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日新网

日新网  时间:2021-03-03  阅读:()
080200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车辆电驱动和电气化技术)等四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以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优势研究方向为基础,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以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集群优势及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为契机,以机械工程上海市高原学科及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支撑,形成具有特色及国内外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研究项目主要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及其他国家部委、上海市科委及企业委托等,年均科研经费约8000多万,多项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国家科技奖、省市级科技奖等.
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上海市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和各专业研究室等.
一、研究方向:01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02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装备03特种机器人技术和警用装备04智能机器人与柔性自动化技术05数字医疗技术与装备06微机械与精密工程07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08现代设计制造和企业信息化技术09产品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技术10CAD/CAPP/CAM/CAQ/PDMM11机电与流体控制技术12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13工程检测中的光学方法14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15工程摩擦学与现代机械设计理论16仿生摩擦、生态润滑及摩擦化学17半导体机电装备与工艺18微电子/光电封装集成技术19半导体光电制造与新型显示20微型机电系统(MEMS)的分析设计技术21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技术22工业工程理论及其应用23磁悬浮理论及其支承技术24环保型与生物体内润滑技术25增材制造与生物3D打印技术及其装备26先进驱动器与直线电机技术27纳米量级高效低污染能量转换元器件及其应用;28微纳电子机械系统元器件的研究及以及其在生物、医学、光学等方面的运用29海上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二、指导教师:方明伦教授、屠大维教授、王小静研究员、刘丽兰教授、胡庆夕研究员、陈晓阳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王永国教授、何永义研究员、李朝东研究员、李明研究员、沈雪瑾教授、俞涛研究员、张钢研究员、魏斌研究员、李育文教授、王克胜教授、李喜峰研究员、杨绪勇教授、孙小卫教授、刘建影教授、冯之浚教授、王建明教授、施进浩研究员级高工;于瀛洁研究员、刘树林教授、蒋蓁研究员、周晓君教授、陆利新教授级高工、吴智政教授、谈士力教授、张永明教授、严天宏教授、汝长海教授、李醒飞教授、杨军教授、钱晋武教授、程维明教授、张琳娜教授、吕丽军教授、郭红卫研究员、马立研究员;龚振邦教授、孙钰教授、罗均研究员、谢少荣研究员、张卫东教授、李小毛研究员、李劲松研究员、顾建军教授、金湘亮教授、邓景珊研究员、祖武争教授;蔡红霞副研究员、郭帅副研究员、何斌副教授、华子恺副研究员、田应仲副教授、张曦副教授、张旭副教授、张在房副教授;雷静桃副研究员、王驰副研究员、高洪跃副教授、李恒宇副研究员;彭艳副教授、蒲华燕副研究员、刘媛媛副研究员、高守玮副教授、孙翊副研究员、杨毅副研究员、杨扬副研究员.
三、招生人数:见上海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汇总表(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四、考试科目:1.
英语2.
数值分析或机械设计或控制工程基础或机械振动基础或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或系统可靠性或摩擦学原理或管理工程或半导体制造基础或运筹学或现代控制理论(根据报考导师要求任选一门)3.
CAD/CAM或机器人技术或工程光学或有限元方法或传感检测技术或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或流体动力控制或滚动轴承分析或工业工程基础或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技术或微系统封装基础或表面工程与润滑或产业政策或现代制造技术或有机电子学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或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基础或智能控制技术或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或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根据报考导师要求任选一门)五、参考书目:数值分析1.
《数值分析原理》封建湖等科学出版社2004年2.
《数值分析》杨风翔等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机械设计1.
《机械设计》(第9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2.
《机械设计学习指导》傅燕鸣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董景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3版机械振动基础《结构动力学》邹经湘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六版系统可靠性1.
《机械可靠性——理论方法应用》牟致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罗国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摩擦学原理《摩擦学原理》(第3版)温涛铸黄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管理工程1.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等编著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08月2.
《管理学》张议元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01月3.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美)斯蒂芬P.
罗宾斯等著,毛蕴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09月半导体制造基础《半导体制造技术(美)》夸克(Quick,M.
)等著;韩郑生等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运筹学《运筹学-(第2版)》熊伟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1现代控制理论1.
《现代控制工程》Ogata电子工业版2000年2.
《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胡寿松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3.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机械工业版2000年CAD/CAM1.
《CAD/CAM技术》葛友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
《机械CAD/CAM技术基础》殷国富等主编华中科大出版社机器人技术1.
《机器人技术基础》熊友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2.
《机器人机械设计》龚振邦等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工程光学《工程光学》郁道银谈恒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有限元方法《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与数值方法》(第二版)王勖成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传感检测技术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陈杰黄鸿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2.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潘雪涛温秀兰等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原理与应用》,陈炳和,北航出版社,2008年流体动力控制《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王春行机械工业版滚动轴承分析《滚动轴承分析》Harris等著、罗继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工业工程基础1.
《工业工程基础》阚树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
《基础工业工程(IE)》范中志等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技术1.
《快速成形与快速模具实践教程》胡庆夕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2.
《快速成形技术》(第2版)王运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微系统封装基础《微系统封装基础(美)》RaoR.
Tummala著;黄庆安、唐洁影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2表面工程与润滑1.
《表面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第二版,徐滨士,朱绍华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4.
2.
《表面科学与技术》,姚寿山,李戈扬,胡文彬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
产业政策1.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高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2.
《宏观经济学》曼昆著,卢远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现代制造技术1.
《并行工程原理与应用》胡庆夕等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2.
《先进制造技术》张根宝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年3.
《先进制造技术》宾鸿赞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有机电子学《有机电子学》黄维密保秀高志强科学出版社2011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朱文华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基础《薄膜晶体管(TFT)及其在平板显示中的应用》(美)凯根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修订版)》易继锴侯媛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苏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滑动轴承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张直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六、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方明伦(男),上海大学终身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和机器人研究及应用开发.
现任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CIMS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机器人学会会长、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
曾任教育部第一、二、三届科技委委员,国家"863"计划第一、二、三届CIMS主题中的"质量控制"专题和"先进制造及自动化"专题专家组成员.
主持研制"上海二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上海五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振兴一等奖;"桑塔纳汽车汽缸盖浇注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以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专业"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
至目前已培养20余名博士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五十余名硕士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目前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种新的制造过程多目标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海市重点基础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的"服务机器人"和"机器人关键部件"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021-56333060;021-56331235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校办(200072)注:本年度不招收定向生屠大维(男),博士,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方向:传感检测及信号处理、光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及仪器、机器视觉、人机协同及人机系统.
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视觉传感集成体系"、"光流光照行为模型及自适应前照系统应用初探"、"生产自动化系统视觉设别及伺服控制关键技术"、"基于ACT-R认知架构的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人机协同作业机制"等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工作.
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外,也欢迎光学工程专业、测控专业、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联系方式:021-56331366;Email:tdwshu@staff.
shu.
edu.
cn注:本年度不招收定向生王小静(女),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热弹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滑动轴承与转子系统、微纳系统流动传热理论.
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流体润滑专业组委员.
获奖与荣誉称号:上海市科技振兴三等奖(1996)、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03)、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08)等.
