理论的综合运用.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借鉴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借鉴: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借鉴和利用;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2、考试重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和资本主义国家道德教育中可资借鉴的德育资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2、考试重点: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2、考试重点: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保证作用、育人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宏观和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与方法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认识和研究:认识教育对象的意义和方法;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确立依据;目标类型与特性;目标内容及实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联系实际谈"四有"新人培养,完成市场经济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方法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方法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联系实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四种调节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评估方法.
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1、着重理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和职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及培养.
2、考试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修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培养与提高.
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1、着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领导体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2、考试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研究.
四、参考书目: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五、考试样题及答题要求(一)考试样题一、名词解释题1、思想政治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学二、简答题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2、简述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转型期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论述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
(二)答题要求名词解释要求准确完整定义;简答题要求简要阐明观点和原理;论述题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论证相关观点,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论证充分.
"908,"中学历史教学法","1.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高教社,20092.
《中学历史教学论》,王承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科目名称:中学历史教学法科目代码:908一、考查目标中学历史教学法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中学历史课程,历史教育目标,中学历史教材,历史教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习理论、方法与学法指导,历史学习的测量与评价,历史教师与历史教研等,要求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学历史课程与历史教育目标约30分中学历史教材约10分历史教学理论、方法及基本技能约60分历史学习理论、方法及学法指导约20分历史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约20分历史教师与历史教研约1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王承吉,《中学历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中学历史课程,历史教育目标,中学历史教材,历史教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习理论、方法与学法指导,历史学习的测量与评价,历史教师与历史教研等.
(二)考试内容1、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2、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和价值;3.
与历史教学有关的学习理论、方法与学法指导;4.
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5.
历史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中学历史教材.
7.
基本的教学技能,如备课、说课等的内容、程序及注意点;"909,"教育管理学","1.
《教育管理学》(第3版),陈孝彬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
《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科目名称:教育管理学科目代码:909一、考查目标教育管理学是我校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范围所占比率第一编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15-20%第二编教育行政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计划;教育督导;教育财政30-40%第三编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组织管理;学校质量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领导40-50%(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80分).
三、考查范围(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教育管理学的概念;教育管理学的性质;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2.
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3.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教育管理学的内容的层次组成;教育管理学的层次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1.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教育管理的理念;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比较的共同特点和自身特点;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2.
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科学管理的提出及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3.
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行政组织和权力对教育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
4.
行为科学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其启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5.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教育改革.
(三)教育行政体制1.
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及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教育行政的首长负责制和合议制的利弊;教育行政的完整制与分离制的利弊.
2.
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与教训;实现与加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与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动态.
(四)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
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教育行政组织的涵义及特征;教育行政组织结构与职能.
2.
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有效机制.
3.
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的途径与策略效率与效益的概念;提高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措施.
(五)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1.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
2.
教育法律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异同;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教育法体系,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教育法与教育发展和改革.
(六)教育计划1.
教育计划教育计划的起源、含义、特征、类型;教育计划与教育规划的关系及异同;教育计划在教育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教育计划的结构;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
2.
教育预测预测与教育预测的涵义;教育预测在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教育预测的内容.
(七)教育督导1.
教育督导概述教育督导的定义;教育督导的性质;教育督导的意义.
2.
教育督导的职能与任务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教育督导的任务.
3.
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教育督导人员的素质要求;教育督导人员的职权.
(八)教育财政1.
教育经费与教育财政教育经费的涵义及内容;教育财政的涵义及作用.
2.
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及使用教育经费的一般来源;我国现行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及需要完善的方面;管理和使用好教育经费的措施.
(九)课程与教学管理1.
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含义;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义.
2.
课程管理课程管理体制及其沿革;新课程管理体系;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
3.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十)教师管理1.
教师管理的涵义与意义教师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的意义;教师管理的目标与内容;教师管理的特点.
2.
教师任用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的含义与特点;教师聘任的一般程序.
3.
教师评价传统教师评价的弊病;教师评价改革的目标;从奖惩性教师评价走向发展性教师评价.
(十一)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
学校效能学校效能研究的起源;学校效能的定义;学校效能模型;提高学校效能的途径.
2.
学校改进学校改进的含义;学校改进研究的历程;学校改进的基本范畴.
(十二)学校管理过程1.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管理过程的研究视角;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学校管理过程常见的弊端.
2.
学校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目标管理的特点;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在学校中的运用.
(十三)学校组织管理1.
组织与组织结构组织的含义与意义;组织的分类;组织结构的含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组织结构的形式.
2.
学校组织建设学校组织的性质;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学校领导体制.
(十四)学校质量管理1.
学校工作质量管理学校工作质量的内涵;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2.
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3.
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对不同性质的质量原因采取不同对策;确定与把握质量警戒线;工作控制;组织控制.
(十五)学校公共关系1.
学校公共关系及其管理公共管理与学校公共管理的含义;学校公共关系的特点;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2.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过程调查研究;目标制定;实施传播;结果评估.
3.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对象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管理;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管理;学校公共关系专题管理;学校危机管理.
(十六)学校领导1.
领导与学校的领导者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的发展;学校领导者的角色;学校领导的职责;领导者的影响力.
2.
领导方式与领导的有效性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领导方式的类型.
3.
学校领导班子的素质与结构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学校领导班子的结构.
四、参考书目1.
《教育管理学》(第3版),陈孝彬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吴志宏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10,"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伍光和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4年","科目名称:综合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910一、考查目标本科主要考查考生对综合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于生产实践.
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
(2)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总分50分.
(3)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伍光和,蔡运龙等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掌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如综合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分异规律,知道土地如何分等定级;并能掌握相关的地理方法与评价方法;运用人地关系理论,灵活分析某一熟悉区域自然地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绪论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2自然地理学的分科3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4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第1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难点)1.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的发展1.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1.
3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1.
4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1.
5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重点、难点)2.
1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2.
2地域分异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2.
3地域分异实例研究第3章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3.
1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3.
2自然区划的单位等级系统3.
3山地的自然区划研究3.
4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方法第4章土地、土地分级4.
1土地的科学概念与土地科学4.
2土地分级4.
3基本地块第5章土地分类与土地结构5.
1土地分类5.
2土地类型调查制图5.
3土地结构第6章土地评价6.
1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和方法6.
2土地适宜性评价6.
3土地质量指标6.
4土地可持续性评价和城市土地评价第7章土地变化7.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7.
2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研究7.
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第8章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8.
1人地关系的基础与发展8.
2环境决定论、或然论与协调论8.
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第9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9.
1农业综合自然区划9.
2城市和工程建设中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9.
3地理环境与旅游9.
4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9.
5自然保护区综合研究9.
6地理环境与区域开发"911,"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第2版),何克抗、李文光编著,北师大出版社,2009年","科目名称:教育技术学科目代码:911一、考试性质与要求《教育技术学》是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类专业硕士点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必考的专业考试科目之一.
本科目分数为150分.
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历人员.
本科目考试要求考生准确识记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本科目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30分(15道题,每题2分)2、填空题30分(15道题,每题2分)3、简答题30分(2道题,每题15分)4、辨析题30分(1道题,每题30分)5、论述题30分(1道题,每题30分)(四)主要参考书目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三、考试内容要点绪论1、教育技术的定义2、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2、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3、教育技术的新进展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的含义与类型2、教学媒体的含义、类型及特性3、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教学系统设计1、教学系统设计概念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3、"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4、"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教学系统开发1、教学系统开发技术2、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3、网络课程的开发4、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5、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教育技术应用1、教学资源的应用2、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3、信息化教学应用4、绩效技术教育技术管理1、教学资源管理2、教学过程管理3、项目管理4、知识管理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1、教学资源的评价2、教学过程的评价"912,"普通生物学","1.
《普通生物学》(第3版),吴相钰,陈守良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9年2.
《普通生物学》,林宏辉,兰利琼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年","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学科目代码:912(一)、考查目标1.
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命科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2.
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
3.
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细胞约20%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约40%遗传和进化约20%生物与环境约20%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单项选择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30%)其中: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实际论述等内容(10%)案例分析:(10%)实验设计:(10%)(三)考试内容1.
细胞(1)生命的化学基础(2)细胞的结构与细胞通讯(3)细胞代谢(4)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1)营养与消化(2)血液与循环(3)气体交换与呼吸(4)内环境的控制(5)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6)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7)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8)支持与运动(9)生殖与胎发育3.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1)植物的结构、生殖(2)植物的营养(3)植物的调控系统4.