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研究项目有:我国电力大系统灾难防治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国家973项目子项)、碳纳米管微冷却器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碳纳米管微通道冷却器散热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旋转机械轴承动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企业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
联系方式:021-56331360;Email:xjwang@mail.
shu.
edu.
cn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7信箱(200072)刘丽兰(女)博士,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制造执行管控系统、云制造与云服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重点围绕:基于无标度模型的制造网格动力学建模与统计特性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造智能化及服务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能源指标约束和多工序仿真优化的钢铁行业MES开发及应用(国家863计划)、半导体产业集群协同与仿真支撑平台建设(上海市科委项目)、MES中相关优化模型的建立与开发(上海市科委项目)、智能制造过程管控与服务系统(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及上海市科研项目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工作.
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检索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8项.
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外,也欢迎控制工程、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联系方式:021-56331360(O);E-mail:lancy@shu.
edu.
cn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CIMS与机器人中心(200072)胡庆夕(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增材制造技术及装备、生物3D打印技术及装备、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等.
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顾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学术兼职:>首席学科专家、>、>、>、>等评审专家.
现任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主任,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缺损骨修复体的仿生支架构建及其算法和真空环境下电纺丝和RP工艺耦合的再生骨支架数值分析研究和面向制备活性骨组织工程软支架的电喷射过程的调控机理与解耦控制及其试验研究,上海市基础重点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基于粉末烧结成型技术的骨组织工程可降解支架,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基于CT图像的仿生支架生成系统,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基于支持智能化缝纫机创新的开发平台,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项目:面向并行工程的虚拟产品开发方法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差压式真空注型工艺及数字控制系统研究,企事业委托项目等300多项.
欢迎计算机、自动控制专业的学生报考.
联系方式:021-66133298(O);E-mail:huqingxi@shu.
edu.
cn陈晓阳(男),研究员、博士.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摩擦学、机械设计、滚动轴承性能分析与试验技术、安全工程装备设计,已指导10名博士生毕业并获得学位,承担完成包括973和86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教委曙光计划、市科委启明星计划等纵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现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摩擦学学报》编委.
目前承担有:微型灵敏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微型自润滑轴承研制(国家年度研究项目子课题)、偏斜工况滚子摩擦副的弹流润滑性能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创新项目)与车用电机轴承的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研究(863分课题)等多项学术前沿性研究课题和企业委托的工程应用项目.
拟招收机械设计、力学性能分析和设备测控技术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021-56331386-4(O);021-56331937(Fax),E-mail:xychen@shu.
edu.
cn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224信箱(200072)注:本年度不招收定向生张建华(女),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半导体制造技术与装备、AMOLED及柔性显示、大功率LED、仿生摩擦.
现任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上海市新型显示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2001-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2-2003年在英国Herriot-Watt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10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技术预见专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等.
学术兼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理事、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理事、上海市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专家.
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若干,如:大尺寸AMOLED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科技部863)、氧化锌(ZnO)透明电极与延伸微结构提升LED光效及其微制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功率型LED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热学测试系统开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柔性显示薄膜封装技术研究(国际合作)、大功率LED先进制造与封装技术研究(若干企业委托)等多项.
与英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联系方式:021-56331976(Office);021-56331977(Fax);Email:jhzhang@staff.
shu.
edu.
cn王永国(男),博士、博士后、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先进制造工艺与刀具技术.
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等国家项目以及上汽荣威发动机、昌河铃木发动机、奇瑞发动机等企业委托加工工艺及刀具优化项目(其中重大横向1项,经费400万)、上海工具厂等企业委托高速高效精密刀具的开发等项目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国际期刊和国内机械工程学报、金属学报等一级学报10余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一部,参编教材一部.
担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技术协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海市先进制造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超硬材料工具专业委员会特聘理事、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外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曾担任德国蓝帜金属加工技术集团(LMT)汽车行业经理,德国MAPAL公司设计经理、工厂经理等.
多次到德国、法国和奥地利等刀具公司以及德国各大机床公司总部进行先进制造工艺与刀具的学习和交流.
拟招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加工工艺和刀具方向感兴趣,制造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扎实、英语基础好(通过六级,口语流利),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
联系方式:021-56331640(O);Email:ygwang@shu.
edu.
cn何永义(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机器人控制及应用工程、数控技术、嵌入式控制(ARM、DSP、MCU应用开发).
目前主要从事机器人、专用数控磨床的测控软件的研究、汽车电子测试装置的研制等.
在研的国家课题有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控制与补偿(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子课题)和高精度滚珠丝杆及螺母成套磨削设备的控制、检测与补偿(重大科技专项"高精度滚珠丝杆及螺母成套磨削设备"的子课题)、曲轴、凸轮轴磨床工艺数据库开发及砂轮在线修整、异型轮廓通用磨削软件开发(重大科技专项"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用数控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子课题)、工业机器人对比测试平台研究(国家863项目"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器和电机工程化研究"子课题).
联系方式:021-66132940(O);E-mall:heyongyi@shu.
edu.
cn李朝东(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压电与弹性波理论及应用、直线微电机和超声波电机技术、昆虫机器人与仿人机器人手指驱动技术、结构振动与优化设计、非线性动力学、虚拟现实中触觉显示终端设计与应用等.
项目获奖有:"超声电机的研究"获2003年度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型超声电机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细直径肌腱式直线微电机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触觉再现技术中高触感表现力振动激发方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子泳动机制及其在微机电系统驱动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
发表的二十多篇论文已被Ei检索.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学术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团队成员,中国非电磁原理微特电机及作动器学会理事,《振动测试与诊断》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联系方式:021-56331655(O);E-mail:cdli@staff.
shu.
edu.
cn李明(男),研究员.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特种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期从事几何数字检测与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及数字化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过包括国家863、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并且十分重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参与了30多个国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
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5项.
联系方式:021-56334248(O);Email:robotlib@shu.
edu.
cn沈雪瑾(女),博士,教授.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设计与试验、工业工程、微型机电系统的机械学.
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润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十一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经委科研项目、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基金和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等十余项课题.
目前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有:滚针轴承技术研究(国家"十二五"重点项目子课题)、关节轴承的研制和应用研究(国家"十一五"项目子课题)、MEMS典型机构的传动特性与失效机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已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三十多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并参编著作1部.
拟招收机械设计、力学性能分析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Tel:021-56331384;Fax:021-56333036;E-mail:shenxj@shu.
edu.
cn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7信箱(200072)俞涛(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平台技术.
获奖:SBW-CE项目组2001年获得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集体"称号,SDAAC—CIMS项目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基于PC平台的AR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6月,提出"制造网格"(MG:ManufacturingGrid)的概念、定义、系统架构,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示范,主持完成的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基于SMVPN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系统建立及其在快速制造中的应用"是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8月,在多年前混合磨料水射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磨料射流类型——磨料浆体射流——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开发成功数控切割机床、油嘴油泵内孔表面加工专用设备等多种应用装备.
目前承担的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世博适用技术研究与普及"、针阀体高精度智能研磨设备研发等.
目前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专家组副组长,IFIP/TC5(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第五技术委员会)委员.
联系方式:021-53831702,Email:yutao@shu.
edu.
cn张钢(男),博士,研究员(教授).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磁悬浮轴承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滚动轴承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滑动轴承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工程摩擦学与摩擦学设计、现代设计理论及其知识获取.
学术兼职: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信息学部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磁悬浮与气悬浮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
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研究项目有:参与过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其中一项是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过一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一项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研究,还主持多项横向(军工)课题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拟招收高端轴承理论及其在主机中的应用技术、工程摩擦学与摩擦学设计、现代设计理论及其知识获取、机械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等方面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也招收定向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021-56332862;Email:zg@shu.
edu.
cn,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224信箱(200072)魏斌(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超高亮度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半导体激光、白光OLED照明以及柔性OLED器件.
日本筑波大学和信州大学双博士,2002-2007日本信州大学研究员.
2006.
12至2007.
1,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访问教授,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2008).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工信部、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第二负责人)、国家"863"计划等多项科研课题.
研究成果曾被日本每日新闻、日经新闻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曾获IEEE学会最佳论文奖.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有50余篇被SCI收录,20余篇被EI收录.
其中包括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OpticsExpress,OpticLetters,OrganicElectronics,AppliedPhysicsLetters等影响因子大于3.
0的文章13篇.
目前担任国际SCI期刊TheScientificWorldJournal光学领域的编委,以及一些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
参与编译著作2部,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3项,其中4项已经获得授权.
联系方式:021-56334331Email:bwei@shu.
edu.
cn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43信箱,200072李育文(男),特聘教授,本科(2000年)、硕士(2003年)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2008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机械工程系.
于2008年获加拿大安大略省科技创新部(MinistryofResearchandInnovation)博士后基金,进入多伦多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
从2011至2016年在著名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加拿大普惠公司工作,期间获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NaturalScienceandEngineeringResearchCouncilofCanada)的工业研发基金(IndustrialR&DFellowship).
于2016年入选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引才项目,加入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工程系.
主要的基础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学、多体动力学、飞行动力学、气动弹性耦合,对面向航空航天领域的机器人技术有深入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机器人钻铆系统、多机器人协同系统、自由曲面定位系统、飞艇、并联机器人等.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项目1项、以及上海市科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专项项目1项.
已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10篇(WOS引用达90次),EI收录20篇,所发表期刊包括AIAAJournal、ProgressInAerospaceScience、JournalofGuidance,ControlandDynamics、ASMEJournalofComputationalandNonlinearDynamic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以及Roboticsand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等航空航天和机器人领域的主要期刊,另外获授权美国专利2项.
担任ASMEJournalofManufacturingSciencesandEngineering、JournalofMechanicalDesign、JournalofAircraft、IEEETransactiononRobotics等10余种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
本年度只招收全脱产考生.
个人网页:http://my.
shu.
edu.
cn/cn/liyuwen联系方式:13918894309liyuwen@shu.
edu.
cn王克胜(男),博士,挪威科学技术大学(Norweg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教授,挪威工程院(NorwegianAcademyofTechnologyScience)院士,上海大学自强特聘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制造系统建模和优化,制造系统理论,数据挖掘,计算智能,知识发现与管理.
他在挪威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知识发现实验室"(KnowledgeDiscoveryLaboratory).
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在开发智能制造系统方面有很深的理论造诣和实际经验,还在制造工程领域做了许多关于智能技术集成的研究工作.
至目前已培养近10名博士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他已经在国际上出版了13本专著,发表了140余篇文章.
王克胜教授招收自费赴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0047-73-597119;Email:kesheng.
wang@ntnu.
no李喜峰(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薄膜晶体管、印刷显示技术、传感器件等设计与制造.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科技部863、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以及广东省科技厅等多项科研课题.
与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天马、上海凯世通等企业合作.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有40余篇被SCI收录,20余篇被EI收录.
授权发明专利19项.
联系方式:021-56334778;Email:lixifeng@shu.
edu.
cn杨绪勇(男),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随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5年10月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计划加入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要从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尤其专长纳米发光器件的设计与构筑.
已在AdvancedMaterials,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ACSNano,Small,AppliedPhysics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
曾获得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等一系列奖励.
目前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上海市启明星计划等项目.
联系方式:021-56337025(O);Email:yangxy@shu.
edu.
cn孙小卫(男),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专家,在AMOLED、LED、ZnO、LTPS等重要的半导体光电及新型显示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已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200余篇论文,授权美国专利2项.
专业:机械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有机显示技术;半导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学术兼职:2000年5月创立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会、担任主席(chairman);国际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新加坡纳米技术分会主席(2009-2011);新加坡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外聘科学家(InstituteofMaterialsResearchandEngineering,AdjunctScientist)(2007-2009);InternationalJournalofNanotechnology编辑.
荣誉称号:国际学术组织(SID、IoP、SPIE)的Fellow,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1),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2011).
近期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研究项目有:有机变色子修饰纳米晶ZnO的电致变色行为与电子纸器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nO基的非挥发电阻随机存取内存(新加坡科技部)、使用ZnO透明电极的高功率蓝光二极管(韩国)、全无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新加坡科技部)、采用量子点的高效率薄膜电致化学发光器件(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有机太阳能电池(新加坡教育部).
联系方式:021-56334287(O);Email:EXWSun@ntu.
edu.
sg刘建影(男),博士,国际电子封装领域的著名专家,主要研究微纳电子集成材料和工艺,包括3D互连,碳纳米管互连,石墨稀散热,界面散热材料,纳米连接材料在电子封装、生物电子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主持国家02专项课题,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欧盟第六、七次框架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等,和Intel、华为,汉高,JCAP等国际知名公司有企业项目合作.
联系方式:Email:johanliu@shu.
edu.
cn冯之浚(男)教授,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和"循环经济".
多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软科学课题,著有《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循环经济导论》、《论循环经济》、《战略研究与中国发展》、《领导科学基础》、《现代化与中国》、《知识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论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软科学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等50余部专著,发表《现代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改革》、《论决策科学化》、《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文化的社会功能》等论文百余篇.
合作出版的《迎接新的技术革命》(上下册)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奖活动中获荣誉奖,《关于宝钢工程调整的综合论证》获上海市198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曾到美国、德国、墨西哥、前苏联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副主任,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上海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民盟第五、六、七、八、九届中央副主席.
联系方式:021-56331893;Email:kyc@mail.
shu.
edu.
cn王建明(男),现就任三一集团副总经理兼三一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美国机械工程协会、美国汽车工程协会、美国电机工程协会、美国振动协会会员;首批上海"千人计划"专家,首批浦东"百人计划"特聘专家;上海大学董事会董事,上海大学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学院兼职教授;中国CAE工程技术分析年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联合会员.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IIT)机械航空专业博士毕业,多年来先后在世界50强企业卡特匹勒(Caterpillar)、通用汽车(GM)、福特汽车(Ford)及美国国家铁路研究中心(TTC)担任资深技术专家及核心项目经理.
具有20多年产品研发、团队管理和领导高新科技团队的实践经验.
掌握最前沿的新产品研发手段和工具,精通电驱动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及在汽车、重载卡车上的应用,掌握计算机模拟和优化分析、电驱动整车功率匹配、先进控制技术和硬件在环(HIL)、变速箱离合器动态控制方法、混合动力油耗、车辆动力性能及驾驶性能综合评估及设计,混合动力系统CAE软件应用和研发.
近五年科研成果如下:2010年先后主持开发了世界最大的履带起重机SCC36000TM全功能数字化样机及集成控制系统,保证了世界第一吊控制的安全可靠和先进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1年带领电驱动研发团队,开发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230吨矿车电驱动系统核心技术并在2014年成功下线,主要指标达到和超过标杆美国GE的同类产品.
2012年成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泵送智能臂架的控制技术并用于实际施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目前已经批量生产,保持了三一在泵车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2012年开始主持国内领先的多款工程机械半实物仿真模拟系统,高度集成数字样机、信息通信网络和人机交互系统技术,其成果在全国工业信息化展览会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赏;目前已实现开始批量销售.