遗传和进化(1)遗传的基本规律(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3)基因表达调控(4)重组DNA技术(5)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5.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1)生物与环境(2)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5)动物的行为"913,"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冯晓霞等著,北师大出版社,2013","科目名称:儿童发展心理学科目代码:913一、考查目标1.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属性,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启示.
2.
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学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范围所占比率第一编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5-10%第二编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趋势新生儿的心理发展;婴儿的心理发展;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基本规律30-35%第三编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35-40%第四编学前儿童的行为调控与心理特性情绪和情感;社会性;个性20-25%(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60分).
三、考查范围(一)绪论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2.
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谈话和作品分析法(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1.
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生儿的生理特征2.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行走反射3.
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发生(三)婴儿心理的发展1.
婴儿的生理发展身体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展2.
婴儿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的规律;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3.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四)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
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身体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展2.
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走、跑、跳动作的发展;手部动作的发展3.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实物活动的意义;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言语真正形成、思维能力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
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展2.
学前儿童活动的发展活动:游戏、学习、劳动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的一般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点: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儿童中期的心理特点、儿童晚期的心理特点(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感知觉的意义2.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的发生与发展;听觉的发生与发展;触觉的发生与发展;味觉和嗅觉的发生与发展3.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物体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的发展4.
促进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的活动;知识经验;语词(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发生:无意注意的发生、有意注意的萌芽;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的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注意品质的变化2.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引起儿童分心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止儿童注意分散(八)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
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想象和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的发生与早期表现;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3.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及记忆力的培养儿童记忆的年龄特征;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九)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
想象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想象发生的条件;想象的意义2.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特点;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特点;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十)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
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思维的发生;思维的意义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思维方式的变化趋势: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3.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掌握概念的特点;了解概念掌握水平的方法4.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判断能力的发展趋势;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5.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理解的发展趋势(十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
儿童言语的发生言语的准备期;言语的形成期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语音的发展;词汇的发展;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3.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十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影响个性形成2.
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初步发展情绪的发生;情绪的初步发展3.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4.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哭;笑;恐惧;依恋(十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2.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同伴交往的类型;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3.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性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十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1.
个性形成的开始个性的含义;个性的基本特征2.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儿童的气质类型;气质的变化与发展3.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性格的萌芽;性格的年龄特点;性格的发展4.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能力的结构;智力的发展5.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认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调节的发展(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心理发展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客观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主观因素: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四、参考书目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由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14,"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基础》陈淑鑫,迟生茂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科目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科目代码:914一、考查目标本科主要考查考生对当今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全面考查考生在各专业岗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重点考查考生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能力、数据库管理信息能力.
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信息技术概述约40分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约30分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与设计约30分信息安全与多媒体应用约20分数据库基础与程序设计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设计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陈淑鑫,迟生茂、邵为爽等编著:《信息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掌握当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应用技术,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办公信息处理能力、数据库管理信息能力.
具备科学管理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二)考试内容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1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述1.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1.
3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1.
3.
1冯·诺依曼设计思想1.
3.
2计算机指令系统1.
3.
3个人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1.
4信息的表示和处理1.
4.
1数制1.
4.
2二进制数运算1.
4.
3信息存储单位1.
4.
4数值信息的表示与处理1.
4.
5非数值信息的表示与处理第2章操作系统2.
1操作系统基础2.
2WindowsXP操作系统2.
3Windows7操作系统2.
4Windows7基本操作2.
5Windows7操作系统环境的个性化设置2.
6Windows7系统的使用2.
7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第3章文档处理软件MicrosoftWord3.
1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的使用3.
2Word2003升级到Word2010新增功能3.
3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的使用第4章电子表格软件MicrosoftExcel4.
1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使用4.
2Excel2003升级到Excel2010新增功能4.
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的使用第5章演示文稿软件MicrosoftPowerPoint5.
1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的使用5.
2PowerPoint2003升级到PowerPoint2010新增功能5.
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的使用第6章网络信息技术及网页应用6.
1计算机网络概述6.
2因特网概述6.
3Windows7网络管理6.
4网页设计及InternetExplorer9.
0应用6.
5电子邮件应用第7章信息检索及信息安全7.
1信息检索概述及应用7.