2013年领导集团首台12和35立方米矿用电铲和超级液压挖掘机等新产品的研制工作;目前首台12立方米矿用电铲在新疆矿山工业试验情况良好,得到客户好评.
2014年主持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于MTM截割模式的硬岩强力破岩掘进机断面成形控制技术和多臂凿岩台车控制等技术.
2015年开始领导三一智能码头4.
0的智能设备系统开发.
联系方式:15221354836,Email:wangjm3@sany.
com.
cn施进浩(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1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微特电机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电元协微特电机与组件协会理事长、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电机测试技术、微特电机设计研究和全国微特电机行业管理工作,并能创造性地提出本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发展方向,负责并参与我国微特电机行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曾撰写多篇行业综述报告和论文,为行业的发展、技术决策提供依据.
项目获奖有:"神经——模糊全自动洗衣机塑封式低噪声电机研制设计"获上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速整流子电机攻关项目"中的《风量风压测试系统》设计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获得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2002年被总装、国防科工委授予"军三星"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以来,申请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学报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有8篇被EI、ISTP收录,对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联系方式:021-64705699Email:shijinhao@sh-motor.
com.
cn于瀛洁(女),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光学检测技术.
获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近期主要完成与承担的项目有:零件光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涉拼接圆柱度测量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精密磨削大口径光学元件平面度在位检测装备(与企业合作的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波长移相拼接干涉测量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先进制造中的光学三维传感与重建系统研制(上海市光科技专项)、系列口径平面度干涉仪研制(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全息立体成像技术及空间显示装置(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数字全息层析技术合作研究(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并参与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的研究工作.
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联系方式:021-56334108(O);Email:yingjieyu@staff.
shu.
edu.
cn刘树林(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机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振动利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
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市级项目10余项,负责完成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参加国家863项目3项、火炬计划项目1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2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CAI优秀软件一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授权及受理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及教材5部.
现任全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及企业合作项目3项.
联系方式:021-56331523;E-mail:lsl346@shu.
edu.
cn;lsl346@126.
com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08信箱,200072蒋蓁(男),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工程、微机电系统及应用、公共安全系统、新能源等.
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十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包括:"十五"863预启动项目"微型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微小型飞行机器人";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微型旋翼飞行器电子变距系统研究";"十五""863"计划项目"民用飞行机器人系统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超小型无人飞行器实用系统开发",国防预研――航天支撑技术基金"碟型飞行器研究";"863"计划项目"基于探测机器人的立体监测监控系统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变姿飞行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控制研究等.
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近期完成及在研的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智能自适应的SUAV机翼损伤下的重构控制研究与验证"和汽车动力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等.
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本,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联系方式:021-56331402(O);E_mail:zhjiang@shu.
edu.
cn周晓君(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流体传动及控制、多相流理论与应用.
荣誉称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8余项,主持完成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负责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专利5项;出版著作及教材2部.
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船舶工程》杂志编委.
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3项.
联系方式:021-56331523;E-mail:sdzhouxj@shu.
edu.
cn;sdzhouxj@sohu.
com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08信箱,200072陆利新(男),教授级高工,博士.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工厂自动化非标装备、先进在线检测技术及仪器、智能网络化制造集成系统.
目前负责的课题主要有:"海洋油气工程完井系统仿真机优化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纵向项目)、"按摩椅智能制造在线检测系统集成开发"(重大横向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装备协同制造系统软件开发"(上海市经委纵向项目)等.
历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市经委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和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0几项,具有20几年国有大型企业技术中心主任、总工程师、总经理的企业任职经历.
学术兼职:中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委会测试仪表分会技术委员、上海市科委入库专家、上海市工程系列仪表电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第五届副理事长等.
联系方式:021-56337148(O);Email:lulixin@shu.
edu.
cn吴智政(男),博士,教授.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精密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微纳操作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主动振动控制等.
多伦多大学机械学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博士,2004-2010为多伦多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员,获加拿大政府工业研究员基金,2011年获浦江人才基金.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基金项目,以及重大横向项目等.
在IEEETransactions、ASMETransactions、Nature子刊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EI科研论文70余篇,出版Springer学术专著1本,获IEEE会议最佳论文奖3次,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联系方式:13761846373(cell);021-56331783(office)Email:zhizhengwu@shu.
edu.
cn谈士力(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主要研究领域:特种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应用工程、先进制造装备.
完成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1项、市科委启明星及启明星跟踪项目各1项、2项市经委高新技术攻关项目等,发表科研论文26篇,获专利12项.
曾获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员、曙光学者、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01、2002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二等奖2次、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1次.
目前承担的课题:烟包机器人自动开箱生产线(企业合作项目)、微小型壁虎仿生机器人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委启明星跟踪项目)、壁面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市教委曙光计划)、轿车座椅滑道模块化柔性装配线关键技术研制(市汽车工业基金项目)、企业委托硬盘磁环高速图像检验线、汽车燃油系统各种传感器装配及测试生产线等.
联系方式:021-66136507(O);E-mail:tanshili@shu.
edu.
cn通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138信箱(200444)张永明(男),1957年4月,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1983年1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1992-1994年间获德国CDG奖学金在德国RW-TUV学习.
担任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风电电器设备分标委委员.
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检测技术.
获得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近三年获得7项专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2011-2016年期间作为课题组长承担了关于风电装备检测方面科研项目7项,其中: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项目4项.
目前研究任务:完成2017.
6-2020.
6年上海市科委《大型风电机组实时仿真并网试验平台及测试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为解决风电机组机网耦合扭振测试和并网测试问题,完成研制大型风电机舱试验平台任务;研究风电机舱试验台架虚拟样机建模和动态仿真试验;研究风电高性能电网适应性试验方法;研究大型风电机组非扭矩加载系统试验方法;研制多控制器实时仿真硬件在环测试技术和测试平台建设.
本年度可招收定向博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13701880556,E-mail:zhymp@139.
com,可用13701880556加我微信严天宏(男),教授,1999年3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于黄文虎院士,一直从事高速高精机器与复杂设备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一体化优化、结构工程及振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科学院小卫星中心、微纳制造装备的龙头企业—国际先进半导体设备集团亚太研究中心(ASMSingapore)、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暨国家光刻设备工程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工作多年.
实际工作中已陆续参加和主持了国内外(科技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新加坡政府、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封装设备供应商ASM亚太研究中心,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等)多项大型高新项目的研究,参加和承担过国家十五与863重大专项,承担2项有关的重大专项的子项目,开展如水下无人巡航机器人、后道微电子封装设备(如引线键合机、注塑封装机等)、前道制造设备(100nm光刻机)等研究工作,在业内从事超精密半导体制造设备研制工作多年,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对各种精密运动平台自身运动与外界干扰产生对精密伺服控制产生影响的误差特性掌握丰富的经验.
2009年以来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下机器人项目组合作,担任合作教授,成功开展了第一代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与研制,并通过了第一代水下无人机的相关海洋试验测试,已积累较多的工程经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0余篇),申请了近60项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其中30余项业已授权,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举办的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受邀为国际有影响的学术杂志,如IEEETransactionsonMagnetics、IEEETransactionsonControlSystemTechnology与IEEETransactionsonAuto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IEEETra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等多种知名杂志之特约审稿人等.
于2006年8月获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资助的项目"双轴驱动高速高精工件台研制"(A类),在2008年8月获评"出色地"完成;2008年1月曾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个项目奖.
2014/03-2014/09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做访问教授进行合作研究,通过磁流变材料与系统开展精密隔振系统的原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与突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联系电话:13606803891(手机)E-mail:thyan@163.
com.
汝长海(男),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美国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评审专家;担任20余个国际期刊特约评阅人和十余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自动化微操作、纳米操作、微纳米驱动、微装配及其控制技术;压电陶瓷建模、控制技术.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十二五国家高新技术86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1项;哈尔滨工程大学基础研究项目1项;黑龙江省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各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
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国家高新技术863项目1项(排名第3);完成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与工程基金(NSERC)1项(排名第2),加拿大安大略省合作研究基金(OCE)和加拿大日立公司联合资助项目1项(排名第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课题).
在AppliedPhysicsExpress、MicroscopyandMicroanalysis、IEEETransactionofMechatronics、IEEETransactionofNanotechnology、IEEE/ASMEJournalof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JournalofMicromechanicsandMicroengineering等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和IEEE的多个国际会议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60余篇(43篇为第一作者),其中,SCI已收录17篇,EI收录50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国际发明专利(PCT)1项;出版图书2本(BookChapter).
2011年获得3M-NANO国际会议BestApplicationPaperAward(会议最佳论文).
联系方式:0521-67507212(O);Email:rchhai@gmail.
com李醒飞(男),1966年12月出生,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获得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98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
1988年~1991年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工作;1996年~1999年香港理工大学工作;2003年~2004年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空间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智能精密测量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大学空间仪器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科研方向为1)智能精密测量技术,2)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3)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
近年来主持重要科学研究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海洋示范专项、国际合作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工项目、天津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被SCI检索40余篇.
联系方式:021-56334574,13764739726;Email:wangchi@shu.
edu.
cn杨军(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系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面向工业4.
0的先进制造及传感技术、微纳米制造、3D打印、打印电子、微电子机械系统、先进功能材料及生物医疗器件.
从2005年至今,杨军教授的实验室已经从政府及工业界获得超过660万加元的研究经费的资助;已经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杂志如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Nanoletters、ACSNano,Angew.
Chem.
Int.
Ed.
等发表100多篇论文,包括多篇封面文章;申请多项美国及世界专利;近年被邀在重要学术会议和著名大学/研究所做学术报告50余次.
获得多个专业领域的奖项,如NSERC的发现加速器(DiscoveryAccelerator)奖,施乐UAC奖,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第二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FacultyScholar学院学者,加拿大安大略省ERA青年学者奖,PetroCanada青年发明奖,CFI-LOF领军人才希望奖,UWO-ADF学术创新奖,西安大略大学的创新奖.
研究成果为工业界广泛认可,有丰富的技术转化、工业产品设计与研发的经验,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实现技术转让和产业化.
联系方式:021-56334407;Email:jyang@eng.
uwo.
ca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08信箱,200072.
钱晋武(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智能机械与系统.
1987年"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1999~2000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目前负责的课题主要有:下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的人-机耦合建模和患者主动控制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下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和智能控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等.
学术兼职: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会(IFToMM)微机械分会委员、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等.
联系方式:021-66136116(O);56331783(L);Email:jwqianc@online.
sh.
cn程维明(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检测;计算机辅助测量;精密机械设计;光学工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
已发表论文70余篇.
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荣誉称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
目前承担的课题:高速高精度大行程定位工作台关键技术(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33903(O);E-mall:wmcheng@shu.
edu.
cn张琳娜(女),郑州大学教授.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现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体系(GPS)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制造过程质量的预测与控制技术、基于GPS的产品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计量技术、CAD/CAE/CAT集成技术等.
现任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等学术任职.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子项、河南省重大攻关和重大基金等10余项,并作为主要起草人直接参与了我国GPS标准体系的建立及GB/Z20308-2006GPS总体规划等20余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已主编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
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PS的几何误差数字化测量认证理论及方法研究"、质检公益性科研专项"面向质量目标的统计公差系列国际标准研究"、以及"基于GPS不确定度理论及数字化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公差数字化计量工具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和"CAD/CAM集成环境下计算机辅助精度设计与控制"等省部级重点科技计划课题多项.
联系方式:0371-67781793(O),zlnem@163.
com;zhanglinna@zzu.
edu.
cn吕丽军(男),教授.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真空紫外、软X射线光学及仪器技术.
"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室加速器光束线实验站"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1997负责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学技术、相关光束线的研制工作;2004~2006参与上海同步光源光束线工程建设.
1991~1993年被意大利同步辐射中心Elettra聘为XUV光学组的技术顾问;1997~1998被日本同步辐射研究所SPring-8聘为研究协力员;2001~2003被加拿大光源CLS聘为访问科学家.
在短波段光学理论及仪器设计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上领先的创造性成果.
近期完成与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研基金2项"建立真空紫外软X射线多元件光学系统的研究平台"和"XUV光学系统的波像差理论及高分辨成像研究"、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XUV光学系统的像差衍射理论及显微成像的研究"、上海光源合作项目"XUV单色仪设计"等.
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和EI收录的论文几十篇.
联系方式:021-56333901(O);Email:lulijun@shu.
edu.
cn郭红卫(男),工学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工程检测中的光学方法、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基金一项.
已在《光学学报》、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JournaloftheOpticalSocietyofAmericaA、AppliedOptics、OpticalEngineering、IEEESignalProcessingMagazin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领衔项目"大尺度及复杂形貌光学三维测量理论及关键技术"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联系方式:13917179209;E-mall:hw-guo@yeah.
net马立(女),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精密运动控制与装备、微操作机器人技术、精密检测与智能控制方法等.
作为项目负责人,近期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及企业委托项目2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
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源刊2篇,EI源刊20篇,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4-2015年度优秀作者;授权及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项目应用证明2项.
联系方式:021-56333903;E-mail:malian@shu.
edu.
cn龚振邦(男),教授.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机械.
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精密工程.
现任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曾是"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PP,InternationalAdvancedRoboticsProgram)合作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第四届科技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一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和材料学部机械学科第八届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三、四届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微机电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副组长.
现是IEEE工业电子系统分会传感器和执行器专委会核心委员,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等.
项目获奖有:"高精度大口径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频率控制高精度微细加工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精密伺服传动精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IV号机器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钣材零件柔性制造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荣誉称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留学归国人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等.
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超小型飞行器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基金资助课题)、反恐防暴立体监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废墟缝隙搜救机器人系统(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水域水下目标探测多功能扫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课题、上海市反恐办、世博局委托课题)、地面移动目标低空动态跟踪(上海市国际合作课题)等.
联系方式:021-56331615(O);E-mall:zhbgong@shu.
edu.
cn孙钰(男),上海大学教授,中国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Member,CanadianAcademyofEngineering)、加拿大微纳米系统研究领域主席(CanadaResearchChairinMicroandNanoEngineeringSystems),美国电气与电子协会会士(IEEEFellow)、美国机械工程协会会士(ASMEFellow).
主要从事微纳机器人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研究,7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5次获得多伦多大学技术创新奖(UniversityofTorontoConnaughtInnovationAward),美国生殖医学会技术成就奖(ASRM-AmericanSocietyforReproductiveMedicineFirstPrizeforTechnicalAchievement),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委NSERCE.
W.
R.