2计算机病毒概述7.
3信息安全第8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8.
1多媒体技术概述8.
2多媒体音频、图像、动画制作技术第9章计算机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基础9.
1软件工程概述9.
2数据库的基础知识9.
3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915,"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科目名称:学校体育学科目代码:915一、考查目标学校体育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体育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尤其是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约20分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约40分体育课程的实施约20分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约50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约2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案例分析: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主观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教学设计:1小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五)主要参考书目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熟悉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机理.
2、掌握学校体育目的、目标的结构,以及目标的功能、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
3、掌握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取向、策略以及实施的过程.
4、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4、掌握并理解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5、熟练掌握有关体育课程各方面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考试内容一)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方面的作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2、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要求.
3、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方面的作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要求.
二)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
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2.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和功能:学校体育目的语目标的本质、学校体育目的语目标的结构.
3.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制约体育目标的因素、制定体育目标的取向、制定体育目标的要求.
4、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目标,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要求及实现途径.
三)体育课程实施1、体育课程的概念、特点.
2、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四)体育教学1.
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特征、体育教学特点.
2.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目标的陈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3.
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4.
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5.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体育课的组织与管理.
6.
体育教学设计:选编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设计.
7.
体育学习评价: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育学习评价的实施.
五)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2.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有器材设备的开发与利用、现有场地设施的改造、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学生及其他人力资源.
"916,"音乐理论综合(含中外音乐史、音乐教学法)","1.
《中国音乐通史教程》,梁茂春陈秉义主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2.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3.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科目名称:音乐理论综合科目代码:916(一)、考查目标考察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对音乐教学法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音乐史约50分西方音乐史约50分音乐教学法约50分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简答题:7小题,必选5题,每小题8分,共40分论述题:3小题,必选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三)考试内容中国音乐通史教程第一讲音乐的起源和远古乐舞第一节原始传说和音乐的起源第二节近代音乐起源说第三节远古乐舞第二讲上古的乐舞和歌舞第一节先秦乐舞-六代乐舞第二节《诗》和《楚辞》第三讲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大乐司第一节西周的礼乐制度第二节大司乐与音乐教育第四讲乐器与器乐第五讲上古的乐律学与音乐论著第一节五音、七音、十二律的产生第二节三分损益法第三节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概述第六讲中古音乐机构和西汉乐府第一节中古音乐机构概述第二节乐府第七讲中古的歌舞音乐第一节相和歌、相和大曲第二节清商乐、百戏第三节曲子、《阳关三叠》第八讲中古乐器和器乐第一节笛与羌、笳、角、箜篌、琵琶、琴的发展第二节《广陵散》、《梅花三弄》、《离骚》第三节合奏音乐-鼓吹乐第九讲乐律学和记谱法第一节乐律学简述第二节何承天的新律第三节八十四调理论和燕乐二十八调第四节记谱法第十讲中古的音乐美学和《声无哀乐论》第一节《声无哀乐论》第二节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第十一讲近古歌曲第一节词调歌曲和白石道人歌曲集第二节元散曲第十二讲近古乐器与器乐第一节弓弦乐器的产生第二节《潇湘水云》第三节琵琵独奏音乐的发展第四节合奏音乐第五节乐谱第十三讲说唱音乐第一节说唱音乐的沿革第二节唱赚、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弹词和鼓词第十四讲戏曲音乐(上)第一节戏曲音乐源起和简述第二节宋杂剧第三节南戏第四节元杂剧第十五讲戏曲音乐(下)第一节传奇与"四大声腔"第二节梆子腔、皮黄腔与京剧的产生第十六讲近古乐律学与音乐论著第一节朱载堉与"新法密率"第二节记谱法第三节近古音乐论著及音乐美学思想简述第四节《奚山琴况》第十七讲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第十八讲五四运动时期的歌曲创作和音乐理论第十九讲20世纪20、30年代的民族器乐第二十讲抗日求亡歌咏运动第二十一讲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第二十二讲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第二十三讲延安音乐与歌剧《白毛女》第二十四讲20世纪30、40年代的流行音乐第二十五讲国统区、沦陷区的音乐第二十六讲建国初期的歌曲合唱音乐一、以黎锦晖和"金嗓子"周璇为例分析二、以沦陷区作曲家江文也的《北京舞曲》为例分析创作背景与音乐特点三、以《小河淌水》为例分析建国初期将民歌改编为合唱作品的音乐特点第二十七讲建国初期的器乐创作第二十八讲建国初期的歌剧、舞剧音乐和音乐理论第二十九讲文革时期的音乐一、以刘文金先生的二胡创作为例分析建国初期器乐的音乐特点二、以《刘三姐》为例分析建国初期的民族歌剧创作三、以《鱼美人》为例分析建国初期的舞剧创作四、以杨荫浏先生为例分析建国初期的音乐理论五、