SteacieMemorialFellowship等.
担任多个IEEETransactions期刊编委、两个Nature期刊(ScientificReports;Microsystems&Nanoengineering)编委.
联系方式:021-56337304,sun@mie.
utoronto.
ca罗均(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海面无人艇技术、多自主机器人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机器人扰动控制技术、仿生眼球运动控制技术、微纳操作机器人技术.
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专家、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智能系统编委会副主编、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识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上海市伺服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委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控制工程专委会委员.
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上海市领军人才(2015),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5),上海市曙光学者(2007),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3),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2007)、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008)、王宽诚育才奖(2012),上海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009).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15),一等奖(201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201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2009,2013,2015).
联系方式:13621601358(M);Email:luojun@shu.
edu.
cn谢少荣(女),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精密机械工程系总支书记、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微纳操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天津大学智能机械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博士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访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与自主机器人,主要包括海洋无人艇技术、多自主机器人协同控制、微纳操作机器人技术、仿生眼球运动控制技术等.
学术兼职:IEEETransactionsonAuto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的AssociateEditor、InternationalJournalofAutomationandLogistics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编委、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委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等.
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5),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2),上海市曙光学者(200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7),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2012),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7),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2015),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14),王宽诚育才奖(2011),上海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007).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第一完成人),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1,第一完成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2015),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上大第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第二),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09,2013).
联系方式:18621907102(M);Email:srxie@shu.
edu.
cn张卫东(男)博士,教授.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德国洪堡学者,现任上海高校船舶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在学术上提出了定量过程控制的学术思想,相关成果已总结成英文专著在CRCPress出版;发表SCI论文146篇,论文被SCI他引700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2项.
培养的学生3次荣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名博士后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名学生入选德国洪堡学者,1名学生入选国家青年千人.
联系方式:13023173666;Email:wdzhang@sjtu.
edu.
cn李小毛(男),博士,上海大学特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现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总工.
2003年7月获沈阳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在南京中电14所从事雷达软件总体和雷达数据处理方面工作,2014年至今在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从事无人艇总体及其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排名第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排名5).
联系方式:15062284453email:lixiaomao@shu.
edu.
cn.
李劲松(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担任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电磁涡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核燃料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和信息委员会委员.
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在内的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壁面爬行遥控检查机器人试验样机"、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壁面爬行遥控检查机器人"、中国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铁磁材料传热管远场涡流检验方法"、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压水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焊缝在役无损检验技术开发与应用"、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核动力装置管道焊缝遥控检测技术研究"、上海企业青年创新成果大赛"四个一"成果比赛一等奖"压水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焊缝在役无损检验技术开发与应用"、上海企业青年创新成果大赛"四个一"成果比赛一等奖"嵌装超导导体外导管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技术研究"、"超声波检测高速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的研究"获上海无损检测学术研讨会二等奖等.
联系方式:021-33326868(O);Email:lijs@snpsc.
com顾建军(男),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Dalhousie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华人教授协会会长、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华人协会会长.
1992年在中国科大(少年班)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为戴尔豪西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及远程控制、神经网络、康复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
近十年,先后获得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拿大革新基金、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科研与革新基金、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伊丽莎白医院合作项目、帝国石油公司等工业界资助,经费总额逾三百万加元.
在IEEETransactionsonAutomaticControl、IEEETransactionsonMechatronics、IEEETransonNeuralSystemsandRehabilitationengineering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和IEEE的多个国际会议上发表一百五十多篇国际学术论文,其中十多篇被SCI收录,一百多篇被EI收录.
担任国际自动化与物流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AutomationandLogistics)主编,担任编委的学术杂志有:控制与智能系统(JournalofControlandIntelligentSystems)、加拿大机械工程期刊(TransactionsonCSME,Canada)、IEEE机电期刊(IEEETransactiononMechatronics)、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RoboticsandAutomation)、无人系统杂志(UnmannedSystems)、工程与前沿技术杂志(JournalofEngineeringandEmergingTechnologies),担任2005世界电子与电器协会机电与自动化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08世界电子与电器协会自动化与物流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10世界电子与电器协会电力与能源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11加拿大机械工程年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12世界电子与电器协会自动化与物流大会总主席.
2003年获达尔豪西大学"工程学院杰出教育奖"和"友好教授奖",2003年获"IEEE国际控制科学与工程会议最佳论文奖",2004年获"IEEE杰出电器工程协会学生分会主席奖",2005年获"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杰出青年奖",2006年获"达尔豪西大学工程院科研奖",2010年获"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大使奖".
联系方式:021-56337304(O);Email:jgu@dal.
ca或者Jason.
Gu@Dal.
Ca金湘亮(男),博士,湘潭大学教授,上海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主要研究领域: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图像传感器技术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微电子/光电集成技术、传感器信号处理ASIC芯片技术等.
他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曾在日本、加拿大留学访问,建立微光电与系统集成实验室和湘潭大学-韶光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并任主任.
申请专利23项,已经获得发明专利号7项.
在IEEE及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50余篇.
目前主持承担了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以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多项省级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的科研任务.
联系方式:13647416246;EMAIL:xiangliangjin@163.
com邓景珊(男),博士,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专业为无损检测设备与自动化.
中国核材料学会理事,中核集团核燃料元件无损检测中心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核燃料无损检测技术、核电站核岛无损检测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先后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百万千瓦级大型核电站燃料组件国产化及制造技术重大创新",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52Cf中子活化核燃料棒235U富集度及其均匀性检测系统研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核电站燃料元件二氧化铀芯块间隙无损检查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提高核电站燃料元件铀-235丰度无损检测方法的速度和精度"、"核燃料棒235U丰度检测数据实时处理及数据库的建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缝射线自动检测装置".
发表文章近30篇,完成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
联系方式:021-33326818(O),18930176818(M);Email:dengjs@snpsc.
com祖武争(Jean.
W.
Zu)(女),博士,教授,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AcademyofEngineering)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AASfellow)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fellow)会士、加拿大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CSMEfellow).
现任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传动系统及结构振动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振动能量采集分析与装备设计、离体心脏灌注系统设计、振动执行器设计与驱动系统分析、燃料电池技术等.
学术兼职: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会理事、声学和振动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AcousticsandVibration)副主编、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CSME)主席(2006-2008)、ASME系列杂志振动与声学杂志的副主编(2007-2013)、加拿大工程联合会主席(2012-2014).
祖武争院士曾主持完成几十项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基金项目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际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
联系方式:(416)978-7198;Email:zu@mie.
utoronto.
ca蔡红霞(女),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相关技术的研究.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机电一体化设备中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
主持完成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10余项,与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与PTC公司、中国商飞等单位保持着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关系.
主持项目有"大型客机协同研制平台研究与应用"、"面向飞机行业的物料集成管理系统"、"面向大型客机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协同制造过程工艺文件管理研究与应用"、"EMC能耗计量与风险控制数据模型研究"、"挤压研磨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多参数下微细孔磨料流加工机床的控制研究"、"提升飞机研制能力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乘用车零部件精密加工智能车间的示范应用"等项目.
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索引20余篇,获得专利近10多项,已获软件著作权10多项.
联系方式:13641670598hxcai@shu.
edu.
cn郭帅(男),博士、副研究员,本人2009年9月任副研究员职务以来,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教学上,系统讲授2门本科生专业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等级均为优秀.