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为例分析文革时期的音乐创作西方音乐通史第一编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概述第一章古希腊音乐第二章古罗马音乐第二编中世纪音乐概述第一章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第二章中世纪单声歌曲第三章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第三编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述第一章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坎第二章16世纪的新趋势第一节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第二节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第三节16世纪的器乐第三章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第一节宗教改革的音乐第二节帕莱斯特里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第三节威尼斯乐派第四编巴罗克时期音乐概述第一章巴罗克音乐的主要特点第二章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第一节歌剧的来源第二节最早的歌剧第三节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第四节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第五节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第三章其他大型声乐体裁第一节清唱剧第二节康塔塔第三节受难乐第四节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第四编巴罗克时期音乐概述第四章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第六节歌剧的来源第七节最早的歌剧第八节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第九节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第十节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第五章其他大型声乐体裁第一节清唱剧第二节康塔塔第三节受难乐第四节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第六编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概述第一章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第二章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第三章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第四章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第五章19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第六章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第七章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与有关风格第一节俄罗斯音乐文化第一节捷克的音乐文化第二节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第三节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第四节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第五节法国音乐文化、第六节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第七节俄罗斯音乐文化第八节意大利音乐文化音乐教育法绪论第一节音乐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第三节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音乐教育哲学基础第一节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音乐教育的本质第三节音乐教育的价值第四节音乐教育的目标第二章音乐教育简史笫一节中国音乐教育简史第二节外国音乐教育简史第三章比较音乐教育第一节国外几种主要音乐教学法简介第二节国外音乐教育课程模式举例第三节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课程略评第四章儿童期音乐教育心理基础第一节音乐教育与心理笫二节音乐才能第三节儿童期心理和音乐才能的发展笫四节音乐学习心理第五章音乐教育课程第一节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音乐教育内容(学习领域)第三节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教材第四节音乐课堂教学第五节课外音乐活动第六章音乐教学方法笫一节音乐教学方法概述第二节歌唱教学第三节器乐教学第四节律动教学第五节欣赏教学第六节创作教学第七节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第七章社会与家庭音乐教育第一节音乐教育与社会第二节社会音乐教育笫三节家庭音乐教育第八章幼儿音乐教育第一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第三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第四节幼儿音乐教学法第五节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举例第六节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第七节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第九章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第一节特殊儿童教育第二节特殊儿童与音乐教育第三节弱智儿童音乐教育第四节盲聋哑儿童音乐教育第十章音乐教育管理与评价第一节音乐教育管理第二节音乐教师第三节音乐教学设备第四节音乐教育评估"917,"美术理论","1.
《中国美术简史》修订本,《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2.
《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科目名称:美术理论科目代码:917一、考查目标美术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重点考察学生对相关艺术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和必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考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艺术素养的基本考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美术史约50分外国美术史约50分艺术概论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简答:5小题,每小题10,共50分论述: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版.
3、《艺术概论》,王宏建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本考试大纲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够系统掌握相关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以致用,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创作相结合.
(二)考试内容一)中国美术史1.
三代青铜器艺术:代表作品、风格形成、审美特点等2.
深沉雄大的秦汉艺术3.
六朝绘画艺术及佛教艺术4、唐代绘画艺术5、两宋绘画艺术6、元明清绘画艺术二)外国美术史1.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美术2.
中世纪的教堂艺术3.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4.
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绘画艺术5、19世纪的西方绘画艺术6、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艺术三)艺术概论1.
艺术的起源及发展2.
艺术门类的划分及其特点3.
艺术家及艺术作品4、艺术批评5、艺术创作的秘密"918,"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方俊明主编,人教社,2011","科目名称:特殊教育学科目代码:918一、考查目标(一)系统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二)掌握和理解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法律法规、体系与模式以及特殊教育评估的相关内容.
(三)掌握各类特殊儿童的概述、心理特征及教育与训练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四)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特殊教育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范围所占比率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0%—15%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5%—10%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1%—5%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与模式10%—15%第五章特殊教育的评估1%—5%第六章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1%—5%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1%—5%第八章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15%—20%第九章言语与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1%—5%第十章肢体障碍和病弱儿童的教育1%—5%第十一章自闭症儿童的教育15%—20%第十二章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5%第十三章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1%—5%第十四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1%—5%第十五章超常儿童的教育1%—5%第十六章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1%—5%第十七章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1%—5%第十八章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1%—5%第十九章高等特殊教育1%—5%(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30分)、辨析题(2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60分).
三、考查范围(一)特殊教育总论1.
特殊教育概述.
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分类、特殊教育的原则、特殊教育的过程.
2.
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3.
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我国大陆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美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特殊教育相关国际文献.
4.
特殊教育的体系与模式.
特殊教育的体系、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模式、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的模式.
5.
特殊教育的评估.
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特殊教育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特殊教育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二)特殊教育分论1.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视觉障碍概述、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2.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概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训练和语言教育、听觉障碍学生的教育安置与措施.
3.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智力障碍的概念与分类、智力障碍儿童产生的原因、智力障碍评定、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4.
言语与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
言语与语言障碍概述;言语与语言障碍儿童的诊断与评估;言语与语言障碍的矫治与教育.
5.
肢体障碍和病弱儿童的教育.
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病弱儿童的教育、肢体障碍与病弱儿童的教育评估.
6.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自闭症儿童概述、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
7.
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多重障碍概述、多重障碍儿童的诊断与评估、多重障碍儿童的安置、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模式与课程设置、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实践.
8.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
学习障碍概述、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
9.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情绪与行为障碍概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鉴别与教育.
10.
超常儿童的教育.
超常儿童概述、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超常儿童的教育.
11.
特殊儿童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概述、职业教育的发展、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模式、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三类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
12.
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
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概述、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目标和对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方式和内容、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新理念与新发展.
13.
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
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特征、特殊儿童与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需要与教育内容、特殊儿童家长教育的类型与模式.
14.
高等特殊教育.
高等特殊教育概述、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形式、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高等残疾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国外残疾人高等教育.
四、参考书目《特殊教育学》方俊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19,"专业素描","不指定参考书目","科目名称:专业素描;科目代码:919一、考查目标素描是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几乎所有的造型艺术门类的重要基础.
通过素描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形体的认知程度和表现能力,是否具有相应的分析、概括、刻画、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考查学生对解剖、透视等造型原理是否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素描科目的考核内容为着衣人物半身带手写生,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6小时.
(二)答题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现场写生.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考查点及分值为:造型与解剖约40分形体塑造与明暗处理约40分构图及空间表现约40分艺术表现力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作画工具及材料要求)1、考场提供对开素描纸;2、作画工具自带,仅允许使用铅笔、炭笔、炭精棒或木炭条(需喷固定液固定);(五)主要参考书目无参考书目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评分标准)1、对形体比例、透视和结构特征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2、构图合理,比例和形体关系准确;3、有一定的概括和组织画面结构的能力;4、画面整体、造型语言明确;5、画面具有空间感、体积感和相应的质感;6、能较好把握画面整体关系,主次关系处理协调;7、对写生对象的形象特征能够有较充分地表达;8、能较熟练地运用工具、材料,有较强的表现力;(二)考试内容人物写生"920,"设计素描","不指定参考书目","科目名称:设计素描科目代码:920一、考查目标专业素描以主题性命题创作形式进行,主要考核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本学科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造型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素描科目的主题性命题创作,展现出对生活、对艺术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6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满分150分,其中主题性创作构思50分,造型能力50分,表现能力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该科目结构为命题创作;试题内容以图形设计创意为主.
科目考试要求:构思新颖,立意巧妙,画面构图完整、造型生动.
(表现形式与表现工具不限)对开纸.