在科研上,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课题主要人员(前三)参与3项国家863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9项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22项企业科技攻关专项课题的研究,近3年年均到校科研经费100万以上.
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E索引4篇,EI索引17篇,ISTP索引7篇,CSCD索引3篇.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
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人在机器人机构、控制、感知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确定了稳定的机器人学术研究方向.
本年度只招收全脱产考生.
联系方式:13818243678guoshuai@shu.
edu.
cn.
何斌(男),博士、副教授.
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大学机自学院机器人与智能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围绕着机器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农机装备等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需求,重点展开智能设计技术、虚拟样机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等科技攻关项目及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近五年发表SCI国际期刊论文约3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
本年度只招收全脱产考生.
个人主页:http://my.
shu.
edu.
cn/cn/hebin联系方式:021-56334383mehebin@shu.
edu.
cn华子恺(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数字医疗技术、生物医学制造现任上海大学智能基础件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骨科植入物与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徐汇中心医院副院长(挂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110/SC1,骨科植入物),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工委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工程专委会委员,美国AccutekTestingLaboratory客座研究员等.
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市民创造发明成果奖.
近三年,在相关领域国际一流期刊等及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参编专著3本、主持完成国家及企业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
本年度只招收全脱产考生.
联系方式:13564071346eddie_hua@shu.
edu.
cn田应仲(男),工学博士、副教授,上海机器人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人与柔性自动化技术、工程检测中的光学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德国纽伦堡大学做访问学者.
在基于视觉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连续曲率仿生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介入治疗机器人、图像融合-拼接-重构、几何数字量测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三年来科研与学术业绩主要包括: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主持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4项,主持上海市教委项目2项,主持横向项目5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6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一项,参与上海市精品课程一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本年度只招收全脱产考生.
个人主页:http://my.
shu.
edu.
cn/cn/troytian联系方式:18017203921;troytian@shu.
edu.
cn.
张曦(男)博士,副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视觉检测技术,重点围绕刀具状态在机检测与智能分析、机器人视觉伺服、精密坐标测量、深海生物探测等领域开展视觉技术相关研究工作,近期主持的主要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课题"发光浮游生物检测分析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刀具旋转状态下切削刃的视觉跟踪及在线逐齿磨损检测方法"等.
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论文40余篇.
学术兼职: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担任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MachineVision&Application等期刊的同行审稿人.
担任11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easurementandQualityControl的分会场主席(2013,Cracow-Kielce,Poland).
联系方式:18717917278;Email:xizhang@shu.
edu.
cn张旭(男)博士,副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5年6月于东北大学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11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就职于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曾在通用电气(GE)中国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2007.
3-2007.
12)和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及生物医学系(2010.
9-2011.
3,2013.
12-2014.
3)进行访问研究.
在《AppliedOptics》,《JournaloftheOpticalSocietyofAmericaA》,《MachineVisionandApplications》,《OpticsandLasersin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30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2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合作项目3项.
联系方式:xuzhang@shu.
edu.
cn.
张在房(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要研究方向包括: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现代设计制造和企业信息化技术、CAD/CAPP/CAM/CAQ/PDMM、工程摩擦学与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工业工程理论及其应用等.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上海宝钢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1项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主持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以及1项企业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项目合同经费约500万元.
近三年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6篇SCI学术论文,EI论文4篇,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申请受理2项.
本年度只招收全脱产考生.
联系方式:13901847320zaifangzhang@shu.
edu.
cn雷静桃(女),博士,上海大学,副研究员.
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7月-2009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2009年9月至今,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
2015年12月-2016年11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模块化技术等.
近五年,负责完成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机器人模块化体系结构设计",开展基于软硬功能构件划分的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研究.
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平台开发",承担"ModularityonServiceRobots"国际标准和"服务机器人模块化设计总则"国家标准制订工作.
参与完成国家863项目"智能骨科诊疗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2012AA041604),承担医疗机器人远程手术导航模块软件开发及测试研究工作.
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开展四足仿生机器人研究.
在国内外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受理发明专利20件,授权发明专利9件;完成国家标准1件.
联系方式:电话13918337872;电子信箱:jtlei2000@163.
com王驰(男),博士、副研究员,上海市"晨光学者"(2012),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声光检测、光纤传感、微光夜视等精密测试仪器及机械的研究,近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以及军工项目等10余项.
在《OpticalEngineering》、《OpticsandLasersinEngineering》和《Measurement》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6项,已授权10项;出版专著1部:激光检测技术及应用.
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成果奖、"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等奖项.
联系方式:021-56334574,13764739726Email:wangchi@shu.
edu.
cn高洪跃(女),博士、副教授,超精密光电检测与信息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
2007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期间,工作集中在全息3D显示和3D全息图存储研究.
并在特制液晶薄膜中实现了全息图刷新时间在毫秒量级的实时动态全息显示,突破了光学材料中全息3D显示无法做到快速刷新的技术瓶颈.
未来全息三维显示器或全息三维投影需要大尺寸,高分辨率,全视差的全息视频显示,基于光学材料的实时动态全息显示是这一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最可行的方向.
以研制未来全息真三维显示为重点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于2008-2010年在复旦大学继续开展全息3D显示和全息存储光盘研究,期间获得刷新时间~1ms的超快全息动态3D显示成果和3D全息图高亮度(衍射效率接近100%)、高清晰,大景深的静态全息图存储成果.
2012年,全息视频显示成果被SocietyforInformationDisplay(国际信息显示学会)评为2012年显示领域11大亮点技术之一.
2013年被美国光学学会邀请在美国举行的DigitalHolographyand3-DImaging上作大会特邀报告,会议报告连续2年成为Topdownload5DigitalHolographyand3-DImagingOSAMeetingpapers.
美国MIT的Medialab负责人MichaelBove教授评价"Dr.
Gaosworkonholographicliquidcrystalfilmsisanimportantstepinthedevelopmentofholographicvideo,andshehasbecomequitewellknownamongtheresearchersinthefield.
Itisnotusualforresearcherstobeskilledinmaterialsscience,optics,andholographiccomputation,butdevelopingdynamicholographicdisplaysrequiresallthesekindsofknowledge.
DrGaospastworkdemonstratesherabilitiesinalltheareasneededtocreatethefutureofvisualdisplays.
IhavegreatconfidenceinDr.
Gaosskillsandfuture.
"2015年年初,利用超快全息液晶屏研制出非像素化的全息3D电视样机,为未来大尺寸、高分辨率全息真3D显示器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6年,静态3D全息图制作实现低成本,高成品率可重复复制,为3D全息图市场化奠定重要基础.
受邀在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台湾及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近30次.
2013年起在上海大学任职,2015年组建上海大学超精密光电检测与信息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现为研究中心主任,兼职上海科委技术预见专家,工信部下属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顾问专家,美国光学学会(OSA)DisplayTechnologyCommittee执行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息真3D显示:包括静态大尺寸3D全息图,未来大尺寸彩色全息3D视频显示器,全息3D投影仪;全息3D虚拟现实眼镜;光场3D信息采集及全息3D数据压缩.
电话:13671973358,邮箱:gaohylet@shu.
edu.
cn.
李恒宇(男),博士,副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方向为:特种机器人控制与导航、机器人智能感知技术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3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SCI检索23篇,EI检索76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项,目前已经获得授权专利26项.
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1年,排名第八),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5年,排名十二),上海市技术发明奖2项(2013年,排名第二;2009年,排名第六),第三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和2014年上海大学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
本年度只招收全脱产考生.
联系方式:18501751587lihengyu@shu.
edu.
cn彭艳(女),博士,副教授.
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副教授,上海市晨光学者,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专家组专家.
硕博连读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工学博士.
研究领域:机器人、仿生视觉和无人艇控制技术.
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海洋局千万级课题20余项,总经费3500万,和团队一起完成精海7系列无人艇的研制.
发表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近30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和一等奖等8个奖项.
研制的无人艇搭载在海监船、海巡船、雪龙号上在东海、黄海、南海、南极等执行大量任务.
联系方式:15102127572email:pengyan@shu.
edu.
cn蒲华燕(女),博士,副研究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现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大学微纳操作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与自主机器人,主要包括海洋无人艇技术、微纳操作机器人技术、两栖机器人、振动控制.
学术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荣誉称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7),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17).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第四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第三完成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201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第一).
联系方式:18964661187;Email:phygood_2001@shu.
edu.
cn.
刘媛媛(女),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副导师.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制造和增材制造(3D打印);复杂环境下机器人系统或装备建模,检测及控制等.
作为项目主持和负责人及骨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在研的面上基金项目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上海市和企事业单位项目7项,其中在研的项目2项;发表和录用SCI和EI检索论文70余篇,其中SCI源刊论文20余篇,申请和授权的专利50余项,其中获授权专利20余项.
联系方式:15900611572(M);Email:yuanyuan_liu@shu.
edu.
cn高守玮(男)工学博士,副教授,上海大学机电学院自动化系系主任助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及系统技术分会理事,上海市电站自动化重点实验室青年骨干.
2001年、200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分别获得"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自动化系,获"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起供职于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移动互联网APP及WEB服务开发、智能硬件开发、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等.
在从事学习和工作期间共发表或录用包括英文SCI和EI期刊论文在内的论文30余篇,共申请专利20余份(其中6份已获得授权),并主编(第1作者)著作1部.
实践能力很强,在校企产学研结合方面工作非常突出,多项科研成果已由合作企业成功孵化并在市场上批量销售.
负责国家863子项目1项,参与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作为骨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骨干主持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委项目多项,主持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1项.
被评为2008年度上海大学自动化系先进个人、2010-2011年度上海大学自动化系先进个人.
指导的学生参加竞赛多次获奖,曾获"英飞凌杯"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奇虎360大学生应用开发大赛全国二等奖(第3名),腾讯移动互联网创新大赛全国铜奖(第5名),创拓中国互联网创新大赛全国铜奖(第4名).
所指导的几名在读研究生所做的项目,于2016年初获得两位互联网投资人近50万的天使投资,目前已成立独立公司运作.
联系方式:13774240329email:swgao@shu.
edu.
cn孙翊(男),博士,特聘副研究员,IEEE机器人协会会员.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技术学士学位、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日本立命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专业:机器人).
2013年至2016年任日本立命馆大学综合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级研究员;2016年6月获"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岗位计划资助,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与自主机器人与精密机电一体化装备,主要包括仿生与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减振控制等.
学术兼职:IEEE机器人协会会员,IEEETransactionsonRobotics、IEEETransactionsonMechatronics、IEEERobotics&AutomationMagazine、Robotica、Mechatronics等期刊审稿人.
荣誉称号:IEEE机器人与仿生学国际会议(IEEE-ROBIO)"最佳会议论文提名奖"(2012)和"仿生学领域最佳论文奖"(2014)、IEEE物联网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IEEE-CYBER)"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奖"(2014)、IEEE实时计算与机器人国际会议(IEEE-RCAR)"最佳会议论文提名奖"(2015)、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2016).
联系方式:18721496503(M);Email:yisun@shu.
edu.
cn.
杨毅(男),博士,副研究员,2012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进行为期一年访问学习.
以海面无人艇技术、机械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大横向课题1项;发表SCI/EI论文20多篇,多次获得IEEE最佳论文奖.
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联系方式:yiyangshu@shu.
edu.
cn.
杨扬(男),博士,特聘副研究员.
上海市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与自主机器人,主要包括海洋无人艇技术、移动机器人技术、微纳操作机器人技术等.
现为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特聘副研究员.
2015年3月于日本立命馆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5-2016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3月回国到上海大学任教.
在日本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包括: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重大专项课题"大坝探查机器人研发"、"桥梁探查机器人研发";日本文部科学省课题"野外机器人信息化机械系统基础技术研究";东芝企业研发中心课题"气动人工肌肉驱动轻型仿人灵巧手研发"等.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获得IEEE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及提名奖.
注重机器人实物制作与技术实现,具有丰富的实用化机器人开发经验.
联系方式:17740861852;Email:yangyang_shu@shu.
edu.
cn.

数脉科技:阿里云香港CN2线路服务器;E3-1230v2/16G/240G SSD/10Mbps/3IP,月付374元

数脉科技怎么样?昨天看到数脉科技发布了7月优惠,如果你想购买香港服务器,可以看看他家的产品,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数脉科技对香港自营机房的香港服务器进行超低价促销,可选择10M、30M的优质bgp网络。目前商家有优质BGP、CN2、阿里云线路,国内用户用来做站非常不错,目前E3/16GB阿里云CN2线路的套餐有一个立减400元的优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点击进入:数脉科技商家官方网站香港特价阿里云...

创梦网络-新上雅安电信200G防护值内死扛,无视CC攻击,E5 32核高配/32G内存/1TB SSD/100Mbps独享物理机,原价1299,年未上新促销6折,仅779.4/月,续费同价

创梦网络怎么样,创梦网络公司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属于四川本地企业,资质齐全,IDC/ISP均有,从创梦网络这边租的服务器均可以****,属于一手资源,高防机柜、大带宽、高防IP业务,另外创梦网络近期还会上线四川眉山联通、广东优化线路高防机柜,CN2专线相关业务。广东电信大带宽近期可以预约机柜了,成都优化线路,机柜租用、服务器云服务器租用,适合建站做游戏,不须要在套CDN,全国访问快,直连省骨干,大网...

NameCheap黑色星期五和网络礼拜一

如果我们较早关注NameCheap商家的朋友应该记得前几年商家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的时候大促采用的闪购活动,每一个小时轮番变化一次促销活动而且限量的。那时候会导致拥挤官网打不开迟缓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包括今年,NameCheap商家比较直接的告诉你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为期6天的活动。没有给你限量的活动,只有限时六天,这个是到11月29日。如果我们有需要新注册、转入域名的可以参加,优惠力度还是比...

日新网为你推荐
解压程序下RAR那个解压软件回收站在哪回收站 在c盘的路径淘宝收费淘宝卖东西收多少手续费博客外链博客和博客之间怎么建超级链接真正免费的网络电话有没有真正免费的网络电话?而且是好用的?个性qq资料`谁有最新 最有个性的QQ个性资料arm开发板ARM开发板具体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商业价值?彩信中心移动的彩信中心是?主页是?收不到彩信,怎么设置?小米手柄小米手柄能连几个手机宽带接入服务器目前常见宽带接入的方式有哪几种
广州服务器租用 私服服务器租用 ftp空间 堪萨斯服务器 香港新世界电讯 2017年万圣节 网通服务器ip dd444 泉州移动 绍兴电信 超级服务器 个人免费主页 linode支付宝 我的世界服务器ip 万网空间 群英网络 后门 七牛云存储 hostease 网站防护 更多