(五)主要参考书目《设计素描》,周至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计素描——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程》,林洲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设计素描(第2版传统+现代+创意艺术设计基础教程修订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林家阳,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12《图案创意设计——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系列教材》金峰毛溪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从素描走向设计》王中义许江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7月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通过专业素描的考试,目的在于考察考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包括测定考生对结构、形体、空间、质感等造型基本要素的认识、考生对画面的处理能力、艺术语言和艺术思想的表现.
1、系统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构成要素的运用.
2、掌握和理解设计思维与造型表现的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视觉流程设计与形式美法则.
3、能灵活运用各种技法与材料,生动表达主题性创意构思.
(二)考试内容1、基本造型表达理解试题要素,使用铅笔、炭笔、黑水笔等绘画工具,熟练使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技法进行表现和刻划,允许素描技法表现的多样性.
考生应表现出对画面构图的掌控能力,理解形体空间透视原则,理解形体结构原理,掌握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的方法,全面完整地认识并表达绘画造型艺术的本质和内涵,体现扎实的基本功.
2、装饰与构成熟练掌握形式美法则,通过设计素描的技法表现与运用,体现考生对装饰性艺术的规则性与秩序性的透彻理解.
从点、线、面及形态、空间等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入手,掌握视觉心理等构成规律,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把握形态的复杂变化,清晰阐释多样化视觉形态的装饰规律与美学意义.

3、图形语言通过分析、思考,激发考生创造性思维.
熟练使用现代图形语言,通过对正常与变异,具象与抽象等图形解构的方式,以扩散思维、反向思维等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想象与意念形象化、视觉化.
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理解的视觉形象.
"921,"体育舞蹈","《体育舞蹈》,姜桂萍主编,高教出版社,2010","科目名称:体育美学科目代码:921一、考查目标体育舞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体育舞蹈概述、体育舞蹈的教学与竞赛、体育舞蹈健身处方设计、标准舞基本技术、拉丁舞基本技术、舞蹈基础练习、舞蹈的拓展练习,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HostKvm新上联通CUVIP线路VPS,八折优惠后1G内存套餐$5.2/月起

最近上洛杉矶机房联通CUVIP线路主机的商家越来越多了,HostKvm也发来了新节点上线的邮件,适用全场8折优惠码,基于KVM架构,优惠后最低月付5.2美元起。HostKvm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国人主机商,提供基于KVM架构的VPS主机,可选数据中心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多个地区机房,君选择国内直连或优化线路,延迟较低,适合建站或者远程办公等。以洛杉矶CUVIP线路主机为例,...

LOCVPS全场8折,香港云地/邦联VPS带宽升级不加价

LOCVPS发布了7月份促销信息,全场VPS主机8折优惠码,续费同价,同时香港云地/邦联机房带宽免费升级不加价,原来3M升级至6M,2GB内存套餐优惠后每月44元起。这是成立较久的一家国人VPS服务商,提供美国洛杉矶(MC/C3)、和中国香港(邦联、沙田电信、大埔)、日本(东京、大阪)、新加坡、德国和荷兰等机房VPS主机,基于XEN或者KVM虚拟架构,均选择国内访问线路不错的机房,适合建站和远程办...

香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VPS,全球独立服务器99元起步 湘南科技

全球独立服务器、站群多IP服务器、VPS(哪个国家都有),香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等99元起步,湘南科技郴州市湘南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址:www.xiangnankeji.cn产品内容:全球独立服务器、站群多IP服务器、VPS(哪个国家都有),香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等99元起步,湘南科技VPS价格表:独立服...

社区动力为你推荐
本行支付宝phpweb破解忘记phpweb网站后台用户名密码,怎么找回破解sns平台什么是SNS?在线代理怎么样设置代理,让别人看我的IP是别的地方,不是我真实的IP?企业建网站企业建网站有什么用?支付宝调整还款日蚂蚁借呗还款日能改吗申请支付宝账户怎么申请支付宝的账号?重庆电信dns重庆电信的DNS是什么filezilla_serverFileZilla无法连接服务器怎么解决大飞资讯手机出现热点资讯怎么关闭
google镜像 大硬盘 68.168.16.150 gitcafe windows2003iso 申请空间 免费smtp服务器 java虚拟主机 太原联通测速平台 135邮箱 hdd 免费网页申请 国外ip加速器 外贸空间 西安服务器托管 论坛主机 photobucket 杭州电信宽带 htaccess alexa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